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作品的时代性范文

时间:2023-07-07 17:35: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艺术作品的时代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艺术作品的时代性

篇1

关键词:当代艺术;包容;时间性;空间性

1 当代艺术

当代艺术在时间上指的是今天的艺术。这是一个时间段的划分,很重要,是它区别于传统艺术、现代艺术以及后现代艺术的重要特征。具体时间我们可以追溯到第三次工业革命之后,也就是信息技术、原子能技术等多领域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崛起。在内容上也主要指具有当代精神和具备现代语言的艺术。能充分反映艺术家对于历史、社会、政治的的一些思考和感悟。艺术家对于作品注入了更多的感情认识,从表现形式上、时间性上、空间性上打破了局限性,从画面里走了出来,用今天的词说穿越了。

2 当代艺术作品的时间性

当代艺术不仅仅是今天的艺术这么简单,许多当代艺术作品都强调过程,强调艺术作品与观众共同参与,所以它与其他时间产生的艺术作品有一个区别即作品的时间性,将作品发生过程时间性的停止、缩短、延长、反复,或者让观众通过这种作品完成时间性上的延长,从而参与到其中,成为作品中的一部分。与一般的艺术表现形式不同,它不是简单的一幅画,也不会在作品的下面挂个小牌子,上面写着静止触摸、静止拍照,让你只能看不能碰,更加不要说参与了。但当代艺术不同,有些作品是可以参与的,这样一来它就变得更加的亲切,无形中拉近了观众与艺术作品,观众与艺术家的距离,而不是站在警戒线后远远的观望。这种观众参与艺术作品时间性上的变化是它特有的。如2012年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中就有这样几件艺术作品让我印象深刻。

如图1,《再次跌倒,跌得更好》,观众只要拉住把手(和大家在地铁车厢里所使用的把手一样),那大屏幕上所显示的一组8个光头、光身的木偶人就会全部跌倒,放掉手柄,他们又会笔直的站立起来。通过将作品发生过程时间性的延长,让观众参与。作者想要表达有两条相呼应的线索。其一就是验证了贝克特绝望却又令人振奋的宣言:“再试一次,再失败,失败得更好”。其二是跌倒的这个概念和跌倒这个词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情感的方方面面。几乎没有人没跌倒过吧。这件当代艺术作品可以被诠释为跌倒者们的纪念碑,但他不是在对过去的悔恨,而是通过这种作品过程时间性的延长,让每个观众都参与进来,成为里面的演员,因此贝克特式的更好可以无止境的被预演和排演,通过这样在时间上性上的反复,重生,我们每个观众又能从中感悟到什么呢?

另一件印象深刻的是作品是《关联与结构》如图2,作品中每个人的个体生命都依赖于另一个人的生命,互相关爱,彼此关联,共同组成,身体上的相互连接织就了一张社会的网。我不禁忍不住,去拉住其中一个人的手,摇了下,顿时整个作品就产生了一个联动的效应,就像一滴水,掉进了河里产生了连锁反应的波纹,作品的联动效应给人的感觉很震撼,但就是这么简单的一拉,这个联动过程里时间性的延迟。这件当代艺术作品顿时让我脑海里涌现出这样几个词与当代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所联系起来,随波逐流、人际关系、利益关系、裙带关系、厉害关系,以及联系到电影《人在囧途之太囧》,影片折射了生活中,职场中,部分人为了利益而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虚伪表现。同学老朋友之间,都可以为了利益翻脸,闹得不可开交。似乎在利益面前我们就失去了朋友,老同学。难道时间真的可以改变我们每一个人?改变一件艺术作品吗?我想作者创造这样一件当代艺术作品是想说明当代社会应该回到原来的那种纯朴、朴素,而不是如今人与人互相利用、猜疑、欺骗所编制成的一张网。人与人应该是互相扶持,互相关爱,从这一面也说明当代艺术作品具有着强烈的时间性即它原本所固有的当代性,同时也能反映当下一些热点的社会问题。

3 当代艺术作品的空间性

走进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藏馆里的一幅幅作品给我的第一映像就是它好大呀,让千百年以来被束缚的艺术作品得到了空间上的释放,这种释放是震撼的。它变立体了,不在特定的空间里所局限,从画里走了出来,可以变得顶天立地,像一个真正的男子汉。这里所说的空间性是两个层面的,第一层是它的作品从外观上看比以往的作品要更有空间感,这点是我们用肉眼去观察所能得到的;第二层意义是思想上的空间性,打破了以往人们把对每一件事物都框定在了与它相匹配的地方。就像早期杜尚的《泉》,作品本身是男厕所间的一个小便器,但是被杜尚直接从厕所搬进了美术馆,他打破了我们人类对于什么物体应该存在在什么样的空间定义,这点的反思是我们之前所没有想到的,他对于艺术品的解读不仅仅在于艺术品的本身,而在于艺术品之外,他更重视艺术品的内涵是杜尚对于艺术的重新定位。我们今天所说的是当代艺术,当然在继承他的一些优良传统上,还有当代艺术家自己的艺术风格和特点。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里,黄永砯的《千手观音》从下往上,有18层总共镶满1000只铁手臂的大钢圈架,如果加上直径8米的底座,这座已完成的《千手观音》,总高已经达到了18米。1000只手上抓住的,什么都有:瓶铃轮盾之类的法器、蛇虫鼠蚁一列的标本,线香箔纸、斧头铁锨、扫帚拖把、旧鞋故衣、电话飞机、秤杆砖头……甚至还有一只风干的板鸭。利用当代艺术的这种空间性,来直观的,更加真实的把想要表现的东西表现出来,《千手观音》也是如此,它只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认识、了解,与佛教的理念其实并没有过多的联系,但是往往我们会在思想上把作品空间化,自动的就把这件艺术品应出现的场合归纳到寺庙,而不是当代艺术博物馆。还有蔡国强的烟火艺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大脚丫,《历史足迹》开始燃放29个巨大焰火脚印走向“鸟巢”。 他用中国发明的焰火,组成29个脚印,象征29届奥运会走向中国,走向北京。而线路选择北京的中轴线,相当于穿越了中国古老的历史。从皇城到鸟巢,从历史到现代,这29个焰火组成的脚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时间性和空间性。

4 结语

当代艺术相比其他艺术,还是一门很新的艺术,有很多人不理解他、误会他、对他疑惑重重。我们可以不用现代的审美、观念去看待当代艺术作品,换一个时间、空间来看。就像我们的祖先原先总以为地球是方的,相信巫术可以治疗百病,拯救我们的生命,可能我们现在所信奉的科学在后人看来也是如此的幼稚可笑。所以完全可以跳出现在的时空去看当代艺术作品,因为它已经不是我们传统观念上的艺术,它充满了时间性与空间性。再来看一个当代艺术大师蔡国强在美国的黑色圣诞树你就会明白(如图4黑色圣诞树)。还是运用烟火,从下往上开始爆破,顿时让人耳目一新,可能你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其中的各种奥妙,已经结束了,之后的黑色烟雾随风而飘,有种中国古代水墨画的意境,一下子从时间上、空间上穿越到了宋代的中国,只见一群文人雅士在那儿舞文弄墨,这种感觉是奇妙的。一件艺术品竟然可以打破规律,那我们也应该用另一种思维,跳出原来的思维观念与框架来看待当代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 周靓.城市公共艺术空间特质性研究[M].陕西:文学教育,2012.

[2] 朱青生.继续创造当代艺术[J].北京:科学艺术时尚,2002.

[3] 周灵燕.浅析当代艺术的问题[M].广西:艺术探索,2006.

[4] 詹和平.西方当代艺术作品[M].美术观察,2008.

[5] 严媛媛.浅谈公共空间里的公共艺术[M].大众文艺,2007.

[6] 武定宇.中国台湾公共艺术的发展与现状[J].景观,2012.

[7] 吴思贤.公共艺术与城市空间关系研究[M].2002.

[8] 韦国.艺术与非艺术的文化自觉——论当代艺术的反叛与创造[M].东岳论丛,2012.

[9] 雷鸣,王燕.艺术的阴谋解析国际当代艺术[M].艺术殿堂,2007.

篇2

【关键词】舞蹈艺术;舞蹈美学;美学追求

舞蹈是表演艺术,是人体内在的爱与外在的美神韵的再现,也是天人合一的协奏曲。《列子?汤问》:“瓠巴鼓琴而鸟舞鱼跃。”《易?系辞上》:“鼓之舞之以尽神。”追溯文明之源头,可以看出,舞蹈与诗歌、音乐结合在一起,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

舞蹈是人体动作的艺术,因此,舞蹈艺术是以经过提炼加工的人体动作来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一种艺术形式。中国舞蹈艺术的美学以“呈现”来创造意象境界,以创造出在时间、空间上没有限制、没有缺失、没有残破、圆实自足的舞蹈境界为最终原则和目标。

一、虚实相生――真实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虚实相生,真实性与创造性的统一是中国舞蹈艺术的审美追求之一,也是舞蹈创作在意象营造过程中的一个具体原则,还是舞蹈鉴赏中的一个审美标准。“虚”与“实”本应该类属于中国哲学的一对范畴,也是中国美学、中国舞蹈美学的一对范畴。“虚”与“实”内涵是相当丰富的,在此,我把“虚”与“实”具体对应到舞蹈表演和创作中的创造性和真实性上边来。

所谓真实性,是指对舞蹈原作的忠实再现(包括舞蹈创作时代、地域、背景、原始动机、意图等等)。任何一部舞蹈艺术作品,都属于一定的历史时代和风格范畴,在题材形式与表现内涵上也都有其各自的规定性。这就要求,舞蹈创作和表演必须要充分了解该作品是要表现的主题、地域、历史时代和风格范畴,切实把握舞蹈作品形式和内涵的规定性,准确捕捉舞蹈动作要素的主题指向、动机意图,切不可把舞蹈变成纯主观的表演和炫技,歪曲篡改作品及其风格特征。

然而,舞蹈表演作为第二度创造,仅仅具有真实性还是不够的,它还必须与舞蹈编导和舞蹈表演者的创造个性相结合,实现真实性与创造性的统一,才能真正圆满的实现舞蹈艺术作品的价值。

所谓创造性(即“虚”),即指“虚无”之意。一方面是指舞蹈编导和表演者对作品创造的自身情感热情的投入、理解和创造性处理。这种创造性处理,既要符合作品时代、地域、功能、动作元素象征等的真实性,也要能体现出个人符合常规的创造个性,有个人的生活经历的独特个性,达到哲学上“共性”与“个性”的协调统一化。另一方面强调的是“无”和“空”,即“留白”。这也是中国舞蹈艺术与西方舞蹈艺术的一个很大的区别。中国舞蹈艺术强调“空白”和“虚灵”,侧重内在的生命气韵,留下“虚”处去做填充,给观众留下想象咀嚼的空间。故而有“大美无言”、“大音希声”、“大味必淡”。

二、蓄情韵气――技巧与表现的统一

蓄情韵气,中国舞蹈艺术具有强烈的观念性以及强调内在的意韵、重视以有限的形来传达无尽的意。这就要求舞蹈表演者既要有出色的舞蹈技术技巧,又要必备完美的艺术表现才行。两者中任何一方都是不能被忽视的。

我国古代文献《毛诗序》载:“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舞蹈是情感的艺术。《中国舞蹈词典》对舞蹈的释义:“舞蹈是经过提炼、组织、美化了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难以表现的人们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深刻地思想、鲜明的性格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内部的矛盾冲突,创造出可被人具体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以表达舞蹈作者(编导和演员)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由此看来,情感是赋予舞蹈的活的灵魂和精髓。所谓“非言情之文,不能擅场”。可以说,没有情感,没有表现的舞蹈不成之为真正意义的舞蹈。

舞蹈作为一门表演的艺术,表现至关重要的同时,出色的技术技巧是整个舞蹈表现情感呈现的基础和前提。舞蹈技术技巧,是指舞蹈中的具有高难度高技术专业性极强的规范性的动作组合。如中国古典舞中的“跳、转、翻”,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中的“碎抖肩”、“板腰”、“下蹲”和“甩腰”等,还有借助于道具呈现的技术技巧“手绢花”、“顶碗”、“酒盅”、“筷子”、“鼓”和“水袖”等等。这些表演技巧都是中国舞蹈艺术里特定舞种中极具特色,“标志性”的动作元素,是舞蹈表演者必不可缺的舞蹈素质,舞者只有拥有了高超的技术能力,才能完整地演绎作品,才能在此基础上“陈情”,升华舞蹈作品的境界,和去提升舞蹈艺术作品的价值。

三、书势画影――时间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书势画影,时间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是中国舞蹈艺术恒久坚守的美学追求。

舞蹈艺术的这一点与中国的书法、绘画艺术是有着内在的共通性的,三者在形态、节奏、线条、意象等方面的相通达到惊人的程度。舞蹈是身体的书法和绘画,它们的审美关注都是一致指向气脉连贯、周流不息的宇宙境界,指向中国人的时空意识和人生旨趣。再者,就是时间性和时代性。时间性是艺术普遍的客观存在,只是有的艺术形式的时间性较明显(如音乐),有的艺术形式的时间蔽(如绘画)。任何一个音乐舞蹈作品来说:一方面,舞蹈是一种流动中的时间空间艺术,在运动中产生“意味”,具有明显的“瞬间性”,表演中的意象稍纵即逝,审美意象随着表演的结束而暂停、消失。另一方面,舞蹈表演也有其重要的美学原则历史性和时代性,即作品特定历史时代风格与表演者自身所处时代精神。任何一部舞蹈艺术作品,都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必定具有特定的音乐风格。真正的表演艺术家都努力从历史的角度把握作品的音乐风格,并且力求把这种风格真实、完美的加以再现。与此同时,舞蹈表演的时代性也是相对比较复杂的,即使是表演历史时代的作品的同时,表演者也是不可能完全离开自己所处的时代,他们总是不自觉地站在自己所处时代的立场,去观察和审视历史风貌和现象。由此一来,舞蹈编导和表演者所处的时代精神和美学观念必然会影响到对历史作品的编创、解释和处理。这就要求编导和舞蹈表演者要准确对舞蹈题材、作品进行提炼、挑拣、组织和美化、处理。既要保存舞蹈作品的优良精髓、和特定时代内涵,又要为其注入新鲜的血液、生命力,拂去历史的尘埃,从历史作品中发现从未被注意过的积极因素和美的品味,以新的时代精神和审美智趣加以丰富和补充。

中国舞蹈艺术的美学离不开感性认识,是审美意识建立在身体实践之上的科学。舞蹈并不是仅仅给人们提供视觉美感和娱乐消遣,它更在于让人感知生命、感知身体创造的文化、感知身体创造的艺术。感知舞蹈美学的艺术,唤起人对身体的认知、对生命的珍视,对美的追求。

参考文献:

[1]袁禾 《中国舞蹈美学》 人民出版社 2011.3

篇3

现代文化理念对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产生了极大冲击,如何在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巧妙融合现代文化理念,使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在更好的体现现代文化理念的同时,不断满足时展要求和公众对精神文化的渴求,成为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重中之重。那么基于现代文化理念的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1.设计要做到实用性和公众审美的高度统一

从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历程可以得知,公共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不同于其它艺术设计的艺术形式,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这种特性要求设计的作品具有高度的实用性和效益性。随着现代文化理念的介入,实用性的设计原则被置于更高的地位,现代人对环境规划的要求是既要满足公共环境设计的功用性也要满足大众审美的需求,这就使公共环境艺术设计要做到实用性和公众审美的高度统一。只有这样,人们才可以从环境艺术设计的作品中,通过调动多种感官细胞,身临其境地进行一场酣畅淋漓的审美体验。

2.设计要在确保经济性的同时关注环保性

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将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经济性特征置于十分显眼的地位,因此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但设计目标在满足人们经济效益的同时不可忽视其对环境带来的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这就要求人们在进行设计过程中同时关注经济性与环保性两方面内容。环境公共艺术设计也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现念,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确保生态平衡十分重要。现代文化理念要求,环境艺术设计不能单纯立足于经济效益,更要体现对环境的积极性,以确保环境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3.设计要注重文化内涵与自然性的完美结合

公共环境艺术是一项综合性设计工程,其包含较多内容,尤其包含着人们对社会生活和生态环境的积极处理和相互协调,其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质量和精神文化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等问题。公共环境艺术所附带的文化性,无论是从政治性还是商业性层面来看,都应该与公众效应、价值取向、审美需求完美结合,从而将艺术作品的自然性特征完美体现出来,即公共文化设计要注重文化内涵与自然性的完美统一,以不断迎合现代文化理念对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要求。

4.设计要在继承传统性的同时关注时代性

文化发展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而非混沌盲目、僵滞不前,因此,公共环境艺术设计要在充分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关注现代性。目前,传统文化对艺术设计的吸引力有增无减,其表现形式与艺术设计理念或多或少的反映现代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并折射出人们对环境的某些审美需求。由于不同时代人们的自然和社会属性不尽相同,人们的思想文化也会产生极大的差异。于是,随着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深入和渐进式发展,时代文化的差异性受到越来越多环境设计者的高度重视。更多的设计者也认为,在继承环境设计传统性的同时,要更加关注艺术设计的时代性。近年来,由环境设计时代性催生出的生态性,和长久存在的人文性也成为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不容忽视的因素。

二、总结

篇4

2010年底,教育部首批设立了5所高校为"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2011年又增设了包括遵义师范学院在内的5所高校。几年来,我校在获批教育部高等学校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后,学校以基地建设为平台,深入开展红色经典艺术教育活动,从红色经典艺术教育体系建设、师资队伍整合、教学资源和教学平台的建设、保障制度完善等多个渠道推动经典艺术教育进程,有力提升学生文化素质。

一、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的改革情况

根据我校定位和美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并根据原国家教委“面向21世纪高等工程教育的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相关要求,我校美术学院以“宽专业、厚基础、重能力”为原则,改革对美术学专业课程设置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限选课、任选课等模块。

任选课:有专业和人文素质两类任选课。该项工作主要内容包括改革和探索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制定新的人才培养计划;根据社会需求确定专业方向;因人施教,对特长生制定灵活的培养目标和方案;减少课堂讲课学时,采用讨论式、写读书报告、参与教师科研等多种方式完成课程学习任务;产、学、研联合办学等。

在过去美术专业课的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①教学观念守旧、方法单一、内容陈旧;②不清楚教授对象和专业的特点,盲目教学;③教材建设落后;④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不能突出专业教育特色。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是搞好红色美术专业课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该专业课堂教学目标有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传统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根本不能实现教学目标。传统教学中有限的信息量不能使学生完整的认识“红色经典”。基本的知识目标不能完成,能力目标更不能实现。要较好地实现两个目标,我们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1、教学方法上要改变满堂灌的教学形式,部分采用实践教学,使教学内容直观化,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教学效果;2、在培养模式上可以积极推进学分制、模块式等教学摸式,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从体制上保证他们能成才,成好才;3、在教学手段上,要积极将现代教学手段容入到自己的教学过程当中,提高教学效果;4、在教学内容上,注重专业课的实践性;

三、发挥红色经典艺术作品魅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的有益探索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必须使思想政治教育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我们以红色经典艺术作品为切入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红色经典艺术教育工作:

(1)促进红色经典艺术作品的创作;(2)加强红色经典艺术的学术研究;(3)加强红色经典艺术的资源建设;(4)加强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的师资建设;(5)把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6)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促进红色经典艺术作品的普及;(7)开展培训。

四、依托红色经典艺术作品资源,开展文化传承,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

篇5

1.注重发散性思维注重发散性思维是艺术创作应当具备的特征之一,因为艺术创造不是工业产品,不能局限在固定模式中,没有可以套用的思维模式,这也为艺术创造提供了足够的空间,而发散性思维是利用这一空间的重要方法。发散性思维要求设计师不受传统管理方式或模式的束缚,从不同角度和途径进行创新,将以往那种单一的管理模式转变为多元化的方式,从而让自己的工作兴趣得到激发,创造出更加具有艺术感的作品。

2.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变化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变化强调现代工艺美术设计是动态发展的,而不是静止不变的东西。工艺美术设计的作品会因为设计师的不同而不同,这是因为他们个性的不同而形成的。工艺美术设计的多元化也反映了艺术作品的丰富,这对艺术发展而言极为有利。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变化强调设计师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的利用,对思维定势持否定态度,所以设计师要注重对自身思维变化规律的把握,从动态发展中利用自己的思维能力,实现自身创新能力的发挥。

3.强调现代信息科技的运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量信息元素运用于现代工艺美术设计中也成为工艺美术的一大特征,并且为了工艺美术的进一步推广和传播,现代信息科技越来越受到强调。目前,使用十分广泛的Photoshop就是其中的代表,它大大简化了设计人员的操作流程,可以让他们把精力投入工艺美术的创新工作。另一方面,工艺美术信息化也是其一大趋势,所以,要想实现现代工艺美术作品的进一步创造,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大量采用信息材料和资源。

二、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的主要着力点

1.创造性的艺术构思是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的首要环节创造性的艺术构思是实现工艺美术设计的指导思想,一个形象的孕育必须在艺术构思中进行,这就对设计师提出了很多要求:第一,必须对思想文化的新方向给予关注,这样才能萌发新的思想观念,创造出更具创新性的作品;第二,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创新理念,注重各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分利用隐喻、联想、暗示等手法,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和知识积累;第三,设计作品要向民族性、时代性方向发展,并且以时代性为主轴,与民族性紧密结合,满足现代人们的审美需求;第四,突破对传统的模仿,注重自身对世界的独特领悟,向更加多元化的审美思想、价值取向方向前进。创造性的艺术构思强调在设计中要关注各种风格,避免过多的修饰,充分显示艺术作品的简洁性和概括性,体现时代和科技的发展。设计师的观念也要具备动态发展的特征,从而提高艺术作品的生命力和表现力。艺术世界包括微观和宏观,这都需要设计师对其进行捕捉,将美学和艺术完美结合。

2.双重性是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的发展方向现代工艺美术设计除了要具备观赏性之外,实用性也是其主要要求。如,在市场中的家具或者工艺装饰品可能具备比较高的观赏价值,但是如果其没有具备较高的实用性,同样会遭到冷遇。因此,双重性成为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的发展方向。双重性是指工艺美术设计既要体现设计师的个性,又要满足使用者的要求,必须从二者的共性出发进行考虑,达到协调一致的效果。随着人们审美和使用要求的提高,设计师在设计中不仅要充分展示自己的艺术个性,而且要充分考虑人们的需求,对工艺进行创新。上文提到的以主动性管理为中心、注重发散性思维、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变化、强调现代信息科技的运用等工艺美术设计创造特征,就是现代工艺美术设计双重性的具体表现,也是双重性得以实现的基本要求。

三、结语

篇6

一、一度创作和艺术再创造的关系

一度创作和艺术再创造具有密切的关系,一度创作是艺术再创造的基础和前提,而再创造是对一度创造的发展。一度创作是创作者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认知以及其他各种感悟,将自己头脑中的旋律记录下来,从而形成一个声乐作品,而艺术再创造这是演唱者在深入理解一度作品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处理形成音响,展示给观众,使观众得到美的享受。简单来说,声乐表演活动的基础就是一度创作,对演唱者将要表演的方式、手法、感情等各个方面都发挥着一个重要的指导作用,而艺术再创造则是对一度创造的补充、美化、发展和完善,对于一个成功的声乐作品,两者缺一不可[1]。

二、声乐表演艺术再创作的策略

(一)艺术家要提高自己的歌唱技巧

高超的歌唱技巧是艺术再创造的重要保障,也是对艺术进行再创造的基础。针对一个声乐作品,不论演唱者对作品的理解有多深刻,情感表达的再深刻,如果演唱者没有高超的演唱技术,也不会取得良好的演出效果,更不会使观众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感染力。另外,在运用歌唱技巧和技能时,还需要根据作品的具体内容来确定应用的方式方法,这样才可以准确的表达作品的内涵。总之,对于艺术再创造,要求演唱者具有高超的演唱技巧,只有拥有高超演唱技巧的人才可以更好的进行再创造,提高再创造的自由度,并生动形象的表演出来。

(二)形成良好的自我感觉

自我感觉在艺术再创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养成良好的自我感觉这是艺术再创造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声乐表演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演唱者在当众情况下把握自我,因此,形成良好的自我感觉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整个表演的质量,关系到演唱者的命运。首先,演唱者一定要树立较高的自信心,在心理暗示自己可以很好的完成表演。其次,学会缓解自己心里紧张的情况,对自己的呼吸节奏进行调整,让自己保持平静。最后,在演绎作品的过程中,一定要深入到作品中去,达到“忘我”、“无我”的境界。

(三)认真对作品进行分析和理解,正确掌握作品的内涵

对声乐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是进行艺术再创造的前提和基础。首先,演唱者一定要全面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作品创造的时代背景,从整体上对作品的内涵和基调进行把握。其次,认真研究作品的内部结构,明确作品的特点,从而准确把握作品的节奏、速度等有关内容,进而确定演唱的方法和形式。最后,演唱者一定要主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对作品的理解能力以及艺术再创造的能力,从而对声乐作品进行深刻的诠释[2]。

(四)注意结合当代的审美特征,使再创作的作品具有审美价值

对艺术再创造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将一度创作当中潜藏的审美价值充分的发掘出来,因此,声乐演唱者一定要把握好作品的时代性、民族性,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特点,使艺术在创造更能充分体现出时代性和民族性,从而提升作品的审美价值。

(五)在艺术再创造中融入情感

情感可以说是艺术再创造的灵魂,在艺术再创造中融入情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富有情感的艺术作品才是具有生命力的作品,才可以去感染和感动观众,同时,作品中情感表达的质量也是评价作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在对作品进行艺术再创造时,一定要准确的将情感运用其中。首先,演唱者一定要对作品进行认真的研究和分析,准确把握作品中人物的形象、心理特征以及性情神态,深刻理解作品中包含的意义,然后再进行情感处理,这时候演唱者就会很自然的流露出来,将作品的美感和涵义传达给观众。其次,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演唱者一定要注意丰富自己的情感,建立起具有自己特色的情感表达形式,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表演风格,为声乐作品增添新的生命力[3]。

三、结语

篇7

关键词:艺术的本质;艺术的本质意义;表现;模仿;形式

中图分类号:J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8-0033-01

“什么是艺术的本质?为什么要对艺术的本质进行思考与探索?”这是从古至今被美学界和文学界一直探讨的话题。

现如今,当我们走进美术展览馆或者是美术博物馆观赏美术作品,在音乐厅欣赏音乐时,我想我们常常会面临两种情况:一种是我们会为经典的作品所感动,第二种就是我们常常在欣赏那些前卫性和先锋性的艺术家们所创作的作品时,我们可能会在心里想:“这是艺术吗?”所以,当我们面对以上两种截然相反的情况时,我们就必须了解他们所处的不同时代,然后以不同的艺术形式来创造不一样的艺术作品,因此,当我们问到“什么是艺术”时,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不同时代的艺术作品,还有不同时代的艺术观念以及对艺术本质的不同认识。

一、艺术是创作主体情感的传达以及心灵直觉的表现

如果说;“艺术是情感的表现”。那么什么是表现呢?

著名的文艺批评家克罗齐就会回答说是――直觉。他认为:知识有两种形式,不是直觉的,就是逻辑的;不是想象出来的,就是从理智上得来的。总之,知识所产生的不是意象就是直觉。正如莫奈的《日出・印象》,这幅作品也正是艺术家莫奈的直觉结果,不过不是外部世界的景象的直接产物,而是从外在的自然现象出发,而这个印象也就是艺术家心灵中留下的表象,也是心灵直觉的表现。

艺术的本质其实也就是一种自我表现的说法。然而,是否人的任何情感以任何方式来表现、发泄,都能称之为艺术呢?所以艺术的本质也是一种自我表现的这一说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接近创作的实际,但在理论上确是片面的。它其实也是割断了艺术与外界以及社会生活的联系,也就导致了艺术与大众的对立。

二、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模仿与再现

在中国的古典美学中,从未没有纯粹的提过模仿说,但是它非常强调艺术家的情感表现归根结蒂离不开现实世界。如南朝画家宗炳在名篇《画山水序》中也说过:“况乎身所盘桓,目所绸缪,以形写形,以色貌色也”。明代画家王履在《华山图序》中所说“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都把像自然学习视作为艺术创作的前提条件,而提出的更为明确而传递至今的“师造化”警言更是与“模仿说”的底蕴更为接近。

而进入近现代之后,随着对艺术家的创作个性和风格的关系,再现艺术论开始从艺术家的风格和语言角度来阐释它在审美上的自律性。德国哲学家费希特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四个人画同一个地方,但画出来以后,在艺术语言和风格上都不一样。这也就说明,同样是再现的艺术作品,在受到艺术家个性的影响不同而呈现的审美特征也大不相同。

因此从艺术史的角度来看,模仿艺术和再现艺术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甚至是不同的艺术家,都会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趣味。而这一切也充分说明,再现艺术不仅是对外在世界的模仿,而且也具有自身独有的表达方式和审美特征。

三、艺术的本质就是“有意味的形式”

艺术批评家克莱夫.贝尔也曾在他的《艺术》一书中提出,各类不同的艺术,有各种各样的性质,但必定有一种是本质的和共有的,“没有它,一件艺术作品便不能存在,具备了它―尽管是在最小的程度上―艺术作品便不会毫无价值。这种特性是什么?能激起我们审美情感的所有对象中所共有的性质是什么?只有一个可能的回答―有意味的形式。在每件作品中,激起我们审美情感的是以一种独特的方式组合起来的额线条和色彩,以及某些形式及其相互关系。这些线条和色彩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组合,这些给人以审美感受的形式,亦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而“有意味的形式”就是一切视觉艺术的共同性质。

可见,“形式说”看到了艺术作品所使用的物质材料或媒介的形式美具有特殊价值,看到了艺术语言不仅是艺术的目的。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也是对艺术独立性的发现。

总的来说,当我们谈论一件艺术品时,我们总不会忘记:任何艺术作品都是有具体的艺术家们所创造出来的,也就是说,艺术其实也就是以艺术家个人的一种审美感悟的方式来产生和创造的。但是从艺术作品的本身角度来看,艺术作品不仅仅是艺术家的审美情致而创造,它同时也作为满足广大人民的一种精神需要而存在。

因此,我们也可以知道,艺术其实就是人类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以一种审美创造的方式,然后为了寻求一种精神上的实践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与审美相关的精神产品,而这也是我对艺术本质的见解。

参考文献:

[1]克罗齐,朱光潜(译).美学原理.美学纲要[M].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3.

[2]黑格尔,朱光潜(译).《美学》.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3.

[3]克莱夫.贝尔,周金怀,马钟元(译).艺术[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83.

[4]郑锦扬.艺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篇8

关键词:民族性;时代性;多元化风格;现代观念;艺术感受性

中图分类号:J5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8-0000-01

艺术是人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具,借助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和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情况下,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对于艺术来说,生活如同大河的流水,对于生活来说,艺术就是水流翻滚的波浪,艺术的源头是生活,生活就是艺术的母体。生活给了艺术生命与力量,所以,艺术也是生活的反映。

一、艺术反映生活具有民族性特点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传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艺术创作,不可能完全脱离自己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生活,凭借各地域不同民族的艺术品,我们便能对一个国家民族的艺术,即是情感艺术作出评价。

在现代艺术中,以中国的盘扣艺术与花结艺术为例。盘扣与花结是中国传统服饰艺术中的组成结构之一,在流传千年的手工艺传统中,这个小小的服饰主题被聪颖而勤劳的人们开拓成一个广阔的空间,中国人从生活中学会在绳索上打结,经历了几千年文化与历史的洗礼,无论是从实用到装饰,还是装饰到符号,它的意义与范围早已超出了服装实用的层次,成为中国人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盘扣的形成,是中国服饰审美特征的一个突出表现。中国服饰重意韵,重内涵,重主题,重简约之中的服饰趣味等特征都在一个小小的盘扣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富于东方造型形式特征的盘扣,往往在一个十分简洁的服装款式中成为点睛之笔,形成色彩的对比,形状的对比,疏密关系的对比,手法简单却能收到十分有效的装饰效果;至此,人们可以看出,其形成与普及是中国传统服饰艺术与民族文化心理及各种艺术传统相互交叉、渗透影响之下的结果,是中华民族手工等传统艺术达到极高境界的典型体现。当服饰文化发展到今天,从东、西方设计师们都在从东方服饰文化的传统中寻找灵感时,更体现了这种艺术的民族性特点。

二、艺术反映生活的时代性特点

美的意识和观念决非一成不变。特定的时代有特定的美的价值观与标准。而美的价值观和标准又受经济基础和社会需求的支配。艺术作品的风格也会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更新。甚至蜕变。

现代纤维艺术是使用各种纤维材料,扎根于古老编结传统的现代艺术。传统样式的地毯、壁挂包括缂丝,织绣、云锦等都是典型的纤维艺术品。而冠上“现代”一词,则表明了它的时代性和区别于传统样式的特质和风格。纤维艺术首先是一种属于材料的艺术,人类利用纤维材料,从实用需求出发,从劳动用具到生活陈设用品,人们从中发明了纤维的劈搓和加拈工艺,创造出如地毯、壁挂、缂丝作品,上千年来,壁毯似乎离不开墙壁,地毯当然离不开地面,缂丝作为美术品或是手卷或是挂轴的方式,这些传统纤维艺术品的功能与风格也随之保留了上千年。随着现代艺术观念的变化和现代环境艺术的发展,自本世纪60年代起,织物走下墙面,出现了所谓的“空间地毯”,成为一个既分割空间又占领空间,美饰空间的独立艺术品,它标志着纤维艺术中雕塑观念的确立,导引出纤维艺术走向雕塑,走向结构和空间的大变革。从而形成“软雕塑”的新的理念。一种是围绕性结构的设计,具有代表性的是1971渥瑞利亚、莫诺滋作的《三个人》,由三个采用原始编织方式编织的粗麻片卷成的圆锥体构成的抽象组合,不同的缠绕式使他们各具个性。成为一个有力量有雕塑感的作品。

另一种是支撑性结构,它不仅使用了软性纤维材料,还使用了一部分硬金属丝作为支架。克莱尔.采斯勒的《地板上轻盈的曲线》,由20几个缠绕着红色纤维的塔形篝构成,从粗到细,有疏有密,高低参差,构成一个争先向上,不断升腾的整体。动态性结构则利用风力等的影响来表现纤维材料张力的活动雕塑成为现代纤维艺术的一种时尚。1981年丹尼尔.格拉芬用尼龙布制作的《风的结构》,在原野上由风鼓动如一个张开的巨大风帆;艺术家在这一过程不仅能感受到强大的张力,“风帆”的摩擦声,鼓荡声产生一种令人难以忘怀的短暂效应,变化一个接一个,形态的瞬间变化带来感觉的不断转移,不断投入。现代纤维艺术几十年的实践给予整个纤维艺术带来新的气息,并赋予了自身一些发展的可能性,发现了一些属于过去又属于未来的东西,其时代性的特点不容忽视。

三、艺术反映生活的多元化特点

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整个人类的精神世界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科学技术的产生与运用,种种现代观念的迅猛增长,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剧变。艺术感受性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这样就无可避免的为现代艺术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许多可能性。艺术的诞生与存在,是不能不依赖于它所生长,指涉与服务的社会的。艺术作品要进入的外部世界,是艺术家及其作品寓示的社会话语力量的种种特点铸造的。当后现代主义音乐家约翰.凯奇静寂无声的“演奏”钢琴曲《四分三十秒》时,当法国达达派艺术家杜尚将一个溺器放在展厅而称其为一个艺术品的时候,当几近的男女演员在纽约的中央公园演出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时,当先锋派美术家在美术馆里贩卖对虾或旁若无人地洗起脚时。他们相对于传统艺术来讲,很难将其视作种种“世界观”的表现,尽管它们毫无共同的特质,当人们难以把握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创作中对传统艺术的消解时。只要艺术离不开人,离不开人的生活的世界,只要艺术品保持与具体可感的现实存在的,不可分割的社会生活的联系,它就能产生完美的经验的能力,就能构成正常审美行为的基础。从而造就艺术反映生活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篇9

【关键词】舞蹈编导;创新意识;重要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J8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8-0166-01

舞蹈具有观赏性、文化性、艺术性,它用较丰富的身体语言将人的内心世界及世界上的美好事物进行生动表达,它对于我们人类发展进程有深远的影响。随着文艺事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舞蹈的要求也在提高,这也对舞蹈编导的创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为了跟上时展的步伐,以及人们的精神需求,舞蹈编导也应该不断改革创新,创作出好的舞蹈作品。本文从提高舞蹈编导的创新意识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舞蹈编导创新意识的必要性

在当今世界,创造性思维在各个领域都很重要,特别是在艺术领域。随着社会的发展,舞蹈作品不断出新,在提升观众审美能力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们对舞蹈作品的要求。

二、提高舞蹈编导创新意识的策略

(一)提高舞蹈编导工作者的文化修养。要想创作出一部好的舞蹈作品,首先需要舞蹈编导不断加强自身文化修养。舞蹈编导在面对同一事物、处理同一问题时,应该有独特的审美观念、标新立异的思维走向。只有如此,其才会有丰富的想象力、流畅的思维,从而去创作更具魅力、更能吸引人的艺术作品。其次,作为一名舞蹈从业者,平时要注意培养生活情趣。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感情世界,是舞蹈编导工作的动力源泉,为优秀作品的诞生奠定基础。

(二)创新舞蹈题材为舞蹈注入活力。舞蹈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舞蹈作品的素材是编导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将想要表达的情感传递给观众,以此来达到创作者和观众在作品上的共鸣。这种共鸣是人们对舞蹈艺术共同具有的感知能力。所以,舞蹈作品需要舞者通过外在动作反映其内涵,表达舞蹈的“语言”。这种语言如果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就会更具感染力。因此,好的舞蹈题材都会反映一定的社会现实。一些舞蹈作品看起来好像是编导的随兴所至,却引起了观众的共鸣,取得艺术上的成功。其实不然,作品成功的背后是舞蹈编导的一种生活积累,从哲学意义上来说,是由量变引起的质变,从而创作出艺术精品。

(三)与时俱进并弘扬时代精神。中国的传统民间艺术,如少数民族的舞蹈,能源远流长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它符合了人民群众的审美标准。民间艺术家能创作出较高艺术水平的舞蹈作品,就是因为他们在作品的主题和选材上,比较注意把握时代的节拍,契合当代人的日常生活,并不断创新。他们在舞蹈作品中既体现了风俗性,又体现了时代性。其作品既反映了特有的民族文化,又反映了时代风貌,弘扬了传统文化。

三、舞蹈编导技术

舞蹈编导的理念是舞蹈创作的指导,舞蹈编导技术则是将创意转化为艺术作品的基础保障。所以舞蹈编导人员应该熟悉掌握舞蹈创作技术。具体而言,要注意以下两个原则。

(一)取其精华,积极借鉴。舞蹈编导应该在不断学习有关舞蹈的基础性知识的同时,对文史哲等相关方面也要有广泛阅读,从这些学科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创作内容。舞蹈编导在学习过程中,除了借鉴国外优秀经验外,也要注意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挖掘。在借鉴过程中,要走出生搬硬套的误区,取长补短,将中外古今优秀经验融入到自己的艺术作品中,升华创作主题。

(二)以现实为基础,丰富舞蹈想象力。舞蹈源于生活,因此它必然要以现实为基础,表达现实生活中人类内心世界的真实情感。但是舞蹈又是人们的一种情感表达形式,因此必须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才能吸引观众,才能深入人心。舞蹈编导在创作过程中,要通过自己的抽象化思考,将人的肢体语言通过一定的表演转化为形象艺术。缺乏想象力的舞蹈作品很难与观众达成情感上的共鸣。

四、结语

总之,增强舞蹈编导的创新意识,是时展的需要,也是人们对文化的迫切需求。因为观众的审美水平总体是在不断提高的,舞蹈编导不能“吃老本”,要在传承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增加新的艺术元素,只有提高舞蹈编导的创新意识,才能涌现出更多的优秀舞蹈作品,才能不断满足人民大众的精神需求,促进我国舞蹈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现代工艺;美术设计;创新;理解

前言:

工艺美术设计师,应该具备一种设计观念。在工艺美术领域,主要是针对工艺品的造型和装饰花纹,而最终设计成的图样将成为图案。在进行图案设计时,要求工艺美术设计师一定要熟悉相应的工艺知识、材料知识、生产流程及环节,并要全面了解当下的市场状况以及消费需求[1]。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更多经济、实用、美观的作品,并满足现代社会的生产和消费需求。一件工艺品的完成过程中,效果图、制作图的出炉或者样品和模型的完成,只是整个过程的一道工序,最终的成败主要取决于处在最后环节的人民群众。

一、艺术思维开展的革新思维的评价

首先,通过革新艺术思维,可以有效的将实际功效以及审美等因素结合起来。现代社会中,应该给予思想文化的新方向更多的关注,只有全面了解思想文化的走向,才能紧跟时代步伐,培养自己全新的思想观念,进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去对艺术设计进行创新,正在实现艺术的创新[2]。其次,实现艺术思维革新的一个关键性要素,就是艺术设计师在进行创作的时候,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使自己具备革新的意识和思维[3]。同时,设计师在开展工作时,还要学会积累相关的行业内容,并结合创新思维,有效提升自己的内在的素质。

二、工艺美术设计要与时俱进

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工艺美术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现代美术设计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充分利用优秀经验和知识进行创新,全面提高其知识水平和创新思维能力,从而实现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的新功能。此外,从艺术发展角度分析,现代工艺美术设计只有实现与艺术的有机结合,才能使其具备时代性、抽象性以及民族性。首先,现代工艺美术设计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效仿,它更倾向于表现工艺美术设计师的一种领悟境界,使现代工艺美术设计更具时代感。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趣味倾向和审美观念发生变化,这也使得人们的观念、审美以及文化感悟都更加多样化[4]。为迎合人们的这种变化,工艺美术设计师者提高艺术品位,并在艺术作品当中融入了更多具有时代感的创造性元素,具有灵动性、欣赏性。其次,现代工艺美术设计中,更加偏向表现为主的抽象风格,其作品没有过多的雕饰和装扮,主要以简洁和抽象为主要特征。最后,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的民族化特征,主要表现在设计师把在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民族艺术和审美风格,在自己的作品当中展现出来。研究得知,现代工艺美术设计应该以时代性为主,抽象性为辅。充分利用形象创新思维,提高工艺美术的功能,使其创造更大的价值,进而有效增强创新的活力。

三、现代工艺美术设计具有双重性

由于工艺美术设计作品的作用意义不同,因此,工艺美术作品具有观赏性和实用性。部分工艺美术设计师认为,自己所设计的作品充分展示了自己所表达的艺术个性,但在市场上却备受冷待。反之,有些工艺美术设计师完成的平凡作品,却能成为市场的畅销作品[5]。调查分析,其原因归根于工艺美术设计的双重性:一、来自工艺美术设计师的艺术个性,二、来自其使用者的审美个性。若设计过程中只考虑一方面的个性,就很难满足双方要求,因此,工艺美术设计师要学会从两者的共性文化因素当中,找到一个支点来协调双方,进而满足人们对工艺美术作品的多元化、多样化需求[6]。

四、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时代的演变,人们对工艺美术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现代工艺美术设计也应该在继承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同时,进行可持续的艺术创新和升华,使工艺美术作品可以具备新的功能。而从艺术发展方面来看,现代工艺美术设计只有实现与艺术的有机结合,才能使其具备时代性、抽象性以及民族性。因此,现代工艺美术设计师只有全面了解现代审美观念及其对作品所产生的影响,才能充分结合现代人们的趣味倾向和审美观念,有效提高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的艺术品位,进而真正实现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的时代性。

作者:艾超 单位:济南市房屋建设综合开发集团

参考文献

[1]曾芸.浅析工艺美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J].中国包装工业,2013(18)

[2]朱宁.传统工艺美术融入现代艺术设计教育问题的几点思考[J].艺海,2015(5)

[3]陆君玖.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设计教育体系中的实践与思考[J].上海工艺美术,2012(3)

[4]王薪茜.基于工艺美术历史归宿再思考现代设计对传统手工艺的追溯[J].中国包装工业,20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