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行业现状及趋势范文

时间:2023-07-07 17:35: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行业现状及趋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业行业现状及趋势

篇1

关键词 湿地农业;现状;措施;制约因素;发展方向;浙江嘉兴;秀洲区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7-0325-02

近年来,湿地农业一直到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嘉兴市秀洲区针对北部区域1.07万hm2农田地势低洼、种粮不高产的状况,积极创新农作制度,结合当地条件,开发湿地农业,发展水生蔬菜、鱼类养殖及水生蔬菜套养鱼类的种养结合模式,破解北部农业发展瓶颈,基本走出了因农田常年积水从事种植业效益不高的困境,化“水患”为“水利”,产业发展加速,效益增长明显。

1 秀洲区湿地农业发展现状

秀洲区水生蔬菜种植面积1 793.88 hm2,总产量达36 299.6 t,总产值达10 831.28万元。主要有莲藕、茭白、慈姑、荸荠、菱等水生蔬菜品种,甲鱼、泥鳅、黑鱼、彩鲤等鱼类品种。

1.1 水生蔬菜产业特点

1.1.1 区域布局逐步优化,专业化、规模化明显。1 333.33 hm2以上水生蔬菜集中分布合理,水生蔬菜特色村显现,经营规模日趋扩大,目前整村流转面积在466.67 hm2左右,逐步形成莲藕规模化种植、区域化种植。种植大户明显增加。据统计,种养结合的十大园区,每个园区规模都在6.67 hm2以上,面积超过133.33 hm2。

1.1.2 种养结合模式日趋丰富,采收机械化得到初步应用。通过政府引导、企业投入等方式,种养结合面积达207.87 hm2,种养模式有“藕―彩鲤(鳅、黑鱼)”、“菱―黑鱼(中华鳖、泥鳅)”等14种,特别是南湖菱(藕)套养甲鱼(泥鳅)4种模式经济效益明显,受到农户的欢迎。

1.1.3 主栽品种日益突出,逐步形成1个主栽品种与多个花色品种互补的局面。以萼莲3号为主的菜藕,引进9026(武汉)、萼莲6号(武汉)、萼莲7号(武汉)、花奇莲藕(山东)、太空籽莲、观赏花莲等逾100个品种。水生蔬菜品种不断丰富,生产、观赏齐头并进,经济生态效益明显。积极建设6.67 hm2以上水生蔬菜休闲观光基地,引进宜观赏的花莲、宜采摘的籽莲、藕莲和芡实等新品种,同时建造曲桥长廊、凉亭垂钓等景点。

1.1.4 种子种苗引进加速,二级育苗有新进展。鱼类育苗上实现了二级育苗,大大增加了鱼苗供种量。据统计,沙河荡生态鳖专业合作社供应甲鱼种苗460万只,杨溪生态鳖专业合作社可供30万只,泉生态农场供苗14万只,北部湾自育15万只幼鳖,嘉兴鱼种场年培育彩鲤、鲫鱼苗35万尾。

1.2 秀洲区湿地农业效益情况

1.2.1 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据调查,常规栽培麦―稻两季,产值为3.435万元/hm2(加上政府补贴),效益为8 820元/hm2。莲藕产量约22.5 t/hm2,平均单价为3元/kg,产值约6.75万元/hm2,效益4.425万元/hm2;经济效益是麦―稻模式的5倍。菱一般产量为13.8 t/hm2,4.5元/kg计算,产值为6.21万元/hm2,效益约3.75万元/hm2,经济效益是麦―稻模式的4.25倍。如果是藕―鱼、菱―鱼种养结合模式经济效益将更高。以北部湾藕套养泥鳅为例,进行测产及经济效益分析。藕―鳅种养结合模式面积为0.31 hm2,泥鳅放养量1 330 kg,放养规格200尾/kg,放养时间为7月20―31日,最后一次饲喂时间为10月11日,采收时间为11月20日,采收规格为136尾/kg,产量为1 760.30 kg,其中80尾/kg的商品泥鳅达到18%。泥鳅苗38元/kg,回捕的泥鳅平均40元/kg,每100 kg泥鳅消耗饲料7.0 kg/d,1年平均泥鳅饲料成本为3.32元/kg。藕―鳅种养结合模式成本见表1。莲藕与泥鳅总成本为206 141.25元/hm2。藕―鳅种养结合模式经济效益见表2。莲藕与泥鳅总效益为87 876.75元/hm2。是麦―稻模式的9.96倍。

1.2.2 社会效益显著。一是促进农村土地的集中流转,有效提高农民收入和村集体经济。据调查,近2年北部3个镇集中流转土地1 233.33 hm2,用于发展湿地农业,发包租金11 250~12 750元/hm2,可实现租金收入约1 387.5万~1 572.5万元。二是促进从一家一户小生产经营模式向规模化生产、企业化运作的现代农业经营格局转变。如王江泾镇栋梁村通过土地流转,引进投资主体,平均每个主体规模面积达6.8 hm2,有利于种植作物的整体规划。

1.2.3 生态效益显著。一是湿地农业项目的开展,有效推动农村旅游业的发展。秀洲区依托陶家荡、莲三荡、莲泗荡233.33 hm2河荡,与莲泗荡风景区连接起来,建立以种植业、渔业、湿地观赏植物为主的具备休闲、度假、观光、餐饮、垂钓等旅游项目的湿地生态旅游区,吸引不少游客慕名前来观赏。二是通过发展湿地农业,极大改善了秀洲区北部的生态环境。王江泾镇的湿地农业特色示范村――洪典和太平为核心相继投入1 020万元建设了迎宾湿地公园,开展了荷叶绿道、森林水道、林荫车道的“生态三道”建设,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打造一幅人在画中游的优美景象。

2 发展措施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要想使产业得以可持续发展,必须按照优布局、建基地、重引导、强素质、拓市场的思路,在增强动力激励、消除阻力障碍上下功夫。

2.1 加强规划促流转,优化区域布局

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集中发展的原则,确定水生蔬菜发展的区域地块,形成地域优势与规模效应。根据水生蔬菜发展实际,建立市场化运作的土地流转机制,确保水生蔬菜发展用地。引导土地向专业大户集中,实现水生蔬菜连片发展。加强水生蔬菜专业大户培育,鼓励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经营水平,树立典型示范,推动水生蔬菜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2.2 强化基础抓质量,创建示范基地

完善生产条件,重点抓好路渠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实行环境控制,提高建设质量,保证水生蔬菜稳产高产、节本增效。按照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的要求,集中力量狠抓基地,逐年扩大基地规模。增强辐射作用,以点带面,促进水生蔬菜开发上档次、上水平、上规模。做好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把设施蔬菜与旅游、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使休闲观光成为水生蔬菜发展新的亮点,实现功能的拓展与效益的增值。

2.3 完善政策重引导,增加资金投入

加大政策扶持,通过项目的扶持或专项资金的设立,发挥财政资金的积极作用。创新金融支农,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水生蔬菜产业的支持,增加信贷资金投入,设立水生蔬菜贷款品种,切实解决水生蔬菜农民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引导工商企业投资,利用工商企业资金大、实力强、市场稳、项目起点高、规模大的特点,有机结合秀洲区实际,引入先进的生产方式、科学管理经验和营销手段,推动水生蔬菜产业发展[1-2]。

2.4 培育主体强素质,提升科技水平

重点培养乡土人才、种植能手,加强生产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与生产技能。着力打造一支有学识、懂技能、善经营的水生蔬菜带头人队伍,引领当地科学发展水生蔬菜。加大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加强水生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的推广,确保产品质量安全。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调整充实乡镇农技力量,使乡镇农技人员能承担起项目建设的监督、各项技术培训与推广任务,努力做到科技工作者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

2.5 围绕增收活流通,促进产销对接

引导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合作社的运行质量,促进从生产领域合作向品牌、流通、加工领域的发展。形成“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按照布局合理、产销结合、功能齐全、运行高效的要求,加强水生蔬菜产地市场建设,增强对产区产品的吸收与集散能力。加强购销队伍建设,建立固定销售渠道,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强化品牌建设,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建立品牌创建激励机制,加大品牌资源的整合力度,力争把秀洲区的水生蔬菜品牌创响、规模做大,增强秀洲区水生蔬菜产业的市场知名度与竞争力。

3 制约因素

一是对北部湿地农业开发的认识依然不够深入。部分干部群众就发展湿地农业对湿地功能的恢复、生态环境改善的预期存在疑虑。部分老百姓对湿地农业的投入产出比信心不足,投资的成本如何,回报率如何,难以有效估算。二是湿地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近年来由于农业发展的倾向性问题,造成农业基础设施投入长期低下,农业用电和生产管理用房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湿地农业的快速发展。三是市场营销网络不够健全。因缺少专业营销组织,种植农户大多等待商家上门收购,销售上存在无序竞争现象,商贩压价现象突出,特别是在莲藕大量上市期,商贩对莲藕品质要求高,造成商品率低下,大大降低了种植户的收入。四是季节性劳动力短缺问题突出。由于机械化程度不高,人工成本不断增加,特别是挖藕季节,由于劳动力短缺造成鲜藕不能及时采收上市。

4 发展方向

4.1 进一步加强认识,为湿地农业发展竖立信心

把秀洲区北部低洼田作为一种资源来看待,既要保护,又要开发利用好,找准结合点,把这一资源以种养结合的模式有效地利用起来。低洼田因地势原因长期以来只能种植一季水稻,土地利用率低下,农民收益低,而发展湿地种养业充分利用水多的特点,提高了农田的时间利用率及空间利用率,大大提高了农田产出率,增加了农民收入。因此,要正确认识湿地农业发展中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坚信湿地农业发展的决心不动摇。

4.2 进一步加强科技引领,为湿地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开展“以种为主”和“以养为主”2类种养生产方式的攻关与研究,深化10种较成熟的种养结合模式,形成规范加以推广,特别是在套养品种、套养规格、套养密度、饲料开发、投喂时间、投喂量、投喂次数、套养技术及成本、巡塘观察、病害防治(药物清塘、鱼种消毒等)等方面形成一套标准化的操作性强的规程,科学指导农户开展湿地种养结合模式。创新稻鱼种养结合模式试验示范,力争种养结合面积稳中有升,效益不断提升。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科研合作,深化种养结合机理研究,丰富农作模式,实现单位面积效益倍增。特别是对挖藕机械进行研究,探索开发莲藕专用肥,泥鳅专用饲料,实现种养结合模式省工、省力、高产、高效。

4.3 进一步拓展湿地农业功能,为延长湿地农业产业链打下扎实基础

通过整合资源要素,促进产业集聚,推进莲藕加工产业园建设,特别是在开展藕粉加工上下功夫,并着力在休闲、功能食品开发等方面取得突破,扩大北部3个镇水生蔬菜品牌效应,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结合农业节庆活动,开展乡村旅游。举办好江南网船节、莲藕观赏节等活动,逐步(下转第329页)

(上接第326页)

构建融吃藕、赏藕、玩藕特色于一体的江南水乡休闲旅游,进一步提升区域和产业知名度[3-4]。

4.4 进一步发挥社会共建作用,为湿地农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加强政府引导,鼓励企业积极争取项目,加大项目带动力度。紧紧抓住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有利时机,结合国家、省、市农业项目建设重点,根据北部产业特色,整合要素,发挥资源、技术等优势,积极包装、申报项目,以项目实施为平台,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增强示范带动效应,达到扩量增效之目的。积极引导更多更好的人才、智力、资金等资源流向湿地农业、支持湿地农业、服务湿地农业。对一些工业反哺农业的典型要作好宣传,提升企业家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从而引导更多的企业投入到湿地农业中来,为秀洲区湿地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出资、出智、出力[5]。

5 参考文献

[1] 朱建国,姜文来,李应中.我国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出路[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0(4):50-53.

[2] 刘亚明.百禄镇有机浅水藕生产规程[J].现代农业科技,2009(24):111.

[3] 何建国,严华,成东雨,等.有机浅水藕的生产与管理技术[J].农技服务,2008(6):30-31.

篇2

【关键词】生物柴油 发展现状 发展前景

生物柴油行业作为我国的新能源发展行业,是我国新能源发展的重点研究对象,生物柴油行业的兴起和发展对我国新能源建设有着极大的深远影响。一旦具备了经济可行的生产能力,就会为我国的新能源建设带来十分可观的发展前景,同时也给生物柴油行业的发展也会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生物柴油泛指可供柴油机使用的可再生的原料主要源于生物液体燃料并且十分环保的新能源,是非常优质且理想的新能源,各国都在积极研究和发展新能源的开发生产技术。

1 我国生物柴油发展现状

1.1 我国生物柴油制备技术研究现状

我国生物柴油研究和发展起步较国际整体来说较晚,但是却将其作为我国新能源发展的重点研究对象,在生物柴油植被技术研究方面也有较大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生物柴油的制取大致分为物理法和化学法两种,物理法生产的生物柴油都属于直接法,与生产技术的同时进行的,性能指标难以控制,稳定性存在很大问题,所以在生物柴油产业使用物理法进行生产的比重较低。化学法的原理则是对动植物油进行相应的化学转换,运用化学原理改变物质内部分子结构,改变动植物油脂的根本性质,从根本上改善其粘度和流动性,成为完全均匀的液态产品,酯交换法是最常见的化学法,通过不同的催化剂实现符合不同柴油内燃机的燃料。目前国内主要生产生物柴油的方法是采用无机酸和无机碱作为催化剂的均相催化法,容易在催化过程中产生废酸或废碱,造成空气的二期污染,这也是目前生物柴油制备存在的问题,新的制备技术和方法也在不断研发和完善,希望能够进一步实现节能减排的制备技术,实现生物柴油的制作。1.2 我国生物柴油原料来源现状

原料来源的充足保证是生物柴油能否产业化扩张的重要指标之一。原料来源是否充足也是影响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目前主要的原料来源主要是油料作物、木本油料植物、废弃油脂以及水生植物和动物油脂等等,油脂成分组成会直接影响到产品性能,并且占生产成本的75%左右。研究表明,工程微藻比陆生植物的产油脂量高出几十倍,并且原料成分稳定,产出柴油油品好,是目前普遍关注和推广的原料来源研发项目。

1.3 我国生物柴油生产现状

生物柴油由于其技术上的难关,造成较高的生产成本,产业化的生产发展受到很大限制。我国生物柴油的研发和开发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还是较为迅速的。目前已经有了自己的自主产权、生产技术以及实验工厂。大型相关生物柴油产业生产厂家也于2001年在国内建成,标志着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化发展的全面展开,并且,相关性能指标达到了一定的国际标准,具有本国自己的生物柴油的生产技术和产业化能力,并且,目前仍然有很多生物柴油生产工厂正在筹划和建设过程中,都是颇具规模的现代化高科技生物柴油生产厂家,也有部分国外生产厂家在国内建厂,与我国合作。总体来说,目前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化道路还属于初始阶段,在产业策略、技术指标、技术方案选择以及销售方式和环境评估等等很多方面还没有形成配套的产业化链接,作为新兴产业,生物柴油行业将在更多的政策扶持和经济刺激下不断规范和完善。

2 我国生物柴油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2.1 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化发展趋势

生物柴油的产业化发展是我国生物柴油发展的必然趋势。生物柴油作为一种先进的可再生的能源,得到产业化的发展并取代旧的化工能源的使用,势必为一个国家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推动一国不断向前发展。加强我国生物柴油的产业化发展,实现生物柴油产业从产业策略、技术指标、技术制备方案到销售方式和环境评估方式的全面的完善规范化生产,坚持可持续经济发展是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化发展的目标和核心思路,对我国整体经济发展都会造成深远的影响。

2.2 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化发展对策

要实现我国生物柴油的产业化发展,有几点值得注意的方面,以下进行简单的论述:首先,在来源选择和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利用闲田进行油菜套中,通过基因工程改善作物产油量,运用更多的空闲资源和生物工程技术创造价值,提高产量,在保证农业用地的基础上实现生物柴油生产来源的可靠保证。其次,生物柴油产业化生产受到阻碍的主要原因是生产成本过高,无法得到普及,针对这种现象,可以针对油脂自身结构特点,走一条经济可行的合成和多元化产品开发的路线,实现生产成本的降低。并且生物柴油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受到技术、原料和产业化配套产业发展的限制,生物柴油建厂要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坚持与时俱进,循序渐进的过程。当然制定完善的生物柴油产品质量标准和相关技术指标并完善流通和销售体系等等也是十分重要的,是生物柴油产业化生产能够持续扩张的重要保证。

3 结语

生物柴油产业作为全球瞩目的重要新能源开发产业,对于我国未来的发展和新能源取代旧能源实现全面的现代化建设具有特别的意义。生物柴油生产作为新兴行业在我国还属于刚起步,在制备技术和产业化生产道路上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生物柴油是可再生的环保型新能源,是未来的能源发展趋势,生物柴油产业化发展是提高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推动力量,在未来的发展中,结合国家政策扶持和相关能源调控等措施,实现我国生物柴油能源产业化发展是总体发展战略思想也是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鲁厚芳,史国强,刘颖颖,梁斌.生物柴油生产及性质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1(1)

[2] 常新林.生物柴油研究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信息,2011(9)

[3] 赵檀,张全国,孙生波.生物柴油的最新研究进展[J].化工技术与开发,2011(4)

[4] 谢玉强,黄昭月.生物柴油的应用和研究现状及进展[J].科技信息,2011(7)

[5] 罗光碧,涂勇,林朝阳,刘明刚,吴勇.生物柴油的现状及前景展望[J].泸天化科技,2011(2)

[6] 赵檀,张丽,冯成江,张国甲.第二代生物柴油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现代化工,2011(5)

[7] 佟华芳,邴淑秋,赵光辉.生物柴油的制备技术及发展方向[J].化工中间体,2011(8)

[8] 谭冬霞,徐丽萍.我国生物柴油研究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11(18)

篇3

当前,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迅猛的发展,工业化和和信息化已步入深入融合阶段,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也进入蓬勃发展期,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和社会信息化倒逼我国农业现代化,现代农业机械只有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进一步提高设计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如何有效的农机产品开发周期,如何达到最优农机产品质量,如何有效降低农业机械的成本与价格,如何完善农业机械的售后服务等,这一系列的问题不断的拷问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信息化与数字化是解决上述的问题的有效手段。通过信息化与数字化的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农业机械的设计水平,通过数字化设备能有效的调控农业机械的精密的制造与加工,通过企业信息化与数字化的管理手段能否实现严格的生产管理与用户反馈。本文主要对农业机械产品研发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以及农业机械的数字化设计方法与技术,并结合从事农机产品多年的设计与制造经验和数字化设计特点,以及 CAD/CAM/CAE、虚拟样机、虚拟测试等新技术的应用加以深入的讨论与研究。

一、数字化驱动下农业机械设计研发

农业机械是衡量一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因而提供数字化手段提高我国农业装备的设计水平,对于在贸易全球化背景下提升农业装备制造业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具有不言而喻的历史意义。随着信息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设计已经全方位多层次的渗透到农业机械设计、生产中的方方面面,也给农业设计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1)信息技术与数字化的应用极大降低设计成本。

农业机械的产品创新设计涉及到数据开采、知识发现及其重用技术、知识的表达与组织、知识数据库的开发、基于知识的决策技术等。农业机械的设计可以在线上进行互动设计,企业可以与用户进行反馈论证与修改。设计者可以在线农业机械的设计效果,用户可以在线反馈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相比于以前农业机械设计都在纸质上进行绘图,在线农业机械设计的极大的促进农业机械设计与实践; 以往产品创新主要集中于具体设计过程,如今从产品的概念设计到详细设计的各个阶段均强调创新设计。如基于蓝牙技术的变量施肥机速度采集系统设计、温室环境下黄瓜采摘机器人信息获取设计、基于RFID 的农机安全监理现场巡检系统设计、基于资源管理和Silverlight技术的农业装备信息网络平台,以及Ajax 技术在农业装备信息网中的应用。均是信息技术与数字化技术在农业设计领域中应用的典范

2)数字化技术强调产品协同设计。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催生了许多新需求,这些新需求也亟需新的设计的方法,就目前农业机械数字化设计水平来看主要三种主流的设计方法,一是德国设计理论的系统化设计方法,二是TRIZ(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三是公理设计(AxiomaticDesign,AD),对于目前我国而言,需要对先进的设计方法进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更需要产品设计师跨区域的进行交流互动,跨部门甚至跨企业共同协作进行产品设计与制造等。数字化的设计平台能够为设计者之间提供实时的交流平台。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可实现跨实现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设计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数字化虚拟设计实现了设计与需求的协同统一,锻炼设计者虚拟想象空间,提升农业机械的设计水平,有效实现零污染的设计理念,促进绿色设计理念的形成与发展。如基于离散元法的数字化设计、精密播种机数字化设计、拖拉机队列自动控制系统、秧盘育秧精准播种的穴孔同步对中装置及其控制系统,以及基于力控组态软件的温室监控系统均是农业机械协同设计的样例。

3)虚拟现实便捷了农业机械设计与展示。

虚拟现实技术独特魅力之处在于能将农业机械的设计构思、实施及展现都表现为多媒体如三维图形、语音和视频,能然设计者和未来的潜在使用者身临其境地体验产品的设计整体过程。通过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来实现可以实现海量、实时、丰富的农业接卸虚拟设计素材。面向某些特色农业机械,其结构复杂、设计困难、设计周期长大大影响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然而如果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有效的克服以上缺点,一方面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产品的某些性能,另外一方面也便于设计人员对产品的修改与调整。大大缩短了农机产品的设计、生产周期。满足变化莫测的市场需求。如虚拟样机技术在畜牧机械设计、基于ADAMS 的莲藕切片虚拟样机建模与仿真、基于Pro/E三轴卧式TMR 饲料车的建模及运动仿真、SPH 在土壤高速切削仿真系统开发中的应用、莲藕切片机惯性力平衡仿真优化、大型中空轴式静压轴承流固耦合数值模拟,以及电涡流缓速器制动力矩影响因素的仿真均是虚拟现实技术在农业机械化设计中的应用。

结论

本文首先细致的分析了农业机械设计特点与需求,以及存在的问题,针对数字化与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与特点,如CAD/CAE/CAM虚拟现实设计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刻的改变了农业机械化设计的格局与模式,本文首先详细梳理虚拟设计技术与理论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结合分析了农机产品设计制造现状,进而细致深入地分析基于数字化技术农业机械产品设计的未来的发展趋势,针对信息技术如互联网、虚拟现实等技术对农业机械的数字化发展提供的历史机遇,研究面向农机产品开发过程的数字化设计平台体系与设计模式,采用数字化对农业机械产品进行设计所带来的优点即在产品开发的不同阶段运用数字化模型描述产品,并对产品进行设计、开发、评价、修改,通过这方面的讨论,以期为我国农业机械的数字化设计探索提供有益参考的新途径与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夏红霞;面向通用类机械产品虚拟装配的工程数据库管理系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2] 阎楚良,杨方飞.农业机械数字化设计技术研究与展望[J],农业机械化与新农村建设――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2006.

篇4

关键词:胡麻产业;效益;可持续发展;对策

胡麻是白银市最主要的油料作物,2018年播种面积约34万亩,占油料作物播种面积的95%,包括水地胡麻13.5万亩,旱地胡麻20.5万亩。本文从近几年来白银市胡麻生产情况,胡麻生产成本及效益变动趋势特点,胡麻产业经营主体现状及加工发展概况,该地区胡麻消费总量、结构特征及消费增长趋势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促进白银市胡麻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白银市胡麻生产情况

(一)种植模式种类较多。胡麻是白银地区传统的油料作物和最重要的食用油来源,全市旱作农业区和灌溉农业区均有分布,是当地农民群众必种的油料作物。旱地胡麻的种植方法有3种,分别为露地撒播、露地条播和旧膜穴播,种植模式只有单种1类。水地胡麻种植方法只有条播1种,种植模式有单种、间作、套种3类。间作、套种是白银市灌区胡麻尤其是黄河灌区胡麻栽培的突出特点,生产中常见的间套模式约有10余种,生产效益好、应用面积大的主要有胡麻套种大豆、胡麻套种玉米、胡麻套种花葵、胡麻套种油葵、胡麻套种莲花菜、胡麻套种大葱及胡麻蚕豆间作等[1]。(二)产量水平显著提高。白银市胡麻产量主要随着旱地胡麻单产年度间的波动而有所变化,但总体表现为明显增加的趋势,主要是近几年旱地旧膜穴播胡麻面积不断扩大,旱地胡麻产量水平稳中有升的结果。2016年,白银市水地胡麻和旱地胡麻的平均亩产量是98.4kg,水地胡麻和旱地胡麻的总产量是3295.6万kg。其中,水地套种胡麻平均亩产量是145.6kg,水地单种胡麻平均亩产量是175.5kg,水地套种和水地单种胡麻的平均亩产量是167.1kg,水地胡麻总产量是2256.2万kg;旱地露地胡麻平均亩产量是43.1kg,旱地旧膜穴播胡麻平均亩产量是73.5kg,旱地露地和旱地旧膜穴播胡麻的平均亩产量50.7kg,2016年旱地胡麻总产量是1039.4万kg。2018年,白银市水地胡麻和旱地胡麻的平均亩产量是105.9kg,水地胡麻和旱地胡麻的总产量3600万kg。其中,水地套种胡麻平均亩产量是165.1kg,水地单种胡麻平均亩产量是183.6kg,套种和单种的平均亩产量178.1kg,水地胡麻总产量2404.6万kg;旱地、露地胡麻平均亩产量是48.7kg,旱地旧膜穴播胡麻平均亩产是88.3kg,旱地露地与旱地旧膜胡麻的平均亩产量是60.5kg,旱地胡麻总产量1196.4万kg。2018年全市胡麻总产量3600万kg,较2016年总产量3295.6万kg增加了304.4万kg,平均每亩增产7.5kg,增幅7.6%(见表1)。(三)生产成本基本稳定。现阶段白银市水地胡麻施肥水平的上限是亩施纯N:8.74~10.08kg,P2O5:7.56~8.73kg,K2O:2.21~4.64kg;旱地胡麻施肥水平的上限是亩施纯N:3.38~4.84kg,P2O5:2.76~4.14kg,钾不是旱地胡麻高效生产的限制因子,在不考虑钾肥投入时,按施肥量的平均数折合成尿素、磷酸二铵和氯化钾,肥料投入量水地胡麻每亩是124.3元,旱地胡麻每亩是43.8元(见表2)。按当前市场价计,每亩水地胡麻犁地、农药、浇水、投工合计500元,包括犁地1亩40元、农药1亩20元、浇水3次1亩共90元、播种1亩1个工50元、管理1亩4个工200元、收获1亩2个工100元。旱地胡麻犁地和投工合计255元,包括犁地1亩30元、播种1亩0.5个工25元、管理1亩2个工100元、收获1亩2个工100元。2018年白银市水地胡麻平均亩产量是178.1kg,旱地胡麻平均亩产量是60.5kg,按当前市场价胡麻5.6元/kg计,每亩水地胡麻可折现997.4元,每亩旱地胡麻可折现338.8元。根据以上分析,水地胡麻总投入平均每亩624.3元,从水地胡麻平均亩产折现值997.4中扣除总投入,水地胡麻平均每亩净收入373.1元,产投比1.60:1;旱地胡麻总投入平均每亩298.8元,从旱地胡麻平均亩产折现值338.8元中扣除总投入,旱地胡麻平均每亩净收入40.0元,产投比1.13:1(见表3)。(四)生产效益不断增加。白银市胡麻产量提高、效益增加的直接原因是三项核心技术的基本普及,即优良品种基本普及、旧膜穴播胡麻栽培技术基本普及、病虫草害防控技术基本普及[2-4]。核心技术1:胡麻优良品种基本普及,是国家特色油料产业体系建设以来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一是优良品种的普及率由2016年的75%提高到2018年的85%;二是区域性的品种体系框架基本建立,即旱作区胡麻主栽品种确定为定亚22号,搭配内亚9号和晋亚11号;黄河灌区和井泉灌区主栽品种确定为陇亚13号和陇亚14号,搭配陇亚10号和定亚22号;苦水灌区主栽品种确定为陇亚10号、搭配定亚22号和宁亚20号。核心技术2:旧膜穴播胡麻栽培技术基本普及,是旱地胡麻增产的主要原因。白银市旱作农业区每年有二茬旧膜、三茬旧膜约100万亩,基本形成三三制的轮作制度,即1/3揭膜重新整地,1/3重茬种植玉米,1/3播种其他作物倒茬。近年来,旧膜穴播胡麻栽培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面积稳中有增。2016年白银市三县二区旧膜穴播胡麻4.5万亩,2018年增加到5.0万亩,占当年旱地胡麻播种面积20.5万亩的24.4%。2015年白银市农科所在会宁县柴门镇的测定结果是:二茬旧膜穴播胡麻较旱地露地胡麻增产23.5%~85.6%;三茬旧膜穴播胡麻较旱地露地胡麻增产15.3%~46.7%。旧膜穴播胡麻栽培技术在当地农业生产上发挥着良好效益,已成为旱地胡麻栽培的主导技术。核心技术3:病虫草害防控技术基本普及,是胡麻尤其是水地胡麻高产、稳产的重要保证。国家特色油料作物产业技术体系“十三五”实施期间,白银综合试验站重点加大了对水地胡麻病虫草害防控技术的宣传与培训力度,通过“四个统一”,即统一供药、统一防治、统一培训、统一管理措施,使广大农户基本明白了防治胡麻病、虫、草害有哪些高效农药,最主要的是农户基本明白了胡麻病、虫、草害最佳防治时期和防治方法,保证了水地胡麻高产、稳产。

二、白银市胡麻产业经营主体现状及加工发展概况

近年来,白银市胡麻产业初步形成了收购、加工、储存、销售、餐饮服务的格局,胡麻加工以小作坊为主,年加工能力30t以下的作坊几乎每个村都有。白银市目前有19家较大型胡麻加工企业登记注册,其中有6家规模较大,这6家分别是建伟、创佳、三利、永鑫、金利源、三福,由于大多以传统方式为主,且加工设备相对陈旧,产品以初级加工食用油为主。白银虽然已建立了建伟、创佳等胡麻加工企业,但传统的油料作坊仍占绝对比例,由于白银地区气候差异较大,导致胡麻籽粒质量不一,只有少量能够符合较大规模公司收购的标准,且多以榨油为主,加工产品单一,以胡麻油和胡麻饼粕为主,产品增值效果不显著,产业带动效应不强。对于自己的网络营销体系,大部分加工企业尚未建立,产品在收购、加工、销售中由于信息不对称,难以应对国内外胡麻产量的波动与价格的变化,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胡麻产业的发展。

三、本地区胡麻消费总量、结构特征及消费增长趋势

(一)消费总量基本稳定。白银市城乡居民消费的植物油种类主要有胡麻油、菜籽油、花生油、大豆油和葵花油等,其中胡麻油消费量约占食用油消费量的80%,其他油品消费量约占20%,植物油品种结构不均衡是白银市城乡居民食用油消费的突出特点。目前,全市城乡居民常住人口约170万人,根据调查,全市城乡人均植物油消费量在10~12kg之间,全年植物油消费量1700万kg,其中胡麻油消费量约1400万kg。2018年白银市胡麻总产量3600万kg,胡麻籽的商品化程度30%左右,胡麻油生产与消费总量基本持平。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均收入的不断增加,城乡居民食用油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尤其是城镇居民已从过去那种追求温饱的“大油”型膳食结构向营养型膳食结构转变,食用油消费追求的目标已从数量向质量转变。另外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人们的劳动强度显著降低,尤其是农业机械的普及,农民群众基本告别了繁重的体力劳动,食品消费量显著减少,食用油已进入平稳消费阶段[5]。(二)小品种油需求增长。随着白银市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讲究食用油的营养均衡问题,希望获得健康的体魄。食用油消费从过去基本以胡麻油为主的相对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在白银市属小品种的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油等已被搭配消费,目前植物油消费已进入结构调整期,市场对品质要求更高,并附加健康、功能、专用等特性的植物油需求旺盛,胡麻油在白银市的人均消费量已接近饱和状态,小作坊压榨的胡麻油产能接近过剩、市场竞争白热化,使得行业进入微利甚至亏损时代,本地胡麻生产与消费总量趋于平衡,与此同时,胡麻深加工产品和市场开发却严重不足,产业分散且发展不完善[6,7]。

四、促进胡麻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对策建议

(一)大力加强胡麻科技研发。要围绕综合利用,提质提效,开展技术攻关。引进高产优质品种,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通过建立健全胡麻病虫草害监测与防控体系,提高胡麻单产水平和产品质量。(二)发展装备制造业带动胡麻机械化的发展。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集成技术、节本增效、推动规模经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不断提升胡麻机械化发展水平。要针对胡麻播种、耕作、收获等各个环节开展机械化设备和作业研究,提高胡麻生产的机械化水平,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种植效益。(三)普及应用已经研发成熟的技术,促进胡麻产业尽快实现产业升级。建立专用胡麻生产基地,以合作社形式,通过培训,指导农民种植加工企业专用品种,应用已经研发成熟的技术,通过系列加工产品的开发,大力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整体产业市场竞争力。(四)加大胡麻产业的扶持力度。根据国家相关产业政策扶持导向,出台与胡麻种植相关的鼓励、补贴政策,并将胡麻生产纳入农业保险范围并给予保费补贴,防止因胡麻产量的起伏波动而影响到胡麻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秀霞,张炜.宁夏胡麻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23):87-88+104.

[2]崔小茹,陈其鲜.甘肃省胡麻生产现状及发展思路[J].甘肃农业,2014(11):3-4.

[3]张运晖,赵瑛,罗俊杰.甘肃胡麻产业发展浅议[J].甘肃农业科技,2013(7):54-55.

[4]党占海.甘肃胡麻生产和科研[J].甘肃科技情报,1995(5):4-6.

[5]周番红,李静.胡麻种植及胡麻油产品开发推广调查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15):30-31.

[6]李俊斌,陈秉谱.会宁胡麻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J].甘肃科技纵横,2015,(8):126-128.

篇5

[关键词] 烟草病虫害 发生特点 防治现状 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 S43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5-0133-01

前言:烟草是一年生的农作物,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产物,我国烟草种植者在长时间的研究中已经获得了一定的研究成就。现有的烟草品种是生物技术培育出的新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性,让烟草行业可以可续发展。烟草行业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产业,病虫害预防一直是烟草行业的重要内容。

1 烟草病虫害发生特点

1.1 烟草病毒病

烟草病虫害出现病毒病主要分为三种情况,分别为普通花叶病、黄瓜花叶病、马铃薯Y病毒病。烟草植株在发生烟草病毒病后的叶片较为容易破碎,将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烟草出现病毒病在初始发生阶段的时候叶脉表面的颜色将会褪色,如果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况下现象会越加明显。目前,烟草植物如果发生黄瓜花叶病毒的同时会伴随着马铃薯病毒病,这俩种病毒在刚刚开始的阶段,烟草叶脉颜色变淡甚至透明,叶片呈现出拉长现象,严重整个烟草植株都会出现萎缩情况。

1.2 黑胫病

在1896年发现第一例黑胫病后,到现在黑胫病已经成为烟草行业的主要病害,严重影响烟草行业的经济建设。黑胫病主要伤害的是烟草的根部及茎基部,烟草生长后期最容易感染上黑胫病,如果长时间出现阴雨天气黑胫病传播的速度将会扩散。烟草植株出现黑胫病将会出现叶片白色絮状物质,这个烟草植株将出现干缩情况[1]。

2 烟草病虫害防治对策

2.1 建立烟草病虫害管理防治体系

烟草行业对于病虫害应该建立相对应的管理防治体系,这样可以对大面积种植的烟草病虫害进行管理检测,在最大程度上将烟草病虫害控制在可以预防的范围内,减低烟草病害对于种植者的经济损失。在烟草种植园内适应检测管理设备,对于烟草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向上级反馈,管理部门对于烟草出现病虫害的信息快速了解,帮助烟草管理部门对烟草病虫害发展趋势全面分析,制定出相对应的防治措施。烟草技术人员应该在发现烟草病虫害的情况下就向上级做出汇报,让烟草行业的专家对于烟草病虫害进行指导,定期对烟草种植人员普及烟草方面的知识,让烟草种植者在药物使用上及时并且科学,对于出现烟草病虫害的情况及时间等原始数据要详细记录,方便烟草专家对于烟草情况的了解。烟草种植应该在一个规定的种植区内进行,这样可以保证烟草生长出的质量及生长管理,将世界最先进的烟草种植技术及方法积极引进,保证对于烟草病虫害病情的防治。烟草病虫害检测管理体系在建设镇,应该让每一名烟草种植者都能够及时的将烟草情况向上级反馈,提升烟草行业的工作效率[3]。

2.2 农业预防

使用农业预防方式对于烟草病虫害预防主要有三个内容,分别为选择烟草品种、种植管理、合理耕种。不同烟草品种在实际生长及发育中对于病虫害抵抗的能力存在一定差距,这样就需要烟草种植者在品种选择时选择适合自身地区种植的品种,最大程度降低烟草植株出现病虫害的机率。提升种植管理强度,在种植中科学使用化肥,提升化肥利用率,出现病虫害问题的植株将及时清理,研究培育五病害害的烟草幼苗,适当的时间对于烟草植株进行采收,积极对可能出现烟草病虫害时间进行控制及管理。合理耕种,一片土地不能长时间仅耕种一种植株,正常情况下烟草植株都是与谷类植株轮流耕种,这样可以保证土壤中的营养含量,降低烟草在种植中出现病虫害的可能性,合理耕种防治方式仅仅使用在耕地面积较大的地区,才能将合理耕种的效果体现[3]。

2.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就是养育烟草病虫害的天敌,使用生物农药等。最常使用的生物防治措施就是将烟草病虫害的天敌进行保护,让烟草病虫害的天敌可以在烟天将病虫害进行诱杀。烟草病虫害的数量应在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样可能将烟天中的病虫害全部消灭,降低病虫害为烟草种植者所带来的经济损失。生物防治方式是使用大自然有的生物体本身进行防治,这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效果并没有化学防治效果那样迅速,但是对于生态环境污染程度较低,甚至为零,是一种保护生态环境的防治方法,更加关注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2.4 化学防治

保证烟草生产质量,降低烟草叶片中农药化学含量,使用低毒、高效、环保的杀菌剂是烟草行业的主要品种,这样可以促进烟草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烟草植株在移植栽培后,在化学药品选择上一定要选择药效较好、环境危害小、性价比高的药品,严重禁止使用已经被国家禁止使用的药品。杀菌剂对于烟草植株的表面具有一定保护,并且农药残留的时间较短。

结论:烟草行业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产业,烟草病虫害将直接影响烟草植株的产量,降低烟草质量,因此对于烟草病害害防治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卢雨,徐楠楠,张汉千.龙岩市烟草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9:199-201.

[2]匡传富,李宏光,何斌.2013年郴州市烟草病虫害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4,11:132+134.

[3]黄帮全,贺晓辉,张芯丽.德宏冬春烤烟病虫害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J].基层农技推广,2016,03:88-90.

篇6

关键词:长春市;农药生产;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42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4-0019-1

农药作为一种特殊的农业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农业生产中,以农药为主要载体的农业有害生物治理,仅在玉米、水稻和大豆三大作物上,每年就挽回粮食损失近8-10亿斤;在人民的日常生活当中,卫生害虫和农舍害鼠的预防治理也主要依赖于农药,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存环境方面也起着巨大作用。然而,由于农药使用的不尽科学合理,也给人民的生活、生产、财产及生命安全带来一定的负面作用。现就全市农药生产、经营的现状及长春市农药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科学、客观的分析。

1 农药生产

1.1 全市农药生产企业现状

长春市农药生产企业的数量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和农业生产需求的变化,发生了很大变化。长春市石油化工厂、长春市烟碱厂由于体制和产品的原因,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退出了农药生产领域。吉林省东亚化工研究所、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科技总公司3家农药生产企业也由于品种单一、规模有限、市场占有率低,于20世纪末不再生产农药产品。目前,长春市辖区内共有农药生产企业4个,分别是吉林邦农生物农药有限公司、吉林省阿尔丹化工有限公司、吉林省长春市恒大有限责任公司和吉林省长春市长双农药有限公司。合计年总生产能力为6200t、年均生产量为1565t、年均产值为4110万元,其中,长春邦农生物农药有限公司分别为:5000t、1500t、3800万元;吉林省长春市长双农药有限公司分别为:500t、25t、110万元;吉林省长春市恒大有限责任公司分别为500t、30t、50万元;吉林省阿尔丹化工有限公司分别为200t、10t、150万元。4家农药生产企业共有登记品种共有30个,全部为化学农药,其中,杀虫剂品种1个;杀菌剂品种13个;除草剂品种13个;种衣剂品种2个;卫生杀虫剂品种1个。生产规模较大、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吉林邦农生物农药有限公司有登记农药品种18个;恒大实业和阿尔丹分别只有1个登记品种。

1.2 全市农药生产在全国农药生产中的地位

近年来我国农药工业发展十分迅速, 2005年,首次突破百万吨大关,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农药生产大国。近三年来,基于国内的原料配套、工艺、产业工人等配套升级,全球农药正在向中国转移。目前已达到190万t的生产能力,2006年,中国农药制造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752多亿元;2007年,中国农药制造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852亿元;2008年为800亿元左右。年均累计工业总产值约为800亿元左右,而长春市农药的工业总产值仅为0.38亿元,占全国农药制造行业的0.05%。目前全国共有农药生产企业2500余个,从农药企业数量上看长春市只占全国的0.16%。从农药产品数量上,2009年全国常年生产农药约为190万t,长春市4家农药生产企业累计生产制剂量为0.1565万t,占全国的0.08%左右。

2 长春市农药生产特点

一是规模小,产能有限。长春市辖区内共有4家农药生产企业,合计年均工业产值只有4000多万元,其中有三家的年均工业产值仅50-150万元,不符合国家农药产业政策,面临淘汰。4 家企业年产能仅为6200t,尚不及农药发达省市大型企业的十分之一。

二是登记少,产品老化。在长春市4家农药生产企业中,登记产品最多的一家仅有18个,产品也是十几年一贯制的传统农药产品。没有符合未来发展方向要求的高效、低毒或无毒、低残留的农药产品。

三是制剂加工型农药生产企业,科技含量低,污染相对较小。

3 关于长春市农药生产企业发展的一点思考

一是整合现有农药生产企业,做大做强。在长春市的4家农药生产企业中,除邦农生物农药外,其余3家面临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都有被取消农药生产资格的可能。最理想的方式是整合资源,合4为1,借助农药产业结构调整的时机,做大做强。

二是调整产品结构,向高效、低毒或无毒、低残留的农药产品方向发展。保留现有市场占有率高、已经形成产业规模的农药产品,利用3-5年的时间,登记一批科技附加值高、高效低污染符合农药产业政策的农药产品。

篇7

【关键词】地理信息;信息系统;数据

地理信息系统近年来在不断更新和优化,已经被有效应用到电力、交通、水利以及土地管理等多个行业,并且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虽然在实际应用中会遇到各种问题,但是在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背景下,综合功能也在持续完善,对各项数据的利用率也不断提高,已经从二维发展到三维,对于行业的发展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理信息系统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其主要利用计算机软件与硬件,将空间数据库技术作为依托,对各项空间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和管理,为下一步管理工作策划编制提供依据,是一项全新的介于空间技术、管理科学以及地理科学学科的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大的优势。例如在矿山行业中的应用,基于矿山地质结构构造以及作业环境特殊性,可以达到人员定位、生产管理、灾害预报以及信息整合等目的[1]。即可以支持采掘、矿井开拓、充填等生产报表的增删改基本操作,与生产信息数据库相辅相成,为矿山生a下一步工作提供指导依据。

二、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现状

1.矿山资源查探

地理信息系统现在已经被有效应用到矿产资源勘查方面,可与卫星系统相结合,对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所处位置以及存储量进行确定,同时还可描绘出立体、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地貌图像。一般被用于矿产勘察前期,对目标地形、地貌露头岩组合以及覆盖区地表以下构造形态和断层延伸走向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为矿产勘察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对比以往勘察技术来讲,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快速确定成矿有利地段,并确定人工方法难以勘察的异常地质情况,通过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对比,筛选出有用信息,提高了矿产资源查探工作效率。另外,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在矿产资源查探工作中的应用,还可以长期保留相关数据,并可根据后续作业对各项数据进行修改和添加等操作,为成矿预测区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可更好的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2.地学信息库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按照一定比例可建立地形数据库,主要是通过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来获得数字化地形信息,并保证SPOT图像可以及时更新。对于测量得到的地形数据库信息,可以统一转换到国家地形数据库内,并利用GIS技术来处理重、磁、地质信息,以此来判断得到该区域地质构造,同时完成地质构造图的绘制,为后续地理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

3.环境动态监测

将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卫星技术进行相互结合,能够实现对一定区域内资源的调查以及动态监测,为政府开展资源开发与保护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可提高工作决策制定的科学性。并且,通过GIS技术的应用,可对各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实现灾害监测、评估和预报,对提高区域内抗灾救灾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地质灾害信息分布时间、空间,来为下一步管理工作决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并与区域规划、灾害防治等信息相结合,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2]。另外,利用GIS技术还可以提高抗灾救灾效率,各项资料在提供上更为及时和全面,为抗震救灾工作提供正确的信息指导,减少救灾资源的浪费。

4.资源规划管理

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可以根据土地资源来建立相应评价模型,以及矿产资源分布与工业布局模型,为区域内国土资源信息系统的建立,以及国土整治提供了有效帮助。地理信息系统内设置的数据库,包括了植被、农业地质、耕地、城乡等所有信息,通过对各项数据信息的综合分析,可以为自然资源管理以及区域经济规划工作的实施提供数据支持。即为管理工作提供所需信息,经过统计与分析后,编制出地区经济统计图与管理规划方案,保证每个阶段工作实施的科学性。

三、地理信息系统发展趋势

现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利用数字高程技术模型以及处理三维空间实体坐标,但是还不能建立三维实体拓扑关系,想要实现真三维操作还具有较大难度,不能维持实体时间维度变化,这样下一步便可向四维以及多维化发展。即基于空间三维,加上时间维度或变量,更逼真的体现出特定机制下各项数据的变化。同时,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地理信息系统还会向智能化、网络化以及高集成化方向发展,实现3D-GIS系统应用,为各领域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大帮助。

结束语:

对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因其所具有的功能和特点,现在已经被有效应用到各个领域中。在行业技术水品不断提高情况下,将其与其他专业技术进行有效融合,争取进一步实现智能化、网络化以及高集成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盛宇,董志江.地理信息系统(GIS)发展现状及展望[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3):49.

[2] 赵福君.3D―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06):249.

[3] 郝鹏宇,王秀兰,冯仲科. 专家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和展望[J]. 林业调查规划,2011,(02):14-15.

篇8

各农药生产、经销、应用及相关单位:

近年来,随着除草剂研发与使用技术的不断发展,转基因农作物播种面积和农作物的集约化与规模化种植不断扩大,以及农田果园中杂草抗性的增强,再加上除草剂生产和出口的日益增加,致使除草剂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已成为广大农药企业和农药研究推广应用部门关注的重点。

为了分析和探讨除草剂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并寻求相关解决办法,交流除草剂研发、生产、营销和应用方面的经验和体会,加速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植保产品推广工作委员会、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和《农药市场信息》编辑部研究决定,继成功举办2012年杀菌剂发展与推广应用交流会后,将于2013年3月22~24日举办除草剂发展与推广应用交流会。

本次交流会邀请有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科研院所领导和专家以及部分知名企业领导为与会者共同探讨除草剂产业与市场现状及趋势,分享技术与经验,剖析营销迷局,引导未来发展。

为了确保会议顺利进行,现将交流会有关事宜正式通知如下:

一、主办单位: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植保产品推广工作委员会、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药市场信息》传媒

二、支持单位:农业部农药检定所、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三、冠名单位:拜耳作物科学公司

四、承办单位:安徽华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五、会议主题:除草剂的发展及科学使用

六、会议时间:2013年3月22日至24日,22日全天报到。

七、会议地点:安徽合肥新文采会展酒店(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派路10号,距骆岗机场约10公里、火车站15公里、火车西站12公里)。

八、参会对象:农药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市场部经理、产品经理,农药科研院所专家,植保农技推广部门相关人士,农药经销商,种植合作社社长,果蔬和粮食种植大户等

九、主要内容:

(一)开幕式: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农药工业协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植保产品推广工作委员会、拜耳作物科学等领导致词

(二)特约报告:

政策与发展

1.除草剂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孙叔宝 会长)

2.除草剂产品登记状况及发展趋势(农业部农药检定所 张宏军 副主任)

3.我国农作物草害发生及除草剂应用概况(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梁帝允 高级农艺师)

4.2012年除草剂进出口情况分析(农业部农药检定所进出口处 叶贵标 处长)

研究与开发

1.重要农作物田间杂草的抗药性及防治对策(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张朝贤 研究员)

2.除草活性筛选与新型除草剂的发现(浙江省化工研究院 陈杰研究员)

3.除草剂对助剂的要求及剂型发展趋势(安徽省化工研究院 戴权 研究员)

4.跨国公司除草剂新品种的研发及在我国的推广应用(拜耳作物科学)

5.草甘膦目前发展状况及未来趋势(华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推广与应用

1.水稻田杂草的发生及除草剂应用状况(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王振荣 研究员)

2.小麦田杂草的发生及除草剂应用状况(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李美 研究员)

3.玉米田杂草的发生及除草剂应用状况(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李香菊 研究员)

4.大豆田杂草的发生及除草剂应用状况(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徐伟钧 研究员)

5.除草剂药害发生状况及预防对策(东北农业大学 陶波教授)

6.小麦田杂草对除草剂抗性的检测方法(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除草剂开发经理 陈良)

7.除草剂喷雾助剂研究与推广(迈图高新材料集团 何凤琦经理)

营销与推荐

1.从二甲戊灵在中国推广销售历史谈除草剂的营销方略(青岛华垦进出口有限公司销售部 杨世超 总经理)

2.新时期除草剂数制化营销创新与实践(中国农资公司上海公司 唐韵 高级农艺师)

3.冠名单位及其他承办、协办企业成功经验分享

十、报名办法及参会费用:

1.会务费:凡即日起至2013年3月10日报名并交纳会务费,注册费1800元/人,3月10日后及现场注册 2000元/人(含会务、餐饮、资料等)。会议统一安排住宿,费用自理。

2.团体报名优惠:每企业4人以上参会可享受团体优惠,1600元/人(含会务、餐饮、资料等)。

3.汇款方式:

(1)银行汇款:南通市农药市场信息中心(汇款时请注明会务费),开户行:江苏银行南通分行学田支行,账号: 89061015201110000208

(2)邮局汇款:江苏省南通市姚港路35号(226006)《农药市场信息》编辑部 收

4.参会代表请填写回执表(见附件,可登录“中国农药网(.cn)”下载),并请于 3月10日前发传真、电子邮件或邮寄至《农药市场信息》编辑部。

5.欢迎相关企业垂询会议协办赞助及广告投放事宜。

十一、 会务组联系方式:

顾旭东 电话:0513-83511876 (兼传真)

13706298456

王永崇 电话:0513-83511907 (兼传真)

15312629690

E-mail: .cn QQ:1603164617

2.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植保产品推广工作委员会:

郑永权 电话:010-62815908 13641115808

邮箱:

袁会珠 电话:010-62815941 13621001605

邮箱: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植保产品推广委员会

篇9

【关键词】郑州;会展业;品牌;对策

郑州作为全国重要的综合通、通讯枢纽,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的旅游城市,具有发展会展业得天独厚的优势。郑州会展业不仅具有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中原国际博览中心等一批较高水准的硬件设施,而且在会展组织、会展品牌等软件建设方面也居于国内前列。目前,郑州会展业已具有一定的产业规模,并呈现出继续快速发展的势头。郑州作为“中部会展之都”的地位已经初步形成。

因此,加快发展会展业,不仅是适应郑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需要,也是适应郑州会展发展形势的需要。对郑州会展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进行研究,高起点发展郑州会展业,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国际商贸城建设的客观要求;是带动旅游、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崛起,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是提升郑州在中原城市群中的中心城市的地位,增强对中原城市群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增强对中原城市群乃至中部地区的服务功能,提高郑州的城市综合竞争实力的必然选择。对于进一步稳固和提升郑州作为“中部会展之都”的地位,提升郑州城市形象,提升郑州整体经济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一、完善会展基础设施

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二期工程的建立,实现了展览面积15万、标准展位7000个的国际一流场馆的规划建设目标。同时,将中原博览中心的改扩建工程纳入计划,完善对各个区县的场馆建设规划的布局。全市要完善会展场馆周边的配套服务功能,加强交通、通信、酒店、餐饮和娱乐配套服务设施。

二、健全会展管理体制

加快郑州市会展行业协会组建工作,规范、引导会展业健康发展。加强对会展活动的监督,避免重复办展现象发生,坚决杜绝骗展等违法现象产生,倡导全社会共同打击欺诈,打造诚信体系,建立健全长效的监管机制,对于盗用、假冒、仿制他人企业自主研发的、具有知识产权品牌商品的行为,对于制假、售假和侵权等的违规操作和不法行为,予以坚决查处和严厉打击,加速建设有利于会展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形成健康、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

三、加强会展宣传营销

加大郑州会展城市的推介宣传力度,努力提升郑州会展业知名度和影响力。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各类传播媒体,围绕郑州会展资源、政策环境、配套服务、基础设施等的宣传推介,多样化推介名牌会展,特别要强化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的城市地标形象,全方位的把郑州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四、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引导市会展行业协会发挥的桥梁纽带和自律、调研、服务、沟通作用,指导郑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制定行业服务规范、诚信自律办法等制度,组织合作交流,开展会展从业人员培训,进一步规范会展市场,促进会展行业发展。

五、加大投入支持力度

政府扶持,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看得见”与“看不见”两只手的作用。实践证明,政府的作用在会展业发展中是至关重要的。会展业在郑州市是一项新兴产业,在现阶段更需要政府给以强有力的扶持,要在财税上予以支持,这是会展业能够迅速发展的关键。

六、强化人才教育培养

对会展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两条途径,第一是要充分利用各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优势,积极扶持高等院校的会展、旅游、策划、营销、广告等专业的建设和发展,重点支持集会展研究、教育、培训、交流于一体的专业培养会展人才的大专院校,保证院校会展人才教育和培养不脱离实际,有计划地培养一批国际化的会展专业高、中级人才,加速会展及相关行业人才的储备和使用,为我市会展业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人才保障。

第二条途径是建立健全我市的会展职业人才培训机制,组织经常性会展职业培训,开展会展人才引进和职业资格认证工作,是通过鼓励会展企业通过委托高校培养、中介机构培训和送国(境)外参加短期培训等方式,提高专业技术与管理人员的技能与职业素质,将会展人才建设纳入会展企业资质与专业水平考核的范围。不断壮大会展职业人才队伍。

七、实施会展品牌战略

1.借助外力,内引外联,积极引进全国巡回展

郑州要继续积极引进全国巡回展。政府要积极引进具有一定知名度或者有发展潜力的巡回展,应作为加快郑州展览业发展的战略措施之一。引进的原则应考虑郑州产业特点,项目应具有高水平和国际性,以利于郑州会展名城的打造。引进的重点应分布在汽车、食品、纺织服装、体育和旅游用品等消费类展会;符合郑州产业发展方向的农产品、农业机械交通设备、生物制药、电子信息、物流和等行业。为了选准适合在郑州举办的全国巡回展项目,必须对全国巡回展特点、发展趋势和优劣势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筛选。

2.立足自身,扎根郑州,大力培植本土品牌展会

立足郑州、面向中部、走向全国,积极发展品牌展会,充分利用来展和外展两个市场,使自办展与两种资源相互融合,孕育一批具有专业水准和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展览会,力争每年培育出1-2个市场前景好,高质量、高效益的品牌展会。加快全市会展项目等级认定制度的建立,按照品牌展会的等级标准制定展会升级规划。逐渐形成一批专业化展览和品牌展会,到2020年形成我市的会展品牌项目体系。

八、拓展会展业的国内外合作

以建设国际化的会展城市为目标,必须建立城市会展业的开放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中部城市群“会展一体化“建设。与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江西、山西各省市之间,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组成城市会展发展联盟,挖掘产业优势,开发创新会展项目,扩大会展规模。加强同武汉、长沙、南昌、合肥、太原等中部城市的交流与合作,发挥中部地区中心城市的优势,增强中心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共同联手打造会展品牌,扩大会展规模和国际、国内的影响力。

积极与发达国家和国内主要会展城市建立友好关系。坚持每年走访兄弟会展城市,不断地向其他城市取经,积极参与国内外的会展行业活动,比如商务部“中国会展经济论坛”、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的“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以及中国展览馆协会的“展中展”等,努力争取全国会展行业各类奖项。同时,要借鉴国际经验,加快会展业的国际化步伐,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和管理办法,积极开展与欧美、亚洲、港澳台的合作,争取这些地区和国外著名的展览公司来我市开展会展业务。

参考文献:

[1] 张胜德.我国会展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技术与教育.2011(01)

[2] 刘艳亮.基于SWOT分析的郑州市会展业发展研究[J].中州学刊.2010(05).

篇10

关键词 微生物肥料;分类;农业生产;应用

中图分类号 S1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5-0263-02

Microbial Fertilizer and Its Application Progress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WANG Jing-chao

(Shandong Product Quality Insp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Ji′nan Shandong 250100)

Abstract Microbial fertilizer is a new kind of fertilizer,it can not only enhance soil fertility,but also can improve crop quality,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green ecological agricultural production.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microbial fertilizer,microbial fertilizer classific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were reviewed.The problems in microbial fertilizer development were also analyz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microbial fertilizer;classification;agricultural production;application

当今是一个生态文明的年代,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十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业发展的基础与保障[1]。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农田土壤质量深受影响。首先是化肥和农药的超量使用,不仅造成使用效率下降,而且影响产品的安全性评价;其次是土壤肥力下降,影响土壤生态功能。微生物肥料的开发和应用对于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在提高与保持土壤肥力、转化营养元素、提高化肥利用率、促进作物生长、拮抗土传病害、净化环境与平衡生态系统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1]。目前,人们开始追求生活品质,对绿色农作物青睐有加,因此对微生物肥料的需求也将增加,这为开发微生物肥料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2]。目前微生物肥料逐步成为中国国家生态示范区、绿色和有机农产品基地等肥料的主力军,正在农业生产中产生着越来越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3]。本文对微生物肥料的发展与在农业上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对微生物肥料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1 微生物肥料的研究现状

所谓微生物肥料,是指含有特定微生物活体、能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制品[4]。微生物肥料也被称为菌肥、菌剂、接种剂,是肥料制品中的一种,与化学肥料、有机肥料等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使农作物得到特定的肥料效应,从而使其生长旺盛、产量增加[5]。早在20世纪20年代,国外就开始出现根瘤菌肥料,而我国的微生物肥料研制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6]。最开始研究的是大豆和花生的根瘤菌剂,之后从原苏联引进细菌肥料;后来开始推广使用固氮蓝绿藻肥和放线菌肥料;70年代中期开始使用VA菌根,以此来提高植物的水分利用率和磷素的利用率;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将固氮菌和生物钾肥混在一起作为拌种剂使用;进入21世纪后,出现了基因工程菌肥、作基肥和追肥用的有机无机复合菌肥、生物有机肥、非草炭载体高密度的菌粉型微生物接种剂肥料以及其他多种功能类型和名称的微生物肥料[7]。当今,微生物肥料已被农民普遍接受,不仅应用于粮食作物,还应用于果树、蔬菜等经济作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中国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新动力。

2 微生物肥料的分类

微生物肥料种类繁多,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进行多种划分。一般认为微生物肥料可分为微生物菌剂、生物有机肥和复合微生物肥料[8]。微生物菌剂是指含有1种或多种目的微生物的活菌制剂,这些目的微生物都是经过工业化处理的,或生产增殖或浓缩或经载体吸附[9]。菌剂从形态上可分为固体和液体,固体菌剂呈粉末状,易于保存和运输,在生产中占主导地位。生物有机肥则是将特定的目的微生物与腐熟的有机肥复合在一起组成的一种新型肥料,它同时具有微生物肥料和有机肥料2种效用。生物有机肥外型上为颗粒状,是一种环保肥料,适合在有机农业生产中使用[10]。复合微生物肥料是指微生物与营养物质和有机质复合而成的肥料,既有微生物的作用,又有化肥的作用[11]。

按照制品定微生物种类进行分类,可将微生物肥料分为细菌类肥料、真菌类肥料和光合细菌类肥料[12]。若按微生物肥料的作用机理进行分类,又可分为根瘤菌肥、固氮菌肥、磷细菌肥、钾细菌肥、硅酸盐菌肥和复合菌肥[13]。

3 微生物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面临着人均耕地面积偏少的现状,加之我国土地资源具有农用土地资源比重小和后备耕地资源不足等特点,这就要求提高产量[14]。而施用化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增产途径。但是,长期施用化肥会致使土地肥力过剩,出现土地板结、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化肥的大量使用还会导致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减少,破坏土壤生态系统[15]。另外,化肥的施用还会增加农产品中的有害物质,影响农产品的品质。这与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的要求相违背,也不符合人们追求健康食物的意愿。而微生物肥料却不存在这些问题,它具有长效、无毒、无污染、节约能源、成本低等特点,可弥补化学肥料的缺点和不足[16]。微生物肥料的作用大致如下:一是通过有益菌的大量繁殖,大量有益菌在植物的根系周围形成了优势种群,抑制了其他有害菌的生命活动。二是改善土壤,培肥地力。三是促进植物生长,改善抗逆性。四是分解土壤中的农药残留,避免残留农药对下季作物产生药害,还对植物生长过程中通过根系排放的有害物质进行分解[17]。大量研究证明,微生物肥料利用微生物自身的生命活动及其代谢产物来增加养分供给量,为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提供营养,从而达到提高产量、增强抗逆性、改善品质和减少化肥施用等目的[18-19]。现在,微生物肥料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

在粮食生产中,施用微生物肥料可明显改善农田土壤生态,提高土壤微生物总量、放线菌与真菌数量比和肥效微生物数量,优化土壤微生物区系组成,降低土壤容重,提高阳离子交换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20],从而达到高产的目的。

在果树中,施用微生物肥料可改善果品的品质,提高有益成分的含量,降低水果中有害成分的含量,满足现代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的需要。有研究表明,施用微生物肥料可以协调砀山酥梨氮素养分的吸收,明显促进砀山酥梨对其他矿质养分的吸收。并且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施加微生物肥料,单株果树增产可达25%以上。施用微生物肥料还能增加果实中VC、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等,大大提高梨果的品质[21]。

在蔬菜生产中,施用微生物肥料不仅可以提高土壤肥力,还可协助蔬菜吸收营养,降低蔬菜产品中硝酸盐含量,提高抗病能力,从而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22]。

4 结语

微生物肥料作为一种新兴肥料,具有其发展优势。施用微生物肥料可减少化学化肥的施用,改善土壤微生态,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农产品的品质。但是,由于生产及研发等多方面的原因,致使微生物肥料的推广和普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首先是市面上的微生物肥料产品众多,但是产品的技术创新严重不足;其次是微生物肥料的检测技术和评价方法存在不足,没有针对微生物肥肥力的检测标准,现行的只是一些地方标准,不利于微生物肥料产品的发展;最后,作为微生物肥料核心的菌种,其选育和改进处于严重滞后状态。这些都不利于微生物肥料的进一步发展。针对这些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微生物肥料的发展:一是做到产、学、研相结合,大力发展优良菌株的选育和改进工作,提高微生物肥料的肥力稳定性;二是增强微生物肥料生产企业的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三是政府加大资金支持,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建设。

5 参考文献

[1] 牛翠芳.我国微生物肥料行业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农业技术与装备,2007(10):36-37.

[2] 燕永亮,李力,李俊.根际固氮微生物功能基因组及微生物肥料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1,13(5):93-101.

[3] 孟瑶,徐凤花,孟庆有,等.中国微生物肥料研究及应用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6):276-283.

[4] 葛诚,吴薇.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应用及问题[J].中国农学通报,1994,10(3):24-28.

[5] 张雪峰,胡滨.微生物肥料对土壤生态环境修复效应的影响[J].绿色科技,2011(2):98-100.

[6] 郐士鹏.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现代化农业,2005(11):15-17.

[7] 袁田,熊格生,刘志,等.微生物肥料的研究进展[J].湖南农业科学,2009(7):44-47.

[8] 王素英,陶光灿,谢光辉,等.我国微生物肥料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3,8(1):14-18.

[9] 张敏,王兆玉.微生物肥料的发展前景[J].北方园艺,2004(5):6-7.

[10] 孔凡真.国内外微生物肥料的发展概况[J].土壤肥料,2006(11):24-25.

[11] 葛诚.微生物肥料生产及其产业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12] 郭永利.微生物肥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J].陕西农业科学,2012(4):134-136.

[13] 江涛.常用微生物肥料的种类与应用[J].农家参谋・种业大观,2012(1):30.

[14] 杨尚友.微生物肥料及其在烟草生产中的应用[J].甘肃农业科技,2009(6):51-53.

[15] 菅广宇,苏百童,邵秀丽,等.3种有益微生物混合发酵液对辣椒幼苗生长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1):141-144.

[16] 刘健,李俊,葛诚.微生物肥料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杂志,2001,3(21):33-36,46.

[17] 许前欣,孟兆芳,于彩虹.微生物肥料农业应用的效益评价[J].天津农业科学,2000,6(2):44-46.

[18] 葛均青,于贤昌.微生物肥料效应及其应用展望[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3,11(3):87-88.

[19] 成春彦,熊顺贵.微生物肥料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农业大学报,1997,2(S1):12-15.

[20] 孙中涛,姚良同,孙凤鸣,等.微生物肥料对棉田土壤生态与棉花生长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5,13(3):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