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学建筑平面设计范文

时间:2023-07-07 17:35: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房屋建筑学建筑平面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房屋建筑学建筑平面设计

篇1

关键词:高职 房屋建筑学 实践 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028-01

1 概述

《房屋建筑学》课程为建筑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建筑工程类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建筑构造和建筑设计原理两大部分内容,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具有从事中小型建筑方案设计和建筑施工图设计的初步能力,并为后续课程(如《建筑工程概预算》、《建筑制图》、《建筑施工技术》、《施工组织设计》等)奠定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

建筑构造部分,研究房屋的构造组成、各组成部分的构造原理及构造方法。构造原理研究各组成部分的要求,以及满足这些要求的理论;构造方法则研究在构造原理指导下,用建筑材料和制品构成构件和配件,以及构配件之间连接的方法。建筑设计原理部分,研究房屋的设计原则、设计程序和设计方法,包括平面设计、剖面设计、立面设计、室内外装修及总平面布置等方面的问题。

2 《房屋建筑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2.1教学内容庞杂与课时不相匹配

一般《房屋建筑学》教材分为建筑设计原理基础、民用建筑构造和工业建筑构造三部分,根据教学内容主要讲授前两部分。建筑设计部分有建筑平面设计、建筑剖面设计、建筑体型与立面设计三部分内容。建筑构造部分内容繁多,需要学生掌握基础与地下室、墙体、楼地层、阳台及雨篷、楼梯与电梯、屋顶、门窗、变形缝等民用建筑构造原理与组成方法。教学大纲及教学目标与目前高职院校紧凑的课时安排不相匹配。

2.2大量课堂理论授课,学生缺乏兴趣

由于教学内容与课时量的严重不协调,使得教师不得不加大课堂的授课内容,教师一味想多传授知识,但忽略了高职生的生源特点,教师只顾讲,学生被动地听。缺乏师生间知识桥梁的良好搭接,必然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2.3实践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房屋建筑学》中民用建筑构造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综合性技术学科。紧靠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通过语言表述让学生直观的联想实际工程施工中的各节点构造。如地下室、墙身、屋顶都会讲到防水构造,大部分学生之前完全没有接触过建筑工地,仅凭学生的生活见闻很难掌握卷材防水、水泥砂浆防水等一系列的内容。从学校所能提供的硬件条件来说,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实践条件满足不了教学的客观事实。教师带领学生参与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少,使得学生对大部分知识的掌握仅停留在理论环节,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得不到相应的提升。

3 《房屋建筑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3.1转变教学观念

《房屋建筑学》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课程,长期以理论教学为主的的观念显然不适合,应转变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观念。安排课程时从固定的教室授课跳出来,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教师根据已有的教学条件,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课堂外学习机会,带领学生经常到建筑施工工地参观并现场教学。这样极大丰富了教学内容,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3.2优化课程内容

年复一年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新课程体系及教学目的,适时的修改教学大纲的内容,使课堂教学紧跟工程实际变化具有科学性、先进性、趣味性。教材上的内容远远跟不上社会实际工程变化发展的脚步,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适当删减教学内容,一些老式的甚至已经淘汰了的构造做法少讲或者不讲,反而增添新材料、新技术、新的构造做法及设计理念。同时适当的复习建筑识图与制图、建筑材料等相关课程的内容,实现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交叉运用。

3.3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板书有其独到的授课魅力,但《房屋建筑学》知识点多,所需图片资料庞杂,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复杂难以现场作画的图形直观的表现出来,添加施工照片、录像等视频影像资料,让教学内容生动直观地再现与课堂,并注重课堂上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如启发式教学、现场演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项目驱动教学法、实地参观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4加强实践教学

《房屋建筑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深入力度。组织学生参观在建工地,现场实践教学,理论讲解,同时请工程技术人员边工作边讲解某一节点的具体构造做法,讲解工程的设计施工等情况。学生实地参观的学习效果往往比教师在课堂将很多遍更易于理解和接受,同时使学生了解到自己将来可能从事专业的职业素质要求,也能扫除学习中的困惑,提高对自己专业的学习兴趣。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不能直接进工地是也可以通过参观模型,使学生直观的看到建筑构造的各组成部分及细部节点做法,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3.5调整考核方式

虽然课上教师一直强调《房屋建筑学》课程在整个高职学习过程中的重要贯穿性作用,但作为高职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已经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以往闭卷考试为主一卷定乾坤的考试模式,学生很难考取较好地成绩,更有甚者连考试成绩也无所谓。为督促学生的学习,宜将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相结合,以综合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将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按5:5或6:4的分值标准,并将平时成绩细化为大作业、小作业、上课表现等多方面,培养学生在构造理论知识、工程图识读、建筑设计及学生对任务分析、解决、团队合作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房屋建筑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陈燕菲.房屋建筑学课程教材改革探讨[J].中国建设教育,

篇2

Abstract: The teaching building

0 引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部分。而教学楼是主要的教育场所,因此教学楼的设计和建造,体现了一个社会的文化特征。教学楼设计与其他建筑设计有很多共同点,但是也有一些特殊部分需要处理,第一,教学楼具有较好的紧凑性,教室以及其他房间的设置应该科学紧凑合理;第二,教学楼还应具有易接近性,各种功能房间的规划要合理,也应有明确的导引系统;第三,教学楼应该具有较好的舒适性,学生数量较多,人口密度大,容易造成温度、光线以及采光等方面的问题,建筑设计工作者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并采取有效建筑措施;第四,教学楼应该遵循经济性的原则,我国教育经费紧张,应该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设置性价比最高的建筑形式;第五,教学楼应该有较高的安全性,这一点是重中之重,学生大多未成年,发生事故缺乏逃生技能,所以教学楼应该把安全设施做到首位。本文依据相关设计标准,对某框架结构教学楼进行了设计,主要包括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设计等,对功能设计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期为建筑设计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1 工程概况

某教学楼位于河南省境内,占地面积约为800m2,红线范围50m×20m。该地段视野开阔,自然景色优美,交通便利,较为适合建造教学楼,该教学楼主要包括教室、教师办公室、储藏室、洗手间、门卫室等。抗震烈度为7度,基本风压、雪压分别为0.40kN/m2、0.30kN/m2。

地质资料如表1。

2 平面设计

该教学楼建筑面积为3773.6m2(长42.4m,宽17.8m,共五层),采用框架结构,平面图见图1。

2.1 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

教学楼建筑主体为教室,另外还有门房、储存室、洗手间等,房间设置如表2所示。

2.2 门的宽度、数量和开启方式

教学楼学生数量较多,集中进出机会也较多,因此按照防火要求至少在前后两端设置两个门,设置门宽900mm,开启方式是对外打开,保证发生事故可以满足疏散要求。

2.3 窗的大小和位置

教学楼对采光要求较高,窗户大小直接影响室内采光,因此需要精确计算,根据透光部分面和和采光面积进行计算,教室采光面积比为1/6~1/8,走廊和楼梯间大于1/10。本建筑中的教室长宽分均为为1.8m,楼梯间窗户长为1.8m,宽1.2m,教室采光面积比为■=0.33,楼梯间:■=0.22,均满足要求。

2.4 辅助房间的平面设计

辅助房间是根据建筑物内的人数和使用功能确定,本建筑主要功能是用于教学,上下课时间一致,每层大约400余人,因此按照规范要求,设置男卫生间大便器5具,小便器10具,女卫生间设置大便器10具,洗手盆设置2具。

2.5 交通部分的平面设计

交通走廊设置要满足规范规定的防护要求,本教学楼耐火等级为二级,走廊人数为60人,按要求走廊宽度最低为1000mm,本建筑设置3000mm,远远大于规范要求。各层之间连接的交通部分是楼梯,其设计也应满足消防和功能需要,本教学楼楼梯宽度为1500mm,也是满足规范要求的。

3 立面设计

建筑立面图讲究韵律,受到道路,地形以及内部空间等多个因素的影响。门窗和其他构件有规律的布置,给人视觉上的舒适感,本建筑大多为教室,基本尺寸相差不大,整齐划一。立面图见图2。

4 建筑剖面设计

为防止室外雨水流入室内,并防止墙身受潮,将使内地坪提高到室外地坪450mm。首层、标准层与顶层层高均为3.3m。剖面图见图3。在本建筑底墙墙外做散水处理,为保护墙基不受雨水侵蚀墙体受潮。

5 小结

教学楼是学校进行教育的场所,其设计是否符合要求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科学技术水平日益提升,进而推动了社会各项工作的发展,其中建筑行业作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型工程,其发展颇为迅速。近年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本文针对教学楼设计特点,系y分析了教学楼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门的宽度、数量和开启方式、窗的大小和位置、辅助房间以及交通部分的平面设计、建筑立面设计以及剖面设计过程中的各种要点以及注意事项,可为其他教学楼的建筑设计提供参考和指导。

参考文献:

[1]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篇3

关键词:住宅建筑;超前;绿色建筑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高素质生活质量的追求也提升了一个层次。房屋建筑结构的合理、功能的完善等要求是市场的需求。适应住宅市场需求的变化,满足住宅消费意愿,如何设计出既舒适、绿色同时又符合人们精神物质要求且经济适用的住宅,是建筑设计人员必须要考虑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1 超前的住宅设计理念

首先以住宅适用性为建筑设计考虑要素的同时,现代住宅对未来发展的需求越来越多地突显出来,在满足适用性要求的前提下,在设计中更加关注住宅的超前性。

以某公共租赁住房项目为例,规划可用地面积62.63 万m2,总建筑面积119万m2。超前性设计理念主要有3 点。

1)邻同质、住区混合的理念。即由公租房、限价房和商品房共同组成整个居住区,使3 种类型的居住组团相互融合,避免形成心理分界,通过各收入阶层的混合入住,为低收入居民营造平等的外部环境,体现社会公平。设计中超前考虑到居住环境对人的行为产生的影响,尤其是对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影响,通过创建和谐多元的邻里社区,将有利于培养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新一代,进而从中低收入家庭进入中产收入家庭及更高收入家庭,创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2)节约能源、绿色设计的理念。一室户使用面积控制在21~22 m2,二室户使用面积控制在30~31m2,如何更好地提高平面使用系数,做到户型设计紧凑,最大限度减少交通面积并满足人的活动及家具摆放,是重要的设计把控点。设计中精心推敲各个功能空间的尺度,建筑平面力求规整,减少外墙凹凸。合理的建筑方案是节约建材的前提,同时,良好的体形系数又为节能设计、降低成本打下了基础。建筑通过模数化设计,有利于土建与装修一体化。

3)适应变化、潜伏设计的理念。公租房设计目前是满足中低收入家庭过渡性居住的基本需求,套型面积比较小,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居住的需求也会不断变化,今日的低收入家庭,有可能成为明日的中等收入或更高收入水平的家庭。因此,在考虑满足现阶段基本功能需求的同时,兼顾考虑到变化后创造较高舒适性的可能,以及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也有“两套合成一套”的使用要求,公租房要避免建得快,拆得也快,避免出现新的建筑垃圾的可能,“潜伏”设计为公租房的可持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超前性、灵活性和可变性。

2.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

人们在对住宅满足适用性、超前性的前提下,越来越多的关心天然采光、自然通风、清洁能源、安全舒适等关乎人体的健康因素和公共绿地、环境噪声、出行方便、邻里交往等精神因素的问题。因此,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体现健康、简约、高效的设计理念,体现人与建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设计,将是当今住宅建筑的另一个发展趋势。

绿色住宅的设计首先是采用被动措施优先、主动措施优化的原则。被动措施即直接利用阳光、风力、气温、湿度、地形、植物等现场自然条件,通过对建筑的天然采光、自然通风和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遮阳、雨水入渗等采取优化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扰动,采用不耗能或少耗能的方式,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绿色住宅的设计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节地设计是住宅总平面设计首先考虑的问题,应对建筑物进行合理布局,尽最大可能争取好的建筑朝向,例如某地区最佳朝向为南至南偏东30°,适宜朝向南偏东为45°、南偏西35°范围内。因此总平面设计中应尽量满足最佳朝向和适宜朝向,创造良好的日照和通风环境。场地规划与设计应保护和利用场地原有植被,将场地内有利用或保护价值的既有建筑纳入建筑规划。场地交通设计提倡绿色出行,基地出入口尽可能靠近周边公共交通站点,步行距离不应超过500m。场地内设置安全舒适的人行道路、自行车道及便捷的自行车停车设施,保证非机动车和行人出行的安全和便捷。

场区内的雨水排放采用合理收集与自然渗透相结合的方式,部分雨水盲沟回收作为景观绿化浇灌,节约水资源;部分雨水经绿地及透水地面等自然渗透,涵养地下水、减少市政排水压力。室外活动场地及道路的铺装材料的选择除满足场地功能要求外,宜选择透水性铺装。如土壤污染物超标,应采取妥善的土壤置换等改良措施,达到用地安全可靠,有利于植被生长,提高植物成活率。

住宅设计尽量采用标准化、模数化设计,有利于实现建筑构件及装修家具的工厂化,提高效率,利于节材。建筑立面尽可能减少装饰性构件,建筑物表面宜为浅色。

节能主要考虑住宅建筑本体的节能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2部分。首先对居住建筑制定了采暖能耗降低75%的四步节能的设计标准,要求每套住宅至少有1 个居住空间(当有4 个及以上居住空间至少有2 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标准要求;12 层及以下住宅应采用太阳能热水或其他可再生能源热水系统;外窗采用3层玻璃、2个空气层构造的措施并考虑室外构件与建筑同步进行“一体化”设计。

节水的主要措施是指开源和节流2个方面。节流是从技术和社会两方面节水;开源是指非传统水源的利用,将中水等使用在冲厕、绿化、室外景观水,同时加强雨水入渗,避免产生城市内涝。在规划设计阶段,要结合项目的地形特点规划好雨水径流的控制,减少雨水受污染的机率,增加雨水渗透量,减少市政排水压力。雨水渗透措施可采取公共活动场地、人行道、露天停车场等铺地材质采用透水地面的做法。

节材设计是指材料的低消耗、低能耗、低排放、多功能、无污染、可循环。节省材料的用量,从建筑专业角度分析,需要合理控制建筑规模、避免无用空间和过多的交通空间,采用合理层高,有效提高利用效率。建筑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结构的跨度、截面尺寸,因此住宅方案的合理性,是节材的前提。

住宅的室内环境质量主要是由室内声环境、室内光环境、室内热湿环境和室内空气质量组成的。室内声环境主要是依据GB 50118―2010《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制定出允许噪声级和隔声标准。室内光环境主要考虑日照、照明、采光系数及改善大进深采光的效果。

室内环境质量还应满足全装修住宅室内装修材料放射性指标的相关规定。另外,在运营管理方面主要是对建筑运行中节能、节水与绿化的管理,无不达标的废气、废水排放。对垃圾的分类收集、袋装存放,避免无序倾倒和二次污染也应予以考虑。

总之,绿色住宅设计是多种技术集成的结果,综合运用当代建筑学、建筑技术科学、生态学及其他科学技术的成果,从技术、经济、环境、能源及社会等角度出发系统地评价与设计住区的室内外环境,才会有更多更好的绿色住宅出现。

3.结语

现代住宅建筑设计除在上述“适用性”、“超前性”、“绿色建筑”、方面的探讨以外,还将伴随着时展形成新的建筑设计把控点,例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细化、两代居的空间划分与同代人的邻里交往、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印记等都将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仍需要建筑师永不止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何政.关于城市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思考[J].中州建设,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