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的创意活动范文
时间:2023-07-07 17:33: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茶文化的创意活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茶文化产业需要创意设计,把现代多元的文化思潮应用于文化产业的创意和设计专业中,是文化创意设计的主要观点。反映到茶文化创意设计上,具体应该注意美感、价值和故事。首先,要做到有美感,让外在的环境变得更为艺术化、美感化,进而影响内在。其次,要体现价值,让大多数消费者在娱乐及感性中,透过外在形式间接表现茶叶内在价值。最后,要有故事,要挖掘故乡的记忆与印象,从故事中去感受、探索事物,以此感动消费者与受访者。
此外,要发展茶文化创意产业,就必须做到“茶产业文化化,茶文化产业化”,将茶发展成为一条产业链,从茶叶本身延伸到茶叶包装、茶器茶具、茶旅游、茶文化等与茶有关的方方面面。
发展茶文化创意产业可以与节庆配合,吸引年轻人体验当地文化特色。如,茶商可以根据情人节、母亲节、劳动节等不同的节日推出主题活动或者打折优惠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消费者的思想。
但是,在推广茶业休闲文化时,一定要尽量将传统语言转变成通俗易懂的语言,让爱茶人在轻松的环境下就能完成从品茶到悟茶的升华,进而体会到茶为国饮的真谛与内涵。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年轻人加入到茶行业中。
此外,文化产品是文化资产的一种,当然必须有文化政策的配合。也就是说,政府应该适时扮演领导者的角色加以协助和整合。在政策上,政府可以提供机会、设备、奖励等措施,鼓励文化产业及一般企业进行赞助,甚至从教育政策入手,等到成熟阶段,政府即可退出,让文化茶业自行发展。
创新饮茶方式,让茶成为休闲文化的载体。茶文化创意要从饮茶方式做起,传播茶的休闲文化是关键。在茶文化创意上,元泰茶业曾做过不少努力。如2007年,元泰茶业首创了“元泰红茶屋”,这是国内首家以经营红茶产品为主题的西式连锁店,是融合英式红茶馆及意大利咖啡馆文化于一体的休闲时尚空间。
随后的几年里,为了传播红茶的休闲文化,元泰茶业曾连续举办以红茶为主题的“元泰杯”红茶世界征文比赛;携手福州林则徐纪念馆,共办“元泰下午茶沙龙”,品饮红茶这一民族的饮料;并连续举办“元泰中国红茶节”暨茶通擂台赛;甚至为了装饰茶空间,元泰茶业还组建了茶席设计团队,自创茶席空间……
茶道用品同属茶文化,也需要创意,并将艺术与茶融合。
篇2
闽茶文化产业园在近年来给福建省带来了较大的收益。但事实上,闽茶文化产业园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一定的困难,这也在某种意义上阻碍了其更深层次的发展。本文首先对福建茶文化和茶文化产业园进行了简要的说明,然后分别探讨了闽茶文化产业园的发展意义和所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就闽茶文化产业园的建造方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够对国内茶文化产业园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闽茶文化;产业园;功能分区;选址
市场经济风起云涌,一成不变的产业发展模式会成为阻碍企业发展壮大的隐患。在这种形势下,文化创意产业进入大众的视线。从字面上来看,文化创意产业指的是运用创意能力开发文化资源的产业模式。闽茶文化产业园属于福建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对于推动茶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1闽茶文化产业园概述
1.1闽茶文化
闽茶文化指的是我国福建地区的茶文化。福建地区不仅有着丰富的茶叶品种,同时还有着引人惊叹的品茶方式。当代历史资料就对福建地区的茶文化进行了记载,足以证明闽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在诸多品茶习俗中,斗茶习俗发源于唐代,但兴于宋代,给当地的饮茶历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明清时期,福建地区茶叶出口到欧洲,从而促进了该地区茶产业的发展。闽茶文化在我国历史上散发着耀眼的光芒,茶产业应该汲取茶文化的重要成分,从而促进自身发展。
1.2茶文化产业园概述
茶文化产业园是基于茶文化产业的经济园地。一般来说,茶文化产业园更加注重知识产权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和传统茶产业园相比,茶文化产业园有着更丰富的内涵,其不仅包括茶文化旅游业和茶文化休闲产业,同时还涉及到茶文化景观等多个方面。当然,茶文化产业园有多种划分方式。其既可以根据茶叶品种和功能属性进行划分,也能够按照文化主题和发展模式进行区分。茶文化产业园是茶文化发展的产物,要想推动茶文化产业园的发展,开发者就需要重视茶文化因素的作用。
2闽茶文化产业园的发展意义
闽茶文化产业园是茶文化产业的聚集区,虽然闽茶文化产业园还处于发展的初期,但是闽茶文化产业园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1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完善
在福建地区,茶文化产业往往因为组织机构上的问题,导致其所收到的规模效益较低。相比之下,茶文化产业园的发展则可以使茶文化产业能够更好地实现重组,这样就有利于大型企业的形成。此外,闽茶文化产业的经营方式较为单一,这种经营方式不足以应对市场风险。相比之下,茶文化产业园则可以使各个茶文化产业相互联合,有利于规模效益的形成。闽茶文化产业园有利于推动企业之间联动发展。换句话说,大型闽茶文化企业在带领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可以成为中小企业的榜样,这样中小企业就可以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发展。
2.2有利于产业布局的优化
茶文化产业园可以按照“产业聚集群”加以理解。在产业园内,各个茶文化企业既相互竞争,又相互依赖。茶文化产业集合在一起,不仅有利于加快资源的整合,同时还有利于生产力的提升。茶文化产业园的形成使得园区内的企业可以相互合作,通过取长补短来优化自身的产业布局。比如说,有的企业在市场营销方面很擅长,但是产品创意性的组织却是其短板,这样的企业就可以寻求创造力较强的企业合作,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3推动福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茶文化产业是新兴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茶文化产业园的发展可以给福建人增加更多的经济收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除此之外,茶文化产业园可以缓解社会就业问题,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构建。除此之外,茶文化产业园还将茶文化特色产业聚集起来,成为城市的特色景观。从这一层面出发,茶文化产业园可以改善城市人文环境,并在此基础上为当地文化旅游业带来新的旅游资源。
3闽茶文化产业园的问题分析
福建地区的茶文化产业园依托当地的茶文化产业实现自身的发展,调查统计,闽茶文化产业园在近年来给福建省带来较大的收益。但事实上,由于闽茶文化产业园是新生事物,其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一定的困难,这也在某种意义上阻碍了其更深层次的发展。闽茶文化产业园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四大主要问题,值得我们探究。其一,当地政府过分干涉产业园的发展。事实上,闽茶文化产业园是在福建政府的帮扶下形成的,所以产业园的发展自然会受到政府部门的干预。一定程度的政府干预可以规范产业园的发展,因此是可取的。但是,过多的政府干预则可能出现“政企不分”的现象,从而严重阻碍茶产业的发展。其二,茶文化产业园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由于茶文化产业园的发展前景较好,所以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对该领域进行投资。投资者想通过投资茶文化产业园来推动茶文化产业的发展,事实上应该予以鼓励。但是,投资者的盲目投资行为不仅无法促进福建经济的发展,同时还可能会造成茶文化资源的严重浪费。由于市场空间是有限的,过多的茶文化产业只会引起恶性竞争的问题。其三,茶文化产业园的产业化水平较低。虽然茶文化产业园在发展过程中获得了一定的收益,但是其过低的产业化程度实在令人堪忧。很多茶文化产业只是徒有其表,产业园管理者全然忽视了茶文化的重要性,长此以往,茶文化产业必定难以为继。其四,茶文化产业园还存在定位错误的问题。茶文化产业园对于园区选址和定位有着较高的要求,很多商家往往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将资金投入进去,却由于种种因素而无法获得收益。俗话说:“天时地利人和。”选址就是“地利”因素,要是选址不好,产业园的发展情况可想而知。
4建造闽茶文化产业园的方式
闽茶文化产业园的发展对于福建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性不可言喻。近年来,闽茶文化产业园在福建地区兴起,但是其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是产业园发展的潜在隐患。开发者在建造闽茶文化产业园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这些问题,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开发产业园。
4.1注重科学选址,增加开发潜力
选址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地址选择,其还涉及到诸多因素,比如交通和待开发资源等。对于茶文化产业园而言,开发者不仅应该考虑园区面积,同时其还应该注重茶区的交通便利性、资源可开发程度和茶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等。比如说,茶文化产业园的定位如果是演艺产业,那么开发者就应该将产业园设置在城市演艺产业聚集区,这样可以使茶文化产业园实现更进一步的发展。不同的产业发展需要决定着产业群的选址,开发者需要在产业园建造前就注意选址的科学性。
4.2完善功能分区,提高生产效率
茶文化产业园是茶文化产业的集聚,对于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功能分区相当于产业园的骨骼,要是功能分区设置不当,就意味着产业园出现“骨骼错位”的问题,从而影响到茶文化企业的发展。很多开发者只是简简单单将所有企业聚集在一起,而不按照功能分区对其进行分类,这样就影响到了产业内部的工作效率。在这种情况下,开发者对功能分区进行完善,将其分成生产区和营销区,从而可以使不同的产业之间实现更好的互动和合作。
4.3融合文化主题,增加园区特色
福建地区的茶文化产业园的数量虽多,但是其创意程度却不高。很多茶文化产业园对于入驻产业园的企业没有严格要求,这就使得各类企业出现在茶文化产业园内。虽然看上去一片欣欣向荣,但事实上茶文化产业园一旦运行起来,就会陷入创意缺失的境地。针对这一问题,茶文化产业园开发者应该在开发产业园的过程中融入文化主题因素,赋予产业园更加鲜明的特色。比如说,根据古人将茶作为婚姻聘礼的习俗,开发者可以按照婚庆主题进行产业园设计,并吸引那些与之相关的茶文化企业。根据婚庆主题,开发者可以聚集闽茶企业、茶包装设计企业和茶联开发企业等,使茶文化产业园的特色更加鲜明。再比如,开发者还可以以茶文化生态旅游为主题建造产业园。在这种情况下,开发者可以聚集茶文化生态旅游企业、茶馆设计公司以及茶事活动策划公司等,提升产业园的生态旅游特色。
4.4构建产业链条,优化合作机制
产业链条的构建是茶文化产业园建造过程中所需注意的重要因素之一。当今产业的发展在较大程度上受到产业链的影响,要是产业链存在问题,那么企业的发展就难以维系。同样,对于茶文化产业而言,开发者应该在园内建立一套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帮助企业实现更大程度的发展。除此之外,由于茶文化人才的缺乏,开发者还应该注重人才培养,这样才可以改变茶文化发展过程中动力不足的情况。通过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可以有效优化产业园各个产业之间的合作机制。
5结语
闽茶文化产业园对于福建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闽茶文化产业园的发展的同时还伴随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是产业园发展的潜在隐患。开发者不仅应该注意产业园的选址和功能分区的优化,同时还应该在产业园的发展过程中融入文化主题因素。除此之外,开发者还应该重视产业链对于产业园发展的重要性。
作者:余瑛 单位: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参考文献
[1]龚永新.茶文化产业的形成、发展与推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1):48-49.
[2]员旭彤,肖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茶叶试验荡地资观规划设计———探寻茶文化与观光茶园景观设计的结合之路[D].陕西:西北林学院学报,2009,24(5):209.
[3]张京成,刘光宇.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9):78-83.
篇3
关键词:旅游产品;美食体验;产品开发
一、成都饮食文化特色概述
“食在中国,味在四川”,四川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成都极具代表性。成都美食以川菜、特色小吃、火锅、地方名特产为主要代表,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川菜”为中国四大菜系之首,以味取胜,其“一味一阁,百菜百味”的特色可谓盘盘菜品是故事,道道佳肴有典故[1]。
二、创意美食体验
巴蜀之地,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开发更多的特色旅游产品,创新旅游形式,成为推动四川旅游业发展的亮点。
(一)创意美食体验简介
创意美食体验是将旅游项目与地方特色美食体验相结合,学习蕴含丰富文化元素的美食制作技艺。“DIY美食体验”形式为大多游客喜爱,用自己的创意通过自己动手来制作美食。
(二)创意美食体验模式的发展
“DIY美食体验”是一种全新的美食体验模式。DIY最初兴起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欧洲,原本是意指不依赖或聘用专业的工匠,利用适当工具与材料,自己来进行居家住宅的修缮工作,而现在DIY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行业领域。
(三)创意美食体验模式的发展前景
人们对美食的追求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要求细腻的情感、专业的技术,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非凡的创意,这正符合了当下年轻消费者的特点,他们不喜欢被束缚,不拘泥于生活中的条条框框,在美食制作上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将创意与美食体验相结合,成为幸福的美食达人[2]。
三、创意美食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
(一)设计理念
立足四川特色旅游文化,融入创意设计,通过美食体验形式,自我完成制作,是特色旅游产品设计与制作的核心理念。成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巴蜀文化浓厚,食材丰富,川菜百菜百味。基于特色的地方旅游文化和游客的创意美食体验形式,开发美食旅游产品,不仅能增加游客的主动参与性,还能形成特色鲜明的旅游项目,吸引更多的游客。
(二)主题产品设计思考
1、历史人物文化主题
基于游客创意美食体验的旅游产品设计,需要融入当地文化特色,展现重要历史人物。如在旅游线路设计中,结合武侯祠景点文化,设计“DIY面塑”美食体验项目。以诸葛亮等三国时期重要历史人物为对象,还原“草船借箭”等历史事件场景。
2、茶文化主题
饮茶习惯是古老的巴蜀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尤其是独特的盖碗茶文化,茶盖、茶碗、茶船子,茶馆是感受四川民俗文化的好去处。设计茶文化旅游体验项目,认识盖碗、沏茶、品茶,感受地道的成都茶文化[3]。
3、特色调味品文化主题
川菜注重味型调和,调味品极具特色。如在旅游产品设计中,参观著名豆瓣加工企业,体验制作四川豆瓣;设计四川菜肴味型调和体验项目,游客体验制作红油辣椒、麻辣味复合调味料、鱼香味复合调味料等。
4、素食文化主题
当今,“素食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宠爱,在感受了“青羊宫”等文化景点后,可以依托道教和佛教等宗教文化,设计推出以“素食”为中心的美食体验项目。
参考文献:
[1]匡翼云.符号学视角下的川菜饮食资源与旅游开发[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5(2):56-59.
篇4
从文化创意产业视角看待近现代茶馆建筑旅游开发利用活动时,需要从理念的价值内涵分析入手。基于文化创意产业视角下认知近现代茶馆建筑旅游资源开发,实际上就是从丰富茶馆资源内涵视角开展的开发活动。本文拟从文化创意产业的需求点和发展应用状况分析入手,结合当前近现代茶馆建筑旅游开发利用的价值需求点,通过融入当前人们参与旅游活动的具体需要,进而探究文化创意产业视角下的近现代茶馆建筑旅游开发利用思路。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视角;近现代;茶馆建筑;旅游开发;利用思路
对于近现代茶馆建筑设施来说,由于其大多有着丰富的资源优势,特别是很多近现代茶馆建筑通常在环境优美地区,而且其在建设过程中,也极其考究,无论是具体的建设状况,还是整个茶馆的视觉观赏效果,都是整个茶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因此在近现代茶馆建筑经营建设过程中,还有着旅游经济开发的产业优势。
1文化创意产业的需求点和发展应用状况分析
客观的说,随着现阶段人们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当前人们对健康养生以及文化旅游消费等一系列活动的认知度都有了实质性提升。开发旅游文化资源,创新与茶相关的旅游业内涵元素,事实上就极为必要。茶馆建筑作为整个茶叶产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元素,无论是其中所包含的价值内涵,还是整个茶馆建筑的文化承载性,都实际上是当前人们所关注的内容。文化不仅是一种内涵,同时还是一种元素,在人们消费理念日益成熟的今天,人们的关注点更多是文化和旅游资源等一系列极具价值内涵的元素。而在人们文化消费和旅游消费理念日益成熟的今天,对整个文化资源的应用已经不再是简简单单的资源嫁接和应用,而是要在充分融入消费者需要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化融入消费者自身理念,从而实现整个产业最大价值的发挥和诠释。文化创意产业是独立的文化机制。从整个文化创意产业体系的具体内涵看,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物质元素和精神元素,因此通过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进行剖析,我们可以看到其中所包含的系统化、成熟的价值理念,所以如果能够对文化创意产业形成有效传承,其必然能够实现整个文化机制的有效传承。通过探究文化创意产业的具体内涵,并将其中所具有的各项资源元素进行分析,其中所具备的价值内涵,能够为当前我们开展各项活动提供有效帮助。文化创意产业体系中所包含的物质元素,不仅能够为我们开展各项活动提供丰富的资源要素,同时为当前人们参与旅游活动开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可以融入相关资源要素,从而丰富整个旅游活动。不仅如此,整个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内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价值理念,尤其是其中所具备的精神理念为文化创意产业传播奠定了相应基础和有效帮助。文化创意产业是在对现有文化资源进行系统化应用的基础上,通过具体创新,从而实现实质性创新与完善。
2当前近现代茶馆建筑旅游开发利用的价值需求点
近现代茶馆建筑不仅是一种建筑艺术,同时也是茶文化理念的有效诠释和表达,在整个文化创意产业开发建设过程中,发掘和探究多种文化要素,尤其是寻找部分极具特殊性和代表性的元素,通过系统化融入,从而实现近现代茶馆建筑的复合价值和功能。当前人们在消费活动中,其消费理念更加成熟,除了文化娱乐消费,同时对健康养生有着重要期待。因此,在近现代茶馆建筑发展建设过程中,必须注重将相关元素融入其中,通过创新近现代茶馆建筑经营元素,从而为近现代茶馆建筑开发利用与经营发展提供合适的基础。随着当前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如今多样消费逐渐发展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消费趋势和方向。丰富构建全面的消费元素,确保消费者的参与度,从而提升消费者的生活品质,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其更能融入人们形成健康的生活因素。对于消费者来说,旅游消费活动不仅是一种全新生活理念,也是将人们的消费需要与现实元素应用相结合的客观要求。在旅游活动开展过程中,其中包含了丰富的价值内涵,无论是具体的旅游项目元素,还是人们的具体关注度,都有着重要影响。在多样消费理念应用过程中,其需要对旅游消费内容进行系统化创新与突破,尤其是随着当前人们对健康养生重视程度日益提升,想要满足消费者的具体需要,通过对具体的消费元素进行系统化改造,进而满足人们的消费需要。当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如今人们具备了参与各项消费活动的具体基础。客观的看,在人们参与旅游活动过程中,生态绿色、文化娱乐消费也发展成为人们新的消费元素。而在这一过程中,茶馆作为整个茶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探究其内涵价值极为必要。想要充分有效满足人们的旅游活动需要,就必须创新茶叶开发元素,通过创新和改造完善旅游消费理念,从而实现整个旅游消费活动的最佳效果。当然,茶馆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内涵理念,其中不仅有着丰富的价值元素,同时还是一种文化传承机制,因此想要实现理想的应用效果,就必须在创新完善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化融入,结合必要的文化创新,从而实现理想的效果。
3当前人们参与旅游活动的具体需要
我国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近现代茶馆建筑文化资源就是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系统化了解这一资源的具体内涵,并将这些资源内容融入到整个旅游活动开发活动中,必然能够实现旅游活动开发的最佳效果。但是客观的说,当前我国现代茶馆建筑旅游资源在系统化开发过程中,面临极大困境。尤其是更多人对现代茶馆建筑旅游资源的价值认知存在片面性,多数人对该现代茶馆建筑旅游资源应用缺乏应有的价值认知。因此,可以说,不仅未能对近现代茶馆建筑旅游资源形成有效应用,同时也影响了人们的具体参与效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加上人们对旅游活动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日益提升,优化利用现代茶馆建筑旅游资源,就极为必要。系统化看,当前人们在参与旅游活动时,其对文化内涵的要求进一步提升,融入文化要素,提升文化理念,完善文化资源的应用性,就发展成为当前现代茶馆建筑旅游资源应用的必然要求。对于现代茶馆建筑旅游资源来说,其不仅是一种文化载体,同时也是重要的文化资源,而想要实现对这一资源进行系统化应用,就需要对其中所具备的具体理念进行分析。近现代茶馆建筑旅游在进行开发利用过程中,必须从建筑文化和茶文化这一基础内涵分析与理解入手。我国饮茶历史由来已久,无论是具体的价值理念,还是其中所包含的元素内容都极为丰富。而在人们饮茶活动不断成熟的今天,茶馆中所包含的价值理念和文化要素日益凸显。而茶馆不仅是一种饮茶活动场所,同时更是承担了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因此在对茶馆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活动时,必须注重创新其元素融入,通过理念的实质性丰富,从而提升整个近现代茶馆的最大价值。
4文化创意产业视角下的近现代茶馆建筑旅游开发利用思路
对于整个近现代茶馆建筑建设来说,想要实现理想的开发效果,就需要认识到整个文化产业开发过程中所具备的一系列资源,通过实质性融入和体系化开发,从而实现近现代茶馆建筑旅游经营的最佳效果。正是这些多元化功能的存在,从而为近现代茶馆建筑系统化开发提供了相应基础和保障。而从文化创意产业视角来切入这一活动,其能够提升茶馆建筑资源的价值内涵,实现最佳开发效果。当然在知识经济发展日益成熟的今天,文化创意实际上就超出了传统的理念认知,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具体内涵上的影响力。因此,如果能够将相关文化创意融入到近现代茶馆建筑建设改造过程中,其不仅能够有效丰富茶馆的内涵,同时也能够实现其最佳影响力。在整个文化创意产业建设过程中,系统化完善的产业元素不仅关系到茶馆建筑资源的利用开发,同时还关系到其稳定性和持续性。而融入文化内涵,他更是提升整个茶馆建筑资源开发利用最大价值的客观表现。随着当前整个近现代茶馆建筑旅游资源开发机制不断成熟,无论是市场的具体需求度,还是市场的认知理念都极为成熟。近现代茶馆建筑旅游资源作为茶文化经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载体,融入时代元素和价值理念,不仅能够提升近现代茶馆建筑的综合价值,同时也能充分满足人们的综合需要。在实施近现代茶馆建筑资源旅游开发利用活动时,想要实现最佳效果,不仅需要注重对基础资源进行应用,同时还要将具体的文化创意产业理念系统化融入其中,通过提升其中所具备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理念,从而为整个文化创意产业系统化开展奠定相关基础。对于近现代茶馆建筑资源开发利用活动来说,融入文化属性,提升其核心竞争力极为必要。无论是具体的文化理念,还是相应价值理念都直接关系到近现代茶馆建筑的作用价值。当然,在对其进行文化活动开展时还要充分注重将文化理念系统化融入中,同时也要认识到文化创意实际上就是核心竞争力,因此在对其进行系统化开发时,必须注重必要的知识产权保护。
5结语
从当前人们具体的消费需求和发展趋势看,丰富消费理念,创新消费要素,是满足人们消费需要的必然要求。结合当前消费活动的具体开展状况看,想要充分满足人们的客观消费需要,就需要在充分满足人们消费理念的基础上,系统化融入各项资源,从而实现消费水平的实质性提升。当然,对资源进行利用时,不是简单的拼凑,而是一种融入具体文化创意的改造活动,通过系统化融入各项环境元素,从而实现理想的开发应用效果。文化创意产业是增加附加值的产业开发活动,在人们对文化价值作用日益成熟的当今,将文化创意与茶馆建筑资源应用相结合,极为必要。
参考文献
[1]吴生智.文旅融合视角下大英县盐卤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19-122.
[2]郑丽丽.文化创意产业视角下的河南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4(4):101-104.
[3]张友平.文化创意产业视域下大连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探讨[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5):133-135.
[4]闾平贵.大连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动力机制及对策探析[J].管理工程师.,2015(17):156-159.
篇5
我国饮用茶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神农氏,茶叶是中国的国饮,中国人有“来客敬茶”的传统习惯,“茶”属于“开门七件事”之一,在民间有“茶祖节”的习俗。茶文化正是中国树立文化产业特色,区别于其他各国文化产业的重要标志。然而,茶文化在中国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倒是邻国日本却将茶文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以免再次出现中华传统被别国剽窃的现象。
(一)培养茶文化人才是参与世界文化产业竞争的需要
知识经济时代,各种文化相互交流融合,优胜劣汰。茶文化可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名片之一,提高中国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舞台中的影响力。
(二)培养茶文化人才是社会沟通发展的需要
老舍先生在谈到其话剧作品《茶馆》时曾说到:“茶馆里人来人往,汇聚了各色人物、三教九流,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在古代,既有文人士大夫会友于茶馆,也有商贾老板谈生意于茶楼,更多的中下层市民将茶馆作为聚集休闲之所。近现代以来,人们通过茶馆聊天聚会、娱乐休闲,达到沟通交流、了解信息的目的。由此可见,茶馆成为社会交流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公共场所。
(三)培养茶文化人才是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需要
中国饮茶的历史源远流长,由茶圣陆羽所著的最早的茶专著《茶经》也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茶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与饮茶器具、民俗、行为、舞蹈和儒家思想相融合,形式推陈出新,内涵不断丰富。一方面,我们要继承传统茶文化,使其得以传承;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尝试让茶文化融入更多的近现代元素,使其发扬光大。
(四)培养茶文化人才是促进茶叶经济发展的需要
各种茶文化活动的举办,如茶文化节、茶艺大赛、茶具展览、茶叶博览会、国际茶文化交流会等文化活动,必然会吸引更多的人品茶、爱茶。这些文化活动能对茶文化起到交流、升华的作用,也可以把中国茶文化和茶叶推向市场,带动茶叶产业的经济效益。
二、传统茶文化人才培养的紧迫性
随着茶叶产业的不断扩大,茶文化日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但整体来讲,我国茶文化产业的发展明显滞后于茶叶产业的发展。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茶文化存在着散、乱、杂的现象。一些地方、企业各自为政,唯利是图、恶性竞争,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对茶文化的发掘和传承,随意杜撰、抄袭模仿,扰乱了市场环境,同时也降低了自身信誉。目前,我国茶文化人才培养存在以下问题。
(一)培养专业少
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专业设立了我国至今唯一一个茶文化本科专业,从2011年的招生计划来看,该专业每年招收六十名本科生。少数几个高职高专院校也在培养茶文化的专科学历人才。人才培养的数量显然不能满足茶文化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二)研究专著和论文少
从国内最大的购书网站当当网,以“茶文化”为主题搜索图书,只能找到113本图书;从CNKI上以“茶文化”为篇名搜索相关期刊论文,也只能找到2272条搜索结果,其中CSSCI中只有78条记录。
(三)茶文化高端人才少
与茶文化相关的职业目前仅限于茶艺师。茶艺师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五个等级。主要是对茶艺操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考查,而在茶艺方面创新性的高端人才在我国仍然缺乏生长的土壤。
三、茶文化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
(一)外部保障机制
1.政策支持政府部门应该重视茶文化人才培养的战略地位,为茶文化专业人才培养创造有力的政策环境。从人才培养方面,在产茶大省的农业院校开展学历教育和应用科学研究,支持茶叶企业和研究院所定向培养茶文化专业人才。从人才应用平台方面,在旅游开发、外宾接待等场合弘扬中国传统茶文化,促进市场对传统茶文化人才的需求。
2.资金保障从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方面讲,即使茶文化人才的培养在短期内看不到经济效益,也必须坚持和发展下去。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包括人才培养经费、课题研究经费和适当的企业补助等。只有强有力的资金保障,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传统茶文化人才,才能正向激励茶文化研究人员和支持茶文化发展的企业。
3.社会支持茶文化的研究和相关人才的培养不是自娱自乐,不能闭门造车。它的目的也不仅仅是单纯地实现文化传承,而是要走向社会、面向市场、实现价值,促进和推动茶文化产业以及茶叶产业的繁荣发展。所以,茶文化人才培养需要获得社会的支持。高等院校必须走出去,与茶叶企业或行业协会等进行深度合作,共建茶文化研究中心、课题小组,采取项目合作的形式,更好更快地把学校的学术成果转化为产品。
(二)内部保障机制
1.活跃茶文化的科学研究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茶文化研究严重缺乏学术性乃至严肃性,自科学者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茶文化方面,人文学者也没有把实践操作与学术研究联系开来,这就导致茶文化一直处于被动的传承阶段,而几乎没有学术创新。要培养传统茶文化的高层次人才,把高层次人才留在传统茶文化领域,就必须活跃传统茶文化的研究氛围,以学术研究带动人才培养。
2.创新课程体系
农业院校可以在茶学专业加大对茶文化相关课程的教育力度,将原有的选修课升格为必修课。也可以在全校开设茶文化和茶艺方面的公共选修课,让学生了解茶的故乡在中国,充分了解中国传统茶文化,学习茶艺。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6
关键词:黑茶文化元素;茶楼室内设计;设计理念;价值元素;功能设置
茶楼的室内设计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环境艺术设计,属于一种文化创造,是文化观念的物化形式,也是精神文明传播的载体。它是现代建筑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只有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将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相关元素合理运用于茶楼设计之中,才能够设计出符合现代顾客需求的茶楼,让现代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1黑茶文化元素的内容以及内涵分析
实际上,黑茶是我国茶叶产品体系中极其重要的一类茶叶产品,只是该茶叶的生产条件和饮茶环境都有着自身特殊性,所以在几千年的黑茶饮用过程中,其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元素体系。而在当前我们对传统茶文化理念体系认知不断成熟的今天,黑茶文化作为独立的文化体系,其应用价值就值得深入挖掘。
1.1黑茶文化元素的内容分析
黑茶属于我国六大茶类中的一种,是经由绿茶演变出来的,它是利用微生物发酵出来的,干茶的颜色为黑褐色,故称之为黑茶。它的发明代表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味甘,具有多种有益身体的功能,因此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由此衍生出的黑茶文化也备受人民的关注。黑茶文化元素包括它的历史性、民族性和时代性,黑茶文化是一种雅俗共赏的文化,涉及到文化艺术、医疗保健、经济贸易、科技教育等各个方面。
1.2黑茶文化元素的内涵分析
黑茶文化是集合功能性和审美于一身的优秀文化。在功能性上,黑茶可以饮用、治病、解渴,在审美功能方面,黑茶文化衍生出的茶诗、茶歌、茶舞,以及多姿多彩的茶艺和茶道文化,因此它既是艺术性的化身,同时也是民俗文化的体现,近些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黑茶的保健功能逐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黑茶文化元素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黑茶文化旅游、黑茶文化表演等等,在展现其娱乐性的同时也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2茶楼室内设计的具体要求分析
我国有着丰富完善的茶文化历史,在长期的茶叶饮用过程中,其有着重要的茶文化传承载体。茶馆、茶楼都是整个文化体系中重要的元素,在茶楼中,人们能够感受到丰富完善的茶文化理念,同时也能体会到茶楼中所具有的具体功能,因此,创新茶楼设计活动,完善融入具体的设计理念就极为必要。总的来说,茶楼室内设计活动,是一项融入了设计理念和思路的具体活动,因此在时代化发展日益成熟的今天,完善茶楼室内设计理念,提升设计品质和内涵就极为必要。
2.1满足使用需求,合理布置环境
随着我国社会生活的高速发展,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将传统文化元素运用于室内设计上,一方面可以满足基本的功能需求,另一方面又能够体现出一定的文化内涵,同时能够赋予其新的表现形式。而中国的茶文化内容丰富,意义深远,它其中的黑茶文化元素更是具有独特的韵味,将黑茶文化元素运用于茶楼的室内设计中,能够让整体设计更具独特性、艺术性和时代性,茶楼的室内设计最为主要的就是它的功能性,要体现出以人为本,以物为末,不能本末倒置,茶楼的室内装修要以实用性、方便性为主要,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基本的功能设计,茶楼因其本身就是茶文化的一个分支,因此在其环境布置上势必需要能够体现出茶文化的丰富内涵,通过合理的布置茶楼内部的周围环境,来给顾客以轻松愉悦的感受。
2.2适当的艺术点缀,讲究空间完善
在有了基本的建筑功能的基础上,茶楼的室内设计同时也需要有适当的艺术点缀,一个没有艺术设计的室内设计,就不是一个成功的室内设计,也就无法吸引顾客,要考虑到当代大部分消费者的喜好和审美标准,依据茶楼的特性,创造出拥有文化特征符号的茶楼室内设计,但同时也不能过于离谱,要讲究空间的完善,注重茶楼内部家具和艺术品的选择,配合整体茶楼的风格和格调,合理驾驭各种要素的组合和搭配。
2.3融入合适理念,提升室内设计水平
当前茶楼室内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注重融入时代特点进行创新和完善,其基础和前提是文化理念的诠释和融入,尤其是结合整个茶楼的功能价值来看,休闲、娱乐是人们主要的心态之一,也是当前人们参与旅游活动时的重要要求。当然,人们日常生活中,整体理念和心态也更为成熟。从人们的具体需求看,从单一的物质元素消费需求,逐渐发展成为深度的文化参与活动。因此,在整个茶楼室内设计经营过程中,需要注重融入这一时代变化,对整个茶楼室内设计的经营元素和内涵,进行诠释与创新,从而满足人们参与茶楼室内设计活动的具体要求。
2.4融入文化元素,提升产品体系
此外,还要充分注重对茶楼室内设计设计理念进行丰富和完善,通过融入必要的文化内涵,从而提升其整体底蕴。结合茶楼室内设计设计活动开展的具体特点,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尤其是选择茶文化理念中的生态、绿色元素融入其中,特别是文化内涵的实质性融入,从而实现茶楼室内设计元素的丰富与完善。在我国有着丰富完善的文化元素,而茶文化理念融入整个茶楼室内设计体系中,其能够创新茶楼室内设计经营体系活动的开展机制和具体思路。
3黑茶文化元素对茶楼室内设计的影响分析
从室内装潢设计工作开展看,茶楼的室内装潢是能够直接影响消费者第一印象的好坏,茶楼的室内装潢要依据中式茶楼这一特点来进行,灯饰、桌椅的选择十分关键,茶楼内部灯饰的颜色和形状要与内部空间相搭配,以此营造舒适和谐的氛围,依据茶楼不同区域的主题,选择合适的灯具,例如可以选择黑茶所属的茶树制作出的灯具,而桌椅的选择可以以黑茶文化元素为指导,选择能够代表黑茶文化的相关物品,赏心悦目的室内装潢能够带给顾客良好的体验,同时也能提高茶楼的整体格调。从茶楼内部摆件应用看,茶楼内部的摆件能够对茶楼整体环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选择合适的装饰品能够达到室雅人和的效果,结合黑茶文化元素,可以选择有关黑茶的挂画、桌面摆件、书法作品等等,书法、字画作品应选择寓意良好、富有美感的作品,颜色不能过深,太暗的作品往往会传达出消极的含义,要特和黑茶文化元素,营造良好的氛围。从茶楼室内整体氛围营造来说,室内装潢和茶楼的内部摆件都是服务于茶楼的整体氛围的,通过各个方面的配合,结合黑茶文化元素,茶楼的室内设计整体应该是古色古香、轻松愉悦的,可以选择黑茶文化衍生出的茶乐来配合茶楼的整体氛围,给顾客以宾至如归的感觉。茶楼室内设计活动在开展过程中,未能与周围环境进行全面融合,同时其在元素选择上,缺乏对材料绿色、生态性的把控,进而限制了茶楼室内设计活动开展的具体水平。茶楼室内设计活动不仅是一种综合化的设计活动,同时更重要的是一种理念诠释和元素应用,因此,在开展该设计活动时,只有提升设计理念,优化设计内涵,从而实现整个茶楼室内设计活动的最佳效果。
4融入黑茶文化开展茶楼室内设计活动的具体思路
茶楼作为地域文化与茶文化体系全面融入的重要载体,想要提升茶楼的运行效果与价值,关键在于对茶楼中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进行诠释和表达,当然,在开展具体的设计活动时,不仅是简单的设计风格抄袭,同时更重要的是文化内涵诠释。因此,在茶楼室内设计活动时,完善室内设计活动体系化开展,就极为必要。客观而言,其设计思路主要表现为:首先,在茶楼室内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注重对消费者实际需求的合理布局,通过创新设计理念,从而确保实现和展示茶楼中应有的风貌,进而将茶楼经营过程中,独有的营销和服务理念展示其中。客观而言,在这一过程中,要对黑茶文化的具体内涵进行分析,并且进行融入和传承。因此,在茶楼室内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注重展现黑茶文化中应有的设计风格。再者,在茶楼室内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注重对所在地自然环境的合理融入,同时也要选择合适的文化元素,通过将复古传统的装饰元素进行全面的诠释和表达,比如结合木质家具的应用,从而使人们感受到茶楼中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空间魅力。在进行茶楼室内设计活动时,也要表现出整个黑茶文化体系中所具有的设计思想。在整个茶楼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注重合理选择设计要素,在茶楼室内照明的安排上,要注重根据茶楼内不同的功能布置,从而营造不同的分类风格。最后,客观而言,在我国传统茶文化经营发展过程中,茶楼是其中极其重要的载体,在整个茶楼中,人们不仅品茶,同时也能够对自身的生活方式进行有效调整和创新。融入黑茶文化内涵,实施茶楼室内设计活动时,要注重创新设计体系,丰富设计内涵,同时必须对黑茶文化理念的具体元素进行剖析,从而实现黑茶文化应用的最大价值。因此,在选择装饰元素、确定设计方案时,必须注重对黑茶文化进行融入。
5结语
基于黑茶文化元素的茶楼室内设计能够满足现代消费者对传统文化的向往与追求,在茶楼室内设计运用黑茶文化元素,也是对黑茶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同时也能够带动传统文化的发展,迎合了目前中国伟大复兴而兴起的“复古”潮流,让现代人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之余,在茶楼中感受黑茶文化带给他们精神上的洗礼。
参考文献
[1]滕秀夫.基于黑茶文化元素的裕盛丰茶楼室内设计[J].福建茶叶,2013(6):217-219.
[2]邓贵艳.论茶文化在室内空间艺术中的运用———以中国传统茶楼设计为例[J].现代装饰(理论),2013(18):179-181.
[3]赵志文.梅山文化园黑茶工艺坊室内设计的文化意境表达[J].中国包装工业,2015(5):32-33.
[4]包劭川.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黑茶“陶源茗”品牌包装设计的研究[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5(19):26-29.
篇7
目前所说的茶席设计,或者所风行的茶席设计,绝大部分是一种“庶民文化”。为了满足一些非专业者附庸风雅,对艺术追求的一种成就感,许多所谓的“茶席设计”只重视艺术性的创作,忽略了它应有的功能性,跟原先的构想有些出入。茶席设计与茶席艺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艺术是以感情的表现为主,藉由美的材料、形式、内容、技巧将美感经验具体呈现;而设计是有目的的创作,较着重理智。换句话说,设计就必须要为实现某一个目的而做的工作,也就是你设计出来的东西必须要有用。反之,艺术就不一定要能够实际去操作它、去用它。
茶席设计不能把它当作装置艺术来看待,有的人设计的茶席,只能看不能用,或者说不实用,勉强用又不合乎人体工学,不适合人的操作。既然经过设计,应该让人使用起来更为流畅,更为方便,更能发挥优美和效果,否则就不适合叫做茶席设计了。
所谓有用的茶席,应包含几个要求:第一,能够方便操作泡茶。有人在茶席摆设上用了繁复的各种装饰,泡茶的时候反而碍手碍脚,不小心就碰到这碰到那,这样就不是一个好的设计;第二,摆设要合乎人体工学,茶具的摆设要合乎人工作的方便性,操作起来两手、身体要均衡运用,既有美感,也不致于过份集中在单手上;第三,席位设置合理、舒适,比如桌椅的高度要符合泡茶人的身材,座椅要稳定、舒适,不能坐在那里别别扭扭,手脚伸展不便;第四,环境优雅、有致。虽然茶席设计可以有各种各样的主题,但是总体来说,优雅有致,是茶会的核心风格;第五,光线要柔和、温馨,不能有太绚目的声光背景,也不能太昏暗;第六,色彩调和,搭配妥当,整个茶席的环境、器具、泡茶人的着装、所使用的音乐等等,所有的元素都要是完美组合,这样才称得上是有主题的茶席设计。
篇8
日本茶道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规矩多。时间控制、流程安排、动作要求、言谈对答等处处顾虑。其繁缛、隆重而似乎缺乏实质口腹内容的茶事活动,在不了解日本茶道文化魅力的人们看来,堪称“枯‘水厄’”。然而,这些拘束的表面现象传达出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恰正是日本茶道强烈的仪式感。如何去理解这种仪式感的存在,是理解日本茶道的重点之一,对于中国茶文化的推广方式,也会产生有益的启示。
所谓“仪式”,是对具有宗教或传统象征意义的活动的总称。“仪式”之所以成为“仪式”,是源于它控制的是人们思想层面的象征意义,而非生活中的直接实用价值。“仪式感”则是近年来网络上的流行语,“好生活需要仪式感”、“应设立国家阅读节,用节日唤起阅读仪式感”等创意性网文标题,暗含着“仪式感”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潜台词。那么,具体到日本茶道,我们该如何理解这种“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仪式感存在的意义呢?
1977年,古川彻三在《茶道美学》一书中,以艺术的隔离性为根据,将茶道定义为:以身体的动作为媒介而演出的艺术。他指出:所谓艺术的隔离性是有意识地与自然的世界和日常的世界隔离开,以此来确立艺术世界自身的独立性。这个定义既可以用于对茶道文化的阐释,也可适用于各种艺术性活动。如京剧需要夸张的扮相、身段和唱腔;交响乐需要明亮的舞台和观众的盛装。就连时下流行的行为艺术。也要借助道具和超乎想象的夸张创意,来将自己的艺术与生活闹剧相区分。
在日本的日常饮食习惯中,正如同中国的“开门七件事”一样,茶也是一个非常具有实用价值的世俗饮料。日本惯用语中,用“日常茶饭事”一词来形容生活的琐碎庸常之事。甚至有字面意思为“用肚脐煮茶”、“茶叶袋子压咸菜缸”这样的俗语存在。可见饮茶习惯,贯穿着日本人生活的各个细节,茶在日本民众生活中也并不是高高在上。
那么,一直定位于贵族化的交际与修养方式的茶道文化中,又是如何将茶与现实生活相区隔,赋予茶事活动以应有的艺术性呢?如同书法前要静心研墨,礼佛时要上香跪拜……这些用固定的仪式性步骤来调整心态,进入境界的手段。它们符合人们的心理习惯、审美取向甚至生理科学。
同样,一场茶事活动中,从客人们开始步入主人精心设置的茶庭,便已经进入了暂时脱离俗世生活的心理准备阶段。进入了一个只有主人、客人、各种等待着被鉴赏的珍贵茶道具、茶饮食所组成的小世界,融入了一种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去感受彼此之间平等敬重、珍视诚意的氛围之中。当客人进入主人精心设计的、清幽雅致的茶庭中,曲径通幽,欣赏了处处别致的景致,再进入茶室特意设置得非常低矮的小门,以示放低身姿之后,眼界另开,茶室内各种和风精妙的道具,禅意的挂轴,庄重奉客的主人,尽在眼前。一系列颇具戏剧性的情节安排后,大家都完整地进入了自己扮演的角色中。
茶事活动的进行中,有很多看似无端的规矩。细细深究,均有其背后的深意,也参与了这种仪式感的造就。如主人撤污水罐要从身子左侧进行;并排而坐的四名客人,位首的主要客人离席时要左转身,其余两名次要客人转身时要向右转身。左右之别令人迷惑。其实这皆出于“代表脏污或隐私部分要尽量少停留在别人的视线中”这一原则罢了。欣赏茶碗、茶勺、茶罐等茶具的时候,要先向茶具鞠躬致礼;有图案的茶具摆放的时候。要将美丽的正面图案面向别人,让茶具的背面朝向自己;用有图案的茶碗喝茶时,应避免在茶碗有图案的一面“下嘴”;吃小巧而精美的茶点心时要一口吃尽,不可把咬得破败的点心放回盘中……只要你能以一颗体贴而敬重的心,把茶具茶点也当做灵物来敬惜,将它最美好的形象展示给别人,避免将它不美的状态曝露于众,那么就会发现,这些看似繁琐的规矩其实是理所应当的习惯。
至于点茶的手法、拿茶具的方式、甚至主客在茶席上行走的步伐、品用茶汤茶食的具体步骤……这些环节,是在长久反复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最为稳妥有效的路径和程式,可以在最大的限度上消弭人们的慌乱、避免拿递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失手,防止自己的行动干扰了下一个步骤,将自己的所有举止都包含在一个最为配合默契、行进顺畅的、有效率的流程中。
类似的“规矩”,在茶道活动中数不胜数。茶人们在茶事活动中,按部就班的加以演练,习惯成自然后,不明就里的人们会忘记了他原本真实的用意,而当做机械的规矩来学习。一方面,这增加了学习与演练的难度,但是,一丝不苟的仪式感,也增加了人们对茶事的敬畏之心,而将茶道中的茶,与浸泡在日常凡间生活中的“茶”形成了有效的区隔。
篇9
一、三峡茶文化的发展特点
三峡茶文化作为中华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中不仅形成了始源性特点,还形成了区域性、多样性以及经典性等特点。
1.始源性
自神农发现茶,在以后近4000年的历史里,三峡茶文化充分展示了中华茶文化系列演进的轨迹,不仅没有发生过断裂,而且出现了许多中华茶文化的“最早现象”。如对“茶”字的研究、茶的植物学研究、最先成熟的茶制作技术、沿袭最早至今盛行民间的煎茶风习,以及中国最早的涉茶歌谣、竹枝词、以名茶为题的名人名诗等,出现了早期的茶及茶文化繁荣景象。
2.区域性
三峡地区大多地势险要、崇山峻岭,典型的垂直气候分布,长江三峡更是如此。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不仅形成了丰富的茶种、茶类以及工艺技术资源,也形成了特殊的茶文化表现形式。如发达的长江三峡码头文化与“吊脚楼”里的“歇脚茶”;山民们劳动别给力的“苞米饭、懒豆腐、油茶汤”;峡江人朴实、大方的待客之道,“砣砣肉、毛把烟、‘膏子茶’”;高荒地区人们离不开的“火垅屋”与“罐罐茶”,还有与茶密切相关的山水文化、名人文化等,极具地域特色。
3.多样性
三峡地处茶树原产地及次生中心地带,是人类茶生活的起源与茶文化的发祥地,三峡地区名茶辈出,茶叶市场发育较早,茶乡茶俗丰富多彩,以至于各种以典型的文化形态表现的茶诗词、茶散文、茶歌舞、茶谚语、茶谜语、茶典故等应有尽有。在被称为汉族首部创世史诗,并于三峡东部地区广泛传唱的《黑暗传》中,汇集了混沌、游荡子、、女娲、伏羲、神农以及黄帝轩辕等许多历史神话人物事件,而围绕神农生平、神农采药实践的唱述多达150行(句)。不仅如此,人们还取材《黑暗传》,创作出了《神农茶歌》。
4.经典性
经典性是指具有丰富的高品位茶文化,三峡茶文化的高品位,首先体现在三峡地区的茶文化发展,不仅有劳动人民的创造性成果,更有历代文化名人的参与推动;其次体现在三峡地区的茶文化发挥了经久不衰的普遍影响力。以陆羽《茶经》为例,作者通过考察,对三峡的茶、水、境、事不仅有记载,而且大多评价很高。又如历史上文人墨客常来三峡,李白、韦处厚、欧阳修、陆游等许多著名诗人都曾写过三峡茶诗,这些诗词不仅脍炙人口,有的甚至具有“盖棺定论”的意义。
二、当代的三峡茶文化创新发展及其特征
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华茶文化的一再升温,当代三峡茶文化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创新发展的时期,这种创新发展主要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予以体现。
(一)当代三峡茶文化发展的理论创新
1.确立了三峡茶文化的历史地位通过人们对三峡地区的考证研究,三峡应属于茶树原产地、茶生活起源地以及茶文化发祥地“三地”统一的地区,因而作为茶文化发祥地以及早期出现的茶文化繁荣景象,对于中华茶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奠基的作用。巴人原为“长阳人”,“长阳人”发源于三峡地区清江流域,且先于蜀人进入茶生活,早期的巴人祖先曾有过长期的向西迁徙经历,直至蜀地,所以在将茶及茶文化向东向西传播的过程中,三峡地区发挥了“双向”的传承作用。还有,三峡不仅产茶历史久远,更因茶与名山、名水、名人、名作紧密联系,形成了底蕴深厚、大气磅礴的三峡茶文化,也展示了中华茶文化的历史风采。
2.加强了产业文化的建设茶产业文化是以茶产业为基础,呈现出的与之相关的文化现象。这样的文化现象一般为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在茶产业文化的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如茶树良种、生产茶园、肥料农药、加工厂房、茶叶机具、各类茶产品等有形的、物质的产业文化;另一部分则是以茶树良种选育技术、茶园种植制度与管理技术、全年茶事活动、茶区特有的生产谚语、谜语、歌舞以及理论总结等无形的、非物质的产业文化。从层次上分析,主要体现在地区、企业以及品牌三个层面上。在地区产业文化建设上,在20世纪培育出宜昌种、宜红早国家级茶树良种的基础上,相继育出五峰鄂茶7号、邓村鄂茶9号、清江鄂茶13号、五峰310、212以及平湖早等,大量引入外地优良茶树品种,对三峡地区主要茶树栽培品牌比较研究,创造出穴盘快速育苗技术,开展三峡库区生态密植试验研究、“三峡库区无公害生态茶园模式研究”、三峡库区早市茶研究、三峡库区茶叶加工“柴改煤”研究、库区茶叶产业差异化发展研究、对三峡茶产业谚语、谜语及其特征进行研究等,通过大量的研究活动,促进三峡茶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茶大市向茶叶经济强市的跨越等。在企业产业文化建设上,以邓村绿茶集团、萧氏集团、采花毛尖、宜红工夫以及部分茶叶专业生产合作社为主,开展产业文化研究,特别是有关这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问题,总结打造三峡名企业的路径与措施。在品牌产业文化建设方面,围绕驰(著)名茶叶品牌的形成与发展、茶叶专业合作社品牌建设进行研究,为品牌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提出产品文化语境下的企业经营策略等。
3.开展了茶文化产业的研究三峡地区在全国率先提出茶文化产业,将茶文化产业定义为“富于文化内涵的茶产品和以茶文化服务为主的产业集合。泛指茶文化产品和茶文化服务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直接相关的行业以及其它能够较多体现茶文化特征的行业。”根据“相同、相似”的原则,把茶馆业、茶包装业、茶传媒业、茶旅游业、茶培训业、茶设计业、茶文化产品以及茶文化活动纳入茶文化产业建设范畴。以名茶及其名茶审美和茶乡旅游作为茶文化产业重点研究和重点建设内容,开展了三峡茶文化“产业化模式”、“教育模式”研究,提出了“三峡茶文化产业建设的研究报告”、“创意产业与传统茶产业融合发展”,强调“弘扬茶文化、推动茶文化产业建设”等,在指导茶文化产业建设实践上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也丰富了三峡茶文化内涵。
(二)当代三峡茶文化发展的实践创新
1.逐步建立多种茶文化与茶产业互动模式在产业的宣传定位上,有“茶叶大县”、“茶叶经济大市到茶叶经济强市”、“橘都茶乡”、“魅力茶乡”、“中国名茶茶乡”等;在茶文化活动的内涵赋予上,组织“茶产业发展论坛”、“三峡地区名优茶发展研讨”、“中国三峡茶文化艺术节”、“三峡斗茶大赛”等;在推广茶艺,发挥其在产业、产品宣传的作用上,特别是本世纪以来,随着茶艺培训、普及茶艺力度的加大,茶艺在产品推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茶艺不仅直接提升了企业、产品的形象,而且加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沟通、培养顾客的忠诚度;在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采花毛尖绿茶制作工艺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远安鹿苑茶生产技术和当阳玉泉仙人掌茶加工工艺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应势而兴的三峡茶文化旅游三峡地区的茶文化旅游近年来迅速兴起,三峡茶文化旅游是利用一些基础条件较好的茶乡,如以邓村、采花、九畹溪、都镇湾等为代表的地处旅游景区周边,利用茶乡丰富的茶资源、先进的厂房设备与技术、深厚的茶乡人文积淀以及影响力,以发展茶乡生态旅游为主,开展茶文化旅游的创建活动。从而延长了茶产业链、促进了产业融合、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推动茶乡产业进步、增加农民收入、加强文明建设、促进文化传承作出了贡献。
3.持续规范的茶文化教育与培训2001年,三峡地区筹办了三峡茶文化研究会,随后这一地区的茶文化教育与培训便广泛开展起来。首先在部分高校开办了从事专门的茶文化教学的专业,开设茶文化、茶艺等课程,组建了以茶艺表演为主的高校群团组织,以高校为依托建立起茶艺培训机构,通过短期培训以及技能鉴定,培养了大批茶文化专业性人才。三峡茶文化研究会还通过各种会议的形式,会同高校师生送茶文化下乡,组织茶文化宣传和茶艺表演,增强广大爱茶人的茶文化意识;组织各种民间组织和组织间的学术研讨与交流;企业在茶文化组织的指导下,采取企业选送学习和师傅带徒弟模式,掌握相关的茶文化知识和茶艺技能,促进茶文化水平和茶文化服务上档次。
4.正在兴起的茶文化产业园建设随着产业文化化、文化产业化发展,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以企业开发为主的三峡地区茶产业园以及茶文化产业园建设进程加快。如宜昌萧氏茶产业园区、雾渡河茶产业园;三峡国际旅游茶城举多个名企业之力,建成集文化、休闲、旅游、购物为一体的茶业综合体;湖北五峰采花毛尖集团在该县东大门渔洋关建成“采花茶叶科技园”,并设置了“湖北茶叶博物馆”。还有如宜红文化产业园、三峡黑茶产业园等一批以体现产业、产品特色,以旅游为载体的茶文化产业园区处于建设之中。
5.独具特色的茶文化产品生产近年来,三峡茶文化在推动茶产业发展的同时,文化的产业化发展也呈现良好的态势。这种态势,一方面表现在各地茶文化活动此起彼伏,富于特色;另一方面以茶区历史、茶乡生产、人民生活、民俗文化为素材的茶文化产品也在大量涌现,如以邓村、五峰茶区为素材创作的采茶歌、采茶舞,描述长阳土家族茶乡生活的《清江茶缘》,以兴山围鼓为表现形式的《传说中的昭君白茶》等。在第三届中国三峡茶文化艺术节闭幕式上,大型剧目《峡州茶韵》,更是体现历史与现实的完美结合,堪称三峡地区茶文化之精品。
(三)当代三峡茶文化的创新特征
与传统的三峡茶文化发展比较,当代三峡茶文化的创新发展,具有鲜明的主动性、针对性、时代性以及发展性特征。主动性是指无论是理论上或是实践上,三峡茶文化的当展,表现出推动三峡茶文化发展的主体更加自觉、积极主动、富于激情。针对性主要是指当代三峡茶文化的发展有更加明确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更多的区域、更多的人群对三峡茶文化的需求,它的发展也更加贴近人们的生产、生活实际;时代性是指当代三峡茶文化的理论与实践,始终与时展的要求同步,体现产业文化化、文化产业化的走向,特别是在更加注重茶文化与茶产业互动、更加注重产业内和产业间的融合发展;当代三峡茶文化由于主动性、针对性以及时代性的增强,因而也就更具可持续性,这不仅体现在三峡茶文化的进一步积累上,也体现在形式、内容的极大丰富上,并在更广阔的领域里发挥其功能或作用。
(四)当代三峡茶文化的创新效果
三峡茶文化的理论研究与积极实践,不仅推动了茶产业、茶经济的快速增长,而且也营造出三峡地区境内五个“越来越”的茶文化氛围与进一步发展的格局:一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越来越重视茶文化建设,并用于指导本地产业发展和引领茶文化活动的开展;二是企业越来越主动、自觉地利用茶文化,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三峡茶文化继承和创新的载体;三是三峡茶文化越来越成为推动境内产业融合、加速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动力;四是三峡茶文化的消费市场越来越广阔,特别是在产、加、销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五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越来越紧密,茶文化成果不断丰富,三峡茶文化品牌逐步形成。
三、未来的三峡茶文化走势预测
对未来走势作出预测,是进一步推动三峡茶文化发展的前提。通过以上对三峡茶文化当代创新发展的总结与分析,置身于中华茶文化发展的背景,未来的三峡茶文化将呈现四种明显走势。
(一)人本化走势
当前,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已经进入物质需求与精神并重,物质需求增长逐步趋缓,精神文化需求增长加快的历史时期,以人为本,就是要适应这样的发展要求,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服务。三峡茶文化的人本化发展走势,一是将进一步促进产业融合,丰富产业建设内容;二是推动三峡茶文化条件建设,促进三峡地区茶文化相关产业以及茶文化产业建设,特别是茶文化产业园、茶博园、茶馆业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完善;三是三峡茶文化生产和消费氛围更加浓厚,特别是茶人与文人、茶界与各界的携手,将创造出更多的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茶文化产品,促进茶区经济繁荣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
(二)市场化走势
文化市场化走势基于人们对文化的消费,这种消费一方面体现文化通过渗透,使人们在针对文化的解读过程中发生的间接消费,这种消费有利于扩大产业知名度,提高产品附加值并获得更多的产品以外的收益。另一方面,人们也会以市场为导向,将茶文化资源积极转化为文化资本,进一步创造出茶文化产品投放市场,满足人们直接消费的需求。显然,我们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这使得三峡茶文化消费有了更加广阔的市场。毫无疑问,随着三峡茶文化的市场化运作与市场化发展,这样的消费市场将会进一步拓展和巩固,而且三峡茶文化在满足市场需求,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的同时,强大的市场和强大的企业也将支撑三峡茶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为三峡茶文化品牌建设提供强大的后盾。
(三)品牌化走势
品牌化发展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地区的知名度、信誉度,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而且有利于增强产业发展的持续推动力,打造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中国是“茶的祖国”,相对于世界各国,中华茶文化已经是一个响亮的品牌。三峡茶文化通过历史的积淀和当代的创新发展,不仅正在成长为一个品牌,而且这种品牌化走势也越来越明显。就近期而言,三峡茶文化的品牌化走势首先体现在对三峡茶文化品牌的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以及品牌核心竞争力的打造上。其次,进一步体现在促进三峡茶文化品牌的广泛渗透上,包括行业内和行业间的渗透,前者是指针对茶行业及其三次产业;后者是指随着产业间的不断融合与发展,三峡茶文化向其他产业以及更宽广领域的渗透,如旅游业、新兴工业等。第三,品牌化最直接的走势,是三峡茶文化真正成为境内各种节庆活动的品牌标签,在进一步整合境内茶文化资源、铸造统一的品牌形象发挥重要作用。
(四)国际化走势
篇10
关键词:文化自信;思政教育;茶文化
茶文化在我国多元文化交互发展的背景下,其通过与其他文化的交融,不断增前自身的影响力,在培养人文化品质、价值理念、道德素养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在我国社会重要的转型时期,如何增强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是高校思政教育所要思考的主要问题。为此,加强思政教育与茶文化的有机结合,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1文化自信背景下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
1.1茶文化中折射出的文化自信与思政教育理念相契合
茶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长期深远的发展,逐步从国内走向世界各地。在我国开辟丝绸之路之后,受到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茶产品伴随着茶文化逐渐流通向世界各地,在全球范围内都掀起喝茶、品茶、学习茶文化的人潮,甚至部分地区以喝茶作为一种时尚。这种情况的出现,深刻的表明我国茶文化释放出的旺盛生命力,并逐渐向着大众化方向发展。我国茶文化所表现出的向外延伸力和传播力,可带给我国人民充足的文化自信,不断增强我国人民的文化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茶文化中折射出的这种文化自信,与思政教育理念相一致,都是通过优秀价值观的传授和输出,改变人的思想和观念,引导人们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另外,茶文化在几千年的演变历程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能够覆盖思政教学的四类内容。茶文化中的儒家思想、礼法、茶技艺、茶器具等都具有深刻的教育价值,与思政社会、文化、政治、哲学等内容相结合,可更高效的完成知识的传递,为学生更好的理解思政知识内涵提供案例的帮助。
1.2茶文化精神和内涵丰富思政教育内容
一方面,虽然在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全新素质教育理念已经进入到教学实践中,并发挥其先进作用,但传统应试教育所产生的不良影响仍旧存在。高校思政教师受到僵化教学理念的影响较为深刻,所开展的教学活动和应用教学模式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导致高校思政教育很难得到良好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将茶文化融合到思政教学中,并通过与教学内容的配合,不但可对思政教学内容进行补充,还可为学生传递更多人文思想和国学情怀,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例如将茶文化中代表性的“谦卑恭逊”理念应用到教学中,可结合学生实际生活案例,讲解谦卑恭逊品质的优势,使学生更加直观的体会到这种思想和理念的重要性,从而纠正自身不良思想和行为。另一方面,当前导致高校思政教学形式化严重的主要原因在于,思政教学内容缺少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其内容过于的空洞,很难得到学生的认同和关注。而融合茶文化到教学中,可增添思政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并通过对茶文化的针对性讲解,换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为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形式和内容的革新提供助力。
2文化自信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和茶文化有机结合的策略
2.1制定思政教育制度,为茶文化的融合提供政策支持
在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思政教育作为高校现阶段关键的政治任务,需要高校各级领导发挥自身的调控作用,制定思政教育计划,并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为茶文化在教学实践中的融合提供支持。在教育目标方面,高校应依据思政教育的整体目标,确立茶文化教育的阶段性发展计划,并利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和术语,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的动力,以此来保障茶文化与思政教学的紧密结合。在课程设置方面,可在原有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添加茶文化融入教学内容的选修课程,并增加其在教学体系中所占的比重,以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在师资力量配备方面,可制定完善的薪酬制度吸引更多人才进入到教师队伍之中,为教师队伍增添全新的活力。还可加强对教师的培养,用过开展茶文化相关的科研项目,指导教师加强对茶文化的研究,进而掌握更多茶文化的精神内涵,以及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方式,为茶文化和思政教育的融合提供支持。2.2创新思政教学方法,促进茶文化在课堂中的落实在文化自信的视域下,高校要想实现思政教育与茶文化的有机结合,就要转变传统单一知识传递的教学方法,将更多创新理念和手段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以增强茶文化在课堂渗透的时效性。在课堂之中,高校思政教育可改变传统说教式的话语模式,站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语言和案例,传递重要的思想理论。例如可为学生讲解历史典故和故事,并配以茶文化相关的影视资料,使学生认识到茶文化中蕴含的专注、谦卑、认知的工匠精神,以增加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认可程度。在课堂之外,高校思政教师应改变传统信息传递的方法。由于新时期学生在信息传递和接收方式方面,与之前存在较大的差异。学生更多的将目光投入到新媒体平台,并更加依赖和信任这种信息传播的方式。对于此,高校可在思政教育和茶文化有机结合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加强对茶文化的传播和推广。例如高校教师可建立微博、微信、QQ等公众号,突破思政课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新媒体平台的推送功能将知识有效传递到学生的移动设备上,并引导学生针对有关话题展开讨论。一方面教师可更加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学生思想动态,通过教师的指导,可有效解决学生存在的政治观念和思想的问题。还能够扩大茶文化的宣传范围,使更多学生了解到茶文化的教育价值和精髓,以提升学生思政学习的主动性。
2.3加强学校和企业的联系,拓展茶文化的融入渠道
企业作为学生发展的终端,与高校同样承担着茶文化传播的重要教育责任。高校可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可在企业选聘人才时鼓励企业在考察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还要了解学生在校的思政课程的成绩,掌握学生所思想发展状况,为更多具备茶文化理念和思想人才提供就业机会。还可鼓励企业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与高校建立合作育人的模式,更好的了解学生发展实际情况。还可高校中引入更多的科研项目,通过对茶文化发展历程的全面把控,制造出更多创意茶产品,增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力。另外,高校还可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拓展学生实践学习的途径,定期安排学生进入到企业内参与生产工作,了解茶文化具体的实践应用的方法,并在实践中检验自身学习的成果,积累更多工作的经验,不断增强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完成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