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姆定律笔记范文

时间:2023-07-07 17:34: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欧姆定律笔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欧姆定律笔记

篇1

1、“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是人教版新课标高二物理选修3-1《恒定电流》第七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习了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焦耳定律以及电动势等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分析各种电路的基础,既是电学的重要规律之一,也是本章的教学重点。

2、从教材结构看,教材采用传统的处理方法:先利用能量守恒导出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进而得出路端电压随着外电阻变化的规律。这样的程序,数学演绎推理的味道很浓,加之没有令人信服的实验,缺少了对物理规律的感性认识的过程,学生难以形成比较深刻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

1、从学生的认识结构和能力水平来看,学生不知道电源的内阻对闭合电路的影响,因此,常常把路端电压看成是不随外电路变化的。这种先入为主的错误观念,容易形成思维定势,仅通过几次讲解是难以逆转的。

2、学生已学习了电动势、内电阻、外电阻等概念,知道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

三、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技能方面:

(1)导出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2)研究路端电压的变化规律,掌握闭合电路中的

(3)学会运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电路的问题,知道闭合电路中能量的转化。

2、能力方面:

(1)通过实验,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探求科学结论,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

(2)通过分组随堂实验,培养学生利用实验研究,得出结论的探究物理规律的科学思路和方法,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3)通过利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思想及情感方面:

A.通过外电阻改变引起电流、电压的变化,树立学生“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B.通过分析外电压变化的原因,了解内因与外因关系。

C.通过短路电流的模拟实验,加强学生的安全用电意识。

D.通过先猜想再验证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科学研究态度以及合作实验的意识。

四、重点难点

1.重点: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的导出

2.难点:路端电压的变化规律,

应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突破重难点的教学设计思想

1、营造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情景

设计一个如图1所示的电路,让学生先猜测再观察实

验现象。(小灯接电动势为3v电源时较亮)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激发了他们的探求新知的动机,为突破重难点提供了良好的开端。

2、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归纳物理规律、构建自己的正确理解

教师演示实验, 让学生在实验数据中探索出“新”的物理规律,使学生在探研过程中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突破了教学难点。

六、课前准备

【教学用具】

自制演示实验电路板、干电池、安培表、伏特表、滑动变阻器、电键、导线、课件等。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一:电源电动势增大时小灯泡的亮度变化

教师出示电路板,小灯泡与两节干电池串联,闭合开关,小灯泡发光。在原电源的基础上,再串上4节干电池,让学生猜想:闭合开关后,小灯泡可能会发生什么现象?

教师演示:发现小灯泡变暗了。

留下疑问:是什么原因导致小灯泡没有变得更亮,也没有烧坏,而是变暗了呢?

(二)新课教学

1、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的推导

设问:我们已经学习了电动势,知道电动势是反映电源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本领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那如果电源接入了电路,电动势与内电压、外电压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演示实验二:E与U内、U外的关系

教师向学生介绍可变内阻电源装置。让同学们仔细观察两个电表的读数并记录五组数据。教师边演示边让学生记录数据。

2、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

探究活动二: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

老师引导学生设计电路图。让学生分组实验探究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注意短路、断路两种特例的分析,记录实验现象。

演示实验三:低压电源短路

电路短路时,电路当中的电流非常大,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生活中一定要避免短路的发生。教师演示模拟电源短路的小实验(为了安全起见,只用10V的学生电源),加强学生安全用电意识。

教师:通过实验我们研究了路端电压和负载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当外电阻变化时,电流会变,路端电压也会变,那路端电压和电流之间会不会有直接的关系呢?

探究活动三: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推理法与图象法相结合)

引导学生利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推导路端电压与电流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教师:大家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推断一下:若以电流为自变量,路端电压为因变量,那么

函数图象应该是怎样的?

教师利用幻灯片展示一张U-I图像,让学生观察这张图像,思考直线与Y轴、X轴的交点分别代表什么物理意义,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图像。

探究活动四:闭合电路中的功率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推导得到有关功率的相关结论:

教师:学习了有关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相关的知识后,我们一起来看看在刚上课时所留下疑问:电源电动势由3V变成9V,为什么小灯泡会变暗呢?

学生自己分析,推测小灯泡变暗的原因。

演示实验四:多个小灯泡并联时的亮度变化

例题:当开关逐渐闭合时,小灯泡的亮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电压表的读数呢?

教师展示电路板,先让学生自己分析,再用实物演示讲解。

篇2

一、初、高中物理的区别

1.初中物理只介绍一些实验现象和较为简单的知识,高中物理则注重更深层次的研究。如电学当中的欧姆定律,初中只介绍除电源以外的部分电路,而高中对欧姆定律的描述更深入,扩展到包括电源在内的全电路。又如摩擦力,高中仅其方向的判定就是一个难点,“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首先要理解什么是相对运动、什么是相对运动趋势,其次要用运动学的知识来判断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然后才能找出摩擦力的方向与这些方向相反。有一些问题要用物体平衡的知识才能得出结论。

2.初中物理研究的问题之间联系比较少,各章之间比较独立,一章内容掌握不好并不会影响其他章节的学习。而高中物理则是一个知识体系。例如高一物理第一章:力,第二章:直线运动,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四章:物体的平衡,这四章构成一个动力学体系。第一章讲述力的知识,为动力学及牛顿定律做准备。第二章从运动学的角度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找出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物理量――加速度。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从力学的角度进一步阐述运动状态改变、产生加速度的原因。第四章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改变的物体平衡的规律。如果一章内容没有理解到位,肯定会影响其他章节的学习。

3.初中物理注重定性分析,高中物体则注重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比定性分析要难,当然描述也更精确。如对于摩擦力,初中只讲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较容易理解。高中则要分析和计算摩擦力的大小,且静摩擦力的大小一般要由物体的状态来决定。高中物理还强调:(1)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了解物理事件的发生过程,分清在这个过程中哪些物理量不变,哪些物理量发生了变化。特别是针对两个以上的物理过程更应该分析清楚。若不分析清楚过程和物理量的变化,就很容易出错。(2)注意运用图像。图像法是一种分析问题的新方法,它的最大特点是直观,对处理问题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容易混淆。如位移―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就容易混淆,同学们常感到头痛,其实只要分清横纵坐标的物理量,结合运动学的变化规律,就比较容易掌握。(3)注意实验能力和实验技能的培养。高中物理实验分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它对于我们学习知识和巩固知识都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同学们要认真观察演示实验,切实做好学生实验,加强动手能力的锻炼,注意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二、注意科学的学习方法

有没有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使同学们能很好地把初中知识和高中知识衔接起来呢?答案是肯定的。下面给大家介绍一种学习法,即在学习过程中严格贯彻“预习上课复习作业质疑小结”六个环节,另外对于每一章或一单元进行学习前后还应该有“系统”环节。

1.预习

预习对于高中物理学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有的同学不注重听课前的这一环节,认为自己在初中从来就没有这个习惯,老师讲一节新课也能理解并记住。需要注意的是,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有所不同,无论是课程要求的程度,还是课堂的容量,学生都需要在上课之前对所学内容进行预习。

2.上课

(1)主动听课

听课是必须做到的。大部分知识都是从听课中获得的,可以说如果听好一节40分钟的课比自己课下用功几个小时的效果要好得多,所以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听讲,要勤于思考,努力参与到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去,争取在听课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

(2)注意课堂要点

心理学研究表明,听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一般在20分钟左右,要想一节课几十分钟内都保持精力高度集中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应将这有限的集中注意时间用到“刀刃”上。

(3)处理好听课和记笔记的关系

有的同学上课时注意了听课,就忘了记笔记;而记了笔记,就又跟不上老师的思路了。同学们应认识清楚听课和记笔记的关系:听课是主要的方面,记笔记是辅助的学习手段。

3.复习

有的同学课后总是急着去完成作业,一边做作业,一边翻课本、笔记,结果作业做完了,对各类题型该如何解根本却没有一个系统的分析,跟没做过一样。同学们首先要做的不是做作业,而应该静下心来将当天课堂上所学的内容进行认真思考、回顾,在此基础上再去完成作业,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复习可以分成以下两个步骤:第一步,老师讲完课后,先对课上知识进行回忆,后对照课本、笔记进行补充,并加强对应知识的题型练习。第二步,以后每隔一段时间就把这节课知识拿出来复习,加强对知识的记忆。

4.作业

在复习的基础上再做作业。做作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巩固课堂所学的内容;二是运用课上所学来解决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

明确这两点是重要的,一方面应该认真对待,独立完成,另一方面要积极思考,看知识是如何运用的,并注意对知识进行总结。同学们应时刻记住:“我们做题的目的是提高对知识掌握水平”,切忌“为了做题而做题”。

5.质疑

在以上几个环节的学习中,同学们必然会产生疑难问题和解题错误。及时消灭这些“学习中的拦路虎”对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有的同学不注意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对错误也不及时纠正,其结果是越积越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学习无法有效地进行下去。对于疑难问题,同学们应该及时想办法(如请教同学、老师或翻阅资料等)解决,对错题则应该注意分析错误原因,搞清究竟是概念混淆致错还是计算粗心致错,是套用公式致错还是题意理解不清致错,等等。

6.小结

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小结。小结的常用方法是列概括提纲,将当天所学的知识要点以提纲的形式列出,这样可以使零散的知识形成清晰的脉络,对它的理解更为深入,掌握起来更为系统。

篇3

摘要:在知识更新日益加速的今天,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显得特别重要。一个只能被动学习,不会主动探求知识的人,在他们日后的工作、学习中就无法适应周围的环境。只有既学到了知识,又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并能为社会做出创造性的贡献,因此探究学习物理的有效方法是本文主旨。

关键词:物理学习;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物理实验;有效策略

教学这个词实际上是“教”与“学”两个动词合成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它涵盖着教与学两个活动过程。这个活动中,教是手段、是过程,教的目的就是为了学,学是目的;从两个字的合成意义这个角度来分析,“学”是回答“教”的,教什么?教——学,教学生会学。因此,任何教学,学是重要活动过程,有计划、有目的的研究学法,探索学习的有效策略是教学的原本之意。就学生认为难学的物理学科,探讨其学法意义更为重大。通过对物理基础知识的学习,发展个性、树立思想、掌握方法、培养素质、掌握科学规律、提高学习能力是学好物理的重要项素。认识物理学思想和掌握好学习物理的方法是学好物理的先决条件。现就物理学之思想和探究物理学科的学习方法谈谈认识,以供商榷。

一、认识物理学思想

1.认识物理学思想就是要知道它的发展史。物理学尊重客观事实,遵循自然规律,物理学是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门自然科学。就中学物理而言,它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学有它自己的特点,通过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史不难知道,所派生出的物理学体系无不来源于自然,来于实践。它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东西,又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与社会发展密切联系,由此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了。“物理”即事物的内在规律。它的运动形式、物质结构等物理变化、发展必定服从某种特定的规律。只有认识和掌握了物理规律,才能更好地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创造和谐社会为人类服务。

2.认识物理学思想就是要效法科学家的思想。认识物理学思想是学习物理学家对物理科学的热爱和努力追求科学的严谨态度;学习他们不怕失败敢于胜利的精神;学习他们不畏艰辛勇于拼搏的工作作风;学习他们善于假设、实验、发现、创新的辨证思想;学习他们对物理的认识有着独创见解、并能自成体系的勇气和胆略;学习他们研究物理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能进行抽象、模拟、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总结等认识活动过程的思维方法。例如,牛顿运动三定律中的第一、二定律就是在伽利略的工作基础上由牛顿总结出来的。

3.认识物理学思想是学好物理的前提。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始终要领会物理学思想,并能逐步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掌握科学方法,提高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是极其重要的。在了解物理学发展史的同时,不仅要学习物理学家的精神,而且要学习他们研究物理的方法。努力汲取物理学家的精华,推进物理教学的改革。“改”即修正错误,“革”即去除旧的东西,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掌握物理思想和研究方法,对学习好物理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端正学习态度

学生觉得物理“难学”,并不是先天不足,相反有的天资聪慧,他们之所以觉得“难学”,是因为先在上高中前他们就曾听“过来人”说过:“高中物理是所有学科中最难的”;又则上高中后他们的切身感受的确如此,于是在他们不成熟的心里无形中形成了一道心理障碍:物理难学!这样,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也出现了“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尴尬局面。针对这种情况,一定要做好学生的思想转变工作,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帮助学生调整好学习心态,让他们树立“物理好学、学好物理”的信心。

学生的学习活动最易从兴趣出发。教学中若不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便会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对概念、定理和重要定律似是而非、模棱两可,这就必然导致学生做不好题,对物理感到头痛,学习情绪低落,成绩自然无法提高。

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形象直观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常见的生活现象诱发思维、活跃情绪;还可通过讲述物理学史、物理故事、科学趣闻等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养成良好习惯

坚强的意志是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保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教育学生保持一颗平常心态对待考试成绩,一两次的考试失败并不能说明什么,相反这次考试的失利说不定恰恰是下次取得更好成绩的催化剂。只有让学生树立百折不挠、不断进取的坚强意志,才能稳步地提高学习成绩。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好物理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除了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记好笔记,课后完成好作业、及时复习巩固之外,还要求学生每学完一节(章),能自己总结,会写复习提纲,找准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从物理学科的名字可以分析出来,学习物理就要揭示物质运动规律,探明力、光、电、热、运动等物理现象的科学道理。

四、学懂学会定律

一个学生学习物理,首先接触到的就是物理定律。因此,怎样搞好物理定律教学,必然是每个物理教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在进行某一物理定律教学时,应有意识补充一些与定律的建立过程有关的内容,这就是所谓的“溯源”教学。任何一个重要物理定律的建立,都有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探索定律的工作之所以能成功,这个定律最后之所以能够确立起来,其中一定有很多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正确的推理思维方式,这些内容毫无疑问是属于物理学科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人类一笔宝贵的知识财富,也是我们物理教学的宝贵财富。

例如,在讲授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时,应从第谷对行星进行几十年的观测积累的大量第一手资料讲起,然后是开普勒在拥有这些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大量计算总结出描写天体运动的经验规律(开普勒三定律),最后才是牛顿用定量的动力学原理对这些规律予以解释,终于发现了对天上、地上的物体具有普遍意义的万有引力定律。在学习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还要着重向学生介绍“归纳法”、“理想化”和“间接验证”三种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在学习欧姆定律的过程中,学生一开始都以为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的电压之间的关系是不困难的,只要用电流表、电压表再加电源和可变电阻器等组成电路即可。教师必须告诉他们,在欧姆那个年代,非但没有电流表、电压表等仪器,连电压、电流和电阻的定义和单位都没有,欧姆所面临的困难之大是可想而知的。他到底是怎样得到这个电学中最重要的定律的呢?在学习欧姆定律诞生过程的同时,结合欧姆的实践,自然就介绍了用图线探究新规律的方法。

五、重视物理实验

学习物理,必须重视实验。对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不断调整,使实验教学为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

1.增加实验数量。不论是在课堂演示实验,还是在学生实验或小实验方面,平均增加60%的实验,其中有一部分新实验,学校没有现成的仪器,可安排学生自己制作,并对学生提出较高的要求。

2.重视实验误差讨论。物理实验离不开测量,测量是实验科学最本质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讲,结果准确的实验就是成功的实验,反之就是不成功的实验。因此,在培养优秀学生的过程中,应该让他们掌握一些必要的实验误差的基本知识。在设计实验方案时,要求学生们尽量消除实验的系统误差;在选择实验器材时要考虑它的精确程度;在处理实验数据时要采用尽量科学的方法。

3.重视实验方法。在实验领域中有一些重要的方法,比如减小实验系统误差的方法、减小实验偶然误差的方法、实验探究规律的方法、迂回测量的方法等,这些方法不是在个别实验中,而是在许多实验中都有应用,因此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这些方法一定要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在必要时,我们甚至根据实验方法来安排实验内容,集中安排几个某种方法体现比较典型的实验,这样便于学生深刻领会和熟练掌握某一种实验方法。学生实验方法的掌握更有助于学生对物理学的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1]张希明《新课程理念教学方略》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7.

篇4

一、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1. 实现个性化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让每个学生确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因学生的基础有差别,理解水平、分析能力、接受能力有差别。课堂教学中,时常看到“等”和“赶”的现象,“等”的学生无事可做,“赶”的学生精疲力竭还没有成功。因此,在教学中对教学目标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时间和速度来完成,也可以让学生调整自己的目标。由于学生具有争强好胜的特点,又有自主选择学习目标的主动权,他们会朝着自己确定的目标开展学习竞赛。

尊重学生选择的学习方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作为教师就应尊重他们的学习方式,不能一味地以所谓课堂纪律来压制,而是应该因势利导,鼓励他们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客观条件,灵活地选择自己感到合适的方式来学习。

善待充满个性的思维方法。学生的思维方法是千差万别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和珍惜每个学生充满个性的思维方法,并顺着学生的思路引导,尽量采纳学生迸发出的思维火花,把它作为课堂资源加以利用。只有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得到充分肯定和尊重。

鼓励向高层次作业突破。作业是学生自主学习、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交流的窗口。因此,在设计作业时,注重作业形式的多样性、趣味性、实用性,针对学生的能力水平采取作业“分级制”。如所有学生都必须完成基本作业,学困生可以不做综合作业,而自学能力强的学生除了完成基本作业、综合作业外,可以做一些发展性作业。这样各层次的学生都乐于做自己能做的作业,往往都能“乐此不疲”。因为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心理,教师应尽可能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完成自身作业的同时,向高一层次作业突破,在教师帮助下完成,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肯定成绩。这样能极大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以多种形式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

活动化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程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其自主学习。

趣味化形式。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从而使教学内容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为学生自学提供物质基础和推动力。

竞赛形式。

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因学生有很强的好胜心,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

二、充分利用物理教材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初中物理新课标明确指出:“自学能力对每个人都是终身有用的,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从指导阅读教科书入手,使他们学会抓住课文中心,能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还应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 通过演示实验为学生阅读教材创造条件

学生自学必须要有时间保证,现在中学科目繁多,各科作业很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改革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深入探讨,独立思考,在分析习题过程中探索其规律,使自己在解题实践中逐步掌握其思路和方法。例如,在讲授欧姆定律时,教师只通过对探究实验“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做出适当指点,并强调控制变量,至于电流跟电阻的关系以及归纳得出定律,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和阅读课文后得出结论,然后加以小结,这样,既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有时间阅读教材,又可以使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思考、讨论和研究问题,促使学生去认真钻研教材。

2. 根据物理教材特点,加强阅读指导

物理教材在表述方面既有文学语言,又有数学语言(公式、图像),还有实验语言(插图、照片)。看这样的书,既要懂得文字表述的意思,又要理解数学的计算及其含义,有时,还需要画图等。例如,物理公式是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物理规律的一种数学表达式。初中学生不易看懂,也往往把它当作代数来看待,这就需要教师把公式做些处理以帮助学生弄清含义,如将欧姆定律公式“I=U/R”译成“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学生还要掌握公式的物理意义、适用条件、各物理量的单位及公式的变形等。通过这样训练,就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 引导学生养成预习习惯,逐步培养自学能力

篇5

一、引导学生阅读,培养自学能力

在初二开始上物理课时,我就向学生提出“以课本为主,课前要预习,要学会读书”的要求,为了帮助学生学会读物理书,我还特别向学生提出预习时要注意了解:(1)看完一节(或一段)课文讲了什么物理现象?某个实验室怎样进行的,说明什么问题?(2)这一节(段)讲了几个什么物理概念和规律?在日常生活、生产实际中有哪些实例?(3)在阅读课文过程中还要经常提出“为什么”,并要设法解决。(4)看完了课文后,有什么不懂、不理解的问题,并把不懂的、有疑问的问题记在笔记本上,以便上课时认真听讲,或者向老师提问。除此之外,在开始时,我在课前还拟定了一些预习提纲,用小黑板写好,供学生预习时参考。如上《摩擦力》这一节课前列出以下提纲:(1)什么叫做滑动摩擦力?是否两个物体只要接触,就一定有摩擦力?(2)在图9—11所示的试验中为什么要强调木块要做匀速运动?为什么从弹簧秤读出拉力,就知道了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摩擦力?(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通过预习提纲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思考,帮助他们有的放矢地阅读课本,了解课文的中心要点,逐步学会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从而不断提高阅读能力。最后,在每上完一个单元后,还要引导学生自觉认真地进行复习,要求他们再进行一次全面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指导他们通过前后联系、纵横对比,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并进一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明确公式和定律的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真正做到理解知识,融会贯通。

二、挖掘教材特点,指导阅读的方法

物理课本中既有对现象的描述,又有对现象的分析、概括;既有定量的计算,又有要动手做的实验。在表述方面,既有文学“语言”,又有数学“语言”(公式、图像),还有图画“语言”(插图、照片)。看这样的书,既要懂得文字表达的意思,又要理解数学公式的计算及其含义,有时还得画图等等。学生刚开始不易读懂,也不太习惯,因此,一开始教师就必须用心加以引导,要求学生从头到尾的看,并给予指导,必要时在课堂上还得边读边讲,重要的句子、结论要求学生用笔划出来,对一些叙述复杂的段落还要予以分析解释。例如《阿基米德原理》这一节,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后,对课文提出的概念、定义和原理就有了一个初步的轮廓,对实验过程和现象也有所了解,并能作大致的分析,这时教师可通过提问和学生一起进行讨论研究,使之进一步理解,然后教师指出:谁是受力物体,浮力的大小、方向以及在什么情况下才有浮力等。帮助学生理解“原理”的实质,而不致于去死背条文。物理公式是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物理规律的一种数学表达式。初中学生不宜看懂,也往往把它当作代数来看待,这就需要教师一开始就要帮助他们去弄清含义。其实,数学“语言”和文字“语言”是一致的,因此,先要训练学生当“翻译”,经常要求他们将某一物理语言或数学语言“译”成文字语言或者数学语言,如将欧姆定律I=U/R公式“译”写成“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等等。然后,要求学生还要了解掌握公式的物理意义、适用条件、各物理量的单位以及公式的变形等,经常这样训练,就能逐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此外,物理课本中还常有一些物理术语,如“属性”、“状态”、“路程”等,初中生也是不易理解的,也需要教师通过讨论、比较,帮助学生去认识、了解,使学生逐步掌握其本质。

三、组织阅读交流,分享成果的喜悦

篇6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Challenge the University Entrance Exam,Efforts to Improve Review Efficiency

――Give Some Suggestions to Normal High School Students' Late Period Physics Review

HE Li

(Tianjiabing Middle School, Chongqing 400016)

AbstractThe university entrance exam is coming, for the third grade students, how to continuous improve later review well becomes the key point for them to succeed in the exam. However, Physics is an hard discipline for the students, so 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base on the normal students to raise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ir Physics review in their later period of third grade.

Key wordsdouble bases; part; key point; psychology

1 把握双基,夯实基础

高考是大规模的选拔性考试,同时又是常模参照性测验,而且高考是“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因此考生必须把握住双基,即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这就要求考生们打开高中物理课本,并结合笔记,将书中所学的概念、公式、规律、定理、定律等认认真真地理解复习。不仅要记住各个物理量的定义,还要理解各个物理量之间的联系;不仅要记住物理公式,还要理解公式成立的条件。

如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是与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那你就得牢记动摩擦力的方向是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而不是与“运动方向相反”,这“相对”二字可少不得。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式为F = FN,这样一来,只要是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其大小就只与动摩擦因数和正压力有关,与物理运动的快慢无关,与物体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也无关。

再如功和能的关系。学生要熟记高中阶段的几种功和能的关系:合力做功改变物体的动能,W合 = EK;重力做功改变物体的重力势能WG = -EP;电场力做功改变物体的电势能W电 = -;等等。

因此,同学们在复习中不求达到温故而大悟,但力求温故而知新意。然后做适当的练习题检验所复习的结果。练习题不宜多,要有针对性,最好用曾经练习过的易错的习题,以达到巩固理解纠错提高的目的。

2 理清思路,分清板块

高中物理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几部分,考试时这些内容相互交叉出现,故可以根据不同的方法将高中物理分为几个板块进行复习。现将高中物理分为如下几个板块,仅供参考。

板块一:物体的运动。

单个物体在重力、电场力、洛仑兹力、安培力、弹力、摩擦力等力的作用下,可能在水平面上、竖直面上、斜面上运动而处于不同的运动状态,具有不同的特点及规律。现简单例举几个典型的物体运动,设物体的初速度为V0。

(1)静止F合 = 0;V0 = 0。一般解题步骤:确定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力的合成或分解由平衡条件列式或三角函数列式等解方程或方程组。

(2)匀速直线运动F合 = 0;V0≠0恒量。公式:S=V0t

(3)匀变速直线运动F合≠0恒量,a为恒量;F合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同向则匀加速,反向则减速直线运动。公式略。如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4)非匀变速直线运动F合≠0 ;F合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常用动能定理、功能关系解题,也可用动量定理、动量守恒解题。如导体棒(单导体或双导体或导体框)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运动,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变速直线运动。

(5)平抛运动F合≠0恒为重力,V0≠0; F合与V0的方向垂直,常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来解题(运动学公式和两个矢量三角形)。

(6)类平抛运动(略),如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

(7)匀速圆周运动F合≠0 ,V0≠0,F合的方向与速度方向时刻垂直,大小不变。公式:F合=F向;半径、周期、时间及向心力公式略。如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匀速圆周运动,天体运动等。

(8)非匀速圆周运动:F合≠0 ,V0≠0,常用动能定理、向心力公式等解题。如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圆周运动。

(9)简谐运动F回 = -kx,如弹簧振子、单摆。

多个物体相互作用的情况:多个物体相互作用时,先考虑动量、能量是否守恒,再考虑用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解题。多个物体相互作用后,就是单个物体重复上述各种运动,就用相应的运动规律解题就可以了。

板块二:热光原。

此部分知识以理解记忆为主,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知识。

(1)热学:包括分子动理论,分子直径的估算,热力学三个定律,内能等。

(2)光和原子物理:①几何光学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平面镜成像,折射、折射率n的计算,全反射,临界角C的计算,光的色散。②物理光学主要研究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要求同学们记住一些常见实验及现象,并明白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如双缝干涉、单缝衍射证明了光是一种波,光的偏振又证明了光是横波,光电效应又说明了光是粒子,哪光到底是波还是粒子?结论:光既是波又是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当大量光子运动的规律体现波动性,单个光子运动体现为粒子性,当光的波长越大,波动性越明显,频率越高,粒子性越明显示,贯穿本领越强。③量子论初步:原子的能级,原子的跃迁hv = EM - EN,电离。④原子核:原子的核式结构(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同位素,半衰期及原子的核反应。

板块三:实验。

考试时实验主要考实验原理的设计、器材的选取、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详细实验见物理书。其中力学实验原理重点在打点计时器打的纸带的处理。电学实验原理以欧姆定律为中心,特别是滑动变阻器的两种连接方式(分压式和限流式)。电学实验就围绕着测电阻而展开(如测定值电阻的电阻、测小灯泡的电阻、测电流表的电阻、测电压表的电阻、测电源的内阻等,采用的方法有伏安法、半偏法、等效替代法、伏伏法、安安法等等),经常要求选取恰当的仪器,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分析误差。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有图象法、列表法,图象法要注意横纵坐标的函数关系。

3 关注重点,巩固知识

高考时物理试题共12个小题,120分。而高物理知识点百多个,一套试题下来,测验到的知识点不足一半。而且在短短的两个月的时间内不可能将所有的知识都理解得彻底,因此建议学生们重点关注高考物理的重点和热点,并加以反复训练,强化复习效果。

从近几年看,高考物理计算题多集中在以下知识点中:(1)物体的平衡及牛顿运动定律;(2)动量和能量及动能定理;(3)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4)电路与电磁感应;(5)天体运动。

实验题要注意:(1)基本仪器的使用与读数,如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秒表、电阻箱、打点计时器等。(2)注重实验原理及实验条件控制,如测电阻,测电源电动势,测加速度等。(3)注重实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如列表法、图象法处理数据,纸带的处理等。选择题则多集中在:物体的平衡、天体运动、机械振动和波、热、光、原、电磁感应、交谈电流等,以基础中档题为主,计算量小。

4 调整心态,迎接挑战

高考不仅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同时又考查一个人的心理调控能力。而愉悦的心情可使人充满活力、焕发生机,因此在高考中心态是一个人能否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出自身能力的关键。所以考生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要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豪情壮志。不要因为曾经考试不理想而缺失信心,也不要因为曾经考得较好而自满得意,更不能因为担心考不上好的学校而心情焦虑情绪紧张等等。

参考文献

篇7

一、课本是学生自学最基本的素材

物理课本是学生学习物理课的重要依据,是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精神的重要材料,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从强化阅读教科书入手,使他们学会抓住课文中心,能提出并设法解决问题,在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从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做起。我们要向学生讲明预习的意义和好处,及时布置预习提纲和思考题,指导自学教材要面向全体学生,巡回辅导,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因人施导。要经常检查学生完成预习的情况、将好的读书笔记进行评议推广。要允许学生就近和同学小声讨论自学中的问题,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重点内容要在课内传授分析和思维的方法,具体指导阅读,处理好通读与精读的关系。对哪些重点的字、词、句、段、概念、小结和定理、定律,要诱导学生把精力花在理解上。如对牛顿第一定律,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出三层意思:力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教师的重点指导,会让已经按要求进行预习的学生感到既合算又有收获。而没有预习的学生会有失落感,从而逐步认识到及时预习和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性。

二、教师要为学生阅读教材创造条件

教师不仅要经常对学生进行自学能力重要性的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有了自学能力,才能不断地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适应迅速发展变化的社会,才能不断攀登科学的高蜂,而且要多为学生阅读课本创造条件。学生自学必须要有时间的保证,现在高中的科目繁多,各科作业也很重,学生每天平均自习的时间只有2至3小时,学生感到做作业都来不及了,哪有时间去看书啊!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方面必须改革教学方法,改变那种填鸭式的“满堂灌”,一堂课如果一讲到底,学生便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连思考余地都没有,有些问题即使上课讲了,学生也做了练习了,但一考查起来还是不懂,这说明只有教师的讲是不行的,还必须有学生的独立思考,自己消化才行。另一方面,作业题应少而精,题目是永远做不完的,重要的是精选典型习题指导学生深入探讨,独立思考,在分析习题过程中探索其规律,使自己在解题的实践中逐步地掌握其思路和方法。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少灌输,多诱导,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学习和钻研问题的过程。例如在上《欧姆定律》这课时,教师只通过演示实验讲清电流跟电压的关系,至于电流跟电阻的关系以及归纳得出定律,就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和阅读课文后得出结论,然后教师加以小结。这祥既可以在课堂上有时间让学生阅读课本,又可使学生自己实验、思考、讨论和研究问题,更促使学生去认真钻研教材。

三、结合教学传授学习方法

篇8

关键词: 高中物理 课堂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端

物理课堂教学方法是由教师和学生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工作方式组成的方法体系,它包括课堂上教师所有的工作方式和学生所有的学习方式。体现了教师活动和学生的认识活动的相互关系。为了达到教学目的,高中物理教师必须慎重的选择运用某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学习。首先,教师应当根据培养目标的需求,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学生已有的基础和发展水平,并根据课堂内容的特殊性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其次,物理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应该随着教学手段、教学思想、教学内容的改变而改变。以下是几种比较常用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

一、系统观察法

在物理教学中要教给学生系统的观察方法,主要有这几方面:①对物理现象与物体外部形态关系的观察;②对物理现象与物体内部结构关系的观察;③对物理现象与物体动态关系的观察,观察事物的特征和运动发展变化的规律。在物理教学中,有两种常用的观察法应使学生掌握。一是系统观察法。它包括顺序观察法、分步观察法和角度观察法。如对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实验的观察就是这样。第一步,先定性观察电阻变化或电压变化都能引起的电流变化;第二步,固定电阻,定量观察电压变化对电流的影响;第三步,固定电压,定量观察电阻变化对电流的影响。二是对比观察法。包括异部对比、异物对比、前后对比及分类对比等。这是判断哪一种因素对现象或过程起支配作用的有效方法。如为判明引起电磁感应现象的因素是否为原磁场的变化,就要用磁场虽强但无变化的情形与原磁场虽弱但有变化的情形对比,从而判明哪一种因素在电磁感应现象中起决定作用。

二、问题讨论法

问题讨论法是教师依据教材结构,把教材重点、难点,编成一系列问题,要求学生充分讨论这些问题,然后由教师进行评价、总结,从而使学生获得新知识的方法。一般模式是:①提出问题;②讨论问题;③问题小节;④问题应用。例如在”平衡问题分析”这堂课是这样进行的:首先提问:你认为动态平衡有哪些例子?你认为解决动态平衡问题的一般方法、步骤是什么?你认为解决动态平衡的关键是什么?然后问题讨论,让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关键.教师则适时引导学生分析参量的变与不便的关系,将讨论引向深入.接着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告诉学生变与不变的相对性。最后让学生利用讨论结果自己动手解决实际问题。

三、类比法

类比法是根据事物的相似性,找出他们的相似处。例如在学习有关描述静电场的物理量时可进行如下类比,因为我们发现库仑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表达式非常相似,发现这两种力都与距离平方成反比,与某个乘积成正比。注意到这个相似,我们得出如下的认识(用表1可简单表示为)。

四、自学指导法

自学指导法就是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要求,设计出一些中心问题,按学生自学、师生讨论、教师总结的程序进行教学。例如在“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中是这样进行自学指导教学的:首先设计自学题,①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②最先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科学家是谁;③根据书中的“真空管”实验,在笔记中写一份实验报告;④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和大小;⑤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⑥自由落体与匀加速直线运动之间的关系。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先自学,然后让学生讨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最后教师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上述教学方法的研究对整个高中物理的教学发展具有很大的推进作用。但也存在着不足,也因此种不足而导致了我国传统教学的种种弊端。

1、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方向

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是培养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人才,即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其具体措施如下:

1.1 引导学生学会选择与主动发展。新高中方案在保证所有学生都达到高中成就水平的前提下,通过课程的设计而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及个性化的学习过程提供尽可能大的空间。

1.2 要强调与学生生活世界的密切结合。强调与学生生活的密切结合也就意味着,要改变“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关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增强“提高生命生活质量”的意识,使学生学会生活,并能积极主动地去创造健康向上的生活。物理知识正在成为社会生活常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教学应当与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联系起来。

1.3 要注重陶冶学生的人格境界。当前教学论思维局限性的最突出表现就是把课堂教学目标局限于发展学生认知能力。我们需要课堂教学中完整的人的教育。就是说,教育要回归人本,要培养完整意义上的“人”。

1.4 要真正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课堂教学的最终结果,不在教师“教”得如何,而在于学生“学”得如何。所以,课堂教学的着眼点,应该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形成“多维多动”的教学氛围,从而使学生的潜能得到相应的发挥。只有如此,我们的课堂才有可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传统物理课堂教学方法的弊端

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没有很好的考虑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没有给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过多注重了教师教的作用,其主要弊端如下:

2.1 重视知识灌输而忽视能力培养。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灌输的传统教育方式,以“背多分”作为获取成绩的主要途径,将学生作为一纯粹知识的载体或解题机器,忽视对学生技能的训练、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2 重视教学结果而忽视教学过程。教师在传统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

篇9

一、明确学习专业课的目的

1.重提问以激发兴趣。

设置疑问是教学活动中最常用的创设问题情境的途径。我在电工基础教学过程中常常有意识地围绕教学目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有目的、有趣味、有启发、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例如:在讲电功率时,由P=U2/R和P=I2R能否得出电功率既与R成正比,又与R成反比吗?这两个公式的适用条件各是什么?在此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对电功率与R的关系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又如,在学习电阻定律R=ρL/S和部分电路欧姆定律I=U/R时提问:金属导体的电阻与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流过这段导体的电流成反比,这句话对吗?这些看似很平常的问题,能较好地引起学生探新寻因的兴趣,使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质疑问题,课堂气氛也因此活跃起来。

2.重竞赛以激发兴趣。

利用青少年好胜心强,渴望成功的特点,我们组织小组之间的竞赛。在竞赛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营造一个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同时,通过这一活动促进理论课的学习,形成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良性循环,进一步激发学生要做和做好的积极性,增强实习效果。实践证明,在实习训练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搞好技能教学的重要前提。

二、讲求教法提高学习兴趣

1.理论内容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电工实习工位,一块木制板和一些实习器材,让学生进行排线的强化训练,在实习操作中所有导线全部采用单股塑料硬铜芯线,狠抓基本功的训练,要求走线趋于合理,并定时定量进行考核,使学生逐步掌握专业基本技能和操作技巧。把技能教学自然地渗透于理论教学之中,把学生带进了轻松、活泼、愉快的学习气氛中。这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2.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课堂知识学得更有趣、更活、更扎实、更深入。

讲课时,力争通俗易懂,比如电动机的回馈制动就举骑自行车下坡的例子,让同学亲身体验。这样参与性教学,就能使学生由被动学习逐渐转化为自觉的、内在的学习,得到全面的知识、智能发展和素质提高。

在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把一个大的内容分解成若干个小的项目,让学生在完成每一个小的项目的基础上提高对整个项目内容的理解、整理、分析、总结和整合消化,同时通过实物、多媒体等手段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日光灯电路的安装、楼梯灯电路的安装、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的安装等,运用了项目教学法,分解成若干小的项目,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任务,效果非常好。

三、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课前要学会预习。

预习能强化听课的针对性,有利于发现问题,抓住重点和难点,提高听课效率;预习可以提高记听课笔记的水平;预习可以节省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预习可以培养自学能力。由于采用项目教学法,希望学生在上课之前能自己去掌握某些理论,因为理论和技能一起不容易掌握。

2.课堂要认真听讲。

听课是学习过程的核心环节,是学会和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要想向一节课要质量,学到知识,那么听课时,一定要聚精会神,集中注意力,不但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解的思路和反复强调的重点及难点。一定要排除一切干扰和杂念,眼睛要盯住老师,结合老师所讲的理论和技能示范,进行积极的思考,仔细的观察,踊跃发言,及时记忆,抓紧课堂时间认真做技能训练,争取把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当堂消化,当堂记住。

3.课后及时复习所学的理论知识,完成课后作业。

古语说:“温故而知新。”复习可加深理解、巩固知识、但要及时,不能拖。在复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请教老师,这样才能在学习上不留障碍,不留疑点。做作业是复习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一定要主动地、独立地完成每次作业,多思多问并尽可能地把做过的作业都记在脑子里,因为没有记忆就没有牢固的知识,只有用心记忆才会熟能生巧。

4.要重视实验实习。

电工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专业,通过实验可以巩固所学理论,训练操作技能,培养实践能力。实验实习是本专业的一个重要环节,不能轻视。实验前必须进行预习,认真准备;实验时积极思考,多动手,学会正确使用常用的电子仪器、电工仪表、电机和电器设备,正确连接电路,准确读取数据;实验后要认真整理分析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编写整洁的实验报告。

培养学生电工电子专业技能是中职教育的最基本的任务,要想完成这个基本的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自己的日常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行为模式,努力培养出大量的具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韦明理.农村中职学校数学教学现实及教学策略[J].职业教育研究,2008.

篇10

【摘 要】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要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本文主要阐述如何开展初中学生物理自学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自学积极性,使学生掌握自学方法,提高自学效率。

关键词 预习;自学;归纳;课后复习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这也就是告诉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作为教学目的之一,同时也指出学生的自学能力只有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才能培养起来。那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物理自学能力呢?

1.教学中要注意渗透物理学特点和方法教育

物理学是以实验观测结果为基础的一门学科。物理学规律往往用数学这一精确的语言来表达。培养学生自学物理的能力就必须使他们明确物理学的这一基本特点。物理方法是人们认识物理规律的工具和手段。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物理学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规律教学的同时,进行物理学基本方法的教育。如:物理学中为了从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物理现象中揭开迷雾而抓住本质,常用假设法。

2.课前引导学生养成预习习惯

2.1在初中物理课的入门教学中,启发学生重视课前预习。在第一堂课引言教学中,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物理现象入手,如:提出从树上掉下来的苹果为什么总是落向地面,而不向天上飞?钢铁造的轮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而不下沉到水里?夏天天气热,手摇扇子,扇扇子有何感觉?为什么有这种感觉?电闪雷鸣真的是雷公电母发怒吗?手拿平面镜,正对某一学生,这里面形成的像是谁?为什么镜子里会出现一个和他一模一样的像呢?出示电铃,接通电源,电铃发声,这是怎么回事?让学生产生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此时教师适时讲解这些物理现象中包含的物理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到:学好物理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说明学习物理是有用的。学好物理方法很重要,课前预习,是学好物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让学生产生预习物理的愿望。

2.2向学生提出“以课本为主,课前预习,学会读书”的要求,及时布置预习提纲。教师拟写预习提纲,其目的是要求学生抓住提纲主线学好章节知识,让学生自我评价,自测掌握知识程度。拟写的提纲,还要求能联系实际,结合学生特点,将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展示在他们面前。提纲形式要多姿多样,可以是填空、选择、判断、作图、计算、实验、问答等。提纲内容要由简到繁、由浅入深,有一定灵活性。如:在学习“物态变化”这一章节前,预习提纲可以按其内容可分为五种题型:(1)填空:要求列出本章应该掌握的物理概念:(2)问答题:这一节讲了什么物理概念和规律?这些概念和规律是什么意思?在日常生活、生产实际中有哪些实例?看完课文后,有什么不懂、不理解的问题?(3)课外小实验:要求学生人人动手、观察实验现象,写出简单实验报告;(4)判断题:让学生自测,自我评价自学效果。经常这样训练,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习惯。

3.课堂教学中安排好学生自学的时间和内容。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1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适当安排时间让学生在课堂内自学。为了使学生的自学达到一定的效果,应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所以教师必须拟出相应的思考题,使学生的自学有明确的目标,这不仅能提高自学效率,而且也能激发学生自学的积极性,以便于教师检查,达到培养学生自学物理的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产生疑问,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趣中自学。如:创设两个物理情景,一是让两个力气大小不同的学生进行握酒瓶比赛,力大的握细端,力小的握粗端,同时用力反扭,结果力大的败在力小的手中。二是预先包好两包图钉,其中一包将钉尖钳掉,准备两块木质较硬且相同的木块,让一个力气较大的男同学和一个力气较小的女同学到讲台比赛,看谁先在木块上按完五个图钉(把处理过的图钉给男同学)、全班同学都认为男同学一定能胜,结果眼巴巴地看着女同学率先按完五个图钉,大家都非常奇怪,急于弄清原因。这样教师很快就抓住学生心理,造成一种神秘而紧张的课堂气氛。教师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这些出乎意料的现象中包含了哪些物理知识,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教材,找出答案。

3.2深化练习,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的最终目的是能够使学生将在自学过程中获得的新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达到对新知识的消化和运用。为此,教师必须尽量给学生以练习、实践的机会。在教学中,教师在学生提问质疑后,应及时安排练习,以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使知识得以巩固。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1)开展专题性的课堂讨论,提出一些有争论质疑或趣味性的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或分组讨论,从中找出最佳答案。(2)准备一些能一题多解、一例多用,学生易“失误”的练习题,让学生动笔做一做,进一步打开学生思路,举一反三,深化课堂知识。

3.3主导自学解答难点。对教材上有些概念和规律等难点部分,教师提出相关内容,让学生理解和发表看法。教师可启示学生,其他同学提的问题你有没有想到过,提得对不对,回答得好不好,启发学生在提问中积极思考,真正钻进去。对于提出与课文重点有关的问题,则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理解,拓宽知识面,把知识学活。这样,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启发和补充,或讨论交流,或做一些相关实验,逐步完善、弄懂弄通,变难为易。

3.4启发自学学会归纳。学生看书是从“薄到厚”的过程,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学会把“厚书”变成“薄书”,即掌握要领,提取精华,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知识的总结、归纳工作。对重点章节要启发学生归纳小结,做好自学笔记,培养自学归纳能力,否则,知识零乱,容易混淆。如:在讲“物体浮沉条件”时,可给学生这样练习:三个体积相同的小球处在水中不同的位置,试比较它们的重力、浮力的关系。通过这些问题,使学生对浮力、重力、浮沉条件等知识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系统化,使知识趋于完整。又如:在上《欧姆定律》这节时,教师只通过演示实验讲清电流跟电压的关系,至于电流跟电阻的关系以及归纳得出定律,尽可能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和阅读课文后得出结论,然后加以小结。这样,既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本,又可使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思考、讨论和研究问题,更可促使学生去认真钻研教材。通过这样归纳小结,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比较系统,且条理清晰,理解透彻,运用自如。

4.重视课后复习以及作业自我订正的学习环节

自学能力强的学生一般在课堂内不作详细的笔记,只是在书本上做一些记号,而课后整理出的笔记概括性强,重点突出,有疑难分析,有注意事项等,他们的笔记不是教材的重复,所以学生通过课后复习整理出课堂笔记也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平时教学过程中,我还发现:自学能力强的学生对错误作业的自我订正意识强,他们学习主动积极。没有依赖思想,为此教师要抓好学生作业订正这一环节。如:一次独立练习批改后,可以要求学生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和小结:(1)本练习中有哪些题目不会做?是什么原因?(2)本练习中有哪些题目会做,却做错了?是什么原因?学生通过自我分析和订正,找到知识和方法上的漏洞,能力上的缺陷,对练习出错的原因有了深刻的认识,也进一步培养了自学能力。教学工作旨在让学生把物理现象逐渐上升到基本概念、公式、图像和规律,并用于解决问题,这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的过程只有通过教师指导与学生本人的自学、理解、分析、归纳和运用才能完成。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做练习时认真审题,将运用概念、公式和规律列出式子,作出解答,并讨论答案是否有道理,对错解的题,必要时让学生讲出错解过程,让学生在纠错中提高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指导初中学生掌握自学物理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同时学会探索,有利于科学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