社会保险缴纳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07-07 17:35: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会保险缴纳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设立了健全的社会保险体系,但是管理不完善。大部分铁路企业都为自已的员工缴纳五险一金,设立有社保处或社保中心等管理部门,部分险种还有自己的经办中心,配备有专兼职管理人员。效益好的企业还设有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和企业年金,为本企业全体在册人员参保。但是有些企业只有最基本的管理制度,没有实施细则和考核措施,导致部分单位存在不及时缴纳社保基金的情况。也有漏交和少交现象。有些基层单位多险种合并由一人管理,或者兼职兼岗来管理,这些人员往往岗位不固定,又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险管理专业知识,工作任务繁多,管理不细致,基础工作不扎实。从而导致企业社会保险管理水平不高、社会保险作用发挥不明显。
2.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基础薄弱。社会保险档案在社会保险各项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参保职工今后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时的有效依据,直接关系到参保职工的切身利益。可是对社会保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前期的管理中考虑不周,没有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制度,对档案管理的内容、格式、标准、年限及交接均没有明确规定,只是通过实践摸索,不断总结积累,边做边改,造成档案材料管理良莠不齐,流于形式,基本由管理者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决定。这给职工查询和了解自己社会保险缴费、变更、待遇支付信息带来极大的不便,引起部分职工思想上有情绪,影响铁路的安全生产,完全不适应铁路社会保险事业日益发展的需要。
3.社保政策宣传渠道少。社保政策均通过企业内部文件形式公布,文件的传阅范围很小。又由于铁路企业点多线长,班制繁多,居住分散,工作流动性大,所以不具备集中学习文件的条件,有些重要的文件,会采取记名传达的方式,但是铁路企业上班时间有严格的工作规范,下班时间要求你回家休息,班组多利用班前会议传达文件,时间有限,匆匆而过,职工多半记不住,没印象,好政策用不上。
二、加强铁路社保管理的几项措施
1.重视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管理体制。积极争取各级领导对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加大对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投入,本着对职工负责、对企业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和工作规范。设立独立的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和经办中心,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制定完整的社会保险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规范,要求各单位严格遵守社会保险法律义务,按规定及时足额为职工缴纳各种社会保险基金。管好用好职工的“养老钱”、“救命钱”,使他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有所保,伤有所疗,保证劳动者在年老、失业、工伤、患病时的基本生活没有太大的影响,同时也降低企业自身的风险。
2.加强社保系统队伍建设,提高业务经办能力。社保工作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专业性,事关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如职工买房,子女就学等均需社保证明,养老、医疗、工伤、生育直接享受待遇。应配备一支全面掌握社保管理知识,具有良好的专业工作经验,精通信息化管理手段,实施人性化服务管理的高素质专业人员。每年定期加强业务知识培训和学习,逐步更新知识,对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研究和探讨,及时发现并解决好问题,做到爱心献职工、热心讲政策,关心在细处,服务有诚心。
3.重视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根据铁路社会保险工作的特点和管理机制,制定适合铁路职工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特点的业务规范和管理办法。特别是社会保险档案的归档范围、保管期限的划分和整理要详细规定,严格统一。由于社会保险档案的价值特征是以凭证价值,维护个人权益为主,其保管期限宜划分为永久、长期和短期。积极探索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信息化,实现电子档案管理。于每年年底将本年度参保单位、参保个人、缴费、支付、变更、清算等业务数据文件,刻录到光盘上,形成本年度电子档案,进行归档。职工调转及主管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变更时,应借鉴职工人事档案管理办法,进行职工个人社会保险档案的登记转递工作,单位社会保险档案的移交工作。彻底改变社会保险档案资料遗失,管理无序状态。
篇2
第一条(目的)
为进一步完善本市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小城镇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加快城市化进程,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同意〈*市小城镇社会保险制度的实施方案〉的决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含义)
本办法所称的小城镇社会保险(以下简称“镇保”)是本市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项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社会保险基本制度,包括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等基本社会保险和补充社会保险。
基本社会保险由政府强制征缴,实行社会统筹,保障基本生活;补充社会保险由政府指导鼓励,建立个人帐户,实行多种用途。
第三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郊区范围内用人单位及其具有本市户籍的从业人员,以及经市政府批准的其他人员。
原已参加本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农保”)的用人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应当适时参加本办法规定的社会保险。
已与参加本市城镇社会保险(以下简称“城保”)的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并参加城保的从业人员;用人单位招用原参加城保,并经协商一致继续参加城保的从业人员,不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组织机构)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市劳动保障局”)、市医疗保险局(以下简称“市医保局”)是本市镇保的行政主管部门。
本市镇保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经办机构”)是具体承办镇保事务的机构。
第五条(征缴规定)
镇保的基本社会保险费征缴按照《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和《*市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费征缴若干规定》执行。
第二章基本社会保险的缴费和管理
第六条(登记手续)
参加镇保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市劳动保障局指定的经办机构办理基本社会保险登记手续;新设立的用人单位应当在30天内办理登记手续。
用人单位的基本社会保险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或者依法终止时,应当在30天内向原受理登记的经办机构办理变更登记或者注销手续。
第七条(缴费主体)
基本社会保险费由用人单位按月缴纳。
第八条(缴费基数和比例)
用人单位缴纳基本社会保险费的基数,按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乘以本单位应当缴费的人数确定。
用人单位缴纳基本社会保险费的比例为24%。其中,养老保险缴费比例为17%;医疗保险缴费比例为5%;失业保险缴费比例为2%;生育保险费暂不缴纳;工伤保险费另行规定。
基本社会保险费缴费基数和比例的调整,由市劳动保障局、市医保局提出,报市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九条(缴费记录)
用人单位按规定足额缴纳基本社会保险费后,经办机构应当为参加基本社会保险的从业人员做好相应的缴费记录,并定期告知从业人员。
第十条(费用列支渠道)
用人单位按规定缴纳的基本社会保险费可列入成本,税前列支。
第十一条(社会保险关系的接续)
从业人员变动工作单位,经办机构按规定为其接续社会保险关系。从业人员在城保、镇保、农保的缴费年限可按规定衔接或者折算,具体办法由市劳动保障局、市医保局另行规定。
第三章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第十二条(按月领取养老金条件)
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人员,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
(一)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年满55周岁;
(二)缴费年限(含按国家和本市规定认定的1992年底前的连续工龄)不低于15年,其中参加基本社会保险后按月缴费年限(以下简称“按月缴费年限”)不低于5年。
第十三条(申领和核准)
符合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条件的人员可以向经办机构申请办理按月领取养老金的手续,经核准后,从次月起按月领取养老金。
第十四条(续缴、补缴规定)
不符合本办法第十二条第二项规定条件的人员,可延续缴费至符合按月领取养老金条件后,再办理按月领取养老金手续。
男性延续缴费至65周岁、女性延续缴费至60周岁,缴费年限仍不满15年,但按月缴费年限已满5年的,可一次性补缴不足15年部分的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费后,办理按月领取养老金手续。
补缴基数和比例按本人办理手续时本市规定的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缴费基数和比例确定。
第十五条(养老金计发办法)
按月领取的养老金根据从业人员缴费年限确定。缴费年限满15年的,养老金按其办理手续时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计发,缴费年限每增加1年,相应增加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0.5%的养老金,但最高不超过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
第十六条(养老金调整)
按本办法规定按月领取的养老金,根据本市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幅度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化情况定期予以调整,具体办法由市劳动保障局提出,报市政府同意后实施。
第十七条(社会化发放)
经办机构通过银行、邮局等机构向按月领取养老金的人员发放养老金。
第十八条(复核和注销)
按月领取养老金的人员应当按规定到经办机构办理复核手续。
按月领取养老金的人员死亡后,社会保险关系终止,其直系亲属或者相关人员应当在30日内向经办机构办理注销手续。
第十九条(中止发放的情形)
按月领取养老金的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发放养老金:
(一)未按本办法第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办理复核手续;
(二)被人民法院宣告失踪;
(三)被判刑收监执行;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条(其他支付)
按月领取养老金人员死亡的,其家属可以向经办机构申领丧葬补助费、供养直系亲属救济金、抚恤金等,具体办法参照《*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办法》规定执行。
第四章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第二十一条(享受条件、范围)
用人单位按本办法规定足额缴费后,从缴费的次月起,从业人员或者按月领取养老金人员(以下简称“参保人员”)发生住院(含急诊观察室留院观察)、门诊大病(即:在门诊进行重症尿毒症透析、恶性肿瘤门诊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精神病治疗)的,可以享受医疗保险待遇。
第二十二条(支付办法)
小城镇医疗保险基金(以下简称“医保基金”)支付的参保人员住院所发生的医疗费用,设起付标准。在一个医疗保险年度内,第一次起付标准为上年度全市职工年平均工资60%的10%;第二次及其以上起付标准为上年度全市职工年平均工资60%的5%。
从业人员每次住院所发生超过起付标准以上的部分,由医保基金支付70%;按月领取养老金人员每次住院所发生超过起付标准以上的部分,由医保基金支付80%,其余部分由参保人员自负。
医保基金支付的参保人员门诊大病所发生的医疗费用,不设起付标准。从业人员所发生的医疗费用,由医保基金支付70%;按月领取养老金人员所发生的医疗费用,由医保基金支付80%,其余部分由参保人员自负。
按月领取养老金的人员,在享受本办法规定的医疗保险待遇基础上,根据其缴费年限的长短,可以再享受相应的医疗待遇,具体办法由市医保局另行制定。
第二十三条(最高支付限额)
医保基金支付参保人员的医疗费用设最高支付限额。在一个医保年度内,最高支付限额为上年度全市职工年平均工资60%的4倍。
第二十四条(部分特殊病种的医疗费用支付)
参保人员因工伤、职业病住院所发生的医疗费用,超过起付标准以上的部分,由医保基金支付50%,其余部分根据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由用人单位负担。
参保人员因计划生育手术及其后遗症所发生的费用,按本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不予支付的情形)
参保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保基金不予支付:
(一)不符合本市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用药范围和支付标准的医疗费用;
(二)自杀、自残、斗殴、吸毒、医疗事故、交通事故等所发生的医疗费用;
(三)国家和本市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六条(定点医疗、支付、结算办法)
医疗保险实行定点医疗制度,具体办法及医疗保险的医疗费用支付与结算办法,由市医保局另行制定。
第二十七条(未尽事宜)
本办法未尽的其他有关医疗保险的基本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用药范围和支付标准、以及定点医疗机构管理等事项,按照本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失业保险待遇
第二十八条(领取条件)
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失业人员,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
(一)未到达按月领取养老金年龄中断就业但本人有就业愿望;
(二)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
(三)具有本市城镇户籍;
(四)已办理失业、求职登记手续。
第二十九条(申领和核准)
符合本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条件的人员可以向就业服务机构申请办理领取失业保险金手续,经核准后,从次月起领取失业保险金。
第三十条(领取期限)
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根据其失业前缴纳失业保险费年限(扣除已领取失业保险金的缴费年限)确定。缴费年限满1年不满2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限为1个月,以后缴费年限每增加1年,领取期限增加1个月。一次连续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限最长不超过24个月。失业人员未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可以保留。按本办法规定核定的个人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限与按《*市失业保险办法》核定的期限可以接续。
第三十一条(领取标准)
失业人员第1至第12个月领取的失业保险金标准,根据其缴费年限和年龄确定;第13至第24个月领取的失业保险金标准,为其第1至第12个月的标准的80%。
失业保险金标准不高于本市当年月最低工资标准,不低于当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具体标准按照《*市失业保险办法》规定执行。
第三十二条(中止发放的情形)
失业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发放失业保险金:
(一)应征服兵役;
(二)考入全日制中等以上学校学习;
(三)从事有劳动报酬的工作;
(四)被判刑收监执行;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三条(停止发放的情形)
失业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发放失业保险金:
(一)到达按月领取养老金年龄;
(二)移居境外;
(三)无正当理由3次拒绝就业服务机构提供适当的就业机会。
第三十四条(失业补助金)
不具备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可以向户籍所在地的就业服务机构申领失业补助金:
(一)领取失业保险金期满,因患严重疾病短期内难以就业或者因其他原因造成生活确有特殊困难的,可申领1至6个月的失业补助金;
(二)具有本市农村户籍的从业人员与用人单位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关系后,可领取失业补助金。领取失业补助金期限根据用人单位为其缴费年限计算。缴费每满1年,领取失业补助金期限为1个月,最长不超过6个月。
失业补助金的标准为本市当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第三十五条(医疗补助金)
领取失业保险金或者失业补助金的人员,在领取期间,因患大病或者住院,且符合《*市失业保险办法》规定条件的,可以领取医疗补助金。医疗补助金标准为因患大病或者住院所发生医疗费用的70%。
第三十六条(丧葬补助费和抚恤金)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其家属可以向就业服务机构申领丧葬补助费、供养直系亲属一次性抚恤金。具体办法参照《*市失业保险办法》规定执行。
第六章生育保险待遇
第三十七条(享受范围)
按本办法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属于计划内生育的妇女(以下简称“生育妇女”)生产或者流产后可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
第三十八条(项目)
生育保险待遇项目包括生育生活津贴、生育医疗费补贴。
第三十九条(月生育生活津贴标准和享受期限)
从业的生育妇女缴费年限满一年的,月生育生活津贴标准为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缴费年限不满一年的,月生育生活津贴标准为本人生产或者流产当月本市月最低工资标准。其享受的生育生活津贴不足应当享受的工资性收入的,不足部分的发放,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执行。
与用人单位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生育妇女,其月生育生活津贴标准为本人或者本市同类人员当月享受的失业保险金或者失业补助金标准。
享受生育生活津贴期限参照《*市城镇生育保险办法》的规定计算。
第四十条(医疗费补贴标准)
生育医疗费补贴标准参照《*市城镇生育保险办法》规定执行。
第七章被征用土地人员特别规定
第四十一条(参保规定)
本市被征用土地人员(以下简称“被征地人员”)中的征地劳动力,应当参加本办法规定的社会保险。
被征地人员中,男性年满55周岁、不满60周岁,女性年满45周岁、不满55周岁的,可以参加本办法规定的社会保险。
第四十二条(一次性缴纳和补缴)
被征地人员按本办法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其安置补助费首先应当用于支付一次性缴纳不低于15年的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费。
本办法实施前的征地劳动力按本办法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的,原参加城保或者农保,但按规定衔接或者折算后镇保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应当一次性缴足不低于15年的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费;原未参加社会保险的,应当一次性缴纳不低于15年的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费。原安置补助费应当用于缴纳本办法规定的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费,不足部分由各区县政府制定具体办法予以落实。
被征地人员一次性缴费的基数和比例,按照办理缴费手续时本市规定的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缴费基数和比例确定。
第四十三条(就业期间的缴费规定)
被征地人员在一次性缴费年限内就业的,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费可以免缴,但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缴纳其他基本社会保险费。
被征地人员在一次性缴费后就业,并由用人单位继续缴纳基本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费的,其缴费年限累计计算。
第四十四条(基本保险待遇)
被征地人员自一次性缴费次月起,在缴费年限内可以享受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等待遇。一次性缴费期满后继续缴费的,或者到龄办理按月领取养老金手续的,可以继续享受相应的基本社会保险待遇。
第八章补充社会保险规定
第四十五条(参保原则)
按规定履行基本社会保险缴费义务的用人单位、从业人员,根据经济能力及有关规定参加补充社会保险。
第四十六条(登记手续)
用人单位、从业人员参加补充社会保险的,应当到经办机构办理登记手续。
第四十七条(缴费基数、比例、列支渠道)
用人单位缴纳补充社会保险费的基数,按本单位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确定;从业人员个人缴纳补充社会保险费的基数,按本人上年度工资收入确定。
缴纳补充社会保险费的比例由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个人自主确定。其中,缴费比例在23.5%(城保基本社会保险缴费比例减去镇保基本社会保险缴费比例后的部分)以内,由用人单位缴纳并符合有关规定的部分,在税前列支;由从业人员个人缴纳并符合有关规定的部分,不计入个人所得税计税基数。
第四十八条(被征地人员特别规定)
被征地人员安置补助费用于一次性缴纳基本社会保险费后的剩余部分,应当首先用于缴纳补充社会保险费。具体缴费水平及实施办法由各区县政府确定。
第四十九条(个人帐户)
用人单位、征地单位、从业人员按规定缴纳补充社会保险费后,经办机构应当为参加补充社会保险的从业人员、被征地人员建立个人帐户。用人单位、征地单位为从业人员、被征地人员缴纳的补充社会保险费和从业人员个人缴纳的补充社会保险费全额记入个人帐户。
第五十条(补充社会保险金的用途)
补充社会保险金主要用于:
(一)补充养老金;
(二)补充医疗保险金;
(三)被征地人员生活补贴费;
(四)本市规定的其他用途。
第五十一条(补充社会保险具体管理办法)
补充社会保险具体管理办法由市劳动保障局、市医保局另行制定。
第九章基金的使用和管理
第五十二条(基金来源)
镇保基金的来源包括:
(一)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二)镇保基金的利息收入;
(三)镇保基金的增值运营收入;
(四)依照规定所收取的滞纳金;
(五)依法纳入镇保基金的其他资金。
第五十三条(支付范围)
镇保基金的支付范围包括养老、医疗、失业、生育等保险待遇以及按规定应当支付的其他费用。工伤保险待遇支付另行制定。
第五十四条(基金的管理)
镇保基金实行市级统一管理,设立专户,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动用。
第五十五条(基金的监督)
市劳动保障局、市医保局对镇保基金实施监督管理。市财政、市审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对镇保基金实施监督。
第十章法律责任
第五十六条(欺诈行为处理)
用人单位、个人以虚假材料办理参保缴费的,由经办机构予以纠正,用人单位、个人已经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不予退还,纳入社会保险基金。
用人单位、个人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由经办机构责令退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七条(经办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为的处理)
经办机构未经严格审核,将不符合参保条件的用人单位或者个人纳入镇保范围、以及向不符合条件的个人支付镇保待遇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市医保局责令改正。
经办机构工作人员违规操作致使镇保基金流失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市医保局负责追回。对负有责任的个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八条(定点医疗机构违法行为的处理)
定点医疗机构违规结算医疗费用的,由市医保局责令改正,追回已经支付的费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一章附则
第五十九条(个体工商户及其帮工、自由职业者、非正规劳动组织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险办法)
本办法实施后,本市行政区域内具有本市户籍的个体工商户及其帮工、自由职业者、非正规劳动组织从业人员可以参照本办法规定参加社会保险。
第六十条(工伤保险)
工伤保险的具体办法由市政府另行规定。
第六十一条(争议仲裁)
篇3
广州市积分制入户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修订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为落实来穗人员积分制入户管理,根据《广州市积分制入户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办法所称的学历指纳入国民教育序列等国家承认的学历,且取得了有关学历鉴定或者验证证明。
办法所称的职称是指通过全国统一考试、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评审、认定取得有效的专业技术资格。
办法所称的在本市就业(创业)是指与用人单位签订了一年期及以上劳动合同且已办理就业登记的劳动者,或者在广州辖区内办理了工商登记的企业出资人和个体工商户经营者。
办法所称的缴纳社会保险满四年是指在广州地区正在参加五项社会保险且已经累计缴费均满四年。缴纳社会医疗保险是指缴纳职工社会医疗保险。凡缴纳社会保险时限计算至申请截止日的上月底。外地转入社保、补缴社保不计算年限,重复参保期间不重复计算年限。已领取了失业待遇的申请人,其原失业保险参保年限纳入累计缴费时间。根据《关于非广州市城镇户籍从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穗劳社医〔20xx〕7号)参加外来工医保的申请人,其缴纳外来工医保时间纳入累计缴纳时间。
办法所称的持本市有效《广东省居住证》满3年,是指至申请截止日的上月底,已在本市连续办理《广东省居住证》满3年及以上,且申请时仍在有效期内。
办法所称的符合计划生育政策是指申请人无违反计划生育,并经申请人在本市的现居住地镇或街道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机构审核。办法所称的无违法犯罪记录由本市公安机关负责核查。
办法所称的合法住所证明包括:本人或夫妻共同拥有的房屋的合法产权证明;政府、用人单位或学校出具的分房证明、租赁证明;直系亲属拥有供其居住房屋的合法产权证明及同意迁入的书面意见;合法承租且依法办理租赁备案手续、租赁期一年以上的房屋租赁合同。申请人借住在亲戚朋友家的,提供以下材料之一:(一)业主房产证和允许借住书面证明;(二)本市实际居住地所在的居(村)委出具的证明;(三)物业管理部门出具的证明。
第三条 市发展改革部门负责拟定年度积分制入户的人口总量控制计划,会同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市来穗人员服务管理部门制定积分制入户职业资格及职业工种目录。
市来穗人员服务管理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及具体实施积分制入户工作,组织、协调和指导各区来穗人员服务管理部门及其有关窗口开展相关工作,并负责积分制入户资格及《广东省居住证》的审核、资料归档和积分制入户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
各区来穗人员服务管理部门及其积分制入户受理窗口具体负责申请受理、资料录入、资格初审和资料整理上报等工作。
广州铁路集团负责本系统员工社会职工医疗保险缴费时间核定。
市公安机关负责审核户口簿、身份证,查核无违法犯罪记录,核准落户地址,办理入户手续。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审核专业技术资格和职业技能类职业资格证书、本市技工学校毕业证书、核定缴纳社会保险证明、负责审核就业登记凭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审核合法住所情况。
市卫生和计划生育部门负责无偿献血情况审核,负责计划生育情况的审核并出具证明。
有关教育部门按规定负责学历证书(不含本市技工学校毕业证书)的审核并出具学历鉴定或者验证证明。
市民政部门负责义工服务情况审核。
团市委负责志愿服务情况审核。
市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负责牵头协调积分制入户信息管理系统的项目立项和验收。
市科技创新主管部门负责牵头编制列入创新创业积分指标单位目录。
地税部门负责个人所得税纳税情况审核。
市财政部门负责保障本级积分制工作所需的各项经费。
市监察部门负责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对违法违纪问题进行查处。
市人民政府其他各有关职能部门及其所在区、街(镇)的分支机构、派出机构,在职责范围内负责做好积分制入户工作。
第四条 优化积分制入户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基于市政府信息共享平台,实行积分制入户网上报名、网上排名公示等功能,实现积分制入户管理工作信息化、网络化。
第五条 申请积分制入户人员可于每年规定时间开始30天期限内进行网上申请,如实填报自评分和录入个人相关资料,并到居住所在区积分制入户窗口提交相关纸质资料。
第六条 各区积分制入户受理窗口自接收申请人纸质材料之日起,在20个工作日内,对符合办法第四条、第五条规定的申请人建立申请资料档案。
第七条 各区来穗人员服务管理部门负责积分制入户资格初审,自接收窗口上报的申办资料档案之日起,在10个工作日内把初审结果和申办资料上报市来穗人员服务管理部门。
第八条 市来穗人员服务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在20个工作日内,按规定对申请人积分制入户条件进行审核排名。在本市缴纳社会医疗保险时间排名相同的情况下,按照在我市连续办理《广东省居住证》的时长排名。凡经两轮排名时间依然相同的,作并列排名处理。凡并列排名者具有同等积分制入户资格。
须将申请人信息发送到有关部门进行审核的,来穗人员服务管理部门将申请人信息发送至审核部门,各相关部门自收到申请人信息之日起在10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核处理并反馈审核结果。
篇4
【关键词】社会保险 档案管理 规范标准
社会保险档案是社会保障管理的重要对象,可以全面反映参保人履行缴费义务、享受社保待遇的真实情况。随着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深化,保障范围的越来越广,如何做好社会保险档案工作,已成为社保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就如何做好社保档案工作谈一些粗浅的见解。
一、加强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1)加强社会保险的档案管理,是深化社会保险改革的需要。随着社会保险改革的逐步深化,“单位人”势必要变成“社会人”。社会保险部门不但要履行社会保障的责任,同时还要承担起对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服务与管理职能,如此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若无完整准确的个人资料记载,即安全有序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社会保险部门的工作就会陷入困境,甚至会影响到社会保险改革的进程。
(2)加强社会保险的档案管理,是社会保险业务本身的必然要求。一个参保人从办理参保手续到离退休以及中间失业等享受社会保险的各项待遇,要经过诸多环节。在办理参保手续时,首先要填写保险卡及个人详细情况表等,作为最原始的资料存入个人档案,其后要不断缴纳社会保险费、划拨个人账户、计算利息,有时还要对缴费比例、缴费基数及养老金发放标准进行调整。伴随人才的合理流动,还要办理保险关系转移和基金的转入转出手续等,这些详细的个人档案记载,就成了今后支付社会保险待遇的重要依据。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参保人的切身利益。
(3)加强社会保险档案管理,有利于社保部门提高业务质量和办事效率。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实际上是对业务工作进行有序的梳理和有效的归纳。对已完成的业务工作进行回顾整理、总结,从中找出经验教训,将对正在进行或进一步开展的工作提供良好的借鉴和推动。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各项统计数据,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服务,提高办事效率。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与利用是我们做好社会保险工作的前提条件。
二、目前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现状
(1)对社会保险档案重视不够。由于社会保险档案数量巨大,工作环节繁琐,加之有关领导的不重视,对社会保险档案的管理缺少相应的软硬件投入,人员配备、经费不到位的情况,在全国普遍存在,有些部门没有专门的档案室,该归档的档案没有归档,档案随意保存、丢失的情况比较严重,部分业务人员也存在概念不清,认识不高的问题,认为当前的工作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去整理档案资料,档案意识淡漠。
(2)社会保险档案多头管理。管理不统一。社会保险档案由于涉及的面比较广泛,在我国不一样的类别社会保险档案分别归属不一样的部门管理,形成了多头管理问题,造成不一样的档案分属不一样的部门,各部门之间资讯沟通困难,一个人的保险资料分别保存在不一样的机构, 不少社保经办机构不遵循档案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综合档案室只保管文书档案,其余业务材料都存放在业务科室。且管理办法各异,没有一个完整的档案资讯中心能够查询到一个人的全部社会保障档案资讯。
(3)缺乏专业社会保险档案的管理标准和规范。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缺乏国家标准,造成社会保险档案的各地管理办法不统一。在社会保障档案的不一样专业类别中,管理的规范和水平也不一致。哪些资料需要整理归档,如何进行整理归档;哪些资料不需要归档,如何销毁;哪些资料需要分类、分级管理;哪些资料需要集中统一管理,如何管理;客观上没有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和工作秩序。主观上也需要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
(4)手段落后,管理水平低,跟不上社会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快节奏。近两年随着社会保险业务量的逐步加大,有的社会保险机构实施了档案的微机化管理,但由于软、硬、人三者没有实现有机结合,有的缺乏相应软件,有的缺乏专业人才,因而未能发挥出应有的效能。大部分社会保险机构仍然延用过去手工操作的陈旧管理模式,效率十分低下,查找资料费时费力,搞数据统计更为艰难,直接影响了工作的进展。
(5)社保档案人员业务培训少,业务水平亟待提高。社保经办机构对档案人员的业务培训较少,开展经验交流的机会也不多;虽然一些社保机构有较多高学历的兼职档案工作者,但档案专业人才很少,未经档案专业培训的兼职档案工作者往往业务水平偏低,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
三、加强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设想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积极组织社保工作人员学习档案知识,提高档案意识,树立依法管档的观念,增强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2)健全制度,规范程序,理顺社保档案工作管理机制。对各门类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移交、存档等要有一个明确的程序,做到既符合工作进程,又符合档案管理要求。平时工作中形成的文书材料、业务报表、台帐、图表、会计账簿等,要及时立卷归档,遵循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避免社会各保障职能部门间交叉重复而造成的浪费,实现社会保险档案的集中管理。
(3)尽快制定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办法,将社会保险档案工作纳入规范化管理。管理办法应就社会保险档案存储的内容及范围、档案室的配套设备、档案室的管理、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档案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等做出较为详实的规定,以彻底改变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上的无序状态,逐步形成上下管理一致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体系。
篇5
一是按规定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变更和注销等手续
企业在取得营业执照后,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到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建立社会保险关系,参加社会保险。我国《社会保险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成立之日起三十日内,带着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书及单位印章等相关证件,到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如未按规定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有权按核定金额要求其缴纳社会保险费。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如发生社会保险登记事项变更或用人单位依法解散、破产、撤销、合并及其他终止行为时,应及时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变更或注销社会保险登记事项。
二是按规定代扣代缴各项社会保险费
按现行社会保险制度规定,员工个人承担的社会保险费用,由所在企业予以代扣代缴。代扣代缴各项社会保险费也成为企业的法定义务,企业不得拒绝执行代扣代缴义务,也不得要求职工个人自行申报缴纳社会保险费。所以企业每月在计算工资时,应将职工个人承担的各项保险费在工资总额中扣除,并需在工资表中体现各项保险扣缴的明细情况。由于社会保险费的缴纳情况关系到职工各项社会保险权利的享有和实现,职工有权知晓,这即体现了企业的告知义务,也体现了职工的知情权。
三是按规定及时申报社会保险费
企业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登记业务后,应当每月在规定的时间内,自行向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申报单位当月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金额。企业应根据在职职工人数、缴费工资基数增减变化情况,每月在规定期间,向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报送社会保险费缴费申报表、代扣代缴明细表、社会保险费变动申报表等资料。如果企业无特殊原因而不按时申报或申报不符合事实或不符法律规定的报表,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可以根据《社会保险法》的规定依法推算社会保险费应缴纳数额,并按推算的金额收缴社会保险费。
四是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
企业在按月申报社会保险费后,还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申报的金额将足额的保险费缴纳到指定的社会保险费专户。目前我国社会保险费征收实行按月缴纳。如果企业未依法履行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职责,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将会向其发出《社会保险费催缴通知书》。同时企业还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加收滞纳金或受到其他行政处罚。但当企业出现一些特殊情况时,可向社会保险机构申请缓缴、减免社会保险费。如发生不可抗力或其他法定的事由,如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导致企业无法按时足额缴纳,可以申请缓缴。一般在不可抗力等法定事件消除后,企业应立即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出申请缓缴或减免的申请;社会保险征收机构在查明事实后,予以审核办理,做出批准或不予批准的决定。
五是按规定为失业人员出具失业证明
按《社会保险法》规定,当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合同时,企业有义务配合职工进行各项保险关系的转移等手续,同时还应当为失业人员出具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并将失业人员的名单自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十五日内告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企业为解除劳动关系的员工出具失业证明,主要是为失业职工享受失业保险提供证明资料。企业为职工出具的失业证明应注明失业人员的姓名、年龄、工种、工作时间、工资级别、缴纳失业保险费的年限等基本资料,并应告诉失业员工申请失业保险的地点及申请机构,确保失业员工能够在失业期间享受到失业保险金。同时企业应在职工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关系七日之内将失业人员的名单报送到当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备案。
六是按规定支付工伤保险义务
按照现行社会保险法律的规定,工伤保险的保险费全部由企业承担,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为了防止企业逃避缴纳工伤保险费,有效保护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我国《社会保险法》明确规定了企业工伤保险的具体管理办法。当员工发生工伤事故时,期间发生的以下费用,企业必须按国家规定支付:一是治疗工伤期间的工资福利;二是五级、六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三是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享受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如果企业未履行工伤保险缴费义务,发生工伤事故时由用人单位全额承担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不支付的,社会保险机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的工伤保险待遇应当在以后由用人单位偿还。如用人单们不偿还,社会保险机构可按照《社会保险法》的规定追偿,并有权对企业及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
七是接受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的监督检查
篇6
关键词:社会保险费 征收管理 欠费清缴
一、引言
社会保险费是社会保险基金来源的主渠道,是社会保险制度建立和发展的基础。社会保险费征缴不上来,各项保险待遇支付就会成为“无米之炊、无源之水”,职工的切身利益就得不到保障。因此,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工作,既是整个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源头,也是社保机构管理的核心。然而,在全国范围内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举步维艰。集中反映为政策性欠费问题依然突出并日益严重,清理回收欠费的任务日益繁重艰巨。虽然全国各级征收部门针对性地采取了多方强化措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开展清欠,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深层次的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使得欠费问题依然突出并日益严重,给社会保障工作带来了一定压力,并引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二、社会保险费欠费问题研究
缴纳社会保险费是建立社会保险体系的重要举措,没有一定的资金作保证,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就会成为一句空话。然而,长期以来,一些单位总是以各种理由拖欠甚至拒缴社会保险费,使社会保障基金严重“缺血”。
(一)社会保险费欠费现状
目前,五个险种都存在欠费问题,尤以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更为突出。养老保险费欠费主要是由于部分大中型国有企业由于改制、转型、经营不善、连年亏损等原因,造成资金匮乏而无力缴纳养老保险费,日积月累造成欠费数额持续加大甚至死欠。失业保险费欠费主要是由于实行单位缴费,个人享受,多数人缴费,少数人享受,企业缴费积极性不高,少数人漏缴情况突出;同时部分县区由于财政资金吃紧,不能及时足额拨付所属事业单位应缴纳的失业保险费,也导致了欠费问题的日益增多。
(二)造成企业欠费的主要原因分析
1.国有企业经营困难,是目前企业欠费的最主要的客观原因
当前国有企业经营状况普遍不容乐观。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部分企业因企业管理机制落后、生产效率低下等原因陷入经济困境,甚至面临停产、破产的境地。有些国有企业由于长期经营困难,负债累累,资金严重匮乏,长期无力缴纳社会保险费,导致欠费数额随着时间的增长日益增大,呈现滚雪球效应,形成了旧欠无人缴纳,新欠仍不断产生的局面。还有部分缴费单位已失踪,但因政策关系不能正常注销,社保经办部门仍然核定其应征数,致使征收机关找不到缴费人催收,无形中形成了“无源之费日益增多,清理回收四处无门”的尴尬境地。
2.社会保险费主体缴纳社保费的积极性不高,依法缴纳社保费的意识不强,是导致企业欠费的主观因素
目前,企业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观念普遍不强,认为欠缴社保费是社会普遍行为,且不同的企业性质对待社保费采取不同的缴纳态度。对国有或集体大中型企业而言,即便企业本身愿意缴纳社保费,但是由于企业经济效益普遍较差,企业承担不起,因此大部分经营状况不佳而负担又重的困难企业也都采取拖欠社保费的做法。
另外,民营、三资企业参加社保的意识普遍淡薄,觉得给职工参保是从自己口袋里往外拿钱,认为办社保好像是为别人做事,因此瞒报少报职工人数、缴费工资基数,甚至逃避缴费现象严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雇主本身不愿投保,更不愿为职工投保。这类企业的雇主往往是到了45岁以上,其缴费年限到法定退休年龄时达不到15年,按条例规定无法享受到社会统筹部分的社保费;二是职工本身不愿投保。这部分职工大部分来自外省的民工和本地的农民工,他们较多地关注眼前利益,对社保费这种投入与产出周期长的制度难以认同,而且对将来领取社保费心存疑虑,参保信心不足;三是部分民营企业认为当前的社保制度不规范,运行机制模糊,加之职工流动性强,因此不愿意参保。
三、社会保险费在欠费清缴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社会保险立法滞后,社会保险费征缴范围覆盖面狭窄且不统一
国务院颁布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国务院令259号)中规定得征缴范围覆盖面只限于城镇各类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和城镇个体工商户,而对于乡镇企业及农民工关于社会保险费的参保及征缴范围,直到目前为止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文件还没有一个明确具体规定,这给社会保险费的征缴工作带来了难度。
(二)征收的法律手段不够,如冻结账户、银行扣款等征缴措施缺乏法律依据,社会保险的强制性未能得到充分体现
我国至今还没有一部专门社会保障法律,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多是以部门行政规定出台,对企业的约束力十分有限。已经出台的一些行政规定,在执行过程中缺乏法律约束力的问题较为突出。对不参加社会保险,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企业和个人,缺乏强制性的制约手段,而是靠征收机构和社保机构工作人员“说破嘴皮、跑破鞋底、撕破面皮”去做工作,或是用一些行政的手段去推动,这与一般市场经济国家通过立法强制推行社会保障的力度相差甚远。近几年,国家虽然在社会保障方面加大了行政力度,各级地方省政府也出台了社会保险费征缴方面的处罚办法,但是,因为力度不足和层次不高,缺乏执法机构和金融机构的配合,发挥的作用也不是很大。
(三)社会保险费的强制征缴力度不足
整个征收法规体系中,最薄弱也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增强社会保险费强制征缴力度。目前,社会保险费强制征缴措施只有加收滞纳金和罚款以及提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在参保人本身连社会保险费都不能或不愿缴纳的情况下,加收滞纳金的措施就如同虚设;提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手续多,时间长,相应成本也随之增大。
(四)社会保障费欠缓费管理办法有待完善
按照《社会保险征缴暂行条例》规定,社会保险费不得欠缴,不得豁免。在目前经济环境中,这样的规定是不切实际的,事实上也是做不到的。同时,对经营较为困难的企业权限,既不利于调动企业缴清欠费的积极性,也不利于扩面工作的开展。
四、对加强社会保险费欠费清缴工作的几点建议
社会保险关系到每个人的生老病死,关系到社会发展的稳定,它如同一个“蓄水池”,只有不断地注入,参保人才能不断地获取,因此,必须加强社会保险费的欠费清缴工作。
1.加强立法。国家应加快社会保险立法步伐,从法律法规方面约束企业行为。有关部门要全面研究社会保险所涉及的各主体之间的各种法律关系,制定《社会保险法》,用法律来规定企业社会保险责任的内容和履行的要求。对不参保、不缴费的行为除经济的、行政的处罚外,还应建立追究刑事责任的法律规范,特别是对有履行义务能力而恶意选择性参保、不参保、不缴费的行为应明确相应的罪名和成立要件,并给予法律制裁。
2.对欠费实行分类管理,先清新欠,再清陈欠,针对不同情况的欠缴企业要区别对待,对欠费大户,尤其是欠缴千万元以上的企业作为清欠重点,实行督缴制度。要根据清欠对象的实行缴费能力,督促企业制定补缴欠费计划,按月督缴,定期公布欠费情况和追缴情况。对欠缴社会保险费情节严重的,征收部门可依照规定程序通知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从其存款中依法扣缴社会保险费款,或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3.对企业破产、季节性生产企业以及因缴费单位欠费而法院强制执行缴费的情况,可采取预收社保费的办法。同时,设置“预收社保费备查簿”,详细记录预收社保费的单位或个人名称、应计入统筹帐户和个人帐户的金额、预收期限等情况。因特殊情况缓收的社保费,设置“缓收社保费备查簿”,详细记录缓收保险费的单位或个人名称、缓收金额、缓收期限等情况。对于历史旧欠,属于历史和国家制度因素的,政府要适当给予补助。对于破产、转产的企业的欠费可以考虑由资产抵债进行划拨,通过将部分国有资产变现的方式弥补所欠保费。上市公司的欠费可采取“债转股”的方式,把优先股权交给征收机构作为欠款补偿。
4.采取灵活有效的征缴措施。针对企业“少”“欠”“漏”“逃”的情况,国家有关部门要相互配合,加强协调,采取有效的制约措施。一是对欠费单位,国家有关部门要减少其基础项目建设投资,凡是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企业,不准搞新的项目建设。二是注意加强同新闻、工商、法院等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对缴费任务完成不好的企业,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向新闻媒体曝光,并追究其经济责任和刑事责任。三是定期公布欠缴单位个人账户缴费情况,让职工监督企业参保行为,防止企业克扣、挪用社会保险费。只有这样,才能使征缴工作得到改善。
5.加强社会保险宣传力度,使各类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以及广大多保个人深刻认识参加社会保险的意义,主动参保,主动申报缴费。参照商业保险的运作方式,制作简单易懂的宣传材料,通过新闻媒介开展广泛宣传;同时加大对不参保和迟延缴纳社会保险费行为的打击力度,促进社会保险意识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姜维壮.社会保障资金:筹集、使用、运营.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5).
[2]郭秀堂.社会保障制度与资金管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5).
[3]吕学静,张寿琪.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与监督.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9).
[4]刘敬群.加强改制企业社会保险业务管理.山东劳动保障,2006,(8).
篇7
一、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的原则和目标
目前实行的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为省级统筹的初级阶段,主要标志是以建立省级调剂金制度为基本形式。省级统筹的初级阶段,应遵循以下原则:在统筹项目上,坚持保障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需要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能力相适应的原则;在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比例(以下简称企业缴费比例)调整上,坚持以支定收、略有积累,先实行差别缴费比例,逐步向全省统一缴费比例过渡的原则;在建立调剂金制度上,坚持全省统一提取,平衡调剂,确保基本养老金足额发放的原则;在基金的收缴和拨付上,坚持省、地市、系统(农垦、森工、煤炭、建筑)、行业(铁路、邮电、电力、有色金属、航运、民航、石油、金融)分级管理,共同负责的原则。经过3至5年的努力,在全省范围内,要基本实现统一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比例,统一管理和调剂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实行垂直管理。
二、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的范围和对象
全省辖区内的城镇各类企业、职工、城镇个体劳动者以及离退休人员。
三、调剂金的筹集和使用
省级调剂金以通过平衡调剂,在全省范围内保证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为原则进行筹集。省级调剂金数额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职工工资总额的1.5%提取。为了保证调剂金的提取,在各地市、系统现行企业缴费比例的基础上增加1个百分点,职工个人的缴费比例增加0.5个百分点。调剂金的提取比例根据需要每两年调整一次。
各地市、系统、行业上解调剂金的数额,由省劳动、财政部门每年按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核定。各地市、系统应于每季度末之前向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上解调剂金。各中直行业上解的调剂金,由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直接从行业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中提取。省级调剂金实行提取和拨付分别核算的管理办法,即无论当期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是否存在缺口,都要按规定上解调剂金。对不按规定参加省级统筹的地市、系统,要扣减其财政补贴和税收返还款,并将扣减款纳入省级调剂金。
建立省级调剂金制度之后,地市、系统的结余基金仍归地市、系统自行管理,确需动用时,必须事先征得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同意。
省级调剂金使用范围:
(一)基本养老金足额发放有困难的。
(二)因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影响基本养老金正常发放的。
(三)统一调整离退休人员待遇,因基金短缺无法兑现的。
省级调剂金在本地市、系统自行调剂的基础上使用。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出现缺口时,由本地市、系统先通过拆借结余基金自行调剂余缺。经本地市、系统自行调剂仍有缺口的,按权利和义务相结合的原则,在综合考虑其收缴率、覆盖率、待遇水平、离退休费负担程度和非正常退休人数的控制情况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调剂金的下拨数额。对没按时足额上解调剂金的不予调剂。
基本养老保险费收缴率超过85%的,每超过1个百分点,调剂金上缴数额相应减少1%。
省级调剂金实行两级调剂。省负责对地市、系统、行业进行调剂;地市、系统、行业负责对所属县(市)及企业进行调剂。申请使用省级调剂金的地市、系统、行业,需写出报告,经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审核,报经省劳动、财政部门批准后,由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划拨。省级调剂金按季度下拨。
上解省级调剂金时,各地市、系统、行业先上解到省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户,然后转入省级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下拨省级调剂金时,从省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户拨入地市、系统、行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户,再转入地市、系统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省级调剂金应与其他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分帐管理。省及省以下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加强对省级调剂金的管理,做到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地市、系统、行业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按规定向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业务、财务、统计报表及有关数据,保证省级调剂金的合理使用。
四、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项目
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项目应随着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的逐步完善加以规范统一,根据保障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的需要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能力,在国家和省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项目中确定。由于受我省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能力的局限,各地市、农垦、森工、建筑系统的统筹项目暂时不变,未经省政府批准不得增加新的统筹项目。中直行业和煤炭系统的统筹项目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中直行业和煤炭系统已经离退休的人员,按原劳动部、财政部批准的统筹项目内的部分由省级统筹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行业自行增加的项目和提高的标准,由企业负责支付。
五、企业缴费比例
根据我省各地市、系统企业缴费比例差别过大,一时难以统一的实际情况,全省暂不统一企业缴费比例,仍按现行的企业缴费比例执行。按现行的企业缴费比例提取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不能保证养老金足额发放的,要以保证足额发放为原则进行适当调整。中直行业企业缴费最低要调整到保证养老金足额发放的比例。1999年根据全省企业缴费平均比例,适当调整中直行业企业缴费比例。现行企业缴费比例在13%以下的,要调整到不低于13%;确定适当的调整坡度,用3至5年的时间逐步过渡到全省企业缴费平均比例。
企业缴费比例以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为基数确定。通过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提高职工个人缴费比例等措施,逐步把企业缴费比例降下来。
六、职工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比例与帐户
从1999年起,职工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比例低于4.5%的,要提高到4.5%。
从1998年1月1日起,各地市、系统、行业要统一按照职工本人缴费工资11%的数额调整或建立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行业统筹移交地方管理前后的个人帐户储存额合并计算。
七、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缴与拨付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全额缴拨结算方式。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企业和职工个人全额征收基本养老保险费。企业、职工和个体劳动者应按月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对欠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企业,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责令其限期缴纳,逾期不缴的,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在企业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或经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批准可以缓缴的情况下,对企业离退休人员要按时足额支付基本养老金,不得发生拖欠。要不断增加社会发放窗口,或委托银行,加快养老金的社会化发放进程。
八、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
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按照省政府1998年第16、17号令的有关规定执行。对中直行业按原行业统筹时养老金计发办法计算的待遇,高于按省规定的计发办法计算的部分,采用加发补贴的办法解决,补贴标准逐年调整,5年后执行省的计发办法。
在计发基础养老金时,暂用本地市、系统、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作为计发基础养老金的基数。
九、基本养老金调整
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原则上每年调整一次,按本地市、系统、行业上一年度职工工资增长率的一定比例进行调整。具体调整比例由省劳动部门确定。
十、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与监督
省级统筹以后,各地市、系统、行业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缴、发放和管理各自负有重要责任。各地市、系统、行业应切实负责,不断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加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缴和管理,努力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的社会化管理和服务水平,尽快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省级统筹。
省劳动、财政部门与各专业银行应各负其责,协调配合,共同做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工作。
省、地市要分级设立社会保障基金监督机构,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缴、发放、调剂、管理情况进行监督。
十一、职工退休审批权限
各地要切实加强对职工退休审批工作的管理,不得自行扩大提前退休的范围。对经主管部门认定不符合政策规定办理的提前退休人员,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有权拒绝支付基本养老金。森工、煤炭系统及中直行业企业职工退休,由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审核,报省劳动部门审批。
十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体制
篇8
第一条 为保障城镇企业职工离退休后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省辖区内的下列城镇企业及其职工:
(一)国有企业;
(二)集体企业;
(三)股份制企业;
(四)股份合作制企业;
(五)军办企业;
(六)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外商独资企业及其中方职工;
(七)私营企业;
(八)法律、法规以及国家规定的其他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
第三条 城镇企业及其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并按月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达到规定的退休年龄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年限,应当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第四条 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逐步实行省级社会统筹,并建立省级基本养老保险调剂金制度。调剂金管理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规定。
第五条 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行保障水平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社会互济与自我保障、公平与效率、权利与义务相结合的原则。
第六条 基本养老保险费由企业和职工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
第七条 本规定由各级基本养老保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基本养老保险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社会保险机构(以下简称社会保险机构)办理基本养老保险业务。
第二章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与管理
第八条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来源:
(一)企业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
(二)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
(三)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利息收入;
(四)企业拖欠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滞纳金;
(五)财政补贴;
(六)其他收入。
第九条 企业应当按照上一年度本企业职工月平均工资总额的20%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实行省级社会统筹前,基本养老保险费用负担过重的市、地区,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比例确需超过20%的,应当经市人民政府(行署)审核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条 破产企业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向社会保险机构清偿欠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其离退休、退职人员交由社会保险机构直接管理的,破产企业应当一次性向社会保险机构缴纳10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
第十一条 职工应当按照本人月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工资(以下简称缴费工资)的4%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职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每两年提高一个百分点,直至达到8%。
职工本人月缴费工资高于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300%的,超过部分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职工本人月缴费工资低于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按照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离退休、退职人员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第十二条 企业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在缴纳税前列支;职工本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按照国家规定不计征个人所得税。
第十三条 基本养老保险费不得减免。企业及其职工因停发或者减发工资暂无能力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经社会保险机构批准后,方可缓缴。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
第十四条 企业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企业的开户银行代为扣缴;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企业发放工资时代为扣缴。开户银行和企业代为扣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存入社会保险机构在银行设立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专户,并转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
第十五条 存入社会保险机构收入、支出专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优惠利率计息。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的资金按照同期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利率计息。所得利息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第十六条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侵占、挪用,也不得用于平衡财政预算。
第十七条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的预算、决算,由社会保险机构编制,经基本养老保险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核定。
社会保险机构办理基本养老保险业务应当接受财政、审计、银行等部门以及工会组织的监督。
第十八条 社会保险机构应当对企业及其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进行核查,企业应当如实提供有关资料。
第三章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使用及个人帐户
第十九条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用于:
(一)支付离退休、退职人员的基本养老金;
(二)调整离退休、退职人员基本养老金所需资金;
(三)国家规定的其他支出。
第二十条 社会保险机构应当按照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公布的社会保障号码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建立终身不变的个人帐户,并核发《职工养老保险手册》。
第二十一条 社会保险机构应当按照职工本人月缴费工资的11%记入职工个人帐户。
个人帐户包括:
(一)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
(二)企业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按照职工个人月缴费工资的一定比例计入部分;
(三)个人帐户累计储存额的记帐利息。
记帐利率参照同期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利率确定,并由省社会保险机构定期公布。
职工退休领取基本养老金后,个人帐户余额继续计息。利息的计算办法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施行前已建立职工个人帐户,并记入职工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和由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中计入部分的全部储存额予以保留,合并计入本规定施行后的个人帐户。
第二十三条 个人帐户储存额不得提前支取。社会保险机构和企业应当如实记录个人帐户内容,定期向职工公布个人帐户储存额。
第二十四条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在统筹区域内调动工作的,不转移个人帐户;跨统筹区域调动的,个人帐户随同转移。
省外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调入省内的,应当将其个人帐户随同转移到调入地的社会保险机构。
第二十五条 企业及其职工欠缴基本养老保险费或者职工失业停止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间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期间,不计算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年限,其个人帐户予以保留,不间断计息。重新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前后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年限和个人帐户的储存额累计计算,并补缴间断期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
第二十六条 职工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方可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一)达到退休年龄;
(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年限(含视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年限,下同)满15年。
职工离退休年龄按照国家现行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实行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办法前参加工作,并符合本规定第二十六条规定的,按月领取的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组成。基础养老金每月按照职工退休时市、地区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乘以20%计发;个人帐户养老金每月按照职工退休时个人帐户储存额除以120计发;过渡性养老金每月按照职工本人的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乘以实行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办法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年限再乘以1.4%计发。
按照前款规定计算的基本养老金数额低于国家原规定职工离退休费计发标准的,应当用调节金补足。实行省级社会统筹前,调节金的数额由市人民政府(行署)规定。
高于国家原规定职工离退休费计发标准的,按照一定幅度予以限制。
第二十八条 实行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办法后参加工作,并符合本规定第二十六条规定的,按月领取的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帐户养老金组成。基础养老金每月按照职工退休时市、地区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乘以20%计发;个人帐户养老金每月按照职工退休时个人帐户储存额除以120计发。
第二十九条 职工达到退休年龄,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退休后不享受基础养老金待遇,个人帐户养老金按照个人帐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并终止养老保险关系。
第三十条 本规定施行前已离退休、退职人员的养老金按照国家原规定职工离退休费计发标准执行。
第三十一条 企业下岗职工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连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下岗前的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年限与下岗后的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年限合并计算,达到退休年龄时,按照本规定享受相应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第三十二条 职工失业以后达到退休年龄,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方可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第三十三条 享受基本养老金的退休人员,已领取完个人帐户储存额时,社会保险机构应当继续支付基本养老金,直至其死亡。
第三十四条 职工或者退休人员尚未领取或者未领取完个人帐户储存额死亡的,个人帐户中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含利息)或者余额,一次性支付给职工或者退休人员指定的受益人或者法定继承人;个人帐户中从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计入部分,并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第三十五条 离退休、退职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每年7月1日按照当地上一年度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的20%至80%进行调整,职工平均工资不增长时不作调整。具体调整比例、数额在实行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社会统筹前,由市人民政府(行署)规定。
对当年退休的人员,自下一年起纳入调整基本养老金待遇范围。
调整增加离退休、退职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按照职工离退休、退职时个人帐户养老金和基础养老金各占基本养老金的比例,分别从个人帐户储存余额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列支。
第三十六条 职工出国或者到香港、澳门、台湾定居的,凭有关证明,经本人申请,可以把个人帐户中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部分(含利息)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并终止养老保险关系。从企业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中划转计入个人帐户部分,转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离退休、退职人员出国或者到香港、澳门、台湾定居的,每6个月提供一次生存证明,可以由其指定的人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直至其死亡,也可以选择一次性领取个人帐户储存额(含利息)的基本养老金,不再享受调整基本养老金所增加的待遇,并终止养老保险关系。
第三十七条 实行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办法后获得劳动模范等称号的职工,由奖励单位给予一次性奖励或者由本单位为其办理补充养老保险,退休时不再提高基本养老金计发标准。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基本养老保险行政主管部门给予处罚:
(一)无故不缴、拖欠或者少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责令其限期缴纳;逾期不缴纳的,按日加收欠缴额2‰的滞纳金,处以欠缴额20%以下罚款。
(二)虚报冒领基本养老金的,责令改正,收缴虚报冒领的基本养老金,并处以冒领额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
第三十九条 企业无故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行政主管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条 违反本规定截留、侵占、挪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给予处罚,并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一条 社会保险机构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基本养老保险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一)擅自允许企业少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
(二)擅自增加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
(三)擅自减少或者增加拨付基本养老金的;
(四)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
第四十二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申请行政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四十四条 本规定第二十七条所称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是指职工退休时市、地区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乘以职工历年年缴费工资与当年的市、地区职工年平均工资的比值的平均值。
第四十五条 本规定由省基本养老保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篇9
本文主要讨论的是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状况。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是指由专门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按照法律规定的比例和对象征收社会保障费(税)的一种行为。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渠道,又称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它是国家依法确定的用于社会保障事业所需专向基金取得和形成的渠道,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环节。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模式筹集和建立社会保障基金,是社会保障制度得以建立并正常运行的前提和财力保证。
一、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渠道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渠道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主渠道: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筹基金的筹资渠道,主要包括财政拨款、企业缴费、个人缴费三方面。按照三方共同负担的原则,国家、企业及劳动者个人都要按照一定的方式和比例承担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劳动者所在经济单位(企业)和劳动者个人必须按照自己的承受能力承担相应的社会保险基金份额。例如:1999年颁布《失业保险条例》规定,用人单位按照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职工按照本人工资的1%缴纳失业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用人单位缴费比例为职工工资总额的6%左右、个人缴费为本人工资的2%;退休人员个人不缴费。个人缴费全部划入个人账户,单位缴费按30%左右划入个人账户,其余70%左右建立统筹基金;各类企业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均应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缴纳工伤保险费,劳动者个人不缴费。政府根据不同行业的工伤风险程度确定行业差别费率,并根据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等情况在每个行业内确定若干费率档次;生育保险费由参保单位按照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1%的比例缴纳,职工个人不缴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的筹资机制实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
从国家财政对社会保险事业的支持角度看,国家财政主要负担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管理社会保险支出的行政费用,这是因为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属于非营利性事业机构,其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开支理所当然应由财政支出;二是通过财政拨款弥补社会保险费用收支不足的部分,即在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过程中,国家财政扮演着“最后出场”的角色,是社会保险的后盾。在社会保险基金的各个项目发生困难、收不抵支的情况下,国家财政包括各级地方财政在内要给予适当补贴。政府在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中主要应该承担的是那些只能由财政支撑的保障项目,包括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区服务四项。
(二)辅助渠道:基金的运营增值等。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营增值,包括储蓄增值和投资收益(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社会保障基金通过储蓄取得的利息和通过投资而获得的利润,也是社会保险基金的来源渠道之一。社会保障基金数额较大,投资收益率越高,则获得的回报和收益越多。
(三)特殊渠道:减持国有股,变现国有资产,发行长期国债等。
二、现行筹资方式的缺陷
(一)主渠道不畅,收入能力偏低。主要表现在:
1、社会保险基金筹集管理和监督的法规不健全,致使主渠道来源收入获得不稳定。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只有《劳动法》中明确规定“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机构依照法律规定,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和运营实施监督。”劳动保障部成立后,单独或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一些政策规定。如《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社会保险基金现场监督规则》、《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举报工作管理办法》、《社会保险稽核办法》,等等。但总的来看,这些文件和规定都停留在部委一级,法规层次不高,特别是不能设定处罚权,缺乏对违规行为的有效制约。而我国现时人们的社会保障法制观念不强、相当一部分企业经营效益不好的情况下,有些负有缴纳社会保障税费法定义务并具有缴纳能力的义务人,拒缴、拖缴或者以各种手段逃避缴纳义务的现象,并非鲜见。
2、社会保障覆盖面低,导致主渠道筹资收入低,保障能力不高。有一些特殊群体,如自由职业者、农民工等被排除在体制之外。这样既难以体现公平性,也使当前筹资能力降低。这些人群当前若加入制度中,必然可以缓解当前支付压力。
(二)养老保险基金存在贬值风险,保值增值压力较大。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营运方式仅限于购买特种定向债券、其他国家债券和专户存款方式。这几种方式很难满足基金保值增值的要求。
(三)减持国有股,变现国有资产由于受当前法律环境及金融环境的影响,操作难度较大。对于如何划拨国有资产及如何变现这些资产,还处于摸索阶段。
三、改革建议
(一)尽快在《宪法》的指导下,进行《社会保障法》的立法工作,强化社会保障基金筹集、运营的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措施。首先,为了维护社会保障基金筹集秩序,对负有缴纳社会保障税、费的法定义务人不履行义务的,以法律的形式赋予社会保障基金经办机构和有关社会组织、社会成员以提请行政执法机关处理的申请权,或者向司法机关提讼的权。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和有关社会组织、社会成员依法享有提请行政执法机关处理的申请权和向司法机关提讼的权利,可以通过行政裁决或者司法裁判的手段,强制不履行义务的人履行缴纳义务并支付逾期利息和罚款;对于给被保障对象造成损害的,责成义务人承担赔偿责任。这对于维护社会保障基金筹集秩序,促进资金及时、全额到位,形成规模,是必不可少的。其次,为了维护社会保障基金支付秩序,对于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由于失职、渎职而拒付、迟付或少付,使被保障对象遭受损害的;对于单位和个人采取欺诈、胁迫、贿赂等非法手段取得社会保障金的,社会保障受益人和经办机构有权提请行政裁决或司法裁判,追究责任人的民事责任或行政责任;对于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应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二)按照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状况,可以考虑率先建立全国养老保险基金的社会统筹制度,失业保险金实行省级统筹管理,提高养老金的全社会统筹能力和调剂水平。这样,可以缓解资金不足和抗风险能力,克服目前全国养老和失业保险缴费率和支付标准差别过大的问题,提高基金的安全性。
(三)积极稳妥地扩大社保基金投资范围,尽可能使社保基金实现保值增值。目前,我国的股市还不太成熟,因此,社保基金应该慎入。而城市基础建设以及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由于是国家主持项目,所以投资风险较小,而且收益也较高。并且通过支持国家建设,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人民收入,从而使社保基金收入增加,实现良性循环。但是,其缺点是流动性较差。可以通过不同的投资组合来弥补其缺陷。
篇10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重庆赛迪热工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简称:赛迪热工环保)各项人工成本的管理细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年号的引用文件,仅此年号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年号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Q/CISDI5M6.5—2019财务管理基本规范
Q/CISDI5M6.6—2019主要会计政策
Q/CISDI5M6.11—2019成本费用管理规定
3术语与定义
3.1人工成本
人工成本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用于支付给员工以及代为员工支付的所有费用。包括职工薪酬、五险一金、企业年金、福利费用、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劳务派遣成本等。
3.2五险一金
五险是指按照《社会保险法》的有关规定,由公司或公司与职工个人共同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含大额医保)、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
住房公积金是指根据国家和企业所在地政府有关规定,企业为职工缴纳的长期住房储金。
3.3企业年金
是在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是对养老保险的重要补充。
3.4职工福利费
公司直接或间接发放给职工的各项福利性补贴,包括医疗费、取暖费、清饮费、工作餐等费用。
3.5工会经费
按照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计提并上缴上级工会或拨付给公司工会的费用。
3.6职工教育经费
按照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计提并用于职工教育的费用。
3.7劳务派遣成本
企业支付给劳务派遣员工以及代为支付的所有费用。
4职工薪酬
4.1管理原则
4.1.1薪酬定义
职工薪酬是指公司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全部报酬。职工薪酬包括职级工资、工龄工资、执业资格津贴、绩效工资、项目管理奖、项目签约提成奖以及各类嘉奖等。
4.1.2管理原则
1)依法管理公司的薪酬总额、经营者年薪及外派人员年薪。
2)坚持薪酬与效益挂钩的原则。
3)实行工资总额计划管理办法,但其工资总额的增长幅度原则上不得超过实行工效挂钩的同类企业,其工资总额的发放应严格控制在赛迪热工环保下达的工资总额计划以内。
4)公司要加强工资总额管理,在核定的工资总额以外,不得以其他形式在成本(费用)中列支任何工资性项目(工资性项目包括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各种形式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
5)进一步完善与企业改革发展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及用工制度,理顺内部各类人员收入分配关系,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增强公司竞争力,促进公司科学发展。
4.2职工薪酬确定
1)赛迪热工环保的工资总额由赛迪集团根据赛迪热工环保的年度经济指标和效益指标等情况确定。
4.3统计与监督
4.3.1计提与发放
1)职工薪酬均为税前收入。公司在发放时负责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2)严格按照赛迪集团下达的预算和年度考核计提和发放职工薪酬,不得超标准、超范围计提和发放,未经批准,不得以任何形式结余工资总额。
4.3.2统计管理
人力资源部负责职工薪酬的统计工作,定期与财务部对账,财务部予以支持和配合。
4.3.3监督管理
财务部负责对公司职工薪酬的计提和发放情况进行监督。
4.3.4责任追究
公司违反本办法超标计提(发放)薪酬的,超标计提部分冲减该公司当期成本费用;超标发放部分责令退回,并视情节轻重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5五险一金
5.1基数与费率
原则上按照每个职工上年度的实际工资收入水平确定其五险一金的缴费基数,限额不超过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的水平,并按政府有关部门的通知进行调整。社会保险的缴费比率按照政府有关规定执行,住房公积金的缴费比例不得超过企业所在地政府规定的上限。。
5.2费用列支
应当由员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由公司从其薪酬中代扣代缴。应当由公司负担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由从成本费用中列支。
5.3支取与领用
五险一金的待遇支取或领用按照国家和企业所在地有关规定执行。
6企业年金
6.1方案制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中央企业试行企业年金制度的指导意见》、《关于中央企业试行企业年金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法律、法规及《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企业年金方案》,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由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部)负责拟制定公司的《企业年金实施细则》,由集团审定,并报中国中冶交有关机构审批后,履行民主程序后执行。
6.2方案调整
按照《企业年金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办理企业年金,并根据实际情况制订调整方案报投资人审批后进行调整。
6.3责任部门
人力资源部负责公司企业年金的具体管理工作,财务部予以支持配合。
6.4缴纳管理
实施企业年金的,公司缴费部分从公司成本费用中列支;个人缴费部分由公司从职工个人的工资中代扣代缴,并按照国家有关税收法规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6.5管理与支取
企业年金的管理、支取等事项按照前述有关法规及公司《企业年金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执行。
7职工福利费
7.1开支范围
职工福利费开支的范围、标准按照现行制度执行,具体制度由人力资源部牵头制定。公司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时福利费开支范围和标准时,由公司人力资源部牵头制订方案,经公司党委会审议讨论批准后执行,需要上职代会的,还需履行相关程序,需要报投资人批准的,上报投资人批准后执行。
7.2列支渠道
公司职工福利费从公司的成本费用中列支。
7.3总额控制
职工福利费的开支总额原则上不超过公司年度工资总额的14%。超支部分按照国家有关税收法规的规定进行纳税调整。
8工会经费及职工教育经费
8.1计提比例
工会经费的计提比例原则上不超过公司年度工资总额的2%,具体比例按照上级工会的有关规定执行;职工教育经费的计提或使用原则上不超过公司年度工资总额的1.5%,如果实际发生额超过当年计提数和上年累计结余数,可以根据实际发生数计提,但不能超过公司年度工资总额8%。
8.2计提与使用
1)工会经费或职工教育经费的计提数从公司的成本费用中列支,职工教育经费使用时从计提数中列支,财务部根据工会申请将工会经费从计提数中分别拨付上级工会和本级工会账户,按照全国总工会、重庆市工会以及集团相关规定、标准使用。
2)计提的工会经费按照规定拨付上级工会。
3)超标计提未使用的工会经费或职工教育经费按照国家有关税收法规的规定进行纳税调整。
- 上一篇:超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
- 下一篇:银行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