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理论知识范文

时间:2023-07-07 17:34: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医学基础理论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医学基础理论知识

篇1

中公内蒙古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为各位考生提供2016年内蒙古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专业知识医疗护理备考复习资料,希望可以帮助考生有效备考专业,顺利通过,一举入编!

一、气的运动

人体的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它流行于全身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无处不有;时刻推动和激发着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二、气的分类

(一)元气

元气,又名“原气”、“真气”,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元气的组成,以肾所藏的精气为主,依赖于肾中精气所化生。元气的盛衰,并不完全取决于先天禀赋,亦与脾胃运化水谷精气的功能密切相关。元气是通过三焦而流行于全身的。内至脏腑,外达肌肤腠理,都是以三焦为通道,而作用于机体的各个部分。元气的主要功能,是推动人体的生长和发育,温煦和激发各个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所以说,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二)宗气

宗气,是积于胸中之气,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称作“气海”,又称“膻中”。

宗气,是以肺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和脾胃从饮食物中运化而生成的水谷精气为其主要组成部分,相互结合而成。因此,肺的呼吸功能与脾胃的运化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宗气的旺盛与衰少。

宗气的主要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走息道以行呼吸。凡语言、声音、呼吸的强弱,都与宗气的盛衰有关。二是贯心脉以行气血。凡气血的运行、肢体的寒温和活动能力、视听的感觉能力、心搏的强弱及其节律等,皆与宗气的盛哀有关。

(三)营气

营气,是与血共行于脉中之气。营气富于营养,故又称“荣气”。营与血关系极为密切,可分而不可离,故常常营血并称。营气与卫气相对而言,属于阴,故又称为“营阴”。

营气,主要来自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由水谷精气中的精华部分所化生。营气分布于血脉之中,成为血液的组成部分而循脉上下,营运于全身。营气的主要生理功能,有营养和化

事业单位考试网提供事业单位招聘和事业单位考试资讯、真题资料

生血液两个方面。水谷精微中的精专部分,是营气的主要成分,是脏腑、经络等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同时又是血液的组成部分。

(四)卫气

卫气,是运行于脉外之气。卫气与营气相对而言,属于阳,故又称为“卫阳”。

卫气,主要由水谷精气所化生,它的特性是“镖疾滑利”。也就是说它的活动力特别强,流动很迅速。所以它不受脉管的约束,运行于皮肤、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卫气的生理功能有三方面,一是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二是温养脏腑、肌肉、皮毛等;三是调节控制腠理的开合、汗液的排泄,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等。

2016年内蒙古事业单位招聘工作预计将于2016年4月份开展,届时内蒙古事业单位考试报名将于4月末开始,内蒙古事业单位考试5月末进行;面试将于6月末到7月进行;专业知识一定要注意理论知识的积累,备考要掌握方式方法,抓重点和难点;即可在内蒙古事业单位考试专业测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内蒙古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医疗护理专业每日一练:

1.下列哪项不是糖皮质激素使用的绝对禁忌症 ( )。

A.青光眼

B.重度高血压

C.怀孕

D.活动性肺结核

E.骨质疏松

【正确答案】D。

【中公解析】糖皮质激素会导致小梁网细胞功能和细胞外机制改变,房水外流通道阻力增加,诱导眼压升高,禁用于青黄眼。具抗休克作用,使血管扩张,禁用于重度高血压。可以通过胎盘作用于胎儿,严重至畸,孕妇禁用。会导致蛋白质分解多,合成少,禁用于骨质疏松。

2.吗啡的呼吸抑制作用是因为( )。

A.激动丘脑内侧的阿片受体

B.降低呼吸中枢对血液二氧化碳张力的敏感性

C.激动中枢盖前核的阿片受体

D.激动脑干的阿片受体

【正确答案】B。

事业单位考试网提供事业单位招聘和事业单位考试资讯、真题资料

【中公解析】呼吸抑制是吗啡急性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吗啡导致呼吸抑制的原理是吗啡可以通过血脑屏障,直接抑制大脑的呼吸中枢,降低呼吸中枢对血液CO2张力的敏感性,从而引起呼吸减慢和呼吸麻痹。

3.滑车神经( )。

A.纤维来自中脑上丘平面滑车神经核

B.出脑后左右越边,绕大脑脚至腹侧

C.含特殊的内脏运动纤维

D.含躯体运动纤维,支配上斜肌

【正确答案】D。

【中公解析】为运动性神经,起于中脑的滑车神经核。该神经经眶上裂,支配上斜肌的运动。

4.有关脑脊液循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经第四脑室侧孔入静脉

B.经中脑水管入大脑大静脉

C.经侧脑室脉络丛入静脉

D.经蛛网膜粒入静脉

【正确答案】D。

【中公解析】脑脊液的循环途径:左右侧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室间孔第三脑室(与第三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一起)中脑水管第四脑室(与第四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一起)第四脑室正中孔和两外侧孔蛛网膜下腔蛛网膜粒硬脑膜窦。

5.特殊内脏运动核不包括( )。

A.展神经核

B.三叉神经运动核

C.面神经核

D.疑核

【正确答案】A。

【中公解析】特殊内脏运动核包括:三叉神经运动核,疑核,面神经核,副神经核。

6.掌深弓( )。

A.桡、尺两动脉终支构成

B.发出三条指掌侧总动脉与掌浅弓吻合

C.位于指浅、深屈肌腱之间

D.弓顶位于掌浅弓近侧

事业单位考试网提供事业单位招聘和事业单位考试资讯、真题资料

【正确答案】D。

【中公解析】掌深弓位于诸指肌腱的深面,由桡动脉的末端与尺动脉的掌深支吻合而成,位于掌骨和骨间肌浅面,指屈肌腱与屈肌总腱鞘的深面,弓顶位于掌浅弓近侧1~2cm处,由弓的远侧缘发出3条掌心动脉,沿骨间掌侧肌下行。

篇2

长期的医疗实践己经反复地证明,中医学基本理论在指导临床防治疾病、增强健康保健等方面具有着显著的科学性,但是,隐含在其中的科学内涵尚有待于运用现代科学的思维和手段进一步研宄和发掘。在中医药高等教育过程中通过何种模式将科学的中医学理论传授给学生,是迫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在论述了构建科学中医学基础理论教学模式必要性的基础上,从几个方面探讨了构建科学中医学基础理论教学模式的思路。

1.构建科学中医学基础理论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创造的医学科学,是我国卫生体系中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基础理论是指导中医药临床实践以及中西医结合研宄的基本理论,其基本理论涵盖了中医的藏象、精、气血津液、经络腧穴等学说,其理论的系统性、严密性、完整性以及指导临床实践的正确性,己经被长期、反复的检验和证明,其科学性是毋庸质疑的。但是,由于中医学基础理论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历史局限性的影响,其基本理论大多停留在整体、器官和系统的宏观水平上,缺乏细胞、分子以及基因等微观水平的研宄;并且其科学性多滞留在朴素的辨证唯物理论上,由于缺乏现代科学实验的客观证实,以至于其科学性受到了无端的质疑。由于中医学基本理论科学性的研宄相对缺乏与滞后,因此蕴涵在中医学基础理论中固有的科学内涵没有能够充分地展现,严重防碍了科学中医学基础理论的发展和应用。

科学发展观认为,中医药学继承与创新其关键在于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继承与创新,而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继承与创新的根本出路在于中医理论现代科学化,实现中医药理论现代科学化是新世纪中医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促进和实现中医药现代科学化的重要途径就是要充分吸取现代科技的成就,对中医药基础理论进行证明性、发展性乃至批判性的研宄,使中医基础理论具有现代科技的特征。中医学基础理论是否实现了现代科学化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科学性和先进性,而科学性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基本理论 借助于现代实验学的方法、手段进行分析研宄。从医学的共性来讲,中医学基础理论研宄应当借鉴现代医学中的实验科学思维和方法,从宏观到微观,再从微观到宏观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地对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生理、病理以及药理等理论进行科学性的诠释。

2.构建科学中医学基础理论教学模式可行性

中医学基础理论研宄与发展的实践己经初步证明,中医学基础理论中的五脏六腑虽然与现代解剖学中的同名器官不是同一个概念,但是,很多情况下中医学脏腑的某些功能己经在现代医学中找到了相对应的功能系统。如中医学的/肾”与下丘脑-垂体-靶腺轴有关,肾阳虚的定位在下丘脑;中医学的/心”与现代医学循环系统的心血管功能具有一致性;中医学的脾脏与现代医学中的消化、吸收功能密切相关;肺与大肠相表里”己经从形态学、生理学、病理学以及治疗学等得到了证实等等。上述有关实验结果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从而说明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科学性、客观性和物质性是可以通过科学实验证实的。

中医药院校是培养和造就继承与创新中医药学高级人才的摇篮,在实行中医药学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将科学的中医学基础理论传授给被培养者,用何种教育方法和模式培养出具有继承与创新能力中医药学高级人才,是迫在中医药院校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因此,运用现代实验教学理念--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核心,重视和发展实验教学,注重对学生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改变中医基础学教学依附于单一的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以现代实验教学科学方法和手段作为切入点,探讨和建立能够展现富有科学内涵的中医学基础理论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更直接、更容易地理解、感受和接受科学的中医学基础理论,进而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睿智地揭示和发展科学中医药学高级人才的目的。

3.科学中医学基础理论教学模式的内涵构建

3.1师资队伍的建立教师始终是教学中的主体,是能否建立起科学中医学基础理论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所以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一个比较长期艰辛的工作,目前只能够从现存的师资中,遴选既具有中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又具有现代医学科学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的教师为主体,建立一支科学中医学基础理论教师、实验技术人员所构成的师资队伍。各门课程中要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组成学术骨干团队。并加以培训和训练,达到既具有深厚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基本理论功底,又娴熟掌握实验技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能够在授课过程中阐明中医学基础理论的同时,适度地将现代医学科学研宄中医药理论的成果进行针对地介绍;在现代医学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又能够引入中医学基本理论,加以适度的说明。特别是在实验教学中能够带领学生动手进行实际操作。

青年教师的引进和在职教师的有针对性的培养,是建设科学中医学基础理论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在教师遴选上,一是要选拔在中医药院校系统地受过中医药基本理论的教育,毕业后又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现代医学教育,或是研宄生阶段在现代医学基础学科专业毕业;二是在西的哪种形式教师,都应该进行系统的培训,由经验丰富、中西医理论和实践能力较强的专家进行训练和培养,以期达到合格的水平。

3.2教学资源建设建立科学中医学基础理论的教学模式首先要进行教学大纲的建设,在目前应用于教学相关课程的大纲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具体的做法是:应在现代医学基础课程中适度地增加中医学理论的基本内容,在中医学课程中适度地增加现代医学基本内容,但是一定要控制好内容的量。然后根据大纲的调整情况,进行适度地调整教材内容,和编写相应的理论与实验教材。并且要特别注重建立不同课程需要的实验教学大纲、实验基本内容。目前中西医结合各类教材己经开始陆续出版,但是其内容的选择是否具有针对性、其中西医和中医内容量的多少、两种医学内容衔接的连贯性和吻合性等,还是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所以在选择教材时必须仔细、认真,具有目的性、针对性、实际性地选择中西医结合性教材。在选好教材基础上,根据教学时间分配,完成教案、教学讲稿、多媒体课件等的编写与制作工作。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建立新的、能够体现中医基本理论科学性的实验项目。

3.3科学中医学基础理论实验教学系统的构建按照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建立实验基本技术训练、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3个层次的实验教学模式。按知识结构和专业进行分模块、分层次的设立实验教学模式。具体由基础技能训练模块、专业技能训练模块、创新技能训练模块构成。

(1)实验技能和验证性实验。在进入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实验教学之前以及进行的过程中,应首先完成实验基本技能的学习,并且结合基本技能的训练进一步完成各个课程的验证性实验项目,为进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打好坚实基础。在完成基本技能训练和验证性实验教学的同时,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实验新项目建设和发展。要为开发和构建具有中医药院校特点的中医、针灸、中西医结合和中药性实验教学服务。

(2)综合性实验。依据生理学、病理学、中药药理学、针灸学、中医学基本理论等多门课程教学进展,即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结构和基本知识的量,构建综合性实验平台。该平台打破了不同医学体系、打破了课程体系、更打破了课程内部的章节顺序,而构建成现代医学基础各门课程内部的系统与系统之间,各门课程与课程之间、中医学与现代医学之间的交叉;建立人体器官与器官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器官与分子水平之间、整体与细胞水平之间的广泛而深入的交叉性综合实验平台。在此平台上实现现代实验技术为证实与展现中医药学基础理论的科学内涵服务。

(3)设计性实验。在通过了综合实验阶段的学习和锻炼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以证实和展现中医药学基本理论的科学内涵及其内在规律的设计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教学的实施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通常由学生组成课题研宄小组,自己提出实验设计方案。首先确定所设计实验的目标和想要说明的中医学基本理论的哪一个科学问题,在确定的实验设计的目的与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的文献收集整理、进一步构思选题,设计实验的技术路线、实验步骤、实验方法及所应用的手段,直至完成实验设计方案。再由教师审阅修改后在小组会上进行开题论证,其方案经指导教师审查同意后,组织学生开展预实验,通过初步的实际实验或观察获得数据,认为可行后进行正式实验,实验结束后将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书写成报告,最后进行课堂答辩等。同时要明确注意事项,并且根据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合理安排实验设计方案。

必要的情况下,由教师提出实验题目,组织学生实施。

3.4建立科学中医学基础理论教学水平的客观评价系统建立理论、实验教学的评价系统,是客观、公正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重视新理论和实践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促进学生积极参加科学中医学基础理论和实践学中习均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作为评价科学中医学基础理论的教学效果的评价,即医考核方法,应该根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来制订,不但要全面考虑理论与实践比重关系,也要兼顾平时表现和期末考试。特别对实验环节的考核,不但要对实验基本训练内容和验证性实验操作掌握的情况,更要对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的能力进行测评,努力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考核体系。

具体做法可以将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与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分开进行考核。同时,还应该考虑将实验理论知识与具体动手操作能力的考核分别进行。实验理论知识可以用笔答或从己经建立的计算机题库中抽题考试形式进行;实验技能性考试必须在实验室实地进行。并且根据各类型实验的所占比重来确定成绩的百分比。因为综合性实验是获得科学中医学基础理论内涵的重要途径,所以必须引导和促使学生着力于掌握这些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内容,此部分评价方法应该专门设立既体现基本理论又能够体现动手能力考核指标和项目,同时不但把重点放在具体动手操作能力与水平上,而且更能够透视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3

该系共有教师192人,其中正高12人,副高83人,中级59人,初级39人。

我院中医系专业为全省唯一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中医学本科专业,以中西医临床医学、中医学、国际交流等为主,使祖国传统医学特色与现代医学新知识新理论相结合,把中医学科与信息科学。生命科学。人文科学相融合,发展新兴交叉学科,拓展专业口径,优化培育计划。有较宽的学术领域和良好的科研基础,有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分呼吸。肾病。消化。心脑。血液。内分泌。脑瘤及中西医结合急诊等7个三级临床学科,其中呼吸。肾病。中西医结合急诊等三科室为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

中医内科学为江西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学科,中医专业是江西省高等学校本科品牌专业。

科研项目共194项,其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8项,省级14项,厅级65项,院级83项。获得省卫生厅技术创新一、二、三等奖各1项,南昌市科技进步奖1项。

中医学(国际交流方向):

(五年制、文科,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1、课程设置:

公共英语,医学英语,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医学基础,中医古典医著,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等。

2、特色与优势:

中医学是祖国传统医学,为人类提供了健康的保障,具有独立的、科学的医疗体系和行之有效的诊疗技术。该专业既继承保留了传统医学的理论方法,又教授现代医学新成就、新技术。随着中医药学被世界各国所瞩目和接受,顺应中医药进入世界医疗主流体系的趋势,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西医理论的同时,着重加强对英语的学习。

3、就业前景:

学生毕业后,能够掌握中西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能在各级医疗机构、医药研究所、医药情报所从事医疗诊治及对外交流工作或在高、中等医药院校任教。

中医学:

(五年制、理科,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1、课程设置:

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医学基础,中医古典医著,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等。

2、该专业经历了4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形成了独到的专业特色和优势,拥有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业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博士研究生导师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3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本专业教师60%。加入wto后,中医学已被世界各国所瞩目和接受,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就业前景:

学生毕业后,具备扎实的中医学理论知识及特殊的中医医疗方法,能够到医药卫生行业从事医疗、科研、教学、社区保舰卫生防疫、卫生行政事业管理等工作。

中西医临床医学:

(五年制、理科,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1、课程设置:

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医学基础,中医古典医著,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针灸学等。

2、特色与优势:

面向新世纪,该专业在传授传统中医学理论的同时,加强了对西方现代医学新成就、新技术的学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顺应中医药进入世界医疗主流体系的趋势,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3、就业前景:

该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掌握中西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可以从事医药卫生行业的医疗、科研、教学、社区保舰卫生防疫、卫生行政事业管理等工作。并且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量较大,可继续求学深造。尤其是随着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确立,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在广阔的医疗市场中可大有作为。

护理学:

(四年制、文理兼收,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1、课程设置:

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理学、中医学概论(中基中诊)、中医护理学、护理学基储护理心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康复医学、营养与保舰健康评估、传染病护理学、医学美容学等。

2、特色与优势:

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等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具备常见并多发病护理知识和技能。熟悉急、难、重症护理的基本原则、操作技术及监护技能。熟悉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熟练应用;学习一门外语,借助辞典能够阅读本专业相关书刊。掌握扎实的护理学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护理实践技能等方面能力,能在各级中医院、综合性医院从事高级临床护理、护理管理工作及卫生保健工作。

部分知名校友

吕爱平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所所长

吴浈江西省药监局局长

刘晓庄江西省药监局副局长

陈明人江西中医学院副院长

左铮云江西中医学院副院长

何玉信美国澳斯汀东方医学院教授(博士后毕业)

张跃荣美国纽约中医学院院长

管飞私营企业总裁(个人资产超亿元)

程昭擐中国中医研究院教授。主任医师

针灸骨伤系

该系共有教师57人,其中正高4人,博导1人,副高28人,中级20人,初级4人。

针灸推拿专业以针灸为住,结合各项先进治疗技术在痛症。瘫症。功能障碍等方面形成了医。教。研整体模式特色,是江西省卫生厅领先专业。

中医骨伤学科是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特色学科。其理论和学术即继承了传统中医伤科的特色,又吸取了现代医学理论。现代科学技术及新的诊疗手段和方法,充实丰富了伤科学的内容,使之培养的学生更适合社会的需要,学生毕业后既能担负临床医疗工作,又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出事学科理论研究能力。目前,为全省骨伤病治疗中心组长单位。

针灸推拿专业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重点专业,也是江西省高等学校的品牌专业。科研项目共54项,其中省级7项,厅级25项,院级21项,获得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

中医学(骨伤方向):

(五年制、理科,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1、课程设置:

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正骨学,中医骨病学,针灸学,中医内科学,创伤学急救,现代医学基础,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等。

2、特色和优势:

该专业充分利用附属医院即省骨伤医院的临床高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了一大批骨伤科专业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专门人才。院系合一后,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业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注重素质教育及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依托附属医院4000余万元先进的医疗科研仪器设备(螺旋ct、双能x线骨密度仪、x线c臂机及闭路电视手术观摩室等),可进行直视手术教学及常规骨伤手术,还能开展前沿的先进骨伤手术。

篇4

。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课程组中具有博士学位5人,硕士学位2人。学校131人才工程中青年名师2人,天津市131人,创新型人才培养第三层次入选1名。双师型的教师(具有教师资格、医师资格)为100%。为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课程组采取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的方式,以提高教师素质,同时也保证了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合理的师资队伍结构和优秀的青年骨干教师队伍是保证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源泉[1]。

2注重基础教学突出教材建设

本课程组承担本科生、本科七年制及硕士、博士研究生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基础》《中医药学概论》《中医药膳学》《中医基础理论双语(中英)》《中医基础理论双语(中日)》《中医自然疗法》《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医学心理学思想》《医学初级日语》《中医临床日语会话》等课程讲授。其中《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基础》和《中医药学概论》作为中医学的主干课程,授课对象覆盖面广,涉及中医学院、针灸学院、中药学院、护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等部门。本学科组中四名教师可流利全程用英文、日文讲授《中医基础理论双语(中英)》《中医基础理论双语(中日)》及相关双语选修课程。课程组成员积极参与各种专业教材及参考资料的编写工作。作为副主编、编委参加了普通高等中医药教育“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基础》及相关习题集的编写工作。先后有6人参加20余部全国统编教材编写工作。通过教材编写促进了与兄弟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开阔了眼界,提高了水平。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严格的教材选用制度,所选用的教材能体现实际需要及教学大纲的要求。自2003年起采用的七版教材为新世纪全国中医院校规划教材,是目前国内高水平的中医药学精品教材,可满足课堂理论教学的需要。针对学科发展及教学实践,在更新教材的同时,也及时充实和引入了教学参考资料,对所使用的教材进行适时地补充,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能够反映本学科的发展概貌。特别是在本科七年制和研究生教学中已被广泛应用。

3深化课程体系与内容改革

本课程组立足改革,更新观念,以厚基础、重实践为原则,突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注重课程体系和内容的改革。3.1实施PBL教学改革通过课题立项,本课程组设计并实施启发式、整体互动式教学方法,选取相关章节,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方式,推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倡导小班教学、小班讨论。老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完善以能力为导向的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定体系。加速了由灌注填鸭式教学向能动性教育方式转变的过程。3.2积极开展双语教学为了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及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能力人才的需要,本课程组多年来在七年制必修课中,开设《中医基础理论》的英语和日语双语教学。同时鼓励五年制本科生继续双语学习,并设置《初级日语》《中医临床日语会话》《中医基础理论双语》等选修课为我校专业双语(日语、英语)的教学奠定了基础,使学生们初步掌握了专业英语、日语技能,提升学生临床即时翻译训练及参加中医药国际学术会议专业翻译水平。3.3建立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为了更好地支持和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学校通过引进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师生互动式自主学习。教师可自主结合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学生突破时间空间限制主动访问教学资源,自由发起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并逐渐体验到基于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的乐趣。

4注重各层次人才培养

课程组针对不同层次的人才特点,进行适宜性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对本科生培养强化基础教育,注重中医思维模式的建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从教学方法,教学改革等方式入手,改变中医基础理论、内经等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利用实验室、多媒体等方式方法辅助教学,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对硕士研究生培养在明确研究方向的同时,注重夯实基础理论知识,提高中医临床技能和基础实验科学能力的培养。从研究生招生复试、课程教育考核、课题设计实施、资料搜集整理、论文撰写修正、毕业答辩等方面严格要求把关,突出基础理论对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的指导意义。对于博士研究生培养,注重基础理论的深化研究,以及在临床疑难病的基础研究。强调创新意识和严谨求实作风的培养,对博士学位论文要求既要有鲜明的创新点,同时又要有充分丰富的论据,以提高博士毕业生的整体水平。

5完善课程建设规划

篇5

《中医学基础》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及中医诊断学的内容,是河南农业大学中药学专业十大核心课程之一,也是学生学习中药学相关知识的第一门主干课程。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质量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中药学》、《方剂学》等后续课程。因此,提高《中医学基础》的教学质量显得相当重要。鉴于农业院校中药学专业的特点,该门课程课时短、容量大,再加上中医学理论体系本身的独特性,教师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好这门课呢?笔者对教学方法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和实践。

1.农业院校中药学专业的特点

上世纪末全国20多所农业院校相继开设了中药学专业,河南农业大学中药学专业也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该专业2003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至今已经9年。农业院校的中药学专业是农学与中药学的交叉学科,既有中药学专业的特点,又有农学专业的优势和特色。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既借鉴了农业院校的优势,让学生掌握药用植物栽培、规范化种植和品种选育等相关知识,又吸收了中医院校的特色,让学生掌握中药学相关知识,培养其在药物研究开发和市场开拓等方面的能力,两者有机结合,培养综合型人才。在这样的培养目标指导下,农业院校中药学专业学生的课程门数就明显增加,课程的课时则只能缩短,如《中医学基础》课程只有40个学时。

2.中医基础理论的独特性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在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指导下,通过长期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生理表现和病理变化的实践观察,总结归纳而逐渐升华和抽象所形成的独特理论体系。它是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理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学术体系。然而,这些哲学和人文科学思想对刚入学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点儿困难。尤其是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等概念,往往让学生一头雾水,甚至感觉跟算命等伪科学一样。但这些又是我们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直接影响到后期脏腑功能和疾病的诊断。还有一些概念,中西医差别较大,如中医的肝、心、脾、肺、肾和西医的有很大区别。中医学理论体系的这些特点,无形中增加了该门课程学习和讲授的难度,如何在短时间内,讲好这门课,教学方法更加重要。

3.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

3.1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提高学生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提高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考虑的首要问题。知识千差万别,若要让学生在听每一节课时都兴趣盎然,教师应将多种教学方法结合。

(一)运用比喻[1]。在讲课的过程中,运用比喻法,可以将深奥的、复杂的、抽象的事理,用简单的、熟悉的、直观的事物表达出来,便于理解记忆。比如,讲“风能胜湿”时,可以联系生活中的例子打比方。用湿拖把拖完地后,怎么能让它尽快变干呢?同学们可能就联想到,打开风扇,风一吹,地面上的水湿很快就没有啦。所以,“风能胜湿”。

(二)结合典故。中医学相关理论知识与古代的文学知识密切相关。如讲到“肝主藏血”、“怒能伤肝”时,可以举《三国演义》中周瑜被诸葛亮气吐血的例子。如五行的特性中,金曰从革,有收敛、沉降的特性;木曰曲直,有生发、生长等特性。讲授到这里时,可以联系到成语“击鼓鸣金”。古人打仗时有击鼓前进,鸣金(敲锣)收兵,因为鼓是木头做的,可以鼓舞士兵斗志,而锣是金属做的,可以收敛士兵情绪。

(三)应用多媒体[2]。现在教学手段日益丰富,多媒体教学在课堂讲授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如在讲授五脏的形态结构时,充分运用多媒体,将肝、心、脾、肺、肾等脏器的形态结构图片展示给学生,加深印象,课堂效果很好。

(四)病案教学。在讲课过程中,举一些案例,可以增加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内容。例如,讲授情志对人体的影响时,可联系到范进中举的例子。范进中年中举,大喜过望,精神涣散,变得疯癫。医生请范进平时最怕的人———他的屠夫丈人,来打他一巴掌,他就清醒恢复常态啦。喜为心之志,过喜则伤心,使心气涣散,人变得疯癫。恐能胜喜,他平时最怕他老丈人,他丈人打了他一巴掌,他受恐啦,病就好啦。这些例子,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理论知识很快就记住。

3.2梳理归纳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3]《中医学基础》的课时一般在40学时左右,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要把书中所包含的所有章节都详细、深入地讲解,可能性不大。因此,我们结合农业院校中药学专业的特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纳,在讲课的过程中突出重点和难点。对中药学专业学生来说,我们只要求学生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精气血津液的基本功能、脏腑的生理功能以及基本的病因和病机等相关知识。所以,在讲课过程中,我们要简化教学内容,将基本概念讲解清楚,重难点突出。如在阴阳学说中应侧重讲解阴阳的属性及阴阳的相互关系;在五行学说中应侧重讲解五行的属性和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

3.3督促学生理解记忆,强化理论知识方法是手段,效果是目的。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突出讲述重难点内容,目的是让学生更容易的去理解记忆中医学理论基本知识。为达到这种效果,在讲课的过程中,还应该不断督促学生,比如,加强课堂提问,开展课堂讨论[4]。每堂课开始前几分钟可向学生提出前两节授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去钻研自学。此外,可根据章节内容,设立专题,开展课堂讨论。通过这些手段,不仅能督促学生记住相关理论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掌握学生学习状态,随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篇6

关键词:《中医学基础》 教学改革 实践

《中医学基础》作为一门涉及到中医学专业的基础入门课程,是学习中医学以及其他专业的必修课,也是其他课程的基础。因此,《中医学基础》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仅关系到本专业学科教学质量的高低,而且还关系到其他课程甚至其他专业学生的教学质量,也会影响到整个中医学教学的顺利进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学生学习知识的思维也在发生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高速发展的经济时代,所以对于《中医学基础》的教学需要不断地改革创新,以便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应当展的现状。[1]

一、 《中医学基础》教学改革探索

1.改革教学内容

1.1 理论联系临床经验

一般医学类的知识通常都比较枯燥,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理论知识与具体的临床经验结合起来,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氛围,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记住所要学习的知识,还能够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实现教学目标。

1.2 突出难点教学内容

《中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所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挑选出重点与难点。对于重点问题,教师需要将文章中涉及到的内容进行具体讲解,同时结合实际需要,将文章进行归纳,帮助学生培养解决重点问题的能力;对于难点问题,特别是一些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问题,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分析相似点与不同点,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讲解下,充分体会。[2]

1.3 教学内容与专业相结合

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于《中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是不一样的,因此针对专业的不同进行针对讲解,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是针灸专业,教师可以集中讲解针灸应用的案例;如果学生是中医戒毒专业,教师可以讲解关于戒毒方面的实际案例。进行针对性讲解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到本专业对于《中医学基础》课程学习的要求,体会中医学的重要性。

1.4 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中医学是中国独有的医学体系,很多概念、观点都是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结晶,所以很多时候学生并不能够真正体会其中的奥秘,中医学中生涩的名词给学生造成虚假的感觉,尤其是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哲学思想,甚至觉得有些迷信,所以学生有时候会感觉迷惘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要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必须将中医与现代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做到与时俱进。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讲解中医学在现代医疗、康复、保健、养生、美容等各方面的应用,增加学生的好奇心,提高探知欲望。

2. 明确课程设置的目的

《中医学基础》的授课学生通常都是学习护理、中药药剂、中药市场营销、西医临床医疗、公共事业管理、应用心理学等专业的学生,因此进行课程设置时,需要对中医学上的基本知识、技能、概念以及理论进行分类,帮助学生从最基本的知识入手,为学习本专业的其他课程奠定基础。

2.1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现代教学手段主要是体现在多媒体以及网络教学上,适量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多媒体教学主要是通过音频、文字、动画等刺激感官的方式给学生带来学习兴趣。一般中医学上的知识都比较抽象,所以多媒体的介入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习课程的印象,还能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益。网络教学主要是一种辅助教学方式,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查找资料,观看教学视频等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提高学习效率。

2.2改革评价方式

教学改革同样涉及到学生成绩的考核方式的改革,学生可以参与到课堂的发言中,因此评价方式由原来单一的理论知识的考核改变为:总成绩=平时成绩×40%+期末考核成绩×60%,平时成绩=阶段性测验成绩+课堂发言成绩+课程论文成绩+分组讨论成绩+课余作业成绩。经过各项指标的综合考核,实现评价的目的。[3]

二、 《中医学基础》教学改革实践效果

1.学生的成绩均有所提高

根据教学的最终结果显示,参与《中医学基础》教学改革的学生经过教学评估后,成绩均有所提高,平均成绩提高幅度超过10分,而且整体学生合格率也比改革前提高12%,中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使多数学生更积极、乐观、主动、认真地面对考试,顺利完成学业。[4]

2.对中医学专业学生的后期影响较大

根据追踪调查结果,《中医学基础》教学改革对中医学专业的学生后期工作以及学习上的影响较大,并且在其他的学科学习中,也会涉及到很多内容。许多继续深造的学生表示,在深造或者就业的过程中,《中医学基础》为其以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无论是从自我发展以及责任感上,都能从中获得知识与心得。本专业毕业的学生能够获得心理、护理以及专业的知识体系,并完成自我完善。

三、结语

《中医基础学》的教学改革实践重点在于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课程的设置、教学手段的革新、评价方式的改变,关于中医教学改革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让我国中医学教学体系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 朱乔青,来平凡,曾传红,等. 对综合型高等中医院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2):229-230.

[2] 李如辉.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改革的实践及理论依据[J] .中医教育,2000,(6) .

篇7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中医诊断教学 临床应用效果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9月-2015年9月我院中医学专业学生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17-35岁,平均年龄(24.06±4.53)岁,应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方式;观察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18-31岁,平均年龄(25.12±4.87)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两组学员在性别以及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差异不明显(P>0.05),有可对比价值。

(二)方法

选择100名我院中医学专业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其中50例为对照组,应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方式;50例为观察组,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统计比较两组学员中医诊断学的平均考试成绩合格率以及课堂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评分。

对照组应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方式,具体如下:老师按照教材要求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根据课本教材的安排原封不动的进行讲授,主要是将书本上的知识点照本宣科的灌输给学生。学员不主动思考和提出自己的想法和问题,只是进行被动式的听讲,并且机械的记录老师讲授的书本知识点。学员的能力考核标准是以传统的书面考试成绩为准,以考试成绩来判定学生的学习以及知识掌握的情况。老师缺乏临床经验,并且不主动与临床一线医师进行相关交流,知识点老套落伍,理论和临床实践脱节严重。学生只学习了解老师讲授的理论知识,不主动关心中医革新技术以及临床应用,普遍会感觉到的知识用处不大,课堂上提不起兴趣;观察组学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具体如下:选择案例。老师根据课堂的教学计划和目的,选择具有代表性、象征性以及启迪性的临床真实案例,结合教材理论知识点讲解给学员。重点讲授中医诊断理论与临床案例相结合,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与讨论。老师要确保所选的临床案例真实可信,最好是由老师深入临床医院一线的亲身经验,或者是从有过临床诊治经验的同事处收集到的病例。老师在讲授案例前应该精心进行准备和备课,在讲授过程中,不仅仅要有文字和口头讲述,最好还有真实的数据、分析、图表、照片以及临床就诊单据等图文材料,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课堂教学的客观和生动。

(三)疗效评价

统计比较两组学员中医诊断学考试平均成绩合格率以及教学效果问卷调查评分。考试成绩合格率评价:满分100分,0-59分:不及格;60-70分:及格;71-85分:良;86-100分:优;教学效果问卷调查评分评价:满分10分,分数越高说明教学效果与质量越好。

(四)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进行研究数据统计处理,学员对于教学效果问卷调查的评分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配合t校验。学员中医诊断学的平均考试成绩合格率采用百分数(%)表示,P

二、结果

(一)两组学员考试成绩合格率的比较

观察组学员中医诊断学考试成绩为优的有23例(46.00%)、成绩为良的有14例(28.00%)、成绩及格的有9例(18.00%)、成绩不及格的有4例(8.00%);对照组学员中医基础理论考试成绩为优的有21例(42.00%)、成绩为良的有13例(26.00%)、成绩及格的有8例(16.00%)、成绩不及格的有8例(16.00%)。观察组学员的中医诊断学考试平均成绩合格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学员的8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二)两组学员对于教学效果问卷调查的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学员对于课堂教学效果问卷调查中,课堂教学效果的平均评分为(8.41±1.22)分、学习促进效果的平均评分为(7.78±1.03)分、能力提高效果的平均评分为(8.23±1.13)分、成绩提高效果的平均评分为(8.71±1.11)分;对照组学员对于教学效果问卷调查中,课堂教学效果的平均评分为(6.04±0.86)分、学习促进效果的平均评分为(5.41±0.85)分、能力提高效果的平均评分为(4.26±1.07)分、成绩提高效果的平均评分为(5.78±1.74)分。观察组教学效果和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三、讨论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是根据中医学理论基础知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察和判断,辨别患者的中医证候,从而可以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健康状态以及发病情况,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主干课程[2]。中医诊断学理论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与理论模糊性,大多数学生刚开始接触到中医学理论,对中医学的体系没有很深的认识,基本功底较差,当听到老师讲授时,普遍会感觉到中医诊断学课程极其深奥和难懂[3]。与此同时,传统的中医诊断教学方式单一、落后,基本上以老师的大课堂讲授为主,并且存在重视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轻视临床实践;重书本知识,轻操作技能培养等现象。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基本上是以强加灌输的方式,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缺乏思考和提问的习惯[4]。从老师的角度看,教材不能紧贴临床真实案例,所讲授的理论知识点没有经过临床的验证,也不去与临床一线的医师进行相关的交流与沟通,在中医诊断学的教学过程中一律照本宣科,流于形式,教学效果和质量大打折扣;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在课堂之上作为配角和听众,只能被动式的听讲,缺乏对于中医体系的了解和兴趣,不主动思考,不积极讨论和提问,一律靠死记硬背应付考试,严重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和质量[5]。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中医诊断学教学方法和模式,主要是在学生了解和掌握一定的中医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应用临床真实、典型的案例将学生带入到临床一线现场进行病例分析,可以有效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巩固和加深学生对中医诊断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吸收。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间的合作,能够进一步地提升学生的解决、分析问题以及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6]。与此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沟通、工作作风以及团队间的协作意识。这有利于将中医基础性理论与临床实践更好的联系起来,缩短课堂教学与实际临床之间的距离,应用效果十分明显,值得给予应用和推广。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学员中医诊断学平均考试成绩的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注重培养学员们对于中医诊断的学习兴趣,增强主动思考、语言表达与团队协作等能力,能够显著提升学员的理论考试成绩以及课堂综合教学质量,在中医诊断学中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唐利龙,梁岩,陈宏.案例教学法在中医诊断学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9):2250-2251.

[2] 吴秀艳,王天芳,薛晓琳. TBL模式的情景模拟案例在中医诊断学双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3):77-78.

[3] 杨爱萍,杜坚.案例教学法在中医诊断学辨证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2):100-101.

[4] 茅骏霞,李艺.案例教学法在中医针灸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11):1131-1134.

篇8

    掌握生动的语言艺术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有些人虽然胸有丘壑,可就是表达不出来,这对于老师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弊端。在课堂上,教师要通过讲授,才能够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样的教学内容,有的老师讲授起来就生动幽默,学生想溜号都困难;而有的老师授课,学生感觉云山雾罩,让人想不睡觉都难。由于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大学新生,一些专业术语本就非常难懂,如果教师再用很专业的术语来解释,只怕学生会越来越糊涂。所以对任课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就是尽可能用通俗的语言来进行解释。如介绍“魂”和“魄”时,这两个词汇在中医学里是非常广阔和深奥的概念,如果教师仅从定义进行阐述,学生会感觉很不好理解。此时可以举一个“青蛙实验”的例子,帮助其理解。即将青蛙破坏脑组织后,在其肚皮敷上沾有盐酸的薄纸,青蛙会反射性的出现蹬腿反应。这说明青蛙可以在非本能的反射(魂)消失的情况下,还存在一些本能的反射(魄)。即“魂”不在了,魄还在。这两个概念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密切联系临床

    很多人认为中医基础理论是一门纯理论的课程,且授课的对象又是新生,只要讲好最基础的理论知识就可以了,至于临床,那是以后的事情了。还有人批评一些急于学习临床知识的学生,“还没学会走,就着急跑了”。殊不知,我们中医药院校的毕业生普遍存在中医辨证施治能力低下的问题。而究其原因,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滞后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这种思维的培养必须从中医的入门课程—中医基础理论就开始。针对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缺乏中医基础的新生,所以我们在培养学生临床思维模式的时候一定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并综合运用多种教学形式。由于学生所学有限,通常意义上的“临证”对于其难度较大,故可采用案例式或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来进行。案例式教学接近于直观场景,克服了从概念到概念的课堂教学方式的弊端,可以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所选择的病案,难度不宜过大,要和教学内容紧密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对疾病进行辨证,并提出治法和方药,再进行课堂讨论。教师则充当主持人的角色,负责点评和总结。实践证明,虽然辨证、治法、方药都属于“超纲”内容,但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及教师点评,学生完全可以理解整个辨证论治的过程,不但有助于培养中医临床思维,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的兴趣,对帮助学生学习具有积极意义。

篇9

在医学高等专科院校中,中医学基础教学最突出的问题是教材内容多,课时少。它是中医专业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等专多门主干课程教学的缩写版,授课学时仅仅54学时,要求学生全面掌握中医学基础全部内容难度非常大,因而,在中医学的讲授过程中往往侧重于中医学基础知识的讲解。该课程存在理解困难、内容多且抽象、文字难懂、知识面较广等特点,再加上医学髙等专科院校的学生中医基础薄弱、知识积累较少、学习兴趣不浓、学校安排课时相对较少等现状,对学生而言要想在短时间学习、理解、掌握如此深奥的知识,难度可想而知;对老师来说,传统的讲授方法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普遍较差。笔者在中医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探求,总结了几点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报道如下。

1.兴趣学习法

这种方法重在提高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兴趣,才会认真听讲,才可能学好。中医学基础作为学习、认识中医的人门基础课程,学生学习时感到枯燥、比较难理解和记忆。作为老师,首先应把难于理解的内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而不是照搬课本。比如在讲解时适当运用“示意图”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加深理解和记忆,如讲解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时,可利用五行相生相克表描述相生相克关系:相生就是顺时针相邻相生,相克就是隔一行克一行。这样结合图表用一种简单的语言描述,学生容易理解。再如在讲解阴阳学说中阴阳互根互用时,可举例“阴和阳的关系就像生活中没有白天,就不会没有黑夜;没有黑夜,也就不会有白天”,以这样通俗的语言讲解,学生能够较为愉快的接受且理解。

2.课堂讨论法

课堂讨论法就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集体中相互交流各自的观点或看法,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授课生动性及学生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开展交流意见,互相启发,弄懂问题。例如在讲解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时,可把学生分成5组,并让每一组各自讨论并举例说明其中一个基本内容的的含义。再如讲解病因这一章节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六七情的致病特点,然后进行相互交流。分组讨论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体合作能力,从而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3.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以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通过讨论、问答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了解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或理论,并培养学生高层次能力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授课时可根据教学目标,适当在讲授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具体案例来说明课堂所讲授的内容,案例教学法中最常见的就是病案讨论,它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形式,变过去教学中教师单向传授的被动模式为师生双向沟通、相互促进的积极教学模式,活跃教学气氛,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的能力。该方法是让学生首先对病案进行分析,然后再根据内容的要求进行讨论,最后老师进行讲解的方法。案例可以是学生常见的病理现象,也可以是临床中常见的病例,例如在讲解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时,可列举“某急性热病的病人,入院治疗时突然出现体温骤降,问该病例体现了阴阳学说的什么内容?”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该病例从而得出问题答案。再如在讲解完气与血之间的相互关系后,可问“一位贫血的病人去一家中医诊所看病,中医医师在处方上除了开补血药之外又加入了补气的药物,请用气血关系来解释为什么需要加入补气的药物?”通过这样真实的案例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充分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加了师生间的相互交流,活跃了教学气氛。

4.比较教学法

比较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把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放在一起,辨别异同,认识本质,通过“教”与“学”双方主动参与以揭示规律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讲授教学方法不同,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调动思考主体的自身潜能,认识事物本质,从而促进创新意识的培养。中医学基础理论知识抽象、难以理解、记忆内容繁杂。医高专的学生一般对西医知识较为熟悉,且中医和西医作为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故在讲授中医某些知识时可通过中西医的对比来讲解。如讲解“心”的生理功能时,中医“心”的主血脉功能就相当于西医生理学中心脏的泵血功能;主神明功能却和西医不一样。这样一比较,学生就容易把中医西医常常混淆的教学内容区分开来。再如在解释“辨证论治”的含义时,由于初次接触中医的学生往往很难理解这一中医特有的治疗基本原则,笔者在讲解过程中常常把“辨证论治”和“警察破案”对比讲解,看似不沾边两个内容实则有着相同实质内容。“辨证论治”就像警察逮捕犯罪嫌疑人时往往需要先搜集证据在根据证据来判断真正的罪犯,从而确定并实施逮捕方案。在这一教学法中,思考、联系和启发是教学的主要方法,学生通过联想比较,建立了与以往知识体系不同的、较为清晰的概念,明确了差异,避免了概念的混淆,使所学知识更加浅显易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篇10

关键词:中医思维方式中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C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5.169

1前言

中医学是我国经过几千年历史沉淀的一种属于中华民族的医学形式。中医学中蕴含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思想和民族文化,是一种具有典型特点的中国传统医学。近年来,在我国大力开展医学教育的背景下,很多西医大学都开设了中医教学,但由于受到西医教学方式方法的冲击,中医教学存在着诸如学习目的不明确、教学课时比较少、理论联系实际效果不好等现象。其实这种现象的本质就是中西医的基本理论体系是不同的,适合西医的教学方式方法并不一定能够适合中医教学。

2中医学概述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与防治以及摄生康复的一门传统医学科学。按照中国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名词,中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医学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中医学基础理论:古典基础理论、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气血津液、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等。

3中医教学存在的问题

3.1缺乏中医教学氛围

中医学虽然是我国传承保护比较好的医学之一,但是在西医院校教学过程中,往往呈现一种西医压倒中医课程的现象,并且在学生们日常可见的一些医学相关现象多为西医。另外,中医培养人才往往是需要比较系统长久的培养才能够达到成才的目的,另外很多高等教育学校的图书馆内馆藏的中医图书量比较少、种类比较单一,所以在大多西医学校的中医学习氛围比较淡薄。

目前,我国的医学类高等院校普遍中医课程开设都放在本科教学的第三年,这样学生们在接受了两年的西医教学之后,对西医的物质理论、医药理论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甚至是“根深蒂固”,所以在学生们的思维定式之中已经存在了西医思维,这种先入为主的思想在中医课程开设教学过程中是一种比较大的抑制作用。中医教学在开设过程中缺乏相关的中医文化介绍、中医优势介绍,而是直接开始中医授课,这样在学生们的学习过程中,就会比较难于接受中医理论,导致学生们对中医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不高。在对中医理论产生“排斥”之后,学生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就难以达到牢固的标准,就更无法深入到中医理论的精髓之处去认识,所以很难对中医理论进行实践。

3.2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不匹配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制度一直在实行改革,在中医教学过程中也进行相应的课时缩短工作。但是中医作为一个比较系统的医学形式,所需要的课时比较多。据相关统计资料表明,中医专业学生需要1000多学时来完成中医学习,而我国的西医专业学生教学过程中中医学时被缩短为100学时左右(80学时理论授课,20学时的实践授课),两者相差十倍,这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是严重不符合对学生进行中医理论培养和了解中医知识的。所以,一般大学都会存在“学生没学懂、老师没讲完”的现象,这种现象也是导致我国西医大学中医教学出现问题的一个原因。

3.3重理论轻实践

医学教育是一个比较依赖实践过程的学科。在我国大部分高等学校,因为本来中医学的课时安排就不足,更谈不上所谓的实践课程了,使得教师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无法完成既定的基础知识传授,学生们在实践过程中无法得到足够的理论支持。这样就会让教师侵占实践教学时间,大多数的课时都安排给理论教学了,但是往往中医学中的理论知识都存在很大的难理解性,需要实际进行操作才能让学生们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记忆。

4培养中医思维方式

4.1根据中医特点制定教学目标

学校的教育目标就是培养出合格的复合型人才。在我国当前中医教学存在很多问题的现状下,中医教学最大的目标就是对教学目标和教学课时安排进行改革,合理地进行教学目标制定,从根本上来缓解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之间的冲突。虽然我们在尽量地增加中医教学课时,但是总课时是固定的,为了避免顾此失彼,所以要在教学目标上进行改革。新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利用中医观点中的系统、发展的形式来看待病理的形成。通过复杂系统的简化,就能够很好地形成新型中医教学目标。

4.2分析中西医思维差异,合理引进中医学校的教学方式

中西医的思维方式虽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但是其根本都是“治病救人”,所以在进行思维方式的整合过程中,我们应该抓住基本点,既让学生们熟悉西医的微观分析,同时也要对中医的整体分析、综合分析上有足够的了解。可以通过对同一病例进行中西医不同角度分析,让学生们自由讨论中西医在分析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相同点,找到有机结合的方式,来培养学生们的思维方式。另外,我们也可以对中医院校的教学方式进行合理引进,例如对中医穴位认识上的大模型、局部模型、人体模型教学等等。通过多种手段的结合来打造新型的西医学校中医教学,才是正确解放学生们思想的合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