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的价值范文
时间:2023-07-07 17:34: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茶文化的价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不仅如此,目前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培养工作中,对其中文化理念和文化教育融入,尤其是缺乏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综合融入,这就使得学生普遍缺乏应有的文化理念内涵,当然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有许多,如何才能实现理想的高校思想政治培养工作的理想效果,就需要充分结合整个时展的具体趋势和内涵,通过有效融入和系统化改造整个教学活动的具体思路,从而实现理想的思政培养效果。
1当前高校学生思政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
通过对当前高校学生教学活动的具体状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其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和不足,尤其是缺乏对学生思想教育活动的有效培养,无论是思政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法,还是相应策略内涵,均与实际应用之间存在极大差距。因此,创新高校学生思政培养的具体思路和理念方法就极为必要。对于高校学生思政培养活动具体开展来说,想要实现理想的培养效果,其不仅需要充分注重完善思政培养的具体内容元素,同时也需要将茶文化体系中所具备的价值理念融入其中,通过将茶文化理念系统化融入到整个高校学生思政培养的具体过程中,从而实现高校学生教学培养的理想效果。对于我国茶文化体系来说,无论是茶文化理念的具体价值,还是其相应影响力,其都是整个传统茶文化体系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因此,想要创新高校思政教学培养体系和机制,就必须从茶文化的内涵和具体要素切入,通过创新具体理念,从而实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学素材与教学理念的体系化结合。在整个高校教学活动中,思想政治培养是学生培养活动中的核心内容,无论是具体的高校教学实践,还是具体的教学状况,我们都可以看到,目前任何一所高校都开设了思政培养工作。可以说思政培养活动已经实现了系统化的成熟与完善。在开展思政培养工作的同时,其不仅引导学生掌握了应有的思想理念和知识内容,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逐渐引导学生形成了积极完善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因此,可以说思政培养工作的开展,不仅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内容,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想要实现高校思政培养工作的理想效果,都就必须将学生的思维状况和学习理念融入其中。通过对目前整个高校教学思政培养工作开展状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其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而这些不足也是目前,整个高校学生思政培养活动的共性差距,因此想要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选择完善体系化的教学内涵和理念,通过对高校学生思政工作进行创新完善,从而实现整个教学理念的实质性突破。系统化地看,当前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状况,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原因,当然,高校教学不仅仅在于教授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内容,更重要的在于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学习习惯和思维理念,所以探索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全面性,措施就极具现实意义。
2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培养的具体要求
想要实现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培养的理想效果,就必须充分将思政培养工作的要求与茶文化理念内涵相结合,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尤其是要将茶文化理念中的具体元素进行剖析,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传统茶文化体系中所具备的文化内涵,进而实现学生对传统茶文化以及实际问题的理解和准确认知,客观来讲,思政培养工作的核心切入点在于引导学生,对自身思想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所以是否融入了学生的思想问题,能否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所存在的困惑和疑虑,就是目前实现高校思政教学工作理想的关键和基础。当然,在整个高校试点培养工作推进过程中,必须充分注重实用具体的方法和手段对整个思政培养工作进行优化,就是说要充分结合思政培养的具体要求及技术要求,结合完善的教学素材和教学技术的综合应用,进而实现理想的教学任务,当然在高校思政培养工作过程中,也要灵活创新,使用具体的培养方法,无论是教学素材还是教学过程,都需要充分结合当前整个时展的具体趋势和客观环境,通过充分有效的融入茶文化的具体内涵理念,从而实现对学生学习成长的有效指导和培养。
3我国传统茶文化的具体理念内涵分析
从当前整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工作开展的具体状况来看,无论是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是学生参与的实际效果,都与理想的教学目标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从根本尚来看,思政工作之所以出现较大差距,其核心在于未能将合适的文化载体和要素融入其中,从而限制了整个高校思政教学工作的开展效果,我国有着丰富完善的茶文化,无论是具体的茶文化理念内涵,还是整个社会对茶文化的价值认知,都有着成熟而体系化的应用,因此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们不仅要充分注重学生,形成应有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全面的思维内涵,所以,在高校思政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通过将学生综合文化内涵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从而能够实现理想的学生培养效果。通过系统化利用传统文化内涵,并且将该元素融入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其不仅能够提升人们的道德素质,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实质性理解,进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完善的文化观念。通过对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工作开展的具体状况来看,不难看出,目前多数学生对西方文化和互联网文化有着较高期待和参与积极性,因此就忽略了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价值理念认知上,这就形成了片面的文化观念。我国传统茶文化理念中,不仅有着丰富完善的物质文化,更重要的是其中融入了传统文化的博大内涵,当然,更重要的是,传统文化传统茶文化中有着丰富而成熟的精神理念,这些精神理念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实质性的指导和规范上的引导,而这正是目前在高校学生,思政培养工作中的重要要求。
4融入茶文化对高校学生思政培养活动的具体价值和作用分析
在高校学生培养过程中,完善开展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价值,整个教学活动不仅是整当前高校教学活动中的核心元素和内容,同时也是逐渐培养学生形成正确价值,学习观念和价值观念的核心要求,所以利用茶文化知识,将为高校思想政治培养工作开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了有新的切入点。客观来讲,当前高校学生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工作中,其核心在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教学活动中最大不足就是未能形成系统化和全面化的内涵,所以限制了学生对和教师对整个思政工作开展的价值认知,系统化的看,当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无论其学习环境的复杂性,还是学习资源的丰富完善性,都与传统教学环境来看,都实现了革命性的变化,无论是学生接触信息的渠道,还是其对整个所获取知识的筛选过程,都更为简化,所以老师和家长很难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形成有效把控,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对被互联网理念中一些不正确的思想所影响,从而对其健康成长造成相应的危害,所以,创新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极其必要。不仅如此,随着当前高校思政培养工作的理念和要求,融入文化要素,创新文化理念,培养学生掌握应有的文化素质,也是目前整个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核心要求。我国作为传统茶文化大国,因此丰富完善的茶文化知识,不仅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元素,更重要的是逐渐引导学生形成了积极完善的学习理念,从目前整个思政培养工作开展的具体状况来看,传统茶文化理念正是解决目前整个思政培养工作问题和不足的核心要求,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作为传统茶文化大国,其不仅是整个传统文化的核心,更重要的是其为整个高校学生思政培养工作的创新提供了实质性要求,因此,在全面认知高校学生思政培养工作具体价值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化融入茶文化,其必然能够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有效开展提供实质性的推动力。当然,随着目前整个教学形势不断复杂,教学环境进一步成熟,如今无论是整个教学活动开展的要求,还是学生培养的具体要求,都需要结合学生培养的具体需要和整个时代形势发展的具体要求来开展,从而实现理想的高校教学目标。因此,全面认知茶文化理念内涵,对高校思政培养工作的具体作用和价值,也是正是当前开展思政培养工作的基础和要求。茶文化对高校思政培养工作的价值,不仅是教学元素内涵的丰富,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寻找到了合适的理念载体。
5结语
在传统茶文化理念影响下,将实现整个高校思政培养工作的理想效果,还需要全面认识到传统茶文化对学生参与实践的具体影响,目前随着当前高校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加大,想要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引导学生形成完善系统化的就业理念,所以将职业化要求和职业思维融入到整个高校学生培养过程中,其必然能够满足学生形成必要的思维内涵,从而使其满足整个时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胡树森.问题意识导向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168-173.
[2]胡志明.高校学生社区思政工作的住宿学院模式初探[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8):179-182.
[3]黄桂琴.问题反馈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探索[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16):253-258.
[4]施佳胜.对当代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5(11):136-139.
篇2
一、何为茶宠
“茶宠”就是人们早期所谓的“茶虫”,属于茶器中的一种,是人们品茶时放在茶盘上的小摆件,顾名思义就是茶水滋养的小宠物,大多是用紫砂或澄泥烧制的陶质工艺品,喝茶时用茶汤涂抹或剩茶水直接淋漓,年长日久它就会被薄薄的一层茶浆包裹从而温润可人,茶香四溢。是供人们把玩和陶冶情操的,其寓意也是招财进宝、吉祥如意。
茶宠起源于宋朝,这与宋朝鼎盛的茶文化息息相关,在茶文化中向来有着“兴于唐而兴于宋”的说法。由于茶文化的兴盛,茶器和茶礼仪也逐渐开始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各种形式的茶器也开始出现,直到明朝时期随着紫砂茶具的出现紫砂茶宠也随之出现,然而与茶宠相关的记载非常稀少,直到上世纪20年代开始,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才开始在品茶时把玩茶宠。
二、茶宠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我国的吉祥文化分为物体吉祥和行为吉祥两种,而茶宠就是物体吉祥中的其中一种传承,茶宠的造型小而精巧,这些造型多是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在品茶工程中也体验了其中的趣味。这些茶宠制作工艺精湛,本文由收集整理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还有些茶宠利用中空结构,浇上热水后会产生吐泡、喷水的有趣现象。
茶宠有吉祥寓意,有文化气息,有搞笑逗乐,或是趣味童真,全看主人喜好。在市面上常见的有神兽茶宠、情趣茶宠、谐音吉祥茶宠等。其中神兽茶宠;有朱雀、金蟾、貔貅、长寿龟等,因其在传说中都有各自的神通,或辟邪、或镇宅、或旺财、或赐福,人们在把玩茶宠的时候,无形中也会有一些美好的心理暗示;还有谐音吉祥茶宠,谐音文化其实是一种趋吉避凶的民族心理,简单来讲就是一种趋吉避凶文化,它凸显了汉字的文化与魅力。比如说一只脚之上有蜘蛛图案,寓意就是“知足常乐”;又如两只蝙蝠抱着寿桃的造型,其寓意为“福寿双全”,无处不体现着中国人一种含蓄的传统文化。情趣茶宠就在于三五好友坐在一起喝茶时能够逗人一笑,放松心情。
三、茶宠继承的传统文化所映射的道家精神
茶宠所继承的传统文化主要是从“形”和“意”这两方面,所谓的“形”即是自茶宠起源至今的造型,多是运用了中国古代的传统吉祥图案作为基础,在今后不断的发展中根据时代和人们的喜好又有了进一步的演变,但“形”的变化始终是围绕着“意”,虽然茶宠只是人们在品茶过程中茶盘上把玩的小摆件,但正是这个小玩意却体现了我们对吉祥瑞景的向往和美好寄托。
在过去,茶宠被人们视为“玩物丧志”的表现,然而随着时代的不同,人们不再持有过去的旧思想而是开始关注茶宠并重新拾起这个小玩意,把美好愿望寄托在这些小玩意上。所以人们对它的喜爱可以说是一种精神寄托,可以说是一种“意”的体现,而茶宠正是我们寄托情感的器物。
因为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道”是幽远玄远的、抽象的、不可言说的,而“器”则是直观可感的、形象的、触目所及的;“器”的制作受“道”的引导与制约,“道”则要通过“器”来传达与表现,并发挥作用。尤其是礼器的造型、名称和规格尺寸是与使用方式融合一体的,具有远超乎实用的社会意义和文化内涵。器物是应人们的各种需求(包括个体的、群体的,物质的、精神的)而产生的,受人们生存环境、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制约;但同时,它又反作用于对方,对人们的生活和思想具有引导和塑造作用。“器”不仅作用于外在的事物,更作用于人类内在的心灵和思想,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属性。
所以器物不仅仅是技术发展程度的衡量器,更是反映人的生活方式、生存面貌、伦理道德和精神状态的一个参照系,茶器亦不可简单地视为满足渴饮饥餐的生理需要,孤立地看做单纯的日常器具,而是蕴含了更多更深层的文化内涵。因而茶宠也不仅仅是满足物质之用的器物,而是从物质世界向着精神世界飞升的一个媒介,是人们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不再是其对于日常生活之适用、造型装饰之雅致,而且赋予了更多的思想内涵。“品茶”之“品”虽蕴妙无穷,但首先是“品”茶器。在对茶的品饮和对陶瓷茶器的创作、欣赏中,人们倾注了更多的情感体验、精神追求和人文关怀,使普通的日常生活饶有兴趣。
茶宠虽为小器,但其演进变化实际上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的演变是同一的。在当代社会,经济发展迅猛,中外交流频繁而迅捷,不仅仅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给人们的心灵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整个社会都处于一个极其浮躁和急功利近的状态,凡事追求立竿见影的经济生态利益,为了眼前的一点小利,不顾人文道德与精神的追求,也不惜破坏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这种“杀鸡取卵”的做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相脱节,导致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优秀的人文精神和整体价值的断层与失落,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也是难以长久的。
道家的老庄思想的核心是道法自然,人们只有顺其自然,才能无为而无不为,守柔弱处至虚静以保全自身。这也正好符合茶宠之“宝瓶”的形象,在祈福平安的同时,也崇尚与天地融合为一体、寄情于山水之间的逍遥生活。庄子以赞美鲲鹏展翅九万里之志来表达自己在天地间逍遥神游的希冀,“乘天地之正气,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无不传递着崇尚自然、含蓄、冲淡、质朴、高韵的精神追求。饮茶于尘表外,寄情于山水间,让自己与天地共融以游浩然苍穹。道家的逍遥、崇尚自然的避世思想恰恰导引了中国文化柔和的一面。体现在茶事中,就是茶道所追求的习茶品茗过程中恬静与亲近自然的心境,大象无形的妙境,茶是自然灵物,器乃载情之物,天涵之,地载之,人育之,天地人和谐共融才有醉人心田的茶事。
篇3
[关键词] 广告设计 文化差异 价值取向
广告设计是将企业的经营理念和品牌战略翻译成词汇和画面,让抽象理念落实为具体可见的传达符号,以便公众产生认同。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催生下,以“读图为主”的感性视觉符号传播系统,正向以“读文为主”的理性传统语言符号传播系统发出挑战。这一变化不仅标志着人类思维模式的转换正在形成,也标志着广告设计传播理念的拓展――在时空变更的转换中催化着不同地域的消费者认知符号的共享,在人类情感的交融中固化了不同民族的消费者认知符号的共享。
一、广告设计与视觉文化传播
伴随着千百年商品交换的发展,绝大多数广告是通过视觉进行传达,视觉成为交流广告信息的主要通道。人们在充斥于环境的各种符号中容易迅速识别,加以记忆。
文化是一个民族或群体在精神气质方面的集体性特征,在同一群体中往往存在着某种共识。作为一种文化传播活动的当代广告设计也不例外,当代广告设计的目的早已不再是单纯处理具体的商品信息,而是关注消费者的价值取向。广告设计者为了能使人们广泛接受广告,达到预期效果,常利用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共享符号因素。
历史形成的文化氛围每时每刻都在塑造人,改造人;每个个体也以自身的心智去建构、维系、支撑各种文化的平衡与存在。人在既定文化环境中保存、再造着文化。人们的政治态度,宗教情感,人生理想,艺术审美,价值评判乃至思想,生活、行为诸方式,都浸透着文化的影响。文化基质总是以某种心理积淀和生理遗传的方式贮存在人的心理、生理机制之中,构成较为稳定的个体生理模态。在这一模态中,人能自我更新,依靠内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来维系。前代人通过一定渠道把物质和精神的遗产留传给下一代,并世世相传。
在当代广告设计中,文化作为约定性的符号占有显著的地位。文化是在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形成的,文化的背景在于其地域,历史和民族,同一地域,历史背景,民族心理决定文化的认同。原文化不易被异文化所吞噬,而表现出相当的内聚力和排它性。从横向上看,文化是一个民族共有的一致的生活方式总体;从纵向上看,文化是凝聚在一代代人身上和历史财富中的生活方式。正因为如此,凝聚在一代代人身上的生活方式之总和形成民族性格,构成文化遗产。
文化的渗透力与感染力随时随地在社会成员彼此间散发流动,个人不仅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跟随者。现代高科技的发展使得商品之间的质量差异日益缩小,企业在产品质量的竞争上越来越趋于同质化。为了争夺消费者,同行业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爆发了激烈而残酷的广告战。在越来越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会朝着简洁化的视觉表达为主的方向发展,广告视觉符号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方式的重要沟通语言。它可以打破不同民族间的语言隔阂,促进不同肤色不同人种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交流和相互融合,加快各种信息的传达。当代西方广告设计十分重视利用符号语言中表征物和被表征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清晰而简洁的图形语言和沟通技术,使不同地域的消费受众产生认同。
二、文化差异与消费受众认同
在当代,文化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重新流动和重组,使其呈现出全球化、标准化和一体化的特征,也促进了不同地域之间文化传播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是跨文化传播所面临的客观事实,它必然引起人的思维方式与文化价值观念的转换,甚至出现文化发展的趋向性。这就如同见到执拨浪鼓并伴有吆喝声的货郎担出现,人们就会自然而然聚集在一起,纷纷选购自己所需要的日用品。有的设计师就巧妙地运用了“拨浪鼓”的符号意义,营造着广告沟通与融合的生成意义,用图形语言成功地传递着现代商品的信息。很显然,人类带有共享特征的符号形式一直影响到了今天。
当代广告在其国际化的传播过程中面临着各国各地较为复杂的社会环境,其中最难逾越的障碍便是文化差异。现今社会的许多产品和服务已经在全球范围内为不同市场所共有,其存在的意义却因不同的文化背景而异。尽管麦当劳走到哪里都采用相同的经营模式,但这些表面上看起来一样店面,却拥有不完全相同的消费含义。在美国,麦当劳只是一种快餐而已;在莫斯科,它意味着特权和等级。可见,文化差异影响着消费观念。
在探讨文化差异性的价值观方面,荷兰文化协会研究所所长霍夫斯坦特(G H0tstede)先生曾做过专题研究。20世纪80年代,霍夫斯坦特先生曾提出过四项描述民族文化差异的观测点,即权力距离、不确定性避免、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和男性度与女性度等。此外,克拉克洪和斯托贝克等学者也从人性、人与自然、时间、行动,以及社会关系等方面分析了文化差异中的价值导向问题。这些研究成果可以在当代西方广告中窥斑见豹并得到印证:
1.权力距离指数。权力距离指数主要指弱势群体成员对权力在社会和组织中不公平分配的接受程度。由于每个国家、每个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有的比较宽容,有的则比较严谨。在权力距离指数较大的国家(多为长期受王权统治的东方国家),地位象征则非常重要。在这些地方,从家庭到社会,都讲究一个尊卑有序,可以接受群体中权力分配的不平等或接受员工和管理者之间权力差距的。而在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人与人之间讲求的是平等,等级只是为了方便而创立的角色。比如,美国不是很看中权力,而是更注重个人能力的发挥,不接受特权的观念,因此,出现在药品广告中的国家总统并不因其位高权重而被顶礼膜拜,而是为达成广告传播效果成为调侃对象的绝妙广告创意。
2.个人主义。个人主义指数主要是用来观测个人能在多大程度上融入集体的一个衡量指标。这里的个人主义并非指以利己为出发点的道德原则,而是指基于独立的个体与构成社会本源相互关系的一项测量指标。在崇尚个人主义的国度,人与人之间是一种松散的社会组织结构,不会过多的依赖于组织或群体,更多的是鼓励竞争。在崇尚集体主义的国度中,人们从一出生就开始融入到一个结合紧密的社会组织之中,注重人际交往、彼此协作,追求集体的目标、荣誉和成就等。如针对年轻消费者的锐步广告中,明星代言的广告词具有极强的听觉冲击力―“I am what I am”(我就是我)。而在针对亚洲地区的海尼根酒广告中,提倡“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成为主要诉求点,“出头了,就该找朋友喝一杯”,以及“三人同行,就该找个地方喝一杯”则体现了与人分享的集体主义精神。
3.男性度。男性度和女性度问题是指社会上居于统治地位的一种价值标准。如果一个社会中两性的社会性别角色差别十分清楚,男人应表现得自信、坚强、注重物质成就,女人应表现得谦逊、温柔、关注生活质量,则成为男性度社会;而如果一个社会中两性的社会性别角色分得不那么明确,社会性别角色互相重叠,则称之为女性度社会。
这种价值标准在广告文化中也有所体现,如在耐克广告中人们看到的不仅是健硕、彪悍的男性球星的勇猛身姿,而是足球运动释放出来的粗犷与豪放的进取精神。在苏格兰芝华士酒广告中,主角虽为正在垂钓的男性模特,人们从中领悟着却是平静的生活态度,以及对高品质生活和友情的追求,广告画面传达的是“享受人生”的审美意境。
4.不确定性规避。在任何一个社会中,人们对于不确定的、含糊的、前途未卜的情境,都会感到威胁,从而总是试图加以防范或寻求保护。尤其是处于不确定规避度高的文化氛围中,人们往往不能容忍离经叛道的观点和行为,对生活中的不确定性也会感到恐慌、焦虑和过重的心理负担。因此,在一些进入亚洲地区的化妆品广告或保洁品广告中,要么是以“权威认证”的方式获得消费者的信任,或以恐怖诉求的夸张形式展示其危害性;要么是以诙谐调侃的表现手法,赢得受众认同。处于不确定规避度低的文化氛围中,人们更容易接受各种不确定因素,一般包容度、容忍度比较高,并不为偏离主流文化感到紧张。
当代广告设计的价值取向是由文化模式的多样性所决定的。包括信仰体系、思维方式、价值观纬度及传播模式等等。不论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有多大,但有些基本的道德准则和认知规律却是相通的。现代广告借用普遍接受的趣味性符号形式是广告创新的一种选择。
参考文献:
[1](美)拉里A.萨默瓦(Larry A. Samovar)理查德E.波特著 麻争旗等译:文化模式与传播方式:跨文化交流文集.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3月
[2](法)罗兰・巴特康新文晓文:符号帝国.商务印书馆, 1994年2月
[3](美)布拉德福德・J・霍尔麻争旗等译:跨越文化障碍:交流的挑战.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5月
篇4
关键词:价值观 跨文化交际 语言 文化
语言是文化和社会的产品,它必须从文化和社会的角度去理解。而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是在跨文化交际中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不了解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就不会充分理解该民族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行为模式,很容易造成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了解中西不同的价值观念差异对在跨文化交际中取得成功意义重大。
一、西方的个人自由与中国的社团价值至上
美国文化最重要的价值观念是个人自由,是一种以个人为基本单元强调“人人生而平等”的文化。在这种注重个人尊严的文化力,权力的重心更多的倾向于个体,人际交往是在“不分高下的,在假定平等的情况下进行的”(萨姆瓦)。中国的社团价值至上文化推崇的是社团和集团的价值而不是个人价值的文化,社团的存在比个人的存在更重要。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们不是寻求个性化,而是要求个体符合群体要求,不提倡个人突出,不提倡个人价值的实现,而是强调群体对个体的制约性,使人难以表现个性和追求个性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价值观念是“忠”和“孝”,是一种以家庭为基本单元情调整体利益和顾全大局的观念。个人的成长是一个反复教导如何服从上级和长辈,尊重他人的过程。在这种注重关系和谐的文化力群体在任何情况下都高于个人。
二、西方的重视个人成就与中国的中庸之道
个人成就是所有美国人评价最高的价值观之一。美国人赞扬和奖励那些才艺出众和成就辉煌者,尤其是那些通过艰苦工作而取得成就的人。一个人的价值常常被赞同于其在商业、艺术或其他重要领域中的成就。而中国人讲究中庸之道。中庸辩证法讲天道、地道、人道,天地人三者合一。《大学》里讲“德为本,才为末。”《吕氏春秋》里讲“农本商末”。根与枝、本与末也是要讲中庸的。中国人在谈论有关自己的事情时,通常表现出一种自谦或自贬,力图达到“无我”或“超我”的境界。下面这个例子,我想大家一定不会陌生:
“……感谢我的制作人某某,感谢我的唱片公司某某,感谢我的歌迷,因为有了你们的支持,今天我才能拿到这个奖。谢谢你们!我会继续努力的!”
中国人这种贬抑自我的做法使西方人感到十分费解。既然成绩都是别人的,你为什么要在这里领奖呢?按照西方人的价值观点,他们会说,为了取得这个成绩,我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花费了很大的精力。时至今日,中国人仍然习惯于把“个性强”视为一个人的缺点。欧美人对此常常不能理解,汉语里“木秀于林而风必摧之”、“枪打出头鸟”、“树大招风”等词语常令西方人感到困惑。社团价值至上者不愿引起他人对自己的注意,也不愿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因为在中国文化中表现自我的行为被认为是不高尚、不体面的,是“出风头”,而且对集体的和谐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在英语国家,如果对方向你提问,除特殊情况必须予以回答。如果没有听懂问题,请对方重复一下,这在西方人看来是很正常的事,对方也很乐意再讲一遍。但是,如果对别人的问题保持沉默或付之以微笑则被认为是严重失礼。在中国文化环境中,在这种情况下保持沉默比回答不妥,或者答非所问而使自己丢面子要好得多了。所以在演讲或者报告结束时,英语国家的听众喜欢提一些相关的问题,而演讲者也大多会在结尾的时候附带一句“Any question?”以示报告结束,现在可以接受听众提问。相比之下,中国听众则很少发问,即便发问也多采取“递小纸条”的方式。这是因为他们不愿意引起他人注意,或者不愿意发表相反的意见使双方都丢面子。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西方人推崇谦恭有礼的“绅士风度”,事实上,他们似乎是“恭而不谦”,认为肯定自己的才能作用是自信的表现,过于谦虚反而是缺乏信心的表现。这种观念在语言中得到充分的再现。如在英文书面语中,“I”字无论如何都要大写,而“我们”、“你们”、“你”、“他”则不大写。从这些小细节中可以看到,英美文化中这些词的地位如何重要,英语是世界上惟一将“我”字大写的语言。
三、对待“个人隐私权”的不同态度
西方个人主义对“个人隐私”也很重视。所谓“见男士不问收入,见女士不问年龄”就是一个典型事例。相比之下,中国人的隐私范围就比较窄。西方认为属于隐私范畴的许多事情往往是中国人初次见面就津津乐道的话题。西方人认为个人隐私神圣不可侵犯,而中国人往往把交换一些个人隐私方面的话题作为迅速拉进谈话双方心理距离的一种方式。作为中国人的谈话双方之间如果想建立进一步的交际关系,往往会主动抛出个人隐私作为进一步交谈的基础。如火车上经常听见旅客之间的闲聊,不一会儿,大家就都会知道彼此的工作性质,工作单位,工资情况,家庭情况等。
四、西方人与中国人不同的“平等“概念
由于早期的美国殖民者大多来自殖民国的中下层阶级,所以他们大多反对严格划分阶级的观念。因此,“旧世界”的许多不平等现象在美国则不是问题。另一方面,由于这个国家具有大量的自然资源能够为所有人提供充足的供应,从而更增强了平等的观念。和许多其他主要价值观一样,平等观念也和其他一些价值观存在冲突,而且也往往在实践中难以得到体现。这里,我们再次看到了理想价值观和现实价值观之间的冲突。一种认为美国人生活中明显缺乏平等的观点指出,要体现平等价值观就要求每个人都能有一个平等的机会去争取成功,但实际上即使以这个最普通的标准去衡量,大多数美国人也很难做到这一点。许多中上层阶级的成员把他们在社会中的优越地位解释为对他们更高个人成就的一种奖励,而这种个人成就观点也是美国人的主要价值观之一。
这种不同的“平等观”也体现在中西方对人的不同称呼上。汉语里对有职务的人,无论大小,通常把姓氏加上职务称呼,如某科长,某市长等,以示尊重。而当上级对下级说话时通常直呼其名,以示其身份高于对方。英语中除了总统,教授,医生等为数不多的头衔可以用于称呼外,绝大多数职务不能用作称呼。而美国人在称呼社会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也直呼其名。
正确理解中西方不同的价值观,对克服跨文化交际障碍,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意义重大。英语学习必须把英汉两种语言置于各自的文化背景中,进行对比,找出各自参照的坐标,并从对中西不同价值观的认识上,使用和理解对方的语言,这也是进行跨文化交际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高一虹:《“文化定型“与“跨文化交际悖论”》,《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2。
[2].高一虹:《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与超越》,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篇5
【关键词】文化差异;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英语翻译
一 、引言
翻译是通过一种语言转达另一种语言的文化信息的过程。中西文化在价值观念,思维模式方面的差异直接且根本地影响和决定了语言的语用原则和表达方式,影响到学习者对该语言及文化的认知和掌握。因此,了解目的语国家人们感知世界的方式是英语学习中提高语言综合素质的根本途径。本文拟从价值观念、思维模式的差异与英语翻译的关系及其对英语翻译的影响来论述。
二、 语言与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
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不同的文化之间自然会产生差异,文化差异反映到语言上,就成了语言差异。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语言的使用一定得遵循文化规则。换言之,文化决定思维,决定语言的表达方式。语言与人类思维的密切关系决定了语言与文化相依相存的关系。特定的文化由特定的语言来表达,特定的语言体现特有的文化内涵。即体现特有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特有的思维模式决定了该语言的基础结构。
三 、价值观念与英语翻译
1.宇宙观
中国传统的宇宙观是“天人合一”,既人与自然是处于统一和谐的整体结构中,体现在思维模式上就是整合型思维,体现在语言上就是整合型句式,它首先注重整体形象,然后再注重细节,先整体后局部。与此对应,西方文化坚持“天人相分”即“主客相分”的哲学观点。认为人是万物的中心,人与自然是相对分立,人应处于支配和改造的地位。西方人认为整体是由个体构成,思维时往往以个别部分为起点,然后把这些部分拼合成一个整体,既分异型思维, 也称解析式思维,体现在语言上就是分异型句式。我们常看到这样的句子:“办公室里有一个老师”(先整体后局部),而英语则说“There is a teacher in the classroom.”(先局部而后整体)体现了中国人整体思维优先而英语族人解析思维优先的倾向。如受汉语思维影响,英语要表达“我家有三口人”,中国学生有时会说出这样的句子:误:My family has three people ( 先整体后局部) 而不说。正:There are four people in my family (先局部后整体)
2.群体取向与个人取向(Group vs. Individualism Orientation)
基于上述世界观的不同,中西方的价值取向有天壤之别。中国人认为个人是“沧海一粟”微不足道,强调社会群体的统一和认同,是一种社团价值至上的价值取向。而西方文化则是个人价值至上。它推崇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强调个人的存在价值,崇拜个人奋斗。每个人体现个性化的自我,自由抒发内心情感而不受外界约束。在致谢时,英美人自信地说:“Thank you ”,而中国人谦虚地答“过奖、过奖”,“哪里,哪里”。
同时,西方人空间对抗感很强,特别注重个人空间,也称个人隐私(privacy)。他们认为个人的事不必让别人知道,更不愿别人干涉。但英美人的“privacy”范围很广,在跨文化交际和英语学习中要特别注意此类问题。如在打招呼时,中国人见面问:“吃饭了吗?” 如翻译为英语则为“Have you eaten yet?”外国人常对此莫名其妙,常作此问,有的外国人甚至会误解为你以为他吃不起饭,而觉得受“hurt”。
3.时间取向与时间顺序
在时间取向上中国人以过去为主,往往考虑过去做什么,有什么经验教训。而西方人着眼于未来,有强烈的时间“紧缺感”,不是追求如何做人而是追求如何做事。中国人在英语学习时往往受了这一内在影响,在用英语表述时间关系的句子时往往会按照时间顺序。如:“下课后我回家”总是用“After class I went home ”,而较少使用:“I went home after class”这种结构。虽然两种句式都正确,但仍可以反映出两种不同时间观念在英语句式中的差别。
四、 文化思维模式与英语翻译
中西两种不同的价值观构建了不同的思维模式,不同的思维模式决定了不同语言的基础结构。如在感知时间(年、月、日),地理位置,在表达组织,系统介绍人物等方面,汉语的顺序都是从大到小,而英语的表达顺序恰好相反。如:“2009年12 月1 日”英语则表达为“December 11, 2009”,“盐城师专英语系系主任”用英语表达则为“The dean of English Department of Yancheng Teachers' College ”,体现了不同的思维模式。在汉语中,定语从句只是可以整合到主谓宾结构之内,例:“上个月我们考察了那个有溶洞的城市”在英语中,“考察城市”这个核心结构是不能分开的,修饰语或用介词短语,或用定语从句,应尾随在核心结构之后――主结构与次结构是分异的。对于讲汉语的人来说,不听完全句就不能获得该句的主要信息,相反,英语可以先获得主要信息再获得次要信息。
不同的文化在语言与思维上的个性差异必然会给外语学习者带来障碍。英语注重运用各种具体的连接手段以达到语法形式的完整。这些句子严密,层次井然有序,句法功能一望而知,比如,"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而汉语则很少使用连接手段,概念,判断,推理不严密,句子间的逻辑联系不易从外表看出。
五、结语
以上仅从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与语言的相互影响作了整体分析,如果在英语翻译中,把文化的主要层面(价值观,思维模式)作宏观的理论认识,把文化的异同提升到理性的高度,久而久之,翻译者对目的语文化有一个全景式的印象,熟知各种具体差异,便会从目的语文化的角度来认识事物。即把表层的文化现象引入到深层的文化结构中,再来指导一般的文化行为。这在翻译中有积极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福康,1992,《中国翻译史稿》,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 刘宓庆,1990,《现代翻译理论》,江西教育出版社
篇6
本文通过对茶文化的角度对茶艺教育的研究对象以及茶文化所涉及的内容进行分析,最后阐述了茶文化与茶艺教育之间的关系,试图为茶艺教育提供一种更有价值的理念与模式。
关键词:
茶文化;茶艺教育;结构体系
1茶文化教育概述
文化主要包括物质行为文化与精神心理文化。随着文化的发展进步,文化不再是一种单纯的形态,而是一套价值体系。茶文化正是这种文化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茶文化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代表,以茶叶作为基础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演变,而且许多传统的饮茶习俗还保留至今,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宝贵财富。随着人类对茶文化研究的深入,茶文化也逐渐渗透到现代教育之中,成为一门专业化的教育课程。在关于茶文化研究中,如何组织更科学有效的茶文化体系,构建茶文化的应用领域,是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茶文化发展的核心内容。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学者就呼吁应当将茶文化作为专门的学科进行研究,茶文化有独立的研究对象,有一定的研究内容,有标准的价值体系。茶艺是茶文化的主要组成内容,随着茶文化的不断发展进步,茶艺教育已经成为茶文化研究的代表内容。随着当前茶艺活动的日渐繁荣,对于茶艺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许多高校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于是开设了茶艺课程。茶艺课程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但是茶文化仍是其前提和基础。
2茶文化教育的研究领域
茶艺教育作为茶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目的是更全面地掌握茶文化知识,以满足茶艺活动的各种需求。对于茶文化的研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区分。由于茶文化的发展现状,如果要构建出一个统一完善的教育体系是不现实的,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可以构建不同的结构体系,使彼此之间相互补充完善。对于茶艺教育来说,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职业培训,所培养的是专业型人才,是在科学系统化的知识基础上能够满足社会需求,主要面向的是社会岗位,因此,只有以专业的茶文化知识作为支撑,茶艺人才的培养也要符合教育规律,要充分明确茶文化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相关性,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2.1茶艺专业的目的是满足社会需求
随着茶文化的发展演变,最先吸引人们关注的是饮茶的规范化和艺术化,即茶艺。茶艺不仅展现了茶活动的技术性,同时也更倾向于艺术性和思想性,茶艺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审美特性和艺术形态,因此被称之为茶艺。茶艺的方式也十分丰富,无论是民俗生活还是普通饮茶活动都有茶艺的存在,人们在追求思想与精神的净化与升华时也有茶艺,在现代茶叶宣传推广中,茶艺也必不可少。如何推广更为科学的饮茶方式,以及如何在茶艺这种艺术形态中宣传树立茶品牌都成为当前茶文化的研究内容,茶艺是因社会需求而产生的岗位,茶艺也成为专业人才就业的领域。茶艺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之一,提供了专门的职业与人才,而在他们背后,则是与茶文化内涵密切相关的科学进步,如果没有茶文化的基础与支撑,茶艺是无法真正确立起地位的。
2.2茶艺专业课程的构成
无论是从社会需求来看,还是从茶艺的结构层面来看,茶艺所涉及的学科内容十分丰富,主要的课程知识结构包括以下几个系列。首先是茶叶学。茶叶学的课程主要可以分为茶叶种植、加工、茶综合利用茶健康等内容。学科主要侧重于茶的应用以及民族体质的提升作用。其次是经营学。主要是从经济管理的角度研究茶产业的发展经营,主要包括茶叶外贸业务、茶旅游等内容。再次是茶艺学,主要包括茶艺、茶具、茶道、茶俗等内容,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对饮茶的形式、制度和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最后是茶史学,主要包括茶文化发展史、茶文学、茶与哲学思想等内容,是从不同的角度学习饮茶文化及相关的文学艺术研究。
2.3茶艺内容的相关性
茶艺教育是具有茶文化特征的专业教育,教育内容与知识结构的研究对象相一致,二者不仅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而且具有一定关联性。首先,茶叶学是茶艺教育中的基础内容,也是茶艺课程中的基础内容,主要研究对象是茶叶,只有以茶叶作为科学基础,才能使茶文化得到稳固的发展,茶艺教育才能经得起检验。茶叶也是茶艺教育中最具实物特征的文化代表。茶叶的研究是极具知识性与艺术性的学科。其次,茶史是茶艺课程的主干内容,研究对象是饮茶文化历史。由于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茶文化的研究包括了史学、文学以及哲学等综合内容,厚重丰富的茶文化内涵,进一步促进了茶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再次,茶艺学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主要以茶的行为实践作为研究对象,因此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茶艺学是一门综合的实践学科,主要是以茶史为基础背景,利用茶叶这一实物,演绎出丰富而具有创造力的饮茶方式,同时对茶叶的生产经营、经济发展都有较积极的推动作用。茶艺是一门特殊的文化学科,也是体现茶文化的重要形式,从茶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丰富了茶文化的知识结构与表现形式。最后,茶经营学也是茶艺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研究对象是饮茶的经济法则。经济的发展与文化密切相关,学生在接受茶艺教育时,不仅要符合发展需求,更重要的是能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获得专业的提升与肯定,并从职业发展中获得经济收入。茶艺教育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教养性,因此,将茶文化与茶经营学相融合,使茶文化能够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激发出更鲜活的力量,才能有效促进茶艺的良性发展。
3茶文化在茶艺教育中的价值体现
茶文化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通过茶文化的渗透,茶艺教育能够与人类的本性更加协调,使人在真善美等方面获得更好的融合发展。茶文化的价值与茶艺目标价值是相一致的,这也使茶艺教育的意义更具典型性。
3.1真的价值
茶艺教育是一门实物教育,是以茶文化为基础,具有求真的价值体现。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对客观物质的求真。茶文化是以茶叶为载体,通过对茶叶的质量鉴别、冲泡技术、品饮方法的学习和研究,对其内在的规律进行归纳总结,以获得其真的价值所在。茶文化的这一价值体现在茶艺教育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茶艺作为一种茶文化艺术形态,在教育实践中也要求学生要遵守物质求真的价值观,以获得更真实有效的科学规律,有助于对茶文化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其次,是对健康的求真。茶不仅是人们生活中的主要饮品,更有益于人体健康,通过多项科学实验证明,茶叶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茶的养生功能被不断的推崇,使茶成为世界上的健康饮品之一。最后,是对历史文化的求真。文化与历史是相互融合的,文化就是历史,历史也是文化,虽然历史不可重演,但可以通过茶文化延续历史,使茶文化的历史得以还原,从茶文化史中可以更真实地看到中国文化的精彩一面。
3.2善的价值
茶文化中有善的价值内涵,这也是儒家思想所倡导的至诚为德,尽性是善。在茶文化中,有尽茶之性和尽茶具之性,即再远大的理想也要通过实践而实现,而在实践过程中,要通过至诚来实成人与物的情感连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文化虽然是历史的还原与再现,但始终离不开现代人的思想与感觉,茶文化有深厚的茶德精神,从特性到人性,最终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价值,这也是善的价值最形象的体现。茶文化不仅是文化的体现,也是人们价值观的体现。只有满足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饮茶习俗,才能与人们的生活意义相符合。同时,通过专业化的茶艺形态,能够促进人们的完善生活,体现人们的价值观,在继承了历史文化价值的同时更明确了生活的信念,使人们的生活理想超越了生活的人文意义。茶艺教育既营造了一种独特的茶文化氛围,同时也为社会生活的平和高雅塑造了文化榜样。
3.3美的价值
美是人类的天性,是一种修身养性的体现,是人类对自由的想象与追求。茶艺中展现出的独特艺术魅力正是茶艺之美的体现。茶艺之美是形式与内容美的统一,展示茶艺形式的同时也体现出其内在美。茶艺的形式美主要是由茶、水、器、环境的组成,茶艺的内在美实质上是泡茶的意境之美,茶艺活动体现了一种人与茶相融的意境之美,是最接近生活的艺术表现。茶艺之美主要包括外在美与内在美。外在美主要体现在茶叶、茶具、茶环境、茶技艺之美。内在美是指茶体现出的人格之美,以儒家思想为基础,以提升茶艺的修身养性之乐,实现人与茶的和谐。通过茶艺教育,能够培养学生丰富的人生情感,情顺万物、对应自然等思想情感。茶文化体现了怡情养性的和谐之美,茶文化的美是规范的美,是高洁的美,是自然的修养,是对于人生的无限憧憬与热爱。
4结束语
茶文化是中华文明与智慧的结晶,是人们在几千年历史文化发展中形成的独特艺术形态。以茶文化为基础和支撑,为茶艺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样本,使茶艺的外在形式和内在思想之美得以体现,对于学生专业技能与人文素养的培养有着积极的影响力和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玲.关于中国茶文化学的科学构建及有关理论的若干问题[A].茶文化丛书编辑委员会.茶文化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17-29.
[2]庄晚芳,王家斌.研究茶文化,振兴茶业,促进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A].茶文化丛书编辑委员会.茶文化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30-34.
[3]胡塞尔.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125-226.
[4]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298-300.
[5]朱红缨.以茶文化促进茶产业品牌经济发展[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3(4):18-24.
篇7
关键词:中国茶文化;学生心理教育;影响;价值研究
学校是培养新一代人才的摇篮,而其校园文化是只有在学校这种环境中才存在的特色文化,是在学校这一特定的环境氛围内,专门以全体师生为中心制定的相关规章、活动实践乃至其所承载的精神财富。而茶文化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瑰宝,通过茶这一载体进行各种文化的传播,不但可以促进我国茶企向世界各国销售茶产品,而且可以促进我国茶文化及其它传统文化的传播。茶文化的内容丰富,涉及了艺术审美、社交礼仪、哲学宗教等多个方面,而且在思想上融合了儒、道、释三家的思想精华,集各家文化的深刻内涵于一体,不但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而且展现了我国饮茶之文人雅士的道德风范,起到了重要的文化传播及发扬传统、修养身心的作用。学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而在学校课程中合理的开展心理教育课程是现阶段我国开展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心理教育可以帮助学生的各项技能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从某种角度上来看,心理教育的独特内涵与茶文化精神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共通性,尤其是其功能意义,因此,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充分的应用茶文化进行教学具有重大价值。本文通过对茶文化的整体及内涵概述,茶文化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保持的影响及心理健康课程中融入茶文化的价值功能做了清晰系统的分析探索。
1中国茶文化概述
茶文化是由我国古代人民以茶为载体,融合多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历经千年发展积淀而衍生出的,具有一系列的丰富内容,但仍是以茶为核心。我国古代具有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而茶文化的繁荣发展正是以此为基础的,以至现代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高品质的物质及精神生活都有了更高的追求,因此,对于茶文化的追求也成为了人们对于生活品质追求的重要体现。从文化的视角来看,茶文化是与茶相关的、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创造出来的、系统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统一,是“中介文化”的所属范畴之一,并且在历经了千年的历史积淀之后,其内容与内涵的整个体系更加趋向于健全与完善。茶文化的文化内容主要涉及到了茶的发展历史、生长环境、地域风俗、茶业发展科技乃至茶的种类、茶具、茶艺、茶诗、茶画、茶舞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再由茶这一具体物质发展延伸至人们的社会生活及思想精神,如茶德、茶道等,但总体上来讲,茶文化在结构体系上共分为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三个层次。从行为文化的角度来看,在茶叶的生产、制作与消费发展过程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形成了多种约定俗成的茶事活动,通过茶礼茶俗及茶艺表演等形式进行演绎。我国在古代即已经形成了敬茶的习俗,茶被应用于多种礼仪风俗中,如客来敬茶、以茶敬佛、婚礼敬茶、以茶祭祀等,而且不同的民族、地区、社会地位及不同的茶叶种类等有着不同的茶礼习惯,各有各的特色。除此之外,还有心态文化,这主要表现在茶客饮茶品茗的身心意境、审美意趣及价值观念等几方面,是在长期的茶事活动中逐渐的积累表现出来的,从而体现出茶叶的生产过程及茶区茶农们的生活常态,将茶艺文化与人生哲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促使茶文化上升到精神思想哲学的高度,进而形成了茶道等精神文化,同时这也是茶文化的核心精髓所在。
2中国茶文化对学生心理教育的影响
2.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处世态度,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
我们知道茶文化的精髓核心是茶德、茶道精神,而这种思想精神的表现又与茶人的思想精神息息相关,茶人精神是指茶人所具备的面貌、风范、气质与素质所塑造的茶人形象,其最朴素的精神表达是从茶树的风格品性中引申出来的人的社会精神,即“无私奉献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为人类谋福”。对于高校环境中学习的学生来说,从丰富的优秀茶文化中汲取其蕴含的营养,并充分的吸收应用,学习茶事活动及茶艺心态所代表的茶人精神,从而掌握正确的为人处世方向与原则,会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发展。所以,在高校的心理健康课程中应用茶文化,以茶文化作为心理素质培养的载体,通过学生对茶道精神的深刻领会体悟,对学生进行思想心理方面的健康保持及强化,从而帮助学生定期的自省,以良好的心态认识自己,以平稳和悦的心态调整自己的社会人际关系,平和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而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
2.2帮助学生更好地修身养性
茶文化与人类的精神理想追求息息相关,其本质就是从泡茶、品茶过程中领会其所蕴含的各种文化韵味。在这种文化本质的促使下,人们通常可以通过细微的视觉、听觉、味觉等来感受茶道精神,从而对未知的事物进行有效的细致探索,使学生能够在茶文化引导的心理教育中达到自我认知层面上的自我超越。茶道精神蕴含了我国传统美德中的仁义与诚信,而这两种美德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心理发展,是学生素质修养表现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学生立身处世的基本准则。将茶文化引入高校的心理教育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品茶与学习两者互促,领悟深厚的茶道精神,培养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更加注重人与人交往的仁义与诚信,改变自己原有的性格中的劣势,重新在修身养性中塑造自己的人格,以乐观积极的心态为社会、为人民服务,利人利己。
2.3提升整体素质,实现全面综合发展
学生的高校学习时期是学生的“三观”正确保证的关键阶段,他们的各方面技能素质都在逐渐的成长完善,所以,将茶文化融入于高校教育课程具有重要的影响。茶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沉淀之后,已经具有了比较完善健全的文化体系,且其精神内涵意蕴博大精深,对保持学生的心理健康十分有效。此外,茶文化根植于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中,包容了美学艺术、礼仪风俗、哲学思想等理论精髓。学生在心理教育课程中接触茶文化,不但可以体会到华夏千年丰富文化的独特魅力,而且还可以从中学习为人处世的原则、理念,改善自己的心理、言行与价值观,了解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发展特色,以茶道精神对学生未来走入社会的发展方向进行有效指导,并结合自己的发展目标,以修身养性的方式升华自我。
3大学生思政教育中融入茶文化的价值研究
3.1思想引导价值———行为规范的丰富
茶文化对于茶客的行为、礼仪及社交等都有一定的要求,其价值观念也是淡泊悠远、积极向上,是目前浮躁喧嚣社会的有效补充。教学活动尽管是以完成教学目标为目的的,但如果一味的追求目的,则会对学生的思想心理上形成急功近利的局部价值观念引导,不利于其长远发展,而通过融入茶文化,使学生的心态保持积极、清新的状态,乐观豁达地看待将来会遇到的社会问题,从根本上完善自己的价值观念,规范自己的行为准则,从而帮助完成心理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
3.2文化学习价值———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茶文化作为一个完善的知识文化体系,具有丰富的历史人文内容,在之前传统的心理课程教学中,教师往往过分的依赖于心理教材,仅仅是传授理论内容,不仅增大了学生的理解难度,而且很难帮助学生理解心理课程的内涵与魅力,从而促使学生的心理课程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不强。将茶文化与心理思想课程的教学知识有效的结合,不但直接丰富了学生所学习的课程知识,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中国茶文化历经千年的发展渊源与知识体系,加深高校学生对于心理知识内容的印象,以其特有的文化学习价值实现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3.3人才培养价值———理性、健全价值观念的形成
目前的心理课程教学中,教师通常以知识内容的讲解作为教学重点,而相对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心理,忽略了学生多种多样的价值观念,甚至是某些如利益导向等的片面错误的观念,从而无法有效的帮助学生改善自己的价值观念,培养与同学、集体、社会中的情感友谊。茶文化的精神蕴含包括了修身养性、与人为善和淡泊宁静等思想价值内涵,而这正是学生的人生成长所具有一定程度缺失的理念。所以,通过高效心理教育课程对于茶文化的合理借鉴,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理性、健全的价值观念体系,从而达到心理思想教育的教学目的,最终培养出适合我国未来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结语茶文化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涉及到了多种多样的文化知识领域,包含了宁静致远、仁义诚信、社交礼仪等多方面的哲学思想及处世原则,将其应用于心理教育课程,对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极为有益,可以帮助他们保持正确的自我认知方向,从而实现综合性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桂华,高旭晖,金哲.茶文化与大学和谐校园的建设[J].中国茶叶加工,2010(3):46-48.
[2]张学连.浅谈茶文化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其开展[J].科技文汇,2009(15):58-58.
[3]黄晓琴,张丽霞,向勤锃,试论《茶文化学》课程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茶叶加工,2010(1):40-42.
[4]兰岚.中国礼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J].长春大学学报,2014(10):1431-1434.
[5]刘芬.论优秀传统文化的诚信教育价值[J].文教资料,2013(11):4347.
篇8
关键词:奥沙利铂;周围神经毒性;艾灸;预防;疗效
奥沙利铂(L-OHP)是第三代铂类广谱抗癌药物,国际通用名为草酸铂,是胃肠道癌常用药物,是结直肠癌的首选药物之一。其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为周围神经毒性反应[1]。奥沙利铂的神经毒性反应临床上表现为急性和慢性两种[2] ,急性反应的发生率为85~95%,慢性反应的发生率为15%[3]。急性神经毒性反应常发生在用药的过程中或者用药后几天到几周的时间里,出现外周感觉神经异常,表现为指趾端或口唇周麻木,感觉迟钝,遇寒冷或冷刺激症状加重。奥沙利铂化疗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预防尚无特效方法。如何防治奥沙利铂化疗致神经毒性反应是肿瘤科医护人员关注的课题。相关资料表明,奥沙利铂急性神经毒性反应的发生与受冷有关[4]。基于相关文献的启示,我院将2012年11月~2013年2月,2013年11月~2014年2月住院的胃肠道癌行奥沙利铂化疗患者,采用艾灸联合热水袋局部加温防治冬季奥沙利铂化疗致急性神经毒性反应35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1月~2013年 2 月,2013年11月~2014年2月在安康市中医医院住院的胃肠道癌行奥沙利铂化疗患者70例。70例中,男42例,女28例,年龄22~68岁。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经细胞学或病理学确诊为胃癌或结直肠癌。患者的机能状况卡氏(KPS)评分>60分,预计生存期6个月以上,无重要脏器功能严重受损,化疗方案FOLFOX(L-OHP+CF+5-FU)。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原有糖尿病可能引起末梢感觉异常的患者,原有脑血管意外神经系统疾病,曾接受过可能引起周围神经毒性的其他化疗药物的患者。艾灸部位有皮肤创伤,溃疡,感染的患者,对艾灸不配合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分组方法将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性质,治疗方案等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予FOLFOX(L-OHP+CF+5-FU) 化疗方案。两组患者静脉化疗前,由主管护士向患者介绍化疗的目的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用热水袋予手足局部加温保暖,告知患者保暖的重要性,避免冷刺激,不吃冷食不饮冷水,不接触冷物,出门戴口罩,手套,避免吸冷空气吹冷风。教会患者观察和判断局部常见异常情况,如发现局部疼痛或麻木等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1.2.2 干预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给予热水袋手足局部加温保暖的基础上加用艾灸疗法。选穴,上肢穴位:八邪,合谷,阳溪,外关,手三里,曲池;下肢穴位:八风,冲阳,丰隆,阳陵泉,足三里,犊鼻;双侧取穴。从化疗前一天开始,每次每穴以回旋灸的方法灸5~10min ,2次/d。10d为1疗程,共6个疗程。对照组患者给予热水袋手足局部加温保暖。
1.2.3 观察方法 治疗过程中每日评估并记录两组患者口周肢端感觉及其他外周神经毒性反应程度以及持续时间,了解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1.2.4.判定标准 本研究采用奥沙利铂化专用感觉神经毒性分级评价的Levi标准[5]来判断:0度为无任何不良反应;Ⅰ度为感觉异常或感觉迟钝(遇冷引起) 1w内完全消退;Ⅱ度为感觉异常或感觉迟钝,21d内完全消退;Ⅲ度感觉异常或感觉迟钝,21d内不能完全消退;Ⅳ度为感觉异常或感觉迟钝,伴有功能障碍。
1.2.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数据的比较采用x2检验,以P
2结果
见表1。
注:P
3 讨论
3.1 奥沙利铂化疗致急性神经毒性反应的发生机制 奥沙利铂的神经毒性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急性神经毒性现代医学目前认为有电压门控性Na+通道障碍引起,慢性神经毒性目前可能的机制为轴突神经病变和脊神经根神经结损伤[6]。奥沙利铂化疗致急性神经毒性反应多以麻木症状为主。中医认为手足麻木属于血痹范畴, 中医学者认为人体正气不足导致肿瘤发生,化疗药物乃大毒之品进一步损伤机体,损伤气血,而致气血温煦不足,推动无力,血行不畅,缓慢涩滞,形成淤血,淤阻血行,阳气不能达四末,四末失养,阴血内虚不能充盈血脉,故遇寒则营血凝滞,故见指趾末端麻木,感觉减退,口腔,咽喉部位感觉迟钝[7]。
3.2 艾灸联合热水袋局部加温防治冬季奥沙利铂化疗致急性神经毒性反应的机理 奥沙利铂化疗致急性神经毒性反应多以麻木症状为主。中医学者认为手足麻木属于血痹范畴,其病机为气血两虚,气滞血瘀,营卫失调,而致经脉失养,络脉淤阻。治疗以温通气血,通经活络,活血化瘀,调理营卫为治疗法则。处局部组织代谢,降低患处周围神经的兴奋性。杨华元[8]的研究还认为,艾灸艾灸治疗是借艾条燃后烟火的热力透入肌肤,通过穴位经络的作用,进而温通气血,温经散寒,通经活络,补气活血,活血化瘀发挥治疗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艾灸的作用机制是温热效应,光的辐射效应,艾的药性以及艾燃烧产物和气味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艾燃烧时产生一种十分有效并适宜于机体的红外线,其辐射能谱为0.8~5.6um, 属于近红外波段[8]。燃烧艾绒时的辐射能谱不仅具有热辐射--远红外辐射,而且还具有光辐射--近红外辐射,艾灸的能谱近红外辐射占主要部分,且峰谱在1.5um附近[9]。根据物理学原理,一般远红外线能直接作用于人体的较浅的部位,靠传导而扩散热量,而近红外线较远红外线波长短,能量强,可直接渗透到深层组织,穿透机体的深度可达10mm左右,并通过毛细血管网传到更广泛的部位,而为人体所吸收[8],加强患时的红外线辐射,既可为机体的细胞代谢活动,免疫功能提供必要的能量,也为能量缺乏的病态细胞提供活化能,并有利于生物大分子氢键偶极子产生受激共振,从而产生"得气感",同时又可借助反馈调节机制,纠正病理状态下的能量信息代谢的紊乱,调控机体免疫功能。本研究取穴,所选穴位多属上下肢阳明经穴位,阳明经多血多气,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上肢穴位中:八邪主治手足麻木,外关为八脉交会穴,可治上肢痿痹不遂。下肢穴位中:八风主治足肿痛,趾痛,阳陵泉为八会穴之筋会,可疏通经筋,主治下肢痿痹及麻木。
人体穴位既是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又是疾病反映于体表的部位。艾灸是中医传统的外治方法,通过艾灸的温热效应,光的辐射效应,艾的药性以及艾燃烧产物和气味,穴位与经络对机体的调整作用,达到预防和治疗冬季奥沙利铂化疗致急性神经毒性反应的作用。
4结论
奥沙利铂的神经毒性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奥沙利铂化疗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预防尚无特效方法。我院在2012年开展"以患者为中心,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优质护理服务中,我们将中医护理特色技术运用于冬季奥沙利铂化疗致急性神经毒性反应的预防中。将中医护理技术贯穿于化疗前,化疗中,化疗后全程护理中。观察发现,在操作过程中,通过与患者的语言沟通,患者心情舒畅,感觉舒适,增强了患者治病的信心,乐意配合治疗。调查发现,采用艾灸疗法,增加了护士与患者的有效沟通时间,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 本组资料显示,两组患者急性神经毒性反应的发生率有明显差异,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有明显差异。本研究证明,艾灸联合热水袋局部加温预防冬季奥沙利铂化疗致急性神经毒性反应效果显著,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预防冬季奥沙利铂化疗致急性神经毒性反应的中医护理手段。传统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数千年,但与现代护理学相结合却不过几十年历史。艾条取材方便,操作简单,不论住院,门诊治疗期间都可以运用,患者出院后也可以在家中应用,价格低廉,无毒副作用,患者容易接受,方便患者自我护理。将艾灸联合热水袋局部加温防治冬季奥沙利铂化疗致急性神经毒性反应在临床上推广应用,不但能解决实际问题,还能使中医药在护理工作中焕发生机,推动中医护理学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金姣. 奥沙利铂化疗所致毒性反应的观察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0,8(5c):1322-1323.
[2]高燕菁.运用心理学知识强化药物咨询效果[J] .首都医药,2004,24(1):34.
[3]李晋宝,赵泉,党宏伟. 奥沙利铂的不良反应48例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0,31(20:98-99.
[4] 严娜萍. 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初次化疗30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442.
[5] Gamelin E, Gamelin L,Bossi L,et al.Clinical aspects and molecular basis of oxaliplatin neurotoxicity:Current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preventive measures[J].Semin Oncol,2002,29:21.
[6] 李凤君.奥沙利铂致外周神经毒性反应防治进展[J]. 护理研究,2012,2(C):481-483.
[7]杨兵,梁翠微,杜均祥等.补阳还五汤加味防治奥沙利铂外周神经毒性19例疗效观察[J]. 新中医,2007,6(6):81-82.
篇9
关键词:茶文化时代;平面艺术设计;审美意识;特征分析
我国是传统茶文化国家,有着丰富而体系化的茶文化,如果能够将茶文化内涵融入到当前平面艺术设计过程中,不仅能够丰富设计元素,同时也满足人们对审美内涵的期待值。通过对当前整个平面艺术设计作品进行体系化分析,可以看到随着信息化技术发展应用不断成熟,如今虽然设计艺术得到了实质性提升,但是其中普遍缺乏应有的文化内涵。可以说,想要深层次把握人们的审美意识特征,就必须转变审美标准和审美内涵,既要彰显设计的灵性和多样性,同时也要全面展现,其中应该具备的文化内涵。
1茶文化内涵及特征分析
从唐朝开始,茶就发展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元素,随着饮茶习惯进一步普及,茶与我国传统文化之间的融合日益深化,其在长期、体系化应用过程中形成了独立的茶文化体系。通过对茶文化内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中不仅包含了丰富的茶物质元素,同时也有着独立完善的设计内涵理念。我国作为世界上茶文化发展最为成熟、全面的国家,丰富而全面的茶文化资源体系对我国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通过对整个茶文化体系内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中除了相应茶物质元素外,其中更是具备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和价值理念,以及完善的文学艺术资源。在整个茶文化资源机制中,有很多文化、艺术素材,而这些内容都可以被体系化应用到设计活动中。在整个茶文化体系中,有着色彩搭配理论和设计艺术等一系列内容。现阶段,不仅是茶文化面临传承压力,同样整个平面设计工作也正在经历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当前平面设计工作所使用的理论和技巧进一步成熟,平面设计工作开展思路更为成熟,而另一方面,如今人们对整个平面艺术设计工作的期待值更高,其不仅需要体系化应用设计理论,同时必须结合人们需求,展现整个平面艺术设计工作的应用内涵和价值。事实上,平面艺术设计其作为一种设计活动,该活动不仅是对设计理念的体系化应用,同时也是对多样元素的综合利用,而想要展现最佳设计图案效果,就必须完善展现出整个设计过程中所具备的文化内涵和情感理念等各种元素。在整个茶文化体系中,有很多可被有效融入其中的设计元素。比如极具感染力且直接带给人们观赏冲击力的集体茶文化活动。这是我们当前必须理性对待,且有效继承的重要资源内容。其中所具备的价值更需要我们在传承过程中实现融入发展。其次,整个茶文化体系中所包含的绘画艺术等,这些静态艺术内容,不仅全面展现了创作者的价值理念,同时其中也融入了必要的文化内涵。最后,对于茶文化来说,其中所具备的养生、绿色价值理念以及社会利益规范,都能够对平面艺术设计活动开展产生重要作用和影响。在茶文化发展传承日益重要的今天,想要推动平面艺术设计发展不断完善,必须赋予整个设计活动应有的审美意识和内涵。通过赋予其美的内涵,从而实现平面艺术设计效果和要求。
2茶文化时代平面艺术设计中审美意识的时代特征分析
当然,随着当前设计活动日益成熟,人们对平面艺术设计的期待和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平面艺术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不仅需要完善提升其设计艺术,同时也要全面融入设计元素和内涵,从而赋予整个设计活动应有的价值理念。事实上,平面设计是信息传达的一种过程,但是该过程中,又不是单一的传播信息,而是通过平面设计形式,融入多重资源,产生多种设计风格和审美内涵的过程。在茶文化时代影响下平面艺术设计水平实现了整体性提升,无论是素材使用,还是设计水平都实现了实质性突破和发展,而平面艺术设计中审美意识的时代特征主要为:首先,整个茶文化时代平面艺术设计理念与整个时展理念相匹配。现阶段,艺术发展迅猛,尤其是平面艺术设计工作的内涵更加丰富,应用更为广泛。而只有好的平面设计内涵才能更好表现创作者的意图,才能发挥平面艺术设计的价值优势,完善其动力支撑价值。文化之间的充分融合。通过对茶文化内容进行深层次挖掘,通过体系化整合,从而实现整个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有效传承和融入。对于平面艺术设计活动来说,想要实现理想的平面艺术设计效果,就必须充分注重对整个平面设计工作进行全面借鉴和完善应用,通过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艺术设计理念进行体系化融合,从而实现理想的设计效果。我国有着丰富而完善的茶文化资源,尤其是传统茶文化资源可以被体系化应用到平面艺术设计活动中,从而满足平面艺术设计的时展要求。最后,当前平面艺术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以正确的心态对待传统文化,体系化应用传统文化资源。当前平面艺术设计过程中,尤其是在图案展现过程中,整个活动更加注重对设计细节的描述和内涵的表达。也就是说,当前在进行平面艺术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都具有一定主题设计要求,通过准确诠释和表达想要设计的内容,加上准确融入创作意图,通过选择合理的素材,从而实质性提升平面艺术设计活动的水平。
3茶文化时代平面艺术设计中审美意识的其他特征分析
事实上,不可否认的是茶文化时代,整个平面艺术设计中审美意识的最主要特征是时代特征,经过对其时代特征进行体系化分析和阐述,还可以看到其中也融入了其他特征内涵。只有对这些具体特征进行全面分析,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将茶文化与平面艺术设计活动进行全面融合。首先,整个平面艺术设计中审美意识全面展现了人性化特征。人性化特征是人文精神的重要表现,也是茶文化体系的重要内涵,当前平面艺术设计想要满足设计要求,就必须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应用需求。通过丰富具体的设计元素,从而满足人们对平面艺术设计活动的具体要求。其次,整个平面艺术设计审美意识中更加注重绿色、生态环保的内容。实际上,相对以往设计活动而言,当前在开展平面艺术设计活动时,必须认识到在人们消费理念日益成熟完善的今天,注重绿色、健康、生态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性共识,因此在茶文化时代平面艺术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必须将绿色元素融入到整个设计活动中。此外,在当前平面艺术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也应该充分注重人们表现方式的展现和诠释,当前后现代主义风格日益成熟,如今人们更加注重对自我个性的表达和阐述,整个设计活动已经超出了以往单调的设计风格,整体不仅更富有情感价值,同时也有一定文化品味及内涵。虽然目前科技应用对整个平面设计活动带来了巨大影响,但是设计者正在通过情感元素及文化价值的全面融入,从而赋予整个设计活动应有的价值内涵。在多元文化发展进一步成熟的今天,传统茶文化极具传承价值,通过对传统茶文化内容进行有效分析,可以看到其最大压力和问题在于缺乏体系化的传播载体和途径。因此,选择一个好的载体,既能有效传承茶文化内涵,同时也能展现传统茶文化中所包含的价值理念就极为重要。
4茶文化对平面艺术设计审美意识的具体影响
审美意识是整个设计活动能够带给人们具体美的感受,同时迅猛发展的时代特点也会对整个平面艺术设计活动产生重要影响。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其实际上对整个审美艺术也会产生实质性影响。首先,将茶文化内容体系化应用到平面艺术设计活动中,其必然能够有效丰富平面艺术设计的具体内容和元素。我们必须认识到平面艺术设计不仅仅是一种设计活动,更是在恰当设计理念指导下对设计元素进行体系化应用的具体活动。所以,其对审美意识的影响从单一的艺术设计活动要求发展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的体系化结合。此外,随着多元文化发展不断影响,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期待对传统文化能够进行有效传承和发展,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将其与平面艺术设计活动全面结合,必然能够从根本上推动和提升设计内涵。而茶文化与平面艺术设计活动的深层次融合,不仅为传统茶文化传播,提供了良好载体,同时也让人们更期待平面艺术设计活动所具备的精神内涵和价值理念。尤其是茶文化中融入了我国现展的重要精神理念和价值规范,因此在平面艺术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也要适当性融入这一内容,从而满足人们对平面艺术设计活动的实质性需求。可以说,茶文化对平面艺术设计审美意识的最大影响就是其让整个设计活动更加注重实际,注重真实情感的融入和表达,而这本身就是茶文化在有效传承的过程中所实现的设计审美意识的有效承载和发展。
5结语
现阶段在具体实施平面艺术设计工作时,其设计的图案和内容是整个设计活动的实质性表现。随着现阶段平面艺术设计理论及内涵发展日益成熟,无论是融入元素,还是文化内容都在进一步突出。茶文化作为独立的文化体系,如果能够将其中所具备的丰富内涵和价值理念,融入到平面艺术设计活动中,那么势必能够大大优化平面设计图案的效果。从而在丰富设计内涵和元素的同时,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要。当然,我们必须认识到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将茶文化内涵体系化融入到平面艺术设计过程中,其必然能够实现对茶文化的有效传承和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岩岳.平面设计中审美意识的时代特征[J].美术教育研究.2012(17):246-249.
[2]储小燕.交互设计时代平面设计艺术的情感架构研究[J].现代园艺,2013(5):219-225.
[3]白福军.探讨平面艺术设计中的时代审美意识特征[J].设计艺术.2013(21):178-183.
[4]崔星星.汉画文化意蕴及艺术表现研究[J].艺术与设计,2014(12):102-106.
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德育教育;渗透;茶文化
茶文化是一项经典文化,也是国内民族生活所凝结的一项结晶。它不仅能够具有较强的民族性,还能够将宽广的地域性和历史发展性实现有效的结合,让文化在此进行有效的传播和传承。为此,当对茶文化进行研究时,需要对其所具有的深刻含义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掌握。这样能够让学生在进行茶文化学习和理解时,对其所呈现的内在含义和精神引申功能实现更全面的了解,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实现更为健康的成长,将整体的教育水平实现一定层面的推动。可以说,茶文化在当前高校进行德育工作时,呈现一定的渗透作用和引导意义,能够为学生提供较强的精神意义。
1茶文化科学分析
当前茶文化主要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广义的茶文化,第二部分是狭义的茶文化。古人对茶文化进行明确的定义,就是指人们在历史发展和创作过程中,所具有的和茶相关的物质财富,以及精神生活中体现的财富这二者的总和。这是当前在进行茶文化研究时,学者认为的广义含义。狭义茶文化主要是指和饮茶具有关联性的文化。中国在历史传承中,就将茶文化不同阶段的发展和不同民族的精神文化进行有效的结合。可以说茶文化在整个民族发展中,从始至终都体现这一项重要的作用。在原始初期,茶文化所呈现的内涵是以物质载体来进行文化意义的展示。茶具,茶艺以及对人们进行茶艺展示等,这些都是一种茶文化的表现[1]。可以说在精神上,讲茶文化就是不断对人们所呈现的道德和品质进行传播和颂扬。随着时代优质发展,茶文化基于当前发展制度的差异出现一定创新,也是茶文化在和物质载体实现意识形态体现时的一种创新表现。所以,当前一部分学者认为,茶文化是由三个部分进行结构的构成,主要是茶制度,茶精神以及茶载体。
2高职开展德育教育中茶文化所具有的作用
2.1引导学生树立高尚价值观
茶文化不仅仅是对精神的一种体现,它还包含更多的礼仪意识。同时在茶文化发展中,还渗透着更多的道德有着较强的精神引申作用。在高职学校,对学生进行茶文化渗透,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茶文化所具有精神层面的意义,还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对礼仪和品质进行一定的梳理。这样能够在科学层面上,形成有效的价值观,有着一定存在意义。所以说高职开展德育教育时,茶文化具有引导学生树立高尚价值观的作用。茶本身是具有很强的道德品质,人们加在茶本身所需要得到思想和综合发展进行有效结合,并对一些周边国家所呈现的茶文化进行补充。茶圣陆羽在他著作中,就论述了他对茶文化道德看法,也就是对茶德看法[2]。他认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饮茶不仅是一项修养的体现,也是一项呈现道德意识的表现,只有拥有茶修养的人,才能够对我国传统精神和文化所呈现的道德精神进行一定的继承和有效弘扬。从这一点可以看,茶文化所具有的茶德思想,为当前国内进行文化教育和品质修养时教学目标是一致的,也是对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品质进行一定的展示和传播。对茶文化凝集的思想进行丰富探索,能够让传统文化中所具有的道德内涵实现深厚的展示。这也在一定层面上鼓励高职学校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将茶德思想进行有效引入。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思想行为等方面受到一定的教育,同时能够让他们在实现茶文化学习中,对国内优秀文化进行更好的分析和了解。高职学校的学生在这一时间正在对自身的观念进行有效的梳理,通过茶德能够让他们对意识观念形成科学的看法,以便让他们实现更好的观念培养。当前高职学生在进行学习和实习中,会因为一些外界的影响而出现焦虑或是恐惧等心理因素,这些因素对学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茶德思想能够让这些负面思想得到一定的解决。学生通过茶文化的学习,能够对自身内涵进行有效提升,对内在自己进行审视,改变自己对原来事物的认识态度,以此让自己的心态实现更好的发展。
2.2提升学生对奉献意识的理解
茶文化中体现出一种茶人,通常来说茶人是依靠茶为生的人。随着时代对茶文化的高度传播,很多和茶叶有关的人物也被称为茶人。茶德不单单是这些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品质,同时也在某些层面对茶人所具有的精神和道德展示。当前茶人精神所具有的含义主要分成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用茶代人。对那些没有私心,无私奉献的人进行高度赞扬。茶树能在十分恶劣的环境下进行生长,恶劣土地所具有的土壤条件十分差,但是茶树依然可以对土壤汲取一些养分,进而实现生根发芽。哪怕气温再高或是气温再低,茶树都能够在其所生长的环境中进行生根,然后实现更好地成长。同时,茶叶也延续茶树所具有的奉献精神,将自身所具有的价值和艺术奉献给人们,让人们能够享受自然所具有的神奇作用。第二个方面是,用茶对自己的志向进行表达。这里主要是对世间所具有的财富进行摒弃的意境。现在对茶人进行研究时,主要是希望利用茶树以及茶叶所呈现的品质,来映衬自己的道德思想,表现出自己对人们所追逐财富抱有不同的志向。他们更加重视自身奉献,而轻视财富所带来的利益。通过这两个方面研究可以知道,茶人精神不仅仅是乐于奉献和摒弃财富的展示,同时还具有克服生存困难,顽强生长的精神。对茶人所具有的精神进行发扬,不仅能够指引当前高职学生不贪恋世间的财富,远离一些负面生活的影响。同时还能够让他们通过自身所具有的价值和努力,为人类进步做出一定的贡献。因为当代高职学生不仅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同时也是中国实现更伟大发展的中坚力量,只有将这些精神贯彻到德育教育中,才能够让高职学生实现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精神的继承,让他们能够领悟自身所具有的价值尺度,为社会发展提供健康的动力。
3茶文化对高职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呈现必要性分析
茶文化不是最近几年流行的,而是经过几千年民族文化传承而留下来的。所以说,茶文化具有很强的发展性。茶文化在一定层面也对民族气节进行真实体现,是一个具有较为广阔的教育资源。在某些层面讲,它和当前高职对学生进行德育,是具有相符合性的。高职学校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适应发展,以更高的姿态进行社会实践,必须要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让他们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领悟,以此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发展成正确性质的观念,具有高尚节操和道德修养。当前经济呈现全面成熟发展,给学校的德育教育带来多元文化和观念的冲突。学生们在这一环境中心智日渐成熟,在对价值观念进行树立时,就会受到一些负面影响。如果不能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体验,只会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一定的误区,为整体民族传承起到一定的制约性。为此,需要利用茶文化所具有的高尚精神,对高职学生开展德育教育,以此实现更好的人才教育。
4提升高中学校开展德育教育中茶文化策略分析
4.1创新茶文化的教学方式
茶文化是范围广阔的文化宝藏,如果在课程中,以传统方法对茶文化进行一定的传达,这样不但不能够让茶文化所具有的思想进行全面展示。同时,也会让课堂出现呆板现象,让学生产生对茶文化学习的呈现一定的抵触性。为此,高职需要在对茶文化进行学习时,要利用新型教学方式对学生开展茶文化传播。能够让学生通过自主领悟的方式,对茶文化呈现的内涵进行了解和学习。
4.2吸取茶文化精髓
茶文化有着较强的历史发展性,为此高职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茶文化德育教育时,必须要吸取茶文化的精髓。要筛选茶文化所具有的价值观念,让学生对其实现有效学习,让学生能够对自身的价值体系实现不断完善。此外,茶文化还能够对高职学生进行道德修养呈现促进作用[3]。高职学校在对茶文化进行讲解时,需要对其精髓进行筛选,保证茶文化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具有很强的关键作用。这里需要注意,利用茶文化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念的形成是一个需要阶段性发展的工作,不能是一时间就能完成的。所以,在进行茶文化教育活动时,必须要按照一定步骤开展,让茶文化实现更好的教育功能。
4.3借助网络媒介提升教育所具有的实效性
当前网络媒介是学生进行信息了解的一项主要途径,高职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可以借助网络媒介提升茶文化所具有的时效性。以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对茶文化学习形成关注点,能够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体会到茶文化所具有的价值内涵。当前高职学校可以利用微信平台,QQ平台或是朋友圈的方式,对茶文化所具有的意义进行传播,能够让学生对茶文化进行有效的掌握和学习,提升整体茶文化在高职学校开展德育教学时呈现的作用。
5结论
茶文化具有很强的教育工作,是开展德育教育一项宝贵资源。当前,在对高职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可以用茶文化所具有的教育资源,对其开展有效的德育功能的引导。这样能够提升茶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具有的高尚意境和发展能力,让学生实现更好的德育发展,促进整体工作开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开展茶文化德育教育的时候,要对教学方式开展创新,要吸取茶文化所具有的精髓。此外,要借助网络媒介提升教育所具有的实效性,实现更高质量的德育教育和引申。
参考文献
[1]张殿尉,刘佳杰.茶文化在高职院校德育教育中的渗透[J].福建茶叶,2016(6):205-206.
[2]汤健,毛越华.信息时代下高职院校德育教育模式研究[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