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的投资方法范文

时间:2023-07-07 17:33: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债券的投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债券的投资方法

篇1

关键词:新准则 债券投资 核算 方法 比较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规定,根据公司购买债券目的不同,可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投资三类,由于公司投资债券的意图不同,因此投资期限与金额也会不同。本文针对这些变化之处进行简要的研究,以供参考。

一、购买债券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核算与税法差异分析

根据《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以及应用指南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比如,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交易性金融资产企业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确认金额,相关的交易费用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在持有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期间取得的利息或现金股利,应当确认为投资收益。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将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其公允价值与初始入账金额之间的差额应确认为投资收益,同时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案例一:2007年7月1日,光明公司从二级市场支付价款1020000元购入南钢公司发行的债券(每张价格为102元)债券10000张,另发生交易费用2040元(交易费用为成交金额的2%.)。该债券每张面值100元,剩余期限为2年,票面年利率为7%,每年4月1日付息一次,光明公司将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2007年12月31日南钢债券的收盘价为108元,2008年4月1日收到债券利息为每张为7元,5月20日以每张103元价格转让,交易费用为2060元。

会计核算如下:

1.2007年7月1日购买时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020000

  投资收益   2040

  贷:银行存款 1022040

2.2007年12月31日期末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60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60000

3.2008年4月1日收到利息

借:银行存款   70000

  贷:投资收益 70000

4.2008年5月20日光明公司转让持有的全部南钢公司债券

借:银行存款 1027940

  投资收益5206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1020000

     ――公允价值变动 60000

同时,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60000

  贷:投资收益   60000

新准则对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方法体现的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而税法体现的是成本计量属性。光明公司2007年7月1日购买股票时发生的交易费用2040元,会计上作直接投资收益的借方,减少利润,而按照新所得税法规定,购买股票发生的交易费应该计入投资的成本,因此需要纳税调增2040元:2007年12月31日投资的公司债券按照期末公允价值计量,升值60000元,企业会计一方面增加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60000元,同时通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增加利润60000元,但是不增加应纳税所得额,因此需进行纳税调减60000元;2008年4月1日收到利息时,会计核算确认为投资收益,而税法规定投资公司债券收到利息需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如果收到的是投资国债的利息则免税,因此本例中会计与税法对于收到的利息处理是一致的:2008年5月20日光明公司转让持有的全部南钢公司债券时,会计与税法存在的差异是由于投资成本处理的不同,因此需要转回,需要纳税调减2040元,因此新准则下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核算与税法存在较大的分歧,必须认真对待。

二、购买债券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与税法差异分析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因此,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主要应解决该金融资产实际利率的计算、摊余成本的确定、持有期间的收益确认以及将其处置时损益的处理。

新准则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同时,在持有期间应当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认利息收入,计入投资收益。处置持有至到期投资时,应将所取得价款与该投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三、购买债券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核算与税法差异分析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企业购人的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的股票、债券和基金等,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持有至到期投资等金融资产的,可归为此类。

新准则规定,企业取得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债券投资的,应按债券的面值,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科目,按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差额,借记或贷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科目;资产负债表日,应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借记“应收利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计利息)”科目,按可供出售债券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科目;资产负债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如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出售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变动、利息调整、应计利息”科目,按应从所有者权益中转出的公允价值累计变动额,借记或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篇2

(一)母公司含义范围扩大

从新、旧准则对母公司含义的对比中可以明确了解,新准则将母公司的含义范围扩大,增加了两项具体内容,即企业能够控制的结构化主体和被投资单位中可具体分割的部分。与《公司法》中母公司的含义对比,新准则下的母公司定义外延扩大了。

(二)子公司含义范围扩大

从新、旧准则对子公司的含义的对比中可以明确了解,新准则将子公司的含义范围扩大,即将原准则中的“企业”调整为“主体”,将企业外的主体也一并纳入子公司的范畴,如企业能够控制的结构化主体和被投资单位中可具体分割的部分都可以成为子公司。从这一角度看,新准则下的子公司定义外延扩大了。

二、合并报表范围的内容有所增加和调整

(一)控制所包含的范围扩大

从新、旧准则对控制的含义的对比中可以明确了解,新准则中控制的权利范围已经不仅仅是决定另外一个企业的经营政策和财务状况了,而是进一步强调并拥有被投资方的相关权利,也就是通俗所说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即时的参与到实际经营活动中去,并享有可变回报,而且有能力通过控制权影响其回报金额,从这一角度看,新准则中控制所包含的权利范围较原准则有所扩大。

(二)合并财务报表范围存在调整

控制范围能够确定具体合并财务报表范围,是其确定基础,新旧会计准则在这方面的要求一致,但由于控制的包含范围有所调整,财务报表合并的范围也同步进行了调整。

从整体来讲,母公司在确定财务报表合并范围过程中,需要把控制的独立主体全部纳入。另外,母公司主体性质问题以及合并报表过程中如何操作?新规则中也有明确要求。

第一,如果母公司本身是投资性主体,纳入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只需要是为其提供相关服务的子公司;而对于其他的子公司来讲,则不需纳入合并范围,同时,对这部分投资需要按照公允价值计入当期损益。

第二,如果母公司本身并不是投资性主体,则需要将所有的主体全部纳入即可。

第三,如果母公司的主体性质存在调整,即由非投资性主体向投资性主体转变,从变更日起,纳入合并范围的只能是为其投资活动提供相关具体服务的子公司,而不再包含其他子公司。

第四,如果母公司本身由投资性主体向非投资性主体转变时,从变更日起,纳入合并范围的将包括母公司控制的全部主体,而其中原来未在范围内的子公司,将按照公允价值进行交易对价处理。

(三)对控制内容的具体行为方式进行规范

1.投资方控制被投资方的内容有所增加。根据对新会计准则的解析,了解到被投资方是否被控制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内容:投资方是否可以通过参与具体活动获得享有的可变汇报;被投资方的设立目的;投资方的汇报金额是否被投资方通过运用权力影响等。

2.新增内容,即投资方拥有的实质性权利。在进行具体经营活动的过程中,持有人有能力行使的可执行权利指的就是实质性权利。这也是判断投资方是否拥有被投资方的权利的基础,新会计准则中对此内容进行了相应的增加。

3.新增内容。被投资方的经营活动可以受到投资方享有的现时权力的主导。如果投资方享有的现时权利能够主导被投资方的具体活动,这时,投资方被认为对被投资方拥有权利。如果超过两个(含两个)以上的投资方对被投资方的业务拥有现时权利,那么,哪一方主导的具体业务对被投资方产生的回报影响越大,即对其拥有权利。

4.调整内容,被投资方表决权方面。通常情况下,投资方如果对被投资方持有50%以上(含50%)的表决权,即可认定为其对被投资方拥有权力,新会计准则则充分考虑了实际情况和事实,即使投资方持有的表决权不足半数,如果满足以下条件也可认为其对被投资方拥有权力:第一,相对其他投资方来讲,持有表决权份额较大;第二,全部投资方持有的潜在表决权,如果可以通过转换为公司债券或可执行认股权证等;第三,通过合同安排获取的权利;第四,被投资方行使表决权的历史情况。

5.新增内容,因特殊关系构成的投资方与被投资方权利。新会计准则要求,投资方从被投资方那里获得回报可能随着被投资方的实际经营活动的变化而变动,可以被视为享有可变回报,此时,投资方需要在合同的基础上对回报进行评价。另一方面,对于特殊关系的相关内容,新会计准则中也有明确的要求:投资方的现任职工或前任职工在被投资方任职期处于关键管理岗位的,被投资方的经营活动受制于投资方,如果投资方介入被投资方重大经营活动,或者以投资方名义进行的、被投资方承担的可变汇报的风险等超过投资方持有表决权的比例等。

三、财务报表合并程序的内容有所增加

新会计准则在保持财务报表合并的基本理念不变的情况下,新增了以下内容:母公司应当将集团各部分机构作为整体,视同为一个会计主体,并且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和统一的会计政策,进行相关确认和计量,用实际数据反应企业的财务状况、运营情况等。

四、合并财务报表内容进行调整

(一)资产负债表

1.对于交叉持股内容进行规范。新准则根据实际情况,对与母子公司之间交叉持股的情?r进行了严格的要求:如果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互相持有对方的长期股权投资,处理方法应当参照母、子公司执行,即抵消所有者权益享有的部分。

2.删除不属于调整事项的内容。将原准则中不属于调整事项的内容加以删除:在购买日节点,母公司持有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份额比其享有的所有者权益大,其差额需要进行列示,即在商誉项目列示,如果发生减值,应当将减值的余额列示。

3.将债券投资与应付债券抵消差额计入投资收益的内容删除。新会计准则中,将债券投资与应付债券抵消差额计入投资收益的内容删除并规定:在母、子公司之间和子、子公司之间的债权、债务项目进行相互抵销的同时,减值准备也需要抵消。

(二)利润表

首先,新会计准则中,改变了原准则中关于子公司少数股东承担责任和义务的内容,处理方式变化较大,即如果子公司少数股东需要分担的亏损份额大于其期初所享有的所有者权益,其差额应当根据要求冲减少数股东权益。

其次,新会计准则中,对于母、子公司之间相互出售资产的情况也进行了单独的区分和规定。

(三)现金流量表

在现金流量表方面来看,与原准则对比可看出整体思路无变化,仅对局部内容进行了调整和修改:第一,母、子公司通过当期投资收益等获取的现金,应当抵消利润及偿付利息等的支出;第二,母、子公司间其他内部交易的资金也需要进行抵消。

(四)特殊交易的会计处理

篇3

一、引言

2006年,我国财政部颁布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会计准则,在我国的会计准则建设上具有重大意义。当然,会计准则是一套系统工程,涉及到很多经济事实的细节,因此准则的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不断完善和发展,并且还要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2014年,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也进行了修订。从修订的内容看,修订的重点在于长期股权投资范围、初始成本、权益法以及成本法等。修订的内容涉及的方面很多,大多都涉及到具体的会计处理。这提高了会计准则对会计实务的指导性。

二、新准则明确了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的适用范围

关于长期股权投资的定义和范围,新修订的会计准则做出了明确的解释。从修订的内容来看,长期股权投的范围基本上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剔除了原有的第四类,即不具有控制、重大影响的且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取得的权益性投资,新准则只保留了前三类,因此,长期股权投资范围的修订对于会计实务并没有多大的影响,这也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一致。

此外,新修订的会计准则对于控制、重大影响的判断标准进行进一步完善。将潜在的表决权融入到重大影响的判断标准。如可转换债券、认股权证等。新会计准则也新新增了《企业会计准则第40号――合营安排》,长期股权中的合营的标准按照此准则进行判断。

三、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规则的变化

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产生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变化。如果投资方和被投资方在同一控下,被投资方的账面价值是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的基准。新准则对于账面价值的来源做出了新规定,即账面价值应以被投资方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为准。这一规定,消除了关联交易对被投资方账面价值的影响,使得账面价值更加可靠、科学。而在修订之前,账面价值都是取自被投资方的财务报表。

2.非同一合并下的企业合并产的长股权投资的变化。新准则规定,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诸如审计、咨询等费用统一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一改以往的资本化的态度。由此产生的经济后果是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相应降低,而当期的费用相应增加,并影响到当期的净利润。其实,从整个修改内容来看,新准则对于费用的处理,大多数都采用费用化的处理方式。

3.其他方式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变化。与原有的会计准则相比,通过发行权益性债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在内容上做出了一点修改,主要涉及到与发行权益性债券相关的直接费用。新准则明确提出了费用化的处理方式,以往在这方面,准则并没有详细说明。

四、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的变化

1.成本法下投资收益不再区分投资前和投资后。老准则规定投资企业取得的归属于投资前的股利应该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只有归属于投资后的股利才是投资方的投资收益、确定的投资收益。新准则打破了这样的限制,将投资方从被投资方获取的收益全额确认为投资收益,即不区分投资前和投资后。从实际效果看,新准则减轻了会计工作者的工作量,并且以往的投资收益的确定方法让人难以理解,新准则简化了处理方法,也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

2.权益法下调整范围更加细化。在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应随着被投资企业的公允价值的变动而变动。在新准则的视角下,被投资企业的公允价值的变动由三部分构成: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其他权益变动。以往的规定只提及了净损益,实际上新准则将原有的净损益提升为综合收益,综合收益具体细分为净损益和其他综合收益。净损益和其他综合收益引起了被投资企业的公允价值的变动,投资方根据所享份额,相应确认投资收益和其他综合收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新准则的这一规定使得会计处理更加细化,而目前的利润表内增加了一项综合收益,新准则的这一做法也是很好地与其他准则衔接。但是,对于其他综合收益,新准则也存在一些漏洞,投资方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具体计入哪个科目,以及其他综合收益的结转问题,新准则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这也是未来准则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3.明确了净损益的范围。采用权益法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投资企业应根据被投资企业的净损益确认投资收益。过去,对于净损益的确定,准则并没有明确提出计算方案。而新准则明确了净损益的确认基础,即净损益应以未实现内部交易抵消后的数额作为基准。新准则也首次提出为实现内部交易产生的损失应当被全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从理论上来讲,新准则对于净损益的规定更加科学合理。

4.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的新规定。新准则规定,如果投资企业追加投资,如果达到了重大影响或合营企业的要求,成本法应转换成权益法。转换之后,因为性质发生了变化,入账价值需做出相应的调整。新准则的做法是将成本法下的账面价值与新增资本之和作为初始入账成本。以往的做法是,先对原有部分进行会计追溯,并调整为公允价值,然后以公允价值和新增资本之和作为入账价值。

篇4

“我的父母亲都已经年过半百,离退休年龄步步逼近,作为晚辈,我想给他们买些健康类保险产品,可是问了几家公司,不是年龄已经超出就是保费极其昂贵,难道没有别的方法让他们对风险有所防范吗?”

“我离退休只有5年了,收入即将大幅下降,我该如何保持现在的生活水平呢?到底是存银行、买债券还是投资股票、基金呢?”

“利率下降、投资受挫,我原先计划好的退休金缩水好多,在退休前的2年时间里,我该怎么办呢?”

在各类读者来信来电中,但凡退休筹划的问题总是让人忧心忡忡,有些准退休族缺乏未来花销的合理计划,有些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支出例如医疗费用等心里没底,还有些觉得需要调整当下的投资方式总之,“备战”退休的问题相当严峻。

退休准备因人而异

其实,并非人人都需要为退休担忧,有些岗位的退休后收入与工作时收入基本持平,有的甚至超过后者。对这些人来说,退休就不那么“可怕”了,反而在经济有保障的情况下过起了无忧无虑的生活。

而真正需要为退休提前“备战”的,是那些收入落差巨大的人群,比如原本月收入可以达到一二万元的,退休后只有三四千元;原本年终奖金可以领到四五万元,退休后突然失去这笔收入……对这些人来说,退休无形中加大了生活的压力、打破原本收支平衡的状态,挪用积蓄成了无奈的唯一选择。

另外,随着寿命的延长,那些想要在较短时间内留出晚年生活花销的准退休族面临难题。由于退休后的岁月远不止10年20年,如果一个60岁退休的人需要为未来三四十年留足积蓄,他将不可避免地在保守的储蓄方式与积极投资的方式中产生徘徊。前者是较为传统的保留方式,例如定期存款、债券等等,拥有风险小的优势,能够满足人们求稳的心态,但积累的回报率并不乐观,一味存款连通胀都难以抵挡;而后者虽然有着较高的回报预期,但伴随着不小的风险,特别足短期的投资风险较高,很可能得不到收益却亏了本金,似乎哪种方式都不太合适。

准退休族想要摆脱这种困境,倒不妨采用组合投资的方式,根据划分年龄段来计算预期需求,再分别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式。

按照年龄段需要“倒计”预算

通常情况下男性60岁、女性50岁退休,我们不妨以“10年”为一个阶段,根据阶段性的花费需求,来“倒计”预留金,同时选择合理的投资方式。

70岁以前旅行花销大

这一阶段的退休族们大多身体健康,这样一来,每年最大的花销就并非医疗而是旅行了。可以根据家庭的经济情况制定旅行方案,假如老两口计划从61岁到70岁每年国内游一次、国外游一次,那这笔花销大概是每人每年1万至1.5万元,家庭的旅行支出2万~3万元。其中,前几年的费用可以通过较为保守的投资方式获取。

举例来说,假如先生和太太都是58岁,那么距离60岁还有2年时间,考虑到证券、基金等投资的风险系数较大,为保障61岁至63岁的三年中足够的旅行花销,可以选择存款、债券等稳健型投资方式。如果年收益按照3%来计算,3年中每年2万~3万元的花费,需要在60岁时留出5.7万~8.5万元,这笔费用可以通过58岁时一次性投入5.4万~8万元实现(年收益依然为3%的前提下),计算采用一般的贴现方式即可(方法见贴士)。

因此,该家庭可以从现在起配置8万元左右的存款、债券,用于退休前三年的“旅行基金”,而70岁前另外7年的旅行基金则可以通过较为积极的投资方式取得。

可能有人会疑问,退休无忧的生活不就是“稳”字当头吗?为什么要冒风险呢?

其实,这话只是说对的了一半,求稳当然是必须的,但从长期来看,股市、基金的风险虽然较大,收益也很乐观。中国证券市场成立18年来,共经历了6次牛熊转换,平均每3年一个轮回。其中最长的一次熊市也只有4年而已,如果上例中的58岁夫妻坚持投资,相信可以取得不错的收益。我们同样用贴现的方式计算,如果预期平均年收益率达到10%,那他们58岁时只需要投入6万至9万元的资金就能解决70岁前7年的旅游费用。

这样来看,投入的成本并不是很高,只是利用了时间效应,获取了不错的收益。

预留71~80岁医疗花费

年纪大了,身体的抵抗力难免下降,各类疾病总是不期而遇,特别在70岁以后,患上重大疾病的概率较年轻时翻了几番。正所谓有备无患,有了“健康基金”的储备,方可退休无忧。

这笔资金的产生同样可以通过较为积极的方式,因为使用这笔资金可能是在退休后10年甚至更远,即使是在70岁以前突发重疾,也可以用“旅游基金”逐步填补,毕竟,医疗费用的支出并非一次性的,太过保守的投资方式往往需要投入更多的本金、耗费更多的时间。

延用上例中58岁夫妻的例子,假如他们需要在71岁时留足20万元的“健康基金”,用10%的年平均收益率计算,那么在58岁时需要投入5.79万元,如果降低年平均收益率至5%,那么投入的资金就需要增加到10.6万元。

可以发现,预期收益率的差异对投入本金的影响不小,个人可以根据以往的投资经验,算算自己的年平均收益率,再做“倒算”。

筹划81岁以后机构养老金

80岁以上老人的子女大多也年过半百了吧,身为“夹心族”的他们可能没有精力照顾父母周全,机构养老成了越来越多老年人的选择。特别是没有伴侣的老年人、空巢老人等等,可以在敬老院与“新朋友”谈天说地,排遣寂寞。

根据上海一中高档敬老院的报价,每月的托管费、护理费、伙食费相加从1000元至2000元不等,这样,一年的费用约12000元至24000元。

如果选择81岁时入住敬老院,首先可以将80岁前各类“基金”的结余拿出部分,支付入院手续费、体检费等一次性费用,再逐年使用“机构养老基金”的投资本息。在计算投入时,同样可以使用贴现的方式,对年龄、投资收益率来个预计,“倒算”即可。

我们可以发现,原本令人忧心的养老储备金其实并不那么可怕,即使离退休只有2年的夫妇,同样可以通过合理配置建立“旅行基金”、“健康基金”与“机构养老基金”,而关键在于利用时间价值,做到长期投入。

贴现

一种“倒计”投入成本的方式。

假如第二年初需要本息合共10万元,预计年收益为5%,那么第一年初需要投入10/(1+5%)=9.52万元。如果第二年初、第三年初各需要10万元,那么第一年初就需要投入10/(1+5%)+10/(1+5%)=18.6万元。

有兴趣的读者不妨根据自己的预期花销和预期收益率,算算需要投入多少本金吧。计算时要特别留意投资的年数。

特别提示

对子女“自私”一点

准退休族最大的问题就是对子女过于“慷慨”,一切都为子女着想,即使在他们工作后还要资助他们买房、买车;而对自己却过于“吝啬”,省下的每一元钱都为了让子女有更好的生活条件。

篇5

关键词 财务会计 教学方法 会计专业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2006年财政部颁发了38项具体准则,财务会计教材在保持原有结构体系的基础上,内容也做了相应的修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中的内容,真正将所学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本人总结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规律性的知识点和简单的方法,简单归纳为以下三点:

1 分析教材结构使学生温故知新,找出重点,做到心中有数

财务会计教材共分为十二章,大体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章为总论,介绍了财务会计的目标、六要素的基础知识、会计假设等。

第二部分:第二章至第十一章介绍了会计的六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由于在上一学期已经学过了基础会计,学生对会计六要素并不陌生,在介绍各部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们复习一下以前所学的基础知识。其中:第二章至第七章介绍了有关资产的核算,在核算过程中将涉及大量资产类的账户,由此,让学生们回顾一下资产类账户的结构:借方记增加,贷方记减少,期末余额在借方; 第八章至第十章介绍了有关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核算,在核算过程中将要涉及大量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而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相同,都是贷方记增加,借方记减少,余额在贷方;第十一章介绍了收入、费用和利润的核算,在核算过程中将涉及大量的收入类账户和费用类账户(统称为损益类),其中收入类账户结构与负债类账户结构相似,即贷方记增加,借方记减少,期末一般无余额;费用类账户与资产类相似,即借方记增加,贷方记减少,期末一般无余额,而这两类账户期末无余额的原因是期末要对损益类账户进行结转,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结转后无余额。

第三部分:第十三章——财务会计报告,主要介绍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

通过对教材结构的分析,使学生对教材的内容有了全面的了解,同时结合教材的内容复习了以前所学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将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温故而知新。

2 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性的知识点,做到前后知识融会贯通

在财务会计教材中,有关资产章节的核算中都涉及到各种准备的计提及账务处理,如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往往容易记混、记乱,为了让学生熟练地掌握这些知识点,在讲完有关章节后要进行规律性的总结,做到前后融会贯通,使学生在理解其理论的基础上轻松掌握这些知识点。

(1)账务处理方面的联系与区别。当有关资产的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或市价、未来可收回金额)时,就要计提相应的跌价(坏账)准备或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具体的账务处理都是:

借:资产减值损失(共同点)

贷:xxxxx有关资产准备(不同点)

(2)关于可收回金额(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确认,共同点如下:

②两者之中只要有一项超过了资产的账面价值,表明资产没有发生减值,不需要再估计另一项金额。

③可收回金额的确认顺序:第一步:先用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其中公允价值先找销售协议价格,没有协议价格但存在活跃市场的,取其市场价格。第二步:按照上述顺序仍然无法确定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金额的,可收回金额按其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3)各种减值准备哪些可以转回,哪些不能转回。

可以转回的: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

不能转回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哪一项资产,如果期末成本高于可收金额(或市价、可变现净额)时,就要提取减值或跌价准备,道理是相通的。一方面要找到共性的东西,另一方面要找到不同的地方,比较地去学,就可以熟练地掌握各知识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同一经济业务,不同会计主体(即双体比较式)的账务处理,使学生结合实务案例,加深理解熟练掌握

“同一经济业务,不同会计主体”:是指有业务往来的对应双方,如买方和卖方、投资方和受资方、发行方和投资方等。

针对同一笔经济业务,站在不同的会计主体,会计核算有所不同,但却是相互对应的经济业务。在教材第五章中介绍了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核算,在第九章中介绍了应付债券的核算,下面以平价发行债券为例进行说明。

例:2010 年 1 月 1 日,A公司以面值发行债券 50 000 元给 B 公司,期限 2 年,票面利率 6%,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收到款项存入银行。

A公司会计处理:(1) 2010 年 1 月 1 日,借 : 银行存款 50 000,贷 : 应付债券——面值 50 000;(2) 2010年 12 月 31 日,借 : 财务费用——利息支出 3 000,贷 : 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3 000;(3) 2011 年 12 月 31 日,同上;(4) 2012年 1 月 1 日,借 : 应付债券——面值 50 000,——应计利息 6 000,贷 : 银行存款 56 000。

B 公司会计处理:(1) 2010 年 1 月 1 日,借 : 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 50 000,贷 : 银行存款 50 000;(2) 2010年 12 月 31 日,借 : 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3 000,贷 :投资收益 3 000;(3) 2011 年 12 月 31 日,同上;(4) 2012年 1 月 1 日,借 : 银行存款 56 000,贷 : 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 50 000,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6 000。

通过以上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双方企业在业务发生时,发行方筹集资金形成长期负债——“应付债券”、投资方形成长期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在债券的有效期内双方都要计提利息(如果有溢折价还有进行摊销):发行方发生“财务费用——利息支出”,投资方形成“投资收益”;在债券到期归还时,金额为本金与利息之和。

总之,财务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主要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使学生更加轻松地学好这门课程。

篇6

[关键词]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方式

资金是民营中小企业的“血液”。民营中小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生存、发展与壮大,融资是必要的,目前各地实行和创新出来的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

1.留利资金和折旧基金融资。留利资金和折旧基金融资方式。留利资金简单地说,就是企业自行留用的剩余利润。折旧基金又称为沉淀资金,这是马克思在阐述固定资本流通特点时提出的一个理论概念,即指在固定资本更新期限到来之前处于生产过程之外的一种“闲置资金”。经典作家早就研究过沉淀资金与企业融资问题,实质上就是要研究折旧基金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积累基金。折旧构成企业资金来源的重要部分。利用留利资金融资是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方式中成本最低的一种,不仅可以增强自身实力,而且可以减少债务资本,降低财务风险。但部分留利资金的转化形式如公益金、盈余公积金等的使用,要受国家有关规定的制约,因而利用沉淀资金融资应成为多数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首选之策。

2.银行授信融资。即银行对经营状况好、信用可靠的民营中小企业,授予一定时期内一定金额的信贷额度,民营中小企业在有效期与额度范围内可以循环使用。综合授信额度由民营中小企业一次性申报有关材料,银行一次性审批。民营中小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营运情况分期用款,随借随还,借款十分方便,同时也节约了融资成本。银行可以通过对民营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市场销售、资金账户的长期监管,并根据民营中小企业在上一年度的银行帐户内的资金流量,按一定比例予以流动资金贷款。只要有工商登记、年检合格、管理有方、信誉可靠、能获得担保、同银行有较长期合作关系的民营中小企业,均可以采用这一融资方式获得银行贷款。

3.担保机构融资。信用担保是一种信誉证明和资产责任保证结合在一起的中介服务活动。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根据民营中小企业的资质、信用,把由政府财政拨款、会员自愿交纳的会员基金、社会募集的资金、商业银行的资金等几部分组成的资本金,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额。目前在全国31个省、市中,已有100多个城市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民营中小企业还可以向专门开展中介服务的担保公司寻求担保服务。当民营中小企业提供不出银行所能接受的担保措施时,如抵押、质押或第三方信用保证人等,担保公司却可以解决这些难题。

4.抵押担保融资。可以理解为企业作为借款人向银行提供自身依法所得的或第三方依法所得的、符合银行规定的条件的财产作为借款担保的业务活动。这意味如借款人(抵押人)不能按时履行还款责任时,银行即贷款人(抵押权人)有权依法处分该抵押物以收回贷款本息以及由此产生的其他一切费用。在发放贷款时要求借款者提供抵押品,是银行缓解道德风险和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基本方法。从银行角度看,价值稳定的物品是最理想的抵押品。这些抵押品通常是土地和房产。但是,对于民营中小企业来讲,最主要的问题是,它们大多没有可作抵押的房地产,即使一些企业有可用于抵押的房地产,许多企业也会将其用作长期贷款的抵押品。这样,在申请短期贷款时,很多民营中小企业便无力提供多余的房地产用作抵押品。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并考虑到民营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银行将民营中小企业最常见的资产――应收账款,作为可接受的抵押品。

5.债券融资。债券融资是一种重要的直接融资方式。一些发展前景好的企业通常不愿意为短期(或创业期)的资金困难轻易出售企业的股权,而更愿意选择债券融资方式。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成长性强、市场潜力大、资产结构合理,且具备较高信用等级的民营中小企业通过发行短期企业债券来融资。债券发行是发行人以借贷资金为目的,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投资人要约发行代表一定债权和兑付条件的债券的法律行为。民营中小企业发行债券,大多以抵押为主,由连带责任的第三方,如银行、基金机构、担保公司等为民营中小企业担保发债。发行债券所筹集的资金期限较长,资金使用自由,而已购买债券的投资者无权干涉民营中小企业的经营决策,现有股东对公司的所有权不变,从这一角度看,发行债券是许多民营中小企业非常愿意选择的筹资方式。

6.票据贴现融资。票据贴现融资,是指票据持有人将商业票据转让给银行,取得扣除贴现利息后的资金。在我国,商业票据主要是指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无论那种票据,一般都可以迅速从银行获得融资。这种融资方式,对于银行来说,银行不按照企业的资产规模来放款,而是依据市场情况(销售合同)来贷款。对于民营中小企业来说,民营中小企业通过转让未到期承兑汇票权利获得短期融资。民营中小企业收到票据至票据到期兑现之日,往往是少则几十天,多则几百天,资金在这段时间处于闲置状态。企业如果能充分利用票据贴现融资,远比申请贷款手续简便,而且融资成本很低。票据贴现只需带上相应的票据到银行办理有关手续即可,一般在3个营业日内就能办妥,对于民营中小企业来讲,这是“用明天的钱赚后天的钱”。

7.股权出让融资。是通过出让企业的全部或者部分股权换取资金的融资方式。股权出让融资有两种方式:一是上市融资;二是私募股权融资。上市融资是适合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民营中小企业可根据其实际情况选择上市融资的具体途径。如二板市场上市融资、产权交易市场融资、在国内主板市场借“壳”上市、香港企交所上市和海外创业板上市融资。私募股权融资,是相对于股票公募即公开发行而言的,指通过非公共市场的手段定向引入具有战略价值的股权投资人,即引入风险投资者和策略投资者。私募融资是除银行贷款和公开上市(包括买壳上市后的再融资)之外的另一种主要的融资方式,在许多情况下,对于尚无法满足银行贷款条件和上市要求的企业,私募融资甚至成为惟一的选择。由于私募融资的投资方往往以参股的形式进入,因此私募融资具有特殊的内涵:(1)所融资金一般不需要抵押和担保;(2)所融资金通常不需要偿还,由投资方承担投资风险;(3)投资方不同程度地参与企业管理,并将投资方的优势与企业结合,为企业发展带来科学的管理模式、丰富的资本市场运作经验,以及市场渠道、品牌资源和产品创新能力等等;(4)投资方可以为企业后续发展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帮助企业迅速做大,实现超常规发展。

8.金融租赁融资。是一种集信贷、贸易、租赁于一体,以租赁物件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为特征的新型融资方式。一方(出租人)根据另一方(承租人)提出的租赁资产的规格及所同意的条款或承租人直接参与订立的条款 ,与第三方(供货人)订立供货合同并与承租人订立租赁合同,以支付租金为条件使承租方取得所需工厂、资本、货物及其他设备的一种交易方式。这种交易等于向承租人提供了100%的长期信贷,所以称为租赁融资。设备使用厂家看中某种设备后,即可委托金融租赁公司出资购得,然后再以租赁的形式将设备交付企业使用。当企业在合同期内把租金还清后,最终还将拥有该设备的所有权。通过金融租赁,企业可用少量资金取得所需的先进技术设备,可以边生产、边还租金,对于资金缺乏的企业来说,金融租赁不失为加速投资、扩大生产的好办法;就某些产品积压的企业来说,金融租赁不失为促进销售、拓展市场的好手段。因此,民营中小企业通过金融租赁方式融资后,能帮助企业抓住转瞬即逝的商机,缓解民营中小企业从事设备更新面临的资金紧张问题。

9.国际融资随着我国履行WTO的承诺,目前许多政府间和国际金融机构如世界银行、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以及外国政府等提供资金,对由政府担保的民营中小企业提供长期贷款,一般用于基本建设、技术改造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因该类贷款主要面向发展中国家,多具有援质,故贷款条件一般比较优惠,期限较长。民营中小企业要积极利用这一融资方式。

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途径很多,但要综合考虑融资成本、融资风险、融资效益和融资时机,并采取正确的融资方略,因企制宜,量体择式,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合理地运用银行的融资方式,即民营中小企业一定要根据自身的产品结构、技术含量、管理水平、资产规模、资金周转速度等因素来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高效、简便、安全的融资方式并加以创造性地运用,科学规划融资,使企业资本达到最佳结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01)

[3]魏清: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方式的比较[J].商业研究,2002,(02)

[4]王铁军:中国中小企业融资28种模式[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1-2

[5]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篇7

石油企业的海外投资模式是石油企业进入资源国市场、参与海外投资项目,进行资源贸易及其服务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不仅具有一般企业海外投资的特点,而且还具有石油企业自身的特点。(1)石油企业的海外投资模式具有多样性。如绿地模式、并购模式、租赁模式等。丰富多样的石油企业海外投资模式,给投资主体提供了根据自身条件合理选择并搭配投资模式的机会。(2)具有可进入性。切实可行的投资模式必须具有进入资源国的可能性。(3)具有灵活性。投资模式是灵活多变的,可以相互转换。为更好的适应资源国及国际环境的变化,石油投资主体应该灵活变更投资模式,以减少由此带来的损失。(4)资金来源具有集中性。由于石油行业是一个具有高风险高投入的行业,我国现有私人资本难以独自承担,因此,海外石油投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专项拨款,金融机构贷款或通过发行股票向公众筹集资金。(5)投资地点较为集中。由于世界石油主产区集中在中东、非洲、南美洲北部的委内瑞拉、哈萨克斯坦及俄罗斯等地,因此,石油企业海外投资的重点也集中在这几个地区。皇家荷兰壳牌、埃克森美孚、道达尔等国际大石油公司纷纷把西非和墨西哥湾深水区、前苏联实行开放政策的欧佩克国家和LNG业务领域作为今后重要的新产量增长源。(6)投资收益包括货币与实物两种形态。其中实物形态的收益体现为份额油。份额油的获取增强了国内石油供给的主动权,是实现能源安全的有效方式之一。

二、影响石油企业海外投资模式选择的因素

1.外部环境因素。外部环境因素是指在进行海外投资时所面临的诸多企业外部环境的总称。它对投资安全和收益情况影响巨大,主要包括以下因素:(1)政治环境。政治环境直接关系到投资安全,包括政局是否稳定,有无战争风险,有无国家政权和社会制度变革的风险等。(2)法律环境。法律环境是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能否获得有效保障的根本依据,在外部因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资源国对外国投资者的法律保护,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情况,有关的税法、海关法等法律是否健全及对外国投资者的利弊,投资国及被投资国对盈利汇回本国的限制和外汇管理规定,审批制度等都影响到海外投资的安全。(3)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是影响国际投资活动最直接和最基本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宏观经济环境、微观经济环境、经济政策和金融政策四个方面。(4)社会环境。社会治安状况、对外开放程度,以及对外活动中的国际信誉都处于良好状态,将增强外国投资者的信任感和积极性。(5)自然环境。特定的自然环境,有助于实现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尤其对于石油等资源性投资项目。

2.内部环境因素。内部环境因素主要来自于石油企业投资主体内部,包括融资能力、管理能力等。(1)石油企业的融资能力。油气勘探是高风险、高投入的行业,一口井动辄数十万甚至百万美元,一项海外石油投资少则几亿、十几亿美元,多则上百亿美元。如2005年10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以41.8亿美元收购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2006年1月9日中海油以22.68亿美元现金收购尼日利亚海上石油开采许可证所持有的45%的工作权益。这些海外收购案,表面上看是一个石油企业的商业行为,但实际上反映了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反映了石油企业持续融资的能力。(2)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状况。人力资源是石油企业海外投资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高素质的石油行业的人才队伍,不仅是开展海外石油投资的基础,也是进行国外石油交流的保证。这就需要具有技术、外语和管理相结合的高素质的复合型的石油人才。

三、我国石油企业可选择的海外投资模式

1.直接投资模式。(1)绿地投资模式。一般是在油气田较集中的中东、非洲等国家或地区投资设厂,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等资源,实施本土化经营。这种模式有利于经济与文化的融合,促使企业健康发展,因此,被称做绿地投资。不足之处是短期内财务业绩不佳,投资回收期长。(2)海外并购模式。跨国并购是海外扩张的快速通道,产权交易是跨国并购的通行手段。创建新企业固然是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一条路子,但所耗时间过长,如果通过兼并、收购资源国企业或其部分股权,对原有的基础条件加以改造,可迅速形成生产能力,从而以最快的速度进入目标国家的市场。根据合同标的物的不同,海外并购模式又可细分为海外控股股权并购模式,海外有形资产并购模式和海外无形资产并购模式。1)海外控股股权并购模式是通过收购跨国石油公司正在开发油田的股份,从开发阶段介入,规避勘探风险,并实现对项目进行控制的投资行为。通过控股股权并购,一方面投资方可以以部分出资取得海外目标公司的控制权,迅速实现石油企业的海外扩张,减小海外投资的政策性阻力;另一方面实现了投资方海外间接上市的目标,即买壳或借壳上市。例如,BP公司通过收购TNK—BP公司50%的股份?眼2?演,率先于各大石油公司迅速进入俄罗斯石油市场。2)海外有形资产并购模式。该模式可以有效避免目标石油公司因债务不清等问题,向投资方转嫁原有债务及或有负债。但该模式的实施有两个限制条件:一是由于多以现金方式进行收购,故需要投资方投入较多运营资本;二是由于在完成并购后要对目标石油企业进行整合,因而投资方应拥有具备较强管理能力的整合人才。3)无形资产并购模式。其主要特征是实现买壳上市,快速进入资源国市场;借助被收购品牌的影响力及原有销售渠道,可以省去海外品牌塑造和推广的时间与费用。2.间接投资模式。(1)参股投资模式。投资方购买外国石油公司股份,但不控股,不对其进行经营管理,只收取红利或从股票买卖差价中获取利润。这种模式下投资方所持产权的安全性较高,不会被当地政府或民族主义者当作攻击的对象。(2)债券投资模式。投资方通过债券投资,每年收取固定现金回报。该模式下,投资方不持有股份,但有固定份额收益,财务安全比直接持股高,但收益额较小,无法实现国家能源安全。(3)金融衍生品投资模式。石油现货价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期货价格,因此,可以借助金融的支持,在国际市场上实现套期保值、价格锁定和规避经营风险。在寻求国际能源合作中,中国企业可以更多地利用期货手段,海外并购并非唯一选择。

3.其他投资模式。(1)融资租赁模式。投资方承租人通过向另一国出租人交纳租金,取得设备等物品使用权,从而在资源国进行投资的形式。当资源国有一定政治风险时,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设备风险转嫁到出租方,减少投资风险。在签订合同时最好使用服务性租赁,以接受保险、维修等服务。(2)国际承包。投资方在国际市场上通过投标、议标、询价和接受委托等多种方式,单方或同拥有资金的公司签订合同共同取得实施工程项目的权力,然后根据合同要求组织设计施工,按质、按量、按期完成工程任务的整套过程。具体包括:1)回购模式。在该模式中,投资方将带资在资源国进行勘探开发,项目投产后对方以产出原油或其销售款逐年返还项目投资,并给予投资方合同中约定的资金报酬,以此方式对项目进行回购?眼3?演。以回购模式进行投资能获得相对稳定的回报,不受石油价格下跌的影响,风险较小。但缺陷在于投资方在资源国一般只能实行返销协议合同,也就是购回协议。开发一个油田后,必须悉数卖给资源国石油公司,没有分成,也不拥有该油田股份,不利于投资方的长期发展,也不利于获得稳定的份额油;2)产品分成合同模式。是投资方公司承担勘探作业及费用,并可能提供工程技术与管理帮助,在区块产油之后按照规定比例分配产量?眼4?演。这样可确保投资方拿到的是实物,规避了石油产品的未来价格风险。由于该模式下投资方不持有所开发油田的股份,故不存在财产安全问题;3)矿税协议合同模式。该模式在发达国家应用比较普遍,是投资方可以获得目标油田的经营权,开采权以及油气产品支配权,只需向资源国交纳矿业资源费和所得税;4)风险服务合同模式。该模式主要应用在南美及拉美地区,即投资方承担勘探开发风险及费用,最终获得以石油产品体现的相应的服务报酬,产出油气全部归资源国所有;5)提高采收率合同模式。该模式主要是针对单口井的修复增产,投资方按照合同约定比例获得增产部分的产量。分配比例采取的是类似递进税率的浮动比例,所不同的是,增产部分的产量越高,投资方所获得的分成比例越小。该模式有利于投资方进行科技研发。如果投资方在海外的综合实力有限,则很难在短期内获得大量油源。(3)股权捆绑油源的集合投资模式。该模式是针对民营石油企业的一种“引进附带油源”合资战略,即让拥有油源的外国企业或油矿主,带着投资方应得的份额油与资金,与投资方共建中小型油码头、石油运输系统、仓储或炼油厂及终端销售网点等,以满足投资方的份额油需求及保证供给。该模式的优点在于民营企业作为投资主体,在海外寻找石油区块具有相对较小的政治敏感性,获取油源时人为干扰因素较少,获得区块的可能性较大。

参考文献:

[1]姜学峰.新世纪国际大石油公司发展战略新动向[J].国际石油经济,2004,(9):13-19.

[2]刘炳义,等.跨国石油公司发展战略及其演变趋势[J].石油科技论坛,2007,(1):4-14.

[3]王年平,李玉顺.回购合同在伊朗石油勘探开发中的应用[J].国际经济合作,2004,(7):37-39.

[4]徐振强,育红.国际石油合作合同模式的特征及演进[J].国际经济合作,2003,(1):50-53.

篇8

富人守财秘诀

据2007年统计,美国有超过400万家庭拥有百万美元可投资净资产,排名全球第一,而在中国,这样的家庭有31万。如何让手中财富获得比较稳健的投资收益,几乎是所有中国富裕家庭考虑的问题。

富裕家庭的财富主要来源于创业所得和出售产业所得。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大批民营企业家通过创业成功积累了财富,这是第一代富人们积累财富的最主要途径。而通过投资积累财富在所有富人中的比例连10%都不到。这说明积累财富不是靠理财.理财是保住财富,理解这个非常重要。

统计显示,就富裕家庭和普通人的理财效果看,2001~2006年的年复合投资收益,前者在10%以上,后者只有百分之零点几。是不是富人比普通人更会理财呢?我们先来看资产的种类。

资产通常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实物资产,最典型的就是不动产,其他如黄金、珠宝、首饰、手表、收藏品和字画等,这类资产的特点是看得见,摸得着。其二是金融资产,可以把它再分为现金类、固定收益类、权益类和另类投资等。这些资产相辅相成组合在一起,像是一个团队,配置得法,从长期来看就会给投资者带来比较稳健的回报。

从图1可以看出,全球富裕家庭配置资产在各个方面基本上保持平衡的比例,虽然从2002年到2007年都在不断地微调,但总是保持一定的比例。它给全球富人们带来了10%以上的稳健增值。这就是资产配置的好处。

理财最重要的就是怎么样把投资者的资产盘活,给分配好,就是做好资产配置。影响长期投资性最重要的就是资产配置,其重要性占到了91.5%。

观察美国过去10年的资本市场,股市的平均月波动率是4.4%.平均月报酬是0.9%。波动率代表风险程度,数字越大代表的风险越高;债市的月报酬率是0.6%,比股票小,它的月波动率为1.4%,风险也低。假设做一个比较简单的组合,75%的股票和25%的债券,收益率和波动率就介乎两者之间。

资产配置的真正作用还不在此,加入一个避险基金(这是在海外富人理财选择比较多的产品),38%的资产配置股票,13%配置债券,50%配置避险基金,则获得的月投资收益是0.9%,和股票一样投资,但月波动率只有2.6%。这就是资产配置其中的一个重要作用:在获得同样收益的情况下可以有效降低收益风险。

如果再加一类产品,地产信托,通过组合投资股票28%,投资债券9%,避险基金38%,地产信托25%,发现月报酬率达到1.0%,月波动率持续下降为2.4%。这就是资产配置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在承担同样的风险情况下,稳定地提高投资收益。

资产配置5步曲

资产配置看上去简单,做起来却相当复杂,对于投资者应该怎么做呢?不同的财富水平下有不同的理财需求。在财富水平比较低的时候,先满足的是基本的需求,比如说住房、医疗、生活等等这些基本的理财需求。做好资产配置,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实现,详见图。

确认理财目标

比如,在未来5年希望积累到多少财富,或希望每年获得15%收益率。

确定大类资产配置比例 根据自己的特征、特点进行配置来配,每个因素都在不断变化、资产配置也需要不断调整。

1.年龄。如果年龄偏大,那就多投资一些固定收益产品,这样风险比较低。

2.资产规模。如果资产规模够大,可以做更积极的一些投资。

3.阶段性的投资期限。期限比较长,可以多进行一些权益类投资;如果比较短,就要做一些稳健的投资。

4.对待风险的态度。这是对于个人来说,可以承受多少风险。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的承受能力有多大。有个方式可供参考,亏损的时候每个人都会难受,如果难受到晚上睡不着觉,那就超出了个人的风险态度了。每个人的风险态度都不同,而且会随着时间而变化。

5宏观的趋势。如果市场看好,就做积极一点的投资;如果市场不好,就做稳健一点的投资。

上述5个方面要综合起来考虑,形成每个人不同的资产配置比例。

根据目标,运用合适的投资方法确定好了理财目标做好了资产配置,就需要选择合适的投资方法。投资方法有很多,每种方法都适合不同的人群。

1.恒等比例投资法:定期审视并调整大类资产配置比例,维持原来大类资产配置比例。

2.定期定额投资法:在固定时期投入固定的金额,旨在长期过程中降低整体投资成本,获得稳健投资回报。非常适合积累养老金或教育基金。

3.金字塔投资法:逐渐建仓的投资方法,价格越高投资金额越小.旨在控制投资风险,避免高位投资。

4.核心卫星投资法:核心部分投资比重大,稳健第一位;卫星部分投资比重小、灵活性第一位。

选择这些方法的目标,最重要的就是为了降低风险稳健获利。

选择金融产品

在选择金融产品的过程中有几个要点,长短期限要搭配;不同风格要互补(不要挑食);不同类型金融产品的选择重点不一样。

定期审视并调整方案

市场趋势是否发生改变?投资收益是否达到预期要求?当初投资的产品是否有新的变化?是否有新的替代产品值得选择?比如说原来的理财目标是3年积累1000万元,可是现在行情变化了,可能收益率达不到预期.那就需要调整了。理财目标是否发生变化?这些都需要定期检查、调整资产配置方案。一般来说一年调整一两次就够了,当出现了上述情况后,就需要及时调整。

如何筛选合适的私募金融产品

当前,市场上有两类炙手可热的产品,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即专户理财产品等和对企业进行权益性投资并通过上市、并购、管理层回购等方式出售持股获利的基金。那么,如何筛选呢?

合规性和合理性

合规性就是产品符合国家的监管要求,否则就面临着政策风险。合理性就是能否避税,费用结算是否合理。

团队的投研能力

为什么把资产交给这个基金来运作?是因为该基金的管理团队有更好的投研能力。如何去考察呢?方法会有很多,比如看它的投研团队人数、工作背景、流程,还有公司的管理水平和对行业的认知水平等,这些都非常重要。

篇9

香港金融市场三大优势

据国信证券(香港)研究部专家吴先生介绍,时下香港金融市场具有三大优势:

一是,可选择投资渠道多,券商等金融机构可为投资者提供境外的证券(如美股、日股)、全球期货市场的投资通道等,有利于投资者配置的多样化,寻求替资机会。

二是,产品种类多,香港市场的金融创新比内地更为完善,如财富管理(如各类型基金、债券、大额定期存单、保险的组合)、产品创新(如结构性理财产品)等,也有诸如股票市场的延伸产品如新股融资、融资融券等,债券市场的延伸产品如私募债、高息债等。

三是,汇率上更加划算。人民币升值已经告一段落,国家外汇占款呈净流出状态,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人民币兑换美元将保持稳定,甚至不排除出现一定程度的贬值,所以即使去香港换汇吃利差也能有收益。

不同人群,投资方向各不同

第一类:专业性强的投资者

资金类型:50万元人民币以上

风险偏好:较进取

适合品种:股市(长期)、私募债

因为制度的原因,和A股对比,港股市场更适用于以基本面研究的方法取得投资收益。而且据港股历史统计,从长期来看,股市收益仍然要大于其他产品。

与此同时,私募债也是很好的选择。据了解,目前香港很多私募债的收益率在12%—15%,远比内陆私募债的收益高。

但投资者应该注意,购买私募债前一定要对公司有详细的了解,最为重要的是对方的资金是否能够偿还利息和本金,如果不能不要轻易投资。

第二类:非专业或专业知识不强的投资者

资金类型:50万元人民币以上

风险偏好:稳健

适合品种:债券

业内专家推荐的是政府债和高息债两种。

首先,政府债,因为其是政府发行,相对风险会小一些,但是收益率并不吸引人,约5%左右。

其次,高息债,收益率普遍在8%—20%之间,比较吸引人。同时这些债券在一定时期内风险是可控的,因为香港的企业高息债利率设定是以评级机构评级作为参考,风险并不是很大。同时,投资者应注意:虽目前香港银行均有各类债券产品供应,但入市门槛和收益风险各异。以香港某银行为例,目前该行约有数几十只债券供应,币种有港币、美元、澳元、欧元和人民币等,期限有短有长,最长的达20多年,而受益率最低债券仅为8.5%。

第三类:以都市白领为主的工薪阶层

资金类型:50万元人民币以下

风险偏好:稳健或进取

适合品种:基金、ETF

业内专家认为,如果这类投资者以香港市场为选择标的,适合投资方向是基金;如果以国际市场为标的,可投资ETF,如美股ETF分享其他市场的绝对收益。

香港市场上可购买的人民币基金主要有两类,一类是RQFII,一类是在港交所上市的信托基金。其交所主要有ABF港债指数基金。其主要投资期限长短不一的香港债券,2007年成立至今,年收益率分别为2007年5.8%、2008年10.5%、2009年亏损0.1%、2010年1.8%、2011年4.9%,累计收益26.9%,最低买卖为100单位,约1万港元左右。

而ETF主要投资中、韩、泰、菲、马、新、印尼等国以及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各类债券,2005年成立至今的收益率分别为:2006年13.71%、2007年7.8%、2008年3.53%、2009年4.34%、2010年10.17%、2011年6.45%,年化收益率为6.89%,最低买卖单位为10单位,约1300港元左右。

篇10

关键词:金融投资;风险;收益;关系;特点

金融投资是一项重要的理财手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投资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银行储蓄、股票、债券、基金都属于金融投资的主要手段。金融投资的主要特点就是风险与收益并存,且收益越高,风险越大。人们在使用投资产品,选择投资方式时应谨慎为之,力求金融投资活动在承担最小风险的同时获得最大收益。

一、金融投资风险与收益的关系

(一) 金融投资风险

投资者在开展金融活动时可能获得利润,也可能遭受损失,这是由于金融风险存在正负两方面的作用。因而投资风险并非仅是损失的代名词,它同样可以为投资者带来收益,而在金融投资风险的作用下能否获利也受到很多外在因素的影响。利率风险和证券市场风险是投资者需要面对的主要风险类型,两者分别通过利率变动和证券价格起伏来产生风险,使投资者获益或承担损失。

(二) 金融投资收益

通过金融活动获取收益是金融投资的主要目的,投资者的共同目标就是通过投资来获得最大收益。不同的投资方式带来的收益率存在较大差别,月收益率、年收益率是主要划分方式。高收益的投资方式也必将带来较大的风险,需要投资者在风险与收益当中进行权衡,选择科学的方法来有效规避风险,获取最大收益。金融投资切忌盲目,否则只会使损失风险进一步加大。

二、金融投资风险与收益的特点

(一) 时限性

金融投资的风险和收益在不同的时间内会呈现不同的形态,损益程度会受到经济环境、金融利率、产品样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可能呈现风险大而收益较小、风险小而收益偏高等不同状态,随时间改变而产生损益变化,这就是风险与收益的时限性特征。

(二) 客观性

金融投资的风险与收益是投资本身的属性,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呈现不同的变化,它们始终与金融投资活动并行,是客观存在的。金融投资的风险与收益并不受主观意志的控制,不会随投资者的意志发生转移。

(三) 损益性

金融投资存在的风险可能使投资者承担投资损失,也可能带来大小不同的收益,金融投资的收益则会让投资者的资本增长,获得利润。金融投资的风险与收益同时具备损益性的特点。

(四) 不确定性

金融投资的风险和收益变化决定了投资活动结果的不确定性,投资者不能确定投资损失的多少,也不能确定会获得多少利润,资本的变动始终难以确定,这就是金融投资不确定性的表现。

三、规避风险,提高收益的措施

(一) 加强金融活动监管

为了保持金融市场稳定,提高金融投资者收益,相关部门必须发挥监管职能来对金融活动进行调控。首先,监管部门应该在金融投资相关法律的指引对金融市场进行把控,确保所有金融活动的开展都符合法律要求。其次,金融机构本身也需要采取一定的经济手段来监督金融投资活动,防范投机行为,在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同时,降低投资者承担的金融投资风险。另外,自律机构也应采取行政措施来对投资者的金融活动进行管理,发挥投资者的主观能动性,引导投资者正确看待投资收益,规范自身的投资行为,共同打造一个稳定、和谐的金融投资市场。对金融活动进行监管是规避风险、提高收益的必要手段,只有创造出规范、有序的金融市场,才能确保金融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 正确选择投资产品

投资产品的选择是否正确将关系到投资者的收益高低。投资者在确定投资方向前,除了科学分析投资产品的优缺点之外,还应对经济大环境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具体来说,投资者首先要对自身的经济状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然后要对金融投资产品进行分析,看自身的经济状况适合选择风险大、收益高的产品还是收益低但风险小的产品,在金融投资技巧的辅助下权衡利弊,谨慎确定投资方向。同时,经济大环境对金融活动的影响不容小觑,投资者必须将国家及地区的经济政策、发展状况等纳入考虑,重视其对投资收益可能产生的影响。以银行储蓄这种投资方式为例,投资者在选择前应对CPI指数的变化给予关注,以求投资可以取得更高收益。

(三) 科学进行投资决策

投资者想要获得更高收益,就应掌握更多的技术分析方法,科学地进行投资决策。投资者积极汲取成功者的经验是提升决策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如企业通过借鉴巴菲特的零投资理论,在开展投资分析时,将企业内部的资金状况、经营特征、购买能力、管理水平等统筹起来进行考虑,然后出具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另外,道氏理论也是股票投资者应该学习借鉴的重要理论,要求投资既要活在当前,又要关注未来,通过对股票市场的日常分析来获知未来发展趋向,通过长期投资的方式来获取最大收益。向成功者学习是投资者必须要做的工作,从前人经验中汲取营养,吸取教训,从而对市场的风险情况有更明确的了解,为实际投资活动提供指导。

(四) 选择多种投资方式

“不能把鸡蛋放到同一个篮子里”是对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形象比喻,一旦投资者选择的金融投资方式出现风险,那么投资者的损失将十分惨重。这就要求人们在进行金融投资时,应经过科学的分析,选择几种最合理的投资方式,将资金分别投入其中,如可以同时选择银行储蓄、购买基金、购买保险等。即便其中一项投资出现问题,投资者仍可以借助其他投资方式获取收益,继续发展,从而降低投资风险,避免出现因投资不当而引发破产的情况。选择多种投资方式不但可以有效规避风险,而且在多种投资方式中可能会出现带来很高收益的投资产品,使投资者获取高收益的机会大大增加。

结束语:

金融投资活动中的风险与收益是相互联系的,存在辩证关系。作为投资者需要理性看待金融投资的风险和收益,把握其内在特点,进行科学决策,选择合适的投资产品,在借鉴前人成功经验的前提下做出理性投资。力求最大限度地规避金融投资风险,获取最大收益。

参考文献:

[1] 杨树林,王晓明.我国投资银行业务的现状、风险防范及业务创新[J].商业研究,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