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生劳动教育范文

时间:2023-07-07 17:34: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加强学生劳动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加强学生劳动教育

篇1

关键词:劳动观教育;大学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08-0163-02

教育与就业的关系一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学生就业制度实现了由计划体制下“统包统配”向市场体制下“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再到今天“以市场为导向的自主择业”的转变,大学生就业问题逐步成了当前社会所关注的一个焦点。而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劳动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在解决社会就业问题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教育可以通过改变劳动观念来达到解决就业问题的目标。理论与事实都证明,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其中的劳动教育在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更是非常重要的。

一、劳动观教育的内涵

劳动观是指人们对劳动的根本看法和根本态度,它主要包括人们对劳动的目的、意义和价值等方面的认识以及如何对待劳动的态度。从某种意义上讲,劳动观体现着个人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理解。端正当代大学生劳动态度,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是高校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进行劳动教育的基础。

二、劳动观教育的内容

一切行为都是在观念的支配下进行的,观念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行为的结果,正确的观念是指导我们行动的依据。要使当代学生深刻领会到劳动是人的基本需求,就必须加强正确的劳动观教育,逐步教育引导其端正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克服轻视劳动和好逸恶劳的思想。与此同时,要理性平等地看待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区别,充分认识到它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社会走向理想目标的根基和动力。还要进一步明确劳动在社会主义建设当中的重要作用,把劳动由负担变为责任和快乐,最终达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劳动观念、尊重热爱劳动的态度、明确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三、加强劳动观教育,促进大学生就业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加之高等教育普及等方面的原因,大学生就业逐渐成为当前我国社会所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现实境遇中虽然国家、政府和社会各界都非常重视毕业生就业的工作,创造一切有利条件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但笔者认为这些都只能作为解决问题的外部条件,而问题的症结归根结底还在于大学生自身。在以往,有关大学生就业自身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就业心理、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但却忽视了与就业息息相关的观念教育―劳动观教育。大学生在就业过程当中出现的择业期望过高、就业条件攀比、受挫能力较差等问题,职业规划、心理调适是方法,但是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才是更为根本的核心。加强劳动观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加强劳动观教育,培养吃苦耐劳精神,促进扎实就业

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人类社会,创造了人类社会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创造了我们今天美好灿烂的生活。社会需要进步就需要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积累,而这些财富的产生来源于劳动的创造。马克思指出:“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一个小孩都知道的。”这就是劳动的价值所在。同时,我们个人对于社会的价值也是通过这样的劳动表现出来的。个人对于社会的意义,就是通过劳动者这个角色反映出来的,个人的价值大小就是通过个人对于社会发展的汗水付出多少,对于人民生活幸福的贡献大小表现出来的。这是我们参与劳动的意义所在,也是衡量自身价值的标准。但是劳动创造财富的过程并非轻而易举,只有通过艰苦的劳动实践过程,我们才能领会、掌握各种生产知识,积累劳动生产经验,为不断创新劳动、改造劳动生产方式、提高生产率提供不竭的动力。认识到劳动过程的艰辛,就必须认识到吃苦耐劳精神在劳动生产过程当中的支柱作用,就需要我们自觉培养吃苦耐劳、不图名利甘于寂寞的精神。

目前,有些大学生在择业的过程当中过分重视人待遇,已经参加工作的学生还存在不断跳槽的现象。这些反映出当前大学生择业过程中过分重视个人所得,忽视个人社会价值的体现。加强劳动观教育,使他们能够树立起正确的劳动价值理念,明确劳动的深层社会意义所在。帮助大学生理解参与就业的本质是参与社会不同分工的劳动,而劳动的目的和价值应当在于追求更高层次上的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体现自己作为社会个体的存在价值,从而促进大学生积极参与劳动,主动就业而不消极待业。正确的劳动观念也能够指导他们在就业过程当中,注重磨炼自己的意志,多注意学习生产技能知识,少注意个人社会地位、金钱所得,多一点吃苦耐劳勤奋踏实,少一点浮躁和对物质享受的追求。

2.加强劳动观教育,培养劳动乐观精神,提高就业积极性

认为劳动是一种艰苦的活动,这是较为普遍的观念。诚然,劳动在大多数时间里是艰苦的,特别是体力劳动。劳动的艰苦实实在在地表现在诸如采矿、冶金等行业里,这一点必须承认。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生产关系的不断变革,脑力劳动逐渐增多,只有体力劳动是艰苦的观点已经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实践中越来越多地出现的“白领压力”、“假期综合症”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了从事脑力劳动并不轻松。正如马克思所说,“劳动不可能像傅立叶所希望的那样成为游戏”。然而我们不能这样单纯地理解劳动,把它单方面理解成艰苦活动的观念,不仅与劳动本身的意义不相符合,而且也导致有害的后果,厌恶劳动、鄙视体力劳动就是其中的表现之一。

一件事情总有好与不好两个方面,劳动也是如此。人们往往仅看到劳动所带来的艰辛与痛苦,却忽视了劳动可以给人带来的快乐。如果人生不以劳动为支撑,我们可以想象那是一种怎样的恐慌与不安。当劳动被社会或公众所认可的时候,人们能够感受到的是劳动带来的快乐、是付出换来回报的享受。因此,我们更应当加强大学生的劳动观教育,辩证看待劳动意义。树立一种劳动乐观精神,就能提高学生的劳动积极性。视劳动为痛苦,相应的情绪自然是消极的,参与劳动只能是被动的。如果大学生能够通过教育引导,认识到劳动乐趣所在,就会以乐观的精神状态,主动参与劳动,以积极的心理态度应对择业就业过程当中的各种困难,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3.加强劳动观教育,建立劳动平等观,促进基层就业

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就业出现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并非是由于劳动力的绝对过剩所引起的,而是由于大学生择业预期较高、就业条件盲目攀比所导致的相对过剩,主要为自愿失业、结构性失业。在许多大学生的认识当中,劳动领域的不同分工成为了一种等级区别。有人认为脑力劳动、体力劳动有地位之分、贵贱之别。在劳动岗位的选择上,部分学生不愿参加基层工作岗位,大都喜欢条件、待遇较好的管理类岗位。在职业选择中,许多人往往基于一种身份、等级的考虑,来评价某种职业,因而给择业带来很大的障碍。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经常为此所困扰。相当多的就业者,往往出于所谓“面子”的考虑,而拒绝接受某些职业。

在社会生活中,劳动是有分工的,而且这种分工的区别在当代有扩大的趋势。职业差别是社会分工的直接表现,也是人类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历史进步的基本条件和重要体现,具有深刻的积极意义。有分工才有差别,有差别才有专门化,才有技能的提高,才有社会个性的基础,无差别的社会只能是死水一潭;有差别才有交换,才有社会合作。劳动的差别,不仅合乎历史的进步,而且也符合人的发展需要,因而是具有价值的。因为劳动的合理的差别,实现着人的个性,有助于自由个性的发展。加强劳动观教育,明确社会的劳动分工本质,纠正劳动差别认识,消除劳动差别观,建立劳动平等观。大力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基层岗位就业,努力在基层工作中锻炼自身,积累经验,为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4.加强劳动观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促进自主创业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并逐渐成为社会的直接生产力,创造性劳动不仅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有利于社会生活的改善,而且在提高人的道德素养,促进人的个性发展和才能发挥上都有重要的作用。

人的创造性活动,只有在一种情绪高涨的状态中才能实现,如果单纯视劳动为痛苦,则必定使劳动者处于一种委靡不振的精神状态,所谓创造是难以出现的。加强劳动观教育,正确认识劳动的价值,体会劳动所带来的愉悦感,建立平等的劳动观,培养起吃苦耐劳的劳动精神。这些效果还能进一步地激发人们参与劳动的积极性,更能激发个人的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大学生积极探索,自主创业,开辟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新径。

大学生的劳动观主导着他们在择业、就业过程当中处理各种问题的总体方向。只有真正明确了“什么是劳动”、“为什么要劳动”的问题,具备了正确的劳动观作为基础,他们才能够正确认识就业的需要,认识自己的劳动在于社会当中的作用,正确认识自我、把握发展定位、积极主动就业;才能更好地把握各种就业信息和机会,在竞争和挫折中不断历练、不断成熟,最终实现更好地就业,跨出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黄济.关于劳动教育的认识和建议[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2]刘忠世,王伟然.我们应具有什么样的劳动观[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3]李小苹.当前我国高校劳动教育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Strengthen Labor View Education to Promote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JIA Lu-yin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67,China)

篇2

------劳动教育现场会活动报道

为贯彻《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结合我省红、绿、蓝、金、银“五色教育”,区教育局在局长和教研员带领下积极探索劳动教育课程设置、劳动教育实施途径、劳动观念及劳动习惯的培养;大力弘扬传统劳动教育,立足学校实际,打造学校特色,积极探索新时代劳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我校于12月11日代表区参加了全市劳动教育现场会展示活动。

我校是一所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农村学校,现有学生留守儿童较多,大多需要寄宿,结合农村地域特点,依托“五色劳动教育”理念,学校确立了以学生自主管理为主线,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为根基,整合家庭和社会教育资源,扎根农村,扎实做好学生劳动教育。助力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掌握生活、生存技能;从培养劳动习惯入手,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篇3

【关键词】新时代;劳动教育教师;专业特质

新时代背景下,要落实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其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关键在于教师。劳动教育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专业特质,才能胜任劳动教育教学工作,真正实现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

一、新时代劳动教育教师专业特质的内涵

从事不同行业的人,有着不同的专业特质。所谓特质是指一种可表现于许多环境的、相对持久的、一致而稳定的思想、情感和动作的特点,它反映了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倾向,具有抽象性、稳定性、相对性和结构层次性等特征[1]。新时代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特质就是指劳动教育教师所具有的稳定、持久而独立于情境的心理特征[2]。新时代劳动教育教师只有具备从事劳动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特有的品质,才能胜任劳动教育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有所作为。

二、新时代劳动教育教师专业特质的主要表现

新时代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特质是由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新时代对劳动教育的要求所决定的。根据劳动教育教师应具备的特点和符合的要求,笔者认为新时代劳动教育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特质主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丰富的专业知识、过硬的专业能力和强烈的学习意识,以下展开具体论述。

(一)高尚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应遵循的基本规范。教育是塑造学生灵魂的事业,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才能更好地培育学生。劳动教育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主要表现如下。1爱岗敬业能够充分认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高度认同劳动教育教师职业,热爱劳动教育教学工作,对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2关爱学生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全身心关心爱护每一名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个体差异,相信学生的潜能,努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3育人为本,因材施教牢记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学生形成劳动价值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努力为每一名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

(二)丰富的专业知识

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持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教育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不仅影响着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而且影响着学生的学习[3]。劳动教育教师要具备的专业知识主要有以下几点。

1扎实的教育知识

劳动教育教师的教育知识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是开展劳动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教师要熟练掌握教育教学基本原理,特别是要把握好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劳动价值观形成规律,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开展教学活动,还要准确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做到因材施教。

2精深的学科知识

劳动教育学科知识主要指劳动教育教学的概念、原理、理论、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具体包括劳动教育的历史发展、劳动教育的性质和基本理念、劳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劳动教育的形式与方法、劳动教育的途径与评价、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以及劳动的相关知识等。它是教师进行正常教学、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教师要精准掌握劳动教育相关学科知识。

3丰富的学科教学知识

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运用学科知识进行教学活动的载体和基础,具有实践性、工作性、情境性、隐蔽性、综合性的特点,是教师专业知识最核心的表现。劳动教育教师要从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系统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本质要求,掌握劳动教育课程开发的方法和教学策略,充分了解学生劳动教育的认知特点,然后将这些学科知识、教育教学方法知识及学生知识加以内化,融合于自己的思考中,运用于教学中,不断优化教学。

(三)过硬的专业能力

1课程规划设计能力

劳动教育课程教学不像其他学科教学那样,有课程标准、教学用书、教学参考书等可以依据和参考。也就是说,劳动教育课程没有具体的体系化或校本化的目标和内容设计,它只有《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作为指导。那么如何确定校本化的劳动教育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实施模式和评价策略?这就需要劳动教育教师进行规划和设计。劳动教育课程规划能力就是教师在《纲要》指导下,基于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以及对学生学习需求和可以得到的校内外课程资源分析,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能力。其既包括对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规划设计,也包括对学年(学期)课程和具体劳动项目的规划设计。课程规划设计能力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能准确把握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二是能准确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劳动素养现状及需求,并能对校内外劳动教育课程资源进行价值分析,做到充分利用;三是能确立校本化的劳动教育目标,包括学校目标、学期目标、主题目标、活动目标等;四是能构建基于目标的课程内容体系,做到科学安排、有所侧重、因地制宜、凸显特色;五是能探索出适合学校实际、满足学生需求的课程实施和评价模式。

2课程实施能力

课程目标的达成关键在于课程的有效实施。课程实施能力是指教师在《纲要》指导下,将劳动教育的相关要求付诸行动,并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劳动教育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主要包括组织协调能力和活动指导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是劳动教育教师应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因为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需要教师精心组织活动和及时协调各种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能创设有效情境,调动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能及时发现学生劳动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学生有序有效开展劳动;三是能及时协调学科间、校内校外间,以及家庭、学校、社会间的关系,确保劳动教育顺利进行。活动指导能力是指教师在学生劳动中,能对学生的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劳动习惯等及时给予指导,促进学生劳动素养的发展。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实现劳动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活动指导能力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能熟练掌握各种劳动技能,即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认真学习和熟练掌握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做劳动教育的行家里手;二是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三是能及时发现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恰当地给予指导和帮助;四是能指导学生及时进行交流反思,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3劳动实践能力

劳动实践能力主要指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劳动素养。从一定程度上讲,教师的劳动实践能力决定了学生劳动素养的高低。教师的劳动实践能力主要表现在:一是能清晰地讲解劳动的意义、价值,以及劳动的知识技能;二是能正确、规范地使用劳动工具;三是能熟练掌握劳动技能,即能熟练掌握所指导的劳动项目的流程和技能;四是示范操作要科学规范,即能按照技术规范和流程进行示范操作,做到科学规范。

4课程评价能力

课程评价能力是指劳动教育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师自身课程实施情况的诊断评价能力,包括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和自我评价与改进的能力。劳动教育教师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包括对学生的学习现状、学习与发展结果的诊断评价能力。教师要能利用多种方式、渠道收集评价信息,对评价信息进行科学分析,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和反馈改进作用;能做到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有机结合。自我评价与改进的能力是指教师对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自我认识和反思,从而实现自我素质的提高和专业自主能力的发展。教师要能制订出具体明确的、可操作性强的自我评价指标体系;能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诊断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能充分利用自我评价结果不断改进教学,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5课程资源开发能力

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是指劳动教育教师在校本化的劳动教育目标指导下,在分析学生年龄特点和需求基础上,对校内外劳动教育课程资源进行分析、开发和利用的能力。劳动教育课程不同于其他学科课程,它没有现成的教学内容,它的课程资源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和社会之中,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和开发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因此,教师要具有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及时发现课程资源,并能合理利用,使之成为促进学生劳动素养发展的重要条件。

6教育科研能力

教育科研能力是指劳动教育课程教师在劳动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深化课程实施和实现自身专业成长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是劳动教育教师专业能力的核心,是教师实现自身专业成长的关键能力。教师要能善于发现课程实施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及时将问题转化为要研究的课题;能对研究课题进行规划,制订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案;能进行文献综述与分析,找到已有成果的优点与不足;能在劳动教育教学实践中利用科学研究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并整理分析信息得出研究结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从而达到改进教学、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目的。

(四)强烈的学习意识

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劳动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劳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劳动教育教师不愿从事劳动教育教学工作,对劳动教育教学工作思考得少、研究得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专业水平低。而新时代劳动教育对劳动教育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样就形成了劳动教育教师专业水平不高与新时代劳动教育对教师的高要求之间的矛盾。为了全面落实新时代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劳动教育教师应具有强烈的学习意识,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把学习当作一种不懈的精神追求和行为习惯[4]。劳动教育教师要认真学习关于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各种指导文件,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准确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性质、理念、目标、内容、实施策略、评价方式等,积极探索全面落实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路径和方法;要紧跟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准确把握新时代劳动工具、劳动技术、劳动形态的新变化,创新劳动教育内容、途径、方式,增强劳动教育的时代性;要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等,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努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总的来说,劳动教育教师要肩负起新时代劳动教育赋予的使命,就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丰富的专业知识、过硬的专业能力和强烈的学习意识。这就是新时代劳动教育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特质。

参考文献:

[1]成有信.十国师范教育和教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3]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篇4

一、通过集会、节日宣传等对学生进行渗透教育

要让学生爱劳动,首先要从思想上进行觉悟。每周一我们学校都会举行集会仪式,我们会组织对学生进行一些劳动方面的学习教育,如,尊敬学校的两位清洁工阿姨、食堂工作人员、生活指导老师等,要对他们讲礼貌;利用五一国际劳动节、重阳节、妇女节等教育学生尊敬周围这些辛勤的劳动者、为他们献上我们的祝福、用我们的实际行动表达敬爱之情等。思想教育了也要及时回头看呀,平时我们会及时捕捉一些学生爱劳动的场景、事迹,利用晨间教育表扬,鼓励更多的孩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更加热爱劳动。现在不时能看见学生在校园行走时发现垃圾主动捡起的现象。

二、家校配合共同展开劳动教育

现在的孩子几乎个个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这些小皇帝、小公主很少有劳动锻炼的机会。许多家长却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忽视了劳动的重要性。我们德育处采取一些措施号召家长从一年级起,由低到高安排个人卫生自理,比如,洗涤小物品、整理个人生活用品、清洗水果蔬菜、使用一般家用电器、简单的烧饭做菜等家庭劳动课。由家长对孩子的家庭劳动课及时跟踪考评并给予等级评价。如果长期坚持开展这样的家庭劳动课还能为学校素质教育展开一片新天地。寒假时,结合劳动教育我特地设置了一份《“做有责任感的小学生”评价表》,具体内容如下:

开展“做有责任感的小学生”寒假活动

亲爱的同学们:

快乐的寒假就要到来了,让我们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寒假里没有老师的督促,大家应该做得更好!完成老师的“温馨提示”后请你和家长商量后,制订自己的假期计划,并认真遵守。大家邀请家长对自己进行作业、看书、做家务、锻炼身体等方面进行评价。请你的家长按时填写下面的表格:做得比较好的内画;一般的画;不太好就画。请你诚实地对待评价,及时改正,相信你一定会度过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寒假!

平桥小学大队部

“做有责任感的小学生”评价表

[日期\&作业\&看书\&家务\&锻炼\&日期\&作业\&看书\&家务\&锻炼\&2月1号\&\&\&\&\&2月14日\&\&\&\&\&2月2日\&\&\&\&\&2月15日\&\&\&\&\&2月3日\&\&\&\&\&2月16日\&\&\&\&\&2月4日\&\&\&\&\&2月17日\&\&\&\&\&2月5日\&\&\&\&\&2月18日\&\&\&\&\&2月6日\&\&\&\&\&2月19日\&\&\&\&\&2月7日\&\&\&\&\&2月20日\&\&\&\&\&2月8日\&\&\&\&\&2月21日\&\&\&\&\&2月9日\&\&\&\&\&2月22日\&\&\&\&\&2月10日\&\&\&\&\&2月23日\&\&\&\&\&2月11日\&\&\&\&\&2月24日\&\&\&\&\&2月12日\&\&\&\&\&2月25日\&\&\&\&\&2月13日\&\&\&\&\&\&\&\&\&\&]

综合: 个; 个; 个。

[家长总评]

开学了,我们特将在寒假中能自觉完成老师的“温馨提示”,认真实践并填写“有责任感的小学生”评价表,家长配合认真填写总评表的学生,校大队部在宣传窗里公布各班推选的优秀学生名单予以表扬。让那些认真学习、主动参与劳动的学生给大家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也让我们的家长认识到养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对孩子的重要性!许多家长反映这个活动对自己的感触很大,今后将继续培养孩子多方面的习惯。

三、开展多种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劳动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必须给他们实践的机会。记得2007年我们刚搬入新校园时,校园各处的绿化区内只有一堆堆黄土坡,没有其他任何的装扮。于是学校号召在学校内让学生自己动手美化校园,如想标语、设计标语牌、植树、栽花、给花草树木浇水等,看到学校更美丽了,学生体验到劳动的快乐,认为学校的美丽也有自己的一份功劳,他们会更爱劳动,更爱学校并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感受到这一切都是来之不易的,他也会更加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另外,我们也在校园的东南角开辟建立了一块劳动教育基地,充分利用现有的劳动资源进行广泛的劳动教育。本学期五一劳动节前,我们号召各班举行了一次主题班会,内容与劳动有关,可以是劳动技能竞赛、讲劳动故事、看劳动影片写体会等多种形式。另外,各年级分别组织一个适合本年级学生的有关劳动技能竞赛,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参与到尊敬劳动、尊敬劳动者的活动中来。

篇5

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没有必要的劳动教育,学生就不可能得到完整的教育,这是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因此,学校十分重视并竭力做好这一工作。

劳动课是新课程中的一门必修课,是新课改的一大亮点。根据我校实际,我们充分整合各种活动,挖掘学校潜力,利用学校资源,将活动课程化,进一步挖掘并开设了校内和校外劳动基地,校内每个班级认领自己的绿化区,校外在学校周边的果园设置劳动实践基地,学生定期开展到实践基地劳动的活动,体会劳动的喜悦,为学生丰富的劳动课程打下基础。

一、在果文化课程基础上,深入挖掘,开设特色综合实践劳动课程,学校在校园内设置班级劳动区域,校外设置劳动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

二、学校开设了根雕、泥塑、十字绣等相关社团,并建立果文化展示室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

“居家小小设计师”、“变废为宝小制作”、“ 心灵手巧我在行”等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利用各种材料做成小制作,感受纸张、布块、针线、盒子、一次性水杯这些小物件经过巧手后发生的神奇变化,培养了观察力、想象力、创意物化能力。

打理家务、入厨做饭、植物养殖、玩转游戏、趣味健身……“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活动主题“ 家务小达人”、 “垃圾分类我在行”,低年级小主题“叠衣服”、“每天早早起床叠被子”、“整理我的房间”等等,让家里干净整洁;“护绿小卫士”让绿色净化心灵;“我是厨房小帮手”、“ 我和蔬菜交朋友”让一粥一饭表达对家人的爱;“一起来做老游戏”让亲情洋溢;“做时间的小主人”、“体育锻炼我最棒”让身体更健康。

三、实验探究篇

“生活中的图形”、“趣味小实验”、“我是小小科学家”活动中,学生们在科学实验中学会思考,培养了动手能力,激发了创造力,认识到科学就在身边。

在进行学校劳动教育同时在家也积极开发劳动课程,开展了孝心感恩父母、我为父母端杯水的活动,体会父母的艰辛,同时也让孩子学会感恩,融入感恩教育。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为学生教育互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虽然,劳动教育课程开展的如火如荼,但是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学生的知识面变广,成效较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劳动课并不总是有效的发挥其作用,甚至,适得其反成为师生的负担。而这一点在农村体现的尤为明显。

一方面农村学校条件较差,资金不足,软硬件设施缺乏,甚至没有专业的劳动课教师,学生有效开展劳动课成为空谈。而且现阶段学校开设的劳动课多是“花式”劳动课,实效性和实用性都有所欠缺。未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合力,使的教育效果未达到预期状态。

另一方面,在多数家长的认知里只有文化课成绩完成的出色那才算是“好孩子”。尤其是在劳动方面现在的孩子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尤其是农村从学校,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好好学习就行,干什么活。”农村家长观念滞后,认为孩子不用学习也能够种地、做小买卖,上学就是为了考学,为了跳出农门。致使孩子缺失了最基本的自我自理能力,并且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都有普遍的降低。

针对这样的状态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推动此项工作的进行。首先,学校解决劳动课教学资源的配备,根据文件要求配齐配齐全物资,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协调教师,在现有的基础上挖潜,拿出经费和时间来,让老师走出去学习相关的劳动教学方法、理念。解决教的问题。其次,做好全体教师的宣传推进工作,让全体教干教师在思想上统一认识,真正从根源上接受劳动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从而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把劳动思想、理念、做法等等,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去影响孩子,让他们建立起最基本的劳动观念。从而解决想不想的问题。三是召开家长会,进行家校沟通,提高家长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不要停留在旧观念上,劳动是每个健康的人必备的技能,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也让家长认识到,劳动并不是之前简单的体力劳动,而是需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更高层面。解决家长认不认可的问题。通过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全方位的推进,保证劳动教育在学生、家长层面全面开花结果。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持保障。

对于乡镇学校中,劳动的资源并不缺乏,只是在于劳动资源课程的开发与配置上。

以我们乡镇为例,学校处在全国闻名的红富士之乡,学校周边劳动资源配置完善,学校利用校园的空地开发出适合本地风土人情的果劳动课程。学校建立自己的果园,让孩子们经历苹果成长的过程点粉-疏果-套袋-摘带-采摘等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及能体会到劳动的不易,珍惜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同时也能够体会父母劳作时的辛苦,做到感恩父母。多让孩子走出去,经历劳动的艰辛,同时体会劳动的乐趣。

劳动教育不单单是学校教育,正式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才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家庭教育是不可获却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学生的劳动教育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可以建议家长给孩子多一点时间和空间:给孩子机会让他们参与家务劳动;给孩子一定的物质基础,自主劳动;给孩子良好的空间,享受劳动;给孩子一个方法,学会劳动;给孩子一些要求,坚持如一;给孩子一个规则,体味劳动。

经历了劳动教育,学生在照顾果树、照顾花草、整理洗漱自己衣物过程中,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自理能力,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习的急积极性有所提高。学校举行的感恩父母活动在同期进行,在活动中许多的孩子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都令人刮目相看,家长也反应孩子回家与父母的话题也多了,能够在家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也融洽了许多。

我们都已经意识到劳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尤其对于乡镇学校,劳动为所有孩子的明天,劳动也是所有孩子的明天,真正的让我们携手共进,让劳动教育真正融入我们的学习生活。

综上,我校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以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的开展,与学生同在共行,帮助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品德修养,增长技能、增强综合素质。进一步打造高效的劳动教育课堂。

篇6

关键词:聋童 劳动 教育

我国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 ,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整个教育事业要与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并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容和方法上有不断的新的发展。这是教育方针中的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许多名人大家也都把劳动教育放在了比较高的位置上。高尔基曾说过: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曾说过: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更是把“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说得精确至极。可见,劳动教育是多么的重要。

一、劳动教育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名言,诸如:麦子、玉米等,学生往往只知其名,不闻其实。而这些恰恰是劳动教育的缺失,重新认识劳动教育,很有必要。

1.劳动教育是矫正和补偿聋童身心缺陷的需要。

聋童的缺陷补偿主要是通过各种途径替代、改善或恢复受损伤器官和组织的功能。在劳动中各种感觉器官受到锻炼,其功能水平不断提高,而且彼此之间经常要协作配合,促进“以目代耳”的代偿能力的提高,有助于聋童认识活动和智能的发展。在劳动过程中所积累的各种知识、技能、表象和概念,为聋童的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提供了营养。

2.劳动教育是有效发展聋童生活适应能力的需要。

由于聋童未入校前,在家大多数比较娇生惯养,没有劳动习惯,缺乏自理、自主、自治的能力,着眼于他们的未来,为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和主人翁的思想,让聋童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并通过劳动的教育,可以使聋童在心理上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可以充分地调动他们劳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聋童自立自强,长大后就能适应社会劳动和家庭生活的需要,平等参与社会生活。

二、多角度全方位加强聋童的劳动教育

1.立足“自我服务”,延伸劳动意识

诸多聋童因为在家中任何事都被父母包办代替,即使这些残疾孩子主动要求做点什么事情,家长也是不敢放手,处处不放心。这种包办代替养成了孩子的依赖思想,没有自发地形成劳动观念,更无劳动习惯可言,有些学生甚至会产生怕脏、怕苦、厌恶劳动的思想。所以,必须先培养聋童热爱劳动的意识,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才能是劳动成为强有力的教育手段,达到劳动教育的目的。如: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在《洗手帕》一课中,可以设计出“洗手帕比赛”,“穿一件自己洗的衣服”,“做一件让妈妈高兴的事”等,活动评比的原则是聋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多鼓励,少指责。这样一来,既进行了劳动知识的教学,又提出了劳动的要求,还能培养学生参与劳动的兴趣,从而达到自我服务的意识。

2.立足自主自自制,掌握劳动技能

聋童从小参加劳动,是为了使聋童掌握日常生活所需的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可以使聋童初步熟悉各种简单的劳动工具,获得初步的生产知识和技能,为将来从事复杂的生产劳动做好准备。

班级劳动是训练聋童一定劳动技能的途径之一。每周一学生返校后和周五离校前,组织学生进行班级大扫除。擦玻璃窗是大扫除的重要环节,学生开始不知用什么工具来擦,觉得湿抹布擦玻璃窗当时显得很干净,他们不知道等水干后玻璃窗就成了“大花脸”。针对这种情况,我不仅教给他们用废报纸擦玻璃窗的方法,而且向他们解释为什么不能用湿抹布擦玻璃窗的原因,并且进一步告诉他们湿抹布不能擦电器,容易触电等生活常识。同时我注意在劳动教育聋童开动脑筋想办法,怎样把事情干得更好更巧妙,更节约时间。没想到在一次家长会上,一位家长欣喜地告诉我,她的孩子在家看见她用湿抹布擦正在使用的电视机时连忙上前阻止,还告诉她这样会被电死的,家长明显感到孩子未入学前连扫帚都不知怎么用,入学后学会了不少劳动的知识,实际动手能力也增强了。

3.立足校本实际,培养劳动习惯

让聋童参加劳动最重要的是养成劳动习惯,劳动习惯主要是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和形成的,小学年龄段是形成聋童良好劳动习惯的关键时期。

组织班级劳动是培养学生自觉劳动习惯的最经常活动,通过严格的劳动纪律,可以让聋童养成劳动的习惯,养成对工作的责任心。他们的劳动习惯一旦养成,人也相应勤快起来。

篇7

一、忽视劳动教育的原因分析

造成上述局面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社会层面,受传统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影响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不健康非主流的思想的侵袭,人们贪图安逸享受,就业以“白领”而骄傲,以“蓝领”而自卑;学校层面,众所周知,由于片面追求升学质量,劳动课或者实践课程基本被考试学科占用,名存实亡;家庭层面,家长(包括隔代亲)“护犊”情深,不愿小孩受苦,凡事包揽包干,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灌输的是“只要学习好,就能考取好大学,找到好工作,过上好日子”的思想。

二、阐明劳动的意义所在

高尔基说:“我知道什么叫劳动,它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美好事情的源泉!”

要重视孩子的劳动教育,家长们不仅要自己转变观念,同时也要向孩子说明劳动的重要性。

从大的方面来说,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成就了社会的发展。说过,人世间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源于劳动和创造。国家复兴民族振兴的责任要求祖国的下一代有良好的劳动态度和劳动技能。

从个体发展来说,劳动可以促进孩子的全面综合发展。孩子通过劳动能早日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劳动技能,有利于将来的就业;通过劳动促进手脑的协调发展,既增强体质,又发育智力;通过劳动能促进意志品质的培养,提高抗挫折能力,使心理更加稳定,有利于健全人格;通过劳动促进良好道德养成,如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脚踏实地等品质,有利于思想境界的提高;通过劳动促进孩子文化成绩的提升。劳动可以激发一定兴趣,可以激发孩子的创新意识,激发孩子去了解相关的知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因此劳动奠定了孩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三、家庭劳动教育的操作点

1.培养孩子基本的自理能力

小的时候,尽早培养孩子自己穿衣、穿袜、洗脸、刷牙的能力,父母做家务的时候让孩子看着,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辛劳,也可以让孩子做递递抹布、倒倒垃圾等力所能及的劳动;大一点,要灌输进行自我服务的劳动思想,树立“自己的事自己来做,不要给别人添麻烦”的劳动观念,洗洗自己的手帕、袜子、衣服等,学会整理自己的卧室;再大一点,可以教会孩子做饭,帮父母打扫卫生,收拾屋子,清洗厕所,替父母分担家务。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千万要注意,不能把“劳动做家务”作为处罚性措施,错误地把劳动教育当作“劳动改造”,使孩子鄙视、厌恶劳动。对孩子要进行耐心的技术指导,多鼓励少批评,要从小事做起,点点滴滴地积累,要加强督促检查。

2.培养孩子的专门劳动技能

家长们可以根据自己家庭的客观实际,利用家庭现有特长进行专业性培养。如有的父母烹饪手艺好,可以加强孩子厨艺的培养;有的父母喜欢种花养草,可以培养孩子的园艺,还有诸如手工编织、绣花、电器修理等等。农村的父母,还可以劈出专门的自留地给孩子种植。

在这一环节,家长们要注意的是安全,有些劳动技能的培养带有一定的安全风险,一定要注意做好防范。要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适当地引导。要把劳动技能和孩子的学习联系起来,引导孩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或者主动学习文化知识去解决问题。

3.拓展孩子的劳动教育

鼓励孩子走进社会进行劳动的教育。在一些欧美国家,中学生打工是普遍现象,家长也普遍支持:“孩子打工挣钱,家长都不反对,甚至还鼓励,不仅可节约一些开支,更重要的是可以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让孩子知道钱必须用劳动去换取。”家长可以动员孩子参加公益劳动、志愿者活动、勤工俭学等。可以结合职业规划参加职业体验活动。

篇8

扭曲的“小五”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教育方针。但由于种种原因,教育方针在有些地方和学校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忽视劳动课的现象还比较普遍。

调查手记之一:劳动课尚未登上“大雅之堂”。某县30多所中学,没有开设劳动课的占三分之二。县重点初中虽然把劳动课纳入了教学计划,也排上了课程表,但没有确定专、兼职教师,也不要求老师备劳动课,劳动课往往改上数学、语文、英语。谈起劳动教育,该校校长长叹道:“难开展呀!升学压力大,全校上下不得不绞尽脑汁,一心一意提高升学率,劳动教育很难顾得上。咱们关起门来说,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劳’不就是‘小五’吗?充其量是个芝麻,它能堂堂正正地登上大雅之堂吗?”

调查手记之二:家长越俎代庖。不少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为了孩子能上中专考大学,把孩子必要的劳动,包括自我服务性劳动全包下来,个别家长还到学校替学生做值日。一位高三“尖子”生接到某高等院校录取通知书,邻居们前来祝贺,其父如眼眶湿润。”孩子从小没了娘,他是家里的独苗,我能不心疼吗?为了使他将来有出息,大小家务活我全揽了,连他的袜子、裤头也没让他洗过一次。孩子这次远离家门,我担心他生活上难以自理……”这位家长边说边擦眼泪。

调查手记之三:劳动委员“档次低”,“劳动红花”贬值。某教师这学期改教劳动课,几位好友讪笑说:“谁不会劳动,还要老师教?莫不是不务正业,领着学生闲玩?!”家里人也时常说:“教了十几年书,越教越差劲儿,离辞退不远啦!往后评癣转办公、增加工资你能挂边吗?”某班班干部选举揭晓,唯劳动委员不愿走马上任。“哼!谁不知道,劳动委员属安慰性质,在班委中档次最低。”该生气呼呼地对着班主任老师发牢骚。老李家的独生女圆圆放学后戴着小红花一蹦一跳回到家里,高兴地说:“今天班里打扫卫生我表现得好,老师奖给我一朵小红花……”话没说完,其母上前扯下小红花摔在地上,脸色似酷霜:“真是个榆木疙瘩脑袋!人家学习上争第一名,你却只会出笨力。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你班的老师也太缺德,老是让学生干活儿!”

调查手记之四;劳动教育被扭曲,劳动被作为惩罚的手段。有些学校的个别老师,对违纪学生实行劳动体罚。某教师立下班规:哪位同学旷课一天,罚他值日一周;损坏桌凳、玻璃,罚他打扫一周厕所;打架斗殴,罚浇半学期花圃。这种所谓的“劳动教育”,往往使学生错误地把劳动视为“劳动改造”,对劳动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甚至鄙视、厌恶劳动。

忽视劳动的后遗症

削弱、轻视劳动教育,势必给青少年学生留下“后遗症”。

“后遗症”一:四体不勤,自立能力差。“如今的孩子真懒!”不少家长虽为此怨气满腹,但仍“乐为子孙做马牛”,使孩子从小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挑吃懒惰的不良习惯,成了生活上的弱者。现在孩子到了十三四岁连叠被子都不会,连内裤、袜子都不洗,连家常便饭都不会做的还不少。孩子进了大学还需父母轮流打扫寝室的怪事也屡见不鲜。在某市勤工俭学工作座谈会上,一位农村中学校长谈到,学校组织学生到新校舍建筑工地搬砖,两位女生掏出新手绢,衬在砖下,二人合抬一块砖。“现在的学生大多娇气,感情脆弱,经不起挫折,受不了委屈,就像温室里的花朵,既磕碰不得,又害怕风吹雨打日晒。”一些老师这样说。

“后遗症”二:不尊重劳动人民。工人紧张繁忙八小时,农民面向黄土背朝天。是他们辛勤的汗水,平凡的劳动使我们的衣食住行得以保证。然而有些学生却嫌弃劳动人民,说他们“黑、脏、傻、粗”。某重点高中一位女生,其父和叔父均在矿区工作。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矿区放假,其叔父、婶母到她家做客,中午吃饭她说啥不肯入座,独自跑到外面的饭馆里吃。晚上看电视,众人正看到热闹处,她上前将电视机关掉。客人走后,她嘟嚷着说:“窝囊废,来这干啥哩?

”笔者前不久随市成人教育考察团到河北省丰南县考察农民教育,路过天津在一 家饺子馆就餐。尽管考察团成员除我之外都是处、科级干部,可由于“衣着朴素”,引起一个娃娃的反感:有个七八岁的男孩拉着其母的手踏进饺子馆,扫视一下我们几位,生气地说:“真烦人!今天遇到的都是农村人。妈,咱不在这儿吃啦……”“后遗症”三: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观念淡薄,不珍惜劳动成果。由于极少参加体力劳动,孩子们很难有“粒粒皆辛苦”的体会,相当一部分青少年不珍惜劳动成果和社会财富,比穿戴,赶时髦,花钱大手大脚,成为家里的“消费中心”。

一位中学教师反映,有些学生吃鸡蛋、鸭蛋、馒头或面包时,咬一口感到不对味,就随之扔弃。他所在的学校学生每顿饭都要扔掉二三桶饭菜。不少学生学习上不愿吃苦动脑筋,一味追求吃喝享受的坏风气便逐渐滋长起来。有些男孩凑到一块就比谁的服装、领带面料好,谁的皮鞋、运动鞋款式新,谁的手表高级。女孩子则比项链、戒指、化妆品。某小学组织春游,一顿野餐,有些学生竟花去八 九元钱。一位农民告诉笔者,他正在读大学的儿子寒假回到家里,饭店竟用半个白面馒头擦碗,擦过后一扔了之……老人气愤地说:“我当时训斥他,他还说我根本不懂什么“物质不灭定律”。这孩子扔父母的劳动果实毫不害羞,日后能不挥金如土,能不扔公家的财物吗?”

燃起孩子对劳动的渴望

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人类文化。劳动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

在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旨在使学生认识劳动在改造自然、变革社会中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习惯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养成艰苦朴素,遵守纪律,关心集体,爱护劳动工具,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并初步掌握一些生产劳动或通用的职业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随着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在文化基础知识和劳动技术方面,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劳动教育的重要地位愈来愈明显。在普通教育中。加强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越来越多的国家把劳动技术教育作为一门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使之成为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

篇9

【关键词】心理健康 劳动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8—0181—02

由于中职学生普遍是带着失落感进入职校的,面对新环境很多学生都不适应。再者面对同辈群体,有的外出打工挣钱,有的升入高中,所有人仿佛一下子被不平等地拉到未知世界的边缘,使中职生盲从或无所适从,加之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的各种因素,使他们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针对笔者所在的中专学校中职生目前劳动素质薄弱,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的情况,笔者就中职生劳动教育与心理健康方面谈几点想法。

一 学校目前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

中职生放弃中职新生刚入学一两天内,就把学生集在教室按时上课作息,开学一星期内不要上课,专门进行中职新生思想道德和劳动素质教育。首先,是师生相互认识,任课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谈话、交心,从谈话中进行劳动心理调查。如家庭收入、与父母和同学的亲密关系,是否做过简单的家务劳动(如洗衣、做饭、扫地、上山下田做农活)。在初中时是否参加过班务和学校的活动情况等,教师通过这一系列的谈话、访查,既可以熟知学生,也可以融洽师生关系,建立师生情感,还可带领学生一起劳动、游戏、体育活动等,在多种有趣、有意义的活动中,让其尽量愉快放松,缓解心理压力。其次,让学生熟悉专业,熟知教师。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喜好自主地选择教师和专业班级,这对控留保生和学生的管理也有一定的好处。

二 学校管理者要大力支持,改变教育理念,要开设劳动课,以便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观念

三 学校在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落脚点上,还需大力加强劳动素质教育

现在中职教育培养输出的人才是“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而贫困地区的中职生大多数都来自农村,属于文化基础差、思想觉悟差、心理素质差、行为习惯差、经济基础薄弱等诸方面占多数的“问题生”。要想把这些中职生培养成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适合“三农”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必须从劳动着手,先学会劳动,在劳动中磨炼意志,培养情感,培养克服困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从业技能,同时加强学生创业意识和就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艰苦的劳动拼搏创造自己的事业,这就需要中职生本身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劳动素质。劳动素质教育对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第一,劳动教育有助于中职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第二,实践证明:通过劳动能培养学生爱人民,珍惜劳动成果,养成勤俭、艰苦朴素的好作风,能锻炼其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有助于培养中职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提高其心理品质。同时,劳动能培养学生自力、自理、自强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进取精神。

第三,劳动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使学生变得聪慧。中国自古就有心灵手巧的说法,手巧会促进心灵,心灵又带动手巧。而要使中职生热爱劳动,改变其不良心理,甚至是鄙视劳动的不良行为习惯,并不是个简单的问题。从长远来看,是关系到全民族劳动素质的一个大问题,这牵涉到国家、社会、学校、个体等对劳动的认识问题,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试想,一代青年如果不爱劳动,将后患无穷。例如,古巴比伦的消亡与其民族好吃懒做就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这个问题上决不可等闲视之。决不能说说重要,做做次要,过后全忘掉。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热爱劳动的民族,劳动创造了上下五千年的灿烂历史文化,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圣贤们身体力行,为劳动赋予了神圣无比的意义。《抱朴子·广警》中说:“不惰者,众善之师也。”宋代罗大维在《鹤林玉露》中说:“民劳思,思则善心生;逸则,则万恶生。”无数圣贤们的经典作为,都有助于后辈们借鉴学习发扬。所以说,多做劳动特别是有益于家庭、学校、社会的劳动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心理人格。

第四,家长本身也要改变认识观点,不要出现思想偏差。如给孩子灌输金钱至上的观点或“学业技能专,劳动可不沾”等错误理念。家长的这些思想观念都潜移默化地影响到自己的孩子。殊不知,在劳动实践中可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创新,最终通过劳动熟练掌握一技之长,立一席之地,达到自己的理想目标。这样可增强学生对人生价值观的正确认识,使中职生人生价值观得到体现,使学生有责任心、事业心和慈善心。

第五,教育者本身要以身作则,身先垂范,带头示范劳动,从我做起。

四 中等职业教育在方式上需走出误区,学习一些成功或是发达国家的教育经验,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劳动美德

五 家庭、社会成员需大力支持中职教育,改变劳动观念,帮助中职生形成良好的劳动心理品质

第一,从小就要让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第二,从小就要放开手让孩子劳动,不要娇宠过度,更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劳动兴趣,养成其良好的劳动习惯。

第三,家长要宣扬劳动光荣,不要鄙视劳动者。

第四,家长及教育者不要把劳动当做惩罚中职生的手段。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劳动素质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保证,也是其核心组成部分,劳动教育都是围绕心理健康教育,使之全面化,同时又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完善与深化,二者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密不可分。所以,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在传授知识和培养劳动技能给学生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健康的心理,并根据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心理疏导,使他们健康成长为中国高素质的劳动技术人才,为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美〕加涅.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篇10

一、目的任务:

家长学校是对家长传授家庭教育理论知识与方法、提高家长素质的业余学校。家长学校的任务是:宣传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传授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长素质,沟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联系,提高家教水平,促进少年儿童的全面和谐发展,推动家庭和社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学目的是:通过向家长讲授儿童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营养学等有关家庭教育知识,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介绍小学阶段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从而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和科学性,促进家长主动配合学校把孩子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组织领导:

社区书记、主任巢凤英任组长,社区副书记叶明芳任副组长,同时由辖区退休老教师和志愿者等担任组员,切实加强家长学校管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教学内容:

1、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1)学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家长教育行为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明确思想品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点,掌握在家庭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2)了解新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本内容,知道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懂得如何配合学校搞好孩子的品德教育。

(3)知道对孩子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和行为规范训练,掌握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家庭礼仪行为的方法,教育孩子热爱集体、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遵守社会公德、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2、中学生的智育

(1)知道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的重要性,明确加强对孩子进行学习指导的意义,掌握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2)掌握培养孩子正确学习态度、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减轻过重学业负担。

(3)知道如何安排孩子的课余生活,指导孩子过好双休日、寒暑假。

3、中学生的健康教育

(1)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了解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掌握预防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2)知道中学生睡眠、卫生、饮食和用眼等方法及生活习惯的要求和内容,掌握良好生活习惯养成训练的方法。

(3)知道为孩子选择适宜的体育锻炼项目、时间和运动量,知道体育锻炼时应注意的事项。

4、中学生的审美教育

(1)知道中学生衣着打扮要整洁、美观、大方、有中学生特点,并帮助选择适宜的影视、书籍、音乐等。

(2)了解中学生审美教育的内容,掌握家庭中审美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5、中学生劳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