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企业采购管理范文
时间:2023-07-07 17:34: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连锁企业采购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采购不合理造成库存过大常常会给企业带来资金周转困难、库存管理费用过高以及难以更换产品等问题,还会由于一些产品存在着时效性和保质期两个特性,使得企业不得不将一些积压的商品低价出售,造成企业利润大幅下降。此外,库存不足还会使企业由于产品脱销而错过销售机会,降低企业的信用,并且紧急订货还会使企业所支付的各项成本增加,进而导致利润下降。本文以沃尔玛为例,分析了其在中国的采购和库存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相应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来达到降低采购与库存成本的目的,进而提高企业的利润。
【关键词】
连锁企业;库存与采购;问题;对策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给很多企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和压力,国内外许多连锁企业都面临前所未有的市场份额争夺战,零售业仅仅依靠销售额的增长已无法确保利润有大的提高,因为销售带来的收入正在被不断增加的成本所腐蚀。沃尔玛作为一家世界性的连锁企业,也是一家外资企业,对零售行业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对于这样的一家企业来说,控制成本显得至关重要,而企业的采购和库存成本在整个成本费用中占据着一个主要比重,其中采购成本占了沃尔玛销售额的39%,而库存损耗大约为15.12亿美元。因此一个企业要想提高企业的整体利润,就必须抓好采购和库存成本这两个方面。而控制成本不只体现在企业现金流出的减少,还直接体现在商品结构合理化、品类管理科学化、补货的及时性、库存商品最低化等各方面,且最直接体现的是企业资金周转速度的加快和企业利润的提高。
一、沃尔玛在中国的采购和库存管理问题分析
把美国沃尔玛的管理模式移植到中国,一直是沃尔玛的终极梦想。然而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沃尔玛在中国市场摸爬滚打,一路跌跌撞撞,所付的代价不少。因为要在两个存在巨大文化差异的国家实施同样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势必会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出现许多水土不服的问题,就比如说沃尔玛在中国的采购和库存管理就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主要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供应商合作共赢的意识不强。虽然沃尔玛与供应商在信息上实现了共享,但在中国很多供应商只知道通过直接的需求来提品,而不会去根据产品的销售情况做分析和改变,对于通过供应链系统传输过去的信息,供应商很有可能只是粗略地查看一些经过总结处理的比较简单的指标和报表,因为很多供应商还无法理解这样去做的好处到底是什么。很明显,沃尔玛对供应商的管理并没有像国外一样形成良好的循环合作。并且,由于沃尔玛会把一些商品的销售情况传输给相应供货单位,由他们来进行分析并供货,而一旦某些供应商对这些信息没有细看,忽略了几个指标,势必会给沃尔玛带来一定的经济和名誉上的损失。
(二)手工查保影响采购计划。商品的保质期对超市来说是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超市也会放较大的精力来管理商品的保质期,因为商品保质期这一特性会影响企业的采购策略。而我发现在中国的沃尔玛依旧运用着最原始的人工查保的方式,另外,在给商品上架的时候,超市的有些员工可能会嫌麻烦,在上货的时候直接将补货商品放在外侧,而把原来的商品直接推到里面,造成了剩余保质期较长的在外侧进行销售,而剩余保质期较短的则在内侧被忽略,同时也给现在的手工查保工作增加很大的负担。而若在这工作中没有很细致地检查,不小心忽略了几样临保商品,就会影响到企业的促销和采购计划。
(三)中国消费者的不确定性给采购带来的挑战。相对于欧美地区消费者基本都是带有很强的目标性购物,中国的消费者则由于生活方式和地域的不同,在购物的喜好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而沃尔玛在集中采购时无法全面系统地考虑到在不同时间、不同地方、不同消费人群的消费需求,致使某些地区就可能无法因时因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降低了消费者对沃尔玛的满意度。因此,中国消费者消费的不确定性为沃尔玛的集中采购配送增添了难度,提出了新的挑战。
(四)门店库存过高和缺货现象严重。在中国的一些沃尔玛超市中,一些畅销品总是缺货,而非畅销品却占用了大量的资金和库存空间,由于这些商品的存在,严重影响门店的库存周转率和资金周转率。有一次,我们在沃尔玛超市进行问题查找时,就发现缺货已经成为了沃尔玛十分常见的一个现象,很多货架都空置着,甚至一些日常必需品,比如盐都进入了缺货的行列。而我觉得对于某个热销产品亦或是必需品来说,超市若达到了严重或经常性的缺货状态,供应商没有及时了解情况和采取补货措施,而沃尔玛的采购人员可能也没有精力来关注到这一单品,那么就很有可能造成这个商品出于一直缺货的状态,作为一种处于热销状态的商品或生活必需品,长时间或经常性地处于一种缺货状态的话,对零售业企业来说是十分严重的一个现象,会造成一个较大的利润损失。
(五)欠缺对采购人员的专题培训。在中国,沃尔玛的部分采购人员可能会出现过于看重短期利益,出现只考虑节支的采购误区,一味地向供应商索取费用,以及将自己的费用转嫁给供应商,这就造成了采购人员过度集中精力于索取费用,而没有考虑到与一些希望长远发展的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甚至有些还会利用自己的身份一味地欺诈供应商,不遗余力地索取一切利益。这种行为势必会破坏双方互利共赢的基础,影响双方良好的合作,还可能会给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六)仓库的管理和配送缺陷。中国地域广大使得配送中心显得很少并且分散,在执行少部分商品的配送上有些力不从心,松散的物流格局也造成了产品配送效率的低下,而这就意味着企业必定会存在部分资源的浪费,包括在配送的人力物力上。并且在中国各个门店相互间还比较独立,在很多的信息上口径不统一,造成了只要一有门店的某种产品存在缺货,就得从配送中心进行调货。同时还会由于部分库存管理人员的素质较低、工作比较随意,对商品没有一个较为系统和详细的管理和分类,而使得超市的整个仓库显得比较混乱。
二、对中国沃尔玛超市采购和库存管理的改进措施
(一)对重点供应商加强培养。我们可以按80/20的规则进行划分,占80%采购金额的20%供应商为“重点供应商”,占20%采购金额的80%供应商为“普通供应商”。沃尔玛公司作为零售行业规则的引导者,不能坐等其供应商来慢慢进入角色,而是有必要地付出一些前期的培养成本,而这一成本的划分则是对重点供应商投入80%的时间和精力,对普通供应商投入20%的时间和精力。接着,对供应商进行培养后,沃尔玛还得进行后续的考核,对于这个事情,我认为总部可专门建立一个部门或一个团队来进行跟进,着重来提高重点供应商的一些素质和能力,来接近沃尔玛为供应商制定的标准,为以后更长远的合作打下基础,而非对合作的供应商不管不顾,任其发展,这样的做法导致的后果就是造成双方共同的损失。
(二)建立临保提醒系统。为了应对人工查保带来的失误和减少这一方面的人力成本,超市可建立一个商品临近保质期的到期提醒系统。在这个系统上建立两个版块,一个是库存商品保质期管理,另一个是货架商品保质期管理。运用了这一系统,超市不仅可以降低对商品保质期的监督检查工作,管理人员还可以直观的看到门店所有商品的剩余保质期,对于有些商品及时采取促销策略而不至于因错过最佳促销时间而造成超市更大的损失,根据这一系统超市管理者还可进行一个采购进货的安排和监督,减少了由于人员的疏忽给超市带来名誉上的损害和经济上的损失。
(三)采取集中采购为主,分散采购为辅的采购方法。这一方法的运用主要是为了解决中国消费者在消费需求上存在的巨大差异。虽然,集中采购给沃尔玛带来了许多的优势,但在地大物博的中国和面对生活习性存在较大差异的中国百姓,我觉得对沃尔玛各门店的商品配送都由配送中心进行统一配货是不太不合理的,我觉得其完全可以将集中和分散这两种采购结合起来,即在总部集中采购的前提下采取部分分散采购的策略,这样的一种结合不但可以发挥集中采购的规模经济效应,还能通过调查不同地区消费者在购物上的喜好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在各地区采购一些产品,来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提提高顾客的满意度,比如在一些节日,人们选择庆祝的方式不同,所需要的商品自然也会有所区别,而这些正是集中采购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部分商品采取分散采购的方式也是为了能让企业真正做到为顾客着想和服务。但这是在不改变大部分商品依然处于总部集中采购管理的状态下进行的。
(四)采用库存信息联合法。沃尔玛采用如下图的方法进行采购,可以高效便捷地满足日常经营的需求。但在有些时候它还可以利用各门店之间的库存来进行调配,比如说这一商品在这地区门店刚好处于销售高峰期,而在另一地区却处于低潮期,那么为了让生产出来的商品更有效地得到利用,而不至于过期变质掉,就可以相互进行补充销售,这也是基于这一系统数据可以在各门店呈现,进行一个数据的交流,让门店的负责人可以看到其他门店各个商品的库存情况。一旦发现自己门店内的某一产品处于高库存低销量的情况,超市的相关管理人员就可以将这一情况反映给总部,并在总部允许的前提下采取这一方式将自己门店内的库存进行一个选择性近距离的转移,降低库存成本并减少损耗。
(五)加强采购人员的专题培训。在采购一种新商品时,采购人员在这一环节就显得十分重要,优秀的人员往往会带来一个令人满意的谈判结果。因此对采购人员,公司应加强他们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比如不弄虚作假,不见利忘义;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比如采购流程、谈判技巧、合同管理;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比如分析技巧、逻辑思维、决策能力、合作精神等,对每一个供应商要像对待自己的合作伙伴和利益的共同所有者一般,这样才能为以后的合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六)应对门店仓库配送和管理缺陷的举措。当某个门店出现少部分商品缺货而配送中心又相对比较远时,总部便可以安排同地区门店进行补给,一旦一个区域内一些门店同时提出补货需求时,总部便可以统一进行补货,这样可以降低配送的费用,而这些都是要建立在将各门店信息进行统一管理之后。应对超市仓库管理上的问题,我觉得主要是要依靠仓库管理人员在这方面的意识。因此,区域的总部可以在平时多加强这部分人员的培训,让他们清楚如何才能根据各门店的不同情况把商品进行一个比较合理的分类,并且在平时总部也要加大各门店仓库管理上的检查力度。在商品的搬运上,总部还应尽可能给予一些技术和工具上的支持和指导,最大限度降低在搬运过程中对产品造成的遗失和损耗。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对在中国发展的沃尔玛采购与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采购和库存的优化管理是当今连锁超市打造核心竞争力,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因此要想在全球一体化的经济环境中谋求生存和发展,连锁超市企业就要全面系统地考察评估自己的库存和采购管理系统,并围绕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目标不断完善供应商系统、采购模式、信息系统、仓库管理方式以及提高采购人员的能力来适应社会和企业的发展。可以说没有一个有效的采购系统和良好的库存管理系统,就无法保证企业销售系统的顺畅运作,也无法较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当然企业也很难获得目标利润。
作者:周芳琴 单位:宁波大红鹰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赵霏.零售企业库存管理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12(3)
[2]曹前.连锁超市采购过程中隐形成本的构成及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3)
篇2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连锁经营已成为商品流通行业最具活力的经营模式,特别是在百货(超市)、食品餐饮、家电、汽车4S店等行业应用颇为广泛。由于我国连锁经营企业的迅猛发展和大量外资连锁企业的涌入,出现了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巨大需求。安徽省在十几年连锁经营的实践中,发展形势喜人。据统计我省限额以上连锁企业由10年前的31家,门店261个,年销售额60亿元发展到2011年底的105家,门店9000个,销售1100亿元,占全省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7%。门店是连锁经营企业的基层单位,而店长是门店经营的核心,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一个门店业绩的好坏。我省连锁企业在扩张中却时常难以招到熟悉工作流程、能够立即上手、具有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店长人才。而长期以来,我省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层次和定位与连锁企业需求不符;课程设置老化、脱离实际工作岗位,不符合学生职业发展要求;培养模式落后,社会培训质量不高,学生动手实践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高职院校如何通过建立新的机制体制,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核心课程体系和社会培训包,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尤为重要。
二、改革目标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为安徽经济发展提供适用的人才,安徽工商职业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就必须改革创新:紧紧围绕“861”行动计划,依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要求,建成并完善“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新型的校企合作机制体制;采用“订单培养、岗位轮替、能力递升”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项目导向、任务引领、订单培养”的教学模式;构建基于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同时,开发社会店长、营业员、理货员人才培训包,服务合肥经济圈和皖江城市带,为安徽经济建设服务。
三、改革内容
本次对于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旨在使学生适合于连锁企业门店店长的岗位要求,具备店长必需的职业的岗位能力和岗位的专业技术能力、可迁移能力和可拓展能力。对于本专业的培养模式尽可能采取订单班的方式,和企业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将岗位所需技能嵌入在教学管理活动中,通过连锁实训室实训、校内基地实习和校外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去红府超市、永辉超市、合家福超市、苏宁超市和年客服饰专卖店店长人才技能要求的实地调研发现,只有通过以下技能的培养,才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店长人才:
首先是专业技术能力,从工作岗位出发分为门店店长岗、门店副店长岗、店长助理岗、值班经理岗和主管(领班)岗等。从基层岗位到管理岗位分别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在基层岗位操作能力培养上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货作业能力、收银作业能力、总台作业能力等;在主管岗位能力培养上主要培养理货主管技能、收银主管技能和总台主管技能等;在店长岗位能力上注重培养员工管理能力、顾客管理能力、商品管理能力、现金管理能力和信息管理能力等。除了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训基地实习等工作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还要让学生在毕业时能够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全面达到连锁企业管理者的岗位任职要求。
其次是可迁移能力,作为一名未来的连锁门店店长,除了专业技能外还要培养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通过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对于工作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在工作中随机应变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提出多种解决方案和完成任务的途径,具有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
最后是可拓展能力,由于连锁企业和物流管理行业联系较为紧密,因此在基本能力培养之外,对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希望他们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现代物流管理与运用的能力,在连锁企业的门店选址、采购管理、配送管理、库存管控等方面拓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采购管理、配送管理、库存管控等方面拓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具体模式为:按照“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原则,安徽工商职业学院与连锁企业共同围绕“工学结合、岗位轮替、能力递升”的人才培养模式,多方参与共同确定职业岗位标准和能力要求,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贯穿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生从连锁企业基层岗位做起,通过从基层岗位(理货员、收银员、总台服务)、主管(领班)岗位到店长岗位的全过程培养,实现岗位和能力递升,使学生在毕业时达到店长职业岗位能力的基本要求。
在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上,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安排连锁门店基层岗位实训,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安排连锁门店主管(领班)岗位实习,第三学年安排连锁门店店长岗位实习。在总量上做到一年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素质教育、一年的专业技能教育以及一年的企业顶岗实习,并根据顶岗实习的要求和企业实际,制定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使学生能运用所掌握的连锁经营管理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际营运操作,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订单式培养教学模式目的是减少企业招聘成本,降低企业用人风险和人才流失率,提升学校就业率和学生就业质量,实现企业、学生、学校三方共赢。
四、改革举措
(一)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推进校企对接
深度校企合作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和积累社会经验的机会,为将来进入工作岗位打好基础,同时也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对于学校而言,深入的校企合作可以成为本专业的办学特色,提高职业院校的知名度,在激烈的招生竞争中提升实力。而对于企业,与高职院校深入对接,不仅解决了连锁企业管理人才的招聘难题,并且根据自己的发展目标培养出的毕业生也恰好可以符合企业的需求,实现了新员工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
为保证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我院和安徽省徽商红府连锁超市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成立合作办学理事会,作为双方合作的最高决策机构,决定合作项目、合作形式以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理事会中不乏省商务厅、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安徽商之都股份有限公司和安徽红府超市的领导,也有一线的专业教师和红府超市一线的管理人员。这种人员的组合不仅明确了专业建设和社会服务的工作分工,也实现了校企双方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教学和建设管理校内外实训基地、共享技术服务成果、共担订单培养的办学风险等。真正做到专业培养模式改革依托产业发展,共同探索出一种适应高职教育特点的、共赢的办学模式。
(二)完善教学内容,实现学科融合
我校作为商科院校,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定位在零售企业的管理一线,毕业学生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相关专业知识,更要具有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要具备现场社会性问题的应变能力。此外,组织管理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也是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素养。现代企业对于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要求是连锁经营管理者和市场营销人才、物流管理人才、财务管理人才融合,只有多学科联合培养,才能打造符合企业和社会对于高职毕业生作为复合型人才。作为未来的连锁门店运营管理者,必须具备商品销售能力、销售策划能力、理货配送等物流操作技能、门店运营管理能力、良好的沟通和领导协调能力等,因此需要学习连锁经营原理与实务、连锁企业门店营运与管理、连锁营销实务、商超实务、特许经营原理与实务、专业英语、消费心理学、企业管理与文化、采购管理与库存控制、连锁企业门店开发与设计、连锁企业物流管理与实务、连锁企业配送管理、连锁企业财务管理、连锁企业信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商务谈判、商务礼仪、连锁企业及行业调研、创业方法与创新精神等课程。
(三)课程体系完善,教学模式先进,符合市场需求
制定并完善新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标准。根据连锁企业门店店长职业岗位标准和工作项目的分析,建设《连锁门店开发与设计》、《连锁企业采购管理》、《连锁门店店长综合实训》、《商场操作技术与售货艺术》、《连锁经营法规》、《门店广告策划》、《收银理论与实务》、《连锁企业信息管理》等8门核心课程,与连锁企业合作开发核心课程的教材,教案、课件、习题集、教学视频、案例及试题库,实现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源校企共享。建立“项目导向、任务引领、订单培养”的教学模式,构建基于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通过学习,使成为学生能够适应现代化、国际化连锁商业发展需要,胜任各类零售门店管理及运营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此外,还将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安徽省连锁经营协会、安徽省徽商红府连锁超市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建设“连锁门店基层岗位实训”技能培训包、“连锁门店主管岗位实训”技能培训包和“连锁门店店长岗位综合实训”技能培训包。通过技能培训包,学生能接受与企业“零距离”对接的、符合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的专业教学;同时为连锁企业基层岗位、主管岗位和店长岗位提供职业岗位能力培训服务。此外,学院还将进行连锁经营数字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根据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建成校企共享的连锁经营网络教学资源库,将行业动态、专业建设信息、教学资源和职业岗位培训等内容整合其中。主要包括连锁经营管理核心课程教学资源,职业岗位技能培训包,以及连锁企业通用性较强的培训课程资料等。
(四)成立连锁经营研究中心,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我院拟通过”订单”培养模式与企业建立长效而稳定的合作。因为很多连锁企业没有自己的培训学校,直接从社会招聘人员或现有员工可能都无法满足企业和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通过与高职院校合作,连锁企业不仅可以和院校共同培养出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新员工,并且在合作过程中连锁企业通过不断地给学生提供各种资源,提高了学生对于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此外,连锁企业还可以利用高职院校的优秀师资力量对于现有的员工进行不定期的培训,并帮助企业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共同探索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运用不仅使学生在毕业时能够真正具备岗位能力和素养,同时对于企业来说也节省了招聘和培训的大量成本,培养了大批适合企业要求的后备人才,缩短了新员工真正上岗适应的时间,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对于社会的合力资源配置也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五)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提高
根据“工学结合、岗位轮替、能力递升”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岗位职业能力项目教学体系,在“红府管理学院”的架构下组成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师资融为一体,职称结构合理、专业方向互补、具有较高理论素质、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专业教学团队,共同承担学生培养、企业员工培训、社会服务等职能。
1.根据专业规模,5年内专任教师需达到14人,其中,省级专业带头人2人,骨干教师8人,青年教师4人。
2.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100%以上,所有专任教师全部取得店长职业岗位资格证书;高级职称比例达到80%以上。
3.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和一线能工巧匠14名,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专兼教师比达到1:1。兼职教师全部具有中级以上职业技术资格。按照合作企业推荐、学校认定的原则,选拔具有丰富一线操作经验及管理经验的管理人员,组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企业师资库;企业兼职教师全部来自安徽省大型连锁经营企业和行业协会,并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兼职教师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构建和核心课程开发,参与校企合作教材和技能培训包的开发;承担校内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指导工作。并力争成为省级教学团队。
(六)实训条件更加完善
通过“未来超市”和校企数字网络传输课堂建设,将连锁企业的经营过程、相关职业岗位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送到课堂,使企业兼职教师在经营、工作现场直接开展专业教学,实现校企联合教学,学生工作技能和就业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曹弘扬,宛月琴.安徽连锁零售业“与狼共舞”[N].市场星报,2012—01—19(B2).
[2]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928—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之连锁经营管理[EB/OL].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2010年教学研究项目《我省高职营销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01510)和安徽工商职业学院2010年教学研究项目《我省高职商科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篇3
发展连锁企业,就是将已有的资源(品牌、管理、文化等)实现共享,将系统中的各个单位维系在一个共存-互动的平台上,提供一个共享-互助的环境,创造共创-互利的条件,从而使得这个系统能够永续健康发展下去。而要达此目的,必须将连锁企业所有的信息和经验连下去,让信息与经验在系统中传播和传递下去,并且不断丰富和更新,然后再将增值的信息和经验传播和传递下去,如此良性循环,才能保证连锁企业的统一性。
连锁企业都渴望成功和长期发展,渴望得到总部的培训。如果总部能满足其培训需求,及时让信息和经验得到传播和传递,实现资源共享,那么将会大大增强连锁企业与总部之间的凝聚力和亲和力。
规划好培训内容
总部在制定连锁企业培训计划时,必须规划和培训的内容,内容对连锁企业培训效果有重要影响,总部可根据自身实际需要有选择地进行组合。
1、企业总体情况。培训过程中首先要向加盟商介绍企业的历史与现状、规划与前景、特色与优势、文化传统、经营理念、经典营销案例、公司持续发展的保证等,最主要的目的是树立起加盟商的信心,提高对企业的吸引力,这是连锁培训的基础。特别是企业文化方面的内容,在每一次培训中都应作为一项内容,向加连锁企业灌输企业的管理理念,行为习惯等企业文化方面的内容,让他们不断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提高其认同度和忠诚度,为发展长期的婚姻打下感情基础。
2、产品和技术。企业的产品和技术是培训的核心内容,如果没有产品和技术支持,那么连锁将会是无源之水。要详细介绍产品研制的技术依托、产品的技术原理、产品的独到之处和产品的维修保养技巧等,让连锁企业成为专家,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让消费者无论何时何地享受同等高质量的服务。
3、销售技能和管理知识。不仅要让连锁企业赚钱,还要教会他们如何赚钱,这样才能提高连锁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渠道价值。而目前由于加盟者自身素质良莠不齐,管理上往往是经验式、习惯式的管理,特别是加盟体系中往往是夫妻店、亲族群为多,管理模式往往被忽视,或者无法执行。在我们连锁总部培训计划上也是往往侧重于技术培训而忽视管理培训,这一点应该引起中国连锁企业高度警觉。在培训中连锁总部要运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把连锁企业的加盟管理、自营管理、市场拓展、采购管理、生产与研究发展、物流与配送管理、企业信息化工作等提高到一个新的管理高度。
4、计算机技术。在连锁经营中,网络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福奈特洗衣连锁企业在全国110多个城市中分布了250多家店,他们通过协同网络办公系统,让加盟店之间、以及加盟店与总部之间零距离接触,大大降低连锁企业之间的管理成本,也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连锁总部应让连锁企业配合其管理模式,帮助连锁企业进行计算机管理,加强管理软件的运用,使双方收益。对于实施在线培训和高效运用电子化运营系统的企业,网络技术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
5、政策、制度等。培训内容不能缺少企业的政策和制度,并要强调政策制度带来的收益。对于一些使加盟商短期利益受到一定影响但能带来长远利益的政策和制度,如标准服务政策、市场保护政策、合作广告政策等要通过培训获得加盟商的认同与支持。涉及到企业经营业务有关方面的法律条文,培训中也要予以强调。企业还要通过培训使加盟商了解行业市场和竞争对手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企业销售渠道的发展方向,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合理选择培训形式
对连锁企业的培训形式有多种,连锁总部可根据连锁企业和自身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1、全国性、区域性培训会。即将全国的连锁企业集中在一地或按照区域安排培训。至于具体采取那种形式,要根据连锁企业的数量、业务特点、培训架构、企业规模和培训内容来决定。培训内容可以是产品技术、企业文化、销售技能和管理知识等等,但以新产品的介绍和应用为主要内容者居多,主要由企业研发部门来讲,以保证连锁企业准确无误向顾客介绍和营销产品。
2、在线培训。在线培训是基于网络技术在总部、连锁企业和连锁企业之间构建的一个快速、开放、互动的知识共享平台,包括产品信息、技术知识、销售方案、常见问题等,但对于技术含量较高、操作比较复杂和专业性较强的新产品不宜单独采取这种形式。
3、寄发培训资料。为减低培训成本,减少对培训师资的需求,企业可以发放一些培训教材给连锁企业,让他们自主学习。资料包括《连锁企业手册》、《营销知识与技巧》、《综合管理知识》等,还可将以上培训资料制成光碟,以方便连锁企业学习。
4、举办研讨会。研讨会可以是全国性的,也可以分区域召开,由各地连锁企业发言,介绍经验,把平时实践中的经验和问题摆出来,共同讨论、分析、解决,共同提高。这种方式既能开拓视野,又能吸取教训、开拓思路、相互促进。
篇4
1、存货管理的组织结构过于简单。如今,正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之下,我国连锁商业企业所面临的挑战将会更加严峻。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得到长久的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建立和完善企业的组织结构,不断提升自我的综合实力。但是我国多数连锁商业企业存货管理的组织架构都比较简单,导致相关管理人员之间的职责划分不明确,当出现问题时,使得责任归属不好判定;有的企业为节约人工成本,直接不设验货人员,从而疏忽了对内部控制的管理;有的企业并没有对畅销品与滞销品的需求进行具体的调查与统计,导致采购人员在采购过程中对采购时点和采购数量把握不准,容易使商品出现缺货、断货的风险,严重的情况下会使企业出现经营危机;为防止商品积压和滞销,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我国连锁商业企业常常采用代销经营的方式,把风险直接转移给供应商承担,这样做的话,反而提高了自身的进货成本。
2、存货信息化管理程度较低。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借助先进的信息化成果来管理企业存货,已然成了当前存货管理领域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就目前而言,信息管理系统在我国连锁商业企业存货管理方面的应用程度普遍较低,从存货管理的具体管理流程来看,大部分连锁商业企业还处于手工操作或手工与计算机管理系统同时运用的阶段,其在自动识别、监控以及网络等方面的运用比较落伍。但是,连锁商业企业存货品种颇多,核算与统计的工作量很多,倘若不能实现信息化管理,就会使得存货核算工作效率低下。目前,企业与供应商、经销商之间的信息沟通也大部分是通过人工单向传递的,所以很难及时、准确地掌握所需商品的供应情况以及经销商所经销产品的销售状况。有些企业虽然在小范围内建立了信息系统,但仅限在部门内部或是企业内部之间,也不能实现存货信息资源的广泛传递与共享。
3、采购管理问题。由于连锁商业企业实行的是统一的标准化经营管理体制,所有分店经营的商品都要通过采购部门集中采购与配送,因此商品采购的良好运转,将给连锁商业企业带来较好的效益。而目前连锁商业企业的采购管理问题颇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总部与分店之间采购权限划分不明确,容易引发总部采购人员与门店销售人员的矛盾冲突;第二,分店与总部配合的密切度不高。总部拥有商标权、专利权和自行进口的商品都是一定要由总部统一配送的,同时对于采购量少、供应商不愿意配送的商品,分店必须配合总部自行采购,如果总部与分店的配合度不高,就容易造成商品的短缺,质量得到消费者的质疑,且无法满足人们消费的需要;第三,连锁商业企业内部和外部信息的不透明。由于采购信息系统开发的技术不完善,很多企业并没有实现采购业务的系统化,信息难以实现共享。即釆购订单的制定、审批和执行等方面交流不顺畅,部分商品经常出现采购周期过长和成本过高的现象。
4、企业自身管理水平的制约。经历二十几年的发展,我国连锁商业企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自身管理仍然缺乏知识化,运作极不规范。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企业的管理水平有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而目前我国大多数连锁商业企业都缺乏一套完善的运作管理机制,使得总店对各连锁分店监督不力,滋生了一些营私舞弊等腐败行为。老员工虚报错报业绩,造成账实严重不符;出纳没有严格遵守会计岗位轮换原则,工作陋习致使企业资金被不法分子骗走;内部控制中的采购不相容职权设置不当,在采购过程中各相关人员没有相互牵制,相互监督,中饱私囊现象时有发生,使得商品的质量得不到保障,企业声誉也会因此受损;没有严格的供应商准入制度及采购授权审批程序,当出现经济纠纷时,经常会因为个人情面或者是没有法律依据而放弃诉讼,因此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损失,严重时会导致整个连锁体系的崩溃。
二、完善连锁商业企业存货管理的对策
1、建立操作性强的存货内部控制制度。存货内部控制能够有效保障连锁商业企业存货的安全,保证商品交易活动的有效进行,因此建立操作性强的内部控制制度对连锁商业企业来说是十分有必要的。连锁商业企业首先应该对存货内部控制制度有一定的了解,根据行业的实际情况,指定专门的人员作为存货内部控制管理担当,规范存货内部控制流程,并监督其实施情况。连锁商业企业的存货主要是待售商品,因此根据这一特点,管理担当应该从商品的采购、验收、仓储、盘存等几个方面入手,制定一系列职权分离、相互牵制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且建立一套具有针对性的考核标准。
2、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我国企业之间的各项信息的传播方式也逐渐发生着变化,在连锁商业企业之间建立合理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不仅能够提高商品信息的传播速度,还能有效降低成本。目前,POS+MIS系统为很多企业带来了便利。其中POS系统就是所谓的时点销售数据管理系统,主要负责销售信息的收集、汇总和处理,为商品的及时补货和管理提供依据;MIS系统,即管理信息系统,它是专门为连锁企业服务、具有特定功能的管理信息系统,为增加商品销售,在企业内部对商品计划、合同、购货、销货、调货、存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积极引进先进的采购管理理念和经验。为了规范连锁商业企业采购业务的流程,顺利完成存货采购,连锁商业企业首先应该规范商品采购流程;其次总部与分店之间应该明确各自的采购权限,根据各地域的特点,采用总部集中采购和门店自行采购相结合的模式,以避免存货成本的提高和质量问题的出现。在采购人员的设置上,实施扁平化组织结构,增强管理幅度,尽量精简机构设置,提高工作效率;再次加强连锁商业企业供应链管理,实现商业数据的共享,共同进行产品分类和管理,这将有效地缩短存货供销链,帮助企业提高存货周转效率,促使企业可以以较低的营运成本领先于竞争对手,巩固市场地位;最后,加强对采购成本进行周密分析,设立严格的供应商准入准则,尽量避免采用预付账款的方式进行釆购。
篇5
1、PTO(Pharmacy Trade Organization)药店贸易联盟的发展历程:
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连锁药店分会介绍,2003年全国零售连锁药店有1/3亏损,1/3保本,1/3盈利;然而到了2004年,全国零售连锁药店的盈利状况进一步恶化,在某些区域市场有50%亏损,30%保本,只有20%盈利。
2004年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企业只有5家,尚没有年销售额达到20亿元的企业。连锁药店销售规模小是其原来能力低下的愿原因之一。尝试通过联盟扩大营业额,从而想扩大话语权的连锁药店一直都没有停止过这方面的努力。其中以西南地区和广东地区连锁药店最为活跃。
第一阶段:为降低采购价的松散联盟。
早在2001年12月,为降低采购成本,包括四川太极大药房有限公司、贵州一树连锁药业有限公司及昆明福林堂药业有限公司在内的,分布在川、滇、黔、渝的10多家中小药品经营(含零售)企业组建了“千家药房联合采购执行监督委员会”。但由于没有大量的生产企业参与,以及其他原因,采购联盟无疾而终。
第二阶段:为应对平价药品超市的价格采购联盟
2003年9月6日,广州老百姓开业,同日下午采芝林、金康、海王星辰、二天堂、万康、康之选等广州市六家医药零售连锁企业也正式对外签订《联合采购意向书》。除了在联盟内,各自的产品优惠价调拨外,在这份框架式的意向书中,一个非常明显的要求就是“向供货商争取最低进货价,实现采购信息共享”。联盟内给这家的价格低,给那家的价格就肯定高不起来。
2003年下半年,贵州一树连锁药业有限公司倡导,提出了一个名为PTO的药店商业联盟建议,其实质就是成员单位采购资源共享。虽然一树方面付出很大努力,但总体上联盟成效甚微。
2004年10月28日,由丰原药业主办,丰原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贵州一树药业承办的首届连锁药店PTO联盟发起人大会在丰原药业总部隆重召开。
参加此次会议的有广西同济医药、贵州一树、华创证券、湖北隆泰、河南铃锐、广东大参林、上海第一医药、国药集团、上海华与华公司、甘肃众友、湖北中联大药房、扬州大德生、苏州雷允上、丰原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等14家来自全国各地的医药流通、销售企业,参会代表23人。
第三阶段:商企销售联盟药店
2004年6月8日,广州药业集团、上海雷允上药业公司和重庆太极集团3家工商一体的企业成立了“销售联盟药店”,这是国内药店首次实质上的联合。借助联盟,三方承诺,任何一方生产的产品进入对方药店,均免收目前“行规”约定的“上架费”;与此同时,每个公司提供给对方的药品都给予最优惠的价格。三方合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于是,太极集团率先将联盟又推进了一步,即把参与联盟的药店从50家扩大到300家,也就是说3家药企已有550家药店实现资源共享。
第四阶段:成立正式股份制联盟公司(有限公司)
2005年1月,深圳,分别由贵州一树、甘肃众友、安徽丰原、苏州雷允上、湖北隆泰、湖南民生堂、扬州大德生、上海第一医药商店等八家知名零售连锁药店发起,每一个发起者出资 20万元,每家占百分之十几的股份,其中甘肃众友和贵州一时的股份比例相对大一点。”,以公司制运作的采购联盟公司正式成立。这就是深圳市匹特欧药店管理有限公司(简称PTO药店贸易联盟)。该公司旨在建立联合采购平台,降低运营成本,实现厂商共赢共利,董事长冯得祥,总经理王春雷。PTO中的每个会员得到的药品进购价格都一样,都是最低价,为维护自主性和独立性,大家不知道目前享受最低药价的企业是谁。PTO主要为会员提供一种服务。
目前,匹特欧(PTO)药店管理有限公司盈利来给药店的服务佣金。即来自药店利润的返点,一般为药店降价后所获利润的3%。
2、PTO的宗旨和发展趋势
PTO联盟的宗旨,是指各成员单位各项资源整合在PTO的联盟下,利用联盟集中采购的规模优势向上游厂家要利润,并采取贴牌的方式,以PTO专用形式向生产厂家下定单包销。这是提高零售药店竞争力的强有力手段。PTO品牌的创立要以建立新类别,拥有话语权为目标。
PTO公司的会员可享受的服务分为三类,一类是公司建立采购信息平台,让会员共享采购信息,并帮助各会员企业的管理者了解同行的采购价格,为采购管理提供比价依据;一类是对部分畅销产品进行联合采购,提高对供货商的议价能力;一类是为会员开发自有品牌专供会员企业销售,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提高会员的市场竞争能力。F
短期内,笔者认为PTO还较难成气候,毕竟是自愿联盟,毕竟销售的产品不是主流产品。大品牌进入PTO也不会有较大的空间给你,也不可能给你很大空间。而且仅靠体系内零售,金额也难以做大到与供应商叫板!
PTO类似于国外的自愿联盟,在国外,零售自愿联盟被广泛称之为是支持中小生产、批发、零售也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持系统,中小零售企业想要生存,加盟于某一行业联盟几乎已经成为必要条件,目前美国最大的自愿连锁企业联盟IGA公司,2003年的销售额达到210亿美元,协会的监管力度也很大。就我们国家目前的现状来讲,全国600多家药品零售连锁企业,普遍存在人才资源不足,观念不清晰的状况,我们就必须寻找到利益的契合点,争夺中间话语权。PTO提供给我们的更多的是一种办法,一种方式。
二、 生产企业的应对之道
1、 注意观察研究其发展动向。
目前PTO还未形成势力,力量还不大,采购量不大,加盟的企业也不多,还要收取专销连锁药店2万元的入盟费,使得不少中小连锁药店企业处于观望状态;此外跨区域的联盟,配送成本高,是否会抵消低价采购的优势还不得而知。而且前面PTO难以做到全部现金采购,厂家因此也不必警荒。但确实是连锁药店的发展趋势之一。是连锁药店求生存的必然之举。因此供应商应该及早研究PTO的发展动向,观察其发展趋势,积极寻求与其合作的方式与途径。
2、 及早介入
一般来说一个新生事物开始时总是弱小的,需要呵护、捧场、支持,因此,对于无力塑造品牌的直销企业,选择时机有策略的及早介入,是明智之举,尤其是可以专门为期提供专销的普药产品,或者是为其生产PTO联盟内部自有品牌产品,为其做OEM,这是中小生产企业很好的选择之一,尤其是不愿或者无力开拓市场的企业更是如此。这样做PTO自然也是知恩图报。使你受益颇多。最好是经常上PTO联盟网站(pto.com.cn)上去看看,也许会有意外收获。
3、 不予理睬
对于较大的生产企业或者品牌产品生产企业,由于你的产品渠道策略已经形成,价格体系已经稳定,最好暂时不要调整价格和网络,也无此必要。如果你不想错过这一机会,想直供PTO,那就最好是供应另外的规格包装,且全部实现现款结算。否则是有风险的,因为目前PTO公司还只是信息中介、寻求自有品牌的类公司,是自愿组织。只是协助真正的连锁药店采购的公司,不拥有真正意义上采购权和销售权。你也可以暂时不予理睬。
4、 自有品牌难成气候
篇6
关键词:采购 验收 发票 监管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240-01
谈谈药品经营过程中药品采购、药品验收、药品的仓储和养护、药品销售、索要发票、电子化的质量管理。
1 药品的采购管理
1.1 制定药品采购管理制度。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应根据GSP的相关规定制定药品购进的采购管理制度。
1.2 加强药品购销单位资质审查。首营企业是指购进药品时,与本企业首次发生供需关系的药品经营或药品生产企业。审核首营企业应由业务部门和质量部门共同进行,有关资料要通过网上查询、电话咨询、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验证供货单位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做好记录并建立供货商档案。
1.3 对首营企业应收集的资料。
1.3.1 药品经营或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复印件并加盖供货企业原印章。
1.3.2 质量保证协议书,药品购销合同。
1.3.3 GSP和GMP认证书复印件。
1.3.4 供货企业法人委托书及销售人员身份证、上岗证复印件。
1.4 由采购部门索取首营品种相关资料并填写首营药品经营审批表,交由质量管理机构审查,由质量管理机构负责人填写审查结果并签字批准,企业物价部门签署意见后,再交由企业负责人填写意见,采购部门才可进货。
1.5 采购合同应明确质量条款,在签订采购合同的同时,还应签订质量保证协议。
1.6 建立相关记录,购进记录应保存超过药品有效期1年,但不得少于3年。不同的质量记录,在质量状况栏中的表述不能用相同的词语。如;入库验收质量无问题,则在其质量状况栏项下填“合格”二字;在库检查和出库复核质量检查如无问题,则在其质量状况栏项下填“正常”二字,以示区别。
2 药品的验收
2.1 严格执行购进验收,出库复核程序,建立真实完整的购销记录。药品应予到货后15天内验收完毕。国产药品、进口药品各建立一本验收记录。验收合格的药品在《药品入库验收记录》中的验收结论栏内填写“接受”,验收不合格,填写“拒收”,不合格或有疑问的应报质量管理机构确定。验收人员对随货到达的书面凭证如合同、定单、发票、产品合格证等进行审查,确定单据的真实性和所到货物的一致性。
2.2 注册商标的检查。注册商标是药品生产企业将其产品质量、装潢包装以及图案或文字形式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注册的标记,。商标使用人必须对使用商标的质量负责,无注册商标的药品不得验收入库。
2.3 药品生产批号的检查。药品在入库验收时,不仅要检查有无批号,而且要核对内外包装批号是否一致。
2.4 出厂检验报告书和产品合格证的检查。制剂整件内应该附有出厂检验报告单和产品合格证。
2.5 配送中心。门店直接受配送中心药品配送时,可以以送货单代替验收记录。验收人员应按送货凭证对照实物进行品名、规格、生产文号、有效期、生产厂家数量的核对并签字,再将送货单的一联退回配送中心,另一联保存超过药品有效期1年,但不得少于2年。
2.6 进口药品的验收。直接进口药品要有《进口药品注册证》和《进口药品检验报告书》复印件;非直接进口药品有供货单位提供的有口岸检验报告书复印件,并加盖该单位红色印章。进口药材应有《进口药材批件》复印件。
2.7 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验收。按药品验收单上的项目逐项检查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包装和合格证;对中药材要认真检查其品名、产地、供货单位和发货日期;对于中药饮片要详细检查其品名、生产企业、生产日期等内容,其标签必须注明品名、产地、生产企业、产品批号、生产日期;并做好记录。
3 药品仓储和养护
3.1 应根据药品的性能及要求,分别存放于常温库、阴凉库、冷库中。
3.2 库房要分类储存,药品与非药品分开;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开;内服药与外用药分开;性质相互影响、容易串味的药品分开存放;特殊管理药品要双人、专柜、转账管理;中药材、中药饮片及危险品应于其他药品分开存放。
3.3 做好温湿度管理工作。每日上、下午各记录一次库内温湿度。
3.4 定期检查。一般每半年对库存药品逐堆逐垛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特别对受热易变质,吸潮易引湿,遇冷易冻结的药品要加强检查,对有效期药品及特殊管理的药品压要重点进行检查。
4 药品销售
4.1 药品零售企业销售药品时,应为顾客开具打印的标明电子化监管码、药品名称、生产厂商、规格、数量、价格、批号、销售单位、销售时间等内容的销售凭证,并加盖企业公章。
4.2 药品零售企业销售处方药时,驻店药师在审核处方的同时,应以输入指纹的方式确认同意销售处方药。驻店药师不在岗时不得销售处方药,无医师开具的处方不得销售处方药。
4.3 对针剂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由执业药师调配,如青霉素、精制破伤风抗毒素、细胞色素C,必须说明“皮试阴性”后才可调配。
5 购销药品必须开具合法票据,严格票据管理
零售连锁总店在购进药品时,必须索取发票,索取的发票必须在发票的“货物名称”栏注明药品生产商和药品批号。
6 电子化监管
篇7
连锁经营模式最早产生于美国,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我国发展并迅速覆盖全国城市及乡村大部分地区,成为零售行业普遍采用的一种企业经营制度。根据我国国务院体改办、国家经贸委出台的《关于促进连锁经营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对连锁经营的定义,连锁经营指通过对若干零售企业实行集中采购、分散销售、规范化经营,从而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的一种现代流通方式。连锁经营的分类模式有很多,划分标准各不相同,按照连锁经营的组织形式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正规连锁(RegularChain)、特许连锁(FranchiseChain)和自由连锁(VoluntaryChain)。连锁零售企业会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设置不同的连锁零售经营形态,主要有百货商店、超级市场、仓储超市、专营店和便利店五种。
连锁零售企业的发展与物流管理密不可分,物流管理可以压缩生产地和消费地之间的距离,节约了时间和成本。根据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对物流管理的定义,其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的结合。
2.连锁零售企业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方法
连锁零售企业在我国逐步发展壮大,需要与之配套的科学管理方法。应用先进科学的物流管理方法,对连锁零售企业的商品采购、运输、装卸、仓储、配送和信息处理等环节进行统一管理,可以使连锁零售企业更好地提高企业运营效率,满足客户各项要求,提高连锁零售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1采购管理
采购管理主要包括制订采购计划、明确采购流程、控制采购成本、采购评估和控制四个环节。按照美国采购学专家威斯汀的采购学理论,采购的基本作业步骤如图1所示:
2.2仓储与库存管理
(1) 建立仓储管理系统。物流仓储管理系统主要承担计划和执行两大职能,具体的仓储管理系统流程如图2所示。
(2) 明确仓储流程。仓储作业的具体流程主要从货物人库开始,对货物卸车、核对具体的数量品质等,然后进行分类登记;再按照货物的种类对货物进行分拣,定期对货物进行检查盘点,并及时做好补货工作。最后根据客户订单的需要将分拣好的货物进行分类和包装,再按照不同车次和厂商将货物运至出货准备区进行装车配送。
(3) 采用现代化的库存管理方法。现代物流库存管理方法主要有ABC产品分类法、拉动式存货法和存货周期盘点法。
2.3运输管理
现代化运输管理的首要仟务就是让运输网络实现最优化设计。按照具休路线的不同,运输网络主要有四种模式,分别是直接运输网络、“送奶线路”直接运输网络、通过配送中心的运输网络和通过配送中心使用“送奶线路”的运输网络。
由于连锁零售企业分布较分散,采用直接运输网络的运输成本很高,也无法对整个货物的运输流稈进行有效管理。采用通过配送中心的运输网络,企业的物流控制中心根据各个连锁企业的具休位置将各个起运地划分为不同区域,冉在每个区域设置一个配送中心,货物从起运地运出之后并不直接送往目的地,而是先运至配送中心,配送中心冉根据货物的件质及距离远近选择适宜的运输方式,将货物送往各个目的地。
通过配送中心使用“送奶线路”的运输网络比一般的通过配送中心的运输网络更加强调时效件,尤其在配送生鲜货物时,这样的配送方式会比较节约时间。日本的大型连锁零售企业Seven-Eleven公司在向各个连锁店配送新鲜食品时就采用这种方式,先将货物集中在配送中心,冉沿着送奶线路向各个连锁店送货。
2.4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在现代物流管理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主要包括销售出库管理系统、采购人库管理系统、财务会计系统和营运绩效管理系统四个大的系统。这四大系统有的直接与供货商或者客户相联,对企业的出库、人库进行电子信息处理,如销售出库管理系统、采购人库管理系统;有的虽不直接与供货商或客户联系,但是却是整个物流信息系统良件、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如营运绩效管理系统。
3.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物流管理现状
连锁零售企业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却非常快,在很多行业都有采用连锁零售模式的企业,但是由于很多企业物流管理经验欠缺,在物流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休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物流配送中心运营效率低下
国内很多连锁零售企业为了实现规模效益,都建立了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但是这些配送中心并没有实现高效率运营。很多发达国家连锁零售企业的配送效率非常高,配送比例可以达到80%-90%,但是我国很多企业的配送比例仅为30%-60%。著名的连锁零售企业沃尔玛公司从向供货商下订单到商品配送到各个门店不超过10天,配送准确率可以达到99%,但是国内很多与沃尔玛同类经营的连锁零售企业远不能达到这个配送效率。
(1) 物流配送中心功能缺失。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配送中心的功能主要包括:进货、整理分拣、加工、储存、配送、信息处理等。但是我国现在很多连锁零售企业的配送中心只承担着仓储和运输中转的功能。有些企业甚至只让配送中心承担仓库仓储的功能,配送中心的功能、布局、作业方式和流稈以及管理办法等都与传统零售企业的仓库一样,配送中心只获得批零差价的利润,其他方面的功能无法真正发挥出来,这就增加了整个连锁零售企业的成本。如我国大型的家电连锁企业国美公司,配送中心主要发挥的就是仓库的功能。虽然国美公司在全国几个大城市都分别设立了配送中心,但是配送中心主要功能是接收或提运货物、验货、存储和配销,主要是传统零售企业中的仓库职能,并不承担为各个门店送货的服务。
(2) 配送中心利用效率低。根据经济学的盈亏平衡点理论,物流配送的规模也有盈亏平衡点,如果低于盈亏平衡点的物流配送规模将无法实现盈利。我国的连锁零售企业的配送中心大部分是因企业自身需要建立的,尤其是很多连锁超市自建的物流配送中心,配送业务量并不高,远不能达到一些大型连锁超市的配送规模。如香港的百佳超市有自己的配送中心,该配送中心可以满足100个分店的配送需要,而国内很多连锁超市的配送中心平均只能配送20多家分店,有的甚至只能配送5-6个分店,这样,物流配送中心的资源就严重浪费了。
3.2物流设备落后,无法满足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
(1) 物流设备机械化稈度较低。我国的连锁零售企业起步较晚,受传统物流业以及资金和企业实力的影响,在物流机械设备上的投人并不多,很多基础件的物流作业仍然由人工进行操作,因此物流作业的效率非常低,货损率也比较高,与国外大型连锁零售企业机电一休化、智能化的现代化物流休系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2) 物流运输工具没有统一标准。造成我国连锁零售企业在物流各个环节工作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还包括物流运输工具和物流信息系统缺乏标准化。比如物流环节中非常重要的几个运输工具(包括货架、托盘、货车和集装箱等)都没有统一的标准,物流供应链各个环节没有统一标准,无法实现信息系统的有效对接和数据交换、共享。西方物流业发达国家都对物流各个环节以及工具制定了统一的标准,比如在澳大利亚,运输托盘都是1x1.2m的标准,这个标准在澳大利亚全国都是通用的,这样货物在运输过稈中就可以统一计算托盘的数量和价值。但是在我国,对运输托盘没有实现全国的统一标准,有的企业采用日本标准,有的企业采用欧美标准,甚至还有一些企业自己随意制定标准,这就造成了在托盘运输、仓储等环节无法统一标准,严重影响了物流作业效率。
3.3连锁零售企业盲目进行物流信息化建设
近些年来,我国的连锁零售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很多企业在向国外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学习之后,也开始重视物流信息化建设,购置了全套物流信息化设备。这些物流信息化设备虽然可以提升企业的专业化水平,但是很多连锁零售企业忽视企业的经营运作和管理规划,盲目购置物流信息化设备。根据调査可以发现,我国连锁零售企业ERP实施的成功率只有20%,很多大型企业在物流信息化建设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很多企业片面追求电子物流系统各个环节技术上的先进性,导致投人成木过大。一般来讲,先进的电子信息系统确实可以给企业带来更高的工作效率,但是先进设备的购置成木和使用维护费用也是非常高的,很多企业缺乏整体性的规划,盲目购置了先进的物流信息化设备,实际应用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的资金,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
3.4连锁零售企业制度建设和扩张规模不协调
(1) 企业缺乏完善的制度建设。连锁零售企业开展连锁经营的前提就是要对企业的组织运营进行标准化和联合化,所有连锁门店实现统一的经营管理模式、服务规范、质量标准、采购配送服务等,才能充分发挥连锁经营的优势地位。在西方连锁零售业发展成熟的国家,对连锁零售加盟店铺大都实行统一的制度,对加盟店铺的制度性规定非常完善。但是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大多数连锁零售企业的经营者缺乏对连锁经营制度的了解,很多加盟店铺不能实现统一的管理和服务,无法体现连锁经营的规模优势。连锁零售企业制度不统一问题在企业的物流及配送环节尤为突出,很多企业的加盟店不按照企业总部的物流配送要求进行物流配送,各自按照自己的安排来完成各个物流环节,服务质量和效率都较低,对企业的品牌和形象造成严重的影响。
(2) 连锁零售企业盲目扩张,物流管理能力严重滞后。国内很多连锁零售企业仅看到连锁经营形成的规模经济带来的巨大效益,于是各个企业盲目进行加盟店扩张,虽然可以构建一定的经营规模,但是由于企业的物流管理能力严重滞后,无法与企业的扩张速度相匹配,导致连锁零售企业并不能充分发挥物流配送中心的规模优势。在实际运营过程中造成物流成木成倍增加,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降低,并从整体上增加了连锁零售企业的经营风险,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构成巨大的威胁。尤其是我国连锁零售企业中有很多中小型企业,企业实力和规模并不大,但是由于盲目进行扩张,各个地区的物流配送网点覆盖的店面并不多,企业的经营利润甚至无法弥补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和管理费用,这些中小型连锁零售企业在商品和服务价格上也不占据优势,很容易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4.提升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4.1建设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增强企业配送能力
连锁零售企业,尤其是新建立的连锁零售企业要发展壮大,物流配送中心的作用非常重要。一方面,连锁零售企业需要依靠社会化的配送中心来实现各类商品的专业化配送服务;另一方面,企业自己设立的配送中心可以进行多个品种的综合性配送。我国现在少数大型连锁零售企业有实力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实现高效率物流配送,但是很多中小型企业受到资金、规模等影响自身无法建立配送中心。那么就需要将这些中小型连锁零售企业联合起来,组建共同的物流配送中心,这样既可以满足每个企业物流配送的需要,又可以避免企业资金不足、无法建立配送中心的问题。而且,中小型连锁零售企业联合起来组建物流配送中心,可以实现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使资源得到高效配置。
4.2科学选择物流设备以提高物流作业现代化水平
先进的物流设备可以大大提升连锁零售企业的物流现代化水平,因此连锁零售企业要发展,必须要选择先进的物流设备,但是选择不能是盲目追求昂贵的物流设施,而是要针对企业自身的特点和规模,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物流设备。如沃尔玛(中国)在深圳的物流中心,选择了大量的无线射频设备作为物流作业的重要设备;BIG-W(澳大利亚)物流中心则选择了较多的高速分拣机来处理货物;Seven-Eleven物流中心主要采用了电子标签系统来实现货物的电子信息处理。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尽管这些大型企业的资金实力雄厚,但是并没有片面追求昂贵的物流设备,企业对物流设备的选择要严格依照物流中心的作业需求。
4.3大力提高我国第三方物流专业化水平
发达国家的第三方物流专业化服务水平非常高,很多中小型连锁零售企业由于自身资金规模等原因无法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因此会将部分或者全部物流服务以外包的形式交给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来承担。这样连锁零售企业无需购置大型物流设备,就可以实现物流配送的科学化和专业化,节约了企业的经营成木。同时,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对其服务的各连锁零售企业进行个性化设计,制订出与企业发展规划相一致,以服务客户为导向的高效率、低成木的物流服务方案,提升连锁零售企业的专业化形象。
但是连锁零售企业将物流服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存在很多风险。如第三方物流服务商需要掌握连锁零售企业的库存管理、销售策略等情况,而这些又属于企业的核心机密,尤其是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放与对接,更会涉及到企业的各项商业机密外漏的问题,因此很多连锁零售企业对此持反对态度。而且,第三方物流服务对连锁零售企业的信息化要求非常高,企业需要建立EOS、EDI等系统,而很多中小型企业无法实现这些专业化配置。从我国目前来看,连锁零售企业采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数量并不多,我国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水平也不高,需要大力提升我国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专业水平,以便为连锁零售企业提供专业、个性化的物流服务。
4.4完善企业各项制度,为实现高效物流提供制度保障
连锁零售企业的核心制度就是企业统一的管理制度,各个连锁店铺之间不能只是简单的在装修风格、服务方式等形式上保持一致,还要在管理制度、企业精神和文化上实现一致。
首先,各个连锁企业需要真正贯彻企业的精神和文化,然后再按照各个连锁店铺所在的区域特点进行必要的木土化。因此连锁零售企业之间不仅要做到形似,更要做到神似,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连锁。
其次,各个连锁企业之间需要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这种合作不能仅仅停留在利益上的合作,而应是为了企业长久发展、实现共赢的合作。很多企业在最初加盟时并没有对企业的文化进行认真研究,只是抱着短期挣钱的心态来加盟和经营,并没有考虑到长期合作可以给双方带来双赢。因此,连锁零售企业应当在企业的管理制度上强调长期性的合作效应,这样才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企业品牌文化的塑造。
连锁零售企业建立了统一、共赢的企业管理制度和文化,所有连锁店铺都可以实现从内到外的高度一致,在连锁零售企业的物流管理制度上也可以实现高度一致性,为所有连锁店铺实现高效物流奠定制度基础。
4.5连锁零售企业根据企业实力适当采用第三方物流服务
篇8
关键词:连锁经营;人才培养;调查研究
一、前言
当前,随着电子商务与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对原有的商业经营模式造成很大的影响。o-to-o这种线上线下交易模式已经成为眼下众多企业采用的经营模式。那种固守传统店铺经营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消费方式。因此,连锁企业在不断更新经营理念与经营模式的同时,也需要一大批会经营、懂管理,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手段发现市场机会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目前,培养连锁经营企业一线所需的管理和技术人才的主要任务主要由一大批高职高专院校承担。本文基于对部分高校开设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同时参照连锁企业对人才需求状况进行的调查,在经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的基础上,针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人才培养的一些建议。
二、现状分析
1.是否认同本专业。(1)对本专业基本情况的了解程度。从调查数据来看,学生对本专业还是基本了解的。从统计数据来看,对连锁经营专业感到“很了解”为零,即未有1人对此专业非常了解。而“一般了解”约占71%,表示“了解”的占20%,仅有9%的学生表示还“不了解”。可见,绝大多数学生对该专业是“一般了解”,并不十分清楚专业定位、职业技能和工作要求,对连锁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专业人才缺乏清醒的认识。因此,要利用专业教育活动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要通过讲座、座谈会、到企业参观等形式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连锁行业的发展现状,要从社会经济发展、国民收入水平、信息技术应用以及居民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变化对连锁经营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与讲解,让更多学生能够认识并认同它。(2)对本专业的喜爱程度。在众多受访学生当中,有19%的学生表示非常喜欢本专业,有64%的学生比较喜欢,有15%的学生表示“无所谓”,仅有不到2%的学生表示不喜欢该专业。应该说,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专业学习与教育以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还是受到大多数学生的喜欢。其原因在于大多数受访者都认为,“实用性强”和“兴趣”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受学生喜欢的主要因素,分别达49%和38%。所以,教学单位应该因势利导,将社会上一些连锁企业的成功案例及时引入教学过程之中,以便学生能及时了解连锁经营的最新成果,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提高专业职业素养和职场竞争能力。2.是否认同课程设置。(1)课程重要程度。在对专业课程设置重要程度上,绝大多数受访学生都认为《连锁企业门店运营》、《连锁经营总部运营管理》、《连锁企业门店开发与设计》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最为重要的三门课程,应该学好。因此要求学校一方面要强调学习这部分知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掌握连锁管理岗位的职业技能要求,以适应未来发展的人才的需要。(2)基本能力课程重要程度。从调查情况看,受访学生都认为“实践能力”是该专业人才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专业素质,“合作沟通能力”处于次重要素质,而“组织协调能力”、“市场推广开拓能力”也是较次之的重要素质。所以,在课程设置上,要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减少理论课程时数,通过现场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重视合作沟通、组织协调与市场开拓能力的培养。3.专业培养方面。(1)专业培养模式。有约七成的受访学生都认为“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紧密结合,课程内容与岗位需要紧密结合”是当前人才培养较为理想的模式;有22%的学生认为要“尽可能多地安排实训类课程,以培养实践动手能力”;还有不到一成的学生希望“由实践动手能力较强的教师或企业工程师来授课”的方式有助于提高自身技能;只有2%的学生仍然认为应该以“课堂授课”方式来满足学习需要。所以,绝大多数的学生希望学校以实践方式来加强对专业知识与职业素养的培养,从而增强自身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竞争能力。许多学校也尝试多种方式与途径强化实践教学。除了在课程进行中到企业实训,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还利用寒暑假安排部分有实践要求的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深入企业内部近距离了解连锁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管理架构、管理制度等,体会企业经营的种种做法,在检验学习效果的同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以增强后续课程学习的主动性。(2)“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对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高度。从调查数据看,大约有近80%的学生都认为“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在“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提高就业竞争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没有一个学生否认这种对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高的作用。“工学结合”一直是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模式之一,受到高度重视。许多学校也在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有效途径,不仅增加参与“工学结合”联合培养人才的企业数量,还通过合同、制度等约束手段提高“工学结合”的质量及效果。4.专业课程教学效果。调查显示,约有四分之一的受访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感到满意,有一半多的学生感觉一般,表明了绝大多数学生对课程教学效果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当然,也有近六分之一的学生则对课程教学效果表示不满意。值得引起高度重视。从现有的教学模式看,课堂教学仍然是教师讲授、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如何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依然是学校在今后一段时间抓好教学质量的中心工作。抓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这种教学模式为教师提出新的要求。
三、一些建议
1.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符合现今经济发展与商品流通对相关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要广泛利用专题报告、专业认知、宣传报道、现场参观等方式,加大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宣传方式,务必使广大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发展前景,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了解与选择该专业。同时,还要到连锁管理企业广泛宣传,让企业更加深入了解学校的办学情况,学生的基本素质及职业能力,引导企业积极参与该专业人才的培养,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更多的支持与帮助。2.课程设置优化。调查显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仍然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这就需要每一个学校都能够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要求,对课程设置从结构到内容进行调整,优化课程体系。(1)在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围绕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强化学生实际工作技能的培养,按照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和流程的要求,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适当减少理论教学内容与时数,提高有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实训类课程的比重;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环节,由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模式转变,实现“学中做、做中学”的目标,从而实现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的有机结合。(2)在课程设置上,要根据岗位目标与企业实际,紧紧围绕“职能技能”这一核心,充分体现“必须、够用”的原则,逐步降低理论学时数的比重,使整个课程体系突出体现“动手能力优先”、“职业技术优先”的原则。3.加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管理工作。为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使“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能够长期、有效地进行下去,建议有关学校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或管理职能,负责管理、组织、协调学校与企业的关系;要与相关企业探讨学生实习途径、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等举措,尽量满足学生现场实习实训的要求。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1)抓好教师培训工作。为了提高专任教师的教学水平,积累实践经验,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派遣专业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进行专业实践,通过顶岗挂职、合作研发、行业调查等形式强化实践技能,提高专业素质。(2)做好“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工作。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双师型”教师一直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难点。要通过建立相应地资源库,有目的地引入来自企业的技师,充实实践课程的教师队伍,以解决专业教师不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倩.连锁经营管理原理与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篇9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 连锁经营管理 课程体系 岗位技能
零售行业发展到现在,早已经不再是人们头脑中古老的贱买贵卖的行业,而是需要大批高素质高技能型专业人才的产业。连锁不同于一般的商店,往往一家就需要几百个员工,需要大量拥有门店运营技术的一大批应用型人才来支撑,目前连锁企业数量快速增长的趋势,与人才缺口形成巨大的反差。实现培养符合连锁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岗位要求的专业人才,已成为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1.现实问题
我国目前有一百多所高职院校纷纷开设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而目前有相当一部分高等院校和北京吉利大学一样: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与连锁零售企业的用人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出现这种现象,主要由以下几个问题导致的。
1.1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与企业需求不符
新设置的专业核心课程对应教材较少,有的以理论知识为主,有的片面强调技能培训,给授课带来了困难。从专业培养目标设定,知识体系、能力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到人才培养实际结果看,都与企业实际用人需求有较大差距。
1.2人才培养专业定位与企业需求脱节
连锁经营企业的人才需求的专业是多层次、多层面的,具体包括采购管理、生产管理、物流管理、技术管理、运营管理等企业的宏观管理到每家门店的具体选址、店面规划设计、现场管理、市场推广等微观操作。而目前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定位存在知识宽泛、技能指向不准等问题,感觉什么方面的知识都学了,好像什么技能都掌握了一点,但是到了企业实际操作起来却是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结果是难以满足企业实际需求。
1.3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欠缺
由于我国连锁经营起步较晚,师资不足特别是有实战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严重不足,部分教学内容离实际较远。导致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在技能上难以满足企业用人需求。
1.4片面强调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与理论的应用
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强调以教为中心,而不是以学为中心,忽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创造性的发挥。片面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知识与技能的整合。
1.5实施“校企合作”的局限性
“校企合作”的有效运行机制尚未形成。在目前人才流动频率极其高的情况下,企业主动性不够,缺乏长远的目标,校企合作只处于表面形式。大部分院校与企业之间只是一般性的参与合作。即企业参与接收学生实习、选用优秀毕业生、开展联谊等活动。这类较浅层次的合作对学生的培养没什么实际用处。
2.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途径
2.1 按市场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确定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现代连锁经营管理基本理论、连锁门店运营管理操作技术和了解现代市场基本运行规律,具备从事连锁企业店铺开发、门店运营、商品采购、商品销售、理货管理、收银管理、物流配送等职业岗位(群)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的技能、应用型人才。
2.2把校企合作模式落到实处
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办学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最有效、最基本的途径。目前校企合作模式不能流于形式,更要注重内涵建设,即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互相渗透。解决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不足等许多实际问题;能够使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更贴近企业用人的需求;有利于促进教师实践操作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推动教师队伍建设。
①集中式的校外顶岗实习模式。校企合作办学能为专业教学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有利于解决校内实训场地不足、实训设备不足。所谓“集中式实习”就是在顶岗实习期间,学校安排专业教师带队实习,企业安排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作为实践指导教师,由专业的实习带队教师和企业实践指导教师共同管理、共同考核。
②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订单式的人才培养应具有岗位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合作,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实施人才培养,教学内容按企业岗位需求设置.并按企业需求对学生实施职业素质规范教育。
③校企共同编写专业性较强的课程的教材。由于企业参与程度高,专业教材是根据企业岗位需要来编写的。在合作初期,专业课可适当使用合作企业内部的培训材料。当合作有一定基础后,可以与企业联合编写适用于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教材,即基础课程教材要求打破传统理论体系,做到“必须、够用”;专业课程教材应该先建立岗位技能体系结构,再来确定所需理论知识。理论知识不求体系化,只求知识的应用性和可操作性。
④利用企业资源实现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在培养学生的同时,“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不可忽视。教师可以进入合作企业带薪进修,也可以在带领学生实训、实习时进修。使专业教师在合作企业参加经营实践的基础上.改革教学内容,所有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合作企业,是最新鲜、最生动、最实际的,有利于授课质量的提高,乃至为企业提供发展方案和管理新技术.提高“产学研”的层次。
⑤把企业作为实训、实习场所使用。可以利用合作企业提供的配送中心、采购中心、门店等场所,配合教学内容进行实训,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对岗位有感性认识和操作经验。可以使课堂学习与实际工作、理论学习同实践学习有机结合。学生到企业实习,既培养了学生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道德修养。另一方面,也可以节约学院大量的资金投入。
2.3以岗位技能为本的新型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主要强调把职业岗位技能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教师应该扮演的角色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者和指导者,而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者。培养职业的岗位技能是我们教学的首要目标,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是必须的,理论知识是为岗位技能培养服务的,技能培养需要什么理论指导就学什么。
①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训练相结合,以技能培养为主。在专业学科的总课时分配上以及专业课程的课时安排上都要体现出这个要求。还要求在技能训练操作上要有实质性开展,要有一定的质量。我校高职三年学制,两年主要在校内进行理论学习,第三年到学校合作企业进行多岗位顶岗带薪实习。
②技能培养的具体操作应以学院教师为主,企业指导老师为辅。企业指导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都是有限的,我们不能把实训工作完全交给他们,因为连锁企业门店的工作人员已经很忙,工作量已经很重了。否则就会给企业带来麻烦,企业就不会欢迎。我们利用企业的实训基地重要的是让学生有个真实的实践环境,利于学生的技能培养;而涉及操作性很强的训练,需要费时费力,企业是承担不了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借助合作企业这个平台,可以先学一步,再传授给学生。这样一举两得。
2.4实行“以能为本”的考核方法
“以能为本”的考核方式完全不同于以往的传统的考核方法,这种考核方法是:把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结合起来,以技能考核为主;把学校考核与企业考核结合起来。
2.5以“岗位能力为导向”模块化课程体系的设计
模块化过程以典型的工作过程为依据,将工作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知识和技能按照一定的工作单元加以分析和整合,构建针对工作单元需要的知识和能力模块。再根据之间的内在联系将知识和能力模块进行结构化安排,构建完整的内容课程体系。将有利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所应该具备的四种岗位核心能力能力的培养。
2.6校内外资源整合,实施“双证书”制度
连锁经营管理的实践特性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岗位实践经验,而校内资源无法为学生提供最优的岗位实践训练环境,需要整合校内外资源,培养学生的综合岗位能力。
3.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
课程体系既是教育思想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综合反映,又是高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技能、素质结构的具体体现,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要围绕以下下目标进行。
3.1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建立在校企双方相互信任,紧密合作的基础上,并且由于就业导向明确,企业介入的程度深,能极大地调动学校、学生和企业的积极性。对学校而言能够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对学生而言能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岗位职业能力;对企业而言可以使学生在学校学习中,就开始融入用人单位的个性需求,从而可以极大地提高节约培养成本和时间。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增强员工的忠诚度。“订单式”的培养模式实现了学校、用人单位与学生的“三赢”,是一种产学合作的高层次形式。
3.2培养出适合连锁商业企业发展的知识技能型的应用型人才
明确教学的指导思想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专业技能课程为重点,以专业技能训练为突破口,要求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达到从事商业企业中、基层经营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教学要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现代商业的人才培养更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结合上,让学生学会“用知识做事”是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
3.3课程建设要突出职业能力和岗位技能的培养
在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设置上,根据培养目标确定职业能力,根据职业能力确定技能点,根据技能点确定专业课程,确保“目标、能力、技能点和课程”的有机统一。
3.4提升实践教学效果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境的建设,完善实践性教学体系。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设计性、创造性比较强的实践环境,这不仅能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技能与实践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大有好处。
结束语
以上仅就连锁经营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途径做了初步研究和探讨,课程体系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培养目标的实现息息相关,也直接决定该专业最后培养出的人才类型,因此,如何改革构建合理的课程模式,如何优化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这些都是有待深入探讨的课题。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吉利大学校级第三批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陆春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2+1订单式“教学模式探索.职业教育研究,2008,(1)
[2]李慧.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改革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06
篇10
Abstract: The building materials chain store operation has been growing fast in recent years in China. Under the new market conditions, companies engaged in the chain store operation for building materials should improve their capabilities on inventory control and procedure optimization, to enhance their competencies in the market. 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e deficiency for inventory control and management that resides in the current building materials chain store operations, analyzes the reason, and further explores measures to achieve total optimization.
关键词: 存货内部控制;库存管理;库存控制;连锁商业
Key words: internal control of inventory;inventory management;inventory control;chain store operation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5-0008-03
0引言
建材连锁商业在我国的发展已逾十年,已跨越最初的冷清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建材连锁已成为消费者家居装饰的首选。巨大市场诱惑下,家福特、乐华梅兰、美颂巴黎、家得宝等国内外建材零售业巨头纷纷挤入中国市场,建材零售业竞争日趋白热化[1]。跨国企业由于起步较早,已在物流、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方面积累了巨大优势。尽管近年本土建材连锁零售商的经营管理能力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与跨国集团相比,尚存在许多不足[2],而存货内部控制和物流库存控制不足是本土企业最薄弱的环节[3]。目前本土建材连锁商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要么一味注重存货内部控制,要么单方面追求库存成本或者库存水平的降低。事实上,存货或库存的会计处理与物流控制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不能割裂开来。存货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实现存货财务管理目标,保证存货信息资料的真实准确等;物流库存管理的目标在于提供销售经营所需库存,及时提供库存信息,在不影响服务下,使企业获得库存成本与库存水平的降低。两者同时存在着存货的管理,同时存在着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交流。只有把会计存货内部控制目标与物流库存管理目标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建材连锁企业竞争能力的提升。
1我国建材连锁商业内部存货与库存控制存在的缺陷
1.1 内部存货控制的主要缺陷
1.1.1 存货积压与短缺现象并存,影响了资金的有效使用。这是目前我国建材连锁商业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建材连锁商业存货具有品种多、数量大、价值高等特点,同时由于市场需求的频繁波动,容易引起商品滞销和库存积压,商品的滞销和库存的积压必然会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引发资金周转等流动性问题,影响企业资金的有效使用。
1.1.2 实际库存与账目不相符合。建材连锁商业中存货的品种繁多,实物量和占用的资金量庞大,容易出现存货计价混乱、账实不符、出现隐性损失等问题。在现有存货盘点模式下,我国建材连锁商业普遍上存在着盘点工作效率低下、盘点差错率高、盘点中弄虚作假现象时有发生、员工缺乏盘点专门培训、缺乏系统盘点分析方法等缺陷。这些缺陷制约着我国建材连锁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1.1.3 存货财务监督不严谨。存货管理的一系列财务监督制度尚不完善。贪污、回扣、飞货、盗窃、挪用、毁损等行为未能在最大限度上予以杜绝,进而导致存货浪费和损失严重,物资的利用效率低下,以及存货会计核算信息的不完整和不准确。
1.2 库存控制与管理的主要缺陷
1.2.1 连锁商业与供应商之间信息传递不透明。现代连锁商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尚不够协调,信息传递尚不够透明。连锁与供应商关系协调的目的是使满足一定服务质量要求的信息可以流畅地在供应链中传递,从而使整个供应链能够根据用户的要求步调一致,形成更为合理的供需关系,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4]。但是,连锁商业与供应商之间,组织关系的协调涉及到更多的利益,相互之间的信息透明度往往不高,在这样的情况下,连锁商业不得不维持一个较高的安全库存,并为此付出了较高的代价。
1.2.2 存货积压与短缺现象并存,在导致资金使用低效的同时,影响物流流程的不畅。建材零售企业库存管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缺货”与“高库存”,这一看似相对的问题往往却总是困扰着建材连锁商业。缺货情况一直是令连锁商业十分头疼的问题。据调查,当消费者发现卖场没有所需商品时,只有30%的消费者会选择替代品,而绝大多数消费者会选择去其它商场进行购买,因此缺货直接导致的是销售机会丧失。在缺货情况下,建材连锁商业不得不临时小批量购进各种商品或者频繁地就近调拨,从而导致物流运输成本的高涨。同时,库存积压也会引起许多不良后果,市场需求的剧烈波动导致企业库存的难以把握,造成大量存货积压,进而增加物流库存成本以及一系列机会成本。
1.2.3 库存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库存控制过于简单。目前我国许多建材连锁商业的库存管理系统还不具备专业性,功能也并不强大,各个区域系统相互独立,口径不统一,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有些企业的库房还不是现代化的立体仓库,里面既没有铝货架,也没有负责搬卸、移动货物的升降式叉车,这样使库房的空间不能够得到充分利用,使单位储藏成本居高不下,而且货物的装卸搬运多依靠工人手工完成,这样势必增加货物破损、遗失的可能性。同时由于库房管理人员的素质较低、工作随意性强,对货物码放的专业知识了解较少,从而使货物的码放往往处于―种无序的状态,缺乏明显的分类。以上这些管理方法上的疏漏必然会造成库存管理中额外的费用。
2 我国建材连锁商业内部存货与库存控制缺陷的成因分析
2.1 存货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缺乏存货内部控制标准评价机制一方面,我国大部本土建材连锁商业内部监控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其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没有起到应有的控制监督作用。另一方面,本土建材连锁企业缺乏存货内部控制的标准评价机制。许多本土企业在观念上认为企业存货的工作效益不用也没有必要进行评价,这种观念其实是短视的。特别是企业上了规模以后,对存货管理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并有效实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2 存货盘点业务不科学存货是建材连锁商业最重要的资产,具有种类多、规格多,数量大等特点,因而其盘点是一项十分繁杂的业务,需要科学的业务流程。建材连锁商业涉及的存货种类和数量繁多,每月对所有库存进行盘点,与账目核对是不现实的。不区分重点关键物资与一般物资的盘点特性,对企业所有存货一律不分巨细地进行严格核算,将加大企业的存货管理难度,反而难以真正实现存货管理的严谨有序。
2.3 信息沟通渠道不畅供应链中的企业出于成本和安全库存的考虑,通常都会进行批量订购,所以,从经销商到制造商到供应商,订货量要比实际销售量大得多,由此大量的安全库存便形成了牛鞭效应。牛鞭效应是需求信息扭曲的结果,根源在于建材连锁商业没有与供应商建立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与供应商无法有效地实现信息共享。信息沟通不畅产生一系列库存问题的原因在于供需双方缺乏信任,其供给关系是不稳定的短期合作关系。由于供应商不能准确了解建材连锁商业的库存和销售信息,因而也无法合理控制供应商品的数量和结构。
2.4 存货周转速度慢国内建材连锁商业存货周转速度普遍偏缓。据调查,本土企业的库存周转天数一般为20~30天,部分企业周转天数甚至超过2个月[5]周转速度的缓慢造成了一系列不良的后果。首先,周转过慢引起库存的大量积压。在长时间的储存过程中容易出现存货毁损、变异等现象,增加库存保管成本,损失大量时间价值,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再者,由于存货周转速度慢,处理积压的存货必然会侵占新产品上市所需流动资金,延迟新产品上市的时间。因而可能导致企业丧失部分机会市场,损失大量市场份额。这些后果都是建材连锁商业无法承受的。
2.5 采购申报与物资领用制度不严谨,导致物资利用效率低下
我国建材连锁商业库存控制的另一个缺陷成因是存货采购申报缺乏严谨性,导致物资大量闲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计划申报无预见性、时效性;申报计划前没有核实库存的真实准确性;计划申报人员未查看物资计量单位。与此同时,物资领用制度也不完善,随意领取、浪费低效等情况也普遍存在。物资领用制度不完善,直接影响存货数量的准确核实。在存货管理过程中,许多国内建材连锁商业,通常在没有经过统一规划的情况下, 随机按需提取货物。物资领用制度没有规定每期允许提取存货的数量限额,业务操作上经常在只有口头叙述而没有正规领用单据的情况下发出货物。由于财务方面还没有对领用单据做出相应的会计处理,从而又容易引起账实不符的现象。
2.6 物资报废与处理不及时,使物资浪费升级某些本土建材连锁企业物资报废制度也尚不完善。许多企业一般要到年终盘点时才对废旧物资进行报废,依然没有形成一个固定有效的物资管理制度。企业的生产管理库存不能及时进行消费和变现处理,造成了物资的不必要浪费。
2.7 信息系统不完善,库存管理效率低与跨国集团相比,我国建材连锁企业在技术方面的一个最大劣势是信息化程度低。一些公司虽然采用了一些信息化的库存管理工具(例如用友的库存管理软件、易通仓储软件等),初步形成了一个信息化的库存控制平台,但尚不完善,特别是物流和财务两个有关存货管理的信息系统兼容性差,尚未实现二者的集成优化。物资采购、领用、收发等环节在种类、数量、时间上还不能做到十分准确。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企业的库存管理依然主要依靠手工操作,停留在经验管理的层面上,没有实现条码化,更谈上不自动化和信息化。许多国内建材连锁商业的订单运行主要依靠用友系统或其他相关软件中存货数量的红色预警,不能成功的启用自动订单系统,订单修改率很高。这其实已经不是“自动”了。所以,库存难以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
3我国建材连锁商业内部存货与库存控制优化的对策建议
我国建材连锁商业内部存货与库存控制的优化对策,既要加强存货内部控制,实现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目标;又要加强内部库存控制管理,促进物流库存管理优化,有效调节销售经营活动。简言之,关键是要促进会计存货内部控制与物流库存管理的整体优化,不能割裂两者的联系,而要充分实现两者的联动和对接,最终提高我国建材连锁商业的竞争能力,具体来说:
3.1 建立健全存货内部控制制度,并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必须对存货采购、验收、入库、付款等环节实施严格控制和监督,建立健全存货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使各项存货都能够得到有效管理。并通过存货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防止存货业务的舞弊行为和错误记录的发生,加强企业成本控制,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持续稳步发展,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具体来说,需要重点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严格执行采购管理制度,严格控制计划外采购,确保采购过程的透明化;第二,健全存货的出库制度,物资出库手续要形成规范,严格填报各种单据,实现财务核算的同步处理;第三,严格执行付款制度,在现购、预购、赊购存货等环节中,要认真核对相关凭证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规性,及时准确地进行财务处理。
3.2 建立监督盘点机制,采用先进盘点方式,加强员工培训,重建科学有效的盘点流程,加强存货内部控制管理,促进盘点流程与物流流程优化
首先,将存货盘点业务从财务中分离出来,或在所有存货会计的基础上设立一个统一的库存管理部门。在连锁商业中,由于调拨等业务的存在,各门店和仓库的库存不仅仅是各自的单独业务,而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有必要统筹管理,才能真正实现存货管理的严谨有序、帐实相符。
其次,应用ABC分类管理法,改善建材连锁商业的库存管理。具体来说,首先应用库存金额累计百分比法划分企业的ABC类物资。其中A类物资代表价值量大、对企业生产经营影响大的重点物资。A类物资虽然品种数量少,但是金额巨大,缺失成本高昂,如果管理不善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B类物资为相对A类物资次要的一般物资,C类物资为价值量低、重要程度低的非关键物资,此类物资一般品种数量繁多。根据“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原则,运用ABC分类管理法集中精力解决主要矛盾。严格控制和管理重点的A类物资。对B类物资则进行一般管理,C类物资可以采取抽查等管理方法,减少企业库存管理的工作强度。以各种建材为例,建材连锁商业涉及几万种甚至几十万种不同品种、品牌、质地、规格的存货,每种存货又可能数量巨大。如果每月对所有库存进行盘点,与账目核对,工作量将十分巨大,也不具备现实性。具体来说,A类物资如卫浴、板材、油漆等,必须每月盘点,帐帐核对,帐实核对,做到帐帐相符,帐实相符。而C类物资如螺丝、刷子等小件,数量繁多,盘点工作量大,但又金额微小,可以数月一盘,且允许有小比例范围的误差。
再次,健全库存监督激励机制,规范有关各方的工作行为。对于我国建材连锁商业来说,存货会计、各门店店长、仓管需正确运用库存控制相关理论,确保库存合理化。可以通过建立相关的奖惩制度,给存货会计、各门店店长、仓管设定各自的考核任务。对完成考核任务的人员予以奖励,否则则进行处罚,激励企业内部存货管理的各单位和个人履行职责,合理进行库存控制,从而使整个企业的库存水平优化,存货资产管理效益提高。
3.3 加大盘活闲置物资和废旧物资处理力度第一,在日常经营中,对闲置报废物资进行经常性清理,及时消耗和报废,减少物资浪费。第二,把公司闲置的物资信息集中起来,在信息系统中加以体现。公司指定某一职能部门审核闲置物资的领用,各部门通过审核后可以相互利用企业各个部门的闲置物资。第三,建立激励机制。对闲置物资处理运用得当的部门进行奖励,提高各个部门和员工的积极性,减少物资浪费。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4 与供应商加强信息交流、信息共享,减少牛鞭效应目前,家乐福、沃尔玛等国际零售巨头主要采用联合库存管理(JMI)或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的模式来减少牛鞭效应,促进信息交流。而在国内,基于自身规模、IT基础、风险考虑等因素的约束,短期内难以实现JMI或VMI。但是必须承认的是,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与供应商加强信任,逐步实现信息共享是无法避免的。为了有效避免缺货、断货、高成本、低利润等问题,供需双方加强信息交流,实现信息共享,建立通畅的信息沟通渠道也是大势所趋。但目前我国建材连锁商业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是,无论是供应商还是零售商,数据共享的条件都不成熟。因此,供需双方可以相互协商,出台一套合作标准,实现双方信息的有效、高速、安全交流。建材连锁零售商应最大限度地将销售信息、库存信息、客户信息、成本信息等与合作伙伴交流分享,做到信息共享,增大信息的透明度,并在此基础上与供应商一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此应建立健全有效的信息系统,对商品的需求做出及时合理的分析,及时完成定单的编制,同时供应商通过该系统也可以快速准确地了解客户的销售及库存情况,保证第一时间向超市提供商品,满足顾客的需求。这些要求的实现条件目前尚没有完全成熟,但从长期来看,符合供需双方的整体利益[7-9],应当克服阻力逐步实施。
3.5 做好市场需求预测、进行合理的库存准备建材连锁商业提品需要一定的准备时间。为完成交易所需的产品从供应商运至企业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产品运达后运到用户手中也同样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客户在做出购买决定后往往并不愿意等待,他们总是希望立即或者至少是在合理时间内收到所购产品。因此,建材连锁商业应该深入调查影响需求波动的各个因素,包括:当地消费特点、各个门店地区消费差异、当地竞争状况、季节性销售差异等等因素,进行科学的市场调查,针对当地消费特征进行合理的库存准备,降低商品滞销或退货等现象。
3.6 进一步完善库存管理信息系统,促进财务与库存两个管理信息系统的兼容优化我国建材连锁商业在库存管理上已经大部分采用了专门的库存管理软件,如用友的库存管理软件、易通仓储软件等,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信息化的库存控制平台,但尚不完善。一方面,仓库的存货管理同样要实现条码化,将条码技术和仓库管理信息系统结合起来,用于商品收、发、保管等全过程控制管理,不仅可以改变信息采集的传统手工作业方式,还可以避免手工作业造成的各种差错,提高作业效率和科学管理仓库的水平。另一方面,财务与库存两个系统的兼容性还有待提高,需进一步完善,以提高公司信息化程度和库存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胡建军,邓昌邦.大型建材连锁超市驶入快车道[J].中国房地信息,2007,(01):64-66.
[2]杨莱芳. 我国零售企业库存问题研究[D].对外经贸大学硕士论文,2007,(12):85-88.
[3]田峰.对物流仓储成本进行财务管理[J].物流技术,2008,(11):33-34.
[4]张莉,吴凯.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探讨存货管理[J].物流技术,2009,(09):38-40.
[5]王红云.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存货的内部会计控制[J].财会月刊(综合),2008,(07):62-63.
[6]刘建华.企业存货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析[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02):18-20.
[7]徐美英.试论现代超市存货管理[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6,(05):87-89.
[8]彭成勤.小议企业存货的内部控制现状[J].现代商业,2009,(05):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