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艺术的特征范文

时间:2023-07-07 17:35: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视艺术的特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视艺术的特征

篇1

关键词:电视节目 艺术性 电视时空 电视形态

电视艺术的审美价值

电视艺术是十分宽泛的含义。有一些学者反对电视是艺术,比如认为电视中的新闻不是艺术,电视中的一些科普知识介绍不是艺术,还有的认为一些电视综艺节目不是艺术等。“电视文艺中的艺术性是极其微弱的,我们需要重新认识电视的本性所在”。“电视最主要的功能是社会文化的交流――接受者从电视屏幕的反光镜中建立自我个体与社会群体的认同;而略具艺术性的低度娱乐只是电视的一个附属功能。”有的则简单地认为电视等同于艺术,“电视是艺术,而且是很纯的艺术”。很多论者容易将“电视”、“电视节目”、“电视艺术”三个概念混淆运用和理解,是造成观念分歧的重要原因。

一般而言,电视指运用电子信号传送、转换、接收视听节目的传播媒介系统,有时仅指电视节目接收机,有时也指电视节目,如“看电视”。电视节目指通过电视媒介系统传送、转换、接收的视听节目。而电视艺术的概念更是复杂,学界有许多种说法。电视艺术是新兴的艺术门类,被视为继电影之后的第九艺术,电视艺术与电影艺术一样融会了如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摄影、戏剧等艺术的精华,并且还融入了电影艺术本身的元素,运用镜头、蒙太奇、特效等艺术表现手段,塑造逼真的、运动的生活形象,完成其表现功能,电视艺术是各种艺术的集大成者,是综合性最显著的艺术门类。电视艺术审美也是最重要、最广泛的审美形式。

电视审美文化现象具有独特的审美内涵和美学意义。分析电视美学与电影美学等姊妹美学学科的联系与区别,分析中国现代电视艺术与技术、电视创作与接受等电视审美文化现象,就能探索其独特的审美内涵和美学意义,总结出其基本特征和一般规律,从而引导电视工作者和广大电视艺术接受者提高对电视艺术审美的创造能力、鉴别能力、感受能力和欣赏能力,更好地推动电视艺术事业的发展。

电视时空审美特征

电视艺术由于其屏幕形态、播放时间的影响,具有独特的时空特性。电视艺术创作周期短,耗资少。因电视节目录制完毕即可播放,可以迅速反映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和现实生活。电视艺术具有多元化大规模输出、传播者远距离输出、接受者近距离输入等特征,电视艺术受众具有很强的输入信息的选择性。

电视艺术时空关系可以有多种艺术处理,如时间的推移、流转、停顿、回溯、延伸、压缩、虚拟等,空间的转换、选择、暗示、强调、错位、多元等。电视时空既指电视屏幕的物理构成即电视屏幕的时间与空间,又指电视节目流所表现的生活时空,指频道播放的时空选择。

电视艺术具有独特的时间特性。电视节目在放映时间上不像电影那样受到限制。如电视剧,短的可在十多分钟播完,长的连续剧则可以拍成几十集甚至上百集,可以完全根据内容表现的需要来制作,非常灵活自由。

电视艺术也具有独特空间特征。现实空间是漫无边际的,而屏幕空间却可以任意分割、选择、调整、组合、重构、再现。屏幕空间往往需要把不同空间的场景、事件组接在一起,表现它们之间的联系,揭示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性。它可以将现实空间进行扩充,也可以将其加以压缩。屏幕空间是以二维形式表现的,但它显示的影像形态却具有三维的特性;屏幕空间是有限的,但它既可以展现宏观宇宙,又可以表现微观纤毫,屏幕空间具有超强的表现功能。

电视艺术的时间因素与空间因素是相互配合、有机统一的,每一个电视节目画面,既是一个反映时间的单位,也是一个表现空间的单位。在屏幕世界中,屏幕时间结构表现着空间运动,屏幕空间结构中蕴涵着时间运动。电视艺术时空既是现实生活时空的再现与表现,又是现实生活时空的复制和虚拟,是经过不同程度艺术化了的时空关系。

电视形态审美特征

电视艺术是典型的家庭化艺术,这限制了电视屏幕的大小,其屏幕所占空间必须是家庭能容许的,小屏幕的审美媒介构成了电视艺术审美本质的重要因素。正是电视小屏幕的传达媒介,才使得电视艺术快速、普遍地进入千家万户,并推动了接受、欣赏方式的革新。

电视艺术最具综合性。它既表现艺术信息又表现非艺术信息,既表现听觉文化又表现视觉文化,它将文字艺术、图形艺术、影像艺术、声音艺术、表演艺术、网络艺术等依赖现代高新技术熔为一炉。“‘混杂的杂交状态’是对电视节目类型与样式的一个恰如其分的称谓”。

电视艺术受传达媒介的制约,屏幕解像力差,电子扫描必然的频闪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对画面精细度的要求。电视节目受到电视屏幕限制,拍摄角度相对单一,场面相对集中,多采用近景和特写镜头,并因此突破局限获得了优势。由于屏幕相对较小,电视艺术不适合过多地去表现人物的外部活动,而将镜头对准人物的面部及眼睛,以便传达他们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逼真地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总之,电视艺术的特写镜头拉近了屏幕人物与观众的距离,增强了交流的气氛,产生了极强的审美效果。“使人的脸部在空间上同我们更加接近了,而且使它超越了空间进入另外一个新的领域,心灵的领域――微相世界。”朱汉生这段话精当地说明了电视艺术多用特写镜头表现的特点。

电视接受美学特征

受众特点等方面的特殊性,决定了电视艺术即使与其最具亲缘性的电影美学相比,也具有明显的差异,具有自身独特的美学品格和审美追求。

电视艺术的传播方式是非强制性的,电视艺术信息既属于统一的大规模的群体化传输,又具有非群体化观赏家庭动态影像的特性。电视艺术的接受条件十分宽泛,没有规定性的欣赏环境,没有固定的时间要求,也没有固定的观众群。电视节目收视方便,其受众人数众多,远远超过电影,亦远远超过其他艺术门类。在电视艺术面前,不分老幼,不分文化水平高低,都会经常性地欣赏。因之电视节目的语言尤其需要活泼、生动、口语化、大众化,老少皆宜,雅俗共赏。

电视艺术受众具有不同的审美需要,他们既是最具亲缘关系的家庭群体,又是具有高度选择自由接受的大众群体。在电视节目的观赏活动中,其外在姿态或内在人际联系,都不受任何制约。从产生观赏意愿,确定观赏节目(或频道),到鉴赏具体进行,都可以随意为之,自由选择。电视艺术是极具参与性的艺术,受众可以在观赏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爱好加以选择、交互甚至评价。

电视艺术审美感知具有动静结合、视听融会的特点。在审美感知的过程中,受众密切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在接收的艺术信息中融注自己的情感,从而充实和丰富自己的艺术体验。受众在动静统一、视听相融、人机交流或受众的相互交流中达到更高层次的审美理解和体验。

受众对电视艺术的审美感知是积极的和能动的。电视艺术通过屏幕形象对受众产生影响,引导受众按照电视节目的既定思路去思考消化,在欣赏感知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但是电视受众不是被动的观赏主体,他们不仅是电视艺术的接受者,而且是创作者,不仅接受而且参与电视艺术的再生产和再创作,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社会实际去理解和把握节目内涵,在感知电视艺术创造的基础上,进行能动的再创造、再评价,加上自己的认知、判断、期待、联想与加工,丰富电视节目屏幕形象,从而完成电视艺术的整个创作过程。

电视艺术满足了受众在信息时代快速、大量接触社会信息,快速、随意进行艺术欣赏的审美心理,几秒钟的广告,几分钟的专题报道,十来分钟的动漫节目,几十分钟的电视剧目,丰富多彩的艺术信息和非艺术信息,包裹着艺术性,源源不断地作用于受众的视听系统,电视受众在近距离的直观中面对面地感受艺术形象,不会受到环境及条件的制约,随时进行针对艺术形象的交流和评价,获得入乎其里出乎其表的高层次享受,受到赏心悦目的艺术熏陶。

电视发展美学特征

电视不管是接收机、传输系统,还是拍摄制作平台、创作手法,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与高新技术结下了不解之缘,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毫无例外地促进了电视的更新换代,从而推动电视艺术表现手法的创新、电视艺术欣赏和评论标准的变革、电视受众欣赏品位的提高、电视文化含义和内蕴的不断丰厚、电视生活品位的不断繁复和提升。电视美学在数字化时代将开掘出许多新领域、新境界。

手机电视及移动电视。手机电视及移动电视的面世,使得电视审美呈现最大程度随身化、便捷化的趋势。手机的移动化、交互化和多媒体化,为手机电视的发展提供了绝好的条件。它“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通信工具的概念,而成为具有通信、娱乐、支付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与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终端设备。手机的作用越来越多,功能也越来越强大。手机正在演化成多媒体设备,手机媒体正在从单向媒体向双向新媒体转化,手机电视将进一步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演化成为未来个性化的移动新媒体终端”。将来,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可以通过手机或移动电视收看电视节目,欣赏电视艺术,感受电视艺术随身化、便捷化所带来的美感。

数字高清电视。数字高清电视的图像分辨率与清晰度成倍提高,可以获得清晰、明亮、具有立体感和真实感的图像,接近甚至超过电影画面质量。数字高清电视的声音系统为立体声、环绕立体声的伴音,声音效果和质量也大大提高。数字高清电视的普及大大提升了人们对电视节目高品质的追求,甚至颠覆了电视视觉效果永不如电影的观念。

网络电视。网络电视又称IPTV,是一种新型的视音频节目传输形态,它依托宽带网络和互联网技术,以互动的方式向用户提供各种视音频节目,并提供相应的增值服务。网络电视最大的优势在于:一是互动性,彻底改变了传统电视单向传播的特点,借助互联网资源使电视节目的观赏实现高度的交互性。二是按需观看,它改变电视节目的观赏只能选频道的状况,借助移时和回看功能,受众可以真正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既可以选择频道,还可以选择时间,可以通过快进跳过不愿看的片断,可以将没有看清楚的细节倒回来反复看、仔细看,可以“回看”两到三天的节目,实现像网络电视的广告词里说的那样“昨天的电视今天看,漏掉的节目倒回看”。三是海量资料库,在网络中存放了大量的影视节目可供选择点播,有各种各样的资讯可供查阅。“网络电视作为新型网络媒体,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打破了过去不同类型媒体之间的传播模式”,网络电视的出现则将电视与互联网各自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随着数字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IPTV、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移动电视、户外大屏等新媒体样式相继出现,我们已经处在一个新媒体所营造的语境中”。可以预见,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和电视发展的日新月异,电视美学会具有更多可供不懈探索的崭新领域。

参考文献:

1.钱海毅:《电视不是艺术》,《当代电视》,1987(4)。

2.谢文:《问题成堆电视不是艺术一文读后感》,《当代电视》,1988(4)。

3.刘隆民:《电视艺术的美及其审美活动》,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版。

4.洪沫:《什么是电视艺术》,《当代电视》,1988(9)。

5.丁海宴:《电视艺术的观念》,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

6.杨世真:《电视艺术原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高鑫:《电视艺术美学》,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

8.卢蓉:《电视艺术时空美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9.朱汉生:《特写镜头在电视艺术中的作用》,《中国电视剧艺术委员会》,《电视剧艺术资料选编》,1984(1)。

10.重庆市委外宣办专题调研组,《手机电视发展特点与趋势》,《中国传媒科技》,2007(12)。

11.伍洪飞、高雄杰:《高清电视对影视艺术特性的影响》,《新视界(广播电视技术)》,2007(1)。

12.王亚楠:《网络电视的传播特点及现状》,《青年记者》,2007(17)。

13.胡智锋、周建新:《新形势下中国电视媒体的责任与使命》,《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篇2

关键词:中国;喜剧电影;艺术特征

电影类型多种多样,但是在诸多类型中,喜剧电影无疑是目前最受观众喜爱的类型之一,同时也是电影界最为关注的类型之一。电影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这也决定了喜剧艺术与时代以及民族特色息息相关。中国人可能理解不了艾伦式幽默,而美国人可能也接受不了周星驰的无厘头的搞笑风格。不同地域和时代的喜剧电影虽然在美学追求上有着同样的目标,但还是会因为文化差异,在电影中具体的动作变现、情节设置、以及人物对白上有着不同。却也因此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喜剧艺术。下面就动作形态、情节设置、以及空间调度三个方面,对新时期下我国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进行详细分析。

一、动作形态

喜剧电影在营造喜剧效果上,往往是借助于人物的形体、表情和心理等喜剧性动作,来推动电影的情节发展、以及和对人物性格刻画[1]。从而达到喜剧效果的营造。人们在谈论起某个喜剧片时,第一时间想到的通常是影片中人物一些经典的搞笑动作。夸张搞笑的动作往往更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而我国喜剧电影也会通过这种凡是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先就对动作形态的特点进行分析,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杂耍性

杂耍性具有一定的娱乐特征,是以追求视觉上的为主。国内早期的喜剧电影多是以闹剧和滑稽为主,因此早期的喜剧片都会根据杂耍的形式来进行创作,随着电影史的不断发展,国内喜剧影片中也慢慢开始出现带有杂耍性质的肢体动作。与此同时,我国早期的喜剧电影中在杂耍性的体现上,还是借鉴与当时欧美喜剧影片的杂耍特征,并在基础上进行改良。比如,《劳工之爱情》,该影片中通过杂耍与抒情结合的方式,来使影片更具观赏性,也因此被称为“中国初始喜剧短片压轴之作”。

2.生活化

早期的默片时代,喜剧电影依赖于形体语言。而随着有声电影的出现,喜剧电影中的喜剧因素变的丰富起来。放眼当下的喜剧片,特写镜头的使用比较频繁。另外一些特效和音效上的使用也开始增多。因此,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也不在需要依靠过于夸张的动作,只需要用生活中的真实状态进行表演,就能够带来喜剧的效果[2]。新时期下我国的喜剧电影更加贴近生活,带给观众真实生活感受的同时,还能让观众享受到喜剧的。我国喜剧电影日渐趋向于生活化。比如在影片《十字街头》中,片中人物老赵,通过乔装打扮去找工作时的激动兴趣,以及无意中看到自己的皮鞋有点显旧,然后拿起鞋刷和鞋油刷鞋。自然的生活化场景中有充斥着着喜剧色彩,通过与人生的肢体动作相结合,为管着带来乐趣的同时,也让观众捕捉到真实的生活感受。

二、情节设置

一个好的电影必须要有一个好的情节,情节设置的好坏是能否吸引观众注意力的关键之一。喜剧电影的故事情节在设置方式多种多样,但大多都有着自身的创作规律。中国喜剧电影设置喜剧的情节上,主要有以下三种基本方式。

1.重复

在喜剧电影中,重复手法在情节设置上运用的比较多。重复手法是对一件事进行重复的表现,重复事件本身不一定就能够产生笑点。但当某个事件或者某个情节再三出现,从而构建成一组结构相似的情节时,就会产生笑点。比如影片《夏洛特烦恼》中,夏洛前去寻找马冬梅时和楼下大爷的一段对话:“大爷,楼上322是马冬梅家吧?”“马什么梅?”“马冬梅”“什么冬梅?”“马冬梅”“马什么梅?”“行,大爷你先凉快着吧”没有听清别人问题,然后进行再次的疑问,是正常的生活现象。但是将这种正常的生活现象,重复的进行演化,然后展现,就会有一丝怪异感,从而产生滑稽幽默的感觉。

2.事物和角色的属性更换

角色和实物的属性就是说,将影片中的事物,或者人物进行属性的更换,赋予他们其他人或者事物的属性。这种情节的设置方法,在喜剧片中比较常见。这种手法意见通过将角色或者事物的原本属性进行扰乱,营造一种张冠李戴的喜剧效果。比如《大话西游》,影片中通过对猪八戒、沙僧、紫霞、青霞、以及香香的身份互换,让五人的身份错乱,带给强烈的喜剧效果。

3.巧合

所谓“无巧不成书”,巧合的制造,在喜剧片中能够很好的设置出富有戏剧性的情节[3]。因此在喜剧片中,关于一些“巧合”的情节设置,也是应用比较广泛的手法之一。情节的设置中,要富有“巧合”性,但是要巧的合理,巧的有笑点,有戏剧性。适当的运用“巧合”手法,能够很好的加大影片的喜剧效果。比如《疯狂的石头》中,包世宏站在路口等着道哥来交易宝石,路边的轿车中混混正打算和女友亲热,却发现外面包世宏,便下车驱赶。包世宏走开,随后道哥驾驶着摩托车成功抢走了宝石,正在观众以为宝石就这么被抢走的时候。混混打开车门,道哥恰好撞了上去。这戏剧性的一幕,巧的合理,很好的营造出了滑稽幽默的效果。

三、空间调度

空间调度作为一种专业的电影表现手法,在电影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喜剧电影中也是如此。我国的喜剧电影主要以蒙太奇的手法将散乱的分镜头进行组接,展示同一个空间。这相比于传荣的舞台式记录来说,有了十分巨大的进步。比如《劳工之爱情》中,对祝医生诊所的表现片段,电影中人物的运动方向是以左右方向为主,在空间的构图上是左右相对称的。长镜头所表现的平面空间调度有着均衡稳定的特点,然后采用固定机位和分切镜头交错进行的方式进行故事的叙述。

总结:

中国喜剧电影经历了有着其独到的时代与艺术特性。我国的喜剧电影在艺术特征上,与我们的文化和民族性密切相关。不同时期与不同地区的喜剧电影,在艺术特征是必然不同。虽然我国喜剧电影已经取得一定成就,但是想让我国喜剧电影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就需要不断推陈出新,在符合大众需求的基础上创新,这样才能在世界电影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畅宁宁,任志芳.浅谈喜剧片的喜剧性艺术特征[J].青年文学家,2012(2):123-123.

篇3

    笔者作为一个年轻的电视新闻工作者,经过十多年来的学习与实践,体会到要想不断提高自身的采、摄、写水平和增强新闻宣传效果,就必须不断加强学习,注意总结探讨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因为只有具有新闻与宣传双重价值的新闻,才能成为最佳新闻作品。也只有实现了新闻与宣传的双重价值的新闻,才能取得最佳社会效果。

    假如对此问题只注重采、摄、写,而不讲究其宣传艺术,那么其所报道的新闻质量则不会很好,主题不鲜明,又缺乏艺术魅力。则会使受众感到乏味,自然也难以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对此问题,我提出以下浅见愿和同行共同研究探讨,以求共勉。

    1 实现新闻和宣传双重并举的原则

    我们有的同志误认为搞新闻与宣传是同一回事。其实新闻与宣传则是两个意义不同的概念,它们的不同就在于新闻是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获取新闻信息的需求为出发点,而宣传则是把传播自己的观点、主张以影响受众作为自己的最终目的。也就是说宣传价值所表达的是客观新闻事实同社会需求的吻合一致程度,程度高才能取得更好的宣传效果。我们平常说的新闻宣传,是兼有两种目的的宣传活动。因而新闻工作者在从事新闻宣传工作中,就必须严格遵守新闻规律,并把握好宣传规律。也就是说,要尽量实现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的双重并重与统一。所以新闻既要注重选那些能引起广大群众共同关心的事实,又要注重选择那些能明白显示自己观点的事实,最终使受众能接受我们新闻中的事实和观点,从而实现我们的宣传目的。

    2 要尊重和满足受众的知情权

    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信息的作用,作为新闻媒体就要不断扩大信息量,努力提供受众未知、欲知、应知的新闻,要着力反映党和政府的有关政策精神,社会的最新事态,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呼声。这就要求我们所播发的新闻,时间上新、内容上新、思想角度新,这样才能使受众有新鲜感并兴趣浓,才能倍加关注,得到满足。我们的宣传目的也会得以很好实现,否则,我们的宣传效果也会打了折扣。

    3 要注重新闻的接近性

    新闻必须反映人们所共同关心的事实和问题,如果我们所报道的新近发生的事实得不到受众的欢迎,其原因大都是这事实不是人们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其信息含量不大,内涵欠充实,实现价值不大,难能给受众以有益的启迪教益,这当然难以有好的宣传效果。所以作为新闻工作者就要在工作中不断深入实际广泛调查研究,吃透上级精神的同时,了解群众的思想感情和需求,采制实际工作中和现实生活中人们关注的较大问题,选材一定要有针对性、接近性,上情下传,下情上达,使新闻宣传在受众的心坎上,只有这样才能成为高质量的新闻并取得满意的宣传效果。

    4 新闻要增强受众信任度

    信任度是衡量新闻宣传社会效果的根本尺度,只有受众对新闻宣传的内容认为是真实的、积极正确的,是可行的,才会持信任态度。为他们所喜爱,所认同并受到积极影响,乐于接受而引起共鸣,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新闻的宣传价值。这是我们每个新闻工作者应高度重视和努力追求的,也就要求我们应尊重事实。

    说到“事实”,有总体事实和个别事实,表面事实和本质事实等关系。对此如果把握不好,就会造成新闻事实的失准、甚至失真。所以我们在采写工作中要反复认真调查、分析核实事实,坚持辨证思维,切勿一点论,并把握好总体事实、本质事实,不能主观随意取舍,以偏概全,把事实抽象化、理想化、标准化,好的就绝对好而没有任何不足之处,差的就一无是处,没有任何优点长处,如此就必然会造成夸大、虚假、失真,引人质疑,而失去受众的信任,当然也就不会有好的宣传效果,这是新闻工作者应尽量避免的。

    5 要注重新闻的时效性

    时效是新闻的生命及根本。新闻报道要又快又好,才会有好的宣传效果。但“快”不是绝对的,而应是相对的。一般说新闻该抢则抢,越快越具有新闻时效性,而不能把新闻压成旧闻,或成了“马后炮”。不过有的事实则要等待适当时机再播发,而不能不加以选择地抢先播发,否则则会起不到应有的宣传效果,有的甚至会造成不良影响和被动。总的说我们的新闻要注意选择最佳时机播发,也就是要掌握好时宜性。唐山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直播50分》节目,经常针对居民生活中发生的某些问题和出现的困难及时予以播报,使问题能引起相关部门单位的重视,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使市民普遍感到非常满意,有关部门单位也受到大家的广泛称赞,从而使新闻取得很好的宣传效果。

    6 要讲究新闻采摄播和制作的品位

    作为电视新闻,提高采编、摄像、播音主持和制作的思想性、艺术性,是增强其宣传效果的重要环节。需要我们精心研究,不断提高水平,以作出更多高质量的新闻,力争多出精品,以取得更好的宣传效果。

    1)拍摄镜头注重画面安稳,构图要完整,各镜头、拍摄手段运用要合理,要善于捕捉抓拍能很好表现主题的典型生动细节,特别是与事件密切相关的、能体现事件思想意义的典型人物细节,以及能反映浓厚的现场气氛的镜头。画面信息量要大,内涵充实。拍摄时要选择好环境,讲究背景和前景,突出主体,以充分发挥电视纪实的本性。

    2)制作要精、细、巧,画面组接要讲究画面语言,要符合叙事规律而有特点,衔接自然,情节交代清楚,重视同期声的合理运用,声音清晰,音量适中。解说词要与画面有机结合,使二者相得益彰。可根据内容适当配乐,但要选好乐曲,使其与内容相协调一致,恰如其分,以能很好的烘托环境,渲染气氛、情绪,突出主题思想,增强感染力;配乐音量要掌握好,音量大小变化自然,不可忽大忽小,更不能喧宾夺主。此外,应注意乐句的完整性,一般不能突然中断,嘎然而止,不能“腰斩”音乐,更不能违反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总之制作要精益求精,思想艺术性强。

篇4

浅谈城管行政执法文书的特点及填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制作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文书(以下简称执法文书)是执法人员的一项基本功,是城管执法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实施行政处罚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重要法定程序。如何规范制作执法文书不仅是办案人员政治、业务素质以及生活阅历、社会经验的综合反映,也是其基本业务技能高低的具体表现。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对执法文书的特点、分类及执法文书制作应注意的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执法文书的概念及其含义

执法文书是按照法定程序,为正确实施法律、法规而制作的重要文件。城管行政执法文书主要是指实施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执法部门,应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处理违法案件过程中依法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文书的总称。这个概念包含以下几层含义:一是执法文书的制作主体是实施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执法部门。二是执法文书的适用范围是在具体的行政执法活动中。三是执法文书的制作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四是执法文书必须具有法律效力和法律意义。

二、执法文书的特点与分类

(一)执法文书的特点

1、制作的合法性。这是指制作执法文书必须严格依据法律的规定,特别是《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按照不同的文种、要求和时限进行制作。

2、内容的规范性。执法文书是一种高度程序化的书面文件,各类执法文书的写作内容、形式结构等都有严格要求。

3、内容体现法律规定。执法文书的内容所反映和体现的是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具体地体现实体法律规范所确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和程序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行为人享有权利、履行义务的方式、方法、步骤等。

4、语言表述的准确性。执法文书是庄重严肃的文书,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要求十分严格,不能模棱两可、似是而非,也不能任意夸大或缩小事实。

5、具有法律上的确定力。这是指执法文书一经制作完毕并送达到当事人,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变更或撤销。执法文书是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具体适用法律的书面表现形式,一旦发生法律效力,就不得以其它文书代替,其执行就具有国家强制力为保证。如果要改变或撤销,只能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进行,除人民法院和政府行政复议机构外,其它任何机关、团体或个人都无权予以认定、变更或撤销。

(二)执法文书的分类

1、执法文书按其用途可分为内部文书和外部文书。内部文书是指在行政执法活动过程中执法机关为行政管理活动需要而制作的在行政机关内部运转的书面文件,如立案审批表、案件审批表、案件调查终结报告、结案报告等。而外部文书是指执法机关在具体执法活动中制作的涉及到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或调查取证过程中有行政机关以外的人员、组织参与的文书,如调查笔录、勘验笔录、行政处罚决定书、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等。

2、执法文书按其形式可分为笔录式和填写式。城管执法文书主要以笔录式执法文书和填写式执法文书为主。笔录式执法文书主要是详细记录当事人违法的客观事实及执法人员的调查结果。填写式执法文书的格式相对固定,如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当场处罚决定书等,这类文书在制作时只需在空白处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即可。

三、制作笔录式执法文书应注意的问题

(一)制作《调查笔录》应注意的问题。制作调查笔录是获取违法客观事实的重要手段,通过调查笔录既能帮助调查人员分析案情,又能帮助行政执法机关作出最后的处罚决定提供重要证据。在制作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格式。调查笔录一般采取一问一答的格式进行制作,制作时“问”与“答”要分行进行,即便问话和回答只有一个字,也要分行进行,不能出现几个问题一起问一起回答的情况。当然有些问题也可以一次性综合询问,由被调查人回答,比如调查当事人情况时,可以询问“请将你单位的基本情况介绍一下”,此时被调查人可一次性回答单位的全称、法人代表、地址、联系电话等

2、笔录的正文。笔录的正文要明确主题,一问一答时问要问的明确,答要答的清楚,一般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相对人的确认。相对人的确认也就是确定违法的主体,在询问时要将违法行为的地点及事件表述清楚,以达到能初步判定案情,为后面的调查作好铺垫的目的。例:“位于的房屋是你(单位)出资建设的吗”;“路面被污染,是你(单位)的施工车辆粘带泥土带出工地造成的吗”,在得到当事人确切回答后,应接着询问当事人的具体情况,包括当事人单位全称、法人代表、地址、联系电话等,最后是被调查人身份的确认。在调查过程中被调查人一般应选择单位的负责人或熟悉情况的人,如果被调查人没有工作单位的应记录有效证件号码,对被调查人回答不完全的要提示补充。

第二部分是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要弄清当事人的违法事实就要搞清楚两个问题:一是这件事是否是当事人干的,二是这件事是否违法。这一部分对当事 人违法的时间、地点、违法事实的具体情况,当事人的行为是否经过合法有效的批准等都要详细记录。第三部分是当事人的最后陈述及询问内容的真实性。包括当事人对违法事实的补充说明、陈述的理由等,最后笔录交被调查人阅读后回答以上内容是否属实并签字确认。

一般情况下,笔录的正文都要根据以上三部分依次询问,先核准违法事实,再确认行为违法,不能前后颠倒。

3、笔录要语句准确无错别字。笔录语句要力求准确,不能出现方言、口语化的词语及“大约、可能”等模棱两可的语句。

4、调查人员不能互相代替签名。行政执法调查必须是两名执法人员共同操作。实践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一名执法人员代行两名执法人员的权利,代替他人签名,这些都是违反操作程序的。

5、笔录修改处必须被调查人认可。调查笔录从内容上讲,它是被调查人就其了解的案情所提供的陈述,只是这种陈述是在执法人员的组织下进行的。笔录制作完毕后,应将记录内容交由被调查人核对,对于无阅读能力的被调查人,调查人应向其宣读记录的内容,若有删改,则应由被调查人在删改处按手印,核对无误后,由被调查人在记录内容的下一行注明“经核对,内容记录无误”并签名,若笔录有多页,则经被调查人核对无误后,由被调查人逐页签名,未经被调查人加按手印确认的增添、删除、涂改的调查笔录,被调查人有权否定其法律效力。

(二)、制作《勘验笔录》应注意的问题。勘验笔录是行政执法人员对违法现象进行现场勘验、检查、测量、绘图、拍照,并将情况和结果如实记录而制作的笔录。在制作时应注意如下问题:

1、应根据现场情况确定方向,并在勘验图上标出方向。绘图时违法的标的物应明确。有经验的勘验记录人员,一般情况下会在现场选择几个参照点,这些参照点应是长期固定存在的东西。勘验中除标明勘验对象情况外,还要标明勘验对象与参照点之间的距离方位关系。如被勘验的建筑与四邻建筑的关系,以界定是否影响相邻建筑的安全、通风、采光以及建筑物的开间、进深和是否移位等。如果勘验的建筑临街或是在临街院内,应详细测量建筑物到围墙的距离及围墙到路牙石的距离,以界定是否压线或是否占压管道。

2、作为《勘验笔录》补充的图片拍摄角度要清楚、合理,能反映现场情况。比如查处污染路面案件,在拍摄取证时就不能简单的拍地面被污染的情况,而应该在镜头内涵盖周围的情况,做到从图片上看就能了解被污染路段的大置。

3、查处在建违法建设案件应下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制作《勘验笔录》时应体现出执法人员在调查责停后该建筑处于何种状态,即在建违法建设的施工进度状况。

四、制作填写式执法文书应注意的问题

填写式执法文书的特点是拥有固定的格式,内容主要包括案由、当事人、违法行为、法律依据等方面,在制作时应注意如下问题:

(一)案由应具体明了,说明案件核心问题。案由处填写当事人违法行为种类的名称,主要是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说明所调查的是什么案件。实践中有的执法人员在填写案由时仅填写违法事实或性质,如“违法建设”、“乱搭乱建”等,很不明确,不能表明案情。在制作笔录时应将案由表述完整,如处理某违法建设案,可具体表述为“某单位未经审批违法建设平房”,此案由表述就较为完整,解决了三个问题:①违法行为主体是某单位;②性质是未经审批;③行为是擅自建设平房。

(二)“当事人”栏目处应填写当事人的全称。当事人栏目应详细填写具有法人资格的违法相对人的全称,实践中,有的执法人员仅填写简称或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下属单位名称等都是不规范的。

(三)“违法行为”部分应填写明确。在制作填写式执法文书时,违法行为部分包括时间、地点、违法行为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例:某单位违法建设平房案件,在填写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或限期改正通知书等文书时,就不应该简单地写为“你单位违法建设”,应按规范写为“你单位自年月,在(地址),未经审批擅自建设平房间㎡”,详细载明当事人违法的时间、地点、违法行为等。

篇5

关键词 数字技术 电视画面艺术

作为视听艺术的电视艺术,电视画面艺术是其主要的组成部分。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不断推动着电视画面艺术向前发展。数字技术为电视创作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自由表达的可能性,在这个综合性的视听艺术领域中,数字技术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对电视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变革。特别是数字技术对电视画面艺术的变革更为深刻。

一、数字技术与电视画面艺术概论

技术与艺术相互作用的争论由来已久,有人认为科学追求是严,艺术的追求是美,一个是理性的演绎,另一个是灵感的发挥,二者之间少有共同之处。然而正如丹纳所说:“一个人之所以成为艺术家,是因为他惯于辨别事物的根本性质和特色;别人只是见到部分,他却能见到全体,还抓住它的精神。”这同科学家的精神本质何其相似。另一方面,艺术的表现方法离不开技术的发展,如果没有慢干型颜料的出现,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们就难以表现细腻的色调,如果是没有书写工具的发明,作家就难以写出长达几十万字的小说,如果没有乐器,音乐家就不会有流芳百世的乐曲,如果没有照相机,摄影艺术也就无从谈起。

数字技术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产生了多样的表现形式,在电视领域这样的情况尤为明显。可以说正是数字技术的推动了电视画面艺术的不断前进。艺术行为一直贯穿在人类历史的每一个环节,并且随着时代和文明的发展,在不断的寻找更合适的艺术表现形式来创造更符合人类社会发展需要的艺术品。作为目前人类接触最为广泛的电视,数字技术与电视画面艺术的结合正在创造最新最鲜活的艺术品。

二、数字技术丰富电视画面艺术

1. 数字技术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应用

电视节目制作中数字技术主要可以用于处理实拍画面、合成数字影像和构建全数字虚拟影像。主要包括对前期拍摄的画面进行后期处理,调整画面的色度、亮度、饱和度、对比度等,对画面中的对象虚化、马赛克、放大、醒目提示、遮挡、变速、定格、套边、切割、合并等处理。合成数字影像。利用多个轨道画面的叠加、切换、抠像,来合成新的电视画面,创造出新的艺术效果。全数字虚拟影像。用二维和三维以及用激光扫描器和动作传感器生成虚拟的数字角色制作出全虚拟人物,或制作虚拟演播室等数字背景。

具体来说,数字技术可以应用到片头、标识logo,广告、宣传片,纪录片、科教片、电视剧等各种类型的电视画面中。

2. 数字技术对电视画面艺术的影响

(1)技术与艺术的相互作用

数字化的电视画面艺术的产生源于技术和艺术的结合,艺术既要与技术进步保持持续的对话,又要对技术进行清醒地批判。艺术一方面依赖技术而存在,另一方面批判技术并超越技术的藩篱而发展。正如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先生所阐明的:“艺术,使用创新的手法去唤醒每个人的遗失或潜意识中深藏得感情。情感越珍贵,唤起越强烈,反响越普遍,艺术越优秀。科学,是对自然界现象进行新的准确地观察和抽象,这种抽象地总结就是自然定律,定律的阐述越简单,应用越广泛,科学就越深刻。所以,科学和艺术的共同结合就是人的创造力,它们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及性,它们事实上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这样的一枚‘硬币’就代表了文化”。数字化的电视画面艺术就是技术和艺术结合的产物,人类艺术成就随着数字技术的出现增添了新的内容。

(2)数字技术丰富电视画面艺术的方式

①虚拟现实的时空

数字技术提供了虚拟现实的技术,应用这些技术电视可以模拟现实、重现历史、创造现实。从美学上考察,数字电视画面与现实的本质关系无外乎“虚拟现实主义”和“虚拟非现实主义”。

传统的影视艺术是建立在传统的生产方式之上的。其核心是“以现实反映现实”。即使是一个假造的现实(舞台化的布影、摄影棚里的布景、特制的特技模型)它也必须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

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带来的电视画面艺术的典型样式则应当是“虚拟美学”。如尼葛洛庞帝所说“虚拟实在能使人造事物像真事物一样逼真,甚至比真实事物还要逼真。”全数字虚拟的技术为电视画面艺术工作者提供了更为开放的创作空间,数字技术为人类无边的想象插上了可以飞翔的翅膀。

数字化非线性编辑不断进入电视行业。影像经过数字化技术的处理,在屏幕上变得“为所欲为”。有趣的是,人(在电影电视中)越来越把真实世界和虚拟的世界混为一谈了,已经难以判断什么是真实的世界,什么是虚拟的世界了。

②数字电视画面的构图语言

电视画面构图“一般有静态性构图、动态性构图和综合性构图三种”。静态构图景别的两极得到扩张。大到宇宙万物,小到微观世界,凭借数字技术媒介,都能展现无遗。静态构图中用数字技术制作的字幕、图形、图表、地图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再现手段。这些数字画面不仅能提高电视画面的信息容量,而且制作精良的数字字幕、图形等本身就成为了观看的乐趣之一。

动态性构图加强电视画面的节奏感,速度感。数字技术提供了更为多样的方法制作对比强烈、变化明显、节奏快速的电视画面。这种快节奏同对也适应与现代都市生活节奏同步的心理节奏。画面旋转、翻转、移动、切换,视点多变,构图多变,增强电视节目的视觉效果。

数字电视画面的综合构图动势效果极为强烈。综合使用了数字后期编辑技术和前期的拍摄技术。视线、视点运动的综合运动构图是审美活动的一种新的方式,它可以使景别、方位及画面空间都具有美感。综合运动决非是随心所欲的事情,和其它形态一样,它应当是在立意的基础上,对所有表现对象进行选择、组织、加工、捕捉而突出其表意和审美效能的结果。

③增加了电视画面艺术的交互性

如果艺术品有了交互性,那将是对人类集千百年之精髓所创造的传统艺术产生具有革命意义的冲击。

数字技术的发展已经使得电视的交互成为可能,超女的冠亚军名次是大众通过短信投票而产生的,让观众有了充分参与感,交互性的方式提供给观众一种全新的观看电视的体验。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交互性”对观众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数字技术的使得电视画面制作变得更普及,电视话语权也发生了变更。电视台越来越重视由大众来提供电视素材,很多电视新闻的现场画面都是大众用DV甚至手机拍摄的。

观众已经不是原来的单向接受者,他们提供电视画面,参与节目制作,并在观看中得到新鲜的观看体验。敏感的电视台开始有意识的提高电视的交互性。邀请观众作为主持人、增加观众参与环节,如电话、短信等。

随着技术的进步观众的参与程度将进一步提高,数字电视将提供观众更多的互动手段,虚拟人物的形象设计、动作编排、故事情节走向等环节都会有越来越多观众介入其中。观众将更全面的参与到节目的设计、制作、播出等整个过程中,电视画面艺术的交互性也会成为电视的必要属性。

④多种媒介整合电视画面艺术

艺术的发展不是一种艺术形式或者流派取代另一种艺术形式或流派的过程,而是一个叠加整合的进程。它历时性地先后出现了不同的艺术品类,诸如摄影、电影、影像艺术、电脑艺术、网络艺术、多媒体;随着新技术发展的广泛性和渗透性越来越强,各种新媒体艺术门类日趋走向综合。当一种新的媒介出现的时候,它不可能作为承载艺术的单独的媒介而存在,而是吸收原有介质的特质,然后融合在自己的艺术表现方式中,以一种“兼容并包、合而不同”的精神,创造出自己的独特视觉和美学特征。

电视画面艺术以前所未有的包容性,融合从古至今所有的视觉艺术品种与一体,数字技术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世纪之初,Man Ray就说过,“我拍摄那些我不想画的东西,画那些我不想拍摄的东西。”电视画面艺术多元化混用各种媒介,包括即时的现场影像、计算机合成影像、三维虚拟影像、手绘动画影像、电子技术的纯抽象影像等。它几乎包含了艺术制作中所有的媒介手段。

在新媒体艺术工作者的创造中,同一空间中的多个视频屏幕在结构上的并列,包括视频、雕塑以及环境、现成品装置的使用、音乐和多媒体的混合。这样的作品也建立在数字技术发展的平台上,将电视画面艺术看成表达的一种方式融入整体的作品之中。

⑤电视画面艺术的美学特征

电视画面艺术有其特有的美学特征,它结合了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美学特征。非物质性的虚拟存在、图像化的思维方式、拼贴及超文本的非线性表现方式、即时性未完成式美感、在线空间的交互性审美、游戏世界的快乐审美、观念性个性地表达、批判既而超越的艺术精神、多媒体的整合并用等特征使其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它向我们不断演绎数字化时代的后审美主义艺术图景,也在不断促进艺术观念的革新。电视画面艺术彻底改变了人的视觉、思维、行为和认识方式,它的全面普即将导致以文字和平面图像为基本媒介的文化形态让位于以多媒体为基本形态的影像文化。我们可能会对这个社会是否景观社会或者仿真社会有所怀疑,但不可质疑的是,这是个“屏幕的社会”(a society of the screen)。

三、结束语

数字技术为电视创作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表现方式,拓展了电视画面艺术的表现力,丰富了电视画面,还改变了电视画面艺术的创作观念。更重要的是数字技术带来了高清晰度和现场感以及强烈的视觉冲击,为观众带去了全新的视觉体验,改变了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总之,数字技术与电视画面艺术的联姻丰富了视觉艺术的内涵和外延,尤其对电视画面产生了极大的冲击。数字技术对电视画面艺术来说就像是人们工作中的电脑一样,在继承和批判两种力量的作用下数字技术将与电视画面艺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开创电视创作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 金丹元.《影视美学导论》[M] . 上海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 张歌东.《数字时代的电影艺术》[M].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年5月

篇6

【关键词】影视导演艺术 基本特性 研究 解析

由于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影视导演艺术也得到了多元化的发展,能够将技术同艺术进行综合性的融合与运用,可以促使屏幕形象同文字形象进行有机地转换,呈现给受众不一样的感官触觉。从经纪人的角度上看,能够将导演艺术的作品进行完美化的分析,可以通过专业的角度、丰富的知识,对其进行系统性的整合。

一、有关影视导演艺术的基本特性阐述

(一)导演艺术是以剧本创作为基础,进行艺术的再加工与再创作。通常情况下,优秀的影视导演艺术作品是源于一部优秀的文学剧本的创作,是以文学剧本创作的质量为基础的。受到多元化社会和多样化需求的影响,不同的导演创作的习惯和方式也是不同的,能够借助于对文学剧本的多次解读和阐释,依托于应试导演的艺术手段,可以将剧本中的文学形象进行银幕性格的再塑造和人物形象的确立,并且能够借助于人物形象与性格,将剧作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哲学观点传递给不同的受众群体,也可以说是导演的二次创作。就现阶段而言,我国的影视作品拍摄过程中,导演的二次创作不仅只是体现在对剧本的依赖性上,还会出现只是依照剧作大纲进行拍摄,这种形式的拍摄就能够让导演切实地进行思维的发散,能够在人物的表演与形象的呈现上融入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进行作品的二度创作。

(二)导演的阐释是对灵魂的再创作。导演的阐释是对灵魂的再创作,主要是基于导演在进行影视艺术作品的再创作过程中,无论是出现了编导分离、还是编导合一都需要依托于文学剧本中的内容进行影视作品的演绎。这个过程中,要求导演能够对剧中的人物和剧情进行详实地再次精读,感受作品中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带给导演的不同感受,并将其注入到自身所形成的一套剧作拍摄体系当中。赋予人物以新的个性特征和时代特征,能够快速地形成主体意识,呈现出具有体系化特征的导演构思,并可以将人物塑造的方式、剧情衔接的手段和所要达到的受众效果予以全面与细致地进行剧本灵魂的再创作。因此,导演对剧本新的阐释,就是对灵魂的再创作,能够规避传统直译剧本剧情所带来的乏味与空洞。

(三)综合艺术的创作中心是影视导演艺术。影视导演艺术是一个需要集合多个综艺部门艺术成果的艺术体系,能够通过对多元化的艺术部门进行艺术要素的借鉴和融合,促使其在多元化艺术的基础上,能够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手段。一般来说,一个优秀的影视作品都需要借助于多种科技手段和多种表演艺术,这些手段的综合性应用都要遵循导演构思的统一领导,这就促使影视导演艺术成为整个综合艺术的创作中心。影视导演能够根据自身对拍摄作品的要求,可以掌握各种艺术表达方式的特点与要领,并对彰显个性的表现进行合理化的指导,使之能够服务于整个影视艺术作品,促使影视作品能够借助于综合艺术的创作,进行影视艺术作品的再创作。

(四)影视导演既是影视作品的组织者,又是影视作品的领导者。影视导演在实际的影视作品制作过程中,能够依托于其作品构思的需要进行影视作品的组织,是整个创作团队的核心领导和组织人物。尤其是在摄影、录制、美工、剪辑、表演等方面进行合理化的组织,在演员的选择上,要能够贴近影视导演构思中人物的形象与气质。通过对创作团队的选择,能够将导演的艺术才华与品格进行展示,就影视导演自身而言,其不仅需要具备完美的构思能力和组织能力,还需要具有强大的领导能力,能够让整个创作团队都集中起来,听从他的指挥,完成整部作品的创作,并可以作用于各个环节之中,包括拍摄和后期的剪辑等,使之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可以更好地传递给受众剧作所要表达的真实思想。

(五)影视导演艺术同影视技术的发展具有相辅相成的艺术效果。随着科技水平的深入发展和不断提高,影视导演艺术和电视导演艺术都得到了新的发展,能够借助于高科技的手段和技艺,进行美学观念与创作观念的革新。由于技术的快速发展,突破了传统不能将色彩搬到荧幕上的缺点,利用光学镜头可以进行水下拍摄和航拍等等,都推动了影视导演艺术作品进行时代性的跨步拍摄。各个阶段的影视技术创新,都能够借助于影视技术的发展而呈现给受众不一样的感官享受,尤其是在艺术效果的表达上更具有时代的特性。

二、电影导演艺术同电视剧导演艺术的区别阐释

(一)在造型处理方面的区别。电视剧导演在造型处理方面需要考虑到电视屏幕较小的特性,进行艺术画面造型的细致化处理。以中景景别为例,在电影画面中能够看清楚演员较为真切与细致的表情,并且还能够配上具有空间性的环境特性,而在电视画面中,通常为近景画面才能看清演员的细致表情。

(二)在观演关系上的不同。在观演关系上,电影要求受众走出家门在影院进行观看影视艺术作品,而电视剧则是借助于电视媒体直接进行电视剧作品的观看,受众可以在家里,也可以在移动终端上进行观影。在观演关系中,电影导演在叙事方式上要更加细腻和精致,而将其同电视剧导演的影视作品相比较而言,电视剧导演的叙事方式略显粗放。

(三)叙事容量上的不同。通常情况下,电影与电视剧导演在叙事的容量上具有明显的不同性,一部电影作品的长度一般不会超过三小时,而电视剧则会通过续集或是系列剧的方式进行演绎。受众在观看电视剧时,能够将随意性与自主性的特征融入其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电视剧集数的选择,然后进行观看;但是电影作品要求受众能够集中精神投入到电影作品当中,细细品味两个多小时的故事情节,叙事容量比较大。

(四)视听语言处理上的不同。电影和电视对于视听语言的处理是不同的,受到电影画幅较大的影响,视听语言成为影视作品的重点,就目前来说,许多电影作品都是通过立体声的方式进行电影声音的构成。而电视受到银幕小的限制,在视听语言的处理上仍然使用单声道的处理方法,致使电视剧的表现力不足,略有些接近舞台戏剧,并且将依赖台词和演员的特性突显出来。

受到经济和科技的双重作用,影视导演艺术可以在多元化要求的新时代得到快速地发展,可以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制造出许多令人震撼的感官刺激,并且能够将影视导演艺术的基本特性融入其中,推动影视导演艺术的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彤.浅析影视导演艺术的基本特性[J].华章,2013(12).

篇7

关键词:电视;电视艺术

一、电视――电影的兄弟

(一)发展历程

通常,人们将1985年12月28日看作是电影的诞生日。法国人奥古斯特・卢米埃尔与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的14号的“大咖啡馆”首次以售票形式向公众展示了一些用他们的“活动电影机”拍摄的影片。当卢米埃尔兄弟第一次放映电影短片《火车进站》时,座位中有的观众竟然吓得惊叫而离席逃跑。可想而知,人类在有史以来第一次面对银幕上活动起来的影像时产生了怎样的震撼感。毋庸置疑,电影这种艺术品,给我们带来了真实感,它那种逼真性、现场感,是多少人一直以来在追求的。人们的精神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许多人在新片出炉后第一时间跑去电影院一睹它的风采。电影做的也越来越好,画面唯美细腻、特技特效的运用、投资上几百亿等。这一系列花大成本来制作的视觉上的饕餮大餐,让我们完全陶醉于视听艺术的审美当中。

把电视比喻为电影的兄弟。是因为它的诞生年代较之晚些。但电视更为突出它的大众媒介属性和审美艺术属性。电视机作为老百姓家中的“私有财产”,使得人们对影像的依赖没有像电影那么迫切,遥控器在手,观看时间随意,频道选择随意。电视让观众极早的看到各种新闻事件和信息资讯等。

电影是一门有艺术性、技术性、科学性的艺术门类。而电视同电影一样,都具有艺术性的一面,同时又有技术含量。不同的是它们包含的内容有所不同。电影是全部影片――传统意义上的长片、中片、短片、最多的是实验影片和录像短片、广告影片等等的集合(这些片子集合了很多领域,如经济、科技、社会、艺术等等)。除纪录片是真实的以外,其余大多与消遣娱乐以及商业挂钩。而电视覆盖的面就非常广了,它包括新闻节目,综艺晚会(戏曲、歌舞、杂技、小品、相声等),体育节目,电视剧等,其中每一类都可以继续细化,可见其内容的丰富多彩。但它们当中不全是娱乐消遣,有更多的涉及到国内外最新大事以及人们需要了解、与人民切身利益相关的种种问题。尤其是新闻类节目,这里与电影有明显的区别。这种新闻节目所具有的政治性,也正是电影只能是电影,电视只能是电视,二者永远不能混为一谈的根本属性。

(二)电视是什么

电视是西方发明的现代高科技产物,英文“televi sion”是由希腊文tele(从远处)和拉丁文visio(观看)组成,意为“远距离传送图像”。深究电视,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物理层上的含义;二是媒介层上的电视;三是电视节目。首先,在物理层面上理解,电视作为运动影像的载体,它需要一个较为复杂的电子系统的支持。国际电信联盟所属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在622号建议书中所下的定义是:“电视是电信的一种,用于传送代表景物的信号,在收到信号之际将它储存后,使景物的画面重现。”摄像师通过摄影镜头将外界景象纪录下来,转化为电子信号,经过加工编辑之后,通过无线电波或电缆传送到拥有电视机的千家万户。其次,电视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任务是传递着各种信息,同时也传播各种电视艺术节目。它既可以承载电视新闻、电视报道、电视专题性节目这一类新闻类节目;也可以承载电视纪录片、电视直播综艺性节目等纪录性节目;也可以承载电视剧和电视艺术片等艺术性节目。再次,电视就是人们所说的“看电视”,也即电视节目。

二、电视艺术

(一)定义及其呈现方式

人类把艺术的宝座的位置留了一个给电视,于是观众们看到与其并列并且被人们所熟悉的:包括文学、音乐、舞蹈、建筑、雕塑、绘画、电影、戏剧等几大主流艺术种类。但电视与电视艺术不能完全画等号。首先,电视作为一种有效的文化信息传播媒介,更类似一种传播工具。再者,从电视照搬照抄的一系列在电视之外的艺术品种:如电视晚会、戏曲节目、舞蹈节目等等,都完全保留了艺术本来的表演式样,而不能将其称为“电视艺术”。像这样的在电视当中可以看到的艺术作品还有很多,例如电视综艺晚会等,它们保留了原有的艺术形态,保留了舞台或演播室的演出形式,仅仅是利用了电视的传播手段,因此也还算不上真正的电视艺术,资深电视理论家高鑫说:只能是电视艺术中的一种“亚艺术”。只能说电视当中有电视艺术的成分。

真正的电视艺术,应该是一种独立的、典型的、只为电视而存在的艺术式样。通过与电视技术及电视自身的艺术元素相结合后,形成的一种能够独立支撑荧幕的一种艺术品种,例如:电视剧、电视动画片、MTV、电视广告艺术等。其实,电视当中的很多节目或者栏目形式都是电视艺术的代表,并且不断的在丰富我们的银幕。

电视是电视艺术的母体,电视艺术只是电视系统的一部分,电视当中包含有艺术的成份,但又不能认为电视完全就是电视艺术。二者关系密切,用中央电视台前副台长洪民生的话说:“电视艺术的含义:一是离不开电视,其作为媒介、载体和加工手段而存在;二是离不开艺术;三是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把电视和艺术融合成新的形态并达到新的境界。”

(二)电视艺术的性状特征

1.电视艺术是一门技术支撑的艺术

艺术和技术是有渊源关系的。古希腊人认为,可以凭借专门知识都学会的叫做艺术,所以在古希腊人看来,音乐、舞蹈、绘画、骑射、烹调等都叫做艺术。包括中国古代的甲骨文“艺”字的形状也是像一个人蹲下来培植禾苗之状,可见艺术和技术从来没有分开过,只不过随着社会分工的逐渐加大,艺术逐渐从技术当中分离出来。科学技术对影视艺术产生的影响尤甚。艺术不同程度的表现出对技术某些方面的依赖,甚至技术决定了艺术的基本特征。而电视艺术同样是需要技术支撑的,比如摄影机的进步、电视机的进步,传输设备、数字设备的发明应用等都无疑体现出了对技术的依赖。

2.电视艺术是一门现代动态综合性艺术

电视艺术综合了音乐、舞蹈、绘画、建筑、雕塑、文学、戏剧、电影等一切艺术之所长,都融入到电视艺术的创造之中。电视艺术与电影艺术一样,从科学意义上来说画面是静止不动的,但给人的视听感受是运动的影像艺术。电视艺术又是声画兼具、时空兼容的动态综合艺术。

3.电视艺术是一门当代的通俗艺术

电视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由它自身的文化属性决定,电视艺术面向大众,以“受众”为服务对象,制作的各类电视节目都是以受众为切入点,贴近生活,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都可能有它的市场。

4.电视艺术具有家庭属性

首先,电视本身就是一项家用电器,联络沟通家人成员之间的关系。其次,电视播出的大多是关于家庭题材的节目。再次,电视的接受环境,和电影相比也更为轻松自由,电视把电视艺术请到家里,随时随意观看,随时调换频道。

(三)电视媒介功能的艺术体现

从影视两种媒介的异同能更看出引申出电视的媒介功能。首先它们都是以活动影像画面(声音)为对象,都是视听艺术的结合。它们对于观众的审美感和视觉接受方面应该是相同的。但它们却又各自的表达方法、自己的形式。

“电视台”作为政府的喉舌,其最主要的特征便是传播信息,以及传播电视艺术节目等。而电视是除报纸、广播之外的一种非常重要的信息传播媒介,它发挥的作用之大是其他任何一种媒介都无法比拟的,即使在电视上播的各种节目大部分是低成本的(它的耗资远不及电影),但无论如何,电视当中的传播新闻这一大众媒介属性永远处在“龙头老大”的地位,不容忽视,电视在诞生之初也是为了报道新闻才出现的产物。这也正是电视作为政府喉舌的一个重要依据。但并不意味着纯粹报道新闻或评论新闻的节目不具备艺术性,相反,此类节目也更是要求有艺术性的组织方式。报道者讲究报道的方式、出境人员讲究解说的技巧、新闻片头制作要求重在精致贴切、后期剪辑的流畅也是不容忽视……

篇8

根据人物的性别、身份、年龄、性格、民族和职业等特点,使用化妆材料,塑造不同形象(主要是面部)。话剧、电影、电视等的人物化妆,因受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剧体系(体验派)的影响,大都要求接近生活,强调真实性。我国传统戏曲的人物化妆,因属于梅兰芳演剧体系,故富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注重艺术上的夸张、美化,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面貌,表现对人物的褒贬。不同的角色行当有不同的化妆方式,如净行大都勾画脸谱等。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戏曲化妆也不断吸收话剧甚至影视化妆方法与技巧,尤其是现代戏曲,更相对注重生活化与真实性,不再使用“脸谱化”的化妆方法。

一、化妆艺术的丰富性

化妆艺术本身,也是一种系统层面上的综合艺术,即从属于整个舞台美术(布景、灯光、音响、服装、化妆、道具等)。化妆艺术包含的范围也很广,运用的技法也很多。

其一,要像绘画那样运用色彩,组织线条,通过明暗,塑造形象,此谓“绘画化妆法”。但画家画的是“死人”,只能栩栩如生;而化妆师“画”的则是“活人”,必须活灵活现。画“死人”,可以自由摆布;画“活人”,就必须谨慎小心,充分尊重所画“对象”,可见化妆难于绘画。绘画的材料是统一的白纸或画布;而化妆的“材料”却是特征各异的不同演员的不同面部,故其应变性、随机性、创造性、熟练性就更强。

其二,要像雕塑那样,运用可塑性材料,精雕细刻,塑造剧中人物的外貌,此谓“塑形化妆法”。但雕塑家雕塑的同样是“死人”,所以可以任意砍削,而化妆师雕塑的还是“活人”,不能砍削,顶多可以粘捏而已。雕塑用的材料是石、木、水泥、石膏等,都是统一固定的;而化妆的“材料”仍是演员的面部,因人而异,所以其适应性、灵活性、机敏性、娴熟性也就更强。

其三,要像美容整形那样,运用创造性手段,彻底改变演员原有形象,重新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形象,此谓“整形化妆法”。在戏剧、电影、电视等表演艺术中,许多特型人物,通常要运用此法化妆,其难度可想而知。有时为了美化人物形象,着意改变演员年龄、容貌等特征,也用此法。当代著名化妆师毛戈平为影星刘晓庆中年以后的化妆,就用此法创造了奇迹,被同行与广大观众所称道。

二、化妆艺术的时空性

众所周知,按形式性质的不同,艺术可分为时间艺术(音乐、舞蹈、曲艺、杂技、魔术等)、空间艺术(绘画、雕塑、书法、建筑等)、综合艺术(戏剧、电影、电视等)。

而化妆艺术本身,也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综合。其空间性特点如前所述,它具有绘画、雕塑等特点,不言而喻;其时间性特点表现在:它不同于绘画、雕塑那样可以不受时间限制,它的创作时间必须限制在演出或拍摄的规定时间之内。而且是“一次性”的,演出或拍摄后即“卸妆”,下次演出或拍摄时再重新化妆,或至少是“补妆”。可见,其时间性十分明显,而每次“定妆”,则又是典型的空间艺术。就这样,化妆艺术永远在时空交替中往复,不断创造出世界的美和美的世界。

三、化妆艺术的创造性

篇9

一、影视艺术之概念界定

电影艺术是以现代科技为手段,从纯粹的视觉艺术演变为视听艺术,以声音和视觉形象为媒介来表现现实生活、思想感情、视觉奇观等各种内容的艺术。电视艺术是以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画造型为传播方式,运用艺术的思维审美,把握和表现客观世界,通过塑造鲜明的屏幕形象,达到以情感人为目的屏幕艺术形态。本文中的电影、电视艺术特指电影故事片和电视剧。

二、电影、电视艺术同宗同源

从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的发展过程不难看出,它们有着极具近缘的共同基本特性,犹如一母所出的双胞胎姊妹,二者都是通过画面与声音的配合,在特定的多维时空中塑造最直观视听形象的高度综合性艺术。本质上的共同点,说明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归属于同一艺术门类。

第一,在艺术元素及表现技法的运用上,二者存在共同之处

每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元素或艺术语言,电影、电视艺术的独特表现元素就是视听语言,它们都是“视觉”和“听觉”相辅相成的艺术形式,都通过具体的活动画面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表达思想观点,并都以色彩、光线、音响、造型等作为语言要素。同时,电影、电视艺术在长镜头和“蒙太奇”手法的使用技巧上也是基本一致的。

第二,在拍摄工具及放映方式上,二者存在共同之处

电影故事片在拍摄过程中使用的是摄影机,而电视剧的拍摄使用的是摄像机,从技术层面上讲,这两种设备是大同小异的。另外,电影、电视艺术在摄制完成后都需要通过一定的屏幕空间播放,电影艺术是通过银幕放映而实现的,电视艺术的表达则在荧屏上进行,这两种放映载体实质上均属于屏幕空间的类型。

第三,在美学特征上,二者存在共同之处

电影、电视艺术都是综合性的艺术,二者都以极大的包容性兼收了包括视听在内多种形式的艺术元素;同时,二者又均属视像艺术范畴,均通过在屏幕空间上塑造具体生动的影像或视像画面来反映生活,表现艺术,它们都努力使用各种手段追求逼真性,力图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影视艺术又都是动态艺术,在表现功能上要诉诸感官,力求将人们的视觉感官充分调动起来。

三、电视艺术相较电影艺术更具完备性

从产生的先后顺序上看,电影艺术先于电视艺术,同时,电影艺术的发展建立在电影胶片、感光乳剂、光学镜头等工业社会技术创造基础之上,而电视艺术的发展建立在后工业社会技术创造的基础之上。电影、电视艺术虽归属于同一艺术门类,但电视艺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电影艺术的诸多缺憾,显示出较之电影艺术更高阶段上的完备性,承担起电影所未竟的综合文化性使命。

首先,在制作方面,电视磁带可以当场保留被摄画面,并对画面效果进行当场检视

电视艺术可以采取前期拍摄、后期编辑的ENG方式,多机拍摄、即时编辑的EFP方式,甚至这两种方式合成的演播方式;同时,“电子数字特技”也使电视艺术对现实世界中不存在的活动影像进行随心所欲表现成为可能。这相对于胶片电影而言,无疑具有更高的自由度及更强的表现力,满足了人们在电影艺术中所无法获得的观影理想。

其次,在传播方面,电视艺术具有容量和时空上的更大自由

无线电技术在传播速度、传播范围方面的优势,有线技术在频道覆盖、选择方面的优势,统统集于电视艺术一身。由此,电视艺术便可以跨越地域与国界的限制,并通过内容上的多样性与可选择性,满足人们在电影院所无法获得的视听自由与视听享受。

最后,在观赏方面,困扰电影艺术的雅俗共赏,在电视艺术的雅俗分赏和雅俗共存中得以实现

对于电影艺术而言,较大规模的集体观赏限制着人们对雅、俗的选择范围,其商品属性又阻碍着雅俗共存的实现。而电视艺术则使雅俗共赏这一理想状态得以实现,人们可以根据自我的审美趣味去选择观赏内容,不仅增强了观众的自主性,还使各种层次和风格的视听产品得以发展,视听艺术得以繁荣。

四、影视艺术走向数字化合一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影视艺术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小,界限越来越模糊。当下,影视艺术的技术界限呈现出合一的趋势――通用的数字拍摄设备、存储设备、放映设备。

影视艺术在播映环境间的区别也在逐步缩小。如今,电影院的前排座位距离银幕并不是很远,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样的播映环境在家中也可以实现。比如,在一个几十平方米的客厅中安装一个投影设备,在一面墙上安装银幕,我们坐在另一面墙下进行观影,如果再装上较好的音响设备,并在墙壁上做好隔音,便可以足不出户地享受小银幕电影的效果。尽管清晰度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但不得不说,从播映环境上看,影视艺术已无本质差别。而进一步考虑,影视艺术在投资大小、篇幅长短、制作时间等方面的界限也将越来越模糊。

影视艺术在技术层面的趋同也会带来其在艺术层面的趋同。影视艺术作为艺术发展过程中的自然类别,是从物质载体分类的结果。当技术的发展使影视艺术的符号载体和物质载体同一时,即使播映环境的区别始终存在,电影、电视艺术也将趋向合流。到那时,电影故事片和电视剧或许可以被统称为“影视剧”。

篇10

关键词 演播厅 电视艺术 空间 镜头 风格

一、电视艺术的大语境

电视艺术是以电视技术为手段,通过画面、声音媒介,在特定的放映时间里通过银幕空间来创造形象、再现生活并表达情感的综合性艺术活动。电视演播场景空间设计作为电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现代设计中的全新分支,它同样具备一般设计门类所共有的特征。由于电视艺术是以表演艺术为中心的综合艺术形式,场景设计与电视艺术中的其他因素一样,不能脱离表演空间、离开表演艺术而独立存在或独立发挥它的艺术功能,而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决定因素之下的立体多维美术创作,演播场景的设计能够达到补充、强化、延伸和丰富表演艺术的目的。它一方面决定了节目的时空定位和形态状貌,另一方面也决定了节目的风格样式。

演播厅场景设计作为电视演播场景设计中最具代表特征的设计主体。随着近年来电视产业的蓬勃发展,已越来越多地在荧幕中呈现。我们可以把场景设计理解为电视节目演出的视觉行为方式,场景设计的样式又是直接与电视观念和电视艺术模式相适应的。这也就是演播厅空间设计的最大特征:必须满足摄像镜头的拍摄要求——对演播空间的设计已经不能仅仅满足于现场空间气氛的营造,更大程度上要考虑到电视机前的观众,必须迎合镜头的推拉摇移、镜头景别与角度的变化。这必然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在满足对空间的合理划分的同时兼具镜头观念。

谈及演播场景设计的渊源,可以追溯到西方舞台美术语言,它在最初很长的一段历史中,追求视觉的可看性,追求比例、尺度、对称、宏伟、壮丽——在造型上所体现出了较多的数理美、抽象美,注重实验探索,富于创造性。西方科学技术发展带来全新的舞台美术造型手段,实现了舞台空间的立体构成、空间分割以及光影的创造性运用,凸现出强烈的艺术感受。因此演播厅的场景设计美术和与其相关的一切艺术创造的文化意义都是不容忽视的,如果说文化制约着艺术创造,反过来艺术创作也建构着文化结构,塑造着社会的文化心理素质。因此将演播厅场景设计放置在电视以及电视艺术这个大的语境下解读是客观而科学的。

二、演播厅场景设计的艺术性与风格化

场景作为展开电视节目单元场次的特定空间环境,是电视节目总体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银幕造型世界里的基本构成单位,是形、光、色、音诸造型因素。演播厅场景设计作为艺术设计门类中的一个分支,其艺术性是不言而喻的。为电视节目营造丰富的视觉画面是场景设计的一个重要任务。设计师不断地吸收并运用其他各种艺术种类(室内装饰、商业会展、场景装置)的相关元素,丰富场景设计的形态、语言、方式与技巧,拓展场景空间的表现能力和领域,并逐渐确立了场景设计的艺术规律和独特审美特性。如果设计时面对的是中性节目,不需要表明演员的特定环境,只需要有一个优美的背景来提高画面的艺术欣赏性,比如:音乐舞蹈节目、杂技表演节目、就需要在通用性的空间背景基础上,给予特意的精心设计,这也称为装饰性布景。这种布景类型,需要考虑演员上下场的变化,利用色彩空间的变化、传统或现代的图形变化使节目本身更加充实漂亮,甚至可以利用机械装置丰富演播室的空间变化,增加节目的可看性。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演播场景设计提供了独特而全新的艺术可能性。具体应用在演播场景设计方面比如机械装置(升降台、旋转台、推移台)的大量引入,以此来丰富演播室的空间变化。再者随着数字技术的成熟,现在人们开始尝试把三维数字技术运用到演播室空间技术中,利用虚拟的三维空间技术,和真实的主持人结合在一起,能够创作出千变万化的空间效果,并且可以随节目的变化增加各种非现实空间的场景。虚拟演播室在现今的电视行业的运用以及相当广泛,比如凤凰卫视的军情观察室、锵锵三人行等一系列演播厅节目都采用了这一形式。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灯光是电视得以完成摄影画面曝光实现影像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电视艺术的重要元素。灯光能够强调突出被摄物体造型特点、营造具体场景的气氛效果。统一协调的光线风格还确定了整个场景设计的视觉基调。瑞士舞台灯光的鼻祖阿庇亚说过,灯光是舞台上的画笔。没有灯光。场景设计制景的创作意图就无法实现了。在场景设计的过程中,布景与灯光如同孪生兄弟。它们结合的协调与否,往往对整个场景设计的形象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灯光在电视节目特定环境中起着创造气氛、烘托环境的作用,并且灯光造型所创造的氛围,集体体现着节目的进行与展示。灯光与场景的相互结合运用,才能使艺术上有所探索。灯光设计是以导演阐述为依据,以场景设计效果图为蓝本,在把握节目基调的基础上,运用灯光效果的各种表现手法,创造出与节目主题思想相吻合的、有性格特征的屏幕视觉形象。这种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屏幕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灯光造型设计的创造性劳动,这一过程是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过程。灯光效果的设计是以光、人、物的关系为中心的造型活动。设计师以光作为手段,以人与物作为对象,把浮现在内心的艺术构思孕育出计划来,然后借助与光和色使其具体形象化。在节目灯光造型的设计与施工中,灯光与导演、摄像、音响、表演等尤其是场景设计方面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它们之间相互补充又相互制约。在考虑一台节目的整体效果时,首先考虑的是这台节目的基调,所谓的基调是指一台节目总的光调与色调,它反映着暖色调或是冷色调,亮色调还是暗色调,浓艳的色调还是淡雅的色调等等。灯光造型形成的色调,有助于节目形成自己的情绪,比如是轻松活泼,还是古朴敦厚。是抒情柔美,还是强烈炙热等等。运用灯光造型手法创造的色彩基调,是历来引导观众形成情绪的主要手段。光效是一种审美享受,它表达与补充节目的主题思想,是对节目心理空间、流动时空的暗示,它造成的虚实关系烘托了场面、气氛和情调,体现出节目所要表现的内在韵律。

灯光设计是和演播厅场景设计联系的较为紧密的部分,新型灯具的运用在设计中所体现的优势作用也极为突出: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LED、PG灯的大量使用等等。如第二届中部贸易投资博览会的开幕式晚会上,立景部分尽管造型简单,但是运用了演员表演和电脑灯相交替结合的手法使得画面简单的一字形造型的立景在90分钟的节目中呈现了变化多端的视觉效果:节目分为六个部分,分别代表中部六省。在六个板块的节目中,穿插各具特色的民俗节目以及流行曲艺类节目。当作为各地民俗代表节目开场时,立景部分通过电脑灯的投射显现出大气雄浑的视觉效果,如江西片段中的第一个节目青花瓷,电脑灯展示了美轮美奂的场景。当湖南版块进行到歌曲浏阳河时,演员伴随着音乐的旋律渐次出现在立景画面中,着实营造出极其符合节目气氛的奇特景观。灯光的融合使得整台晚会呈现亦真亦幻的丰富视觉感受。

演播场景设计的风格是客观存在的,它存在于电视美术场景设计蓝本的生动性、流动性的艺术呈现之中。人们在鉴赏时,可以从不同演播场景设计作品中,领略到风格的差异。演播场景设计的风格既具体地表现在节目的艺术形式之中,即反映在场景造型的结构、语言等各种因素之中,又植根于场景设计的内容。它是通过与内容相适应的、有机的,同时对设计师说来又是很独特的表现手法揭示出的内容。所以说,演播场景设计的风格是演播场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所呈现出现的艺术特征。黑格尔说:“风格就是服从所用材料的各种条件的一种表现形式,它还要适应一定艺术中来的要求和从主体概念生出的规律。”沃尔夫林也指出:“不过我们不应吹毛求疵指责那些对艺术显现于其中的各种形式怀有兴趣的历史观察家,而发现被称之为个人气质、时代精神或种族性格这类作为重要成分的条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这些条件决定了个人、时代、民族的风格。”所以,在研究、探讨场景设计的风格时候,尤其是在划分其不同类型与表现的时候,应当遵循客观的、多角度、多层次的原则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