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的风俗范文

时间:2023-07-06 17:44: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茶文化的风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茶文化的风俗

篇1

关键词:德昂族;茶文化;民俗风情;文化资源

旅游资源开发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旅游资源开发不仅是对各种旅游资源和旅游服务设施的开发,还带动了旅游地相关产业的开发。

一、族旅游资源的文化特性

首先,它对旅游者来说应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激发人们的旅游动机,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旅游资源的理论核心是吸引力因素”,同时,吸引力也是评判旅游资源质量高低的关键性指标。其次,旅游资源具有可利用性,对旅游业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即旅游资源的开发能产生不同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最后,旅游资源(现在的某些人造景观除外)是客观存在的一种实在物,有的表现为具体的实物形态,如自然风景、历史文物等,有的则为不具有物质形态的文化因素,如地区民俗风情等。绝大多数旅游资源都是先旅游业而存在,并不以人们的开发利用为转移,即使是现代形成的旅游资源,如城市风貌等,也是在其形成之后,被人们所认识,并为旅游业开发利用的。因受文化特殊性的影响,一个民族在理解一种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时,可能会产生明显不同于另一民族的判断。一种自然存在或社会现象是否会成为旅游按,会因民族文化的差异而不同。“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就旅游资源而言,与旅游者通常的生活习俗、文化背景、和居住环境差异越大,特色越鲜明,内容越丰富,影响越广泛,对旅游这来说,就越感到独特,对他们就越具有吸引力。

二、德宏州德昂族旅游资源的民族文化性

德昂族是我国云南省与缅甸的跨境而居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芒市三台山乡是德昂族居住最集中的地方,被列为德昂族乡。德昂族有自己的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昂(前称佤崩)语支 。德昂族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他们的诗歌、民歌、民间传说、神话故事、音乐、舞蹈等都是人文旅游资源文化内涵中最让人着迷的一部分,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他们的茶文化,茶文化主要体现了德昂族的文化精神以及社会影响力,这点从他们的社交礼仪中便可看出。从以上这些不难看出德昂族旅游资源的文化特性。旅游活动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活动。文化的差异是旅游资源吸引力的源泉,也正是有文化的介入,旅游资源才更具魅力。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是十分丰富的:既可以满足人们对美的事物的观赏,又可以使人们通过旅游获得丰富的知识;既可以满足人们休闲疗养,松弛身心的需要,也可以给人以猎奇探险、发现自身潜能的经历;既可以从辉煌的古代建筑、历史遗存中追寻古老的文化,又可以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平凡生活中体验民风民俗等。开发德昂族地区的旅游资源不仅可以让人们体验到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还可以让德昂族传统文化得以保存并传承下来。

旅游资源文化内涵体现在两方面:一个是自然旅游资源文化内涵,另一个是人文旅游资源文化内涵。从德昂族旅游资源来看既融合了自然旅游资源文化内涵又有人文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因素在里面。德昂族居住于山区或半山区,村村寨寨无一例外都种茶,故随处都可看到一片片郁郁葱葱的茶林。有的村寨,至今还能看到几百年树龄的老茶树,它们被称为“茶王”,德昂族居住的地理环境体现了自然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而德昂族透过茶体现出的那种已经渗透到社会文化和生活习俗的各个方面的一道绚丽的人文景观――德昂族独特的民俗文化,更是民俗爱好者所向往的。把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就能够很好的开发德昂族旅游资源。

三、德昂族茶文化在德宏州民俗风情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中的重要性

一个地区想要真正的把旅游业发展起来,除了自身独特的旅游资源外还必须要有品牌效应做支撑。比如说:一提起石林我们的脑海中就自然会浮现出那些形状各异的石头;一提起元阳,一层层的梯田仿佛已经印入了我们的眼帘;一提起楚雄,热情如火的彝族姑娘似乎已经围绕在我们周围;一提起西双版纳,那温柔似水的傣族女子已翩翩跳起了傣家舞蹈。这就是所谓的品牌效应。德宏州想要把当地的旅游业发展上去就必须要开创属于自己的旅游品牌而不是一味的模仿和“炒冷饭”。然而为什么说开发德昂族茶文化可以对德宏州旅游业带来影响,那是因为德昂族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形成的这些优良道德传统,虽然古朴,具有原始的韵味,但却闪耀着古老的文明,反映着现代文化的光辉,是当今精神文明不可缺少的道德基础。其次,在德昂族的传统观念中,认为只有茶才可能意到。所以,德昂人在生活中不论办什么事都离不开茶,探亲访友茶叶是必不可少的见面礼。宾客所至,首先煨茶招待,认为这比招待家宴更为重要。男青年求婚:首先送女方的礼物也是茶。婚丧嫁娶,邀请亲友光临,一小包茶叶就是主人的请柬。做错事欲求得到对方的谅解,送去的也是一包茶叶,以表示其悔改的诚意;若是送钱或物反而会把事情弄糟,会被对方认为是无诚意,不懂得德昂人的礼节。德昂人的这些风俗习惯,不仅特色鲜明而且内容丰富,能给旅游者带来独特、新颖的感觉。能够把德昂族茶文化真正的做起来并做好,对德宏州旅游业带来的影响是很大的。首先打造了德宏州的旅游品牌,一说起民族特色的茶,人们就会想到德宏州三台山来逛逛,不仅品尝一下这里的茶还可以感受这里浓郁的民风民俗。当然这样的发展肯定是有个过程的。只有对德宏的民俗风情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科学的分析,比较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抓住机遇,做出科学正确的战略决策,打出旅游品牌,才能使德宏旅游业得到新的发展,真正走出旅游冷区域。

四、德昂族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进一步设想

(一)提高德昂族茶文化的知名度

前面的一些例子证明德宏州三台山德昂族茶文化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但知名度为什么不能与之相般配呢?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发掘不够,发掘不深;二是宣传不够,流于表层。对茶文化进行的研究总体看来投入的力度是有限的,对这一领域也没有给予足够的观注。这可能与人们对德昂族的茶的认识不足有关。针对这一不足,可以让当地旅游局和电视合起来专门给三台山德昂族茶文化做一期或连续几期介绍,通过电视广播宣传和报纸杂志的报道这些渠道来提高德昂族茶文化的知名度,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

(二)建立三台山德昂族茶文化展馆

德昂族茶文化是以其深厚的神话传说和独特的民族风俗为基础来衬托它的独特性和民族性。如果光凭导游的叙述和旅游小册子里的介绍,游客肯定不能全方面的了解德昂族茶文化。我们可在三台山乡政府旁建一个德昂族茶文化展馆,展馆里不仅展示和德昂族茶文化有关的古诗歌、用老茶树干雕刻而成的佛像还有不同风俗茶泡制过程的展示区,如:择偶茶、提亲茶、定亲茶等。这样一个茶文化展馆对促进当地旅游经济,增进人们对少数民族茶文化的了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茶文化旅游商品开发

文化旅游产品是指以文化旅游资源为支撑,旅游者以获取文化印象、增智为目的的旅游产品。开发茶文化旅游商品必须要以市场为标准,结合文化旅游资源特征,以文化为导向,开发出具有市场吸引力的文化旅游产品。拿茶文化旅游商品来说,我们可以在茶文化展馆的一角另辟一区域,把茶叶按不同的风俗装包,把其风俗特征写好放在茶包里。待游客参观完所有和茶文化有关的资料、佛像和表演后,既可到这一区域来购买自己喜欢的茶。

(四)游客体验服务

游客体验不仅可以带动游览氛围还可以让游客对此次旅游记忆犹新。游客来到三台山首先由当地导游带领其参观德昂族的茶园,参观的同时解说制茶过程,特别是德昂族最有特色的酸茶。参观完毕到指定的德昂人家中游客开始自己制作酸茶。该景点不仅负责保存游客制作的酸茶,制作完最后一个步骤是在发酵酸茶的坑旁,写上此坑酸茶是由谁制作的。这样你就有可能吃到亲朋好友制作的酸茶,可以刺激游客故地重游的愿望,从而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峻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泰勒 原始文化 [M] 1871

[3]余接成, 借旅游之力壮茶业经济 [J].中国茶叶,2005,5: 10.11

篇2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冰糖葫芦,有古老的中国书法,有精美的剪纸,还有热闹的舞龙狮……我最喜欢的是中国古代的茶文化。

你知道茶的历史吗?茶最早是被人们当作食物应用的,尤其是在物资匮乏的原始社会,茶更是一种充饥之物。后来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食茶也逐渐成为一种风俗,甚至在一些地区形成了食茶文化。茶叶被食用之后,其药用功效逐渐被人们发现和认识,茶叶随之转化为养生、治病的良方。人们在食茶和把茶作为药物使用的过程中,逐渐发现茶的药性很弱,但是具有一定的兴奋作用,因此茶开始转化为饮料。直到汉代,饮茶才成为一种新的潮流,渗透于社会的各个阶层。三国以前是茶文化的启蒙,晋代南北朝是茶文化的萌芽时期,唐代是茶文化的繁盛时期,宋代是茶文化的兴盛期,辽金元时期是茶文化的返璞期,明清是茶文化的普及期,现代是茶文化的发展期。

中国茶有红、绿、青、黄、黑、白六大类两千个花色品种。不同的茶有不同的来历,也有不同的文化,只要你细细体会,多多查阅就能得到更多的中国古老茶文化的知识。

三年级:高铭

篇3

1.1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积极性

第一,以学生为中心,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程度、知识背景和思维方式,自始至终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第二,以教师为主导,整体把握课程并精心设计每一堂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选修《中国茶文化》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每个学生家乡都有与茶文化相关的风俗习惯。每次开课的第一堂课,笔者以湘西苗族风俗习惯中与茶有关的婚俗以及湖南特有的虫屎茶等为例,亲身体会生活中的茶文化。

1.2体验式教学调动学生求知欲

一方面,在讲解茶的分类命名、茶的评鉴冲泡以及茶水礼仪等相关章节,笔者将代表性茶类和茶具带进课堂,并就每种茶和茶具的特点及用途当场示范“绿叶红镶边”、“三龙护鼎”和“凤凰三点头”等茶艺用语的真实含义;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随机抽取一种备用茶,推选代表初步判断茶叶品种和质量优劣,让学生对实物有切身的感性认识,增强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收集地方名茶,或利用课余时间到各大商场、超市和茶叶专卖店收集茶样,或自行调研茶叶价格和消费水平等。

2教学手段改革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把《中国茶文化》课件中文字、图形、影象、动画、声音及视频等媒体信息数位化,并将其集成在一起,具有交互性和实时性的特点。在茶的分类和茶的冲泡技艺等章节讲授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穿插播放了教学短片“六大茶类”和“茶艺表演”等短片;在讲解茶文化在电影等艺术创作的作用时,以视频的形式展示了电影“绿茶”和“茶色生香”等片段中以茶为载体的艺术表达形式。以上多媒体技术将《中国茶文化》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3多元化考核体系改革

3.1课堂笔记与出勤

课堂笔记与出勤占总分的30%,其中课堂笔记随机检查2次,分优、良、合格和不合格4个等级,占总分15%;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5%,缺课3次以上者视为自动放弃该公共选修课。笔者每次开课的第一节课重点强调了课堂笔记和出勤的重要性,促使学生积极出勤,并及时总结、记录课堂上的知识点。笔者在统计《中国茶文化》课程出勤时,每缺一次课扣3分,平时成绩少于12分。

3.2课件制作与课堂讨论

课件制作与课堂讨论占总分40%。笔者围绕当前茶文化的动态,准备了“茶文化发展是硬件重要还是软件重要”、“茶文化与生活”和“茶与健康”等10余项议题,学生以组为单位,组内成员明确分工,任选一项议题课后搜集资料,整理并制作ppt展示汇报,最后根据每组汇报情况展开讨论。每组汇报计时5分钟,教师及学生评委根据课件制作和汇报情况综合打分。以上环节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3课程论文写作

课程论文写作对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强自主查阅科研文献和培养书面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学术等综合素质发挥重要作用。公共选修课《中国茶文化》课程论文的写作是考核学生掌握茶文化系统知识程度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教师规定课程论文的框架,学生自主选题,教师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学术写作规范要求。笔者以“爱茶者说”、“品茶品人”以及“茶品人品”等立题,要求学生从中任选其一,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中国茶文化的理解,字数3000左右。以上课程论文写作部分占总分30%。

4结语

篇4

我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属于宝贵的文化资源,与西方茶文化在起源、内涵方面存在较大差别。茶文化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纽带,要想对茶文化进行准确翻译难度较大,需要翻译者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内涵,在积累互文知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翻译技巧。

关键词:

中西茶文化;内涵;翻译

茶是中西方国家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尤其是英国人将饮茶作为一种仪式,长期发展中就形成了风俗习惯。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部分,强调品茶人对茶的感悟,而西方国家则将饮茶看作阶级的象征与风俗。茶文化的发展,对于世界文化多元化具有重要意义。对中西方茶文化的翻译,不仅是从语言文字层面进行翻译,也需要深入了解不同源语言的文化背景与内涵。我国茶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也是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在对茶文化进行外语翻译时,应该以互文理论为基础,在深入了解源语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充分展现茶文化的韵味,提高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1中西茶文化的由来

1.1我国茶文化的由来

茶可谓是我国的“国饮”,具有悠久的历史,在长期发展中也具备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我国茶文化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其文化表意功能得到不断扩展。唐代是我国茶文化发展最为繁盛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的农业、商业相对发达,各类传统制品远销海外,也促进了茶叶的销售与茶文化的传播。唐代的陆羽被称为“茶圣”,他在对茶道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著书立说的方式将茶文化传扬后世,留下了《茶经》等佳作。封建社会对儒家、道家的信仰,以及诗词歌赋的发展,使得茶文化与儒家、道家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也拥有更多的文化内涵。我国历代文人雅士咏茶的诗文不胜枚举,他们将饮茶会友看作人生雅事,对于茶的品种、色泽、香味等也十分讲究。

1.2西方茶文化的由来

十六世纪中期茶叶传入英国,在这之前英国人并不了解茶叶,并且无论王公贵族还是普通百姓,都将咖啡、酒作为主要饮品。我国的茶叶在传入英国后,最早作为药用,并非作为饮品。后在英国王室的推动下,茶叶逐渐在英国贵族中盛行开来。由于早期茶仅为王公贵族消费的物品,人们一度将茶叶打上奢侈品的标签[1]。这是因为由于当时从东方运往英国的茶叶有限,无法被大面积推广。此后随着航海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茶叶被大量运往西方国家,才使得茶叶进入寻常人家,并在发展中成为人们喜爱的饮品。研究表明,英国最早将茶作为餐前餐后饮品,之后才形成特定的茶文化。

1.3茶叶贸易对茶文化的传播

十八世纪以前,西方国家对华贸易还处于初级阶段,在茶叶进口方面数量相对较少。进入十八世纪后,西方国家为满足人们对茶叶的消费需求,逐渐增加了茶叶的进口数量,使得茶叶的进口量迅速增加,并且一度超过曾经占据主导地位的丝绸等商品的数量。在西方国家进口货品总价值中,茶叶长期居于首要位置。十九世纪西方国家进口茶叶的数量略有增加,在茶叶受到西方国家欢迎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国茶文化的传播。而西方国家在长期饮茶过程中,也形成了独居特色的茶文化。摩文•琼斯在《纽约时报》发表的文章中,对西方国家饮茶的精神进行了入木三分的描绘,它指出英国人无论在何种场合,茶都是必不可少的。在英国人眼中,喝茶并非一种消费,而是一种投资,每天喝茶具有独特的意义。

2中西茶文化的内涵解析

2.1我国茶文化的内涵

我国古代长期以来一直以农耕文化为主,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重农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而茶作为自然界的产物,也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我国是最早发现茶树的国家,并且对茶树的药用价值进行了深入研究。春秋时期,人们采摘茶树的新鲜叶子作为食材,这也是“茶”可以食用的开端。西汉时期开始流行饮茶,此后茶叶的烹饪方法不断发生变化。人们在长期饮茶中,更加讲究茶的色、形、香、味,也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在我国传统思想观念中,儒家、道家对茶文化具有深远影响。儒家长期作为封建王朝的治国之本,赋予了茶文化独特的思想内涵,也成为文人墨客的重要精神寄托。道家追求“自然、纯粹”,强调依据自然规律行事。道家对茶文化的诠释,则是站在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

2.2西方茶文化的内涵

西方国家不同阶层都受到茶文化的影响,尤其是英国更是将饮茶作为每日必备的程序。与中国人饮茶追求意境不同,英国人崇尚有规律、格调的饮茶方式。英国人有喝早茶与下午茶的习惯,并且会根据不同的场合挑选不同的茶饮品,如早餐选择加入柠檬、牛奶精心调制的早餐茶,不仅具有茶的清香,也有浓浓的奶香,美味可口。英国也提倡“以茶会友”,无论在日常交际中,还是在接待贵宾等重要场合,茶都成为交流沟通的工具。英语中的“tea”由我国东部地区与茶相关的方言音译而来,属于汉语借词。“tea”在传入西方国家后,在不断扩展中形成与汉语中茶不同的文化意义。

2.3由“tea”构成常见词语的意义

英语中由“tea”构成的词组较多,常见的英语词组有teaparty、teaspoon等。茶叶自引入英国以来,受到不同阶层的欢迎与喜爱,也逐渐成为英国的一项文化习俗。英国长期保持着喝下午茶(afternoontea)的习惯,也是英国人会友谈心、增进感情的有效方式。美国人发明了teabags(袋茶),即将茶叶放入采用过滤纸或者过滤布制成的小袋子中,并且放置于茶杯中冲泡,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喝到茶渣,也让饮茶变得更加便利。而icedtea(冰茶)即将冰块放入冲泡好的茶水中,节约了饮茶者的时间,也是西方国家十分受欢迎的饮茶方式。

3中西茶文化相关内容的翻译方法

3.1与茶相关词汇的翻译

我国茶叶种类繁多,很多茶叶品种的茶名具备独特的含义。翻译者要将中国茶叶名称翻译成英语,可以采用音译、意译以及音译+意译三种方式。例如,龙井茶可以采用拼音翻译的方法,翻译成:longjingtea;祁门红茶则可以采用音译加意译的方式,称作qimenblacktea。与茶相关的词汇在英语中的应用,若参与构成英语短语或句子,在翻译成汉语过程中,可以采用扩展引申义的方式,如teabas-ket可以翻译成午餐食品;teacake可以翻译成小甜饼。对于单独使用的英语词汇,可采用保留原义的翻译方式,如teapot翻译为茶壶,tearoom翻译为茶室等。英语中由“tea”构成的成语,在翻译时不可直译,而应该采用意译的方式,例如“teaandsympathy”,则翻译为“心烦时给予好意的安慰”。

3.2文学作品中茶文化的翻译

我国文学作品中与茶文化相关的内容较多,对深入理解茶文化具有重要作用。例如,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关于“茶”的描述较多,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展现了茶之美。阅读《红楼梦》,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其中的儿女情长,也能够感受浓浓的茶文化。该书中对茶的诠释细致生动,无论是从茶的品种、色泽、烹饪方式,以及茶具的使用,都有详尽的描写,通过饮茶也能看出不同人物的身份与地位。要想对书中关于茶的描述进行准确翻译,就需要在熟读文章的基础上,对不同的茶名进行异化翻译,并且注重对描绘语言的合理转换。例如,对《红楼梦》中常见茶名“千红一窟”的翻译,若直接从字面进行翻译很难表现汉语词汇独特的美感。而采用异化翻译的方法变为“Maiden'sTears(少女之泪)”,不仅契合书本表现的主题思想,也充分体现了原词汇本身的韵味。

3.3茶文化内涵的翻译难点

不同的语言形态对应不同的文化背景,汉语作为具有独特意境的语言文化,本身存在复杂性,很难通过英语准确表达深层意义。我国茶文化内涵丰富,在进行英语翻译过程中,若不了解其背后的文化知识,很容易出现翻译不准确等问题。无论是与茶文化相关的词语、句子,或者与茶文化相关的成语、名言等,都需要翻译者采用互文的方式进行翻译。对于中西方茶文化的翻译,需要考虑多重互文之间的关联,不可麻痹大意。他们不仅需要理解字面意思,也需要在中英文转换中,深入理解中西方茶文化的历史渊源,结合民族文化与语言知识结构,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互文翻译。我国与茶相关的词汇具有独特的文化意蕴,很难采用英语准确进行表达。若盲目进行翻译,不仅导致翻译的词汇毫无美感可言,也丧失了相关词汇的本来意义。由于我国与茶文化相关的词汇,蕴含着丰富的思想与理念,如何采用准确、生动的英语词汇进行翻译,这是展示茶文化内涵的难点所在。翻译者需要在保留本土文化特质的基础上,采用互文关联的方式避免产生文化冲突,进而达到满意的效果。例如,我国与茶相关的别称“离乡草”,通过英语进行翻译后就很难保留原词的韵味。

4结语

中西方国家存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在茶文化翻译中不能将关注重点放在表面词汇上,而应该放在研究茶文化内涵上,注重不同语言环境下文化的交流融合。对我国茶文化的英语翻译,不仅仅是简单英语知识的应用,也应该是翻译者、文化、风俗习惯与思维理念的交融。无论是翻译茶文化相关词汇,还是翻译与茶文化相关的文学作品,翻译者都应该深入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与文化背景,提高互文翻译能力,进而保持茶文化独特的韵味。

作者:孙慧敏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外语系

参考文献

[1]王静,卜小伟.茶文化在中西文化中的差异[J].农业考古,2013(2):316-318.

[2]张立力.互文视阈下的茶文化内涵翻译[J].福建茶叶,2016(1):211-212.

篇5

以恩施土家族茶文化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着重分析和阐述了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图书馆拓展服务功能的现实意义,提出并构建了高职院校图书馆利用信息资源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具体措施和方案。

关键词:

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功能;土家族茶文化

1研究背景

恩施自治州现有茶园总面积达到137万亩,占湖北省总面积的28.2%;茶叶总产量8.9万吨,占湖北省总产量的31.7%;茶叶农业产值27.6亿元,占湖北省茶叶总产值的21.0%,茶业综合产值达到96.2亿元。面积、产量均居湖北省第一位,在全国地市级产茶区中居第五位。全州80万茶农人均茶叶收入3386元,茶叶对全州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贡献额达到519元。全州规模以上茶叶加工企业达到68家。其中:州级龙头企业52家,省级龙头企业9家,产值过亿元企业达到19家。在市场营销上,企业直销店108个,加盟店1165个,全州398家茶企开通了电商营销渠道,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电商年成交额达到1.5亿元。利川金利、宣恩宣桃、鹤峰鑫农等茶叶企业走出去,到国外办公司、设立办事处和营销网点,茶产业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升,2015年直接出口额达到2190万美元[1],说明恩施自治州的茶叶生产已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新阶段。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市场开发的深入,市场竞争的加剧成为必然,市场对茶叶生产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企业产品的品牌打造和确立成为各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恩施地区所在清江流域是古代巴人主要的活动区域,也是巴蜀文化形成的早期核心之地,它地处神秘的北纬30度线上属武陵山区,最高海拔3032米,最低海拔66.8米,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物产,造就了恩施地区独特的民族茶文化。图书馆提供茶文化服务尤为重要。

2恩施土家族茶文化追述

恩施土家人视茶为圣物,认为山有山神,茶有茶神,禁忌将茶泼在地上,否则视为沾污茶神。抓茶叶必须洗手,名曰“净手”,这仍是对神灵的尊重。茶不仅用于待客,在特定情况下,还用于敬奉神灵和留存于宗教仪式中。如今,虽然在土家族地区早已没有往日隆重浩大的祀拜仪式,但是,通过渗透在他们日常生活的民族茶文化各个方面古老而纷繁多彩的茶俗,一代又一代地从混沌初开的原始时代传承至今,故使其茶俗中的古老韵味更为原始浓烈一些。恩施地区的茶文化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46年的周武王时代,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武五伐纣时,巴人以茶叶、生漆、蜂蜜等作贡品晋献给周武王。”说明在西周时期土家祖先就开始种植、加工、利用茶叶。据三国人张揖所著《广雅》一书说:“荆巴间茶作饼……”。荆是指当今的荆州,巴是指巴州,四川东部,是指当今的鄂西恩施地区。又据西晋人撰写的《荆州土地记》记载:“武陵七县通产茶,最好”。据查武陵郡所辖七县,从行政区分来看恩施地区当属“武陵郡”所辖。这些资料说明恩施地区的产茶史历史可追述到公元前后。唐朝陆羽《茶经•一之源》载:巴川峡川有二人合抱的茶树。巴川应泛指鄂西的崇山峻岭,现仅存的恩施市五峰山上的联珠塔建于清同治11年(1872),上书对联“巴山万重入蜀境;夷水千廻接楚天”之句。

3图书馆拓展“茶文化”服务功能的意义

恩施自治州是我国古老的茶叶产区和茶文化发源地之一,这里有优越的产茶条件,悠久的产茶历史,同时还保留了许多历史悠久的名茶、自然淳朴的古老茶礼、多姿多彩的民间茶俗等独特的茶文化。纵观茶叶的发展史,茶叶的普及与茶叶的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企业要打造自己的茶叶品牌就必须研究自己产品的特色文化,对于一个茶叶品牌来说,没有自己的茶文化作底蕴,是打造不出自己的茶叶品牌的。当下鄂西生态旅游文化圈炒得火热,而半数鄂茶来自恩施,采摘茶叶、现场炒茶、品茶、茶艺表演、开发茶饮料等都是茶文化的一种传播,如今在鄂西生态圈内,各大景点打出茶文化牌,茶叶观光园令游客流连忘返,茶文化成为鄂西生态旅游文化圈的一大亮点。经过我们的调查,关于土家族茶文化的研究已经有前辈做过[2],但对恩施土家族的茶文化做过全面系统的收集、整理和研究的甚少。在对全州部分茶叶生产企业的走访中,所有企业都迫切需要这方面的资料,恩施茶叶要打响品牌,必须挖掘茶文化内涵,发展健康的茶产业,这是提升全州茶叶知名度,打造恩施自治州茶叶品牌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希望我们能尽快地出成果为企业服务,也坚定了我们把这个课题做好、做扎实的信心。高职院校图书馆不仅仅是学校文献信息中心,也是西部民族地区文献资源的集散地,民族地区信息交流中心,是提高西部开发者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随着社会的进步,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职能也将进一步拓宽,图书馆有义务利用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较好的服务设施和稳定精干的工作队伍,充分发挥图书馆教育和信息职能,融入社会,参与经济建设,营造良好文化环境和传播先进思想文化,对西部地区的人才培养,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4图书馆拓展“茶文化”服务功能的措施

4.1广泛收集与“茶文化”相关的少数民族地方文献信息

由于恩施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缘人文环境,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使其民族文化原生态得到了较好的保留,民族民间艺术更是博大深厚,使整个恩施州置身于民俗的海洋,显现出较强的民族文化深层内涵,同时由于雄奇险峻、高阔博大的自然条件,粗犷淳厚、质朴纯真的土家风土民情,又为长期以来逐渐形成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提供了艺术根基和良好的环境土壤。在恩施这块孕育着深厚土家文化的土地上,茶成为土家文化的重要元素,深受土家先祖的喜爱,先后演绎出了“巴东真香茗”、“雾洞绿茶”、“容美贡茶”、“恩施玉露”、“伍家台贡茶”等许多历史文化名茶,成为恩施茶叶历史上一颗颗闪烁的明珠,也给恩施茶叶赋予浓厚的传奇色彩。图书馆就需要对能真实地反映了本地区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军事、自然、人物、艺术、风俗等的资料广泛收集。在收集土家族茶文化资料时,我馆主要从这几方面入手:一是所有记载有关恩施茶的各地方志和茶专著;二是近代恩施茶人,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贡献;三是有代表性的名茶以及名茶传人;四是与茶有关的故事、歌谣、戏调、谚语、谜语、歇后语等;五是恩施茶叶原始生产状态下的加工工具、饮茶用具等。想方设法深入少数民族生活地区,进行社会调查、民间采访,拓宽收集渠道,获取珍贵的原始材料。如:走访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赵国安,恩施玉露非遗传承人杨胜伟。

4.2深入挖掘和整理“茶文化”等地方文献信息

少数民族的地方文化包含着巨大的知识量和信息量,分散零散,相当部分的文化采用口授的方式传承下来,这些流传极广的口头文学,既高雅又通俗,如:“头茶苦,二茶涩,三茶好吃无人摘”(反映茶的品质及采法),土家人谁都能说唱几句;还有些是通过走访笔记和录制的音频、视频资料,如“土家四道茶”,这就要求图书馆有一支精干的队伍对搜集来的原始数据加工整理和进一步挖掘。少数民族地方文献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图书馆要对收集到的本地区地方志、州志、县志等地方民族文献进行挖掘,如:道光《施南府志》载:“茶、椒俱卫境出”;“茶税银六两七钱五分”;《鹤峰州志》云:“容美产贡茶,茶树遍地生殖,惟州署后数株所产最佳,味亦清腴,取井水烹服,驱火除瘴,散气止并解一切杂症,现生产极饶”。少数民族地方文献真实地反映了本地区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军事、自然、人物、艺术、风俗等一切自然和人文的内容,众多神话传说,民族习俗均可在当地的文献中寻得踪述,求得诠释和注解[3]。在此过程中我馆始终把握传承性、民族性、地方性、针对性、实用性基本原则。

4.3实行企业对接,提供“茶文化”技术服务

借旅游景点来推销茶叶,这并不是稀奇事,当年云南打造“七彩云南”模式就很成功,借云南景点叫响普洱茶,普洱茶助推云南旅游。2015—2016年恩施职院图书馆先后和“罗圈岩休闲旅游区”、“润邦茶叶有限公司”、“宣恩伍家台茶厂”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并为这些企业量身打造了一套《恩施土家族茶文化展示设计方案》,本方案的主题思想是以恩施土家族茶文化的发展史为主线,对恩施土家族历史名茶的产生、发展、现传承人和近代茶叶人物的的图文追述,以及当地土家族的茶叶生产工具、茶具和与茶相关物品的展览,并通过“土家四道茶表演”来最终展示恩施土家族深厚的茶文化。笔者认为西部生态旅游文化圈是西部大开发的一个亮点,而茶又是土家文化的重要元素,因此充分利用当地信息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是时展赋予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责任。对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民族节日,民族体育活动、民族特色食品等方面的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形成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从中找到其与图书馆事业的关联度和结合点,拓展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为开发文化旅游提供丰富的文献考证依据,同时也为本地茶叶产业和旅游业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而利润的增长又将引起地方政府和图书馆对地方民族文献的重视和收藏,从而实现图书馆与地方经济的双赢。

作者:向庆彬 单位: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参考文献

[1]杨长勇.关于茶产业链建设情况的汇报[R].恩施州农业局,2015.

[2]王庆松.土家茶文化[J].农业考古,2005(11);黎星辉,施兆鹏,等.湘西土家茶文化拾零[J].福建茶叶,2001(9):108-110.

[3]刘勇.论出数民族地区图馆馆对地方旅游业的作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25):311-313.

[4]郭峰.湖北恩施地区土家族茶文化探讨[J].华中人文论丛,2011(2):24-27.

[5]杨胜伟.恩施玉露[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2.

[6]张新华.鹤峰茶经[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4:24.

[7]王喜梅.图书馆为藏区提供民族地方文献姿源服务的思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10):99-101.

[8]吴英姿.图书馆与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J].图书馆论坛,2002(6):16-17.

[9]王月娥.西部民族地方文献与旅游产业开发[J].图书情报工作,2003(5):30-33.

篇6

韩国与日本最爱清饮

在东亚地区,各国以清饮为主,这比较符合东亚人含蓄内敛的民族性格。中国茶叶和茶文化自唐朝传入日本后,形成了方式严谨、内涵丰富的茶道。而日本人最常喝的是什么茶呢?如果你回答抹茶的话,那么恭喜你,答错了。他们常喝的是煎茶(其实就是泡绿茶,要求水温勿过高),它和抹茶一样属于蒸青绿茶。

韩国人把每年的5月24日定为他们的全国茶日,并把他们的茶礼日定义为阴历的每月初一、十五。不过,韩国人喝的最多的茶是大麦茶和人参茶,这在中国属于“非茶之茶”。

英国和印度钟情于调饮

英国人喝茶,以红茶调饮(加奶、糖)为主,闲暇的下午茶时间,泡上一杯奶茶。那么问题来了,英国人喜欢喝奶茶,冲泡时是先茶后奶,还是先奶后茶呢?这里划个重点,千万要记得,英国人是先往杯子里倒奶,再倒茶,顺序不能颠倒哦。喝下午茶时,他们还喜欢搭配面包、蛋糕、芝士之类的点心。这样的习惯也多见于曾经的英国殖民地国家,比如印度。

印度人喜欢喝红茶,著名的阿萨姆红茶就产自这里。他们也习惯于调饮,并创造了独特的“马萨拉茶”的吃法――把茶倒入盘子里,用舌头舔着吃,所以又叫“舔茶”。还有一点别怪我没告诉你,印度人绝不用左手递送茶具,因为他们认为左手是用来洗澡和上厕所用的。

东南亚国家和土耳其名副其实的重口味

斯里兰卡是茶叶出口大国,他们的锡兰红茶位列世界四大红茶之一。这里的人们也主要喝红茶,而且喜欢清饮,酷爱浓茶,即便又浓又涩的茶,他们也照样畅饮,实在是重口味。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最著名的当属肉骨茶。当地人用茶叶搭配猪排骨,再加以中药和食材煲煮,做出了风靡东南亚的食品。既能喝茶,又可吃肉,成为日常抗寒消暑、缓解疲劳的良品。而肉骨茶中的茶叶,就是我国著名的铁观音、白毛猴(属绿茶)等,加上各种中药材,好茶配好药,让你吃了还想吃。

若问世界上人均饮茶量最多的国家是哪个,不要想当然地说是中国,事实上是土耳其。他们每年人均饮茶量能达到3.2千克,几乎是中国人的5倍。但你要问他们有什么风俗,其实也没什么,无非就是喝起茶来可以一!直!喝!而且他们也不太讲究茶叶的品种,只要是茶就爱喝,但重点是煮茶的技术要过关。

欧美这些国家喝茶必须讲究点儿

荷兰是最早引入中国茶的欧洲国家,他们一般在午后用茶,当然也是红茶调饮为主;浪漫的法国人同样以午后茶为主,但不同的是,他们既可调饮,也能清饮,既喝红茶,也饮绿茶;严谨的德国人喝茶档次比较高,他们习惯在晚餐后饮用高档的红茶,中国的绿茶在德国也有市场,但请记住,茶要高级。

俄罗斯这个大家熟知的战斗民族,喝茶的方式也比较奔放。他们离不开茶,而且大多习惯煮饮,这也和俄罗斯的地理位置有关。俄罗斯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所以饮茶风俗也不完全一致。他们煮完茶后一般选择调饮,夏天搭配柠檬、蜂蜜、果酱等,冬天则加甜酒,再搭配各种点心。

篇7

摘要:本文通过对《红楼梦》中“茶”的剖析阐释,挖掘茶文化的蕴涵,探究作品中不同的人对茶的不同喜好,感受与讲究,分析作品中人物的人品或性情。本文是从民俗的角度来看待《红楼梦》中茶文化的作用,茶文化不仅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大的贡献,对人的精神境界,意识形态亦有较大影响。

关键词:茶;茶文化;品茶;品人;茶境

一、引言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的国家。茶不仅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更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象征。有句俗语说“家家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充分说明了茶与中国人生活的紧密相关。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丰富和发展了茶文化。

《中国茶叶大典》解释茶文化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有关茶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或者就是人类在发展、生产、利用茶的过程中,以茶为载体,表达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各种理念、信仰、思想、情感的文化形态的总体。围绕茶及利用它的人所产生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习俗的、心理的、行为的现象,均属于茶文化的范畴。1

二、《红楼梦》中关于茶的描写

《红楼梦》谈到茶事的有300多处,内容牵扯到茶类、水品、茶具、茶礼、茶俗等方面。作者曹雪芹在开卷中就说到“一局输赢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用“香销茶尽”为荣宁两府的衰亡埋下了伏笔。在整个情节展开过程中,不时谈到茶。

(一)茶具

饮茶品茗是一种综合艺术,品茶之时也品具。要想获得饮茶的良好视觉效果,获得至上的艺术享受,饮茶的器皿也很重要。茶具的发展经历了复杂的过程,又与时代风气相关。茶具可以分为很多种,从采茶用具到饮茶用具等等,名目甚多。《红楼梦》这部书中对茶具的描写让人惊叹。

(二)茶俗、茶礼

《红楼梦》里描写了许多中国的民俗,其中有很多饮茶的礼仪和习俗,作者描写随意,却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特色的饮茶风俗。如袭人的母亲接袭人家去吃年茶,晚间才得回来。(第二十九回)我国春节“吃年茶”、“吃年酒”的风俗历史悠久,至今流传。《帝京岁时记》记载:“纵非亲厚,亦必奉节酒三杯,若至戚忘情,何妨烂醉。”2

如凤姐笑道:“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这段话是我国传统的茶俗的生动体现。因为有句俗谚说:“女子不吃两家茶。”这就是吃茶和婚嫁的关系。自古婚姻被看作是整个道德体系的基石,因此婚姻的长久性和稳固性就得到了极大的关注。行聘时要送上雁作为礼物,象征并行、忠贞等意。随着茶的普及,茶逐渐取代了象征美好感情的大雁,成为下聘时的最好礼物。因为古代种植茶叶都是采用播撒菜籽的方法,而不是移植茶树,因此人们希望出嫁以后的女儿能够像茶树一样,在丈夫家里落地生根,从一而终。如果女人改嫁,就是“吃两家茶”,是要被看不起的。明王象晋《茶谱序》中就说:“茶,喜木也,一植不再移,故婚礼用茶,从一之义也。”3

宝玉祭奠晴雯时,读毕《芙蓉女儿诔》,“遂焚帛奠茗”,以茶供来祝祭亡灵,寄托自己的情思。这是当时的以茶祭祀的风俗描写。梁武帝曾有诏曰:“灵座上,慎勿以牲为祭,单设果饼茶饮、干饭、酒脯而已。”4

(三)《红楼梦》中写茶的诗、对联

《红楼梦》中的人物生活在“诗礼簪缨之家”,他们从小读书识字,文化水平颇高,笔下的诗句也都是空灵婉转,别具匠心。如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宝玉便念道:“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此处经元妃改为潇湘馆,这两句展现了一种闲情雅致。“烟尚绿”本意为“茶沸热时,有绿烟”,喻指潇湘馆“翠竹遮映,疑有绿烟。”5

三、不同人的不同饮茶方式:贾母与刘姥姥

贾母与刘姥姥,一个重情趣,一个重理趣,这是由她们不同的饮茶习惯与生活方式决定的。在栊翠庵,贾母让妙玉“把好茶拿来”,“妙玉亲自捧了一个小茶盘,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道:‘知道,这是老君眉’。”又问是什么水,妙玉笑回旧年蠲的雨水,贾母便吃了半盏。这一问一答,道出了贾母对茶性的熟知。古人认为六安茶最适合老年人品饮。刘姥姥则一口吃尽,还说“再熬浓些就好了。”引得众人皆笑,可见刘姥姥对饮茶这方面是多么的随意,倒也实在。

四、妙玉论茶与水

“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是曹雪芹极力描绘的精彩片段。从这里面的描述看,妙玉是精于茶道的,对饮茶的茶具、泡茶水,以及茶叶都是很讲究的。“那妙玉便把宝钗和黛玉的衣襟一拉……黛玉知他天性怪僻,不好多话,亦不好多坐,吃完茶,便约着宝钗走了出来。”6。这里谈到了选茶、择水、配器和品味。

(一)茶具的选择

妙玉“天性怪僻”,茶是她寄托思想和情感的物质载体。妙玉在用茶招待贾母一行时,将茶具分为三档:给贾母的是精细绝伦的名品成窑五彩小盖钟,给宝钗的是颁瓟斝,给黛玉的是杏犀盉,而给宝玉的是绿玉斗,后又改为整雕竹根的一个大台,给众人的是一式的官窑脱胎填白盖碗。如此配器,是精于茶艺的一种体现。在平常人,饮茶只不过是解渴之道,妙玉则是把饮茶提升到了艺术唯美的境界。

(二)水的选择

妙玉对茶叶、水质、炭火、茶具以及炙茶、煎茶、点茶、分茶诸茶艺刻意讲求,使味觉、嗅觉、视觉都得到了最佳享受。

袁枚认为煎出一壶好茶,要具备三个条件,就是茶好、水好、火候好。烹煎茶的水以贮藏的天然泉水、雪水为佳,“水新则味辣,陈则味甘。”至于烹茶的火候,他认为“烹时用武火,用穿心罐一滚便泡,滚则水味变矣,停滚再泡则叶浮矣。一泡便饮,用盖掩之则味变矣。”宋徽宗赵佶在他的《大观茶论》中说宜茶水品“清轻甘洁”。7

当妙玉将老君眉捧与贾母,“贾母接了,又问‘这是什么水’,妙玉道:‘这是旧年蠲的雨水。’贾母便吃了半盏。”后来,妙玉又用梅花上的雪水烹茶,招待黛玉、宝钗、贾宝玉。古人认为,雨水和雪水是天泉,能免除污染,是最好的洁净水,最宜沏茶。8“宝玉细细吃了,果觉轻浮无比,赏赞不绝。”黛玉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便冷笑说黛玉。从这一段话可以看出妙玉对水的研究,甚至说苛刻,还有她这方面的知识是多么渊博。林黛玉竟然尝不出这不是旧年的雨水,而是五年前梅花上的雪水。尝不出这个茶水,就被妙玉称为“大俗人”。林黛玉向来被认为是清高之人,是脱离于尘世之外的人,竟也被称为“大俗人”。透露出妙玉所选之水的纯净,更透露出煎茶用水“清轻甘洁”的传统审美。

(三)心性高洁如仙

妙玉是道教之人,道教讲究的是虚静的心境。在与茶的关系上,道家注重养生与对自然的崇尚。道家崇尚清静无为,远离尘俗,返璞归真,来达到生活的自在逍遥。他们从饮茶这种生活的常事中寻找到了养生之道,并把自己的闲适无为的心态融入茶事之中。茶性蕴含着茶品,茶品与人品相联系,茶的自然本质特征渗透到生活领域,表现了妙玉对生活的理解,进入到精神世界,就展现出了妙玉高洁的境界。

陆羽《茶经》指出,“茶味至寒,宜于精行俭德之人,古人认为茶能清心、陶情、去杂、生津。”古代的文人们饮茶特别注重环境、氛围和人品。9明代的冯正卿在《岑茶笺》中提出了品茶的“十三宜”和“七禁忌”,“十三宜”中有“一无事”,“二佳客”,妙玉和宝黛钗在饮茶时间与对象上是很合理的,但黛玉却犯了“七禁忌”中的“主客不韵”,也许黛玉对茶的研究不如妙玉,但她毕竟是不合时宜地问了那么个很低智商的问题(在妙玉看来)。如明·许次纾《茶疏》中“宾朋杂沓,止堪交错就筹,乍会泛交,仅须常品酬醉。惟素心同调,彼此畅适,清育雄辩,脱略形骸,始可呼童费火。”一些志不同道不合的人,只能在一起饮酒,而只有志同道合、谈话投机的人在一起饮茶才能品味到茶的真谛。10

五、结语

其实茶事并不玄妙,说平凡也平凡,说高尚也高尚,如同中国人的性格,随性自然,不拘一格。茶叶至清,它体现的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人生境界,浓缩着中国人宠辱不惊、知足常乐的处世哲学。饮茶不像饮酒,要人多方显热闹,热闹正是饮茶所要规避的。古人认为饮茶人少为贵,有了与自然的交流,即便是一人独饮也不觉冷清。正所谓“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安贫乐道正是茶的内在精神。至交好友,灯下品茗,正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最好写照;汉字中品茶的“品”字就是三个“口”字的叠加,活脱脱描画出三人围炉而坐的生动场景,多嘈杂的混乱场面,都不会丧失品茗的雅趣和情调。11(作者单位:1.温州大学人文学院;2.安徽和县善厚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盖文.茶艺与调酒.[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第17页

[2]刘雪坚.中华文化十万个为什么——民俗卷.[M]辽海出版社,2006,第57页

[3]王静悦,张玉春.经典名著解读中国古代民俗(一).[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第117页

[4]堵军.大自然与民俗民风.[M]延边人民出版社,2005,第23页

[5]徐复.古汉语大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第931页

[6]曹雪芹高鹗/原著舒芜/前言李全华/标点.古典名著普及文库—红楼梦.[M]岳麓书社出版发行,1987,第310页第四十一回

[7]康乃.中国茶文化趣谈.[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第138页

[8]姚国坤、王存礼.图说中国茶.[M]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第181页

[9]陆羽.陆羽《茶经》解读与点校.[M]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第63页

篇8

关键词:茶文化;茶服;文化传播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融合发展,并由此产生了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形态,中国茶文化也得到了广泛传播与推广。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底蕴,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后,茶文化也得到了不断的延伸和创新。随着世界经济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国茶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

1中国茶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即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和优秀代表。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茶文化与中国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产生了密切的关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文化内涵。儒家有内省、和亲的思想理念;佛家清净、禅机;道家有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些丰富的思想理念在一杯茶中得到凝聚和体现,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中国茶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力量,在茶文化中可以获得更丰富的精神寄托,以茶交友,以茶明志,以茶修身,茶既丰盈了人的内心,也升华了人的品质。从古至今,人们赋予了茶丰富的思想内涵,并将茶与情感、礼仪联系在一起。从皇室贵族到平民百姓,人人爱茶。尤其是古代文人墨客,对茶的喜爱已经达到了痴迷的地步。在茶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茶文化与其它艺术不断融合,体现了更强大的社会文化功能,并渗透到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价值体系中。茶文化的终极价值体现在人们能够在平等、自强、自主的社会中生活,只有如此,才能够使中国价值被世人所接受和尊重。

2茶服的动态审美特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生活方式与审美理念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人们对于精神领域的需求也越来越多。饮茶是当前城市人群最喜爱的一种休闲方式,能够给忙碌的人们提供一种放松身心的机会。在茶艺和茶道过程中,服饰与茶需要进行有效的融合,以体现茶文化的艺术内涵和审美价值。茶服是在行茶时所穿的服装,早在汉代,就有关于茶服的记载。茶服是茶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其中包含了服装和服饰。从茶服的发展历史来看,虽然在一些茶艺表演中也采用了专门的服装,茶服的式样也在不断增多,但是主要特点是以仿古为主。这种古装茶服从设计到服饰都与中国传统文化不相符合,其中缺少了茶文化元素和时代特色。由此,茶服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服饰,能够体现茶文化内涵,具备茶艺表演功能的服装。随着对茶服研究的深入,近年来有研究者提出了茶服秀的概念,即将茶服与时展相融合,集合古典与时尚元素,将生态理念渗透入茶服设计中,通过各种时装秀展示中国茶服风采,体现茶服的审美特色。茶服的动态审美是指茶服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神态。茶文化的深刻思想内涵不仅可以通过茶艺、饮茶等方式呈现,同时也可以通过服装表演等方式呈现,茶服可以作为一个全新的动态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展现其丰富的审美特征。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国传统文化也面临着流失,历史的回归成为人们推崇的时尚潮流。茶服作为人们精神生活中的衍生品,不仅代表着中国传统茶文化,同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只有真正挖掘出茶服中所蕴含的茶文化内涵,才能对茶服做出准确的定位,使其成为代表中国文化特色的艺术品。

2.1音乐审美

在茶服的呈现过程中,音乐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能够使观众形成听觉与视觉的统一,获得审美的享受。音乐具有流动性和节奏感,表演者在演出时,音乐能够烘托出热烈的气氛,使观众产生情感的共鸣。在音乐的配合下,人们能够从表演者身上看到更具流动性的美感。音乐能够给予人们茶服创作的灵感,并通过音乐展现设计师的构思与效果。对于欣赏者来说,既能够看到茶服的色彩、图案和样式,满足视觉享受,同时也能够从中获得精神的愉悦。音乐与茶服的融合,能够利用音乐提升茶服的表现力,引导和启发观众的联想。其次,利用音乐与茶服的结合,能够使表演者更好地把握茶服内涵,用音乐这种无形的艺术提升观众的审美情趣,使茶服的呈现更具节奏感和鲜活性。同时在欣赏茶服时体会到传统茶文化的深刻内涵和优美意境。

2.2服装审美

茶服是茶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不断增强。茶服作为服装的一类,也被设计师赋予了生态理念。茶服不再只是一种行茶服装,更具备了环保安全的优点,穿着之人能够从中感受舒适放松的心情,寻求回归自然的精神体验。传统茶服具备了传统的民族服饰特点,从布料、图案到样式,都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服饰元素,可以说,传统茶服体现的更多是古代服装的特点,而茶文化气息却不够浓厚。随着茶文化的不断发展演变,茶服也出现了不断的创新,茶文化内涵的渗透,使茶服的设计与茶文化的融合更加紧密。生态理念的渗透为茶服提供了更新的设计元素。茶服之所以被设计师注入生态理念,与茶服本身的特性有着密切关系。茶是一种自然之物,随着历史的发展变迁,茶被赋予了更丰富的时尚元素,与时代潮流逐渐融合。茶服作为茶文化的代表,被赋予了优雅纯粹的特点,同时具备古典与现代相融合的气息。因此,茶文化也被看作现代时尚元素的代表之一。茶服是茶文化与民族传统服饰相结合的服装,在茶艺表演中,茶服的运用十分广泛。茶艺表演者的服饰对于表演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茶服具有浓厚的茶文化底蕴,其次,茶服与茶艺及环境相融合,需要设计师的专业设计才能更匹配。茶服是视觉艺术与文化艺术的融合。优秀的茶服不仅美观典雅,而且能够与茶艺融为一体,体现出深远的意境之美,令品茶之人获得身心的愉悦,并且从茶服中感受到茶文化的艺术魅力。

2.3表演审美

除了茶艺表演外,服装表演也使茶服呈现出另一种美的方式。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服装表演形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尽管基本形式仍然是传统模式,但是却在表演中加入了许多流行元素。优雅的茶服配以美丽的模特,在各种音乐灯光背景下进行展示,使商品与艺术品得到完美的结合,不仅营造出浓浓的茶文化氛围,同时也为观众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想象空间。模特赋予了茶服生命,模特的姿态充分体现了茶服的性格特点。模特是流动的,音乐与灯光是流畅的,一切艺术元素都在茶服中变换交融,使茶服这一服饰传递出丰富的情感,不仅满足了服务表演艺术的发展需要,同时也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播与推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作用。

3茶服在茶文化活动中的展现

中国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饮茶是中国人最喜爱的休闲方式,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我国许多城市,都有饮茶的风俗习惯,例如杭州有全民饮茶日的法定节日。全民饮茶日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不仅国内的多个城市积极响应,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也纷纷向当地民众赠送中国茶,使中国茶文化得到积极的推广和传播。2012年,在杭州白堤首次出现了生态茶服展示,也成为当时人们热议的话题。这场时装秀主打生态理念,虽然没有精美的舞台效果和走秀场,模特也并非专业出身,但正是这种自然而充满青春活力的表演,体现出茶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也将茶清新自然的特性展露无遗。模特与观众近距离接触,不仅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使表演更加自然化、生活化,同时也营造出一种更直观的艺术美感。各种优雅美观的茶服表演为观众带来了愉悦的视觉享受。许多来自国外的模特也给茶服增添了异域风情。在此次全民饮茶日活动中,茶服表演成为当天的亮点。尤其是活动在结束后,还向全国各地的茶馆及茶企业及个人征集各种特色茶服,并进行评选活动。此次活动也吸引了许多茶服设计者以及从事茶艺表演的参与。由此,更多的茶服作品得到展示。这些茶服作品,不仅体现了茶的静谧和优雅,以及茶自然质朴的特质,同时也结合了服饰的创意灵感,表达了一种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的茶人思想,体现了茶、自然与服饰的精妙统一。

4结束语

茶服作为茶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是茶艺表演中的重要组成元素。随着茶服的发展变迁,茶服也被设计师赋予了更丰富的理念,生态茶服是茶服的创新元素,已经成为当前时尚服饰的代表,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此后,概念茶服、功能茶服等概念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多的团体和个人参与到茶服的设计与应用中来,为茶服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各种丰富多彩的茶服表演出现在人们视野当中,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以茶文化为主题的各种茶服设计也做出了越来越大胆的尝试,不仅引领了服装的潮流,使茶服更具创新性和时代性,同时也有力地倡导了中国饮茶之风。在古典与现代元素的结合中,充分展现了中国茶文化的时代特色,在与世界时尚接轨的同时也重新开启了中国茶文化的创新篇章,使中国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有力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继东,胡正荣.超越与回归:谈国际传播的价值问题[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3(4):5-7.

[2]黄玉冰.中国茶服的设计研究[J].丝绸,2011(7):40-45.

[3]李晓岩.时装表演的节奏韵律美—————动与静[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18-19.

[4]朱宁,王彦.展示的艺术————谈服装展示的多元化艺术表现[J].宜春学院学报,2010(1):169-171.

[5]姜添文,张进平.浅谈中国茶文化中体现出的道家理念[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3):160.

篇9

音乐元素融入茶文化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艺术的想象力、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将音乐元素融入茶文化,加深人们对茶文化的理解,并且人们可以从茶文化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之处,增强人们对艺术的审美和感悟。

关键词:

音乐元素;茶艺文化;想象力

茶文化是我国悠久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久远,其将道家、儒家等百家的文化进行有机的融合,对人们的日常行为和思维方式施加着影响。茶艺作为茶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依靠表演者、解说员、音乐等多方面的元素进行有机的结合,并且搭配表演者专业的表演和优美的舞姿等,让参与者在和谐静谧的环境中感受茶文化的魅力。教育机构在进行音乐教育时,将茶艺和音乐两者进行融合,是对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有力补充,并借此可以提高学生对艺术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同时对我国传统的茶文化进行学习和继承。

1茶文化与音乐的融合

“茶”起源于中国,发展于中国。从汉朝开始,文献资料中就有关于饮茶的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饮茶习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慢慢兴起,到唐朝时达到鼎盛。唐代是我国历史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极大发展的重要时期,人们对物质和精神文明生活的要求较高,饮茶风俗在当时风靡全国。茶圣陆羽在其文学专著中对茶文化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且借此推动了茶文化的发展。音乐可以让人们轻松舒缓,聆听着优美的音乐可以使人们慢慢释放内心的压力,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在饮茶时加入音乐,可以将内心的杂念和浮躁排除,放松身心。汉唐时期,人们已经逐渐将音乐、舞蹈、书画等多种艺术形式与饮茶行为相结合。古代的文人墨客均喜欢饮茶,并且在饮茶的同时演奏音乐,尤其古筝的演奏更有意境,这种饮茶方式逐渐上升为茶艺和茶道。茶艺传递的是一种清新脱俗、质朴典雅、内心平静的意境,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可以帮助人们体会到茶带来的种种感悟和享受,体会到大自然的魅力和亲和力。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对茶文化更加的重视。清香扑鼻的茶加上美妙的音乐,让人沉醉在精神世界中,身心得到极大的放松。茶文化和音乐的有机融合,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茶文化,鉴赏音乐,培养人们对艺术的审美和追求。自古以来,茶和音乐都是互相伴随,在品茶中融合音乐情境,在聆听中品评茶文化,是人们在对物质生活满足的前提下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平静安逸的向往。

2音乐在茶文化中的作用

2.1音乐信息传达的共性

音乐是人们相互沟通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可以从音乐中了解和认识到不同国家人们的兴趣爱好和风俗习惯。音乐之所以可以无障碍地进行沟通主要是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第一,音乐是以声音进行传递的,并且是相对自由的一种传递情感的方式;第二,音乐的作词者和作曲者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的音乐体系知识,可以借助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知识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和理解,从而对音乐作品进行完美的演绎,带给人们视听盛宴。不同国家由于文化不同,茶文化所代表的意义也不尽相同,人们在品茶、赏茶的时候,可以借助音乐和自身对茶的理解去感受茶文化的魅力和茶文化所要传递的思想。由此可以看出,音乐和茶文化在传播信息的方式上具有相同的属性,并且也存在一定的联系。

2.2深层思想的共性

音乐是历史长河中人们智慧的结晶,音乐词曲中包含了历史因素和作词者的情感,然而,我们对复杂或者纯的音乐却无法从中解读出创作者的内心情感和所要传递的思想。人们在欣赏茶艺表演时,只是觉得表演者的动作优美,但是难以从表演者的行为中理解茶艺师所要传递给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内涵。人们无法借助想象力来对茶艺师所要表达的思想进行感悟。但是将音乐和茶艺进行融合就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音乐是具有魔力的,人们可以借助音乐来理解茶艺师所要传递的内容,并且发掘深层次的思想内涵,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音乐和茶艺文化具有相同的属性,并且也正是这种共性,使得人们更加轻松和有效地理解两者所要传递的情感和内容,使得人们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大大提高,丰富欣赏者的内心世界,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

2.3音乐是具有流动性的艺术表现

音乐是靠声音进行传递的,具有一定的律动性,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能借助内心去感受。但是,音乐的律动性并不只是单纯地进行传递或持续一种声音,而是将多种音乐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列,一首完整的音乐作品中不仅仅包含多种乐器的结合,而且还包含作词者和作曲者的感情。音乐的律动性满足了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并且随着音符的变化,触动人们的内心,触发人们内心深处隐藏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音乐之所以可以唤醒人们内心隐藏的情感,主要是由于音乐音符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节奏性,通过一系列不同的表现方式来传递中心思想。在茶艺表演的时候,是依靠表演者的肢体语言和节奏感来进行信息的传递,随着表演的不断深入进行,人们的思维和情感也在不断地变化着,并且借助茶香融入新的情境中去,从而使得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另一方面,在人们欣赏茶艺表演的时候,可以更加直接地将茶文化传递给欣赏者,使得茶艺的表演更加得饱满,茶艺的艺术形象更加完整。对音乐来讲,欣赏者需要完整地赏析一首音乐作品后,才能理解音乐作品背后蕴藏的情感和思想,茶艺和音乐的有机结合,使得茶艺的艺术形象更加完整生动,人们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不断提高。

3茶文化在音乐教育中的运用方法

对音乐教育和茶文化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之后,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有效地将音乐教育融入到茶文化中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重视,逐渐兴起了茶文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茶文化产生兴趣,并且对茶文化和音乐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重新审视。

3.1重视音乐鉴赏,建立音乐与茶艺文化表演的联系

将音乐教育融入到茶文化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方式是让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赏析,并且借此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音乐作品进行自发的创作或改编。教师可以从音乐作品的改编中了解到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并且可以从中看出学生在音乐课的学习情况。音乐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沉淀,音乐作品在发展中形成了多种类型和风格,其中具有典型代表的就是民俗派、古典派、印象派和浪漫主义。我国的历史非常悠久,音乐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在课堂上进行音乐赏析,可以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并且教师将茶艺文化和音乐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到茶艺文化和音乐的情感、内涵,发掘出茶艺文化的精髓之处。如音乐作品《渔舟唱晚》,教师可以在播放作品时,搭配茶艺表演,音乐作品本身的特点,使得茶艺表演者的表演更加的流畅,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内心世界可以得到放松,学生在欣赏茶艺表演的同时也可以理解音乐作品的意境和创作内涵。

3.2通过民歌学唱,提升学生对茶文化的体悟能力

茶文化在我国的历史较为久远,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多元化的茶艺文化。不同地区所形成的茶艺文化,所具有的文化魅力也不尽相同。我国具有五十六个民族,茶文化也具有不同的民族性,并且在不同的民族中产生了不同的民族音乐。茶文化和民族音乐的有机结合,使得民族文化的传递方式更加的多元化。我国少数民族在茶艺表演中将民族音乐作为背景,使得茶文化的寓意更加的深刻,思想内涵更加的丰富,从而展现了我国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因此,将民族音乐教育融入茶文化中,使得学生可以对少数民族的音乐知识和茶文化进行学习理解。茶文化的发展,衍生出了大量关于品茶、赏茶、评茶的歌曲,这些作品的出现都是人们在辛勤劳作中所创作的。学习这类歌曲,内心世界得以放松,精神生活得到解脱,将自身的情感和茶艺表演者所传递出来的情感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产生思维火花,使得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内心世界得以丰富,也提高了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以及对茶文化更深的理解。

3.3借助音乐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提升茶文化音乐选择能力

经过对茶文化和音乐之间的关系分析,使得学生对茶艺表演的理解更加深刻,并且对茶艺表演的思想精髓更加容易理解,教师需要引领学生进入更深的领域对茶文化进行探索。音乐作品的实践活动,就是要求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进行分析和感悟,然后借助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对音乐作品进行二次创作和理解,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更深层次茶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能力和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教师可以积极开展一些校内音乐实践活动,由此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鉴赏能力。比如,教师借助“赏乐茶会”将学生组织在一起,进行系统的培训和训练,分层次地对学生进行艺术讲解,帮助其进行艺术的鉴赏和品味。然后,借助赏乐茶会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和检验,从中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理解情况。赏乐茶会是教师对自身教学成果的检查,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和知识掌握情况的活动。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来根据老师所出的题目进行音乐类型的选择,并且进行表演,借此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成果,也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自主性得到提高,提升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刘佳明.饮茶听乐,相得益彰———论音乐与茶文化之关系[J].福建茶叶,2016(2):228-229.

[2]宗敏丽,祁黄雄,吴健生.茶文化旅游模式研究及开发策略———以浙江顾渚村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12(3):315-320.

篇10

关键词:熟语;茶;心态文化

1 导语

熟语“是伴随着语言史发展的脚步和语用跳动的脉搏由使用该语言的整个社会力量对语言财富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成果,是汉民族语言的精华”。①在无以尽数的语海中,关于“茶”的熟语比比皆是,形成了一套茶文化熟语。在讨论茶文化之前,首先我们得弄清什么是文化。H. H. Stern根据文化的结构和范畴把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地说,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

从文化的内部结构来看,包括下列几层次: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物态文化层是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是可触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制度文化层主要包括国家的行政管理体制、人才培养选拔制度、法律制度和民间的礼仪俗规等内容。行为文化层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心态文化层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相当于通常所说的精神文化、社会意识等概念。这是文化的核心。

那么,茶文化也应该有这四个层次。鉴于前者更多涉及的是经济、自然、民俗等方面,和语言类关系不是很密切,本文着重对心态文化做重点研究,以下是具体分析:

所谓茶文化的心态文化方面是指是人们在应用茶叶的过程中所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这是茶文化的核心。如人们在品茶中所追求的人生价值观,把饮茶与待人接物相联系起来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以及对方面的影响等等。

2 茶文化体现的人生价值观

中国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的思想,贯穿于茶文化发展的历程,形成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分析和研究中国茶文化关于人的人生价值的思想,对我们进一步了解茶文化的历史,理解茶文化的精髓,发扬光大中国茶道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茶文化所体现的人生价值观就其要义来讲,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2.1 重德

重德,是中国茶文化人生价值观中最基本的内容。讲究茶德,塑造高尚人格,完善自我,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是历代茶人崇尚和追求的目标,也是茶文化的核心内涵。关于此方面的熟语有“一女不吃两家茶”、“吃两家茶,睡两家床”是对“妇德”的说明,虽然不符合当今世界的思想,但是对爱情的忠贞是中国传统的道德。

2.2 尚和

茶道中“和”的基本涵义主要是和谐。通过以“和”为本质的茶事活动,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茶文化关于“和”的内涵包括人们认识事物的态度和方法,同时也是评价人伦关系和人际行为的价值尺度。通过饮茶、敬茶,形成了茶礼、茶艺、茶会、茶宴、茶俗以及茶文学等多种茶的表现形式,此方面的熟语有“客从远方来,多以茶相待”、“君子之交淡如水,茶人之交醇如茶”而实质内容则是以茶示礼、以茶联谊、以茶传情,而达到的目的则是以茶健身,以茶养性,以茶表德。

2.3 倡廉俭

廉俭之德的核心在于以茶示廉、以茶示俭的基本原则。关于这方面的熟语有 “粮收万担,也要粗茶淡饭”、 “勤快人讲实干,懒惰人讲茶饭”等等。当代茶圣吴觉农则示“茶性无邪”的理念,林语堂更是谨持“茶象征尘世的纯洁”之观念。茶为自然界之灵物,茶性至清,以至清至灵的茶性对应于人性,无疑要倡导一种廉俭的人生之道。在我们当代中国要以茶养德,修廉俭之德。这是茶文化给我们带来的人生哲理。

3 对中国的影响

随之最初的药用和饮食意义淡化,茶有了其他用意,并逐渐与宗教联系密切起来,茶与中国儒教、道教和佛教等联系起来更加丰富了中华茶文化。儒家以茶交友,以茶雅兴,以茶养廉,以茶提倡友谊与和谐。道家饮茶为契合自然。佛家饮茶为明心见性。以下分别分析。

3.1 茶与儒家的契合——贵和尚中

儒家思想核心是“贵和尚中”。“和”就是和谐,不冲突,中庸之道。儒家讲求的“和”可用于自然、社会、人生各个方面。万物调和、万事和平,才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和”是理性的节制,是一种气度、一种胸襟。这恰是茶的本性,反映了中国人的性格,即清醒、理智地看待世界,不卑不亢。“以茶会友”、“以茶养廉”、“以茶可雅志”即主张沟通思想,创造和睦气氛,同时保持一颗平和的心去看世界,认识世界,从而追求精神上的和谐。这也是中国人生哲学的最高境界。

3.2 茶与道教的融合——天人合一

道教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强调天与人、天道与人道、天性与人性是相通的,可以达到统一。道教与茶文化关系最有说服力的要数陶弘景《杂录》中所说“茗茶轻身换骨,昔丹丘子黄君服之”的记载。道教有“以茶飨客”的风尚,道家强调“无为”、“避世”思想,将空灵自然观点贯穿于茶文化之中,注重茶的养生之法,使茶艺达到切合自然的境界。同时,道教重感通之情。吸取宇宙天地之精气的茶与天地宇宙之精灵的人有性情相通之处,即茶的清与淡雅之性,与人性中的静、清、虚、淡的品性相似。正是如此,茶的自然本性与人生精神在茶文化中能得到高度的统一。

3.3 茶与佛教的交融——茶禅一味

茶与禅渊源深长,可用“茶禅一味”来概括。②这句熟语浓缩着许多至今也难以阐述得尽善尽美的深刻涵意。“茶禅一味”中“一味”指茶与禅二者融为一体,两者不可分离。意指禅味与茶味同是一种兴味,品茶成为参茶的前奏,参茶又成了品茶的目的,二位一体,水融。

茶成为禅事活动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深层的原因当然在于观念的一致性,即茶之性质与禅悟本身融为一体,具体表现在内外两个方面:一、外在方面:因禅宗讲究坐禅和禅定,在佛家看来,茶的自然属性可帮助僧人们提神醒脑,消除疲劳,振作精神,完成坐禅。二、内在方面:二者均重在主体感受,饮茶需心平气静地品味,以求环境与心境的宁静、清静。参禅要澄心静滤的体味,讲究专注精进,直指心性。因而茶是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物,很适合佛教徒守戒坐禅的需要。所以“茶助禅,禅助茶”。

4 饮茶透露出的哲学

中国茶文化自始便与中国人生哲学紧密关联。我们之所以可从茶文化中发掘出对应于人生哲学的有益理念,是因为茶性与人性有一定的对应性,特别是茶性中清醇静雅的一面,可让人不断地体味而受到无穷的启示。这些以茶喻理的茶文化熟语有着重要表义功能。现举例如下:

1.喻人情

人走茶不凉

客来茶相待,情谊融其间

2.喻事理

冷茶冷饭吃得,冷言冷语受不得

当家才知茶米贵,养儿方知报家恩

3.喻养生之道

宁吃粗茶饭,不尝无价药

吃生萝卜喝热茶,医生改行拿钉钯

5 结语

以上是对关于茶的熟语的文化内涵的浅析,我们在品茶中更应注重讲究其深邃的文化内涵,在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史上,茶为文化这一范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地位也是如磐石一般不可动摇。茶文化与茶文化的熟语二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相互促进。中华茶文化为茶文化的熟语的形成创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相反,茶文化的熟语也为中华茶文化的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国人,我们要弘扬中华茶文化。

注 释:

①姚锡远.熟语文化论[J].河北大学学报,1994

②林志.中国茶道[M].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

参考文献

[1]龚永新 蔡世文. 三峡茶谚及其特征[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1)

[2]李树新.人走茶不凉——柴米油盐酱醋茶文化义探微(七)[J].汉字文化,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