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底蕴范文

时间:2023-07-07 17:34: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传统文化底蕴,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传统文化底蕴

篇1

关键词:产品文化;传统文化;价值

在经济全球化、产品日新月异的今天,“文化”在产品设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美和韵味,运用中国文化元素进行产品设计,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将我国传统文化融入产品设计中,创造出具有文化艺术特色异彩纷呈的产品。也将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通过产品潜移默化的显现在世人面前,逐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若某种产品视觉形态中蕴含一定的文化特质,在社会中推广企业价值观及产品应用则占取很大优势,现今生活方式促使人们对产品的价值和审美观产生了新看法,在产品设计中运用传统元素的理念逐渐受到人们的追捧,产品不仅要满足实用功能性,还重视存在于产品中的文化内涵及寓意。这是在产品设计中融入文化,增加产品的文化附加值的根本所在。

一、产品设计及文化概念

产品设计是人们为了满足生存需求而进行的造物活动,它将人抽象的设计想法实施并创造出产品实体的过程。将产品形象符号化通过不同材质、技术工具等载体予以具体化。产品设计折射出一个时代的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文化价值观。

产品文化,是以企业生产的产品为载体,服务于企业并体现出企业文化理念。产品文化直接作用于消费者,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实用价值、审美价值、文化价值的要求。产品文化属性是人通过设计物对自身和他人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进行的文化改造行为。产品文化含量,则取决于设计者的文化素养和设计消费者的文化习惯的共同作用。

二、传统文化概念及元素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集体共有的文化性格和在历史实践活动中创造积累的文明成果,经演化汇集成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各种历史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反应。它反映出民族本质特色和时代精神,具有一定传承价值,并体现出中华民族某个特定时空的社会形态。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是华夏五千多年文明沉淀下来的瑰宝。从远古的石器,历数陶彩、青铜、漆器、陶瓷和金银器具、红木家具、文房四宝乃至民间的皮影、剪纸、泥塑,蜡染、木雕等各种富有情趣的艺术品,另外古文、诗词、音乐戏剧、国画书法、文化思想、吉祥图案等都是让设计师不断汲取灵感的巨大宝库。提炼并借鉴这些元素的材料、造型、色彩、思想观点等,产品会更具稳重性和民族艺术特色。

三、传统文化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具有鲜明文化特色众所周知的北京奥运火炬,创意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蕴含着传统吉祥文化内涵。火炬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以汉代的“漆红色”色彩产生视觉冲击力。火炬上下比例均匀分割,祥云图案和立体浮雕式的现代工艺设计充分展示了传统文化与产品设计相结合的艺术魅力,体现出别样的人文情感。

2006年度德国红点设计概念奖中,最受瞩目的红点设计概念至尊奖授予了源自德国制造而又蕴涵着“八卦”理念的“阴阳”椅。中国传统的阴阳八卦与家具设计相融合,完美体现出产品设计和传统文化之间的良好默契感。

另外在产品包装、广告设计方面应用同样广泛,例“国窖1573”原浆酒纪念品的包装设计,从造型、材质、色彩、寓意等方面都有相当的深度和层次。每个产品的色彩与内外包装造型相呼应,传统表现形式上加入新创意、赋于新内容,给人以古朴、真挚情感,恰到好处体现了产品价值。著名设计师靳埭强为日本“自在”纸坊创作的一系列海报,整幅海报汲取中国传统艺术绘画表现手法,运用了传统手造纸的毛边,宣纸竹纹变化及水墨画的随意笔触和虚实关系,构成自然绘画意境的疏散意象,水墨元素与主题映照的画面中,表现出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给人以视觉冲击力和气韵之感。

四、如何塑造产品传统文化内涵

国际设计师乔治亚罗说:“设计的内涵就是文化。”没有文化内涵的产品设计是没有生命力的。产品设计要融合传统文化,并不是简单相加或对文化生搬硬抄和模仿,而是要真正深刻了解文化寓意,结合产品风格合理巧妙运用传统文化元素、特质,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做到产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塑造好产品形象并提升传统文化价值,使其具有强烈的民族感的同时也能体现产品现代感。

(一)从思维方面寻取传统文化

中国的意象思维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一个好的无形创意思维,运用到产品设计上,有形表达出人类心灵需求。我们倡导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产品设计中得以延伸发展,在理解的基础上取其“形”、延其“意”、传其“神”,将传统文化精髓以现代设计形式来表达,把其象征寓意融入设计之中,使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世界的设计语言,共同融汇成现代设计艺术的主流,产品设计更具文化性与社会性。

(二)合理借鉴、运用传统元素形式

在设计语言日趋国际化的今天,由于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传统,其人文风俗和文化底蕴各有秋色,这些文化元素是形式与内涵的完美结合。我们应该利用产品设计来诠释与重现这种美。

第一,在对形的处理上“删繁就简”、“以简代繁”。在产品设计中,提倡用最简洁的图形语言传达丰富的思想内涵,这种手法是对文化图形的整体或局部,进行高度概括、艺术提炼和抽象简化。另外,传统装饰艺术有多种艺术形式,内容丰富,处理“形”的手法各具特色,值得学习和借鉴。

第二,将传统纹样予以抽象化、分解或变形,使之成为具有现代设计形式并内涵寓意。它为产品设计提供了众多素材,丰富了产品设计形式。

第三,传统艺术注重形式感,包括造型的独特性、排列的秩序感,画面空间的设计感和点、线、面等形式要素的组合关系,并讲究对称、均衡、比例、线条、色彩等带给人的视觉美感,这对产品设计具有很大的启发性。

(三)设计“人”为核心

在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大量工艺产品之中,体现出了丰富的美学思想和以服务人为先的重要性。虽然自先秦诸子以来,造物的工艺就一直被归于“形而下”“人为上”的范畴,但从先辈能工巧匠的高度技巧之中仍然表现出了他们为大众服务的艺术构思和美的理想,正如马克思所说,他们是按照美的规律和人性的善良来创造的。以人为核心进行外延,有什么样的需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设计。几千年来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理环境沉淀了不同的文化。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消费品蕴藏着的不同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审美追求,表现出不同的民族性格、民族心理和人们对自我实现的不同追求。

五、总结

产品设计,它不只是一件存在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其真正意义是指引人们在生活中的审美趋向和情感归属。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是我们民族独有的财富,它始终延续、一脉相承。我们应不断传承它的造物精神和文明精髓。在现代设计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下,着力于对民族审美意识和心理的把握,站在时代高度进行传统文化与产品设计的综合创造,这样的产品才能流露出自然东方文化气韵,也是我们民族产品设计更好发展的立身之本,安身之策。

参考文献:

[1]张骏.《传统文化在平面设计中》[J].《中国科技信息》,2005.

[2]杭间,何洁,靳埭强.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杭间.“六书”与中国视觉设计思维.2005.1.

篇2

论文摘要:云南特殊的自然地理和生态环境造就了绚丽多彩、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除了具有民族文化和体育文化的共同特征以外,还呈多样性、自然性、民间性、亲和性的地域文化特征。研究这些特征既是研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环节,也是进一步认识和发展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前提。

一、云南特殊生态环境下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自然地理和生态环境是民族文化赖以形成和发展的条件之一。越是文化发生发展的早期,自然地理和生态环境对文化的影响越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民族文化中的一员同样不可避免地要与生态环境发生联系,甚至其依赖程度远大于其他文化。例如:南方气候温和,江河众多 ,水源充足,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多以游泳、赛龙舟等水乡体育为主;北方内蒙古地区,草原辽阔,蒙古族人民擅长骑马、射箭、摔跤;中南、东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长期生活在高山峻岭,以狩猎为生,善于各种射猎、跑 、跳、攀、爬技艺;东北地区的寒冷气候,为各种冰雪项目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一)云南自然地理和生态环境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部,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面,属于中国地势三个梯级的第二阶梯西南山原,山岭与谷地高差极大。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云南的自然地理和生态环境具有复杂多样性 :第一,纬度和地势造成南北差异较大。北部、西北部为高原游牧区;南部和西南部为亚热带作物和水田农业区。第二由于有适宜的气候、丰富的物产和众多的高山河谷,云南自远古以来就是人类生栖繁衍的地方 ,民族迁徒的走廊。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经过不断地交流、融合与分化,并以各 自的生产生活方式为基调,形成了同一民族大分散、小聚居的有规律分布,同一地区不同民族交错杂居,却又界限分明、井然有序、和睦共处的格局。但高山纵横,江河湍急,高山峡谷相间,交通十分困难,又使云南的民族形成了各自相对封闭、独立的自然生态活动区。第三,云南的立体地形、气候形成了立体生态。各民族分居住坝子和河谷地区、居住半山区居住高山区三种类型。气候为亚热带与山区的高温带并存。

不同的居住条件、自然生态环境,造就了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第四,云南民族不仅有起源上的差异,也由于发展过程中的条件差异,造成了文化多样性的生成土壤。居住于云南内地的民族,由于交通的便捷和外来人口的流动频繁,社会的开放程度较高,对异文化的吸收较多,文化的发展较快。如白族、纳西族、回族等。居住于边远山区的民族,与外界的接触相对较少,社会变迁程度低,文化的形成易受传统和自然地理的影响,文化更具有原发性和地域性特征。对于一些文化较为丰富而成系统的民族来说,抗变迁的能力更强一些,如傣族。总之,云南复杂的自然地理和生态环境,复杂多变的社会历史条件,多种族群的迁徒、交汇、碰撞,是众多民族形成的条件,同时也是包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内的云南民族文化形成的条件。

(二 )丰富多彩的云南少数 民族传统体育

云南拥有 25个少数民族 ,l5个是其独有的民族。居住于坝区或河谷的有白、回、纳西、蒙、壮、傣、阿昌、布衣、水、满和少部分彝族共 l1个民族,传统体育项 目主要有赛龙舟、秋千、赛马、武术、丢包、东巴武术、、霸王鞭等,坝区由于水土肥美,生活相对富庶,传统体育项目多体现为娱乐性和健身性 ;居住于半山区的有哈尼、瑶、景颇、布朗、德昂、拉祜、基诺和部分彝族共 9个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主要有射弩、秋千、扭棍、摔跤、拔腰、布朗球(藤球)等,传统体育项目多为生产生活的再现,主要为传授生产技艺和劳动技能;居住于高山、高寒山区的有苗、傈僳、藏、普米、怒、独龙和部分彝族共 7个民族,传统体育项 目有吹枪、爬杆、溜索、上刀杆、打陀螺、芦笙舞等,这些少数民族多为游牧民族的后裔,长期生活在崇山峻岭,险恶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他们勇敢、强悍的性格,传统体育项目也多表现为狩猎、攀爬和与大自然的抗争以及对民族性格的培养等。

二、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征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既是民族文化也是体育文化。作为民族文化,它是少数民族自己创造、发展起来的,具有明显的本 民族的文化特质,与民族文化的其他部分有着许多相同的共性,是一个民族的代表和象征;作为体育文化,它也具备了体育运动的总体特征和基本内核。由于云南特殊的自然生态环 境,造就了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独特的个性特征。这是它区别于其他地区的、特殊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是构成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根据。

(一)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多样性特征

把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相对于中华民族多元体育文化的其他部分,它是独立的一员,具有自身的个性特征。然而,它又是由若干不同层次、不同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组成。因此 ,多样性可以说是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第一个鲜明特征。

云南少数民族都是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经过分化、融合、重组,最终形成各个独立的民族。虽然发展程度不同,人口多寡不等,但每个民族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历史,形成了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不同的、不同的祖先崇拜、不同的节 Et习俗等等 ,因而产生了不同的且内容丰富的传统体育文化。例如,源于生产生活的有彝族的“扁担秋”、“打陀螺”,拉祜族、傈僳族的“射弩”,傣族的“打篾弹弓”,怒族、独龙族的“过溜索”等;源于宗教祭祀的有白族的“绕三灵”,哈尼族的“跳芒鼓舞”,傣族的“赛龙舟”,傈僳族的“爬刀杆”,佤族的“跳木鼓舞”等;源于节日习俗的有白族的三月街“赛马”,哈尼族“苦扎扎”节的“打磨秋”,傣族的“丢包”等;源于军事活动的有景颇族的“刀术”,德昂族的“武术”等。云南有的民族,如彝族、哈尼族等,有许多不同的支系,这些支系也有着不同的传统体育文化。例如昆明、楚雄一带彝族的“跳脚舞”与撒尼人的 “阿细跳月”,其动作特征就有很大的区别。云南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也因各自居住的生态环境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类别的传统体育。例如生活在高寒山区的怒族,生活环境的险恶和生存的需要,弩就成为他们必备的生产工具,同时也是一种灵物崇拜,射弩就是一种生存技能;傣族生活在相对富庶的坝区,悠然 自得,传统体育中多以游戏性项 目为主,身体直接对抗的项目较少。娱乐、休闲就是傣族传统体育的特色。几乎云南的每一个民族都有特色鲜明的传统体育项目和文化。丰富的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呈现出了多样性的显著特征。

(二)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文化 的 自然性特征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自然性特征主要是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产生与发展较少受到来自内地中心文化的影响,传统体育文化的产生具有原发性。这种自然性特征取决于云南自然地理因素和社会发展程度。从地理位置来看 ,云南处于我国西南边陲,地处偏僻,地形险恶,信息传递较慢;从社会的发展来看,较之内地的情况,云南民族社会发展程度不高且参差不齐。因此,与云南民族文化的其他组成部分一样,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与发展处于相对封闭状态,与内地主流体育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成为一种自然性的、边缘性的传统体育文化。也正是如此,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以较好保存,形成了鲜明特色。人们可以在众多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比照中,一眼就能认出属于哪个民族的传统体育。例如石林彝族的摔跤、哈尼族的打磨秋、撒尼人的“阿细跳月”、白族的“打霸王鞭”、傣族的“孔雀拳”、纳西族的东巴武术等等,已成为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象征和代表。另外,对于外来文化 ,在学习和传播过程中一些文化因子会产生衰减或变异。同时,土著文化也有较强的同化力,使得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并保持其文化特色。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傣族的龙舟竞渡和白族的赛龙船表现出对龙文化的认同感,舟船的制作都为龙型。但傣族的舟型为龙头、象牙、孔雀尾翅,将龙舟与傣族的吉祥物结合起来,成为特有的舟型;白族的赛龙船是为纪念一位与蟒蛇同归于尽、为民除害的白族勇士,与内地汉族为纪念屈原的传说不同。

(三)云南少数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 民间性特征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民间性特征,首先表现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未分化性。云南民族文化大多处于原生状态,尚未分化出雅文化,大多属于民间文化。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产生 ,与原始思维方式相适应,它包含和交织在民族社会的生产、宗教、教育、医疗、娱乐和战争行为之中属于浑然一体的、尚未分化的自然体育形态。作为云南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意义无不与全民族社会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反映和服务于全民族社会的生产生活。可以说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创造者是本民族全体成员,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民间文化特性。其次,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大都依赖于各类民俗节 Et。民俗节 Et是全民族参与的活动,传统体育成为民俗节 Et的主要活动内容,表现出浓郁的乡土气息。例如哈尼族的“六月节”荡秋千、白族的“绕三灵”打霸王鞭敲金钱鼓、傣族泼水节的龙舟竞渡、傈僳族“刀竿”节的上刀竿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四年一度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促进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四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 育文化 的亲和性特征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亲和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对异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尊重和吸纳方面。云南各个民族都能以一种尊重的态度对待不同的文化,而不是采取敌视,甚至消灭而后快的态度。因此,在居住模式上才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在民族性格、社会价值观上才表现出崇尚团结、热情好客的文化品质;在传统体育文化上才呈现出各个民族不同类型、不同特色、丰富多彩的传统体育项目。在对异文化的吸纳方面,云南各个民族都能在长期的历史交往中,吸取其他民族文化的精华来丰富、发展 自己的文化。例如从纳西族文化、白族文化、彝族文化、傣族文化、佤族文化等可找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因子;傣族的龙舟竞渡、白族的赛龙船受中原龙文化的影响较大;云南许多少数民族都有荡秋千、打陀螺的传统习俗,只是文化含义、游戏方法和规则有所差异;由于是相邻民族,傣族的耍刀和景颇族得长刀舞在动作上也颇为相似。当然,对异文化的吸纳并非原样照搬,总是在吸纳的过程中或多少地进行了一些民族化、本土化的改造,为本民族的成员所认同,这样才成为本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

三、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地位及其现代意义

今天的中国社会,正经历着社会的转型,传统文化同样面临着转变的过程。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如何在现代化过程中把握发展变化的限度,弃其糟粕、保留精华,这关系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存亡问题。因此,正确看待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和现代意义尤为重要。

第一,从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征的形成来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云南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积累、传承的结果,无不与民族文化的各个部分有着密切的联系,成为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同样具有传统文化的基础作用,也是建设云南民族文化的宝贵资源,是不可以现代体育文化全盘代替。云南民族文化必须吸取各民族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才能建设起来。

第二,从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个性特征来看,作为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资源,可成为旅游资源中的人文景观将其转变为经济优势,在云南经济建设中发挥作用。同时,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还可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秀的文化品质以及社会价值来丰富云南民族文化内涵,为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做出贡献 。

第三,从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征的表现来看,云南少数民主传统体育既区别于其他少数民主传统体育,而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构成了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巨大变化,民族传统体育有了发展变化的空间。就中国国情、云南省省情而言,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状况,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战略以及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现代特定历史时期所具有的健身娱乐功能、教育功能、民族凝聚功能将促进国家安定和民族团结,可为我国体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施维达,等:《云南民族文化概说》,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5

2.姚重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民族出版社,2004

3.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0

篇3

1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的作用

一是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用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校园文化工作的深入开展,使广大师生更加深切地认识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进一步增强了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得到了发展和弘扬。广大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祖国、了解了家乡,激发了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热情。国学教育能使广大学生真正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增强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二是提升了学生的文明素养和文化底蕴。通过用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校园文化思想政治工作,在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文明素养和文化底蕴,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一些学校组织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扎实推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艺术教育,都使学生能够有机会反复品味优秀传统艺术的内涵,学生的艺术修养得到进一步提升。还有的一些学校举办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营造儒雅、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提高文学艺术鉴赏水平的同时积淀、充实文化底蕴,对于提升校园文化文明水平、塑造学生形象乃至提升学校形象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保护、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用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校园文化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也使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保护、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国学教育、道德行为养成教育使民间艺术、民族文化、传统体育、传统文化理念等在校园生根发芽,使大量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可以代代相传、荫泽后人,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保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使许多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了发扬和光大。

2让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相互沟通,形成共识

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头脑,就是要用中华民族积淀几千年的优秀文化熏陶、感染、影响学生,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切实提升校园文化体系的整体建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第一,开设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课堂教学是学校育人的主渠道,也是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重要途径。开设传统文化教育课,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之中,真正做到走进教材、走进课堂、走进学生头脑。第二,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一是积极倡导国学教育,培养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底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加强国学教育对于传承中华文明,提升公民道德水准,增强我国文化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学校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国学教育活动,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提升文化品位和底蕴。二是组织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活动,着力提高学生的道德行为水平。三是扎根文化沃土开展社会实践,培养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社会实践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学校组织引导学生参与挖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实践活动,着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的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三,创建学生传统文化社团,丰富学生自我教育载体。学生社团组织是改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学校应组织指导学生依托传统文化活动项目创建学生社团,不断丰富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组织载体。第四,创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基地,搭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平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民族文化血脉,构建尊重包容、和谐发展的人类文化生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应该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工作,传承、保护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对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核心就是精神文化,守护好我们的传统文化和校园文化,就是守护好我们的精神文化家园。

作者:毛砚单位: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篇4

【关键词】 书籍设计;文化意蕴

书籍是人类的智慧积淀、流传与延续。书籍装帧是图书的重要组成部分,犹如戏曲的开场锣鼓,既以热闹火红的声响来招徕和吸引观众,又引导读者进入剧情。

书籍设计具有与其他艺术门类不同的特征,书籍设计不只是简单的视觉形式上的元素堆砌,而是设计者对书籍的二度开发和艺术创作,是设计者思想和智慧的结晶,展现着设计者的个性和文化底蕴。

我国是书香之国,我国古代早就存在悠久的书籍设计艺术和丰厚的书卷文化。我国的古典书籍从色彩调赋、材料应用,都蕴藏着深厚的文化意蕴。今天,在经历了学习和借鉴西方现代设计理念的基础上,设计正在向传统回归,把握这种时代特征,设计师更需认真学习和融合本土的文化艺术, 既要不失中国气质、中国味道的含蓄和意境,又能融合现代人对书籍设计的审美要求。

一、传承具有东方的、中国气质的书籍设计。

从外观上看,书籍设计也是一种“形式”设计,包括开本的形式、纸张的形式、装订的形式、工艺的形式等等。

1, 中国传统书籍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艺术形式之精华

我国古代书籍装帧形式的演变展示着民族智慧的足迹:中国最早的书籍――商代刻有文字的龟甲或兽骨,距今已有3000余年,青铜器铭文、竹简、帛书、石经也是古代书籍的载体形式,纸成为书籍载体的主要材料后,纸质写本书籍的装帧形式丰富且变化多样,最早的写本书延用了简策和帛书的形式,即卷轴装。紧随其后旋风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相继出现,各领,均别具韵味。线状书的出现终达到了我国书籍设计水平的高峰。线装是我国传统装订技术史上最为进步的形式,其整体形态具有典雅的中国民族风格的装帧特征:书的封面及封底材料多用纸或织物,封面左边大多有白色签条,右边订口处以清水丝线缝缀;版面分行、界、栏、牌。行分单双,界为文字分行,栏有黑红之分的乌丝栏及朱丝栏,牌为记刊行人及年月地址等,并且大多书籍配有插画,墨香纸润,版式疏朗。素雅而端正,不刻意追求华丽讲究总体和谐而富有文化书卷之气,凝聚了深厚的中华民族的文化意蕴。线装书的出现,形成了我国特有的装帧艺术形式,具有极强的民族风格,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是“中国书”的象征。

纵观我国古代书籍设计的各种形式,分析和研究当时这些优秀的创新之作,对当下的书籍设计者来讲是文化对心灵的滋养,是本土设计的源泉。

2,现代书籍设计形式上的文化意蕴与传统文化继承间的和谐统一

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不只局限于简单地使用几个中国元素,传统文化传承真正的核心是文化,需要设计者用心的研究、理解和提炼。明代孙从添在《藏书纪要》中说:装订书籍不在华美饰观,而要护帙有道,款式古雅, 厚薄得宜,精致端正,方为第一。中国传统书籍,其装帧多“大美”而空灵,渗透着中华民族文化底蕴,现代装帧设计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味道呢? 一味地追求古典, 将使整个设计缺乏现代的审美情趣;一味地追求现代,又缺失传统文化的“气韵”, 也会偏离现代人对装帧美的需要。只有不懈地追求“天时、地气、材美、工巧”、争取做到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完美融和与追求,充分吸收传统文化书籍装帧形式的精华,使具有中国深厚传统文化典雅的气韵, 与现代的美学要求有机地融合才是设计者追寻的方向。

当代我国书籍装帧艺术已经趋向了个性鲜明、锐意求新的设计水准,但是如果没有东方的、中国的气质和文化意蕴作为支撑,会是苍白空洞的,是没有灵魂的,要在国际设计界扎根和立足很难。书籍设计师吕敬人先生结合传统装帧形式和现代工艺创作出的夹板装《朱熹千字文》,就是以现代设计工艺完成了对古代木板印刷形式的演绎,像这样的作品,它的创作根基就是来自传统,又有时代感。在书籍设计中寻求传统文化与创新的平衡是每一个设计者都应研究的课题。

二、书籍设计中的文化意蕴与设计者的文化品位和文化追求

书籍设计虽然具有从属性的一面,但它并不是简单的书稿内容的模拟,一个书籍设计师,要想用视觉设计抓住书魂,他首先就必须是一个爱书的人,是一个能够真正把握书的本质的人。设计者的文化底蕴,是设计成功必备元素的基底,文化意蕴是受文化熏陶所禀赋的知识内涵与品位,其意义就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涵养,是灵魂的诗意的栖居。知识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突击学习和提高的,而文化博大精深,漫无边际,只能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才可能达到一定的造诣和功力。

纵观书籍设计的发展史,对书籍设计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均是具有较高文化品位与深厚文化内涵的大文人、大学者等。是鲁迅先生率先大力倡导和实践现代书籍装帧艺术,作为诗人、学者、战士的闻一多,也是一位书籍装帧大师,《红烛》就是他自己苦心构思设计的,《猛虎集》是徐志摩生前的最后一本诗集,闻一多选用鲜黄的底色、浓黑的花纹,恰似一张虎皮,咄咄逼人,强烈鲜明,很具气势。钱君先生是我国书籍装帧艺术的前辈,丰厚的文化底蕴、诗文书画和音乐方面的修养融汇于心,使他的作品别具韵致,更有一种震人心魄的穿透力。当代设计师只有明确自己所担负的文化责任,并站在历史的基础上来设计未来,才是新的时代赋予设计者的光荣使命与职责。

综上所述,传统与现代交替、过去与未来、东方与西方交替,书籍设计只有踩在历史文化意蕴的传统上,才会迈出强有力的设计的步伐;书籍设计师只有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才会使用作品产生更具涵义的艺术张力,才能使当代书籍设计更具迷人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日)杉浦康平.造型的诞生.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篇5

一、传统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与现代平面设计

民间美术包含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是我国民族造型艺术、民族文化、艺术设计的心理源头,从古至今,无论哪一种艺术,最初的艺术雏形和艺术心理都是来源于民间美术,历史的发展需要一步步完成,而民族文化的发展有着稳定的持续性,无论外来文化如何冲击,民族传统文化永远占有重要的地位。现代平面设计是以视觉感知为主,但是成功的平面设计首先应该表达的是文化精神内涵,所以,平面设计要首先解决的问题应该是设计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民间美术在民间世代相传,历经千百年,在我国有着稳定的社会文化基础,蕴含着丰富的民间文化内涵,其丰富的艺术形态,鲜明的民族意识,这是现代平面设计创作的源泉。

随着历史的变迁,各个时期的经济和文化发展都有所不同,设计水平也参差不齐,但在民族文化底蕴上却有共同性。现代平面设计的创造过程不仅是为生活服务的过程也是一个创造文化精神的过程,在现代设计过程对民族文化越来越重视,都希望从设计作品本身的文化与本土文化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使两者完美结合。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中上,各个国家与民族的优秀设计却给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例子,与我们同属东方民族的日本在其设计的作品中就很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的结合,如著名平面设计家田中一光就是传统与现代结合的优秀的典型,他很好的传统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融入到了一起,既蕴含着其独特的民族文化神韵,又具备了强烈的现代艺术美感,将传统文化精神与现代意识融为一体,并使东西方美学文化也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在我国,特有的剪纸、木板年画、印染、刺绣等民间美术形式中,都具有着深厚的文化精神和丰富的生活底蕴。应该充分的利用这些民间美术资源,使现代设计更加具有深厚的文化精神内涵。

二、传统民间美术的造型与现代平面设计

民间美术作为一种反映基层人民的理想与情趣的艺术形式,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随着历史的发展,民间美术也不断的发展前进,同时派生出其他的艺术形式,并且不断丰富自身艺术语言形式。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为了适应不同阶段的审美追求与生活需要,形成了一定的传统样式和相对应的表现形式,在创新过程中,民间美术的风格、手法、造型也都得到了不同的体现和延续。如香港凤凰卫视的台标,是借用我国传统美术中的凤鸟图形,采用“喜相逢”的独特结构形式设计而成,加以变形,突出凤凰这个主题形象,线条流畅,不仅在造型上生动完美,而且能反映出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个是借鉴民间图形与造型的成功设计典范。现代设计过程中注意到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并且从民间美术的造型语言中学习创新,加以利用,为现代平面设计服务。

三、传统民间美术的色彩与现代平面设计

民间美术的色彩是民间文化精神的体现,五彩缤纷的颜色彰显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色彩都具有着特定的意义,民间美术色彩的运用与造型以及民间色彩所代表的的装饰性、主观性都对现代平面艺术设计起着重要的影响,广为现代设计界所借鉴吸收。传统民间美术色彩与现代平面设计都具有强烈的装饰性和表现性,都需要用最简洁的色彩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

在如今讲究个性的社会里,把传统色彩融入到现代平面设计中,使最质朴、最本质的色彩来传递视觉设计,这对于现代平面设计是一种丰富与发展。如何把这种具有民族特色的语言通过现代平面设计来表达出来是现代平面设计所追求的。中国香港的平面设计师靳埭强先生,他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设计作品中,开创了崭新的设计局面。台湾设计师叶国松的作品《恭贺新禧》采用大红做底色,用黄色、黑色、石绿、靛青作为点缀,使作品年味十足,而又不失东方特色。民间美术中的色彩搭配是民间美术色彩的重要特点,民间所流传的如“色多不繁,色少不散”“艳不俗,淡适宜”“光有大红大绿不算好,黄能托色少不了”“要想精,加点青”“黄紫不并列,黄白不随肩”。等等这些通俗的民间色彩搭配口诀都体现着人民大众的色彩观念,将这些渗入到现代平面设计中,不仅能够使作品色彩丰富,吸引人民大众的眼球,而且能够收到很好的视觉效果。

四、传统民间美术的图式与现代平面设计

篇6

【关键词】艺术设计;传统艺术;文字图案;文化创新

在艺术活动的设计中,没有什么元素是能够做到稳定不变的,每一种艺术元素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变化。在设计活动中忽视了对传统艺术的表现,将会让设计成果显得格格不入。同时,在对传统艺术进行借鉴与运用的时候,又需要做到创新发展,即是将传统与创新进行结合,它们二者应当是设计活动两个进行方面,是共生,共存。传统是前人的经验总结所结的果,创新是设计师自身的个人经历与这样的经验之果碰撞之后所产生的火花,二者为新生事物的产生而服务,而结合。在本文中,笔者分别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绘画、篆刻、书法以及建筑装饰四个带有鲜明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传统艺术在平面设计活动的体现出发,来进行阐述与探究:

一、绘画元素的表现

在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中,水墨画是其主要的表现类型之一。所以,在对艺术美学进行表现的时候,中国文化往往会使用现墨来进行表现,这是艺术语言的表现形式,也是创作活动的艺术特征体现,这也是我国绘画艺术其民族性的独特所在。水墨画的创作需要使用毛笔、砚台以及宣纸这些工具。同时,具有丰富笔墨变化的趣味特征,也是东方人独特的审美追求。在画家韩美林的作品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不管是何种类型的艺术品,都需要对中国的传统民族艺术进行表现,同时,也要在一定程度上地对西方美学进行表现,以此来实现现代艺术设计活动地进一步开展。在这个设计与创造过程,将中国传统水墨绘画中所需的写实、写意、工笔、抽象等创作方式进行结合,促使整个作品的内在意蕴能够得以体现。比如,在为2008年北京申奥所设计的会徽来说,这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借鉴所实现的现代创造活动,其通过对“盘长”这一技术,将中国传统绘画特征进行表现,进而将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表现,这些绘画表现组成了中国元素(中国结),它的寓意在于表现中国人民的友好以及对世界和平的渴望,就会徽的结构特征来说,它仿若一个打太极拳的人,带着动感的动作,几笔简单的线条,显得和谐且富有中国的传统文化底蕴。

二、书法元素的表现

书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艺术中最为得到外国人的认可的艺术表现,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书法,不仅仅是一种交流信息时所使用的工具,其本身具备着中国几千年文化历史发展的痕迹。从汉字的结构来看,可以看出它作为一种象形文字,其在字形上不断地追求着对字义的直接表现。因此,汉字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在对汉字进行创新表现的时候,书法活动的重要性也就得以表现出来了。在书法活动中,,借助于对字的笔画与结构,可以让同一个汉字有着不同的艺术表现,进而实现对个人、对民族精神的特殊化表现,做到视觉效果的加强。靳埭强在对他的书法作品进行设计的时候,就十分注重于对传统书法的表现,进而在现代设计活动中将其着重地进行突出。具体来说,靳埭强会使用带有浓浅特征的墨迹来完成对汉字的创作,当淡墨与浓墨富有特色的在留有空白的底色之中得以体现的时候,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显得是格外动人。由此可以说,这是作者对传统艺术的借鉴,亦是现代平面设计活动的新型表现形式。

三、篆刻元素的表现

就视觉效果来说,中国传统的篆刻艺术是一门形象语言的表现,它的外部特征是其所要表达的文化底蕴,因此,篆刻元素有着较为鲜明的传统特色,可以说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现。在现代,篆刻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指的即是印章,这是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所在,可以是印章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在篆刻艺术中,印章的色彩、材质。造型以及结构在经过多样化的岁月发展之后,已经有着较为成熟的表现形式,所以,现代平面设计活动通过对篆刻的借鉴,将其传统元素信息运用能够实现现代平面设计的进一步创新发展,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新的结合表现。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标准中的印章艺术在平面设计活动中有着极为突出的表现,在这整个结构中,印章文化作为其体现的重要形式,文字的符号、鲜红的颜色以及书法的结构体现都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体现,也是对北京奥运会的人文精神表达。就其结构来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选择了汉代的竹简文字最为表现享受,让整个会徽的底蕴显得是浓重而深厚。同时,在对整个会徽的结构比例进行设计的时候,它的布局完美,结构统一进而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称赞。再者,印章本身的特性是对诚信的追求,而这又与奥运精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了。虽然,这个标志只是简单地使用了寥寥几笔,但是,它的洗练、准确是有目共睹的,它巧妙地做到了以小见大,将中国举办奥运会所追求的人文精神深刻而强烈地机械了表达,这是平面设计的创新发展,也是篆刻元素的完美表现。

四、建筑装饰元素的表现

因为,我国有着广阔的地域,数量众多的民族,因此,我国的建筑装饰文化受到地域与民族文化的影响较为明显,久而久之,中国的建筑装饰艺术也就独立地发展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无论是原始时代的洞窟建筑岩画,还是封建时期的砖瓦建筑特征,它们都带有强烈的东方特色,正因如此,它不仅仅得到了东方民族对其的认可,也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不小的影响。在对传统的装饰元素进行运用的时候,现代艺术家做的不再是简单地借用,而是对完整性与创新性的结合运用,将传统的图形进行解剖,就其的文化内涵与组成形式进行探究,再将这些内容与现代的设计活动进行结合。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中,对于吉祥图案的偏爱是极为明显的,所以,在装饰元素中对其这些传统元素的借鉴是十分有价值的。其具体内容,可以是:方胜、如意纹、祥云纹、回纹、水纹等。这些装饰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且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比如,在靳埭强为自己公司所设计的标志就是对中国传统图形的充分的利用。即:借助于对方式这一元素进行运用,将吉祥如意这一的文化底蕴进行表现。同时,方胜也是对美好意愿的表达,将其用框架结构进行表达,使得整个设计的整体性得以保障。再者,这也是对现代平面设计原理的运用,是对现代设计理论与传统艺术的有效结合。靳埭强先生的设计意图由此可见,设计公司的设计活动,一方面,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借鉴与表现,实现传统文化的新时展;另一方面,设计活动的开展也要遵守现代设计准则,将二者紧密结合,紧跟时展的潮流,让现代的审美趋向得以在传统艺术中得以体现,这是靳埭强现实独具匠心的设计结晶,也是方胜元素,甚至是传统文化的丰富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经典标志。

作者:张桐 黄策 单位:辽宁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篇7

一、前言

小学语文教学是广大小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小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具有较佳的促进作用。而小学语文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如古今贤文、《三字经》《论语》等),对于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提高较为有利,甚至还会对小学生日后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建立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务必要高度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为提高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第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并且实时优化调整传统文化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无疑能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中华民族经过长达五千多年的文明衍化,已经形成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若能够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这些传统文化底蕴,那么必将能够较好地激发广大学生对于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还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思想。第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传统文化教育,既有利于广大学生系统、完整地认识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又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于传承传统文化、保护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提高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相应措施

1.吃透教材,归纳整理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在于为广大学生打好传统文化底蕴的基础,这也是提高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关键。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务必要对教材和教学大纲予以紧紧地把握,耐心解疑、详细讲解。只有学生具备了过硬、扎实的传统文化底蕴之后,再加以点拨指导,尤其是要在他们的头脑中串联起新旧知识,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才能够达到迁移互惠的效果,进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例如,在给学生讲授《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的内容时,教学可以采取这样的讲课方式。首先,教师可以播放一曲与“母爱”主题相关的和缓音乐,然后,再以缓慢且饱含感情的语调来向学生细细讲述“孟母三迁”的故事:“各位同学,老师今天要给大家说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关于搬家的故事,但和我们平时生活中所遇到的搬家是不同的。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同学叫作孟子,他的妈妈为了能够给孟子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不辞辛苦地先后多次搬家……那么这个故事就是‘昔孟母,择邻处’的出处。我们大家一起想一想,看看我们能够从中得到什么样的启发?我们的母亲为了我们付出了多少母爱?”这一下就让整个课堂气氛变得生动鲜活起来,大家纷纷抢着发言,抢着说对于“孟母三迁”的思考,教师再适时引导:“孟子的妈妈为了孟子将来有出息,能够学到真正的知识,付出了她全部的爱,而我们每一位同学的妈妈也都是如此,为你们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不图回报。”紧接着,教师就可以抽选几位学生登上讲台来讲述他们母亲对他们的爱,整堂课程下来,每一个学生都眼圈湿润、眼含热泪,在学习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加深了对于母亲的爱。

2.自己思索,自己做主

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就离不开良好的自我学习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真心地把学生当作平等的朋友,听取学生的心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独立感悟,体会学习的真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思索、发现、体验,放手让学生自主动手解决。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多鼓励学生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要勇于在大家面前将个人的意见、建议表达出来,通过多种措施来为广大学生营造出一种民主、宽松的环境,让他们能够畅所欲言、充分表达个性。

3.采用科学授课模式,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篇8

【关键词】传统文化;作文教学;培养策略

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力量和智慧的源泉。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它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是民族精神的精华,一直熠熠生辉,流芳百世。随着国际交往的日趋频繁,中国社会逐渐向现代化转型,各种文化相互交融、碰撞,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则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当今社会,浅文化、俗文化、网络文化充斥人们的生活,传统文化在中学生中的地位越来越低,他们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语文毅然决然应该承担的教学任务。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从中“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并能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所以,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教育,只有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好传统文化之根,使学生精神受到圣哲前贤思想的滋养,让学生既学文化,又学做人,语文教学之舟才能在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海洋上吮吸着鲜活的时代气息远航!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对于作文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学生写作,可以描写现实,表现自己的情感,也可以反思历史,交流自己的观点。只有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在作文中写出具有很高文化品位和思想内涵的文章,才会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通过对大量工作实践的总结分析,我认为,作文教学应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以人为本,创新习作教学模式,挖掘地方文化,以兴激趣,以新求活,以自信为动力,以生活为源泉,努力构建自由写作的空间,增强学生的民族精神,提高写作能力。在此我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一、深入观察生活,叙写民俗,充分体验民族情结

作文教学时,要让学生先明确什么是传统,什么是文化,当然,传统就是相对于现实的一些东西,这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种积淀,它是我们民族文化发展的根源。它不仅仅是代表我们儒家哲学的几部经典,还包含了我们的风土人情,民风民俗,婚姻嫁娶。我们只有熟悉自己的生活,了解了自己的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的一些东西,写起文章来才会有那种醇厚的乡土味道。于是我们把民间文化引入课堂,用我国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去感染学生,熏陶学生,从而使学生喜欢作文,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例如春节前夕,我们以“年文化”为主要内容,有意识地让学生在春节期间观察风俗民情,亲身体验感受,自由作文。中国人过年,有“团圆”、“求福”、“避邪”之意,而“团圆”从深广的意义上讲就是民族的凝聚力。中华民族能够五千多年生生不息,很大原因就是团圆的意识强烈。本次作文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写出了许多清新自然,情真意切的好作文。字里行间洋溢着学生热爱民俗的情怀。再如,端午节到来之际,我们组织学生包粽子,介绍粽子的来历,摘选屈原诗歌诵读,举行屈原纪念活动,增强学生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积极进取,追求真理,奋发学习。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作文。这样,不仅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而且汲取到可贵的民族精神营养,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其他如清明节组织学生缅怀先烈,让学生表达舍生取义的英雄人物和可歌可泣的民族精神;重阳节到敬老院拜望老人,写出一份孝敬之心,一份和谐亲情……

通过描写民俗风情,让学生深切体会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情感,使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根植于学生灵魂深处。

二、作文教学时,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开展活动,弘扬民族文化

我们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唐宋诗词朗诵会、“归仁与孔子”演讲比赛等。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记述活动过程,抒写感受。又如迎新年活动,我们一改过去文艺表演为写对联迎新年,学生自带笔墨纸张,为学校或班级、家庭写一副联语,学生热情高涨,气氛活跃。集作文与书法为一体,把作文教学创新实验自然地融入到传统节日之中,既激发了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遣词造句、软笔书法的能力。

秉承一种做人与作文的理念,让我们学生在探寻自己的文化中找到做人的根本,明确什么才是我们做人的美德,用一种先进的文化和思想素养来塑造人,必然可以使他们更具有健全的人格,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改变今后的人生。

掬古典之泉,濯蒙尘之心,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会思考,学会优美,学会深刻……

篇9

【关键词】文化符号;建筑设计;应用研究

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业的工程量得到了不断的提升,人们的物质精神追求也越来越高,所以人们对建筑物的设计水平也有很高的要求。将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去,就可以让建筑与文化进行深入的融合,对我国建筑行业和文化建设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中国传统文化符号

中国的传统文化符号是中国文化的特殊载体,可以分为线性符号和隐性符号,显性符号是指数字、图案、汉字、色彩等等,而隐形符号是指中国的传统思想,例如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等等[1]。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建筑行业的设计中具有很强的影响力,是建筑设计中的灵魂。中西方的建筑设计有着非常大的区别,我国比较注重源流的分析,建筑设计中也常常融入这种概念。但是国外的很多建筑设计就比较注重使用价值和建筑形式方面。中国建筑设计工作中就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设计出比较具有中国独特魅力的建筑物,在继承了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让建筑物有了不同的文化意蕴。在近些年来,这种设计概念渐渐地被大部分的建筑设计师进行了应用,也在很多的建筑设计中添加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设计出了更多文化气息浓厚的建筑物。

2.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2.1民居建筑与地区建筑的应用

现代建筑物的设计理念就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在建筑物设计中的具体形式和具体空间上有很明显的体现,在具体设计时,一般情况下都是与当地的地域环境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同一个区域的建筑物在设计的时候,一般都会有比较相似的地方,这与园林设计和家族大院的设计理念非常相似。由于我国的地域非常广大,人口数量非常大,各地的地形气候也不尽相同,所以在建筑物的设计中就会突出其明显的地域特色。例如在北方的建筑物设计中就可以加入中国的中国结,还有比较有北方地域特色的象征性的物品,就可以充分的凸显出明显的地域特征[2]。

2.2非当地地方建筑与官式建筑的应用

每一个城市和地区都会有自己的地标式建筑,在北京也有很多的国家建筑、官式建筑等等,这些建筑物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就可以不过于注重建筑物的地域性,而是要将中国传统的建筑设计理念与西方的建筑理念进行融合,从而在保证中国特色的同时,还要让建筑物更加现代化、科技化,让设计出来的建筑物更加具有时代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例如在人民大会堂的设计当中,设计师就将中国的传统文化理念融入到设计当中,形成了独特的大屋顶式设计理念。在如很多地标建筑的设计都加入了拱形设计和飞檐的设计等等,这些融合式和创新式的设计方法都取得了比较重要的影响,不仅让建筑设计更加具有中国传统的建筑特色,还带动了周边环境的发展,同时很有效的节约了成本,也得到了很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但是与此同时,很多现代技术与传统的融合过程中,也有很多建筑物的设计没有达到技术标准和要求,从而不得不更改了方案,也没能得到预想的效果。

2.3传统建筑与复原性重建建筑的应用

不仅在很多新建筑中加入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进行设计,还有很多比较古老的建筑在进行复原或重建的时候,也在保持器原貌的基础上加入了很多的中国传统元素[3]。很多城市在重建复原历史建筑的时候,只是根据建筑物悠悠的风貌进行一定程度的整修和维持,这种方法也只能让建筑物复原到之前的模样。但是也有很多城市在复原重建建筑物的同时,还运用了新的办法,将中国传统建筑中加入一些现代的元素,让建筑物实现现代与古代的结合,让比较古老的建筑焕发新的光彩。这一种建筑设计方法受到了非常广泛的欢迎,也被很多的设计人员进行参考和借鉴。

在群体性的历史建筑进行修复和重建的时候,一般情况下就会通过文献和古书的记载来进行设计。但是很多文献和古书中对建筑没有进行非常详细的描述,所以这就给设计人员在修复过程中提出了难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设计人员就要将已经记载过的部分进行规划复原,将没有详细记载的地方加入比较现代的元素,再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例如天津市在进行鼓楼复原的时候就加入了一些比较现代的元素,将周围建设为商业区,让商业的发展带动历史建筑的传承,加快了天津市的商业发展步伐,能够以商业区的形式吸引更多的人群对鼓楼进行更深的了解,从而让人们对古代的建筑的深刻文化底蕴更加了解,也让历史建筑受到了很强的维护。这种方式就是古典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同时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了更多渠道的继承发展。

在单体型建筑进行重建的过程中,也要在最大程度恢复历史原貌的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展。建筑设计者的设计理念不是一成不变的,是根据社会的潮流和历史发展的脚步进行不断的改变和革新的。所以他们在建筑设计的时候要保证古代建筑历史文化特色不被破坏同时,加入设计者的创新思想,从而让历史建筑拥有了更加不同的文化特色[4]。

2.4名人故居建筑应用

现代的很多城市为了增加城市的文化底蕴,还将很多城市中的名人故居作为一处历史文化景点。同时对名人的故居进行大力的宣传工作,让人们都能了解到历史文明的源远流长,同时更加钦佩这些历史名人。建筑设计者在这种建筑的设计过程中,不能够破坏其原貌,但是可以在其中加入一些具有当时时代特色的传统物件,来表示其历史的厚重感,还能够为城市的发展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

结论: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是我国五千年历史文化中的精华,不仅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文化的深刻底蕴,还能够在现代社会得到广泛的应用。现代人应该运用智慧将传统文化更多的利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来,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睿卓.中国传统视觉符号在房地产标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大学,2011.

[2]张焱菁.图示・符号・传统文化-中国古典园林可视符号与当代风景园林设计[D].北京林业大学,2011.

篇10

关键词:民间艺术;文化精神;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TU986

1.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逐步发展,各国之间增加了对政治文化和经济技术的交流,现代设计风格越来越来国际化,使其逐渐趋于单一化并引发了地方精神的缺失,这一现象逐引起了世人的注意,人们逐渐认识到这种国际化模式设计正在吞噬人类古老的传统文化,逐渐扼杀了地方文化的多样性,继而吸引了景观设计师们对地域文化的探索。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充分融入我国民族精髓和民间传统文化,突出景观更深层次的含义和灵魂,创造出独具中国特色的现代景观。

2.现代景观设计中民间艺术的应用价值

在全球一体化设计的浪潮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民间艺术作为一个极具民族特性的设计元素,必将以其浓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现代景观的内涵。民间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具有丰富的应用价值,探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民间艺术,使其成为体现地域文化的重要手段。

2.1情感价值

民间艺术是传达故乡情和乡土气息的重要工具,其包含的内容都是人们情感的寄托。现代城市里的人们都来自五湖四海,在这样的一个复杂城市里,怎样让这些“外人”在新的环境里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是将民间艺术与现代景观设计相融合的充分条件,使民间艺术具有的情感价值得到巨大的利用。

2.2文化底蕴价值

隐藏在民间艺术作品背后的文化背景才是民间美术的精髓所在,虽然民间艺术的形式可以千变万化,但是其内在的文化底蕴却是稳定的。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充分应用民间艺术,这里要延续和传承的东西并不是其表面的形式,而是一种内在的精神与文化。充分发掘民间艺术的文化底蕴,将其融入现代景观设计中,满足景观的地方性要求。

2.3 认识价值

民间艺术是不同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对于区分地域来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充分运用民间艺术丰富的题材,将传统审美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创造出地域审美观念。一个优秀的景观作品,必须建立在了解当地风俗习惯的基础之上,充分探索民间艺术的历史底蕴,创造出吸引民众注意和极具感染力的作品。向世人展示当地的地域特色。

3.现代景观设计对民间美术的应用

3.1民间艺术对现代景观设计发展的启示

我们对于民间美术的珍视,并不是盲目地沉溺于审美的情感体验,我们所期望的中国现代景观设计是在理性秩序下借助西方之风,熔铸传统民间文化,培育现代景观设计的文化生命力。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探索、提炼民间美术的精华所在,使之成为我国现代景观设计的新能源,创造出具有地域性与地方文化的中国特色景观。

3.2现代景观设计对民间美术的应用方法

民间艺术具有内容丰富的题材和种类繁多的图像,且为现代景观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词汇。景观设计师

通过各种艺术手法和技巧使民间艺术达到“取其形”、“延其意”、“传其神”的要求。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可以运用引用、比例缩放、转化等手法将民间艺术充分与现代设计结合在一起,将传统民间艺术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具体的应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1)直接使用。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直接将民间艺术的造型直接引用到景观设计中,发挥民间艺术与人们的认知价值。

(2)变化比例。将民间艺术的造型进行放大或缩小,根据设计环境进行缩放,强调景观局部的影响,吸引大众的注意。

(3)立体塑性。将地方特色艺术文化中的优秀形象进行透视效果或排列组合形成立体效果,创造与环境互相匹配的景观小品。

4.现代景观设计对民间艺术的创新

我国民间艺术是个丰富的宝库,其经典的艺术符号数不胜数,如石雕、年画、剪纸、皮影等,不仅造型成熟完美,而且具有较大的文化接受背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应转化某些作品的功能,将其生活化,使它自然地融入到现代生活中去。

4.1用现代景观设计赋予民间艺术新的功能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民间艺术的某些内容会逐渐地被现代文明所淘汰。景观设计师们要努力赋予民间艺术新的功能,使其完美的融入到现代景观设计中。如在设计中,将腰鼓的造型设计为休息的小石凳,鼓身侧面雕刻剪纸、打腰鼓等民间活动,既可以作为行人使用的座凳,又丰富了景观的特色,向人们展示了腰鼓这一陕北的民间艺术特色。

4.2 利用景观设计使民间艺术融入现代生活

正如张道一先生所说,“在民族文化基础与现代生活之间,架起彩虹般的桥梁,使文化的脱节现象,得到新的衔接,那种拼盘杂拌似的文化现象,将被具有中华民族气派的新的文化所代替。”我们需要让民间美术之水换个流法,流向我们的现代生活。分别从植物、道路、公共服务设施、景观小品等探索民间美术的开发思路。如在道路设计中,通过加入各种民间题材的图案铺地或地面浮雕,体现民间美术的主题;在景观小品设计上,将民间美术的艺术符号进行提取或拼贴,设计既有民间特色,又不失现代感的景观造型。将民间美术以合适的方式切入到景观设计中,自然融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中。

5.结语

现代景观设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趋于快速发展的状态,不但给民间艺术带来了冲击,而且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民间艺术是一个地域极具民族特性的设计元素,将其与现代景观设计融为一体,必将以其浓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现代景观的内涵。充分研究民间美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具有的应用价值,贴近人们的生活,将民间艺术以直接挪用、比例夸张或空间塑性等方式融入现代景观设计中,并不断探索现代景观设计对民间艺术的创新,努力做到用现代景观设计赋予民间艺术新的功能,使民间艺术融入现代生活,满足景观的地域性要求。

参考文献:

[1]陈良梅.在民间艺术中探寻现代环境艺术的传承与再开发[D].南京林业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