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步骤范文
时间:2023-07-07 17:32: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程管理步骤,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西方国家进行了一场被称为“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政府改革,经过这场改革,绩效管理与评估-效率与成本控制、顾客至上与公共责任等理念在政府管理实践中开始被广泛接受〜2]。作为这场改革的典型性事件之一,1993年8月,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政府绩效和结果法案》(GPRA),该法案要求所有政府机构都开发出各自的绩效评估计划,并向公众通报政府绩效状况。该法案的实施,使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在各地方政府迅速得以推广。同时,“评估政府”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克林顿政府颁布和实施《政府绩效和结果法案》的直接诱因,是来自位于美国加利弗尼亚州的桑尼维尔(Sunnyvale)市所长期推行的绩效管理和预算系统的示范作用。桑尼维尔市被誉为“硅谷心脏”,其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发运行了政府绩效管理系统,并且成效卓著,被认为“是至今在美国唯一最好的实现可理解的绩效评估方法的案在桑尼维尔市的绩效管理系统中,最引人注体系,即市民满意度评价体系。这套市民满意度评价体系集中体现了西方发达国家政府评估由效率优位向质量优位的转变,其中,质量和顾客满意被置于首要地位。
20世纪末以来,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之后’地方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和绩效评估体系的改革已经被提到了非常紧迫的议程[5],许多城市开始探索新型的政府绩效管理模式,其中杭州市进行的“满意单位不满意单位评选”(以下简称“满意评选”)活动则非常具有典型性。同样是对城市政府公共管理绩效的外部评价,中国杭州市的“满意评选”和美国桑尼维尔市的“市民满意度评价”,在管理运作和实际效果方面存在诸多不同。本文试图通过对中美这两座城市的典型案例比较,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政府公共管理绩效的外部评价模式。
2.案例背景
2.1杭州市:满意不满意,公众说了算
杭州市于2000年开始进行市直机关“满意评选”活动。从2000年10月开始,首次评选在市级54个行政执法和行风评议的窗口单位全面展开。杭州市专门成立了“满意评选”领导小组负责全面工作,并对评选的指导思想、评选对象与内容、评选方法和具体要求进行了全面宣传,对机关单位的绩效状况进行全面公开。
2000年杭州市“满意评选”活动所选择的评价者由四大层面(含6个小层面)构成:第一层面包括市委组织部、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的445名市党代会代表,469名市人大代表,427名市政协委员;第二层面包括100家省部属企业和市属城建、旅游、商贸企业,100家市、区工业企业,100家个体私营企业,100家外商独资企业,100家外地来杭投资企业;第三层面则是随机抽取的4000个杭州市民的样本;第四层面是市直机关之间的互评。
评选所用选票设计了六大分指标(包括全局观念、服务宗旨、服务质量、办事效率、勤政廉洁和工作业绩),以及一个综合性满意度指标,每个指标设有三级量标划分——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评价者给每个机关作出这些指标的判断选择,并可在选票中附上更详细的建议、意见。
在成功进行首次评选之后,通过与研究机构的合作研究,结合参评单位的反馈意见和具体操作中的实际问题,杭州市对“满意评选”活动进行了改进。从2001年开始,使用了读卡机和计算机配套的方式,在评选表中删去了“六大分指标”而只保留作为综合评价的满意度指标,同时增加了“不了解”栏目。这样,评选过程大大简化,也过滤了一些干扰信息,提高了统计分析的速度和准确性。同时,参评单位也进一步扩大到79个机关单位,广泛涉及了政府部门、党群机关及其它部门,参与评选投票的层面和人数也大大增加。投票层面扩大到9个,其中新增加的三个层面包括:省直机关单位、区县四套领导班子成员、老领导及专家学者。投票人数则更是大幅度增加,2002年已经真正做到“万民评判机关”,有10000名市民将直接拿到选票,并且这次评选还提高了市民投票层面的权重,将其由2000年的10!提高到20!。另外,2002年的评选中对每个被评单位的满意度设有五个量标(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比较不满意/不满意),并且对调査数据的统计处理及排序方法也有重大改进。(2002年以后杭州“满意评选”选票的部分内容见表1)对被评单位的排序,在杭州市“满意评选”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政府上级管理者对有关单位进行考核和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也直接决定了“满意评选”的结果。2000年和2001年杭州市采取的办法都是满意单位按平均满意率排序,不满意单位按平均不满意率排序;经过研究讨论,2002年作出重大改进,最后统一排序标准,根据所有五个量标的平均值加权求和计算得到每个被评价单位的综合满意度评价得分,所有单位都按照这一得分进行排序。以此排序为依据,杭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相关激励政策:先进表彰(对综合满意度评价得分最高的单位予以表彰奖励,并增发一定比例的年终目标管理考核奖金);末位淘汰(对处于末位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并勒令整改,同时,单位干部职工按不同比例扣除年终目标管理考核奖金;连续两年居于末位者将对该单位领导班子进行调整)。
2.2桑尼维尔市:公共服务,公众评价
桑尼维尔市自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进行市民满意度调査。通过这种方法,一方面,桑尼维尔市对自身公共服务质量和公众关于公共服务的满意程度进行测评,另一方面,从中获取公共绩效的关键信息,便于市政管理者利用这些信息通过绩效管理和预算系统对公共部门的绩效进行评估和管理,以促进政府部门各个层次的管理者都能够有效提供满足或超过公众期望的服务。
2000年以来,桑尼维尔市一直将年度市民满意度调査作为其“组织有效性”(OrganizationalEf-fectiveness,简称OE)项目的组成部分,并将调査结果如实反馈给市政官员和市民,作为政府各部门年度评估的一部分。OE项目组致力于开发一种可理解的顾客反应系统以获取特定顾客的反馈信息,并同时开发出回应公众普遍关注问题的管理战略,市民满意度调査正是这种顾客反应系统的重要环节。桑尼维尔市政府委托一家专业的市场调査公司Gedfond集团负责实施对公共服务的市民满意度调査研究。Gedfond集团独立进行对调査问卷的设计、发放、回收以及统计分析等工作,最后向市政府和社会公众提交详细的调查报告,所有结果和研究分析都公布在市政府的互联网首页上。
桑尼维尔市民满意度调査的对象是在全市范围内随机抽出的7500户居民,并用邮寄的方式发放问卷。而被调査者可以选择通过电话、网络或者邮寄的方式在规定期限内答复问卷。调査问卷包括32个问题,直接针对与公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具体公共服务,问题涉及公共服务的几乎所有领域,覆盖了桑尼维尔市计划管理系统(PAMS)中的全部7个要素(交通运输、社区发展、环境管理、公共安全、社会经济、社会文化、规划管理)。为了发现更多的公共问题,桑尼维尔市的满意度调査采取了A、B2个版本的问卷,每户居民只收到其中1个,而2版问卷都包含一套共同的核心问题设置,而问题中的具体指标则不相同。调査问卷的指标设置非常完善和丰富,包括了详细的居民信息以方便分类统计分析;问题的设计有针对市政公共服务整体的,也有将公共服务进行细分直接针对具体项目指标的’还有从侧面对公共服务进行提问的,以便获取公共服务质量和市民满意度的全面信息。问题设计的形式也比较多样,每项指标都设有多种划分,可以达到比较精确的评价目标;问题以比较客观的单项选择题为主,最后3个则是主观性问题作为必要补充!。(关于桑尼维尔市民满意度调査问卷的具体内容举例见表2和表3)桑尼维尔市民满意度调査主要针对三个问题:
(1) 市民对目前公共项目和服务的满意度如何?(2)市民满意度的年度变化怎样?(3)公众提出了哪些关键的公共问题和服务要求?满意度调査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后主要是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基于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回答,桑尼维尔市政管理者则可以总的来说,桑尼维尔市的满意评价是结果和问题导向的,它不仅是政府部门绩效评估的重要依据,而且是整个公共战略管理系统的重要环节,通过这个系统可以为实现公共项目和公共服务的绩效改善提供丰富的数据!
3.案例比较
为了体现可比性,本文分别选取了杭州市和桑尼维尔市2002年度的满意度评价案例,从组织机制、指标体系和结果反馈三个角度进行比较分析!
3.1组织机制
杭州市“满意评选”活动的决策者是市委、市政府,活动组织者是市政府专门成立的“满意办”,评选对象是杭州市直机关单位,评选者是杭州市的社会公众。“满意评选”旨在通过社会公众对机关工作的满意度评价,促进机关作风建设,提高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改善杭州市的投资创业环境。
在杭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满意办”全面负责评选工作的各个环节,包括前期的宣传准备、设计并委托印制评选量表、安排正式评选和评选信息的整理反馈等。从组织机制上看,杭州市“满意评选”的目标清晰、责任明确、统一指挥、政令通畅,高效率地集中调动所有资源,各项工作环节有条不紊,较好地实现了预期的目标杭州市“满意评选”组织机制如图1所示'。
与杭州市的做法不同,桑尼维尔市民满意度调查是由政府委托一家专业的市场调查公司独立进行的,调查内容是市民对公共项目和公共服务的满意程度,调查对象则是随机抽取的市民。桑尼维尔市民满意度调查的组织过程是一种典型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受托的专业市场调查公司Gelfond集团,既得到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又独立于政府系统,自主设计并完成整个市民满意度调查过程,最后向政府和社会公众提交一份详尽的调查分析报告。桑尼维尔市民满意度调查的对象构成虽然比较简单,只是随机抽取7500户居民的样本,但调查内容却极为丰富;而且更重要的是,桑尼维尔市民满意度调查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活动,而是该市整体公共战略绩效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果直接影响公共管理的各项流程(包括战略目标的制定、项目计划、过程预算等',成为促进整个公共服务质量提高并满足公众需要的重要动力源泉。桑尼维尔市民满意度调查的组织机制如图2所示。对比图1和图2不难发现,杭州市“满意评选”得多,它不单纯是一个独立的主题活动,而是作为的组织机制相对比较简单,“满意评选”活动是一个整个公共组织绩效管理和预算系统的组成部分之相对独立的过程,具有清晰的目标、简明的程序和一,与其他市政绩效管理工作有着紧密联系。相比周详的组织;而桑尼维尔市民满意度调查则要复杂而言,桑尼维尔市民满意度调查更为强调政府公共服务的结果!也更具有战略性导向"而杭州市“满意评选”则更为关注政府职能部门的绩效评估!尤其是促进部门良好工作作风的形成,具有明显的管理过程导向性质。在组织机制方面,一个需要强调的差异是,杭州市“满意评选”运用的是行政手段,而桑尼维尔市民满意度调査则运用的是市场机制。
3.2指标体系
杭州市“满意评选”的指标体系比较简单,评选内容也比较单一,只是让社会公众对作为公共服务提供者的每个机关部门进行笼统的满意度评价。2002年的选票中只有一个综合性的满意度指标,指标划分也很简单,使用了五级划分(满意/比较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不满意)。另外增设了一个“不了解”项目,避免公众由于不了解一些部门的情况而随意填写,干扰评选结果(见表1)。
相比而言,桑尼维尔市民满意度调査的问卷内容就丰富得多,指标体系的构成也十分复杂。从调査问卷的结构和功能来看,桑尼维尔的指标体系包
3.3结果反馈
在杭州市“满意评选”活动中,“满意办”日夜接待公众来访、来电和来信,将公众提出的问题和建议等信息及时整理汇集,并从中获得公众意见,按问题进行统计分类,确定责任归属,最后通过正式程序将这些问题反馈给相关责任单位,要求给予答复或拿出解决方案。此外,杭州市委、市政府还配套出台了针对评选结果的奖惩措施。这些措施强有力地震撼了杭州市所有的机关单位,促使它们对各自的工作进行反思和整顿。应该说,杭州市“满意评选”的效果是明显的。调查数据显示,社会公众认为机关工作作风有所改善的认同度,2001年和2002年分另达到95.9%和98.2%。
桑尼维尔市对市民满意度调査结果的使用更具有战略性,它不仅被用于年度绩效评估,更重要的是与OE项目的顾客反应系统相联系,并据此作出公共管理流程的调整和升级,进而激励各级公共职能部门解决公众关注的重点问题并提高各自的公共服务水平。括了详细的居民信息,方便对调查结果的分类统计分析;而问题的设计既有针对公共服务整体状况的,也有将公共服务进行细分至具体项目的,还有从侧面对公共服务进行提问的,这些问题从不同视角全面刻画了公共服务的质量特征。(如表2和表3所示)。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两个评价指标体系的比较见表4),由于杭州市“满意评选”的对象是职能部门而非公共服务,而且指标内容单一和宽泛,实际上,社会公众很难对所有政府职能部门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在这一点,桑尼维尔市的作法值得借鉴,它的指标体系由公共项目和公共服务结果构成,指标内容具体、明确且覆盖面广,所有指标都与市民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这就很容易让他们理解并做出恰当判断。不仅如此,桑尼维尔市民满意度调査的指标体系还具有更重要的功能,它能够帮助市政管理者发现许多公共问题和公共需要,有利于政府公共服务质量和绩效的持续改善和公共部门管理战略的升级调整。
另外,在结果反馈环节上,杭州市和桑尼维尔市也有很大不同。杭州市的结果反馈主要是通过行政系统内部的行政权力和命令来实现的;而桑尼维尔市的结果反馈除了行政系统内部的反馈路径之外,市场机制也被用来作为一个重要的反馈路径,这种多层次、多路径的结果反馈机制,更有利于政府管理的服务导向和结果导向。
4结论与启示
从案例比较来看,杭州和桑尼维尔的政府满意度评价在组织管理的许多方面都存在差异。这种差异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体制原因,正是法律框架、管理理念、组织文化的不同产生了管理方式的差异。
和许多成功的企业一样,美国地方政府管理的基本理念是“顾客导向”和“结果导向”。1993年由美国副总统戈尔领导的“国家绩效评鉴”(NationalPerformanceReview)项目,致力于强调为顾客服务、权力分散和放松控制等公共管理改革,其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求政府各部门制定本部门的顾客服务标准M。克林顿随后签署的《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GPRA),以立法的形式引入了新的绩效评估管理制度,要求联邦政府明确各自的工作目标和对象,并围绕这些目标和对象制定可测量的绩效标准。在这一制度设计下,对政府行政管理及其结果的评估从以往的“投人一产出”模式转换为“目标一结果”模式,不再是简单地对政府管理资源的过程进行考察,而是根据各部门设定的任务目标来衡量其结果。该法案首次将预算制度与政府绩效联系在一起,为“重塑政府”的改革运动提供了法律支持。而在桑尼维尔的计划与管理系统内,围绕公共服务和顾客导向、结果导向,公共部门的绩效与公众评价、战略规划、财政预算等各项管理过程紧密联系,并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体现了《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对“目标一结果”模式绩效评估管理的要求。相比较而言,我国不同的制度环境决定了不同的政府绩效管理方式。我国政府绩效考核机制的最大特点是“自上而下”的“压力型体制”,公众的意志难以对政府行为形成有效的约束和激励。在这种绩效评价机制中,由于信息不对称,负责考核的上级政府难以准确获取下级的绩效信息,而公众的评价又不具备合法性,因此,过程导向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虽然杭州市“满意评选”仍然是过程导向的,但毋庸置疑的是,这项城市政府绩效评估改革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从根本上动摇了我国历史传统中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使得政府官员开始接受公众对其服务和工作的评测,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政府公共服务的结果,同时也为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地方政府绩效管理改革之路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了沿着杭州市“满意评选”所探索的改革道路稳步前行,有必要认真思考桑尼维尔案例在政府绩效管理方面所能够给予我们的启迪:
(1) 地方政府应当认识到清晰表达公共战略目标的重要性,明确各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对象并制定相应服务标准,实现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2) 努力创造实现真正“外部评价”的制度环境,一是通过立法使得公共满意度评价措施制度化并赋予其评价结果以法定地位;二是从根本上体现外部评价者即公众的利益,尽可能将公共满意度评价的主体让给公众,变目前的行政推动为更有效的市场运作。
篇2
关键词 国际工程管理 职业生涯规划 方法和步骤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工程事业蓬勃发展,增加了对国际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带来了新的就业机遇;同时国际工程企业竞争的加剧,进一步提高了对国际工程管理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当前,由于大学生就业盲目性较大、期望值太高、就业后的“转型”及招聘岗位要求高等原因导致了国际工程管理人才市场供需的失衡,也破坏了国际工程管理人才市场的竞争机制。因此,如何做好国际工程管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大学生国际工程管理的素质和能力,把握好新的就业机遇,确保国际工程管理人力资源的供需平衡,优化国际工程管理人才市场的竞争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国际工程管理引入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探讨
当前国内外学者对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及应用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宏观层面(Creed等,2007;苏星海,2007)或着眼于性别角度(Peake 和Harris,2002;Liv-ingston,2003),对具体专业如国际工程管理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不多,从实际情况来说,对具体专业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更具有针对性,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根据杜映梅(2006)提出的职业生涯规划概念,可以将国际工程管理职业生涯规划定义为:根据个人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自己的国际工程管理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以及制定相应的方案(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
下面本文从国际工程管理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大学生把握新的就业机遇,优化国际工程管理人才市场的竞争机制的角度进行理论分析和探讨。
(一)国际工程管理职业生涯规划能帮助个人更好地把握新的就业机遇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近年来国际工程事业蓬勃发展,在国家经济政策的指引下,我国国际工程事业发展十分迅速,进入了快速、良性的发展轨道,新签合同额由2005年度的300亿美元迅速增加到2006年度的近700亿美元。同时,自中国加入WTO以来,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及投资咨询公司涌入我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我国咨询业的发展;另外,良好的房地产市场也受到了海外房地产投资商的青睐,这都增加了对国际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给国际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带来了新的就业机遇。
国际工程管理是一门跨多个专业的新学科,在国际上这门学科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因此对国际工程管理人才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国际工程管理专家何伯森(2007)认为:国际工程管理人才应是基于爱国主义情操和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外向型、开拓型、创新型的高级管理人才。国际工程市场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而潜力巨大的市场,人才资源对于国际工程企业的发展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的意义,人才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国际工程企业在国际工程市场的竞争力水平,这必将导致国际工程企业对国际工程管理人才的要求区越来越高。
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开展越早,收效越明显。国际工程管理职业生涯规划通过一系列自我评估、确立目标、制定及实施方案等手段,帮助大学生借助一定的评估方法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评价,然后根据国际工程市场的人才需求状况,结合自己的评价结果来制定其职业发展目标,进而根据职业目标制定出自己的学习方案并进行筛选,然后实施选择的方案,并将实施的效果与目标进行对比和反馈。进行国际工程管理职业生涯规划能帮助个人更快地明确国际工程市场对国际工程管理人才新的要求,通过实施方案,让个人尽快达到要求,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处于主动地位,由此看来,国际工程管理职业生涯规划是把握新的就业机遇的先导。
(二)国际工程管理职业生涯规划能优化人才市场的竞争机制
国际工程管理是一门跨多个专业和学科的新学科,包括国际工程项目的策划、评估、设计、论证、融资、合同管理、进度控制、质量控制、造价控制、验收等多个环节,培养的是综合性工程管理人才。在实际的工作中,特别是中、低层的工程项目管理者,由于工作能力的局限性,只能负责其中的一到两个环节。国际工程企业在实际的管理人才的招聘中一般是按照具体的岗位来执行的,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实际的招聘岗位选择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存在就业的盲目性,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水平不符合某个岗位的要求也去应聘或者盲从别人去应聘某个岗位;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只去应聘高层管理者、待遇高的岗位,或想应聘到发达国家去工作,于是产生了应聘岗位的两极分化。待遇高或者去发达国家工作的岗位往往竞争异常激烈,而基层管理或待遇较差的岗位却很少有人问津,导致了国际工程管理人才市场供需的失衡,也破坏了国际工程管理人才市场的竞争机制。
国际工程管理职业生涯规划通过自我评估,能帮助大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评价,然后根据国际工程市场的人才需求状况,来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和职业生涯发展路线,这样可以根据职业目标的要求,制定自己平时的学习方案。人的学习能力是有限的,职业目标确定以后,可以帮助大学生有侧重点地学习与自己职业目标相关的理论,培养与其相关的职业技能,如果大学生毕业后想应聘高层工程管理者的职位,那么平时就要注重战略理论方面的学习和概念技能的培养,如果学生毕业后想从基层做起,那么要注意工程技术方面的学习、积累和职业技术技能的培养。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通过国际工程管理职业生涯规划,一方面,由于大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培养,增强了个人在国际工程某一领域的理论水平和职业技能;另一方面,国际工程管理职业生涯规划降低了毕业生就业的盲目性,同时也降低了应聘岗位的集中程度,促进了国际工程管理人才市场供需的平衡,优化了国际工程管理人才市场的竞争机制。
二、国际工程管理职业生涯规划方法和步骤
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根据罗双平(2003)和张文强(2007)的研究成果,结合国际工程管理职业的要求和特点,本文提出了国际工程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和步骤,主要包括五个方面:自我评估和定
位,职业生涯机会评估,职业生涯目标与路线的确定,制定和实施行动方案,职业生涯规划的反馈和修正,其流程图如图1所示。
(一)自我评估和定位
从事国际工程管理,复合型、外向型、开拓型、创新型是基本的素质要求,为了做出恰当的国际工程管理职业生涯规划,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评估,以便实现个人更准确的定位。一是概念技能,作为高层管理者概念技能是必备的能力,它是一种对社会环境的洞察能力,能及时把握社会环境的变化,并能迅速采取措施应对变化的能力;二是人际技能,它是高层管理者和中层管理者必备的技能,它主要强调的是沟通和协调能力,做到上传下达;三是技术技能,技术技能主要强调的是业务能力,包括理论知识体系及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的能力。
常用的自我评估方法有三种:橱窗分析法、自我测试法和计算机测试法。大学生通过不同方法的测试,可以对以上三方面的能力、性格特点和职业倾向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并以此为基础来规划和设计自己的职业目标。
(二)职业生涯机会评估
职业生涯机会评估主要是指分析内外环境因素对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环境为每个人提供了活动的空间、发展的条件、成功的机遇。特别是近年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快,国际工程事业的快速发展及国际工程管理人才市场竞争的加剧,对从事国际工程管理的个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好外部环境,就会有助于事业的成功,否则,就会不利于其事业的发展。在制定国际工程管理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分析国际工程管理环境的特点、发展变化情况及环境对个人提出的要求,明确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个人带来的机遇和威胁。在这里,环境分析主要是大学生通过对即将应聘的国际工程企业环境包括发展战略、人力资源或岗位需求、晋升发展机会等的分析,以及对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等有关问题的分析和探讨,弄清企业环境对职业发展的作用及影响,以便更好地进行职业目标的规划与职业路线的选择。
(三)职业生涯目标与路线的确定
坚定的职业目标是追求事业成功的驱动力,因此职业发展必须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职业目标的选择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通过自我评估可以对个人的综合素质和特点有一个总体的把握,明确个人的定位;国际工程管理职业生涯机会评估帮助个人了解国际工程企业环境、职业环境、国际工程管理人力资源的需求变化带来的机遇和威胁。在以上评估和分析的基础上,大学生就可以制定国际工程管理的职业规划目标了。职业目标要高远,但不能好高骛远,目标幅度不宜过宽,注意长期目标与中期目标、短期目标的结合。
国际工程管理职业生涯路线是指大学生选定职业后从什么方向上实现其职业目标,它是职业规划的重要环节。在进行国际工程管理职业生涯路线选择时,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个人希望向哪一条路线发展,根据个人的价值观、理想及成就动机等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取向;二是个人适合向哪一条路线发展,根据个人的自我评估来确定自己的能力倾向;三是能够向哪一条路线发展,根据职业生涯机会评估来确定自己的机会取向。职业生涯路线选定后,为了更加明确和直观,最好画出职业生涯路线图。
(四)制定和选择行动方案
当国际工程职业生涯目标确立以后,接下来就是为实现职业目标而制定相应的行动方案,把目标转化为具体的方案和措施。首先要根据分解的目标逐步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例如:要实现从国际工程中层管理到高管的职位转变,应采取哪些方案提高概念技能、驾驭全局的能力。其次还要注意平衡职业目标和其他目标而做出的各种努力,保证方案尽量具体、明确,以便定期检查落实的情况。针对实现职业目标的方案有多个,因此在执行方案以前还要进行方案的比较和选择。通过对方案的两两比较,选出自己满意的方案,切忌为了选取最优方案而花费大量的时间成本。另外,在方案选择时,还要注意方案实施的难度,选择实施条件相对较低的方案来执行,要结合个人的特长来实施,以保证较高的学习或工作效率。
(五)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反馈和修正
国际工程管理职业生涯方案的实施过程,就是自我约束和自觉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要将实施方案的结果与分解的阶段目标进行比较,并进行偏差分析,如图1所示。若出现与目标较大的偏差,且修改方案也不可能达到制定的预期目标,则要重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工作;若实施方案的结果与制定的目标偏差较小,可通过修改方案来修正偏差,然后执行修改后的方案;若执行方案的结果与目标基本没有偏差,则继续执行原来的方案。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国际工程管理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长期持续、动态的过程,必要时要根据方案执行的情况及环境的变化,修正方案或重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以便更好地实现个人的职业目标。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所提出的国际工程管理职业生涯的规划流程,各步骤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动态的系统。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注意各步骤之间的衔接,统筹兼顾。
三、结语
在我国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和方法尚不完善的情况下,本文从大学生把握新的就业机遇和优化人才市场竞争机制两个方面对国际工程管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做了理论探讨,提出了大学生进行国际工程管理职业规划的方法和流程。这对于提高高校国际工程管理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和实践水平,帮助大学生把握新的国际工程管理就业机遇,优化国际工程管理人才市场竞争机制,将会起到一定的借鉴和促进作用。
篇3
1.加强环保意识、确保资金储备。加深主动环保管理意识,逐步认识我国社会发展条件下,可以实现的环境工程保护细则。加强环境保护观念的有效更新,以小见大,确保环境工程方法的有效落实。大力提高资金投资管理力度,确定环保工程服务于人民,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标准。
2.与环境治理需求相互结合。充分分析现行的环境管理体系,提高环境保护规范标准,在合理的规范标准下,提升城市规范标准,确保城市企业发展的有效治理标准,实现定期考核体系标准管理,以有效的环境综合治理办法,实现综合环境的快速保护。
3.建立环境工程法律法规。根据环境工程的管理条例,对环境工程管理进行试验分析,确定有效的环境考核管理办法,实地考核,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资源,认识当地的环境文化水平,逐步提升环境工程的可操作应用效果。逐步提升环境工程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结合环境工程保护标准,制定有效的检查考核评审标准。在环境工程保护执行过程中,记录相关不力影响决策文件,以方便后期环境工程管理部门的分析和管理。
4.加强环境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根据我国的国情,分析提高各专业学科与环境工程管理之间的关系,有针对的对环境工程管理人才进行培养,逐步加深专业技术培养发展能力,从而有效的提升人才技术水平,从而适应现有的社会市场需求和发展。组织开展环境工程培训管理,重视环境保护管理人才的有效引导,实现规范化和正规化的综合人才管理,逐步提升环境工程管理人才的工作能力和基本素质水平。
二、完善环境工程管理体系的有效措施
1.扩展环境保护体系。在现有的环境工程保护管理制度下,逐步提升环境保护体系内容,以合理有效的制度提升环境保护制度标准,征求民众的心声,对不完善的制度标准进行修正和管理,废除各类陈旧环保功能管理制度,提升环境工程管理体系的有效结合。严格控制高污染源项目的处理,及时清理污染物,严格进行监督管理。加深政府监督管理体系的执行力度,对各个部门、各个行业之间进行组织环保工程活动,宣传有效地政府监管环保工程的开展,依据法律法规标准,按照政策要求,实现综合的环境工程的有效治理。
2.改造环保工程管理体系。采用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相结合的方法,对环境工程管理体系中的运行步骤进行分析,通过政府直接下属部门组织开展环境直接保护,通过部门传达环保任务,对各个下属企业进行监管,实现间接的政府统筹管理。环境工程管理中运行和实施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步骤。只有通过快速、高效的品质运转,环境工程管理才可能得到有效的秩序规范,有序的秩序可以实现整体管理的有序效果。组建良好的环境工程管理机构,采油有效地技术措施,对各个环境工程管理环境进行规范管理,制定合理的制度标准,确保整体制度的完整,从而逐步提升环境工程的技术水平,提高环境工程人员的有效技术规范,确保环境工程管理的有效性。
三、结语
篇4
信息化体系建设的工程管理技术是指把用户需求转换为用户实际可用系统的过程中所开展的一系列管理工作。从工程实施的角度看,体系项目是以追求用户满意作为目标,强调各个组分开发运行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与复杂背景和运行环境不可分割,强调体系建设是逐步演化的动态进化过程。因此,信息化体系建设的工程管理不同于信息化单系统建设的工程管理,存在着管理对象复杂、管理技术新颖、管理信息量大等问题。信息化体系建设项目管理已成为管理学科新的研究方向,如何科学认识和解决信息化体系建设管理理论与实践的问题,以最优的方法、最短的时间、最少的支出,取得最好的效果,是摆在管理者面前的紧迫任务。信息化体系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强调通过平衡“投入”与“产出”来寻找适合用户的体系设计方案,并在使用过程中持续循环、演化,使用户需求与环境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不断地形成一系列的平衡解决方案或建设成果。整个建设项目可能会包括多轮建设,每一轮建设都要经历“规划设计实施集成验收维护”的多个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建设周期,并产生一个可以交付用户的阶段性成果。
鉴于体系工程注重“适用”而不是“最优”的特点,在维护期内,随着用户新需求的不断涌现、业务流程的优化再造,原本适用的系统将会不再适用于新业务和流程,因此将进入新一轮的建设循环,最终生成一个新的、更接近“最优”的阶段性成果,多个建设周期,将形成了一条螺旋曲线,产生向“最优”目标成果逐步逼近的的成果序列。换言之,体系工程的工程建设过程,实际上是通过多轮的“规划设计实施集成验收维护”步骤,形成一系列用户“满意”的基准成果,并向“最优”目标逐步迭代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用户需求逐步展现,基准成果不断完善。
在这个过程中,为了保证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工程管理技术的有效性,应该按照系统建设的六个环节,分层次、分类型、有重点地开展工程管理技术工作,包括:建立适应项目建设、贯穿全过程、涉及建设各方的的工程组织机制,明确机构各方职责。制定涵盖各方责、权、利的工程管理制度,规范项目合同管理、综合计划管理、技术状态管理、工程信息管理、标准化管理、质量与可靠性管理、软件开发与基础数据管理等工作。在此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综合集成环节,不断完善综合计划管理、技术状态管理的手段和制度,不断提高工作的效率和科学性。
体系工程方法继承了系统科学理论的研究成果,它在体系的描述、设计、集成、演化、测度等方面探索提出了一批新的方法,丰富并发展了系统科学理论。从体系工程方法的角度看,信息化体系建设的工程管理的内涵可概括为:以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理论为指导,从项目全局角度和体系目标出发,将全部活动和相关资源作为过程进行控制,在优化配置管理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吸收整合、总结提炼、丰富扩展而形成以过程为基础的、以项目为整体的体系建设工程管理,用以规定和指导体系建设全寿命过程建设并保持和持续改进。
作者:王嘉兴 单位: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
篇5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 现代化 指标体系 实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5-0091-01
1 引言
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是我国迈向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标志之一,为保障我国居民的生活和生产用水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与进步的过程中,搞好水利工程的现代化尤为重要,这也是客观的自然环境以及水资源环境造成的,是提高人们生活环境与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涉及到管理的机制体制,人才以及综合效益等多方面的因素,十分复杂需要利用系统工程的概念来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涉及到的方面众多,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程度较低, 实现水利工程的现代化提高管理的水平与效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1.2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框架
根据上述原则来构建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指标评价体系,指标评价体系目前由定性与定量评价两个基本部分组成, 每个类别都会向下细分。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如下表所示:
表 1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指标体系
1.3定量评价指标的内涵
工程设施完好率,指的是水利工程技术与功能完好的设施所占总设施的比率。也就是工程设备完好率等于技术与功能完好设施与总设施数量的比值。观测设施的完好率。指的是在水利工程当中观测设施的完好率与总的观测设施数量二者的比值。工程功能设计的达标率。指的是目前所建设的水利工程的实际防御洪水的能力的量化值与目标中水利工程防御洪水的能力二者的比值。保洁率指的是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的洁净水面与土地面积与总的管辖的水面与土地面积的比值。绿化覆盖率指的是水利工程所辖面积中的绿化后的面积与总的所辖面积的比值。水土流失的治理率指的是在水利工程所辖的范围内水土流失已经治理的面积与总的土地面积的比值。水利工程中的水质达标率指的是水质达标的水域面积与总的水域面积的比值。生态与环境用水的保证率在满足最为基本的生活与生产用水的要求,要积极重要积极重视生态与环境的保护, 在这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水。
1.4评价方法与步骤
可以将定性的指标分为5个等级来进行量化:等级1、等级2、等级3、等级4、等级5分别对应较好、良好、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其对应的分值分别设置为1、0.8、0.7、0.6、0。对于定量指标的计算可以按照实际的水利工程完成实施情况来确定各个指标的数值。评价的步骤如下:①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由于不同类型的水利工程其管理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侧重会有所不同,且有些指标可能可有可无因而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指标。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来对指标的权重进行确定。② 定量指标目标水平的确定。定量指标评价的基础就是目标的水平,这种目标水平和目前经济发展阶段以及价值取向有着很大的关系, 并且要考虑阶段和地域因素。因而确定目标水平值要结合评价过程中的每个具体的环节。③ 二级指标的分析与评价。在整个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过程中, 二级指标是具体的评价对象,对于定性分析的指标可以确定其二级指标相应的等级,对于定量指标中的二级指标可以根据相应的计算公式来对其进行计算,来得到各二级指标的完成程度。④ 一级指标的完成评价。一级指标的完成评价是在二级指标完成基础上的评价通过所得到的各二级指标的数值通过加权求和来确定一级指标的完成情况。⑤ 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总体评价。总体评价是在各一及指标指标评价完成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得到各一级指标的数值通过加权求和来确定工程的总的得分,通过得分来对工程进行总体的评价。
2 XXX水利工程管理评价实例
根据XXX水利工程管理的实际情况,对各项定性与定量个指标的权重值与打分值进行确定,打分经过归一化的处理。通过计算得到最终定性评价中指标C1、C2、C3的得分分别为0.86、0.82、0.89。进而通过加权求和与归一化得到最终的总评分为0.85。通过定量分析最终得到的总评分为0.83从总的得分情况来看该水利工程现代化程度已相对较高但是还存在改进的空间。
3 结语
通过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指标以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且借助该指标体系来对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评价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对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具有标尺作用。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信息化;体系建设;体系工程;工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0-0049-02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信息化建设已渗透到各领域,在使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生产力发展加快的同时,信息化建设也由单个的、分散的信息系统建设发展为涵盖网络基础、信息服务支撑、应用系统等信息化体系性建设。
信息化体系性建设既是一个技术过程,也是一个管理过程,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交融的结果,它把工程技术和管理技术结合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工程管理技术作为信息化体系性建设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体系建设过程中对工程进行综合管理控制的科学方法,是现代管理科学中发展很快的分支。
1 信息化体系建设工程管理的特点
工程管理作为体系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体系建设过程中对工程进行综合管理控制的科学方法。管理对象是信息化体系性建设项目,管理范围覆盖项目的立项、实施和验收的整个过程。
信息化体系建设工程管理的主要特点表现为三个
方面:
(1)管理工作内容具有方法整体性、应用综合性的特点。体系工程的工程实施管理涉及项目建设的各个系统的建设全过程,贯穿工程建设始终,具有“全系统、全寿命、全方位”的特点。
(2)管理工作组织涉及面广。体系工程的工程实施管理与项目建设的投资单位、建设单位、承建单位都有关联,特别是设备采办部门、最终用户、设备研制生产单位等方面的联系更加密切。
(3)管理工作体制需要根据用户的变化而变化。与一般的系统工程建设不同,体系工程更关注“满意”而不是“最优”,因此体系工程应注重用户体验。体系工程的工程实施管理制度上既要具有较高的规范性、科学性,又要有较高的灵活型,根据用户的变化不断演化,能够“随需应变”,服务于决策层、管理层、实施层等多个环节。
2 信息化体系建设的模型及相关工程管理技术
信息化体系建设的工程管理技术是指把用户需求转换为用户实际可用系统的过程中所开展的一系列管理工作。
从工程实施的角度看,体系项目是以追求用户满意作为目标,强调各个组分开发运行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与复杂背景和运行环境不可分割,强调体系建设是逐步演化的动态进化过程。因此,信息化体系建设的工程管理不同于信息化单系统建设的工程管理,存在着管理对象复杂、管理技术新颖、管理信息量大等问题。信息化体系建设项目管理已成为管理学科新的研究方向,如何科学认识和解决信息化体系建设管理理论与实践的问题,以最优的方法、最短的时间、最少的支出,取得最好的效果,是摆在管理者面前的紧迫任务。
信息化体系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强调通过平衡“投入”与“产出”来寻找适合用户的体系设计方案,并在使用过程中持续循环、演化,使用户需求与环境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不断地形成一系列的平衡解决方案或建设成果。这一过程的描述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体系工程建设的反螺旋式模型
整个建设项目可能会包括多轮建设,每一轮建设都要经历“规划设计实施集成验收维护”的多个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建设周期,并产生一个可以交付用户的阶段性成果。鉴于体系工程注重“适用”而不是“最优”的特点,在维护期内,随着用户新需求的不断涌现、业务流程的优化再造,原本适用的系统将会不再适用于新业务和流程,因此将进入新一轮的建设循环,最终生成一个新的、更接近“最优”的阶段性成果,多个建设周期,将形成了一条螺旋曲线,产生向“最优”目标成果逐步逼近的的成果序列。
换言之,体系工程的工程建设过程,实际上是通过多轮的“规划设计实施集成验收维护”步骤,形成一系列用户“满意”的基准成果,并向“最优”目标逐步迭代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用户需求逐步展现,基准成果不断完善。
在这个过程中,为了保证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工程管理技术的有效性,应该按照系统建设的六个环节,分层次、分类型、有重点地开展工程管理技术工作,包括:建立适应项目建设、贯穿全过程、涉及建设各方的的工程组织机制,明确机构各方职责。制定涵盖各方责、权、利的工程管理制度,规范项目合同管理、综合计划管理、技术状态管理、工程信息管理、标准化管理、质量与可靠性管理、软件开发与基础数据管理等工作。在此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综合集成环节,不断完善综合计划管理、技术状态管理的手段和制度,不断提高工作的效率和科学性。
3 结语
体系工程方法继承了系统科学理论的研究成果,它在体系的描述、设计、集成、演化、测度等方面探索提出了一批新的方法,丰富并发展了系统科学理论。从体系工程方法的角度看,信息化体系建设的工程管理的内涵可概括为:以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理论为指导,从项目全局角度和体系目标出发,将全部活动和相关资源作为过程进行控制,在优化配置管理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吸收整合、总结提炼、丰富扩展而形成以过程为基础的、以项目为整体的体系建设工程管理,用以规定和指导体系建设全寿命过程建设并保持和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 张琴,南建设.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化体系工程方法与应用研究[J].电讯技术,2012.
篇7
关键词:现代工程管理;体系;框架;构建
我国“十二五”时期公路建设的主攻方向曾在2010年全国公路建设座谈会综合各国经验的基础上被指出,当时表明我国的交通运输发展趋势和要求其主攻方向应该以实现安全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以”五化”的形式进行现代管理,所谓“五化”指的是:日常管理精细化、管理手段信息化、工程施工标准化、项目管理专业化、发展理念人本化。现代工程管理的理念以“五化”的形式不仅被全国公路建设座谈明确提出还进行了深刻的总结,我国的公路建设工程管理有了新的变革,因此有了新的工程管理体系“现代工程管理体系”不过随之而来的还有种种新问题,比如如何管理如何构建如何实践等在这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面前出现的现代工程管理问题,面对这些疑点我们如何能游刃有余的掌控,它们正确管理的核心究竟是什么?本篇文章将针对以上所讨论的论点进行分析探讨。
1.深度剖析现代工程管理体系
从字面看我们可以把现代工程管理体系拆解为3个元素首先是“工程管理体系”然后“现代”最后“现代工程管理体系”我们先从以上提炼出的2个单体元素在综合一个总体元素进行简介分析。
1.1什么是工程管理体系
工程管理体系如果我们也把它进行剖析后,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它也同样可以分为3个独立的元素,分别是工程 管理 以及体系。其中工程就可分为5类,其他四类我们不进行介绍,我们只针对“工程管理体系”这一“工程”的分析,这里面的工程所指的就是项目的意思。管理,目前已知分类分为4类,这里所指的管理是工程的制定,改进,协调,以及考察。体系是指按照工程的秩序和内部联系所组成的整体,内部联系在这里自然是工程和管理。体系就是它们的一个加法融合。综合以上的剖析在组合到一起,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工程管理体系就是以制定,改进,协调,以及考察为前提进行对工程项目的管理,管理的方式分为凹凸互补模式,各自单独存在,2者且又密不可分,凹模式主管理工程的步骤和策划方案。凸模式主管工程的质量 流程 安全 等问题。凹凸结合就是完全体的工程管理体系。
1.2“现代”所指什么
现代可以说是一个时间单位,但是我们所指的“现代”就是单纯指眼前吗?上面我们介绍过“现代工程管理体系”,它是由2010年提出来针对工程管理所制定的新方案,随着时间的流动,也许“现代”早已不是当年的2010年,有人会有新的驳点,2010以及不能代表“现代”了,从时间上来说,可以这么理解。但是从“现代工程管理体系”这个概念为出发点,就不能这么理解了,“现代工程管理体系”即便是在当下,也依然遵循着2010年由全国公路建设座谈会的政策,所以现代工程管理体系的“现代”指的就是遵循以实现安全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以”五化”的形式进行现代管理,我们要以五化为出发点来参透“现代”的含义:随时观望新时代新市场信息,更新老套,做到发展与时俱进。这一点来看,遵循2010年的五化完全不与时间的变迁发生冲突,五化永远停留在2010年,但是五化的管理制度与新时代一同更新一同新型化。
1.3什么是“现代工程管理体系”
综合以上所述,我们将所有单独进行剖析的结论合并到一起,遵循五化概念,是以制定,改进,协调,以及考察为前提进行对工程项目的管理,在配合步骤和策划工程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质量 流程 安全 等一系列的实现过程。
2.塑建现代工程管理体系框架
以现代工程管理体系为原型从中提取精髓,步步进行“四个标准化”考核,以通过为考核目标来试图塑建现代工程管理体系框架,随时进行讲解说明,尤其对“现代“化理解,其含义的体现要极力向“五化”靠拢。
3.现代工程管理体系推进方案的构思
现代工程管理体系系统的复杂性从以上对现代工程管理体系的剖析就能得出结论,小到人力资源至整个体系的正常运转,大到突发事件的反应对策和专业技术内化兼容,并且合理的权利财力交托给正确的人,在此基础上又能进行平衡的队伍配置,都是极具挑战性的活动,但是综合以上因素来考虑,出发点可以先以现场人员管理为主题进行记载,为以后的成功铺垫人员的个体素质和团队配合做一个全方位的调查数据,根据数据分析进行现代工程管理体系。
工程管理体系以这样的状态取得进展,难度是显而易见的,这需要长时间的磨合训练才能做出好的成绩,现代工程管理的核心作用在此时重要性不可言喻,然而它却需要借助外力来进行催化,与时间抢时间这项重任需要所有相关人员绝对的重视并以效率进行,此时我们首要深思并最快采取措施的 就是现代工程管理体系的应该何如推进和应用。
采取“试点为主“作为推进现代工程管理体系的重要条件这一结论是通过与各级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和其他相关单位进行沟通了解后作出的结论,但是不能操之过急,控制好节奏,并且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采用上下反复的方式进行探索,不断完善不断强化使其稳定,“试点为主,逐步实施”这次作为其宗旨进行实施,此次“试点”活动背负的责重非凡,它将作为大体系中的某个专项体系为突破点,将相应经验和办法应用到其他专项中,最后形成完整的现代工程管理体系文件。已经由工程建下发至各参建单位的“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的含义是由相关项目专家及相关项目人员制定的,在实际工程建设项目中进行应用,如发现相关问题,项目部人员会有专门回收人员,将其反馈的问题逐一解决并继续下发回去,将“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的含义清晰的呈现在上下级眼前。
4.结语
虽然现代工程管理体系是一项复杂耗费心血的项目,但是它的价值必将把现代工程管理体系推上未来公路施工建设这项领域的巅峰王座,在现代工程管理体系成为现代工程管理体系趋势已经明朗化的今天,我们有义务和责任研究这项极具价值的项目问题:如何将现代工程管理与工程建设完美坚固的凝结在一起。尽管完善还在进行中,但是只要面临新的问题、我们不怕失败 有敢于挑战 永不退缩的精神,那么体系的有效推进与整合 现代工程体系的管理与建设相互整合等这些至今无法完善的问题,终将被完善。
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思路;方法
1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管理制度深入性不足
近年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各级建筑行业主管部门逐渐加强了对建筑行业的监督与管理力度,并相继颁布和出台了一系列建筑工程管理文件和相关规定。但是建筑工程管理制度在下发到各建筑工程单位以后,大多变成“一纸空文”,其作用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建筑工程管理制度浮于表面、难以深入,是我国建筑行业管理工作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
1.2 管理体制不健全
健全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要设置功能齐全的项目管理部门和机构,并根据工作的实际需求分别配备数量不等的人员,以满足工程管理中各项具体工作的要求。但是我国大部分建筑工程项目为了节省人员开支,大量削减工程管理部门,以及工作人员的数量,这就造成管理部门和人员的残缺,甚至引发了管理人员不得不身兼数职的现象。
2 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思路
2.1 吸取先进管理方法
通过不断地总结国内外的管理经验,吸取目前先进的建筑工程管理方法,并对各方面的资料加以综合和整体。
2.2 鉴国外的先进理念
国外建筑行业无论是技术还是理论都比较先进,因此我国在建筑工程管理思路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必须借鉴国外的先进理念。
总之,要想确保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必须以健全的工程管理思路体系作为建筑工程总体管理水平提升的基本保障。
3 建筑工程管理的具体方法
3.1 构建完善的建筑工程管理思路体系
目前,在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尚未确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工程管理思路体系,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缺乏对工程管理理论的深入研究,没有将理论与经营相结合,致使建筑工程管理思路混乱、不明确。在此情况下,我国应当积极组建由资深建筑学专家和管理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组成的专研团队,对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思路进行深入研究,确保与国际先进理念相接轨。此外,建筑工程管理体系要吸收国外成功的管理经验,研究其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借此提高我国工程管理水平。由于实施项目管理责任制的制约因素诸多,各参建方的工程管理重点不同,所以必须处理好甲乙方、业主、监理方、承包方、分包方、设计方之间的关系,确保项目管理责任落实到位。同时,在项目经理任用上,需要企业在建立完善的分配机制、用人机制、监督机制的前提下进行选聘,确保项目经理具备丰富的管理知识和经验,能够做到优化配置资源,协调处理好各项管理工作。
3.2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建立合理可行的质量保证体系,将工程的质量工作落到实处。工程施工企业要根据质量保证体系, 形成行之有效的质量保证系统,树立质量方针,从而让其更加有指令性、系统性及可操作性。要将人、材料和机械各个要素有效结合起来。首先, 人是质量控制的核心,要把人作为控制的推动力,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树立工程质量第一的观念。其次,施工材料作为建筑产品的主体,对材料质量的控制是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最后, 工程施工的机械是进行施工机械化的主要标志,对现代化项目施工起到不可缺少的作用,它直接影响了施工项目的进度和质量,所以,选好用好工程机械设备非常重要。
3.3 加强建筑工程进度管理
建筑工程的工期是从从工程着手建设到竣工验收结束之间的期限,它是一个建筑工程的进度也表示着建筑工程的速度。如果很好的控制工期,能使建设项目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合理的成本范围内控制好工期,也就是保证了质量问题,保证了工程管理体系的快速运行。首先,施工前的工期管理。在施工前,就是招投标之后,要提前进行数据收集,要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分阶段的完场准备。要制定合理的进度计划表。而工程进度的任务是针对建设项目的进度目标进行工期计算,是施工单位工程师根据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工程量与工程复杂程度计算出工期的大概时间。同时技术人员根据相关的场地,环境,绘测出符合标准的建筑工程图样。还要编制先进的施工组织设计为工程施工建立必要的技术条件,让企业通过图纸设计,来衡量工程的整体规划,从而达到缩短工期的目的。其次,施工过程中工期管理。针对有经验的建设单位来说,强大的施工队伍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另外还有施工物资和场地的控制和管理都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用专业的材料、设备人员进行购买.同时要对原材料进行质量检测,严格把关,把质最问题落实到实处,以便将来工程的如期完成。而场地的选择也是尤为重要的步骤,要在施工前对场地进行完整的勘察。要有合理的进度计划表,按照进度计划要求,稳定、和谐、科学的完成工程建设。
3.4 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
在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中,除了日常必要的安全检查以外,还应做到每周一小检、每月一大检。在检查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同时要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定期对责任进行整改与监督,以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另外,在施工场地应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安全宣传,通过张贴标语、开展一定的安全知识教育等,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确保现场的作业程序稳定,严格按照安全规范进行施工。对于一些危险性较大的特殊工种,应做到“持证上岗”,经过业务培训符合标准后才能进行操作;实施安全技术交底的制度,在开展每道工序之前,由专职人员对安全技术工作进行书面交底,在班组长的带领下,各施工人员要认真进行贯彻、落实。
3.5 加强工程信息化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现代社会已经步入了信息化时代, 并且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各行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且发挥着无可比拟的作用, 建筑行业也是如此。现代建筑工程要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 不仅能够促进建筑工程管理的自动化发展,而且还能够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在建筑工程管理中采用信息化系统的同时,必须与建筑工程企业自身特点相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工程管理人员要清楚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重要性。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为企业施工管理提供其所需的各种信息以及为管理人员组织生产提供辅助决策手段,这也是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最大优点。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运用信息化管理系统, 能够及时地、清楚地了解工程进展情况, 这对于工程项目的质量以及成本进行分析和控制有很大的帮助。
4 结束语
总之,建筑工程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只有各方通力合作,切实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进度管理及信息化管理,才能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才能让企业在竞争之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李洪.浅谈如何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2,(4).
篇9
关键词 工程管理 实践教学 体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4.042
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Construction
LEI Xiaoli, LI Shumin, YANG Lichun
(Chongqing Nanfang Transators College of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25)
Abstract Project management is a very strong practical profession, therefore,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students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culture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and build the 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made a number of suggestions and views.
Key words project management;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1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1.1 从专业定位角度分析
工程管理专业是教育部1998年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下设置的一个专业,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经济管理、土木工程技术等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能成为具有创新能力和工程管理实践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由于工程管理专业横跨管理学与土木工程两个专业,是一个复合型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同时还要有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和实践,能够在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工作。对于工程管理这种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复合型专业,实践教学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尤为突出。
1.2 从社会需求和毕业生就业方向角度分析
通常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在咨询事务所、建设单位、建筑施工单位、工程建设监理单位、房地产企业工作,无论学生工作选择的是哪一个方向,从事的工作都是对建设项目全过程或其中的某一个过程进行管理,都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从近几年学生就业情况来看,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不仅要考察学生的学习成绩,更看重学生的实践能力。据调查,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较弱,对整个工程项目的管理过程缺乏足够的认识,很多知识只停留在书本层面。而如今市场竞争环境愈加激烈,企业没有更多的时间和财务成本去培养人才,加上人力资源流动频繁,最终导致企业只愿更多地招聘有工作经验、能直接创造价值的人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给高校在学生培养上提出了挑战,学校要不断加强实践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
2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从以上分析来看,加强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不仅是专业培养目标的体现,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学生是否能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而构建科学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才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保证。工程管理专业需要培养学生利用工程技术知识和经济管理知识对工程建设全过程或某个环节进行管理,这种能力是基于工程技术、管理、经济和法律这四个知识平台构建的。
2.1 专业实习
实习教学是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本途径和手段。通过现场的实习,学生亲自参与到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实习教学应该是根据理论教学的进程分层次地进行,从认知实习、生产实习再到毕业实习。
(1)认知实习。认知实习是学生在学习专业课之前或刚开始专业课学习时进行的。认知实习可以通过到相关企业或施工现场参观实习和观看相关视频的方式进行。通过认知实习,可以使学生对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及管理的技术、方法有初步的认识。通过在施工现场参观实习,使学生对房屋建筑的构造、功能及其特点有一定的了解,对一般房屋建筑整个施工过程和施工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增加对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基础。通过认知实习,学生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不再盲目,而是更加有目的性和方向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生产实习。生产实习是在学习完若干专业基础课程,指导老师带领学生到实习基地或合作关系企业进行实习。生产实习主要工程施工实习、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工艺实习、工程测量实习。工程测量一般是在理论教学完成后用一到两周的时间来进行,学生根据实习内容和实习步骤来进行工程测量,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掌握测量仪器的基本操作方法、测量方法和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其他方面的生产实习应该在大三开学用一个月的时间来进行。生产实习要制定详细的实习的内容和步骤,在实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每一个实习内容结束,要求学生提交实习报告;同时,可以请企业的工作人员为学生对每一个实习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对实习的内容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实习结束后,学生提交一份总的实习报告。通过生产实习,可以使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过程中去,不但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使学生对典型工程的结构构造、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管理以及工程造价与成本控制等内容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3)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在学习完大部分专业课程基础上的实习,一般是在第八学期的前四周进行。毕业实习的目的是使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够得到综合运用,通过参与工程实务操作,掌握工程项目管理业务及流程,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也是学生能顺利走上工作岗位的一个重要过渡。同时,在实习过程中要开展调查研究、收集原始材料和数据,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打好基础,做好充分准备。毕业实习一般是由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鼓励学生到签约单位实习,根据毕业实习的任务书和指导书来进行实习,最终交实习报告。
2.2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环节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课程设计贯穿整个在校学习过程,针对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设置课程设计环节,一般是在课程教学过程的最后几周进行。课程设计题目和所需资料应该来自实际工程项目,并且设置完善的课程设计指导书,配备详细的工程设计资料。比如,建筑工程识图与制图、房屋建筑学、工程结构、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管理与编制、房地产估价、 房地产营销策划、国际工程风险管理与索赔、Photoshop和建筑画等课程实践性非常强,学生除了掌握理论知识外,还必须根据要求进行课程设计,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2.3 实验环节
从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实习环节来看,学生主要是在建筑工地实习,实习的内容主要是对建筑施工的整个过程的熟悉,也就是说对施工过程和施工技术的熟悉,而很少接触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比如,对工程造价、工程项目的融资、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工程招投标过程、工程合同管理和索赔等方面的实践是非常少的,不能体现出对学生管理技能的培养,从而也偏离了工程管理专业的定位。同时,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实习的时间和条件都很有限,学生对工程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不可能全部熟悉和掌握。因此,学院必须加强实验室的建设,设计各个实验项目,给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直观的工程技术与管理的模拟或实物情景,学生通过实验,能够快速而全面地掌握工程管理实务的各个方面。当然,实验教学和实习教学是相辅相成的,通过实验教学获得的认知,还需要通过实习环节加以验证。实验室的建设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技术类实验室和管理类实验室。技术类实验室主要是建筑材料实验室、工程力学实验室和工程结构实验室、制图实验室;管理类实验室主要是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和沙盘实验、工程招投标模拟系统实验、工程造价软件实验、合同管理和索赔实验、工程项目融资实验等。
2.4 课外实践活动
课外实践没有固定的方式和时间安排,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身能力和未来规划等选择的课外实践活动。学院可以聘请有关专家来学校为学生进行专题讲座,使学生对相关领域的最新动态和行业发展有更多的了解;学院可以经常举办一些竞赛活动,比如建筑建模比赛、室内外装饰设计比赛、房地产营销策划比赛、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比赛等;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寒暑假到企业兼职和参加一些社会服务活动;在大三、大四时,学生可以参加五大员的培训并参加资格考试,获取相应的从业资格。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意识,对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培养都起着很大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外实践是更为重要的实践环节。
2.5 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是实践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完成所有专业课程理论学习和其他实践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学生的科研能力进行提升的重要方式。关于毕业论文写作,每个学生都配备有论文指导教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论文选题、论文写作和论文答辩。论文的选题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未来的就业方向选择与专业相关的具有写作价值的题目,通过查找资料和工程调研,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论文的写作。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对多门专业课程综合运用的能力的环节,针对不同方向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设计内容。比如,对于国际工程管理方向主要是进行工程招投标文件的编制和工程可行性报告的编制;对于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方向主要是进行房地产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制和房地产项目营销策划方案的编制;对于建筑装饰工程方向进行室内外装饰设计方案和建筑装饰工程预算文件的编制;对于工程造价的方向主要是进行工程招投标和工程量清单报价文件编制。
3 结语
工程管理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专业,因此,实践教学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从目前来看,很多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都存在很多的问题,尤其在一些民办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很薄弱。笔者认为,学校除了要提高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之外,重要的是应该有一个清晰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这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根本。
参考文献
[1] 郭静,陈远祥.工程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模式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
[2] 吴丽,吴飞.工程管理综合实验研究及实验室设计与建设[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篇10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问题;对策
在社会发展中,水利工程是我国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利工程建设,可以更好的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由于所涉及的环节比较多,所以需要加强对水利工程的管理力度,从而更好的提升水利工程质量。
1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在水利工程管理中,首选,通过对水利工程进行科学化管理,可以更好的保证水利工程质量,提升施工效率。其次,通过对水利工程进行科学化管理,可以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充分认识到施工的危险因素,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保证水利工程顺利进行。最后,通过对水利工程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可以保证施工进度,保证水利工程能够按照约定时间交工。
2目前水利工程管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2.1管理意识问题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由于水利工程具有规模大和建设周期长的特点,所以为了更好的保证水利工程能够顺利进行,需要做好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但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一些施工单位的管理意识比较薄弱,导致施工管理工作不能有序进行。另外在水利工程管理中,一些施工企业为了达到降低费用目的,会选择一些质量差的材料,对水利工程质量产生了很大影响,不利于水利工程顺利开展。
2.2水利工程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水利工程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对于水利工程施工质量产生了一定影响。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由于受到传统思想影响,导致没有积极进行改革,没有很好的认识到新体制优势。另外在水利工程管理中,一些工作人员没有对水利工程进行一定了解,会选择以前工程管理方法,没有对自己的工作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对水利工程管理效果产生了很大影响。
2.3管理机构繁杂难于管理
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管理机构比较繁杂导致很难进行科学管理。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由于管理机构比较繁杂,相关负责人的专业技能不强,导致水利工程工作效率不高,导致水利工程管理方法不能很好的适应当前需求。所以需要对当前水利工程管理机构进行精简,从而更好的提升工作效率是非常重要一部分。
2.4施工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升
在水利工程管理中,施工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升。在水利工程管理中,施工管理人员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实际工程管理中,一些施工管理人员由于责任意识不强,没有从质量角度进行考虑,导致水利工程质量出现了一些问题,对水利工程正常进行产生了一定影响。
3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有效对策
3.1积极健全水利工程管理制度
在水利工程管理中,为了更好的提升水利工程质量,需要健全水利工程管理制度。在水利工程管理中,通过健全水利工程管理制度,可以为水利工程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在具体水利工程管理中,通过水利工程管理制度,可以更好的对相关工作人员行为进行约束和监督,更好的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升工作效率。另外需要对奖罚机制进行完善,对于在工作中表现比较好的员工进行一定奖励,从而更好的提升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保证水利工程顺利进行。
3.2精简管理机构
在水利工程管理中,为了更好的提升工作效率,需要对管理机构进行精简。在水利工程管理中,一些反复管理部分对于工作效率提升产生了很大影响,为了消除一些功能重叠机构,需要精简管理机构。在对管理机构进行精简中,可以把一些细小功能并入大的部分,然后确定相关责任人,对相关管理程序进行简化,从而更好的提升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效率,保证水利工程能够按约定时间交工。
3.3增强管理人员素养,加强质量管理工作
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管理人员素养对于管理效果有直接影响,所以需要不断增强管理人员素养。在水利工程管理中,需要对管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合格以后才能上岗工作。其次在对管理人员培养中,需要对管理人员进行严格要求,从水利工程设计到竣工,针对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进行系统性的学习,这样一来在遇到突发事件能够进行及时的应对。最后,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管理人员需要对每一个步骤进行技能增强,让自己的工作更加突出,从而取得更好的管理效果,提升水利工程质量。
3.4加强水利工程的安全管理
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安全管理是非常重要一部分,所以必须制定相关的安全管理对策。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对于设计安全施工问题的,需要编制相关文件,通过对安全施工进行宣传,可以使工作人员能够更好的了解到安全施工重要性,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 上一篇:劳动教育学科核心素养
- 下一篇:中医号脉基础知识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工程造价预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