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内容及过程范文
时间:2023-07-07 17:34: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劳动教育内容及过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P键词:大学生;劳动教育;培育
劳动是人维持自我生存和发展的唯一手段,是人类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人类适应自然的活动和改造的独特方式。教育与劳动的结合是我国一贯坚持的教育方针,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劳动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却在逐渐淡化,劳动教育在家庭教育中不被重视,而作为大学生劳动教育实施的主要场所的高校,其劳动教育的社会功能也在逐渐弱化,在现阶段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并未发挥出其应有作用。
“以劳动托起中国梦”是同志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强调的。大学生是未来的劳动主力军,他们的劳动态度、劳动习惯以及劳动技能的状况,不仅影响大学生的后续发展,更关乎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一、在高校学生中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需要
一直以来党和国家对青年学生的劳动教育是非常重视的,在国家教育方针、学校德育实施意见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意见中都强调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并要求各学校认真落实。
(二)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教学质量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人才培养质量教学质量的根本体现,德育、智育、体育是社会考量人才的重要标准,在高校学生中开展劳动教育既能解决学生职业价值观的问题,又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劳动观念、劳动知识和劳动能力上有所提升;解决教育的知行合一和全面发展问题。
(三)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高校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一是可以培养其自理、自信、自立、自强的独立生活能力;二是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乐于助人、敬业乐群的良好品德;三是可以扭转学生劳动价值观,丰富大学生的劳动情感,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当前高校学生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国家对高校学生的劳动教育越来越重视,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高校学生的劳动教育在实施的过程存在诸多问题,造成劳动教育在多数高校教育中成为薄弱甚至是缺失的一个环节。
(一)劳动教育边缘化
一是劳动教育观念边缘化,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一直有重德不重劳的思想,甚至是鄙视劳动和技术教育,如:“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等,特别当前教育体制下,学校和家长都存在重分数、轻素质,重智力、轻体力的思想,使学校用知识教育替代了劳动教育;二是劳动教育理论研究边缘化,与其他学科理论相比较,对于劳动教育领域的研究不多、不深、不全,没有提升到应有的高度,使学校在实施劳动教育过程中严重缺乏理论依据,特别是在劳动教育的实践中,由于缺少理论支持而导致其难以达到既定目标。主要表现在:1.理论体系不完整;2.理论研究中劳动教育往往被劳动技术教育所取代;3.学术界对劳动教育的成果不多,这需要引起学校和全社会的关注重视。
(二)劳动教育功利化
过分强调劳动教育的外在价值(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从而导致其内在价值(即育人的价值)的弱化,将劳动教育本身视为达到外在价值的一种手段,而将实现教育的外在价值作为教育的唯一目的。主要表现在:一是劳动教育的政治化倾向。不是把学校劳动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过程,而是将劳动教育视为政治上的要求来进行。二是劳动教育的经济化倾向。高校学生的劳动教育缺少平台及场所的现象十分普遍。有时将打扫卫生、清理校园等极为简单的劳动也由学校出资雇人完成了,学生失去了各种劳动机会。
(三)劳动教育片面化
片面是相对于全面而言的,高校学生劳动教育片面化主要是对劳动教育认识程度不够全面具体,甚至是有偏差、错误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一是智育至上,高校在对学生开展教育过程中,过分强调脑力劳动,过分看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的提高、思维及逻辑判断等方面能力的上升,把学生的智育教育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甚至是教育的全部内容,造成其他教育弱化甚至缺失,从而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阻碍了学生的成长成才;二是体力至上,这种现象是与智育至上截然相反,对待劳动教育是将肢体上的生产劳动看作是劳动教育的全部内容,认为体力劳动便是劳动教育;三是以生产劳动代替社会实践,很多教育与劳动结合的研究结论都过分夸大生产劳动的作用及其功能,认为劳动教育具有可代替性,并且将劳动与教育相结合的规律广泛应用到各种领域,造成对劳动教育内涵的一种歪曲。
三、在大学生中开展劳动教育的思考
(一)强化对劳动教育的重视
学校、家庭和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了劳动教育活动的开展质量和效果,以及教育者对劳动教育的价值与意义、劳动教育活动规划与目标的最根本认识和看法。要想提高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必须从思想上摒弃对高校劳动教育的漠视和淡化,强化对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视。一是加强新时期高校劳动教育的理论建设,把劳动价值观教育放在首位,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二是加强劳动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开发科学有效的教材,列入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严格认真落实考评;三是健全劳动教育的保障制度,从国家、学校和家庭三方面明确责任、达成共识、通力合作完成劳动教育的任务。
(二)优化大学生劳动教育环境
经济要增长,教育是基础;人才要优秀,劳动不可少。外部环境是开展好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必要条件。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劳动教育的教育环境,一是需要通过高校、家庭、社会三方联手构建立体的教育环境,二是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通过舆论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在劳动中体验生活。在我国基础教育中,比较重视“三位一体”的教育理论,但是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视程度不够,家庭教育不能有效配合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孤立无援、社会教育处于无力状态,三者缺乏有机联系与配合,直接影响当前高校教育的效果。在正确的社会舆论引导下,大学生能辨别对错是非,提高他们对快乐劳动是人的本质属性真正理解,在劳动教育实践中,使他们主动参与,并在劳动中感受快乐。正确的舆论引导能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劳动意识。
(三)完善大学生劳动教育体系
首先要明确大学生劳动教育目标。劳动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的必要途径。大学生的劳动情感、劳动观、劳动习惯和劳动知识、技能已初步成型,但还要依据其身心发展规律和技能形成的规律与特点,帮助其全面规划劳动教育目标,从而提高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实效性。良好的校企合作模式,对于高校培养经济发展所需的合格人才,提高社会生产力是非常有效的办法。二是充实大学生劳动教育内容。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使劳动教育内容科学合理,符合时代特点和学生特点,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加劳动。三是探索有效的劳动教育方法。利用情景模拟教学法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做到“灌输”与“渗透”并重,方式`活多样。
(四)制订科学的劳动教育的考核评价机制
由于劳动课特点所限,到目前为止,我国高校的劳动教育还缺乏规范管理,尤其是缺乏规范的劳动教育考评制度。开放性的学科特点的考核体系,才能使劳动课的设置合乎学生自身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是要把劳动观纳入学生的德育考察范围,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只有凭借自身的创造力和辛勤劳动提高自身能力,才是符合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劳动教育考核机制,把大学生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杜绝形式主义和忽冷忽热;三是评价方式要多样化,激发学生劳动自觉性。劳动教育必须有严格的成绩考核。不同的劳动教育内容,建立不同的评价方式,理论知识可以采用书面考试的方式,也可以论文的完成质量给出成绩。偏向实践型的教育内容,可以采取用作品说话的方式,而关于大是大非的职业伦理道德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辩论等方式,从而能全面把握学生对劳动教育的掌握程度。建立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科学考评机制,有助于在大学生的道德层面扭转这种歪曲的认识,在价值观、人生观的层面规范大学生的人生发展轨迹。
参考文献:
[1]任然等.论高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J].读天下,2016(18):330.
[2]杨素云.关于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35):31-32.
篇2
【关键词】少年儿童 劳动教育 家务劳动 迫切
劳动教育对于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作用,而家务劳动教育又是学生劳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集体劳动相比,它是经常性的,但又往往缺少组织和效果验查,因而成为学生劳动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
现在的学生,尤其是城市的中小学及大学生当中普遍存在着一种轻视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有些人甚至连自我服务劳动都不会。这种现象如果不及时纠正,一旦他们将来步入社会独立工作和生活,能够迎着风浪搏击吗?能承担重任、经受艰苦考验吗?一个孩子失去父母的温暖是可悲的,而一个孩子由于父母的溺爱而失支生活能力也是可悲的。那为什么当前少年儿童参加家务劳动的机会那么少呢?
1.独生子女的增多
这些独生子女在家中被视为"小太阳"、"小皇帝",家人都围着他转,他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少年生活。由于家长过分宠爱,百依百顺,因些使这些独生子女养成娇生惯养,不爱劳动的习惯。
2.生活条件优越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住宅逐渐单元化,家庭设备现代化,如洗衣机、微波炉、电饭煲等。由于这种新型统一的住宅和现代化的家庭设施,因此,减轻了家庭劳动的强度,也相应减少了学生的部分劳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使这些独生子女产生了依赖心理。
3.重智轻劳的影响
由于社会上的一些重智力劳动、轻体力劳动的影响,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因此,一些家长不要求孩子们在家里参加家务劳动,只要他们好好学习,宁愿自己多搞一点家务劳动,甚至有的家长还到学校帮孩子代做值日生等。从而使孩子们缺少锻炼,生活不能自理,劳动观念淡薄,不珍惜劳动成果。
4.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
从学校来说,安排劳动受到一定的限制,没有劳动场所。有的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把劳动时间也挤掉了。教师对劳动教育也有所忽视,同时也影响到学生的家务劳动教育。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家庭和学校都应该重视和加强少年儿童的家务劳动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在少年儿童中开展家务劳动教育是时展的需要。
(2)要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劳动习惯,必须研究一点孩子们家务劳动过程的心理活动。
篇3
【关键词】劳动教育;实践;课程
一、让劳动教育课真正进入学校主流课程
“童乐园”劳动教育实践课的开展,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真正进入农村小学的“主流课程”。我校总结了劳动教育实践课程的“五落实”保障机制:课时落实、教材落实、师资落实、考核落实和制度落实,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真正进入学校主流课程。
二、认真研制劳动实践教育目标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分“年龄特点”和“学科特点”两个维度,制订了劳动综合实践课教学目标。
(一)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定童乐园劳动实践教育的梯度目标,确保劳动实践教育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总目标是:
1.通过“童乐园”劳动实践活动课与其他课的结合学习,了解和实践劳动有关的一些知识。掌握简单的劳动工具的使用。
2.通过各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让学生学会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活动并能够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操作。
3.能根据自己在劳动中所出现的问题,制定一个小课题研究,并尝试撰写研究小论文。
4.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探索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并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索的团队精神,塑造完善人格,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沟通能力。
5.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其他课的结合,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应用广泛,它与其他学科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分段目标:
低段目标:1.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劳动工具的使用。2.通过实践活动学习生活与社会中的简单的常识性知识。3.培B他们热爱劳动的意识,积极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好奇心,增强对生活的了解和认识。4.通过数学、语文、音乐、美术、品社课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结合,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综合实践活动课适合每一门学科。
中段目标:1.培养信息的收集和整理的能力;教给学生一些设计及制作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设计及制作的能力。2.学会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活动、与他人的合作交往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3.通过小组合作活动,感受到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培养学生对自己的研究成果有喜悦感和成就感,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社会的责任感、正义感以及对生活的热爱。4.在数学、语文、音乐、美术、品社课的基础上又加入英语、科学两样,学生要按要求完成每门课所制定的综合实践活动的特定目标。
高段目标:1.以学生为主体,贴近学生生活,运用其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究知识,亲身体验实践活动带来的苦与乐。2.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让学生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论证的方法,能写研究方案,初步学会写研究报告。3.总目标4(内容详见上文)。4.通过前面的两个学段的学习,学生已经深入明白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不可缺少性。
(二)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分学科制订了与学科特点相融合的“童乐园”劳动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目标。
融入语文学科特点的劳动实践活动课教学目标:1.通过各种语文学习对劳动实践活动产生兴趣。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的内容,养成记观察日记的习惯。3.通过课题小研究,培养学生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应用资料的能力,学会写简单的研究报告。4.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分段教学目标略)
融入数学学科特点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目标:1.认识园地的形状大小、计算园地周长、面积。2.利用园地现有材料绘制条形、折线统计图。分析园地的产量、盈亏等情况。3.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作物买卖,并自己编制相关的数学应用题。4.能借用学生对园地的热爱,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园地这一具体形象的物体,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抽象的数学内容,感受成功学习的快乐。5.让学生知道生活当中处处是数学。
三、编制实施《“童乐园”小农艺》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编制是必需的,我们决定编写《童乐园小农艺》校本课程,目的首先是为了使“童乐园”劳动实践教育能够更加系列化,确保持续开展下去,并不断提高劳动实践教育的实际效果。其次是为了切实减轻老师指导劳动实践教育的难度,让老师们能快乐地指导这门课程,最后,也是为了促进全体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在了解、熟悉这门课程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发现、自己的独创。因此,课题组的老师在研究过程中,都十分重视及时把研究成果整理出来,让更多的老师参考,从容吸引更多的老师加入到课程资源开发的队伍中来。
篇4
关键词: 劳动技术教育 素质教育 技能训练
《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说得很具体:“实施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这里将生产劳动提到了教育的社会本质高度,而劳动教育作为学生的一个重要素质则用一个“和”字提高到了与德、智、体、美四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认为中学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抓好劳动教育,换言之,没有劳动的教育是不全面的教育,不全面的教育就谈不上素质教育,两者是有机的结合体。
一、开展劳动技术教育的意义
1.开展劳动技术教育能促进德育教育。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思想修养和世界现是在人与人交往中,在劳动中形成的。劳动能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培养学生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美德;通过劳动课的活动能使学生养成爱护设施,爱惜别人的劳动成果,遵守公共秩序的习惯,同时能改变学生懒惰的习惯和轻视体力劳动的观念;通过劳动课的教学,还能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团结协作,关心集体的优良品质。
2.开展劳动技术教育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劳动创造人本身”。劳动过程是让学生从不会到会,从领悟到掌握,这就是一个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转换和运用过程,这便是素质教育。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在实践中边做边学,培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造思维和动手能力。双手灵巧,热爱劳动的学生,一般都具有比较清晰的思维。手脑结合,脑教导手,手又发展和训练脑,使人心灵手巧,学生的技能越高,他就越聪明。
3.开展劳动技术教育能促进美育。美学家认为:“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在笔者看来学校里也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时间和精力。然而劳动教育可以成为一块艺术教育的小天地。因为劳动课所从事的创造不仅要求运用科学的知识去创造,而且要求运用美学的知识去创造。学生创造出来的作品,不仅有技术规格的要求,而且有结构、造型、色彩等审美工艺的规格要求,这就必然使学生从中获得审美能力的发展。可以开辟一个劳技作品展览室,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作品参展,学生们各显神通,用麦秆、纸、木头、石头、可乐瓶、泡沫塑料做材料,制作各种物件,从中表现出极大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中学生是民族的未来,为使他们能健康地成长,在目前的情况下,必须帮助他们从对父母和教师的依赖中解脱出来。教师要重视对他们进行劳动教育,注重平时的劳动实践,逐步培养他们的劳动能力。
二、转变观念,摆正劳动技术课的位置
基础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必须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倾向,克服轻视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陈腐观念,把上好劳动技术课提高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高度来认识。李岚清同志曾经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发展教育要坚决扭转不同程度存在的脱离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办学模式,走一条适合当地实际的办学路子……不论是九年教育,还是六年教育,都要在学好文化知识、养成良好道德行为及文明习惯的基础上,增加一些职业技能和实用科学知识的内容。这样,大部分学生毕业后,都用其所学技能和知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要真正把劳动技术课摆到应有的位置上去,按照中学课程设置计划和劳动技术课教学大纲的要求开足课时;认真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进行劳动技术教育,逐步实现劳动技术教育的规范化和系列化。
三、加强劳动技术课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素质
1.营造氛围使学生喜欢劳动技术课。教师对于劳动技术课的首要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导”,在于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形成一种乐于劳动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如情境法,通过创设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情境,如把自己当作环境卫生的保卫者、班级的美容师,把枯燥的卫生打扫变得富有人情味,学生干起来也特别积极;也可运用尝试发现法,让学生独立思考,自行发现问题,并寻求答案。教师不论用那种方法,都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教师要摆正位置,甘当配角。配角并不等同于消极参与。教师应适时地参与学生讨论,并使学生忘却师生界限,消除学生的被驱使感。
②教师要包容学生的失败。劳动课实践操作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尝试创造的过程,教师要正确看待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所犯的错误,要引导学生正视失败,告诉他们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畏首畏尾,封闭自卑,不敢尝试。
2.加强引导让学生明白劳动的意义,重视劳动。根据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从感性认识入手,使他们从生活实践中了解劳动的意义。带领学生参观农村、工厂,了解爸爸妈妈一天的工作,使他们懂得身上穿的衣服、每天吃的粮食都是人们辛辛苦苦劳动的结果,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的一切。同时结合课堂教学,通过开展班队活动,使他们认识到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我们有机会能为大家服务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
3.教给劳动方法,使他们学会劳动。在教学中借助生活劳动教材,依据中学《劳动课教学大纲》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并根据课文进行讲解,学生参看课文图示,用课本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学会劳动技能。同时结合学校的劳动实际,教给学生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的方法。如入校第一次大扫除,教给学生怎样扫地、排课桌等,既美化教室的环境,又学会打扫方法。教学生劳动,家庭的作用不能忽视,因此要发动家长,每逢节假日教孩子适当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可组织学生向家长学一样劳动本领,开展“我学会了……”的活动,扩大学生的劳动范围。
4.重视评价,巩固教学效果,让他们自觉劳动。在劳动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评价,不断激励学生的劳动热情,自觉端正劳动态度,是取得良好的劳动效果的重要保证。
①学生自评。在劳动中,要求学生随时检查自己做到了没有,做得对不对,与要求有多大差距,随时做到自我调整。
②学生互评。学生相互间的启发帮助,比教师一个人面对四十几个学生考虑得更周到、细致。
③家长参与评价。对于生活自理方面的劳动,学生在家的实践由家长给予评价。
④教师评价。在上述的基础上,再由教师对学生作全面的评价,重点放在总结经验,明确下一步的努力目标上。
可以相信,不断加强劳动教育,坚持学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开展有益的劳动竞赛,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我服务能力和劳动技能,而且定能培养出一代有知识爱劳动的高素质学生。
参考文献:
[1]蒋志峰.从人脑功能发展看劳动技术教育.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1999,3.
篇5
劳动教育成绩的取得,不是一个人的事,也不是一个人能做的。正因为他们的付出,劳动教育这项活动,大大提高了班级的凝聚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劳动教育专题心得体会,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2021最新劳动教育专题心得体会1这次的社会实践,让我学会了很多东西,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人在工作岗位上的那份热情。正因为如此,我才渐渐地懂得了一个道理:要创造自己的事业,就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凭着一个人对工作的执着、坚定的信念会指引着他走向完美的事业之路。
在实践的这段时间里,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体会到了工作中的酸甜苦辣,这时才发现自己是最幸福的。因为我还在学习的阶段,还没能真正地接触事业,没能真正地了解到工作的难处和辛苦。
想起来,还是觉得自己现在还是不错的了,能在这么好的环境下读书,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是这一次社会实践给了我学习的机会,同时也给了我一次记忆深刻的经历。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认真、负责地做好每一件自己该做的事。社区实践活动提高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引导了我们接触、了解社会,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对于我们这些出生牛犊的学生们,独立的培养和社会的洗礼是多么的重要。在这个更新速度超快的今天,如何适应社会也是我们即将面临的困难。对于现在的我们,越早接触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就意味着我们越能适应它。原本以为自己已经学会了一些基础的知识就够用了,可到了实习的时候才知道原来自己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以后自己要走的路还很长,不能只安于现状,一定要奋勇直前。
人是在不断前进中成长起来的,虽然会有很多坎坷,但总是会有办法解决的。做人不怕失败,最怕失败后永远不能站起来。一定要相信自己,因为我总是对自己说“勇敢点,挫折?怕什么,风雨过后一定会有彩虹的”。
我便有着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克服自己在成长中的困难,坚定不移地朝着自己奋斗的目标前进。我相信,自己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劳动启示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持之以恒,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劳动如此,学习如此,工作也如此只有认定目标,脚踏实地,才能“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我会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发扬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正视一切挫折,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劳动培养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它使我认识到:课本知识是不够的',应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经风雨,见世面,丰富人生阅历,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劳动还培养了我们的责任心,使我们树立了要回报社会,回报人民的人生观。它使我们认识到: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尽职尽责,鞠躬尽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努力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新人。一周的劳动如白驹过隙,但它使我的思想发生了质的飞跃,它促使我早日摒弃那些“小太阳”的。思想,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将会在漫漫人生路上勇挑重担,锐意进取,不畏艰险,奋发有为!
2021最新劳动教育专题心得体会2劳动,是可以让我们去锻炼下身体,可以让我们都体会到劳动的一个辛苦,更加懂得去珍惜别人的劳动相关成果,而这次一个暑假,我也是跟随家里去参与了一些劳动,在劳动之中,我也是有了一些收获和感触。
劳动一天下来,整个人仿佛都不是自己的了,全身上下都是酸痛的,我以前从来没有这种的体会,在劳动的时候我虽然也是累,但是也是兴奋的,结果回到家里之后也会特别的累特别的痛苦,而第二天都不想起来了,这种感觉让我也是体会到别人劳动是天天在重复,那么其实是更累的,而我一天就有些承受不了,也是让我知道我们平时所吃的东西,所用的东西都是别人辛苦劳动而得来的,更是要懂得去珍惜,劳动的果实并不容易获得,我还只是一天的劳动,更何况比这更累的事情,我也是听父母说过,我们的学习自己都是感觉辛苦,但是父母确是也经历过,告诉我学习其实并不是那么的辛苦,长大后就会发现还有更多辛苦的事情,只是我现在还不是那么的懂得,不过也是知道,劳动的确是不容易,而自己也是以后无论做什么事情,别人给予的,付出的,自己都是要想到这一天的劳动,要去珍惜。
同时劳动也是可以锻炼我们的身体,虽然很累,但是过了几天之后我恢复了,却是发现自己的身体更好了,其实也是完全要多去劳动,在家的时候,我也是会帮父母做一些家庭的劳动,并没有那么的辛苦,但是也是可以减少他们的负担,自己还得到锻炼,更加的懂得生活是怎么样的,而不是埋头去读书,那样对于生活也是有很多的不了解,而劳动却是让我对家里有了更多的了解,清楚做好一个卫生的工作就不是那么容易的,而父母每天去上班,回来之后还要给我去做饭,打扫一个卫生,他们辛苦,以前我是感觉不那么的深刻,但是此次自己参与了就发现,真的不容易。
看到自己收拾干净一新的房子,我也是感到有成就感,劳动是会让人感觉到有快乐和满足的,而自己去动手去做的,更是让我是感触到,其实平时自己学习完了,也还是要去多帮助父母做一些劳动,去减少负担的同时,自己也是可以去收获到快乐。劳动同时也是告诉我们去做一个事情,不能是半途而废,像打扫屋子,如果只打扫了一半累了,就不干了,其实和没打扫没有太多的区别,但是坚持了下去,一个房间一个房间的去打扫干净了也是可以看到自己的一个劳动成果,也是会得到肯定的。
通过劳动,也是让我养成了一个好的习惯,懂得做一些事情,不但是要去坚持,同时也是一种责任,一种义务,而劳动自己也是要经常的去做,不但锻炼了自己,也是让自己得到成长有了收获。好的习惯是可以让我们终身受益的,很多的事情,做起来其实都是很辛苦不容易的,但是只有自己愿意坚持下来,那么才会有更多的收获。
2021最新劳动教育专题心得体会3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体会到了许许多多的滋味,有高兴的滋味,伤心的滋味等等。但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劳动的滋味。
今天我们家大扫除,妈妈看见我在一旁玩耍就对我说:“既然你没有事,你就去收拾你的房间吧!”我听了妈妈的话,高兴地答应了。心想:收拾一间房有什么难的,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我一边想一边拿帕子开始了我的“大扫除”。首先,我把书桌上的东西全都放到了一边去,学着妈妈擦桌子的样儿,左手按着桌子,右手拿抹布,卖力地擦了起来。可是天公不作美,我擦了半天,桌子还是一副灰头灰脑的样儿,真是气死我也!“拜托,我的小姐,桌子要用湿帕子抹上洗涤剂后再用力擦!”妈妈对我喊道。清理干净桌子后,我又开始擦地板,还没擦多久,我就感觉腰酸背痛,可怜的手臂再也受不了啦,如同被石头缠住一般,只要稍微抬动一下,酸痛的感觉就涌满全身。“哎哟,我可怜的小胳膊呀!”我赶紧坐到床上,揉揉膝盖,揉揉手腕。我心想妈妈收拾房间多轻松呀,不一会儿就收拾完了,手也不酸脚也不痛,这是为什么呢?
我跑去问妈妈,妈妈告诉我,如果经常做家务,手脚就不会酸痛,而如果只是偶尔做一次家务,就会感觉腰酸背痛……听了妈妈的话,顿时,我体会到了妈妈劳动的辛苦,所以,我要多为啊妈妈分担一些家务,减轻妈妈负担。
劳动的滋味有很多,有快乐的、痛苦的、幸福的……我们应该多劳动,去体会更多劳动的滋味。
2021最新劳动教育专题心得体会4劳动课的第一特性就是实践性强,没有实践或实践得不够,都不能体现劳动课的最大特点。因此、在劳动课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组织好劳动课的实践活动,是我在一年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之一。
一、组织学生进行劳动项目竞赛,激发学生劳动兴趣,培养积极的劳动情感。
小学生最初参加劳动实践时,劳动兴趣带有暂时性,易受意外的偶然因素的影响。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是整个劳动活动,并不是劳动的具体内容。因此在组织小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时,一定要具有集体活动的色彩,只有将不同的集体活动形式同具体的劳动内容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稳定学生的劳动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劳动自觉性。由于劳动条件和内容的不同,集体活动的形式也要有所不同。
二、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
皮亚杰指出"儿童只有自发地、具体地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大胆形成自己的假设,并努力去证实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才能发展思维。"劳动课是以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只有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实践劳动,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劳动课是一门思想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劳动技能的掌握、自理能力的提高、劳动习惯的养成都是在劳动实践中实现的。小学劳动课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与其他各科相比,有着独特的途径——实践操作。劳动课的实践操作既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进行,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如:带领学生参观,组织学生课外实践,也可以开设兴趣小组等。不管是在课内,还是课外的实践操作,都要充分重视到学生的想象力、发散思维、合作意识、成功的,这些是培养创新意识最基本的要素。
(1)在实践操作中丰富想象力。
想象是我们的大脑对已存储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亚力士多德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性活动的源泉。"要创新就必须会想象,因此,在劳动课实践操作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对劳动课动手操作过程的兴趣,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展开丰富的想象,是培养学生和发展学生创新意识的必要手段。
例如,在纸工课上,学生折出的东西非常多,有的连老师都没想到,这时,我就适时表扬那些学生,对其作品给予鼓励和肯定,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只有勇于想象,勤于想象,善于想象,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2)在实践操作中发展发散思维。
发散性思维就是在对问题的解答或者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只限于只找到一种,或者多种多样的演绎和推导。在教学中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通过尝试和探索,对原有的制作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是发展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途径。课堂上的实践操作是整个课堂教学非常重要重要,在整个课堂教学占较大的比例,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积累学生点点滴滴具有创新意识的闪光点。
(3)在实践操作中强化合作意识。
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激励全体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小组之间开展竞争,使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特长得以锻炼,素质得以提高,最终走向成功。追求学生人人进步为最终目标,以合作学习小组为运行载体,以全员激动为操作手段,以小组团体成绩评价为导向,激发竞争活力,强化合作意识。
在劳动各科教学中,我总是将学生分为几组,最后,评一评哪组做的最好,激励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强调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训练、健康心理素质的养成、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的形成,使学生不以自我为中心,而从集体的利益出发,让他们明白成功的作品属于自己,也属于集体。
(4)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每个学生总是希望自己成功,总是能得到老师的赞赏,可见,让学生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尽力满足学生的成就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依靠自身的努力达到成功和从知识的获益中得到满足,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劳动教学过程中总是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促使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例如,在劳动课上,不管学生最后的作品做的怎样,教师总是能肯定学生的作品,总是能肯定学生为作品付出的一切劳动。教师还应当众表扬一些成绩平平的学生,他将终生受益。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基说过:"求知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快乐,及时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源头,"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劳动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一样,都担负看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和发展能力的任务。但它有独持的要求,就是学生必须学习有关的生活和生产劳动的知识、技术原理和在智力、能力诸方面培养学生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总结一年的工作,我坚信,只要劳技教师意识到学生具有创造潜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坚持"教、学、做合一",积极创造条件,劳动课教学将使无数学生创造力迸发出艳丽的火花,而且常开不败。
2021最新劳动教育专题心得体会5上大学的地一次劳动课已经就要过去了,留下很多很多的思考。劳动是光荣的,的确劳动很光荣。那么不尊敬劳动者的人是什么?是的是可耻的。在大学里上劳动课是上一个星期的。我抽签抽到了打扫5号楼而且还要负责5号楼的安全值班。而我要抽到了5号楼劳动组的组长,第一天带着5个人浩浩荡荡的开始为期一个星期的劳动课,本以为以我们5个人打扫只有5层的5号楼应该绰绰有余了。但是真真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第一天因为是星期六很早差不多是8点钟去的,那些(人)还没有睡醒。垃圾还没有倒出来所以楼层里的垃圾还是很少,差不多干了半个小时就搞好了。第一天也是我值班,一天都要待在值班室登记来往人员,收收电费空余时间到外面转转打扫一下卫生。再就没事情做了。实际值班也很空就是坐在那里看看书听听歌。就这样到中午。
下午2点半又要开始扫地可这次……就是很差表现的是大学生的素质问题。开始扫了。从5号楼的后面开始扫起到后面大家就傻了眼了。早上刚刚扫的非常干净的空地脏的就象是垃圾场。远远的看上去白茫茫的一片很是壮观,没有办法只好老老实实的扫。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终于打扫好后面的空地。但还没有等到我们走,突然间看到天空飘着好及片白白的袋子。一片一片……素质问题大家一口同声的说。没有办法。重新扫吧。终于干净了赶快离开。扫楼道了。还好垃圾不象垃圾场那么多。大家分开扫。我扫2楼是大2住的楼层。大2了都是成年人了我想应该都很爱干净。当我爬上2楼。天那那还看的见楼道呀,简直是垃圾过道。好不容易打扫好。辛辛苦苦的倒完垃圾上楼检查一下。我真的想大声的骂大2的做为学哥尽然给我们表现了这么没素质的行为。一个寝室打开大门认真的仔细的把寝室扫好的垃圾扫到过道上了。瞬间又白茫茫的的一片。素质问题我只好这么说。我我我……无话可说了。
篇6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水利部教育培训工作,规范培训办班行为,提高培训质量,保证培训效果,根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和《水利部干部教育培训管理办法》,结合教育培训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列入水利部年度培训计划,由水利部机关司局、直属单位、水利社团和水利行业定点培训机构主办的各类培训班、研讨班、宣贯班和有关取得水利业务工作职(执)业资质、资格证书的培训项目等。
第三条开展培训质量评估要按照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简便易行、注重实效的原则,坚持激励与约束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指导性与操作性相结合,不断总结经验,完善评估指标体系,实现培训质量评估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二章评估内容和指标体系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培训质量评估包括培训综合评估和培训课程评估两个部分。
第五条培训综合评估是对培训全过程和培训效果的总体评价,包括培训方案、培训实施、培训保障和培训效果四项内容,共二十个指标:
(一)培训方案评估包括培训目标设定、培训课程设置、培训时间与进度、培训师资配备、培训考核安排五个指标;
(二)培训实施评估包括教学内容、教材资料、教学水平、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组织管理、发证登记六个指标;
(三)培训保障评估包括教学设施、食宿条件、服务质量、培训收费四个指标;
(四)培训效果评估包括培训目标实现程度、新理论新知识含量、促进理念和工作态度转变、促进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促进岗位工作五个指标。
第六条培训课程评估是对每门课程的评价,分课程针对性、教学内容、教师讲解、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五项指标进行评估:
(一)课程针对性主要评价课程内容与培训目的是否一致,教材选用是否得当,是否满足岗位工作实际需要,是否满足个人培训需求四个方面;
(二)教学内容主要评价课程内容是否科学、完整、合理,是否符合国家和水利部门的有关方针政策,是否理论联系实际,是否反映该领域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四个方面;
(三)教师讲解主要评价教师的教学准备情况,理论水平,教学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四个方面;
(四)教学方法主要评价教学方法是否切合教学内容,是否有助于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否有助于学员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三个方面;
(五)教学效果主要评价培训课程对促进学员转变观念和工作态度,提高理论修养和业务能力,提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工作绩效的作用三个方面。
第三章评估组织实施及结果应用
第七条培训综合评估和培训课程评估由培训主办单位负责组织,采取由学员对《培训综合评估表》(附件1)和《培训课程评估表》(附件2)赋分的形式进行量化评估。
培训综合评估和课程评估分为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四个等次,每个等次对应一个分值。
第八条培训主办单位根据学员填写的《培训综合评估表》和《培训课程评估表》,进行分项统计汇总,并将结果分别填入《培训综合评估汇总表》(附件3)和《培训课程评估汇总表》(附件4)。综合评估结论和课程评估结论分别根据《培训综合评估汇总表》总分和《培训课程评估汇总表》总分做出,90分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60-79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第九条为保证评估结果的真实、客观和公正,《培训综合评估表》和《培训课程评估表》回收率不得低于80%;实际回收率低于80%的,差额部分问卷以零分计,并按学员总人数的80%计算评估分数。
第十条建立培训评估档案管理制度。培训班主办单位要将《培训综合评估汇总表》和《培训课程评估汇总表》,与学员填写的《培训综合评估表》和《培训课程评估表》一同归档保存,保存期不少于两年,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培训办班工作提供依据。
第十一条建立评估结果反馈机制。培训班主办单位在培训评估结束后,要及时将评估结果反馈给培训班承办单位和授课教师。培训班综合评估不合格或课程评估不合格的,主办单位应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整改。
第十二条建立培训评估结果备案机制。培训班主办单位申报下年度培训计划时,要将本年度所举办的各期培训班的质量评估情况(包括培训的组织过程、质量评估结论、对出现问题的整改意见、《培训综合评估汇总表》和《培训课程评估汇总表》)报水利部人事劳动教育司,作为确定其下年度培训计划的依据和参考。
第十三条建立培训激励约束机制。水利部人事劳动教育司将对各类培训班的质量评估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通报,对培训质量高的单位予以表彰,对问题较多的单位予以批评。问题严重的取消其主办或承办水利部年度培训计划内培训班的资格。
第十四条对培训质量评估弄虚作假的,一经发现,由水利部人事劳动教育司对主办单位和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并视情节轻重,削减该单位下年度列入水利部年度培训计划的培训班数量,直至取消办班资格。
第四章附则
篇7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02
一、日本传统的道德教育思想
(一)本土文化与理论
1、靖国神社。靖国神社起源于日本最早的宗教神道教,神道教的理论教义包涵:神国观念。日本以神国自居,大肆宣传大和民族的优越性,吹嘘上天赋予了日本统治时间的权利。靖国神社就是当时日本社会为大力推行神国观念教育而确立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爱国”场所。
2、武士道精神。日本人崇拜一切形式的武士道精神。武士以刀剑效忠君主为职业生活、社会生活,以修文练武为业,自幼接受超斯巴达式的严格军事训练和忠诚及献身等思想教育,以培养实干能力、尚武精神和奉献精神。
(二)外来文化和理论
1、儒家思想。当初中国儒学传人日本时,它得到了古代日本历朝的统治者的高度推崇。日本对儒学的吸收绝非照搬照抄,而是结合日本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对儒学进行了日本本土化的改造,改造后的日本儒教强调忠、义、勇、信、俭五种美德。
2、民主主义思想。在美国占领日本后,教育领域也要清除战前军国主义教育为指导思想,而要求推行民主主义教育。民主主义教育的要求是:承认个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真理和正义,注重劳动与责任,提倡独立自主的精神。
二、日本思想道德教育内容
(一)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一直是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包括爱国、爱家乡、热爱国土山河、热爱本国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制度,并且要效忠天皇,忠诚于国家和民族,为国尽忠。“要有纯正的爱国心,即忠诚于国家,致力于它在国际事务中价值的提高。”这是日本在中小学道德指导纲要中对忠诚于国家的教育的具体要求。当代日本经济的腾飞离不开这一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实施。如今在日本学校,挂国旗、唱国歌现象已十分普遍,这透射出日本国民强烈的效忠国家的思想和行为。
(二)集团主义教育。日本人总是以集团为重,集团主义是日本社会的重要特征。集团主义主要表现为成员之间关系密切、个人对集团的忠诚。集团主义教育目的是提高人的团结性、协调性,培养对集团的归属感和责任心,树立集团精神。
(三)个性教育。个性教育就是尊重个人的尊严、自由自律、尽职尽责的教育,它是日本民主主义教育的首要问题,也是当代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与核心。1947年3月31日公布的《教育基本法》第一条指出:“教育必须以完成陶冶人格为目标,……培养尊重个人的价值、独立自主、身心健康的国民。”教育基本法的制定为实施个性教育提供了法律上的保证。日本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机构临时教育审议会在1985年的第一次咨询报告中详细论述了个性教育问题,指出:“希望能在现实的教育中实现以尊重个人的尊严、创造出丰富文化为目的的教育。”这就是说,每个人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与独创精神,培养高尚的觉悟与丰富的个性,达到自我觉醒,成为一名“独立”的人,从过分崇尚集团意识而丧失自我中解放出来。
(四)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日本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树立一定的人生目标,以实现人生价值,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日本的学校进行人生观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树立人生目标,寻求人生意义,体验人生乐趣,以实现对社会的贡献。日本在幼儿园时期就教育儿童热爱大自然,体会大自然的鸟语花香、清新的空气以及对大自然的拥有,教育儿童彼此间相互关心,体味人与人的和谐关系,寻找生活乐趣。日本小学教育目标是:“注意身心健康与安全,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做事诚实生活愉快,崇尚美的事物。”中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对生活充满希望,热爱真理,追求真实,严肃对待现实。”
(五)劳动教育。在日本,劳动教育的目标是通过树立劳动观念培养劳动意识,通过劳动体验养成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与他人合作的好品质。日本民族是一个勤劳的民族,有着热爱劳动的传统美德。战后经济的迅速恢复,离不开劳动教育。为了新世纪的政治经济的发展,日本仍然把劳动教育作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我国思想政治改革的途径
(一)德育地位日益突出。奉行“教育立国”国策的日本,不断进行教育改革,他们提出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应当是具有宽阔的胸怀,健壮的体魄,丰富的创造力;具有自由、自律与公共精神的面向世界的日本人。为此,德育应成为学校教育的首位。不只是在学校,德育已成为日本全国朝野上下的自觉行动,家有家规,校有校规,公司有章程。
(二)将民族精神和爱国思想的培养作为德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精神是一种激发人向上的原动力,日本人的民族精神很典型,也很强烈,它已渗透到日本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但如何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情感,将国际主义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有机地融合起来,避免狭隘的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倾向一直是日本高校德育改革的重大课题之一。
(三)德育内容日益扩大,以满足和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在道德教育中,不仅注重共同的价值观教育,而且根据学生实际讲授某种特定的文化价值;既允许不同宗教教义讲授,也可以学习世俗道德内容;既进行有关伦理道德原则、规范的教育,又把德育推及人类生活各个方面,即进行宗教教育、伦理教育、纪律教育、法纪教育、民主教育、人道主义教育、消费教育、保护环境教育等,无所不包,同生活紧密相联系。
(四)道德育形式的社会化、网络化和开放性。建立学校、家庭、社会整合一致的德育系统,在发挥学校德育主体作用的同时,争取家庭和社会的配合和参与,调动学生主体参与德育活动的积极性,开阔眼界,活跃思维,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作为与日本有着悠远的文化历史渊源的邻国,作为儒家思想的发祥地,我们难道不应该从日本的道德教育中悟出点什么吗?以寻找我国高等院校的德育改革的出路。
四、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借鉴别国经验,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效益。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国际化趋势提醒我们,务必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到战略地位上来。现在各国已采用不同的方式和途径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益。我国现代化比发达国家晚了近一百年,我们已没有时间重演别人的悲剧。必须借鉴别国成功的经验,汲取其教训,加强对社会成员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并注重对教育效益的研究。
(二)坚持“意识形态化”,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导向。各个国家都在旗帜鲜明地宣扬本国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美、英、法、德、日都在宣传资本主义如何优越,新加坡、韩国则一方面毫不含糊地宣传自己的资产阶级民主建国理念,一方面又抵制“西方”思想的侵蚀。所以我们绝不能忽视政治性和传统性。中国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并且宣传四项基本原则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含义,抵御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的“西化”和“分化”。并在此基础上,发扬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对西文文化,应当分清精华和糟粕,政府和媒体应当有正确的导向。
(三)将学校德育重点转移到发展道德思维和培养道德能力上来。学校德育的任务是向学生灌输社会的主导思想意识和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以往,我国的学校德育特别注重观念的灌输,在方法手段上缺乏灵活性,学生的道德思维得不到培养和发展。我们应该借鉴国外学校德育的方法,把教育对象置于一定的认识情境,帮助他们掌握认识问题的方法,提高处理问题和矛盾的能力,要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培养基本思维模式,达到使他们独立自主地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道德观念的建立到道德行为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只有重视。发展受教育者的道德思维,培养道德实践能力,才能保证受教育者真正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
(四)加强社会大环境和其他方式的配合。国外非常重视社会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因为思想教育对象生活在现实之中,无时无刻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我们也必须树立“大政工”的观念,调动一切因素、一切手段,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团体和大众传媒,注重营造思想政治工作的氛围,保持思想政治教育强烈的渗透性和持久性,使人们在良好的大小氛围中经受精神的洗礼,提高思想境界。而良好的社会大环境的形成又要靠公民的自觉性、社会良好的控制手段、专业人员的良好素质以及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
参考文献:
[1]朱永新.当代日本道德教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篇8
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实施意见
各监区、相关科室:
根据司法部及我省监狱管理局的统一部署,我狱将在全体服刑人员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切实做好这项工作,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现结合我狱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对服刑人员进行“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意义
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言简意赅,寓意深刻,标准鲜明,导向明确,涵盖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对于进一步匡正社会风气、提高文明程度、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服刑人员中大张旗鼓地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可以有效地矫治她们的犯罪思想,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她们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促使她们加速改造,早日成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合格公民。
二、“荣辱观”教育的方法、步骤
(一)民警学习、提高、统一认识阶段
各监区、科室领导及民警要认真学习司法部、省监狱管理局有关文件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提高教育改造质量的基础性工作和长期任务,纳入到对服刑人员的日常思想教育改造中。
(二)宣传发动阶段
我狱将通过《女监新报》等舆论工具广造声势,女监新报将开辟专栏,刊登有关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文章;各监区及相关科室要根据自身实际,加大宣传工作的力度,努力营造积极、鲜明、和谐的监区文化环境,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入耳、入脑、入心。
(三)组织实施阶段
在“荣辱观”教育过程中,各监区可以“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力争使活动开展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让广大服刑人员易于接受,达到预期效果。
1、发挥监狱警官的示范作用,搞好大会宣讲、课堂教学和个别谈话教育。
2、邀请社会专家学者、英模先进、回头浪子、青年志愿者到监狱作报告,开展典型教育和感召教育。
3、要加强与服刑人员家属的联系,注意发掘典型事例,引导服刑人员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处理家庭、财产、人际关系。
4、采取座谈会、演讲会、征文比赛、小品等多种形式,调动服刑人员自学互学积极性,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指导自己的改造行为。
进行“荣辱观”教育,还应该做好几个“结合”:即,与我狱正在开展的反脱逃警示教育相结合;与“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相结合;与创建“规范化监区(分监区)”活动相结合;与安全生产相结合;与整治监管秩序、落实服刑人员改造行为规范相结合。通过服刑人员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提高教育改造质量,促进监狱工作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四)年度总结阶段
各监区、分监区将“荣辱观”教育活动的详细记录及教育成果于12月份用书面形式报送教育科。
望各监区、相关科室接此意见后,认真组织,扎实工作,将对服刑人员的荣辱观教育落到实处。各监区、分监区将教育计划务必于4月25日前报教育科。
附:“荣辱观”教育活动配档表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配档表
时间
教育重点
教育方式
参与书目
4月
以热爱祖国为荣
以危害祖国为耻
读书、座谈会等
《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华爱国先辈的故事》、《共和国之路》、《中国改革开放史》、《国情国策》等
5月
以服务人民为荣
以背离人民为耻
上大课、读书会等
《好人徐虎》、《李素丽的故事》、《张思德的故事》等
6月
以崇尚科学为荣
以愚昧无知为耻
观看录像、编排情景剧等
《科学的力量》、《科学家的故事》、《科学是一种精神》、《罪恶的》等
7月
以辛勤劳动为荣
以好逸恶劳为耻
报告会、劳动竞赛等
《劳动教育》、《劳动教育与就业指导》教材等
8月
以团结互助为荣
以损人利己为耻
专题讨论等
《人生与道德讲义》、《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名人名言》等
9月
以诚实守信为荣
以见利忘义为耻
专题讨论等
《人生与道德讲义》、《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名人名言》等
10月
以遵纪守法为荣
以违法乱纪为耻
征文等
《遵纪守法的故事》、《法律常识》教材等
11月
以艰苦奋斗为荣
以骄奢逸为耻
篇9
特色学校的创建和发展是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学校发展和生存的需要,是优秀校长必须研究的课题。校长对于特色学校的创建与发展的作用则表现在重设、深化、推动、生发、维持等几个方面。不同学校关于特色学校建设的基础和现实情况都不尽相同,有的须要重设,有的须要在已有的基础上深化、推动、生发,也有的是“萧规曹随”,只须要维持。究竟从何入手,校长应在调研的基础上作出判断。这一点对特色学校建设来说十分重要。校长视野的高度则制约着也促进着校长对于特色学校建设的一系列问题的认识和把握。
一、校长视野的开阔性――以着眼于现实的人才观确定特色学校的育人目标
特色学校建设育人目标的确立对学校发展始终起着风向标的作用,而育人目标的确立,校长应有开阔的眼界,即放眼全球,了解和把握当下世界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潮流,又要兼顾国情,校情。
立足世界――学校要培养世界需要的人才。从美国劳工部21世纪就业技能调查委员会的一份调查显示来看,美国对人才的要求是比较全面的,既有对听、说、算、写这些基础能力的要求,也有对动手操作能力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需要,更有对人格品质及良好人际关系的要求;从德国对公务员的选拔标准来看,提出了8个方面的选拔要素,其中书写、表达等方面要求100%的正确,否则有损政府机构形象;一个NBA巨星球员所具备的条件也超出我们的想象,不仅要有细腻的技术, 顶级的身体 ,良好的球感,还要有不俗的视野,高球商,坚韧不拔的求胜心。
从中,我们看到了先进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他们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再学习型人才。反思我们的学校教育,要目中有人,要培养合格的、高素质的劳动者,而不是把自己的责任窄化成传授知识。
立足中国――育人目标的确立要符合国情。作为校长,要具备准确把握教育方针和政策的能力。“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教育方针沿用至今,明确回答了我国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应当“为谁服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 等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而我国教育发展的现实与结果都存在着突出问题,教育发展的结果是――人的数量和质量发生矛盾,总量大,但结构不合理。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学校的育人目标与教育方针之间存在偏差,定位不合理。很多学校的育人目标不是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而是将目光盯在了“专门人才”,甚至“拔尖人才”上。结果是眼高手低,出不来杰出人才,也培养不出高素质的劳动者。
立足学校――育人目标的确定要适应校情。育人目标要落地,才能生根。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标准,不同的学校也有不同的实际。牡丹江市立新实验小学的劳动教育开始于1958年,坚持了半个多世纪。但如果只停留在早期养鸡喂兔,种地摘果上,就会被时代所抛弃,所以历届学校领导班子都无一例外地自觉担负起传承与发展学校特色的使命。现阶段确定了“立学焕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好人生底色”这一育人目标。“立学”指立足于学习,以学而立,“焕新”即出新、立新。“立学焕新”就是要培养会学习,能创造的人。为学生打好人生底色,这里的“底色”是全面发展的底色,而不是单一的底色。为了落实好这一育人目标,学校将其分解为“五好”标准,并且制订了与之相适应的以关注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及关注学生特长和潜能的《“立学焕新 百花竞春”学生评价体系》。
二、校长视野的前瞻性――以指向未来的办学观把握特色学校建设的思路
教育的后效特点,要求校长办学的思考要有前瞻性。华人首富李嘉诚超人成功的秘诀在哪里?为何在太多企业家轻易断送前程的同时,李嘉诚却几乎碰不到“天花板”? 当《环球时报》记者访问他时,他轻描淡写地回答:“其实很简单,我每天90%以上的时间不是用来想今天的事情,而是想明年、5年、10年后的事情。”他给我们的启示是,成就任何一项事业,都必须超前思考。如果你不站在今天思考明天,那么,你的明天就会停止在今天。校长的办学观的提出要站在未来的高度上,一经提出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不会被淘汰,不会落后。不是现在时,而是未来时。校长的办学观是围绕着如何办好一所学校的一系列核心问题的理性思考,主要回答三个问题:为什么办学校?办什么样的学校?怎样办好学校?这些问题就是指导办学实践的基本原则和价值取向。
学校在形成办学理念的时候,要尊重历史的传承和文化的积淀,以超前的眼光审视学校的现实和社会要求以及未来的发展,并将其与特色学校建设融合起来,以免造成办学理念与学校特色各不相干的结果,最后将特色学校建设变成了开展特色活动。
在学校未来的办学观的指引下,牡丹江市立新实验小学的特色学校建设思考并回答了这些问题:
办学理念:立学焕新,为学生打好人生底色。(回答为什么办学,办什么样的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一致。)
办学思路:劳动育人,文化立校。(回答了怎样办学校。)
校训: 日学,日省,日新。(回答了师生怎样做。)
以指向未来的办学理念把握特色学校建设思路,可以让特色学校建设过程少走弯路,防止迷失方向。
三、校长视野的深刻性――以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实施教育行为
校长视野的高度不仅体现在开阔的眼界,超前的眼光,还在于对当下教育问题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尤其是对特色学校建设的核心问题的把握。办学为学生而办,那么,办学的核心问题即促进学生发展的问题,即促进学生素质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所以,特色学校建设的每一项策略,每开展一项活动都要坚定不移地落实我们的育人观,都落实在育人目标上,育人理念上,这就体现了校长视野的深刻性。
从学生角度考虑,基础教育要为学生奠定怎样的基础?一方面要为学生能满足个人终身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一方面要为学生能满足未来社会对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奠定基础。前者是人性内在的自我需求,后者是社会客观发展对人的外在要求。两者均要考虑。协同发展是人的真正发展需求。因为现在的学生处于信息化,多元化时代,他们是“文化中的人”,是“关系中的人”,是“世界中的人”,也是“成长中的人”。
基于以上的认识,在特色办学中应注重以下问题。
首先,要创设以生为本的成长环境。教育,是一种影响,是环境的影响。环境是育人的重要资源。在学校里,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更多的表现为宽松、和谐、民主的育人环境。牡丹江市立新实验小学围绕着“劳动育人”特色办学,创设了两种育人环境:生态环境和常态环境。在立新校园里,有两个微型的植物园,那里有生长了半个多世纪的老杏树,和各种蔬菜、农作物、花卉;除此之外,还有插花室,无土栽培室,陶艺室,木工室,烹饪室,废旧电器拆装室等6个活动室供同学们观察和开展实践活动。这六园六室即是劳动育人的生态环境。学校一年四季,将劳动教育内容纳入校本课程,常年坚持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这是劳动育人的常态环境。
篇10
【关键词】自动化;实践;特点;作用
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制图测绘、基本技能实习、专业认知实习等环节,是学生获得基本技能的训练手段,是形成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依托学校现在的实训设备,开展课程实训工作。学校现有钳工实训室、车工实训室、机械制图室、机械原理陈列室、电工电子实训室、数控实训室、机器人实训室和机电综合创新实训室。基本可以满足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专业的实训教学。教师在授课中,应根据开设课程的内容适当比例地安排一定的实训时间。原则上理论课的时间与实训时间比例多于1:1。
一、实验
实验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的重要教学环节。根据不同课程情况,实验有两种安排:一是将实验安排在相应的章节讲授完毕进行;二是在学完或即将学完某一课程并进行了一些实验的基础上,集中一周(实验专用周)实践。在相应的实验室里进行。
课程设置安排物理、公差配合和测量课程开设实验专用周。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按实验指导书要求,独立完成实验的全过程,目的是使学生成为实验领域的实践者和积极探索者,训练学生调试、操作实验设备、仪器的基本技能以及数据处理、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并培养严谨的实验习惯。实验占重要地位的课程和开设实验专用周的课程,实验要单独考核,成绩列入学生成绩册。实验在各门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要作具体的规定。
二、基本技能实训
基本技能实习包括钳工实训、车工实训、电工电子实训、数控加工实训、维修电工操作技能实训、无线电装接工操作技能实训、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计12周。
通过实习,使学生了解机械、电工电子、计算机常识,使学生获得有关机电方面的基础知识,进行中级技术工人必须的基本操作训练。基本技能实习应以培养基本技能的实习为主,通过钳工、车工、电工电子、数控加工和计算机等实习环节,使学生具有机电和计算机方面的基本操作技能及基本知识。
每次实习完毕,必须进行操作及理论考核,同时结合学生实习中的工作情况,评定总成绩,列入学生成绩册。
三、专业认知实习
专业认知实习是在学生开始学习专业课时,安排在校外工厂完成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了解工矿企业的生产概况、生产过程、设备维修、设备管理、产品装配以及企业生产组织和车间管理的一般情况。以获得本专业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初步培养观察分析生产现场常见的机械加工、设备维修方法,了解生产的组织、管理形式,为后续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专业认知实习一般应选择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较为先进的工厂为基地,并根据工厂的具体情况,制定出详细的实习指导书。专业认知实习安排3周。
专业认知实习中,要对学生加强纪律教育、劳动教育、安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对学生的表现和实习报告要作全面考核,成绩列入学生成绩册。
四、企业实习
学生学完所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后,第三学年安排同学开展为期一年的企业实习,学校尽力联系尽可能多的企业单位让学生实习。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实习的单位有:东风仪表厂集团、西光集团、惠安集团等各类机械加工和电子企业。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劳动实践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