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优缺点范文
时间:2023-07-07 17:32: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传统文化的优缺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加强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和理解能力
音乐的品位源于对内涵的理解,品味美妙音乐就像品味美酒,只有了解其精华内涵,才能更好的理解音乐的韵味。如果无法理解音乐的内涵,就无法欣赏到音乐中的美,所唱出的曲调也会毫无美感。因此要充分的理解民族传统声乐中所表达的情调,透析其内在的精华和内涵,这样才能感受和品味民族声乐文化的美感;高校声乐教育者要重视各地方人文风情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民间音乐创作的情感、内涵,增强其声乐涵养,更深层次的认识音乐中所流露的情感,这不仅关系到高校声乐学生的未来,也关系到高校声乐教育与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结合。
二、搜寻民间传统文化资源的重要性
是否拥有丰富的声乐教育艺术资源是关系到高校声乐教育的主要因素,因此拓宽渠道努力获取民间传统文化资源对高校声乐教育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通常可以借助以下两种方式获得传统民间声乐文化资源:首先要了解各民族的艺术特点,寻访地方音乐家和民间艺人,这些人对声乐的理解较为透彻,所创作的作品具有当地的传统文化特点;其次,去资料馆或者图书馆查阅中国不同音乐工作者搜集整理的文本资料和音像资料,将那些已经失传或者难以找寻的音乐传统发扬光大。我国拥有56个民族,各民族均有特殊的音乐文化,如果可以将各民族的音乐文化融入到高校声乐教育中,将会极大的拓宽高校声乐教育艺术资源;学生学习各民族的声乐,可以增强其音乐欣赏层次和水平,丰富高校艺术表演形式。
三、在课堂中融入民间传统文化
高校声乐教育工作者应用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将传统文化概念融入到声乐教学中,使学生在民间传统音乐中受到熏陶,同时还能边观察边实践;教师还应依据教学效果进行实时修改,带领学生定期寻访老辈的传统民间艺人及音乐家,鼓励学生和他们交流,在传统的自然环境中感受民间传统声乐的文化魅力。我国民族众多、地域辽阔,各民族地区均拥有特殊的音乐风格及声乐文化,选择其中优秀代表作,并将其融入到高校声乐教育中来,不仅能丰富高校声乐教育教学的内容,还能将其传承下来。所以,应该将各民族、各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歌唱方法和声乐作品融入到高校声乐教学中,通过潜心研究他的文化特征及优缺点,真正实现高校声乐教育的多元化。
四、结语
篇2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的基本特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代国人的生活、工作,激励着人们自强不息。但由于经济全球化、价值多元化影响,工业化时代的职业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融合面临艰巨的考验。如何让传统文化时代化,成为新的精神力量,见仁见智。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因此,面临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重技能轻人文之误区,需以传统文化传承为契机,促进其与职业文化融合,提升高职生职业素养。
一、传统文化的主要精神特质
(一)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总特征、基本精神的最根本点,是儒、道、法、佛等的出发点与归宿。其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协调、人的道德理性与自然理性的一致。儒家侧重于人的精神价值,旨在天人合德,尽其心,知其性,在为仁的实践中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道家侧重以人合天,要求人们能以更开阔更豁达的心态面对现实人生,超越物欲,“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因势利导,“循理”、“因资”地举事立功,功成事遂。佛家认为世间万物变化无常,人只有修炼消除欲望才能达真我,天人合一。三者指出了人的精神指向,旨在强调如何做人,无疑,为现代人的生命栖息提供了一个精神家园,为现代职业文化发展提供了方向。
(二)自强不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道效法天道,奋发有为,积极进取。这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强大动力。其要求以立德、立功、立言为目标,积极入世,修己修身,自觉地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自觉地学习,靠自己强,“自知者明,自胜者强”。同时,要有否极泰来之慧力。能预见事物两端,逆境中看到光明,能够变通变革;顺境中能居安思危,主动把握规律,乘时、应时,才能达到亨通。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需发自内心的自我约束,自省自修,在实践中坚定不移,张弛有道,才能成功立于天地,有为、有位,实现“内圣外王”。
(三)贵和持中
看重和谐,坚持中道,是深入炎黄子孙骨髓中的精神,也是朴素辩证法在中国人几千年现实生活中的主要表现。其强调和谐平和,恰到好处,收放恰如,不走极端。儒家提倡礼之用,和为贵,注重人与人之间和睦相;道家追求人与自然,人的身心和谐,遵道而行,率理而动,建立自然和谐的治国秩序;墨家倡导兼相爱交相利,主张实现个体与社会、道德与功利的和谐。这些中庸艺术,都是极高的道德境界与政治智慧,为人处世的高明艺术。中庸是要告诫人们做好本分本职工作,时刻铭记自己的身份职责,恪守职责,庸要有法,权衡把握利害,平衡各种力量,选择最恰当、最适合自己的方式,以达更高状态。要时中,合乎时宜,把握契机,行为恰切,依时权变,执两用中,才能在职场中获胜。
二、传统文化与职业文化融合教育的基本内容
传统文化与职业文化分属文化下的不同子项,但在现代社会平台下,却能对大学生尤其是高职生的职业文化素养教育进行一个有机融合。那就是从普识角度,进行职业社会与职业单位的制度、习俗与道德等的泛化融合。
(一)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职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道德是传统文化强调的核心。“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应如儒家积极入世,通过反躬内省、存心养性、重学与力行等来提高个人道德修养,以求兼济天下或独善其身,安守本分,在利与义上,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坚守道德底线。如墨家“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兼相爱,交相利”,德行、言谈、道术全面发展,用科学的实践精神兴利除弊。如道家“依德而行,循道而趋”,如法家“去私心行公义”,以此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提升职业形象。
(二)职业规范
职业规范是指从事职业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及标准。无规矩不成方圆,从业者要了解政策,遵守纪律,在利益、信念、目标基本一致的基础上形成高度自觉。儒家的“克己复礼”,“名实相符”,法家的“刑名之学”其旨在强调遵守岗位职责与制度,自觉工作。学道家,“道法自然”,以“无为”的手段去“为”,任其自成其功,才能无不为。学儒家“敏于行讷于言”,不逾越职场规矩,中庸而为,把握分寸,做到“威而不猛”、“泰而不骄”、“和而不流”、“矜而不争”、“欲而不贪”、“
转贴于
乐而不”、“哀而不伤”、“劳而不怨”、“惠而不费”,才能成功地在职场立德、立行、立言。
(三)职业心态
职业心态是从业者对职业活动的心理反应。初入职场的大学生,不熟悉职业环境,往往视个人心态为职业心态,导致不能更好地胜任职场工作。因此,应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与职业文化的融合优势,教育大学生有由“尽心”而“知性”,由“知性”而“应天”,“乘势待时”,“交相胜,还相用”之心态,“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正确认识自己的德性、能力和优缺点,不妄自尊大、不好高骛远、不妄自菲薄。“三人行,必有我师”,能谦逊、自觉、积极主动地学习。“一日三省”,学会反省。“外圆内方”,团结合群。“兼相爱交相利”,与人为善,包容合作。“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懂得舍弃,服从大局,在服务、学习、奉献中实现双赢。
三、传统文化与高职生职业文化融合教育的方法
传统文化与高职生职业文化的融合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在理念、平台、模式上探索,还需要将传统教育方法推陈出新,才能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一)加强教师传统文化素养培养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关键在于教师。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需三重功能:学高、德高、技高。但近年来高职教师队伍德性素质不容乐观。学高为范,师德为上。对学生、同事、工作、社会的态度为教师德性素质基本表现,爱心、责任心、公允心等透视出其人格魅力、学识魅力,折射出其传统文化积淀,因此,教师的传统文化修养很重要。如果教师自身传统文化修养不够,其对学生职业素能传习就有莫大的影响。学校应该在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中加强传统文化知识学习教育,让教师积淀传统,熟谙时代,融会贯通,德技双馨,才能在课堂内外有机对学生进行濡染点拨,从而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二)传承儒家教育理念:“成人”教育
篇3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武术教学逐渐受到重视,但很多人经常将武术教学与体育教学混为一谈,使得武术教学效果较差。因此,文章将从武术教学与体育教学的基本情况入手,重点研究武术教学与体育教学之间的差别。
关键词 武术教学 体育教学 差别
早在上世纪初期,武术就被列入学校体育教学课程,但并不意味着武术教学已经在各级院校普及,尤其是现阶段,很多部分学校依然将武术教学当做体育教学的一部分,而没有将武术教学与w育教学区分开,严重影响了武术教学效果。因此,有必要分析武术教学与体育教学之间的差异。
一、武术教学与体育教学概述
(一)武术教学
武术教学就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武术知识,了解武术技能,增强学生对武术动作的掌握能力,增强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与爆发力。通过武术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克服害怕心理的能力,还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对学生健康成长有一定好处。
(二)体育教学
体育教学是按一定计划和课程标准进行的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教育过程[1]。意在让学生了解体育知识,增强体质,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与良好品质。体育教学具有系统性、统一性以及教育性等特点,是学生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武术教学与体育教学之间的差别
(一)价值上的差异
尽管武术教学与体育教学在大体上的价值相同,即都是为增强学生体质与运动水平而开展的,但两者在价值上也存在本质上的区别。首先,对于武术教学来说,属于本土教学活动,且带有一定的独特性,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在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今天,隐含在武术教学中的价值也被挖掘出来,如“天人合一”“阴阳辩证”等,这些在常规体育教学中是不存在的[2]。其次,绝大多数的体育教学都是外来品,民族色彩并不浓重,如篮球是国外的体育活动,其价值只有强身健体与娱乐。学生从体育教学中所学到的知识也很少,而在武术教学中则可以更好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有一定好处。
(二)教学方法的差异
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很大,由于武术教学与体育教学并不相同,所以在实际教学中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通常情况下,常用的教学方法有闭锁式与开放式两种,前一种教学方法需要相对安静的环境,注重个人本性的体现,而后一种教学方法则需要多人参与。在武术教学中既可以采用闭锁式也可以采用开放式,闭锁式教学方法多引用在武术套路教学中,而开放式教学则多在散打教学中应用,之所以采用两种教学方法,主要是为了更好的提升学生对武术技能的掌握,套路学习需要学生自我感悟与揣摩,找出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而散打则需要在实践中提升,了解怎样的散打方式能够提升自身的武术技巧。
而在体育教学中则多采用开放式教学,并不需要闭锁式教学,其原因在于多数体育活动都需要多人参与才能完成,如篮球、足球、排球等,只有在开放式教学方法下才能更好的认识体育教学。基于此,在武术教学与体育教学中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分别做好武术教学与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此外,武术教学与体育教学在评价标准上也存在一定差异,武术教学注重学生对武术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掌握,不注重学生人素质与情感变化,而体育教学则存在相反的情况。
(三)组织形式的差异
对于现代体育教学来说,在组织形式上多采用班级授课的方式,即按照班级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由教师安排授课时间,并按照教学目的与任务开展教学活动。这种组织形式不仅可以保证教师同时教授多名学生,还有利于教学效率与规模的提升,但却无法实现学,且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培养,难以实现因材施教的目的。
在武术教学中,常用的组织形式为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这与武术传统文化有一定关系,在我国古代武术教学都是采用这种方式的,尽管有些学校在武术教学中摒弃了这种方式,但在很多民间武术教学中依然使用。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方式优缺点与体育教学优缺点正相反,不仅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培养,还能实现精英化教学,学生所学到的技能更加扎实,对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有一定好处[3]。
由于两者组织形式各有利弊,为做好武术教学与体育教学最好将两者的有点综合起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际教学中采用多种组织形式,这也是有利于武术教学活动与体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有效措施。
三、结语
通过以上研究得知,武术教学与体育教学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别,所以在开展两种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加强与现实情况的联系,避免采用单一教学理论与方法,最好将两者的优点融合在一起,规避缺点与不良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杜聪丽.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武术教学能力调查与分析[J].搏击(武术科学).2015(2):73-75.
篇4
针对本文所研究的新中式景观建设现状,对近些年国内所涌现的代表性作品分析其居住区景观设计主要的设计思路、方法以及优缺点,探寻新中式景观的设计手法。通过对现有成熟案例的整体空间规划布局、景观要素设计和细节设计等方面的分析研究,将其新中式景观的设计特征与手法进行归纳总结。
关键词:新中式;居住区;景观设计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life level of ascension, the depth of the housing market, residential outdoor environment landscape has been the inhabitants and the concern of the public opinion. Due to the ups and downs of real estate, developers are prompted to change its business philosophy.With new era background and functional requirement, “Chinese and new” and “modern Chinese style” art, architecture and furniture style of arise, lead the new Chinese style of the rise of the landscape, the new Chinese style of community landscape advocate traditional garden culture and modern residential landscape design, combining with the inheritance and reconstruct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thought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so as to create the real by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residential landscap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new Chinese-style community landscape and analysis in recent years that emerged in the representative work of its residential landscape design the main ideas, techniqu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o sum up the main design technique, through the existing mature case integral space layout, the landscape elements design and detail design features and its technique are summarized.
Key words:the new Chinese-style;Residential;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长期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品日益提高,国家对住房政策改革的不断完善,居民对居住功能、居住环境等多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级、更新颖的要求。从满足单纯居住的需求到追求居住的人性化、舒适化、科技化的深层需求;从关注绿地率、容积率等硬性规划指标到优美的户外环境景观、和谐的邻里关系等。居住环境景观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环境质量,进而影响人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精神生活状况。所以,居住区的环境景观的设计,需要更加交通便捷、景色秀丽、健康舒适[1]。从居住区建设来说,开发商认识到,景观能促使房地产增值,其开发程序经历了从初期的“容积率至上”到后来的“建筑先做,景观补救”,直到现在的“景观当先,建筑跟后”的一个循序的演变过程。
大量的实地调研中表明,当代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上还存在许多不完善、不合理的地方,比如:普遍存在的绿化率不够、布局较简单、结构及功能不合理、缺乏地方特色及文化底蕴。表现在其一,花费重金来复制古典景观,而缺乏对现代环境的分析。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中,应该有适合该环境的景观;其二,景观小品以及其他硬质景观缺乏意境和文化内涵,导致形似而神散;其三,“中西混搭”时常出现在新中式景观楼盘当中,在中式风格的外壳里面却是西式的造园方法与手法,没有做到真正的中西结合。景观设计仅仅停留在形式上,作为卖点取悦购房者,而居住区的舒适感和归属感不做推敲[2]。“新中式”景观设计是现代生活与中国传统文化邂逅、碰撞的结晶,人们在崇尚异国文化后,心灵需要回归,转而皈依自己的传统文化,这就使得“新中式”景观设计得以诞生,并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被广大民众所追捧[3]。
2 新中式居住区景观及构成要素设计
“新中式”居住区是指 90 年代以来,房地产市场、建筑与景观设计行业和居住区研究与交流中所汲取的传统居住特色,它是与时展相应而生的一个词汇。新中式景观可以理解为居住区众多形式风格中的一种。新中式景观将现代生活需求与传统文化精粹水融。其居住区景观更适合现代人的居住习惯和心理需要,也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用现代精神诠释后的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
2.1 硬质景观设计
在居住区空间中硬质景观包括除绿化、水体以外的一切有形物体,如步行环境、景观设施、活动场所等部分。
(1)道路铺装:中国古典园林对于道路路面铺装的质地、铺设材料、工艺以及色彩搭配等都极为考究,以达到韵律感和观赏性俱佳的效果,这种园林道路铺装方式对新中式居住区道路铺装的设计有不少借鉴之处。
(2)景观小品设计:对于居民来讲,主要的户外空间就是居住区的景观空间部分,因此要根据人们的户外活动需要在景观空间内布置各种小品和设施。人们在居住区景观空间中进行各种活动所需要的活动面积、人流特点和空间尺寸。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基础上,景观小品要与整个居住区设计风格统一协调,更多从古典园林中提取传统园林景观语汇,如桥、景墙、花窗等运用模拟、抽象、隐喻等艺术处理手法予以重构,雕塑、花池、灯具等小品整体色调一致、风格统一。
篇5
1.政府网站话语权
政府网站作为少数民族事务、公布新闻的网站,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在此,以民族宗教网为例,可看出少数民族政府网站的传播内容和话语权的表达。民族宗教网是民族委员会部门的网站,该网站主要包括“组织机构介绍、民族工作、宗教工作、政策法规、调查研究、八协工作、蒙古语文”几个分栏,除此之外,该网站在首页上设置了“兴边富民行动、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民贸企业、民族团结”四个专栏和便民服务、网站满意度反馈几个部分。
在网站首页从2011年3月1日至2012年3月1日一年的54条政府要闻中,会议新闻占22条,政府官员调研新闻19条,慰问新闻6条,表彰新闻4条,政策新闻2条。可以看出该网站以政府公务新闻为主,不涉及民众新闻和批评性新闻。由此可以看出,政府少数民族网站的新闻倾向于国家政策法规的贯彻实施和地区特色工作的开展,民生新闻较少、且新闻性不强。
2.传统媒体网站话语权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传统媒体纷纷上网,因特网开始发挥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我国大型的新闻网站有共同的特征:时效性强,页面丰富而紧凑。下面我们以内蒙古新闻网为例,浅析传统媒体网站的内容和话语权流露。内蒙古新闻网由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创立,是经国务院新闻办批准的自治区唯一一家重点新闻网站。互联网新闻中心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整建制划归内蒙古日报传媒集团。该网站内容包括“内蒙古新闻、政务、国际国内、民族文化、道德法制、自然地理、文体娱乐、草原社区、影像日记”等10多个分栏,现有20个行业频道、33个盟市旗县区频道。
在网站首页有各地区新闻频道的链接,并设有新闻搜索、地区联盟活动展示链接、部分广告和公司网站链接。网站表现形式除传统的文字新闻外,兼有图片和视频新闻,并独辟论坛以供网民讨论。通过以上对该网站的内容分析,可以看出少数民族传统媒体网站新闻内容丰富、时效性强,关注与百姓生活切实相关的新闻,将政府政策、少数民族文化以新闻背景形式传播,并间接肯定政府对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视,关注与网民的互动,有部分商业性,批评性报道较少。
3.商业网站话语权
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并不是他们的义务,但这些网站是否应该承担部分文化传播的任务,有待商榷和考量。在此,仅以搜狐网为例,可看出少数民族文化在商业网站传播的内容和话语权流露。搜狐网主页包括新闻、体育、娱乐、财经等20个分栏,在搜狐网首页还包括“创业商机”、“商讯动态”等小专栏,放在分栏新闻的右侧。
在首页的上千条新闻中,没有找到有关少数民族的新闻和“少数民族文化”的内容。由以上分析统计可以看出,商业网站对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播的责任意识较弱,这些网站关心的是自身在互联网竞争中的生存能力,并因此关心所提供信息的市场效应,因此,此类网站与本文例举的其他传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网络具有本质的不同
二、结语
综上所述,以设立者作为考量依据,这四类传播少数民族文化的网站基本可以囊括现今少数民族文化网络传播的主要形式。这四种网站传播特点各异,文化传播的效果各有优缺点。
篇6
企业文化的建设,实际上是一个企业选择文化思想并对自身不断地进行文化整合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还要融入现代市场经济理念,学习和借鉴西方先进企业文化的人本、科学理性、民主、自由、平等、人权、法治精神与思想,以开放的心态借鉴学习每个国家的特色企业文化,博采众家之长,要摒弃传统文化中的等级制度、官本位倾向、小农意识、极端平均主义等糟粕,将现代企业制度精神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机地契合起来,在新形势下,创建符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精神。
二、立足特殊地域和特殊国际环境,培养跨文化管理人才
管理层素质的提高是企业文化素质提高的推动器。企业应建立自身的人才培养机制。根据工作的管理属性确定培养方向,使员工的管理能力不断得到提升,形成企业自己的人才梯队。世界潜能第一激发大师安东尼罗宾说:“每个人体内都有一位沉睡的巨人等待着被唤醒”。研究显示,人的潜能有97%以上在一生中从未被开发。企业要对员工,特别是对管理人员加大培养和任用力度,从而充分开发现有人员潜能,不断发挥管理层的主观能动性,营造富于创新,人尽其才的优良环境。此外,一些世界500强企业也证明,从企业内部成长起来的管理者多数都取得了优良的业绩,对企业也有着更高的归属感和忠诚度。建设企业文化,离不开三个方面:一是吸收优秀企业创始人的倾向性和假设;二是第一批成员从经验中领悟到的东西;三是成功管理经营实践的丰富和发展。而这种实践的丰富过程应该是与时俱进的。第一代人的创业环境已成为历史,而企业员工也是流动的。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重构首先应该注意立足自己文化中的特殊性,即第一代创业人积累下来的在企业员工心中生根而形成的具有优势的集体意识,同时企业还应该立足全球化和金融危机的特殊性,培养融合多种文化的管理型人才。跨文化管理人才的意义在于,能在文化的深层如价值观和表层如语言、习惯都实现多种文化的沟通,能作为多种文化链接和整合的桥梁,自上而下地加速建设进程,再进一步发挥自身的楷模效应,使所有员工都有意识地跨越各自文化的藩篱,巩固企业文化在员工中的根本地位,从而提高抗风险的能力。从企业主体的角度而言,一是要注意传统文化中优秀成分的保存和维护;二是对于跨国企业而言,要找出当地管理文化的特点,将企业进行一定程度的本地化改造;三是顺应优势文化有更强传播力的优势扩散原理,让多种管理文化中的合理成分相互扩散和整合。
三、在刚性管理的基础上实施柔性管理
刚性管理是指“以事为中心”,柔性管理是指强调“以人为中心”。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各有优缺点,在企业实际中这两种管理始终互相影响。刚性管理是企业管理之基,一个没有制度约束的企业肯定是杂乱无序,混沌不堪的,也使柔性管理失去了根基。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柔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灵魂,体现出更多的灵活性和人本性,能够弥补刚性管理的不足,是刚性管理的完善和升华,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互相取长补短,发挥出企业管理的最大效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形成的共识是要将人文精神、理念固化成制度,用制度约束员工的行为,这种制度的约束是刚性的。改革开放的实践告诉我们,要转变“权本位”“官本位”的“刚性管理”,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在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制度的刚性约束下,注重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不少企业在企业文化整合中体会到,最难的是观念的转变,要使员工认同管理层的价值观和理念,就要在整合的操作过程中注意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发动员工广泛参与,重视民主管理和情感管理,重视直观教育,努力化解员工思想上的疑虑,提高他们对新的价值观和理念的认同度,自觉执行制度,顺利实现企业文化的创新和整合。
四、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动态过程中实现创新发展
篇7
在“坐下来,喝杯茶”设计展上,杨明洁的作品多少有些出乎意料。在人们看惯了他的工业设计作品,也习惯了他冷静而理性的思维方式之后,这一次,他用“知竹常乐”和“板凳上的风景”和观者一起感性地探讨生活哲学。
东方的设计意境如何应用到当代的设计作品中?这恐怕是困扰每一位东方设计师的问题。几千年的文明传承,不单单是一个旧图腾的新应用或者一个老物件的新改造那么简单。杨明洁此次参展的“板凳上的风景”设计概念源自中国明代的一张板凳。“十年前我留学德国时,以此板凳为灵感为德国高端办公家具公司设计开发了一整套办公家具。此次对原先的方案进行了全新演绎。”杨明洁说:“无论从视觉、结构还是功能来说,这张板凳都是一件目前还被广为使用的优良产品。 板凳本身可以视作一个完美的支架系统,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座椅、抽屉、桌子、台灯,甚至化妆台、衣架和书架等功能,从而演变成一套符合现代人生活方式的全新家具系统。目前还在陆续地设计开发当中。”
在“板凳上的风景”上坐下来之后,就可以品茗“知竹常乐”这套系列茶具了。这是一套用锡和竹两种材料结合设计的,包括茶壶、茶杯、茶叶罐、茶筅和茶食小碟的茶具。其中竹制把手与底盘实现了防烫与防撞的功能,避免了锡较软与导热快的缺点。茶具外表源自竹纤维的凹凸纹理,减少了手与金属表面的接触面积,从而消解了金属材料过烫或过冷的缺憾,有更加温和的手感。茶食小碟源自脱落的笋衣,自然收紧的边缘方便双指轻松捏起。杨明洁接受采访时说:“这套茶具最重要的创新在于茶壶壶盖圆盘型的竹制把手,以及壶盖与滤茶器之间的卡口。用户可以轻松转动圆形壶盖把手,带动下部滤茶器的转动,使聚集在滤茶器内的浓厚茶汁,可以快速地释放到茶壶中。在视觉层面上,我希望最终的结果是具备东方的设计意境的,但又是现代的,能够突破中国传统茶具的视觉形象。同时在用户层面也实现了当下饮茶者的生活习惯,而不是一套传统的功夫茶茶具。”
“知竹常乐”是杨明洁为全球第一锡品牌――皇家雪兰莪设计,符合现代喝茶习惯的一套茶具。对于杨明洁而言,“锡”与“竹”这两种材料虽然并不陌生,但也都是初次接触:“我是第一次使用这两种材料的结合来设计并最终实现成为一套能够量产的茶具产品。我希望通过采用锡与竹两种材料的组合,可以充分地将两种材料的优缺点进行互补,实现了美学与功能的完美统一。”
篇8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心理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4-0069-01
一直以来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受到社会的关注,也是高校将专业就业率作为衡量学生工作的一项指标。大学生经过多年的教育,具有高知识、高学历,心理期望值高等特点,但缺乏相应社会经验及正确就业理念。高校扩招后越来越多大学生走出校门面向社会,如何摆正心态,选择就业方向、把握就业机会,需要全社会的帮助和引导。
1 大学生毕业前常见的心理状态
1.1功利心理
这在大学生择业时最为常见、最难避免。过多的倾向追求经济收入丰厚、社会声望较高的职业和物质生活环境优越地区。《庄子・天地》:“功利机巧,必忘夫人之心”。在当今的社会,很少有人能够按耐住自己一颗驿动的心,守住自己可贵的淡泊与宁静,变得越发功利与浮躁。物质财富已成为世人主要的攀比和追求,把工作待遇作为就业的首要条件。不愿意承担艰苦的工作,不愿意到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和工作待遇低的基层工作,去基层不少大学生对此感到很委屈,在基层的低工资难以满足他们心理上的满足,一个大学本科生竟不如一个专科生,从而不顾社会需求盲目和其他同学进行攀比。
1.2盲目报考研究生,就业难不如再考研
就现有形势下,大学教育已经不再作为最终教育,国内本科阶段的教育仅是普及传授了本专业领域里的常规基本知识,而考研则是一个继续深造的机会,而且现在全国各大高校的研究生招生比例相对也比较高,教育部也采取措施鼓励大学生考研。一些大学生能结合自身,综合考虑后做出考研决定。还有一些在象牙塔中长大的大学生一旦毕业面对社会,根本没有跃跃欲试的兴奋,有的只是失去保护的恐惧。面对就业不理想的情况下选择的战略性“逃避”。这就使得很多大学毕业生为了逃避就业压力,更愿呆在校园里,不对以后的人生道路做客观分析,考研毕竟只是多条出路之一。
1.3患得患失心理
职业的选择往往也是对机遇的一种把握,错过机遇,将会与成功失之交臂。部分大学生不能从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切合实际的选择,当断不断、患得患失,这山望着那山高,总认为还会有更好的招聘单位,错过签约时间或者不断地和用人单位毁约,这些也使许多大学生陷入择业误区。
2 策略方向
2.1高校要把传统文化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
中国传统文化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大致归纳为5个方面:
注重整体精神强调为社会、为国家、为民族的爱国主义思想;推崇仁爱原则、倡扬厚德载物和人际和谐;强调个人在家庭人伦及社会关系中的义务;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重视修养践履、强调道德主体的能动作用。
传统教育中的伦理道德构建了一个系统全面的道德教育体系,目标是培养完美的人格:通过学习借鉴传统经典提高高尚的品德意识,通过思索提升健全的品德心理,通过实践提高美好的品德行为。传统道德的“以义制利”原则培养青年爱国情怀,启示青年树立正确的利益观、人生价值观,找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自觉地把国家需要与个人的利益统一起来,正确对待国家实际需要和个人志愿的关系;引导毕业生运用发挥自身的优势,根据社会的需求调整自己的客观期望值,实实在在地为社会多做贡献。
2.2 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加强健康的择业心理教育
学校应着重培养大学生的成人意识,通过讲座、班级活动,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等方法,树立他们的社会责任心。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想法决定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未来。
(1)考研还是就业?一般都应该做几手准备,其实,更重要的是,无论选择如何,良好的心态都应该放在第一位。每个人的学习、经济等方面的条件是不同的,作何选择一切要从实际出发,结合自己的条件,认清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才能做出理性的抉择。在考研前首先要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读研。既不要成了一种跟风和“无意识”的行为,又要避免想着研究生毕业的时候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机会,盲目考研是对自己未来不加思考不负责任的表现。
(2)同时协助大学生清楚认识到所处的环境,结合自身特点从实际出发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踏踏实实的看到小城市、乡村、西部等地急需人才,逐步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选择策略。
2.3正确认识自己,客观地对待就业过程中产生的现象
正确认识自己,主动择业。“知人者智,知己者明”。客观认识自己优缺点、性格特长,明确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既不妄自菲薄,也不盲目自负。大学生心理抗挫折能力薄弱,初涉职场面对激烈的竞争难免会遇到挫折,遇到情绪不良时,懂得运用自我激励法、情绪转移法等方法宣泄化解。在挫折面前唯有调整心态,才能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就业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标志,高校要把传统文化教育贯穿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学以致用,涵养品德,净化心灵。一旦建立了这种崇高的人生目标,便具有一种生命的动力,专心致志学好知识技能,生命就会充实而有意义,就能远离颓废的生活。不仅培养了大学生在立志、为学等方面克服种种心理问题,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才能在就业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冯岚.大学生就业难的心理分析及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文科版,2004(1):408-410.
篇9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专业;软件课程;教学效果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广告设计、室内装饰设计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也逐渐向平面设计、室内设计等方向转型,并普遍开设有Photoshop、Flash、CorelDRAW、3dMax等设计类的软件课程,这些课程主要定位在平面设计、广告设计及室内效果图制作等方面。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些软件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从学生实际的技能水平来看,大部分学生广告设计或效果图的设计制作能力处于较低的水平,远远达不到企业用人的要求。学生毕业后只有少数能从事相关的设计工作,所学的设计类软件课程对大部分学生的工作来说没有多少用处。
如何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软件课程的教学效果,是一线教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一、中职计算机专业软件课程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
软件课程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设计创作能力,除了软件课程本身的原因以外,学生在文化素质、美术功底等方面的不足,也限制了其设计能力的发展。
(一)学生的文化素质不高,缺乏设计的“源泉”。
在好的设计作品中,多多少少会包含一些文化的元素在里面,如学生制作一幅中式的室内设计效果图,就有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在里面。中职学生大多不爱学习语文、英语等基础文化课程,缺乏必要的文化涵养。
(二)学生的美术功底不足,影响了设计能力的培养。
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长期处于不受重视的地位,学生也处于应付升学考试的心理阴影之下,创造性思维、形象思维受到抑制。学生在美感、美术知识等方面的欠缺,导致其设计创作的作品难以符合要求。笔者在讲授《影视后期制作》这门课程的过程中,尝试让学生根据给定素材制作一个婚庆的视频,有部分学生使用了黑白色作为视频的主色调,显然没有注意到色彩的情感特征。
(三)软件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培养学生设计创作的要求。
软件课程的教学模式大多采用讲、演、练的模式,给定参考效果、素材,学生按照教师讲解的操作步骤完成练习,缺少使用软件进行创作的训练,学生的思维习惯于仿照。这样,他们往往学会了软件的功能,但运用软件进行创作的能力却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因此,在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问题,一些学生平时仿照效果完成的作业质量很好,但要求其设计创作时却无从下手。
二、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软件课程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
(一)基础文化课程转换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语文、数学等是关乎学生基础文化素质的课程,但中职学生大多是中考的“失败者”,对语文、数学存在一定的反感,而且中职学生普遍对理论的学习兴趣不高,大多是被动接受。针对学生的特点,基础文化课程可适当转换一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如在语文教学内容中渗透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以多种教学方式替代传统单纯的讲授方式,如讲故事、图片展、视频欣赏等。
笔者曾给学生播放过一个《圆明园》的纪录片,讲述了圆明园修建及被损毁的历史,大部分学生都带着浓厚的兴趣去观看,从这部纪录片里,学生不单可以了解到许多近代的历史,还能学习到很多中国的传统文化及中国古代建筑方面的知识。
(二)美术课程注重实用,打好学生的美术基础。
平面美术基础、色彩构成等课程是培养中职学生美术功底的重要途径,中职设计专业虽然有开设平面美术基础、色彩构成、素描等美术课程,但课程本身存在过于理论化、不能与软件课程有效融合的问题,且学生普遍美术功底薄弱,学起这类课程感到吃力,往往重视软件课程而轻视了这类美术基础课程。
针对上述问题,美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应更加注重实用,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相关的美术知识。如在讲授“黄金分割”这一知识的时候,如果只是简单告诉学生其含义及作用,学生往往会不理解,更不懂得如何运用。但通过一些实践活动,如尝试人物在照片中摆放的不同位置,让学生进行直观的视觉感受,就会更容易理解,此时再做一些适当的知识迁移练习,比如如何在平面广告中摆放文字、图片等元素,就能加强学生对该知识的运用能力。
目前的课程在内容安排上一般是先理论后实践,一年级学习美术基础知识,二年级才主要学习软件课程,理论和实践出现断层的状况,学生学习软件课程时,美术基础知识已有所遗忘。因此,学生美术功底的培养,不能只依靠美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在软件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也需不断复习、运用美术知识,如教师在教授一个实例的时候,可以先结合美术知识分析其设计的理念。
(三)软件课程的教学模式需要改革。
传统的讲练模式适合培养理论型人才,但设计工作要求学生不仅具备很强的操作能力,还要求有较强的创作能力。在软件课程的教学当中,应适当安排一些实际的工作案例让学生去尝试自行创作,教师对学生作品中存在的优缺点要及时指出,并结合适当的案例欣赏、作品互评等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创作能力。在软件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讲解的案例大多来自各种教材,这种案例本身很难体现出实际工作的情境,往往就导致了教学与工作实际脱轨。笔者在软件教学的过程中,尝试引入几年来网络上流行的威客任务案例,为学生提供实际的任务需求及素材,指导学生根据客户的要求去进行作品创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创作的作品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四)软件课程科任教师自身的能力需要提高。
目前,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大多没有企业工作的经历,也缺乏作品创作的经验。近年来,计算机专业的转型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对从事设计专业教学的教师来说,具备一定的作品设计、鉴赏能力非常必要。因此,软件课程的科任教师除了对软件的各种功能要十分熟悉以外,还要对该软件主要的应用领域有较深刻的理解,并对这些应用领域的作品有一定的设计创作及鉴赏能力,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
(五)通过与企业的交流合作,加深学生对软件运用的理解。
篇10
【关键词】阿细跳月;文化审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云南弥勒的可邑村是彝族阿细人的主要聚居地和阿细跳月的发源地,阿细跳月初始是阿细人祭祀天地、祈求风调雨顺的群体农耕意识的体现,后来逐渐演变成为青年男女恋爱的一种工具和媒介。阿细跳月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其健身价值很高。现在,阿细跳月的健身和娱乐功能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青睐,所带来的区域经济效益也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1 阿细跳月的文化属性
1.1 休闲文化和健身文化同在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物质生活水平也较过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休闲娱乐不再是单纯的静态的精神享受,更多的去选择在运动中追求动态的精神享受。阿细跳月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人们把阿细跳月当做一种新兴的休闲娱乐方式,在参与的过程中,给了人们美好的精神熏陶和审美享受,既陶冶了情操又磨练了意志,在运动参与过程中带来了欢愉和审美体验。阿细跳月符合人们追求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感受的田园生活意趣,其本身有着非常强的欢快节奏感,健身功能更为突出,也更容易让人们认知和接受。
1.2 传统文化和创新文化并存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代表着民族的一种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并流传下来的本民族的符号。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体育传统文化的一种,她的传承是需要通过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要求来实现的。文化传承离不开文化主体――人的活动,因此,人是传承文化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阿细跳月的传承人称为毕摩,多是以世袭为主,也就是父传子,也有师傅带徒弟这种。毕摩的学习需要多年才能出师,少则两三年,多则七八年。阿细跳月的传承方式总体来说有以下几种:第一是宗教祭祀的神圣传承,第二是自发的娱乐传承,第三是基于婚恋的本能传承,第四是耳濡目染的家庭传承。
文化的发展需要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这种适应体现在文化自身的发展形式上。如果固步自封,那绝对难以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中站稳脚跟,更不会有文化传承和发展。如今许多的传统体育项目逐渐商业化发展,阿细跳月也通过艺术团的形式走向了舞台,在保留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本质内涵的同时,也通过创新,发展了阿细跳月。创新后的阿细跳月,集舞蹈、艺术、音乐、体育于一体,节奏更加欢快明朗,本身娱乐性和群众参与性也得到加强,也更符合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接受方式。
1.3 村落文化和城市文化兼备
单纯的从文化的层面去理解村落文化的概念,村落文化其实是以自然村落的血缘关系和家庭关系为繁衍基因而产生的能够反映村落群体人文意识的一种社会文化。阿细跳月是阿细人独有的文化现象,而且在它的起源地――可邑村,全村几乎都是阿细人,从这可以看出阿细跳月具有十分明显的村落文化属性。
城市文化是相对于村落文化而言的,是随着社会分工的不同、劳动分工的加深而产生出现的,是一种更为高级的文化形态,强调的是标志性的或者内在的价值,使城市充满朝气或者使其具有独特性。在城市化进程中,随着村落养育出来的阿细人涌入城市并在社区定居,闲暇时,阿细跳月都会在社区里面响起,这在一定层面拓展了生存空间。现在无论是在公园、小区还是广场上,阿细跳月正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出现在城市人的面前,其热烈欢快的节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市社区的建设,有效地提高了城市社区的文化品位。
2 阿细跳月得以广泛开展的文化归因
2.1 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文化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这体现在文化不仅传承着传统文化,也在进行着文化的创新。在文化逐渐全球化的同时,阿细跳月对外来文化表现出了它的开放性、包容性。它借鉴、吸收兼容外来文化,并为己所用,勤劳智慧的阿细人发展创造出适合现代社会的新的阿细跳月,让这一项处在祖国边陲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当今社会得到世界的认同。
2.2 现代传媒文化的发展
现代传媒是信息化时代不可缺少的交流媒介。由以前的传统媒体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发展为现代的互联网技术,虽然两种媒介各有优缺点,但二者为阿细跳月的宣传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电视以直播的形式,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阿细跳月。随着最近几年乡村游的火热兴起,到可邑村休闲旅游的人数更是逐年上升。报纸和杂志则图文并茂的呈现了阿细跳月的风采,扩大了阿细跳月的认知度。作为新兴的传媒工具――互联网,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形式,进行网上学习和交流心得等,互联网的出现让许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阿细跳月的传承范围和传承的年龄层面。
2.3 阿细跳月本身文化的魅力
阿细跳月在过去是彝族阿细人婚恋的媒介和载体,通过阿细跳月,青年男女能找寻自己的伴侣。阿细跳月是用大三弦和小三弦来演奏的,所以音乐欢快,给人以节奏明快之感。年轻的阿细小伙子,为了获得心爱姑娘的青睐,在节日期间都会通宵达旦的欢畅跳月。而在现在,虽然这种婚介功能早已消失,年轻人找对象也不需要非得会阿细跳月,但是阿细跳月的这种独特的魅力和感召力,依然吸引着很多的人参与其中。
3 阿细跳月的文化功能
3.1 促进体育文化产业的消费和发展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城市生活带来的压力。人们渴望在工作之余能够找到一种既能愉悦身心,又能达到健身的有效减压手段。精明的阿细人敏锐的捕捉到了上班族的这一需求,以及背后蕴藏的巨大无限商机,积极开展“狂欢的阿细跳月”活动,把阿细跳月投入到市场当中,人们在参与的过程中,完成了体育文化产业的消费,使得产业值呈指数式增长,而在参与人群的口耳相传中,阿细跳月的传播也得到了迅猛发展。
3.2 促进青少年正确社会价值观的形成
青少年是社会的生力军和建设者,他们的社会价值观直接会影响他们以后对社会的贡献。阿细跳月在追求和创造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上,具有流行、休闲和传承的价值体现。阿细跳月由狭窄的区域娱乐逐渐成为大众喜爱的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流行文化,它向青少年传递出一种包容、开放的世界观;作为一种休闲文化的代表,阿细跳月在愉悦身心、强身健体的功能上,向青少年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享受快乐的生活态度,传承的力量不可忽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向青少年弘扬了传承文化,青少年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3.3 促进社会教化功能
代体育的社会化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民族传统体育的兴盛和发展,推广面的多元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性。这不仅提高了民族自信心,而且还增加了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是建立在对本民族文化充分认可并了解的基础上的,阿细跳月这种带有原始、祭祀、祈求、婚恋、娱乐、健身等社会教化功能的民族传统体育,在一个区域生生不息的传承着一个民族渴望丰收、勇敢乐观、婚恋自由、勤劳质朴的民族精神。(
4 结束语
阿细跳月良好的发展势头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和传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借鉴,对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提高国民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知和传承有着重要作用。阿细跳月通过传媒的途径和自身的魅力,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维护地区稳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都体现了她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