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投资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07-07 17:35: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期货投资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期货投资的方法

篇1

1、判断行情拐点解锁法。首先要从黄金行情本身的角度出发,判断黄金价格日线是否有见底或者见顶的迹象,通常研判标准是3个交易日不创新高或者新低,并伴随着底部出现阳线或者顶部出现大阴线,就可以解锁同时反手加仓。

2、趋势解锁法。如果趋势刚刚形成一段时间,无论是上涨趋势还是下跌趋势,为可以利用反弹或者回落的机会减仓相反趋势的单子进行解锁,之后顺势加仓降低成本。

3、逐渐加仓法。锁仓之后,经过连续大跌过后,短线趋于平稳,为这个时候应该解锁。解锁之后反手开始少量加仓多单,如果再回落一部分再加仓多单。如果用黄金做例子的话,每下跌1.5美元补仓一手。如果补仓之后出现反弹,补仓部分可以卖出,然后继续等待下次机会

4、高抛低吸解锁法。如果金价走势处于箱体震荡状态,箱体高位解锁多单,持有空单。当然箱体低位解锁空单持有多单,如果跌破箱体,减仓一半多单,逐步逢低补仓做滚动反弹操作。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投资者结构不完善,缺乏足够机构投资者参与一直是制约我国期货市场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之一。深入研究与分析我国期货市场投资者结构情况,借鉴海外市场的经验,探索完善我国期货市场投资者结构的可操作性方法,对于促进期货市场稳步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海外期货市场投资者结构分析

海外成熟期货市场的投资者一般以机构投资者为主,而一些新兴市场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由个人投资者为主到由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发展趋势。

美国期货投资者结构

对于美国期货投资者结构的分析可以从大户持仓和商业持仓两个方面来分别分析,总的来讲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全美近90个商品期货交易品种的平均大户持仓量达到90%左右;而非大户持仓量只有10%左右,绝大多数的商品期货品种中大户的多/空头持仓比例均在80%以上,当前美国商品期货市场特征表现为一个典型的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市场。

2.全美近30个金融期货交易品种的平均大户持仓量在80%左右,尽管美国金融期货市场总体的大户持仓比例较商品期货略低,但其中绝大多数品种的大户多/空头持仓比例也均在80%以上,也仍然是一个典型的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市场。

3.商业投资者的交易行为与持仓活动通常被认为是以套期保值为目的。分析商业持仓发现,全美近90个商品期货交易品种的平均非商业持仓量在10%左右,价差交易持仓量也占10%左右,而商业持仓量则到达了70%多。总体而言,绝大多数商品期货品种中机构投资者的持仓目的以套期保值为主,另有少量的持仓是以投机或套利为目的。美国金融期货市场也有类似的情况,但商业持仓量略低,在60%左右。但总体而言,绝大多数金融期货品种中机构投资者的持仓目的以套期保值为主,另有少量的持仓是以投机或套利为目的。

香港、台湾及韩国期货投资者结构

分析香港、台湾及韩国期货投资者结构,我们发现:

1.香港股指期货市场上的投资者结构主要有五个特点:一是个人投资者交易占比逐年下降;二是机构投资者交易占比逐年增加;三是外资比例增加较快;四是自营交易比例逐步提高,也成为香港股指期货市场上的重要角色;五是个人投资者网上交易呈现上涨趋势。

篇3

摘要:股指期货专业性强、风险程度高,在缺乏金融知识和操作技巧的情况下贸然参与交易,将面临极大的风险。加强投资者基础知识普及和风险意识教育,使他们了解风险形成环节,提高风险控制自我意识及投资决策水平,不仅有利于投资者树立科学的投资理念,也是股指期货市场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引言

适时开展股指期货交易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投资者开辟了新的投资渠道,进一步推动投资理念的转变;创造性地培育机构投资者,改变投资者结构;回避股市系统风险,促进股价的合理波动,充分发挥经济晴雨表的作用;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完善资本市场体系与功能,等等。但是,股指期货也有其风险,保证金机制所产生的杠杆效应、每日结算制度带来的资金压力以及期货高于现货市场的敏感性,都给投资者造成了看得见的风险与压力,它为投资者“以小博大”提供可能的同时,投资风险也被同步放大。

2007年10月底,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指出,中国股指期货在制度和技术上的准备已基本完成,推出的时机正日趋成熟。一段时间以来,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股指期货吊足了各路投资者的胃口,他们历兵秣马对股指期货充满了期待,期待在将来的股指期货交易中一显身手赚得个盆满钵满。在股指期货何时推出仍然悬而未决的时候,正是继续做好投资者风险控制教育的有利时机。

二、股指期货风险何在

股指期货作为金融衍生品的一种,风险规模大、涉及面广,具有放大性、复杂性、可预防性等特征,股指期货使价值投资理念得到弘扬,市场稳定性提高,但是,投资者投资方向一旦出现错误,风险会成倍放大。对于股票投资而言,三四个跌停也许并不会使持有者陷入绝境,但对于股指期货,10%的升跌就会将保证金全部蚀光,满仓操作更有“暴仓”的危险。概括起来,股指期货风险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资产价格波动。期货市场的投资机会是买卖期货合约的获利机会,市场机会的把握是投资成功的关键,但是机会是市场预期、分析、判断的产物,存在着不确定性。股指期货作为指数的衍生品与股票市场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相互影响、连锁反应,股票指数的涨跌决定股指期货的赢亏,股指期货发挥着指引股指现货的价格发现功能,也可能使股票市场波动增大。

2.杠杆效应。股指期货将以沪深300指数为交易标的,假设股指期货的保证金为合约价值的10%,投资者投资500万元的股指期货,只需50万元的保证金。如果看对了方向,当指数上涨5%时,他的盈利为25万元;同理,如果判断失误,其亏损也会放大10倍,它在放大盈利的同时也放大了亏损,这种以小博大的高杠杆效应是股指期货市场高风险的主要原因。而且这种亏损和股票的浮动盈亏不同,是真金白银的实际进出,一旦被强行平仓,投资者不可能像股票那样通过长期持有获得“解套”。

3.高流动性。股指期货设立的初衷是为了规避现货市场的系统风险,但是,作为一种风险管理工具,它有着不同于现货交易规则的高流动性,具体表现在,一是参与机构众多;二是T+0的交易制度和保证金制度,投资者可以用少量资金在当日多次交易数倍于面额的合约,再加上期货交易实行每日无负债结算,一旦方向做反,稍大的价格波动就可能招致强行平仓,一次亏损就会将以前的盈利和本金消耗殆尽;三是作为期货产品的时间概念与股票不同,一般持有5天以上即算长期,持有期的缩短必然使交易更加频繁。

4.市场风险。股指期货业务中市场风险来源于它的不确定性,因为任何分析都只是预测,存在着与市场价格偏移的可能性。期货交易是一一对应的零和规则,即市场存在多少买方合约就存在多少卖方合约,如果市场中持有合约的买方赚了钱,那么持有合约的卖方肯定就赔了钱,反之亦然。投资者在每一次交易中,不是充当买方就是充当卖方,交易结果除了赚钱就是赔钱,概莫能外。也就是说,期货交易买卖双方必有一方赚钱,一方赔钱,这是机会和风险并存的客观原因。

5.机制不健全带来的风险。如果股指期货市场管理法规和机制设计不健全,可能产生流动性、结算、交割等风险,在股指期货市场发展初期,可能使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间套利有效性下降,导致股指期货功能难以正常发挥。小而言之,有的机构不具有期货资格,投资者与其签订经纪合同就不受法律保护;某些投机者利用自身的实力、地位等优势进行市场操纵等违法、违规活动,使一些中小投资者蒙受损失;投资者在一些经纪公司或者公司签署合同时,由于不熟悉股指期货各个环节的流程,不熟悉相关法规,对于那些欺诈性条款不能识别而导致风险。

三、加强风险控制教育

股指期货的投资理念、风险控制、交易标的、风险特征和运行规律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特点,大力开展投资者教育和股指期货知识宣传、普及,有利于帮助投资者尽早熟悉市场、增强风险意识、提高投资决策水平;有利于投资者树立科学的投资观念,理性参与市场。

1.明确游戏规划。股指期货投资者教育工作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股指期货产品能否顺利推出、平稳运行、功能发挥、长远发展,投资者风险控制教育以及股指期货知识的普及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监管部门、媒体和各相关机构的共同努力。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制定了“一规则三细则五办法",明确了股指期货的风险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这是股指期货的基本原则及操作指南,首要的任务是要宣传、普及这些规则、细则、办法。除了可以利用电视、报纸和网络等大众媒体加以普及,也可采取成立培训讲师团、编印各种基础知识读本等形式,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教育,避免期货经营机构和投资者在对市场缺乏基本判断,对市场风险缺乏基本了解的情况下盲目参与。

2.突出风险教育。投资者在依据预测提供的入市机会进行交易时存在交易风险,期货交易机会和风险并存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一些投资者在入市之前不能正视期货交易的风险,热衷于期货交易“以小博大"的市场机制,这需要在投资理念和舆论宣传等方面积极加以引导,帮助他们认识金融期货的特点,客观评估各自的风险承受能力,从而做出科学理性的投资决策。

3.培养理性投资群体。把握机会是获取收益的前提,控制风险是获取收益的保证,投资收益实际上是把握投资机会和控制投资风险的报酬,面对机会和风险,不同投资者会做出截然不同的选择。有些投资者缺乏期货交易的常识和风险控制意识,喜欢听信传言跟风而动;有些投资者缺乏自信,在“一慢,二看,三通过"中失去了市场投资机会;有些投资者见涨就买,见跌就卖,一旦出错,就立即砍单,习惯过度交易,热衷于短线交易和满仓交易,没有止损概念,这些非理性投资群体将是期货市场的失败者。风险控制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一批理性投资者,他们对风险投资和资产管理有清晰的认识,面对市场机会和市场风险头脑清醒,习惯于从风险的角度来考察和选择市场机会,每一次交易都能经过缜密的分析、事后又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他们也会在某次交易中失手,但是,他们往往能够笑到最后,成为股指期货市场上的赢家。由众多理性的投资者组成的市场才是理性的市场。

4.注意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风险控制教育既要宣传投资机遇,更要告知市场风险;既要普及证券期货基础知识,又要培训风险控制能力;既要明确金融期货的重要作用和发展前景,又要正确面对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以风险防范为重点,深入剖析股指期货的风险特征,使投资者获得启发和教益。初期可将工作重点放在基础知识、法规政策、交易流程、风险特征等基础知识的普及上,随着投资者对股指期货市场的逐渐熟悉,可以将培训工作逐渐过渡到交易策略、风险管理和市场研究分析等领域。股指期货对内地投资者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但是国外的期货市场大量的风险投资案例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从中选取典型案例教育投资者,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方法。

加强风险控制教育,不仅能够普及股指期货知识和相关政策、法规,提高全社会对期货市场的认识,更重要的是,风险控制教育能够使投资者、期货从业人员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倡导理性参与的意识,为股指期货的成功推出和平稳运行创造条件,为期货市场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四、提高风险自我控制能力

股指期货在交易规则、方式、投资策略等方面与股票、债券、基金存在很大的差异,与投资商品期货也不尽相同。对广大的证券投资者来说,一定要深入地学习、系统地了解相关的知识,以改变业已形成的投资习惯和心理。尤其是在股指期货推出的初期,中小投资者最好能抱着尝试和学习的态度,在资金运用、风险控制和危机处理等方面加强自我约束。机会总是青睐有所准备的人,只有做好充足准备的投资者,才能成为股指期货市场的实际得益者。

1.实力上的判断。每一笔期货交易既是一次赚钱的机会,也是一次冒险。投资者应该根据自己的资金实力、风险承受能力,了解股指期货的风险究竟有多大,自己是否有这个能力,量力而行,才能享受到股指期货交易的乐趣。善于独立分析,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不人云亦云,不盲目跟风,在交易中又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才能亏得起赢得起。

2.知识上的准备。参与股指期货交易,必须做好知识上的准备,要有效地把投入资金比例、开仓头寸、止损幅度设置好,如果在知识面和操作技巧没有预先的学习和贮备的情况下贸然参与股指期货,将承受更多更大的风险。深入了解股指期货的基本知识、风险控制的基本方法,熟练掌握期货交易规则、期货交易软件的使用以及期货市场的基本制度,将游戏规则了然于胸后再坦然进入这个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市场,将成为期货投资赢亏的关键。

3.心理上的准备。期货合约是一个完全被放大了的市场,对广大投资者来说也是一个心理上的考验。在指数大起大落,资金大进大出的股指期货市场,一些投资者出现贪婪、恐惧、急躁等情绪在所难免,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在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的范围内从事股指期货,才可能够在操作中游刃有余,避免出现心理上的崩盘。

4.控制风险的方法。由于每日结算制度的短期资金压力,投资者既要把握股指期货合约到期日向现货价格回归的特点,又要注意合约到期时的交割问题;既要抛弃股票市场满仓交易的操作习惯,控制好保证金的占用比率,防止强行平仓风险,又要根据交易计划加仓或止损,切忌心存侥幸心理硬扛或在贪婪心理驱使下按倒金字塔方式加仓。控制风险的方法很多,理论上的积累固然重要,也需要投资者在今后的操作实务中善于归纳、总结。

发展股指期货是完善和深化我国证券市场的必然选择,通过风险控制教育,让投资者掌握股指期货的运行规律,了解股指期货的风险特点,这样才能使投资者理性参与股指期货交易,确保股指期货的平稳运行。

参考文献:

1.姜昌武.应对股指期货时代的市场风险.中国证券报,2006.6.29

2.冯子沣.股指期货市场的整体风险性质.证券时报,2007.11.16

篇4

1、课程代码:03ANN605

2、课程名称:期货投资实务

3、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

4、课程性质:必修

5、授课方式:实践

6、适用专业:金融工程

7、开课单位:经济管理学院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金融工程的专业性课程、属核心课程,,为金融工程专业实践必修课程,是一门专业性的、应用型的独立学科,是金融工程本科专业的必修的技术技能课程,先修课程为《证券基础知识》、《证券投资实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为:期货市场的组织结构、期货交易的业务流程,期货的种类,期货的投机交易、套期保值及期权交易等。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知会期货投资交易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期货投资的上机操作能力,帮助学生进行证券从业资格。

四、教学安排

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

学时

实践教学

学时

理实一体化教学

学时

学时小计

一、期货市场的组织结构

 

4

 

4

二、期货交易的业务流程

 

4

 

4

三、期货的投机与套利交易

 

8

 

8

四、期货的套期保值

 

8

 

8

五、期货市场的价格走势分析与预测

 

8

 

8

六、商品期货与金融期货

 

8

 

8

七、期权交易

 

4

 

4

八、期货市场的风险防范与监管

 

4

 

4

合计

 

48

 

48

五、教学内容

教学单元一、期货市场的组织结构

【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教学,使学生基本了解期货交易所、期货经纪公司及期货投资者的种类。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1.期货交易所;

2.期货经纪公司;

3.期货投资者;

【教学重点】

1. 期货中介机构;

2. 期货投资者的种类;

【教学难点】

1.期货公司;

教学单元二、期货交易的业务流程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期货市场的进入、合约的买卖过程。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1.开户;

2.保证金与开仓;

3.持仓与平仓或交割;

【教学重点】

1.开户程序;

2.买卖;

【教学难点】

1. 保证金制度;

2. 期货交易结算;

教学单元三、期货的投机与套利交易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使学生熟悉、理解期货投机与套利交易种类、作用及交易操作。

【教学时数】:8学时

【教学内容】

1.期货投机交易;

2.期货套利交易;

【教学重点】

1.期货投机种类及作用;

2.期货套利交易的种类及交易操作。。

【教学难点】

1.投机做空;

2.套利交易;

教学单元四、期货的套期保值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使学生掌握套期保值的基本原理及操作原则,掌握期货套期保值的种类,掌握买入/卖出套期保值适用对象及范围、操作方法及保值效果分析。

【教学时数】:8学时

【教学内容】

1.套期保值的基本原理;

2.套期保值的特征与操作原则;

3.套期保值的基本方式与具体运用;

4.基差与套期保值;

【教学重点】

1.套期保值的基本原理及操作原则。

2.期货套期保值的种类

【教学难点】

1. 套期保值的基本方式与具体运用。

教学单元五、期货市场的价格走势分析与预测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使学生供需分析及技术分析的主要理论及方法。技术分析的趋势和形态熟悉、理解并掌握期货投机理论基础及投机原则。

【教学时数】:8学时

【教学内容】

1.基本面分析;

2.技术分析理论;

3.技术分析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供需分析;

2.道氏理论、趋势和形态分析、指标分析;

【教学难点】

1.艾略特波浪理论;

2.移动平均线、MACD;

教学单元六、商品期货与金融期货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期货市场及主要期货合约。

【教学时数】:8学时

【教学内容】

1. 商品期货;

2. 金融期货;

【教学重点】

1. 我国期货交易所;

2. 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主要的农产品期货;

3. 天然胶、原糖、建材等工业品期货及铜、铝等金属期货;

4. 外汇期货、利率期货、股票指数期货;

【教学难点】

1.主力合约;

2.外汇期货;

教学单元七、期权交易

【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教学,使学生了解期权的含义、类型,熟知期权价格的形成机制,并初步掌握期权的投机策略与保值策略。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1.期权交易概述;

2.期权价值与期权价格;

3.期权交易策略;

【教学重点】

1.期权交易的含义、类型;

2.期权的价格形成与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1.期权交易的保值策略;

2.期权投机交易策略;

教学单元八、期货市场的风险防范与监管

【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教学,使学生掌握期货市场风险的防范、控制与监管。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1期货市场风险;

2.期货市场的监管体系;

3.期货市场的内部风险管理;

【教学重点】

1.期货市场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2. 期货市场的监管体系、交易所及期货经济公司对期货市场的风险进行管理;

【教学难点】

1. 期货市场的监管体系;

六、教学方法

1.试验方式:教师示范案例,辅以一定的讲解;布置课堂作业练习及实训任务;讨论、答疑解惑。

2.基本要求:对课堂作业,要求同学们务必课堂上完成;对于实训,每人一组独立完成。

七、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考查;

考核形式:实践操作;

成绩评定方法及各部分成绩所占比例: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各占比50%;

八、参考教材

1.何伟,徐仲昆.《证券期货投资理论与实务》.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5年.

篇5

技巧一 头寸管理

管理好资金的头寸,以及安排好隔夜头寸以防风险是第一步。

国元期货上海分部金融业务总监徐捷在这一方面颇有研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徐捷认为谨慎安排自己的隔夜头寸是非常重要的。从大背景上来说,过去由于我国实行金融管制,国内股票市场极少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一直沿着自身的规律运行。但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全面放开,国外市场间的联动性逐步显现,并且随着国内市场的开放,这种联动性越来越明显,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国外证券市场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国内市场。

因此,国内股指期货投资者不仅要关注国内市场的影响因素,还要对国外重要证券市场的情况有所了解。国外市场的收盘往往会对国内市场开盘形成影响,这就是所谓的隔夜头寸风险。

比如去年的一个例子就非常明显。11月28日香港恒生指数跳水580多点,导致上证综指低开40点,股指期货仿真交易701合约也低开近80点。如果投资者只是投资股票,在大盘走好的情况下,低开几十点的风险还是可以承受的。但对于参与股指期货的投资者来说,情况就不同了。由于股指期货实行的是保证金制度,如果投资者满仓操作,低开几十点足以导致保证金不够而面临被强行平仓的风险。

以11月29日股指期货70l合约为例,11月28日的收盘价为1729点,29日的开盘价为1650点,较28日收盘价大幅低开79点,一手多单亏损达79×300=23700元,而一手保证金是51000元左右(按当时模拟交易约定的10%保证金水平计算,现在的保证金水平是15%),如果满仓操作,账户的亏损幅度达到46%,将面临被强行平仓的局面。尽管29日当天701合约价格最终收了上去,甚至较前日还上涨了几十点,但行情涨跌都是大家无法预测和控制的,防止风险的进一步扩大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保证金不足的投资者没有及时追加资金,期货公司会在开盘后一段时间内进行强行平仓,对此,投资者一定要引起重视。

徐捷认为,无论在商品期货还是股指期货交易中,资金管理都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将头寸限定在资金一定比例内是更好控制隔夜风险的第一要务。股指期货仿真交易开展以来,从总体上看,隔夜跳开的幅度是有限的,除了几个特别的交易日外,其他交易日基本延续前一交易日的收盘走势。这一方面和股指现货走势有关,另一方面与目前仿真交易参与者对股指期货缺乏了解所致。随着股指期货推出后,国内外市场联动性的加强,隔夜风险会逐渐明显。

在资金头寸管理方面,有几点需要注意。首先,什么样的持仓比例比较适合。从风险角度考虑,一定是比例越小风险越小,不过对应的收益也越低。一般来说,专家建议投资者尽量把隔夜头寸控制在总资金的50%以内。

其次,如何增加或者减少持仓比例也很重要。以增仓方法为例,在股市操作中,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金字塔式”增仓法,即在持仓出现盈利的情况下不断增加头寸,并且随着价格的不断提升,投入的资金逐渐越来越少;二是“倒金字塔”式增仓法,即在持仓出现亏损的情况下,随着价位的不断下跌,投入的资金量越来越大,以求降低持仓成本。应该说,这两种增仓方法都有其合理性,究竟采取哪种方法,因人而异。但是专家们建议,对于刚开始参与股指期货交易的投资者来说,稳健一点较为妥当,最好不要采用“倒金字塔式”增仓法,以免一旦看错趋势,造成亏损越来越大,最后血本无归。

最后一点,就是要预估风险,设置止损。这一点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从股市介入期货市场的投资者来说。股市投资虽然有风险,但没有止损这个概念。股市下跌,投资者可以持续持有股票,只要公司不退市,就还是有解套的机会。但这个概念绝对不能带到期货交易中来。当发现股指期货的走势和自己建立的头寸走势截然相反,一定要对账户持仓进行果断处理时切忌等待观望。

徐捷建议投资者在进行头寸建立的时候,要作风险预估,并且设置具体的风险价位,一旦触及风险价位,就应该果断平仓离场。

一般有两个方法可以用来设置风险价位,一是趋势运行中比较有意义的价位,比如整数关口,反弹或下跌的关键位,通过各种技术指标得到的重要价位等等。二是根据自己资金可以承受的风险来设置,比如将每次交易承受的最大亏损为账户总权益的5%。如果账户总权益为10万元,本次交易最大亏损不得超过5000元,可以此来确定止损价格。

技巧二 趋势交易

与股票市场不同的是,期货价格虽然和指数的现货价格有所关联,但在具体的交易上,期货更注重中短期的趋势,因而基本面可能不如技术面重要。

首先股指期货有一些基本的操作原则,第一重要的就是合约每月到期。由于每个月结算,手中的头寸将在到期时被强行平仓,亏损的交易被迫离场。所以,股指期货不是长线交易的交易工具,股指期货投资看重的是短期趋势。

或许有投资人看好指数长期走势,认为可以持有1年的沪深300期货。但如果投资者真想做长线投资,直接买进ETF或基金等工具可能是更好的选择,而不是投入股指期货这样的短线杠杆交易工具。因为长线持有期货,如果遭遇巨大的波动,很可能半路就被强行平仓了。

总体上说,交易股指期货不可恋战,如果行情与自己的预期不符,应迅速离场。由此而生的是,股指期货的交易人,甚至包括分析师,都比较看重技术分析,重趋势轻消息。

另外一个重要的操作原则与股指期货的杠杆特性有关。一般而言,股指期货的杠杆倍数大约是10左右,可以想象成10万元本金的交易,实际上反映的是100万元资产的损益。所以,把所有资本投入股指期货风险是很大的。

东方证券研究所衍生品资深人士高子剑曾经在台湾有丰富的投资股指期货的经验。他举例说,2004年台湾曾有一位投资人,投入7000万元台币买进股指期货,却不巧遇上2004年3月下旬连续两个跌停板,结果总计亏损11000万元台币,还需要再补足4000万元台币给经纪商。这是与股票投资最大不同的地方。股票交易的本金最多只亏损到零,但是股指期货的亏损可能会使你迅速变成负资产。所以,资金控管与风险概念很重要。

高子剑介绍说,股指期货的交易有很多技术性的技巧。技术指标往往是重要的操作依据。最基础的一个指标就是现货指数和未平仓量的指标。一般来说,指数变化和未平仓量是股指期货多空判断的重要工具。未平仓量是指

买方或卖方的单边持仓量,也就是市场上的存续合约量。一般可以依照指数变化与未平仓量的关系来判断后市。

举例来说,当指数上升时,多方获利,空方亏损。如果未平仓量上升,代表多方没有获利了结,预期的心理价位还没到,还需要加码投资,此时后市可能继续上扬。反之,如果未平仓量下降,代表多方获利了结较多,心中的满足价位已到,后市的涨势容易停止。

还有一个重要的指标是价差,即指数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差。价格发现是期货的重要功能之一。由于期货市场是远期合约,投资人交易的是未来的价格,股指期货往往代表了投资者对未来股价指数的看法,是现货指数的先行指标。所以,市场通常以价差(股指期贷一现货指数)作为风向指标。该指标是正数,市场偏多;该指标若是是负数,市场则偏空。一般而言,价差在0.5%到1%时,市场理性预期后市,可以跟随价差的方向。如果价差在1.5%以上时,市场过热,此时以反向操作为佳。

技巧三 关注价差

由于期货价格的波动往往相当剧烈,资金账户的波动同样如此。因而对投资者来说,如何建立行之有效的操作策略相当重要。何时买进和卖出,什么情况下离场,这些问题在进场前都应该有所计划。在股指期货的操作过程中,制定一个有内在逻辑的严密的操作策略,是相当必要的。

比如进行套利交易的策略一般是这样的:第一步,构建现货组合以模拟指数;第二步,当期货与现货价差过大时进场执行套利;第三步,价差收敛时离场平仓。当然这个过程是非常复杂的,由于篇幅所限,不再赘述。

值得一提的是,专家们提醒那些在模拟交易当中表现出色的投资者,一旦面临股指期货的正式推出,也需要经过一个重新再学习的过程,而不能凭着模拟时取得的良好业绩而仓促上阵。

为让更多个人投资者熟悉股指期货,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于去年10月底推出股指期货仿真交易,至今恰好一年。

期间,为吸引投资者参与,中金所还先后多次举办了各类股指期货交易比赛。比赛当中也诞生了多位“牛人”,两个月内翻10倍的创富奇迹并不鲜见。

但期货专家指出,模拟交易和正式交易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模拟交易中不管多空双方有多少持仓量,都不会对现货市场产生影响。而一旦有了正式交易,情况就会有所不同。另外,投资者在操作心态上也会不一样。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一些参与仿真交易的高手承认,由于使用的是虚拟货币,在操作上,参与者往往愿意承担较高的风险和较大的波动幅度,从而博取更高的绝对收益。而如果在真实的交易中,他们并不会采用这些策略。

篇6

股指期货:全称为“股票指数期货”,是以股价指数为依据的期货,是买卖双方根据事先约定,同意在未来某一

个特定的时间,按照双方事先约定的股价进行股票指数交易的一种标准化协议。

股票市场中投资人面临着两类风险。第一类是由于受到特定因素影响的特定股票的市场价格波动,给该股票持有者带来的风险,称为非系统性风险;另一类是在作用于整个市场的因素影响下,市场上所有股票一起涨跌所带来的市场价格风险,称为系统风险。对于非系统风险,投资者用增加持有股票种数,构造投资组合的方法来消除;对于后一种风险,投资者单靠购买一种或几种股票期货合约很难规避,因为一种或几种股票的组合不可能代表整个市场的走势,而一个人无法买卖所有股票的期货合约。在长期股票实践中,人们发现,股票价格指数基本上代表了全市场股票价格变动的趋势和幅度。如果把股票价格指数改造成一种可买卖的商品,便可以利用这种商品的期货合约对全市场进行保值。利用股票价格指数对股票进行保值的根本原因,在于股票价格指数和整个股票市场价格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二、产生的背景和发展

随着证券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机构投资者的成长,市场对规避股市单边巨幅涨跌风险的要求日益迫切,无论是投资者还是理论工作者,对推出股指期货以规避股市系统性风险的呼声都越来越高,决策层也对这一问题极为关注。

同其他期货交易品种一样,股指期货也是适应市场规避价格风险的需求而产生的。

二战以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股票市场取得飞速发展,上市股票数量不断增加,股票市值迅速膨胀。股票市场迅速膨胀的过程,同时也是股票市场的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二战以后,以信托投资基金、养老基金、共同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取得快速发展,它们在股票市场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并逐步居于主导地位。机构投资者通过分散的投资组合降低风险,然而进行组合投资的风险管理只能降低和消除股票价格的非系统性风险,而不能消除系统性风险。随着机构投资者持有股票不断增多,其规避系统性价格风险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

股票交易方式也在不断地发展进步。以美国为例:最初的股票交易是以单种股票为对象的。1976 年,为了方便散户交易,纽约股票交易所推出了指定交易循环系统(简称DOT),该系统直接把交易所会员单位的下单房同交易池联系起来。此后该系统又发展为超级指定交易循环系统(简称SDOT)系统,对于低于2099股的小额交易指令,该系统保证在三分钟之内成交并把结果反馈给客户,对于大额交易指令,该系统虽然没有保证在三分钟内完成交易,但毫无疑问,其在交易上是享有一定的优惠和优势的。与指定交易循环系统几乎同时出现的是:股票交易也不再是只能对单个股票进行交易,而是可以对多种股票进行“打包”,用一个交易指令同时进行多种股票的买卖即进行程序交易。对于程序交易的概念,历来有不同的说法。纽约股票交易所从实际操作的角度出发,认为超过15 种股票的交易指令就可称为程序交易;而一般公认的说法则是,作为一种交易技巧,程序交易是高度分散化的一篮子股票的买卖,其买卖信号的产生、买卖数量的决定以及交易的完成都是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撑下完成的。它常与衍生品市场上的套利交易活动,组合投资保险、以及改变投资组合中股票投资的比例等相联系。伴随着程序交易的发展,股票管理者很快就开始了“指数化投资组合”交易和管理的尝试,“指数化投资组合”的特点,就是股票的组成与比例都与股票指数完全相同,因而其价格的变化与股票指数的变化完全一致,所以其价格风险就是纯粹的系统性风险。在“指数化投资组合”交易的实践基础上,为适应规避股票价格系统性风险的需要而开发股票指数期货合约,就成为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

看到了市场的需求,堪萨斯城市交易所在经过深入的研究、分析之后,在1977年10月向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提交了开展股票指数期货交易的报告。但由于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与证券交易委员会关于股票指数期货交易管辖权存在争执, 另外交易所也未能就使用道.琼斯股票指数达成协议,该报告迟迟未获通过。直到1981年,新任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主席菲利蒲.M.约翰逊和新任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约翰.夏德达成“夏德-约翰逊协议”,明确规定股指期货合约的管辖权属于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才为股指期货的上市扫清了障碍。

到1982年2月16日,堪萨斯城市交易所开展股指期货的报告终于获准通过。24日,该交易所推出了道.琼斯综合指数期货合约的交易。交易一开市就很活跃,当天成交近1800张合约。此后,在4月21日,芝家哥商业交易所推出了S&P500股指期货交易,当天交易量就达到3963张。日本,香港、伦敦、新加坡等地,也先后开始了股票指数的期货交易,股指期货交易从此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目前,股指期货已发展成为最活跃的期货品种之一,股指期货交易也被誉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最激动人心的金融创新”。

(一)期货市场与金融期货的产生

期货市场的发展历史可向前推到十六世纪的日本,不过直到1848年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正式成立后,期货交易才算迈入有组织的时代。事实上,当初的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并非是一个市场,只是一家为促进芝加哥工、商业发展而自然形成的商会组织。直到1851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才引进远期合同,盖因当时的粮食运输很不可靠,轮船航班也不定期,从美国东部和欧洲传来的供求信息,很长时间才能传到芝加哥,粮食价格波动相当大。在这种情况下,农场主可以利用远期合同保护他们的利益,避免运粮到芝加哥时因价格下跌或需求不足等原因造成损失。同时,加工商和出口商也可以利用远期合同,减少因各种原因而引起的加工费用上涨的风险,保护他们自身的利益。由于期货交易所最初和最主要的功能是提供一个现货价格风险转移的场所,因此,从期货交易的合约中即可看到各个时代经济结构的演变。

在期货市场150余年的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里程碑即是1972年5月16日,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的国际货币市场推出外汇期货合约,标志着金融期货这一新的期货类别的诞生,从而掀起一个期货市场发展的黄金时代。1975年10月,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推出了第一张利率期货合约政府国民抵押贷款协会的抵押凭证期货交易。1982年2月,美国堪萨斯期货交易所(KCBT)推出价值线综合指数期货交易。短短十年间,利率期货和股票指数期货相继问世, 标志着金融期货三大类别的结构已经形成。期货市场也由于金融期货的加盟而出现结构性变化。1995年,金融期货的成交量已占期货市场总成交量的80%左右,稳居期货市场的主流地位。此外,金融期货的诞生,给了美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发展期货市场的时机。自1980年始,这些国家和地区纷纷成立自己的期货交易所,至1993年,这些国家或地区的期货交易所的成交量已超过美国,成长速度极为惊人。

(二)股票指数期货的产生(70年代)

与外汇期货、利率期货和其他各种商品期货一样,股票指数期货同样是顺应人们规避风险的需要而产生的,而且是专门为人们管理股票市场的价格风险而设计的。

根据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股票市场的风险可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是由宏观性因素决定的,作用时间长,涉及面广,难以通过分散投资的方法加以规避,因此称为不可控风险。非系统风险则是针对特定的个别股票(或发行该股票的上市公司)而发生的风险,与整个市场无关,投资者通常可以采取投资组合的方式规避此类风险,因此,非系统风险又称可控风险。投资组合虽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非系统风险,但当整个市场环境或某些全局性的因素发生变动时,即发生系统性风险时,各种股票的市场价格会朝着同一方向变动, 单凭在股票市场的分散投资,显然无法规避价格整体变动的风险。为了避免或减少这种所谓不可控风险的影响,人们从商品期货的套期保值中受到启发,设计出一种新型金融投资工具的股票指数期货。

股票指数期货交易的实质,是投资者将其对整个股票市场价格指数的预期风险转移至期货市场的过程,通过对股票趋势持不同判断的投资者的买卖,来冲抵股票市场的风险。由于股票指数期货交易的对象是股票指数,以股票指数的变动为标准,以现金结算为唯一结算方式,交易双方都没有现实的股票,买卖的只是股票指数期货合约。

本世纪七十年代,西方各国受石油危机的影响,经济发展十分不稳定,利率波动剧烈,导致股票市场价格大幅波动,股票投资者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有效规避风险,实现资产保值的金融工具。于是,股票指数期货应运而生。它的兴起,一方面给拥有股票和将要购买或抛出股票的投资者提供了转移风险的有效工具,另一方面也给期货投机者以投机的机会,使得股票指数期货迅速得到了不同投资者的青睐。

(三)投资组合替代方式与套利工具(1982~1985年)

自美国堪萨斯期货交易所推出价值线综合指数期货之后三年,投资者逐渐改变了以往进出股市的传统方式,即挑选某个股票或某组股票,还诞生出其它投资方式,包括:第一,复合式指数基金诞生,即投资者可以通过同时买进股票指数期货及国债的方式,达到买进成份指数股票投资组合的同样效果;第二,运用指数套利,套取几乎没有风险的利润。这是由于股票指数期货推出的最初几年,市场效率较低,常常出现现货与期货价格之间基差较大的现象,对交易技术较高的专业投资者,可通过同时交易股票和股票期货的方式,获取几乎没有风险的利润。

(四)动态交易工具(1986~1989年)

股指期货经过几年的交易后,市场效率逐步提高,运作较为正常,逐渐演变为实施动态交易策略得心应手的工具,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通过动态套期保值技术,实现投资组合保险,即利用股票指数期货来保护股票投资组合的跌价风险;第二,进行策略性资产分配。期货市场具有流动性高、交易成本低、市场效率高的特征, 恰好符合全球金融国际化、自由化的客观需求。尤其是过去十年来,受到资讯与资金快速流动、电脑与通讯技术进步的冲击,如何迅速调整资产组合,已成为世界各国新兴企业和投资基金必须面对的课题,股票指数期货和其他创新金融工具提供了解决这一难题的一条途径。

(五)股票指数期货的停滞期(1988~1990年)

1987年10月19日,美国华尔街股市单日暴跌近25%,从而引发全球股市重挫的金融风暴,即著名的“黑色星期五”。虽然事过十余载,对如何造成恐慌性抛压,至今众说纷纭。股票指数期货一度被认为是“元凶”之一,使股票指数期货的发展在那次股灾之后进入了停滞期。尽管连著名的“布莱迪报告”也无法确定期货交易,是唯一引发恐慌性抛盘的原因。事实上,更多的研究报告指出,股票指数期货交易并未明显增加股票市场价格的波动性。

为了防范股票市场价格的大幅下跌,包括各证券交易所和期货交易所均采取了多项限制措施。如纽约证券交易所规定道琼斯30种工业指数涨跌50点以上时,即限制程式交易的正式进行。期货交易所则制定出股票指数期货合约的涨跌停盘限制,藉以冷却市场发生异常时恐慌或过热情绪。这些措施在1989年10月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价格“小幅崩盘”时,发挥了异常重要的作用,指数期货自此再无不良记录,也奠定了90 年代股票指数期货更为繁荣的基础。

(六)蓬勃发展阶段(1990 年-至今)

进入九十年代之后,股票指数期货应用的争议逐渐消失,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更为理智,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相继推出股票指数期货交易,配合全球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的提高,股指期货的运用更为普遍。

股指期货的发展还引起了其他各种非股票的指数期货品种的创新,如以消费者物价指数为标的的商品价格指数期货合约,以空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为标的的大气污染期货合约,以及以电力价格为标的的电力期货合约等等。可以预见,随着金融期货的日益深入发展,这些非实物交收方式的指数类期货合约交易,将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在股指期货和权证等新的产品推出之前,我国的证券市场是一个单边市场,市场参与各方都只能在股市上涨中获利。股指期货的推出将一举改变我国证券市场单边市的历史,使得市场各方在股市上涨和下跌中都有盈利的机会,投资者的盈利模式将得到极大丰富。对于愿意承担高风险的投机者来讲,可以利用股指期货的杠杆作用进行放大投资以获取高额利润;对于看好股票市场未来总体表现但缺乏选股能力的投资者,可以简单地买入股指期货,以获取股票市场的平均收益;对于选股能力较强但对股票市场总体走势缺乏信心的投资者,则可以通过买入看好的股票同时卖空股指期货来回避系统风险并获取套期保值的收益。作为一个新兴市场,我国证券市场的有效性存在一定缺陷,当在某个阶段对某种证券的定价出现明显的偏差时,套利者就有了获取无风险套利收益的机会。

股指期货推出后,资产配置的手段得到丰富,配置效率将明显提高。在过去没有股指期货的时代,投资者进行一级资产配置的方法,只能是调整股票和债券等其它投资工具在全部资产中的比重。在看空股票市场整体走势时,只能减少其持有的股票。这种最原始的资产配置方法效率低下、成本高企,容易造成股票价格大幅度的波动,还受到流动性的限制。在股指期货推出以后,投资者就可以通过卖出股指期货,快速高效地实现资产配置,使暴露的风险敞口便捷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调整。

股指期货推出以后,风险管理的方法更加有效。股指期货是高效率的风险管理工具,具有交易量大、流动性强、杠杆作用高、交易成本低廉等优点,比过去传统的风险管理手段具有明显的优势。它便于机构投资者集中统一管理各项不同投资业务的风险敞口,使投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正是由于股指期货的这些优势,我们预期,股指期货的推出将给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股指期货的推出将使得证券市场的投资者队伍和市场规模明显扩大。基于对股票市场风险的担忧,过去很多机构投资者对于股票投资有着严格的限制。

篇7

第二条  《办法》第二条第二款所称“证券、期货投资分析、预测或者建议”包括直接或者间接影响证券、期货市场行情的分析、预测和投资建议;直接有偿投资咨询服务是指从事证券、期货投资咨询业务的机构及人员从服务对象直接获取收益的活动;间接有偿投资咨询服务是指从事证券、期货投资咨询业务的机构及人员没有从服务对象直接获取收益,但是为其营利创造条件的活动。

第三条  《办法》第二条第二款第一项所称“接受投资人或者客户委托,提供证券、期货投资咨询服务”包括除证券经营机构外的从事证券、期货投资咨询业务的机构提供涉及证券发行、交易以及与之相关的企业财务顾问等方面的有偿咨询服务。

第四条  《办法》第六条“申请证券、期货投资咨询从业资格的机构”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立的从事证券、期货投资咨询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包括:证券、期货投资咨询公司,从事证券、期货投资咨询业务的证券经营机构、期货经纪机构、信息服务公司、信息网络公司、财务顾问公司、资产管理公司、投资公司以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它从事证券、期货投资咨询业务的公司。

第五条  同时从事证券和期货投资咨询业务的机构中,具有从事证券投资咨询或者期货投资咨询从业资格的专职人员各不得少于三名。

第六条  《办法》第六条第三项所称“场所”与“设施”应当专门用于证券、期货投资咨询业务。

第七条  《办法》第七条第一款规定证券经营机构、期货经纪机构从事证券、期货投资咨询业务,除符合《办法》第六条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当设立独立的从事证券、期货投资咨询业务的部门,其业务、人员、场所、设施应当与证券经营机构、期货经纪机构的其他部门分开,咨询人员不得在机构其他部门兼职。

证券经营机构只能申请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从事证券投资咨询业务;期货经纪机构只能申请期货投资咨询业务资格,从事期货投资咨询业务。其业务资格由所属的具有法人资格的机构申报。

第八条  从事证券、期货投资咨询业务的机构在其具有证券、期货投资咨询从业资格的专职人员数低于《办法》规定的最低要求数额时,应当在五个工作日内向地方证管办(证监会)报告,并应当在二个月内提交拟增补的具有证券、期货投资咨询从业资格的专职人员名单,地方证管办(证监会)审核同意后,报中国证监会审批,经批准后,该咨询机构应当在一个月内补足人数并报地方证管办(证监会)备案;逾期未补足的,由地方证管办(证监会)报中国证监会注销该咨询机构的证券、期货投资咨询从业资格。

第九条  从事证券、期货投资咨询业务的机构和人员不得出租、出借、转让、涂改业务资格证书。

违反前款规定的,由中国证监会暂停或者撤销其从业资格。

第十条  对于不具有从事证券、期货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擅自从事证券、期货投资咨询业务的机构或者人员,证券监管部门除依《办法》规定处罚外,在三年内不受理该机构或者人员从事证券、期货投资咨询业务资格的申请。

第十一条  从事证券、期货投资咨询业务的人员包括在证券、期货投资咨询机构中专职从事证券或者期货投资咨询业务的高级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

“高级管理人员”是指从事证券或者期货投资咨询业务的机构的正、副经理及相当职务者:“业务人员”是指在机构中从事证券或者期货投资咨询业务的分析、研究人员。

第十二条  《办法》第十三条第(六)项所述证券、期货从业经历,是指专职从事证券、期货业务的连续从业经历。

第十三条  证券、期货投资咨询机构及其咨询人员应当将其从事证券、期货投资咨询业务的资格证明文件原件放置于营业场所明显处,便于投资者或客户查验。

第十四条  从事证券、期货投资咨询业务的机构在异地开办的分支机构,应当向其机构注册地证管办(证监会)提出申请,并向其营业场所所在地证管办(证监会)备案。对其日常业务的监管,由营业场所所在地证管办(证监会)及中国证监会负责。对案件管辖有争议的,应当报请中国证监会指定管辖;对超出地方证管办(证监会)管辖范围的案件,应当报中国证监会查处。

第十五条  面向社会公众举办的证券、期货研讨会、演讲会、股市及期市沙龙等咨询活动,主办人应当至少提前五个工作日,向举办地证管办(证监会)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内容包括:主办人(含协办人)、演讲人、研讨或演讲题目、举办的具体场所、举办时间、参加人数、收费标准等。需要中国证监会参加的,必须报中国证监会核准。

地方证管办(证监会)对前款规定的申请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作出答复。

第十六条  超过半数以上表决权资本由证券、期货投资咨询机构直接或者间接持有的公司,以及超过半数以上表决权资本虽未由证券、期货投资咨询机构直接或者间接持有但财务和经营决策受其控制的公司,适用于《办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

第十七条  《办法》第二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承销商或者上市推荐人及其所属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包括超过半数以上表决权资本由这些机构直接或者间接持有的公司,以及超过半数以上表决权资本虽未由这些机构直接或者间接持有但财务和经营决策受这些机构控制的公司。

第十八条  从事证券或者期货资格咨询业务的机构接受投资人或者客户委托,提供证券、期货投资咨询服务时,应当与投资人或者客户签订投资咨询服务合同。投资咨询服务合同的订立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和诚实信用原则,不得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

投资咨询服务合同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1、从事证券或者期货投资咨询业务的机构的名称、地址及法定代表人的姓名;

2、从事证券或者期货投资咨询业务的人员的姓名以及执业资格证书的编号;

3、咨询内容与方式;

4、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5、服务费或者费用金额、计算方法、支付方式及支付期限等;

6、合同解除;

7、违约责任;

8、合同签订日期;

9、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九条  从事证券或者期货投资咨询业务的机构及人员不得直接或者间接从事证券、期货经纪业务,不得以自己和他人的名义向证券经营机构、期货经纪机构介绍客户、收取佣金或介绍费,也不得以证券经营机构、期货经纪机构的名义与自己的客户订立合同、收取佣金或介绍费。

篇8

一、股指期货会计属性

(一)股指期货的内涵股指期货是一种以股票价格指数为标的物的金融期货合约,由交易双方订立的、约定在未来某一特定时间按约定价格进行股价指数交易的一种标准化合约。股指期货交易的实质,是投资者将其对整个股票市场价格指数的预期风险转移至期货市场的过程,通过对股票趋势持不同判断的投资者对合约的买卖,来冲抵股票市场风险。股指期货同其它期货交易一样,实行保证金制度,杠杆率一般在10至20倍。除具有标准化合约、杠杆机制、集中交易、对冲机制、每日无负债结算等期货交易的一般特征外,股指期货还具有自身一些特点,如标的物为相应的股票价格指数、报价单位以指数点计、采用现金交割方式等。股指期货主要用于投机套利和套期保值。

(二)股指期货的会计属性传统会计理论中,“资产”和“负债”都是“过去发生的事项”形成的,而股指期货交易的是以股票价格指数为基础预先设定的一种“标准合约”,无论是套期保值还是投机套利交易,形成资源或义务的不在于过去发生的股指期货的“开仓”交易事项,而在于未来发生的股指期货的“平仓”交易事项。另外,传统会计以历史成本作为计量依据,而对于股指期货交易计量来说,从开仓初始交易到平仓终止交易,股票价格指数随时会发生波动,甚至是剧烈的波动,如果按照传统会计计量理论只对股指期货开仓交易时的“历史成本”进行一次性确认,以后发生的尚未平仓的交易则难以计量或无需计量。

自2007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的新会计准则全面引入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五种计量属性,实现了计量基础的多元化。新会计准则中规定企业要将金融衍生工具纳入表内核算并按公允价值计量,相关公允价值变动计人当期损益或所有者权益。企业如果开展套期保值业务,可以选择使用套期会计方法,但是需要符合严格的条件,对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等分别进行会计处理。会计处理应当根据各单项金融工具的特点及相关信息的性质进行适当归类,以揭示金融工具的潜在风险。

根据新会计准则,股指期货可作为金融工具的金融衍生工具以交易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进行确认和计量(套期工具股指期货除外),公允价值是其最相关的资产计量属性。按照交易目的划分,股指期货合约分为投机套利和套期保值两类,对其会计处理方法也应根据交易目的和准则设定的标准而定。对于进行股指期货投资的企业,持仓期间发生的浮动盈亏属于未实现的损益,会计上可有两种反映方式:一种是仅在会计报表日以报表附注的形式披露,不在报表内确认;另一种是将其确认为当期损益,在表内反映。根据新会计准则,应将股指期货合约的浮动盈亏计人当期损益,但对于套期保值的期货投资合约,损益的确认要与被套期的股票投资组合项目相配比。新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了套期保值的标准,若股指期货合约不能满足套期保值的标准,则应视为投机套利行为。

二、股指期货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

(一)股指期货交易的会计确认第一,投机套利股指期货交易确认。以投机套利为目的的股指期货交易,应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进行确认,其确认分为初始确认和终止确认。

(1)股指期货交易的初始确认。根据《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当企业成为股指期货合约的一方时,应当确认为一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进行股指期货合约交易时,股指期货合约的风险和报酬已发生转移,按照金融工具会计的一般原则,企业应在股指期货合约开仓(交易者买进或卖出期货合约)时作初始确认。

(2)股指期货交易的终止确认。《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金融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终止确认:收取该金融资产现金流量的合同权利终止;该金融资产已转移,且符合《金融资产转移》。在《金融资产转移》中规定,企业应当将金融资产转移区分为金融资产整体转移和部分转移,并分别按照有关规定处理。因此,当企业对股指期货合约的权力全部或部分失去控制时,或对股指期货合约的义务全部或部分已经解除的,才能终止确认该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全部或部分。根据此规定,企业应当在股指期货合约全部或部分平仓时,对交易进行全部或部分终止确认,其确认时间以平仓交易时间为标准。

第二,套期保值股指期货交易确认。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股指期货交易,应作为套期工具按照《套期保值》进行确认。准则规定,套期工具运用套期会计方法进行处理,必须同时满足四个条件。因此,对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的确认,首先必须判断股指期货与被套期的股票组合投资项目是否满足四个条件,只有满足时才可运用套期会计方法进行处理。

笔者认为,对未来将进行的股票交易进行套期保值,很难达到《套期保值》规定的使用套期会计方法必须满足的条件,在实务中存在主观性和随意性,而且容易纵。因此,对预期交易的股票进行套期保值的股指期货交易,应作为投机套利的股指期货交易进行确认并作相应会计处理,待股票交易实际发生后,再转入套期保值会计处理。

(二)股指期货交易的会计计量根据新会计准则和股指期货的特点,股指期货交易的会计计量可以分为初始计量、持仓期间计量、终止计量、套期保值计量。

(1)初始会计计量。根据《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股指期货初始确认时,应按照合约的公允价值计量,相关交易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在初始确认后的后续计量中仍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且不扣除将来处置该金融资产时可能发生的交易费用。股指期货被指定为持有股票资产或将要购入股票资产的套期工具,初始计量时也应按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2)持仓期间会计计量。股指期货合约持仓期间的计量,即合约持仓阶段相关利得和损失的确认,按《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在会计报表日,股指期货合约(除与套期保值有关外)应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计人当期损益,影响利润,进人损益表。与套期保值有关的股指期货合约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的处理,按套期保值会计给予计量。

(3)终止会计计量。股指期货合约进行平仓企业应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将收到的款项加上前期调整项目之和,与转让的资产账面金额之间的差额计人当期损益。若是部分终止,企业应按照各自的相对公允价值进行分摊计算,终止确认部分的账面价值与支付的对价(包括转出的非现金资产或承担的新金融负债)之间的差额。

(4)套期保值会计计量。《套期保值》中套期会计方法,是指在相同会计期间将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变动的抵销结果计入当期损益的方法。对于符合采用套期会计方法条件的股指期货交易,其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损益计入当期损益;被套期的股票组合投资项目由于特定风险(即被保值的风险)形成的利得或损失,也应相应调整被套期股票组合投资项目的账面金额,并在当期损益中确认。

投机性的股指期货交易本质上是一种具有杠杆作用的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工具,会计实务应及时揭示和反映持仓损益的变动情况,便于企业管理者和报表使用者及时了解和分析企业操作股指期货的效益及潜在的风险,有利于企业管理者对股指期货交易的有效控制和投资者正确决策。套期保值股指期货合约是用来避免或冲销被保值项目所面临的风险的,会计计量上应重点反映避险的效果,在股指合约持有期间发生的价格变动应归于被保值的股票组合投资项目,与被保值项目的价格变动损益相配比。

(三)股指期货交易的披露根据《金融工具列报》规定,股指期货交易应披露以下信息:

(1)对股指期货交易所采用的会计政策、计量基础和方法等,包括对股指期货合约的确认标准、计量基础,以及对当期损益的确认标准、套期会计的类型等。

(2)股指期货合约的性质与主要条款,即股指期货的描述,包括合约的面值、到期日、成交价格、当前市价、合约份数以及初始保证金比例等,使报表使用者了解股指期货交易可能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造成影响。

(3)股指期货的交易目的是投机套利还是对某一股票组合投资项目的套期保值,应对交易目的作必要说明。若是套期保值,应对被套期保值项目作必要的说明,包括对被套期项目的描述(如被套期项目的性质、金额、可能的风险等)、套期保值合约与被套期项目的套期保值的现行效果等。对于将股指期货作为对预期未来交易有关的套期保值进行核算时,还应披露:预期交易的说明,包括到它们预计发生时为止的时期。并披露与股指期货敏感性分析有关的信息,包括资产负债表日所面临的各类市场风险的敏感性分析及本期敏感性分析所使用的方法和假设。

三、股指期货会计处理问题与建议

(一)股指期货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直接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趋同,有利于规范金融工具的会计核算,有利于提高金融工具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可比性,也为股指期货交易的会计核算提供了规范和指导。但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会计主体质量等方面均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同时,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只做了一般性规定,在实务操作中,使股指期货交易的会计核算在投机易和套期保值认定、现金流量套期和公允价值套期区别、确认预期交易、套期保值的有效性等方面将存在一定的难度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套期保值》的要求,企业对股指期货交易套期关系的指定与撤销具有一定的选择权,这一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营策略,对于同样的交易,可指定不同的套期关系,从而运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得到不同结果。

(2)预期交易是尚未承诺但预期会发生的交易,实际发生与否,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很大的主观自主性。对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需要合理的估计和较为复杂的计算,对“最终影响损益的现金流量变动风险”需要企业来预测,折现系数的确定依赖于职业判断,因此,对预期交易股票项目的股指期货套期保值会计处理存在很大的主观随意性,具有报表操纵空间。

(3)企业对股指期货交易套期初始及持续有效性的评价依赖于主观判断,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和动态跟踪评价制度,可能出现在指定的会计期间内,套期已不再有效,但企业并未停止采用套期会计方法,从而影响当期损益的情况。

(4)公允价值套期会计核算与现金流量的套期会计核算处理方法不同。现金流量的套期会计对有效套期部分的利得或损失要求以单列项目反映,无效部分计人当期损益,但应用指南仅规定了一级科目“套期工具”,实务操作中将不利于会计信息分类明确反映,并可能出现混淆。

(二)股指期货会计处理建议针对以上可能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

(1)准则委员会应结合股指期货交易实际情况制定准则的应用指南,针对不易操作的条款,制定更明确和更细化的应用指南,建立一系列的“标准”。针对有效套期计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议进一步细化“有效”的计量。同时,还要根据股指期货交易的发展和创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更新准则和指南。

(2)制定科学的信息披露方法,严格金融工具(包括股指期货交易)投机套利、套期保值、预期交易的报表披露,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明确应披露的内容、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等,通过充分的信息披露和市场公众监督来规避企业短期的自利行为。

篇9

关键词:套期保值;套期保值会计核算;套期账务处理

在新准则颁布以前,企业从事商品期货套期保值业务是执行财政部于1997年10月的《企业商品期货业务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及2001年颁布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等。原制度没有对套期保值、套期工具、被套期项目、套期分类进行系统的规定,也没有对套期会计方法及应用条件作出规定,只对商品期货套期保值业务规定了简单的会计处理方法,随着从事大宗商品贸易、加工的企业为规避商品价格风险而进入商品期货业务的越来越多和新准则的普及使用,相关企业财务必须直面套期业务会计核算,而套期保值会计是金融会计中最复杂的部分,是新准则中的重点和难点部分,期货套保业务是我国新生事物,新准则未就相关业务作详细例解。本文主要针对商品期货套期保值会计核算办法提一点浅薄见解,希望能给涉及相关期货业务的同行起到抛砖引玉作用。

1 套期保值概念

套期保值是指以规避现货价格风险为目的的期货交易行为(即通过套做期货实现现货保值),企业开展套期保值交易,是将期货市场当做转移价格风险的场所,利用期货合约作为将来在现货市场上买卖商品的临时替代物,对现在买进但准备以后售出的商品或对将来需要买进的商品的价格进行“锁定”的交易活动。概言之,套期保值的本质在于“风险对冲”和“风险转移”。

《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以下简称套期保值准则),是针对企业的套期保值业务会计处理作出的规范。从会计角度看,套期保值是企业为规避外汇风险、利率风险、商品价格风险、股票价格风险、信用风险等,指定一项或一项以上套期工具,使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预期抵销被套期项目全部或部分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

企业运用商品期货套期时,其套期保值策略通常是:买入(卖出)与现货市场数量相当、但交易方向相反的期货合同,以期在未来某一时间通过卖出(买入)期货合同来补偿现货市场价格变动所带来的实际价格风险。为运用套期会计方法,套期保值按套期关系(即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之间的关系)可划分为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净投资套期。

2 运用套期会计方法的条件

对于满足套期保值准则规定条件的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企业可运用套期会计方法进行处理。

套期保值准则规定,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或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运用套期会计方法进行处理:

(1)在套期开始时,企业对套期关系(即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之间的关系)有正式指定,并准备了关于套期关系、风险管理目标和套期策略的正式书面文件。该文件至少载明了套期工具、被套期项目、被套期风险的性质以及套期有效性评价方法等内容。套期必须与具体可辨认并被指定的风险有关,且最终影响企业的损益。

(2)该套期预期高度有效,且符合企业最初为该套期关系所确定的风险管理策略。

(3)对预期交易的现金流量套期,预期交易应当很可能发生,且必须使企业面临最终将影响损益的现金流量变动风险。

(4)套期有效性能够可靠地计量,即被套期风险引起的被套期项目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以及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5)企业应当持续地对套期有效性进行评价,并确保该套期在套期关系被指定的会计期间内高度有效。

3 套期保值会计科目设置

商品期货是指标的物为实物商品的期货合约,期货交易是通过期货公司在期货交易所进行买卖期货合约的业务,实行的是保证金制。为便于商品期货业务的核算,建议设立以下会计科目:

(1)“其他货币资金-期货保证金”该科目核算银期之间入金、出金以及手续费等业务。该科目期末余额反映期货保证金账户可用资金数。该科目可以将不同期货公司作为辅助核算。

(2)“套期工具-商品期货”科目:本科目核算企业开展套期保值业务(包括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中套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资产或负债。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套期工具形成的资产;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套期工具形成的负债。该科目可以将不同期货品种(如铜、锌等)作为辅助核算或增设三级科目核算。

(3)“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套期工具价值变动”科目:核算套期工具在持有期间形成的公允价值变动金额,期末余额反映套期工具持有期间累计变动累。

(4)“被套期项目”科目:本科目核算企业开展套期保值业务中被套期项目变动形成的资产或负债。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被套期项目形成的资产;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被套期项目形成的负债。

(5)“衍生工具”科目:本科目核算企业衍生工具的公允价值及其变动形成的衍生资产或衍生负债。指定为套期工具的衍生工具不在本科目核算,在“套期工具-商品期货”中核算。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衍生金融工具形成的资产的公允价值;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衍生金融工具形成的负债的公允价值。

(6)“投资收益-其他-期货收益”科目,该科目核算商品期货交易中发生的手续费、衍生工具处置净收益(损失)、非套期保值部分处置净收益(损失)。

4 套期保值业务的会计处理

按新准则要求,企业应对所从事的套期保值业务先进行区分,再分别进行会计处理。

(1)对于公允价值套期,在满足运用套期会计条件的情况下,套期工具为衍生工具的,套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套期工具为非衍生工具的,套期工具账面价值因汇率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被套期项目因被套期风险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被套期项目的账面价值。被套期项目为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进行后续计量的存货、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的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也应当按此规定处理。

(2)对于现金流量套期,在满足运用套期会计方法条件的情况下,套期工具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有效套期的部分,应当直接确认为所有者权益,并单列项目反映。该有效套期部分的金额,按照下列两项的绝对额中较低者确定:1)套期工具自套期开始的累计利得或损失;2)被套期项目自套期开始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累计变动额。套期工具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无效套期的部分(即扣除直接确认为所有者权益后的其他利得或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3)对境外经营净投资的套期,应当按照类似于现金流量套期会计的规定处理。套期工具形成的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有效套期的部分,应当直接确认为所有者权益,并单列项目反映。处置境外经营时,原在所有者权益中单列项目反映的套期工具利得或损失应当转出,计入当期损益。套期工具形成的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无效套期的部分,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5 现金流量套期账务处理

对于公允价值套期的账务处理在套期保值教材都有举例,本文不再赘述,本文主要对现金流量套期账务处理提出个人见解。企业在商品期货市场开仓买入期货合约,同时预期于合约对应的月份在现货市场购入同样的品种、数量的现货,属于被套期项目为预期交易,应选用现金流量套期会计处理。账务处理如下:

(1)资金转入期货公司保证金账户时,根据银行划拨单,借记:其他货币资金-期货保证金-XXX期货公司 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2)企业开仓建立套期保值头寸或追加套期保值合约保证金时,根据结算单据列明的金额,借记“套期工具-商品期货-XXX品种”科目,贷记“其他货币资金-期货保证金-XXX期货公司”科目。

(3)资产负债表日,对套期保值头寸进行公允价值核算,按资产负债表日结算价与期初资产负债日结算价的差额,借记“套期工具-商品期货-XXX品种”科目,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套期工具价值变动”科目,浮盈为正数,浮亏为负数。

(4)现货交易尚未完成,套期保值合约已经平仓的会计处理:套期保值合约平仓及结算盈亏时,若是盈利,则借记“其他货币资金-期货保证金-期货公司”科目,贷记“套期工具-商品期货-XXX品种”科目,同时: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套期工具价值变动”科目,贷记“投资收益-其他” 科目。

(5)企业套期保值合约在交易或交割时发生的手续费,按结算单据列明的金额,借记“投资收益-其他-期货收益”科目,贷记“其他货币资金-期货保证金-期货公司”科目。

(6)企业套期保值合约在现货商品买入时平仓会计处理:借记“其他货币资金-期货保证金-期货公司”科目,贷记“套期工具―商品期货-XXX品种”科目,将平仓时的盈亏金额,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套期工具价值变动”科目。同时将套期保值合约实现的盈亏,同被套期保值业务发生的成本相配比,属于套期保值部分的盈亏记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套期工具价值变动”科目的套期工具价值变动累计额冲减或增加现货成本,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套期工具价值变动”科目,贷记“原材料”科目,盈利时金额为正数,亏损时金额为负数。属于非套期保值部分转入当期损益: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套期工具价值变动”科目,贷记“投资收益-其他-期货收益”科目。

(7)企业建仓时即认为是投机目的或建仓位大于未来月份的现货需要量时财务上不作为套期保值会计处理,直接列入“衍生工具-商品期货-XXX品种”科目核算:

1)企业取得衍生工具时,按其公允价值,借记本科目,按发生的交易费用,借记“投资收益-其他-期货收益”科目,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其他货币资金―期货保证金-期货公司”科目。

2)资产负债表日,衍生工具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3)衍生工具终止确认时,应当比照“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等科目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平仓时,借记“其他货币资金-期货保证金-期货公司”科目,贷记“衍生工具-商品期货-XXX品种”科目,同时,将该期货产生的投资利得进行结转: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该合约以前已累计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的金额),借记“衍生工具-商品期货-XXX品种”(本期平仓价与上一资产负债表日该衍生工具的差额),贷记“投资收益-其他-期货收益”科目。

限于篇幅,本文仅就现金流量套期买入套期保值会计核算提供个人的见解,卖出套期保值会计核算多数教材均有举例,这里不在赘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企业会计准则[S].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S].2006.

篇10

关键词:股指期货 风险 管理研究

股指期货被称为是金融领域里面的巨大的创新,它是一种最成功的金融衍生品工具。交易价格低、流动性强等都是它所具有的特征,使其成为规避风险的非常有利的途径。但是,它不可以消灭风险,只可以使得风险转移到别处。与此同时,因为它有杠杆性的特点,这就会使投资者在收益成倍放大的同时,也同样放大了风险,并且,这些风险通常会转移到现货交易市场。如果不能成功股指期货的风险,就会使得投资者遭受巨大的损失,严重的还有可能会波及国家经济的整体的发展和运行。所以,怎样成功做到防范和规避以及管理股指期货的风险,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的。

1国内外关于股指期货的研究情况

股指期货,它在国外市场上是很成熟的,每个国家的的法律法规和政府相关制度也十分完备,他们对股指期货的风险管控有各自的着重点。国外很多国家,都有一个明确的市场准入的相关制度。它们针对股指期货合同约定设计上的风险,各个国家是通过在分析市场交投状况、投资者构成、交易习惯和监督机构相关规定等等的情况下进行处理的,它们在每天的价格价格变化的限制设计、持仓量限制设计以及保证金水平设计等上面各有差别。

5年前的2010年,中国的股指期货正式在中金所上市交易,机构以及个人投资者开始逐步深入进行研究,之前虽然也有大量的结论但都是在总结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得来的,中国那时候的股指期货研究仅仅是停留在理论阶段,然而,伴随着股指期货的到来,政府的决策也就越来越明示了中国在这个方面的研究也在逐渐成熟起来,但是,对期货市场及其市场风险的相关研究急待完善。从股指期货的风险管理方面角度看来,中国理论界学者与市场人士同样只是在理论上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建模研究也缺乏对股票指数期货风险管理机制的系统论述。

2股指期货风险的具体分析

2.1股指期货的一般风险

通过划分金融衍生工具的总体风险,我们一般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根据产生风险的范围,把它划分为系统性风险与非系统性风险;第二种,是根据诱发风险的成因将其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以及法律风险等五类来进行分类。

2.2股指期货的特定的风险

股指期货不但有金融衍生产品的总体风险,而且还因为它的其标的物或是合约设计或交易制度以及结算方式等等特定性而产生种种特定的风险。比如,基差方面的风险,往往是指即期价格与远期价格的价格之差,有的是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的价格之差,这里的价差是指去除从即期到远期的利率因素,也就是持有成本以后的价格之差。保值率的风险,又叫做转换风险,它是指期货资产跟现货资产的价值相比不同而导致的风险。股指期货的套期者的保值效率,大多由交易合约的数量决定。它包括流动性差异化的风险,它产生大多数是由于现货市场跟期货市场流动性的不相同。

2.3股指期货风险的来源

股指期货的风险来源是它的交易机制和交易主体,它的详细表现是股指期货的交易机制风险和交易主体风险。股指期货的交易机制风险主要是由它的交易机制的设计所决定的,它们对股指期货市场所产生的风险大多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方面,保证金交易机制使股指期货交易具有“以小博大”的杠杆效应。第二方面,止损交易机制使股指期货价格具有“自我强化波动”的效应的特点。第三方面,股指期货合约到期日的设计使它具有“到期日”效应。股指期货的交易主体风险,往往是在股指期货市场方面的,市场主要包括有三种交易主体,也就是套利者、套期保值者与投机者,这三种交易主体的交易行为经常会为市场带来两种风险,它们分别指的是指数套利传递卖压风险和倒挤风险,这样会影响到期货市场避险功能不能正常显现,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导致金融危机的发生。

2.4股指期货风险的特征

股指期货投资的标的,它是无实物的,所以它自身就有一定程度的投机性质。另外,股指期货合约具有到期期限,不可能像股票投资那样能够长时间持有,因此投资者也不能得到股息与红利,所以它最后就是一种“零和”交易。股指期货风险的特点是风险的本质以及发生规律的表现。跟其他市场比较而言,股指期货交易风险具有以下特征,风险来源的广泛性、风险的客观性、风险的放大性与连锁性、风险的不可测性等。

3我国股指期货风险管理机制的设

3.1股指期货风险宏观管理机制

从全球范围看来,股指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它可以看做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管理已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已经产生了比较完备的管理体系。也就是以英国股指期货市场为标杆的政府对股指期货的宏观管理、行业协会自我约束及交易所对股指期货市场的风险监管的三级风险监管模式及一元三级监管模式。政府管理通过借助立法手段,交易所管理是对自身行为的规范要求,行业协会就是从行业规则与职业道德准则两方面来帮助政府抓好市场方面的管理。三个层次的互相配合,互为补充,一起来保障股指期货市场正常运行、维持交易的公正、公平和公开的正常进行,促进股指期货市场朝健康方向发展下去。一元三级监管模式经过长时间验证,它是卓有成效并且采取多方一起协同的管理方式。中国的期货市场,历经数年发展,参考学习了国际期货市场的优点,还有根据我国经济体制来发展的特征,目前为止,已经初步形成了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的风险控制和管理监督体系。当前阶段,中国的期货市场监管模式是由中国证监会和中国期货业协会以及各期货交易所来组成的。而且并构成了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它为中国股指期货风险管理机制的建设做了铺垫。我国目前阶段的国内期货市场整个运营构造运看来,大多是由欧美期货市场移植改造而成的,就股指期货的风险控制模式来说,自然也是采用国际公认的一元三级监管模式为最佳。

中国现行的宏观监管体系包括政府监管,期货行业协会监管还有期货交易所监管。但是因为法律体系造成的缺失,政府色彩很浓厚,中国当前对股指期货的监管有很明显的问题。所以,建立健全股指期货的宏观监管体系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是要健全法律法规,清除相关法律障碍,为股指期货的顺利开展提供法律保障。其次是实现行政主导的监管机制向市场化监管机制的转化。再次是加速期货业协会发展,进一步发挥期货业的桥梁作用。

3.2股指期货风险微观管理机制

投资者与期货经纪公司,这两个市场中的微观主体,它们是做好风险控制的最首当其冲的受益者的,所以,股指期货交易里,微观层面的风险控制是不可忽视的。

对投资者而言,第一方面,在充分交流和了解的基础上,选择经营规范的经纪公司,并及时认真检查自己每笔交易的具体情况和自己交易资金的情况;第二方面,加深对各种市场因素的研究,全方位掌握各个期货交易的知识与技能,提高判断分析预测方面的素养,通过制定恰当的投资策略,借助适当的交易方式来减小交易带来的风险,把风险控制在自身可以可承担的能力范围以内;第三方面,通过规范好自己的交易行为,把握好资金使用率与持仓的比例,规避被强制平仓的风险,增加风险意识与心理承受方面的能力,要有一个冷静的头脑;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当投资者的利益被不公平、不公正侵害的时候,可以通过中国证监会和其他有关机进行仲裁或申诉处理,并有权要求对相关人员对有关事件和问题进行调查。

而期货经纪公司则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股指期货市场的风险进行管理:第一方面,在对客户的管理方面,要审核客户资格的条件、资金来源与资信状况,严格执行保证金管理制度,并且还要增强客户风险意识方面和法律法规方面的教育,增加客户的期货知识与交易技能;第二方面,提升员工的期货知识水平与执业技能,加大内部的监督,对员工的职业道德加强教育;第三方面,经纪公司一定要按照交易所和证监会的规定建立和完善内部结算与风险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好客户的风险;最后方面,经纪公司不但要接受证监会和交易所的监督管理检查,还要通过插入内部稽核人员,构成严密的内部控制体系,及时发现问题的端倪,规避恶性重大风险事件的产生。

3.3股指期货市场风险的预警方法选择

预警方法,它是预警系统的核心构成部件,是建立预警系统的指导思想和出发点,同样也可以看作是预警系统中的一个无形的构成部分,抉择或者创新预警方法是建立预警系统最重要的一步。以下列举三种主流且较适应国内市场的预警方法以供参考。

(1)先行指标法

先行指标法即根据先行指标比预警对象超前的这种特征,然后根据先行指标和预警对象的内部关联,对事物的发展进行预警。

(2)KLR信号法

KLR信号法的关键思想是:通过选取一系列指标,并且通过分析预警对象的历史数据,进而来确定它的临界数值,一旦某一个指标的临界值在某个时间区间内被突破,这就表明着该指标发射出了一种危险预警信号;危险预警信号发出的越多,这就表明发生危机的几率越大。

(3)多准则突变归一评价方法

多准则突变归一评价方法,它也就是针对突变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它的最明显的特征,是能够把系统内各因素(控制变量)的不同质态化为(归一)同一个质态(以状态变量表示),这样适应于对外生风险指标的评价。

4结论

中国尚不成熟的金融市场本身具有着较高系统性风险的特点,并且当前阶段,中国的证券市场仍有很大的系统性风险发生的可能,保障具有避险功能的股指期货交易顺利稳定运行是十分有必要的。但如何使其发挥正常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功能的同时,又避免其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等一系列风险的发生,不仅要建立健全宏观、微观两方面的管理机制,还需选择好相适应的预警方法建立好风险预警系统,才能利用好股指期货这一金融衍生工具,趋利避害的为金融市场服务。参考文献:

[1]胡继之.金融衍生产品及其风险管理,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7):51-52.

[2]刘超.国外股指期货对我国的借鉴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1(18):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