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内容范文
时间:2023-07-07 17:35: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毕业设计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青岛凤仙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于2018年6月成立,是注册资本为100万的网络科技类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在职人员50人,主营业务如下:计算机网络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凭许可经营);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计算机系统集成服务;数据处理及存储服务;市场调查;设计、制作、、国内广告业务;电子商务信息咨询服务(不含国家规定须经审批的项目);百家、UC、百度、腾讯、土豆、优酷等新媒体平台内容运营。
所从事的工作岗位:
新媒体运营
该岗位工作内容描述:
1.负责搜狐自媒体、今日头条、UC大鱼、百家、一点资讯等新媒体平台原创视频剪辑、编辑和推送;
2.了解分析客户需求、情感及体验感受,搜集用户反馈,敏感抓捕实时热点并运用;
3.根据目标客户群体,构建目标人群画像,精确推送目标客户喜欢和感兴趣的视频。
从事该岗位需要的工作能力或工作技能:
1.善于视频搜索与编辑整理,具有良好的审美和创新能力;
2.熟悉互联网运营环境,具有网络视频编辑相关经验,视觉效果表达能力强;
3.熟练运用PR等视频剪辑软件,服从管理,抗压能力强;
4.具有较好的热点敏感度,并能加以运用。
在本岗位上欠缺的知识和能力:
1.对PR、AI等视频加工处理软件运用不熟练,只会用PS;
2.客户分析方面能力不足,不能很好的构建目标人群喜好分类汇总;
3.对互联网新媒体平台的规则不够熟悉,会有规则漏洞存在
在本岗位上已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1.比较善于视频搜集及整理,能找到许多稀缺资源;
2.有较好的审美和创新能力,能根据素材编辑剪辑出较为有趣且内涵的新视频;
3.抗压能力较强,能适应高强度工作,心态很好;
4.热点敏感度较高,能较为熟练的运用数据分析软件达到搜集热点的目的
总结、提炼在实习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1.对互联网当今发展趋势不够熟悉,对于新媒体运营的模式了解不够充分;
2.SWOT分析掌握不熟练,对用户的分析能力不足;
3.当今社会用户群体兴趣爱好差异性很大,不知道如何精确的定位分类;
篇2
执笔人:谢文和审核人:韩满林修订日期:20__.9.5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为smt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是专业理论课程学习结束后走向社会前的
一次十分重要的实践性专业学习和专业水平考核。其任务是:
(1)综合学习和掌握smt技术及其应用知识
(2)认真参加毕业设计课题研究和设计,考核合格。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
根据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smt专业的培养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
(1)真正掌握smt技术及其应用知识
(2)完成毕业设计课题的加工工艺编制和软件编程,并上机运行考核
(3)按时完成毕业设计课题的论证、设计任务。
三、课题和课时分配表
序号
内容
总时数
讲课时数
实践时数
1
毕业设计目的、安排及要求
6
6
2
毕业设计课题选择与讲解
12
12
3
毕业设计课题社会调查及资料收集
24
24
4
毕业设计课题方案论证
78
12
66
5
毕业设计课题方案上机运行、考核及修改
120
24
96
6
毕业设计课题论文书写与整理
30
4
26
7
毕业设计答辨
30
4
26
合计
300
62
238
四、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理论教学内容
1.毕业设计有关事项
内容
毕业设计目的、安排及要求介绍
基本要求:
认真了解毕业设计的目的、安排及要求,积极参加毕业设计
2.毕业设计课题选择
内容
毕业设计课题选择与讲解
基本要求
认真学习,真正了解课题的要求
3.方案论证
内容
毕业设计课题方案论证的基本原则、方法和要求
基本要求
认真学习,真正掌握方案论证的基本原则、方法和要求
4.方案上机运行、考核及修改
内容
毕业设计课题方案方案上机运行、考核、修改的方法及要求
基本要求
确实掌握上机运行、考核、修改的方法
5.毕业设计论文
内容
毕业设计课题论文整理与书写的基本格式和要求
基本要求
确实掌握、认真完成
6.毕业设计答辨
内容
毕业设计答辨的要求及安排
基本要求
了解毕业设计答辨的要求及安排,认真做好准备
二)实践教学内容
1.课题调查及资料收集
内容
毕业设计课题社会调查及资料收集
基本要求
认真完成
2.课题方案论证
内容
毕业设计课题方案论证
基本要求
认真学习、研究、探讨,按时完成
3.课题方案上机运行、考核及修改
内容
毕业设计课题方案上机运行、考核及修改
基本要求
真正掌握上机运行、考核及修改方法,力求精益求精
4.论文书写与整理
内容
毕业设计课题论文书写与整理
基本要求
按时按要求完成
5.答辨
内容
毕业设计课题答辨
基本要求
认真参加毕业设计课题答辨
五、大纲说明
1、教学对象:
本大纲适用于高中毕业后入学并接受了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工科类smt专业的学生。
2、教学原则
(1)结合实际,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2)坚持把能力训练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3)面向学生,贯彻因材施教;
(4)坚持理论教学、现场教学与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思路。
3、教学建议
对安排在校外进行毕业设计的学生应有明确的要求和考核办法
六、推荐教材
名称:《smt专业毕业设计指导》
编者:____*
篇3
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类学科本科毕业设计过程管理一、前言
教育部在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必须坚持以强化实践教学为着力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因此,毕业设计对于高校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类本科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加强对本科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努力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对于实现教育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增强学生在就业方面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毕业设计阶段存在的问题
1.就业压力及考研压力巨大
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巨大,受就业压力影响,学生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毕业设计中去,毕业设计和就业应聘在时间上有所冲突,学生们往往十分注重和关心寻找工作岗位。而且有些用人单位要求学生提前上岗实习,所以学生对毕业设计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有限,为了完成毕业设计,有些学生敷衍了事甚至抄袭他人。
2.客观条件对毕业设计的影响
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类学科知识和社会需求更新较快,新的技术、工艺、器件、软件和算法层出不穷,学生在毕业设计时需要面对很多问题。另外,很多本科毕业设计需要的知识是多个学科知识的融合交叉,学生本来就贫乏的专业基础知识此时就更加捉襟见肘。
3.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现状
现在的毕业设计使用人工管理,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整个过程繁琐、涉及人员多。对于远程管理难以达到要求。在使用校外资源弥补校内资源不足时,存在监控困难和质量不能保证的隐患。
三、本科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
所谓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就是从学生正式开始毕业设计这一刻直至毕业设计完全结束整个过程的管理,科学的过程管理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手段和途径,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工作包括确定指导教师、选题、开题、中期检查、答辩及归档等各个环节。
1.确定指导教师
毕业设计教学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指导教师应对整个毕业设计阶段的教学活动全面负责。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应由讲师及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由助教任导师时,应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共同指导。需要在工厂或校外其它单位进行毕业设计工作时,可聘请该单位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协助我校指导教师进行指导。每位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数量不宜超过6人。
2.毕业设计选题
毕业设计选题应尽量从生产、科研和教学的实际问题中选定,其难度和工作量应适合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相应的实验条件。选题不得与往届重复。应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学生的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
毕业设计的内容应涉及学生所学或相关专业范围,且能达到科研工作训练的目的。毕业设计工作期间应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完成一个大题目中某一部分的同学应对整个题目有全面的了解;数名学生完成同一大题目时每位同学的工作要各有侧重,有独立完成的内容,能够反映出各自的水平。指导教师将毕业设计题目选定后,应交由教研室审查,通过后,由教研室主任签字、备案。
3.毕业设计开题
由教研室组织开题报告会,检查每个学生的开题准备情况。开题检查的要点如下:检查学生的选题是否正确,文献综述是否充分和方案论证是否合理,判断是否已充分理解毕业设计的内容和要求;进度计划是否切实可行;工作量是否适宜;是否具备毕业设计所要求的基础条件;开题检查不合格者必须在一周内重新开题。
4.毕业设计中期检查
学校组织一次中期检查,中期检查时每个学生要汇报毕业设计进展情况,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对课题内容与要求的深入研究情况、有关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情况及学生提交的已查阅到的参考文献、已获得的实验数据、应完成部分的论文初稿等情况,主要检查以下内容: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与题目是否一致,论文的基本观点是否正确;学生是否按计划完成规定工作,工作量是否饱满,所遇到的困难能否克服;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的表现;教师的指导工作情况。
5.毕业设计答辩
答辩环节是检验学生是否达到毕业要求的重要手段。为了充分发挥答辩环节在毕业设计方面的作用,答辩由答辩委员会主持。答辩委员会由教研室(或系)负责组织,由5~7名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组成,其中至少有两人具有高级职称。答辩委员会由院(系)审批,并张榜公布。根据需要,答辩委员会可决定组成若干答辩小组,答辩小组由3~5人组成,设答辩小组长一人,具体负责答辩工作。需聘请校外人员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时,由主管院长(系主任)批准。
答辩委员会采用协商或投票方式给学生评定成绩,一个专业或班级分设几个答辩小组时,要统一标准、统一考虑。答辩委员会要向院(系)学位委员会提出是否准予学生毕业的建议。
学生必须在答辩前5天,将毕业设计(论文)全部材料、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日志和指导教师评语提交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将其转给评阅教师(应由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审阅,评阅教师要写出评语。
每个学生答辩时间在25分钟左右,答辩时要出示毕业设计有关的全部资料。对于答辩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如设计方案不明确,设计内容、绘图工作没有完成等需参加学院组织的二次答辩。
6.毕业设计论文管理
毕业设计及有关图纸由院(系)资料室负责长期保管,其中优秀毕业设计论文送校档案馆永久存档。论文装订要整齐(论文封面由教务处统一提供样板),要统一按照封面、内封、毕业设计论文评语、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中文摘要、外文摘要、目录、论文正文、参考文献、致谢、附录等顺序装订。
毕业设计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学校所有。
四、结束语
自动化测试与控制是一个应用性极强的工科专业,具有软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运行与制造结合的特点,因此毕业设计在该专业的培养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针对目前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实践的角度提出了本科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的一些思路和做法,为做好本科毕业设计管理工作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童荣,高军.加强工科本科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J\].科技信息,2013,(2):195.
\[2\]FAN Li-nan.“Exploration on Improving Information Subject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Ability in the Graduate Project,” Computer Education,2008,(6):12-15.
篇4
关键词:毕业设计;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1-0090-02
毕业设计是工科专业的重要实践环节,大约占总实践学分的27%。石油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在规定的15周内,独立完毕业论文。首先是指导教师申报毕业设计题目,当然如果有合适的题目学生也可以自主申报;接着毕业生和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双向选择确定毕业设计题目;然后是学生在两周内独立完成与毕业设计题目相关的外文文献的翻译,外文原文不少于2万字符,译文不少于1万字;接着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查阅国内外与所做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并进行消化吸收、分析归纳,利用两周时间完成开题报告;然后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设计或实验工作,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论文的编写;最后,经指导老师和评阅老师评审通过的论文就可以参加答辩。笔者自2009年以来连续指导了五届石油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明显感觉毕业设计质量不尽如人意,具体表现主要有基础理论与知识不扎实、论文重复率偏高、编程论文比例逐年降低等。管理、教师及学生三个方面的原因都导致毕业设计质量的下降[1-4],管理方面存在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结果的问题,教师方面存在选题不恰当、不负责的问题,学生方面由于生源的变化以及社会大环境而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抄袭成风等问题。针对造成毕业设计质量下降的这些原因,狠抓选题、开题、中期检查以及答辩环节,保证毕业设计质量。
一、严格毕业设计选题
为了选出适合于培养目标为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石油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题目,避免以往的题目重复率高、内容偏多、难度较大的问题,在毕业设计选题时,石油工程系首先组织指导教师学习学校和学院有关毕业设计的管理文件,领会文件的精神,结合石油工程系的实际,组织编写了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选题指南,分指导教师版和学生版。指导教师版指南详细指出了每个老师可以申报的题目方向和数量,要求了内容和题目与往届的重复率;同时,对题目的内容和深度也做了明确的要求,最后详细图解了在毕业设计管理系统中申报课题的过程。学生版选题指南主要图解在系统中选题的过程,特别强调不能跨专业方向选题。在指导教师申报完题目后,系上审核环节主要关注题目的重复率、题目的广度、题目的深度以及题目适合的专业方向。对不符合我校石油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虽来源于现场但题目偏难内容偏多的、内容与往届重复等情况的题目则退回指导老师重新申报题目,直到题目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在学生选题前,举行了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动员会,学院主管领导从毕业设计的目的、意义等方面对全体毕业设计学生进行了动员;石油工程系采用实例详细介绍了选题过程和步骤,特别强调不能跨方向选题等注意事项。最后,学生在网上选题后,指导老师在网上确认,系上进行二次审核,主要看是否有跨方向选题。
石油工程2013届毕业设计采用上述选题过程进行选题,指导教师申报的题目合格率达到90%,学生错选率不到10%,未出现过难和过宽的题目。
二、规范开题答辩
2013届石油工程专业共有414位学生获准进入了毕业设计环节,按重庆科技学院实践教学规范及石油工程系石油工程专业2013届毕业设计工作计划,开题答辩放在第六周。在第四周,在广泛征求指导老师和毕业设计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石油工程系制定了开题答辩方案,并传达到所有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和毕业设计学生,同时做好开题答辩准备。
由于是首次搞开题答辩,因此随机抽取了毕业生总数的20%分油藏、钻井和采油三个组进行答辩。答辩分两个阶段:汇报和提问。在汇报阶段,毕业生从目的意义、国内外发展现状、主要内容、工作条件和工作计划等方面阐述自己的课题;在提问阶段,答辩老师着重从题目的适用性、国内外现状的阐述、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工作思路等方面就课题与答辩学生进行交流,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的修改建议和意见。总共有82位毕业生参加了开题答辩,建议修改题目的有15名,建议修改研究内容的有20名。同时,未参加答辩的学生也按时完成了开题报告,做好了开题答辩的准备。通过开题答辩,使学生能及时与指导老师协商,完善题目和内容,理清工作思路,保证了后续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中期检查
2013届毕业设计在中期检查时,发现了进度滞后、题目宽、内容多、难度大以及实验条件不满足等问题,分别采取强化指导、调整题目和内容、补贴实验课题经费的方法来解决,保证了毕业设计的按时完成。
四、严格评阅
2013届毕业设计论文评阅采取“双盲评阅、异人评审”模式。在开展评阅前,石油工程系制定了2013届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答辩方案,详细规定了毕业论文的评阅标准、时间节点等,并传达到所有的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和毕业设计学生。评阅的具体做法为:答辩前一周,学生提交隐去指导老师和毕业设计学生信息的论文,然后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系统中评审“双隐”的毕业论文,只有指导老师评阅成绩大于等于60分的论文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交叉评阅。在交叉评阅前,系上根据每个课题的具体学科方向,在系统中预先指定研究方向与课题相同或相近的老师作为论文评阅老师,只要需要评阅的论文通过指导老师评阅,交叉评阅老师就会在毕业设计系统看到相关论文。交叉评阅根据学校实践教学规范的具体要求,从完成的工作与任务书的符合度、工作量、内容深度和广度以及格式的规范性等方面对看到“双隐”论文进行评阅,给出恰当的评语和成绩,只有评阅成绩为60分及以上的论文才能进入答辩前的预审阶段。这种评阅方式,避免了评阅时指导老师的干扰,保证了评阅结果的客观公正。
交叉评阅结束后,2013届毕业设计学生有34位同学的论文未通过交叉评阅,不能进入答辩环节。
五、改革答辩
答辩是毕业设计质量控制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往届答辩时,自己指导的学生在老师所在的答辩组答辩,答辩多媒体和毕业论文上都有指导老师姓名,存在一定干扰因素。因此,2013届答辩总的原则为“匿名答辩、异组答辩”,匿名答辩要求学生答辩时所用的材料(毕业论文和汇报多媒体)必须隐去指导老师姓名;异组答辩是指学生只能在非指导老师所在的答辩组答辩。答辩分组时,采用按方向分组原则,不管指导老师的学科方向,只认毕业设计课题本身的学科方向,按课题学科方向分组,同时尽量避免分到指导老师所在的答辩组。在答辩前,系上组织人员进行二次形式复查,对照学校关于工科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对提交的“双隐”论文进行格式审查,格式规范的论文则直接进入答辩分组环节,格式严重不规范或未进行“双隐”的论文直接判定为不合格,进入补答辩。答辩时,答辩学生用多媒体从绪论、主要工作、结论等几方面阐述论文的主要内容,限时8分钟;然后答辩组就论文本身以及相关专业知识提5~8个问题,答辩学生即时回答,答辩组根据回答情况并结合论文本身给出答辩成绩。在答辩过程中,答辩小组秘书对论文进行一致性检查,检查完成的内容与任务书内容的一致性,发现内容不符则立即停止答辩并视为不通过。同时,如果发现答辩材料未进行了匿名处理,则直接进入二次答辩。
2013届石油工程毕业设计答辩前,有10位同学未通过石油工程系组织的形式审查,共有370位学生进入了答辩环节。经过两批次共计4天时间的答辩,油藏有4人、采油5人、钻井14人共有23位学生未通过首次毕业设计答辩,其中包括3位未对答辩材料进行匿名处理的毕业生。随后组织了两次补答辩,最终有8位同学未通过毕业设计答辩,未按时取得毕业资格。
六、结束语
毕业生质量的高低与毕业设计的好坏息息相关,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从现在开始,持之以恒地常抓不懈,才能逐年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同时,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不能仅靠指导老师,它需要学校、学院、系、指导老师和学生的相互协作才能实现。对学校层面,首先应该保证生源,重点严格控制转入石油工程专业学生的质量和数量,要让学生一进校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从学院层面来说,严格执行毕业设计标准,强力推进毕业设计改革,改变毕业设计百分百通过的现实,同时,加强对驻地子弟和石油子弟的管理;对系上层面来说,加强过程控制,严格答辩环节,及时堵住各个环节存在的漏洞;对指导教师来说,要从学生的前途和学校的声誉出发,从严要求,坚决将滥竽充数的学生挡在校门之内。只要这四个层面都做好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就会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肖丙刚,王秀敏,赵吉祥.本科生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9,(144).
[2]方振江.地方高校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思考[J].福建高教研究,2009,(4).
篇5
关键词:生物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41-0071-03
生物专业毕业生要求在毕业前提交一份具有一定学术价值和水平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的最初尝试,也是检验学生在校期间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能力的一份综合考卷。《毕业设计指导》课是生物专业一门重要的限定选修课,通过该课程的讲解,主要是让学生对毕业论文整个过程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为毕业生规范地完成毕业论文写作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但目前国内开设《毕业设计指导》课的高校不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还需要进行探索。
一、课程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专业性、实用性强的教材指导
目前生物专业没有配套的《毕业设计指导》课教材,现有的教材多数偏重于对一些概念和标准的讲解,同时有大量空泛的理论内容。学生拿到教材后,普遍感觉对自身专业适用性不强,缺乏实际的指导作用,为此在主观上降低了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2.课程设置学期不合理、课堂到课率较低
据调查,开设有《毕业设计指导》课的高校,基本将该课程安排在第七学期,而第七学期恰好是学生找工作的关键时期,为了解决就业问题,学生经常请假去参加就业招聘会,课堂到课率较低,学生无心学习,学习氛围较差,《毕业设计指导》课的教学质量自然难以保证。
3.限定选修课开课的局限性致使学生群体学习积极性不高
作为一门限定选修课,只有学生选课并且符合相关规定才可以开课。由于开课学期晚,少部分选修该门课程的学生,基本上是因前几学期自己的限定选修课未通过而差一个学分才选修的,为此选修《毕业设计指导》课的学生群体学习积极性本身就不高。
4.《毕业设计指导》课堂重理论标准灌输,轻实践教学环节
《毕业设计指导》课课堂注重理论标准灌输,教学内容空乏,传统的“一言堂”灌输教学方法往往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学生课后未将课堂所授的理论标准与实验实际有效结合。
5.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毕业设计指导》课教学模式、评价体系和方法
作为一门公共课,因为研究的领域和方向不同,《毕业设计指导》课堂教学在学科、专业之间存在差异。对毕业设计指导课的教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先进、科学的教学模式、评价体系和方法以供参考。为此,《毕业设计指导》课课堂教学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课程教学模式过于单一、评价体系和方法不够健全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明确和规范。
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1.结合生物专业特点完善课程教学大纲
浙江中医药大学生物专业《毕业设计指导》课教学大纲指出,《毕业设计指导》为讲座类课程,从本科毕业设计的工作程序、毕业论文写作和毕业设计实现等方面介绍毕业设计的具体要求和完成的方法。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毕业设计选题,文献检索方法,撰写综述、开题报告、外文翻译,完成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等毕业设计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和技能。通过科学规范训练,掌握完成设计的全过程,培养严谨的学习作风。根据生物专业培养方案中对毕业论文写作的相关要求,选取几本理科类《毕业设计指导》规划教材作为参考,结合生物专业特点完善课程教学大纲,增加毕业设计案例分析课时数的安排,合理精简理工科类毕业论文写作章节的理论教学内容,提炼本科毕业设计基本程序和工作内容要点,理清各章节之间的优先顺序,优化各章节的教学课时。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1)课程性质,由限定选修课调整为必修课。因生物专业学生要求在毕业前提交一份具有一定学术价值和水平的毕业论文,只有作为一门必修课,才能对所有毕业生提供有效的示范和指导作用。同时,必修课在课程安排和教学内容要求上相对较高,学生会从思想意识上比较重视,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开课学期,由第七学期调整至第六学期。第六学期是专业课开课的重要阶段,在第六学期安排毕业设计指导课,可将课堂所授的理论标准与实验实际有效结合。因为该学期安排有大量的专业实验实践课,毕业设计指导课教师可与专业课教师进行沟通,通过专业课教师向学生讲解如何撰写综述、如何进行课题设计和开展科学研究,等等,从专业角度丰富毕业设计指导课的教学内容。毕业设计指导课安排在第六学期,也可以暂时错开与就业工作的冲突,让学生安心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学时数,《毕业设计指导》课学时数由原先17学时(1学分)调整为26学时(1.5学分)。利用这增加的8学时,可以适当合理拓宽教学互动内容,增加毕业设计案例分析环节,鼓励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理论指导毕业设计的实际开展。
(4)穿插实践教学环节,让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共同参与到毕业设计指导课中。根据教学目标,在毕业设计指导整个过程中,本阶段直接穿插一些实践环节,让课堂所学内容融入到实际课题开展当中。例如,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结合专业培养目标,直接到各实验室找指导教师,参与到教师科研课题或自选研究课题,选择指导教师完成毕业设计。此过程中,毕业设计指导课授课教师可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介绍毕业论文整个进程安排和一些规范化要求等。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则应向毕业设计指导课授课教师介绍毕业生基本情况和对课题的有关要求。更重要地是,能通过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向学生宣传并教育他们按照规范要求和计划进程完成毕业设计。
2.成立“生物专业毕业设计指导课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优化教学进程,完善教学方法
成立“生物专业毕业设计指导课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对“毕业设计指导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和方法等进行研究探索和实践。
(1)优化教学进程。由每周2课时、共9周的授课模式调整为每周3课时、共9周的授课模式。在合理精简理论教学内容的同时,以专题形式展开,每周主攻一个专题,每周3课时的安排主要增加师生互动环节。具体教学进程安排如下:第一节课安排理论教学,第二节课安排案例分析、师生互动,第三节课安排合作探究、个案研究,这种互为衔接、科学有序的教学进程安排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由传统的标准灌输调整为启发式、师生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研究性教学,不是将已有的结论分析给学生听,让学生听懂记住,而是教师引导学生经过逐层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是以“探究”为本,而不是以“学会”为本。这种教学方式强调过程,强调逻辑的推理和展开。《毕业设计指导》课课堂注重启
发式、师生互动式教学环节,除了适当地向学生讲解和强调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各项内容标准外,重点探讨历届毕业生毕业论文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剖析历届不合格毕业论文在各项环节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分享历届优秀毕业论文的成功经验,同时结合本届毕业生毕业论文的典型课题开展合作探究和个案研究。每次课结束后,布置下节课的专题任务,以学生所在开展毕业课题的各分实验室为单位成立毕业生研究小组,让各研究小组针对下次课堂专题开展调研和实践,形成调研总结报告,并于下次课堂专题中开展讨论。通过这样的启发式、师生互动式教学,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毕业设计的质量。
(3)在评价体系和方法上实行考试改革,开展形成性评价,分为阶段式测验,注重平时参与。考试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教育评价的重要手段。开展形成性评价,分为阶段式测验,注重平时参与。具体做法是:采用“平时成绩结合期中、期末考试成绩”考试模式,强调考试的过程化,将考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其中,平时成绩主要根据课堂提问、调研总结报告、修改论文情况核定。在开课期间,将已毕业生物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初稿发给授课学生,要求授课学生根据《毕业设计指导》课课堂所学内容,修改已毕业生物专业学生毕业论文格式等相关内容,由修改结果给予相应的分数,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期末成绩则以撰写论文的形式完成。实行这种考试的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毕业论文相关理论标准、毕业论文写作技能和要求,为后续毕业论文的开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生物专业毕业设计指导课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要进一步与其它高校生物专业合作,在参照理科类毕业设计指导课教学模式安排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专业特色,探索出一条符合生物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的《毕业设计指导》课课程教学模式。
三、教学改革效果评价
本次教学改革以2008级生物科学专业为实验对象,以2008级生物技术专业为对照组,分别统计论文的选新率和选优率,经X2检验显示两者之间的差异性,具体结果见下表。
可以看出,2008级生物科学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选新率和选优率明显高于2008级生物技术专业学生,X2检验显示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
篇6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目前,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因此培养大批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已成高校改革的重点任务。本科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校期间的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环节,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衡量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评价内容。目前,由于各种因素影响,毕业设计质量严重下滑,因此针对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已势在必行。
一、本科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学生方面的原因
1.生源质量下降。
由于高校扩招,学生人数骤增,生源质量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学生的理论及实践基础较薄弱。
2.受就业、考研影响。
由扩招影响,近年来本科生的就业形势也变得异常严峻,而毕业设计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这与部分学生找工作及考研的时间段相冲突,自然把毕业设计放在了从属地位。
3.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重视不够。
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认识毕业设计对人才培养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因此对设计的要求、进度不以为然,答辩前三四周加班加点,东拼西凑,更有甚者在网上购买毕业设计,准备敷衍过关。
(二)指导教师方面的原因
1.部分教师业精力和实践经验不足。
近年来,由于扩招导致师生比不足,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较重,对毕业设计指导投入精力不足;还有一些教师缺乏现场经验,缺乏科研与实践背景,对毕业设计中出现的问题不能进行有效的指导,也是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下降的一个原因。
2.选题方面原因。
选题的质量直接决定毕业设计的质量。部分毕业设计题目与实际项目及学生就业去向脱钩较严重,内容空洞,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部分题目过于陈旧,因该类型课题网上资料齐全,从而导致作弊现象较严重。
(三)学校方面的原因
1.毕业设计经费投入不足。
一方面,配套实验设施建设不够。随着学校的扩招,实验资源不足,不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锻炼机会;另一方面在教师的进修及企业挂职锻炼方面投入不够,导致教师的实践经验不足。
2.毕业设计监督管理不完善。
对毕业设计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是保证其顺利的前提基础。目前,虽然一些高校制订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在具体实施上多数流于形式,缺乏管理力度,导致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二、加强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探索新指导模式
(一)完善相关课程改革,调整毕业设计时间
到一些知名企业充分调研,了解企业、社会对人才及相关专业知识能力的要求,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及时更新,整合一些有相互重合部分的专业课程,多增设一些基础实验及综合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可将毕业设计调整到第七学期第十周开始,以缓解学生精力不足。在毕业设计开始前完成文献检索、相关计算机应用软件及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的相关讲座,为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二)加大经费投入,提高教师及学生实践能力
加强学校基础教学设施建设,多购置一些综合性试验设备,提高试验的开出率。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建立实验室,使学生和教师有机会到生产一线实习及毕业设计,从而可以获得更多的现场经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提高了指导教师的能力和素质。
(三) 加强毕业设计的监督管理及奖惩
毕业设计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会对毕业设计的质量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应该与二级院系及指导教师共同完成相关的工作。在毕业设计开始前开展毕业设计讲座,让学生以更加严肃的态度去完成毕业设计。对毕业设计选题严格把关,根据过程检查结果评定平时成绩,公平合理地对待最后的答辩及成绩评定。对于学术不端,抄袭及造假的学生给予通报批评及延期毕业等处分;对毕业论文优秀的学生和导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并将此项内容和教师的职称评定、奖励挂钩,以提高教师对毕业设计的重视,为毕业设计改革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四)探索新的毕业设计改革模式
1.基于“3+1”人才培养模式的毕业设计改革。
“3+1”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大一到大三,在此期间学生在学校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各门课程,掌握理论基础知识和技术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第二阶段为第四年,学生在企业结合生产和科研开发实际,完成毕业设计选题及毕业实习,由学校和企业双导师完成毕业设计指导进行生产实习并完成毕业设计和答辩。这种毕业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学生提高实践及动手能力,使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实现无缝对接。
2.基于创新竞赛毕业设计改革。
近年来各种类型的大学生创新竞赛尤其是国家级、省级大赛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和社会的认可,如机器人大赛、电子设计大赛等,对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竞赛从大二、大三开始,毕业设计与创新竞赛相结合,避免了学生与大四的找工作、考研等相冲突,同时又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可将大赛内容分成几部分作为毕业设计题目,增加了学生的分工和合作,大赛获得省级或国家级奖可代替毕业设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基于实物模型、科研立项等的毕业设计改革。
在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毕业设计的选题应鼓励实践性、多样化的选题模式。根据学生的基础及综合能力,选一部分学生参与实物模型制作,以机电专业为例,如结合单片机、PLC及基于三维软件的装置部件设计等的设计题目,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硬件调试的实践能力及软件应用能力将会得到提高,完成实物制作或模型的装配仿真即可代替毕业设计;对于部分参加大学生科研创新课题的同学,内容符合本专业方向,完成立项的结题答辩经审定通过可代替毕业设计。
三、总结
毕业设计是学生为主导、教师参与的一项综合性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因此毕业设计改革应积极探索多种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毕业设计进行严格的过程管理和监督,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二君.关于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探索与体会 [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4):85-86.
[2]周艳荣,张玉莲,刘松平.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对策研究 [J].中国电力教育,2010 ,(21):58 -60.
篇7
关键词:给排水;卓越工程师;毕业设计;工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5.23.185
1毕业设计指导的形式
1.1关于毕业设计的选题
大多数高等院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1],在选题上以“命题式”的设计为主,设计深度不足,看似为实践性题目,但内容与实践内容脱离较多。如,污水处理方向的毕业设计,一般命题为“某某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及计算”,学生很少接触构筑物及其附属构筑物的实际设计,与设计院和水处理厂接触时间短,感性认识偏多,对学生知识面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也不力。
1.2关于时间的安排
高校一般把毕业设计的时间都安排在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而在这学期,考研的同学忙于应付复试,为落实工作的同学到处找工作,参加各种招聘会,无法安心做毕业设计。时间越拖到最后,对老师的依赖度就越强,设计不是主动设计,设计成果不能充分体现,学生没有满足感和成就感。
1.3关于指导教师
大多数高校面临指导教师不足的实际问题。刚毕业的青年教师直接进入高校教学,特别是现在毕业的高学历教师,科研任务重,与实际工程接触反而偏少,工程设计经验缺乏,工作后面临的科研压力和教学压力,也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
1.4关于设计的成果
课程设计和专业实习等实践环节目前还没有有机联系在一起,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这些环节没有为毕业设计做好铺垫,独立性太强,毕业设计成果远远达不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
2关于毕业设计的组织形式
2.1合理布局知识点
按照新的专业规范要求,以专业知识点的基本要求进行毕业设计的合理布局,使其有连续性和综合性。
2.2做好现场实习
加强去现场实习的时间和频度。毕业设计的效果好坏[2],与现场实习的效果直接相关。毕业设计的时间长,可以根据毕业设计内容的不同安排毕业实习的频度,也有利于学生自主设计和创新形式的有效利用。
2.3创新能力的培养
毕业设计中间有规定动作,完成基本的设计任务后,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与设计内容有关系的子课题,发挥想象力,提升设计能力,而且要把设计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毕业设计的整个流程中。
3关于指导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3.1加强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中的作用
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毕业设计的方向,内容的把握,以及毕业设计各个阶段对学生的要求上,必须对学生进行启发式的指导,同时对学生在毕业设计中要进行实践性环节的讨论,以便在毕业设计的指导上有所改进。
3.2合理利用兼职导师
利用毕业设计,既可以培养本科生,同时可以利用校外兼职导师,培养青年教师,对青年教师在毕业设计中工程实践能力不足进行弥补,以此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每年毕业设计学生80人左右,其中校内指导教师9人,兼职指导教师5人。校外兼职指导教师可以从毕业设计实践性环节上优化毕业设计内容,对青年教师培养和学生毕业设计质量提高有根本性突破。
4具体做法
4.1关于选题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的要求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加强和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因此,在毕业设计的选题上,要与实际工程项目相结合。为此,利用兼职教师的影响,与各个地方的设计院、水务集团和施工单位等合作,根据专业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进行“真题真做”或者“真题假做”[1],避免“假题假做”。在设计选题时,确立设计内容后,校内外兼职教师一起进行讨论,对比实践工程的基本情况与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对选题进行优化。
4.2关于时间上的安排
目前,就业的时间与毕业设计的节奏之间的矛盾是学生不能踏实设计的根本原因。因此,毕业设计需要提前安排,让学生有一个充分思考的时间,同时在就业面试中也能发挥自己的长处。让学生提前进入实验室,提前利用假期安排自己的实习,或者教师为其安排实习,开拓学生视野,为毕业设计做好知识的储备。毕业设计题目尽量安排在第七学期末,这对学生有效时间的利用,以及毕业设计质量的根本提高会有一个积极的效果。
4.3关于毕业设计教师团队的优化和过程管理
加强过程管理,是毕业设计质量提高的关键。学院应该加强毕业设计过程的管控,对指导教师在开题报告、中期报告和其它阶段性检查进行把关,教师团队应该在此期间互相检查,一方面是互相学习,另一方面也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4.4深化合作,发挥卓越计划的优势
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有效实施离不开校企联合培养。为此,高校应该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建立实习基地,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依托给水和污水厂以及设计院,利用假期和实习等有效时间,让学生分散实习,在各个实习基地解决实际困难,既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学生也能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为毕业设计在知识上进行储备,在行动上提供信心,对学校和地方人才有效培养提供活力和动力。
参考文献:
[1]陈春红,朱平华,封金财.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探索与创新[J].中国电力教育,2013,(8):179-180.
篇8
关键词:视觉传达;毕业设计;创新性;社会性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007-02
毕业设计是本科四年教学成果的总结,是学生大学阶段最重要的实践课程,也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走向市场的第一步。信息技术和媒介传播的创新与变化,要求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社会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毕业设计教学上,结合市场和社会实际,结合新观念和新媒介,体现创新性与社会性。
好的选题是毕业设计好的开始,优秀的毕业设计作品,往往从选题开始就是优秀的。清代大艺术家郑板桥曾说:“作诗非难,命题为难。题高则诗高,题矮则诗矮,不可不慎也。”言简意赅地道出了选题在整个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具有创新性和社会性的选题,能驱动学生从市场和社会角度出发,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产生具有创新性和社会性的毕业设计成果。
一、我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现状
我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在毕业设计选题阶段存在眼界和思维的局限性,在整个毕业设计阶段,学生通常首先将着眼点放在设计表现技法和毕业设计展的最终呈现形式上,习惯以某一门专业课程出发,虚拟课题占大部分比重,忽略选题阶段的市场调研、创意思维对毕业设计中期进展和毕业设计后期呈现的影响。而在设计中后期阶段也没有在表现形式上深入挖掘提炼出创新点,解决具体问题,导致毕业设计空有躯壳,言之无物,作品俗套而雷同。
学生在选题过程中,首先切入的不是创意性的概念,而是单一的课程方向,如先确定是做包装设计还是VI设计,然后再随意虚拟出一个主题名称,套用市面上已经存在的设计形式,最后完成一系列的包装或是VI设计。这种选题只是单纯的设计形式重复,既没有结合市场的调研与分析,也没有考虑到后期能否实际应用,使最终的设计成果并没有实际的市场价值和社会现实意义。针对此情况,我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毕业设计整体教学改革过程中,认为毕业设计质量控制应从源头上抓起,对毕业设计选题阶段的教学进行了选题模式和教学管理的探索。
二、概念先导和问题主导的选题模式
1.概念先导,融会贯通。毕业设计选题要以概念先导,引导学生分析社会中好的设计项目的策划、设计、媒介表现方式,通过观念的碰撞,产生新的创意点和核心概念,再依据概念来进一步确定选题,鼓励学生做出能融会贯通四年所学的设计课程甚至跨学科方向的毕业设计。如果毕业设计的目的就是研究与探索某一具体设计方向,这类选题也应该是以概念为先导,探索具有创新性的视觉表现形式和媒介应用形式,在观念上注重多维交叉融合和跨界思维,以市场的角度看问题。
2.问题主导,结合实际。在毕业设计选题过程中,要关注社会动态,结合实际,以问题为主导来思考毕业设计的选题。原则在于,结合自己的兴趣点,思考在自己生活中和社会上存在的问题,以设计的介入来解决社会中存在的某个问题,完成一项完整的毕业设计。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为切入点:一是思考自己的兴趣所在,从自己的生活着眼,思考身边的事物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以小处入手,让毕业设计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某个问题或是引起他人和社会的关注和思索。二是做来源于校企合作的真题项目,真实的项目是植根于解决企业和品牌存在的问题的,必须考虑到企业、市场、消费者和媒介,实践性强,是最具现实意义的选题。三是结合大型的设计竞赛。设计竞赛中的选题一般都是具有研究探索性的选题,关注于目前社会中正在发生的事件,或者近期设计行业中的焦点问题。以设计竞赛为切入点的选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概念先导和问题主导的选题模式使学生更能结合市场和社会现实进行设计创作,会不知不觉地驱动学生去关注市场,重视毕业设计的调研与策划,规划毕业设计的设计内容,使毕业设计有一个良好的有意义的开端。在近年毕业设计中,我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运用概念先导和问题主导的选题模式,产生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和社会性的毕业设计。例如毕业设计作品“怡瑞嘉园――家庭式养老房地产项目”,学生对于传统的VI设计项目中作了创新设计,联合文理专业背景的广告学专业学生进行跨专业毕业创作,完成了一套具有扁平化视觉风格的完整房地产策划项目,例如关于梦现象探索与研究的“十万个梦什么”,融合了统计学、医学、文学等知识,以信息可视化设计形式进行表现。也出现了很多以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和企业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的毕业设计和校企合作项目,例如针对公共场所母婴室设置情况的“爱宝母婴室整体形象设计”,针对武汉本土企业的改良设计“武汉动物园的导视系统设计”、“soda二厂汽水包装改良设计”、“成都华贝兴废旧物资回收有限公司VI设计”等。设计效果出色,得到学校和企业专家的一致好评,优秀毕业作品多次得到本土媒体报道。
三、多层次与分阶段的教学管理
1.循序渐进的选题过程。很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在毕业设计乃至整个大学期间,都只重视设计本身,不能用系统和整体的观念思考设计的本质。要求学生在毕业设计选题阶段,完成选题的可实施性分析、前期调研和资料收集、设计内容和时间规划等内容,循序渐进地选题过程是很有必要的。(1)选题的可实施性分析。选题的可实施性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考量,一是学生自身的水平;二是选题的创新性;三是选题在毕业设计展中的呈现方式。如果学生的水平与选题的难度不能匹配,就应该缩小选题内容,减小难度,或是直接放弃选题,重新选择。除了新的选题外,毕业设计中也有很多老题新做的选题,这一类选题要注意选题的创新性,如果在老题新做中没有创新点可以挖掘,那就是重复的、没有意义的毕业设计。如果选题涉及到新的视觉表现方式和媒介应用形式,就要考虑设计内容能不能在最终的毕业设计展中完美呈现。(2)重视前期调研和资料的收集。确定了选题的可实施性,就要对主题进行调研和资料收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平时设计实践较多,容易孤立地看待设计问题,不能整体系统地对待整个设计,对前期调研和资料的收集不够重视。设计的根基和创新点,来源于前期的调研和资料的收集,只有实实在在地了解同类选题的设计和研究现状之后,才能确定选题的目的和定位,才能在创新点上有所呈现。(3)设计内容和时间规划。选题的可实施性和选题调研完成后,要确定具体设计内容,并制定好时间规划,对于毕业设计过程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设计内容和时间规划包括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毕业设计小组成员的工作分配、与指导教师沟通的时间安排、毕业展览呈现的效果规划等内容,只有确定好具体的内容和时间规划,毕业设计的中期阶段、答辩阶段、成果展示阶段才能循序渐进地进行。
2.双师团队分阶段协同指导。从毕业设计选题到毕业设计成果展示阶段,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以概念先导和问题主导的选题模式,促使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必须由擅长各自领域的教师和企业导师进行协同指导。学生会依据选题和分组确定具体的指导教师,在涉及到跨专业合作的毕业设计小组中,指导教师团队由相关专业教师共同组成协同指导,在涉及到校企合作的毕业设计中,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进行毕业设计的协同指导。
指导教师在选题之前,就必须引导学生以概念先导和问题主导进行选题,并积极引入企业真题和竞赛项目作为毕业设计选题。在选题过程中,指导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讨论选题的可操作性,并敦促学生进行完善的前期调研和资料收集,制定设计内容规划和时间规划,并将选题阶段整体完成情况以开题报告、任务书的形式完成存档。
3.分阶段多层次的考核体系。我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过程分为设计选题、中期检查、毕业答辩和成果四个阶段,并依据四个阶段制定分阶段的考核体系,掌控整个项目化设计过程,在不同阶段有不同考核重点。设计选题阶段,选题是否来源于真题,选题的社会性和创新性是重要观测点;中期检查阶段,设计项目的计划进度、完成的方案质量是重要观测点;答辩阶段,设计项目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论文的创新点是重要观测点;成果展示阶段,设计细节显示出的专业性和创意性,设计项目能否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重要观测点。
而在选题阶段,也要依据选题的过程制定多层次的考核体系。学生在选题阶段有没有进行可实施性分析,资料收集与市场调查情况,设计内容和时间规划是否合理,共同组成选题阶段的分值。同时,提高选题阶段和中期检查阶段的分值比重,重视过程考核成绩,从源头上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总之,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来说,优秀的毕业设计从选题开始就应该是优秀的,作为学生大学生涯的最后一步和进入职场的准备之步,毕业设计选题应该注重创新性与社会性的结合,通过概念先导,问题主导的毕业设计选题模式、严谨的选题论证与调研,整体系统的设计,提升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和毕业设计质量,以培养应用型的艺术设计类高素质人才,反映出学以致用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丁斌.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大舞台,2013,(11).
篇9
关键词:毕业设计;基坑支护;设计过程把控;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4-0200-02
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较为重要的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对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评价。通过毕业设计,学生能巩固、扩大、加深已有知识,并提高其综合运用大学三年半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搞好毕业设计工作,对于实现教育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增强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等诸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基坑支护是目前城市建设最多的一类岩土工程结构,也是土木工程岩土专业毕业设计的三大课题之一。因此,做好基坑支护毕业设计不仅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学生毕业后能快速适应市场、在新的形势下提高学生的就业率的有力措施。本文结合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基坑毕业设计,总结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已取得一定成效的方法。
一、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因素
1.学生自身重视程度不够。在进行基坑毕业设计之前,按规定学生应全部归校。但有些学生因实习单位要求继续留在施工单位实习或其他原因拒不归校,不重视毕业设计,抱有最后突击完成毕业设计的想法。有些学生动手能力差,一直处于观望态度,对毕业设计不主动,总是等别人做完,然后模仿他人,没有主动创新意识,甚至出现了不同小组同学互相抄袭的现象,或者干脆找人。
2.毕业设计题目不合理。毕业设计题目一般由指导老师根据学生实习期间的工作内容及学生的意向选定题目,这样能使学生在自身兴趣和能力范围内去完成毕业设计。而有些老师给学生拟定的毕业设计题目不够合理,偏离了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范围,不能对学生所掌握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起到综合提高的作用。有些题目难度较高,基础较低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能力范围内无法完成任务;有些题目较为容易,学生在短时间内便能完成任务,未达到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的目的。
3.忽视手算的重要性。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及内力计算方法已经软件化。有些学生过分依赖商业软件,根本不清楚内力计算原理,采用的参数也不符合实际情况。不考虑软件计算结果的合理性,盲目套用,是一种非常不负责任的态度。在答辩过程中对计算过程及原理一无所知,含糊不清,根本未起到毕业设计的目的。
4.指导教师重视程度不够。当毕业设计分组完毕后,部分教师由于自身原因,既不召开毕业设计动员会,也不按时给学生进行设计选题,让学生不知所措,最后导致小组学生毕业进度拖延;有的教师放任学生,长时间不闻不问,或将指导工作安排给自己的研究生;有的教师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对学生管理不到位,降低对学生的要求,不对毕业设计计算书书写排版加以督促,评阅时随意评定等级,导致毕业设计质量降低。
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途径
1.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接轨。目前我校土木专业实行“生产实习3周+暑假8周+毕业实习4周”共15周的专业综合实践模式。学生由相应的指导教师安排实习场地,并规定在实习期间的任务安排,其中很重要的一项便是收集基坑支护的各项资料,便于后续的毕业设计,使学生在毕业设计之前对毕业设计的内容有了初步了解。学生在4个月的时间里不仅了解了基坑支护的施工步骤,而且通过现场图纸的学习,了解了设计图纸所包含的内容及要素。指导教师将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有机接轨,通过长时间的实习,学生对计算设计、施工组织、监测监控及概预算有了较深的理解,而这些内容均是毕业设计所涉及的内容,并为后续的毕业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实践基础。与此同时,学生对社会工作中人际关系的协调,对施工安全有了更深的体会,提高了社会实践能力。
2.加强毕业设计工作制度管理。学校教务处制定了《湖南科技大学本科实践教学管理办法》和《湖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要求与撰写规范》,对毕业设计工作的组织、指导、评阅、答辩、成绩评定、档案整理等工作作了明确规定。然后由学院和各系部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制定院级的工作安排,具体指导毕业设计工作。通过明确的管理制度让每一位学生、教师及管理人员做到有章可询,整个工作有序展开。
3.严格把控毕业设计过程。①设计前期的基坑支护选型。基坑毕业设计是一次以生产实际为目的真实模拟。因此,各项设计内容均应与实际相同,并基本能达到指导施工的目的。在教师的指导下,仔细分析场地的地质报告,使学生对场地的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地层分布及水文地质条件有详细了解。结合工程地质条件,考虑工程施工对环境及临近建筑物的影响,综合多种方案对比确定基坑的支护方案。支护方案应注重理论与实际的差距,充分考虑设计的可行性。同时要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性,理论成绩好、水平高、综合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布置具有新意的支结构形式,让其充分发挥其创造力。综合能力差的学生布置的支护形式可以是常见的,使其在有限的时间内保证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②设计中期的结构内力计算。本专业要求基坑结构内力计算采用手算,其目的就是让学生综合运用土力学、结构力学、材料力学、混凝土及钢结构等专业知识来解决岩土专业问题。商业软件可作为一种辅助工具,与手算结果进行对比,并让学生对结果的差异性进行分析,提高其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手算能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扎实专业基础知识,可以预判结构、校核电算结果,是提高设计能力、扩大就业范围的重要一环。③设计后期的图纸绘制。一份完整的基坑毕业设计包括计算书和施工图。施工图是学生将设计计算结果图形化的语言,也是工程施工、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结构施工图在整个设计施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和学生均应重视。这就需要具有较强的绘图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进行多次辅导,这对学生来说是对CAD制图的重新学习,通过多次的修改及点评,学生基本能掌握绘图的要求。④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为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教学效果,实行了毕业设计全过程的管理。按照学生在大学三年的成绩排名,然后分区段抽签,分组安排给每位指导教师,使每位指导教师指导的是由不同层次组合而成的学生,便于教师指导学生,也能起到学生之间互助的作用。毕业设计分组后及时召开设计动员会,让学生了解毕业设计的时间安排和毕业设计题目,并制定在毕业设计期间的管理制度和纪律。毕业设计期间定时安排与每生每周不少于两次的交流,检查学生的设计进度,并进行指导和答疑。对设计态度不端正、答疑会和检查会懒散的学生,指导教师给予明确警告,并督促其认真完成各阶段任务。毕业设计的过程包括开题、中期检查、答辩前审查。
4.严格毕业设计答辩和评分。①严格毕业设计答辩。毕业设计答辩是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最后一环。学生完成毕业设计之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材料全部交给指导人审阅、评阅人评阅。经指导教师审阅合格并同意答辩后,学生方可参加毕业答辩。毕业答辩不得缺席。答辩采用指导教师回避制,分组进行答辩。答辩时学生在5分钟内介绍毕业设计的工程概况、采用的基坑支护结构形式、采用的计算方法及毕业设计期间的体会。答辩教师在学生介绍并审阅学生毕业设计后就设计内容进行提问,并就学生的毕业设计计算书的内容和回答问题情况进行打分。同时答辩小组秘书做好答辩记录,答辩完毕后,答辩秘书收集整理答辩教师的打分。②严格毕业设计评分。答辩组学生的毕业设计评分是由答辩小组秘书协助完成,答辩小组秘书按指导教师的建议成绩占40%、答辩小组的建议成绩占60%,给出每位学生的综合成绩Ai。答辩小组秘书计算每个小组的平均综合成绩 ,再计算答辩组所有学生的平均综合成绩 ,以 参照标准进行换算,按换算公式计算得到每一个学生的换算综合成绩Ci,然后按换算综合成绩Ci高低排序。换算公式如下:Ci= Ai
三、结语
毕业设计是高等院校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指导教师的精心投入和科学管理。对于实现教育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增强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等诸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聂忆华,钟新谷.土木工程专业综合实践模式实施情况调查与效果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40):74-75.
[2]董克权,陈英俊,钱灿荣.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7,(2):119-122.
[3]马芹永.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3):82-84.
篇10
关键词:毕业设计;立题;过程管理;质量;措施
毕业设计是实现机械类专业培养日标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习、实践、探索和创新的教学过程。因此,指导教师在这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中,应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资料查阅、工具使用、文献撰写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严谨、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贯穿于整个指导过程,达到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目的。
一、科学立题,实现专业培养目标
毕业设计立题是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首要环节,科学立题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关键。
1.立题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基本教学要求。专业培养目标是毕业设计立题的主要依据。立题要紧密结合专业方向和专业培养目标,重点突出专业特色。课题的研究内容应体现专业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到较充分、全面、系统的训练。
2.立题应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机械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因此,毕业设计立题要与地方的经济、科技、生产发展相结合,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适应,应具有工程实践性,应体现新知识、新技术的应用。使学生通过毕业设计把理论与生产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加强工程实践能力。
3.题目的深度、难度和工作量要适度。毕业设计题目在研究内容上要体现专业培养目标,在深度、难度和工作量上要体现专业培养的基本要求。毕业设计过程是学生学习知识、巩固知识、应用知识、深化知识的过程。题目的范围、深度、难度及知识点覆盖面应与本专业的主要课程相匹配。我们目前的立题模式主要是指导教师立题,题目的深度、难度和工作量的把握就取决于指导教师。因此,指导教师在立题时,应对题目的研究内容、设计的全部工作有充分的准备,避免难度较大、工作量过大,确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毕业设计,同时,要给学生留有充分发挥、扩展的空间。
4.立题应体现创新能力的培养。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指导教师在立题时,应考虑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选用科研课题、企业实际课题或结合企业生产实际问题作为毕业设计题目。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或生产实际问题的研究、设计,充分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和钻研热情,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5,立题可与学生就业相结合。目前的就业模式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实行双向选择,大部分学生在毕业设计前已确定了工作单位,因此,立题时应尽量考虑与学生工作性质相关的设计题目或指定学生选择与工作性质相关的设计题目,使学生能尽快熟悉工作性质,缩短理论与实际的距离和从事实际工作的适应过程。
6.鼓励学生自主立题。毕业设计是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最后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也是学生进行角色转换的最好锻炼机会,鼓励学生根据自己今后的工作要求或兴趣,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立题。立题依据可以来源于工作实习单位、生产实习企业等。这种立题模式即可解决学生毕业设计与用人单位实习要求的冲突问题,又可将毕业设计与学生今后的实际工作相联系,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事业心,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工作。
二、强化过程管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机械类专业的毕业设计一般包括:调研、方案研究与确定、结构分析与设计、零件设计与计算、图纸绘制与设计说明书撰写等多个环节。各环节紧紧相扣,相互影响,因此,把学生的能力培养贯穿于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全过程,认真、仔细地做好每一个环节,才能保证毕业设计质量。
1.重视调研,指导开题。调研和开题是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第一步,通过毕业设计调研或实习,使学生了解课题的研究内容和工程背景。通过对课题研究内容的分析、生产企业的实际调研及设计资料的查询等,使学生明确毕业设计课题的目的、内容、要求及工作,对课题有更深的理解与认识,找出设计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具体的设计思路,尽量做到对自己的毕业设计题目“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减少盲目性,根据毕业设计研究的具体内容和工作情况,合理安排设计进度计划,完成毕业设计开题。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是毕业设计的主体,毕业设计能否高水平、高质量完成,是否有创新,关键在于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是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毕业设计刚开始时,许多学生是盲目的,不知道如何下手、如何去做、做什么,这时,教师的引导作用就非常重要,教师可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入门,如专题讲座、资料查阅、集体讨论等,也可按设计内容分阶段以授课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集中指导。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要根据毕业设计研究的内容引导学生正确应用已学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引导学生学习应用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创新,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才是毕业设计的主体和核心,应该积极主动地学习、研究和思考,对设计中出现的共同性、关键性和难点问题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严格过程管理,确保设计质量。指导教师应按照毕业设计有关要求对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进行严格管理,定期检查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情况,掌握设计进度、控制设计质量,认真审阅学生的设计方案,严格检查学生的每一张图纸,既要对学生的设计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又要及时指出方案和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指导性的修改意见。对学生的出勤情况、提问情况、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情况、阶段工作的完成情况等做详细记录。对每个学生的设计工作、设计能力做到“了如指掌”,为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提供较全面的依据。指导教师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更要严格要求自己,要有认真负责、耐心热情的工作态度和科学严谨的指导方法。要定期到设计室进行指导、答疑、交流,对毕业设计中的技术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让他们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并提出解决方案或途径,努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因材施教,鼓励个性发展。每个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差异的。因此,指导方式与研究深度应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基础扎实、主动性强、自学能力强、独立能力强、善于思考的学生,在指导中要引导他们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培养他们的独立工作能力,鼓励他们深入钻研、积极创新。并且对他们可提高毕业设计的深度、加大毕业设计的难度和工作量,使他们高水平、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设计。而对基础差、主动性差和自学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应采用重点辅导的方式,注重他们基础知识的应用与工程设计方法的训练与培养,保证毕业设计的顺利完成。
- 上一篇:高中历史的解题方法
- 下一篇:投资项目评价的基本方法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毕业论文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