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工程管控范文

时间:2023-07-07 17:33: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配电网工程管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配电网工程管控

篇1

关键词:配电网工程建设;工程管理;造价控制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电需求在不断增长。为更好满足社会用电需求,打造坚强供电网络,给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安全、可靠、清洁的电能支撑,近年来,国家逐步加大了对供电网络的投资力度,处于供电末端的中低压配电网(以下简称:配电网)更是电网建设的重点。随着配电网建设项目的增加,尤其是新一轮配电网改造项目的全面启动,配电网工程项目数量与日俱增,给配电网工程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加强配电网建设工程有效管理和造价控制,合理降低项目建设成本,提升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立足于配电网工程管理的实际情况,分析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从业主的角度对配电网建设管理中造价管理与控制做相关分析和探讨,为相关工作的实践工作者提供参考。

1 配电网工程造价管理的问题现状

1.1 配电网建设在大规模投入的情况下,缺乏通盘考虑、超前谋划、中长期规划、分步实施计划、分期申报、逐步实施的区域性总体建设造价控制。

1.2 配电网工程造价缺乏规范性的全过程管控和有效监管[1]。配电网建设项目,具有覆盖范围广、工程数量多、单个项目规模小、地点分散、工期短、⒂敕蕉唷⒍怨こ讨柿亢拖钅客蹲视跋煲蛩囟嗟忍氐恪L岣吖こ讨柿浚合理控制造价,应从投资决策、设计、招标、施工、竣工验收、项目投产等环节对配电网建设项目造价推行全过程管理。

1.3 配电网工程建设投资缺乏有效合理控制,项目前期工作深度不够,投资规模调整频繁。配电网建设项目影响范围大,其造价管理效果直接影响到电力行业的经济效益[2],须有专业化管理层来主导整个配电网工程建设方向,通过严谨规范的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管理,合理控制工程造价,降低调整频率,使有限的资金创造出更多价值和效益。

1.4 配电网建设项目缺乏完善的成本预算制度。成本预算是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本预算运用于配电网工程,有利于电力企业对配电网工程造价的合理控制。目前,部分企业对配电网工程成本预算管理缺乏认识,尚未建立完善的成本预算制度,增加了配电网工程的投资成本。

1.5 配电网工程造价管理人员数量少,专业界限不明显,工作量大,整体素质不高,难以满足大规模配电网建设需求。

2 配电网工程造价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配电网建设缺乏区域性总体建设意识

配电网建设在大规模投入的情况下,没有明晰的目标网架结构,缺乏通盘考虑、超前谋划、中长期规划、分步实施计划、分期申报、逐步实施的区域性总体建设意识,导致配电网工程造价控制总体规划、计划性的缺失。

2.2 项目投资盲目,设计质量有待提高

多年来,我国的配电网建设速度远低于社会经济发展,难以满足社会用电需求,由此出现了一轮又一轮政策性大规模配电网建设热潮。这种大规模的批量性配电网建设项目,往往缺乏仔细的研究和策划,可研工作粗略开展,投资估算未经实际测评,草率分析工程财务;设计时间和设计人员有限,仓促进行基础性工作,设计深度不够,设计质量不高,工程造价难以有效控制。

2.3 可行性研究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配电网建设单个项目规模小,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要性长期被忽视。许多项目在投资前,基础性工作开展不充分,现状调查不到位,电力增长需求预测依据不足,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标准等确定不合理,导致可研设计与投资估算深度不够,预测的设备材料价格与市场价差距较大,选址、路径、设备选型等误差引起规模变化、征地及青苗赔偿等费用增加,最终造成很大投资变动。

2.4 配电网项目投资预测不合理

配电网项目的投资会受到社会经济、宏观政策、自然环境、人员素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加上目前存在的定额和指标的滞后、工程设备材料价格信息管理的缺失、造价评价标准的欠缺等,造成项目投资不能合理预测,预测依据不科学。同时,对配电网工程造价的形成过程、造价偏差原因等缺乏正确合理分析,分析结果缺乏有效性。

2.5 配电网工程造价人员数量有限,综合素质偏低

配电网工程造价从业人员较少,专职造价人员有限,只能勉强服务于正常的业扩报装和常态化配电网建设,难以满足大规模配电网项目建设需求。长期存在的“重技术、轻技经”、岗级薪酬低等,导致专业人员缺乏、从业意愿低下,给技经专业人员补充带来困难。同时,电力工程造价人员获得专业技术职称比率不高,取得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的人员较少,虽取得了相关的从业资格,但人员缺乏实践经验,对技术方面知识掌握不够,专业综合素质较低,无法满足电网工程的建设发展。

2.6 项目评审不严谨,相关政策执行不到位

项目评审是配电网项目建设前期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项目立项、项目批准计划、批准概算等阶段的必要程序,亦是合理控制项目投资的有效把控手段。但长期以来,我国配电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使得项目评审相应阶段必须具备的方案比选、经济效果评价、站址及路径协议手续的取得等,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被忽视,出现设计勘察不到位、与地方政府协调不充分等问题。导致项目实施时,受各种因素影响,无法按原有立项、批复实施,项目整体变动很大,许多项目不得不重新选址、更换路径,项目投资得不到有效控制。

2.7 施工招标口径不合理,边施工边设计现象屡禁不止

配电网项目的初步设计完成、项目投资概算批复下达后,就进入了设备主材招标阶段,随后进行的施工招投标也以批复概算为基准进行,即便是近几年在电网工程逐步推行的工程量清单招标模式也是在概算口径下进行的,这一点是与地方基本建设项目最大的不同。而施工招投标之后,随即进行的施工是按照施工设计图纸进行的,由于初设的深度有限,招标所采用的初设与施工用的施设必定会有不同,由此引发大量的变更,给施工管理和造价控制造成困难。在推进大规模配电网项目建设改造时,受项目时间节点的限制,许多项目开工时施工设计图纸尚未完成,边施工边设计现象就在所难免,甚至会出现项目完工仍无施工设计图纸的情况。在没有施工设计图纸,仅参考初设图纸而进行的施工,工程质量得不到应有保证,规范有效的项目管理和造价控制更是难以进行。

3 加强配电网工程造价管理的几点建议

3.1 做好区域性配电网建设的布局规划

配电网规划是配网建设和改造的关键环节,对配电网建设起着引领作用,对配电网建设的造价控制也至关重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与对方经济发展、市政整体规划相协调,优化网架结构,提高供电可靠性与稳定性,是配电网布局规划的核心内容。

(1)区域性配电网发展规划与布局,必须与上级电网发展规划和周边区域性配电网发展规划协调一致。

(2)区域性配电网电源建设规划要与电网建设规划协调统一,同时满足电源送出要求及稳定可靠的供电能力。

(3)区域性配电网规划要考虑适当裕度,具备一定应变能力。

(4)网架结构要简明合理、层次清晰分明;电网运行方式灵活、经济,线损及网改成本应相对较低;在效益评估的前提下量力而行,逐步实现配网自动化。

3.2 加强配电网建设项目决策阶段的造价管理

在配电网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良好的决策是配电网项目建设的关键。认真开展可行性研究工作,明确项目建设目的,确定建设规模,合理控制投资总额,是项目决策管理的重要环节。

(1)认真组织扎实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开展充分的现场踏勘、现状调查、用户需求等前期基础性工作,与政府、相关单位和部门进行充分沟通与交流,合理预测电力增长,有效进行多方案比选,给项目决策提供依据。

(2)广泛收集配电网工程造价资料,根据配电网建设项目的工程特性和优缺点,进一步分析工程选址、设备选型、线路路径等,确定合适的计价方法,提高工程造价准确性。

(3)在执行政策文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主管部门、银行及投资方的相关意见,合理编制投资估算;利用经济学原理,计算配电网建设项目的利益价值,论证项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综合评价经济性,认真做好项目评价,确定可投资的配电网项目。

3.3 加强配电网建设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

工程设计是建设项目落地的重要阶段,相关资料表明,设计阶段费用占整个建设项目费用的1%,而设计阶段涉及的工程造价占整个项目造价的75%。因此,做好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是确保配电网建设项目造价管理水平和质量的基础。

(1)制定限额设计标准,推行标准化设计,根据配电网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方案等,确定合理的投资限额,有效控制项目投资。

(2)遵循技术原则,遵守安全规程,结合工程实际地形地质、周边环境、经济发展、施工技术水平等,进行方案的比较与分析,优选经济、适用、安全的设计方案,合理控制建设投资;各阶段设计图纸完成后,按照设计图纸,合理、准确的编制相应阶段的造价文件,为各阶段的管理者提供参考。

(3)对设计单位的设计文件质量,要做好监督与审查,促进设计文件质量的提高;编制的设计造价文件要规范,需经专业评审机构进行全面审定,去除人为扩大设计规模等费用,合理确定投资。

3.4 加强配电网建设项目评审阶段的造价管理

认真履行配电网项目评审程序,确保评审质量,是保障配电网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

(1)制定配电网项目管理规定和实施细则,明确项目评审流程和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制定项目立项原则和项目评审要点,明确项目命名规则、建设必要性及建设内容等关键点,确保立项明确规范。

(2)按照相关技术导则、标准、规范、定额规定等,按照配电网规划,以PMS系统、用电采集系统等生产管理系统中的基础数据,严格把关项目立项、可研、初设等环节,确保项目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3)评审结束后,依据评审意见,监督各单位、各部门对上报的项目进行修改改善,确保项目评审的有效落实。

3.5 加强配电网建设项目招投标阶段的造价管理

招投标阶段是配电网工程造价管理的关键控制点。建设单位通过招投标,选择合适的设备材料供应商和施工企业,对于配电网建设项目投资控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设备材料采购招投标。根据初设设计批准概算或审定的施工图预算中的设备材料,严格按照相关程序进行物资采购招投标,增加采购透明度,规范采购行为,降低采购成本,确保设备材料质量。

(2)施工招投标。第一,调整施工招标口径,将目前的初步设计概算招标调整为以施工图预算口径招标,减少变更,有效控制投资。第二,确定合理的分标方案,减少各标段的交叉纠纷、临时场地分配等问题。第三,规范合理编制招标文件,图纸尽量完整深化,工程量清单尽量细致详尽,涉及的合同条款等方面的内容尽量详实全面。第四,确定合理的限价,选择资质合格、信誉好、经验丰富、合理低价的中标单位,确保工程质量可靠,工程投资在控。

3.6 加强配电网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

施工A段是配电网建设项目落地实施的标志性阶段,也是造价管理最繁杂的阶段。

(1)加强配电网建设项目的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施工阶段造价管理的基础,是组织施工、进行成本控制的依据。在配电网建设项目管理中,要对施工阶段的预算进行全面管理,合理控制预算,为配电网工程管理工作提供基础条件。

(2)加强设计变更管理。据相关资料,设计变更对工程造价影响约占70%,由此可见,设计变更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造价管理质量。配电网项目建设过程中,尽量减少设计变更,出现的设计变更也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变更后的总造价要控制在批复概算以内。若变更后总的投Y超批复概算,必须报相关部门审批,同时规范做好相应资料,为后续的竣工结算等提供依据。

(3)加强现场签证管理。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签证,对工程造价产生直接影响。建设单位驻现场工程师、监理等施工现场签证管理人员,必须充分了解工程文件、施工现场,掌握工程经济管理等相关知识,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严把签证审核关,为合理控制造价创造条件。

(4)加强工程合同管理。合同签订前,应根据配电网项目的特点,拟定合同条款,合理控制工程造价;合同签订后,建设单位项目管理人员应认真研究合同,依据合同对施工单位进行有效管理,承包单位要组织专班进行合同管理,按合同合理组织施工。

3.7 加强配电网建设项目造价管理的审计

对建设项目进行审计,是做好造价管理的重要控制手段。

(1)充分发挥审计部门的重要作用。近几年,配电网工程规模大、范围广、涉及面宽,只有适时跟踪项目进度,认真审查评价配电网项目投资各阶段工作,科学监督,防止建设过程中的资金浪费,才能更好地控制配电网工程造价。

(2)审计部门要认真履职履责。审计部门要监督配电网建设项目的法律法规执行情况,促进配电网工程规范化管理;通过审计手段,及时发现投资方面存在的问题,利用专业优势提出整改建议和解决措施,进一步促进配电网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提升。

(3)适当提高对工程造价人员重视程度。转变“重技术、轻技经”的观念,给予技经和技术同等的重视;适当提高技经人员岗级薪酬,提升技经从业意愿,促进造价管理工作健康发展。拓宽人才渠道,适当引进造价专业人员;在岗技经人员加强业务知识学习,经常到现场了解施工情况,理论联系实际提高造价专业技能和综合业务能力。

4 结束语

配电网建设项目的造价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兼具技术性、专业性、综合管理能力的集中体现。只有将科学的造价管理方法,运用于配电网建设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才能满足电力企业的现代化建设发展进程。配电网建设的管理人员,必须具有不断学习、勇于探索、克难奋进的精神,掌握科学适用的造价管理方法,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促进电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邢伟东,刘丹.论加强工程造价中全过程管理[J].企业导报,2010(7):102-103.

篇2

关键词:10kV配电网;工程施工;施工管理

0引言

10kV配电网工程中,施工环节是最为重要的,也是事故发生率较多的环节。在10kV配电网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没有做好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就会导致整个工程出现问题,投入运行的设备存在质量缺陷,无法保证配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

110kV配电网工程管理现状

10kV配电网需要根据区域范围内的电能使用情况以及电网运行情况进行配电网建立、维修和改造工作[1]。目前广东省的配电网工程管理模式相对完整,但是在具体运行中,会由于一些细节问题没有到位,或者偶然因素所导致,而使得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受到影响。这就需要在工程施工中针对普遍存在的施工问题强化管理,以确保工程施工有效展开,提高工程质量。

210kV配电网工程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2.1配电网工程管理中存在着达标过关意识

10kV配电网工程管理中存在着严重的达标过关意识,使得工程施工管理水平难以提升,也严重制约了施工技术的快速发展。随着工程施工行业竞争的日益积累,如果整体技术水平仅限于达标过关,施工企业很难占据行业优势,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从工程角度而言,工程质量也难以提升。

2.2没有对环境加以充分考虑

10kV配电网覆盖面广,在工程施工中很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广东省一年四季气候温暖,夏季多雨,配电网施工环境较为复杂。如果在施工中没有对环境因素加以考虑,特别是电缆头制作就会存在潮湿、放电等故障,出现施工质量问题[2]。

2.3施工方案模糊

配电网工程施工要顺利展开,切合实际的施工方案是非常重要的。从目前的10kV配电网工程施工情况来看,由于配网施工单个项目多,施工方案的编制不够深入,未能根据施工现场实际安排合理施工进度、工程质量措施、安全技术措施等,导致施工过程未能有效管控。

2.4施工人员素质偏低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技能、施工管理人员素质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然而目前10kV及以下配网工程“点多面广”、人员流动性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无法在施工过程及时全部发现和消除质量缺陷,给设备运行带来安全隐患。

310kV配电网工程管理策略

3.1要树立正确的施工管理意识

确保10kV配电网工程管理质量,树立正确的施工管理意识是非常必要的,直接关乎施工行为是否恰当。工程施工中,达标过关仅仅是施工基本要求,施工管理意识中,要定位于通过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和施工质量管理水平,以提高工程质量。

3.2要充分考虑到环境因素

10kV配电网工程施工很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这就需要根据施工所在区域的环境特点,比如气候情况、地质特点,施工范围内是否有障碍物等等,都要予以考虑,做到工程施工中对各种环境干扰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避免施工问题存在。

3.3要重视工程施工方案的制定

为了保证10kV配电网工程施工的顺利展开,要重视施工方案的制定。方案编制、审核、批准程序应符合要求;施工进度、施工方案及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应符合施工合同要求;资源(资金、劳动力、材料、设备)供应计划应满足工程施工需要;安全技术措施应符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施工总平面布置应科学合理。

3.4加强人员培训

提高作业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提高作业人员的质量意识,树立质量第一、预控为主的观念,养成程序化、标准化的工作习惯。提高项目管理人员技能水平,进一步提升工程质量把控水平。

4结语

规范施工过程管理,提升工程实体质量水平,配网工程不仅表现在外在工艺的美观,更应注重内在质量的扎实把关。变结果管理为因素管理,变静态管理为动态控制,依靠技术规范要求、程序、方法,使工程建设全过程都处于受控状态,实现基建安全零事故,工程质量、工艺水平迈上新台阶,按期、优质完成电网建设任务。

参考文献:

[1]徐兵.试析10kV电力配网工程施工技术的有效管理策略[J].消费电子,2013,38(10):156-158.

[2]刘洪玮.10kV配电网工程的施工管理技术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0):51.

篇3

关键词:新农村;电网智能;改造工程

中图分类号:U665 文献标识码:A

新农村电网进行智能化改造是顺应时展的必然趋势,只有相关参数和运行结构贴合实际需求,才能真正实现发展的目标,并且充分升级农村的改造方案,进一步优化整体运维结构的有效性,保证处理模型和运维管控模型贴合时代和市场需求。

1.新农村配电网智能化项目

在智能电网技术运行过程中,需要结合配电网系统,对整体运行结构和运维系统进行集中操作,从而实现新农村电网能源消费控制模型和运行机制能顺应时展的特征,切实维护配电网运行需求。在配电网运行过程中,由于农村地区的地理条件,都要采取长距离以及辐射式的配电线路,当电压降较大时,会导致整体变电站电压出现偏低的问题。另外,针对农村地区的线路数据、电能表、传感器数据等,要提升运行完整度和运行信息的平衡。为了更好地减少电能的损耗,多数新农村在配电网智能化项目推进的过程中,主要利用的就是无功补偿的措施。

本文以10kV配电网无功补偿项目为例,并且对并联电容器无功补偿原理进行了数据解构,如图1所示。

图1中参数分别为电阻性负荷r、电感性负荷x、电容性负荷c等,电流数值是Ir、Ix、Ic。图1中,Ir是Ix和Ic向量和。

对于电网结构进行深度分析,要结合相关电流信息和电压信息等,确保参数符合设计要求,也要对电网运行模式进行整合。在电网运行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并联电容器的应用,对电容性电流特征进行把握。另外,电压调整率

(1)

其中U1N≈U′2+/ab/。从式(1)可以看出变压器的电压调整率不仅决定于它的短路参数rs、xs和负载系数β,还与负载的功率因数有关。在变压器结构分析过程中,常见的xs要远远大于rs,并且在负载使纯电阻的情况下,具体参数cosФ2=1,u很小;但感性为负载的情况下,Ф2≥0,cosФ2和sinФ2都是正值,Ф2也为正值,这就说明在二次侧端运行结构中电压会随着负载电流I2的增大而有所下降,因为,I1Nxs・I1Nrs所以系统中角Ф2越大,u越大;但当处于容性负载情况下,Ф2≤0,cosФ2≥0,而sinФ2≤0,/I1NrscosФ2/≤/I1NxssinФ2/时,u为负值,就表示二次侧端电压u2会随着负载电流I2的增加而有所升高,与此同时Ф2角绝对值越大,u的绝对值越大。调节功率因数Ф2,Ф2越大,u电压的波动S之降低,从而达到无功补偿和降低线路损耗的目的。通过公式和原理图分析,能对整体10kV电网无功功率结构建构直观的感受,并且有效升级对不同问题的处理能力,能在有序升级管理层级目标结构的同时,确保相关信息和运行维度贴合实际需求。

2.新农村配电网智能化建设建议

2.1 优化通信终端控制技术

在我国新农村电网智能化系统不断建立的过程中,相关项目要结合当地情况,建构满足不同需求的运行维度和运行参数,确保管控模型和管理效果的最优化,技术人员在对互动式需求以及电量负荷进行预测的过程中,要针对区域内等级优化项目进行集中处理,确保智能配电网互动化需求能得到有效的处理,切实维护电网连接结构的有效性和有序性。只有从根本上提升技术运维操作模型的水平,才能进一步创设更加有效的终端管理系统,从而强化电网中网路薄弱项目。

除了要有效落实终端控制系统,也要顺利提升系统的自动化程度,确保信息能得到实时处理,且整体服务项目更加安全和清晰,实现电力安全高效的运行目标,也为电力新需求的实现提供保障。顺应时代的发展诉求,打造智能化电网调度项目,有效推进我国新农村电网改造工程顺利运行。

2.2 优化配电网补偿方案

技术人员要结合实际需求,建构切实有效的配电网补偿方案,以保证相关信息系统和运行维度贴合实际,从而更好地处理无功补偿问题,具体补偿方案分别为全补模式,即全部变压器都进行380V侧低压补偿;部分补偿模式针对额定功率在100kVA以上的变压器进行抵押补偿;在此基础上要加上10kV杆上补偿。对3种不同的补偿方式进行细分,能直观地展示相应问题和运行优势,确保补偿结构贴合智能化改造的具体要求,也能有效提高发展水平和运行阶段,实现整体运维操作模型的最优化。

第一,全补过程,技术人员对农网中的所有配电变压器都进行380V侧低压补偿。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负荷运行可以选择最小负荷、一般负荷以及最大负荷运行3种基本运行方式。且技术人员只是需要对不同负荷运行方式进行集中确定,并且保证补偿容量能进行并联操作,并进行有效分组。通过对并联电容器进行利用,提升全部补偿效果。同时,对无功分组的运行补偿方式予以有效利用,从根本上减少无功负荷在10kV线路中流通的实际运行长度和参数结构,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线损程度,确保电压有效升级。

第二,对100kVA以上变压器采取380V侧抵押补偿方式。正是基于农村电网中存在配电变压器分散的问题,且整体运行结构中的额定容量小,在制定相关计划和补偿方案时,需要对经济性进行集中处理和综合考量。

技术人员不能对每台配电变压器低压侧都要进行独立安装,从而真正落实有效机制,实现并联电容器。就算是安装,也需要对并联电容器等信息进行集中处理,并且保证不同的负荷运行方式确定的无功容量分组切实有效。在对相关数据和参数进行集中分析的过程中,要结合参数问题和运行层级结构,提高方案的有效性和落实程度,保证其发挥最大化功效。这一补偿方式经济性较强,能够很好地节约电能,提升供电企业经济效益。

第三,部分补加杆上补过程,额定功率在100kVA以上的变压器进行380V侧低压补偿加上10kV杆上补偿。技术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若只对额定功率在10OkVA以上的变压器进行380V侧低压补偿,则整体运行结构的实效性并不是十分理想,运行维度和运行框架也需要进一步改进。特别要说的是,配电网中存在大量的公用变压器没有进行低压补偿,整体补偿结构受损。借助有效的管控措施能一定程度上导致较大的无功缺口,大量的无功传输会致使配电网网损较高。

正是基于此,一部分区域选择采用1OkV户外并联电容器,技术人员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集中处理和综合管控,确保架空线路实时有效,对无功缺额产生的损失问题进行解决,保证配电网功率,降低线路损耗。结合实际情况,要积极利用多元化管控机制和固定补模型,规避过补以及无功倒送等问题。在运行机制中,要结合实际问题和管控要求,确保农村智能电网能在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上,提高服务实效性。

结语

总而言之,在农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当下,要想进一步实现配电网智能改造工程有序进行,就要针对实际问题进行集中处理,建构系统化的智能化电网运行模型,提升电网管控的实际水平,以农村电网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建构更加有效的系统化运行模型,榕宓缤优化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胡元潮,谢齐家,阮江军,等.基于改进Vague集的智能一次设备评估[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3,33(12):111-115.

[2]陈安伟,乐全明,张宗益,等.500kV变电站智能化改造的关键技术[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35(18):47-50,61.

[3]胡元潮,阮羚,阮江军,等.基于改进逼近理想点法的变电站智能化改造评估[J].电网技术,2015,36(10):42-48.

[4]周彦伦,杨奖利,王琨,等.浅议智能化改造对智能电网设备发展的启示[J].高压电器,2014,47(06):72-76.

[5]吴峥,唐志红,饶强,等.智能电网中智能终端IPv6改造技术研究与应用[J].电子技术应用,2015,35(z1):251-253.

篇4

[关键词]电网规划;10千伏;建设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8111

1 研究思路

11 电网发展战略对配电网管理工作提出新要求

首先,近年来湖北省配电网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发展总体仍然滞后,存在电网结构问题突出、供电能力有待提升、低电压现象突出等问题。其次,我国电力需求持续快速增长,供电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分布式发电与多元化负荷快速发展,对配电网规划设计、接入管理、运行检修、安全协调控制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建设“世界一流电网”也要求加快配电网建设,提升配电网发展水平。

针对配电网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国网公司提出了以提高供电可靠性为目标,按照标准化、差异化、适应性和协调性的原则,提升发展理念,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建设与改造并举,全面建设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灵活可靠、经济高效的现代配电网。

12 配电网管理模式变革是电网发展的必然之路

原配电网管理体制机制是在计划垄断经济条件下发展而形成的,侧重于纵向协调一致,管理较为粗放。如湖北省配电网规划和建设管理工作由省公司统一负责,存在管理多头化、部门间界面不清、职责不明、地市公司积极性不够的问题,已难以适应建设一流配电网发展的需要,严重制约配电网的科学发展。

具体来讲,原10千伏配电网规划、建设分为四大块,分别由各相关管理部门负责,各管理部门分别负责各自范围内的工程规划、建设,在发挥部门专业优势的同时,也存在业务交叉、条块分割、管理主体多、管理目标分散、城农网标准不统一等问题,缺乏对业务全过程的统筹协调和整体评估。

随着配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供电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以及智能电网的建设等,对配电网方面加强专业化、精益化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过度分散的配电网规划建设机制,不利于配电网健康有序的发展。

33 “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为创新变革创造了条件

“大规划”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目标、主要内容是突出以加快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为目标,以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为方向,建立覆盖所有电压等级和各专项、各层级的统一的“大规划”体系,实现各级电网规划之间的有机衔接。建立发展部门归口管理,各专业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转变电网规划业务交叉、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理顺各部门、各专业职责分工,优化规划工作流程,建立配电网标准化、制度化、信息化的科学管理模式。

2 问题分析

为适应“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要求,加快现代化配电网建设,湖北公司适时调整配电网规划建设的责任主体,实行专业化管理,理顺管理界面,加强建设成效的考核评估,建立完善职责清晰、权责明确的配电网管理工作体系。

按照发展部门归口管理,专业部门做好专业指导的原则,城市和农村配电网规划的职能统一调整到发展策划部,充分发挥电网规划管理牵头部门的作用,调动运维检修部、农电工作部和营销部等专业部门的力量,保证电网规划的统一性,各专业部门从具体项目的管理中脱离出来,加强配电网规划和建设的技术原则把控、项目建设的专业指导、过程监管以及建设成效的后评估工作。

其次,按照中央政府简政放权的精神,配电网管理、建设的责任主体由省公司下放至各地市供电公司,对各自所在地的配电网规划、建设成效负全部责任,在国网公司给定投资规模下,自主安排辖区内的配电网建设项目,改变了由省公司相关部门审定具体项目的方式,充分发挥各地市公司工作积极主动性,同时加强专业部门的监管工作,保证安排的项目符合建设原则及切合实际。

3 研究方案

31 重塑管理流程,实现专业化管理

(1)扩大地市公司权限,提高管理效能。制定出台《配电网规划和建设管理办法(试行)》,明确坚持权责对等、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省公司把握总体原则,对配电网规划和建设履行指导和监管职能;地市公司是配电网管理的责任主体,按照“三集五大”体系要求履行相应职能,对配电网规划和建设管理负总责;各级经研院(所)负责相关工作技术支撑;县公司承担属地化管理责任。真正建立起责权清晰对等、便于操作、精简高效的配电网管理体制。

(2)统筹规划建设,实行专业化管理。按照分工负责的原则,实现专业化管理,坚持电网统一规划,实行省、地、县配电网“三级管理”的专业化管理模式,建立起发展策划部统筹负责、经研院(所)负责编制、相关部门(单位)协同配合、各负其责的配电网统一规划的组织模式,统筹规划公共资源和用户资源,科学制定远景目标网架,实现由统一规划引领配电网发展。其次,运维检修部负责指导、监督地市公司城市配电网项目建设。

32 加强规范体系建设,实现标准化管理

(1)制定规划标准,提升规划的指导性、规范性。以《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为指导,制定《湖北省配电网规划与建设技术实施细则》,统一湖北省配电网发展目标、思路和原则,实现规划思路及工作要求的“标准化”;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发展特性,实施“差异化”供电分区建设标准;各分区内部电网实施“精益化”规划,提高配电网建设效益。落实《配电网规划内容深度规定》,确定配电网规划的研究范围和内容深度,提升规划的指导性和规范性。

(2)规范项目科研工作,增强项目安排的科学性、合理性。参考并继承输电网工程可研深度规定,结合10千伏及以下电网工程特点,重点考虑实操性,完成《湖北省10千伏及以下电网工程可行性研究深度规定》,修编《380伏~500千伏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导则》,制定《湖北省农村配网低电压台区改造指南》,《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投资及项目安排原则》,引入方案比选、量化分析、投资效益分析理念等,加强项目可研管理工作,提高项目储备的科学性、准确性,强化前期可研工作的承上启下作用,保证规划、可研、计划的有序衔接。

(3)建立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提高项目管理模块化水平。深化细化配电网典型设计方案,全面应用《配电网典型供电模式》和典型设计,实现配电网工程如配电站室、架空线路(含接户线)、电缆线路等组合式模块化设计。

优化简化设备选型,落实《配电网技术改造选型和配置原则》,在参考国网公司编制的《配电网建设改造标准物料》基础上,结合湖北省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简化设备类型和设备种类,提出我省配网设备选型指导意见和标准化配置方案,推行标准化、少(免)维护、长寿命设备,提高设备的互换性和通用性。

规范工程造价管理,应用《配电网工程通用造价(试行)》,统一造价控制尺度、工程造价模板和概算信息价,有效指导各单位工程造价。

33 加强人员技能培训,保障配电网规划建设水平

(1)加强技术标准的宣贯,强化标准化建设成果的应用。

(2)引入辅助计算分析工具,提高配电网规划研究能力。引进国网公司一体化电网规划设计平台,使规划人员拥有了统一的配电网规划辅助计算分析工具,解决了配电网规划工作中辅助计算工具不统一或无分析计算工具等问题,增强配电网规划的科学性。

34 加强配电网与外部环境协调发展,保证项目实施落地

以县为单位编制《配电网现状白皮书》,争取地方政府对配电网建设的支持。推动地市供电公司与地方政府部门联合开展电力设施布局规划工作,推进10千伏配电网规划纳入城乡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认真做好配网发展与市政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的衔接工作,将配电网规划中的开闭所、架空线路走廊、电缆沟等用地资源纳入城市区域或地块控制性规划。

35 建立健全考核机制,保证项目建设成效

(1)强化配电网投资原则管理,确保项目建设成效。为进一步加强公司配电网建设投资管理,明确配电网投资和项目安排原则,确保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研究制定了《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投资及项目安排原则》,明确电网基建项目与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工程分开,实行配电网项目实行单独管理。省公司定期和不定期的组织对项目符合规划情况、可研设计深度、投资计划变更情况开展评估和抽查。

(2)加强项目里程碑计划管理,确保项目按期建成。对10千伏配电网可研、建设工作实行全过程管控,研究制定了《配电网建设项目里程碑计划管理办法》,跟踪、检验项目各环节进展,把控项目建设进展,确保项目如期投产。

(3)强化项目后评价体系,科学引导投资方向。确定配电网评价内容和方法,从发展、管理、效益等方面,提出一套量化评价指标,科学诊断配电网发展水平和薄弱环节,完善配电网投资决策体系,形成完整的闭环信息反馈机制。

4 结 论

湖北省电力公司在10千伏配电网规划和建设管理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将配电网管理由粗放式转变为精益化管理,既是适应公司发展战略新要求,又是公司发展必然之路,建立完善职责清晰、权责明确的配电网管理工作体系。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配电网;在线状态检修技术;关键点;研究

配电网在线状态检修,实际上是一种动态化的检修、管理模式,在现代配电网管理过程中应用非常的广泛,有效地提高了配电网变配电设备运维水平,同时也使配电网设备检修更具针对性、目的性。

1 配电网在线状态检修优势

对于电力企业而言,配电网在线状态检技术应用以后,可以有效安排变配电设备检修计划,对于提高配电网变配电设备检修绩效,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配电网在线状态检修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线状态检修,可以有效减少工作量。配电网在线状态检修技术的应用,可根据检测到的信息数据,对相关变配电设备运行状态动态化监测和管控,这样便于制定科学合理的检修计划,有效地降低了管护工作量。比如,某省级电网公司利用在线状态检修技术以后,2013年比2012年运维工作量减小将近四成,其中断路器设备的维护与检修工作量有效减少了大于45%;输配电线路检修与维护工作量也因此减少了大约44%。

第二,有效地降低了电网操作复杂度。虽然配电网中的变配电设备、输电线路分支增加了,但是在线状态检修技术应用后,借助计算机运算以及智能策略参考功能,有效地降低了电网操作的复杂度,同时也减少了运维工作量。配电网在线状态检修过程中,电网运维工作量有效降低了大约10%至20%。

第三,电网中的变配电设备运行安全可靠性提高。配电网在线状态检修技术的应用,可根据电气设备运行状态,制定动态化检修计划,以此来避免出现定期计划检修事件,大幅度提高电网中的变配电设备运行安全可靠性。在此过程中,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计划方案,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变配电设备停运次数,而且还可以有效降地变配电设备的运维成本。

2 配电网在线状态检修技术关键点

实践中可以看到,配电网在线状态检修技术的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来静态计划模式的不足或者过度等不利情况,在线状态检修实际上就是检修技术、策略以及检修理念的全新转变,结合现代检修技术手段、相应的管理机制,制定高效的在线状态检修技术方案,有效提高了电网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和经济性。配电网在线状态检修技术的关键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掌握配电网的初始状态

在线状态检修技术的应用是在配电网基本情况条件下进行的,即可靠、完善的配电网系统是开展在线状态检修活动的前提。在配电网系统的规划设计、招标订货和施工建设过程中,运维人员应当对配电网的初始状态有所了解和认识,全面掌握配电网结构功能特性以及实际运维技术要点。同时,应当提取电气设备运行历史信息,即配电网在线状态检修之前,应当注重配电网的历史运行工况,基于数据信息的对比分析,准确掌握配电网运维特性,并且以此来指导在线状态检修技术指标的制定,确保配电网在线状态检修工作得以全面开展。

2.2 有效的在线检测技术引入

引入有效的在线检修技术和相关设备,可准确掌握配电网系统运维过程中的变配电设备工况和状态,以此来确保在线状态检修工作的全面开展。比如,利用红外线热像仪可以有效捕捉物体表面的红外辐射,并且将物体表面辐射能量密布情况显示出来;通过对红外热分布图的观察,测量所需温度,可以有效判断该设备故障问题发生的位置和程度,(比如因缺油、松动或者受潮、绝缘老化等引起的症状)。

2.3 数据信息采集过程中的技术要点

配电网运维管理过程中,应当进行日常的巡视和定期的预防性测试与试验,并且通过在线状态监测的方式,获取配电网线路、电气设备运行状态信息数据。在数据信息采集过程中,配电网在线状态检修监测技术的应用,可以充分发挥相关设备实时精确测量、二十四小时连续不断采集信息之优势,在与日常巡视、预防性检测试验获中获取的数据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可实现对配电网中的电气设备、输电线路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控及远程控制,特别是配电网系统关键位置,加装了在线状态监测设备、远程操控系统以后,实现了对工况状态、实际操作的24小时实时监控;同时,还要设有预警阀值,能够及时、准确地提醒配电网巡视人员对其加以关注;根据检测数据信息,采取对应的调度决策以及问题故障处理措施。

2.4 数据信息分析过程中的技术要点

配电网在线状态检修技术的应用,在采集到配电网现地监测设备中,经远程信息数据通信系统传至上层监控系统之中,然后按配电网功能将其分成线路、导地线以及杆塔和绝缘子数据单元,对其统一归类后对比分析研究。在线状态检修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对多个单元数据信息的实时对比分析,并且还找到了配电网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问题,通过颜色、声光等进行区分,并以此为受到来提醒调度和运维人员对上述标记的特殊位置强化核查,大大提高了整个配电网运行过程中的数据信息处理效率,有利于管理人员根据上述数据信息,制定合理、高效的调度决策方案。

2.5 状态评估过程中的技术要点

通过对国家电网公司的调查可知,其已在各电力公司全面推行SG186电力系统在线监测体系,并且将配电网在线状态评估功能有效地纳入其中。然而,实践中可以看到因SG186电力系统在线监测体系中还没有形成对所获得的系统数据信息故障问题诊断功能,一旦有异常数据信息产生,依然需要依靠运维人员的经验对其进行定量评估,状态智能化的评估功能缺乏。针对这一问题,实践中为有效提高配电网在线状态检修技术应用效率,确保功能的安全可靠性和完善性,需结合模糊控制、神经网络以及混沌理论等,对整个配电网运行过程中的数据信息进行动态化对比分析,并且以计算机自动智能评估中心,采取人工静态辅助的评估模式,这一可以保证配电网运行状态评估的准确性、高效性。

除以上技术要点外,还要注意状态检修策略制定、实施过程中的技术要点。

配电网运行状态评估完成后,其在线状态检修技术的应用会根据对应的信息数据,自动生成调度管控、检修维护方案,以此来保证配电网运维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经济性。

3 结语

总而言之,根据现代配电网系统中的变配电设备规范化、精细化状态检修要求,结合配电网运行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高效的在线检修方案,在确保整个配电网安全稳定、高效可靠运行的基础上,实现各项变配电设备运维信息的集成共享,大大提高了数据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同时也促进了配电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东伦.配电线路的状态检修相关问题思考[J].信息系统工程,2011 (09).

[2]管守印.配电网在线状态检修技术要点探讨[]J.科技资讯,2012(06).

[3]王立勇.变电检修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措施研究[J].价值工程,2010(21).

篇6

关键词:配电网;物资管理;仓储;配送;物流;集约化

0 引言

我国企业经过近几十年的改革与探索,在企业物资的计划、采购、使用、储备等管理环节上取得了诸多进展和成果。为加快建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深入推进“两个转变”,着力提升综合绩效,推进“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建设,大力深化集团化运作,实施“三集五大”,电力企业决定大力深化物资集约化管理。网省公司物资作为公司的核心资源之一,物资管理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因此,加强配电网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各种物资的选购、运输、储备、供应,提高物资管理水平,对保证配电生产的安全经济运行和提高公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1 配电网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配电网物资管理包含零星物资、抢修材料、备品备件、废旧物资等各方面。由于配电网电压等级低,且自身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配电生产所需设备材料单件价值低。物资物料种类丰富、规格型号繁杂、使用频率高、退料发生多。加之配电网络变动频繁,临时性工作多、工期短、计划性不强,导致管理相对落后。因此,配电网物资集约化管理工作总体上深度和广度不够,存在着标准不统一、流程不规范、信息不共享、物资管控力度弱化等方面的局限性和弊端。目前,配电网物资管理的主要问题和困难表现在:

(1)配电网物资供应时限要求紧。国家电网公司对社会公布的十项承诺中,对供电方案的答复期限和客户送电时间都做了明确规定。如:城乡居民客户向供电企业申请用电,受电装置检验合格并办理相关手续后,3个工作日内送电。非居民客户向供电企业申请用电。受电工程验收合格并办理相关手续后,5个工作日内送电。这些都对配电网的建设速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确保配电网及时准确的物资供应也提出了严格的时限要求。

(2)农村配电网管理体制复杂。由于农电体制的复杂性,对于各自主投资的县级供电企业,其物资虽已全面纳入公司系统招标体系。但由于各企业法人主体不同。数量众多的县级供电企业按照中标结果分别与各供应商直接签订合同.省电力公司仅负责鉴证。县级供电企业之间的物资缺乏互济性。是配电网物资管理上的一大难题。

(3)供电营业所的小型物资仓库缺乏统一管理标准。分散在各地市、各县级供电企业。甚至

是农村供电营业所的配电网物资仓库数量众多(以浙江省为例,截至2009年底有农村供电营业所944个)。这些小型物资仓库的物资申请、收货、发货、退料及废旧物资回收工作管理水平落后,没有统一的管理标准。

(4)库存管理水平低,长期存在重视工程建设,忽视库存管理,导致众多仓库都存在货物积压和浪费现象。由于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给配电网的物资集约化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

(5)供货周期长。统一批次的配电网物资招标后,从上报到货物到货至少需3个月,周期过

长,往往不能满足现场施工的要求,影响了配电网的建设进度,降低了客户满意度。

(6)历史数据缺乏。部分供电营业所小型物资仓库物资台帐不健全,台帐与实际存放材料未

按期核实。材料进出库手续执行不规范,物资的申请、收发、节余材料退料及废旧物资处理等流程不统一,各项记录不全面,存在缺失现象等。

2 解决方案建议

2.1优化数量。

合理构建物流配送网络以区域性配送中心为物资库存主要地点。以供电营业所小型物资仓库为日常运行、抢修物资的存放点,构建二级配电网物资物流配送网络。对区域性配送中心和各供电营业所小型物资仓库的配送物资进行管理监控,通过科学合理调整。逐步减少、压缩、合并各类仓库。实现扁平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根据库存控制理论的平方根法则,在一个物流系统中,如果库存点的数量减少n倍.那么平均的安全库存量就会下降n的平方根倍。

2.2科学规划,合理设置区域性配送中心

区域性配送中心的地点选择原则是:

(1)物资使用量大的地区。

(2)自然灾害多发区域,该区域配送中心还可作为区域应急库使用。

(3)交通便利的地区。

初期建设可以行政区域为界限,与地市级、大型县级供电企业的仓库合并使用,以减少和节约初期建设和管理成本。远期目标可突破行政区域的界限,经过科学合理的测算与分析,考虑就近合并。

2. 3强化预测,提高仓储管理水平

利用历史、现状和预测数据,科学合理地进行仓储定额测算管理,降低资金占有率,降低生产与经营成本。按月制定需求计划,分析储备需求,实时动态掌控库存,特别是要符合电力生产规律,确保夏季高峰和冬季高峰的物资需求,对各种物资设定上、下限,最大限度地降低物资库存量。实现自动订单生成方式。在满足日常生产和事故抢修的前提下。全面考虑合理的库存数量及存放地点。满足生产和基建需要。根据配电网现场的生产和基建进度,及时掌握地市局或县级供电企业的物资库存。合理安排供应商或区域配送中心配送。根据区域配送中心的库存情况并结合物资采购周期确定下次招标采购的种类和数量。

2.4调整策略。完善采购方式

实行配电网物资的年度定期框架招标方式.综合考虑采购价格和其他因素。以降低总体成本。提高采购议价能力,最大程度地发挥规模效应。建立虚拟配电网物资超市。集中所有配电网物资中标供应商的物资种类、技术标准、运行业绩等信息。采取月度计划上报,统一订货、采购、配送的方式,按照中标名次、运费最小等原则,按需配送,以利于统一管理、集中运输与协调控制。辅之供应商协议储备,以确保配电网物资生产、运行、建设、应急之需。

2.5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库存动态管理

对供电营业所小型物资仓库实行联网管理.实时掌控物资的库存容量,并对小型物资仓库物资进行统一调配;对各个流程环节进行监督,实现严格的管理效能.保证任何物资领用都留下记录。实时监控库存信息,实现库存动态管理,使物资的使用做到可控、在控和预控,实现库存“可视化”管控。采用网络、RFID(射频识别)、TMS(运输管理系统)等信息技术,对大宗物资采用车辆定位等物联网新技术。对配送车辆实时监控、优化路径,提高物流效率,实现物流跟踪.准确掌握物资进出库的信息,及时掌握区域配送中心的库存,保证货物安全性和物流及时性。

2.6推进和提高标准化建设水平

以标准化建设为基础,实现数据的一致性。对各供电营业所的基础物料进行编码.包括材料编码、货位编码、仓库编码等,统一平台,统一维护,健全基础台帐,保证数据的一致性。统一流程,实现规范化常态管理。对小型物资仓库从物资采购申请、审批,物资入库,物资领用申请、审批,物资退库,废旧物资入库,废旧物资再利用出库、各库调拨,废旧物资移交,日常盘点等各个环节进行梳理。进一步优化物资业务流程,简化操作程序,建立常态化规范管理机制,使物资集约化管理工作更加顺畅和高效。

2.7强化考核,提高配电网物资集约化管理水平视物流总成本的管理.

而只注重生产建设的状况,以物流总成本、库存周转率、闲置物资利用率、物资到货及时率、计划执行准确率、标准化执行率等目标建设考核体系,分期、分步逐步完善,体系中的重点权重应随着管理水平的提高而滚动调整。加强配电设备和材料的抽检,强化设备的质量管理。注重供应商关系管理,最终实现配电网物资的集约化管理。

三. 结语

只有通过建设合理的配电网物资网络配送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库存管理,改进物资采购方式,调整物资考核指标。加强对物流总成本的控制,才能真正实现配电网物资的集约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徐杰,汝宜红.国内外连锁业配送中心的比较分析[J].交通企业管理.2002(9):28—29.

篇7

关键词:10kV配电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10kV

配电网工程的施工管理在配电网工程建设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其中,最主要的是建立配电网,还有对建立好的配电网进行维护和管理的工作。本文主要针对当前10kV配电网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讨,并试着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

110kV配电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概况

10kV配电网工程项目是一个环环紧扣的链状结构,它要求在物料原材料、技术设备、资金运作以及技术人员等各个部分共同构成一个整体化的运行模式,并且要求配电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尽量加快工程化建设进度,要保证配电系统安全、稳定、高效地运行。目前国内一些偏远地区,受自然环境和发展条件的限制,大大增加了10kV配电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工作的难度。所以,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对10kV工程项目进行施工管理,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以节约资源,保证工程质量为主,最重要的是做到安全施工。另外,配电系统自动化程度也需要逐步提高,其自动化管理水平也需要跟上,这就需要相关科研人员或者技术人员加大研究力度进行科研开发,减少停电现象或者负荷不平衡的现象等。

210kV配电网工程项目施工存在的问题

2.1施工方案不明确及管理弊端

保障施工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是制定合理的方案。这就需要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管理单位各单位互相协同配合,在施工前制定全面、周密、可行性较高的施工计划方案,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但就目前配电网工程项目管理来看,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管理各单位之间的工作配合还是衔接的不够畅通,同时由于自然条件或者人为因素的影响,各单位之间的工作沟通协调,方案的调整都比较困难,施工人员只能凭借原有的经验或者方案进行施工,造成工程质量隐患和施工安全隐患的同时,也影响了项目的进度和周期。另外,在有的项目中大部分施工方案并未对施工区域进行明确划分,一些物料在施工现场的存放尚未合理,而且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各个管理环节分配不合理,会直接导致工程物料的严重浪费。

2.2缺乏专业化管理队伍

配电网工程施工建设具有复杂、危险等特点,整个项目需环环相扣,详细部署,每个环节的工作都是不可缺少的,需要认真对待,容不得半点马虎和大意。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在于各专业部门的人员紧密配合并对其进行合理化的管理。在施工人员配置方面,有一些问题较为突出。例如,项目管理人员之间的分工不明确,或者不能够保证严格按照分工各尽其责。包括在人员配备方面也存在人员配备不合理、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导致部分环节管理不到位,管理错位等较多的问题。一些项目管理人员对总体项目管理缺乏经验,很可能引起施工安全隐患和工程质量问题,不仅造成很大的损失,而且严重影响工程的进度。另外施工过程中的人员调动也会对工程的安全、质量、进度造成影响。

3完善10kV配电网工程施工管理、解决存在的问题

3.1严格踏实做好工程施工方案

详细精确的施工方案不仅能保障工程顺利的进行也是为日后实现项目一体化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因为根源很重要,方案就是工程的源头,如果源头出了错,后期的工作就有可能会错上加错,让管理工作很难进行下去。所以,10kV配电网工程项目施工方案的制定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分析和思考,在制定施工方案时,应注意以下四点:第一,建设单位应协同设计单位明确配电网的各项指标,将各项指标作为配电网总体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配电网的负荷调整和专供能力。第二,配电网施工方案的制定要追求细节化,应明确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浅论10kV配电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ConstructionManagementof10kVDistributionNetworkProject孔繁彪KONGFan-biao(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河曲县供电公司,忻州034000)(StateGridShanxiElectricPowerCompanyHequPowerSupplyCompany,Xinzhou034000,China)摘要:由于10kV配电网中的线路基本属于露天环境并且存在线长、点多、面广等复杂性特征,在施工过程中极易出现各种影响题。同时,也要将施工当地的实际特点融入到施工方案中。第三,进一步优化配电网整体布局,运用科学地的方法进行配电网的运行维护,施工现场的物料分类堆置,以杜绝材料浪费。第四,构建配电自动化风险防范机制。在施工过程中很可能会面临比较恶劣的自然环境,例如雷雨、暴雨、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等;以及在后续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的风险。要将天气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作为施工方案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另外,核心区必须加快建成配电自动化系统,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绝缘性,以规避一些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2施工技术人员专业化管理

对技术人员的专业化管理是10kV配电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环。开工前各个技术部门及部门员工首先要明确分工。项目施工期间,对项目的勘测、施工方案的制定,以及对人员、物料和机械的调配与管理,对项目在建期间风险因素的预测、控制,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等等,这全部属于技术人员的工作内容。所以,要求技术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且开工前接受岗前培训,明确工程建设任务、工作内容,包括如何调配配电网线,如何合理处置安排架空线路等等,经过各种培训使技术人员达到合格的水平。此外,施工方案一旦敲定就不能任意更改,以确保整个工程按照既定的线路顺利实施。现在的通信技术也很发达,可以应用手机微信等通信工具和软件以及各种电子信息技术,来对工程项目施工进行管理。通过组织建立微信群,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还有施工队长可在群里随时沟通,技术人员可通过微信随时对施工情况和进展进行了解和管理,通过传送文字信息、语音信息、图片、小视频等,来达到及时沟通协调的目的,保障整个施工过程能够顺利进行。

4要严格审核配电网的施工质量和工艺

在完成10kV配电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相关工作的时候,要及时对施工工程进行相关的验收工作。比如,对施工质量的检验与审核材料清单等。严格的审核配电网的施工效果,注意按时按量完成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工艺,保证没有造成安全事故以及人员的伤亡等等。而且工程竣工的合格率要达到百分之百,并且工程的一次验收合格率要达到百分之九十八或者百分之九十八以上。最后,再进行图纸资料的交接,完成工程资料的完善和归档工作。

5实例研究———10kV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实践应用

经过多年来城市电网的建设和发展,尤其是通过最近几年的城市电网改造,某城市电网网架结构日趋合理,市中心区域的配电网络已基本稳定,城区110kV变电站基本实现双电源或双回路供电,满足“N-1”原则,城市电网的供电能力基本能满足城市发展需求。为了使城市电网能更安全、经济、高效运行,满足日趋增长的各种用电需求,计划分阶段实施配电网自动化(如图1所示)。为确保优质高效完成年度配电网工程建设目标任务,该公司选配技术过硬的546人,组成了35支施工队伍参与到工程建设中,项目部人员由经验丰富、技术精干、责任心强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建立里程碑计划,加强工程动态管理。对配网工程倒排工期,强化监督,动态管理,及时掌握工作进度。根据工期要求,把月工作计划分解到每周,并编制里程碑计划。开展阶段性协调,推进配网过程管理。每天利用半小时时间召开生产碰头会,各生产单位参加,汇报前一天工作情况,安排当天工作任务,每周末召开一次协调会,各专业组主要负责人参加,对阶段性的工作进行总结,通报工程进度和工程缺陷,对施工人员提出的问题进行解决,并提出下步的工作打算,制定和调整下周工作计划。加强外部协调,营造良好施工环境。主动与县委县政府汇报工程情况,建立畅通的快报制度,让县领导了解工程进展,及时汇报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取得他们的支持与帮助,建立了良好的外部施工环境。截止目前,全县10千伏及以下工程已完工56项,新建改造台区35个,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14.05千米,配变容量7兆伏安,新建改造400伏线路36.42千米;新增城镇智能电表工程已完工10个台区。

6结语

总之,10kV配电网工程项目是涉及到民生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项目,随着我国10kV配电网工程的增多,工程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所以无论是施工方案的制定还是相关施工的管理,都要根据具体工程的实际特点,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采用科学的施工管理方法,并将质量控制贯穿始终,才能够实现良好的管控效果,促进10kV配电网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和良好竣工。这样不仅为企业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还能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

作者:孔繁彪 单位: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河曲县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莫艺华.电力工程中的施工管理和设备状态检修的研究[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1(08).

篇8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配电网生产抢修指挥平台;关键功能;应用

基于GIS的配电网生产抢修指挥平台不仅实现了以GPMS生产管理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等多种信息采集系统与电力企业服务总线之间的信息的流转,优化了电力企业配电网那个抢修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科学调度分配,为配电网故障抢修决策和生产监督管理提供有效的数据依据,从而保证配电网生产的正常进行,增加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配电网配用电系统的集成

基于GIS的配电网生产抢修指挥平台建设中电力企业服务总线集成的配用电系统包括GPMS生产管理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电网GIS信息平台以及NBSS营销标准化系统、95598客服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等,配电网生产抢修指挥平台不仅实现了与上述系统之间的集成,而且还可以与车辆调度系统的集成,并且可以根据配电网生产抢修指管理、生产指挥管理和安全监督等方面的应用需要,适当预留配用电系统集成与其他相关系统的接口,实现配电网用电系统应用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电力企业服务总线与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集成和应用,可以规范和整合配电网自动化主站系统的图模数据,建立一体化的配电网信息平台,实现基于GIS的配电网生产抢修指挥平台与相关集成应用系统之家的地理信息、数据资源的共享和功能的完整;其次,通过基于GIS的配电网生产抢修指挥平台与GPMS生产管理系统、NBSS营销标准化系统之间的集成和应用,便于配电网生产抢修指挥平台利用低压收入与费用之间的经营成果、电气设备台账接口,从营销标准化系统中迅速调取用户档案、重要用户个人信息,这样可以便于停电信息接口、欠费停电接口向95598客服系统提供故障检修工单跨系统、以及在供电服务中线、快速响应中心、配电网调度与运行状态检修等部门部门之间的用电信息和数据的流转,进而为配电网生产故障抢修确立了信息资源共享和高效监督的信息平台,提高配电网生产过程中故障抢修效率;此外,通过配电网生产过程中服务总线与用电信息系统之间的集成,可以主动将配电网生产过程中的异常事件、数据上传到电力企业的配电网生产抢修指挥平台上,此时抢修人员可以利用实时数据召测开展故障辅助研判工作,迅速定位故障点、及时抢修,确保配电网供电稳定;最后,通过电力企业服务总线与车辆调度系统、电网GIS信息平台之间集成,可以实现配电网生产抢修指挥平台与相关应用系统之间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功能的整合,极大提高了配电网生产抢修指挥平台的故障抢修效率。

2 配电网生产过程中故障辅助研判方法

在配电网生产过程中通过采用故障辅助研判方法,可以大幅度缩减配电网元部件故障查找、定位及抢修的时间,提高配电网生产故障抢修效率,而故障辅助研判方法主要是通过开展配电网那供电路径的停电事件、集成配用电系统数据、异常事件的现场展示与深入分析方法,以及采用专家视频故障辅助研判方法,帮助用户迅速定位故障点,及时抢修故障元部件吗,确保配电供电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其故障辅助研判方法的应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采用故障辅助研判方法、配电网GIS信息平台,为深入分析配电网生产过程中停电事件提供归集分析,根据配电网设备运行方式和状态,有效分析设备的供电路径,例如,可以根据用户的报修户号,判断出该用户属于低压电网用户或者中压电网用户,以及获取用户电气设备的供电路径和编号,即用户表箱的编号、供电变压器编号等信息,然后可以采用配电网GIS信息系统的可视化效果现场展示出停电事件全过程中关联的所有设备和系统,之后可以按照故障点数量及数据召测的故障辅助分析方法,有效判断出供电路径发生的故障点和故障元部件,进而利于及时进行故障抢修工作,也可以结合用户提供的报修工单开展配电网停电事件、异常事件的抢修工作,这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故障查找时间,而且还有效防止出现报修工单重复、合并现象,同时也可以采用专家视频故障辅助研判方法,结合专家组的视频建议和配电网生产抢修指挥平台及其关键功能的设计理念和建议,这可以有效避免盲目开展抢修工作,提高配电网生产抢修指挥平台的抢修效率和抢修质量,确保配电网正常、稳定地供电,维持用户的正常生活。

3 抢修指挥管理制度的优化

在基于GIS的配电网生产抢修指挥平台应用中经常面临抢修资源缺乏问题,这就需要优化配电网生产抢修指挥平台关键功能的配置和抢修指挥管理制度,首先,在优化抢修指挥平台关键功能配置上可以采用电网GIS信息系统优化配电网生产抢修指挥平台架构和其关键功能的设计、布设方案,以此实现配电网生产抢修指挥平台与相关应用系统之间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关键功能的整合,不断提高配电网系统及设备故障抢修效率;其次,在完善和优化抢修指挥管理制度上需要优化抢修物资资源和抢修队伍资源的配置,确定最优调度分配方案,充分发挥出资源优势,从而可以提高配电网抢修指挥管理、电网生产指挥管理与安全监督管理水平。

4 智能移动终端设备的应用

目前,在实际的配电网生产抢修作业中经常存在抢修作业信息滞后现象,这是由于抢修人员没有做好抢修作业完成后的及时跟踪、信息反馈工作,或者由于现象抢修人员很难管理和控制抢修作业信息变化情况,因而,为了提高抢修人员对现场抢修作业信息的及时反馈、管控能力,可以采用先进的PDA掌上电脑、平板电脑等手持智能移动终端电子产品,同时运用先进的GPS定位系统、GPRS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信息化技术,实现配电网生产抢修信息及时反馈、抢修车辆跟踪等功能优势的发挥,进而便于电力企业配电网生产抢修指挥平台、95598服务中心、电力调度中心等部门之间电力信息、数据的流转,从而提高配电网生产抢修效率和故障点定位的准确性,推动电力企业配电网生产抢修指挥平台的信息化、规范化发展。

5 结论

综上所述,基于GIS的配电网生产抢修指挥平台通过实现配电网抢修指挥管理、生产指挥管理和安全监督管理等关键功能的整合和发挥,充分利用配电网生产抢修指挥平台与多种信息采集系统之间的集成,采用智能移动终端设备和先进的信息技术、故障辅助研判方法 不断提高故障点定位的准确性和实时性,促进配电网故障抢修效率的提升,优化配置带电力企业抢修物资和人力资源,促进电力企业配电网供电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参考文献:

[1]杨成月.基于GIS的配电网生产抢修指挥平台关键功能研究与应用[J].电力信息化,2012(10).

篇9

【关键词】配电网;可靠性;预控管理;停电时户数

0.引言

配电网可靠性研究的内容从以往的事后统计和规划性预测进一步拓展到生产全过程的监控和管理中。如何有效地在电力生产过程中实现预控管理则成为供电部门当前的紧要任务之一。

大多数供电局通常根据上级部门(省级电网公司)下达的可靠性考核指标(供电可靠率或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以及历年的运行经验,按一定的比例将指标分解到各个责任部门。这种指标分解方法的不足之处有:分解的依据比较粗糙,难以考虑由于技术进步、管理完善甚至区域本身的地理差异而导致的责任量的变化;指标仅分解到责任部门,未能分解到具体每一回线路,不便于基层人员的运行和维护管理工作。

为使供电可靠性指标的分解更为合理,可靠性预控管理更具操作性,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配电网供电可靠性预控管理模型,该模型将根据配电网的可靠性预控管理措施来定量预测设备的可靠性参数,以及配网的可靠性指标(停电时户数),并依此将可靠性目标值分解至各回线路。

1.供电可靠性预控管理模式分析

可靠性的预测通常是根据设备的可靠性基本参数并结合网络的拓扑结构来计算得到网络的可靠性指标[1]。供电可靠性的预控管理也是通过基本元件和网络拓扑结构的管理来实现系统整体目标的。具体来说,就是在电力生产过程中采取可靠性干预措施,通过设备、技术、管理体制或规划方案的改进或完善,降低设备的故障率或预安排停电次数,缩短抢修或检修作业时间,提高线路的转供能力,并最终实现供电可靠率指标的提高,达到预定的目标[2]。

如果要进一步将预控措施由各片区电网细化到具体线路,还必须考虑线路设备的数量和质量、供电和转供电能力、地理环境(是否适合开展不停电作业)、未来建设和改造规划、负荷发展趋势等差异,以使得预控管理措施更为合理。为此,单纯的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简单的比例分解的方式已不能满足要求,必须结合可靠性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每一回线路的可靠性提升空间,并为每一回线路“量身定做”相应的预控方案。

为获得 1 套较合理的预控方案,我们先大致分析一下各项影响因素的作用。

(1)设备因素。设备本身的质量和设备的运行维护水平与设备的故障率密切相关。

(2)技术因素。提高供电可靠性最明显的技术措施是不停电作业技术和转供电技术,前者包括带电作业、移动发电技术等,可显著地降低设备的预安排停电次数;后者则包括开环转供和合环转供,可大幅降低每次停电的时间,甚至不停电。

(3)管理因素。影响供电可靠性水平的主要管理措施包括:综合停电管理;作业规范化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培训。综合停电的优化管理可以有效地降低重复停电率;作业规范化管理则可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抢修和检修的作业时间;人员的业务素质同样关系着工作的效率,同时也能降低人因事故的发生率。

(4)规划因素。规划措施则通过改善网架结构来实现供电可靠性水平的提高。

2.预控模型的建立

假设预控规划期为k年,建立预控模型如下。

2.1设备预控

根据现有设备现状和设备更新计划,结合对比目标地区的设备运行情况,选定设备在规划末年度的预控目标为设备故障率降低 a1%,若当前设备的故障率为λ(0),即规划末年度的设备故障率为:

λ(k)=λ(0)×(1-α1%) (1)

考虑设备更新换代和维护技术发展趋势近似均匀分布,则第i(i=1,2,…,k)个规划年度的设备故障率预控值为:

λ=λ+×i (2)

2.2技术预控

根据历史统计,得出当前配电网规模(Nl回线路)下,年停电作业项目数为 Nt,预控目标为第 k 个规划年度可实现其中的 Nd项作业可改进为不停电作业项目,则第i(i=1,2,…,k)个规划年度线路的年平均预安排停电率为:

λp=[N-(N-N)×i]/L (3)

式中,λP(i)的单位为次/km・年;L为线路总长,单位为km。

转供技术的提高,以转供完成率为预控值。定义转供完成率为:

α=×100% (4)

式中:A―――实施转供的作业次数;

B―――具备转供条件的作业次数。

若某项作业采用转供操作时停电时户数为m1,不进行转供操作时停电时户数为m2,平均转供完成率为α,则该项作业的平均停电时户数为αm1+(1-α)m2。

若当前的转供完成率为 α0,规划末年度的转供完成率目标值为 αk,则第i(i=1,2,…,k)个规划年度的转供完成率为:

α=α0+×i (5)

2.3管理预控

综合停电的预控选取线路重复停电率为预控值。若当前的线路重复停电率为β0,规划末年度的转供完成率目标值为βk,则第i(i=1,2,…,k)个规划年度的线路重复停电率为

β=β+×i (6)

考虑到线路重复停电的关键因素是线路的检修停电,可粗略根据预安排停电率和各线路的长度,估算可能发生重复停电的线路数量,并由此预估预安排停电率的最大允许值。人因预控管理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平均作业时间上,包括检修时间、故障查找和故障修复时间等。

2.4规划预控

规划预控的目标值包括线路联络率 γ、转供能力 T、主干线长度 L、线路负载率 σ。其中,第 i 回线路的转供能力 Ti定义为:

T=×100% (7)

Cj是第j条线路段作业(或故障)时,非作业(或故障)段的可转供容量;Aj是第j条线路段作业(或故障)时,非作业(或故障)段的总容量;Sd为所有的线路段集合;Nt是线路的分段数。

若当前的统计平均值分别为 γ(0)、T(0)、L(0)、σ(0),规划末年度的目标值分别为 γ(k)、T(k)、L(k)、σ(k),则第i(i=1,2,…,k)个规划年度的目标值分别为:

γ=γ+×i,T=T+×i

L=L+×i,σ=σ+×i (8)

3.线路预控目标值分解

以一简单配电网为例,说明线路预控目标值的分解过程。该配网原有4回单辐射的馈线,F1和F2为两分段,F3和 F4不分段,各线段的长度如图1所示。为简化分析,同时假设:各分支线均经过分支开关与主干线相连,分支线长度为100m,每回分支线分别带1个10kVA 的用户,各线路的最大容量均为100kVA。各类设备当前的可靠性统计参数如表1所示。

预控目标为供电可靠率达到99.8%。参考国内外同行的运行可靠性经验,制定预控措施的目标如下:

(1)规划措施:规划年度要求实现联络率50%,线路适当分段,各线段长度不超过2km。根据规划要求,制定规划建设方案为(如图1虚线框所示):F1与F2实现手拉手联络;F4加装2个分段开关。

(2)技术措施:综合装备、人员及现场情况,其中20%的停电作业项目改为带电作业项目;故障状态下,转供完成率达60%,检修状态下,转供完成率达100%。

(3)设备措施:规划年度设备的故障率降低10%。

(4)管理措施;制定各项作业时间标准,令故障抢修时间降低10%,检修时间降低15%,并预计前者的完成率达到 80%,后者的完成率规定达到100%。根据上述要求,计算得到规划年度的设备可靠性参数预测值如表2所示。

规划年度的配网供电可靠性目标值为99.75%,根据表2完成以下的线路预控目标值分解。步骤1:应用计及转供的模型等值法[3]来计算规划年度各回线路的故障停电时户数和检修停电时户数指标,结果如表3所示。

步骤2:计算停电时户数的目标值为(1-0.998)×8760×28=490.56

步骤3:预控目标值预留5%的裕度作为紧急备用,则可供分配的目标值为:490.56×0.95=466.032

步骤4:除了重要的建设和改造工程外,其余预安排作业和故障均近似为均匀分布。因此,先分配规划年度的重要改造建设工程(2 项)所需的停电时户数,剩余的预控值再按表2中各线路的停电时户数预测值的比例进行分配。

其中,第1项工程需F1与F2的II段线路的7个用户停电8h,第 2项工程需馈线4全线9个用户停电6h,两项工程分别需要停电时户数指标 56h・户和54 h・户。尚余 466.032-(56+54)=356.032h・户,按表2的比例分配到各回线路,得到各线路的预控目标值如表4所示。

计算中发现,系统的停电时户数预测值(467.07)稍大于系统可分配的停电时户数预控值(466.032),为保守起见,可适当加强预控措施的力度,如将线路的预安排停电率控制在0.45次/km・a,得到的系统停电时户数预测值为458.03h・户/a。根据新的预测结果可适当调整线路停电时户数的预控值。

4.结语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配电线路可靠性预控管理方法,通过设备、技术、管理和规划等预控措施预测设备可靠性基础参数的变化趋势,定量评估配电线路的可靠性指标,并根据线路的可靠性指标预测值进行可靠性预控目标值的分解。通过简单算例阐述了模型的建立与指标分解的过程。所提的模型与方法可以弥补目前配电网可靠性预控管理中的目标值分解方式过于粗糙和不能按线路分解的不足,为实际工程的预控管理提供了一种实用的手段。

【参考文献】

[1]李文沅.电力系统风险评估:模型、方法和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篇10

关键词 配电自动化;关键技术;发展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7-0006-01

1 配电自动化概述

1)配电自动化的定义。我国学术界对配电自动化的定义是指供电企业以计算机技术为手段,通过有效的监控和管理措施,对企业的配电系统实施有效管控。一般来说,为保持电网的畅通,进一步提高其功能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配电自动化应采用分结构,实现系统的健康发展[1]。

2)配电自动层次结构。配电自动化系统根据容量的不同,可分为大型、中型以及小型配电自动化。电网企业在选择配电自动化时,应结合其自身实际情况以及发展战略,并综合考虑系统的经济性、安全性、可靠性和易维护性等因素。一般来说电网企业常用的配电自动化的层次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配电自动化层次结构

上图1所示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其具有高度灵活性,在项目初期,电网企业应建立中型自动化系统,并不断扩大规模,增加主站,逐步过渡到大型配电自动化系统。

一般来说,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层次分三层,第一层是主站层,是系统的核心层,监控系统的运行情况,分析运行状态,协调各系统之间的关系,有效管理配电网络,使配电系统处于最优状态。第二层是配电监控子站,将RTU和FTU收集的信息数据中转给配电主站,实施故障诊断、隔离及恢复等。第三层是远程终端系统,是中压与低压电网的远程监控总称,主要用来实施配电系统的信息采集、处理等,监控系统的运行状况[2]。

2 我国配电自动化技术建设现状

当前我国配电自动化技术整体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较低层次,尤其在保证供电可靠性和配电设备的先进性上,还有很大进步空间。从全球建设配电自动化技术的进程上来看,我国仍处于初级阶段,并存在一些显著问题。

1)对配电网自动化的重视程度不够。虽然国网公司近年来对配电自动化逐步重视起来,但仍有一部分人员认为对配电自动化建设的高额投入是没有必要,他们持有“配电自动化建设投入回报率不高,但对技术要求却非常高”的片面观点。这种思想的存在是基于目前国网公司尚未对配电自动化建设形成统一意见,且对该项技术的投入效益回报率没有科学的评估。

2)关键技术设计存在难点。配电自动化系统不但比输电网自动化系统对于设备的要求高,而且规模非常大,建设费用要高很多,发展过程中有较多难点。①测控对象较多。配电自动化系统主要测控站点成千上万,涵盖了从进线变电站至10 kV开闭所、从小区变电所至配电变压器分段开关、从并补电容器至用户电能表以及重要负荷等众多站点。测控点众多,且情况复杂,这对要求数据准确的配电自动化技术带来困难。②具有较多的室外终端设备。室外设备会受外界环境影响,而设备本身要求的温度应在0℃到55℃之间,这对室外终端设备的维护工作带来巨大困难。在暴雨、台风、高温、寒潮等恶劣天气的侵扰下,配电自动化设备的性能能否正常发挥成为维护工作重点。③通信系统复杂。配电自动化系统拥有庞大的站端设备,配套的通信系统也随之复杂起来。目前尚未有一整套完善成熟的通信系统能够将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各类设备联系起来。

3)控制端主站功能不匹配。目前,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设备不完善,技术不先进,缺乏整体统筹理念,在进行设备选择时没有做好全局规划,盲目追求先进设备,导致新旧设备交叉使用,基础设备配套建设不足,无法体现整体的效果。这是因为电力系统存在不匹配不协调的控制端与主站的通信通道堵塞,把现代化配电装置与陈旧的配电网结合,无法发挥自动化系统的

作用。

3 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方向

1)提高对配电网自动化的认识。电网公司应高度重视配电网自动化建设,应用严肃、认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对配电网技术的建设与发展,积极交流,在电网企业中开展配电自动化建设的辩论,宣传各种相关的研究成果与技术水平,团结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正确认识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现状、作用以及意义,让他们积极参与配电网自动化建设。

2)综合设计,突破关键技术瓶颈。电网公司应正确分析用户的基本用电情况,综合设计电网自动化技术水平,使其能完全发挥真实作用。电网公司应根据我国电网自动化系的实际情况,加强关键技术的应用,统筹安排,制定合理的技术方案,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远程监控,系统分析配电网自动化,加强信息一体化控制。提高通信效率,提高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

3)增强控制系统主端功能匹配。电网公司在开展配电网自动化设计之前,应统一规划,合理规划配电自动化体系,增强控制系统主端功能匹配。首先,对现有电网进行建设及改造部署;其次,规划与部署整个配电自动化体系;最后,进一步对自动化配电系统的应用进行规划与部署。

参考文献

[1]李志伟.智能配电网与配电自动化的概述和分析[J].通讯世界,2014(01):115-116.

[2]吴浩东.对配电网自动化建设的探讨[J].电源技术应用,2013(5).

[3]蒋三明.配电自动化系统若干问题探讨[J].电气开关,2013(01):1-3.

[4]钟悦.浅谈配电网自动化及其实现[J].电源技术应用,2014(0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