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进度计划范文

时间:2023-07-07 17:34: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毕业设计进度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毕业设计进度计划

篇1

完善的答辩评审制度是毕业设计质量的有效保障。然而有些高校流于形式,没有可供参考的评审制度,对设计成果把关不严,放任设计成果中存在的问题。甚至有个别高校存在指导老师个人对本组结果进行答辩评审的现象。在答辩评审中往往注重理论知识、规范规程的考察而忽视设计图纸的规范化、设计成果的可行性等工程实际考察。不能在实际工程中实施的设计对毕业生理论联系实际、工程素养的形成起不到培养意义,严重影响毕业生的培养质量。综上所述,目前高校土木工程毕业设计从选题、指导、答辩评审都脱离了工程实际,导致了毕业设计的质量不高,达不到预期的培养目标。因此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改革是当前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2改革措施

2.1科学选题科学的选题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前提。在选题的过程中应增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自己将来的就业方向和兴趣初步确定选题方向(如结构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概预算等方向)。指导老师提供实际工程项目或科研项目作为备选设计题目。废除当前指导老师指定学生的制度,由指导老师向所有毕业生提供备选设计题目,实行指导老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学生选定指导老师和设计题目后根据自己的工程认识程度和兴趣与老师共同协商确定最终设计题目。毕业设计题目要包含最新的设计方法、理念或技术方法,提高毕业设计的创新性;增加毕业设计中复杂问题的处理,保证设计的深度。受毕业设计时间所限,为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完成毕业设计,指导老师要合理安排好设计工作量。

2.2完善师资结构由于很多博士生、研究生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工作,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当前的师资队伍与实践教学的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为解决指导老师自身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1)形成由2个~3个年轻教师和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组成的指导教师组,既能保证指导教师具备一定的工程经验又能帮助青年教师的成长;2)聘请施工单位、设计院有丰富工程经验的一线工程师指导毕业设计,这还能解决逐年扩招下师资力量不足的困难。

2.3强化管理过程指导老师对毕业设计的具体指导过程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因素。目前很多指导老师由于承担的教学和科研任务较重而疏于管理。指导老师在设计开始前制定一个毕业设计进度计划表,严格要求学生按照进度计划表完成工作量。在每一个阶段开始之前以授课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一次集中辅导,每周进行2次~3次答疑帮学生解答设计中碰到的复杂问题。在进度计划表的每一个时间节点检查每一个学生的设计进度和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督促学生及时完成任务和改正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此外,还要严格考核制度,要求学生执行每天定点签到制度,防止学生脱离指导老师的管理。

2.4完善毕业答辩体系答辩是对毕业设计质量和学生综合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考核。完善的答辩体系能为答辩委员会老师提供答辩标准,严格把关毕业设计的质量。完善的答辩体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构建:1)成立由不同专长的教师、工程师共同组成的答辩委员会,且指导老师不能对本组学生答辩;2)明确答辩过程中要考察的内容,包括开题报告、计算书、图纸及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3)确定计算书、图纸中具体考察点;4)确定各考察内容的权重,如开题报告、计算书、图纸、解决问题的能力各占10%,30%,30%,30%;5)明确计算书的格式、图纸的规范化的权重;6)制定毕业设计创新性加分策略,鼓励学生创新。

3结语

篇2

[关键词]毕业设计 选题内容 工程管理 工作量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7-0032-03

毕业设计是学生继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之后的最后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抓好这个环节对进一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学会科学研究方法和技能,培养对劳动和劳动者的感情,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及事业心,形成较强的竞争意识和协作精神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毕业设计中的第一个环节就是选题。选题对毕业设计实施时所进行的调研、实验、设计(论文)撰写等后续工作具有引导作用。恰当的选题是做好毕业设计的前提,它对毕业设计质量有直接的影响。高质量的课题能有针对性地使学生得到全面锻炼,有利于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型专门人才。

工程管理专业理论广度较大和知识体系面宽的专业特点为毕业设计选题提供了灵活的空间,同时也使学生眼花缭乱,茫然不知所措,给定题带来较大难度。另外,学生存在既有认识深度、理论深度和毕业去向的差异,这对毕业设计课题选择提出了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个性化要求。[2]如何恰当、高质量的选题,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项考验。本文拟根据有关文件对毕业设计的原则要求,吸取教学同仁的经验,结合笔者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实践体会,从选题的内容、深度和工作量这三个方面谈谈笔者的见解。

选题工作首先是一项给目标定位的工作。这里所说的目标定位是指对选题所涉及的内容、深度和工程量的目标定位,即选题所涉及的内容、深度和工作量应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或标准。从选题到定题的过程,也就是确立选题内容、深度、工作量的目标的过程。明确的目标能为学生毕业设计后续工作的实施指明方向。

一、选题内容的定位

在毕业设计课题选择时,首先应考虑课题的理论研究方向、范围和背景材料,即需要对研究方向、范围和背景材料进行恰当定位。

在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的研究方向定位上,宜按工程管理专业的理论模块进行选择。工程管理是交叉学科,所研究的理论领域和对应的知识体系内容非常广泛。在理论研究领域方面,现代工程管理理论可分为3个模块,即工程投资决策管理理论模块、工程交易管理理论模块和工程项目管理理论模块。[3]在实际选题时,学生应根据自己对上述理论模块掌握的程度、毕业去向等因素选择其中的一个模块作为研究的大方向。有的学者提出了以本专业的四个平台知识体系作为毕业设计选题的方向。[4]事实上,这四个平台知识只是工具性知识,是为进行工程管理理论研究及应用提供管理工具与技术,不宜作为毕业设计的理论研究方向。

选题内容范围宜小不宜大,即选题时要尽量选择其内容范围较小的课题。由于教学计划中提供给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时间不长,故不可能完成较复杂的大课题。论文的价值不在于课题的大小,而在于是否有独到的见解。在校学生,其经验和学识都有限,很难驾驭较大的课题。因此,学士论文适宜于选择较小的课题,这样方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顺利完成论文的撰写。[5]在实际操作中,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宜立足于某一理论领域中专项理论的研究及相应的管理工具与技术的应用,以专项理论为研究的突破口,结合相应的管理工具与技术,集中精力解决工程中的某一专项管理问题 。对过去我院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的检查显示,毕业设计选题为领域型课题研究的论文,如“**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等,其内容空洞、雷同,抄袭、数据造假的现象非常严重。而专注于专项理论研究的论文如“**工程质量管理计划”、“**工程成本管理计划”等,构架与层次都基本清晰,内容都比较完整,管理工具与技术的应用都比较得当,也鲜有雷同、抄袭和数据造假的情形,完成的质量明显优于领域性课题。

选题背景材料应立足真实工程材料。“毕业设计(论文)应与工程实际相结合,选题的内容、深度和工作量均符合本科专业培养的要求”。这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教育工程管理专业评估委员会在《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评估文件》(2009版)中对毕业设计(论文)所提四条评估标准中的第一条,该标准首先强调毕业设计与工程实际的结合。工程管理其实质是管理工程,毕业设计作为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其核心目标是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绝大部分情况下是模拟性的)实际工程的管理问题。要做到毕业设计与工程实际的结合,首先要做到毕业设计选题要有真实的工程背景资料。真实的工程背景资料可以是一份完整的施工图、一份商住用地拍卖文件、一份施工承包合同等。我们从2010年起,在设计任务书中就明确要求,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必须以真实工程为背景资料,并且各不相同,背景资料还应成为毕业设计文件的一部分存档。单凭学生的能力,很多学生难于找到真实适用的工程资料,为解决这一难题,学院每年通过与市施工图审查中心、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工程咨询企业等单位联合,收集了大量的施工图、项目开发规划等原始工程文件或复印件,供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兴趣和未来的工作需要综合选定。实践表明,与以往的选题相比,从实际工程背景资料中选题,能加快学生定题的步伐,让选题更有方向性和针对性。另外,真实的背景资料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研究的动力,完成的毕业设计效果较好。

二、选题深度的定位

在[1]中,作者将毕业设计课题类型分为三种:基础理论研究与探索型课题、工程实践型课题和常规模拟题。事实上,这说的是一个选题深度的问题。这里说的深度,是指触及事物本质的程度,选题的深度可概况为研究型题型、应用型题型。

工程管理本科毕业设计宜选用应用型题型。本科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是一个学习和训练的过程,是一个教学环节,而不是创造环节,并不要求论文非要有创见性、有发明或发现不可,因此,毕业设计最重要的目的是解决理论的应用问题。对于工程管理理论的应用问题,现有的工程管理规范和很多专业书籍都提供了程序化的工程思路、管理工具与技术,如《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风险管理》、《PMBOK指南》等,如果学生毕业设计是参考上述资料,结合四年来所学的相关理论,再针对具体的工程项目进行必要的调研、计算、分析,较高质量地完成专项理论的研究及相应管理工具与技术的应用是不成问题的。

三、选题工作量的定位

很多大学或学院的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任务书对学生毕业设计的字数给出一个下限限制,其出发点是以一定的字数来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笔者认为这是一个误区,也容易造成学生一个错误的认识,即字数越多,质量越高,盲目追求论文字数而忽略论文的系统性、完整性和严肃性,导致设计论文冗长,篇幅过大,无效的内容和相关性不强的东西太多。

工作量与选题内容范围、选题深度关联密切,选题范围大,工作量必然大;选题深度深,工作量也会增加。因此,对毕业设计规定一个字数的限值是缺乏依据的。毕业设计的工作量应以设计论文的系统性、完整性为基准,而不是字数。

要控制学生设计论文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就必须要求学生做好设计论文内容的层次构架,内容层次构架至少要有二级及以上的分解目录。也就是在定题的基础上,学生下一步的任务是要形成比较完整的设计论述思路和工作思路。

以某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工程的进度管理计划”为例,该论文内容的一级分解可以是:进度计划的目标及依据、网络计划或横道图计划、进度控制等;其中“进度计划的目标及依据”的二级分解可以是:工程项目总进度目标、子项目进度目标、年度目标等;“网络计划或横道图计划”的二级分解可以是:工程工作分解、工作顺序排序、工作量估算、资源需求估算、工作时间估算、绘制网络计划图或横道图、编制资源需要量及供应平衡表等;“进度控制”的二级分解可以是:进度检查计划、偏差分析与纠偏措施、计划调整措施、进度报表等,如下图。

通过设计内容的层次构架,一方面能让学生通过层次构架理清研究的思路;其次,能为学生毕业设计的后续工作指明方向,有利于学生论文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另外,教师通过指导与审定学生的论文构架,以论文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为准则,学生论文的工作量也就基本定型了。

要做好设计内容的层次构架,必要的环节是做好开题报告。学生通过编写开题报告对自己的毕业设计论文内容进行系统地层次构架,通过这种层次构架形成设计论文写作的基本骨架。

四、结语

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方式选题,其落脚点都是选题的内容、深度和工作量的定位问题。在内容的定位上,应遵循从管理领域至专项管理的思路进行,并立足于实际工程背景资料;在深度的定位上,应以实践应用型为主;在工作量的定位上,要抛开字数的限制,要以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和严肃性为准绳。编制开题报告也应是本科毕业设计选题的重要环节。对毕业设计内容、深度和工作量的定位工作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应有机统一于毕业选题工作中。要做到内容恰当、深度适中、工作量与内容深度相匹配,这是毕业设计选题工作的核心所在、目的所在。

[ 参 考 文 献 ]

[1] 朱珍,陈章,王军.工科毕业设计选题原则、类型及方法[J].高教论坛,2004(1).

篇3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刚刚起步,其理论 课教学还是沿用普通高等教育的形式。虽 然增加了技能训练,但只是二者的简单相 加,还没有融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职业教 育模式。按职业教育的要求,技能训练应 该渗透到整个教学的各个环节,每个教学 环节都应该直接或间接为技能训练服务, 毕业设计也不例外。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出 了一种高等职业教育毕业设计的新模式 ——毕业设计与制作。该模式的实质是在 传统的毕业设计的基础上,增加了制作的 内容。不仅要求学生完成设计任务,而且 按设计的方案由自己进行加工、制作,最 终将图纸转化为实物。

 

下面将以高职机械专业为例来具体说明。

 

工作程序

 

(一) 选题。由学生本人或由指导教师 选择设计题目,可以是机床改装、夹具、刀 具、辅具制作、民用器具、轻工机械、农用 设备、儿童玩具等。其要求是难度适中,用 实习厂现有设备即能完成大部分非标准 件的生产。选定题目后由学生写出开题报 告,其主要内容为课题名称、课题组成员 及指导教师情况、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国 内外研宄现状、基本方案、进度计划、所需 设备及经费预算等,由指导教师审核后, 报系领导批准。

 

(二) 总体方案设计。根据题目的要求,设计几种能满足要求的方案,然后进行比较,选择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运 行可靠、造价低廉的方案为最终设计方高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操作能力的应用 型人才。它不强调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而是以管用、够用的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实际岗位操作能力为中心的教育形式。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刚刚起步,其理论 课教学还是沿用普通高等教育的形式。虽 然增加了技能训练,但只是二者的简单相 加,还没有融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职业教 育模式。按职业教育的要求,技能训练应 该渗透到整个教学的各个环节,每个教学 环节都应该直接或间接为技能训练服务, 毕业设计也不例外。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出 了一种高等职业教育毕业设计的新模式 ——毕业设计与制作。该模式的实质是在 传统的毕业设计的基础上,增加了制作的 内容。不仅要求学生完成设计任务,而且 按设计的方案由自己进行加工、制作,最终将图纸转化为实物。

 

下面将以高职机械专业为例来具体说明。

 

工作程序

 

(一) 选题。由学生本人或由指导教师 选择设计题目,可以是机床改装、夹具、刀 具、辅具制作、民用器具、轻工机械、农用 设备、儿童玩具等。其要求是难度适中,用 实习厂现有设备即能完成大部分非标准 件的生产。选定题目后由学生写出开题报 告,其主要内容为课题名称、课题组成员 及指导教师情况、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国 内外研宄现状、基本方案、进度计划、所需 设备及经费预算等,由指导教师审核后, 报系领导批准。

 

(二) 总体方案设计。根据题目的要 求,设计几种能满足要求的方案,然后进 行比较,选择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运 行可靠、造价低廉的方案为最终设计方案。

 

(三) 结构设计并画图。通过必要的计 算及校核,将总体方案细化为结构方案, 并画出装配图,然后根据装配图拆画非标 准零件的零件图。

 

(四) 专家审核。在设计工作完成之 后,由系领导委派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 对所设计方案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方可 进行制作,以免造成时间、经费上的浪费。

 

(五) 报外购、外协计划。将所需标准 件、标准部件的型号、规格列出,将所需外 协加工的零件明细及图样列出,分别交与 有关部门进行外购或外协加工。

 

(六) 加工制作。根据所需加工制作的 零件,由学生本人列出所需材料、工具、量 具、刀具清单交库房管理人员领用;列出 所需的机床及时间清单,由实习厂审核、 协调后,给予安排;由学生本人根据零件 图样的要求将所需加工制作的零件加工 完毕。

 

(七) 装配检验。由学生自己根据装配 要求将所有零部件装配起来并进行检验, 其内容包括静精度检验、空运行实验、负 载运行实验。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调整,对个别零部件可能需要改进设计、 重新制作,以达到设计要求。检验合格后, 可进行喷漆等工作。

 

(八) 写设计计算说明书、加工、装配 报告等。答辩、验收。

 

(九) 保障措施。为了更好地完成设计 制作任务,应做好以下四点:

 

理论教学,加强实践环节在进行理 论课教学时,增加一些下厂参观、演示、实 验、实习、发明创造展览、专题讲座等,以 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感性,理性认识,为 毕业设计提供更广的思路。

 

加强实习教学,增加相关工种训练为满足制作的要求,实习教学的内容应该 更为丰富,对学生的技能应该提出更高的 要求,不仅在技能的速度、精度上要提高, 还要增加相关工种的训练,以保证学生具 备足够的动手能力,完成制作任务。

 

毕业设计早布置、早动手由于毕业 设计、制作工作量大,又会受场地、材料、 外协加工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虽然设计方 案经过专家审核,但在制作过程中也难免 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且每个课题组 的情况各不相同,如果都等到毕业设计时 才布置任务、才动手搞,很可能就会有个 别课题组完不成任务。而且,由于是制作 的题目,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就不应 该仅仅是练习,做出来的东西应该有一定 的使用价值。在调研、选题、拟定方案过程 中如果时间比较充足,可以做得更细一 些、更完善一些。因此,我们通常提前半年 将任务布置下去,要求学生利用业余时间 完成前期工作,效果很好。

 

加强组织管理,做好协调工作由于 各个课题组的题目都不一样,每个课题组 都要制作十几个甚至几十个零件,这些零 件又各不相同,其所需的材料、工具、量 具、刀具也千差万别,因此库房管理员工 作量很大。同时,每一个零件的加工大多 需要二、三种机床,这就给机床的协调管 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如果这些工作做不 好,就会影响到设计、制作的进程。

 

实践意义

 

能更好地体现职教特色职业教育 不同于普通教育,它是以工作岗位的能力 需要为核心目标的教育形式,动手能力的 培养是职业教育的主要环节之一,在传统 的毕业设计形式中增加制作的内容,更能 体现职教特色,也是职教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

 

能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往毕业设计的好坏只有靠教师去评价,由于 教师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在每一个环节都 看得那么细,不可能每一个细小的问题都 能发现;但是有制作就大不一样了,在制 作的过程中,设计的不合理、不完善的地 方就逐渐被发现,自己就会想方设法去改 进,这样就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 来。

 

能促进技能的提高一方面,在制作 过程中各种加工方法大都能用到,这对学 生的技能水平提高是一个促进;另一方面,在平时训练时由于学生能明确地知道 在毕业设计时还要用到,所以练习得格外 认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通过这种形式的毕业设计,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普遍提高,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遍增强;同时,也设计制作了一些产品,改装了部分机 床,制作了大量教具,满足了生产教学需要。

篇4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

高职教育最终的教学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课程全面结束前都要进行毕业设计,这是对学生高职阶段学习成果的综合检验,也是培养提高学生把理论知识的储备转化成工程实际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然而从笔者多年的从教经验来看,高职教育中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专业的毕业设计存在着诸多问题,对于高职教育质量的保证和人才能力的提升十分不利。

1.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受时间限制,毕业设计深度不够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安排在第五个学期,并且学生在完成两个月的课程学习之后才能开始进行毕业设计,学生还要兼顾就业应聘等事项,用于毕业设计的精力和时间被迫减少,导致学生应付心理严重。通常,学生毕业设计前期准备工作主要有:选择设计题目,对设计任务、目的及要求做到全面、详细的掌握;广泛搜集设计所需的素材和资料;制定设计进度规划表。而紧张有限的设计时间以及其他事件的干扰致使学生从开题立意,到资料查找,到整体思路规划,到设计实施过程以及最终形成设计成果的每个环节都处于仓促忙乱、精力难以集中的不良状态,毕业设计的广度以及深度也就难以满足教学要求[1]。

1.2对毕业设计过程的管理力度不够

我院高职学生在做毕业设计时,一般都是几名老师同时管理或者指导一个班级级毕业设计不同阶段的任务,指导老师在辅助学生毕业设计的同时还有其他的有教学任务及科研任务在身,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通常只在学生有疑问或者有困难的时候给以简单指导和必要的帮助,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学生的自觉性和自律性,甚至最终的毕业答辩等评价机制也存在漏洞,学生在缺乏必要的管控和约束下,毕业设计进度滞后、抄袭以及突击应付等现象极为严重。

1.3内容陈旧,缺乏新意

有些高职院校在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安排毕业设计任务时,使用的设计资料及图纸往往是连续几届都不变,缺乏新意、资料陈旧、选题范围受限等因素很多,而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规范规程的不断更新,毕业设计成果与工程实际存在一定的差距,与毕业设计的教学目的相去甚远。

2.解决方法

2.1高职院校要合理安排毕业设计的时间

以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毕业设计基本训练任务分四个阶段:在进行毕业设计前给学生提供一套完整的建筑、结构施工图及毕业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第一阶段:施工图识图(1周)。熟悉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了解工程概况,掌握图纸会审的基本要求;第二阶段:施工图预算(3周)。完成工程量清单报价表一份。第三阶段:施工组织设计(4周),按毕业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的要求完成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第四阶段:毕业设计成果整理及答辩和评价。由此,在毕业设计中应遵循以下教学步骤:

2.1.1教师在在毕业设计开始之前就着手进行动员,详细说明设计目的、要求、大致进度安排以及最终的评判标准等;

2.1.2正式布置毕业设计的课题及任务;

2.1.3学生明确各自承担的设计任务以及自身的具体进度计划;

2.1.4过程汇报,学生在每一阶段结束时要给老师汇报完成情况,老师及时对学生的过程成果作出评价,并给以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2.1.5答辩和评价。

2.2优化毕业设计课题

课题选择是毕业设计的首要环节,课题设置的合理性直接影响设计成果的质量。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要着重考虑:

2.2.1适应教学目标、教学大纲以及人才培养计划的需求;

2.2.2优先选择与社会时展联系紧密的课题,比如企业厂房、民用建筑以及办公、教学楼、住宅等,课题难度适中且涵盖知识点较多,需要注意的是,设计要求及评判标准的制定应该从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实际能力水平出发,不能过易也不能过难;

2.2.3兼顾就业需求,把毕业设计的课题与就业市场中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有机集合,有意识地消除学生书本理论与工作实际之间的距离感[2]。

2.3完善健全答辩及成绩评定机制

毕业答辩以及成绩评定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比毕业设计过程要重要的多,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邀请企业专家担任,提高答辩的公开性和公平性,以此促使学生加强对毕业答辩的重视程度,打消投机取巧和蒙混过关的心理,进而促使学生更加认真、负责地完成毕业设计;另一方面,在制定详细的打分标准和实施细则时,要充分考虑教学实际、课题难易程度、学生知识水平等,负责打分的答辩委员会要对实际打分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意见进行讨论和统一,保障评判结果的公正性。

参考文献:

[1]鄢维峰.浅谈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基于顶岗实习过程的毕业设计改革[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8):62-63.

篇5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015-02

机械类本科毕业设计是具有总结性的综合性工程训练,是学生在系统学习机械专业知识及各种训练的基础上,按照规范化的设计程序与方法所进行的实践活动。它是一种研究性学习与工程训练,也是学生一次解决机械专业工程技术问题的具体实践,是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1]。通过毕业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他们的调查研究能力、设计能力、初步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受到设计、生产、管理第一线所必需的岗位能力训练,便于学生向工作岗位过渡。目前机械类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而且牵涉到学生、教师等多个方面。

针对目前高等教育的形式和机械类专业社会需求的状况,指导机械类本科毕业设计紧紧围绕着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来进行[2]。充分发挥好学生在毕业设计中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加强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工作,提高教师的自身业务能力,严把质量关,使学生在本科毕业设计这个过程中,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都得到进一步提高[3]。

一、毕业设计指导过程

在指导毕业设计的过程中,严格遵守学校规定的各项政策,按照学校颁布的《毕业设计工作规程》和机电工程系制定的《机械制造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指导的毕业设计做到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推理严密、计算准确、层次分明、条理清楚、语言简练、有一定量的相关资料和图表等。

每年毕业设计开始阶段,都会根据已经确定的毕业设计题目给学生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书,这是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开展毕业设计工作的依据,也是检查、考核学生毕业设计完成情况与评分的重要依据之一。毕业设计任务书中指定了学生毕业设计题目、设计参数、设计要求、设计时间安排和学生结合本题目需要查询的中外文献,并列出了学校图书馆对应参考书籍的中文图书号,方便学生查阅指定文献。学生进入毕业设计环节后,在第1周安排了完成毕业设计开题工作,规定了他们完成的进度。

设计过程中,对学生情况全面了解,分析了他们的条件与特长,全程指导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实验等。随时了解学生毕业设计情况,对学生毕业设计中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以身作则,教书育人,重视对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毕业设计期间,要求学生每周至少2次集中,每次需汇报一下具体学习情况,检查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度和质量,并进行答疑,认真填写了《毕业设计(论文)检查指导情况记录》。

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认真指导了学生拟定论文写作计划和写作提纲,审阅论文初稿,要求学生严格按《毕业设计(论文)规范要求》正确撰写毕业设计。审核学生毕业设计完成情况,同时对学生进行答辩资格预审,对学生的答辩申请提出意见。答辩前督促并指导学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如准备验收、组织预答辩等。

毕业设计完成后,按学校要求撰写了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评语,在规定表格中写出技术性评价和学术性评价并签字,向答辩委员会报告学生毕业设计的任务、要求、完成情况、质量及应用价值,指出存在和应注意的问题等,同时根据评分表给出成绩。答辩结束后,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整理并归档。同时对毕业设计指导工作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

二、加强过程管理,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具体做法

由于机械类专业是与机械产品设计制造紧密相关的专业。在指导本科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历来重视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立足机械类专业的特点,贯彻“以产品生产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坚持采用校企联合、真题真做、强化过程管理、完善评价体系等方法和手段,严格要求学生的图纸图量和毕业论文的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结合平时的科研实际,将企业需要解决的生产实际问题作为学生毕业设计选题毕业设计的选题质量直接影响和关系到今后毕业设计的质量。选题时根据科研项目、实验室的建设、学科发展方向、工业企业生产等多方面科学设计切合学生实际的毕业设计题目,以求达到使学生获得综合训练的目的。另外还考虑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实际,灵活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调整确定毕业设计的题目,对于已确定工作去向的学生,尽量帮其选择一个与其将来工作相关的课题;对于考研的学生,帮其选择具有一定理论性的研究型课题,为将来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直接在已签订就业协议的企业完成,让学生在收集资料、解决问题、设计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实际工作的程序,了解企业生产运作等最真实的情况,多积累“实战”经验和技巧,从而解决好学生就业和单位招聘后的后顾之忧。只有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毕业设计对未来工作的帮助,才能使学生自觉地、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毕业设计中来。如2011年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是“推土机铲臂右支架加工工艺及钻床夹具设计”,该题目结合了抚顺挖掘机厂实际生产的需要,要求该生利用所学的金属工艺学、互换性测量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等多门课程的知识,解决工程中推土机右支架的实际加工工艺以及针对其中钻孔的工序设计专门的钻床夹具,为该生毕业后从事机械产品的工艺设计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结合学校规定,要求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各自的毕业设计,做到一人一题

每年指导的毕业设计如果需要合作完成的课题,每个学生必须独立进行某一方面的研究工作,独立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今年指导7名毕业设计,每个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都不一样,而且每一年的毕业设计题目也不相同,这样避免学生之间互相抄袭和雷同。

(三)全程参与学生的毕业设计过程,并确保充足的指导时间

从毕业设计任务书下达开始,明确要求学生每周至少集中两次,每次集中都要求学生汇报每周工作情况,对各设计环节经常督促检查,对学风不正、设计不认真或者经常不到岗的学生,一经发现及时纠正。从根本上杜绝了凭感觉指导,凭经验检查,凭感情给分的行为。对学生毕业设计要严格把关,从论文质量、工作态度、文本格式、图纸质量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对于达不到要求的毕业设计必须坚决整改,确保质量要求不降低。

(四)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本着对每一位学生负责的态度,兢兢业业地做好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当学生遇到困惑时,耐心的启发和引导;当学生提出问题时,热情地引导学生独立地查阅文献,找到获得解决方案的途径;当学生在寻找解决方案时,主动地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从中找出最佳的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合理安排毕业设计进程,加强毕业设计的过程检查

根据每个学生毕业设计题目的特点,指导学生制定毕业设计的方案和进度计划每周定时、定点检查执行情况,实事求是地做出检查记录,填写检查意见并签字。在方案设计确定以后,定时到毕业设计室进行指导,随时答疑,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避免返工。设计过程中进行检查,主要检查设计进度和质量,通过强化中间阶段的过程控制来规范整个毕业设计的工作以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六)建立学生考勤制度,确保毕业设计质量

要求学生对自己的设计首先进行自审,然后小组同学之间互校,最后由指导教师审定。只有经过三审并按审查意见修改以后的设计文件才算最后的毕业设计成果。每次指导后填写指导日记,记录指导情况,包括学生提问情况、出勤情况、主要问题分析、指导内容等,为学生的成绩评定提供必要的依据。同时要求学生每天填写毕业设计活动记录,记载出勤情况、日工作记录、完成情况和下一步工作安排等,便于教师的过程管理,加强了对毕业设计的过程控制和监督。明确毕业设计完成的进度和时间安排并加以落实,做到每一位学生有章可询、责任明确,整个设计过程任务清晰、环环相扣、依次进行,确保毕业设计工作的规范和有序。

三、毕业设计改革效果

每年经过精心准备和认真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完成都非常好,缩短了学生就业的适应期,同时扩大了毕业设计的选题范围,达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都满意的效果。在每年指导的学生毕业设计中,都有学生获得优秀成绩。具体改革的教学效果如下:

(一)提高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一人一题,真题真做,使学生从事毕业设计的责任心大大增强。学生从事毕业设计期间,能够亲身体验到科研工作直接应用效果,能够强烈地体会到企业的科技需求。因而有关毕业设计工作非常认真,毕业设计的质量明显提高。一些学生毕业设计能被应用于企业生产实践和产业化生产。

(二)缩短了学生就业的适应期

由于毕业设计题目多数来源于企业生产,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得到了难得的工程实践以及了解、熟悉和适应企业的机会,使就业后的企业工作适应期大大缩短。

(三)提升了学生综合能力

在毕业设计全过程的训练中,提升学生的应用知识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工作责任感和职业操守,以及把握社会需求的能力和适应职业需要的能力,尽快缩短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的差距。

(四)丰富了平时课堂讲解的知识

通过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增加了实践知识,在实践经历中为教学提供新颖、鲜活的第一手案例素材,在教学中及时补充企业生产或实践设计等的新科技、新工艺,丰富了实践案例,使得课堂更加生动,知识传授更加有效,教学质量和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都得到了提高。

四、结束语

从毕业设计时间的保证、科学选题、毕业设计实践性教学、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加强毕业设计过程指导、把好毕业答辩关等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实施,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不断进行毕业设计的实践探索和思考,从而更好地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启平,王全先.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实践及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9(2):111-112.

篇6

【关键词】毕业设计 过程监控 保障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5-0065-02

毕业设计是每所学校教育的最后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一项反映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活动。这一步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知识,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综合能力进行毕业设计的创作。学生需要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可以加强团队协作能力,最后解决问题,毕业设计的过程本身就是学习过程的一部分。毕业设计对于艺术设计院校的毕业生来说更为特殊,它是学生向社会(用人单位)展示自我的重要平台,是学生从象牙塔走向社会的桥梁。但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学生、老师对传统毕业设计教学的看法出现了很多不同意见,不同学科的老师对毕业设计的理解也是意见不同,甚至出现毕业班学生在社会上“放羊”的现象。因此,科学、规范、高效地进行学校的毕业设计管理是当前各学校特别是高职院校非常重要的一项基础工作。

一 当前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苏州部分院校的调查发现,毕业设计质量低下,毕业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不可小觑,主要是教学管理层的不重视导致管理松懈、老师和学生在思想上不重视等。

第一,从教学管理层面来分析。教学管理对毕业设计质量起着导向性作用,包括了教学环节的设置情况、教学计划的制订与落实、教学过程的监管等方面。毕业设计考查的不仅是学生对在校期间所学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这一过程更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阅历。这一过程需要投入时间、精力、经费,导致部分学校不断缩减这一环节的时间、投入,学校对学生毕业设计环节的压缩使学生失去了一次关键的锻炼机会,将学生草率地推向人才市场寻找工作存在着很多潜在的问题,短期问题是学生没有学到知识,长此以往将导致学校品牌的受损。

第二,从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角度来看,指导老师存在专业水平参差不齐、责任心不强等问题。毕业设计指导任务比专业课程教学抽象与随意很多,专业课程通常有明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及考核要求,所以老师上专业课比较认真和重视。对于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学内容并不具体、教学形式自由、考核要求不具体,导致指导老师在毕业设计指导时存在放松的现象。也有一些老师因为经验不足、接触社会机会少,引导学生无从下手,使得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不知道如何引导学生、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甚至有些指导老师指导毕业设计时只在开始和结束时与学生见面,其他时间都是“放羊”,这样的毕业设计肯定是没有质量保障的。

第三,从学生角度来看,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毕业设计无从下手、懒散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大多数学生十几年的学习一直是处于接受知识的状态,很少有自主创作、发挥的机会,所以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做毕业设计、如何来做毕业设计,创作时慵懒散漫、浪费时间。这一现象根源于中小学教育,但大学教育不是应试教育,应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学生大学几年应该从坐在讲台下面听课向独立思考、创作转变,这种转变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效果。因此,教育管理人员与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毕业设计是一种自我展现,体现出作者的思想、专业水平、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二 规范制度,保证质量

加强高校毕业设计管理的基础是规范相关规章制度建设,以制度来保证管理的高效,从而逐年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第一,提高教师及教育管理人员对毕业设计的认识。毕业设计是学生大学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检验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及教师教学效果、学校教学水平的手段,而且是向社会、向学生家长开放的平台,关系到学校的社会声誉、学校品牌。老师和学生都要认识到毕业设计的重要性,科学、合理地安排毕业设计。

第二,健全毕业设计的规章制度。健全毕业设计规章制度要按照全校及各二级教学单位分层制订。学校层面明确毕业设计指导思想,二级教学单位要根据各自特点制订行之有效的毕业设计管理制度。明确毕业设计的组织与领导,成立专门的毕业设计领导小组;明确毕业设计指导老师的工作职责;明确毕业设计的选题要求、管理细则、版式格式;明确过程管理要求和督导工作细则;明确毕业设计答辩要求及成绩评定细则。有了规章制度就必须严格执行,这样才能使毕业设计教学工作科学、高效。

第三,明确师生的责、权、利。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是指导老师和学生共同配合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开始之前,就应该明确指导老师和学生各自的责、权、利。毕业设计是学生自主的创作,学生可以发挥各自的特长,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方面来实现毕业创作,学生可以自选主题,指导老师根据教学情况给学生的选题提供重要建议和意见,保证毕业设计行之有效。在创作过程中,师生需要加强沟通,指导老师要及时引导学生,使学生的毕业设计少走弯路,对表现不积极的学生要采取有效办法推动他们跟上全班进度。毕业设计的最终成果也应该明确其知识产权,这有利于保护学校、老师、学生的利益,有利于毕业设计工作的开展。

三 校企共管,注重过程

毕业设计是学生综合能力的表现,是实践性教学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走进行业企业,毕业设计与市场需要结合起来。毕业作品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创作过程监管的质量,老师指导与市场要求相结合,促进毕业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一,在毕业设计开始之前,要求学生填写毕业设计手册,每个学生一份,此手册包括毕业设计主题、选题依据、进度计划、材料要求、成本预算、最后成果及成果呈现方式等,学生在填写时要征求指导老师的意见,有条件的还要征求行业企业专家的意见。毕业设计手册包括了指导老师与每位学生定期沟通的记录,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可以根据实际项目的要求设定周期的长短,可以是每周交流一次,也可以是数周交流一次。交流的形式可以是面对面的,也可以是网络交流,但每次交流的内容都必须记录在案,作为评分的依据。毕业设计手册贯穿于毕业设计整个过程,其中也应该反映出学生在毕业创作时与行业企业结合的成果。

第二,对毕业设计进行期中教学检查。期中教学检查是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的重要环节,学校和二级教学单位都应该高度重视这一环节,认真组织这项工作。这项工作可以使毕业设计领导小组从总体上了解和掌握系部毕业设计的总体进度,也可以让不同班级看到其他班级毕业设计的进度和水平,更重要的是促进落后班级及师生抓紧时间加强毕业设计工作。其中教学检查可以是系内自行检查,也可以是教学单位相互检查,最主要的是要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参与。

第三,提高毕业答辩的公开、公平、公正。毕业设计最后如何评定成绩需要制订一个科学合理、透明公正的评判规则,一般将最后成绩分成三个组成部分:平时成绩,由毕业设计指导老师给出;答辩成绩,由答辩小组给出,答辩小组通常由三名老师组成,包括校内教师、校外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还有一部分是公开展示成绩,这部分成绩由同学、家长、业内人士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打分。

四 结束语

总之,毕业设计是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是老师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训练的重要环节,也是几年大学学习生涯总结性的呈现。它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学业成绩,更体现出学校教学水平的高低,又关系到学校的品牌。

篇7

但以技能培养为主的技工院校,往往没有开设这一教学环节。虽然有技能鉴定环节,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操技能进行较为全面的考核,但学生往往缺乏“系统”的观念,看到的只是一个个单独的个体(科目),未能将这些科目串成一个“专业”。另外,技校生的写作能力很差,特别是对于专业论文,更是毫无概念。因此,笔者经过几个学期的实践、试点,认为在高技及以上层次班级开展毕业设计是必要的、可行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毕业设计的意义

1.高技及以上层次班级可开展毕业设计

依据“全国技工院校专业目录”,中技层次班级往往为三年制教育,并且最后一年为校外定岗实习。他们所学的知识、技能、综合素质等往往不足以开展毕业设计。而高技及以上层次学生比中技层次学生在技能上、特别是专业知识技能上,更能适应毕业设计的要求。对初中起点高技班而言,学生临近毕业前期,已经历了三四年的理论学习、技能培养,能较深入地理解所学专业,掌握更坚实的技能水平。对于高中起点的学生,开展毕业设计的意义就更加必要。据笔者了解,高中毕业起点学生,更愿意当自己是“大学生”,愿意被当做是“大学生”。而对工科生而言,毕业设计是必需的。

2.有利于综合应用所学内容

开展毕业设计能将所学的分散的课程整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他们树立起“系统”的观念。技校学生往往能很好地完成单一的任务,但若要将多个单一的任务整合成一个较为复杂的大任务(或“工程”),往往是他们的“软肋”。因此,透过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是十分有意义的。同时,毕业设计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方法。

3.有利于培养信息检索能力

技校学生大多不懂得“检索”一词的含义,更不会自觉、主动地开展信息检索和信息处理。他们往往是被动地接收。笔者曾给学生某个主题,要求他们去搜索资料,最后合成一份报告。一开始,学生们不以为然,认为“百度一下”而已嘛。但结果是令人失望的,他们未能很好完成检索工作。因此,开设毕业设计,培养、引导学生学习有效的信息检索,并能对信息进行处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检索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笔者认为无论对谁都是必需的、有意义的。

4.有利于学习论文写作

笔者在参加维修电工技师、高级技师培训班的论文辅导时,深感基本写作能力的重要性。在笔者辅导的学员中,有不少技能很好,但一提笔就头疼,甚至连一个完整的句子都表达不出来。另外,在工作岗位上,特别是在专业技术岗位上,论文撰写是必不可少的。它是一种合理的、准确的总结与表达,是一种有效的沟通、交流方式。对即将踏入社会的学生而言,指导他们认识什么是论文,并初步撰写简单的毕业论文,无疑是十分有意义的。

二、毕业设计的开展

1.合理选题,全程指导

老师拟定若干课题,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定。考虑到学生尚无自主选题能力,课题的设计必须由老师完成。老师必须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包括硬件、课程开设、专业特点等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技能水平,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综合性课题。这些课题,不能是凭空设想的,必须是实际工程项目的一部分(可以是适当简化的)。只有实打实的、贴近生活的课题,才符合技校特点,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实际场景。

笔者学校设计了如下几个课题:全自动化洗衣机系统设计;自动售货机控制系统设计;多路抢答器设计;多功能电子时钟设计;基于PWM的直接电机调速系统设计;5层电梯控制系统设计。每个课题都能结合学校实训设备进行实地实物制作与调试,作为毕业成果。

老师还必须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指导其合理选题,避免中途出现课题太难或太简单的情形,保证学生能在有效时间内完成相应要求。同时指导教师必须全程跟踪、指导学生,特别是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检索资料、如何进行信息整合、如何寻求问题突破口。一句话,老师必须更加重视“过程”,而非“结果”。因为熟悉设计流程、学习信息检索就是毕业设计的一大目的。

2.制订计划,遵照执行

学生选题后,指导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学生进度计划的制订。这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到计划对开展工作的必要性和好处,另外一方面也是对学生的一种约束与鞭策。

老师必须重视指导学生开展计划的制订,合理分配时间段。计划制定后,必须由老师签名、学生本人签名确认,并定期开展验收工作。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也能很好地避免学生惰性发作。

3.逐个击破,树立信心

课题要求阶梯式,每个课题分若干步骤完成,比如首先是基础功能(要求),接着是相互独立的提高要求。学生犹如搭积木似的开展毕业设计,逐个击破,而不要求系统地一次性完成整个设计要求。这样的好处是明显的,学生完成基本要求后,对后续提高要求的破解就更有信心。

笔者一开始开展毕业设计,一次性就将设计要求给出,最后发现效果很差。这再次验证了技校学生缺乏系统意识,无法全盘考虑问题、解决问题。之后,笔者将所有课题设计成“积木式”,每个学生都必须完成最基本的“拼装”(基本要求),之后逐个完成提高要求。其实这也是一种很重要的编程思想——模块化。

4.撰写论文,学习表达

开展毕业设计的重要一环,就是撰写毕业论文,对课题完成情况进行合理、准确、规范的表达。其目的不在于论文本身,而在指导学生认识到什么是论文,让学生明白有效地开展信息检索是有好处的,这对以后的工作是非常有帮助的。

在这一过程中,指导老师必须介绍论文的意义、论文的结构框架、撰写要求、技巧等,还必须给出范文供学生参考。另外,诸如字体、排版等基本要求,也是学生往往不重视的部分,他们往往认为,这是小事。对此,指导老师必须严格要求学生重视细节,让他们明白细节决定成败。

指导老师还应充分认识到学生表达能力差、不善于开展信息检索等问题,并全程引导、帮助学生开展信息检索,比如如何设定检索关键词,以更快获取期望的信息。同时,还必须指导学生学习如何对检索到的原始素材进行有效的取舍、组织、消化,最终形成对学生有意义的资料。总之,指导学生撰写论文往往比指导课题设计更难,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耐心,但对提高学生的能力而言是毋庸置疑的。

三、小结

结合笔者近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高技及以上层次(特别是兼修大专或本科)的学生开展毕业设计对全面考核教育、教学质量,切实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特别是设计能力、信息检索能力、论文写作能力,具有十分有益的作用,可以为其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学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桂香.机电类专业毕业设计指南[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全国技工院校专业目录(2013年修订)[Z].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广东省粤东高级技工学校)

篇8

【关键词】软件工程实践;教学模式;校企合作

一、引言

软件工程实践在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培养软件技术人才所必需的实践能力、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一直是软件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1]。目前,一些高校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环节,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

(1)教学内容安排上不注重实践,学生实践的机会较少。

(2)教师理论知识丰富,但缺乏实际软件项目开发经验、动手能力不强,不能给学生提供高水平的实践指导[2]。

(3)实践教学偏重结果,学生只是按要求编写规定文档,但文档内容、开发出的软件质量差强人意[3]。

(4)实践环境不符合软件工程要求,与实际的企业开发环境有一定差距。

软件工程教育与软件产业发展的不相适应,导致产学脱节较为严重,甚至进而导致了软件市场“就业难”与“招聘难”并存的现象[4]。

为了培养符合社会与企业要求的高级软件工程人才,我院提出了“校企合作”的软件工程实践模式,主要措施如下。

二、构建校企合作框架

校企合作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将自己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企业的项目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优势互补共同提高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5]。校企合作中,教学环境在企业,教学实施的引导者是教师和企业工程师,教学实施的主体是学生,由此我们提出了“双导双带”的合作框架。

“双导双带”指为每位学生配备了两位导师,一名为学校教师,一名为企业软件工程师,二者共同制定实践计划、指导计划、考核细则,在毕业设计期间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两方面的指导和训练。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来源于企业的真实项目,开发过程、软件质量由企业工程师指导把握,论文撰写及论文质量由学校教师指导把握。

实践分为两步走:一步是专业技能提升阶段,一步是项目实践提升阶段。无论哪一阶段,都着重学生技术能力、实战体验、职业素养、应试技巧等几个方面的训练。

三、实践模式具体实施

(一)开发环境

学生深入企业,在企业工程师的指导下演练一个已经完成的实际项目后,再以团队为单位集体完成一个难度适合的真实的项目。开发工具、沟通平台、人员分配、开发过程、管理过程等完全按标准的企业项目实施来要求,力求让学生熟悉软件开发过程,了解软件开发的规范性,也促使学生尽早向职业人进行转换。

(二)实施过程

企业导师作为整体项目的负责人预先做好项目计划,规定好项目各阶段应提交的制品及里程碑点,监管所有项目的进度和质量,负责所有项目指导、评审、答疑工作。

人员安排:根据项目规模划分项目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及技能选择合适的项目角色:项目经理、技术经理、分析人员、设计人员、编码人员、测试人员等,让学生在实际开发过程中理解角色、掌握软件工程涉及到的工具、过程、规范。

进度控制:项目组每个成员都了解项目的整体进度计划,同时也清楚自己在不同时间段应该完成的任务,每个人在项目经理协调下都严格按照进度计划执行。如果项目存在进度滞后的情况及时分析当前项目存在的问题,查找影响进度的原因,若有必要可压缩关键路径长度,如:安排关键路径上任务并行,增加关键路径上人员,人员赶工等方式提高项目进展速度。如果进度滞后严重则要考虑重新制定进度计划,评审,执行。

团队沟通:确定沟通原则――准确、完整、及时、可理解[6]。对于一些比较紧急事件或复杂问题可采用口头的非正式的沟通,对于那些重要的信息、与合同有关的信息等则需要采用书面的正式的沟通。确定具体的沟通方案,如:每天下班前项目组成员进行5-10分钟的口头站会交流,沟通当天没有解决的问题,每周五上午9:00-11:00召开项目周例会,沟通项目组成员当前工作内容,工作进展;沟通项目当前进度、项目存在问题。会后会议纪要给相关的项目人员,由专人跟踪项目问题,直到问题解决。

质量控制:按项目要求,在预定的时间提供预定的制品,如:可行性分析报告、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软件设计说明、软件代码、软件测试报告、用户验收报告等,在制品提交基线之前,从内容和格式两方面进行严格的评审,保证文档的质量。为了保证软件满足用户要求,且软件与文档二者一致,在里程碑点组织项目组成员对软件演示,进行阶段性的软件验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成绩评定

整个实践过程的安排,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在短时间掌握软件项目从定义、分析、设计到开发、维护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软件项目管理能力,适应社会及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所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核:

(1)软件质量:各里程碑提交的演示软件的质量及团队最终提交的完整软件的质量,考察内容如:软件软件的可操作性,与需求的一致性,软件中缺陷的数量等。

(2)文档质量:各阶段提交文档的质量,考察内容如:文档结构的正确性,内容的正确性,文档的规范性等。

四、总结

在校企结合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们在真实项目、真实开发环境中得到了良好的锻炼,学会了将理论知识应用于项目实践,执行了完整的项目开发流程,至少熟练掌握了2~3种主流开发工具;体验较为严格的进度管理和质量管理等流程和规范;增强了创新、竞争和团队意识,培养了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工作习惯,为将来步入社会,适应社会企业要求打下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徐玲等.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计算机教育. 2010(11):137-139,49

[2] 覃遵跃等.基于校企合作的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时代教育.2012(11):12,17

[3] 秦放等.案例驱动与项目导向结合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计算机教育. 2013(9):87-90

[4] 王爱民等.软件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1):143-145

篇9

绘施工图是土木学生必须掌握技能,由于学生缺乏绘图经验,图纸中常出现以下错误。

1.建筑施工图常出现的错误

建筑平面图中,有的学生三道尺寸线标注不全,漏标门洞的宽度以及墙剁、墙厚等尺寸,缺少门的定位;漏标门、窗编号;不清楚疏散距离、封闭楼梯间、防火门等方面的疏散和防火要求;墙线没有加粗;立面图绘制,与平面图不符,漏画雨水管,无墙面的做法或色彩分割等;剖面图的绘制缺少空间想象力,剖到的构件一般都能表达出来,而未剖到却能看得到的构件表达混乱或不表达,三道尺寸标注不全,常缺少门窗洞口、窗上下墙等细部尺寸的标注;缺少檐口标高的标注等。

2.结构施工图常出现错误

基础平面布置图和基础详图中,缺基础梁和基础的编号,没有基础定位或定位不明确,缺少基础底标高,缺乏必要的文字说明等。例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大小,基础使用的材料情况,独立基础的柱插筋情况等。结构平面布置图缺少梁的编号和次梁的定位,不标注结构标高。有的学生不能清楚的界定建筑标高与结构标高的关系而标出的是建筑标高。楼板配筋图中对于PKPM程序出的配筋,没有按要求进行核对或调整。学生认为PKPM出的结果是完全正确的,导致部分板块,尤其是与楼梯间相邻的部分板块缺少支座负筋。卫生间支座钢筋没有做断开处理,不标注板的厚度,也没有必要的文字说明,比如所用材料的级别,保护层厚度等。框架配筋图中的错误有结构标高的标注不正确,PKPM程序电算的柱截面配筋,比如500mmx500mm的柱每侧配三根纵向钢筋,这是不满足抗震规范中纵筋净间距不宜超过200mm的要求;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满足计算要求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而PKPM程序直接计算出的结果有时不满足这些要求,大多数学生均未做相应的调整。另外,还需有必要的文字说明,比如框架的抗震等级,梁柱的材料要求、保护层厚度、环境类别等等。

3.楼梯结构图

楼梯结构图的绘制是每年毕业设计图纸中出错最多的。如楼梯间的结构平面布置和楼梯剖面出现矛盾,没有构件编号,平面图绘制不全面,只绘制一层,结构标高错误或没有结构标高,一张图中所有图的比例、字体大小不统一,钢筋用细实线绘制,梯段板配筋中缺少支座钢筋的锚固长度,对于折板楼梯折板处钢筋的配置情况不清楚等等。

结构计算方面存在的问题

框架结构在手算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对于一榀框架结构计算的整体思路模糊,内力组合方式不明确,考虑地震作用组合时,不能理解梁的强剪弱弯,柱的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及底层柱底内力的抗震调整处理;对梁柱控制截面最不利内力的取值不明确;基础计算中,基础荷载取值混乱,不清楚基底面积的确定用全反力和标准值,而基础高度的冲切验算及基础底板的配筋采用净反力和设计值。在PKPK电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柱的偏心布置出现偏差,上下层结构构件布置错误,比如上层有填充墙处相应楼板处没有布置次梁,卫生间的楼面没有做下沉处理,在抗震计算系数输入时不知所以,比如梁惯性矩增大系数不做调整,是程序默认的1.2,考虑填充墙作用时基本周期调整系数没有折减等。

建立《规范》意识

今年的毕业设计要求学生采用新《规范》,由于这届学生在专业教学时学的是旧的规范。这样就存在新旧规范的衔接问题。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以教材为主要参考资料而较少去阅读学习规范,这就脱离了一名工程师工作所遵循的基本理论依据。引导学生对规范的重视,强调计算结果、构造要求和抗震方面的考虑是同等重要的。大多数学生只重视计算结构,而忽视构造要求和抗震方面的考虑。使学生建立工程设计的概念。

毕业设计中的几点思考

1.对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

通过几年指导毕业设计,设计初始阶段,大多数学生对设计无从下手,表明学生缺少工程意识和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作为指导老师要提前规定好每周的设计进度,要讲解结构的计算主要内容和采用的方法,把知识点串起来,让学生对所要掌握的知识点思路清晰。布置每一设计阶段应该查阅的相关资料,主要是相关《规范》和图集的学习和应用,比如在进行框架梁柱配筋计算时,除了阅读《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还必须学习《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将几本规范中关于梁柱的计算和抗震构造要求结合起来,再联系所学的理论知识,可逐步建立起设计思路,才能将梁柱的配筋情况正确的表达出来。每个阶段都严格按照这种过程进行下去,而不是一味的拿着例题照搬,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聘请工程设计人员来讲座

同设计院和施工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设计中经常聘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工程师结合毕业设计题目来学校讲座,安排工程技术人员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和答疑解惑。把实际工程中经验和解决实际工程的方法及时地带给学生,这样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积极性,也能够发现一些实际问题,可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3.加强对学生毕业设计时期的管理

在最后的毕业设计阶段,由于没有平时上课较严格的作息时间,少数学生较松散。而且有一些学生这个阶段面临找工作、考驾照等一系列事情。这就要求我们指导老师严格考勤。指导老师要确定辅导答疑时间,在辅导过程中严格执行点名制度,按照进度计划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每周进行进度检查,并要提问计算中涉及到的相关的重点内容,这样可以很快掌握每个学生的情况,并在一定程度上杜绝抄袭现象。反过来,学生看到老师每天都能按时答疑辅导,也会被老师的这种负责感染,促进其学习的主动性。对于因找工作或参加研究生面试而延误进度的学生,应在上一学期末任务下达时就明确要求其赶进度,使其进度不晚于正常进度2周,毕业设计质量有明显的提高。

4.对学生的计算机能力的培养和手绘图能力的培养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大量地用到计算机方面的软件,如office系列的word、excel,结构系列软件PKPM,SATWE,TAT等,绘图软件Autocad,天正等。在四年的本科教育中,没有涉及到这么多内容,因此在毕业设计环节中,将这些知识综合应用使学生得到很大的锻炼,为以后的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为了对学生手绘图能力的培养,同时避免学生抄袭,今年我们要求学生手绘基础图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手绘框架图和节点详图,让学生对构造要求和抗震要求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指导老师为每个设计小组提供实际施工的蓝图,供学生参阅,有效的提高了图纸的绘制质量。总之,毕业设计的过程是指导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教学相长,在一年一年不断摸索中前进。

结语

篇10

关键词:高职;毕业设计;专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072-02

一、高职电子类专业毕业设计的现状

1.毕业设计时间短、毕业课题不合理。一方面:时间短。在高职院校,第六学期一般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而毕业设计无疑只能安排在第五学期进行,在完成最后学期的课程学习与考试测试,留给毕业设计的时间也就大约5~7周,在这紧凑的时间内确定方案、试制样机、撰写论文和答辩,对于绝大多数的指导教师来说毕业设计已成为一种奢望,所以一般学生选课题完,指导教师都会督促学生查资料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没有奢求学生一定要做出实物。另一方面:毕业课题设置不合理:课题缺乏多样性,往往一个题目作几届,多年一贯制。同时存在着一个老师带多个学生,一个课题多名学生做,多达10人数,不可避免造成学生毕业论文存在内容严重雷同的现象,甚至有的学生直接拷贝上届学长的毕业论文,使毕业设计停留在形式上。

2.毕业设计资源紧张。当前随着高职教育的大规模扩招,而大部分院校教育资源并未按相应的比例增加,尤其是民办高职、中职升格院校尤为严重。毕业设计场地、电子制作调试设备等硬件条件不能满足一届数班电子专业毕业设计的要求。同时,在毕业设计中要时常用到电脑,而大多数学生没有电脑,一方面争着借同学电脑,而有电脑的同学也只是少数;再者,去网吧上机,没有office软件,相关毕业设计所需的软件更是没有;最后,在学校机房上机,大多数情况下是要跟全学院排队争电脑上机的,而且机房开放的时间是有限制的,正常教学时期是不开发的。然而这一切也只是停留在查找资料、撰写论文等文档处理层面,对实际电路制作、调试和试制样机等关键能力的锻炼并没有得到体现。

3.毕业设计重视度不够。一方面:时间上,毕业设计安排在第五学期,而后半学期大多数学生会积极寻找实习企业单位,为后续顶岗实习以至毕业就业作好准备。而找到实习企业的学生,大多数企业要求学生能马上留下来实习,作为试用期前的试用。而这样势必带来了学生无心认真对待毕业设计,一些学生原先从网络找到的相关材料,大量的使用“ctrl+c”“ctrl+v”复制到毕业论文中,对拷贝的内容不进行任何分析、消化和整理。另一方面:选题上,由于师生一对多的现象,且毕业设计课题的一贯性、雷同性,有的学生认为只要同课题组中别的同学能做出来,到最后把别人的拷贝一下总能混过去的。剽窃抄袭、急功近利的不正学风严重影响着高职毕业设计的效果,同时这些不认真对待和拷贝的同学在毕业口头答辩时一问三不知。这样的毕业设计完全偏离了毕业设计的培养目标。

二、毕业专题研究

电子类高职学生在就读二年级下学期时,就会开始进行为期一年的毕业专题研究,称之为毕业专题研究(专研)。专研是在部分教学课程尚未结束,正在实施教学的同时进行的,课余时间无疑成为学生专研的主要时间。毕业专题研究时间安排表参见表1。为期一年的毕业专题研究很显然可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用于毕业课题的方案确定、试制样机、撰写论文和答辩;同时对于有限的毕业设计资源亦可采取分时、分组的有效利用,避免争抢现象。毕业专题研究通过学生自行组队,自行寻找指导老师,自行选择想要研究的题目或领域。

1.毕业专题研究目标。毕业专题研究目标在于以专业理论为基础,通过制作、实验调试及检验等过程,了解电子产品开发、设计和制造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学以致用与独立设计的能力,毕业专题研究过程中大部分工作和问题由全组同学通力合作完成与解决,这是一次自我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突显团队合作的精神,而这期中指导老师则扮演协助、指导的角色。①培养学生信息资料查询综合处理的能力。②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团队精神。③培养学生应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收集的资料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④训练学生自我规划和质量控制的能力。⑤训练学生研究报告撰写与口头答辩的能力

2.毕业专题实施步骤。①选择专题课题。如何选取适当的题目对于学生来说是没有任何参照经验的,一般会出现学生特意加大课题涵盖范围,这样就可以收集到足够参考资料,但一旦着手去做,却变得无法集中到问题的关键上。故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一个适当的课题,并提供先期参考资料、案例,同时要求学生应该结合自己已具备的知识,以符合实际为最终目的,仔细推敲。②收集参考资料。参考资料收集、筛选的工作量和耗时通常会被学生所低估,对于信息搜索渠道学生也仅限于图书馆、百度和GOOGLE等常规搜索,这就给课题顺利进行造成一定的困难。故指导教师在信息收集阶段一定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帮助和指导,如给予直接的资源、参考信息科技期刊和专业论坛访问等。③共同研究讨论。在进行课题分析、研究讨论及思维创意活动中,学生往往会迷失在所收集的参考资料里,因为他们发现分析、总结所收集的材料比专题需求还要复杂。这就需要专题研究团队的表现,小组成员必须相互激励,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此时教师需要指导学生组织材料、从旁观察并协助,让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学习合作与分工的技巧。④试制作和修正。经过专题研究团队的研究讨论,拟定实现课题的方法与步骤,并进行实际制作,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和困难则及时开展讨论并修正方案,以期趋于理想。⑤成果作品展示。成果包括简报资料、书面报告、考核的成效、上台报告及研究发现的结论等,不论以何种形式表现,皆是评价学生能力和参与程度的表现。

3.毕业专题实施流程(见图1)。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专题研究教学时,教师应先了解学生的背景,知道学生的能力和专长,和学生共同参与讨论主题的制订,并能提供资料收集的途经和方法,进而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和维持学习兴趣,当学生面对挫折困难时,才能符合专题研究的教学需要,顺利完成整个专题研究的教学任务。毕业专题研究流程参见图1。

高职学校专题研究流程方面,大致包含以下项目:①学生S型分组。毕业专题研究学生分组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出现优秀的学生先抱团组成一对,而对于学习相对较落后的同学可能没有团队可以接纳,自身组团又存在信心缺失的现象。而在现实的企事业单位工作环境里,工作者是没有办法依自己喜好选择同事,故必须转变学生在社交活动环境下的团队经验,须在仿真的工作环境压力下组团。因此,毕业专题研究以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与写作能力两个重要向量分组,将学生S型常态分组,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一年的毕业专题研究这样的长时间人际互动来体会团队协作和沟通的重要性。②确定专题题目。在实际的职业工作中,工作内容极少有可能是依个人兴趣而作,多数为企业主管制定的。因此多数毕业专题课题应经由教师团队讨论后决定,按照问题导向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的原则,内容为真实或仿真情境中的问题,同时必须合乎毕业设计培养目标,并且具有延拓性,可以让多届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参与。③掌控与检查进度。在毕业专研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应经常地、定期地对进度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发现问题后,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通过定期的进度报告可以掌控专研进程,同时还在各组之间形成良性竞争的环境,有时借助他组的想法,可能会启发出更多的思路,从而产生重大的突破。

实践证明,毕业专题研究是每个学生走向社会,亲近职场的战前演练,是适应期的提前,对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提出的毕业专题研究,有效提高了我院电子类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希望有更多的同行共同参与和探讨,为提高高职毕业专题研究的质量,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焱.柳天杰.基于顶岗实习工作过程的毕业设计改革探索[J].山西建筑2010,36(11).

[2]Chun-Hung Lee.简介「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EB/OL]. [2009-5-25].省略pc.gov.tw/public/ufile/b073ad6fdded4812420f1

61589af65ed.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