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成本估算范文
时间:2023-07-07 17:33: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资本成本估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资本成本; 内含报酬率法; 风险补偿法
一、前言
资本成本是财务管理中的核心概念,它贯穿于企业的投资决策和融资决策中。资本成本水平的估算是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政策的依据和基础,同时也是政府制定某些企业管制政策(比如国企分红政策等)的重要依据。然而,企业的资本成本究竟是多少?资本成本应该在什么样的一个合理范围之内?这些问题在国内外学术界并没有一个满意的回答。众多学者开发出众多的资本成本估算方法,常用的有Gordon模型、CAPM模型、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Ohlson-Juettner模型、GLS剩余收益估价模型等。众多方法的产生一方面说明了合理估算资本成本的困难,另一方面又使其更加混乱。这是因为每一个新方法克服了旧方法的某个方面的缺点,但同时又带来新的缺陷。
本文的目的是评价每一大类资本成本估算方法主要的优点和缺点,从而使我们能够对各类估算方法的估算结果有一个全面的理解,而不是单纯地被这些计算数据所左右。
评价估算方法的出发点一定要在方法之外,因此本文从资本成本的理论回顾出发,探索资本成本计算的实质。在这一基础之上将资本成本估算技术分类,进一步分析、评价。
资本成本的理论也浩瀚无边,而且相互之间也会有冲突矛盾。本文限定有明确的数学公式表达的资本成本理论。因为这些理论才和资本成本估算技术相联系。
二、资本成本理论回顾
资本成本理论的基础是无套利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假设前提下,采用这一基础理论发展出了不同的资本成本理论,最有名的是MM理论和CAPM模型。
(一)MM资本成本理论
Modigliani and Miller(1958,1963)研究了企业价值、资本成本、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的结论基于下面明确的或是隐含的假设。
1.资本市场是无摩擦的;
2.单个投资者可以以无风险利率借入或是贷出;
3.没有破产成本;
4.公司只有两种类型的融资:无风险债和有风险的权益;
5.所有的公司假定处于同一个风险类别;
6.只存在公司所得税,没有别的税负;
7.所有的现金流是永续的;
8.公司的内部人和外部人具有同样的信息(没有信息不对称);
9.公司的经理层总是最大化股东财富(没有成本);
10.经营现金流完全不受资本结构的影响。
(四)后续的理论
针对MM理论的假设不切实际,之后的学者发展出了众多的资本结构理论。比较著名的有考虑破产成本的财务危机理论,考虑成本的成本理论以及考虑信息不对称的信号传递理论。这些理论同样涉及资本成本,但是由于财务危机成本、成本等没有明确地计量,因此这些理论对于资本成本只有定性的描述,缺乏定量的研究。由于我们关心的是资本成本的估算技术,这些理论在此不再赘述。
三、资本成本估算技术反思
尽管理论上导出了四种资本成本,由于无负债企业在实际中并不存在,实务中只涉及三种资本成本计算。在这其中负债的资本成本通常认为是可以观察的,因为负债的现金流以及相关的违约风险在契约中已经明确。资本成本估算技术主要是对权益资本成本的估算。
估算计算可分为两类:内含报酬率法(价值驱动法)、风险补偿法。
这一问题实质就是内生与外生的问题。在计算资本成本时,假设了企业价值是外生的,而资本成本是内生的。实质是通过企业价值导出资本成本。在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时,又假定资本成本是外生的,而企业价值是内生的。采用价值驱动方法计算出的资本成本来计算企业价值,犯了逻辑循环的错误。
(二)风险补偿法
1.风险补偿法概述
2.风险补偿法存在的问题
风险补偿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风险要素的估计。理论中的风险要素是预期的,也就是先验的;而目前所有的估计方法都是从实际的历史数据来推断风险要素,这些风险要素是实现的,也就是后验的风险推断。风险补偿法估计资本成本存在着先验和后验混淆的问题。如果实现的风险溢价与预期的有很大差别,就会造成估计出的资本较大的偏差。使用CAPM模型或Fama-French三因素估计我国的资本成本就存在这一问题。在某些年份,如2001年、2002年、2004年、2005年、2008年等,上证指数(以及其他有代表性的指数)的收益率为负,以此作为预期的市场收益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在另外一些年份,如2000年、2003年、2006年、2007年,上证指数(以及其他有代表性的指数)的收益为正,而且很显著地大,以此作为预期的市场收益也会产生偏差。但是合理的预期市场收益又是什么呢?取以前年度的平均是否合理?这其中一样存在着问题。
GLS模型、OJ模型等的推出就是为了克服风险补偿法的先验和后验的问题。然而,按照前面的论述,克服了先验后验的缺点,可是又带来了内生外生的缺点。目前还没有十全十美的资本成本估算技术。
四、结语
资本成本的理论发展形成了一致的完整的体系,这其中有两条不同的发展途径,一是以MM理论为代表的从企业价值角度研究资本成本;二是以CAPM为代表的从资本市场风险的角度研究投资者期望的报酬。两条线索的理论产生了两类实务中采用的资本成本估算方法――内含报酬率(价值驱动)法和风险溢价法。然而两类方法都存在着缺点,价值驱动方法的主要缺点是内生外生问题,风险溢价方法的主要缺点是先验后验问题。期待后续的理论或方法研究能够找到克服这些缺点的资本成本估算方法。
【参考文献】
[1] Modigliani,F.,and M.H.Miller[J].The Cost of Capital,Corporation Finance,and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American Economic Review[J].1958(6):261-297.
[2] Modigliani,F.,and M.H.Miller,Corporate Taxes and the Cost of Capital.American Economic Review[J].1963(6):433-443.
[3] Rubinstein,M.E.,A Mean-Variance Synthesis of Corporate Financial Theory.Journal of Finance[J].1973(3):167-181.
[4] W.R.Gebhardt,M.C.Lee,B.Swaminathan,Toward an Implied Cost of Capital[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1,39(1):135-176.
[5] Claus,J.,and J.Thomas. Equity Premia as Low as Three Percent?Evidence from Analysts′Earnings Forecasts for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tock Markets[J].Journal of Finance,2001,56:1629-1666.
篇2
案例:(1)1996年1月5日,华联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每股3.60元的价格购入G公司每股面值1元的普通股800 000股作为长期投资,并支付交易税费20 000元。该项投资占G公司有表决权股份的2%,华联公司采用成本法核算。
(2) 1996年3月5日,G公司宣告1995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每股分配现金股利0.20元,并于4月1日发放。
(3) 1996年,G公司报告净收益15 000 000元。1997年3月15日,G公司宣告1996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每股分配现金股利0.25元,并于4月10日发放。
(4) 1997年,G公司报告净亏损2 600 000元。1998年3月25日,G公司宣告1997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每股分配现金股利0.10元,并于4月26日发放。
(5) 1998年度,G公司继续亏损600 000元,未分配现金股利。
(6) 1999年度,G公司报告净收益12 000 000元。2000年3月15日,G公司宣告1999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每股分配现金股利0.18元,并于4月10日发放。
(7)2000年度,G公司报告净收益14 000 000元。2001年3月15日,G公司宣告2000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每股分配现金股利0.22元,并于4月10日发放。
(8)2001年度,G公司报告净收益11 000 000元。2002年2月25日,G公司宣告2001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每股分配现金股利0.16元,并于3月30日发放。
(9)2002年度,G公司报告净收益9 500 000元。2003年2月20日,G公司宣告2002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每股分配现金股利0.15元,并于3月15日发放。
(注:本案例摘自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的《中级财务会计》第178页例5-32)
《企业会计制度讲解》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的要求是:在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投资单位按应享有的部分,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但投资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按此要求,多数教材的做法是,首先采取计算以下两个指标:A投资后至今累积获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B投资后至今累积应享有的收益份额,然后比较二者大小,最后确定是否冲减或恢复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做法。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的《中级财务会计》教材也是这样处理的。
上述做法,实务操作比较麻烦,尤其象本案例这样,同时涉及了连续几个年份的股利分配,每年都要计算A、B两个指标,很繁琐,不方便操作。其实我们可以采用简化的方法来做,该方法是关注初始投资成本与“长期股权投资”账面值,对被投资方每次股利或利润的分配,不必计算累积数,而只需把“该年度实际分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与“依照权益份额当年应该享有的收益份额”二者相比,如果后者大于前者,说明多分股利了,这时,视同被投资企业以前年度未分配利润的分配,应该冲减“长期股权投资”账面数,相当于投资成本的收回;如果后者小于前者,说明少分股利了,这时,一方面,要将这部分依照权益份额当年应该获得的股利确认为投资收益;另一方面要看“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把它与该项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比较,看以前是否冲减过投资成本,如果冲减过,则应该在此范围内恢复,同时确认为投资收益。这种处理方法,只需分析利润分配当年的数据,避免了每次都要计算累积数,操作简单,便于理解,但殊途同归。今天,借用贵刊一角,奉献给各位同仁,也算抛砖引玉吧!
现在,以本案例的处理为例说明该方法的运用。
要求建立“长期股权投资”账和备查账,并用备查账登记以下项目:A.少分的现金股利或利润;B.承担的亏损数;C.盈利数。
(1)1996年1月5日,借:长期股权投资2 900 000
贷:银行存款 2 900 000
(2) 1996年3月5日,G公司宣告1995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每股分配现金股利0.20元。
分析:投资前利润的分配,应冲减投资成本,即应做会计处理如下:
借:应收股利 160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160 000
4月1日发放,
借:银行存款 160 000
贷:应收股利160 000(注:下同,略)
(3) 1996年,G公司报告净收益15 000 000元。1997年3月15日,G公司宣告1996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每股分配现金股利0.25元,并于4月10日发放。
华联公司应享有的收益份额=15 000 000×2%=300 000(元)
华联公司分得的现金股利=800 000×0.25=200 000(元)
分析:二者差额为10万元,即少分了10万元,以前曾冲减成本16万元,所以应在此范围内恢复10万元,即应做会计处理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 100 000
应收股利200 000
贷:投资收益300 000
此时,新的投资成本为290-16+10=284万元
(4) 1997年,G公司报告净亏损2 600 000元。1998年3月25日,G公司宣告1997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每股分配现金股利0.10元,并于4月26日发放。
华联公司应享有的收益份额= -2 600 000×2%= -52 000(元)结果为负数,即应负担损失为5.2万元
华联公司分得的现金股利=800 000×0.10=80 000(元)
分析:二者差额为8-(-5.2)=13.2万元,即多分了13.2万元,应冲减成本13.2万元,即应做会计处理如下:
借:应收股利80 000
投资收益52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132 000
此时,新的投资成本为284-13.2=270.8万元
(5) 1998年度,G公司继续亏损600 000元,未分配现金股利。
分析:华联公司应享有的收益份额= -600 000×2%= -12000(元)结果为负数,即应负担损失为1.2万元,需在备查簿中进行登记。
(6) 1999年度,G公司报告净收益12 000 000元。2000年3月15日,G公司宣告1999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每股分配现金股利0.18元,并于4月10日发放。
华联公司应享有的收益份额=12 000 000×2%=240 000(元)
华联公司分得的现金股利=800 000×0.18=144 000(元)
分析:二者差额为9.6万元,即少分了9.6万元,在备查簿中进行登记应负担损失为1.2万元,即实际少分9.6-1.2=8.4万元。以前曾冲减成本290-270.8=19.2万元,所以应在此范围内恢复8.4万元,即应做会计处理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84 000
应收股利144 000
贷:投资收益228 000
此时,新的投资成本为270.8+8.4=279.2万元
(7)2000年度,G公司报告净收益1 4000 000元。2001年3月15日,G公司宣告2000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每股分配现金股利0.22元,并于4月10日发放。
华联公司应享有的收益份额=14 000 000×2%=280 000(元)
华联公司分得的现金股利=800 000×0.22=176 000(元)
分析:二者差额为28-17.6=10.4万元,即少分了10.4万元,以前曾冲减成本10.8万元,所以应在此范围内恢复10.4万元,即应做会计处理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 104 000
应收股利176 000
贷:投资收益 280 000
此时,新的投资成本为279.2+10.4=289.6万元
(8)2001年度,G公司报告净收益11 000 000元。2002年2月25日,G公司宣告2001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每股分配现金股利0.16元,并于3月30日发放。
华联公司应享有的收益份额=11 000 000×2%=220 000(元)
华联公司分得的现金股利=800 000×0.16=128 000(元)
分析:二者差额为22-12.8=9.2万元,即少分了9.2万元,以前曾冲减成本0.4万元,所以应在此范围内恢复0.4万元,即应做会计处理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 4 000
应收股利 128 000
贷:投资收益 132 000
此时,新的投资成本为289.6+0.4=290万元,恢复为初始投资成本。
(9)2002年度,G公司报告净收益9 500 000元。2003年2月20日,G公司宣告2002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每股分配现金股利0.15元,并于3月15日发放。
华联公司应享有的收益份额=9 500 000×2%=190 000(元)
华联公司分得的现金股利=800 000×0.15=120 000(元)
分析:二者差额为19-12=7万元,即少分了7万元,由于以前年份曾冲减的投资成本已于上年全部转回,本年获得的现金股利应全部确认为投资收益,即应做会计处理如下:
借: 应收股利 120 000
贷:投资收益 120 000
篇3
【关键词】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
2008年注册税务师考试临近了,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吃透难点知识。才能增加应考信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样,由于难点把握不够,在考试过程中,拦路虎、绊脚石就会随处可见。由于以上的原因,难点问题历来就成为出题专家的偏好,也不幸成为试题难易程度的标志。因此,考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认真对待难点问题,只要下功夫,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就可以消灭难点。难点内容往往与重点内容交织在一起,突破难点,也就掌握了重点。会计中的难点主要有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所得税会计、增值税、债务重组、非货币易、现金流量表等。本文仅对如何学好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做一总结,以便于大家理解。
一、准确把握成本法的适用范围
下列情况下,企业应运用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
一是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企业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按照权益法进行调整。
二是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二、成本法下应关注的重点和难点
(一)准则规定
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初始投资成本计量。追加或收回投资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投资企业确认投资收益,仅限于被投资单位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
通常情况下,投资企业在取得投资当年自被投资单位分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应作为投资成本的收回;以后年度,被投资单位累计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超过投资以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计实现净利润的,投资企业按照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部分应作为投资成本的收回。
(二)对准则规定的理解和运用
对于准则的规定,初始计量比较容易理解,在分派股利时考生在理解上容易出现偏差,往往导致在实际运用中出现错误。
在成本法下,关于现金股利的处理涉及到三个账户,即“应收股利”账户、“投资收益”账户和“长期股权投资”账户。
属于被投资单位在取得本企业投资前实现净利润的分配额,应作为投资成本的收回,借记“应收股利”科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
如果属于被投资单位在取得本企业投资后实现净利润的分配额,应先确定应记入“应收股利”账户和“长期股权投资”账户的金额,然后根据借贷平衡原理确定应记入“投资收益”账户金额。具体做法是:
1.首先确定“应收股利”账户的金额。当被投资企业宣告现金股利时,投资企业按应得部分记入“应收股利”账户。
2.然后确定“长期股权投资”账户的金额。这一步比较复杂。具体分两种情况:
(1)当投资后应收股利的累积数大于投资后应得净利的累积数时,其差额为累积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然后再根据前期已冲减的“长期股权投资”金额计算本期应冲减或恢复“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
(2)当投资后应收股利的累积数小于或等于投资后应得净利的累积数时,若前期存有尚未恢复的投资成本,则将尚未恢复数额全额恢复,恢复数不能大于原冲减数。
3.最后根据借贷平衡原理确定应记入“投资收益”账户金额。
为便于理解,下文通过一个具体例题来进行说明。
【例题】繁荣公司于2007年1月1日,以银行存款1 000 000元购入昌盛公司10%的股份,并准备长期持有,采用成本法核算。
2007年1月1日购入股份,初始投资成本为1 000 000元,会计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昌盛公司 1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1 000 000
(1)2007年的分红情况:
昌盛公司于2007年5月2日宣告分派2006年度的现金股利100 000元,昌盛公司2007年实现净利润400 000元。
由于2007年5月2日宣告分派的是2006年的现金股利,投资企业按投资持股比例计算的份额应冲减投资成本。会计分录为:
借:应收股利10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昌盛公司10 000
(2)2008年的分红情况:
1)若2008年5月2日昌盛公司宣告分派2007年现金股利500 000元, 昌盛公司2007年实现净利润400 000元.
应收股利=500 000×10%=50 000元
应收股利累积数=10 000+50 000=60 000元
应得净利累积数=400 000×10%=40 000元
由于应收股利的累积数大于应得净利的累积数,其差额20 000元(60 000-40 000)为累积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前期已冲减“长期股权投资”金额为10 000元,所以本期应继续冲减10 000元。根据借贷平衡原理确定应记入“投资收益”账户金额为40 000元。会计分录为:
借:应收股利 50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昌盛公司 10 000
投资收益40 000
2)若2008年5月2日昌盛公司宣告分派2007年现金股利350 000元, 昌盛公司2007年实现净利润400 000元:
应收股利=350 000×10%=35 000元
应收股利累积数=10 000+35 000=45 000元
应得净利累积数=400 000×10%=40 000元
由于应收股利的累积数大于应得净利的累积数,其差额5 000元(45 000-40 000)为累积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前期已冲减“长期股权投资”金额为10 000元,所以本期应恢复5 000元。根据借贷平衡原理确定应记入“投资收益”账户的金额为40 000元。会计分录为:
借:应收股利35 000
长期股权投资――昌盛公司 5 000
贷:投资收益 40 000
3)若2008年5月2日昌盛公司宣告分派2007年现金股利300 000元:
应收股利=300 000×10%=30 000元
应收股利累积数=100 00+30 000=40 000元
应得净利累积数=400 000×10%=40 000元
由于应收股利累积数等于投资后应得净利累积数,所以累积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为0,前期已冲减“长期股权投资”金额为10 000元,所以本期应恢复10 000元。根据借贷平衡原理确定应记入“投资收益”账户的金额为40 000元。会计分录为:
借:应收股利30 000
长期股权投资――昌盛公司10 000
贷:投资收益 40 000
4)若2008年5月2日昌盛公司宣告分派2007年现金股利150 000元:
应收股利=150 000×10%=15 000元
应收股利累积数=10 000+15 000=25 000元
应得净利累积数=400 000×10%=40 000元
因应收股利累积数小于投资后应得净利累积数,所以应将原冲减的投资成本10 000元恢复。注意:这里只能恢复投资成本10 000元(以原冲减数为限)。根据借贷平衡原理确定应记入“投资收益”账户金额为25 000元。
如果盲目地代入书上的公式,就会出现错误,“长期股权投资”科目发生额=(250 000-400 000)×10% -10 000= -25 000元。(注意冲减25 000元是错误的)会计分录为:
借:应收股利15 000
长期股权投资――昌盛公司10 000
贷:投资收益 25 000
(3)接(2)中1)2009年的分红情况:
如果2009年5月1日昌盛公司宣告分派2008年现金股利300 000元,昌盛公司2008年实现的净利润是500 000元,则:
应收股利=300 000×10%=30 000元
应收股利累积数=10 000+50 000+30 000=90 000元
应得净利累积数=400 000×10%+500 000×10%=90 000元
由于应收股利累积数等于应得净利累积数,所以累积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为0,前期已冲减“长期股权投资”金额为20 000元,所以本期应恢复20 000元。根据借贷平衡原理确定应记入“投资收益”账户金额为50 000元。
借:应收股利30 000
长期股权投资――昌盛公司20 000
贷:投资收益 50 000
三、正确的学习方法
篇4
(一)固定资产修理费会计处理在旧会计准则中的规定 2001
年《企业会计准则》(简称旧准则)规定,固定资产修理等维护性支出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按照受益期间,通过“预提费用”或“待摊费用”进行核算,分别计入各期损益。日常修理费用,按照固定资产的用途计入相关费用,确认为当期损益。生产车间固定资产修理费,属于中小修理费的,金额不大的,直接计入“制造费用”; 属于大修理的,进行预提或待摊,计入“制造费用”科目。
(二)固定资产修理费会计处理在新会计准则中的规定 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 固定资产》(简称新准则) 规定,固定资产修理费不再待摊或预提。固定资产的日常修理费用在发生时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企业生产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计入管理费用;企业专设销售机构的,其发生的与专设销售机构相关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计入销售费用。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支出不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检查发生的大修理费用,有证据表明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部分,计人固定资产成本,不符合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的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
二、固定资产修理费在不同会计处理下的成本核算演示
[例]某企业工厂设有一个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另有一个机修车间,该辅助生产车间的各项制造费用发生额直接归集在“辅助生产成本账户中”。该厂根据产品生产特点和成本管理的要求,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并设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直接动力和制造费用四个成本项目,为简化核算流程假设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直接计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中,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在产品的完工率为50%,本月甲产品完工370件、在产品180件,乙产品完工350件、在产品100件。2011年3月期初有关成本计算资料如表1、2、3所示:
(一)编制各项要素费用与跨期费用分配表 分配结果如表2所示。根据上述费用分配表和其它有关资料,归集机修车间和运输车间的辅助生产费用分别为26278元、18742元,通过交互分配法对辅助生产费用进行分配,分配过程表3所示。根据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4685.5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运输车间 6569.5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运输车间 4685.5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6569.5
借:制造费用 40644
管理费用 4376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24394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运输车间 20626
根据上列各种费用分配表归集制造费用,如表4所示:
将所归集在制造费用明细账上的费用87016元,按产品生产工时进行分配,并从明细账中转出,如表5所示。
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中运用约当产量比例法进行分配,分别计算出甲、乙两种产品完工产品成本,如表6所示。
(二)企业成本核算过程及其会计处理变动 一是固定资产大修理费不允许通过预提或待摊的方式进行处理,因此无需编制预提费用分配表。二是生产车间发生的固定资产的日常修理费用在发生时应直接计入当期管理费用,因此进行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时,运输车间和基本生产车间发生的机器修理费应直接计入管理费用。具体计算过程如表7所示。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4685.5
管理费用 6569.5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运输车间 4685.5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6569.5
借:制造费用 12182
管理费用 26268.5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24394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运输车间 14056.5
三是各种费用分配表归集制造费用较之前发生变化,如表8所示。
将所归集在制造费用明细账上的费用49754元,按产品生产工时进行分配,并从明细账中转出,如表9所示。
四是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中运用约当产量比例法进行分配,分别计算出甲、乙两种产品完工产品成本,如表10所示。
三、固定资产修理费不同会计处理对成本核算的影响
(一)固定资产修理费不同会计处理对成本核算要求的影响 用于产品生产的费用形成产品成本,并在销售后作为产品销售成本计入企业损益,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不应由产品或劳务成本负担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作为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要正确核算成本费用,计算产品成本,须按费用的用途确定。
从上例中可以发现,若企业生产部门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可以确认其归属的具体产品或劳务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一概计入期间费用。
(二)固定资产修理费不同会计处理对成本分配方法的影响 固定资产修理费的不同处理方法在运用交互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存在以下差别:交互分配,旧准则下机修车间分配给运输车间的机修费用计入了“辅助生产成本”账户,而新准则下计入了“管理费用”账户;旧准则下运输车间交互分配后的费用为20626元,新准则下交互分配后的费用为14056.5元,相差了6569.5元。对外分配,旧准则下计入了“制造费用”账户的数额为40644元,新准则下计入了“制造费用”账户的数额为12182元,相差了28462元;旧准则下计入了“管理费用”账户的数额为4376元,新准则下计入了“管理费用”账户的数额为32838元,相差了28462元;旧准则下对外分配时运输车间运输费的对外分配率为1.375,新准则下则为0.9371.
新旧准则中关于固定资产修理费的不同会计处理对交互分配法产生影响表现为:首先,当辅助生产车间涉及机修车间时,交互分配所使用的账户发生了改变,即其他辅助车间分配的机修费用由“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变成了“管理费用”账户;其次,计算其他辅助车间交互分配后的费用时,不再考虑分进来的机修费用;最后,其他辅助生产费用在对外分配率时,因账务处理的变化,计算公式也因此发生了变化。
(三)固定资产修理费不同会计处理对成本核算结果的影响 按照固定资产修理费的不同处理方法,在旧准则下归集的制造费用87016元,新准则下为49754元,相差了37262元。由此导致最终计算出来的甲乙两种产品成本也发生变化:旧准则下甲产品单位成本为249元、乙产品单位成本为347元,新准则下甲产品单位成本为212元、乙产品单位成本为297元,单位成本较之前分别下降了15%和14%。
由此可见,如果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不作为产品成本或劳务成本进行确认,其产品成本或劳务成本不能完整地反映固定资产的使用成本和真实的生产消耗水平,将降低企业成本信息的使用价值,使成本信息不能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
篇5
[关键词] 长期股权投资 应收股利 投资成本 投资收益 累积股利
财政部新颁布的新准则中,对于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核算中“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金额的确定比较复杂,“应收股利”科目和“长期股权投资”科目发生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应收股利”科目发生额=本期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投资持股比例
“长期股权投资”科目发生额=(投资后治本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投资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计实现得净损益)×投资比例-投资单位已冲减的投资成本。
照此公式和原则计算确定“长期股权投资”账面数额的确复杂,较容易使人产生混淆,并且缺乏操作性,尤其是初学者更是茫然,笔者在新准则的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简便易行的操作方法:
投资当年分以前年度股利,一律冲减成本;投资当年分当年股利,前冲成本后计收益;投资以后年度分股利,累积股利减累积净利,差额需判断:累积股利=累积净利,将以前已冲减的投资成本转回。
累积股利>累积净利,将(前者累积股利-后者累积净利-以前已冲减投资成本)的差额冲减投资成本。将投资企业当年应收取股利计入应收股利,将应收股利和冲减成本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累积股利
下面结合例题进行分析:华兴公司2007年1月1日以银行存款购入天山公司10%的股份,并准备长期持有,采用成本法核算。天山公司于2007年5月2日宣告分派2006年的现金股利100000元,天山公司2007年实现净利润400000元。2007年5月2日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时,属于“投资当年分配以前年度(2006年)股利,一律冲减投资成本”。
借:应收股利1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天山公司 10000(冲抵成本)
假如2007年5月2日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时包括本年实现的利润300元,则属于“投资当年分当年股利,前冲成本后计收益”投资当年实现的利润300元计入收益,其余700元属于以前年度的利润应冲减成本。
借:应收股利 1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天山公司700(冲抵成本)
投资收益300
若2008年5月1日天山公司宣告分派2007年现金股利300000元。属于“投资以后年度分股利,累积股利减累积净利,差额需判断”的情形:
应收股利=300000×10%=30000(元)
应收股利累积数=10000+30000=40000(元)
应得净利累积数=0+400000×10%=40000(元)
属于“应收股利累积数=应得净利累积数,将以前已冲减的投资成本转回”
借:应收股利30000
长期股权投资――天山公司10000(转回成本)
贷:投资收益 40000
若2008年5月1日天山公司宣告分派2007年现金股利450000元。属于“投资以后年度分股利,累积股利减累积净利,差额需判断”的情形:
应收股利=450000×10%=45000(元)
应收股利累积数=10000+45000=55000(元)
应得净利累积数=0+400000×10%=40000(元)
属于“应收股利累积数55000>应得净利累积数40000,需将(前者累积股利55000-后者累积净利40000-以前已冲减投资成本10000)的差额5000冲减投资成本。将投资企业当年应收取股利计入应收股利,将应收股利45000和冲减成本5000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借:应收股利 45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天山公司5000(冲抵成本)
投资收益40000
若2008年5月1日天山公司宣告分派2007年现金股利360000元。属于“投资以后年度分股利,累积股利减累积净利,差额需判断”的情形:
应收股利=360000×10%=36000(元)
应收股利累积数=10000+36000=46000(元)
应得净利累积数=0+400000×10%=40000(元)
属于“应收股利累积数46000>应得净利累积数40000,需将(前者累积股利46000-后者累积净利40000-以前已冲减投资成本10000)的差额-4000恢复投资成本。将投资企业当年应收取股利计入应收股利,将应收股利36000和恢复成本4000的和计入投资收益”。
借:应收股利36000
长期股权投资――天山公司4000(转回成本)
贷:投资收益 40000
若2008年5月1日天山公司宣告分派2007年现金股利200000元。属于“投资以后年度分股利,累积股利减累积净利,差额需判断”的情形:
应收股利=200000×10%=20000(元)
应收股利累积数=10000+20000=30000(元)
应得净利累积数=0+400000×10%=40000(元)
属于“累积股利30000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使用寿命相同;机会成本;NCF(每年的营业现金流量);NPV(净现值)
中图分类号:F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392-01
固定资产更新是技术上或经济上不宜使用旧的资产,用新的资产更换,或用先进技术对原有设备进行局部改造。固定资产更新决策就是对这种投资进行分析并作出决策。在公司进行固定资产更换的计算时,对于使用年限相同的设备,由于机会成本的存在,从而影响到净现值的大小。
机会成本是为了某项投资而放弃其他投资所获得的潜在收益。我们不能忽视机会成本,在计算现金流量时,需要将其视为现金的流出。机会成本的存在会造成税负的增加或降低。在旧设备出售收入大于其原有的账面价值时,这会造成税负增加;反之,造成税负的减少。
现举例分析:
某公司考虑用一台新设备来替代旧设备。旧设备原购置成本为150万元,预计使用10年,已使用5年,预计残值为原值的10%。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新设备的购置成本为200万元,估计可使用5年,同样用直线法提取折旧,预计残值为购置成本的10%,使用新设备后公司每年的销售额可以从1500万元上升到1650万元,每年付现成本从1100万元上升到1150万元,公司如购置新设备,旧设备出售可得收入100万元。假设该公司的资金成本为10%,所得税率为25%,要求:通过计算说明该设备是否更新。
一、不考虑机会成本
NCF(年经营现金净流量)=税后利润+折旧=(营业收入-付现营业成本-非付现营业成本)×(1-所得税税率)+折旧=营业收入×(1-所得税税率)-付现营业成本×(1-所得税税率)+折旧×所得税税率
(一)继续使用旧设备
年折旧额=(150-150×10%)/10=13.5万元
由于旧设备是在以前年度的投资,属于沉没成本期初不再发生现金流量。
所以,初始现金流量=0
营业现金流量=1500×(1-25%)-1100×(1-25%)+13.5×25%=303.375万元; 终结现金流量=150×10%=15万元
NPV(净现值)=0+303.375×(P/A,10%,5)+15(P/F,10%,5)=1159.41万元。
(二)购买新设备
年折旧额=(200-200×10%)/5=36万元;初始现金流量=-200万元
营业现金流量=1650×(1-25%)-1150×(1-25%)+36×25%=384万元;终结现金流量=200×10%=20万元
NPV(净现值)=-200+384×(P/A,10%,5)+20(P/F,10%,5=1268.164万元。由于,旧设备的净现值小于新设备的净现值,所以应进行设备的更换。
二、考虑机会成本
(一)将旧设备的出售视为继续使用旧设备的机会成本
1、继续使用旧设备
由于设备卖出价高于该设备的账面价值,所以税负增加。初始现金流量由于机会成本和税负的作用而发生改变,而营业现金流量与终结现金流量未改变。初始现金流量=-[100-(100-13.5×5) ×25%]=-95.625万元;营业现金流量=303.375万元;终结现金流量=15万元
NPV(净现值)=-95.625+303.375×(P/A,10%,5)+15(P/F,10%,5)=1063.785万元
2、购买新设备
新设由于未受到影响:初始现金流量=-200万元; 营业现金流量=384万;终结现金流量=20万元
NPV(净现值)=-200+384×(P/A,10%,5)+20(P/F,10%,5)=1268.164万元
通过比较新旧设备的净现值,得出旧设备的净现值小于新设备的净现值,所以应进行设备的更换。
(二)将出售旧设备的收入视为实际购入新设备的现金流入
旧设备未受到影响:初始现金流量=0;营业现金流量=303.375万元;终结现金流量 =15万元
NPV(净现值)=0+303.375×(P/A,10%,5)+15(P/F,10%,5) =1159.41万元
(三)购买新设备
由于将旧设备的售出视为收入,则在期初时会有现金的流入以及对税负的增加,从而使得初始现金流量发生改变,而营业现金流量和终结现金流量未受到影响。
初始现金流量=-200+100-[100-(150-13.5×5)] ×25%
=-104.375万元 ;营业现金流量=384万;终结现金流量=20万元;NPV(净现值)=-104.375+384×(P/A,10%,5)+20(P/F,10%,5)=1363.789万元
由于,旧设备的净现值小于新设备的净现值,所以应进行设备的更换。
以上考虑旧设备出售这一条件时,无论是视为机会成本,还是视为收入,两者的比较结果相同。
总得来看,由于要出售旧设备,这一条件通过影响利润与税负,从而要影响到企业该年的现金的流入和流出。所以,在计算时不能忽略机会成本的影响。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数学与软件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荆新,王化成,刘俊彦.财务管理学(第五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篇7
关键词:资本成本成本理念企业财务财务决策
由于债务成本利率水平和还本付息明确,我国企业能感受到债务成本的存在,但感受不到权益成本的压力。普遍把公开发行股票视为一种无需还本付息的廉价筹资方式。同时,资本成本,特别是权益成本估算模型的应用还存在大量的技术困难。例如,缺乏作为无风险基准收益率的短期国债市场,投资者投资分散,组合程度低。近年来,有些证券公司计算了β值(即单个股票超额报酬率对市场组合超额报酬率的敏感程度),但未形成共识和受到广泛接受,经验判断仍然非常重要。
既然现代公司财务管理中强调资本成本的重要性,而在现实中又难以估算,我国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如何对待和应用资本成本?笔者认为:
一、在经营理念上,企业需要了解资本成本的意义,但主要应致力于正确地进行投资、经营和田资决策,不必过分关注资本成本的具体数值。建立和推广资本成本理念的目的,并不在于精确计算实际上不能准确估算的资本成本数值,而在于促进企业树立为股东创造市场价值而不是帐面价值的经营理念和股东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资本成本是资本市场对企业的外部评价指标之一,其估算应该由资本市场来完成。在目前我国资本市场未形成资本成本估算方法和数值共识时,企业不必过分关注本企业资本成本具体数值,特别是以技术创新为经营哲学的成长型公司,因为快速成长企业的预期收益率往往大大超过资本成本,资本成本并不是其主要考虑因素。融资决策的关键在于匹配经营风险,增强企业的财务弹性,保持合理的资信等级。例如:1998年微软公司资本收益率为52.9%,资本成本率只有14.2%,英特尔公司资本收益率为42.7%,资本成本率为15.L%,因此成长型公司应致力于形成和强化企业的竞争优势和价值驱动因素,诸如技术创新、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增值服务等,股票市场对企业价值的评价会通过套利交易原理在股价上反映出来。。
二、资本成本理念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在企业进行投资决策中引入资本成本的概念,旨在帮助我们判断单项投资和组合投资的风险程度,以及这种风险的代价——即它的市场价格是多少。也就是将资本投资与金融市场上相同风险的投资相对比,从而设法确定资本投资的机会成本。(1)采用贴现现金流方法评估投资机会价值,从而必须具体算出权益资本成本时,可以采用几种普遍接受的方法估算权益资本成本区间值,并作为敏感性分析因素。目前,可供选择的做法包括:a、在现有国债收益率基础上加上相应的风险溢价;b、借鉴国外投资机构对我国境外上市公司β值的估算结果来估算国内上市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直接参照上市公司权益资本回报率水平。(2)采用其他合适的估算方法和评价指标,代替资本加权成本的估算。包括:a、采用内部收益率法;b、调整现值法(APV),它将项目的每项现金流量分为无杠杆作用的营业现金流量及与项目融资相联系的现金流量,这种分类是为了采取不同的贴现率;c、在兼并收购中,可以采用市场盈利率(P/E)、股票市值/帐面值(MV/SV)以及EBITDA倍数。
三、资本成本理念在公司分部管理中的应用。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其经营的业务领域和跨越的区域也随之增多和变广,会划分为若干分部(子公司或事业部),对分部的成本效益管理也必须引入资本成本理念。每个分部所使用的资产都必须进行融资,那么波分部的资本成本也就是公司期望分部从它的资本投资上所获得的最低报酬率。其可以接受的标准,可以考虑:a、参照可比上市公司权益资本收益率;b.直接根据股票价格信号而不是资本成本来评估公司继续经营的经济价值;c、参照长期债务成本。
四、资本成本理念在融资决策中的应用。按照保持与公司资产收益风险匹配、维持合理的资信和财务弹性的融资决策和资本管理的基本准则,借助财务顾问的专业知识,利用税法等政策环境和金融市场的有效性状况,确定融资类型、设定弹性条款、选择融资时机和地点等。
随着产品市场竞争加剧和金融系统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企业资产预期收益和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科部投资者与企业对经济和金融形势、公司发展前景评价的差异日益增大,股票市场又往往对信息反应过度或不实,导致企业价值高估或低估,这些因素显著影响企业资本成本。例如,A股、B股及境外上市股票发行价格差异甚大,境外上市融资成本大大超过国内A股,盲目追求境外上市将付出巨大代价,企业融资决策时只有考虑这些因素,才能更好地匹配资产收益风险,降低融资成本。
篇8
关键词:资本成本;研究进展;综述
资本成本作为现代财务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不仅是企业在筹资、投资、股权分配及经营绩效评价过程中的重要参考标准,同时还是企业自身运营价值体现的关键因素。然而,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影响资本成本的因素繁多且复杂,对资本成本的度量存在很大问题。自步入二十一世纪开始,我国很多学者逐渐开始针对资本成本的概念、影响因素、上市公司资本成本水平实证及资本成本估算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为我国资本成本理论研究发展扩宽了前进道路。
一、资本成本基本概念
在我国有些学者认为资本成本是企业取得和使用资本时所付出的代价,将资本成本概念和资金成本概念混同。所以汪平[1]在《资本成本论》论文研究中曾谈到,资本成本也许是我国理财史上出现的理解最为混乱的概念;他认为出现混乱的原因也许是与国内学者翻译西方理财学对资本成本的概念有关。而宋琳[2]在《资金成本与资本成本的区别》一文中,从概念、期限、风险公司治理等方面阐述了资本成本和资金成本的不同,并指出如果资本成本和资金成本混同使用,可能会导致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对财务理论把握不准确,进而导致在对资本成本相关理论实践过程中出现一系列问题。邹颖、汪平[3](2011)认为正确理解资本成本概念是公司进行科学理财的基本前提,资本成本是现代公司理财学的第一概念,是公司理财目标的根本反应,是公司理财行为的技术起点。
二、资本成本影响因素
影响资本成本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从政府干预、制度因素、公司治理、新会计准则这几个方面阐述其对资本成本的影响。
(一)政府干预对资本成本的影响
相比较而言,与国外政府对资本成本的干预相比,我国政府的干预明显更为显著,对资本成本的影响效果更大。连军[4](2012)以2005-2008年的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不同市场环境下政治联系对民营企业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地区政治关联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效果不同;政府干预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区域中可能会造成企业运营效益出现较高的不定性,有政治关联的企业承担着较高的权益资本成本;政府在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干预相对较少,政治关联更多地体现为一种荣誉或良好的政商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有政治关联的企业便可以享有比其它未关联企业更低的权益资本成本;若投资者在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利益输送中难以和政治关联企业之间实现利益共享,这时政治关联企业需要担负的权益资本成本相对较高。
(二)制度因素对资本成本影响
1.信息披露对资本成本影响
信息披露是连接市场资金需求者和供给者的重要桥梁,信息披露的数量以及质量历年来都是市场各个参与者关注的焦点。支晓强,何天芮[5](2010)在《信息披露质量与权益资本成本》一文研究中利用财务重述和自愿披露指数来衡量信息披露质量,把信息披露质量进行细分,分为自愿信息披露质量和强制信息披露质量,并检验了两者之间的联合影响,他们从这一方面入手,得出结论信息披露质量与权益资本成本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并且,检验强制信息披露质量和自愿信息披露质量两者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共同影响要大于检验它们各自分别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在非财务信息披露的研究方面,孟晓俊,肖作平,曲佳莉[6](2010)在《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资本成本的互动关系》一文中主要是站在信息不对称的角度上,对于资本成本和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之间存在的联系进行论述说明,他们指出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互动联系。沈洪涛等学者[7](2010)在《再融资环保核查、环境信息披露与权益资本成本》中也将信息披露与资本成本关系的研究向非财务信息进行了拓展,主要以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作为分析对象,针对资本成本和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之间存在的联系进行论述,并指出“绿色金融”政策对两者之间关系造成的影响。通过研究总结可以发现,信息披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企业权益资本成本,并且,再融资环保核查政策执行力度可以对信息披露和资本成本之间关系产生一定影响。另外,何玉、唐清亮、王开田[8](2014)在研究中指出碳信息披露是企业的理性选择,企业披露碳信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资本成本。
2.法律方面对资本成本影响
游家兴、刘淳[9](2011)在《嵌入性视角下的企业家社会资本与权益资本成本――来自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论文研究中指出,企业家对社会资本的评价标准参数和资本成本之间存在一定负相关联系,并且这种替代性保护机制的功效在投资者法律保护薄弱的地区表现得更为显著。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研究结论都直接指出,证券市场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对中小型投资者保护力度的加强及各种保护法律政策的出台,上市公司权益资本成本开始向着慢慢减少的过程发展。并且,再加上受到宏观经济变量和控制公司自身特点影响,对中小型投资者保护力度越强,上市公司资本成本则越低,两者有明显负相关关联。
(三)公司治理对资本成本影响
所有权和经营权两者间的分离,造成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使得投资者难以全面掌握企业具体情况和实际价值,因此在投资过程中容易产生逆向选择行为,从而增加企业的资本成本。公司治理的水平能够有效避免信息不对称问题,防止投资者出现错误的逆向选择问题,从而有效减少资本成本。蒋琰,陆正飞[10]在《公司治理与股权融资成本――单一与综合机制的治理效应研究》中发现,董事会治理工作效率的高低和质量的优劣对股权融资成本具有一定影响,高质量、高效率的治理工作可以显著降低股权融资成本,而针对股权结构、管理阶级薪酬水平、控制权竞争等是否可以影响股权融资成本暂时还未通过实践研究证明。虽说对于部分单一的治理机制到底能不能对股权融资成本产生影响难以下一个准确定论,但可以确定的是,综合治理机制可以有效降低股权融资成本。蒋琰[11]在《权益成本、债务成本与公司治理:影响差异性研究》研究中,以沪、深两市中具备配股和贷款资格的上市公司为分析对象,在对综合治理水平的评价和衡量上,主要是借助公司治理G指数来进行。蒋琰在论文研究中指出,上市公司综合治理的高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权益融资成本及债务资本成本,这进一步说明公司综合治理高低能够影响企业权益融资成本和债务融资成本,并且前者受影响程度大于后者。
(四)新会计准则对资本成本影响
我国在2007年实施了新的会计准则。汪祥耀,叶正虹[12](2011)在研究中借助2006年和2009年新准则实施前后两个年份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数据,分析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资本成本产生的影响。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自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可以看出,市场资本成本均出现一定的下降,实现了预期目标,但是这个结论并没有通过产业和行业的检验。郑伟光,高洁,陆强[13](2014)认为新会计准则通过对盈余透明度产生影响,进而有效控制资本成本。郑伟光等学者在研究中表明,盈余透明度和企业股权资本成本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即盈余透明度越高,股权资本成本则降低。
三、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
结合融资优序相关理论,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最先需要斟酌的便是企业自身内部融资,然后便是企业债务融资,股权融资一般是最后需要考虑的因素。这一理论在国外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运用范围较广,但在国内却难以有效实施。国内大多数上市公司为了保持较低的资产负债率而采取股权融资,这违背了融资优序理论。余剑梅[14](2011)在针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研究》中表明,受到股权分置制度的制约以及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产生利益侵占的影响,控股股东的股权融资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小于债务融资成本,这也是国内上市企业经常性进行股权融资的主要原因,这是因为在上市公司被控股股东掌控的情况下,融资中的控股股东成本才会直接对上市企业融资决策成本造成影响,倘若股权融资对控股股东的有利程度大于了债券融资对控股股东的有利程度,那么控股股东便会选择股权融资。但也有一些学者的观点与上述不一致。赫以雪、郑劬[15](2013)在《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中表明,股权融资成本不超过债券融资成本的主要因素在于,其只是将融资形成的直接费用作为融资成本,而并未充分结合融资方式对企业市值所带来的影响。研究学者借助于对纺织与服装行业、家庭耐用消费品行业展开分析,得知在外部融资过程中,IPO后债券融资成本明显低于多次股权融资成本。另外,还有研究认为在股权融资偏好行为的情况下,融资成本偏低根本难以对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行为进行全面、有效的解释,企业在股权融资方式选择上受到很多因素影响,主要有企业资本规模、自由现金流量、净资产收益率和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等。
四、资本成本估算研究
资本成本不能通过直观观察得出,需要研究者借助科学、切当的估算来对其具体数值进行全面正确的估算。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资本成本估算是现代财务理论中的一大难题。我国最早对公司加权资本成本采取定量方式进行研究的学者是沈艺峰和田静,其在研究中借助了米勒和莫迪格利安尼使用的平均资本成本方法,以我国上市公司中的百货板块为样本,对上市公司的资本成本实施定量研究。另外,有研究学者将估算股权资本成本的方式总结为两种,一种是基于股利以及现金流折现值等于股票价格的内含报酬率方式,另外一种是风险补偿方式。另外,在企业理财实务中,汪平,袁光华,李阳阳[16](2012)在《我国企业资本成本估算及其估算值的合理界域》一文中提出以历史平均报酬率作为资本成本的一种替代,这可谓是第三种方式。
五、结语
总之,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发展历史较短,因而很多学者在针对财务理论研究上大都借助发达国家的相关研究成果,由于我国对财务理论研究的起步较低,因而在一定程度降低了我国财务理论研究的成熟度。所以,在今后研究过程中,我们还应重点加强对资本成本的基础理论、概念、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对资本成本计量方法在投资与融资决策中的应用及其与企业价值和经营者绩效的关系等基本理论问题研究,这也是今后资本成本理论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汪平.资本成本论[J].财会通讯,2007(01):17-22.
[2]宋琳.资金成本与资本成本的区别[J].会计研究,2004(12):66.
[3]邹颖,汪平.资本成本:概念的演进、困惑与思考[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11):61-67.
[4]连军.政治联系、市场化进程与权益资本成本―来自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02):32-39.
[5]支晓强,何天芮.信息披露质量与权益资本成本[J].企业管理,2010(12):125-131.
[6]孟晓俊,肖作平,曲佳莉.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资本成本的互动关系――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的一个分析框架[J].会计研究,2010(09):25-29.
[7]沈洪涛,游家兴,刘江宏.再融资环保核查、环境信息披露与权益资本成本[J].金融研究,2010(12):159-172.
[8]何玉,唐清亮,王开田.碳信息披露、碳业绩与资本成本[J].会计研究,2014(01):79-86
[9]游家兴,刘淳.嵌入性视角下的企业家社会资本与权益资本成本――来自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11(06):109-119.
[10]蒋琰,陆正飞.公司治理与股权融资成本――单一与综合机制的治理效应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02):60-75.
[11]蒋琰.权益成本、债务成本与公司治理:影响差异性研究[J].管理世界,2009(11):144-145.
[12]汪祥耀,叶正虹.执行新会计准则是否降低了股权资本成本――基于我国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11,(03):119-128.
[13]郑伟光,高洁,陆强.新会计准则、盈余透明度与资本成本[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05):118-128.
[14]余剑梅.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研究[J].经济纵横,2012(11):102-104.
[15]郝以雪,郑劬.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西南金融,2013(09):11-16.
篇9
企业并购(Merger&Acquisition,简称M&A)是指企业的兼并与收购。对于企业并购,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已经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依据。国外的几次并购风潮,既反映了市场经济社会的激烈竞争,又推动了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优化了企业的资本结构和资源配置。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为企业并购行为的发生提供了可能性。
企业并购的目的和动因是各种各样的,与之相适应,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也不同。
一、市盈率乘数法
市盈率乘数法就是根据目标企业的收益和市盈率确定其价值的方法,也称为收益率法。应用市盈率乘数法对目标企业估值的关键在于选择、计算目标企业估价收益指标和选择标准市盈率两个方面。
(一)选择目标企业估价收益指标
一般情况下,估价收益指标有三种选择:采用目标企业最近一年的税后利润,因为其最贴近目标企业的当前状况;考虑到企业经营中的波动性,尤其是经营活动具有明显周期性的目标企业,采用其最近三年税后利润的平均值作为估价收益指标更为恰当。更多的时候,应注重目标企业被并购后的收益情况。如果目标企业被并购后也能获得与并购企业同样的资本收益率,那么据此计算出目标企业被并购后的税后利润作为估价收益指标,可能对企业并购决策具有指导意义。
(二)选择标准市盈率
可选择的标准市盈率有以下几种:在并购时目标企业的市盈率,与目标企业具有可比性的企业的市盈率;目标企业所处行业的平均市盈率。在选择标准市盈率时,并购企业必须确保在风险和成长方面的可比性。
在确定了估价收益指标和标准市盈率之后,就可以计算出目标企业的价值,计算公式见公式1:
目标企业的价值=估价收益指标×标准市盈率(公式1)
二、现金流量贴现法
现金流量贴现法就是将目标企业被并购后各年的现金流量按照一定的贴现率所折算的现值作为目标企业价值的一种评估方法。这种方法同时适用于对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的评估,计算公式见公式2;
式中:PV――目标企业的评估价值;F――预期现金净流量;n――预测期限;i――贴现率;t――年份;Vn――预测期期末第n年的终值(残值)。由计算公式可知,目标企业价值与未来各年现金净流量成正比,而与体现风险价值和时间价值大小的贴现率成反比。即:在风险与预测期一定的情况下,目标企业未来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越多,企业价值就越高;而在目标企业未来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一定的情况下,风险越大,贴现率就应越高,从而使企业价值越低。
采用现金流量贴现法确定目标企业价值,准确运用公式2,关键在于正确选择公式中的未知数:未来各年现金净流量Ft、企业的残值Vn、企业的计划年限n,以及贴现率i的确定。
(一)未来各年现金净流量
现金净流量是指企业货币形态的资金的实际流入量、流出量的代数和,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即经营引起的现金流入量和投资引起的现金流出量。
由经营引起的现金流入量=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税后利润+折旧
由投资引起的现金流出量=追加的固定资本投资额+追加的流动资本投资额
由于买卖双方的立场、出发点和依据不完全相同,因而双方估算企业的价值必然会有所差异,这也是双方讨价还价、相互协商的原因所在。
(二)预期期末终值的计算
企业的残值是指在其持续经营的预期年限终止时,其整体所具有的价值。由于该残值不能理解为企业设备的残值,所以不能用设备的残值估算方法来评价。企业残值的估算方法一般可假定预期年限终止时,企业进入成熟期,其每年现金流量将有一个较稳定的净流入。
1.如果假定目标企业被并购后自预测期期末开始,每年的净现金流量保持不变,可采用永续年金进行估算,见公式3:
Vn=Fn/i (公式3)
2.如果假定目标企业从预测期期末开始,每年的现金净流量以一个固定的比率g增长,则终值Vn估算公式见公式4:
Vn=Fn(1+g)/i-g(公式4)
实际上,预测在计划期年限终止后的企业价值是非常复杂的,因为其中有一些是人们所难以控制和预测的不确定因素,所以应用时要特别慎重。
(三)企业的计划年限
在一般情况下,评估目标企业价值的预测期限可结合企业的行业性质、经营特点来确定。如高科技企业可能是3年,钢铁企业可能是10―20年,但一般为5―10年。预测期越长,预测的准确性也就越差。并购企业可以根据所掌握的相关数据的难易程度及其可信度的大小具体确定预测期限。通常需要考虑三方面的因素:
1.对目标企业未来各年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所作预测的不确定性程度;
2.在预测期限内,资本性支出能合理预测;
3.目标企业各年市场需求和营业收入的变化,市场占有率的变化以及利润率变化的年限。
(四)贴现率的确定
贴现率通常采用综合资本成本来确定。综合资本成本是指将企业股权资本成本和债权资本成本按照其在总资本中的比重进行加权平均所得的总资本。其中股权资本成本和债权资本成本计算见公式5和公式6:
1.股权资本成本可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计量。
Ke=Rf+β(Rm-Rf) (公式5)
式中:Ke――股权资本成本;β――该企业风险系数;Rf――无风险报酬率;Rm――市场平均投资报酬率。
2.债权资本成本可采用长期借款筹资成本(税后)计量。
Kd=i(1-t)/l-g(公式6)
式中:Kd――税后长期借款资本成本;i――借款年利息率;t――所得税税率;g――借款筹资费用。
由公式5和6可得到加权平均的综合资本成本,见公式7:
K=aKe+(1+a)Kd (公式7)
式中:K――综合资本成本;a――股权资本占企业总资本的比率
在企业并购过程中,通常是分别以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的资本成本来估算目标企业的价值,并以其作为协商价格的基础。
篇10
【关键词】 资本成本; 财务决策; 经济增加值
随着现代管理成本理论的不断发展与创新,现代成本管理的实践不断向前发展。资本成本作为评估企业资本经营业绩和价值创造状况的指标已受到全世界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推行资本成本在我国现代成本管理实践中的运用,必将提高我国企业投资决策、融资决策的水平和经营管理的水平,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步伐,为全世界人类的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然而由于我国的企业对资本成本的研究时间比较短,和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还不十分成熟,所以许多企业并没有认识到资本成本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以至于未能作出正确的财务决策。
一、资本成本的概念
资本成本是企业进行投资决策和筹资决策的一个重要基础和依据,必须对资本成本进行重新认识,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资本成本概念,为企业的投资和筹资决策提供更加合理的标准。
资本成本的概念应理解为:资本成本是投资于某一项目或企业的机会成本,是投资者所要求的必要报酬率,并且其可以用投资者要求的必要报酬率来度量。
二、资本成本的分类
(一)个别资本成本
个别资本成本是指各种单个资本来源的成本,包括债务资本成本和股权资本成本。
1.债务资本成本
债务资本成本是指企业通过债务形式融资所必须支付的报酬。债务资本成本可以分为长期借款资本成本和长期债券资本成本两类。长期借款资本成本是指企业通过长期借款方式融资所必须支付的代价,它主要取决于长期借款的利率和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长期债券资本成本是指企业以发行长期债券方式融资所必须支付的代价,它主要由债券的票面利率和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决定。企业债务的利率是由市场经济状况和企业自身的状况决定的。总的债务资本成本等于长期借款资本成本和长期债券资本成本的加权平均。
2.股权资本成本
股权资本成本是指股东对投入企业的资本所期望得到的报酬。股权资本融资发行费用一般比债务资本融资要高,股利也没有抵税作用,而且还会造成企业控制权的稀释,导致股票价格的下跌。另外,投资人对股权资本的回报要求通常要高于债务资本,因而企业应谨慎选择融资方式,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
股权资本成本又分为两类:留存收益资本成本和普通股资本成本。留存收益资本成本事实上是一种机会成本,普通股资本成本是指企业通过发行股票融资所须支付的代价,这里的普通股是指企业新发行的普通股。普通股资本成本与留存收益资本成本的区别在于前者有筹资费用而后者没有。总的股权资本成本是留存收益资本成本和新发行股票资本成本的加权平均。
(二)综合资本成本
20世纪60年代初,一些学者开始认识到企业资本成本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企业负债比例的影响,因此不能孤立地以每一种资本的成本来看待企业资本成本问题,而应该是负债资本成本与股权资本成本的加权平均。所以,企业资本成本开始被理解成是一个“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概念,并在当时的学术界广为流行。而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两种较为流行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计量模型,即索罗门的“现代公式”以及莫迪格利安尼(Modgliani)和米勒(Miller)的“平均资本成本方法”。1963年索罗门在出版的《财务管理理论》中认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就是“促使企业预期未来现金流量的资本化价值与企业当前价值相等的折现率”,并用公式表示出来:
其中,WACC为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Kd为企业债务资本成本;Ks为企业股权资本成本;D为企业负债的价值;S为企业所有者权益的价值;V=S+D表示企业的总价值。
1966年Modgliani和Miller在《1954―1957年公用电力行业资本成本的某些估计》一文里提出了另一种计量“平均资本成本”的方法,从他们所提出的概念看,资本成本虽然还是一个平均的概念,但不再是加权平均的含义,而是表现为股权资本成本与负债比率的关系式,其公式是:
其中,C为企业平均资本成本;K为企业股权资本成本;T为企业所得税税率;dD?筑dA为企业资产负债率。
从MM的平均资本成本公式中不难发现,公式放弃了“加权平均”的思想,认为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与负债资本成本本身无关,这从理论上难以令人信服,而且它也只能求得过去的资本成本。由于MM平均资本成本模型有上述缺陷,建议采用索罗门的“现代公式”计算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即先求出个别资本成本;再以各种资本占总资本的比重为权数,运用统计上的加权平均方法算出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三、资本成本在财务决策中的应用
(一)确定公司市场价值
表示公司价值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账面价值;另一种是市场价值。账面价值反映的是以往投资经营活动的结果,而市场价值反映的是人们对公司未来前景的预期。相比较而言,市场价值对当前决策更有意义,而资本成本正是估算公司市场价值的重要变量。公司股权资本的市场价值一般可根据下式计算:
其中,EBIT为企业的息税前收益;I为企业每年支付的债务利息;Ks为企业股权资本成本;T为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S为企业股权资本的市场价值。
股权资本市场价值加上债务资本市场价值就是公司的总市场价值。
(二)资本成本在企业融资决策中的应用
资本成本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进行融资决策。对各种不同的债务和权益融资方式进行分析、比较、取舍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比较各自的资本成本,尽量采取资本成本小的融资方式,使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企业无论何种方式筹资,在筹资的资本成本决策中一般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原则的要求。
1.对于任何方式融资组合,无论是侧重于债务融资还是股权融资,其混合成本都必须保证小于资本收益率,否则公司现有股东的利益就会有所损害。
2.资本成本是资本市场对企业的外部评价指标之一,其估算是由资本市场来完成的,资本成本取决于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风险,资本成本的估算是建立在市场价值而不是企业账面价值基础上,资本成本的估算方法和数值有较大的弹性和主观性,因此不必看中资本成本精确的数量值,在实际的应用中只需对资本成本有一区间性的把握。
3.要对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的成本进行比较。
4.尽可能降低融资成本,以提高股东的市场价值。
(三)资本成本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资本成本是评价各种投资项目是否可行的一个重要尺度。在投资决策分析中,资本成本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变量。在净现值法和盈利能力指数法中,资本成本是计算项目净现值的贴现率。
在投资决策分析中,资本成本是评价投资项目、比较投资方案和进行投资决策的标准。在净现值法和盈利能力指数法中,资本成本是计算项目净现值的贴现率;在内含报酬率法中,资本成本是进行比较取舍的标准。
1.在净现值法中的应用,净现值的公式如下
其中,NPV表示项目的净现值;CFt表示第t期的项目现金净流量;n表示项目的期数;r表示项目的资本成本,也就是贴现率。
净现值反映了投资方案的净收益,当一个项目的净现值为正时就采纳,为负时就拒绝。
2.在盈利能力指数法中的应用,盈利能力指数法的公式如下
其中,PI表示项目的盈利能力指数;CIFt表示第t期的现金流入量;COFt表示第t期的现金流出量;n表示项目的期数;r表示项目的资本成本,也就是贴现率。
获利指数法能够真实地反映投资项目的盈亏程度,当获利指数大于或者等于1时就采纳,小于1时就拒绝。
3.在内含报酬率法中的应用,内含报酬率法的公式如下
若存在使得:
令IRR=r,IRR表示项目的内含报酬率;其中,NPV表示项目的净现值;CFt表示第t期的项目现金净流量;n表示项目的期数;r表示项目的资本成本,也就是贴现率。
内含报酬率反映了投资项目的真实报酬,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这个指标对投资项目进行评价。对项目进行评估时,就是将其内含报酬率与项目的资本成本进行比较,如果计算出的内含报酬率大于或者等于企业的资本成本或者必要报酬率就采纳;反之,则拒绝。因此,可以说资本成本估算的正确与否是决定一个投资项目评估成败的关键。
(四)评价企业经营业绩
企业的整个经营业绩可以用企业全部投资的利润率来衡量,并可将其与企业全部资本的成本率相比较,如果利润率高于资本成本率,可以认为企业经营有利;反之,则认为企业经营不利,业绩不佳,需要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全部资本的利润率和降低资本成本。
(五)进行股利分配决策
资本成本是影响股利政策的重要因素。在股利决策中引入资本成本,主要是因为股利对投资者的价值必须与留存收益作为一种股权融资方式所丧失的机会成本进行权衡。在具体的股利政策选择中,与发行新股相比,保留盈余不需要花费筹资费用,是一种比较经济的筹资渠道。所以,从资本成本角度考虑,如果公司有扩大资金的需要,就应当采取低的股利政策。但是,如果企业将留存收益用于再投资所获得的收益低于股东自己进行另一项风险相似的投资的收益率(股东要求的最低报酬率或者股权资本成本),企业就不应该保留留存收益,而应将其分派给股东,采用高的股利支付政策。
股利政策包括向股东支付的现金股利占盈余的百分比、绝对股利分配趋势的稳定性、股票股利与股票分割以及股票回购。股利支付率决定了留存在公司的盈余金额,它必须根据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进行评价。在股利决策中引入资本成本,主要是由于股利对投资者的价值必须与留存收益作为一种权益融资方式所丧失的机会成本进行权衡。在具体的股利政策选择中,与发行新股相比,保留盈余不需要花费筹资费用,是一种比较经济的筹资渠道。所以,从资本成本角度考虑,如果公司有扩大资金的需要,也应当采取低的股利政策。
四、经济增加值
近几年,国外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财务概念,即经济增加值(EVA)。计算公式为:EVA=销售额-经营成本-资本成本。
此指标考虑的资本成本是按经济学家所说的机会成本,它的计算范围包括股权和债务。机会成本是指投资者由于持有现有公司的证券而放弃的在其它风险相当的证券上的投资所预期带来的回报。计算企业利润时,必须考虑企业的资本成本,包括权益的资本成本。按照此方法许多有账面利润的企业实际上是亏本经营的。企业必须重视资本成本,必须把权益的资本成本同债务资本成本一同考虑,以判断企业盈利是否足以弥补资本成本。
此指标是一个充分体现保值增值目标的财务考核指标,它克服了传统指标中没有全面考虑资本成本因素的缺陷,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公司在一定时期内为股东创造的价值。彼德・德鲁克在1995年《哈弗商业评论》上的文章指出,“EVA的基础是我们长期以来一直熟知的、我们称之为利润的东西,也就是说企业为股东剩下的金钱,通常根本不是利润。只要一家公司的利润低于资本成本,公司就是处于亏损状态,尽管公司要缴纳所得税,好像公司真的盈利一样”,这句话道出了资本成本隐含的成本属性。
EVA考虑了带来企业利润的所有资本成本,其基本理念是资本获得的收益至少要能补偿投资者承担的风险。也就是说,股东必须赚取至少等于资本市场上类似风险投资回报的收益率。其实,EVA所考虑的资本成本就是经济学家所说的机会成本,这种资金的成本的计算范围包括股权和债务。正如债权人需要得到利息回报一样,股东也要求对他们的投入资本得到一个最低可以接受的回报。如果股东预期得到一个最低的回报,比如说他们的资本的10%,那么只有当企业利润率高于10%时,股东才开始赚钱。因此,EVA的基本原理就是:经济附加值等于公司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全部资本成本后的净值,这里的资本成本包括债务资本的成本,也包括权益资本的成本。
其计算公式为:
经济增加值=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
=税后净营业利润-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资本总额
由此可见,EVA改变了会计报表没有全面考虑资本成本的缺陷,它可以帮助管理者明确了解公司的运营情况,从而向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对资本的有效利用负责,对资本的期望收益负责,从而从微观上改善和提高资本配置效率,促使管理者提高盈利水平,提高资本使用效率。
结论
本文针对资本成本在现实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着重对资本成本在企业财务决策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分析可以看到,在资本成本理念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资本成本的应用具有深刻的实践意义。通过分析论证充分说明运用资本成本不仅在理论上是可行的,而且在财务管理的实践中对财务会计体系的发展也是有益的。
本文全面介绍了资本成本在企业进行投资决策、筹资决策、分配股利时的应用,明确说明了其应用方法,并提出运用经济增加值来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评价的观点,以期在日后能得到广泛的应用。
在我国的公司财务实务中,资本成本的运用是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最突出的一个表现就是对各类资本成本不加区分,而笼统地以银行贷款利率作为资本成本用于各项财务决策。同时还存在中小企业的资本成本较高和资本成本的应用范围比较狭隘等问题。
目前,资本成本的研究基本上集中在企业层面,以营利组织为研究对象,而较少考虑非营利组织,这不免使资本成本的应用受到限制。虽然非营利组织的资源主要来自于捐赠和无偿的政府调拨,出资者不要求回报,但是,非营利组织却在应用着社会的资源,在非营利组织中也存在着管理效率的问题,如果能将资本成本用于考量非营利组织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出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水平来。因此,从这个角度讲,就应当考虑资本成本对决策和经营的影响。
在论文的研究中,笔者认为有必要在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的同时,着力培养全民的资本成本意识,特别是要强化对企业领导者全面的资本成本考核,考察其经营中的资本成本与同行业的比较、不同时期的比较。同时特别应当发展壮大我国的债券市场。目前我国企业显示出的对权益性资本的偏好是不正常的,不符合财务理论,更不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应该扩大企业债务性融资,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
【参考文献】
[1] 哈泽尔・约翰逊.资本成本管理与决策[M].姚广,闫鸿雁,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6).
[2] 石新武.论现代成本管理模式[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l0).
[3] 杨礼洪,黄国良.国外资本成本研究述评[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2).
[4] 张敦力.论资本成本的计量及运用[J].会计研究,2006(6).
[5] 孔令武.关于资本成本决策的探讨[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3).
[6] 朱武祥.资本成本理念及其在企业财务决策中的应用[J].投资研究,2000(1).
- 上一篇:毕业设计课题研究方法
- 下一篇:劳动教育的理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