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灾害应对措施范文
时间:2023-07-07 17:35: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灾害应对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干旱;农业生产;影响;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P429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目前,濮阳市存在着严重的干旱现象,使农业生产面临着严重挑战,因此,必须明确干旱灾害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探索一条适合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以适应和减轻干旱灾害。
1 干旱灾害对濮阳农业的影响
1.1 农业严重减产
濮阳市夏季气温偏高,降水持续较少,各个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干旱灾害。干旱能使冬小麦等小春作物大幅减产甚至绝收,玉米、水稻等作物的备耕和生产受到影响,对春播作物的播种以及幼苗的生长也有消极作用。农业部门预测,干旱以来,土壤的相对湿度均小于45%,粮食的产量下降,农作物严重减产。由干旱引起的农业的直接经济损失巨大,严重阻碍着该濮阳市经济的迅速发展。
1.2 人畜饮水困难
干旱使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基本生活受到影响。由于降水量偏少,气温相对偏高,使土壤蒸发加剧,失墒严重,还会给部分地区群众和家畜的饮水带来问题。濮阳市市受旱面积达13.33多万hm2,其中,重旱达4万hm2左右,一系列数据显示干旱使人民面临着重大的生存危机,严重影响着作物的出苗和生长,使农业生产遭受巨大损失。
1.3 当地物价上涨
受干旱灾害的影响,濮阳市部分地区农作物大量减产,致使粮油等基本生活用品的供给量严重不足,因此大部分地区农产品的价格就会上涨。干旱还会使水电的发电量减少,导致一些地区用电紧张。干旱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的生产,还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正常秩序。
2 造成干旱的重要原因
2.1 降雨时间分布不均
濮阳市年平均降水量为500~600mm之间,是河南省比较干旱的地区之一,并且年内、年际降水量分布极不均衡。由于降雨的强度大且比较集中,会经常会发生洪涝灾害,之后往往降雨较少,因此,容易出现大旱灾害。
2.2 节水意识差,使用不合理
目前,濮阳市部分地区的农业灌溉措施很不完善,农民的节水意识较差,使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另外,在干旱缺水时,某些用户为了保全自己的耕地而在上游截水,导致下游的耕地没有水资源来抗旱,不仅会经常引起水纠纷,还会造成社会矛盾。
2.3 种植结构不合理
农业种植结构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没有依据当地降水的自然规律和抗灾救灾的需要从而确定农作物的品种。在较易发生干旱灾害的地区,强调种植水稻反而增加了干旱的几率和损失,应该种植玉米等耐旱的粮食作物和抗寒性较好的花生等作物,但是却有不少地区选择种植双季稻。
2.4 抗旱基础设施老化,抗灾能力差
目前,濮阳市抗旱基础设施老化、失修、水毁等现象严重。受水库的运行时间长,年久失修等因素的影响,抗旱工程的灌溉保证率降低,无法正常发挥抗旱的效益。同时,受抗旱机电设备的管理、维护滞后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加剧了干旱灾害的发生。
3 应对干旱灾害的措施
3.1 解决当前的应急问题
要解决群众的饮水问题。重点是要抓好现有水资源的管理和调配,全面启动各类抗旱设施,加快应急水源工程的建设。对于缺水严重的地方,需要组织社会力量去打井找水,并且积极配合运用、送水等工作,以缓解当前的人畜饮水的问题。对于干旱地区而言,作物减产已经成为定局,因此还要做好春耕备耕工作,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扎实落实各项农业生产措施,争取克服灾害及天气要素的影响。还要通过调整结构,推广抗旱的技术,从而化解农业生产的难题,依据作物受灾程度的不同,对农业生产进行科学规划。
3.2 增强自然灾害防范意识
自然灾害面前,人民群众普遍缺乏科学的危机防范意识以及正视灾害的态度。面对问题往往手忙脚乱,使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不断增大。这就需要各地政府树立正确的思想,有随时准备应对的意识,还要普及防灾减灾的基础知识,完全克服其应对灾害的侥幸心理。另外,政府还要培养预防和判断灾害发生的能力。就干旱灾害而言,需要开展对天气的监测、预报和预警。同时,还要监测干旱地区不同土壤结构的含水量,增加对各个站点的天气加密观测,加强对灾情的调查和普查,以顺利的开展科研工作。政府在预防旱灾的同时,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调度,进而对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政府还需要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介向民众宣传抗灾知识,以提高其抗灾能力。
3.3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
由于濮阳市的水源工程不足,抗旱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灌溉设施不配套等,使旱灾仍然列在自然灾害的首位。因此,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加强水利设施的建设,这就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要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加强对骨干型工程的建设,不仅能够提高供水能力和抗灾能力,还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既能解决人们的用水问题,又能给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带来好处。还有就是农田设施的薄弱引发的旱灾,激发了农民建设水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需要鼓励和支持农民兴办小型的水利设施;应该先安排民众最急需、最迫切、效益最显著的工程,保护好农民的积极性,并使其充分发挥作用。要全方位的加大节水力度,大力推广节水技术,从而加强对节水工程的建设。
3.4 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充足的资金是抗旱基础设施建设和旱田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的物质保障。政府应该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建立相关的资金管理体系,并合理进行分配。相关部门应该依据灾区市场的变化,及时的做好粮油等的调运和出库的相关工作,以保证灾区粮油和各种日常生活用品的正常供应和价格的稳定,工商部门要加强对市场秩序的管理,保证市场的正常运行。各受灾地区要加大对抗旱的投入,细化抗旱救灾的措施和方案,保证解决民众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干旱对我国农业的严重影响及应对措施[J].农林牧渔,2012(4).
篇2
作者:吴桂月 张亚丽 郭世界 张明宇 王培豪 单位: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河南省高校农业资源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全省水资源总量的年际变化特点与降水量基本一致,2030年在平水~中等干旱年情况下,全省总缺水量114.3~181.4亿m3,占总需水量的21%~31%。气候变暖对农业灌溉用水的影响,远远大于对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影响。气候变化诱致农业灾害频发极端气候导致农业气象灾害频发,农业生产风险增大。在河南省农业气象灾害中,主要有干旱、洪涝、干热风、风沙、冰雹及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的病虫害。干旱是河南平原地区最普遍、最频繁的气象灾害,近50年来旱灾面积大767万hm2的年份有22年,频率达45%。河南省雨涝灾害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区域性及年际变化特点。全省春涝、初夏涝频率南高北低,平均雨涝成灾面积每年在80万hm2以上。各种灾害中,以干旱、洪涝灾害的危害最重,其造成的损失约占全部农业自然灾害损失的70%左右。2009年,河南全省小麦受旱面积达290.00万hm2,超过麦播面积的1/2,其中4.33万hm2小麦出现枯死现象。目前河南省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脆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粮食生产条件亟待改善。随着气候变暖,重大气象灾害具有“提早、增多、加重”的发生趋势,气象灾害造成粮食产量减产率由正常年景的10%左右将升至20%~30%,从而使粮食增产的限制性因素增大,对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与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气候变化导致粮食生产成本增加暖干气候导致作物生育期可利用水资源总量减少,为保障粮食稳产增产,势必增加了抗旱灌溉的支出。气候变暖后,土壤有机质的微生物分解将加快,造成地力下降。这意味着需要施用更多的肥料以满足粮食作物的需要,施肥量的增加意味着投入的增加。气候变暖和干旱将加重病虫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程度,特别是小麦锈病、粘虫、草地螟等的危害加重。各种病虫出现的范围也可能向高纬地区延伸,必将增加施用农药和除草剂,增大粮食生产成本。
河南省粮食生产气候变化分区根据《河南省综合农业区划》、《河南土壤区划》、《河南省农业气候区划》、《河南省水利区划简明报告》等资料,对河南省应对气候变化粮食生产措施进行分区,把全省共分8个区:Ⅰ豫北山区粮食生产气候区;Ⅱ豫北平原粮食生产气候区;Ⅲ豫西山地粮食生产气候区;Ⅳ豫中丘陵粮食生产气候区;Ⅴ豫东平原粮食生产气候区;Ⅵ南阳盆地粮食生产气候区;Ⅶ豫东南平原粮食生产气候区;Ⅷ豫南山丘粮食生产气候区。头脑风暴法简介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的发明者是现代创造学的创始人,美国学者阿历克斯•奥斯本于1938年首次提出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原指精神病患者头脑中短时间出现的思维紊乱现象,病人会产生大量的胡思乱想。奥斯本借用这个概念来比喻思维高度活跃,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而产生大量创造性设想的状况。头脑风暴法力图通过一定的讨论程序与规则来保证创造性讨论的有效性,特点是让与会者敞开思想,使各种设想在相互碰撞中激起脑海的创造性风暴,是一种集体开发思维的方法[4]。头脑风暴法在应对气候变化粮食生产措施遴选中的应用议题: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粮食生产措施遴选及排序。会前准备:根据河南省粮食生产气候分区及各区主要气象灾害,制定应对自然灾害各种农业生产措施清单,请专家综合考虑各措施(实施应用情况、存在问题、风险、安全性、可行性)进行优先排序。确立定人选:所请专家的专业范围包括作物栽培、农业气象、农田水利、林业、环境、农业经济等专业专家。实施过程:由主持人公布议题,安排各专家针对议题综合考虑各措施进行优先排序。时间实施:一个区大概10—15min讨论时间。最后汇总各个专家们意见措施,再进行粮食生产应对气候变化适应性措施综合分析,结果见下表。
合理分配自然资源、多途径进行节水保肥等技术和措施,对稳固我省粮食生产、推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今后,河南省气候将继续向“暖而干”的方向发展,高温、干旱和强降雨等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增大,而这些气候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是不可调控的。本文运用头脑风暴法针对河南省不同的粮食生产变化分区进行分析,并筛选出各个气候变化分区的适宜性应对措施。气候变化对河南省粮食生产的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交织,在时间和空间上呈现错综复杂的现象和结果,气候变化及其粮食生产的适应、减缓措施研究涉及因素多、影响方面复杂,各项应对措施的遴选应结合自然条件、气候变化规律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条件,统筹考虑,进一步细化和重组。
篇3
水资源――生态之源。
例1 (2014・北京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针对海河流域频发的旱涝灾害,在流域西部、北部修建了大量水库,在东部新开了多条入海河道。
(1)结合流域气候和地形特点,分析修建水库和新开入海河道的自然原因。
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的1/7。
(2)针对流域水资源匮乏的现状,简述农业生产应采取的对策。
(3)指出河源地区旅游开发和景区建设给河流带来的环境问题,列举一项应对措施。
解析 (1)海河流域为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频发,修建水库可以调节径流季节变化,雨季蓄水防洪,减轻旱涝灾害;下游地区地势低平,开挖入海河道的目的是利于泄洪排水。(2)针对农业水资源短缺问题,主要从培育和种植耐旱作物,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方面分析。(3)因为流域内降水较少,地表水贫乏,景区建设会加剧植被破坏和水污染,导致水土流失加重,其环境治理也应针对这两个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答案 (1)流域内降水量偏少且集中于夏季,季节和年际变化大。中上游地区以山地、高原为主,平时地表径流量少,暴雨时洪峰流量大,修建水库蓄水调节,可缓解旱涝灾害。下游地区以平原为主,排水不畅,支流集中汇聚于海河,易发生洪涝,开挖人工河道,主要用于排水泄洪。
(2)推广耐旱作物;应用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旱灾的能力。
(3)问题:河水污染(水质下降),径流量减少(变化大),河流含沙量增加。应对措施:合理规划,加强监测,立法管理,控制旅游人数,保护植被,植树种草,等等。
点拔 解决水资源问题,既要按照水循环原理,修水库和跨区域调水工程,调节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与地区分均等问题,更要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加强立法,提高人们的节水与保护水资源的意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减少污染源,降低污染物的排放。
土地资源――社会之源。
例2 (2014・海南卷)下图示意的农业区是新疆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1990年至2010年,该农业区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分析该农业区耕地面积扩大带来的环境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并发挥想象,环境问题主要有:加剧水资源短缺,湖泊萎缩,土壤次生盐碱化加重等。应对措施:合理用水,发展节水农业,改进灌溉方式,跨流域调水等。
答案 环境问题:该区域地处内陆,气候干旱,耕地面积增加会加大灌溉用水量,河流流量大减,加剧水资源短缺;入湖水量减少,湿地萎缩;灌溉用水量加大,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
应对措施:限制开荒面积,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发展节水型农业。
矿产资源――经济之源。
例3 (2014・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庆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陆上油田和重要的石化基地,截止2008年大庆油田已经开采出可采储量的75%。近年大庆重点发展了石化深加工、电子信息、机械及仪表仪器生产等产业。下表是大庆市近年主要经济和产业指标值。
材料二 玉门是我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2009年被列为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多年的石油开采造成大气、水和土壤的严重污染,老城区人口从13万锐减至3万。近年来玉门重点发展了新能源产业。
(1)目前大庆和玉门在资源、经济和环境三方面面临问题的差异是 。
(2)根据各自面临的问题和具有的优势,两市选择不同产业发展方向的原因是 。
(3)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家战略,对大庆、玉门这类资源型城市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是 。
(4)在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方面,大庆和玉门采取了各具特色的举措,据此谈谈你对“因地制宜”思想的认识。
解析 (1)本题考查同学们对两城市现状的了解,要准确提取有效信息。主要体现在玉门石油资源已经面临枯竭,大庆也将面临石油枯竭问题;玉门的经济发展已经衰退,大庆的采掘业比重过高;玉门的环境问题更加严重。(2)本题考查城市发展方向差异的原因分析,两地的资源种类和地理区位差异明显,所以发展方向不同。(3)资源型城市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是提供资金、技术和相关优惠政策。(4)本题考查同学们对于知识的运用能力,运用比较的方法来处理问题,利用现象来解释原理。
答案 (1)玉门石油资源已经枯竭,大庆也将面临石油枯竭的问题;玉门的经济发展已经衰退,大庆的采掘业比重过高;玉门的环境问题更加严重
(2)大庆:区位优越;资金、技术等条件好 玉门: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和太阳能资源,适合发展新能源产业
(3)提供资金、技术和相关优惠政策
(4)“因地”是指根据条件,“制宜”是指应采取合适的对策和措施,同是资源型城市,但所处地理位置不一样,条件有差异,应采用适合各自情况的产业转型政策。
点拔 对矿产资源的复习,要以区域能源资源的类型为突破口,针对区域的发展阶段的特点与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突出经济转型与环境治理。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太阳能光热电站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 D.东南丘陵
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
A.提升地表温度 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误伤途经飞鸟 D.提高作物产量
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特阿拉伯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和内陆绿洲地区。21世纪初,该国甲地发现便于开采、储量丰富的优质磷酸盐矿(位置见图)。初期开采的矿石送往乙地加工,2013年,该国在甲地附近筹建磷酸盐工业城,使其成为集开采、加工为一体的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
在甲地或乙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都会造成污染。有观点认为“与乙地相比,甲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造成的污染危害较轻”。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通过对甲、乙两地的对比分析,阐述理由。
1.A 2.C
篇4
>> 忻州市农业气候资源及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分析 近50年和龙市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分析 河池市农业气候资源对核桃生产的影响 林芝地区降水农业气候资源分析 农业气候资源利用的研究与探讨 和县农业气候资源分析及利用 气候变化背景下周口市冬小麦农业气候资源时空变化特征 石嘴山市惠农区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特点及应对措施 洞庭湖区近50年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分析 伊宁县农业气候资源分析及主要气象灾害 安龙县农业气候资源分析及利用 新安县40年农业气候资源及变化特点 基于GIS的区域农业气候资源量化研究 1975―2014年郸城县农业气候资源及变化特征分析 1961―2015年延边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分析 莱芜市农业气象服务现状与建议 大安市气候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 忻州市忻府区气候资源状况及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湘潭市2015农业年度气候资源及其对双季稻的影响 惠东县旅游气候资源评估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4] 黎贞发,于红.持续低温及低温连阴天气下几种典型日光温室保温性能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2013(23):123-128.
[5] 张永红,葛徽衍,李秀琳,等.关中东部设施农业气候资源分布及变化特征[J].中国农业气象,2009(2):153-157.
[6] 张山清,普宗朝,李新建,等.气候变化对天山北坡经济带设施农业气候适宜性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16(5):495-504.
篇5
一、抢抓时间,切实做好大春播栽扫尾工作
当前,我市水稻、红苕移栽和大豆播种已进入最后阶段,各级各相关部门要紧急行动起来,抓住近期降雨充足的有利条件,充分发动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做好大春播栽扫尾工作。要保证水稻满栽满插,做好红苕适时抢栽;要搞好增间套种,提高复种指数,扩大粮食播种面积。各级要加大对撂荒耕地行为的责任追究力度,切实做好举家外出户、劳弱户的耕地转包、租赁、助耕或代耕等工作,千方百计防止耕地撂荒。农业部门要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开展好机耕机插和助耕帮扶服务,切实做到应种尽种,确保大春粮食播栽面积比上年增加。
二、落实措施,切实做好大春田间管理各项工作
(一)加强大春肥水管理。水稻返青后,对长势差的田块,要适量增施肥料,促使快速分蘖;对抢水栽秧和机插秧田已断水的,要及时灌水,促多分蘖。对早播(栽)玉米,要及时追施攻苞肥,加强人工辅助授粉;对适播玉米要因地制宜追施拔节肥,保证正常生长;对迟播玉米,要及时查苗补苗、施提苗肥,促进苗情转化。同时,要加强蔬菜、水果生产肥水管理,提高产量和品质。
(二)抓好病虫监测防治。针对可能发生的病虫危害,尤其是水稻稻瘟病、稻飞虱、水稻螟虫、玉米螟虫等,要加强监测,提早科学制定防治预案和对策;要建立农业、气象、应急等部门会商机制,及时病虫发生趋势预报和防治警报。要组织农民植保专业化合作社,应用新型高效施药机械,对病虫害重发区域进行专业防治,及时有效防控病虫害,把握大春病虫防治主动权。
(三)科学应对自然灾害。要切实加强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完善抗旱、抗洪涝等自然灾害应对措施,加强农田水利、农机提灌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好防灾减灾技术和物资准备,尽可能减轻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强化保障,确保大春生产有序推进
(一)强化工作责任。各县(市、区)要加强对大春生产的组织领导,认真落实各级各有关部门责任,建立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科学有序推进大春生产,确保实现“小春损失大春补”的目标。
篇6
全省粮食作物总体上呈丰收长势,但未来一个多月时间的气象和生物灾害还存在不确定因素,还不能盲目乐观,更不能放松粮食生产管理。因此,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突出抓好“两病一虫”防控 目前看,夺取全年粮食丰收,重点在防灾减灾,关键在病虫防控。有些气象灾害难以防控,但生物灾害可防可控,抓好病虫防控是农业部门的重要职责,一旦因为病虫防控不力,造成重大产量损失,农业部门难辞其咎。各地要认真落实“政府主导、属地责任”原则,克服麻痹思想,积极行动起来,加大工作力度,完善防控方案,强化措施落实,绝不能因为监测预警不到位贻误最佳防治时机,绝不能因为防控措施不到位使病虫暴发成灾造成损失。
做好田间管理和农田防内涝工作 要突出抓好水田后期田间管理,根据底肥施用量、长势,以促进大穗和增加粒重为重点,因地制宜确定后期施肥品种和施肥量。调控好水田灌水,适时实行浅水灌溉和排水晒田,增加地温和土壤通透性,促进发育和安全成熟。今年6月下旬以来,全省降水量多,降水频繁,总体上对粮食作物生长发育有利。但也使沿江河及低洼地块出现了内涝。目前正值主汛期,要密切关注中后期气象条件变化,做好农田洪涝应对措施的准备,及时抓好防洪排涝措施落实,确保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做好抗秋旱和防早霜准备 目前全省土壤墒情总体较好,但后期降水情况如何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目前还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要坚持做好秋季抗旱准备工作,切实把抗旱措施落到实处,做到有备无患,确保全年粮食增产增收。同时,做好防早霜准备,主要通过熏烟和深灌水办法防早霜。
抓好“高光效”测产验收 各地要按照省里测产方案要求的程序和方法,组织农业专家做好“高光效”地块测产。要确保测产方法科学、数据真实。同时,要继续做好对比试验田田间调查和记录。各地农业行政部门要按照对比试验方案的要求,组织农业技术推广单位做好田间长势跟踪观测,做好各项观测数据记录,确保试验数据真实科学。
篇7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以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和谐稳定为目的,以提高气象灾害监测能力、气象预测预报预警能力、防灾减灾保障能力为重点,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强化科技支撑,加强设施建设、队伍建设和能力建设,健全组织体系,完善工作流程,形成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防灾减灾服务手段不断完善、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服务功能不断提升,综合效益日益显著。
二、重点工作
(一)切实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建设。结合秦区地理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农村灾害性天气监测站网建设规划,加快推进乡村和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水库库区多要素自动气象站建设。完善雷电、土壤水分等专业监测系统,构建广覆盖、高密度的农村气象灾害监测网络,提高对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的综合监测能力,充分利用集约化、精细化预测预报业务体系和现代数值预报等技术,加强灾害性天气临近预警和落区预报,提高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时效性和准确率,围绕暴雨、干旱、冰雹、低温冷害等灾害,开展预警评估等业务服务,指导做好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二)大力推进农村气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升级现有信息服务平台,整合气象、防汛、广电等各类信息渠道,完善学校、医院、社区、机场、车站、旅游景点等公共场所气象信息设施,加快农村气象预警大喇叭和电子显示屏建设,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站等公共媒体资源,健全农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网络,实现灾害预警信息全覆盖。加强镇级气象工作站和村级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完善信息接收终端设施,提升预警信息在农村偏远地区的传播能力。加强农村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广泛宣传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及时传递预警信息,组织群众防灾避险。
(三)进一步加强农村、农业专项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实施中央“三农”气象服务专项和省级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示范县、现代农业园区气象服务示范点建设,积极构建面对农业农村的气象服务平台,进一步提高“直通式”和精细化气象服务水平。围绕各类农事活动、病虫害防控等开展农用天气和土壤墒情预报,指导做好农业生产。开展气候变化研究,编制农村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和主要农作物气候适宜性区划,加强趋利避害引导,提高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效益。
(四)加快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体系建设。完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布局,按照有机构、有场地、有装备、有人员、有专项经费的“五有”标准,在全县建成标准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构建完备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网络,积极组织开展人工增雨、防雹作业,减轻灾害损失。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队伍建设,健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作业规范和操作规程,确保作业安全。
(五)着力推进农村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制定和完善农村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明确各灾种的应对措施和处置程序,积极组织开展预案演练,特别要加强人口密集地区、重点保护部位和边远山区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演练,切实提高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加雨、干旱、冰雹、雷电、低温冻害等气象灾害防范应对专业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改善技术装备、不断增强应对各类气象灾害的能力。学校、医院、车站等公共场所要明确气象灾害应急联系人,定期开展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确保能够及时准确地接收和传播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落实防范处置措施。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镇要把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建立工作机构,强化工作落实。镇政府要按照“四有”标准成立气象工作站,推进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构向基层延伸,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作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新格局。加快组织编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推进气候可行性论证制度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制度建设,指导本地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篇8
此次降温、降雨、大风天气范围广、强度大,造成部分师、团场洪涝、大风、冰雹、沙尘暴等灾情持续发展。根据民政部门自然灾害报送系统统计,截至5月20日,受自然灾害影响,一师、三师、七师、八师等11个师56个团场12万余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超过14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5.7亿元。据初步统计,南疆师、团场棉花受灾面积超过25万亩,绝收面积8万余亩,粮食作物受灾面积3万余亩,果树受灾面积14万余亩。
灾害发生后,兵团党委、兵团高度重视并提出要求,各级各部门及时启动应急机制,针对灾害迅速采取应对措施,积极有效开展了抗灾救灾工作。
5月20日,兵团召开司令员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当前抗灾救灾工作。
兵团减灾委办公室结合近期灾情,下发了《兵团减灾委关于进一步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在灾害预警、隐患排查、应急处置和宣传教育等方面提出了要求。
兵团民政局第一时间派出工作组赴一师、三师等受灾严重的团场实地查看灾情,协助开展抗灾救灾工作;兵团农业局成立督导组分赴一师、七师等师开展督导调研和检查灾情,对各师、团场农作物受灾程度进行详细统计,摸清受灾情况。
受灾师、团场迅速启动救灾应急预案,派出工作组赴受灾团场一线开展抗灾救灾工作。各民政部门、农业部门工作人员深入一线查看灾情评估损失,指导抗灾工作,做好播种机、抗灾种子、地膜等农用物资的调度和供应,积极采取重播、复播、水泵抽水、人工和机械挖沟排水等措施应对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力争将受灾损失降到最低。
针对受灾情况,三师、图木舒克市多部门认真部署,加强田间管理,及时开闸放水,根据受灾情况进行补种、重播或改种其他经济作物,并加强受灾作物田间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三师、图木舒克市民政部门加强与受灾团场民政部门的联系,密切关注灾情动态,了解和掌握群众需求,安排救灾款560余万元,支持团场开展救灾工作,为1.7万名受灾群众提供了生产生活保障,帮助他们树立了战胜灾害的信心。
持续的低温阴雨天气给六师新湖农场28万亩棉花的生长发育带来了较为严重的影响,根据该场农业部门的统计,棉花生长发育进程普遍较去年同期推迟了一周左右。面对这一情况,该场干部群众不等不靠,全力投入到以中耕、化调、除草为中心的田间早期管理中。通过中耕辅助提高地温的同时,还利用化调技术促弱苗加快生长。
灾害导致七师一三一团1.55万亩农作物和部分果林遭受严重损失,其中,小麦倒伏5146亩,强降水引发的洪水过灾面积1660亩,制种玉米、番茄等农作物田间积水面积680余亩,葡萄受灾面积8000亩。灾害发生后,该团领导及相关部门立即赶赴受灾一线,指挥防灾救灾工作,并立即启动了防灾减灾预案。该团组织农业科、果品公司、保险公司等相关部门和单位深入一线查灾,并根据各单位受灾程度的不同和受灾农作物的不同,制定相应的抗灾自救方案。该团要求各连队主要干部要24小时值班,观察灾害性天气的动态变化,泄洪区沿线连队要做好洪水的观测及抗洪准备工作,并积极协调排水机械及时到位,组织群众在最短时间内排出田间积水,力争将损失降至最低。
篇9
小麦中后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各种病虫害集中为害盛期,为及时有效控制病虫灾害,确保小麦生产安全,现就加强小麦中后期病虫防治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防控工作的责任感
受历史罕见暖冬气候影响,今年我省小麦病虫害菌(虫)源基数高,同比发生早、面积大,中后期病虫害呈严重发生态势。当前,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等重大流行性病害已经流行扩散到毗邻我省的江苏、安徽、河南等省,一旦气候条件适宜,预防措施不到位,将会对我省小麦生产造成重大灾害损失。另外,由于今年国家政策调整,农业生物灾害防灾减灾实行“地方先救灾、中央后补助”的方式,不再单独实施小麦“一喷三防”补助项目,给小麦病虫害防控工作形成巨大压力。各地要提高认识,清醒认识病虫害严重发生的严峻形势和防控工作面临的挑战,从保护农业持续健康发展良好势头和确保粮食安全的高度认识小麦病虫害防控工作,切实增强责任感,积极作为,坚决打赢小麦病虫害防治攻坚战。
二、加强监测预警,准确掌握病虫动态
各地要重视病虫监测工作,保障测报人员工作条件,规范开展田间调查,增加调查密度,准确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及时预报。对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等重大流行性病害,要适时开展拉网式普查,加强与气象部门沟通,科学开展分析会商,及早判断流行趋势,提出科学应对措施。要确保病虫信息沟通渠道畅通,坚持定期报告制度,重大信息随时向当地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确保不贻误决策时机。
三、强化宣传指导,确保关键措施落实到位
各地制定详细的小麦病虫防治技术意见,做好技术宣传指导。小麦条锈病要落实“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的防治策略,及时封锁控制发病中心,实现“打点保面”;小麦赤霉病防控,要坚持“主动出击、见花打药”的原则,在小麦抽穗至扬花期遇有阴雨、结露或者多雾天气且持续2天以上时,要主动施药预防;麦蚜的防控要采取 “关口前移,压前控后” 策略和穗期达标防治。小麦穗期继续推广“一喷三防”技术,一次施药兼治多种病虫,达到农药减量控害效果。要发动统防统治服务组织,积极投入到小麦病虫防控,特别要引导近年省统防统治能力建设项目扶持的组织,发挥投资作用,承担引领带动义务,积极主动推广服务规模。农业部门要当好农户与统防统治组织的媒介,做好统筹协调和技术指导服务。
四、做好组织发动,确保防控工作扎实有效
各地要尽早补充完善重大病虫防控领导小组(指挥部),明确有关部门职责,强化协调配合,确保防控工作顺利进行。要科学制定应急防控预案,做好物资筹备和人员培训,把工作任务层层分解落实。省农业厅将在关键时期组织督导组和专家组深入一线督促和指导防控工作,各级都要强化督导检查工作,压实任务,跟踪问效。同时,要加强组织发动,做好“一喷三防”项目取消解释工作,号召农民群众不等不靠,积极投入防治,打好小麦病虫害“群防群治”战役。
各地小麦病虫害防控工作部署落实、进展、总结情况及时向省植保总站报告。
联系人:宋姝娥
联系方式:0531-81608063,13605314330
电子邮箱:
篇10
1.1气象信息管理平台
气象信息平台由内容服务器、分发服务器、Web服务器、管理终端等构成。气象信息管理平台与气象监测预报业务平台连接,能够自动采集、处理、,预警、预报信息气象信息,丰富的气象信息节目模板可灵活快速地生成多种节目内容。
1.2气象信息显示屏
气象信息显示屏由气象信息接收处理机和显示屏体构成,通过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分级管理平台,控制管理接收处理机,对各类气象数据、节目进行修改、审核、。显示屏可显示天气预报、气象预警信息、科普宣传等信息,并可绑定该域区的自动气象站,每隔5min更新气象资料,实现数据同步。
1.3信息无线传输系统
管理平台通过专线与移动通信运营商互联,实现对远程气象信息显示屏的无线连接。数据传输采用无线DDN技术,所有的气象信息显示屏与管理平台组成一个密闭的无线内网,保证了信息传输的安全。
2阳山县气象信息显示系统的位置分布
阳山县位于广东省西北部,南岭山脉南麓,连江中游。全县总面积3418km2,全县下辖13个镇(乡),其中镇12个,民族乡1个;全县有村委会159个,居委会8个;村民小组3097个,居民小组53个。电子显示屏按阳山县地理位置、人口分布、气候特点等因素,分别安装在政府机关、学校、医院、广场、公园、车站、旅游景点、重要商业区等人群密集场所。2009年,阳山县被选为气象信息显示系统试点县,共安装43套电子显示屏。根据市政府的气象信息显示系统发展规划,2014年9月安装25套,预计2015年安装39套,阳山县的气象信息显示屏系统平台已开始形成。
3气象信息显示系统在农村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我国是气象灾害频发的国家,气象灾害占我国自然灾害的70%以上[1]。近几年,中国气象局加快气象灾害预警机制的建设步伐,在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中成效显著。全国各地气象部门积极通过电视、电台、电话、手机短信、互联网、微信、微博、公交车视屏和电子显示屏等多种方式向公众各类气象灾害预警信息[2-4]。气象灾害预警机制在城市开展得比较好,通过各种视频和通讯设备就可以迅速获取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及时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气象灾害的影响和危害。但是,我国广大农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覆盖不是很到位,传播系统不健全、不顺畅,获取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方式比较单一,仍属于防御气象灾害的薄弱地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服务体系亟待完善。为了解决气象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必须通过各种传播手段相结合,使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准确、及时、高效地传递到农村。气象信息显示系统平台建设是气象防灾减灾综合信息服务系统之一,是气象部门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全面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解决气象信息传递的重要举措[5]。气象信息显示系统既可显示图文,又可播放视频,具有传播便捷、覆盖广泛、功能完备等特点。该系统能有效整合气象部门和相关部门现有的资源,形成一个集约化的预报信息系统。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气象主办”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组织做好区域气象灾害分布及影响,可大大增强政府公共服务及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提高防灾减灾水平。
4气象信息显示系统在农业气象服务中的应用
气象信息显示系统具有投资小、见效快、效益高、信息传递速度快等优点。气象信息显示系统是公共气象信息服务的一个平台,通过建立该平台,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气象为农业指导服务的作用,切实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还可以向社会公众涉农政策、法规、农业科技、科普宣传等综合信息。气象信息显示系统可全天循环显示该区域1~3d的气象预报及气象预警信息,在突发气象灾害来临前,可迅速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及时告知应对措施,以做好农业生产和灾害防范工作。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地点所需的气象信息,制作相应的特色服务,并通过气象信息显示系统,分类发送给不同需要的服务对象,以便为当地农业生产充分利用有利的天气条件提供便利[6-7]。另外,气象部门还可通过气象信息显示系统将气象等各类信息及时传递到农村,发挥电子显示屏的作用,真正做到使广大群众受惠于公共气象服务。
5结语
- 上一篇:电视艺术的特征
- 下一篇:中医小儿推拿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