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护理常规护理范文

时间:2023-07-07 17:33: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icu护理常规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icu护理常规护理

篇1

【关键词】 icu; 急症抢救; 护理临床路径; 常规路径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2.038

ICU是危重患者进行集中救治的场所,抢救工作时有发生,时间和效率对ICU急症患者非常重要,必须争分夺秒。ICU的护理工作流程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抢救及治疗效果,而ICU护理临床路径是以患者病情需要为导向,以原有的工作流程为改造对象,以患者病情转归为标准,对原有的流程进行优化和重新设计,重新建立起流畅的服务链[1],以挖掘各类护理人员潜能,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动作,为患者争取宝贵时间,提高抢救效率。为此,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引入了迈克尔・哈默提出的作业流程重组概念对现有常规路径进行优化再造,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患者中急症抢救的患者110例,男63例,女47例,年龄18~90岁,平均48.7岁,脑外伤30例,胸部创伤5例,腹部外伤24例,多发骨折10例,复合伤17例,自发性颅内出血2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治疗组采取再造的ICU护理临床路径进行治疗和护理。观察两组病例开展专科有效抢救时间及医嘱执行时间。

1.2 再造方案 (1)强调医护配合,随时组成抢救应急小组,配对值班;(2)将护理人员根据职称、学历和工作能力不同分为护士A(高年资)、护士B(中年资)、护士C(低年资护士);(3)在护理人员排班上做到新老搭配,高年资低年资搭配,每班中高年资护士为组长,负责制定抢救监护计划,协调指挥低年资护士的工作;(4)每遇急症抢救,由高年资护士A站在患者床头,负责观察生命体征及瞳孔意识等,保证气管插管、胸腔闭式引流管及其他引流管的安全及妥善固定,采取紧急救护措施,并指导护士B、C的工作;护士B站在护士A对侧,负责查看管路及引流情况,协助护士A实施心肺复苏、吸痰、吸氧,临时注射给药;而护士C站在床尾,配合护士A、B,准备液体及急救器材,同时负责病室内其他患者的治疗及护理。

1.3 评价标准 (1)开展专科有效抢救时间,即从患者病情突变到实施正规专科有效抢救治疗为止;(2)执行医嘱到位时间,即从医生下达医嘱到药物进入患者体内为止。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开展专科有效抢救时间和执行医嘱到位时间分别为(3.4±1.1)min、(1.9±0.8)min,对照组患者开展专科有效抢救时间和执行医嘱到位时间分别为(5.5±2.1)min、(5.4±2.3)min。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目前,ICU常规治疗护理工作存在以下弊端:(1)医护配合欠协调;(2)护理人员排班中,老年、中年、青年,高年资、中年资、低年资搭配不合理;(3)抢救反应能力差,患者病情突变时不能很快进入抢救状态;(4)遇到抢救患者时,出现医务人员扎堆忙乱现象,不能各司其职,及时展开救治。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由美国迈克尔・哈默提出,在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衡量企业绩效的重要指标上取得了显著进展。ICU护理临床路径是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创造价值,提高对患者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2],节省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

本研究对原有工作流程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创新:(1)明确工作目的。张亚卓[3]研究表明,合理的分工合作能提高急救监护的效能。本研究发现,实施ICU抢救临床路径后,医护人员无论年资长短,或经验是否丰富,只要根据工作小组事先指定的抢救计划严格执行即可。这样就尽量避免了人为因素造成的治疗差异,使护理人员按照计划,有序的进行工作,可以使参加抢救的护士明确自身在整个抢救路径中的作用、工作的目的,充分调动各级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发挥各自的潜能,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避免两个人同时准备同一项操作或操作位置不够合理,影响其他人员的抢救。(2)节约人力资源,提高抢救效率。有相关资料显示,每延迟1 min,成功率下降7%~10%[4]。传统的抢救模式是,护理人员按个人经验或习惯参加救治,不同的护理人员,因技术水平和临床经验不足,工作方式会有很大出入,治疗抢救过程中难免出现疏忽,严重影响了抢救效果和护理质量。ICU护理临床路径,实行新老护士配对值班,保证了各班的监护力量,使高年资护士充分发挥自己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优势,发掘出了潜藏在护理人员心中的知识和经验,使之沉淀为ICU的显性知识,高、中、低年资护士优化组合分工明确,弥补了护士相互间的技术水平差异,减少了资源的浪费,护士A、B、C职责明确,有分工又有合作,避免了抢救分工不明确导致的慌乱紧张现象,提高了工作效率。(3)做好传帮带。目前,笔者所在医院ICU护士无法进行正规岗前培训,只能延承了师带徒,徒再带徒的师徒式管理方式,所有进入ICU的护士,首先在外科系统轮转后,经过ICU岗前培训,再由老护士带班上岗。低年资护士动作迅速,反应灵敏,但工作中缺乏经验,而ICU急症抢救护理临床路径程序顺畅,分工详细,职责明确,由高年资护士进行一些技术含量高的操作,而低年资的护士则从事一些技术含量低而速度快的操作,分别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同时让年轻护士通过场景训练,培养应急应变的能力,使其在真实的抢救工作中得到较好的训练,而高年资护士则能够以身示范,容技术经验于一体,通过对不同患者、不同病情实施不同的抢救措施及方法,为年轻护士做出表率。

综上所述,ICU护理临床路径护士A、B、C形成组合,高、中、低年资护士相互搭配发挥各自优势,有效利用了人力资源,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急症患者抢救中具有实效、简便的特点,使抢救工作更具有条理性和程序性,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陈亚文,蒋翎翎,秦薇萌.优化护理流程在危重患者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杂志,2009,26(74):18.

[2] 胡杨,胡蓓,许世政.面向顾客的流程管理及其应用研究-以医疗服务为例[J].经济师,2007,1(5):216-217.

[3] 张亚卓.创伤链式抢救流程在急救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杂志,2006,23(9):13-15.

篇2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7)10-95-04

Nursing effect of innovative nursing process model on improving complications and nursing quality of patients with ICU mechanical ventilation

LIU Liping QIU Huanyun WANG Jiaying YANG Rui

Hongqi Hospital Affiliated to Muda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Heilongjiang 15701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nursing effect of innovative nursing process model on improving complications and nursing quality of patients with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mechanical ventilation. Methods 300 patients undergo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ho were admitted to ICU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January 2017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The routine group was given general nursing process 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innovative nursing process.Nursing effect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Complication rate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routine group were 3.67% and 50.00% respectively(P

[Key words] ICU;Mechanical ventilation;Innovative nursing;Nursing quality;Complications

重?Y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通常为大手术术后患者或者危重手术术后患者[1-2],病情变化较快,复杂多样,且该类病房患者要求与其他病房进行隔离[3],因此,实际进行护理时还需要采取较高水平的病情监护,导致加大了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量,护理标准提高,护理风险与护理难度增大,发

生护患纠纷的概率提高。进行护理流程管理的目的在于最大程度上改善医院的业务流程,帮助患者提高最佳的临床护理方案,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等[4]。为此,本次研究将创新型护理流程应用于我院ICU行机械通气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中,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ICU收治的300例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医护人员同所有患者详细讲解了本次实验的目的、方法、意义等,获得所有患者的知情同意纳入本次实验,所有患者均符合入住ICU的?l件,均自愿接受机械通气等操作;同时将拒绝接受呼吸机通气、无自主呼吸功能且并发气胸、严重脏器功能不全、呼吸道梗阻、恶性肿瘤晚期、合并严重心律失常患者排除。

信封随机分组法进行分组(经过本地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常规组与实验组患者分别有150例。常规组:男性78例,女性72例,年龄21~78岁,平均(53.3±3.3)岁;52例普外科,38例心内科,37例神经外科,23例神经内科;实验组:男性80例,女性70例,年龄20~77岁,平均(53.2±3.2)岁;50例普外科,39例心内科,38例神经外科,23例神经内科。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可知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两组患者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方法

对常规组患者采取一般护理流程:保证住院区环境的整洁干净舒适,保持患者的衣物清洁、干燥,定期进行消毒清洁,嘱咐患者家属帮助患者每日做好口腔、会阴等部位的清洁护理工作,每日由患者家属擦拭一遍患者身体,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严密的观察,观察其是否出现昏迷等不良情况,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对症处理。做好交接班工作,定期帮助患者进行翻身,观察是否出现导管扭曲、脱落、反流等情况。

对实验组患者采取创新型护理流程,主要内容包括:A:采用临床路径:确定护理流程,包括常规生活护理、导管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病情观察,依据临床路径法制定出临床路径表格,表格中应交代护理的时间、班次、频率、方式、护理人员数量、操作程序、护理用品、标准要求等,之后护理人员每日进行临床护理时应依照表格中的具体内容进行相关的护理干预,并评价护理效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严格分析,提出相关的改善方案,将分析结果上交至质量控制小组。B:再造流程:确定好环境安排、抢救、人员配置的具体护理流程,对当班护理人员进行合理分配,可选择低年资与高年资护理人员搭配的形式,可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可依据疾病种类对患者具体分区进行安排,利于护理工作效率的提高,减少日常护理工作量;对抢救的药物、设备、救护车进行合理安置,利于患者抢救成功率的提高;对ICU各类疾病的抢救流程合理进行细化,包括当班人员分工情况、物品准备程度、医生配合等。C:质量监控小组的成立:设立组长为护士长,小组成员为两名主管护师,同时确定护理目标为护理质量与工作效率,对临床路径法与流程再造法进行借鉴,利于护理管理流程的制定,并进行审核;每个班次的护理人员应对护理流程严格执行,对护理操作过程详细进行记录;不同班次的护理人员应定期同监控小组汇报日常护理总结,并且监控小组依据量化指标、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意见进行评价;监控小组依据反馈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改善。

1.3 评价指标与判定标准

(1)并发症:对比两组患者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气管坏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声带受损等。(2)护理质量评分:依照护理质量评分标准对护理质量调查问卷进行设计,评价内容包括特级护理、基础护理、病房管理、重点环节管理、急救药品管理、文书管理方面的内容,采取Likert4级评价方式进行分析,每个条目设置1~4分,其中1分表示差,2分表示一般,3分表示良好,4分表示优,评分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佳[5-6]。(3)比较两组患者的入院ICU时间、住院时间、通气时间、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量表进行评价[7])。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的统计学软件记录两组机械通气患者的相关资料,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析

比较两组气道糜烂、声门水肿、声带受损、溃疡、气管坏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可知,实验组与常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67%与50.00%(P

2.2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实验组在基础护理、特级护理、病房管理、重点环节管理、文书管理、急救药品管理、总护理质量方面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

2.3 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

3 讨论

对于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的患者来说,通常病情较为危急,病情变化较快,病情复杂,且ICU要求对外界隔离,导致日常护理工作较为繁重,护理标准较高,护理难度增加,护理风险较高等,容易出现护患纠纷事件。对该类疾病患者进行日常护理流程管理的目的是进一步优化医院的业务流程,将护理服务质量与患者满意度进一步提高,但是实际工作中,ICU护理流程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较多,护理质量难以落实,导致对ICU患者的预后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近些年来,随着医疗模式的改革,医疗市场的竞争越来越强烈,导致可供患者选择的就医场所不断增加,进一步增强了患者的主体意识[8]。为了进一步满足患者不同的医疗需求,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受到了广大医疗工作者的关注与认可。该类护理流程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包括流程再造、临床路径、质量管理等[9],护理基础为现代管理学,并注重护理服务细节的一类护理流程管理方案,利于日常护理工作质量与效率的提高[10]。临床路径主要是组建ICU临床路径小组,并依据患者疾病类型提出工作流程,依据事先设计好的标准化临床路径表的内容完成患者由入院至移出ICU病房的护理管理流程,利于管理效率的提高[11-13]。该类护理量表较为简洁,具有程序性与计划性特征,可以使得日常护理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减轻无效的工作量。质量控制是依据持续质量改进对于护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监控并改进,利于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将上述不同的流程管理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有利于体现出该类护理管理模式的可控性、效率性、规范化等[14]。

吴丽云等[15]研究指出,对ICU患者采取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有利于日常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还可将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进行明显的改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该项护理干预模式具有简洁性、程序性、计划性特征,可帮助医护人员减轻日常工作量,利于护理效果的提高。

篇3

【关键词】 ICU;耐药菌感染;预防护理;护理

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多病情危重、免疫功能低下,易受到致病微生物感染。近年来,由于环境恶化、抗生素滥用等因素的影响,耐药菌株大量产生。ICU患者如发生耐药菌感染,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均会产生不利影响[1]。我院对ICU耐药菌感染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干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1年2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ICU患者7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0例,年龄3d-85岁,平均年龄(48.25±10.43)岁;体重3.5-84kg,平均体重(62.34±11.57)kg;其中男性患者184例,女性患者176例;进入ICU病因包括呼吸衰竭20例、颅脑外伤57例、全身多发伤36例、严重烧烫伤72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32例、外科手术后143例。

实验组360例,年龄5d-82岁,平均年龄(47.39±10.65)岁;体重4-85kg,平均体重(61.87±11.43)kg;其中男性患者189例,女性患者171例;进入ICU病因包括呼吸衰竭22例、颅脑外伤54例、全身多发伤35例、严重烧烫伤74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30例、外科手术后145例。

对比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性别、进入ICU病因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ICU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预防性护理措施。首先加强对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其耐药菌感染严重性的认识,确保掌握正确、有效的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ICU护士定期协助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人员进行ICU现场调查,了解耐药菌感染患者的病史、病情、发生时间、抗生素品种、剂量等[2]。

合理安置患者,已发生感染者选择单间隔离,并放置醒目的隔离标识。黄色标志为空气传播隔离,粉色标志为飞沫传播隔离,蓝色标志为接触传播隔离。病历夹上注明耐药菌感染的标识,保证各项隔离措施落实到位。隔离期间定期监测感染情况,直至好转或治愈方可解除隔离。在选择药物前进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避免抗生素不合理使用[3]。

严格消毒,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尽量做到专人专用。轮椅、担架、心电监护设备图机等无法做到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在每次使用后采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严格限制探视,进入或离开ICU时均应做好手消毒。直接接触患者前后、无菌操作或侵入性操作前、接触患者分泌物或排泄物后均应进行手消毒[4]。

1.3 数据处理 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

2 结 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其耐药菌感染发生率较低,患者ICU住院时间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

3 讨 论

ICU护理工作量大,护理人员相对不足,是医院感染高危区域。ICU患者由于病情危重,常需进行气管切开、气管切开等侵入性操作,成为致病微生物入侵的重要途径。吸痰管、引流管、呼吸机、雾化器等医疗器械的污染是造成ICU感染的又一重要因素。医护人员无菌操作不规范、未重视手消毒、医疗废弃物处理不当等可直接导致发生交叉感染。耐药菌感染增加了对原发疾病的治疗难度,影响患者预后。

预防控制护理是通过分析ICU护理工作中薄弱环节和安全隐患后,从护理人员培训、加强消毒隔离、重视手卫生等各个方面入手,最大程度地减少ICU耐药菌感染的几率、促进患者的康复。

本研究中采用预防性护理措施患者耐药菌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者,提示预防性护理措施可有效控制ICU耐药菌感染。预防性护理措施患者ICU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护理者,提示预防性护理措施可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对患者预后具有积极影响。

本研究结果表明:为更好地预防ICU耐药菌感染,需要护理工作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从多方面地对患者进行照顾。

参考文献

[1] 王靖,赵应兰,杨爱芝.重症监护病房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9):860-861.

[2] 周健,孟军,江淑芳.综合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分析与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9):1743-1744.

篇4

【中图分类号】R472.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1-03--01

目前ICU已经成为了各大医院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ICU内的患者都属于危重症,而且大多数都没有语言功能,处于昏迷的状态中,患者的病情也比较复杂,因此护理工作比较繁重[1]。这种情况下要求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实施全面评估,并且和临床的护理经验相结合,有针对性的对其实施护理。因此本次研究特选取2015年2月-2017年4月我院ICU内的患者70例,主要对ICU护理中实施持续性的人文关怀理念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4月我院ICU内的患者70例,并且将其按照自愿的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中包括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在43-75岁之间,平均年龄(51.9±10.6)岁;实验组(35例)中包括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在45-78岁之间,平均年龄(52.1±11.2)岁。所有患者的疾病类型包括:呼吸衰竭、严重的外伤、脑出血、开颅手术等。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经过比较,结果显示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给予对照组患者,对其实施常规的输液、饮食、监测生命体征等护理工作,在出现紧急情况时及时上报医生进行处理。

实验组患者实施持续性的人文关怀理念。(1)对ICU内有意识的患者,首先实施心理护理,凡是在ICU内的患者都存在恐惧、紧张等负面情绪,患者的心理负担比较重,会影响疾病的恢复。所以护理人员应该适当的和患者沟通,对其讲解疾病的发展过程,并且告知患者自身疾病的状态,让患者对自身病情有一定的了解,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2)ICU内的患者病情都比较危重,而且大多数患者身体长时间受疾病的折磨,非常痛苦,因此护理人员应该针对患者的疼痛情况减轻患者的疼痛度,可以使患者减少疾病的折磨。(3)护理人员还应该不断的加强自身的职业素质,定时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其对工作的主动性不断的加强,并且严密的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对于出现的问题积极的进行处理,并且制定相应的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3 统计学分析 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并且对于其中的计数资料采用实施检验,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如果结果符合P

2 结果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护理措施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为(95.13±3.18)分,对照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为(92.06±2.63)分;??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2%,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1.4%,实验组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果符合P

3 讨论

ICU是危重症患者比较集中的科室,大多数患者都意识消失,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疾病的变化情况严密的观察,并且给予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2]。现阶段医学上对于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临床护理工作越来越重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这样可以更好的服务患者,使得护理质量不断的提高。

篇5

一:完善病房设施,加强病房管理:

icu是危重病人进行抢救和严密监测的场所,要求病房环境合理、简洁、方便,利于观察和抢救,病房的抢救设施齐全,在原有icu病房的简陋条件和设施下,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完善了各项设施和仪器,一年当中,增设了3台呼吸机,6台注射泵,2台输液泵,以及各种医疗用品.并安装了热水器,室内开水供应设施,以及各种生活设施,以优质的病房条件服务于患者,方便的工作条件利于医护人员,使得icu的病房条件在本市以及周边地区处于领先水平.完善的设施离不开有效的管理,这一年中制定了:icu贵重仪器管理制度,贵重药品管理制度,病房消毒措施.做到物品定点定位放置,固定了仪器管理人员,药品管理人员和物资管理人员.一年来,有效的病房管理保证了icu的日常工作.

二:建立、健全、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icu在本院属新兴的一门学科,收集全院各科室以及外院的危重病人,机构庞杂,医疗护理任务繁重,而我科的护理人员均年龄较轻,资历浅,工作责任心不够强,且icu护士人员流动较大,因此制订一套严格周密,切实可行的制度常规,以保证icu的护理工作正常运转,本年度在原有2005年icu护理工作试行草案中,不断完善和修改草案,增加了各项护理操作常规,急救药品毒麻药品每日每班清点制,无菌物品管理制度,护士培训计划,消毒隔离制度等,制定的同时督促,检查执行情况,各项制度常规保证了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从而使icu秩序井然,忙而不乱,其工作效能得以充分发挥.

三: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加强自身建设:

由于icu的工作性质及严格要求,护士始终处于病人治疗及观察的第一线.因此,护理人员的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icu的工作效率.这一年来,icu护士的培训工作是我工作之重点,在icu护士的后续教育中,我采取了在职培训,外出进修,自学与考核相结合等办法,并结合医疗定期举办科内业务讲座及参加护理查房,严格按照2006年icu护士培训计划>进行培训并考核,2006年度先后输送两名护理人员到上海北京进修,全科护理人员均参加了护理专科或本科的在职教育,一年的培训使得icu护士能胜任日常工作,大多数护士成为icu熟练人才.

篇6

关键词:延续护理;ICU 转出;生存质量;心理状态

ICU患者病情危重时的生命维持是医护人员关注的重点,而常忽略了患者病情平稳后从ICU转移至普通病房时的过渡护理问题.随着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过渡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其疾病本身及治疗显著地影响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疾病的治疗着重生活质量、功能重建、生存率及治愈率,重点是生活质量。如何有效地提高转出ICU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目前大家关注的重点。本文对2013年5月~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转出患者给予延续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l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13年5~12月期间收住我院ICU 内行有创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年满16周岁,预计机械通气时间超过48h,转出后继续治疗出院康复患者,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男32例,女24例;年龄16~72岁,平均59岁;文化程度,小学3例,初中12例,高中16例,大专以上9例。按住院号的最后一数字分,单数者为观察组(28例),双数者为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职业、等一般资料ICU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转出后,对照组按转出常规护理对转出患者生存质量及心理状态进行指导,观察组按常规护理和延续护理方案进行转出指导,3个月后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评定及根据焦虑量表进行心理状态的评定。

1.2.1延续护理实施的方法 责任护士在患者转出前1d给患者和家属行转出指导,转出前的健康教育是把护理延续的第一步。将制定的联系卡发给患者,内容包括:主管医生及责任护士的姓名,科室号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采用最有效的沟通方式进行沟通;建立患者信息档案,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爱好住址电话、当前饮食睡眠状况、精神心理状况及疾病健康情况、需重点观察指导的护理问题等。告知患者及家属转出后由责任护士专科护士定时对其进行一对一有目的、有计划、有实施、有评价的延续护理,制定好切实可行方式方法,提高访视的成功率,并向患者和家属解释延续护理的目的及意义,让其理解、配合。

1.2.2延续护理实施的内容 ①提高患者生理机能:如:呼吸肌功能锻炼、早期康复训练;健康的生活方式及饮食睡眠的指导。②心理支持:ICU转出患者负性情绪与患者自身的应对方式有关,责任护士应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发泄不愉快情绪,培养多种兴趣, 高生活自理能力;了解患者及家属对ICU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便于改进;提供心理支持,树立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③家庭社会支持:指导照顾者在日常生活中鼓励患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给予患者支持,帮助和理解,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④信息支持:对患者而言,他们尤其希望从医护人员处获得疾病相关信息[1];如何应对疾病,预防疾病,责任护士应和患者增加交流,了解患者的需求,给予相关方面的指导。

1.3观察指标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评定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问卷内容包括:认知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每个项目为1~5分,生活质量越高,得分越高,心理状态评定根据焦虑量表完成。

1.4统计学方法

2结果

见表1,表2。

注:与对照组相比,P

3讨论

延续护理是,通过一系列的行动设计,确保患者从医院到家庭及医院的不同科室受到协作性与连续的护理。包括经由医院制订的出院计划、转诊、患者回归家庭或社区后的持续随访与指导 [2]。ICU患者入住初期,大多数时间处于病情危重、麻醉未清醒、随时可能抢救治疗阶段,当患者病情稳定,麻醉清醒后,又由于ICU特殊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改变,这种心理状态还将延伸至转出ICU后的治疗过程中,影响患者预后。对ICU转出患者进行延续护理,可以消除患者及家属对ICU的神秘感和恐惧感,也会使得患者本人积极配合治疗,延续护理是ICU整体护理的延伸,也可促进护理质量的可持续改进。本研究结果表1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躯体、角色、情绪、认知和社会等功能以及总生活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

参考文献:

[1] Hawighorst-Knapstein s,Brueckner D,schoenefuss G。et a1.Breast cancer care:patient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as apreventive educationaI process[J]. Breast Care,2006,1(6):375-378.

篇7

icu是集中现代化的监护和急救设备,对各种急危重症病人集中加强监护、治疗和护理的病房单元。由于icu的工作特点,要求护士必须掌握跨专业、跨学科的知识,熟练的急救技能,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强烈的责任感和慎独精神[1]。由于护士人力资源有限,且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的培训尚未普遍开展,icu护士配置通常是从临床各科室抽调及新毕业护士补充,这些护士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能胜任icu护理工作,这对icu护士长是个严峻的考验。本科2004年成立综合icu以来,采用分层次、分阶段对进入icu的护士进行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icu护士综合能力的培养措施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2004年—2008年进入icu护士23名(包括轮转护士在内),年龄20岁~31岁;均为女性;本科3名,大专15名,中专5名;8名为学校分配后直接进入icu,15名为从其他科室抽调的护理骨干,工作时间最长者为10年。

2  培养方案

2.1  培训目标 

2.1.1  新毕业和低年资护士培训目标 

掌握各项规章制度、各班工作流程、基础护理技能、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常见病种护理常规及护理要点等;同时重视新护士职业情感的培养,使她们树立良好的护理职业理念,热爱护理工作。

2.1.2  工作1年~2年的护士培训目标 

除具备以上能力,还必须熟悉各专科护理理论、护理要点及护理技术;掌握各专科疾病的病情观察要点、主要治疗药品的给药方法、常用剂量及毒性反应;掌握化验的留取方法及化验正常值;掌握科内常见操作的配合及抢救配合;加强此阶段护士的交流与沟通能力的培养,使其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2.1.3  工作3年~5年的护士培训目标 

具有熟练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基础护理操作技能,能胜任各项护理工作;熟悉专科护理理论知识。

2.1.4  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培训目标 

可结合工作需要与个人特长,使之发挥教学、科研或管理才干,达到护师及主管护师的任职水平。

2.2  培训内容 

配备专科教材,如《icu护士必读》,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作为培训教材,将计划中的培训题目分配给护士长及带教能力强的护士,按培训时间讲授,必要时单独讲解。具体内容如下:①icu的发展、现状,建立icu基本条件、布局及设施;②icu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各班次的工作内容;③icu常用仪器操作及专科技能培训,如监护仪、呼吸机、输液泵、微量泵、除颤仪的使用;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排痰法、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术、中心静脉置管术及动脉穿刺置管术等术后的维护与护理等;④各专科疾病的护理知识;⑤护理应急预案及风险管理,如呼吸机停电的应急预案、非计划拔管的预防等;⑥icu病人的语言和非语言交流方法;⑦icu院内感染的监控等[2]。

2.3  培训方法  

2.3.1  低年资护士及新入icu的护士培训方法 

要求3个月~4个月基本完成培训内容。第1周~第2周以见习为主,熟悉icu环境,如各通道的出入线路、物品的放置等,明确icu感染管理的要求,了解icu基本工作程序,各种规章制度等,护士长为培训老师,通过言传身教,使其尽快融入icu护士角色中,引导她们树立良好的护理职业理念,热爱本职工作。第2~第4周主要培训icu病人基础护理要求及方法,有专门带教老师带领进行晨、晚间护理,讲解危重病人的生活护理特点和要求,危重病人生命体征的观察方法、危重病人的语言和非语言交流方法等。第2个月培训内容为icu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护理文书书写等。第3个月~第4个月培训内容为危重病人的气道管理、有创血压和中心静脉压的监测方法、各种特殊药物的配制、专用急救技能,如除颤、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的配合等。

2.3.2  工作1年~2年的护士培训方法 

除熟练掌握上述培训内容外,科室每月安排相关专科知识集中业务学习,遇特殊病例可临时安排,由护士长或教学能力强的护士讲课,同时要求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种业务学习。

2.3.3  工作3年~5年的护士培训方法 

到相关科室参加短期轮转学习,如心电图室、麻醉科、大内科、大外科,以便更好的掌握各种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提高各专科护理工作能力。

2.3.4  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培训方法 

到上级医院icu进修学习及参加各种类型的重症监护培训学习班,学习先进的护理管理经验、护理技术及操作方法,尽快普及新技术、新知识,使之发挥教学、科研或管理才干。

2.3.5  其他

2.3.5.1  护理查房及护理会诊 

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护理查房,遇特殊疑难或涉及多科室的护理病例,邀请护理部及相关专科护士长及护理骨干进行护理会诊,全科护士参加,会诊拟定的特殊护理措施及要求,要人人掌握并严格执行。

2.3.5.2  参加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

积极参加新开展手术的术前讨论及科主任主持的死亡病例讨论,从病情、治疗、手术和护理方面进行分析,巩固护理专科理论知识,积蓄护理经验,提高对危重病人的护理水平。

2.3.5.3  利用晨间交班提问,提高icu护士的专业能力 

护士长利用晨间交班时间就icu护理基本理论、专科相关知识以及病人的具体护理问题对全科护士进行提问。通过实践证明,该方法的实施提高了icu护士的临床工作能力,培养了icu护士的预见性思维能力,促进了icu护士勤学好问、严谨求实的良好作风的养成。

2.4  考核 

科室根据学习计划进行分层次、分阶段考核,理论包括疾病护理常规、专科综合理论知识、各项核心制度、应急预案、护理风险防范知识等,80分以上合格;操作包括常用护理操作、各项仪器的使用、icu专科技术操作等,90分以上合格。同时结合护士长、高年资护士跟班带教中观察的情况、科室医生的评价等从劳动纪律、团结协作、思想品德、工作能力、责任心、服务态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能力的评价,分优、良、差3个等级,考核优或良为合格,根据考核情况再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3  结果

经过培训,在23名护士中,逐步挑选出综合能力较强的12名护士从事icu护理工作并逐渐成为本科骨干,其余护士进入各临床科室并表现出较强的工作能力,促进了我院护理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护理干预;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清醒患者;不良情绪;睡眠质量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8.085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unhealthy mood and sleep quality of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conscious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72 ICU conscious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36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targeted nursing intervention. Nursing effect was compared i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 score as (6.9±2.3) points,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score as (21.4±3.9) points which were all lower than (11.3±1.2) and (49.2±10.3) poi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10.176, 15.145, P

【Key words】 Nursing intervention; Intensive care unit; Conscious patients; Unhealthy mood; Sleep quality

ICU儆谝皆禾厥饪剖遥 所收治的患者大都病情危重, 在清醒后, 大多数患者都会出现焦虑、不安、紧张等负面情绪, 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及身心健康, 所以积极进行护理干预至关重要[1]。据相关研究报道, ICU清醒患者中, 80%的患者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进而破坏患者的生理平衡, 导致患者出现睡眠障碍, 加重病情[2]。因此, 为了更好改善患者预后, 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需做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以维护患者健康。本研究以2015年8月~2016年11月选取的72例ICU清醒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对比, 对护理干预的情况进行分析, 取得了较好效果,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本院随机选取的72例ICU清醒患者, 研究时间为2015年8月~2016年11月, 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6例。 对照组男19例、女17例, 年龄22~63岁, 平均年龄(42.5±20.0)岁;观察组男18例、女18例, 年龄21~62岁, 平均年龄(41.5±20.0)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φ兆 行常规性护理, 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 嘱咐患者按时用药;做好病房的清洁、通风、消毒处理, 营造出良好的病房环境;鼓励支持患者, 帮助患者改善心理状态, 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1. 2. 2 观察组 在常规性护理基础上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患者大都存在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 进而不配合治疗, 护理人员了解不同患者需求, 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 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问题, 增强患者的恢复信心, 提高患者的医护配合度;ICU环境封闭, 缺少家属陪伴, 因治疗的原因生活不能自理、活动受限, 甚至无法正常与人交流, 抢救治疗多, 仪器设备噪音大, 护理人员应改善监护环境, 根据患者需要增加家属探视次数或延长探视时间, 制作沟通牌, 提高医护患沟通效果, 维持病房环境的舒适、整洁, 减少器械噪声, 适当调节温度、湿度、灯光, 让患者能够顺利进入睡眠状态, 提高睡眠质量;ICU患者病情危重, 病情变化快, 疾病的疼痛、治疗的创伤、术后的疼痛都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睡眠质量, 及时的解释安慰、合理的镇静镇痛能让患者获得心理安慰, 减轻痛苦;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积极预防并发症, 帮助患者维持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告知患者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 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 禁食辛辣、生冷类刺激性食物;嘱咐患者多饮水, 多休息, 尽量满足患者各方面的需求, 消除患者的孤独感, 促进患者的康复。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1. 3. 1 应用HAMA[3]对患者焦虑度进行评定, 总分>29分, 肯定有严重焦虑;总分21~28分, 可能为严重焦虑;总分14~20分, 肯定有焦虑;总分8~13分, 可能有焦虑;总分

1. 3. 2 应用SDS[4]对患者抑郁度进行评定, 轻度抑郁:53~62分;中度抑郁:63~72分;重度抑郁:>72分。分数越高, 抑郁程度越严重。

1. 3. 3 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5]对患者睡眠质量进行评定, 内容包括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率、催眠药物、时间功能、睡眠障碍、睡眠时间等内容, 分值为0~21分, 每项0~3分, 分值越高表明睡眠质量越差。0~5分, 睡眠质量很好;6~10分, 睡眠质量还行;11~15分, 睡眠质量一般;16~21分, 睡眠质量很差。

1. 3. 4 统计患者护理满意度, 方法为问卷调查法[6], 满意度分级为满意、一般、不满意, 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睡眠质量、心理状态等内容, 共10项。单项:满意为1分;一般为0.5分;不满意为0分。总分:若分值≥9分, 则为满意;若分值7~9分, 则为一般;若分值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HAMA评分、SDS评分对比 观察组HAMA评分(6.9±2.3)分、SDS评分(21.4±3.9)分均低于对照组(11.3±1.2)、(49.2±10.3)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10.176、15.145, P

2. 2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率、催眠药物、时间功能、睡眠障碍、睡眠时间单项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32.199、16.971、4.243、10.733、12.728、21.213、10.733、16.443, P

2. 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满意23例、一般12例、不满意1例, 总满意度为97.2%;对照组15满意例、一般14例、不满意7例, 总满意度为80.6%;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5.063, P

3 讨论

ICU患者发病急、病情重, 在清醒后难免产生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 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 不利于患者的预后, 所以积极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有着重要作用[3, 7]。临床在对ICU患者进行治疗时, 也需做好相应的护理措施, 以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HAMA评分(6.9±2.3)分、SDS评分(21.4±3.9)分均低于对照组(11.3±1.2)、(49.2±10.3)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10.176、15.145, P

护理人员需准确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 多鼓励、支持、关爱患者, 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营造出良好的休养环境, 让患者充分睡眠, 提高睡眠质量, 这样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 进而促进患者的恢复[8-10]。

护理人T需积极向患者介绍病房环境、治疗方法、主治医生,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让患者能安心、放心, 消除患者的顾虑[11]。讲解护理过程中需患者配合的要点, 告知相关检查结果, 让患者能了解治疗的进展, 提高患者护理、治疗的依从性, 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若患者存在语言障碍, 则可采取书写等方式告知患者相关情况[12], 加强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交流, 全面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性格特征, 以更好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 对ICU清醒患者行护理干预可较好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提高睡眠质量,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红. 护理干预对ICU清醒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 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17):23-24.

[2] 吴海珍, 周洁.特殊护理干预对ICU清醒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分析.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6, 35(16):2218-2220.

[3] 易汉娥, 邹翠芳, 宋玉荣, 等.神经外科ICU清醒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干预.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2, 17(6):377-379.

[4] 张贝尔. ICU清醒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不良情绪的影响研究. 心理医生, 2016, 22(17):157-158.

[5] 何晓娜, 赵小利, 马佳佳, 等. 护理干预对ICU清醒患者不良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继续医学教育, 2016, 30(3):112-113.

[6] 杨帆. 护理干预对 ICU 清醒患者不良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大家健康旬刊, 2016, 30(2):112-113.

[7] 金晨. 前瞻性护理对ICU清醒患者不良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今日健康, 2015(4):175.

[8] 邹凌云. 护理干预对ICU清醒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分析. 医学信息, 2015(3):330.

[9] 吴清华. 前瞻性护理对ICU清醒患者不良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医学美学美容旬刊, 2014(8):64.

[10] 李雪梅, 侯颖, 王丽, 等. 前瞻性护理对 ICU 清醒患者不良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4(5):1003-1005.

[11] 花云. 前瞻性护理对ICU清醒患者不良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心理医生, 2016, 22(12):163-164.

篇9

关键词:规范护理质量管理;心外ICU;护理并发症

根据现代心脏外科医疗技术的发展,在保证手术成功率的同时,术后恢复护理在心外ICU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心外ICU的监护水平如何,设备是否先进,已成为衡量一个医院水平的重要标志。规范护理质量管理是一种促使护理人员工作系统化、正规化的科学管理,管理过程中围绕着人的价值,是有章可循的法制化管理[1]。对此笔者所在医院通过选取近两年心外ICU术后患者98例实施规范护理质量管理,通过进一步研究证明其具有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2012年笔者所在医院接受心外ICU手术的98例患者作为试验研究对象,已排除以往及现在有意识障碍和精神疾病的患者。其中男49例,女49例;年龄20~60岁,平均(35.84±5.96)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4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心外ICU术后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心外ICU术后患者在采取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规范护理质量管理。具体规范护理质量管理内容如下。首先强化以人为本的护理意识。笔者所在医院给予ICU术后患者充分的人员配备,随时备有护理人员支持,根据实际情况对护理人员安排弹性值班,使夜班护理人员休息时间充足,关心护理人员生活,从而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使其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其次对ICU患者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并积极组织护理人员参加学术教育交流等活动,强化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和理论知识,增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给护理人员搭建良好的质量管理平台,加强护理人员管理意识,改进护理人员实际工作中的不良状况,对护理人员实行激励制,培养提升优秀的护理人员,为其创造良好的护理管理平台。最后,从患者角度思考,实施规范护理质量管理。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年龄、文化程度等实际情况的不同,采用有利于患者接受的方式。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亲切感和信任感,使患者能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2]。

1.3 观察指标 ICU谵妄诊断评价主要表现为反复波动或急性发作,注意力涣散,思维混乱以及意识变化程度(如除完全清醒以外的意识状态,嗜睡、昏睡、昏迷等)。护理并发症主要有皮肤压力伤、肺部感染、腹泻、泌尿系统感染以及深静脉置管引发的血行感染。

2 结果

两组医源性损伤、ICU谵妄、护理并发症、及非计划性拔管比较见表1。

3 讨论

因疾病或创伤、生活环境及方式的改变、担心手术及麻醉效果等,心外ICU手术患者实施整体护理还能够更好地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因人而异,但总体来说应把握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做好患者的病情观察和记录工作;其次是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纠正患者的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很多患者在手术之后因为疼痛不敢咳嗽、排痰等,家属不敢让患者进行活动等,护理人员要加强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沟通交流,让患者及患者家属掌握正确的自我护理方法[3]。再次是做好患者的生理护理工作,注意患者的伤口恢复情况,及时更换敷料,避免伤口发生感染;最后是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和身体状况为患者建立相应的饮食方案和运动方案,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并通过饮食和运动促进病情的康复[4,5]。保持病房的安静和清洁,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养病环境有利于协调护患关系。

根据试验结果中的各项数据比较显示,规范护理质量管理能够使护理质量有效提高。观察组医源性损伤、非计划拔管、ICU谵妄等方面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规范护理质量管理的实施使护理安全有效提高。规范护理质量管理的实施可有效降低患者ICU留住时间、气管插管的留置时间。总之,通过两组试验结果比较分析,规范护理质量管理在心外ICU术后患者中的应用确保了护理质量及护理安全,减少医疗护理资源使护患获得双赢,可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积极应用并推广。

参考文献:

[1]金东妹.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问题分析与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2014,19:225-226.

[2]吴海珍,何丽华,郭黄蓉,等.心理护理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J].浙江临床医学, 2014,08:1347-1348.

[3]李雯,康凤英.集束化护理预防心外术后患者ICU谵妄的应用与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14,14:94-96,97.

篇10

关键词:ICU患者; 持续性; 人文关怀; 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406-01

在临床医学高速发展的今天,患者对护理要求有明显提高,对于ICU患者,采用持续性人文关怀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医护关系。本文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ICU患者100例,其中50例给予持续性人文关怀护理,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ICU患者100例,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研究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33-78岁,平均年龄46.3岁,4-95d的住院时间。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44.9岁,3-94d的住院时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主要有疼痛护理、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家属需要、心理需求、环境满足等方面护理,实施持续性人文关怀护理。以问卷方式记录效果。并进行分析与整理。实施人文关怀服务的具体方法与内容:①营造温馨环境。住院环境的舒适、温馨是护理工作的基础,医护人员应将病区环境家庭化、人性化,提供适宜的温度、光线、湿度与轻音乐,可改善环境舒适度,使患者处于温馨与安静的治疗、生活环境中,尽可能将患者单独安排,随时给予生活帮助与照顾,家庭化房间布置,使患者感受家庭关爱;②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对ICU临床患者,给予合理的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情绪,医护人员应该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实施更为实质帮助,积极、仔细倾听患者的心理需求与问题,并给予充分理解,对于患者出现不满情绪,应该给予包容。鼓励患者重新建立信心,同疾病进行争斗。对于患者诉说,必须充分支持,通过温柔动作、眼神、微笑等方式,给予患者关爱与理解,使患者感受真情;③对患者家属进行人文关怀。最主要护理对象是患者,但同时家属也是护理的重要对象,医护人员应多与家属进行沟通,了解家属的心理变化,并给予安慰,帮助家属认清现实,以有效抚慰家属情绪。防止家属在患者治疗期间,增加较大的心理压力,缓解因亲人病痛而出现的悲伤情绪。

1.3疗效标准、观察指标:①以0-10的分级法记录疼痛强度。②选择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③自行设计护理满意度调查表,主要包含护理态度、服务质量、住院环境等条目。④采用生活质量调查表记录患者生活质量,主要包含有日常生活症状、功能、心理状态、自我评价、社会功能、生理功能的功能[1]。

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数据全部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治疗前后采用X2检验,以P

2结果

经过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在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疼痛疗效方面,具有显著改善。研究组疼痛情况完全缓解6例,基本缓解16例,好转22例,无效6例;心理状态良好36例,一般10例,较差4例;对护理工作评价满意39例,一般8例,不满意3例;生活质量良好患者达86%(43例)。对照组疼痛情况完全缓解3例,基本缓解9例,好转21例,无效17例;心理状态良好20例,一般17例,较差13例;对护理工作评价满意24例,一般17例,不满意9例;生活质量良好患者为46%(23例)。两组对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针对ICU患者的护理,主要为提高患者满意度,ICU患者大部分处于临终状态,与其他疾病患者相比,他们更需要关心与安慰,对其实施人文关怀护理,需要医护人员具有持续性的态度,尤其在护理工作时,必须负责患者的健康与生命,维护患者的权力,关注患者的人格[2]。在传统的ICU患者的病房管理中,护理人员通常只注重患者的抢救、监测,而不十分重视患者心理、情绪变化。采用持续性人文关怀护理,可有效改善护患关系。持续性人文关怀护理应用于ICU患者治疗期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优质的人文关怀护理,可缓冲患者的压力。护理人员必须具有高度责任心、职业道德与同情心,全面掌握心理护理、生理护理方面的知识,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心理素质和业务素质[3]。

在本实验研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在心理需求、家属需要、环境满足等方面给予患者持续性人文关怀护理,经过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疼痛情况、心理状态、护理工作满意度、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王芳.持续性的人文关怀理念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