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范文
时间:2023-07-07 17:34: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职业能力培养 农业院校 大学英语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011-02
1 引言
《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学习、教学、评估》一书中划分了教与学目标类型,其目标之一便是培养和发展最大限度地功能性融入某一具体领域的能力,这当中包括培养和发展学习者融入公共社会、职场、教育领域和个人生活领域的能力。这一目标应显现在课程设置、培养计划、培养要求及其培养手段中。[1]王守仁教授曾指出,高校要以国家与社会发展需要为己任,明确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使命,既要保留大学英语“人文性”的本色,也要挖掘其“工具性”与“行业性”的特色。[2]可见,中外学者专家都高度重视英语在实际场合中的运用,并对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教学进行了深刻的思考。高等农业院校担负着向国家输送现代化、国际化、高科技人才的重要使命,其人才培养的质量决定了其向地方及国家所输送人才的质量。高等农业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也因此肩负着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现代化及走向世界的重要使命。因此,农业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应如何与普通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相区分,如何发展农业院校自己独特的课程体系来突显农业特色,其人才培养如何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高等农业院校亟待解决的课题。
2 农业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2.1 国家及地方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
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教学要求》)中明确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3]近年来,我国经济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我国与世界各国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往来愈发频繁。随着对外开放及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开放度的不断放宽,具有高水平并能胜任市场需求的英语人才极其紧缺。在区域及地方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在高素质、高水平,懂专业英语人才及其需求的现状下,高等农业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应依据和参考《教学要求》,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系统的、个性化的、具有特色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导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有助于培养适应经济发展趋势,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亦有助于为企业和公司输送具备一定英语技能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因此从国家及地方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角度来讲,探讨以职业能力培养为视角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意义重大。
2.2 农业院校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的必然途径
党的十报告指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而“更高质量”则成为最亮眼的词汇。更高质量的就业包含了人们劳动环境改善、劳动工资提高、劳动安全保障加强等因素。在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的大背景下,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已具有相当的影响力。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已然成为连接我们国家和世界的纽带。农业院校的学生在掌握本专业的专业技能的同时,应掌握就业岗位所具备的英语技能,具备实际工作中英语运用的能力,如可以与国外客户进行常规的贸易往来,可以阅读和理解国外产品的使用说明书,可以用英文推广企业所研发的产品,可以与外商洽谈并拟定书面合同等。因此探讨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农业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对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具有指导性意义。农业院校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围绕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这一条主线,将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及最终实现高质量的就业。这一研究对于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及实现农业人才的高质量就业,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3 农业现代化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必然趋势
我国对农业的支持是一贯国策。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农业科研,技术推广应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的支持政策,这些政策的支持为农业生产力和农产品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了政策支持。国家的政策支持也为农业院校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政策保证,为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高质量的农业人才将成为拉近我国与其他发达国家在农业方面差距的中坚力量。农业现代化发展对高校人才的培养提供明确的思路,也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高质量的就业机会。因此,农业院校在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过程中,应注重并充分利用r业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所带来的机遇,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来设置农业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使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符合农业现代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鉴于此,农业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应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并逐渐形成服务“三农”需求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农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如何与社会需求相呼应,如何适应国家地方农业经济发展的新需求,大学英语课程将如何根据需求进行适当改革,都是农业院校英语教学必须研究思考的问题。因此,探讨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农业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对农业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 结语
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校一门重要的公共课程,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国际化视野的拓宽及学生就业质量的提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因此,为满足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英语人才的需求,满足国家农业现代化进程对英语人才的需要,实现农业院校学生高质量的就业,农业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此研究对于扩大学生的全球视野,帮助学生提高国际素质,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实现学生高质量的就业,培养多类型,多规格的复合型农业人才,探讨实现英语和农业专业知识相融合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此外,此研究对于农业院校英语教学改革具有促进作用,对英语教学来说是个有利的契机。探讨如何把大学英语教学与学生将来所从事的职业相结合,培养学生就业中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和素养,有利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完善,同时有助于教师尝试新的英语教学模式,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提出为农业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标准和依据,其实施有助于加快农业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步伐。
参考文献:
[1] 欧洲理事会文化合作教育委员会.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学习、教学、评估[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12).
[2] 王守仁.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J].外语界,2013
(06).
篇2
【关键词】大学生;更高质量;职业指导;原因分析
随着职业指导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目前普通的职业指导已经不能满足求职者的需求,这就给高校职业指导人员提出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要求。研究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的影响因素分析可以帮助求职者顺利就业、稳定就业、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可以帮助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是人职匹配、能职匹配的有效途径,是提升职业指导效果的最好方法之一。因此本人围绕广东地区5个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个性化职业指导满意度调查,进行实践探索和研究对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的影响因素。
一、实践调研,找出问题,探讨高校职业指导质量的现状
近年来,高校在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开展职业指导的咨询和指导、信息采集与处理、职业素质测评、职业设计和帮助实施;二是职业指导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具的推广;三是职业生涯设计、发展的实现。但是职业指导在高校起步慢,开展职业指导实践和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不平衡,有些高校做得好,有些高校做得不尽人意,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一)缺乏个性化的指导,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变得不切实际
个性化的职业指导是实现更高质量职业指导的有效措施;可以帮助大学生改变就业观念,树立合理的职业目标,提高其就业成功率;并可以帮助大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不断学习与创新,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大学生职业指导的工作目标是帮助大学生就业、就业稳定、实现职业生涯的发展[2]。强调做好高校个性化职业指导工作,不仅利于帮助大学生实现自身的职业目标,还有利于提升高校的教育质量,更利于推进实现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个性化职业指导必须立足于全体学生,在满足共性需求的基础上,还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但某些高校只注意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大会、大报告、大宣传、大道理的职业指导,忽略了分类别、分年级、分问题、分特殊性、分不同需求进行特殊性、个体化、一对一指导;某些高校只注重面向毕业生,忽略了非毕业生的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人格、不同职业能力进行咨询和指导、信息采集与处理、职业素质测评、职业设计和帮助实施。如:笔者在一项对广东地区5个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个性化职业指导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发现:65.4%受访学生表示对学校现行的个性化职业服务持不满意态度(见图1)。
图1 学生对学校提供个性化职业指导情况统计
从调研分析中,说明了当前广东地区部分高校缺乏个性化职业指导,使之难以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二)信息采集缺乏完整性、实效性,难以实现更高质量职业指导
职业指导信息采集完整和有效可以帮助大学生掌握充分的职业信息,获得自主择业的主动权,深入了解目前的就业形式和用人单位实际需求,及时补充知识,增强择业竞争优势,做好求职准备,提高择业的准确性,提供顺利面试的可靠保障,有利于提升自身素质,完成就业、自主创业、自我发展和职业稳定以及职业生涯设计的实现;可以帮助用人单位找到需要的人才,合理用人、拓宽职业指导渠道,增强大学生职业指导实践的规范化和系统化,达到人职匹配、能职匹配。目前有些高校只采集到大学生的基本信息,文化程度和所学专业,缺乏对大学生的教育背景和个人实践等信息;有些高校对用人单位也只采集用人单位名称、专业要求、学历要求、招聘时间、联系人、招聘名称和招聘数量,缺乏对求职大学生的区域要求和工作经历等,还有些高校对大学生个人信息和用人单位信息采集都不完整;二是信息采集的时间缺乏实效性,有些高校依赖用人单位来访来电,缺乏人员主动联系用人单位;有些高校依赖互联网筛选有效的职业需求信息,缺乏与人才中介机构联系以便联合利用职业信息的沟通合作;有些高校传达用人单位信息不及时、不准确,没有建立好信息平台;这些都让大学生缺乏对用人单位行业发展前景、全面了解所需专业技能、用人单位发展空间和详细的岗位需求信息,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准确,不能做好有效填报个人求职需求信息采集表。
比如:广东地区某高校在2013年6月19日在就业信息平台了“贵州省黔南州面向全国公开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254名)”招聘信息。虽然此招聘信息很吸引人,但是由于2013年6月20日9:00—15:00(第二天),职业指导人员招聘信息后,很多学生无法应聘,都反映用人单位信息不完整、实效性很差,即使有意向的人也很难在不到一天时间内,把有关资料及报名信息表准备好报送到指点,进行相关面试。
(三)职业素质测评缺乏科学方法和技术,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存在瓶颈
大学生职业素质测评可以帮助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其个体当前的素质水平,可以帮助大学生发掘其发展潜能,可以帮助大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职业,可以帮助大学生制定合理的未来发展计划;可以帮助用人单位有效地选拨人才和合理地利用人才,可以帮助用人单位提高团队凝聚力和工作效率。高校大学生职业测试是综合利用心理学、管理学和人才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对大学生的能力水平、个性特点和行为特征等进行系统的、客观的测量和评价。部分高校没有购买职业素质测评系统的软件,大学生无法进行职业素质测评;部分高校购买了职业素质测评系统的软件,职业指导人员却不懂得如何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测评;还有部分高校购买了职业素质测评系统的软件,职业指导人员可以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测评,但不懂得对测评结果科学解释;还有的高校么有建立测评室,没有专门测评的计算机等。职业测评运用测评工具帮助个体进行自我评定的过程,包括个体对自己的性格、行为方式、情感反应、价值观、社会角色等与求职有关的个人特征的认识。高校常用的测评工具包括劳动保障部开发的CETTIC职业素质测评系统,麦尔-碧瑞斯性格测试、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验和美国劳工部的一般能力倾向测试等。如:某大学英语专业35位大学生需要进行职业素质测评,但由于该校没有安装CETTIC职业素质测评系统,就无法对自己的性格、行为方式、情感反应、价值观、社会角色等与求职有关个人特征的认识。
二、科学分析,找出原因,实现更高质量职业指导影响因素
在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出现上述问题,原因是多方面,从运用科学理论、科学方法、技术审视等分析存在的问题,主要原因如下:
(一)对职业指导的本质认识不足,影响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高校虽然普遍重视职业指导工作,但不少高校对职业指导认识不足,过分强调就业率,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关注度不够;重视毕业生就业安置问题,忽视非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很多高校只把关注重心放在教学、科研方面,学生职业指导常被看作是学生工作的一部分,在实践中往往又被当作是一项行政管理职能行使,介入过多的事务性工作,没有意识到职业指导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也没有认识到职业指导是一个专业性要求较高的职业领域;不少高校职业指导只是一种狭窄的职业指导,成立就业指导中心其职能多停留于组织联系用人单位、举行校园招聘会,其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还没有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因此出现了缺乏个性化的职业指导、信息采集缺乏完整性、实效性和职业素质测评缺乏科学方法和技术,难以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二)职业指导人员不足,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缺乏专业性
职业指导未能实现高质量其原因之一就是高校职业指导人员不足,具体表现在:一是职业指导人员数量较少,据中国就业促进会统计,到2012年11月底我国取得高级职业指导师和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证书合计43300人。我国7.5亿从业人口/4.3万职业指导师,平均一位职业指导师要面对1.74万人[3]。据相关数据显示,平均而言,每1000名大学生达不到配置一个职业指导师;二是专业程度偏低,高校职业指导队伍一般由学校就业管理部门与院系负责就业工作的老师、辅导员及从事就业工作的行政人员等组成,大部分没有掌握心理咨询具体化技术、立即性技术、面质技术、沉默技术,个体咨询倾听或参与的技术,没有掌握团体咨询反应、互动和行动技术,也没有掌握职业素质CETTIC测评工具、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和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以及测评结果的解释方法。如,某高校一位学生拿了16种人格因素测验的结果给职业指导老师看,希望对其测评结果进行解释,但由于该老师没有掌握16PF相关知识,不懂得怎么解释。
(三)职业指导投入不足,影响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要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必须进行个性化职业指导、采集到有效和完整的信息,掌握各种的职业指导方法和技术,这就要求高校增加这几方面投入。在硬件上,应该要购买最新的职业素质测评工具,有专门的职业素质测评的系统,有职业人格系列测验的16PF、有霍兰德职业倾向测试等,设立专门的职业测评室、职业咨询室,心理咨询室、个体指导室和团体指导室等,并安排专门的职业指导人员为学生提供测评和咨询服务;在经费上,应该要根据职业指导工作开展情况有目的,进行项目性的、常规的、技术培训的经费计划,并保证落实拨款。但是,高校在开展职业指导的硬件投入是明显不足的,购买了职业素质测评工具的也不多,一般一个,少数两个,几乎没有三个以上的;多数高校还只是利用课堂或者是办公室开展简单的咨询工作,条件相当简陋,没有专门设立咨询室,设施不够齐全。如:某高校在全省职业指导评估不合格,就是因为硬件条件不够,没有设立专门的咨询室和测试室等。
三、结束语
高校在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中,探索需要探索出切实可行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的新措施。高校要提高对实现更高质量职业指导的认识,就要从职业指导内涵和意义树立新理念。高校要在认识上从传统的“就业指导”转向“职业指导”,从“就业安置指导”转向“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从一般性职业指导转向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落实加强个性化职业指导、创建信息平台、加大硬件等投入、加强队伍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措施,保障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高校要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除了提高大学生认识,还要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就业市场的需要,帮助大学生转变观念,树立新的职业指导理念,准确分析自己的优势与劣势,适当调整就业期望,提升职业能力,多途径探索职业生涯发展;职业指导人员也要认识到加强个性化职业指导把职业指导工作做精、做细和做全,促使大学生通过自我调整、自我成长、自我实现,达到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高校加大对职业指导硬件设施、经费拨款等投入,加强稳定的、覆盖面广的职业指导队伍建设;创建信息平台同时号召用人单位积极参与其中,主动支持,密切配合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让职业指导人员、学校任课老师、行政人员以及优秀的学生干部,用人单位等参与,有了全校人员、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参与,才意味着有了职业指导的工作氛围,有了职业指导取得好效果的前提,才能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56-72.
[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创新职业指导——新实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255-320.
[3]里尔登等著,侯志瑾等.译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第3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王尔新.就业指导“多管”齐下,积极推动就业实习基地建设[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24):24.
[5]黎洁梅.高职建筑装饰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J].职业时空,2011(11):107.
[6]李燕冰,谭汝金.职业指导与大学生就业[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6):217.
[7]吴晓义.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高校职业指导的创新[J].职教通讯(江苏技术师范),2008(5):217.
[8]向阳.高校职业指导模式存在的问题与改革[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9(6):108.
[9]李涛.试论高校大学生职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0):126-127.
[10]张祝秀.试论个性化职业指导[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14):42-4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高校贫困生需求特征分析与资助方式研究”(编号:201112153)的研究成果,也是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答辩论文。
作者简介:
篇3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 逆向选择 蔬菜质量安全
随着蔬菜供应链的延长、蔬菜供给方式的复杂化和基于效率目标的技术追求,以及工业“三废”对农业生产环境的污染,食用蔬菜发生中毒和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的事件时有发生。本文拟从不对称信息理论的角度运用“逆向选择”模型解释此现象,并指出提高蔬菜安全水平的措施。
一、我国蔬菜市场逆向选择问题的形成
在自由竞争的蔬菜市场,如果存在关于蔬菜质量的信息不对称,就会出现许多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是两类:一是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会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实施不利于信息劣势方的机会主义行为,即“道德风险”;二是信息劣势方为保护自己不得不面临“逆向选择”,从而出现即“劣币驱逐良币”,极端情况下,市场根本不存在。
假定蔬菜市场中,只有生产者能观察到蔬菜质量,即生产者对蔬菜质量具有完全信息,且其提供的质量信息不足以使消费者了解并相信蔬菜的质量,而消费者在购买前至多只能观察到生鲜蔬菜的质量分布,不能具体判断每单位蔬菜的真实质量。
二、蔬菜市场逆向选择对社会经济福利的影响
1.逆向选择导致社会资源不能有效配置。优质不能优价,而安全蔬菜的生产成本较普通菜高,使得生产安全蔬菜的利润反而低于普通菜,从而导致菜农不愿生产安全优质蔬菜,这样农业生产资源就流向普通菜甚至农残超标蔬菜的生产,形成农业资源的不良利用与循环。
2.逆向选择降低了社会经济的福利水平。周应恒、周洁红等的研究表明,在我国生鲜蔬菜市场上,74%的消费者愿意为可识别的安全蔬菜支付高价,约55.9%的菜农愿意生产高质量的安全蔬菜,但只是苦于优质不能优价。但如果信息是完全的,安全菜与不安全菜能被消费者识别,即会出现一种分离均衡,这部分交易能有效完成。但事实上,现实蔬菜市场的质量信息是不完全的,导致对高质量安全菜的潜在需求与高质量安全菜的潜在供给不能进行交易,即高质量的消费者买不到货真价实的产品,优质的蔬菜卖不到其应有的价格,就选择退出市场,而蔬菜是生活必需品,偏好高质量的消费者不得不购买低质量蔬菜,对这部分消费者而言,就出现了消费者剩余的损失;同样当高质量安全蔬菜的潜在供给不能转化为现实供给时,也出现了生产者剩余的损失,这样就存在社会交易效率的损失。
三、对策与建议
由上可见,蔬菜生产者和消费者关于蔬菜农药残留信息的不对称是我国蔬菜市场发生逆向选择的根本原因。为了保证蔬菜质量安全,促进优质优价的安全蔬菜市场形成,必须降低甚至消除蔬菜农残信息的不对称。在生鲜蔬菜市场上,其具体解决方案有:
1.发展现代协作式的蔬菜供应链。在分散的蔬菜产销结构下,菜农和商贩规模狭小,单个的蔬菜生产经营者没有能力和激励进行信号显示,现实的做法是以地域为标准将众多的菜农联合起来,或者发展合作经济组织,以超市为“龙头”,使传统的蔬菜供应链向现代协作式供应链发展,创立各种品牌,而品牌则是消费者区分不同质量的重要标志。
2.政府干预。市场失灵是政府干预的理论依据,政府干预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蔬菜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严格执法;需要建立健全蔬菜认证制度和严格蔬菜市场准入制度,实现蔬菜的标识和可追踪制度。
参考文献:
[1]周应恒 霍丽 彭晓佳:食品安全:消费者态度、购买意愿及信息的影响[J].中国农村经济,2004(11)
篇4
参加今天现场会的有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光华同志,市委老干部局局长石海云,市农工办蔡东方处长,市农业局孙邦利处长,创元集团党委副陈亚美书记,宿迁(苏州)工业园开发公司副总经理张浦南、副处长薛峰,宿迁罐头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兵,区委常委、副区长李先国等领导。
参加今天现场会的还有镇三套班子领导全体成员、全体镇干部、全体村(居)干部、全镇部分群众代表。在此,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前来参加现场会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今天的芦笋移栽大田移栽现场会有五项议程。一是请镇人大主席张允华宣读宿迁市副市长葛维玲致全镇的鼓励信;二是请区委常委、副区长李先国同志讲话;三是请中国芦笋协会副主席、江苏省农业结构调整委员会副主任、淮海农业研究所所长尹洪修博士讲话;四是请宿迁罐头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兵先生讲话;五是请镇党委书记丁必煜同志发言。
下面,进行第一项议程,请镇人大主席张允华宣读宿迁市副市长葛维玲致全镇的鼓励信,大家欢迎!
……
下面,进行第二项议程,请区委常委、副区长李先国同志讲话,大家欢迎!
……
下面进行第三项议程,请中国芦笋协会副主席、江苏省农业结构调整委员会副主任、淮海农业研究所所长尹洪修博士讲话,大家欢迎!
……
下面进行第四项议程,请宿迁罐头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兵先生讲话,大家欢迎!
……
下面进行第五项议程,请镇党委书记丁必煜同志发言,大家欢迎!原创:
篇5
2007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开局年,全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要求,认真贯彻《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牢牢把握“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这一主线,立足全市农业资源条件和农村经济发展要求,坚持以中低产田改造为中心,加强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根本任务,促进我市农业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围绕总的工作思路,2007年工作重点是:
1、做好2007年土地治理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要严格按照农业综合开发的有关政策规定,抓住有利时机,充分调动项目建设单位、项目区乡镇和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全面提高项目建设水平,高标准、严要求,确保六月底以前高质量的完成全部建设任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建立健全项目公示制,主动接受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监督,提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的透明度;以项目工程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行工程招投标制,择优选择施工队伍;实行工程监理制度,在项目实施期间委派监理工程师进行全过程质量监督,并出具法律效力的监理报告,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同时,要加强资金管理,严格执行县级报帐制,做好项目内业管理等项目验收前的准备工作。
2、做好2007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申报工作。土地治理项目要按照项目申报要求,组织专家评审组对项目进行评审,可研报告、初步设计编制要详细、规范,土地治理项目要统筹规划、集中连片、注重效益,治理措施要切合实际,要突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重点。要抓好产业化经营项目库建设,论证、储备一批符合国家扶持政策、市场前景好、能带动农民群众致富的产业化经营项目,重点扶持企业财务状况良好、信誉好的产业化龙头企业。×××要做好江宁镇产地批发市场的立项审批及投资争取工作,确保当年投资到位,当年启动工程项目建设。
3、深入学习贯彻《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资金和项目管理。要认真学习领会《管理办法》的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要把学习提高到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认真贯彻执行,做到在管理体制、工作机制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努力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不断增强农业综合开发活力。在资金管理上,要确保中央资金、省级配套的及时到位,保证市、县配套资金足额配套;要加强有偿资金管理,确保有偿资金的归还落到实处;要加大资金审计力度,在项目建设中推选农民监督员,加强社会和群众对项目和资金的监督作用。在项目管理上,要规范项目评审工作,发挥专家评审制的作用,提高项目编制的规范性和科学性;要加大项目检查力度,提高项目建设质量;要完善项目验收制度,落实工作责任;要积极推行绩效考评机制,制定科学量化的考核指标,明确问责奖罚措施,保证资金安全运行和项目优质高效。
4、建立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信息通报制度,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宣传力度。信息宣传工作是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综合开发经验总结、成果宣传、风采展示、扩大影响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水平的重要手段,各项目县要高度认识信息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定时通报项目建设情况以及工作中一些好的做法,利用沾化财政网、报纸、电视等媒体大力宣传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扩大农业综合开发影响,优化农业综合开发氛围,让社会各方面关心和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为更多地争取项目、实施项目创造条件。
5、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工作。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围绕农业综合开发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建立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全面提高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管理水平。各项目县负责同志要主抓调研工作,选择符合各地实际情况的调研课题,组织业务骨干成立课题组,保证调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推动农发工作再上新台阶。
篇6
关键词:农业机械;冲压模具;设计
随着技术不断发展,农业机械的发展越来越好,向着自动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在农业机械制造模具方面采用冲压工艺,节省资源,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减少成本。
1冲压工艺
1.1冲压工艺定义
冲压工艺是一种金属加工方法,利用金属塑性变形原理,加之辅助工具包括模具和冲压设备对板料施加压力,此时经过压力的板料会产生变形,达到所需要的形状和尺寸。
1.2冲压工艺的特点
主要内容:①冲压工艺生产效率高,消耗材料成本少;②能够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符合时展要求;③操作步骤简单,不需要操作工人较高的学历与技术要求;④冲压工艺生产的零件尺寸精度高,不需要二次加工;⑤冲压工艺生产的零件可以交换使用,有很好的适用性;⑥冲压工艺加工的零件表面质量高,为后续的处理提供便利;⑦冲压工艺加工的零件刚度好,质量轻;⑧冲压工艺生产成本低;⑨冲压工艺能生产形状复杂的零件。
1.3冲压工艺工序步骤
冲压工艺分为以下几个基本工序:①冲裁:使板料分离;②弯曲:将板料沿弯曲线弯成一定的角度和形状;③拉深:若是平面板料此时将其变成开口或者空心零件;若是开口或空心零件将其尺寸形状按其要求进行加工;④局部成形:将毛坯或者冲压得到的零件局部达到要求需要的变形。
2农业机械冲压模具设计的发展
2.1农业机械冲压工艺发展现状
农机设备离不开模具的制造,一般模具制造包括塑料成型模具与冲压模具。在农机设备模具设计的应用中大多使用冲压模具。现阶段,我国的冲压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在农机设备应用方面,不仅在设计水平方面取得优异的成绩,在制造技术方面更是迈开了更大的步伐。国内很多农机设备都采用自主研发的技术。在制造农业机械涉及所需的冲压模具,要利用相关软件,比如PRO-E、CAD等进行设计,在对其不断进行优化,达到最佳生产工艺方法。
2.2农业机械冲压模具发展趋势
1)大型化方向发展。我国在农业机械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方面虽然取得很多进步,但是其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与许多发达国家的距离还相差较大。目前我国在农业机械设备模具生产方面还只是在小型设备上面使用,未来的发展趋势要向刚大型的设备发展使用,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2)精密化方向发展。我国目前农业机械设备模具还比较三维制图MasterCAM自动编程的应用。粗糙,精度偏低,未来势必需要提高其生产的精度,这样才能提高效率。3)扩大模具标准件的使用范围。虽然农业机械冲压模具可以在一定方面进行零件的互换,但是其范围还是很小,许多模具标准件并不能够互换。如果扩大模具标准件的适用范围,那么就能减少模具的生产成本,节省生产的时间解放生产力,使得相关企业走向机械化、规模化的方向,提高收益。
3农业机械冲压模具应用
3.1农业机械模具应用的问题
1)可靠性。凹凸模的工作间隙选取要注意间距大小,此时工作间隙会影响模具的质量进而影响农业机械设备的可靠性。对于设计的工艺,首先确定初步的工艺方法;其次对工艺进行不断的优化直到符合相关的可靠性要求。2)安全性。操作时注意安全,比如在卸料时候,卸料板要开槽以免受贿被压倒而受伤;大的零件进行弯曲时,应该设计出回转空间。3)使用寿命。为了提高模具使用寿命,在设计时候,振动对模座的影响较大,因此设计时应该稍微加大模座的厚度;卸料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以免损坏模具。
3.2农业机械模具应用案例分析
1)冲压件分析。首先分析材料、零件结构、尺寸精度是否能够满足冲裁条件;其次,对其进行工艺方案的设计,根据模具类型可进行落料,再冲孔,或者落料冲孔复合生产;或者冲孔落料连续冲压等,根据模具结构类型选择最优的工艺方案。然后排样设计,再对冲压力和冲压中心进行计算,确定工件结构尺寸,画出相关的装配图和零件图。2)选择冲床,确定工序。在设计好模具尺寸和相关数据之后,选择合适的冲床,确定不同模具的工序,进行加工。
4结束语
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农业的不断壮大,关于农业机械的相关应用问题成为相关研究人员的研究热点。为了提高农业机械的效率,必须革新相关的工艺技术,提高效率,减少成本,在农业机械模具设计应用发展问题上,高质量的农业机械模具不仅能够提高质量,还能增加寿命。
作者:李奇福 单位:新疆中收农牧机械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张康.农机冲压模具设计应特别注意的问题[J].农业装备技术,2003(6):38.
篇7
1 澳大利亚核桃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1.1 澳大利亚核桃发展的历史
澳大利亚核桃种植有记载的最早时间是1820年,种植区域位于澳大利亚南部的塔斯马尼亚岛。该地区的气候和土壤特别适合核桃的种植,现在已发展成为澳大利亚核桃主产区之一。有记载的最早核桃商品化种植时间是1870年,位于维多利亚州东北部的欧恩山谷,分布有40hm2的核桃种植园。核桃的科学种植是由亨利兄弟于20世纪20年代从国外引进的。他们对当地品种和引进品种进行了筛选试验,最后种植数量达到了3000多株,主栽品种是法国的法兰魁特(Franquette)。
1.2 澳大利亚核桃发展的现状
自上世纪70年代,澳大利亚核桃的商品化种植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大的核桃种植园遍布于维多利亚州、南澳大利亚州、新南威尔士州、塔斯马尼亚州和西澳大利亚州。尤其在塔斯马尼亚州,1998年前后,韦伯斯特(Webster)核桃得到了大量的发展,种植量达到18万株,现在已经进入了盛果期。虽然澳大利亚的核桃产业发展很快,但核桃每年进口超过4500t(吨),而澳大利亚国内的产量只有300t(吨)左右。随着澳大利亚国内核桃的快速发展,该国正进一步拓展国内外核桃市场,进行高品质核桃生产和发展附加值高的核桃加工产品。
2 澳大利亚核桃的发展战略
2.1 澳大利亚核桃发展总体目标
选择和培育能够适应澳大利亚气候和土壤条件并且适合市场需求的品种;彻底改善核桃种植园经营模式,制定统一的质量和管理标准;发展高效、低耗的核桃采收方法和核桃深加工技术。
2.2 澳大利亚核桃发展的具体目标
2.2.1 核桃品种 通过和核桃种植户充分合作,调查现有品种的适应性、抗病性和核桃质量符合市场需求的情况;通过种植试验,从新品种和国外引进品种中选择适合各个地方气候和土壤的优良适栽品种。争取到2010年,澳大利亚所有核桃种植园所栽品种都是最适宜本地区栽培的,并且生产的核桃都符合市场的高质量要求;加快核桃优良品种的繁殖技术,包括组织培养技术在核桃优良品种苗木繁殖方面的应用;通过组织专家会议和田间实际考察,大力宣传核桃品种适地栽培的重要性;积极和国际核桃研究机构合作,互换研究信息,促进澳大利亚核桃育种国际化和本地化,
2.2.2 核桃固的管理 改善现有核桃园的管理和经营技术,筹集研究基金,使核桃栽培管理方面的研究快速、高效地进行,并将研究成果迅速普及;核桃园管理研究的主要方面包括:枯萎病的防治、节水灌溉、树体管理和科学施肥;制定统一的管理标准,从而保证高质量核桃的生产;核桃园种植者应该多和政府、研究机构和核桃经营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使核桃生产能够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并适应市场要求,向高质量、高标准方向发展。从而提高核桃单位面积的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
2.2.3 核桃的采收和加工 定期召集核桃种植者举行核桃论坛和技术培训,保证核桃的采收和加工符合市场质量要求。适时利用机械化采收,尤其在破壳取仁过程中,要利用合适的机械,保证核桃仁的完整和符合市场的要求。核桃的加工要保证核桃仁的营养和加工品外表的美观。
篇8
关键词:玉米;合理选用;杂交品种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033023
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粮食作物、工业原料、动物饲料等,从玉米的种植、加工整个过程中都体现出必不可少的作用。
1 合理选用玉米杂交品种的意义
1.1 理论意义
随2015年“十二五”发展规划结束,在“十二五”发展过程中,我国农业经济取得了重大成就。实现了粮食连续12a丰收的成绩,玉米作为三大谷物之一,其品质的改善决定玉米产业发展的比重,选用优质玉米品种,不仅带来玉米的丰收,更能带动农民经济的有效可持续发展。
1.2 实际意义
1.2.1 品种多样化
为迎合农产品消费者,品种优化是急需解决的问题。随着玉米市场的不断发展,现在的玉米品种已经难以适应市场需求,高质量的玉米品种,是现在市场所需求的[1]。实现品种多样化能更好适应市场需求,带动农产品消费者的消费积极性。
1.2.2 带动农业经济发展
玉米作为三大谷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为响应我国现行粮食收购政策,玉米产品质量成为该产业发展的至关因素。
1.2.3 促进玉米产业化发展
在市场多样化需求、种子商品化的变革下,玉米产业化发展势在必行,产业化发展能使玉米产量质量高度集中,将玉米市场规范化,便于玉米市场的管理和玉米产业的监管。杜绝玉米质量低、种植效率低等问题。
2 合理选用玉米杂交品种的途径
2.1 农民选用时注意的问题
2.1.1 选择正规单位销售的种子
正规单位销售的种子是得到相关单位认证和鉴定的优质品种,正规单位销售的种子有一定质量保证。如农民在选用时可以查看销售单位是否具有生产许可证、种子经营许可证、种子合格证和营业执照,并选购已经审核鉴定的玉米品种,已经审核鉴定的玉米品种有相关的正规证书或文件介绍[2]。
2.1.2 相关技术人员指导
随种子多样化的发展,农民在选用种子时如若对选取种子不放心,可以找政府在农业产品中的相关技术人员进行陪同选种或找种子工程相关单位技术人进行种子品种鉴定检测。保障选取种子品质优良,避免种植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损失。
2.1.3 因地制宜选用玉米品种
农民在耕种时期,高产量是其普遍心态,在选种时,往往忽略玉米品种的适应条件,不能盲目选择成熟期过长的品种,因根据当地种植环境进行品种筛选[3]。
2.2 常规的种子质量鉴别方法
2.2.1 种子发芽率
种子发芽率主要观测种子在存放过程中是否有发霉、烂种、虫蛀等现象,如若出现以上现象,说明种子变质,发芽率低,不易使用。反之种子无上述状况产生且种子色泽光亮发芽率高。
2.2.2 种子干湿度
种子存放在阴暗潮湿地方时容易发生发霉变质的问题,可以用种子干湿情况检验种子质量是否合格。种子气味变化、种子重量沉重说明种子潮湿。种子碰撞声音清脆、种子重量轻说明种子是干的,不易发生变质,种子是合格的[4]。
2.2.3 种子纯度
通常区域性种植的种子,杂交程度低,种子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基本相似。若种子特征个体间相差较大,说明种子纯度较低,杂交程度高,通常不易选用,避免影响玉米品质。
3 结语
种子杂交品种的筛选是玉米种植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是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市场需求的必要趋势。在选用玉米杂交品种时,应当从选种工作人员着手,用专业科学的检测方式来进行筛选,并由专业销售机构进行销售,农民在选种时应当转变只重产量的观念,顺应粮食收购改革政策的号召选用优良的玉米杂交品种,保证玉米品种优良。从各个环节,环环紧扣,严格监管种子质量,提高我国在玉米种植领域内高质量的种植水准。
参考文献
[1]张智英.怎样合理选用玉米杂交品种[J].科技创新导报,
2015(12):255.
[2]王朝民.科学选择玉米杂交品种的方法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4):286.
篇9
[关键词]泰国;皮革产业;出口
[中图分类号]F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3-0011-02
目前,泰国仍是处于发展中阶段的国家,以农业为主要产业。出口是泰国国家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产品出口是贸易的主要驱动力。目前在世界五个最大的大米出口国中,泰国排在第一位。泰国通过生产增值农产品和增加农产品产量不断发展农产品贸易。皮革产业是牛肉、羊肉等肉类产业的延续产业。动物骨头可以做成胶,而皮可以做成皮革产品,包括皮家具、皮鞋、皮包以及皮衣等。皮革产品是泰国出口贸易中最具增值价值的产品之一,分析泰国皮革产业的优势,科学规划泰国皮革产业的发展,可推动转变泰国皮革产业的市场形象,最终提高泰国皮革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泰国皮革产业的国际地位
在泰国皮革行业,90%的皮原料是牛皮和水牛皮,用于制作皮革和添加颜色,之后再通过使用加工后的五颜六色皮革来制作不同类型的皮产品,譬如行李箱、手提包、钱包、皮鞋、皮带以及办公用品等。80%的再生皮和人造皮原料来源于进口,这是由于泰国的牛和水牛是热带地区的品种,体型比较娇小,皮质也比较薄,一般为自然放养,或作耕田使用,而非为了毛皮专门养殖,所以皮面上会有瑕疵。同时,本国出产的皮质可能存在宰杀不专业以及储存皮达不到标准等问题,所以才必须进口再生皮和人造皮。
自2004年以来,中国一直是出口皮产品份额最高的国家,占世界市场份额2168%,之后依次是意大利占1753%、美国占465%、西班牙占4%、巴西占335%[1]。而泰国在行李皮箱、皮包以及皮鞋的世界市场份额分别是08%和17%。[2]2005年泰国出口皮革5861百万泰币,2008年出口皮革1821百万泰币,2009年出口皮革1515百万泰币,由此可知泰国出口的皮革量一直在降低(泰国银行2010)[3]。
二、泰国皮革产业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从泰国、中国以及意大利皮革产业的劣势、优势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在习惯特征、为客户服务的文化方面,泰国比中国有优势。尽管泰国不能接大订单,但生产皮革成品速度较快,产品也比较精致,价格虽然比中国高,但和意大利同类皮革成品相比,价格便宜。对客户服务方面,因企业聚集在一起能生产多元化的产品,如需要其他产品配合皮革生产,距离较近也很方便。
泰国的劣势是没有自己的技术,所有的化学原料和机械都依赖进口,因为价格昂贵导致生产成本较高。另外,虽然皮革工厂所给的最低工资会高于国内其他工厂,但泰国人不愿到又脏又臭的皮革厂工作,因而会导致劳动力短缺问题。另外,泰国皮革产业经常遭遇资金问题和皮原料缺少的题,原有原料虽然价格比进口的便宜,但达不到产品质量以及需求的标准,没法直接生产高质量的皮革成品,而从国外进口的高质量皮原料,价格较高。皮革企业的员工没有足够的工艺知识,生产机械和生产技术不够先进,规模大和资金多的皮革企业具有竞争优势,中型和小型企业利用有限的资金进口高质量的皮革原料,成本会比较高,而且已有的机械不太先进,因此皮革成品产生的利润有限。此外,泰国出口皮革成品(Made in Thailand)品牌,因为进口高质量的原料,不可能增值销售皮革成品。因此,泰国皮革企业难以接受进口皮革原料的价格。如果泰国皮革成品企业能够转变为皮革企业的话,就可以减少进口初级皮革成品,并销售到更多的市场。同时帮助相关的国内产业,尤其是进一步支持畜牧产业。因此,Korwanich(2004)指出,皮包产业出口存在的问题及现状,是皮革产业等一系列连续产业都面临的问题。
三、增强泰国皮革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建议
(一)对企业的建议
1研究泰国生产皮革成品现状,学习日本和韩国的经验,创立自己的品牌(Brand name)或者创立泰国标准的品牌(Made in Thailand)。
2控制生产成本,包括改换供应皮质原料,可以考虑绿色皮或者crust皮,它们质量较高,且皮质漂亮,价格便宜或者价格合适。另外,因为皮革企业的生产成本占60%-65%,而企业的成本基金较低,所以需要政府积极保证生产资金的来源,比如可降低相关企业的贷款率。
3改变皮革生产过程中的化学工艺,选择与高质量的化学公司开展业务合作。
4减少生产损失,降低不合格皮革生产几率。这包括招募有能力的人员或者管理员工专心于生产、使用新机械提高生产质量,以及加强培训教育和发展国际标准。为了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有必要改善工厂的环境和提高福利。
5提高服务质量,满足顾客需求。譬如:客户需要新的样品,皮革工厂可以及时生产出来,并努力接近客户的要求。分析客户类型,细化客户需求。
6创建链接皮革产业和相关产业之间的肉类、牛奶等产业。
7泰国的皮革产业应该以集群(cluster)机构集合起来。开始可以建立30公里到34公里的皮革产业群,作为一个起点,并方便请求政府支持。
篇10
1.1缺乏一套科学的信息咨询服务产品质量评价标准
查新咨询服务的效果如何?课题立项和所获科研成果的新颖性评价是否客观和准确?是否在项目评审或成果评价中发挥了客观的文献依据作用?这是检验查新咨询服务质量最有效的方法。但是,目前,国内尚没有统一的查新咨询服务质量评价标准,因此,对查新咨询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难以进行科学的评价,各地查新咨询机构的收费大都是自行定价,缺乏服务质量与收费标准的关联机制,导致查新咨询和信息服务行业管理不规范,并且直接影响了查新咨询和信息服务市场竞争机制的形成和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1.2咨询服务人员数量不足,难以满足
越来越多的用户需求近年来,农科院每年新上项目呈不断增加趋势,2001年新上课题31项,2011年达到151项,比2001年增加了4倍多。但院内查新咨询服务人员的数量并没有变化。目前查新咨询服务人员共6人,其中专职2人,兼职4人。而且根据每年科技系统和农业系统申报项目的时间要求,委托查新咨询工作主要集中在年初和年末,每个查新人员有时在半个月内要完成2~3个查新报告,使查新报告难以按照查新报告规定的正常时间要求完成。自2001年以来,农科院查新咨询服务的质量虽然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各年度完成查新咨询项目数量占全院新上项目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见附图),咨询服务人员数量不足是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
1.3咨询服务人员专业覆盖面有限,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查新咨询服务属于知识密集、技术含量高的高端服务行业,对咨询服务人员的要求较高,不仅要有专业知识、外语水平、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学科专业知识,同时要能够把握用户的信息需求和变化,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专业咨询。以新疆农业科学院为例,目前全院6名信息咨询服务人员,其专业包括农学、草原、农业经济、计算机等,分别负责相关学科和研究领域的课题查新和咨询工作,为了适应院科技信息服务工作的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充实园艺、植物保护、微生物,遗传、栽培、土壤肥料、节水灌溉等学科和专业的知识,但面对全院15个研究所(中心)30多个学科和专业的课题查新和信息咨询服务工作,特别对一些不熟悉的新学科和研究领域,其专业知识明显不足,因而难以满足各个学科和研究领域对查新咨询服务的需求。
2新形势下查新咨询服务工作的对策
面对农业科技信息量的激增、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农业科技人员和科研管理部门对农业科技信息咨询服务内容越来越多样化、服务水平和要求越来越高的新形势,针对西部欠发达省区查新咨询和信息服务业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应对策略和措施。
2.1建立一套科学的查新咨询
服务评价指标,实行查新咨询机构分类定级管理制度根据查新咨询服务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研究制定一套有利于实现查新咨询目标的查新咨询机构评价办法,对查新咨询机构实行分类定级。即规定各查新咨询机构服务的专业领域和范围,并根据各查新咨询机构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定等分级和确定各个等级查新咨询收费价格标准,推动查新咨询机构自身建设和查新咨询水平的不断提高,发挥查新报告在项目评审或成果鉴定工作中应有的咨询服务作用,促进查新咨询服务业健康发展。
2.2实施统一规划,实施农业科技信息源分级建设策略
随着网络和数字化等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CASHL、NSTL、CALIS和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大大推动了中国信息资源共享的进程[6],改变了传统的“自给自足”信息源建设模式。近年来,国家对农业科技信息服务行业的信息源建设投入的经费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但相对于世界农业科技文献信息量的增加仍显不足,特别是西部欠发达省区尤为突出。因此,应在信息源建设方面,利用便利的网络条件,实行全国农业科技信息源建设整体规划设计,分级建设策略。即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图书馆为中心馆,全国各省农科院图书馆与中心馆联接,构建全国农业科技系统内的二级信息源,实行系统内成员之间的协作和资源共享。
2.3建立分工合作的信息咨询服务人才资源共享机制
西部省区由于经济落后,无论是工作条件,还是生活待遇,聚集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明显不够,人才资源共享无疑是解决人才不足的较为现实和有效途径。目前,西部欠发达省区农业科学院图书馆专司信息服务人员的数量相对每年查新咨询项目的数量明显不足,尽管由于文献检索工具和检索手段与方式的改进,文献检索和查询的时间大大缩短,检索效率和查全率大大提高,但对用户委托的一些在专业内容和研究领域查新咨询服务人员不熟悉的查新项目,要提交高质量的查新报告是困难的。因此,应根据各查新点专业特长,确定各查新点主要负责查新课题的学科领域和范围,实行分工合作,充分发挥每个查新点优势,扬长避短,促进查新咨询服务行业人才资源共享和信息咨询服务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西部欠发达省区还可与国家农业科技信息咨询服务机构建立信息咨询服务人才共享机制,借助国家农业科技信息咨询服务的高端人才,开展对西部欠发达省区的农业信息咨询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2.4推动农业科技信息系统的查新咨询服务成果资源的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