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总结与体会范文

时间:2023-07-07 17:35: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劳动教育总结与体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劳动教育总结与体会

篇1

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没有必要的劳动教育,学生就不可能得到完整的教育,这是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因此,学校十分重视并竭力做好这一工作。

劳动课是新课程中的一门必修课,是新课改的一大亮点。根据我校实际,我们充分整合各种活动,挖掘学校潜力,利用学校资源,将活动课程化,进一步挖掘并开设了校内和校外劳动基地,校内每个班级认领自己的绿化区,校外在学校周边的果园设置劳动实践基地,学生定期开展到实践基地劳动的活动,体会劳动的喜悦,为学生丰富的劳动课程打下基础。

一、在果文化课程基础上,深入挖掘,开设特色综合实践劳动课程,学校在校园内设置班级劳动区域,校外设置劳动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

二、学校开设了根雕、泥塑、十字绣等相关社团,并建立果文化展示室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

“居家小小设计师”、“变废为宝小制作”、“ 心灵手巧我在行”等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利用各种材料做成小制作,感受纸张、布块、针线、盒子、一次性水杯这些小物件经过巧手后发生的神奇变化,培养了观察力、想象力、创意物化能力。

打理家务、入厨做饭、植物养殖、玩转游戏、趣味健身……“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活动主题“ 家务小达人”、 “垃圾分类我在行”,低年级小主题“叠衣服”、“每天早早起床叠被子”、“整理我的房间”等等,让家里干净整洁;“护绿小卫士”让绿色净化心灵;“我是厨房小帮手”、“ 我和蔬菜交朋友”让一粥一饭表达对家人的爱;“一起来做老游戏”让亲情洋溢;“做时间的小主人”、“体育锻炼我最棒”让身体更健康。

三、实验探究篇

“生活中的图形”、“趣味小实验”、“我是小小科学家”活动中,学生们在科学实验中学会思考,培养了动手能力,激发了创造力,认识到科学就在身边。

在进行学校劳动教育同时在家也积极开发劳动课程,开展了孝心感恩父母、我为父母端杯水的活动,体会父母的艰辛,同时也让孩子学会感恩,融入感恩教育。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为学生教育互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虽然,劳动教育课程开展的如火如荼,但是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学生的知识面变广,成效较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劳动课并不总是有效的发挥其作用,甚至,适得其反成为师生的负担。而这一点在农村体现的尤为明显。

一方面农村学校条件较差,资金不足,软硬件设施缺乏,甚至没有专业的劳动课教师,学生有效开展劳动课成为空谈。而且现阶段学校开设的劳动课多是“花式”劳动课,实效性和实用性都有所欠缺。未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合力,使的教育效果未达到预期状态。

另一方面,在多数家长的认知里只有文化课成绩完成的出色那才算是“好孩子”。尤其是在劳动方面现在的孩子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尤其是农村从学校,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好好学习就行,干什么活。”农村家长观念滞后,认为孩子不用学习也能够种地、做小买卖,上学就是为了考学,为了跳出农门。致使孩子缺失了最基本的自我自理能力,并且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都有普遍的降低。

针对这样的状态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推动此项工作的进行。首先,学校解决劳动课教学资源的配备,根据文件要求配齐配齐全物资,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协调教师,在现有的基础上挖潜,拿出经费和时间来,让老师走出去学习相关的劳动教学方法、理念。解决教的问题。其次,做好全体教师的宣传推进工作,让全体教干教师在思想上统一认识,真正从根源上接受劳动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从而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把劳动思想、理念、做法等等,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去影响孩子,让他们建立起最基本的劳动观念。从而解决想不想的问题。三是召开家长会,进行家校沟通,提高家长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不要停留在旧观念上,劳动是每个健康的人必备的技能,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也让家长认识到,劳动并不是之前简单的体力劳动,而是需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更高层面。解决家长认不认可的问题。通过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全方位的推进,保证劳动教育在学生、家长层面全面开花结果。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持保障。

对于乡镇学校中,劳动的资源并不缺乏,只是在于劳动资源课程的开发与配置上。

以我们乡镇为例,学校处在全国闻名的红富士之乡,学校周边劳动资源配置完善,学校利用校园的空地开发出适合本地风土人情的果劳动课程。学校建立自己的果园,让孩子们经历苹果成长的过程点粉-疏果-套袋-摘带-采摘等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及能体会到劳动的不易,珍惜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同时也能够体会父母劳作时的辛苦,做到感恩父母。多让孩子走出去,经历劳动的艰辛,同时体会劳动的乐趣。

劳动教育不单单是学校教育,正式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才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家庭教育是不可获却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学生的劳动教育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可以建议家长给孩子多一点时间和空间:给孩子机会让他们参与家务劳动;给孩子一定的物质基础,自主劳动;给孩子良好的空间,享受劳动;给孩子一个方法,学会劳动;给孩子一些要求,坚持如一;给孩子一个规则,体味劳动。

经历了劳动教育,学生在照顾果树、照顾花草、整理洗漱自己衣物过程中,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自理能力,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习的急积极性有所提高。学校举行的感恩父母活动在同期进行,在活动中许多的孩子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都令人刮目相看,家长也反应孩子回家与父母的话题也多了,能够在家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也融洽了许多。

我们都已经意识到劳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尤其对于乡镇学校,劳动为所有孩子的明天,劳动也是所有孩子的明天,真正的让我们携手共进,让劳动教育真正融入我们的学习生活。

综上,我校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以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的开展,与学生同在共行,帮助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品德修养,增长技能、增强综合素质。进一步打造高效的劳动教育课堂。

篇2

【关键词】幼儿 劳动习惯 培养

现在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有的家长注重幼儿的劳动教育,但也有不少幼儿受到家长的过度庇护、过分溺爱,所有的劳动事务都被家长包办;或是一些家长过分重视幼儿学习知识和培养艺术修养培养幼儿的,而忽视了幼儿劳动习惯的养成。这些情况都使幼儿失去了劳动的机会,丧失最基本的自我服务能力和劳动习惯。我们有必要助其拾起。

一、树立正确劳动观,萌发幼儿的劳动意识

劳动对培养和发展幼儿健康的人生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教师应形成正确的劳动培养观,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劳动心理,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幼儿总是兴致勃勃地跟随大人或教师身边做这做那,这是其最初的劳动行为表现,具有无意识性和游戏性。教师应保护和尊重幼儿这种萌芽状态的劳动本能,用语言和神态去认可他们,使幼儿的劳动热情得到进一步激发,形成劳动的意识。

二、通过各种活动,激发幼儿的劳动欲望

幼儿良好劳动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各种活动,并且在这些活动中有意识地渗透劳动的意义。运用恰当的方法,有助于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提高,使幼儿间互助劳动。鼓励幼儿劳动,并不是让其掌握多少劳动技能,而是为了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责任感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1.劳动贯穿于一日生活中

充分利用幼儿的一日生活,教育、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是十分必要的,并有助于提高其自我服务能力,促使幼儿间养成互相帮助、互相团结的意识。在劳动中,教师给以指导、评价,坚持把培养劳动习惯与劳动态度的教育贯穿于一日活动之中。

案例1:小班,15:45,自由活动

教师对吃饭好、午睡好的小朋友进行“金苹果”奖励,奖励个数控制在五位小朋友之内,以激励幼儿的竞争意识。这个举措实施后,教师发现班级阅读区内的图书不再凌乱不堪……同伴间还会因为争取而相互鼓励。

案例分析:每个人都有一种出于本能的精神需求,就是“感受自己的重要性”。得到“金苹果”会让幼儿体会到自己的价值,为了这种被周围人尊重和认同的感觉,自己心甘情愿地付出劳动。这种出自于幼儿内心的想法,将成为他们不断进步的动力。

2.劳动渗透于教学活动中

教师尝试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培养,以幼儿为中心、以幼儿自主活动为基础的劳动教育模式,把劳动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活动之中,认识劳动的意义,激发幼儿的劳动兴趣,鼓励其参与、体验,并且持之以恒、反复强化,最终形成良好习惯。

案例2:中班,9:15,教学活动

教师出示颇有趣味性的课件,“帮助桌子解决洗澡难题”,教师发现孩子们拿着毛巾给桌子洗起了澡。之后,大家以儿歌的形式总结洗桌子的过程,小朋友们还能把儿歌里的主角替换成别的事物……

案例分析:教师给幼儿一个宽松、愉悦的活动空间,使幼儿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得到良好的发展。让其从发现问题、学习思考,到动手操作,让幼儿在玩乐中体验劳动的快乐,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

3.劳动渗透于游戏活动中

玩是幼儿的天性,是一种潜意识的行为。游戏是幼儿最易接近的教育方式,又是幼儿实现愿望和获得经验的重要途径。把握幼儿这些“原始”的意识和行为,正是对他进行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培养的绝好基础与契机。

案例3:小班,15:45,区域游戏

菜园的“植物”发出请求:“看谁照顾的植物宝宝多?”两位小朋友欣然接受了这个任务。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一人“作战”变为多人“作战”,教师则醉翁之意不在酒:“植物们今天能饱餐一顿啦。”

案例分析:幼儿最初是抱着游戏的态度去参与劳动的,教师可组织其把劳动当作游戏来完成。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让幼儿去“感受”、去“体验”劳动的意义,将培养幼儿的劳动能力和劳动习惯的任务融入幼儿喜欢的游戏中。

三、家园共同携手,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

无论哪一种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劳动习惯的培养更是如此,更需要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可通过家长会、家长园地、家园联系册等形式,多与家长进行沟通;通过网络QQ群介绍家长们的成功之处或让大家来帮忙解决一些在平时遇到的困难;展示幼儿园的教学计划、方案,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家园同步发展。

篇3

德育教育中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与互动高中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离不开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据调查,我国很多高中学校的班主任和学生之间除了正常的课本知识交流以外,很少再有课外的交流与互动,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地位界限分明,学生一看到老师,内心就会产生一定的畏惧心理,而大多数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采用的是”命令式“的方式,学生只能是被动的接受,内心的思想动态却是班主任所不能察觉到的,这样德育工作的开展就不能抓住学生的心理,不能对症下药,效果也就微乎其微,因此,加强师生的交流互动是开展德育工作的关键所在。德育教育内容过于单调传统的德育教育内容表现为争做四有新人,随着时代的发展,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的内容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教育学生除了要有“有理想,有文化”以外,还要具有集体主义观念,劳动观念,自觉遵守纪律观念,责任观念等,只有这样紧跟时展步伐,不断完善德育教育的内容,高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才会落到实处,学生的全面发展才会得到保障。

二、改善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举措的探讨

1、树立正确的德育教育理念在高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应根据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制定完善德育教育的内容,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德育教育理念,高中班主任应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并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制定相应的德育教育工作方案,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可靠保障。

2、制订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集体的管理,人性化的管理规章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在高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中,通过制订人性化的班级规章制度来引导学生的言行,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在管理制度的制订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这一主体因素,要遵循“人无完人”“知错能改就是好学生”的原则,从人性化角度来拟定班级管理制度。以班级量化考核为例,在扣分后,可制订出相应的辅助措施,如某学生逃学后被扣分,可通过对该学生一周内的表现进行处理,当该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再没有出现类似错误,则可放弃追究,也可通过其他好人好事来抵消其逃学的“过错”。如此,学生会犯错,也有改正的机会,积极性会增强。

3、加快“后进生”的转化每个班级都会有一些数量的“后进生”,但是无论任何原因形成的“后进生”在一定程度上都会阻碍德育教育的开展,这就要求我们的班主任开展工作的侧重点转移到“后进生”上面来,首先就要适量增加“后进生”学习的时间,可以在先进生和后进生之间设置帮扶小组,在班级里营造一种“你争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加强同学们之间的情感交流,其次班主任要作为他们的倾诉对象,要时刻倾听他们的心声,在情感方面拉近与后进生之间的距离,要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对后进生多鼓励,多赞美,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自己的努力得到肯定后,学习的主动性就会提高,学习成绩的提升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4、班主任应树立自身责任感责任感作为新时期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不容忽视,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灵魂人物,学生前进道路上的领航者,首先要树立自身的责任感,具备强烈的责任心与责任感是现代班主任所具备的必要条件,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国家,学校,学生负责,在德育教育方面,可以组织学生多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牢固树立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以后做一个有责任的,有担当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5、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劳动教育也是德育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内容,劳动可以增强人的体魄,“劳动最光荣”的理念已经深入广大中国人民心中,而学生们的主要时间是用来学习,劳动的观念相对淡薄,不能有了成绩,丢了身体,首先班主任可以在学校日常的劳动活动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学生做表率,然后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劳动竞技,努力营造火热的劳动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劳动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的劳动观念就会逐步增强,身体素质也会提高。

6、转变教师角色,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在高中德育教育的工作中,班主任处于怎样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形象,还是让学生容易接近的“大哥哥,大姐姐”,实践证明,班主任的后者角色才是开展德育工作的有力保障,班主任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关心学生,通过各种活动的举办拉近自己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到彼此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以此为基础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这样班主任可以成为学生最信任的“朋友”,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总结

篇4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小学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性教育,是培养造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格公民的起点。小学德育是基础教育,它要在德智体诸方面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打好基础,要为学生步入社会打好做人的基础。同时,《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并认真学习德育工作政策文件,提高认识,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为了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一学期来,我们加强了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研究,其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理论学习和德育实践研究、组织师德理论学习

本学期,我们利用教师政治学习的机会,组织教师学习了《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和市县教委有关师德教育和建设的文件资料等,以教育行评为契机,有效地加强了师德建设。、开展德育科研活动我们以新课程理念努力转变班主任的角色,并通过小课题研究、理论学习、案例撰写等形式开展德育科研活动。本学期,每位教师都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提高教师的德育理论水平。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爱国主义教育(1)本学期继续抓好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国家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意识。(2)开展好“祖国明天会更好”读书活动,并根据学校有关要求,组织了征文比赛。学生通过读书活动,进一步提高了爱国热情。

1、安全法制教育(1)加强安全知识的宣讲教育.(2)继续抓好学生校内、校外的安全工作,签定有关责任书,规范制度,落实好各种措施。本学期此项工作运行良好,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3)各班继续深入学习贯彻《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一些苗头性现象及时加以教育,杜绝学生违法犯罪现象。(4)开展了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如黑板报、专题广播等,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

2、环保教育通过宣传橱窗、校园广播积极宣传环保的重要意义,上好《环境教育》课。我们教育学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3、文明礼貌教育本学期,我校继续加强了学生常规教育,特别是文明礼貌教育,以新的《中小学生守则》

4、《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内容,开展“文明班级百分赛”活动,以班级教育、自我教育为主,红领巾督察队为阵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5、学校认真开展了关爱“留守孩”教育工作。

三、切实加强家校联系

为真正提高家校联系质量,本学期制定了家长学校各种制度并开展活动,还对班主任或其他任课老师提

出一定的要求,使学校、家庭、社会联系更为紧密,构建立体的教育网络。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利用教师政治学习等机会让教师明确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

1、个个有责任参与德育工作,树立“大德育观”,增强德育力量。2、继续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组织了班主任联系座谈会,通过交流取长补短,提高了班级管理水平。

篇5

关键词:中职学校;班主任;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011-01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出于各种不同的原因,使得学生自私自利、拜金,而且很喜欢不劳而获。学生在学校期间不好的思想还是有可能被改变的,如果进入社会,不好的思想将更加深入。因此,应根据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思想教育,例如: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责任心的培养、热爱同学、热爱教师等。班主任应该让给学生多参加些有意义的活动和劳动,培养他们尊重劳动者,培养学生要学会发现别人的长处,从而弥补自己的不足,培养学生要乐于助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总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树立优质班风学风,主抓日常行为规范

1、强化集体观念抓舆论

集体舆论的监督能够锻炼同学的性格,培养同学的意志,能够培养同学好的个人行为习惯,能够培养同学对集体的自豪感和责任感。良好的集体舆论,既是班风建设的一个内容,也是班风的表现形式之一。因此,在班风建设中,要大造舆论,来强化班风的约束和激励作用,强化班级成员的集体意识。每个学校的校训都有所不同,但都是学校教导学生的基础。

2、学风建设的主要问题便是氛围的营造

首先,要利用舆论的力量。在班上班主任应该极力营造好的学习氛围,在当今社会的这个大环境下使得学生能够真正明白,学习虽不能果断的说是唯一的出路,但是学习是最好的出路。目标就是动力,如果学生的学习目标定好的,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就会提高;其次,班主任要狠抓考勤。中职学生的自制力相对都比较差,在学校中,有些学生通宵上网、玩游戏,翘课这种情况已经很普遍了。而这次,班主任一定要抓紧考勤,稍有松懈,那么有些学生将不法自拔,从此低迷下去。一个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是使得班级的总成绩提高的最好方法。

3、建立劳动意识,优化校园环境

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一个孩子,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很高,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就造成了家长只关系学生的学习,对其它方面的教育却往往忽视了。尤其是学生的自立能力、劳动能力方面的教育。有些同学在家里从来不干活,向来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到了学校学生就逃避劳动,不愿意干活。班主任要不时地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一个良好的环境是学习的重要保证,而且现代社会需要的是自强独立的人,懒惰和依赖别人的人是不被社会所接受的,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必须依靠自己,不仅要学习好,各个方面都要好。从现在开始就要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班级每天安排值日生,每个学生都有劳动的机会,如果劳动态度认真教师给予表扬;劳动态度不认真的要批评,还要有一定的惩罚措施。班级有些外地的学生住在寝室里,教师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尤其在生活方面,班主任要多去寝室检查,以督促学生搞好个人卫生,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以便于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三、充分利用班会课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班会课应有明确的主题,形式灵活多样,活泼生动,使学生成为班会课的主角。根据自己的工作体会,总结出以下几种形式。

1、演讲式主题班会。比如新生入校第一次班会可举行“我的自述”演讲会,请每一个学生上台介绍一下自己的过去、兴趣爱好、特长和家庭情况等等,既有利于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情况,又增进同学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国庆节来临时,可举行“迎国庆、爱祖国、爱学校、爱班级”演讲比赛,既发挥了同学们的演讲才能,同时又进行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增加了班集体的凝聚力。举行演讲式的主题班会可以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参与,要求需要同学们早作准备,让学生在接受自我教育的同时锻炼了写作能力。

2、结合节日举行生动活泼的文艺性主题班会。比如,新年来临之际举行“迎新年”文艺主题班会,纪念“五四”青年节举行歌咏比赛等等。通过组织主题班会,可以融洽师生感情,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和教育。

四、利用实习机会,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努力提高专业技能

职业学校的核心是培养“技能”性人材。搞好实习期间的教育与管理工作就成为职业学校实习教学的最重要、最有效的一个环节。班主任应利用实习机会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努力提高职业技能。

五、注重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中职学校和普通的高中有所不同,它是有专业的区分,而且绝大多数学生毕业之后会直接步入职场。因此,中职学生学好一门技能是非常重要的。此时就需要,班主任老师要时刻地关注现在职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及时地让学生了解最热门的行业,还要让学生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具体要求,使得学生能够明白自己的现状以及自己和用人单位的要求之间的距离,才能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中职学校教育层次相对较低,知识面又比较窄,班主任应该不断地鼓励那些积极上进的学生,让他们要参加相关技能考试,为以后就业做准备。在这知识的时代,只有不断地随着知识的进步而进步,才能被社会认可,才能很好的生存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当中。

参考文献

[1] 谷伟夺.中职班主任工作新探索[J].考试周刊,2009,(14) .

[2] 何顺勇.浅谈中职班主任工作中教育方法的多样性[J].交通职业教育,2008,(01) .

篇6

关键词:初中教育;音乐教育;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素质教育是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在强调学校德、智教育的基础上,更重视学校美育教育和艺术教育,且把艺术教育确定为转轨的重要方面之一。为此,作为艺术教育组成部分的音乐教育,也就成为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使素质教育在初中音乐教育中有所显现,笔者在此谈谈自己的粗浅体会。

1要全面认识和理解素质教育的涵义

所谓“素质”,它的涵义很广泛,其中包括政治、思想素质,文化、艺术素质,心理、身体素质等。这些素质构成了一个人的总体素质,它们相互渗透、相互关联、相互作用。要培养一个人的这些素质,就要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几方面,以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层面,来对一个人进行培养。如果其中某个方面、哪个层面被忽视或取消了,那将造成一个人发展上的不平衡和某些方面的弱点,严重的将使人的身心向畸形发展,这样看来素质教育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我们作为教师的更要首先全面认识和理解素质教育。

2素质教育寓于音乐教育之中

音乐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文化知识,它能给予学生美的知识,美的享受。通过音乐的感受,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深化认识、陶冶情操、平衡感情,可以说它能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音乐学科教学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的特点就是,知识面广,综合性强,既有内容广泛的文学思想、地理、历史、民俗等知识的传授,又有严格的节奏规范和发声合奏、情感表达等技能训练,它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最佳途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门好课程。由此可见,音乐教育是能大大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但这并不是意味着音乐教育完全等同于素质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在应试教育观念指导下或在其影响下制定的教育要求,这样看来,音乐教育和素质教育就是相融合的,且应该是素质教育融入音乐教育。

3音乐教育显现素质教育

在音乐教育中,无处不呈现素质教育的影子。

3.1在音乐教育中能进行思想教育。思想教育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政治思想,一个是道德品质。政治思想教育主要包括: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继承革命传统等;道德品质包括: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集体、热爱劳动、遵守纪律等。音乐教育由于自身具有娱乐性、趣味性和审美观,它能把抽象的思想内容和政治内容以一种通俗易懂、潜移默化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说在音乐课程中渗透思想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好途径,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3.1.1在低年段的音乐游戏和音乐模仿中进行思想素质教育。这样可以通过学生们的自身实践活动来提高认识及辨别是非的能力。如:初中一年级课本上《七色光之歌》,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少年在七色光-祖国光的哺育与培养下茁壮成长走向未来的现实,富于哲理地向学生们渗透了物质生长离不开“社会”的雨露滋润的科学知识。在教歌之后再编配动作,会使学生自然地沉浸在音乐的意境中,这时候老师因势利导,在学生的心灵中播下“劳动能给我们创造幸福生活”的思想种子。

3.1.2在唱歌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歌曲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在唱中提高演唱水平,还可以他们在唱中认识人生,认识真、善、美。如:学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让学生领悟作品内容,感受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大无畏斗争精神,在教唱时,引导学生唱出力度的变化,旋律的起伏等。把歌曲情感的理解从情感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上,学后,再通过歌曲处理,使学生感受到战争年代亿万中国人民为争取自由和民族解放而战斗的紧迫感,也感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激励同学们为保卫和建设伟大的祖国而努力奋斗。

3.1.3在欣赏课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欣赏课不单是放音乐让同学听听而已,而是要在大家都参与的基础上诱导学生的求知欲,从有声的音乐中获得无声的情感体验,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辨别能力,从而形成积极、正确的人生观。

3.2能推动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音乐教育中的文化素质教育,实际上是研究如何使音乐课与其他学科课程的协同教学。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蒙古人民的生活习惯、居住条件、、服饰穿着等特点,还有民族文化、地理环境,在教学中描述蒙古蒙古少年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生活、勇于战胜困难的崇高品质,可以说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不仅对学生进行了美的教育,而且把音乐教育与语文、历史、地理、思品等课紧紧地联在了一起,这种协同的教学,促进了学生文化素质的提升。

3.3音乐教育提高了学生心理素质。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的爱美心理,使他们对美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学会欣赏美、追求美,此外,还要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协作心理、进取心理、创造心理和同情心理等。如合唱、合奏训练就能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只有同心协力,共同合作,才能唱或奏出美妙动听的音乐,才能得到最高境界的享受。如:歌曲《中国人民进行曲》,教育学生学习不怕艰苦、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教师更要教育学生把团结一心、步调一致的音符唱出来,把正确的人生精神和革命斗志唱出来,使学生勃发起昂扬的斗志,从而形成了追求和平、努力进取的世界观。

作者:梁秋颖 单位:长春市九台区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1]孙涛.浅议素质教育在初中音乐教育中的体现[J].河北教育,2002(6).

[2]孟慧琴.试论初中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体现[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0.

[3]陈芳.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素质教育体现[J].音乐天地,2011(6).

篇7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项目教学法萌芽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最早的雏形是18 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发展到20世纪中后期逐渐趋于完善,至2003年,项目教学法在职教领域已形成了完整的教法体系。

二、项目教学与传统教学对比

三、项目教学与传统教学在幼儿园实习期间的对比

学生在幼儿园实习期间,教师把学生分为甲、乙两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给小朋友上音乐课。甲组的教学,教师指导学生运用项目教学给小朋友上音乐课,对项目教学法的班级教师给学生制定了教学目标、做好课前准备、提前布置学生预习教材内容、阅读各种辅助材料、提取各种相关知识、制作合理的教案。乙组的教学,教师指导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给小朋友上音乐课。

在甲组教学中,学生充分感受和认识实际工作环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小朋友互动学习演唱儿歌。实验的着眼点不在于理性地传授知识和技能,而在于自然而直接地诉诸感性,在感性的带动下学会知识、掌握技能,注重儿童的音乐经验和音乐教学中的美感教育,推崇儿童主动学习音乐,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例如,学生给儿童出示图片,加强对歌词的理解,运用辅助教具帮助儿童体会音的高低、音色和节奏等,引导儿童用手里的教具演唱儿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会掌控课堂教学,学生能够把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应用到课堂。课后与同学、教师讨论教学效果。教师在这期间观察学生的教学行为,及时发现问题,并在课后与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对学生的整个教学行为给出评价。

对于乙组进行传统教学的学生,让她们总结教学体会。两组学生共同探讨在此次教育实习期间课堂教学感受为:1.甲组上课的班级比乙组上课的班级课堂气氛活跃;2.甲组上课的班级比乙组上课的班级教学效果好;3.甲组班级小朋友比乙组班级小朋友获得知识丰富;4.甲组同学比乙组同学有更多机会体会岗位的训练。

四、分析与讨论

项目教学法作为职业类教育,应用在高职师范类院校还只是一个初级阶段,不论从学生到教师都是一个理念转变的过程。在项目的制定与实施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探讨。

1.教师应有的准备

教师应具有一定的教学敏感性。当一种好的、新的、适合的教学方法出现时,教师要能够把握住,有控制它的能力,从而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音乐实习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音乐各学科门类之间的整合及师范教育职业性的特征。在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教师作为项目的制定者应具有指导性、掌控性、评价性的能力,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应用理论,为学生讲解在实践中会用到的理论,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环境的创设

项目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要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在分组中注意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为学生打造一个轻松、自由、公平的氛围。另外,教师要尽可能利用已有的教学设备、教学基地等带领学生感受不同环境中的工作方法,激发学生丰富的创造力、想象力、协作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

学生应改变以往“填鸭式”的学习方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中是真正的主体,因此,学生在项目教学中应学会主动学习,发挥自主性、创造性。在这种动力的带动下,学生能自主地、创造性地参与项目工作,而项目的直接性和挑战性能有效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4.项目教学的评价

项目教学的评价通常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学生之间的互评。这能够极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同时也是对知识运用的合理性、时效性的理解。通过互评,许多学生找到自身的不足及改进的办法,也同样看到他人身上的优点。而同一问题采用不同解决路径得到的效果,便于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时能在最短时间适应岗位。第二步则是教师的指导评价。教师从理论的层面出发,指出学生在项目工作中的优点与不足,帮助学生从理论的层面得到提高,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项目教学法以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让学生乐学、会学,并在和谐的气氛中发展能力,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把学生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中探究问题,在自主创新中得到发展。项目教学以本专业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以幼儿园音乐活动为教学活动,使工作任务典型化、具体化,这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把课堂所学多门音乐理论整合运用,提高了学生在项目工作中的掌控力。项目教学不能取代其他教学方法,只有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搭配运用,才能使职业院校的教学走上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雷兵.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探讨[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1).

篇8

一、在语文课的导语激趣中渗透德育

《诚实和信任》一文讲的是“我”一天深夜驾车回家,有雾能见度很低,转弯时碰到了停在路边的一辆红色小轿车,碰碎了左侧反光镜,主动留下通讯地址,最后在两人和颜悦色的电话中友好地解决了问题,让我们认识到“世界上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诚实和信任。”新授课前,老师说:“今天我想给大家讲个故事《曾子杀猪》,‘一天,曾子一家去市场,儿子吵着要母亲买肉,母亲舍不得,骗他说回家杀一头猪给他吃。回家后,曾子便磨起刀来,妻子不解,曾子说在市场你不是允诺儿子要杀猪的吗,我们作为父母的可不能失信于孩子,否则,将来怎么教育孩子呢?他妻子没法只好依了曾子杀了一头猪。’你们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受?你们觉得曾子为什么这样做?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所以我们必须从小诚实守信。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这个故事,看看这个中国人在国外是怎样做到诚信的?”

通过这样的导入,引发学生的阅读动机,调动学生内心的积蓄,隐藏的情感,从而认真地去阅读、去体会、去认识诚信在当今全球市场经济社会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受到思想上的升华。

二、在语文课的读讲中渗透德育

1.用英雄人物形象美进行纪律教育

通过感知英雄人物的高大形象,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例如,教学《舍身炸暗堡》一文,让学生感受崇高精神的同时,用动情的语言营造渲染气氛,叩击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振奋精神。同时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对学生说: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在发起总攻冲锋号快要吹响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他当机立断,迅速手托炸药包立刻点燃,不惜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他那种勇敢、顽强、视死如归、无所畏惧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无数个像“”这样的英雄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幸福来之不易,我们要永远纪念他。这样在情境中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受到要珍惜今天的学习机会的思想教育。

2.用劳动人民的行为美进行劳动教育

通过讨论,进行劳动观念教育。例如,在教学《幸福是什么》一文时,引导学生认识幸福的意义。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后,提出:你们各自谈谈幸福是什么?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买彩票,中大奖,拥有很多钱是幸福。”有的说:“能吃好、住好、耍好是幸福。”还有的说:“只要学习好就是幸福。”等等,众说纷纭。由此可见,很多同学对幸福的理解认识不足,十分肤浅、片面。针对这种情况,我联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真正的幸福不是个人贪图享受,而是用自己的双手辛勤劳动,为人类谋福利,使广大人民共同富裕。通过讨论和启发引导,学生增强了劳动观念,在校内、校外均能积极地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3.用大自然的风景美进行爱国、爱家教育

在学习与参观中进行爱家乡教育。通过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我充满赞美的语气说道:桂林山水甲天下,静、清、绿的水,奇、秀、险的山,这样的山环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欣赏桂林山水,就仿佛走进了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在学生认真诵读的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认识了桂林山水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感情。

4.用生动的事例进行识别能力的培养与教育

通过启发学生对真与假,美与丑,是与非鉴别,不断地增强学生的识别能力,通过充分的对比,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例如,在教《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东郭先生和狼》等童话故事时,总是引导学生认清故事中的角色具有什么思想品质,各反射生活中的什么人,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这种人。通过分析,学生自由讨论,进一步认清了生活中的对立事物,不断地提高了他们的鉴别能力。

三、在语文专题活动课中渗透德育

学习《老师,您好》后,可进一步引导学生收集赞颂老师的诗、名言,举行朗诵会,用优美的文学作品去熏陶,加深对老师的热爱。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们可以形象地说,由道德概念到道德信念的道路是从行为和习惯开始的,而行为和习惯中又渗透着儿童对于所见所闻事物的深刻情感和个人态度。”

篇9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心理健康不仅是时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而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卫生处指出:"学校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最适宜的场所,学校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并通过特殊问题的干预和心理咨询,转变学生的行为。"所以重视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心理偏差的纠治显得十分重要,既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也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下面谈谈中学生心理偏差的纠治。

一、思想教育法。

1、强化理想教育。首先,传统上的理想教育有许多合理之处,但从现在的社会情况及学生情况看,必须强调让学生清楚社会和个人现实,明确自己的未来,后确立远大的理想。每个学生的生活实际不一样,家庭经济实力有差别,家庭相关背景不一样,将来对学生个人教育的支持、就业的提携也就完全不同。如某一学生家庭贫困,而确立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科学家,就不够现实。学生明确了这一点,就不致于使理想和现实产生矛盾,产生心理障碍。"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悲剧并不少见。

其次,让学生明确,美好的未来对每个人的努力都是公正而均等的。每个人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以现实为出发点,从现在做起,必须为可能的将来奋发攻读。我们要教育学生千万不可在努力的问题上徘徊,不可为前途产生无端的忧虑,因为只有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和能力基础,才能实现每个人的既定目标。这样,才能使学生以正常的心态对待学习及挫折。

2、青春期教育问题。中学生容易产生的异性情感和对异性的想往,甚至做不切实际的追求。要防止一味的批评、指责或鄙视他们的现象出现,因青春期教育不当而造成的心理偏差在中学生中比例很大。作为教育者,对中学生的异性情感要注意疏导和迁移,我们不可以把其贬为一种不光彩的行为,我们对学生要从思想上进行疏导,解除学生的思想包袱。除了让学生掌握青春期有关知识外,还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进行迁移,如书法、绘画、歌咏、体育比赛等,使学生的异性情感融于知识的荟萃、情操的陶冶和集体氛围的情趣之中。

对青春期思想上易产生问题的方面可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让学生明是非,如"为什么中学生不能早恋?""当有早恋倾向时怎么办?""什么样的婚姻观才是健康的?"等等。可把男女生分开,就一些较敏感的话题指定专门的人组织探讨,以防有些话题说不出口而影响教育效果。"婚姻的理想"和"理想的婚姻"应成为中学生青春期教育的一个重点,包括"结婚的理想年龄"、"理想的婚偶"、"理想的家庭模式"等问题都应认真讨论,组织者可联系现实生活中幸福与不幸的婚姻例子教育学生,以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青春期的思想教育应放开一点,大胆一点,过去进行青春期教育时欲言又止、"犹抱琵琶半遮脸"的做法已不适合思想开放的现代中学生。

二、劳动矫正法。1、适量的劳动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础。对劳动的需要是人的正常的心理需求,任何心理需求的满足都有一个适量的问题。现代中学生普遍的劳动不足,也是造成他们心理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他们不承担一定的劳动,久而久之,自然把别人对自己的照顾和保护看做理所当然,渐渐地,周围的人在他们的身边逐渐缩小,他们重视自己的需求,忽视他人的存在,只想到索取,忽视付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凡事都得依赖,这本身是一种不健康心理。只有成功的劳动教育才能使中学生体会到劳动者劳动的辛苦,才能培养出稳定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因此,中学生承担适当的劳动是获得健康心理的基础。

2、劳动能从行为过程对心理偏差进行纠治。"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人已体会到,不健康状态及心理对人的危害,艰苦劳动对人的坚强意志及健康心理有巨大作用。有这样的一种经历,许多人可能都体验到:当心情恶劣时,有时我们就选择一种体力劳动以发泄。在劳动中,经历了许多艰苦的细节,当我们满身大汗地完成任务时,心里的愉悦是难以言喻的,这时候对原来的问题的看法已截然相反,甚至惊异于自己竟会产生如此的想法;这时候,只觉得周围阳光灿烂,鸟语花香,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自己已充满了信心。--劳动的魔力竟有如此之大。因此,安排劳动以纠治心理偏差是一个有效且必要的措施。

三、体育锻炼法。利用体育锻炼手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体育锻炼改善心理环境,增进心理健康,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实验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常人。有的学生怕羞、自卑感强,可多安排游泳、跨栏、单双杠、跳高等项目的锻炼,使他们克服胆怯、害怕心理,以勇敢的精神战胜困难跨越心理障碍,既锻炼了胆量,也增强了自信心。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则多安排一些集体活动项目,如足球、篮球、排球、拨河等,使他们逐渐与同学相互沟通感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遇事急躁、易冲动的学生,应多参加太极拳、越野等需持久的项目锻练,以帮助他们调节神经中枢系统,有效缓解和改善急躁、易怒、冲动等不良情绪,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四、心理咨询疏导法。中学应设立心理咨询处、心理咨询信箱、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使个别学生的心理疾病得到治疗,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就当前各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情况看,心理咨询活动开展得较少,应有的效益没有体现出来。

在学校的心理咨询活动中,要注意给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以安慰,以疏导,不仅要使其开心,更要力图使其将不愉快的经历当作自我成长的良机。心理咨询活动要竭力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看待个人所经受的挫折与磨难,从危机中看到生机,从困难中看到希望。要竭力使来心理咨询的学生自己想通问题,自己认清问题的本质,知道该怎么做,达到了人们常言的心理平衡。要使学生从挫折中认真反省自我,总结经验教训,增强生活智慧,以更好的应付日后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挫折。要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认识自我,开发自我,激励自我,避免依赖他人,增强个人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形成健康的心理。

五、活动纠治法。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课内外、校内外,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中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1)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特别是课堂上,要多给学生爱和尊重,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创造**和谐的环境气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了这些,学生健康心理就有了基础。(2)集体精神是积极向上的,是一种凝聚力。经常参加集体活动,可以消除同学之间或师生之间因不健康心理而产生的紧张的关系及敌对心理,形成互相友爱、关系融洽、密切合作的良好人际关系。同学之间彼此亲近,相处愉快,在困难与挫折面前就能互相帮助,互相安慰与鼓励,获得积极健康向上的力量。

六、自我调整法。心理的健康和个人的善于调整有极大的关系。在对中学生的心理偏差进行纠治时,可要求学生用如下方法进行自我调整:

篇10

师生教学就是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和全面的知识,现在人们进入误区,太注重考试成绩,忽略了实际能力的培养和身体素质。知识既然被共识为人类认识的成果,那就可以以知识的表现形式为分类标准,将知识划分为认知性知识和操作性知识两大类。所谓认知性知识,是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的知识;所谓操作性知识,则是具有典型的肢体操作特点的人类认识成果,它包括生产劳动技术、家务作业程式、体育音乐绘画雕塑的方法,其中,运动技术又是典型之中的典型。体育课应全力进行操作性知识(运动技术)的学练,而完全不必分心去担忧体质会不会有所发展;虽然没有拔高增进健康的调门,但有效的技术学练活动在掌握操作性知识的同时,却必然会明晰地将体质发展的正确走向校准。

一、有效的教学准备

小学体育教学准备不止是在备课本备课,还要做好课前的一切准备。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课前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上必然是杂乱无章,学生没有兴趣,教学效果必然差。其中,课前场地的布置要井井有条,做到既美观又便于组织教学。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条不紊的工作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布置场地、器材和使用、送还器材。这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新生入学、新学期临时代课,都应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做好这项工作,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从中受到良好的劳动教育。要向学生讲清楚学校各种场地、器材的使用方法、要求及进行课外体育活动时要求学生看明白有关场地、器材的标志牌上注明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可通过校内、外具体事例重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及爱护公共财物的教育。

分组及不分组轮换和分组教学。在分组及不分组轮换调队时,要提倡让兄弟班、组先行通过,切忌抢行或互相穿插,对本班调队中互相谦让的组长及时给予表扬,培养学生互相尊重、讲礼貌的文明行为。

二、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重中之重就是教学环节,如何选择合适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变换教学方法,以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1、把猜谜、讲故事引进体育课

目前,体育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讲解动作概念、要领,示范,然后学生随教师进行模仿练习,方法单调,吸引不住学生的兴趣,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如果采用提问式教学,可收到良好的效果。针对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猜谜语的特点,我在教《前滚翻》时,出了个谜语让学生猜:“两手用力撑,两脚迅速蹬,团身如球滚,展体似雄鹰。”谜语一出,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易学易记,从而达到了寓教于学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法,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常变常新,步步深入,始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想学、乐学的自觉行动。

2、做一些集中注意力的练习

由于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上课时往往是“人到课堂心未到”。我们学校是寄宿学校,学生一个星期才回家一次,每逢星期一上课,这种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就更加严重,甚至连队伍都排不好。针对这一情况,我根据教材内容,编一些韵律操,配上音乐或指挥学生做反口令练习、模仿动物动作等各种新颖、有趣的集中注意力的练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多采用小型竞赛

低年级学生争强好胜,热衷于小型竞赛,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如:当学生掌握快速跑动作后,就可以组织他们进行直线接力跑、十字接力跑;单脚跳可演变成跳进去拍人和斗鸡;投掷小垒球可组织学生打坦克、打飞机比赛,由于比赛激烈,学生就能较好地全身心投入。又如:学生甲在走廊上玩,学生乙在其背后打了一下,只见甲猛一转身,拔腿就追,直到甲、乙两人都气喘嘘嘘地趴在地上为止。此种在操场上屡见不鲜的镜头引起我们的思考:为什么学生在学习起跑时反应就不那么快?为什么学生练习耐久跑时就不能那样卖力?其实,学生在玩耍时都显露出其个性心理特征,如果教学过程能适应其个性,能激发其个性倾向性,那么教学效果就会大大的提高。

4、游戏教学必不可少

小孩的天性就是游戏,我们要很好利用这一点,多进行游戏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少年儿童在游戏中能学会认识社会和认识自己。特别是在一些集体游戏中,少年儿童需要互相帮助、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一些规定性的动作。这对养成少年儿童集体生活习惯,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有显著作用。游戏的规则把活动者组织起来,要求他们遵守纪律,并履行一定的职责,能培养少年儿童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在对身体的发展方面,体育游戏通过各种练习和活动,使游戏者的身体承担一定的运动负荷,各器官、各肌肉群得到必要的活动,有利于他们的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