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脉诊步骤范文
时间:2023-07-07 17:33: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医脉诊步骤,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资助项目(2006)
实训教学是面对非真实患者的情况下,在中医诊断实训室里通过各种手段,模拟望、闻、问、切等诊查手段及中医诊断的辨证思维,最后形成诊断的模拟训练。包括从中医“诊”到“断”的整个完整过程。
1实训教学模式的内容设计
1.1实训教学模式的目的实训教学模式能使学生感受临床氛围,掌握四诊方法的运用,掌握中医的辨证思维。其目的具有双面性,一是针对枯燥的教学方式,达到非教学目的,二是利用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达到或超过预期的教学目的。非教学目的指的是老师或学生分别扮演“医生”和“患者”角色,并实际进行交流。教学目的是通过运用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方法,获知患者病情,通过分析,最后得出诊断结果。
1.2实训教学模式的步骤实训教学操作有系统的运行过程及步骤。教师要事先布置内容,介绍任务的要求和实施任务的步骤,并全程进行参与。学生要在明确的教学任务指引下,主动探究摸索,寻求问题,发现问题,完成任务。教师及时总结分析,指出不足之处,逐步加以改进。如在问诊方面,首先要求学生背诵张景岳“十问歌”,熟记问诊内容和问诊顺序,按主诉、现病史、过去史、个人史、家族史的顺序询问,使学生问诊时内容不至于遗漏。其次,要求学生问诊时突出中医的辨证观,边问边辨,边辨边问,充分运用和发挥中医辨证思维方法。
1.3实训教学模式的角色分配在实训课上,通常由教师事先选出典型病例,并扮演患者角色,同时教师也是实训教学监控者和指导者。学生则担任医生。过程要分组进行,可以根据学生的人数,每10人一组,每组又分两个小组,分别扮演病人、医生。扮演病人的5人中,选出1人做为就诊者,其他4人为陪诊者共同做出就诊内容的设计;扮演医生的5人中选出1人做为出诊的主治医生,而其他人参与其诊断的全过程。病人就诊后,给医生20min时间询问病情、讨论并写好病历内容。最后双方将各自内容做一比较、讨论,老师给予适当点评。在模拟情景过程中要接近于临床真实,比如,扮演患者时,在回答学生的问诊尽量使用真实患者的语言,并尽量展现临床上可能见到的不同类型的患者。
2实训教学模式的启示
2.1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传统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厌烦情绪,只是对概念进行死记硬背,缺乏深刻的理解,更谈不上整个理论体系的构建和实践的运用了。中医诊断学实训教学模式具有被动学习与主动学习相结合的特点:学生在复杂的临床实训环境中,不仅能够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强化记忆,还可以对各部分所学内容重新加以整合、具体应用。此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协作、讨论也更有利于学生对原有的知识结构加以修改或重建。
2.2变理论传授为临床实践中医诊断学实训教学进一步提高了学生掌握理论、锻炼思维、提高技能,解决具体临床问题的能力,较之于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更贴近临床。并且这种教学模式也突破了临床见习中一味的让学生看。如在脉诊模拟训练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脉诊方面的知识,还要求学生综合运用问诊、全身望诊等所学知识对脉象可能反映的问题进行逐一地确认和排除,进而确立诊断意向。因此,中医诊断学实训教学能够弥补单纯理论教学和见习的不足,更适应现代中医教育的要求。
2.3规范学生技能操作能够避免部分临床医师在中医带教方面的不规范。通过教师的规范教学和不断的实训强化,保证学生正确掌握中医临床技能与操作,为将来从事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2
中医学基础实验课涉及到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学科,是运用科学实验方法研究和发展中医学的一门新型学科。不同于西医的实验室医学,中医历来重视临床实践,对于中医人才的培养往往强调“读经典,做临床”。毫无疑问,中医的优势就是在独特的中医理论为指导下的临床实践。所以,长期以来,中医院校比较强调后期临床教学,把实践教学的重点放在了临床教学阶段,但对基础阶段的实验教学相对比较忽视。从相关的中医基础学科实际教学来看,多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观念落后,往往被视为理论教学的附属,或认为实验教学可有可无[1]。
但是实验教学作为现代教育中广泛运用并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手段,具有直观性、客观性和科研性等特点,有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为能适应现代中医药学发展的需要,必须要借助科学的思维模式,在中医基础知识学习阶段,通过设立中医学实验课程,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1 中医学基础实验课程2种教学模式比较
目前,中医学基础实验的教学主要有2种模式,一是依附于不同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中,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二是独立于理论教学之外,专设中医基础实验课程[2],两者比较,各有所长。
1.1 依附于理论教学内容中
依附于理论教学中者,与教学内容联系紧密。如中医诊断学中,在脉诊理论学习之后,及时开设脉诊实验课,运用脉象模拟手,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反复训练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学会脉诊方法,并在短时间内就能强化“脉诊”指感的训练,很快掌握中医常见典型脉象的诊脉技术;又如在中药学教学中,在学习了延胡索功效主治之后,及时加入延胡索活血止痛作用的实验观察,从而强化理论教学效果;再如方剂学教学中,学习解表药之后,通过实验研究观察麻黄及麻桂相须配伍之后的发汗作用,有助于学生从感性和理性两方面加深理解。因此,实验依附于理论教学中,学生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动手实验,不但巩固课堂效果,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但不足之处是,因为知识结构有限,所以实验内容也较为局限,在进行实验设计的时候也趋向于单一,实验过程也是按照实验指导所规定的方法和步骤来进行,致使学生仍然处于被动接受训练的地位,还是难有独立思考的余地。
1.2 独立于理论教学内容外
目前很多中医院校将各项中医学基础实验从原有的理论课程中剥离,合并重组成新的中医学基础实验课程,打破各学科之间界限,把整个实验课程连贯起来,从而实现各学科之间相互融合与渗透。
但是囿于课时安排所限,很难保证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在授课内容上的完全同步,可能会影响到学生对某些理论知识的理解,反而影响教学效果。
2 中医学基础实验课程独立设课教学模式的改革
中医学基础实验课程独立设课因其能够更好地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标而被广泛重视,成为实验教学改革中的一项新举施。首都医科大学众多中医学基础课均已独立设实验课程,但因为实验内容与理论教学联系较为紧密,所以尚在寻找较为合理的解决方案,进行实验教学改革。
2.1 理论与实验教学分而不离、相辅相成
中医学基础实验课涉及到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等,如果实验课程独立,那么从教学进度安排上应该是在学习了相关理论知识之后;但是从教学实际效果考虑,某些中医学基础理论的教学却并不适宜脱离实验课程或实践。比如中医四诊的基本技能训练,就是理论教学有益的、必要的补充。所以,即便是中医学基础实验课程独立设课也不能完全脱离于理论教学,这就需要在安排教学进度时注意理论与实验课程之间教学内容的衔接与联系。
2.2 实验课程设置虽合不并、循序渐进
中医学基础实验课程独立之后,虽然有一部分实验内容必须依附于理论教学,但更多的是在掌握了一定理论知识之后的综合运用和自主创新。由于教学目的不同,可以考虑将中医学基础实验课程分为2个部分,为理论教学服务为目的的基础性实验和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为目的的设计、创新性实验。基础性实验尽量与理论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安排上密切联系、配合;综合设计及创新性实验则应安排在相关课程结束之后,着重于体现实验内容的综合性,以及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综合性。因为此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较为灵活地设计、安排实验内容,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自主设计实验项目,包括查阅文献、拟定实验方案、设置实验步骤等,指导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可行性论证后进行实验操作,并完成实验报告等。通过一系列的科研活动,一方面可以有效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加强动手、创新能力,并在实践中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3]。
此外,还可根据教学进度及学生掌握的程度合理设置并开展第二课堂、学生科研等实验项目,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与有益补充。
3 结语
将实验课程独立出来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其科学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同时也要兼顾理论教学,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进度,将理论与实践教学合理、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中医学基本理论,独立进行实验研究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篇3
关键词:临床路径;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实习生
临床路径(clinicalpathway,CP)是指为规范医疗行为,减少临床变异,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具体到某一疾病以循证医学为证据和疾病诊治指南为指导,将疾病的治疗模式和治疗程序进行标准化规范,目前已逐渐被临床广泛采用。将临床路径式治疗理念融入到临床教学和带教工作中,对临床医学生采用临床路径的组织教学方式,即为临床路径式教学模式。[1]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实习的本科临床医学实习医生120名,按照入科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模式教学模式组)和实验组(临床路径式教学模式组),每组各60人。两组在人数、学历、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研究内容和方法
入科后第1天,由科室秘书集中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入科教育,具体内容包括:我科常见疾病、专科检查、工作流程、操作规范等进行介绍,并强调病历书写规范。其带教老师均由主治医师担任。对照组:以跟随带教老师门诊、查房、书写病历、临床诊疗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采取临床路径式教学。主要教学步骤:①带教老师预先向医学生提供1份CP文本(医师版),学生可根据CP中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的固定程序展开渐进式提问;②医学生应尽快熟悉文本,然后看病人;③参与完整的治疗过程,将病人的生命体征、查体及临床检查结果与文本资料相结合,准备讨论;④讨论中,由带教老师随机选择1名学生针对之前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观点阐述,其他成员进行内容补充和观点纠正,不同观点可以展开辩论;⑤最后由带教老师根据实习教学大纲要求和实际讨论情况,对每一项设置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向学生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和结果、介绍疾病新进展,避免长篇大论。
1.3考核办法
为期1个月的临床实习期满后进行考试,考试内容包括四部分。①理论考试:主要考察我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临床相关知识为主,总分100分。②技能考试:主要分为体格检查和实践技能两部分,各占50分,体格检查主要考察视、触、叩、听操作;实践技能包括血压、心电图测量,心肺复苏、电除颤等,总分100分。③病例分析:以我科常见病为主,针对性考察疾病诊断、鉴别诊断、诊疗计划和医嘱完成情况,总分100分。④中医临床诊疗思维考核:以舌诊和脉诊为基本考核内容,考察学生临床辨证、辨病,诊疗方案制定以及观察疾病变化为主,每项各100分。以上考试均由我科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进行考核和打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考核成绩比较
2.2舌诊和脉诊考核结果比较
篇4
文/张湖德
气指阳气,有余是偏盛的意思,意即阳气偏盛便能导致各种“火证”。气火可由外感引起,亦可因内伤而致。凡感受各种病邪,或七情内伤、“五志过极”,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化火;也可由某一脏腑的功能失调,致使阳气郁结化火,如肝火、肺火、胃火等。有的运动员在接受大运动量训练最初的一段时间内,往往血压升高,出现头痛、失眠、心烦等症状,甚至有的口舌生疮、尿短赤,中医辨证即认为是“心肝火旺气”。再如考试前夕,学生由于复习紧张,往往也会出现心悸、失眠、心烦、急躁等症状,这也是“心火亢盛”的表现,是“气有余便是火”的实例。
火邪致病多表现于人的上部,因此称为“上火气如心火上炎,则口舌糜烂,胃火上炎而致牙龈肿痛,肝火上炎则目赤肿痛”等。火邪最易消耗津液,故火热病症除可见热象外,尚可见口干而渴,喜冷饮、舌干少津、小便短少、大便干燥等津液亏少的症状。火热之邪,侵袭人体,往往燔灼肝经,使筋脉失养,热极生风气,常出现神昏谵语、四肢抽搐、目睛上视、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等症。同时,火热之邪,可使血流加快,甚至迫血妄行,从而引起出血和发斑,如某些吐血;若伴有心烦、口渴、舌红、脉数等症状者,目口为火热炽盛、迫血妄行所致。
中医认为,在病理上,“火”可分虚实。实火多为外感温热病或风、寒、湿、燥等所化,多见于急性热病。实火指火邪极盛引起的实证、热证,多见于肝、胆、胃肠实热的症状。例如高热、口干渴、烦躁、胁痛、腹痛拒按、便秘、头痛、口苦、舌苔厚黄干燥或起芒刺、脉滑数有力等。火邪聚结于局部腐蚀血肉,还会形成痈肿疮疡。
中医在治疗“实火”时,多采用清、下之法。譬如有的人在初秋感受外界的燥邪后出现发热、头痛、目赤、咽痛,鼻干或鼻衄、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等“上火”现象,中医称为“温燥化火”,这时用清宣凉润的桑杏汤或养阴清肺汤加以治疗,“上火”的症状就会很快消失。
治疗“虚火”不能用扑灭实火的方法,而应采用滋阴降火之法,以抑制阳亢之火,即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气譬如肾阴不足、虚火上炎、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舌燥喉痛、齿牙动摇、腰膝疼痛、遗精淋浊等症,可用六味地黄丸治疗。凡外感热病后期或慢性消耗性疾病,津液暗耗,或伤精、精血亏损等皆导致阴虚生热,则用青蒿鳖甲汤之类。对于命门火衰、虚阳上浮所致的上热下寒证表现为面色浮红、头晕耳鸣、口舌糜烂、腰酸腿软、两足发凉、舌质红、脉虚,可用肉桂、附子、熟地、五味子等药。肉桂、附子引浮火下行归于肾中;熟地、五味子补肾阴而收敛,使肾火不再上行,上热下寒诸证即可消除。中医称此方法是“导龙入海,引火归原”。
练舌保健三法
文/丁凡
我国传统医学认为,人的舌头与内脏有着密切的关系,舌体的各个部位都和腑脏各部位相对应。中医的舌诊就是通过观察舌体各部分的变化,以此诊断相应内脏的病变情况。因此,如能经常运动舌头,可加强内脏各部位的功能,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强身健体、延缓衰老。练舌保健法可分3个步骤:
舌舔上腭(赤龙探海)
舌尖轻舔上腭,凝神静气,调和气息,3分钟后,口腔中的唾液腺分泌出许多唾液,当唾液充满全口后分3次咽下。
方法一:用舌尖轻轻抵住上腭,再用舌尖在上硬腭处正、反转圈各36次。
方法二:用舌尖舔上腭,左右摆动36次。待口水增多时,分3次咽下。
舌舔齿龈(赤龙搅海)
方法一:用舌尖舔内侧齿龈,从左至右,由上至下,紧贴上下牙龈转圈,正反各36圈。再用舌尖舔上唇颊侧和下唇颊侧36圈,顺序同上。
方法二:用舌尖舔内侧齿龈,左右摆动36次,再用舌尖舔上唇和下唇颊侧36次。待口水增多时,分3次咽下。
伸舌运动(赤龙吐信)
篇5
关键词:疼痛;针灸治病;原则
疼痛是一种与组织,细胞或潜在的组织细胞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和情感体验[1]。疼痛是生理、心理、感觉、情感、认知、行为、社会等综合因素,相互作用的体验[2]。
1 针灸针刺前诊法
应注意"四诊合参、四诊并用"。问疼痛时注意疼痛的部位、性质、强度及持续时间等。
1.1疼痛的部位
1.1.1头痛由于经脉在头部的循行部位不同,根据头痛的不同部位,可判别病在何经。一般痛连项背为病在太阳经;痛在前额或连及眉棱骨,为病在阳明经;痛在两颞或太阳穴附近,为病在少阳经;痛在颠顶,牵引头角,为厥阴病。
1.1.2胸痛多为心肺之病。胸痛而憋闷,痛引肩背者,为胸痹,多由胸阳不振,气虚血淤所致;若胸痛彻背,面青唇紫者,是心脉痹阻的"真心痛";胸痛身热,喘促鼻子煽者为肺有实力热;胸痛身热,咳血脓血臭痰者,为肺痈。
1.1.3肋痛 多与肝胆病有关。胁肋胀痛,身目发黄者为肝胆湿热;善太息易怒者为肝气郁结;肋部刺痛多为淤血。
1.1.4皖腹痛 其病多在脾胃。一般喜暖为寒,喜凉为热,拒绝按为实力,喜按为虚。可因热结、寒凝、气滞、血淤、食积、虫积而发,也可由气虚、血虚、阳虚所致。
1.1.5腰痛多见肾病变 腰痛绵绵,酸软乏力,多为肾虚;腰痛遇到冷或雨天加重为寒湿所致;痛如针刺为固定不移者,难以转侧者为血淤。
1.1.6四肢痛 多见痹症。寒邪偏剩盛剧疼喜暖者为寒痹(痛痹);风邪偏盛疼痛部位游走者为风痹(行痹);湿邪偏盛痛而重着者为湿痹(着痹);热邪偏盛红肿疼痛者为热痹。足跟或胫膝酸痛者为肾虚。
1.1.7周身痛 新病乍起者多为实力症,以感受风寒湿邪者多;久病不愈者多为虚症,以气血亏虚经气不利常见。
1.2疼痛性质 痛如针刺甚或刀割为刺痛,多为淤血;痛而有胀感为胀痛,多为气滞;疼痛不剧,绵绵不休为隐痛,多为精血亏虚,或阳虚有寒;痛有冷感喜暖为冷痛,多为寒邪阻络脉或阳虚;疼痛并有沉重感为重痛,多为湿邪阻遏气气血所致;久病、疼痛较轻、喜按,为虚症疼痛。
据以上收集临床资料为辩证论治提供依据。
2 针灸的辩证论治
是以脏腑、气血证治为基础,以经络证治疗为核心,以八纲证治为纲领。针灸治病就是在整体观念指导下根据脏腑、经络学说,运用八纲理论,将临床所见的各种不同证侯按脏腑疾患、经络证侯和相应组织器官病证的形式进行分析归纳、辩证论治。分4种:①八纲证治;②脏腑证治;③气血证治;④经络证治。
针灸的辩证论治主要为经络辨证.经络证治 以经络学说为主要依据的辩证论治疗方法,主要根据经络的循行分布属络脏腑、联系器官、生理功能、病侯特点等来确定疾病的经络归属,从而选择相应的经络治疗方法。分经络辨证和按经论治
经络辨证《灵枢・卫气》篇说:"能别阴阳十二经者,知病之所生。侯虚实之所在者,能得病之高下"。《灵枢・官能》篇说:"查其所痛,左右上下,知其寒温,何经所在。多用与于体表部位的肌肉、关节、组织、器官的病变。明代张三锡《经络考》说:"脏腑阴阳各有其经,四肢筋骨各有其主,明其部以定经"。围绕此核心进行辨证,复杂的证侯即可有所归属。又分:①辩证归经;②辩位归经;③"经络诊察"归经,按经论治分有十二经脉的证治。
3 针灸的治疗原则
即以八纲理论,结合疾病症侯,病性确定的治疗大法。或针或灸,或针灸并用;或补法或泻法,或补泻兼职施。临床常见用治疗原则有:①清热与散寒 热则疾之,寒则留之;②补虚与泻实,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实则泻之,宛陈则除之不盛不实以经取之;③局部与整体;④治标与治本;⑤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临床应用实例1:头维点刺放血治疗经前头痛。《外科精义・论三部诸脉主证》载:头痛者,大概实者多痛,虚者多胀也。也有"经前头痛为血实,经后头痛为血虚"说。冲脉有热故循足阳明胃经上冲,上扰清窍而致头痛,月经来潮随血下行头痛则止,故经前头痛应注重胃经论治。头维为足阳明经的最高点,标穴所在,经前头痛主因在血不在气。故选头维点刺放血,体现"实则泻之,"宛陈则除之"的治疗原则。
4 配穴处方是针灸治病的关键步骤
4.1选穴原则是配穴的基础、前提和先决条件。有局部近取、临近选穴、循经远取、辨证选穴。
临床应用例2:如二针法用斜刺法针刺太阳穴为主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
取穴:局部进取,体现"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规律。以太阳穴为主穴配穴:百会、风池、列缺、三阴交。只采用平补平泻手法,针尖斜向下颌角放在方向,透刺至颊车穴。太阳穴为经外奇穴,为三叉神经痛、头痛、偏头痛等常用穴。本着"有病辨证,无症辨病"的原则,长针透刺太阳穴为主治疗头痛,每获得良效。
4.2配穴分按部配穴和按经配穴。
临床应用例3:刺血配合条脊为主治疗带状疱疹。①刺血:循经取穴:根据发病部位选取相应经脉的井穴点刺放血10~30滴,夹脊穴先轻后重扣刺。再用火罐拔出血;②针灸:辨症取穴:肝胆湿热取行间、太冲、阳陵泉;气滞血淤取足三里、行间、血海、肝俞、脾俞;③局部围刺;④推拿。1次/d,10次为1疗程,一般1~3疗程治愈。
疱疹与疼痛均为营卫不行,气血留滞而成(凝滞于皮化热生痈,阻滞于经络,不通则痛)。《灵枢・小针解》曰:"宛陈则除之,去血脉也"刺血可去除淤血,疏通雍塞。"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调脊可状督脉,激发脏腑,振奋阳气,托毒于外而祛之以达病愈。
针灸治病主要以经络学说的理论为主。经络学说在阐释病理,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保健针中皆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指导临床治疗尤其是对针灸治疗。针灸治病就是通过针刺或艾灸腧穴,以疏通经络气血,调节脏腑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疏通经络:是针灸最主要、最直接的作用。中医理论中"不通则痛,即指经络闭阻不通而引发的多种病证。经络闭阻不通,气血运行不畅,甚至气滞血淤,而引发肢体或脏腹的肿胀、疼痛,又会引起肢体的麻木、萎软、拘挛或脏腹功能活动失去平衡。凡此,均应"以微小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对外感风寒湿邪引起的受患经部位酸楚冷痛、痉挛抽痛或跌仆损伤而致的肢体红肿疼痛,针刺可祛风除湿、活血化瘀、通经活络而止痛作用。
临床应用例4:耳穴磁珠贴压刺激治疗肝癌剧痛。
据经络学说"通则不痛""而者,宗脉之所聚也"客观通过耳穴贴压刺激,作用全身经脉和相关脏腑使经脉调和,气血通畅。通则不痛,从而发挥镇痛效果。还可改善机体各器官功能状态,最终起到镇痛、镇静、安神,通畅气血等临床治疗作用[3]。
俞穴佩伍,相辅相成,协同增效实例。
临床应用例5:电针镇痛在妇科门诊手术中的镇痛效果。
电针镇痛以被临床所证实。如在针刺镇痛下完成各种手术。如合谷内关下行"颈部甲状腺切除术,全喉切除术"等[4]
针灸可调整人体生理功能,所以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后恢复快。合谷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针刺合谷可增加中枢神经内原源性镇痛物质脑啡肽释放,是全身镇痛要穴[5-6]。内关属手厥阴心包经,亦为针麻,镇痛常用穴之一,有益气复脉,安神的作用,与合谷穴相配合,镇痛镇静效果功效卓著。两穴合用,一阴一阳,相互依赖,相互为用,行气活血,安神止痛之功。且穴在上肢,易于取穴且不影响手术操作。
临床应用例6:针刺内关与足三里治疗急性肾绞痛。
内关穴,一穴通三经。为八脉交会之穴,可通窍型醒神,通血脉行气血。有明显的镇痛,止痛作用。对全身各部位的急性痛症等也有效验[7-8]。足三里为阳明经合穴。针刺可通过益气养血、行气活血起到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的作用。两穴配合使用,不仅可直接达镇静止痛之功效,还可以通过调节神经系统的低级中枢来缓解平滑肌的张力,以促进结石排出,因而对急性肾绞痛的治疗疗效显著且相对安全。中医有"痛者不通,通者不痛"故针刺可通过缓解泌尿系结石梗阻导致的无菌性炎性反应,减轻患者梗阻程度来缓解疼痛。
临床应用例7:动气针法配合董事氏奇穴治急性胸肋痛。
中医认为胸肋痛即"岔气",乃因跌扭劳伤,引起经筋受损,气血雍滞局部而成[9]治疗主要以导气通滞为法[10]根据"心胸内关谋"原则,选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内关,可宽胸理气、散淤通络。董氏奇穴[11]中指代表人的督脉二角明穴,属手厥阴心包经,可疏气化淤,止痛消胀。故可治闪腰、岔气、胸肋疼痛。若病程短,可针下取效。火串穴入手少阳三焦经。可宜导气血,通络止痛。主治胸背痛。两穴佩相伍,阴阳相合、表里同治、化淤通络、活络止痛。疗效奇住著。动气针法称针刺运动疗法,于进针得气之后,活动患处以取得良好疗效[12]针刺得气后适当运动能促进针刺止痛的作用。
针灸疗法与其他疗法联合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疗效。
临床应用例8:三阳穴齐刺为主配合超短波治疗"鼠标手"。
鼠标手属中医"痹症""痛痹"范畴。为本虚夹实,正气不足,卫外不固,不能抵御外邪,风寒湿热等邪气易侵入人体,阻滞络脉、关节、筋骨,导致血脉闭阻、津液停聚、营卫不通,久而痰淤互结,劳伤痹痛,血气凝滞,则皮内肿痛、筋骨挛折、肿硬麻木[13]。
治疗以扶正祛邪,温经活血、行气散淤止痛为原则。取局部穴位为主,阳池、阳谷、阳溪均为手三阳经穴,齐刺三阳穴,常规直刺用平补平泻法。善利经脉气血,通络止痛消肿;外关属三焦经原穴可调理经脉之气,调理筋肉,解痉止痛。诸穴合用共奏补益气血、强筋壮骨、行气止痛、祛淤散结之功,以达通则不痛之效。配合超短波治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散炎性物,降低肌张力,促使致痛物质的排除,起到镇痛之作用[14]。
由此可见,针灸治病就是依以上四种原则,以经络学说为指导,遵循针灸的治疗方法,合理选穴,恰当配穴,正确的辩证论治将八纲、脏腑、气血、经络辩证方法紧密结合应用于临床,并灵活多变,融汇贯通。
参考文献:
[1]韩济生.疼痛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2.
[2]胡佩诚.临床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3]胡晖,张娱,黄婷,等.磁珠耳穴贴压对胆囊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的护理观察[J].光明中医,2010,25(5):832-833.
[4]疏树华,刘双娣,陈昆洲.穴位针刺复合颈丛阻滞对甲状腺手术中内皮素与循环功能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1,17(7):374-375.
[5]李耀春,王承云.针灸刺麻醉下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53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0,6(4):233.
[6]张吉,张宁.针刺镇痛机制的探讨[J].中国针灸,2007,27(1):74-75.
[7]夏冬冬,王湖冰,谷禾,等.内关穴形态学特征及临床意义[J].中国针灸,2010,30(12):1003-1006.
[8]韩春晓,王江,车艳秋,等.针刺足三里的脊髓背根神经电信号非线性特征提取[J].物理学报,2010.59(8):5881-5882.
[9]黄健琳.针刺手三里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腰肌肉紊乱30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1):37.
[10]俞大方.推拿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17.
[11]陈智君.针刺后溪穴治疗外伤后胸肋痛[J].中医外治杂志,2000,9(5):27.
[12]杨长森.针灸治疗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95-216.
篇6
关键词:自制丸药 ; 慢性疾病 ; 临床应用
笔者在农村从医20多年,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耐心细致的研究探索,发现了自制中药丸剂在慢性疾病的调理及治疗过程中,效果显著。解决了西医及现有中成药无法解决的问题,克服了汤剂制作麻烦等缺点,取得了其它任何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兹总结归纳如下,供同道们参考,不当之处,祈望指正。
1 临床资料
1.1原料 中药饮片,由本院提供,蜂蜜或水。
1.2要求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通过中医辨证,自拟适合患者具体病证的,合格的,经过得当炮制的中药饮片处方。
1.3方法步骤 将配好的中药饮片,烘干,通过本院自备的中药粉碎机,充分粉碎,过筛。与熟蜜充分混匀,将混匀后的块状中药粉团,通过中药制丸机压实,制条,制丸。晒干,密闭,并定期翻晒。制作过程中所用器具均经过75%酒精消毒处理。
1.4注意事项
1.4.1操作时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保证丸药在制作过程中不受病菌污染。
1.4.2野生蜂蜜应根据所用中药的质地,熬成嫩中老等不同质地,并根据季节,气候调整加入蜂蜜的比例。忌用生蜜和有毒的蜂蜜。
1.4.3糖尿患者制丸时,宜减少蜂蜜的用量,加适量的冷开水作赋形剂。
1.4.4制丸时若出现药粉粘机,可在药粉压扁时,两面稍用冷开水湿润即可。
1.4.5夏天时,丸药应放冰箱中冷藏,以免回潮,生虫或霉变。
1.4.6任何类型的中药丸剂,因服用周期长,配方时均应佐以顾胃气的药物。
1.4.7感冒发热时停服,滋补性药物宜饭前服。含大量活血通经成分的丸药,妇女经期应停服。含人参成分的丸药,应禁食萝卜,用茶。服药期间,所有患者均应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1.4.8用法用量 6~9g/次(约10~15丸),2次/d,15d后如无不适,可适当增加药量(约5丸)或服药次数。
2 典型病案
2.1半身不遂案 患者周某,男,70岁,本乡人。"脑梗"2年,四处寻医问药,效果不显。服用"华佗再造丸,复方丹参滴丸",价格昂贵,经济负担重,且效果不能长久。长年生病,耗尽家资,于2012年3月延余诊治。刻诊:患者卧床,右半身不遂,肢软无力,手足浮肿,言语蹇涩,面色萎黄,舌淡紫,脉细涩无力,舌下络脉青紫。中医辩证:气虚血滞,脉络瘀阻,病久入络。因患者家贫,且系慢性病,要求用中药丸药治疗。改"补阳还五汤"为丸剂,并加量加味:炙黄芪300g,当归60g,赤白芍各60g,地龙75g,川芎45g,桃红各45g,杜仲60g,怀膝60g,全虫30g,蜈蚣10条,丹参75g,桑寄生75g,五加皮60g,茯苓75g,苡仁75g,党参100g,法夏60g,木瓜45g,陈皮30g。嘱患者:①放开胸怀,舒畅情志;②加强患肢功能锻炼。一料后患者病情明显缓解,症状亦减轻,能架拐行走。间断服用三料,患者已能去拐行走。现随访患者已痊愈,甚感欣慰!
2.2贫血案 患者杜某,女,50岁,本乡人。头晕10余年,多方治疗,效果不佳。长年头晕,记忆力减退,体倦乏力,心慌气短,易感冒,睡眠差,于2007年12月延余诊治。查:面色萎黄,精神萎顿,头晕,心慌,气短乏力,易感冒,失眠,怕冷。HP90g/L,舌淡白,脉细微。中医辩证:气血两虚,治以气血双补.因不愿煎药,姑投"十全大补汤加味"丸药一料:红参100g,麦冬90g,五味子60g,熟地100g,当归120g,杭芍100g,川芎60g,丹参100g,茯苓神各90g,焦术100g,防风60g,柏子仁90g,枣仁90g,玄参90g,炙草60g,龟阿胶各150g,莲子100g,肉桂60g。共研细末,用上述方法,炼蜜为丸,6~9g/次,空服。1个月后,患者欣来告诉,头已不晕,各方症状亦消失,复查HP130g/L。
3 心得体会
慢性疾病西医认为是使身体结构及功能改变,无法彻底治愈,需要长期治疗,护理及特殊康复训练的疾病。中医认为是疾病处于人体正气不足,邪气不盛的正虚邪恋的相持阶段,具有病程长,病势缠绵,治疗棘手等特点。单纯的中成药或西医治疗效果难如人意。鉴于此,临证20年,尤其对门诊慢性疾患,建议其服用丸药,疗效非常突出。它的优点如下。
3.1现售中成药制方固定,治疗面窄,不能根据各个患者的实际病情配方用药,治疗效果多不突出。
3.2中成药有"十病一药"或"一病十药"之嫌,患者服用极为不便,且易服错,疗效亦差。
3.3中成药价格高,成本昂贵(如中风患者服用的"华佗再造丸,复方丹参滴丸"等),慢性病需长期服用,日久经济难以维持。
篇7
功能性子宫出血是最常见的月经疾病之一,系由内分泌失调所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临床出血情况符合祖国医学中“崩漏”的范畴,是因肾—天癸—胞宫生殖轴的严重紊乱,引起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的严重失调。崩漏的成因主要有六、七情、饮食劳倦、房帏不慎等影响肝、脾、肾功能失常导致冲任损伤不能固摄而致,属血证急证,为妇科疑难重症之一。亦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崩:经血暴下如注,漏,淋漓不断。久漏中气下陷,冲任不固,势必成崩,漏久气血耗尽亦必成漏。二者可相互转化。崩症有虚有实,漏症虚多实少。从病势上来说,漏为崩之渐,崩为漏之甚。因此崩和漏仅是程度上轻重缓急不同,在本质上没有什么明显区别。自古以来都是崩漏并称。多年来采用西医辨病,妇科检查,结合辅助检查确诊,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药物运用参芪固崩汤。
资料与方法
患者年龄17~50岁。发病时间1年以内49例,1年以上14例;其中17~30岁10例,31~48岁48例,46以上5例;出血持续1个月以上20例,1个月以内43例。已婚57例,未婚6例;病由上环后3例,产后第1次行经2例,药流后3例,人流后3例。不明原因52例。
治疗方法:参芪固崩汤:党参20~30g(红参),黄芪15~30g,炒白术10~20g,炒续断10~20g,羊藿10~15g,地榆炭10~15g贯众10~15g,陈皮5~10g,大枣10~15g,日1剂,1剂两煎,日服2剂。
加减应用:崩漏气脱者党参易红参20g,血虚加白芍15g,龙眼肉20g,阴虚潮热加龟板15g,山萸肉15g,阳虚肢冷加附片15g,炮姜10g,牛膝10g;热甚者加丹皮15g,黄芩15g,槐花15g。
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服药1~3天出血停止;②有效:4~6天出血停止;③无效:7天以上仍未止血,或者仍多。
结果
63例患者治疗后,显效51例(80.9%);有效8例(12.7%),无效4例(6.3%),总有效率93.7%。
例1:患者,女,38岁,近1年来月经不正常,或提前,或错后,经期一般6~15天,末次月经2009年6月12日,量特多,用止血敏、氨甲苯酸静滴,舌下含服甲基素无效。予以诊断性刮宫,送病理检查,结果回报:子宫内膜增生过长。诊刮后正常行经3个月,2009年9月21日再次来我院就诊,主诉“月经第4天,量多有血块,头晕眼花,不能站立”。诊见:面色苍白,言语低微,气短,畏寒,自汗,舌淡,苔薄,脉细涩。病属崩漏。采用参芪固崩汤:党参30g,黄芪15g,炒白术10g,炒续断10g,羊藿10g,地榆炭10g,贯众10g,陈皮6g,大枣炭10g。服3剂,每剂2煎,2日服完。9月24日诊,患者自述服完上药后出血明显减少,乃于前方加蒲黄炭6g,以增强止血之力。3剂,日1剂,每剂2服。9月27日三诊,患者出血已止,微感头晕、心悸,周身乏力,拟以气血双补。处方:党参20g,炙黄芪15g,生白术10g,当归10g,阿胶15g(烊冲),川芎10g,熟地20g,陈皮6g,大枣20g。3剂,日1剂,每剂2服。随访1年未复发。
例2:患者,女,48岁,教师。2011年9月12日初诊:自述月经提前,量多淋漓,近几个月月经较乱,先后无定期,末次月经8月20日,淋漓10天方净,昨日因家务劳累,阴道又出血量多色淡红,并伴有头晕,腰痠神疲乏力,纳呆寐少,时有坠胀,口干,脉细缓,苔薄边缺,治拟益气健脾固摄,参芪固崩汤加朱茯神9g,侧柏炭9g,川断12g,升麻炭3g。5剂,日1剂,每剂2服。9月17日复诊:上药服后,出血明显减少,唯纳乃欠佳,原方取炭药加焦谷芽9g,炒陈皮6g,焦六曲6g,继服5剂。9月22日再诊服三剂血即止,5剂后纳振、诸症厥。以后在原方基础上调服数月而经准量适。随访1年未复发。
讨论
功能性子宫出血是常见的妇科疾病,指异常的子宫出血。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律、经量过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出血。主要是由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而引起的月经不正常,正常月经周期有赖于中枢神经系统控制,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系统的相互调节及制约。以月经周期紊乱和子宫出血数量及性质改变为特征,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月经稀发:周期≥40天的不规则性子宫出血,常伴月经过少;②月经频发:周期≤21天的不规则性子宫出血,常伴月经过多;③月经过多:系指经量过多和(或)伴经期延长之有规律周期性子宫出血;④月经不规则:指月经周期不规则,而经量不多者;⑤不规则性月经过多:指月经周期不规则并伴经量过多,经期延长者;⑥月经过少:指月经周期规律,仅经量减少者;⑦月经中期出血:指两次正常规律月经之间少量子宫出血,常伴排卵和排卵痛。
《血证论》说“血乃中州脾土所统摄,脾不摄血致以崩漏”。本方根据吴鞠痛《温病条辨:治血论》说“故善治血者,不求之有形之血,而求之无形之气”。“有形之血不易速生,无形之气宜当急固”的原则,不益其气不足以摄血,决非单纯使用止血药而可收效。故重用党参(红参)、黄芪、白术等健脾补气,脾气健运,统摄有权,血自归经,加用陈皮补气助消化,从而加强补气药之作用,大枣补脾益气,可起调和之功。
篇8
通过组织实施食管癌早诊早治项目,了解调查对象健康知识和健康因素信息,进一步开展健康素养、健康行为及知识的宣传,提高人民群众对健康素养、健康行为的知晓率和形成率,降低我镇肿瘤的发病率和肿瘤对人民群众身心危害,使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
二、工作目标
(一)制定并实施综合防治措施,提高食管癌的早期诊断率和早期治疗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疾病死亡率。
(二)建立肿瘤登记系统,为综合防治奠定基础。
(三)加强综合防治能力及网络建设,提高癌症防治队伍的技术水平。
三、主要任务
食管癌筛查工作在全镇范围内进行,目标人群为40-69岁居民,采用健康因素调查表筛选出高危个体,然后应用内镜下碘染色、多点活检筛查技术,对发现的癌前病变患者及癌症患者开展相应治疗。所有病变的诊断和转归均以组织病理为标准。筛查人数不少于1000人。
四、具体指标
1、任务完成率达00%,检出率达到估算值:
2、早诊率达80%,治疗率达90%;
3、现场工作人员培训后考核上岗,培训合格率达100%;
4、实验室取材检查的完成率达95%以上;
5、检查记录和调查表当天审核率达100%;
6、录入错误率低于5‰,漏报率低于5%。
五、内容和方法
(一)筛查人群选定、动员和确定被筛查者名单。
1、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将全镇范围内居民作为目标人群。筛查对象为40-69岁常住居民。
2、利用媒体、宣传材料和科普讲座等形式进行宣传,动员群众参加健康体检,说明项目的背景及意义。
3、由相关单位专业人员对符合条件的人群进行健康因素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食管疾病史和上消化道癌症家族史、相关危险因素和简单的健康体检。凡有上消化道症状和病史,不良饮食习惯及行为和消化道癌症家族史者为食管癌高危人群。
4、通过健康因素调查,确定符合食管癌筛查的高危人群。再次动员确定被筛查者,明确检查时间,将筛查人群送指定地点(县中医院)进行食管癌筛查。全镇需筛查1000人。
(二)知情同意
所有筛查对象都有必须履行知情同意程序:首先召集筛查对象,集中宣讲筛查的目的、意义及参加筛查的益处和可能带来的危险,宣读知情同意书,回答问题。然后由专人单独向每位筛查对象说明筛查的相关情况,进一步回答不明白的地方,最后在自愿的原则下签署知情同意书。
(三)食管镜检查
检查前,先采静脉血5ml,立即分离血清,作常规检查(乙肝、丙肝、HIV、梅毒)。剩余血清分成2管,-20度保存,用于复检和质量控制。根据检查结果,分批进行食管镜检查。食管镜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消毒要求按照国家《食管癌筛查实施方案》中相关规定执行。
(四)标本处理及病理诊断
具体技术流程依照国家《食管癌筛查实施方案》中相关规定执行。
(五)质量控制
复查完成后,检查所有调查表和报告单,填写现场质量控制表。
六、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11月1日至11月7日):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利用会议、广播、横幅、标语等形式开展项目活动及相关知识宣传,提高人民群众对健康素养、健康行为知识知晓率,提高居民对项目的关注度和参与意识。
(二)人员培训阶段(11月8日至11月10日):由镇卫生院负责对全体项目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确保其能胜任项目要求。统一口径,不给群众造成误解,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三)项目实施阶段(11月11日至12月20日):以村为单位对适龄人群的基本信息进行调查摸底,确定调查对象,了解调查对象健康因素信息,确定受检对象;对确定的受检对象进行知情同意宣传,并对参与者进行采、验血,做好食管镜检查前的准备工作;完成1000名参与者的食管镜检查工作。
(四)资料录入阶段(12月21日至31日):开展项目活动信息资料的录入、汇总,及时上报,并对高危人群进行健康行为干预。
七、工作措施
(一)组织保障:镇食管癌早诊早治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协调管理等工作,督查工作进度、质量和经费使用情况(领导小组成员名单附后)。派出所需为项目实施提供准确的人口信息资料;镇卫生院负责人员培训、项目宣传及资料上报,并协助县疾控中心做好项目的实施;文广部门要配合做好项目的宣传工作,提高群众的参与意识;各村(居)委会负责场地安排及人员通知、现场协调等工作。
(二)技术保障:食管癌早诊早治项目技术指导小组负责项目方案的制定、现场工作的指导、质量控制、审核和验收等工作。具体由镇卫生院协助县疾控中心负责。
(三)政策保障:镇卫生院要将项目工作纳入全年目标管理,实行绩效考核。对筛查出的癌症病人、癌前病变患者,凡参加合作医疗并在本县县级医院手术、化疗的,其后续的检查、治疗费用在合作医疗费用补偿中提高10个百分点予以报销,同时医院再给予治疗费用10%的优惠。对家庭特别困难的,在享受新农合报销后,其余费用由县大病救助资金予以适当解决。
篇9
婴幼儿腹泻; 推拿疗法
婴幼儿腹泻,是由于小儿 “脾常不足” 的生理特点,加之喂养不当,内伤乳食,后天失养而致等多种原因引起的胃肠道功能紊乱的综合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本文作者运用推拿疗法治疗婴幼儿腹泻,有着应用的手法少、选取的穴位少、治疗的时间短、临床取效快、预后极佳等。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依据 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①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5次,多达10次以上,呈淡黄色,如蛋花汤样,或色褐而臭,可有少量黏液或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口渴等症;
②有乳食不节,饮食不洁或感受时邪的病史;
③重者腹泻及呕吐较严重者,可见小便短少,体温升高,烦渴神萎,皮肤干瘪,囟门凹陷,目珠下陷,啼哭无泪,口唇淡红,呼吸深长,腹胀等症;
④大便镜检可有脂肪球,少量红白细胞;
⑤大便病原体检查可有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生长,或分离轮状病毒等;
⑥重症腹泻有脱水、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
1.2 治疗方法 婴幼儿腹泻总体治疗,以健脾益气,温补脾肾为基本法则。实证以祛邪为主,根据不同的证型分别治以清肠化湿、祛风散寒、消食导滞。虚证以扶正为主。
治疗原则:健脾益气,和胃止泻。
治疗步骤:依据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在确立治疗方法的过程中,始终以“脾常不足”作为治疗的法则。因此在治疗上应突出重点,按步骤逐步操作。
第一步上肢部:补脾经、胃经、运土入水,补大肠;前臂:补天河水、三关、六腑;第二步腹部:摩腹;第三步背部:捏脊;揉脐及龟尾并推上七节骨。
患儿取坐位、俯卧位等,每次操作时间3~5 min;1次/d。
以上治疗要求操作者,在应用的过程中,手法必须做到“轻巧、柔和、快捷、深透”。
1.3 疗效标准及治疗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①治愈:大便成形,全身症状消失。大便镜检无异常,病原学检查阴性;②好转:大便次数及水份减少,全身症状改善。大便镜检脂肪球或红、白细胞偶见;③未愈:大便次数及水份未改善,或症状加重。
在治疗的100例患儿中,男50例,女50例;6个月以下者10例,6个月~1岁者50例,1~2岁者30例,2~3岁者10例;病程最长者两周,最短者1 d。
治愈:全身症状消失,大便成形,镜检无异常,病原学检查阴性75例,为75%;好转:全身症状改善,大便次数及水分减少,镜检仍见脂肪球或红白细胞23例,为23%;未愈:大便次数及水分未改善,或全身症状加重2例,为2%。总有效率达98%。
2 典型病例
男婴,10个月,2003年10月因腹泻半月余就诊。患儿4个月时因添加副食后开始腹泻,时泻下稀水便,7次~8次/d,曾多次查大便常规,轻时未见异常,重时可见白细胞(),多次服用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明显。
诊见患儿消瘦,面色淡白,食欲不佳,腹部稍胀,舌淡红,苔白腻,查大便常规白细胞()。中医辨证:脾虚型泄泻。应用以上推拿方法治疗,2 d后,大便次数减少至3次/d。继续治疗2 d,腹泻停止,大便成形,大便常规检查阴性。为巩固疗效,又继续治疗3 d。1个月后随访,患儿饮食、二便正常。
3 体会
《幼幼集成?泄泻证治》说:“夫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使脾健胃和,则水谷腐化而为气血以行荣卫。若饮食失节,寒温不调,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致合污下降,而泄泻作矣。”
清?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说:“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应用特定的推拿手法,特定的穴位,共奏施其外、治其内的功效。背部属阳,乃督脉所行,可统全身阳气,又络全身之阴气,推拿背部可起到疏通全身经脉,调和气血。脊柱穴属督脉经,督脉贯脊属脑络肾,督率阳气,统摄真元。脊柱两侧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之处,脏腑俞穴所在,推拿手法作用于俞穴可调节全身脏腑功能,佐以特定穴位,共奏施治其外、重在治其内的功效。此疗法操作简便,效果快捷,无任何不良反应,用于治疗小儿疾病,减免了针药之苦,小儿易于接受。
应用捏脊法疗法自下而上能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培元气,具有强健身体的功能。西医学研究阐明,人体的植物神经节、干,大部分分布于脊柱两侧,在生理或病理状态下有兴奋与抑制的双向调节性,对消化系统功能有重要的神经、体液调节作用。实验表明:捏脊疗法能使大脑皮层植物神经活动过程得到改善,促使消化液、消化酶分泌增加,血清蛋白含氧量增加,活跃造血机能,并能调节机体酶活力,改善小肠吸收机能[1]。推拿治疗小儿泄泻,与改善免疫机制和胃肠机能、促进肠蠕动和吸收有关。认为推拿不仅能对局部起到治疗作用,并对脾胃起调整作用,从而促进人体消化、吸收和排泄的功能,而且对全身各个组织、器官起到调整和促进作用,是整体疗法[2]。其机理决不是局部受到机械刺激所致,而是通过神经、体液因素,反射性地提高某些防御机能,同时与经络的传导作用也有一定的关系。
参 考 文 献
篇10
【关键词】泻补兼施法;少症;弱症;男性不育;中医药疗法
临床见到已经单纯用补法治疗少精弱症男性不育无效者,笔者采用泻补兼施法治疗这些患者,取得较好疗效,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
参照WHO《人类及―宫颈黏液相互作用实验室检验手册》[1]制定,活力分为a、b、c、d四级(a级是快速直线前向运动,b级是缓慢前向运动,c级是非前向运动,d级是不动)。少精症:密度
1.2纳入标准
已婚男性,经临床检查符合上述诊断标准,愿意接受中医药治疗并且遵医嘱,工作生活相对稳定,能够持续治疗。合并有轻度附属性腺炎症、轻度精索静脉曲张者,也可作为纳入对象。纳入治疗前已经停用其他相关少弱精的治疗超过3个月。
1.3排除标准
有严重影响生育的生殖器先天畸形、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异常者;隐睾、萎缩、体积过小患者;严重的内分泌异常者,例如FSH或者LH明显过高者;有生殖器官手术史、外伤史影响生育功能者;精索静脉曲张Ⅱ°以上、中重度炎、中重度附睾炎、中重度前列腺炎患者;服抗癫痫、抗肿瘤等有碍生精及活力的患者;严重免疫疾病或精神病患者;有明确的药物、化学、物理、营养因素引起的不育;妻子有不孕因素,在治疗中,尚未痊愈者或难以治愈者;治疗期间累计中断治疗的时间超过全部疗程的2/3者;不能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者。
1.4一般资料
126例男性,来源于2000年~2005年门诊。年龄22~42岁,平均29.3岁;结婚时间2~13年,平均39.8月,性生活正常。原发不育86例,继发不育40例;少精症21例,弱精症45例,少弱精症60例;来诊前均经补法治疗3~18月治疗无效。发育营养良好,正常,自觉症状不明显,舌苔脉象如常人。少数患者有少腹不适或阴囊坠胀潮湿、舌淡红苔薄黄腻、脉濡或滑。
1.5治疗方法
先用泻法为主,酌加2~3味扶正之品,暂不用温肾助阳药;当感染清除后则少泻多补,平泻平补。常用药物: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鱼腥草、黄芩、黄柏、制大黄、当归、丹参、川芎、桃仁、生甘草;党参、黄芪、薏仁、茯苓、黄精、枸杞、生地、熟地、菟丝子、沙苑子、女贞子、五味子、桑椹子、仙灵脾、巴戟天、肉苁蓉,紫河车等。开始治疗3个月复检有关指标,当指标正常或其妻受孕则停药;不正常者继续治疗,以后每月复查一次分析,当指标正常或其妻受孕则停药。对接受治疗的患者,嘱其停用可能降低疗效的其他中、西药物。感染未清除前用安全套隔离,继续如常进行性生活,感染清除后不用安全套。
1.6宣教指导
治疗期间要求患者戒除或者减少抽烟饮酒量,饮食生活起居科学合理,避免化学毒物、药物、理化损伤因素,避免不洁性生活及生殖道感染。
2结果
2.1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WHO《不孕夫妇标准检查与诊断手册》[2]拟定。治愈:治疗后分析指标正常并且妻子怀孕。显效:少精症者,治疗后密度>20×106•ml-1;弱精症者,治疗后活力 (a级+b级)>50%,或a级>25%,即分析指标正常其妻未受孕。有效:少精症者,治疗后密度提高率>50%,或者达到15×106•ml-1以上,弱精症者,治疗后活力(a级+b级)提高幅度不少于50%,a级不少于12.5%,或者a级与b级之和不少于30%,其妻未受孕。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或密度与活力提高幅度达不到显效或有效标准者。
2.2治疗结果
本组患者经过治疗,痊愈31例,显效63例,好转25例,无效7例。治疗过程中服药者均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治疗服药60~152天,平均107天。
3讨论
本组126例患者发育营养正常,未减退,自觉症状不明显。根据作者临床经验,中医微观辨证常属邪毒内侵精道精室,蓄热留瘀蕴湿,继而导致精气损伤,使精不能化气,气不能生精,生成障碍,受损失养。该病常以邪实为因为本,久病伤肾而虚实兼夹,正虚为果为标;病本不除,治标难愈。当先祛除邪毒而后正虚得复。因此,不可一味补虚,部分患者宜先泻毒为主、后补正虚。泻以解毒清热化瘀燥湿为主,以荡清邪毒,保护;补以健脾摄精滋肾填精为主,滋养生发。泻不伤正,补不留邪,泻不过凉,补不过温,泻中兼补,补中兼泻,随证为宜。本组患者以往单纯应用补法未效,特别是一些患者盲目进补,长期服用参、茸、桂、附类峻补燥烈温阳药,或者过嗜烟酒膏粱厚味,助长邪毒湿热,损伤肾阴,愈补活力愈差,数量愈少,盖因治病未求其本、未除其因。不育症临床常见到一些生殖道隐匿性感染[3]的患者,通常不易诊断,如果久用补法不效,就要考虑这种可能性,兼用泻法清除感染。
现代医学认为[4]:的发生即从精原干细胞到形成高度分化和特异的,包括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形成等一系列复杂的步骤。发生受到神经内分泌的调节、发生相关基因的调节、以及内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局部调节。生精细胞凋亡与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生精细胞凋亡与感染也有关系。的成熟一方面受自身因素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受到了附睾微环境的深刻影响。影响运动的因素有粘稠度、PH值、渗透压、无机离子、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滴虫感染等)、精浆细胞因子、抗抗体、脂质及抗氧化系统、尾部结构异常、蛋白酶缺乏、PGE和PGF2α、染色体异常、内分泌激素、精索静脉曲张、化学毒物、吸烟饮酒、药物、物理因素(温度、电离辐射、射频辐射、红外辐射、激光、直流电、超声、体外震波)、化学因素(金属及其化合物、多种有机化合物)等。由上述可以知道,少精弱精有非常复杂的因素,不过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影响生成因素与导致损伤因素,所以,治疗也不外乎从这两方面着手。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菟丝子、黄芪、当归、羊藿、枸杞子等含有锌等微量元素,有利于提高密度、运动力和运动速度[5]。按照现代研究,中医药的补法与补药通常对于生成因素具有积极的作用,泻法与泻药通常对于损伤因素具有消除作用;生成因素与损伤因素经常同时存在,所以任何单一的补法或者泻法常常会有局限性,只能解决其一,不能解决其二,所以泻补兼施就是必不可少的;先泻以减少损伤,后补以有利于生成,这就是泻补兼施、先泻后补的必然性。
药选银花、连翘、蒲公英、紫地丁、鱼腥草清热解毒,黄芩、黄柏燥湿解毒,大黄泻火解毒;当归、丹参、川芎、桃仁活血化瘀;党参、黄芪、薏仁、茯苓、黄精补气健脾摄精;枸杞、生熟地、菟丝子、沙苑子、女贞子、五味子、桑椹子、仙灵脾、巴戟天、肉苁蓉、紫河车等补肾生精;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依据邪正进退选择泻补药物及调整比例,跳出弱精即肾虚、弱精即补肾的惯性思维圈子。解毒化瘀药物多数具有广谱抗病原作用,有清除感染,抑制炎症,逆转病理改变的功效,减少损伤;炎症消退后,适当的健脾补肾之品可提供精浆所需物质,促进生成。先泻后补,泻补得宜,选药组方从多方面解决病因,因而取效,对本症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4]:支原体、衣原体、大肠杆菌对有明显影响,其他病原体如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厌氧菌、病毒和滴虫等感染对亦有一定影响。国内一项多中心的大样本研究[6]显示,不育患者中慢性前列腺炎确诊率高达39.1%。本组所选药物如银花、连翘、蒲公英、紫地丁、鱼腥草、黄芩、大黄等具有广谱抗感染作用,特别是抗病毒作用目前是难以用西药替代的,从这里可以知道治疗少弱精症使用中医药的必然性。少弱精症在现代医学中之所以成为棘手问题,就在于其病因的复杂性与单一治疗方法、单一治疗药物作用局限性的矛盾,病因较难确定,病人个体情况千差万别与常规疗法不能适应的矛盾;中医药方剂的复杂作用正好可以避免这些局限性,从多因素多层次多方面起作用,中医辨证施治强调个体化治疗,可以适应病人千差万别的个体情况,从而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体现出辨病结合辨证施治的优越性。
结合现代医学检查明确病因,排除不可逆病变者,也是提高疗效的重要因素。
近几十年来男性正常标准的一再降低从侧面提示了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的作用[7],对病人进行积极的宣传教育指导,是增加生成有利因素、减少损伤不利因素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提高疗效具有积极作用,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世界卫生组织.人类及-宫颈粘液相互作用实验室检测手册(第3版)[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1.
2世界卫生组织.不孕夫妇标准检查与诊断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19.
3祁天寿.解毒化瘀生肌法治疗男子自身免疫性不育[J].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0(13):1245.
4熊承良,吴明章,刘继红,等.人类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5王琦.中医生殖医学的历史、现状与展望[J].中国性科学,2005,14(4):3-7.
6李宏军,许蓬,刘军生,等.男性不育患者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病调查及其对生育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04,84(5):369-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