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投资常用的估值方法范文
时间:2023-07-07 17:34: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股权投资常用的估值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上海城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200080 ;2上海诚鼎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200080 ;3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 200020)
【摘要】作为一个迅速发展并已具备较大规模的行业——PE 行业在会计实务处理上严重滞后,传统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的会计计量方法受到市场的质疑和挑战。文章从PE 行业特点和会计计量模式应用现状入手,提出对PE 投资应按“可供金融资产”进行分类并按“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在此基础上,对市盈率(P/E)估值模型的应用思路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PE 会计计量 公允价值 估值
一、问题的提出
(一)PE 行业发展现状
私募股权投资是通过私募形式对非上市企业进行的权益性投资,通过上市退出、股权转让等方式出售股权获利。自2006 年深圳证券交易所推出中小板以来,国内PE 投资机构获得了充足的资金来源和有效的退出渠道,大批机构成立。尤其是在创业板推出后,PE 行业得到井喷式增长,在2011 年达到高峰,行业当年投资总金额达到276 亿美元。截至2012 年年底,国内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数量已达到7 511 家,披露可投资总额共计8 073 亿美元。PE 投资在缓解资金市场资本流动性过剩压力、提供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平衡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中小企业成长等方面的作用,使其在经济发展和金融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呈现方兴未艾的发展趋势。
随着PE 行业规模的急剧扩大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市场各方需要准确的PE 投资业务的会计信息。因此,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和行业监管部门有必要对PE 行业的会计核算进行统一规范,以准确反映PE 投资价值,为投资人和资本市场提供更为准确的会计信息,促进PE 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目前实务中PE 业务的会计分类和计量
根据原《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对于股权投资的会计核算通常可以分为长期股权投资和金融工具。2014 年3月,财政部公布了最新修订的《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自2014 年7 月1 日起执行),基本明确该类私募股权投资应该分为金融工具。
1. 会计分类。目前实务中,国内PE 机构通常是将PE 项目股权投资分为“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主要依据是:(1)PE机构作为财务投资人,一般在被投资企业持股比例较低,对被投资企业基本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2)PE 投资项目在交易所上市交易前受到流动性限制,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持续、有效的市场报价。
2. 后续计量。基于对PE 投资业务会计分类的上述判断,目前在会计实务中,对PE 投资业务的后续会计计量一般都按“成本法”进行核算。在股权投资持有期间,如果不出现较大风险因素,则账面价值基本是保持初始投资成本。
(三)按成本法核算的弊端
PE 投资的标的企业通常是处在成长期的中小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影响会导致企业价值波动较为频繁。而对PE 投资项目采用成本法进行后续会计计量,则会导致:(1)不能及时和准确地反映PE 投资项目的资产价值变化。(2)不利于项目投资后管理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当发生对标的企业估值出现较大不利影响因素时,企业不能及时地发出预警信息。(3)不利于对项目责任人进行考核。
二、PE 投资业务的会计后续计量模式选择
(一)PE 投资业务的特点分析
PE 投资业务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1)PE 投资业务是一种风险投资,价值波动相对较大。(2)投资持有的目的是获取股权价值增值收益,通常不会控制企业,退出意愿相对明确。(3)投资持有期不确定,退出时间取决于企业增长是否达到预期,或者是否需要提前退出规避风险。(4)投资人的关注和风控要求高。
(二)会计分类和后续计量
1. 会计分类。PE 投资从性质上划分属于权益性投资,但由于其具有风险投资特征,且对被投资企业基本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因此,PE 投资业务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应参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根据PE 投资业务的特点,决定该类投资不是为了近期的出售、回购或赎回,再加上其持有期限不确定,没有明确意图将该项投资持有到期,因此,PE 投资持有的股权可直接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2. 后续计量。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按“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公允价值亦称公允市价、公允价格,是熟悉市场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和自愿的情况下所确定的价格,或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可以被买卖或者一项负债可以被清偿的成交价格。因此,PE 机构应当在股权投资持有期间,按照公允价值对持有投资进行后续计量,以准确核算和反映各个会计期间企业的价值。
由于PE 投资持有的股权在没有完成上市前,其标的企业的股权交易不可能很活跃,其公允价值很难通过活跃的交易市场取得。理论上确定公允价值可以选择的模型有很多,但大部分模型的可操作性存在偏差,参数的设定和数据的取得存在太多的主观性,因此,如何选择合理的估值方法对标的企业的价值进行估值,是会计实务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三、公允价值估值模型的选择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需要合理、操作性强的估值模型作为应用基础,以保证数据的相对可靠性。基于收益法和市场法的评估原理,实务中较常用的方法有现金流折现法和相对价值法。
1. 现金流量折现法。现金流量折现法是对企业未来的现金流进行预测,选择合适的折现率,将未来现金流量折合成现值的方法。基本公式如下:
式中:p 代表企业的评估值;n 代表企业的经营期;CFt 代表企业在第t 年产生的现金流; r 代表折现率。
该方法的优点在于理论上可以反映行业趋势、公司策略和经营管理的变动,较少受市场波动和会计政策调整的影响;缺点在于基于大量假设和主观判断,无法相对准确地估测企业未来现金流,偏理论化,可操作性较差,计算出的数据质量不高。
2. 相对价值法。相对价值法,也叫价格乘数法或可比交易价值法,是利用可比企业的市场定价来估计目标企业价值的方法。该类模型基于市场法原理,它的假设前提是存在一个支配企业市场价值的主要变量,并根据这个变量找到一组类似企业,通过相关指标求得目标企业的评估价值,通过比较来判断目标企业价值的合理性。主要模型有市盈率模型(P/E)、市净率模型(P/B) 和市销率(也叫收入乘数)模型(P/S)。
这里主要介绍市盈率模型,基本公式为:
企业价值= 标的企业实际净利润× 可比市盈率倍数(P/E)
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可变参数只有一个,且其取得是基于公开市场的上市公司数据、交易数据和行业数据,公允性程度和透明度较高;缺点是难以找到大量真正可比的公司和交易,易受到信息披露、并购和交易量的影响,且并非各个方面均可比(如法律结构、协调效应、管理层变化),会计政策的差异也可能影响比较基础。
(二)PE 估值模型的应用思路
1. 方法选择。由于现金流量折现法所需要的参数基于大量假设和主观判断,并且对大多数标的企业来说,其未来现金流量的准确估测几乎没有可能,因此在PE 投资项目估值实务中应用意义不大。而相对价值法却能弥补现金流量折现法的不足:一是可变参数少,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主观因素的影响;二是标的企业最近一期私募所确定的P/E 倍数是完全的市场行为,反映了标的企业的市场价值,可以作为很好的参考;三是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其可比公司或可比交易的数量规模、数据来源不断扩大,市场对标的企业行业估值倍数的变化也相对容易获得。因此,运用相对价值法对PE 投资项目进行估值在实务中比较可行。由于PE 投资的企业多数为处于细分领域的成长类公司,个体差异较大、收入增长较快,很多为轻资产公司,资产账面值波动相对较大,市净率(P/B)模型无法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差异,市销率(P/S) 模型又会受到收入大幅波动的冲击,因此,在国际和国内并购市场,尤其是对成长型企业,普遍是采用市盈率(P/E)模型进行估值。
2. 操作思路。PE 估值模型的两个参数中,企业的实际净利润是确定的,难点在于对可比市盈率(PE)倍数的确定。具体到PE 投资的标的企业,我们建议采用该标的企业最近一次融资或股权转让的P/E 倍数作为计算参数,即市场价格。主要是因为:(1)目前国内的PE 行业发展已相当市场化,项目信息在市场上已相对较为透明,通常一个投资标的项目,会有多家PE 机构参与竞标,并会进行详细的尽职调查。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该类投资交易是“公平自愿的”,且交易双方是“熟悉情况的”,交易价格是经过市场竞争和商务谈判得出的,其交易确定的市盈率倍数最具有公允性。(2)与业内常用的行业市盈率相比,采用标的企业最近一期股权交易结果,能够规避个体企业价值与行业平均水平的差异,最能体现标的企业的实际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标的企业的价值会受到企业经营战略、资产业务结构、核心团队,以及市场对标的企业所处行业估值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实务中我们可以通过估测一个调整系数对之前确定的市盈率倍数进行修正。基本公式为:
企业价值= 标的企业实际净利润× 市盈率倍数(P/E)× 调整系数
上式中由于是采用标的企业最近一期股权交易形成的市盈率倍数,在企业内部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调整系数的运用只需考虑外部大环境因素的变化,复杂程度显著下降。如果最近一期交易间隔时间较长,可以考虑结合企业业务结构、核心团队、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变化因素,对调整系数进行修正。
外部环境影响系数主要体现外部环境变化对标的企业所处行业的估值变化。实务中我们可以通过计算二级市场可比公司在相同会计期间的市盈率倍数变动来确定。
参考文献
[1] 国际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估值理事会. 国际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估值指引[S].2010.
篇2
一、引言
(一)背景
私募股权基金(Private Equity Fund,以下简称“PE”)中的私募股权是相对于证券市场上的公众股权而言的,其投资对象主要为非上市公司的权益资本。从外延来讲,私募股权基金主要包括:风险投资基金和并购投资基金。在过去20年中,私募股权基金已经从资本世界的外缘转入中心。在国际经济运行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PE在做出投资决策前,通常需要考虑两个因素:(1)项目本身投资的可行性,其决定PE是否需要进一步调查,乃至以后投资;(2)项目的价格,其取决于PE对企业价值的判断和谈判能力。判断和谈判的基础是企业的估值,模型的选择十分重要。
PE在做出投资决策后,通常面临来自两个方面的风险:(1)项目本身所蕴含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由不可控的因素所产生。如项目涉及技术的成熟度、宏观经济状况等;(2)企业主由于掌握更多的信息所产生的道德风险(moral hazard)问题。
(二)现有文献的局限性及本文的创新之处
现有文献针对PE机构选择项目、定价、培育、退出的策略选择均有详尽的研究,但普遍基于一个假设,即PE机构与拟投资企业信息对称,创业者所提供的信息完备而准确,PE能够有效分析所有信息,按照定价模型得出的各种信息是有效的。而实际情况,特别是国内的PE投资案例显示,对创业者所提供信息的判断占据了PE机构前期调查的大部分精力,且这种调查常常是不完备的,即PE机构经常不能获得有效信息。因此,PE投资的项目选择,应有一个专门部门对创业者信息进行甄别和信息选择。本文总结PE投资实践经验,结合国内实际,从PE机构的角度,提出针对创业项目判断、定价的方法,并通过定价模型和对赌协议的运用,确保判断失误情况下的PE利益保全。
二、PE项目价值评估
在PE投资中,企业价值评估是投资方与融资方进行投资谈判的一个最为关键和敏感的问题,它涉及到每股的价格、一定的投资金额下投资方在被投资企业中所占的股权比重,对PE的投资收益构成重大的影响。
在实际工作中,用得最多的估价方法或者说用来进行谈判的依据,是二级市场上一定时期内所有企业或同行业的简均市盈率或市净率。这一方法很不科学,因为PE投资的企业不一定都是有上市预期的企业,至少在上市的这一时点上不是上市企业。资产的流动性不同,价值就不同,拿二者进行直接对比是不可取的。还有一种方法是用一级市场上的平均市盈率或市净率作为定价的依据。这一办法最大的缺陷在于一级市场是不公开的市场,其数据来源的真实性理应受到质疑。上述两种方法还有一个重大的缺陷,即没有考虑被投资企业所在行业的不同对市盈率和市净率所产生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没有考虑每一个企业的具体情况与行业整体水平的差异,因此,评估结论是很不精确的。
从资产评估学的角度来看,价值评估的方法有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法。
(一)成本法
其原理就是将企业的各项账面资产按照重置成本进行调整并加总而得到企业的价值。但有一个问题是需要明确的,即在PE投资中,与投资人决策相关的信息是各资产可以带来的未来收益,而不是其现行市场价值。价值评估的对象是企业整体的价值,而整体的价值来源于要素的结合方式,整体不是各部分的简单相加。成本法以单项资产的再建成本为出发点,可能忽视企业的获利能力,而且在评估中很难考虑那些未在财务报表上出现的项目,如企业的管理效率、销售网络等。所以,这一方法尽管理论上简单,也比较好操作,但本文认为,它不适合于PE投资中的价值分析。
(二)收益法
收益法是将企业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而得到企业的价值,所使用的模型是现金流量模型。现金流量模型,是企业价值评估使用最广泛、理论上最健全的模型,它所反映的是企业的内在价值。这一模型又分为股利现金流量模型、股权现金流量模型和实体现金流量模型。股利现金流量模型中的股利现金流量与股利政策有很大的关系,很难预计,所以实践中一般不用。股权现金流量模型使用得也不多,主要原因是,作为模型中折现率的股权成本受资本结构的影响较大,估计起来比较复杂。实践中主要采用实体现金流量模型,这时作为折现率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受资本结构影响较小,比较容易估计。
(三)市场法
市场法即相对价值法,它是利用类似企业的市场定价来估计目标企业的价值。所得出来的结论是相对于可比企业来说的,是一种相对价值,而非目标企业的内在价值。相对价值法总的来说有股权市价比例模型和实体价值比例模型两大类。最常用的是三种市价比率模型即P/E比率模型、P/B比率模型及P/R(市价/收入)比率模型。现行PE投资中用的市盈率法或市净率法,其基本原理其实就是市场法,问题是现实中的一般操作并没有深刻领会这一方法的实质,也就不可能将这一方法科学地加以利用。
实际工作中使用最多的主要有以下四种,实体现金流量模型和P/E比率模型、P/B比率模型和P/R比率模型这三种市价比率模型。
根据上述方法,PE机构对拟投资企业进行初步判断,但从国内民营企业现状来看,企业的财务资料很可能混乱,同样存在财务资料不真的情况。这种状况,PE机构人员必须摆脱对估值模型的依赖,重点关注企业财务资料中某些可直观反映企业经营的指标。
三、估值方法之外的企业价值判断
(一)现金流判断
所有的PE机构都关心项目企业的利润,利润不仅是企业盈利能力的表现,也是投资者洽谈投资价格的依据。但需要注意的是,利润是根据会计准则“算”出来的,它和企业的现金流入并无直接的关系。会计政策的选择和会计处理方法的不同,会导致企业利润的不同。比如,不同折旧年限的选择、存货的不同计价方法等会计算出不同的利润,再则,利润中可能包含政府补贴,税收优惠等很多非经常性损益的内容,把这些利润乘上市盈率对要投资的项目企业进行估值,肯定不合适。从这个角度讲,利润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具备很好的可比性,息税折摊前的利润对评价企业真实的经营或许更具参考意义。
从判断项目企业投资价值的角度看,利润表的第一行(收入)可能远比最后一行(利润)重要得多。收入是客户给企业的投票,是最能反映企业价值的指标,很难想象一个企业收入持续增长却不赚钱。此外,判断收入真实性的唯一重要依据,是收入是否有真实现金流支持。在财务核数工作中,PE有时甚至要将收入、费用的确认基础从权责发生制调整到收付实现制,来验证企业的收入、费用、成本与现金流的配比。
原因在于,权责发生制虽然有利于业绩评估,却也常常为项目企业的会计造假所用。看资产负债表要特别关注项目企业的资产流动性,流动性越强的企业,财务弹性和盈利能力越好。然而,本土很多中小民营企业喜欢把企业从普通公司做成集团公司,喜欢从单一业务变成多元化经营。此外,还有一个普遍特征是很多企业家体现对固定资产配置的偏好,重形象而不注重企业的资产结构配置,使得资产负债表上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的比例失衡。
企业的利润直接来源于流动资产的“流动”而不是固定资产的“折旧”,因此,对于那种资产规模很大、流动性却很差的企业,PE应谨慎投资。项目企业的经营性现金流是现金流量表上最为重要的指标,如果企业有很大的销售量,但应收账款过大,经营性现金长期为负,就会出现有利润没有现金的尴尬情形。创造持续的现金流动能力是企业生命力和竞争力所在,只赚利润不赚钱的企业应谨慎判断,这些企业往往会面临很多经营性的问题。
(二)基础财务指标判断
对项目企业真实经营情况进行判断,还要学会利用那些经过第三方验证的“硬数据”,也就是一些经常可能被忽视的非主流信息。这些信息对审计来说可能不是很重要,但对PE判断企业投资价值有着不小的参考意义。
1、通过工资表判断企业的人才竞争优势。将项目企业的员工薪酬与行业平均工资水平作比较,可以看出其吸引人才的能力,对于技术型企业,员工的报酬和相关的激励机制更是反映团队稳定性的首要指标。
2、通过水电费、运费单判断企业的生产、销售能力。对于制造型企业,水电费和运费是甄别其生产规模、产能、销售能力的试剂,漏税容易偷电难,这些水电费、运费等指标有时对判断企业的真实生产和销售情况比从营销入手更为有用和可靠。
3、通过银行借款判断企业的诚信度和财务弹性。企业如果对自己的发展有信心,其融资的首选一般是债务融资。因此,在企业有可抵押资产的情况下不选择银行融资是需要关注的,反过来,如果银行给予信用借款,那对企业素质的评价就可以加分,而一个从来没有产生逾期还款的企业是值得信任的。
4、通过供应商账期判断企业的行业竞争力。账期跟产业链地位有关系,跟项目行业本身也有关系,供应商会比较了解下游的客户,如果给予的账期高于或低于行业水平,都需要关注。
5、通过纳税判断企业的盈利能力。一般情况下,没有一个企业会在没有销售或利润的情况下去缴税,因此,完税证明是判断企业销售和利润最直接的方法。现阶段,在本土企业中,良好的纳税记录起码意味着企业还有成长空间。
四、对赌协议的运用
对赌协议,也叫估值调整协议,是投资方与企业对于未来不确定情况的一种约定,其本质即是“价格回补机制”,一般作为主协议的补充。对赌协议的本质是一种带有附带条件的价值评估方式,实际是期权的一种形式,激励目标企业管理层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最少资本撬动最大收益的过程,再用最大的收益包装上市,从而打通私募基金的退出通道。
我国企业与PE应用对赌协议主要是以财务绩效作为单一的衡量指标,从而确定估值双方的权利和责任。在以财务绩效指标作为衡量企业绩效的标准时,投资方一般有三种选择,一是设立单一指标,如以一年的总利润或税前利润作为指标,一旦达到了这一指标,则股权就发生变化;如果无法达到指标,则继续维持现状。二是选择设立一系列的渐进目标,每达成一个指标时,股权就发生一定的相应变化,并循序渐进。三是设定上下限,在此标准之内,股权变化就可实现。我国蒙牛、永乐和雨润三个案例中所签订的对赌协议就是第二个和第三个选择的组合。近几年,对赌协议在我国企业融资、兼并、重组过程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PE如高盛、大摩、赛富、IDG、鼎晖等都是“对赌”的高手。而蒙牛等一些国内企业成功的运用对赌协议的案例,也使国内众多企业在吸引海外资金时,考虑选择对赌协议的融资方式。
PE组织在入资协议的设计中设置对赌条款是对企业无法预知风险的重要控制方式,由于投资机构对企业信息获得的不完全,对赌协议规定了PE机构最基本要求,并以此为价格设计依据。但是,国内民营企业对赌条款经常遭遇无法实施的结果,对赌条约约束力在国内PE机构入资过程中并不明显。同时,根据现行证券上市法规,为了回避相关法规的规定,各拟上市企业对赌协议均在上报上市申报材料前解除。对赌协议的运用范围和运用程度均受到较大限制。
五、结论
本文运用价值评估与列举的方法对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权基金的项目选择展开研究。通过模型分析,我们发现:PE对投资项目的选择首先依据价值评估模型,通过对模型的修改增强模型对项目的适应性;同时,我们发现价值评估模型对现实企业的判断并不能全面覆盖,PE投资过程中创造性的发现了财务指标和企业运营数据中有特点的部分,并将其指标化。最后通过对赌条款,完善PE投资风险锁定,显著地降低私募股权基金管理的风险成本。
参考文献:
①Sahlman,WillianA: The Structure and Governance of Venture Capital Organization[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7, 1990, 473- 524.
②Gompers, Lerner. Ownership and Control in Entrepreneurial Firms: An Examination of Convertible Securities in Venture Capital Investments. Working Paper. Harvard University, Cambridge, MA. 1997 OECD. 201.
③Gomper, Paul Alan.and Lerner, J: Venture capital distributions: Short - run and long - run reactions [J]. Journal of finance, 53, 1998, 2161- 6184.
④Gompers, Paul Alan.and Lerner, J: The Venture capital cycle[M]. MIT press, Boston, 1999, 8-10.
⑤刘勇. 私募股权投资的探索与初步实践[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3):9―13
⑥熊跃生.PE投资企业价值评估的几种实用方法[J].当代经济,2009(6):146―147
⑦项海容,刘星.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薪酬合约的激励机制研究[J].经济经纬,2009(1):146-149
⑧东明,陈浪南.私募股权基金的分阶段投资策略研究[J].经济经纬,2009(3):137―144
⑨叶柏阳,杨园园.对赌协议在PE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新技术产品,2010(15):209
⑩冯进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国内外研究述评,经济师,2008年(5):102―103
⑾向静,王苏生,孔昭昆: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引进PE投资的失利因素分析,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9年(3),546―549页
篇3
一、基于企业重建思想的成本法
成本法(资产加和法)实际上是通过分别估测构成企业的所有可确指资产价值后加和而成。其思路为企业总价值等于企业各单项可确指资产价值之和。对构成企业的各单项资产进行评估时,也应区分企业是否遵循持续经营假设。对持续经营假设前提下的各单项资产应按照贡献原则进行分项评估,对非持续经营假设前提下的单项资产应按变现原则进行评估。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评估,很难考虑到哪些没有在财务报表上显示出的资产,如企业的商誉、管理人员素质、管理水平、销售网络等。而这些又是构成企业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故单独采用成本法评估是不可取的。
二、基于市场比较思路的市场法
市场法又称为市场价格比较法,是通过寻找市场上已经发生的相同或类似企业案例,通过对案例进行调整和修正,采用恰当的评估方法确定并购企业价值。具体实务中,通常采用参考企业比较法和并购案例比较法。
参考案例比较法是通过在对交易对象进行财务分析,从资本市场上寻找同行业类似企业,对这些参照物企业进行财务分析,通过对评估对象和参照物企业财务指标的比较分析及调整,得出评估对象价值的方法。并购案例比较法是通过搜集大量类似并购交易案例,通过分析交易案例的资料,在对交易对象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依照交易案例数据进行调整,以得出并购企业价值的方法。
无论是参考企业比较法还是并购案例比较法,其核心问题都是确定合理的价值倍数,价值倍数的测算思路可表示如下:
市场法的关键在于可比企业的选择与可比指标的选择。通常情况下,处于同一行业的企业存在着某种可比性,但应在实际操作中选择竞争地位、生产规模、产品种类等相类似的企业。选择的企业越类似,运用市场法得出的评估值也就越准确。
三、基于收益还原思路的收益现值法
收益现值法(收益法)是国际上流行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也是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可以采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持续经营假设条件下的企业价值评估。从企业整体价值的定义和资产评估的角度出发,收益还原思路即收益现值法是评估并购企业价值的一条捷径。企业价值评估的直接对象是企业整体资产的获利能力,而收益现值法就是以企业的整体获利能力为标的进行的评估。收益现值法按照收益的不同又可细分为以下模型:
股利折现模型(DDM,Dividend discount model)是假设企业能给投资人带来的预期收益就是所发放的股利,将预期股利进行折现以此来估算企业价值的方法。通常认为,这种方法较适用于分红率较高的企业,但事实上,企业往往分红率都不高,而且分红与公司股利政策有很大关系,因此其操作性并不强。
现金流折现模型(DCF,Discount Cash Flow)是最为严谨的对企业和股票估值的方法,这种方法是通过预测企业的预期现金流和折现率,将折现值作为企业的价值。这种方法又有几个分支,目前应用最多的是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FCF,FreeCashFlow)。“自由现金流是指企业实际持有的能够回报股东的现金流,是在不危及公司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下可供分配给股东(及债权人)的最大现金额。”自由现金流又衍生出实体自由现金流量(FCFF,Free Cash Flow of Firm)和股权自由现金流量(FCFE,Free Cash Flow of Equity)。
实体自由现金流量是企业一定时期可以提供给所有投资者的税后现金流,这里的投资人既包括股权投资人,又包括债权投资人。其公式为:
FXFF=净收益+折旧-资本性支出-营运资本追加额-债务本金偿还+新发行债务 公式(3)
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指一定时期内企业仅可以提供给股权投资人的现金流量,它等于实体自由现金流量减去债权人支付后剩余的部分。
在企业持续经营假设条件下,收益现值法的计算可分为以下几种基本方式:
其中A的涵义为企业每年的年金(等额)收益。由于企业未来可预测的给年预期收益不同,在计算企业价值时,为了利用年金法的计算便捷性,可以把企业未来的可预测各年预期收益进行年金化处理,然后把已经年金化了的企业预期收益进行收益还原,估测整体企业价值。公式(2)又可写为:
3.分段法
假设未来n年的企业收益可以较准确预测,第n年后的企业经营逐渐成熟,收益保持稳定,故分段法的公式为:
假设从第n+1年起,企业预期年收益保持一定比率(g)增长下去,其公式为:
在非永续经营假设前提下,企业将从最有利回收投资的角度,争取在不追加资本性投资的情况下,充分利用企业的现有资源,最大限度地获取投资收益,知道企业丧失生产经营能力为止,其公式为:
式中,为Pn第n年(企业终止经营时)的资产变现价值。
分段法(两阶段)是假设持续经营企业的收益预期可分为前后两段。一般情况下,在企业发展的前期,企业的生产经营可能处于不稳定状态,收益也是不稳定的,并且由于前期不稳定阶段离评估时点的时间间隔较短,企业收益采取逐年预测比较准确,故采用单独折现累加的方法。而后段的企业在经历了不稳定的状态之后,其生产经营可能会达到某种均衡状态,其收益趋于稳定或按某种规律进行变化,故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假设它按某一规律变化,对其进行还原和折现处理。最后将前后两阶段计算出的现值进行加和,由此构成整体企业的价值。此外,还可根据企业的发展周期变化划分为三阶段型等不同形式。
四、其他方法
1.经济附加值法(EVA法)
与传统的会计利润概念有所区别,EVA法认为传统的企业利润观念存在缺陷,难以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因其忽视了投资资本的机会成本。企业的真正利润是从税后净营运利润中扣除包括股权和债务全部投入资本的机会成本后的所得,这才是真正为股东创造的价值。
EVA法最简便的一种计算方法是会计利润减去全部资本的费用。复杂的方法是逐项调整,分别计算出经济收入、经济成本,再用经济收入减经济成本得出经济利润。以下是经济附加值的几种计算公式:
经济附加值=税后经营利润-全部资本费用 公式(11)
经济附加值=税后净利润-股权费用 公式(12)
=税后经营利润-税后利息-股权费用
=税后经营利润-全部资本费用
=期初投资成本×期初投资资本回报率-期初 投资资本
用EVA法评估企业价值,是认为企业的价值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期初投资的资本,另一部分是预期经济利润的现值。其公式为:
企业实体价值=期初投资资本+预期经济利润现值
公式(13)
期初投资资本=所有者权益+净债务
2.期权定价模型
期权是指其持有者能在规定时间内按交易双方确定的价格买卖一定数量的基础工具的权利,一般分为买入期权和卖出期权。期权的价格如何确定是整个期权交易中的关键点。Black-Scholes模型较好解决了这一问题。在该模型中,期权的价格是其标的资产的价格、资产价格的变异、期权的执行价格、距到期日的长短及无风险利率的函数。而买入期权的定价模型为:
式中:C0--看涨期权的当前价值;
S0--标的资产的现行价格;
N(d1)--标准正态分布中离差率小于d的概率;
X--期权执行价格;
e--约等于2.7183;
t--期权到期日前的时间(年);
σ--标的资产年回报率标准差;
re--(瞬时)无风险利率;
t--距离到期日的剩余时间(年);
N--累积正态分布函数,其均值为0;标准差为1。
较常见的期权定价模型还有二叉树定价模型,其中单期二叉树模型的公式可表示为:
式中:C0--看涨期权现行价格
Cu--股票上行时期权的到期日价值
Cd--股票下行时期权的到期日价值
u--股价上行乘数
d--股价下行乘数
r--无风险利率
篇4
关键词:所有制结构 企业业绩 企业风险
现有文献概述
关于公司所有权结构的讨论起源于1932年Berle和Means的论断:“个体企业的所有权分散已经推行甚广,并且还在迅速增加,看起来已成为了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什么样的股权结构可以更好地激励企业及其管理层,争取国有资产和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在中国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国内的很多研究也都着眼于国有和私有制结构对企业业绩的影响。而与国内相比,国外的研究历史更长,研究的方法和角度也明显更多。国外的学者基于其本国的市场情况,更多地关注管理层持股、机构投资者持股介入问题、股权集中度对企业绩效和利益分配的影响等,其结论也更加多元化。
国内外讨论角度和广度的不同,是本文作者基于中国市场进行进一步研究的动力。一方面,中国现有的讨论集中于国有与私有制的区别,仅有少量关于大股东股权集中度的研究,而缺乏对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和管理层持股比例对中国公司绩效和风险行为的影响的研究,这正是本文对原有研究的一个补充。另一方面,即使在国外,对于企业风险行为特征的成因讨论也往往不是基于公司所有制结构的讨论,而更多地被归纳为风险管理的分支。笔者认为,企业能否合理地管理风险,对企业的绩效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并且企业的绩效也要在控制风险规模的基础上进行评估。把企业风险和绩效放在一起讨论,有助于理解其中的因果关系,提出更切合实际的理论体系。
本文讨论的所有制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定义:股权的分布(集中程度、流动程度等);股权所有者的性质,即内外部持股比例,外部持股人的身份等。而其研究现状主要有两个方向:是什么造成了所有制结构的改变;所有制结构对企业的影响。
关于第二个方向,现有的国内研究往往认为国有控股公司的经营效率较为低下。刘芍佳等(2003)在应用最终产权论对中国上市公司的控股主体重新分类后发现,84%的公司最终仍由政府控制,目前的中国上市公司股本结构仍然为国家主导型。在国家实际控制的上市公司中,相对效率损失最低的企业具有以下特点:国家间接控股;同行同专业的公司控股;整体上市。
国外研究则是从股权结构的集中程度影响和内部管理人与外部投资者问题着眼较多。La Porta等(1999;2002)提出:控股股东从公司中获得现金流收益,这是“激励效应”。另一方面,控股股东由于交叉持股、多层持股等现象,从公司中获得的现金流被稀释。因此控股股东有动力通过利益输送侵占公司利益为自身牟利,这种效应称之为“侵占效应”(王鹏、周黎安,2006)。Demsetz等(1985;2001)的理论及实证研究则质疑了公司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大小,认为不同的所有权结构均不违背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对于内外部关系问题,Jensen和Meckling(1976)提到外部股东作为有限债务责任人,愿意提高财务杠杆来增加自己的期望收益,而过低的管理层持股比例也会增加人成本,降低公司绩效。Lemmon和Lins(2003)也认为管理层持股的低比例会显著降低公司危机期间的业绩。Saunders等(1990)关于美国银行业的研究表明当处于监管放松时期,管理层持股比例高的银行所承担的杠杆风险要显著低于外部投资者主宰的银行。对于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公司的影响,Thomsen和Pedersen(2000)认为机构投资者的注资可以提高公司利润率和市场价值。机构投资者介入会增强公司股东对管理层的监管,改善管理绩效,并通过财务控制与监督显著降低企业风险。
数据处理及模型设定
(一)数据选择与定义
本文选取的数据是2002-2011年末中国上海股票交易所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和Resset数据库)。10年长度的数据能保证足够的样本容量;而最近的数据也有利于保证模型的时效性,更好地通过模型解读得到的结论来指导实践。本文选择的每一种因变量和自变量的定义、具体计算处理方式如表1所示。
对公司绩效指标,公司股票的异常收益可能在实际中代表了市场预期外的新增增长机会或优良表现,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的绩效提高;股权回报率代表了企业在当期的经营成果;企业的托宾Q值表现了市场对公司经营能力的评价,Q值越大,表明市场预期的企业投资价值越高。
再看企业风险类指标:资产负债率衡量企业财务风险;贝塔值衡量企业所承担的市场风险;公司股票波动率衡量公司股权投资者面临的市场投资价值不确定性;Z计分是一种常用的衡量企业破产与违约风险的指标,Z计分越低,代表企业因资金链断裂破产的可能性越大。
如表2所示,机构投资者持股比重、国有股比重、流通股比重、管理层持股比重、第一大股东持股比重分别衡量了公司所有权结构的机构投资者特征、国有/私有特征、流通股的多寡、管理层持股特点、股权集中度特点。
(二)模型的建立
本文采用的数据是以公司名称和时间为两个维度的面板数据,因此笔者将添加固定效益来进行回归建模。在模型中还添加了行业虚拟变量和上市公司总市值的自然对数作为控制变量。而对固定效应本身,将其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个体公司维度的效应,去除了个体上市公司的影响;另一部分是时间维度变化带来的效应,通过时间虚拟变量去除特定时点的影响。以公司超额收益为例,所能得到的完全综合模型是:
在汇报回归结果时,本文会将是否添加固定/时间效应,是否添加控制变量,等各种细分模型一一汇报。
本模型五个自变量间相关性均较低,只有国有股比重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重之间的相关性达到了0.47 ,多重共线性效应不大,可以保证参数估计的显著性。
(三)可能的数据缺陷
由于在2002-2011年间,沪市中存在着很多停盘、新上市企业等现象。这造成了某些样本在某些时间上的数据是缺失的,整个数据集是一个非平衡面板数据。在此,本文只能假定企业样本数据的缺失是一个完全独立的随机事件,与特异误差μit无关。
回归结果分析
在设定好模型之后,文章在统计软件中对数据集进行回归分析。通过比较不同的模型,从最显著和最有解释力度的模型中来获得数据分析结论。
所有权结构对企业股价超额收益的影响。由表3可知,公司所有权结构可以部分解释上市公司股票超额收益的变化,上市公司股票超额收益与机构持股比例、管理层持股比例有着显著和较强的正向关系。机构持股比例和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公司在本期的股价超额收益也越高。
所有权结构对企业股权回报率的影响。 由表4可知,所有权结构只解释了一小部分当期企业股权回报率的变化,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机构持股比例对企业股权回报率的正作用较为显著,其他解释变量则显著性不足。
所有权结构对企业绩效的市场评价(企业托宾Q值)的影响。从回归结果来看(见表5),所有权结构解释了一小部分企业绩效的市场评价(企业托宾Q值)的变化。只有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公司托宾Q值的影响比较显著和明显,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市场对公司的估值和绩效评估越低。
所有权结构对企业财务杠杆(资产负债率)的影响。由表6可知,控制行业和企业规模变量后,管理层持股比例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能够部分解释企业的财务杠杆变化。管理层持股比例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会明显降低。
所有权结构对企业系统性风险(Beta)的影响。由表7可知,公司所有权结构可以部分解释上市公司系统性风险的变化。其中,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流通股占总股本比例对系统性风险的解释比较显著和明显,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和流通股占总股本比例越高,企业的系统性风险就越低。
所有权结构对企业市场价值波动性的影响。由表8可知,公司所有权结构可以解释企业市场价值波动性的变化。其中,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管理层持股比例、流通股占总股本比例对公司市场价值的波动性影响较为显著和明显。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管理层持股比例、流通股占总股本比例越高,公司市场价值的波动性越大。
所有权结构对企业违约破产风险(Z计分)的影响。由表9可知,公司所有权结构可以部分解释上市公司企业违约破产风险的变化。本文选择的五个解释变量对企业违约破产风险(Z计分)的影响均较为显著,机构投资者比重、管理层持股、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作用则相对较为客观。其中,机构投资者比重、管理层持股、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公司违约破产风险就越低;国有股比例和流通股占总股本比例越高,公司的违约破产风险就会轻微上升。
对于回归模型的总结。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所有权结构特征对公司绩效、风险的影响可以总结如表10所示。可以看到,所有权结构特征的变化对企业风险和企业绩效的影响基本是同向的——即一种特征的变化,如果导致了企业风险指标(主要是Z计分)的改善,一般来说,对企业的绩效也会有积极的影响。
回归结果理论解读
从以上的结果中可以看出,在中国股票市场上。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流通股比例、管理层持股比例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于公司绩效和公司风险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下面就这个四个因素,尝试性地进行理论解读。
(一)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影响和解释
Thomsen和Pedersen(2000)认为机构投资者持股是一种特殊的所有权特征。机构投资者股东具有优秀的融资能力、较低的风险厌恶和相对较长的投资时限,以及和公司管理层之间密切的交流关系。机构投资者相对于其他股东,更加强调对公司财务指标的成功管理,以保持股票价值的成长性和流动性。所以较高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理应提高公司的业绩,改善公司的财务风险情况。
从数据上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提高确实提高了公司的超额收益、股权回报率和Z计分,降低了公司的风险。但由于中国机构投资者对于公司的控制力不如国外金融投资者有效,而且对短期回报的追求更加强烈,并没有太大的激励来完成公司管理的改善。所以本文认为,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风险指标改善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仍然需要进一步的验证。
(二)流通股比例的影响和解释
流通股与非流通股是中国股票市场上的一个特殊现象。刘力、张峥等(2009)针对中国股票市场上二元股权结构的特点,从现金流的角度剖析了流通股与非流通股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在长期的股权分置中,非流通股股东通过增发、配股等股权再融资行为大量侵占了流通股股东的利益。流通股比例上升缓解了非流通股股东对公司利益的侵害,使得公司业绩向好的方向转变,降低了公司的系统性风险,是一个合理的解释。公司股票也会有更好的流动性,使得市场对公司价值有更多的话语权,公司股票波动预期也会更大。
(三)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影响和解释
管理层持股可以显著改善公司的人成本问题,实证研究也倾向于支持这一观点。Travlos等(1990)提出,由于管理层对公司投入大量人力资本,他们在治理公司时会趋向风险回避。此外,管理层持股比例提高可以让管理层和公司的利益最大化目标趋向一致,改善公司治理。这也使公司股票在高管个人资产组合里占比上升,高管也愿意进一步降低公司财务风险。
(四)股权集中度的影响和解释
从本文的分析来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提高了公司的股权回报率,但显著降低了公司的托宾Q值。这代表市场投资者认为,尽管公司的经营表现可能会改善,但是外部投资者在面对强大的控股股东时,会面临控股股东对其他小投资者的侵占效应,所以对投资该企业的未来回报率并不看好。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很多企业并非整体上市,公司大股东往往是上市前公司所属的大型集团。这些大型国有集团资源和资金优势明显,完全可以满足下属股份制有限公司的融资要求,所以这些高股权集中度企业在财务和破产风险上要小于一般企业。
政策建议
要进一步开展金融市场的改革,完善企业内控和外部监督体系,推动股票投资的健康发展,使机构投资者在企业中发挥出指导与帮助企业发展的作用;在不损害市场秩序的前提下,加速非流通股向流通股的转变,让市场在改善上市公司治理、正确为企业定价中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提倡管理层股权激励制度,减少人问题的危害,提高企业经营效率;要推进大型国有集团的整体上市,使得上市公司与其大控股股东之间的利益输送问题得到缓解,另外,可以进一步积极在国有上市公司中引入外部投资人,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
参考文献:
1.王鹏,周黎安.控股股东的控制权、所有权与公司绩效: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金融研究,2006(2)
2.刘力,石良,张峥.中国股市流通股与非流通股股东投资收益率差异的实证分析[J].山东经济,2009(5)
3.刘芍佳,孙霈,刘乃全.终极产权论、股权结构及公司绩效[J].经济研究,2003(4)
篇5
摘要:财务分析作为财务管理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两者的关系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两者的结合可以给管理者的决策带来更大的方便,对企业的目标长远发展和财务规划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通过合理使用财务分析方法可以发现企业财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正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方案,财务分析在现在的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扮演着重要角色。
关键词 :财务分析财务管理社会经济发展市场经济
0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着社会的进步,财务分析在经济社会和生活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二级资本市场,投资者可以通过财务分析,初步判断企业股票的投资价值,金融机构在对企业进行长期投资和借贷款过程中,也需要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可以说,财务分析,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管理程序,其中涉及到的企业财务运作状况,财务规划,在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以及企业长远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 财务分析与财务管理的关系
财务分析的最基本和主要的资料是财务会计报表。财务报表体系结构及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客观性为财务分析的系统性与客观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财务分析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分析过去,还可以评价现在和预测未来。企业的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通过科学的财务分析,可以比较准确的把握其中的规律,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需要对财务指标进行科学的分析与预测,在此基础上分析判断企业的实际盈利水平、资本结构、存货周转率和利润率等指标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合适的财务管理目标。
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资本的融通(融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侧重于价值管理的特点,综合性的特点,协调性的特点。
虽然它们都是从“财务”角度出发,但是有其不同之处:职能不同,财务分析研究的是分析,在于数据的研究;财务管理着重于管理,对数据的运用;侧重点不同,财务分析侧重于状况和结果,财务管理侧重于全过程;服务对象不同,财务分析服务对象包括企业内部与外部信息使用者,而财务管理服务于内部经营者对企业的管理。财务管理跟财务分析二者不仅有区别还相互影响相互联系,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对企业整体的健康运营和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使用财务分析这一工具,可以更加科学的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通过财务分析可以对企业经营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更有助于企业认清自身所处的行业地位和市场地位,对于企业制定符合自身实力和行业地位的竞争策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财务分析的形式发展
在分析企业的财务指标时,有两个层面的分析,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部门对企业财务指标进行的分析,称之为内部分析,而外面的企业债权人、投资者等对企业进行的财务分析,就是属于外部分析。此外,在财务分析的内容方面,具体可以分为全面分析与分题分析。更为对于企业重要的是:内部分析内容:是指在所分析企业的内部,分析师可直接接触会计账簿和有关企业的全部信息。一般企业管理者从经营的角度进行的分析则属于内部分析。外部分析内容:是指在分析企业的外部,分析师只能得到企业必须披露和愿意披露的信息。由于企业自愿披露或者强制的信息增加,可使用与外部分析的信息逐渐增多。
3 财务分析的内容
3.1 战略分析和会计分析①战略分析:是企业对自身所处的行业以及想要投资进入的行业进行的机会分析。企业在发展中,会面对行业的入侵者,同时,也会在其他行业寻找自身的介入机会。通过科学的战略分析,企业可以比较清楚的知道竞争对手的情况,并据此采取合适的应对策略加以分析。而对于企业即将介入的行业进行战略分析,可以知道企业所面临机会的大小,从而决定采取何种策略进行分析。②会计分析:在分析财务报表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会计分析,通常来说会计分析的真正目的是在于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相关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发现企业财务状况方面存在的问题。会计分析更加具体,并且对每一年度影响财务指标变化的相关因素,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3.2 财务趋势分析从时间上来看,财务趋势分析,跨越的范围和幅度较长,通过分析企业在过去几个连续的会计年度的财务资料,从而可以从纵向上对企业的发展情况进一步深入了解。时间跨度较大的纵向分析,能够比较准确的把握企业发展形式。现阶段,在财务趋势分析领域,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比较财务报表、比较百分比财务报表、比较财务比率等。
3.3 财务效率分析因为财务报表分析是财务分析的核心部分。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比较多,一般来说包括企业的偿债能力、企业的营运能力、企业发展能力、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资产的周转使用情况等。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主要侧重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偿债能力分析。企业的发展,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负债,合理的负债对于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有着一定的作用,企业可以借用外界资金,进一步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其中,偿债能力就是指企业对所负的所有债务进行偿还的能力。从时间上划分,可以把企业的负债分为长期负债和短期负债,通常所说的流动负债就是指短期负债。分析一个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可以对企业的财务健康状况做出判断。一些债务人在借款给相关的企业时,很看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因为借款人希望企业能够到期按时归还本金及其相应的利息。而对于对企业进行中长期投资的债权人而言,则更关注企业的长期还债能力。此外,股权投资者,对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也非常重视评价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中的流动比率、营运资金,主要用来反映短期偿债能力流动性。速动比率、现金比率指标在衡量短期偿债能力中主要是评价其变现性。②营运能力分析。营运能力是指通过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周转速度的有关指标所反映出来的企业资金利用的效率。营运能力的分析,也是对企业经营能力及其潜力的分析,对资产储存是否合理,管理效率高低的分析。③盈利能力。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获取利润的能力。盈利能力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财务管理水平高低和销售活动的综合体现。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单独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必须维护其资本的完整,尽可能地获取最大利润,这样才有能力向股东发放股利,提高员工报酬,拥有偿债能力,保证企业正常有效的运行。④发展能力分析。发展能力是企业通过本身的生产经营活动,用内部积累的资金不断投入而形成的发展潜力。一个企业的潜力大小和企业的发展能力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4 财务分析的程序与方法
4.1 程序财务分析信息搜集整理过程:明确财务分析目标、制定财务分析计划、调查搜集并整理财务分析信息;战略分析与会计分析过程:企业战略分析是会计分析和财务分析的基础和导向,而合理的财务分析,可以让企业自身的定位更加清晰明确,并且可以参照其他规模相差不大的企业,制定更加合适的竞争策略。
4.2 财务分析的实施过程财务分析综合评价过程:财务综合分析与评价、财务预测与价值评估、财务分析报告。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需要按照法规的财务分析过程进行财务分析,确保财务指标、数据的严谨准确。一般来说,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要在综合分析财务相关指标,并完成一些关键财务指标的预测和估值的基础上,才能出具财务报告。
5 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
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的一个分支,作为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及其财务状况的重要依据。对于企业的债权人和投资者,在对企业进行借款或投资时,需要综合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和企业发展能力,涉及到企业与关联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要通过财务分析厘清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而对于与企业的内部财务分析,有利于管理者掌握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的相关因素。管理者根据行业中其他规模相当的企业的财务指标,在结合自身企业所处的行业地位,从而可以做出相应的调整方案和准确的决策策略。特别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和现代化企业制度的今天,资本市场财务制度建设愈来愈完善,更需要企业提供更加健全准确的财务报表,投资者通过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可以准确了解企业过去的绩效发生情况,发现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因此,在现阶段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应该加大力度,做好每一个会计期间的财务分析工作,更好的为企业服务。并且逐步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与技能,加强道德规范水平,防止违法乱纪行为的产生。
6 结束语
随着企业现代化制度的逐步完善与发展以及激烈市场竞争体制下,企业管理层以及投资者更加注重对企业的财务运作的重视。而要想实现更加高效的财务运作,离不开设计合理、执行有效的财务分析。因此,企业要尽快实现财务分析与财务管理的深度结合,发挥二者的协同作用,提高企业的财务规划水平,为实现企业的战略规划奠定稳健的财务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友邦,张先治.财务分析[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
[2]乔世震,王满.财务管理基础[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 上一篇:中医基础理论读书笔记
- 下一篇:采购监督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