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的风险及对策范文

时间:2023-07-07 17:32: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商的风险及对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商的风险及对策

篇1

(一)硬件系统的安全风险

计算机系统运行时发生故障,大多是硬件所问题所致。所谓的硬件问题,主要指的是计算机主要部件在使用期间破损、设备连接不畅、电子元器件发生故障及部件接口变形等[1]。大多数情况下,硬件故障多为临时的。因此,当计算机系统发生故障后,及时确定故障位置,并快速将损坏部件更坏,系统即可很快恢复正常运行。

(二)软件系统的安全风险

软件故障是系统运行期间最主要的安全隐患。一般而言,该类系统既可造成系统瘫痪,又会破坏计算机系统中的资源及数据,如删除数据及文件、窃取关键数据、干扰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等。

(三)制度缺失风险

会计工作严谨性较显著,一般从工作内容、流程、范围都会有明确规定,对规范性要求较高。因此,在工作中,每个人均应在其职责范围内工作,若是出现越权操作现象,则应追究其责任。为了预防操作人员越权操作,可通过软件、硬件实现,这就要求有健全的规章制度。相反,若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则会被心怀叵测之人利用,带来严重的后果。

(四)操作者舞弊风险

该类风险有多种表现形式,内部的主要是合法用户越权操作,如窃取他人账号登陆系统、窃取高级用户账号并登陆系统对其重要信息进行修改;外部则为非法登陆,如通过测试工具获取用户账号、登陆系统获取重要信息并对其系统资源进行破坏等[3]。

2会计信息系统安全的防范对策分析

(一)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安全防范对策

(1)加大对硬件采购、使用的管理力度①在采购时前,应多搜集一些关于计算机硬件的信息购买时注意检查硬件有无问题,并通过运行试验载投用;②要加大对硬件系统安全隐患的防范,比如时刻保持硬件环境的整洁、干燥、避免室内温度过高、注意室内通风透气、使用不间断电源、实行系统接地、定期检查与备份数据等;③要采取相应的硬件实物保护对策,防止发生火灾、偷盗等事故[4]。(2)注重对计算机硬件接触制度的完善。对于计算机,应根据制度实行严格的管理,如接触计算机硬件应得到授权,避免非法人员接触计算机硬件,发生损坏或破坏计算机硬件的行为。

(二)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安全防范对策

(1)合理选择管理软件在选择管理软件时,应尽量选择一些功能齐全、性能稳定且成熟、被大众普遍接受的,或选择一些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商品化会计软件。除此之外,要定期对软件进行更新、升级,尽量保持软件的先进性、安全性。(2)在杀毒方面,应选择一些良好的杀毒软件,注意定期杀毒,并做到定期对杀毒软件进行更新管理,以起到保护计算机系统安全的目的。针对企业的复杂网络环境情况,可通过选用网络杀毒软件或是借助服务器实现对病毒的防治。管理者应定期对重要数据及文件进行备份管理,即使会计信息系统被病毒破坏也可恢复数据。另外,对于网络共享、移动硬盘及U盘的使用应谨慎使用,并严格限制上网活动。

(三)网络安全的防范对策

(1)在选用路由器时,应选择包过滤路由器。因为选择该类路由器,可有效完成不同网段的寻址,并能将一些欢迎度较低的地址及服务滤除掉,如借助IP地址与端口地址及允许、禁止这两种状态,路由器可对某个特定主机或服务进行访问。(2)数字认证。发送文件或处理交易信息期间,应将可证明发送者身份的数据传输至接收端,才能进一步提升信息的可靠性。其中,电子信封、电子数字签名、电子付款表格等均属于数字认证。(3)病毒防范技术。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应安装有一些防病毒软件。同时,应完善关于病毒清理的制度,合理设置控制权限,并建立相应的系统保护机制,实现对病毒的检测、消除及预防。另外,对于陌电子邮件,应谨慎打开,避免陷入网络陷阱。(4)防火墙技术。该技术指的是于内部网与外部网间的界面构造一个保护层,并要求全部连接均需经过该保护层的检查与连接。如果未被授权,则无法通过,这样就能有效避免内部网资源遭受非法入侵。该技术的主要功能则是加强了对网络间的访问控制,起到了良好的保护网络的作用。(5)虚拟专用网技术。该技术是因特网交易的专用网络之一,可在两个系统间建立安全隧道。因为在该网络中,双方数据通信量较大,且双方较熟悉,通过使用专用加密与认证技术,通信双方默认便可。该技术使用的是点对点通信协议,连接路由地址的途径主要是路由网络,然后用户可不受时间及地点限制访问企业的网络。(6)数据加密技术。这也是当前保护网络交易安全的一项基本措施。现阶段,加密技术主要有两大类,分别为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

(四)注重完善相关法律与制度

良好的制度是保证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故应积极健全计算机操作制度、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维护制度、岗位职责制度等制度。(1)领导应对规章制度的建立予以高度重视,并严肃处理各种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2)建立的制度要有较高的可行性,才能发挥出相应的约束作用。(3)应建立严厉打击犯罪活动的法律,严惩违法者,保护受害者,以减少计算机舞弊与犯罪行为。

(五)灾难风险的防范对策

一般来说,灾难风险的防范对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为灾难的预防,一为偶然事件的计划。对于蓄意破坏或者错误操作而造成的灾难,有效的安全政策与计划可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同时,对于计算机设备及数据,应将之放在既不会轻易被自然灾害破坏,也不容易被恶意破坏之处,以最大限度地维护计算机设备及信息的安全。另外。还应认真灾难恢复计划工作,这也是计算机安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加大社会道德规范力度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采取相应的技术与法律,是保护会计信息系统安全的有效途径。除此之外,人们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也是保证会计信息系统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所有被雇者均应积极接受关于系统安全知识及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以达到从整体上提升计算机系统人员综合素质的目的。

3小结

篇2

论文摘要:随着商业银行网上业务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安全风险管理策略成为理论与实践中必须重视的课题。剖析现阶段电子商务安全网风险策略的薄弱点,发展商业银行电子商务安全风险管理策略,应借鉴成熟的传统风险度量中的一些方法改变电子商务安全管理对资产进行粗略的优先级别排序,用系统管理思想构建商业银行电子商务安全管理框架,并将商务安全风险纳入风险管理范畴。

商业银行从事金融业务面临着风险、信用风险、以及操作风险等,而电子商务的出现则加剧了上述各类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风险发生之后的破坏程度。2004年以来,我国面临的网络仿冒威胁正在逐渐加大,仿冒对象主要是金融网站和电子商务网站。2005年上半年共收到网络安全事件报告65679件,超过2004年全年案件数,商业银行电子商务安全风险管理策略已成为理论与实践中必须重视的课题。

一、信息安全管理的演进与现阶段的特点

信息安全管理的策略大体遵循事件驱动(技术和管理脱节)-逐渐标准化(技术和管理逐渐结合)——安全风险管理(引入了风险分析)的发展路径。

(一)以事件驱动的初级阶段时期

19世纪70年代安全主要是指设备和的安全,人与之间的交互主要局限在大型计算机上的哑终端,安全问题只涉及能访问终端的少数人。安全管理策略处于初级阶段,由事件驱动,没有形成规范的管理流程。在此阶段的前期,只重视技术手段。后期开始重视管理手段,但是技术和管理之间脱节。许多组织对信息安全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和制度,但组织的信息安全管理基本上还处在一种静态、局部、少数人负责、突击式、事后纠正式的管理方式。

(二)标准化时期

企业开始将安全问题作为整体考虑,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安全管理策略,其中包括了安全管理的技术手段和管理制度(或称运作管理)。几乎所有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都拥有自己的安全策略,内容也包括了技术手段、安全管理制度、人员安全等等,基本上形成体系,技术和管理手段综合统一,但是安全风险分析还存在不足之处。

(三)安全风险管理策略时期

随着电子商务安全管理发展到一个比较高的层次,安全管理策略也演进到安全风险管理阶段。主要特点如下:

1.安全风险管理成为主流趋势;在安全管理策略的演进过程中,技术和管理手段综合统一、又融入了风险管理的分析、防范策略,从而安全管理进入了安全风险管理时期。西方商业银行已对安全风险管理形成共识。如安氏公司(is—One),认为信息安全问题最终将归结为风险管理问题,风险管理方法是建立良性的安全技术和管理体系的依据和基础。

2.安全风险管理的国际标准和各国的规范逐渐形成并趋于完善。国际上关于安全风险管理的标准有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管理原则》、英国标准协会制订的BS7799等。各国也日益重视安全风险管理,制定了许多规范。例如美国货币监理署(OCC)的《电子银行最终规则》、香港金融管理局的《电子银行服务的安全风险管理》等。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也于2006年颁布了《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对国内企业的电子商务安全风险管理给出了意见。

3.利用外部专业化机构对机构的安全性评估已成为大部分国家的选择。面临的安全和技术风险,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采用的信息技术的先进程度,系统的设计开发水平,以及相关设施设备及其供应商的选择等;银行依靠传统的风险机制已很难识别、监测、控制和管理相关风险。同样,监管机构也难以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对电子银行的安全性进行准确评价和监控。因此,大部分国家都采用了依靠外部专业化机构定期对电子银行安全性进行评估的办法,加强对电子银行安全性和技术风险的管理和监管。

4.在许多国家信息系统(Is Audit)作为一种信息技术服务被广泛提供,许多知名的咨询公司都提供类似的信息审计服务。业界的IT风险分析师也成为一种职业,专门从事的安全风险工作,从学的角度出发分析风险,充分衡量保持安全的代价和收益之间的关系,寻求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效用,在风险分析中也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模式。

二、我国商业银行电子商务安全风险管理策略的薄弱点

(一)系统管理思想缺乏

目前的电子商务安全风险管理策略,在全局上缺乏系统论理论的,在实际操作中受到多种多样的安全攻击时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安全漏洞,无法形成一张全面有序的安全网络。

实践中被采用的安全风险管理策略,以及作为指导意见的规则规范,如《信息安全管理实务准则》(IS017799)、《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准则》(GB/T18336.1)、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管理原则》,尽管提出了比较全面的安全风险管理方案,层次上也比较清晰,但是还不足以作为一个风险防范系统。实践中,电子商务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组织,电子商务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和过程也是个复杂的系统。系统论、控制论的思想在电子商务安全风险管理中是不可或缺的。

(二)风险分析的模型与方法不成熟,定量分析不足

电子商务模式自身的发展也不过20几年,在风险分析的定量技术上并不成熟;如BS7799中推荐的电子商务安全风险管理中实施风险评估时,往往将威胁发生的可能性定性划分为几个级别,将威胁所造成的影响也定性划分为1~5级,实质上是将一些按照概率发生的事件定义为不连续的几个级别,在操作上易行,但造成了度量的不精确。在进行监控和审计之后,也存在无法量化、对比的问题。

(三)忽视与原有的传统风险管理策略的结合

本质上,电子商务的安全风险无非是新兴的商业模式对传统的风险的改变,以及产生的在传统风险控制领域暂时无法明晰的新风险;现有管理策略只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或者从偏重技术的角度看待问题,站在金融领域本身来分析研究较少。这种状况导致了对电子商务安全风险管理的研究无法立足于一个比较高的层次;忽略了风险的整体性,只进行偏信息和技术的研究,导致了现有的电子商务安全风险管理策略与金融机构原有的传统业务风险管理策略存在差距。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传统金融业务的风险控制与电子商务的技术风险控制,两个方面存在脱节,同样属于商业银行的风险,存在着不同的管理策略,导致多头管理、资源浪费、机构之间的扯皮,乃至缺位管理。

(四)风险管理策略无法依赖外部的信息安全管理行业

在发达国家,信息系统审计(Is Audit)作为一种信息技术服务被广泛提供,许多知名的咨询公司都提供类似的信息审计服务。IT风险分析师也成为一种职业,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的安全风险工作。商业银行采用依靠外部专业化机构定期对电子银行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的办法,提高对电子银行安全性和技术风险的管理和监管。而国内初步建立了国家信息安全组织保障体系,制定和引进了一批重要的信息安全管理标准、法规,风险评估工作得到了一定重视,但与发达国家成熟完善的外部信息安全管理行业仍有很大差距。

(五)风险策略中商业的内部风险控制能力薄弱

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均建立起统一的风险管理部门;但风险控制部门的职能、权限与花旗银行等体制较为先进的银行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风险控制实质上仍然分散在各个子部门;风险的评估、防范与控制实质上完全依靠商业银行的交易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内审稽核部门实质上无法控制安全风险。例如,风险管理部门接受了电子交易部的风险控制报告,表面上履行的内控审核的流程,但审核作用有限,无法完成电子商务安全风险管理中的监控与环节。

三、商业银行的电子商务安全风险管理策略的改进建议

(一)基于系统的思想构建商业银行电子商务安全风险管理策略框架

利用系统理论作为总体的思想,将电子商务安全风险管理策略本身当作一个开放的自适应系统。将商业银行电子商务安全风险管理中的各个环节组成循环上升的系统。

在商业银行电子商务安全风险控制的流程中,经过信息安全的风险评估、资产识别和选择、实施控制降低风险的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然后进行监控和审计;尤其重要的是把监控和审计所得到的内容作为新一轮风险分析输入,从而开始新一轮的风险管理过程。商业银行电子商务安全风险管理的各个步骤为动态的循环系统。每完成一个循环,安全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就上一个台阶,商业银行的安全管理水平变得到了提高。

(二)电子商务安全风险管理中定量分析中的改进思路

商业银行可以借鉴成熟的传统风险度量中的一些方法来改变电子商务安全风险管理中对资产进行粗略的优先级别排序的方法。实践中,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的管理与对电子商务安全风险管理有其相似之处。巴塞尔委员会对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的内部计量法中规定,商业银行内部估计风险敞口指标、损失事件发生的概率、风险损失,巴塞尔委员会制定资本要求的转换系数;在度量损失的分布时,主要利用和精算技术。商业银行应通过数据库将威胁发生的频率、威胁所造成的影响等精确记录下来,利用现有的度量方法进行精确的风险定量分析的尝试。

篇3

关键词:EPC总承包;核电工程;风险分析;对策;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3004102

1引言

核电工程具有技术含量高、项目周期长(建设周期一般在5年左右)、投资巨大(一般在1500-2000美元/KWh装机容量)等特点,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面临着各种风险,如经济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人员风险、安全风险、自然环境风险、设备风险等等。在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 总承包模式下,核电工程项目的大部分风险实际上是由总承包商承担的。由于我国采用EPC总承包模式组织实施核电工程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成熟可借鉴的经验,需要作为总承包商的核电工程公司不断探索和调整适应,因此,分析EPC总承包模式下的核电工程所面临的风险并制定相应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风险分析

2.1经济和政策风险

核电产业的发展受到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状况、电力供求情况、国家能源政策、核电政策、财政和货币政策等诸多经济和政策方面的因素影响。

2.2人力资源风险

人力资源风险主要包括核电工程项目所需的各专业、各层次人员的满足与供应状况、人员技能水平和发展状况、组织机构和人员编制是否合理、员工流动率的高低与流动人员的层次等方面的风险。

核电站的设计建造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除了核专业外,还包含土建、暖通、水工、电气和自动化仪控等多个专业,需要各个专业之间相互配合。因此核电工程需要多个专业的技术人才,以及各方面的管理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由于核电项目的批量上马,核电工程公司的人力资源风险已经成为核电任务能否顺利完成、工程公司能否长足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核电人力资源的组织、调配、指导、培训及团队建设是核电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2.3组织和管理风险

在EPC总承包模式下,总承包商主要采取工程总承包、专业分包的方式,将主要的设计和采购活动由其内部的设计部门和采购部门完成,少量的设计和采购活动分包给其他的专业化设计院完成;施工则分包给施工承包商完成;总承包商对各个分包商实行监督管理和验收机制。

在这种模式下,涉及到的组织和管理风险主要有:总承包商对分包商的组织与管理、总承包商内部的机构设置和组织管理、信息与决策的传达和响应速度、以及同时进行的多个核电项目之间的影响和制约,这些都是EPC总承包模式下勉力的组织和管理风险。

2.4信息管理风险

由于核电工程涉及的信息量非常大,需要信息管理系统作为计算机辅助管理的工具,为核电工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工程中的各个方面,包括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管理、合同管理、文档数据管理等都需要一个强大的信息管理系统作为基础。信息系统能否满足工程需要,对于核电工程的效率、进度和质量有重要影响。

2.5技术和质量风险

我国目前在建和排期待建的核电机组以第二代压水堆“翻版加改进”的机型和技术路线为主,即在比较成熟的压水堆核电基础上实施必要的技术改进,从而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和经济性。但是,改进既能带来效益也能带来风险,尤其是先进工艺引进的风险,一旦设计人员、施工人员无法全面掌握其中的精髓和细节,在实施过程中就可能成为败笔,导致质量问题。技术改进的风险如果无法识别并加以控制,即使改进再好、再省钱也只能以安全为首要而抛弃不用。

2.6进度风险

进度风险主要包括设计进度风险、采购进度风险和施工进度风险,尤其是关键路径上的进度延迟风险。设计方面的进度风险主要来源于人力资源紧张、设计能力限制、上游输入条件是否具备等;采购进度风险主要在于目前国内核电设备供应商产能限制,尤其是重大设备能否按期供货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施工进度风险主要在于核电建安单位的数量和人力以及施工水平的限制。

3风险应对策略

3.1利用当前的有利环境大力发展核电产业

我国已经确立了核电技术路线,对核电建设持大力支持发展态度。虽然从2008年下半年至今我国宏观经济增长趋缓,但随着拉动内需相关政策措施的实施,对电力的需求继续增长;随着《国家核电发展专题规划》的批准,国家对核电项目逐步加大投入力度,这些对核电产业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目前正处于核电发展的大好阶段,应当充分利用当前的有利环境大力发展核电及核电相关产业。

3.2做好人力资源调配管理工作和标准化设计工作

为了适应核电迅猛发展的需要,核电工程公司应加强对各级管理与专业人才的吸引、培养与使用,一方面在行业内部加强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同时还应从相关行业以及科研院校积极引进人才。核电工程公司应具备一支专业化、技术过硬、协调管理的人才队伍,在多个核电项目同时进行的情况下,采取细胞裂变的方式、以老带新的方法不断充实和扩大核电人才队伍,才能适应我国核电的快速发展。

除采取人员的引进、加强人员的培训、培养工作外,还应通过公司内部的调配机制,合理地进行人员配置,包括合理的搭配不同层次的设计和管理人员,以及根据不同项目进展阶段的不同有侧重地配备人力。

3.3加大对分包商以及对内部各部门的协调和管理力度

(1)对分包商的管理:一方面,对于设计和采购分包商,首先要编制各类设计、采购和质保管理程序,规范各分包商的工作;其次要在组织上和人力配备上加强控制和管理力度;更重要的是对分包商设计成果的质量和进度加强管理,主要包括重要的设计方案确定、进度计划和设计接换的跟踪检查、设计质量审查、任务完成工作统计等,充分利用进度和质量管理工具,对设计采购分包商进行的跟踪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沟通解决。通过总承包商有效地组织协调和管理各分包商的工作,充分发挥分包商在其负责范围内的技术优势,真正做到强强联合,确保工程目标的实现。

另一方面,对现场施工分包商,设置现场施工管理部门,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管理力度,同时还要加强现场与设计部门间的沟通和协调,加快对现场问题的响应和处理速度;此外还应定期召开施工现场与设计部门之间的沟通会。

(2)对内部各部门间的协调和管理:主要是设计及采购之间配合。其逻辑关系是:设计部门提出设备采购要求和设备技术规格书,由采购部分负责招标采购,并督促设备厂家提供设备资料作为设计的输入条件。其中供货商的设备资料对于设计进展具有重要影响,如果不能及时固化和提交将直接导致设计文件缺少上游条件而无法完成。这是设计的关键环节,因此需要设计与采购之间密切合作、积极配合,这对于本项目的进展和质量至关重要。

3.4开发能够适应工程实际需要的高效信息管理平台

由于核电工程的复杂和特殊性,以及EPC总承包模式下多个分包商和设备制造商共同参与的实际情况,亟需一套流程高效、信息规范、能够多方应用的信息管理平台。这套平台既要考虑不同分包商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流,也要考虑总承包商等管理监督;这套平台要包括设计、文件、采购、现场施工、进度、质量等各方面工程管理要素模块,并方便各方查询和跟踪。总之要通过电子化的流程将项目各参建方连接起来,加快流程的流转速度,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形成工程管理上通下达、纵横联系的有机系统。

3.5提高技术水平和经验、以可靠和安全为原则谨慎对待技术改进

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应在争取设计咨询的支持下,积极开展设计科研,掌握核心设计思路和技术,提高自身设计水平和经验。另外,对于设计改进尤其是重大改进,必须严格强调质保流程管理,从改进方案确定、实施、设计审查和技术把关等各阶段加强管理,保证改进的影响分析到位、改进的实施到位、改进的审查和把关到位,以确保技术改进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设计改进的管理中应以保守谨慎的原则为基础。

3.6加强进度计划跟踪管理、建立进度考核和奖惩机制

进度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之一。核电工程的进度管理是分级管理、层层细化。对于设计、采购、施工进度,各相关部门一方面要做到工作逐层细化,将具体工作逐级落实以确保实施;另一方面还要捋顺各方面逻辑关系和接口关系,互相配合和协调。在进度计划明确后,各部门应加强跟踪管理,尤其要加强事前预警和控制,争取及时发现风险和问题并及时解决,减少其对进度的影响和压力。各部门还应建立进度考核和奖惩机制,将进度责任明确落实,通过奖惩措施促进进度计划的实施。

4结语

以上针对EPC总承包模式下的核电工程各个阶段和各个方面进行主要风险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对策建议。EPC总承包模式下的核电工程,从总承包商到各分包商,各个部门都应强化风险意识,尤其要加强风险识别和预警。应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领导小组,针对各公司、各部门实际情况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和措施。此外,还应考虑加强与风险管理咨询机构和核电保险公司的合作,积极开展国内外核电风险管理和保险的技术性研讨会或交流,促进EPC总承包模式下的核电工程风险管理水平以及整个核电行业风险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并促进我国核工业与风险管理和保险业的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对核电工程实施完善的、多方位的风险管理,可以对核电项目面临的各种风险,实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采取主动,扩大风险事件的有利方面,妥善地处理风险所造成的不利后果,将风险损失减到最小,从根本上提高核电项目抵抗风险的能力,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风险管理效益,从而有助于提高核电项目的经营效益,保障核电工程项目的经济目标的实现。另外,对核电工程项目实施风险管理,可以为核电工程项目营造安全稳定的建设、运营环境,并且通过对影响核电项目经济性的风险进行分析,提高同类核电项目抵抗经济风险的能力,增强核电的整体经济性。同时,对核电工程实施有效的项目风险管理,可以促进核电项目决策的科学化和合理化,降低决策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从而提高核电工程项目的经济决策和技术决策的水平,从而为核电在中国的推广和发展营造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零售业;电子商务;研究综述

一、引言

比尔盖茨曾说,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电子商务早已成为必不可少的商务处理方式。顺应技术发展潮流实施电子商务,是零售企业的共识。然而,目前我国零售企业电子商务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和风险。因此,需要对零售业电子商务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从而更好地引导零售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推进我国零售业电子商务蓬勃发展。

二、零售业电子商务模式

汤云、朱云松(2008)总结目前网上零售的模式分为三类:一,纯网络型的零售企业,如当当网、携程旅行网等;二,传统零售企业开展的网络零售,如沃尔玛、家乐福中国公司、国美、苏宁、百联集团等;三,生产商兼任网络零售商,如国内的联想、TCL、海尔商城等。[1]祖峰(2009)从网上零售店和传统社区中小零售商店各优劣对比出发,认为可构建社区零售业电子商务。在我国,即使是社区商业非常发达的上海,社区商业也仅占社会商业支出总额的30%左右,因此社区零售业电子商务市场潜力巨大。[2]

三、零售业电子商务面临的问题

(一)消费者层面

张春法,韩耀(2005)分析认为多数消费者不认同电子零售方式的原因有:信息不完全;缺乏购买欲;权益难保障;获得货物有风险及支付系统安全性差。[3]赵静(2008)[4]认为,我国的零售业电子商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凸现出一些问题:电子商店中的商品陈列主要运用文字和图象,造成消费者与电子零售商之间信息不对称;在虚拟的网络世界,消费者缺乏足够的购物激励。

(二)网上供应商层面

董玉芳、王德应(2001)认为供应商方面:零售模式缺乏创新;网上商品对顾客缺乏吸引力;交易机会少、资金不足及缺乏战略性思考等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网上零售交易的实施。[5]赵静(2008)认为我国物流业发展相对滞后;企业交货延迟问题相当普遍,零售企业的物流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制约了我国零售业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4]杨志龙、李敏(2009)通过考察沃尔玛电子商务的发展经验,认为我国零售企业还存在很大差距。[6]

(三)其他层面

李华中等(2006)独树一帜,把制约我国零售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分为惩罚因子与奖励因子。[7]李翔(2006)从正确认识传统零售业与电子商务的关系出发,发现我国零售业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着物流、人才、法律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困难。[8]

四、零售业电子商务风险管理

(一)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面临的风险

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存在诸多风险,关于该方面的研究较为丰富。学者们把这些风险按照一定标准进行了分类,具体如下:

1.分为三类。余辉(2003)把企业面临的电子商务风险分为三个主要种类:商业风险;技术风险;法律风险。[9]聂高辉(2006)以实施电子商务的企业为视角,划分出企业内、企业外及企业间风险。[10]

2.分为四类。严中华(2004)从电子商务风险对企业的影响程度出发,把它分为竞争、变革、消费者及经营伙伴风险,他强调对企业而言,上述四类比于其他风险要更为危险且难以辨认。[11]

3.分为五类及以上。邓鸿岗(2005)认为,电子商务中常见的风险可分为经济风险、管理风险、制度风险、技术风险以及信息风险,针对上述风险他还提出对应的风险管理措施。[12]沈业成(2007)把中小企业面临的电子商务风险分为:灾难性风险;交易安全风险;信誉风险;竞争风险和人才风险。[13]罗娅丽(2008)认为电子商务风险有:经济风险;管理风险;制度风险;技术风险;隐私风险;知识产权风险;信息风险。[14]邓春勤(2001)更是把电子商务风险详列为15项。[15]

(二)零售业电子商务风险管理

鉴于零售业这一行业的个别性,关于该行业电子商务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颇少。程华(2001)研究发现,电子零售网站机会与风险并存。[16]李俊慧(2003)提议根据消费者个人特性及获取信息的不同来建立一套电子零售业风险管理体制。[17]

五、述评

通过梳理零售业电子商务相关文献,学者们对该领域的研究做出了一定的努力,尤其是关于零售业电子商务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风险。不过,关于电子商务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还不是很多,而探究零售业该问题的研究就更不多。鉴于电子商务风险管理这一视角的新颖性,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今天,未来研究零售业电子商务风险管理相关问题颇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汤云、朱云松.浅析快速发展的网上零售市场[J].商场现代化,2008(2)

[2]祖峰.社区零售业电子商务服务模式研究[J].江苏商论,2009(2)

[3]张春法,韩耀.传统零售业的电子商务导入及网络营销战略[J].经济问题,2005(12)

[4]赵静.我国零售业电子商务应用研究[J].江苏商论,2008(7)

[5]董玉芳、王德应.我国现阶段开展网上零售的障碍及对策[J].现代财经,2001(8)

[6]杨志龙、李敏.借鉴国际经验促进我国零售业电子商务发展[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9(4)

[7]李华中等.零售业电子商务应用探析[J].经济论坛,2006(1)

[8]李翔.加快我国零售业电子商务发展[J]商业时代,2006(9)

[9]余辉.电子商务与风险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12)

[10]聂高辉.企业电子商务的风险分类及其管理策略[J].商业研究,2006(22)

[11]严中华.企业电子商务战略的风险和管理对策[J].云南科技与管理,2007(2)

[12]邓鸿岗.电子商务风险及其防范初探[J].商场现代化(学术版),2005(2):102

[13]沈业成.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J].时代经贸(中旬刊)2007(8)

[14]罗娅丽.电子商务风险管理对策探究[J].商情,2008(4)

[15]邓春勤.电子商务的风险管理[J].通信世界,2001(23)

篇5

【关键词】招标投标;投标报价;电力工程;决策

引言

自从1984年我国引入招标投标制度以来,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强制实行国际竞争性招标投标制度的带动下,加上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与完善,至今已逐步与国际接轨,朝着健康、规范化的方向发展。经过近二十年的实践,招投标制度在我国工程建设、设备及材料采购、政府采购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国家电力公司为了在电力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推行招投标,规范招投标行为提高招投标管理水平。在国内招投标,目前初步形成电力工程设计、设备、主材供应、建设监理、工程施工等系列招投标体系。由于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发展速度、地理经济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东南沿海快于中西部地区,发展很不平衡。计划下达承包经营方式、多方协商、议标切块分包经营方式与社会公开招标承包经营方式三足鼎立各有市场。在国际方面。我国缺乏行业管理和对策,缺乏经验交流机制,只有少数省市电力公司以初级的劳务输出方式,在亚非地区占有一定市场,其工程基本是在别的公司总承包下的分包,仅仅是施工劳务的输出,在电力设备的输出只占有很小的比例。各电力建设公司在资金、人才、技术方面与日本、韩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1]。

1.电力工程特点概述

由于电力工业的行业特点,使得电力工程具有它的特殊性[2]。

具体有:

(1)投资大

一般的电力建设项目,尤其是新建项目都需要比较庞大的投资。

(2)技术密集

电力系统同时具有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的特点,专业面广、各项技术发展迅猛。

(3)对工程质量要求高

由于电力属于公用事业,对国计民生影响甚大。因此,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对电力工程的质量都提出很高的要求。

(4)注重安全

无论在工程建设期还是投入运行以后,电力工程的安全都受到相当的重视。

(5)工程进度的控制和工程的经济效益评估将越发显的重要

电力工业正逐步走向市场经济,无论对电力工程本身或者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都要求注重对进度和投资的控制。

1.1 送电工程施工特点

送电线路按电流分有直流与交流,按架设形式分有架空输电线路与地下电缆和海底电缆,其专业性强,施工要求质量高。送电线路沿线地形复杂,基础类型和杆塔型式多,因路径地形不同而杆塔型式的选择与结构也不同(有钢结构及预制混凝土杆,在跨海与跨江的高塔中,普遍使用了钢管结构的高塔)。送电线路跨度大,塔高高,高空作业施工难度大,质量要求高。这些给投标前的现场调查和以后的施工都带来极大的麻烦。送电线路施工受季节气候影响大,立杆、架线施工困难。由于沿线地形复杂,交通不便,所以运输杆塔材料、成品、半成品及地方性材料等困难。

1.2 变电工程施工特点

高压大型变电所的专业电气设备多,技术先进,施工质量要求高,工期短。大型主变压器,体积大,整体设备运输量重,要加固桥涵和道路,有的因超限需要采取特殊的运输方式和大型起吊装卸机械。大型变电所处于边远、山区、高海拔山区。设计施工条件复杂、要考虑特殊要求。

2.招标方式

工程施工招标与投标是激烈的市场竞争活动,招标人(建设单位)希望通过招标以较低的价格在较短的工期内获得技术先进、品质优良的建筑产品。投标人(施工单位)希望以自己在技术、经验、实力和信誉等方面的优势在投标竞争中获胜,占据市场,求得发展。大中型工程国际招标时,经常采用的招标方式一般可分为公开招标(又称无限竞争性公开招标(Unlimited Competitive Open Bidding)、邀请招标(又称有限竞争性选择招标(Limited Competitive Selected Bidding)、两阶段招标(即先进行技术方案招标,技术标评标通过者,才允许投商务标(Two-stage Bidding)和议标(也称谈判招标或指定招标(Negotiated Bidding)四种方式。其中常被采用的是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两种方式[3]。

3.基于决策树法的投标项目选择

企业要想选择适当地投标项目,首先要了解有哪些项目在招标,并收集和掌握有关招标项目地各项情报和信息,做到早期跟踪。在当今信息发达地社会里,这一点对选择有利自己的招标项目,预先有目的地做好投标准备工作,争取投标获胜非常重要。否则,实现完全不了解招标项目情况,等见到招标广告后再去投标,往往因为时间紧迫,仓促上阵而陷入被动,容易造成失误,失去中标机会。对招投标项目的调查,使企业对招标项目本身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但是选择哪些项目投标最为有利,仍然是一个很难估计和把握的问题,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投标或弃标,首先取决于投标单位的实力,包括技术、经济、管理、信誉等方面的实力;其次还应对工程信息、进行查证,了解工程项目情况、工程所在地情况、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的情况、进行竞争对手和竞争形势及风险的分析等。这里只从获利大小这个因素来分析,从中选择期望利润值最大的项目,作为投标项目。选择方法利用决策树法。根据概率分布进行决策,是有一定风险的,故称风险决策。决策树法是解决风险型决策的最好方法之一[4-5]。

4.投标报价风险识别的因素分析[6-7]

投标报价风险识别的目的是辨别影响项目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存在的可能性并予以分类,按风险的重要性别列出风险因素清单。风险识别的方法是风险调查(现场考查、利用统计资料、询问、分析财务报表、作环境分析等)和预测、请中介组织咨询和预测。风险识别的范围有信息、技术、组织、合同、管理、自然、环境、市场、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与工程投标有关的广泛领域。投标阶段的风险因素的识别标志是否对中标有影响,是否可能造成造价和工期损失。这个阶段的风险因素如下:

(1)信息取舍或信息失真风险

在市场中的信息很多,这些信息虽然有一部分是真的,但是否都值得追踪却不见得。在电力投标市场中,应更相信官方的信息。比如国家电网公司的信息会,地方电力公司关于某工程已经通过可行性研究的通报,以及电力建设的计划等。

(2)中介风险

中介业务对商业交易有其独特的贡献,但中介业务会给交易带来风险。在电力市场中,不要轻易相信某个中间人拍胸脯保证能拿下项目,而尽量通过正规的渠道与业主建立联系。

(3)保标与买标风险

业主买标指业主为了压低报价,花钱雇佣一两家投标人投低标,开标后要求报价较高而又想中标的承包商降价。承包商买标指若干承包商出于统一策略,内定保举一家公司中标而不冒标价过低的风险。无论是业主买标,还是承包商保标都会给承包商带来风险。在电力工程市场内,为了长期生存、发展的战略,承包商绝对不要为了一时的利益而采取买标的措施。

5.投标报价风险防范的几种方式

投标报价的风险是不确定的,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会发生和造成危害,而条件的形成直到成熟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总会有某些迹象和征兆出现,这就提供给人们防范风险减轻损失的可能性[8]。

5.1 风险回避对策

此对策是通过回避项目风险因素而避免可能产生的潜在损失。该对策有三类:一是拒绝承担风险,如承包商被邀请对某项工程投标,但由于施工条件十分困难,且利润不高,则故意投高标造成失标以回避风险;二是将已经承担的风险主动放弃以避免更大的风险,

5.2 损失控制对策

该对策是通过制定风险控制方案减少损失发生的机会,或通过降低发生损失的严重性处理项目风险。损失控制对策所采取的手段分为损失预防手段和损失减少手段两类。前者旨在减少或消除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如承包商要求在合同条款中赋予其索赔的权利也是为了防止业主违约或发生不测事件;后者旨在降低损失的潜在严重性,如购买期货材料以降低材料可能上涨的因素。

5.3 风险自留对策

风险自留对策是由自己承担风险所造成的损失,是一种重要的财务性管理技术。该对策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计划性风险自留,即风险管理人员通过一定的财务支出而有计划地、不断地降低风险的潜在损失;另一种是非计划性风险自留,即当风险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某种风险存在因而没有处理项目的风险准备时,为排除已发生的风险,增加一笔开支,这笔开支是非计划性的。

5.4 其他对策

风险管理对策还有风险分离、风险分散和自我保险等。风险分离是将各风险单位分割开来,以防止发生风险后产生连锁反应,为了尽量减少因汇率波动而导致的汇率风险,承包商可以在不同的国家承接工程、采购设备;风险分散是通过增加风险单位以减轻总体单位的风险压力,达到共同分担风险的目的,如将风险大的工程分散给多个单位施工,进行多种经营等均属于风险分散,对于工程承包商,风险分散应成为其经营的主要策略之一。

6.结论

随电力工程市场的全面开放,电力施工企业承揽工程项目的主要途径就是参加工程施工投标,而投标报价是进行工程施工投标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电力施工企业投标的成败。

而投标报价过程关系到承包商能否中标及中标后能否赢利,由于这一过程涉及多方面的知识和信息,技巧性和策略性较强,而这一研究又可以带给承包商显著的收益,因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郎荣乐.国际工程承包与招标投标[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120-124.

[2]许高峰.国际招投标[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150-153.

[3]马月吉.工程建设招标投标技术与决策[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32-40.

[4]夏志宏.国际工程承包风险与规避[M].中国建筑出版社,2004:1-12.

[5]吴育华,杜纲.管理科学基础[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10-43.

[6]王顺洪.国际承包工程投标报价研究[D].博士论文西南交通大学,2001.

篇6

关键词:电网企业;采购风险;风险管理

一、引言

人力、财务、物质管理是电网企业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电力物资管理又是其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物资采购包括对企业发展所需的工具、备件、原料、设备、辅助材料的购买,这对企业的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改革等影响甚大。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电力企业在物资采购方面有了较大发展,如现在的一些电力企业在企业基础设施建设、电力生产中,物资采购的花费占到了总投入的三分之一以上。电力物资的及时供应,为电网企业的生产、建设和运营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我国的电网企业已经进入了超高压、交直流输电并存、大容量、远距离的发展阶段,企业在建设发展中,对电力物资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二、电力物资采购风险识别

1.电力物资采购风险概念

电力物资采购是指为电力企业购进企业发展所需的工具、备件、原料、设备、辅助材料等物资的行为,采购方式包括购买、借货、交货、租赁等,是一种有形采购。电力物资采购风险是指电力企业物资采购的实际情况和预期的目标出现偏差的可能性。电力企业物资采购的风险涉及到物资采购的每一个环节,这其中包括采购计划的制定、物资运送、物资验收、物资订单核实、供应商选择等环节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

2.电力物资采购风险的分类

通常情况下,电网企业电力物资采购风险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内因型风险和外因型风险。

2.1内因型风险

(1)决策风险。在电网企业管理的过程中,一些高层管理人员可能会因为责任心不强或业务水平不高而作出错误决策,这就会引发决策风险。例如企业的一些项目立项论证不充分,在论证的过程中没有没有经过权威专家的评估,而使得所作的决策缺乏科学性。也有可能是企业的物资采购部门的采购员工作经验有限,业务素质不高,而影响到采购效果。

(2)计划风险。电力企业的物资采购需要事先制定采购计划,然后还要通过相关部门进行上报,计划的制定和计划上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会带来计划风险。在制定采购计划时,首先要进行电力市场需求调查,调查结果与实际结果的偏差决定了所制定的计划是否科学合理。一些电力企业会因为缺乏某些技术指标而对一些计划项目的审批不严格,严重影响了后期的采购活动。

(3)采购订货风险。这其中包括供应商选择风险和采购订货合同风险。一些电力企业在采购电力物资时,并没有遵守相关的法律规定,在对供应商进行选择时,没有遵循技术与商务分离、招标采购的原则。还有一些电力企业在与签订采购订货合同之前,没有对其中的各项条款作进一步研究,这也会造成很大的风险,对电力企业的物资采购造成负面影响。

(4)运输风险。通常情况下,电力企业所采购的物资数量很大,种类繁多,总价值会很高,而且物资供应商分布较广,所以很多物资必须通过远距离运输,运输的方式会包括空运、海运、铁路运输、公路运输等,如果运输的方式选择不合理,则可能会出现许多风险。

(5)存量风险。电力物资采购部门在满足企业生产对物资的需求时,还应做好库存管理工作。如果库存量较少,会可能无法满足生产的需要,如果物资存储过多,会造成大量积压,造成不必要的消耗,从而带来存量风险。

2.2外因型风险

(1)意外风险。电力企业在物资采购中,一些不可抗力的因素会影响到物资采购工作的进行,如一些大型的自然灾害、战乱、通讯故障等,这些因素会对电力企业的物资采购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2)市场风险。许多电力企业在采购电力物资时,受到市场变化的影响而无法实现预期的采购目标。市场风险包括以下内容:

a.市场信息虚假:一些市场信息在不断地传播过程中可能出现偏差,电力企业最终获悉的信息可能与实际情况不符合,这就导致了信息虚假风险。一些主流媒体为了收视率不受影响或者是受到了政府部门的强制要求,在报道相关市场信息时故意隐瞒一些事实,这也会导致出现信息虚假风险。

b.货币汇率变化:电力企业的许多物资都是从国外购进,货币汇率的变动会使得双方所签订的合同中指定的货币成交价格与实际支付的货币存在差异,导致出现货币汇率变化的风险。

c.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动:我国经济的态势以及国际经济环境的发展趋势,会对国际采购的全球承包商的经营状况、价格等产生很大影响,这些因素决定了一些电网企业是否有能力参与到物资采购的竞争中来,最终影响到是否能通过有效的竞争手段采购到质优价廉的电力物资。

(3)社会风险。电网企业的物资采购活动受到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社会经济制度的影响。

a.政策变化:国家的出台的一些相关法规或进行的一些宏观调控,会对电网企业的物资采购活动产生间接影响。

b.体制改革:国家的体制改革会影响到相关物资的生产和供应,从而影响到电网企业的物资采购活动。

(4)供应商风险。电网企业在进行物资采购时,一些供应商的不规范行为会影响到所采购物资的质量和价格,还会影响到相关合同的签订,从而为企业的采购活动带来风险。例如,一些供应商相互串通,故意囤积大量大量产品,当电网企业要采购相关物资时,他们再高价卖出,致使电力企业蒙受损失。一些供应商签订合同后拒不履行合同并且拖延交货期限,从而造成了合同风险。

三、电力物资采购风险应对

1.采购风险的主要对策

(1)风险回避。当一些风险造成的后果非常严重而企业又没有有效应对策略时,物资采购方应该选择主动放弃,改变目标或者改变采购方案,从而回避风险,这样会使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

(2)风险控制。电网企业相关部门要对所有可能的风险进行分析测定,然后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从而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从而降低企业的损失。

(3)风险转移。风险转移是指企业通过合理地运用一些经济手段和技术手段,把自身所面临的风险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其企业承担,但是企业在转移风险的同时也转移了可能由风险带来的利益。风险转移的方式包括转移风险出售、发包、保险与担保等。

(4)风险自留。电网企业在进行物资采购时,针对一些无法转移和无法避免的风险,采取自愿保留的方式。当企业运用其它风险策略所消耗的费用超过成本时,可以考虑此种方式。

(5)风险分散。通过一些外交谈判手段说服其它企业和本企业共同承担风险,从而降低本企业的风险损失。

2.电力物资采购核心风险应对办法

供应商风险、计划风险和采购风险作为电力物资采购风险的主体,成为电力企业风险管理中所关注的焦点。根据电网企业物资采购的相关情况,拟采取以下应对办法:

(1)供应商风险应对。电网企业在进行物资采购时,可以使用ISO9000标准规范供应商的行为,制定出一套使用可行的管理办法和相关流程。电力企业在进行物资采购活动之前首先要对供应商的质量保证能力和质量体系进行相关调查,然后还要进行严格的审核和科学的评价。例如,企业可以派遣专人到供应商的生产现场进行生产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的考察,然后要通过相关资料,审核其销售业绩,然后在结合其同行的情况对供应商做出科学评价。其次,在合同履行的同时,要建立完善设备监造、催交协调机制,实施对合同供应商的动态管理。

(2)计划风险应对。电力企业相关部门首先要企业的实际情况准确、及时地制定和上报物资需求计划,要通过科学的预测,确定交货日期,保证生产厂家进行合理有效地生产,而且也不会耽误交货。此外,采购部门也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合理调整和修订计划,并且要做好上报和审批工作。

(3)采购订货风险的应对。电力企业在进行物资采购时,要遵守招标采购、比质比价、技术与商务分离的原则,确保采购程序规范、采购信息公开、采购政策合理。采购部门在采购电力物资时,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技术经济谈判,并且要及时签订合同,如果合同中所涉及的内容有重大变动时,要及时的向上级部门汇报,然后根据指示再进行相关协议的签订。而且,合同签订要符合国家法律和企业合同管理制度的规定,按照标准流程对合同进行审核。

四、结语

电网企业在进行物资采购时,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给采购活动带来风险。强化和规范企业的物资采购风险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所以,企业的采购部门要对物资采购风险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估,并且要根据分析和评估结果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实现对物资采购的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赖业宁,薛禹胜,王海风.电力市场稳定性及其风险管理[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12).

[2]刘建强.电网企业物资采购供应过程中风险因素与管理措施[J].广东科技.2008(22).

[3]陈峰;冯锐涛;孔伟伟.系统运行风险评估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J].现代电子技术.2013(18).

[4]李长生.“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下电力市场营销的发展之路[J].现代经济信息.2012(23)

[5]时建锋.基于智能电网的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18).

[6]潘斌.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电力物资供应商分类方法[J].电工电气.2013(02).

篇7

关键词:电子商务,风险,安全管理

1 引言

美国IBM公司从企业电子商务的运作过程中认为电子商务(E-Business)就是企业的“商务整合”,它将IT技术策略与企业商务策略整合起来,形成企业全新的组织构架、全新的商业模式、全新的业务流程。它是传统企业商务电子化的过程,即传统商务向电子商务转型的过程。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正在显示其巨大的现代经济管理的价值和社会变革的影响力。

如何使电子商务运作过程的安全性和风险控制得到保证,是关系到电子商务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问题。

2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最新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达到3.32亿,互联网普及率更是以25.5%的比例超过了21.9%的全球平均水平。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发布的2008中国网上购物调查报告显示,上半年国内网购交易总额已经达到531.5亿元,参与网购的人群达到1.2亿。

随着网购人数的增长,互联网的各种应用还将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渗透,网民数的不断增加和主流消费人群消费习惯的改变,将成为推动中国网购市场激增的重要原因。

3 电子商务发展中面临的风险

互联网正在改变全球经济,电子商务向人们展示了“快、便、省”的优势。

但是电子商务与其它新生事物一样,在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风险。

(1)技术风险

具体包括交易安全、认证安全、数据加密、支付安全、网站安全等。

(2)金融与支付风险

具体包括订购、付款、银行结算以及其他金融交易业务的在线安全。论文格式。

(3)税收风险

由于电子商务具有跨地域交易的特点,使得电子商务税收变得十分重要而复杂,国际上普遍接受的是税收中性的观点,即对国际性税收原则不做根本改变,但对全球电子商务发展中面临的有关税收方面的政策改变将大大影响电子商务的发展。

(4)人才与培养风险

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大量计算机人才和网络经济商务人才以及相关复合人才,我国在这方面的人才较为欠缺。

(5)政策法规风险

电子商务的发展如同网络的发展一样是非常快的,与之相比国家有关管理部门的政策、法规的制定不可避免的存在滞后的可能,使得新兴的电子商务发展可能处于缺乏保障的地位,而且电子商务中个性化特点日趋突出,给政策、法规的制定也提高了难度。

(6)竞争风险

电子商务的发展将使我国的企业同时面临与国外大公司、企业的竞争,还要面对传统商务与之的竞争。

3.3 电子商务的风险特征

电子商务中出现的风险,虽然多为传统经济中所固有,但它无论在表现形式、强烈程度还是影响范围上与传统经济中的风险都不相同。概括起来说,电子商务风险具有以下特征。

(1) 全球性

电子商务风险具有全球性特征。论文格式。风险既可能来自国内,也可能来自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四通八达的通讯网络,把世界各地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例如,技术风险就是这样。当黑客发动攻击时,遇到的唯一障碍就是技术上的可行性。

(2) 传染性

电子商务风险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广泛的影响力,使人们很难进行有效防范。实时性和交互性是电子商务的两个基本特征。一旦风险产生,它就会借助信息的实时传递和市场交易主体之间的交互关系而迅速扩散。

(3) 成长性

在一定条件下,电子商务风险会迅速成长和壮大,具有一股强大的、摧毁一切的力量。这种异乎寻常的成长性,来自于电子商务中所特有的不稳定均衡和正反馈效应。电子商务中的均衡是不稳定均衡。如果企业正处于成长过程中,它就会在正反馈效应的刺激作用下,成长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强大,直至成为市场主流,占有决定性的市场份额。反之,一个企业即使是市场的主流,如果受到一些致命的打击,则有可能在正反馈效应的作用下迅速衰退,甚至在很短时期内消逝得无影无踪。

(4) 隐蔽性

电子商务风险具有很强的隐蔽性。风险初起时可能不大容易觉察,当风险变得清晰可辨时,危机就无法避免了。这种隐蔽性,来自信息的非对称性。在网络中,人们可以自由遨游,不需要提供真实的姓名和身份。如果再缺少相关的法律进行约束,投机和欺诈就会泛滥,电子商务就会趋向崩溃。

(5) 复杂性

在电子商务中,风险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多种风险往往交叉在一起,它们相互影响和助长,使得风险防范的难度大大增加。

4 电子商务安全管理措施

电子商务交易安全管理,不应当只从单纯技术角度考虑如何解决的问题,而是应该从综合的安全管理思路来考虑,因为从电子商务的运行环境来看,技术环境是一个重要方面,但是良好的法律法规、政策环境和科学管理环境也是电子商务的顺利运行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安全的电子商务环境包括精心规划的管理体系,严密的技术措施和完善的法律体系。所以电子商务的安全管理应该从技术、管理、法律等方面综合考虑。建立一个完整的电子商务交易安全体系。

4.1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计算机系统、网络通信设备、网络通信线路、网络服务器等设备,在静电、电磁泄漏和意外事故等情况下会造成数据的丢失,机密信息泄漏。所以,加快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建设,选择高性能的网络设备, 建设安全、便捷的电子商务应用环境,才能为电子商务交易的信息提供硬件保障。

4.2 实施技术防范措施

电子商务的运作涉及资金安全、信息安全、货物安全、商业秘密等多方面的安全问题,任何一点漏洞都可能导致大量资金流失,这些安全首先是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目前电子商务比较成熟的技术安全措施有以下几种:

(1)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在本地系统或网络与Internet 之间构筑的一道屏障,用以保护本地系统或网络中的信息、资源等不受来自Internet 中非法用户的侵犯;用以控制和防止本地系统或网络中的敏感数据流入Internet,也控制和防止来自Internet 的无用数据流入本地系统或网络。所以,防火墙能起到保护本地系统或网络中信息安全保密的重要作用,成为电子商务系统的安全屏障。

(2)数字签名技术:数字签名是通过某种密码运算生成一系列符号及代码组成电子密码进行签名,代替书写签名或印章。对于这种电子式的签名还可进行技术验证,其验证的准确度是一般手工签名和图章的验证而无法比拟的。数字签名是目前电子商务中应用最普遍、技术最成熟的、可操作性最强的一种电子签名方法。

(3)安全证书认证中心(Certification Authority中心):网上交易需要由一个权威的第三方来担任信用认证机构,确认买卖双方的身份,这就是电子商务的安全证书认证中心(CA 中心) 。CA 中心是承担网上认证服务、能签发数字证书、并能确认用户身份的受大家信任的第三方机构,它的作用在于确保网上交易合同的有效性,确保交易内容、交易双方账号、密码不被他人识别和盗取,防止单方面对交易信息的生成和修改,保证电子商务的交易安全。

4.3 健全管理与控制

由于电子商务企业一般都是新兴企业,管理制度、管理手段没有传统企业成熟、严密,加上一些电子商务企业一般更注重技术创新而非管理。因而,电子商务建立先进的管理与控制更为迫切。

建立交易授权控制制度:电子商务交易程序的简单化,必须在业务流程方面建立严格的业务授权与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并对关键业务流程的内部控制进行定期的审核。

建立责任控制制度:它是以经济组织内部各部门、各环节、各层次及其人员的经济责任为中心的内部控制制度,使得各职能部门和经办人员分工明确,职责分明。

建立会计控制和内部牵制制度:主要检查会计事项的处理是否遵循不相容的职务或者经过两个以上的人员或部门的原则,以防止差错、舞弊的发生,保护财产的安全。论文格式。

建立经营方面各个循环系统的控制制度:它是经济组织内部为实现经营目标而实现生产经营和管理所必须经过的环节和业务操作的控制制度。如成本控制、购销控制、物资控制、生产经营过程的控制以及计划、预算、合同管理等控制制度。

建立一定的应急措施:在信息流程方面,加强对信息的记录、维护和报告相关环节的控制。例如数据文件的定期备份、备份数据的存放地点、存放条件要求、系统数据文件损坏后的再生规则等。

4. 4 健全法制,倡导诚信

1996 年联合国贸易法委员会制订了《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电子商务示范法》,2005 年初,国务院颁发了《加强电子商务的若干意见》,2005 年4 月1 日开始正式实施的《电子签名法》,对我国正在兴起的电子商务给予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持,为我国电子商务安全认证体系和网络信任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但是,网络环境中的诚信问题不是仅仅靠《电子签名法》所能够解决的,要想根本铲除互联网交易中的种种弊端,归根到底要靠安全认证和行业的自律。所以,倡导诚信,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是推动我国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内在因素。

4.5 大力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

电子商务是信息现代化与商务的有机结合,虽然强调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交易活动的促进作用,但电子商务实现的关键仍然是人才。要发展电子商务,需要大量的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商贸理论与实务的复合型人才。政府应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和手段,培养、引进并合理使用好一批素质较高、层次合理、专业配套的网络、计算机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以加快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5 结束语

电子商务在给我们带来广泛的机遇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风险。安全的电子商务环境包括精心规划的管理体系,严密的技术措施和完善的法律体系。所以电子商务的安全管理应该从技术、管理、法律等方面综合考虑。建立一个完整的电子商务交易安全体系。

参考文献

1.伊志宏 张航宇著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中的风险管理 中国期刊网

2.洪国彬 范月娇著《电子商务安全与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年出版

3.董雪兵 朱慧著《电子商务教程》浙江大学出版社

4.陶世怀 徐国芹著《电子商务概论》第二版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5.瞿彭志著 《网络营销》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8

引言

电力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它与其他的商品有所不同,供电企业的经营模式也与其他企业不同,供电企业往往是先供给用户电力,再收取费用。由于对电力用户的知识普及不够全面,电力又不同于其他商品看得见摸得着,电费回收就成了当前供电企业的一个大难题。如果不能及时回收电费,那么企业的资金就会受到损害,进而影响公司的长远发展。

1供电企业电费回收的现状

1.1电力作为商品交易的独特性

随着网络支付的普及,我国的电费缴纳也实现了网上缴费,而且也有预存电费的形式出现,用户提前将费用存在店卡上,然后进行使用,随时随充,这种缴费形式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但是许多落后地区仍然是先使用的缴费方式。电力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在电费回收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许多供电企业的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够强,抄表人员对于电表的检查工作也不够规范和细致。企业对这种电费回收也不够重视,导致电费回收风险的增加。对用电用户的情况了解不够深入,致使出现许多烂账坏账,浪费电力和资金。对许多出现故障的用户没有及时发现处理直到抄表时才发现电费数额大,造成与用户的纠纷,这样的用户基本不会情愿缴纳电费。上述原因均导致电费无法定额回收。

1.2供电企业对风险的不重视

电力企业由于自身的机制情况,并不能跟上当今高速发展的经济和社会,尤其是供电企业容易出现坏账和烂账的现象,导致电力企业的破产风险比其他企业高。这种风险的出现大多是因为供电企业没有重视出现风险的可能性,没有正确评估和预测可能出现风险的重点,甚至没有一个系统、完善的对抗风险的措施或方案,在风险来临时,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

1.3政策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电力作为一种能源,它的经营和运营极易受到国家政策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现阶段我国十分注重绿色发展,节能减排。这一政策对于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十分不利。一系列经济政策、税收政策及货币政策的实施,使许多负债的公司走向破产和倒闭,这更增加了电费回收的风险,电力企业的收益也会随之下降,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1]。

2应对电费回收风险的措施

2.1优化完善电费回收管理制度

首先,应加强企业内部对电费回收的管理,加强回收力度。根据工作责任和内容的不同建立责任制度,将责任分包到个人,以此来增强工作人员对工作的负责程度,也有助于工作人员端正工作态度;其次,对电费回收一定配备有专门管理的部门和专业的工作人员,以便在出现拖欠电费等情况时,能够及时作出反应,采取应对之策[2];再次,加强对员工个人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工作人员应当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必要时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收费的权利,惩罚欠费、拖费的用户,以维护企业的收益。制度完善后,必然会减少当前出现风险的可能性,也能适当减少烂账和坏账,增加企业的收益。在完善和优化制度时一定要根据现实情况和现实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出计划和完善的制度,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电费回收风险。

2.2建立信息网,预测风险及时应对

无论是电力企业的内部、国家部门还是社会环境中的其他电力企业之间,都应加强信息沟通和交流[3]。在电力企业内部每个部门和每个员工都要具有风险意识,以增强应对风险的能力。企业与国家部门也要加强沟通,及时了解政策的变化,以便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风险。与其他电力部门构建联盟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共享信息,制定完善的计划,形成一个抗击风险的体系,增加企业的抗风险能力。除了信息之外,还要能够准确地评估和预测风险。这些都依赖于对用户用电情况的调查,将拖欠电费和窃电等用户,设立一个专门的管理方案,将他们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除了这些用户之外,还要将公司以往的情况整合分析,从中找出可能出现风险的环节和重点设置应急方案。不同的风险要有不同的处理办法,方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定要跟随政策以及环境的变化,不停的更新,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应对风险的出现。

2.3优化缴电费方式

电费回收应采取不同的缴费方式:如今的上班族白天一般没有时间去缴纳电费,晚上回到家休息时,收电费的工作人员早已下班。应对这种情况可以采用预存电费的方法,让用户在电卡中通过现金支付或网上支付存入电费;在不方便使用网络的偏远山村,可以将村民们分为几个小组,由小组长负责收缴电费,上交村委会。要加强对收费人员的管理,以防贪污和出现烂账坏账。除了优化缴费方式外,还要提高服务质量,收费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增强自己的服务意识,能够给用户满意的服务。对用户一定要用心耐心,但是对恶意拖欠的用户一定要严肃处理,让他们深刻地意识到拖欠电费地严重性。

篇9

[关键词]电子商务;安全策略

1.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和Internet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特别是通过Internet进行的电子商务成了电子商务应用和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然而,由于Internet的高度开放性而随之带来的安全问题,严重影响了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和发展。而目前的各种电子商务安全技术和安全协议的局限性,使得加强对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安全管理策略的研究,有效地对各种电子商务安全技术和安全协议进行有效协调和应用,对于抵挡各种电子商务安全问题的冲击,无疑为人们在电子商务安全技术研究领域之外,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和方法。

2.电子商务安全管理策略的制定

2.1制定电子商务安全管理策略的目的

制定电子商务安全管理策略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有效地保障电子商务系统安全、完整、正常地运行而不受破坏和于扰;能够有序地、客观地鉴别和测试电子商务系统的安全状态;能够对可能存在的风险有一个基本的评估;而当电子商务系统遭受破坏后能够采取及时有效的恢复措施和手段,并且对其所需代价有一定的估计。

对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活动来说,构建一个安全的电子商务网络系统应首先确定其安全管理策略。解决电子商务安全问题,制定电子商务安全管理策略应从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访问授权、病毒防范、灾难恢复等多角度、多方面考虑。

2.2电子商务安全管理策略制定原则

电子商务安全管理策略的制定就是针对电子商务系统中所要保护信息的、被攻击的可能性、投入的资金状况等,在电子商务系统管理的整个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地对各种电子商务安全措施进行选择。有效的电子商务管理策略可以说是在一定条件下的成本和效率的平衡。虽然电子商务的具体应用环境不同,但我们在制定电子商务安全管理策略时一般都应遵守下面一些原则。

(1)综合性、系统性原则

该原则要求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整个电子商务系统的安全问题,要求在综合各方面情况后制定相应的具体可行的安全措施。

(2)平衡分析原则

由于目前技术条件的限制,绝对安全的电子商务系统是做不到的。因此,要在对电子商务系统面临的威胁和可能承担的风险进行充分研究后,再结合目前的技术和资金条件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旆以达到安全与价值的平衡。

(3)易操作性原则

再好的安全措施,都要由人来完成.因此,如果措施过于复杂,不便操作,那么电子商务系统的安全性也就无从谈起。

(4)适应性和灵活性原则

安全防范措施必须要能够随着电子商务系统性能、技术环境以及安全需求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安全要求。

(5)多级保护原则

受目前技术条件限制,任何安全措施都有可能被攻破。因此,建立一个多级保护的系统,当其中某一层被破坏时,另外的层次也能起到防护作用。

2.3电子商务安全管理策略制定步骤

制定电子商务安全管理策略通常都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目标

安全管理策略目标包括电子商务系统中被保护的对象,实现的方法和途径。

(2)明确范围

确定电子商务安全管理策略所要保护的资源范围以及相关保护环境的界定。

(3)争取来自高层管理的支持

来自电子商务系统所属单位的高层支持,对于保障电子商务安全管理措施的顺利运行,以及技术资金上的保证,都有重要的意义。

(4)评估危险

尽可能地对影响电子商务安全的各方面因素考虑周全,对可能存在的危险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估,以便为制定安全管理策略提供依据。

(5)制定策略

完成前面几个步骤后,接着就根据经济和技术实力确定一个相对满意的安全策略。

(6)策略评估调整

在策略制定后,应评估其是否达到目标,以及当安全需求变化时作出适时的调整。

3.电子商务安全管理策略的基本内容

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安全管理策略涵盖范围很广,一个完整的电子商务安全管理策略一般都可以分为物理安全策略、网络安全策略以及灾难恢复策略等。

3.1物理安全策略

物理安全策略是整个电子商务安全管理策略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基础。在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整个交易过程中,对电子商务系统包含的相关物理设备有相当高的安全要求。影响电子商务系统安全的物理安全风险主要有自然灾害风险、人为风险和硬件防护风险。相应的物理安全策略也围绕上述三个物理安全风险展开。

(1)自然灾害安全防范策略

主要包括防火、防水和防雷措施。设备所在场所应避免火灾、水灾的发生并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以保证在意外火灾、水灾下的设备防护。另外,电子商务系统的设备主要由电路组成,因此制定全方位、安全灵活的防雷措6S显得非常有必要。

(2)人为风险防范策略

人为风险包括人为的操作错误引起的安全问题、设备防盗以及计算机犯罪问题等。

人为操作方面引起的风险可以通过建立和健全安全制度来加以防止,同时加强和培育安全意识。对于设备防盗问题,如果资金允许,可以建立较为完善的防盗系统,如果资金不足,可以通过加强内部管理的方法加以解决。对于内外部人员的计算机犯罪问题,一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二是加强自身安全防范。

(3)硬件防护策略

硬件防护包括电磁防护和硬件设备维护。

硬件维护包括服务器及其他相关设备的电源保护、有效的防静电措施以及要抑制和防范电磁泄露与电磁干扰。关于硬件设备维护,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增加设备信息保护装置。另外除了日常维护以外,还需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

3.2网络安全策略

网络安全是电子商务系统安全的核心,需要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入手,因此,网络安全策略分为技术策略和管理策略。

(1)技术策略

安装使用网络安全检测设备和相关软件

借助一些专用的网络安全监控设备和软件,加强对各种不法行为的监控和防范。

加强网络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主要策略。它包括入网访问控制、网络权限控制、网络监测和锁定控制等。

采用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用来检查通过内部网和外部网间的信息往来,它可以鉴别网络服务请求是否合法,以便采取响应或拒绝的措施。

数据加密

数据加密是采用一定的加密技术,以防在传输过程中数据一旦被截获不致造成信息的泄露,其核心是加密的方式以及密钥的分配和管理。

引入鉴别机制

鉴别是查明另外一个实体身份和特权的过程,以确定其合法性,并作出响应。

(2)管理策略

加强电子商务网络系统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建立严格的保密制度

加强对管理人员监督和培训,落实工作责任制

建立跟踪、审计和稽核制度

完善病毒防范制度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制度

3.3灾难恢复策略

对于电子商务系统来说,灾难主要指意外的自然灾害以及黑客攻击等原因造成数据库受到的破坏。灾难恢复策略是为了在数据资源遭受破坏后迅速恢复系统功能,最大程度地保持数据资源的完整性,将损失降至最低。因此,灾难恢复主要包括备份和恢复两个环节。

(1)灾难备份

确定备份方案

建立数据恢复中心

建立完善的备份制度

(2)数据恢复

评估数据损失情况

确定数据恢复方案

恢复数据

4.结论

对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系统来说,一个完善的安全管理策略,能够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能够有序地、经常地测试安全状态;能够对可能的安全风险有一个基本的评估;能够在系统遭破坏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安全所面临的威胁是多种多样的,各种问题还会不断出现,同样,电子商务安全技术和安全协议也是不断发展的,因此,电子商务安全管理策略需要电子商务理论界和实业界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主要参考文献

[1]甘早斌.电子商务概论(第二版)[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2]钟诚.电子商务安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6.

[3]唐华.电子商务安全策略[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6).

篇10

【关键词】电子商务;信用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2-029-01

随着网络的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商务活动的新模式,网上购物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电子商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与传统商品交易方式相比,电子商务的优势明显,但由于网络信息本身具有虚拟性和不稳定性,加大了交易各方的交易风险,造假交易,合同诈骗,商品假冒等违法行为泛滥成灾,消费者担心的信用问题,成为了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绊脚石,信用机制建设成为了当务之急。

一、我国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电子商务交易双方信用和法制意识差。在网络交易中,商家提供的商品质量低劣,网站上消费者的注册信息被恶意传播等问题层出不穷。

(二)交易过程中双方身份认证存在严重漏洞。电子商务主体在交易前虽然会被要求进行身份注册和登记,但其所提供的信息的真实性很难辨别。

(三)我国电子商务法律制度不健全。我国的电子商务立法不完善,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严重滞后。

二、我国电子商务信用风险出现的原因

(一)网络的虚拟性和商品交易信息的不对称。电子商务打破了通过直接面谈或当面交换的传统商务模式,交易是通过互联网实现。由于互联网的虚拟性,交易双方难以确认对方的真实身份。 同时信息不对称是电子商务尤其是虚拟市场产品的最显著特征,电子商务交易双方对交易没有同样的信息,所以也大大增加的信用风险率。

(二)法律法规不健全,市场监管不力。对于电子商务这种新型的商业模式来讲,我国目前还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规范,因此给企业和消费者从事网上交易活动带来了风险。

(三)电子商务技术和信息技术发展滞后。我国信息技术起步较晚,而电子商务的良好发展,首先要建立安全、稳定的系统,为信用管理系统、信用信息搜集系统、信用评估系统等信用监管制度的建立提供技术上的支持,而当前我国的信用监管体系很难完全做到这一点,现行的电子商务网站大多都存在技术上监管的漏洞。

(四)信用体系建设起步晚,社会信用意识差。在我国信用评价和监管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人们在交易过程中诚实守信的意识还很薄弱,因为人们的失信成本很低,甚至有时还不存在失信成本,同时信用信息的采集与利用滞后,当前我国对企业和个人的信息采集没有形成统一的系统,各行业在信息采集、信息管理中各自为政,不能相互调取和使用,关于个人或企业诚信信息公布制度尚未建立,也缺乏法律方面的支持,目前我国对信用信息的公布尚是空白,任何组织和个人不能擅自公布调查取得的信用信息。

三、 如何有效解决和管理信用风险

(一)尽快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法律法规。在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法律法规不健全是第一大层面的问题,这一问题也导致了在电子商务中交易各方缺乏诚信意识,失信风险大大减小,从而导致其他两个方面的问题,所以应当制定出完善的信用法律、法规,从法制这个源头来遏制失信行为的发生,同时对于规范电子支付制度,信用卡制度等具体问题,也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

(二)建立完善的社会监管体制和信用服务机构。完善的社会监管体制的建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征信体系的建立.二是信用评级制度的完善。建立电子商务信用信息数据库和失信严惩机制,解决信用披露和保密之间的内部管理,使其在阳光下运行,为信用提供者提供法律保证,加大对不诚信行为的惩罚力度,让失信者付出应有的代价。同时应该发挥电子商务中介监督职能,建立有效的声誉激励机制,推行实名制认证及严格的身份审核制。

(三)加大技术支持和技术研发力度。对交易过程中涉及的数字签名、数字证书、加密解密技术及身份认证等也都要利用技术的改进使其变得更加完善。

随着电子商务这种交易模式的逐渐成熟以及相关法律保障体系的逐渐完善,政府、企业以及个人对电子商务中信用风险的防范意识及防范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信用风险问题得到了一定的控制。然而,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电子商务风险防范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除了以上提到的一些措施以外,相关各方还应不断探索有效措施,积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而为更好地解决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问题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魏华.B2C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研究[J].决策&信息,2010年第5期总第65期.

[2]李博,石双元.电子商务信用风险及规避机制研究[J].经济师,2007年第4期.

[3]刘淑.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J].大众商务,2010年8月(总第116期).

[4]马晓倩.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问题及管理体系研究[J].财经视点,2011年07月.

[5]严军.电子商务信用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管理论坛,2009年4月.

[6]姜蕾.电子商务中的信用风险管理[J].当代经济,2011年3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