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管理风险防控范文
时间:2023-07-07 17:32: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采购管理风险防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风险防控 定额管理 动态监控
企业廉洁风险防控管理实质上就是将现代企业管理学的理论,运用于反腐倡廉建设,通过加强制度机制建设,构建起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三道防线,实现对权力运行的全过程监督。结合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笔者试就运用材料消耗定额管理手段加强物资采购廉洁风险防控工作谈几点思考。
一、当前企业物资采购廉洁风险防控工作普遍做法。
物资采购廉洁风险防控,简单归纳起来就是围绕价格、数量、质量三个方面,防止在采购过程中价格方面弄虚作假、数量方面短斤少两、质量方面以次冲好等不廉洁行为的发生。在现实的物资采购过程中,物资供应商往往会采用各种各样的手段,通过各种渠道拉拢、侵蚀物资采购人员,最终达到非法获利的目的。面对这种状况,有效切断供应商跟采购方之间千丝万缕的利益链条,是提高物资采购廉洁风险防控工作的关键。当前,大多数企业在物资采购廉洁风险防控方面的普遍做法,首先是通过查找风险点,然后根据风险大小进行评估、定级,最后根据风险出现的频率(或几率)制定出防控措施。比如,针对物资采购询价环节中询价人员有意释放采购信号,与商家达成某种默契;招标环节中有选择性地发放标书,向供应商透露标底建立价格同盟;评标过程中以某种理由或借口游说评标人员采购某家产品等等可能存在的廉洁风险,大多数单位根据廉洁风险评估等级制定了相应的防控措施,通过规范业务流程,增加监督制约环节,完善防控制度,应该说,在制度方面对廉洁风险防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企业物资采购廉洁风险防控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分析。
企业在物资采购廉洁风险防控方面,通过查找风险点,梳理业务流程,制定防控措施,完善相关制度等手段,应该说,绝大部份廉洁风险是在可控范围之内的,只是部份程序方面容易出现偏差的风险在执行过程中加防范便可得以控制。但是,企业廉洁风险防控,说到底就是对人的行为的防控。而人的因素在廉洁风险防控中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再好的制度设计,如果执行的人没有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不按程序操作,那么廉洁风险防控实际效果就会大大打折。开展企业廉洁风险防控工作,目的就是通过对容易出现廉洁风险的环节加强防范,在操作程序上增加相互监督的环节、在岗位设置方面增加相互制衡的机制,防止不廉洁行为的发生。企业在实际的廉洁风险防控操作过程中,每增加一个监督环节或增加一个制衡岗位都会涉及到增加人员的问题。这些问题,一方面,会给企业增加人工成本;另一方面,对于规模较小,用人比较紧张的企业要增加人员也比较困难。对于企业决策者(管理者)来说,能够及时掌控采购经营中有关信息至关重要,也是进一步防范企业廉洁风险防控的关键。那么,要解决以上客观存在的问题,除了加强企业廉洁风险防控体制机制建设外,是否能够探索一种现代企业管理手段?既能为企业解决增加管理人员带来成本增加的问题,又能帮助企业决策者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对人的因素存在的廉洁风险进行有效地防控呢?
三、企业物资采购廉洁风险防控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在物资采购廉洁风险防控过程中,如果人的因素得到了解决,那么廉洁风险问题也就得到了控制。但是,人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因素的干扰与影响,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而这样的偏差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对于决策者(管理者)来说比较不容易察觉。那么,作为企业经营的决策者,为了解决物资采购过程中人的不确定因素,可以通过一种科学、有效的企业管理方法,作为企业物资采购廉洁风险防控管理的另一手段。结合现代企业管理理论,采用材料消耗定额管理手段,可以帮助决策者及时掌握信息、纠正偏差,达到动态监控的目的。
(一)材料消耗定额管理手段,在物资采购廉洁风险防控工作中所起的作用。
材料消耗定额管理手段,也就是材料消耗"倒逼"管理办法。通过分析、比对生产过程中材料消耗数据变化情况,从中找出廉洁风险防控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通过实施材料消耗定额管理手段,物资采购过程中以下几种廉洁风险可以反映出来。第一,质量问题可以反映出来。在采购过程中供应商以次冲好、采购部门把关不严、质检部门弄虚作假的廉洁风险可以从材料消耗数据波动变化情况反映出来;第二,供应商数量不足短斤少两的问题可以反映出来。在采购过程中袋装数量不足、施磅计量弄虚作假、出入库验收管理混乱等廉洁风险问题可以反映出来;第三,虚列虚报,虚开入库凭证骗取材料款、利益输送等廉洁问题可以得以曝露。
福建海峡科化股份有限公司龙岩分公司在物资采购廉洁风险防控方面主要做法就是采取制度防控加现代企业管理手段相结合的办法,设置"两道防线"对廉洁风险加以防控。第一道防线,就是建立大宗物资集中招标采购管理制度,并实施效能监察。炸药成份中80%以上是硝铵,只要把硝铵采购廉洁风险防控好,就等于80%的廉洁风险已管控住。近年来,福建海峡科化股份有限公司积极探索物资采购廉洁风险防控模式,把硝铵、乳化剂、纸箱等采购金额排在前十位的大宗生产物资纳入公司集中招标采购管理,实施效能监察,充分发挥集中采购的优势,减少了基层单位招标不规范、采购成本较高的问题,有效地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效能。第二道防线,就是运用材料消耗定额管理手段进行考核挂钩,使人人都成为"材料的监督员",实现全面监控。自廉洁风险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我司一直致力于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手段加强物资采购廉洁风险防控的探索实践。通过实施物资采购材料消耗定额管理,把车间、班组的切身利益与材料消耗考核进行挂钩,使得每位职工都成了材料的监督员。由于涉及到职工的切身利益,车间、班组也参与了材料验收,在风险防控上增加了一个监督环节。
(二)运用材料消耗定额管理手段开展物资采购廉洁风险防控,必须健全"五项"机制。
材料消耗定额管理手段,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种方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必须建立健全"五项"机制。一是要健全领导机制。通过明确领导责任,促进各级负责人认真履行"一岗两责",形成党政领导班子统一抓、纪检监察机关总协调、相关部门各负其责、机关和基层上下联动的良好工作格局。二是要健全教育机制。注重结合岗位和个人实际,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引导从业人员认清自身岗位存在的廉洁风险,不断夯实反腐倡廉教育基础,增强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三是要健全考核整改机制。采取定期自查、定期考核、定期召开分析会等形式,对材料消耗异常波动情况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对风险防控各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评估,根据检查考核结果,明确整改内容,制定整改措施,完善相关方案。四是要健全预警机制。通过构建廉洁风险信息采集、分析、反馈、处理为一体的廉洁风险全方位预警防控系统,切实做到对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使从业人员不犯或少犯错误,实现对廉洁风险的超前预警、超前防范。五是要健全监督机制。充分发挥企业纪检员、监察员、党风信息员的作用,对开展廉洁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同时还要注意发挥党员、职工群众的监督作用,收集有关线索,拓展群众参与监督的渠道,切实整合监督资源,形成监督合力。
参考文献:
1.栾强 -对物资采购企业廉洁风险防控管理的思考- 《山东社会科学》 - 2013
2.曾富明 - 物资采购推行廉洁风险防范管理实践与思考-《现代企业文化》 - 2013
篇2
一、当前煤炭企业物资采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采购方式传统,不能满足当今信息化及降本增效的要求。传统的采购方式主要有招标、比价、建立长期合作方式等。但传统招标存在操作周期长,效率较低,动作成本高的缺点。
2.采购方式与综合成本存在矛盾。目前煤炭企业主要采用招标、比价两种方式进行采购,应该说这两种采购方式有着它的科学性和效益性。但这两种采购方式却都存在着过多关注短期收益的问题,即单笔价格看似较低,却使后期使用综合成本较高。
3.采购腐败现象难以杜绝。以我国某大型矿业集团为例,过去两年查处的48起经济案件中,仅物资采购中发生的违法违纪案件就达17起,占整个经济案件的35%。如收受供货商“回扣”一直是令企业头疼却又难以解决的采购腐败问题,其余采购腐败现象还有:故意泄露商业机密、倾向性采购、虚列采购、押金抵物(采购人员与财会人员勾结,向客户收回保证金抵作材料采购入账,最终将钱具为己有)、有单无货、涂改发票等,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
4.采购计划编制不周详、不准确。一是基层单位对采购的物资未作具体说明,致使采购部门无法操作,影响采购质量,这类问题在电气设备、机电设备、专用工具等方面的采购尤为明显;二是未对采购项目及物资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致使采购预算偏离市场导向;三是临时安排采购的多,部分基层单位有意无意地推迟采购计划的上报,留给采购部门编制预算的时间少,有的甚至以生产受到影响相要挟要求自行采购,致使零星采购多,小额采购多,重复采购多。
二、加强物资采购管理的建议及对策
1.学习台塑管理经验,推广电子商务采购。通过互联网中采购信息平台的建立,把企业采购的各项制度、物资需求信息、询报价信息、审批信息、合同信息都固化并保存在系统中,每个供应商只要进入这个平台,都可以看到当前企业的招标公告。如果要招投标,只要下载询价单和申购规范等数据,填上报价,通过网络上传,采购单位收到报价后,便会在截止日期统一开标、比价,这一切都是电脑自动完成的,一旦数据出现异常,电脑会自动报警。而采购单位各级经过授权的管理人员可以随时调阅、查询、分析,并实现采购数据的永久追溯。这样不但能有效地避免招标过程中人为的因素作用,减少了腐败发生的可能性,提高采购效率,减少用人,也可以促进各项采购成本明显降低。
2.加快采购规范化建设,推行“阳光采购”。 一是积极完善和创新采购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物资招标采购实施细则》、《采购人员岗位经济责任制考核办法》、《仓库管理制度》等办法和细则;建立和完善供应、财务、监察、审计等多部门的联动机制和“采购、验收、付款”三权分离的制约机制、加大对重点岗位的负责人和采购人员实行轮岗制度;加快推行招标文件规范文本和合同示范文本等。二是加大公开力度,推行“阳光采购”。做到采购立项公开、招标程序公开、验收付款公开、监督部门职责监督电话公开等“四公开”,从程序上保证采购内容、采购环节、采购结果等采购全程公开透明的阳光机制。三是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从采购计划制订开始,到采购物资的使用结束,包括计划、市场调查、询价、招标、验收、付款和发放等环节,每个环节都进行监督。确保采购管理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科学化的管理方向发展,从而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实施廉洁风险防范管理,抓好动态考核管理。在抓好开展风险排查与评估、确定流程图及防控表、制定实施方案的基础上,运用廉洁风险防范管理PDCA[计划(Plan)、执行(Do)、考核(Check)、修正(Action)]的良性循环,促进物资采购考核管理水理提升。一是计划阶段,主要任务是查找风险点和建立风险防范体系;二是执行阶段,主要任务是针对不同风险,依托风险防范体系,实施计划阶段制定的风险防范措施,及时纠正不当行为;三是考核阶段,主要任务是按照廉洁风险防范管理的考核标准,以基层单位自查、重点单位抽查的方式,对风险防范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考核评估。四是修正阶段,主要任务是根据综合考核评估结果,奖优惩劣,纠正存在的问题,改进风险防范措施,优化工作目标,完善风险防范体系,启动下一个循环。
篇3
【关键词】内部控制 政府采购 行政事业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并将内部控制作为依法治国在单位治理方面的具体措施。全会决定指出,加强对政府内部权力制约,是强化对行政权力制约的重点。从行政部门和岗位权力设置、内部流程控制、完善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完善纠错问责机制四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全会为全面推进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财政部于2012年11月29日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规范》从国家层面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内部控制体系,为单位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提供标准,提出了强制性要求。贯彻实施《规范》的核心是全面提升单位综合管理水平,有利于提高单位领导班子对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增强风险管控意识,以及强化内部控制的自觉性,保护国有资产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维护社会公众利益。
《规范》将预算、收支、资产、基建、政府采购、经济合同等重点管控业务和事项,纳入统一的管控体系,实现财政管理各相关政策规定的有机衔接,全面提升单位的风险防控和内部管理水平,也对六项重要业务内部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政府采购业务是《规范》中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行政事业单位的重点风险控制领域。内部控制的核心机制就是牵制制衡,主要形式是流程规范。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具体实施方案,以供广大行政事业单位同行参考。
一、梳理业务流程,确保覆盖政采全部环节
内部控制是将所有的经济业务活动按流程进行风险分析,并按风险点制定管控措施,对分散的各项管理制度实行有机连接。通过流程使工作程序化、标准化、系统化,实现关口前移,所有控制在流程中解决,而不是事后。因此梳理政府采购的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系统分析政府采购业务相关风险,确定风险点,选择风险应对策略就成为落实实施方案的基础。
在充分了解本单位目前政府采购业务的基础上,建议采用泳道式两维流程图的形式对政府采购业务形成清晰的书面流程描述。以职能带为泳道来界定部门或岗位在流程中的职责划分。一个维度是职能带(部门或岗位),包括财务、监审、基层采购单位等部门,还包括单位领导班子。另一个维度是流程的进程,具体包括政府采购预算编制、确定采购需求、确定组织实施形式、确定采购方式、执行采购程序、政府采购履约验收、资金支付、政府采购机构管理、政府采购供应商管理、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管理、政府采购信息安全管理、政府采购质疑投诉管理等11项业务流程。
根据以上流程描述,按照政府采购业务实现的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确定政采业务中的提出需求部门为各部门、管理部门为财务处、执行部门为办公室、监督部门为监审处,并将管理机制融入到上述11项流程的每个业务环节中,细化业务流程各个环节部门和岗位的设置,明确其职能范围和分工。
二、落实岗位职责,识别关键环节和风险点
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建设的第二步,就是在流程梳理结果基础上,系统分析政府采购业务风险,确定风险点,明确责任主体,制定防控措施,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单位政府采购管理制度,并督促相关工作人员认真执行。具体执行过程主要可以从采购预算编制与计划管理、采购活动管理两方面来实施,具体如下:
(一)采购预算编制与计划管理
三、监督执行落实,完善内控执行机制
通过全面梳理政采业务流程,单位各项内部管理制度。明确政府采购管理部门(财务处)、执行部门(办公室)、监督部门(监审处)各自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关责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办理业务,形成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机制;规范政府采购流程,并由内控规范领导小组对执行结果进行监督和奖惩,形成完善的内部控制执行机制。从具体业务流程中识别关键风险节点,通过科学的集分权管理和权责对等的归口管理,对风险点加强制衡与审核。内控体系综合运用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归口管理、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控制、单据控制、信息内部公开等8种控制方法,实现政采业务的全过程控制,有效降低单位整体风险。并在此基础之上,建立政府采购会计管理体系,财务部门的参与使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实现前向和后向的延伸控制,包括建立全面预算控制制度、帐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牵制制度、原始记录管理制度、验收清查制度、绩效分析制度等,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会计活动。
政府采购具体执行层面专业性、政策性强,实际工作中,建h在收集现行的中央、地方政府采购相关规章政策的基础上,将政策汇编成册,并按政府采购的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其他方式等采购方式分类做出政策以及流程指引供单位相关人员学习运用,确保制度执行落实到位。
四、及时总结经验,全面建成内控体系
通过实施内部控制体系,可以有效动态平衡单位内部各分管领导、各职能管理部门和各级所属单位之间的管理权限,全面提升单位管理水平。《规范》第四条规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要实现这一目标,内控应贯穿单位经济业务活动中的全部流程,可以选取以上政府采购业务内控建设作为模板,其他业务流程参照此模板进行,最终建立覆盖单位层面控制和所有业务层面控制的内部控制体系。通过对单位各项业务流程的梳理、找出风险节点、制定防控措施,将风险控制融入到制度、流程,落实到岗位。在业务流程清晰描述的基础之上,综合运用8种控制方法,在业务中嵌入内控要求与规则。该方法适合行政事业单位全面贯彻实施《规范》,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借鉴性。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
[2]财政部.关于加强政府采购活动内部控制管理的指导意见.财库[2016]99号
篇4
关键词:购成本方;采购模式;采购渠道
一、在采购成本方面
钱茜(2010)在《材料采购成本的控制研究》中通过对采购流程的分析、准时采购模式、采购商品分类管理、引入价工程(VE)理念,四个方面对采购控制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观点,如在实际经营中我们也有考虑到人的因素,即培养企业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企业责任心。
吴旭(2011)以里理论分析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完善采购管理,提高效率,控制采购成本的计划工作,如建立价格档案和价格评价体系。同时一些降低材料采购成本的具体方法和手段,强调了计划的重要性。
二、在采购模式方面
刘振海(2011)在《莱钢:实现绩优化的采购管理》中运用实证分析法,以莱钢为背景,研究了建立科学高效的采购供应体制,强调了形成较为成熟的采购模式的重要性。并从需求计划、合同、招标等不同方面加强了采购程序规范化的要求。
唐怡铮(2005)通过《刍议完善集中采购内部控制》介绍美国、加拿大、韩国、香港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集中采购制入手,以我国人民银行为例,分析了我国人民银行的集中采购制度,剖析影响集中采购的各种因素,进而提出防范腐败、加强集中采购内部控制建设的措施。
进一步的讲,在防腐败问题上倪井喜(2009)在《优化内控设计 预防采购腐败》中通过对当前中国企业采购腐败现象的分析,以及借鉴跨国公司限制采购腐败的实践,从设计理念、健全内控、优化流程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企业采购内控制度的设计思路。
同时,王亚东(2011)在《企业内控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以新修订的《会计法》为基准,强调了影响内部控制的几方面因素:控制环境、关键控制点、风险管理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内部控制评价的六大原则。
吴长辉(2010)《原料采购风险及其防控措施》中,以辽宁省抚顺红透山矿业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从铜原料采购的角度分析了采购风险包括来自企业外部的资源风险、几个风险、欺诈风险、质量风险和来自企业内部的库存风险、销售风险等。并针对这些不定风险提出了风险管理措施等具有实际意义的理论方法。
宋丽娟(2009)在《企业增值采购研究》中,在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的价值链理论思想下,提出了采购价值链增值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关的理论观点及建议,诸如降低采购总所有权成本、降低库存成本和管理费用等。
李思艳(2011)通过《浅谈施工企业基于内控系统下的物资采购管理》结合施工企业的实际,分析了建立物资采购内控体系及物资采购风险评估的必要性,并围绕7个流程环节对企业物资采购内部控制活动进行了阐述。
关于内部控制建设的早期研究还有宋涛(2005)发表的《企业采购内控制度的建设》此文章以提出了供应系统的内控制度建设的重点突出“控制风险三道防线”,即完善自控、互控、监控体系。并以山东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为背景案例,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
三、在采购渠道分析方面
黄为一;范征(2008)联合发表的《外商常用的采购渠道及民营小企业的对策分析》针对欲开拓国际市场的我国民营小企业在寻求国外客户、与外商建立业务往来过程中的问题,总结外商采购我国产品常用渠道和民营小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有效途径,分析民营小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指出与外商接触旭注意问题,探讨民营小企业成功地走向国际市场的对策。
罗如学;尤妙娜(2009)共同发表的《基于供应链模式下电子化采购研究》中,基于网络发展的背景,应用对比方式,考虑到传统供应链中的采购活动存在信息不对称、需求反应迟钝及成本过高的一些因素,文章分析了采购工作实施电子化采购和信息化的必要性,同时阐述了在供应链模式下实施电子化采购的核心思想,并提出了相应的方案选择和注意的问题。
Anoka Jokai(2009)于《Determinants and consequences of internal control in firms: a contingency theory based analysis》中通过对COCO.COSO等几个框架的分析指出,每个组织要选择最合适的控制系统时,必修考虑到意外事故的风险是否切合权变理论。该文主要研究了检验这些风险特点的选择是否适应他们公司内部控制结构和它是否会导致一些更加优惠的有效性的评估控制管理。
Jan Colbert(2008)在《How to Monitor Internal Control》中指出一个有效地控制系统在合适的地方运用,风险可以降至最小化。而将风险降至最小化需要运用一种有效地风险系统,同时还可以控制促进经营和与经营有关的信息的可靠性。此文中,作者指出了内部控制的系统包括五个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信息和沟通、控制活动、监控。
哈米的阿拉德(Philae)(2009)《内部控制透视:理论与概念》中认为内部控制是管理层的平等与控制可以帮助管理者实现资源的与其有效管理的结果通过。并指出设计和建设有效的内部控制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不可能是一个实现通过快速修复短套。于此讨论了内部文件的概念的不同方面的内部控制和管理。
结论
过以上文献综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对于各种内部的控制机制,采购内控可谓核心因素,采购价值可以说是基于时间和质量的一种竞争,对价值流中不能增加价值的环节,要通过减少浪费来节约成本。不论是节约还是提高效率,采购的内部控制,其中包括成本、管理、流程、定价、供应商、渠道等各方面的控制都紧密相联,每个环节的控制都要有科学的管理制度及方法。
通过国内外文献的研究,总结出采购控制在节约成本,提高效益,实现“增值”方面的中的角色性作用。采购内控不是最新提出的课题,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其模式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新的理念层出不穷,采购的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等形式结构与理念,是现代企业不得不主动创新,改善管理,提高效益。尤其是特殊商品的材料采购对于企业的生存至关重要。(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余丽生,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实践与思考[J].财会研究,2011年11期
[2]刘振海, 莱钢:实现绩优化的采购管理[J]. 企业界,2011年第4期
[3]钱茜, 材料采购成本的控制研究[J].中国外资,2010年1月第209期
[4]宋丽娟 ,企业增值采购研究[J].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9年第12期
篇5
关键词: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油田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1-000-01
油田企业由于受其生命周期长,涉及面广,一次性投资额大,且其成本具有不确定性等因素影响,因此完善油田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意义巨大。胜利油田某采油厂以系统节点精细管理为依托,以内部控制与专业管理结合为基础,将全面风险管理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不断规范全面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培育风险管理文化,积极构建“体系健全、运行有效、效果良好”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确保油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各项措施能够落实到位。
一、构建风险管理组织体系,营造风险管理环境
首先,公司层面,在内控管理委员会和系统节点组织运行体系的基础上成立了以企业负责人为组长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管理程序等事项,确定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围绕生产经营总体目标,依托系统节点,以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控控制体系为切入点,全面梳理各类风险,构筑风险管理防线,尽可能地降低各类风险,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其次,横向上,以系统节点各专业系统为基础,按专业分工成立了勘探开发、安全环保、设备管理、电力管理、作业管理、材料管理、生产运行、财务资产管理、法律风险管理、廉洁风险管理等17个风险管理专业子系统。纵向上,企业内部二、三、四级单位也相应成立了全面风险管理机构,明确相应的风险管理职责,分专业、分层级负责各自的风险防控工作;第三,分不同层面利用网络等多种媒介,积极倡导风险管理理念,增强全体干部职工风险防范意识,按照规范流程运作,从上到下营造了良好的全面风险管理氛围。
二、梳理节点风险点,明确风险防控目标
全面风险管理的关键是找准风险点,识别风险因素,评估分类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加以防控。首先,在采油厂已建立的“三个层级、四个体系”的系统节点基础上,分18个专业系统从不同层面的重点和关键环节入手,对已设置的63个一级节点、184个二级节点、539个三级节点进行了梳理和分析,重点分析了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形成了分系统到节点的风险管理网络。其次,针对梳理出来的风险点和分公司风险清单进行了认真比对,按照重要程序和风险系数确定了油气勘探、成本管理、投资管理、HSE管理、资金管理、物资采购、法律事务、资产管理、税务管理、制度管理等十九项重要业务为采油厂一级风险管理重点,针对19项主要业务相关的重点环节和岗位进行了风险问题排查和评估,找出了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合理设置内控权限,重点加以防控。财务资产管理系统分成本、预算、资金、资产管理等岗位进行了风险因素排查,编制了岗位风险排查表,明确了涉险职责、业务环节、风险表现、主要产生原因、风险等级以及防控措施。
三、强化内部制度体系建设,落实风险防控责任
倡导风险管理理念,在修订采油厂新版内控手册的过程中,将“三重一大”制度融入采油厂《内控手册》,进一步细化权限分工,同时制定符合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办法》等,明确风险防范职责,为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其次,以系统节点为基础,分系统和专业全面梳理采油厂在用的内部管理制度,结合管理实际,规范预算管理、修理费管理等多项业务流程,降低风险;第三,分财务管理、计划投资、物资管理等系统建立重点部门和关键岗位风险防控目标责任制度,明确相应的风险点、防范目标和责任,如财务资产管理系统建立了财务科长、财务主办、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基建投资管理等岗位风险防控目标责任制度,明确了相应岗位的风险防控目标、风险点、责任和防控措施,初步形成以风险管理为中心,以业务流程为手段、以经营管理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为主的风险防控制度体系。
四、强化业务流程过程防控,降低各类风险发生
全面风险管理要围绕采油厂战略目标及经营管理目标,要求全体员工共同参与,通过执行风险管理流程,实施有效风险防控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贯穿于采油厂的各种管理和经营活动之中,才能收到实效。为有效降低各类生产经营风险,采油厂立足各项业务流程强化过程防控。首先,以系统节点和“指标提升年”活动等为契机,通过优化、完善指标管理和运行机制,将全面风险管理与内控管理、标准化管理、专业化管理、过程化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多项工作配套联动,突出重点环节,规范运作,互相促进。如通过系统节点管理,将全面风险管理与内控的月季度穿行测试、精品目标流程培育等活动结合起来,使全面风险管理真正融入到生产经营活动中,提高防控实际效果。其次,在业务层面围绕“财务预审批、计划投资决策、物资采购管理、货币资金支付、关联交易结算”五条主线,从项目立项、预算安排、市场准入、质量监督等方面入手,重点把好“招投标、合同签订、结算付款”等关键环节和“价格、质量”两个重要节点。第三,积极完善采油厂风险库,确保各节点风险更新及时、应对措施得当,为风险管理目标提供合理依据。
五、培育全面风险管理文化,提高职工防范意识
篇6
今天,市纪委、市监察局、市财政局联合组织召开市直政府采购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政府采购领域廉政风险防控的重大决策,安排部置市相关工作。财政部门作为政府采购工作的监管部门,在这项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中具有双重的责任。首先,我们要做好本部门在政府采购监管和政府集中采购中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这方面的工作按照市纪委预警防控“十个全覆盖”的统一安排,我们已于2009年展开,下一步我们还将进一步完善。其次,我们还负有指导、监督采购单位和社会机构开展政府采购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责任。所以在此我郑重承诺,财政部门将全力以赴,不折不扣地完成好本部门政府采购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同时还要积极指导、监督、配合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共同完成全市政府采购领域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下面,我根据这项工作的统一安排,结合政府采购政策及目前政府采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讲以下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深入学习了解政府采购政策,增强开展政府采购领域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自觉性。
任何有效的预警防控,首先要在主观上对潜在风险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寻找对策。结合到政府采购领域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我们首先应了解政府采购自身的属性、特征以及基本操作规范。要彻底弄清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该怎么做等基本要求。明白了这些才能明白我们工作中可能存在哪些风险需要防控。客观地讲,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我市政府采购工作在纪检监察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在全市各部门各单位的大力支持配合下,目前已基本走上正规化、法制化轨道。但目前存在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这些问题就是我们下一步防控的重点。下面与大家交流一下我们工作中通常面对的一些热点、焦点问题。
(一)关于政府采购的属性。政府采购,也称公共采购,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或者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它具有强制性、统一性、公开性、公平性等特点。既然政府采购是政府行为,那么在政府采购的标准、方式以及操作过程等方面都应由政府说了算,而不应把个人的消费意愿和消费方式掺杂进去。《政府采购法》、《政府采购目录》以及相关的法规制度,就是规范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行为的准则。我们这次会上发给大家的《市直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办法》中确定的45个风险点和《市政府采购中心和采购机构政府采购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办法》中确定的20个风险点,就是从这些法律法规中提炼出来的,不是财政部门多管闲事,故意与大家过不去。事实上“应采尽采”、“规范采购”等一直是党委政府对财政部门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各界加强对财政监督的重要内容,政府采购工作监管不到位,就是财政部门的失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推行政府采购,并且越是廉洁的政府,政府采购行为越严格规范。
(二)关于采购时间。“应采尽采”是政府采购的基本要求,但时至今日,不进行政府采购的随意采购现象仍时有发生,这些单位一个共同的理由就是因各种各样的原因,时间来不及。其实这些借口是不存在的,因为政府采购的方式有多种,特殊情况可以选用特殊的采购方式,请相信无论多么特殊的情况,财政部门都会为你提供相应的采购服务。2008年汶川地震,民政部购买的帐篷,就是通过财政部进行政府采购的,请问还有什么比这更突发、更急迫的项目不能进行政府采购。
(三)关于采购标准。从个人消费意愿的角度讲,每个人都希望买最贵最好的东西,但政府采购的标准是“物有所值”,不求最好,但求能满足基本需求,价格适中。所以我们要对采购单位提出的采购标准进行论证、调控。目前,中央已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公车购置标准进行了规范,不少地方还出台了党政机关办公设备的配置标准。政府采购发展的趋势就是建立一个完善的配置标准体系。那么随着采购标准越来越严格,监管者和采购单位之间的矛盾可能会加剧,只有采取完善的防控措施,才能确保采购过程操作的顺畅。
(四)关于采购效率。政府采购制度的设计就是通过规范的程序,来改变传统的一对一的“一见钟情”为一对多的“竞选”,制度本身追求的是规范,而不是效率,所以大家抱怨政府采购程序多、过程慢,这是正常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周密安排、协作配合提高行政工作效率,但不能人为提高法定工作效率,否则就是违法违规。解决政府采购效率低的有效途径,就是增强采购的计划性,编制好政府采购预算。提前完成政府采购程序,为预算的顺利执行作好充分准备,对此我们预警防控办法中已作出明确的规定。
(五)关于采购方式。采购单位一般都希望采用简便快捷的采购方式,但对此财政部门不能完全满足大家的要求,因为采购方式的选择取决于采购规模的大小、技术复杂程度、供应商响应的程度、商品的普及程度等方面因素,什么样情形适用什么样的采购方式,是制度说了算,而不是财政部门说了算,对此希望大家能够理解。
(六)关于采购质量。采购满意的商品是采购单位的要求,也是财政部门的愿望。现在有些人抱怨政府采购的东西质量不好。对此应辨证的看。客观上讲,一分价钱一分货,同价的东西才有质量上的可比性,即便同价的东西在品质上也千差万别,有的这方面好,有的那方面好,不能简单评价优劣。主观上讲,商品的质量取决于采购单位提出的采购需求、技术参数以及交货验收的把关程度,质量保证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采购单位手中。对于这方面的风险,我们在防控方案中也作了规定。
(七)关于协议供货。为了方便各单位小额零星项目的采购,提高采购效率,自2003年来,我们在车辆维修、保险、加油、印刷、零星小额办公设备、空调等项目推行协议供货的采购方式,得到了广大采购单位认可。绝大多数协议供应商执行协议较好,作出了很大让利。但在执行过程中,有少数单位放弃了自己的权利,采购经办人没有进行货比三家,对自己关系好的协议供应商是否执行协议价不闻不问,甚至在供应商作出很大让利基础上搭买其他东西。2007年有两个单位的人员举报本单位在协议供应商处购买的一台计算机价格偏高,经我们查实,协议供应商执行了协议价,但采购经办人又分别搭买了摄像头、U盘等,供应商将这些都计入了计算机价格内,开出发票,反映出计算机价格偏高。我们希望各单位在执行协议供货采购方式时,一定要正确把握,要明白协议供货不是指定供货,采购人要货比三家,至少要知道自己是否享受到协议价的优惠,同时希望各单位对没有执行协议价的供应商进行举报,我们将按照协议严格处罚供应商。
关于政府采购的政策性问题还有很多,去年我们还为此专门组织了两期政府采购工作规范培训考试。希望大家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学习、自觉运用,这样我们的廉政风险防控就有了根本保障,同时也有助于采购单位、监管部门、采购机构之间的配合协调,方便大家的采购。
二、认真剖析政府采购廉政风险,增强开展政府采购领域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针对性。
自政府采购制度实施以来,我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工作的制度规定。市直绝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和政府采购机构都能自觉遵守这些规章制度,政府采购行为越来越规范。但是仍然有少数单位在执行政府采购政策上存在一些不规范的行为,影响了政府采购工作的顺利开展。按照廉政建设风险防控的要求,我们对照政府采购制度规范,结合实际工作,并组织市直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和政府采购机构座谈,对在实行政府采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全面排查梳理,总共归纳出65个廉政风险防控点。
(一)行政事业单位的政府采购风险点有45个,主要表现在:
1、采购预算、计划环节:不按规定编制政府采购预算,随意采购,或随意变更采购计划;在申报政府采购项目计划时,提供项目采购方案或技术参数,是由某一供应商提供的,使其需求带有明显的倾向性,限制潜在投标人,倾向特定投标人;在申报政府采购项目计划时,将采购项目化整为零,使其达不到公开招标的标准,规避公开招标;在采购计划未实施前组织人员对潜在投标人进行考察。
2、采购执行环节:不按规定委托采购机构,采购信息不公开、不透明,特别是在非公开招标方式和部门采购中,形成围标、串标;向评标委员会发表不当的倾向性意见以及向供应商透露评审专家名单,透露评标过程;在定标过程中,以种种理由不接受评标结果,不按推荐的中标候选排序确认中标单位。
3、签订采购合同环节:拒签政府采购合同,串通供应商不按招标文件的规格、数量等内容签订合同,而是降低标准、更改条款。
4、履约环节:故意设置障碍或者不积极配合中标人完成项目合同,要求中标供应商提供超出采购合同的产品和服务。
5、验收环节:串通供应商不按签定合同的规格、数量等条款完成验收,随意签发验收通知书。
6、付款环节:在项目没有竣工,没有完成项目验收就随意签发验收通知书,或者在供应商按照要求和时间履行合同后,以种种理由拒签验收通知书,提前或恶意延缓资金支付。
(二)采购机构存在20个廉政风险防控点,主要表现在:
越权随意接受委托;不按政府采购监管部门审批的采购方式实施采购,随意变更采购方式;串通采购人或者供应商,指定品牌,或者使用某一品牌技术参数,变向指定品牌,排斥其他品牌参与竞争;不在指定媒体及时采购信息或者不信息;非公开招标项目只向少数供应商透露采购信息;设定与采购项目规模不相适应或者过高的企业资质,排斥其他潜在供应商,倾向特定供应商;资格审查过程中,把关不严或实行差别对待;向供应商泄露其他投标人商业秘密;不按规定抽取评审专家组建评标委员会、询价小组和谈判小组;制定评标办法带倾向性、如分值分配、技术方案设定、加分因素等倾向特定投标人;在评标现场向评委会发表不当的倾向性意见;不按定标规则确定成交供应商;不按推荐的中标候选排序确认中标人;与供应商、采购人串通,修改评标结果;中标结果不按规定在指定媒体进行公示;不按规定要求保存采购档案,串通采购人或者供应商修改档案资料;在质疑调查期间,拖延答疑时限或者使用虚假资料进行答疑;受委托参加验收项目时,有意为特定供应商降低标准。
以上这些风险点,我们在具体实施方案中都有相应具体的防控措施。这些风险点并非代表全部风险,大家可以结合自身工作再进行更详尽的排查,并进行补充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把政府采购的风险防控工作做细、做扎实。
三、建章立制,认真整改,切实将政府采购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落到实处。
各单位要根据政府采购廉政风险防控文件要求,进行风险点排查和风险等级评估,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各项政府采购廉政风险防控措施。
一是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认真执行政府采购法律法规。政府采购政策性强,法规性制度繁多,程序性规定比较严格具体。各单位的政府采购经办人员要加强学习,熟悉政府采购法律法规和政策,认真执行各项制度规定。
二是要建立完善政府采购预算和计划管理制度。各单位要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规定和财政部门预算管理的要求,结合年度政府采购目录,进一步做好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工作,将货物、工程和服务项目全部编入政府采购预算,确保采购计划严格按政府采购预算的项目和数额执行。2012年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即将启动,希望各单位在编好部门预算的同时,编好政府采购预算。从2012年开始,凡是没有采购预算的项目,一律不予下达采购计划,也不予支付采购资金。
三是要健全单位内部政府采购工作制度。各单位要组成有分管领导、纪检监察人员、财务审计人员参加的政府采购工作专班,全程参与政府采购事项,加强政府采购监督。同时,每个单位要确定一名财务人员作为政府采购联络员,具体负责与政府采购主管部门联系承办政府采购事务。
篇7
关键词:企业;法律风险;防范
近年来,烟草工业企业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外部发展环境和日趋严苛的法律风险,必须大力加强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工作,努力形成一套方法科学、管理有效、特色鲜明的法律风险防控体系。结合工作实践,笔者认为,烟草工业企业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一、充分认识开展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开展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工作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烟草,实现烟草工业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要求;是适应国际国内市场环境,快速应对市场变化,有效防范法律风险,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和保值增值的内在需要;是维护和巩固烟草专卖制度,规范烟草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行为,推进烟草工业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烟草工业企业要站在维护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开展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依法治国的总要求上来,坚持用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解决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法律支撑。
二、确立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工作原则
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工作,是烟草工业企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都要长期坚持的一项重点工作,必须紧紧围绕以下原则去推进:
1.坚持服务中心工作的原则。
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充分考虑企业法律风险控制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关系,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和中心工作任务,将法律风险防控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为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和保障。
2.坚持系统防控的原则。
企业法律风险发生于烟草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全过程,法律风险管理活动贯穿于企业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因此,必须按照全员、全面、全程防控思路,充分调动各部门、各环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系统、科学、高效的防控体系。
3.坚持重点防控的原则。
着力增强防控措施针对性和有效性,重点防控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多发、易发的重大法律风险,如重大决策法律风险防控,管理规范法律风险防控,合同管理法律风险防控,知识产权法律风险防控,采购管理法律风险防控,劳动用工法律风险防控,烟草控制法律风险防控。
4.坚持审慎管理的原则。
法律风险具有特殊性,因此在开展法律风险管理时,要坚持审慎管理的原则,在尊重法律、保持诚信的前提下,开展法律风险管理活动,同时要与烟草工业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相适应。
5.坚持持续改进的原则。
积极适应烟草工业企业内外部法律环境变化,按照持续改进的思想,不断更新、完善和调整法律风险防控方法,健全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大胆创新,恰当反应,确保法律风险防控与企业内、外部环境法律变化相协调。
三、科学划分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工作阶段
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企业方方面面,笔者认为,必须合理划分各工作阶段,才能顺利推进。
1.导入学习阶段。
开展导入培训,宣传学习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知识,全面领会、准确把握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各项要求,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营造氛围,为扎实开展后续工作打好坚实基础。
2.重点推进阶段。
根据确定的防控重点,结合企业实际,实行“专项负责制”,确定主导部门,由主导部门发挥各专项工作的牵头作用,积极开展法律风险防控工作,为后续阶段工作推进摸索经验。
3.全面深化阶段。
按照“全员、全面、全程”梳理的要求,在总结重点推进阶段工作的基础上,从生产经营、内部管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入手,组织发动各相关部门、岗位、业务流程人员全面查找、收集法律风险,做到法律风险防控全覆盖、无空白。
4.总结提升阶段。
在全面总结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推进工作的基础上,结合烟草企业工业实际,建章立制,让法律风险防控工作逐渐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动态化。
四、认真开展法律风险识别、评估、应对和提升等工作
结合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必须严格按照法律风险识别、分析、评价、应对、监督和检查等流程开展工作,有效推进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工作。
1.认真开展法律风险识别。
法律风险识别是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遵循“自下而上”的原则,按照“谁在岗、谁识别、谁负责”的要求,全面排查、识别企业内部各岗位法律风险。各岗位人员在开展法律风险排查识别时,要对照所在岗位的职责,认真梳理本岗位涉及的管理活动或业务活动流程并进行分解,合理划分和确定每项流程包含的环节或步骤,对照法律风险表现形态,逐一判断各项管理、业务活动中是否存在法律风险并进行分析,找出可能引发该风险的具体行为,确定法律风险涉及的法律法规、可能造成的法律后果等因素。
2.认真开展法律风险评价。
法律风险评价是指根据法律风险分析结果,确定法律风险等级的过程,目的是为法律风险应对做出决策。在开展法律风险评价时,要按照法律风险水平的高低对法律风险进行初步排序和分级。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综合考虑近年来发生的法律事件等因素,采取部门集体会商等方式对初步排序和分级的结果进行适宜的调整、确定。
3.认真制定法律风险应对措施。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资源配置类;(2)制度流程类;(3)标准规范类;(4)技术手段类;(5)信息类;(6)活动类;(7)培训类。卷烟工业企业在制定应对措施时,应结合企业实际,应对措施应明确、具体、可操作。同时要与业务流程优化、规章制度完善相结合,切实发挥防控法律风险的作用。
4.认真开展改进提升工作。
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初步建立后,应及时监测法律风险信息,并收集体系运行建议,努力做到构架科学、功能完备、作用明显。同时还要建立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办法,根据内外部法律环境变化,不断完善,做到管理动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实现持续改进提升。此外,还要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优势,探索“互联网+法律风险防控”,不断提升法律风险防控水平,真正发挥法律风险防控体系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永前.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操作实务[D].法律出版社,2012,9.
篇8
【关键词】医院;后勤物资;采购;廉政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8-194-1
规范、合理的采购是医院内涵管理的重要部分,也是医院增收节支、加大效率和效益建设的重要途径,更是医院廉政建设的重要体现。笔者从事多年医院管理,现就如何进一步抓好后勤物资采购环节,确保廉政建设防控体系的落实谈如下观点。
1加强领导,在思想认识上求得突破
日常医院工作中,后勤保障是医院运转的重要基础。而后勤物资在后勤保障中举足轻重,它数量多,品种杂,管理难度很大。领导要高度重视后勤保障工作,充分认识到后勤物资的采购,关系着医院的经济运行、内部的管理体系、行业的廉洁自律等方面的问题,必须建立协调运作、分工合理的管理体系,才能进一步规范医院后勤保障工作,降低后勤物资进货价格,节约经费。同时,使医院廉政防控体系得到进一步巩固,整体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2完善体系,队伍建设上取得优化
后勤物资的采购和管理是医院经济运行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必须有一支思想素质过硬的队伍负责此项工作。应该由负责后勤保障的副院长总体负责后勤物资的采购,后勤工作保障科要挑选思想素质好、管理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的同志分别担任负责人和仓库保管员,在要求工作人员掌握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同时,还要求他们学好法律知识,查找该岗位存在的廉政风险,提高廉洁采购意识,并积极参加医院举办的廉政文化建设活动,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了后勤物资采购管理的重要性和风险性,从队伍建设上有力保障了后勤物资的规范采购和管理。
3强化管理,制度建设上得到完善
建立一套完备的后勤物资采购制度是保证工作规范化进行的重要基础。要严格按照政府采购部门的采购政策,制定后勤物资采购制度,在采购科室上墙,在院务公开栏内公示。建立后勤物资采购的专家小组,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分明。各科室根据工作需要,由护士长或科主任提出物资购置的书面申请,详细提出购置理由,单价在一万元以上或者累积价值在五万元以上的购置申请,必须要参加内部招标。由分管院长招集专家小组人员进行充分论证,认识所要采购物品的性能和性价比,做好综合评估报告,在内部招标时,做到心中有数,增加采购的合理性。采购物资价格在1000元以上的,由分管院长审批;采购物资价格在1000元以内的,由后勤科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审批。
4落实措施,采购中确保规范
要始终严格按照政策进行后勤物资的采购,在内部招标中严守纪律,开标后,按合同规定付款。对常用的、价格低、不需要内部招标的后勤物资,坚持质优价廉原则,在保证物资质量和注重售后服务的前提下,采取货比三家,实行比价采购,在通过专家小组的集体讨论后,选择厂家。同时,注意收集市场物资信息,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变化,做到货物迅速不拖拉。在物资到院后,认真办理验收、入库登记手续,做到发票与实物相符,否则不予入库。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物品,进行退换或拒绝接收。
5加强监督,采购后确保管理
篇9
【关键词】核电项目;设备采购;采购模式;采购风险;防控分析
在能源需求、环境保护以及经济发展基础上,核电项目建设数量在不断增加,在这种发展背景下,需要不断加强对核电项目的监督。核电项目的实现就需要采购大量的核电设备,但是在核电设备采购过程中,由于核电设备采购模式的影响,以及市场动态因素的干扰,导致核电项目设备采购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风险,这也对核电项目自身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困难。
尤其在迫切需要环境保护的当下,清洁能源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加强核电项目建设,保证核电作为清洁能源的基础上,保护环境,还能解决当前经济发展的能源需求。因第个核电项目均需要采购大量设备,这就需要不断对核电采购设备风险进行科学控制,严格控制核电设备采购期间的各种问题,同时及时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防控,强化核电项目设备采购的管理效果。作者根据核电项目设备采购中的热交换器设备为出发点,进行详细分析以及研究,积极提出相关优化建议,希望能够为核电项目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1 核电项目设备采购风险
在进行核电项目设备采购过程中,因为核电项目涉及范围比较广泛,加上采购模式的影响,导致在采购过程中存在很多风险以及潜在风险,其中主要风险包括以下内容:
1.1 核电项目设备招标风险
对于核电项目设备研究来讲,其中的设备采购需要通过招标的方式,这种招标主要划分为两种,一种是公开的招标形式,一种是邀请的招标形式。对于设备采购来讲,两种招标方式各有利弊。
首先是公开招标的方式。对于公开招标方式来讲,能够为核电项目的设备采购提供更多的发展以及选择空间,核电项目业主方完全可以根据项目基本需要选择性价比比较高的设备,或是一些品牌性较强、技术成熟的设备企业进行设备采购。当然,在这种便利的优势下也包含一些缺陷,比如说选择的机会多了,工作人员或是专家等的工作压力也就大了,工作量也会随之增加,工作时间安排上也是非常紧凑,在这种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将会导致设备采购的科学性降低,影响采购的质量[1]。并且在进行整个设备采购周期期间,经常会超出实际招标的预算,并且拖延时间非常长,时间越长出现风险的可能性就越高。同时采购工程师可能重质量和进度,而对设备费用关注不够,合同签订期间也会出现问题,影响整体的核电项目施工进度。
其次是邀请招标的方式。在进行采购期间,一定要初步掌握设备采购的基本方向,同时这种邀请招标的方式能够帮助核电项目进一步采购设备的各种要求,并且对招标企业进行详细筛选以及甄别,这样能够帮助其更好的减小供应商的选择以及采购的范围。邀请招标的方式能够帮助核电项目降低相关的设备招标成本,以及各种宣传或是服务等费用,并且合理控制核电项目工程招标以及设备采购的时间。但是这种招标方式也存在一些缺陷,核电项目设备采购期间,权利控制力度过大,经常出现个人判断失误的现象,加上竞争力度比较小,所以在设备监管等方面都会出现不严格或是欺诈等问题,甚至还会有严重的腐败现象发生。
1.2 定标设备采购风险
对于设备采购的风险,还包含定标期间的风险。其中定标风险主要体现在围标价格过高,抢标设备比较低,质量保证性不强。在实际投标期间,很多投标人已经私自进行了价格商议,并且达成价格标准协议,所以在实际标价期间,经常会过高的报出设备价格,胁迫采购方签订高价协议合同[2]。因为设备在采购过程中,为了能够更理想并且迅速的投入工程建设,并且保证核电项目工程的顺利进行,经常是在设备购进期间高价低买,这样虽然能够方便设备采购,但是却存在很多的风险。低价竞标的虽然竞争的过程比较漫长,但是相比较这种风险来讲能够更低一些,并且设备更新期间不能按时进行措施保护,同时对质量等不能保证基础上还会影响正常的施工进程。核电设备核核级要求主要划分为两种,一种是核电项目中的核级设备,一种是非核级设备。这两种设备的区分主要是根据是否有安全相关要求标准进行类别划分,核级设备在制造上以及监督等方面都非常严格,非核级设备相比较来讲稍差一些。所以在很多风险中,设备定标风险非常值得关注,同时也需要相关部门深入研究。
1.3 接口控制O备采购风险
在进行核电项目施工建设期间,设备采购中还包含接口控制风险,因为核电项目中的设备购进基本属于采购部门以及制造部门,但是正式因为这两个部门的负责造成严重的管理范围狭窄以及控制力较弱。在实际设备采购期间,经常会出现脱离在设备需要或是设备权利不清晰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
2 核电设备采购风险产生原因概述
对于核电设备采购期间的风险原因等一直在不断研究以及分析,核电项目设备采购需要很多的材料作为基础,同时设计的设备型号等也非常多,因为在采购中若是不能及时控制,一定会出现一些问题,若想更好的解决设备采购期间的问题,就需要详细掌握出现风险的因素,作者根据上述风险特点等进行总结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因素:
2.1 招标环节的风险因素
上述文章中也讲到招标期间的设备采购存在一定的风险,针对这方面的风险产生原因,需要详细到招标环节以及设备采购的需要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是设备在采购处理期间需要固定的程序,加上核电项目招标是一个核心非常凸显的过程,在这个阶段若是不能及时控制投标的时间,过早或是过晚都会出现问题[1]。招标期间对各种招标内容控制不够,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设备购进,存在一些的现象。很多企业之间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在私底下已经签订了协议,这对核电项目的开发研究都会造成困难。主要是因为管理制度不够严格,招标的各个过程执行力度不够。
2.2 设备质量监督的风险因素
对于核电项目的设备采购来讲,设备生产质量非常重要,需要严格进行监督才能保证设备自身的安全。但是还是存在很多质量问题以及风险,这主要是因为在实际工作中,设备本身的监督以及执行等不到位,各方面都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这些质量不过关,为设备应用风险埋下伏笔。加上设备生产期间不能单方面针对设备自身生产制造等展开,导致整体效果较差,影响设备本身的可靠性。
2.3 设备资金环节存在的风险因素
设备在采购期间,资金方面也存在一些风险,这些风险环节主要是因为在进行资金流通过程中,经常因为交付时间不合理或是在审查过程中出现延误等,都会影响最基本的资金链运行[2]。同时在进行流通期间出现审查不严格等风险,严重影响整体的施工效果,并且构建质量等也会出现问题。
3 核电项目设备采购风险优化控制措施
针对核电项目设备采风险的提出,以及后期的操作等为基础,积极提出相关优化控制意见,不断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同时加强管理的严格性。
3.1 合理控制设备采购进度
对于设备采购来讲,一定要不断优化过程,对其中的每个步骤都要严格控制管理,并且制定科学的管理目的以及计划,保证设备能够按照预期的想象以及规定正式投入使用。加大对核电项目设备采购的计划管理要求,尽量减少计划偏离的影响以及干扰,同时保持设备制造的有序进行。当然这种合理控制设备采购进度的措施需要很多客观因素的支持,同时最终环节全部控制在付款交付过程中,所以在工作量分配上还有待改善。在具体实施期间,需要根据核电设备的整体需要为基础,对核电项目设备的采购进行严格控制,并且对全程的步骤以及内容等都进行详细记录,认真严格的把好关,这样才能保证招标或是使用等顺利实现。特别是在设备的招标环节中,一定要严格控制招标时间,并且保证招标环节能够顺利进行,同时还能够对设备的类型等进行了解,掌握最基本的设备信息之后再投入到招标中。还需要为真正的招标过程预留充足的时间,能够在招标期间有时间对设备进行严格考察,分析选择最适合的设备作为选择对象,这样也为设备的制造单位提供了方便。从整体上来讲,设备的制造环节对设备采购非常关键,一定要积极保证设备的制造环节,对其严格控制,这样才能保证核电项目的设备采购达到预期的效果以及目的。保证施工制造的过程顺利,并且还要避免在制造期间时间上受到延误,对设备制造的各种信息及时提醒,同时积极保障设备制造生产的过程,对设备的采购进度进行严格控制,保障核电项目的顺利进行。
3.2 坚持做好质量管理
坚持做好质量的控制以及管理,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对核电设备的质量进行严格管理,从各个流程以及角度对质量进行监督,保证设备质量符合相关标准以及要求。对于质量的有效控制以及管理来讲,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是整个采购的流程,对流程中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监督,保证所有的采购都符合相关的要求,并且还要及时对环节的内容进行记录,方便后期采购查询。其次是在采购的招标环节,招标环节一直是采购风险的多发环节,在这个环节中,需要详细掌握招标的各个步骤,保证招标的各项目的都能够落实,同时制定适当的核电项目招标计划,对于质量比较好并且品牌比较稳定的企业或是生产厂家,可以试试反招标,将其纳入项目建设中。对一些公开的招标处理一定要及时进行了解,制定理想的采购方案,坚决杜绝在采购期间出现各种问题。在此基础上还要对采购后期的步骤等进行严格监督,并且安排更多的专业人士针对设备质量等进行详细研究,对设备的试用效果进行专业评价,这样能够很好的减少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还能保证设备的自身质量。注意设备采购期间坚持做到与自身的项目施工需要相结合,若是遇到存在质量问题的设备应应有相应的不符合项管理制度。
3.3 优化设备成本管理
不断优化核电项目的设备成本管理,提高采购期间的风险控制能力,风险控制能力的高低对设备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甚至还会影响核电项目的正常建设。在核电项目设备采购期间,不断优化设备的成本管理,及时对设备成本进行控制,制定科学合理的设备成本优化方案,根据实际需要对其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严格处理,不断提高设备采购成本控制能力。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核电项目中的设备采购期间,因为涉及的原因非常多,所以根据产生风险的具体因素为基础,积极对核电项目设备采购进行优化,不断提升设备采购质量,保证设备采购进度,促进项目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业务流程再造; 合同倒签; 治理机制; 治理措施
党的十将反腐倡廉提升到新的高度,并对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作出了新的部署,如何健全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和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不仅是对党政机关,也对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国有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广东移动作为中央大型国企成员之一,顺应新形势要求,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主要方面、关键环节和重点岗位,加强对企业投资决策、财务管理、物资采购、招标投标等过程中用权行为的廉洁风险防控,系统梳理岗位职权,全面排查廉洁风险,积极探索健全完善国有企业廉洁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促进权力规范透明运行,取得阶段性成果,特别是国有企业中普遍存在的、容易涉及经济腐败案件的合同倒签问题的治理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此希望通过广东移动实践案例的分享,给国有企业解决合同倒签问题、提升国有企业防腐拒腐能力提供积极的借鉴。
一、广东移动合同倒签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合同倒签的定义
所谓合同倒签,是指在合同签订生效之前双方已经开始实际履行合同,而在履行过程中或在合同履行完毕后补充签署合同的现象。凡是合同履行起始日期早于合同实际签署日期的,包括合同履行起始日期晚于项目决策日期但早于合同实际签署日期的合同,均属于合同倒签(孙婷,2011)。
(二)合同倒签治理前的状况
合同倒签情况比较严重。首先是倒签率高,以广东移动省本部为例,2012年各类合同共5 649份,倒签合同3 193份,倒签率高达56.52%,其中2012年交由采购管理部门执行的集中类采购合同2 589份,约占公司合同总数量的二分之一,其中倒签合同1 467份,倒签率为56.67%。其次是合同从需求提出到合同签订平均时间长,以广东移动省本部为例,2012年从合同申请到合同签订所需平均时长为110天。
(三)合同倒签的原因分析
1.主观原因
(1)经办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合同工作的严肃性,不重视项目启动前合同签订程序的执行等造成的不作为,导致合同倒签。
(2)经办人员合同业务不熟练,导致合同倒签。
2.客观原因
(1)因预算下达延迟导致合同倒签。广东移动实行“有预算不超支,无预算不开支”的预算管控机制,合同签订受预算控制,在未下达预算前不允许签订合同。但受制于集团企业存在的通病,即集团公司下达预算给子公司,再由子公司下达给各预算责任部门时,正式预算下达时间基本上要延迟2—3个月,因此大部分在年初需要签订的合同造成合同倒签。
(2)因前置流程过长导致的合同倒签。合同处于项目审批流程中的最后一环,此前需经过预算申请、立项、请购、采购流程等多个环节和步骤,且涉及部门多、材料要求高,任何一个环节的延误,都可能导致合同审批被延误从而引发倒签。
(3)外部合作商造成合同倒签。广东移动良好的信誉和合同支付能力使外部合作商愿意在没有合同保障的前提下提前提供合同约定的合同标的,是合同倒签的另一客观原因。
(四)合同倒签存在的风险
1.腐败风险
在未进行相关的决策程序之前,先让合作商开展合同事宜后再签订合同,在选择供应商环节可能存在权力隐形运作的可能,存在供应商对企业相关人员进行经济贿赂的腐败风险。
2.法律风险
合同补签之前的“无纸合同”履行过程,存在较大的不确定因素,容易产生法律纠纷。公司一旦接受合同对方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往往会形成事实合同,此时,付款、退货等问题就不是公司单方能够决定的,双方一旦发生争议,处理起来就会缺乏依据,从而引发诉讼。
3.审计风险
公司在基本管理制度和内控管理流程中明确规定了项目管理流程以及合同的起草、审批、签订、履行等管理环节和流程,规定了合同管理相关部门的职责和管理权限。倒签合同无论是否造成了实际的危害后果,都会导致内控制度的执行偏差。
4.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
按照权责发生制,倒签合同应该确认成本,但因为合同尚未签订会造成成本列支滞后,如果进行特殊的预提处理,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对于公司来说,会对外部投资者和其他会计报告使用者带来决策失误的风险。
二、基于业务流程再造的合同倒签治理机制
(一)业务流程再造核心思想
业务流程再造是为了在衡量绩效的关键指标上取得显著改善,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彻底改造企业流程(迈克尔·哈默,1993)。业务流程再造的核心思想是强调管理面向业务流程,将业务的审核与决策点定位于业务流程执行的地方,缩短信息沟通的渠道和时间,从而提高对顾客和市场的反应速度。它要求理顺和优化业务流程,强调流程中每一个环节上的活动尽可能实现最大化增值,尽可能减少无效的或不增值的活动,并从整体流程全局最优(而不是局部最优)的目标来设计和优化流程中的各项活动,消除本位主义和利益分散主义(陈力,2008)。
(二)中国移动采用业务流程再造治理合同倒签的机制
在分析合同倒签主客观原因的基础上,对涉及主观原因的通过培训宣贯等加强改进,对于客观原因笔者采用业务流程再造思想对合同签订的全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对存在问题采取各个击破原则进行提升。主要做法如下:
1.全面梳理合同管理的业务流程
结合广东移动内部管理情况,梳理出合同管理所涉及的三大流程、九大环节,即合同所需资源的申请流程(包含资源申请资源下达合同项目立项三个环节)合同采购签订流程(包括合同商务申请组织商务谈判合同签订三个环节)合同执行及付款流程(包括合同业务执行合同成本预提合同付款三个环节),只有做好了合同签订之前的每个环节才最终能解决合同倒签的问题,并且一旦先执行合同签订之后的任意一个环节(如合同业务执行),就意味着实质性合同倒签。
2.明确各流程环节的责任部门
成立公司领导挂帅,以财务部、采购管理部门和合同管理部门联合组建的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制定合同倒签治理的阶段性目标,明确各个环节对应的责任部门,采取对问题各个击破、上下环节通力合作的方式进行业务流程再造。
3.定期通报和考核合同倒签结果
按月度、季度对各单位的合同签订倒签结果、各个环节原因导致合同倒签的情况进行通报,并与各责任部门的绩效考核挂钩,促进各部门解决合同倒签问题。
三、广东移动合同倒签治理具体措施
(一)资源申请流程方面的治理措施
1.区分合同类型分别下达预算
区分例行与非例行合同,将每年都必须开展且属于公司生产运营不可间断的业务合同视作例行合同,如网络维护、计费平台维护与支撑、客户服务类合同;对例行合同的资源申请,每年10月份与采购管理部门联合组织例行合同评审,并在11月提前下达专项资源,为下一年1月例行合同的签订提供资源保障。
2.提前预下达部门预算
每年11月前按照责任部门当年预算总额的50%进行下一年度预算的预下达,为非例行但重要紧急的合同配置资源。
3.例行合同批量呈批,提高呈批效率
对于例行合同的呈批将原来的逐个呈批方式优化为批量呈批方式,大幅降低呈批环节造成合同倒签的问题。
4.实施动态资源回收机制
为了促进各责任部门尽早启动合同,防止合同倒签,对预算执行进度落后的部门,实行资源回收机制,将回收的资源作为临时突发项目的储备资源。
5.审批流程整合
为解决因审批流程涉及跨系统、跨部门的流程割裂、审批时间长导致合同倒签问题,财务部联合综合部、信息系统部对涉及相关系统的立项流程进行了整合,开发短信、邮件提醒功能,避免项目负责人或审批人忘记提交审批,提高审批效率,为压缩立项呈批审批时间做好信息化支撑。
(二)合同采购签订流程方面的治理措施
1.采购需求标准化、规范化
针对合同采购环节中采购需求确认时间长的问题,针对定向谈判、公开比选、招投标等不同采购方式,设计相应的标准化、规范化的采购需求模板,满足投资类和成本类合同采购需求信息的填写,方便采购人员与业务部门进行沟通,缩短采购需求确认时间。
2.合同范本标准化、规范化
为提高合同起草的效率,减少合同审批的工作量,在保证公司利益的前提下,采用动态条款与静态条款相结合的方式制定各种类型合同范本,并对合同范本使用进行规范,对符合条件的范本合同使用绿色通道快速审批流程,提高合同签订的效率。
3.优化合同签订模式
实行“采购合同三级管理模式”,即将传统的采购合同一分为三,区分通用合作协议、标的合同和采购订单,与每个供应商一次性签订一份长期有效的合作协议和廉政协议,具体采购发生时签订标的合同,签订标的合同时不再包含通用条款和廉政协议;对于多次下达订单的框架标的合同,直接按照框架标的合同+订单进行结算。通过合同签订模式优化,减少对相同条款的合同审核,提高合同起草与审批的效率。
4.合同起草资格认证
为了规范合同起草、提高合同文本质量,避免合同起草人不具备合同基本素质,引发不规范合同产生的法律风险,公司实行合同起草资格认证制度,通过合同起草人培训、认证方式提高合同起草的质量,一方面规避风险;另一方面减少合同审批退回造成的审批时间过长问题。
(三)合同执行和付款流程方面治理措施
1.严控非合同成本预提
为强化合同倒签管理,按照控制风险的原则,在年中业务部门进行成本预提时,只允许对已经签订的合同进行预提,对没有签订合同但已经开展业务的倒签合同不允许进行预提,并结合预算动态回收机制对合同倒签的业务部门进行资源回收惩罚,以此强化业务部门合同倒签管理的意识。
2.严控倒签合同付款,防止供应商造成的合同 倒签
合同付款作为业务财务审核的末端环节,既面临合同报账付款准确及时的业务诉求,又承担着资金安全守护者的重要角色。倒签合同的签订时间滞后于项目实际开展时间,既易引起审计关注,又易引发争议和纠纷,针对此类合同在付款时要按照特殊的报账情形设置严格的付款条件和付款障碍,延长供应商的收款时间,预防因合同供应方造成的合同倒签。
四、广东移动合同倒签治理措施的实施成效
按照业务流程再造的思路,在全流程环节,实施了上述11项业务流程优化和再造措施之后,经过半年的运行,2013年广东移动合同倒签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主要表现在:
第一,合同倒签比例大幅下降。以广东移动省本部来看,与去年同期相比,总体合同倒签率从58.62%下降到18.98%,其中集采类合同倒签从57.86%下降到20.8%。
第二,合同签订时长大幅缩短,从2012年平均110天下降到68天。
第三,合同管理意识不断增强。通过合同治理过程中的宣贯、合同起草资格认证以及全流程的参与,增强了全体员工对合同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认识。
第四,内部管理精益化水平提升。通过预算模式优化、合同签订模式优化、采购需求以及合同范本的标准化、规范化,并通过信息化手段将流程和功能进行固化,促进了公司内部管理精益化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孙婷.风险管理视角下的合同倒签风险防范建议[J].通信企业管理,2011(4):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