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主任任职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03 18:06: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村主任任职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021村主任最新述职述廉报告
大家好,我是***。我在上届经选民投票选举,当选为村主任,现将我任这一职务以来依法行使职权、履行村主任义务、发挥代表作用的状况向各位村民作述职报告,并接受大家对我的评议。
一、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高思想素养和业务水平
我当选为村主任以来,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途、方针、政策,以“.”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五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保持高度全都。为了能更好地履行主任职责,我还加强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选举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用理论和法律武装自己的头脑,牢固树立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行动上做到人民选我当主任,我当主任为人民,为我们村的经济进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主动参与上级领导组织的会议,仔细提出建设、批判和看法
主动参与办事处召开的会议,按时出席,并仔细听取和审议我苏屯村工作
报告以及其他报告。在商量各种报告中主动发言,对工作
中做出的成绩赐予充分的确定,对存在的问题敢于提出批判,对没有完善好的工作
提出合理化建议。在参与会议时,凡是我把握的状况与报告内容不相符的,我敢于提出自己的主见,目的是为了把全村的经济建设搞上去。
三、仔细履行代表职责,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我村地处办事处南部,主要农作物以蔬菜为主,其经济来源基本上是种菜卖菜。但我村土地已面临被惠济区解体用法,针对这一实际问题,我作为村主任,主动与村支两委班子一方面结合我村实际形成共识,另一方面主动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几年来,主要为人民群众办了以下几方面的实事:
1、带领群众与河南省出版学校交涉,使土地从原来的….增值…..元,增值2.5倍。并收回失地…..亩,引进洁丽洗衣,赢得地方税收资金…元,收回教堂南失地…亩,为村赢得资金……元。
2、为了让群众了解更多外界信息,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我主动和…….联系,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在没有任何资金下拉通了我村的有线电视线路,从今告辞了电视无信号的历史。
3、由于我村的饮水工程技术落后,管理不便,致使通水时间时有时无,时清时混,有些村组甚至停水。为解决这一难题,我与村班子成员一道又争取了“深水井”在我村实施。总容积为...立方米,户均达到XX立方米。解决均衡了我村群众饮水问题,同时为我村村民身体健康作出贡献。
4、土地转换性质后,村民的出路在哪里?针对这一状况,我组织了村委讨论,决定放宽政策,通过多次协调2**年盖房手续全部通过,20**年的部分正在申办中,支持和引导群众盖房,为今后的租房进展作示范引导,同时也转变了村容村貌。我们的做法是,首先支持部分群众带头,然后带动全村房屋租赁的进展。从目前状况看,效益已初步显现出来。如赵书霞、赵小九等农户,估计今年房屋收入可达7500元以上。
5、在端午节给老人送粽子,在重阳节给老人送保暖内衣和现金,在春节给老人送现金,时刻在我村发扬遵老爱幼的光荣美德,并于今年使群众免费办上医保,高校生领上1000元现金补助,为村的和谐进展制造了有利条件。
四、主动帮助政府推动工作
我作为村班子的主要成员,我与班子成员一道,肩负起村民自治的一切工作
。如制定各种规章制度,主动动员育龄妇女每个单月9日作妇检,该作手术的动员作手术,将方案生育工作
纳入村规民约管理,在办事处党委、政府的督查中,受到了较好的评价。
综治工作
在我村也呈良好态势,民事纠纷逐年削减,文明新风初步显现出来,人民勤劳、国泰民安。配合办事处组织村民代表,党员干部赴外地考察,学习先进阅历,通过“三五”、“四五”普法,人民群众学法、遵守法律的意识得到提高。。
五、主动参加代表小组开展的活动
几年来,我除了主动联系村民群众,反映他们的要求和呼声外,还主动参加代表小组开展的有关活动。学习有关党的路途、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视察学校收费,残疾人,低保户落实状况等。在视察和检查中,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为政府决策供应有益的看法和建议。
总的来说,在工作期间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的。针对以上自己的述职,我将虚心接受各位群众对我的评议,提出的珍贵看法越多,对我的进步关心越大。在今后的工作中,盼望你们一如既往地赐予支持和监督,使我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和服务力量,为苏屯村的经济进展和.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述职报告是上级主管部门考核、评估、任免、用法干部的依据;述职报告也述职者本人总结阅历、改进工
作、提高素养的一个途径;同时述职报告还是领导干部与所属单位群众之间的思想感情和工作见解沟通的渠道。下
面是我收集的述职报告.的内容,欢迎大家参考。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时间飞逝,转瞬间又是崭新的一年。回顾上一年的工作,感慨万千。为了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最好,西安特意把2021年的工作状况做如下的总结,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判指正。
一、狠抓三个环节,着力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和人力资源开发力度
坚持把人才工作作为人事局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区委经济工作大局,抓住人才的引进、培育、服务三个环节,着力打造一支能为“两个领先”建功立业的人才队伍。
一是抓引进。
先后组织保来得工业有限公司、华扬蓄电池有限公司、万家福商城等xx家用人单位,多次参与省、市组织的人才沟通大会,并会同卫生局等有关单位深化到中国医科高校、吉林高校、哈尔滨工业高校、哈尔滨理工高校等名校挺直洽谈引进优秀人才。
二是抓培育。
篇2
一,任期期间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责任 本人任**村村委会主任,主持村委会全面工作,主抓农业农村,协税,环境整治,村镇建设,安全生产,人才集聚等工作,分工4、5、6、7组,积极配合村党支部开展村里工作,服从服务于班子集体工作的目标,团结带领村委会成员在党支部的领导下管理村务。
二,任期内主要经济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主要指标 **村位于**镇东南首,现有26个村民小组,1002户,人口3986人,耕地3860亩,桑园1919亩,村内小型作坊3家,2家农家乐餐馆,家庭农场所1家,蚕业农场所3家,流转土地519亩。
1.科学管理,不断发展集体经济,三年对村闲置资产进行综合管理,利用土地增减挂钩盘活资产近30万元,2015-2017年村营收人**万元。
2.认真落实,积极完成镇下达的中心任务
对于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能认真贯彻落实完成,协税三年任务数**万元,完成**万元,土地增减挂钩任务数77亩,完成73亩。人才集聚任务数**个,完成 **个。
(二)认真履职,努力做好分管工作
1.农业生产.用心引导群众土地流转,扩大适度规模化生产、使一部分农民从一产中解放出来,向二、三产业转移。全村共流转土地500余亩。建立家庭农场1个,蚕业农场3个,养鸡场2个。
2.安全生产以抓安全为主,加强平安村居建设,做到对上负责,对已尽责,对下履职,每月七日对本管辖区的小型作坊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限期整改。对于建筑领域安全分解到人,形成安全网络,对农民建房,维修,拆房,本人做到和安全员亲自到场检查,工人是否带安全帽,农户与瓦工包头是否签订安全协议。
3.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村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村委会主任作为一个村领导成员,时刻要想着如何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好事、办实事。今年主要做以下几件事情:继续完成土地省投项目建设,积极化解在施工中所发生的矛盾纠纷。对新建灌溉车口把接电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多次与镇农电部门和村电工解决实际困难,确保农业生产不误时,抓好春耕生产。土地增减挂钩工作在任务大难度高的情况下,本人逐组按203图界找地方,联系测绘单位和评估公司,全年共完成38.53亩。顺利通过市县验收。积极做好土地确权发证工作,由于前期工作的失误,没有通过第三方验收,结过村干部共同努力完成了土地确权这项工作。绿化工作,全村下达35亩绿化面积,本人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绿化补植面积。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长效管理,年初制定村保洁员考核细则,召开保洁员会议,通过广播会广泛宣传,年初我村创建工作领导,制定任务分解,明确责任领导,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干部具体抓,村干部同志合力抓,保证了该工作有序开展。按照镇里统一部署做好夏季秸秆禁烧工作。夏季农忙季节我和村组干部坚守包片的村组田块,认真宣传秸秆禁烧的意义,努力说服群众按照政策对秸秆进行合理利用。在此期间我们分工明确,责任到位。村组织应急小分队在田间小路上巡逻,村干部分成两个值班组每天坚持到夜间12点,在经过20多天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好的成绩。安全生产,本人每月亲自和安全员对本村所管小型作坊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限期整改,对于建筑领域安全分解到人,形成安全网络,对农民建房,维修,拆房,本人做到和安全员亲自到场检查,工人是否带安全帽,农户与瓦工包头是否签订安全协议。
5.切实关注弱势群体,扶贫帮困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调治保,计生,征兵,农保等工作有序开展。
篇3
2010年是我到马蹄岗村任村主任助理的第一年。我于9月份参加四川省“一村一大”考试,经过笔试、面试,于十月正式到岗任职。到现在为止,我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工作了三个月了。我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我这三个月来的工作体会。
2010年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人生转折点,我走出了曾经无比熟悉的校园,进入了舞台更为宽广、情况也更为复杂的社会;我离开繁华喧闹的大城市,回到生我养我的家乡。我甚至告别了20来年的城市生活,来到了很少接触过的农村。面对这个崭新的环境,除了好奇与兴奋,我更多还是迷茫和彷徨。国家给我们提供了这样好的一个锻炼机会,把农村这块哺育人类的土地摆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放飞希望,开拓梦想。然而,这又是一项何其艰巨的任务,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怎样让我们的思想和理念在这片土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都是摆在我们面前难以逾越的难题。而能不能尽快融入农村生活,能不能和领导同事处理好关系都让刚刚走上这个岗位的我感到头疼。不过这一切的担心都是多余的,因为这里的领导、同事都平易近人,大家的关心与帮助也使我很快的融入到农村的生活中来!
由于对农村工作一窍不通,难以入手,乡政府将我调配到政府经发办公室,以便我尽快熟悉农村环境,掌握农村工作方法。在这三个月以来,我都干着一些比较琐碎的事,比如一些台帐的信息录入、制作表格等力所能及的事情,还有完成了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的单位清查工作,多次和王乡长、李主任、村上的吴书记等下乡熟悉农村的环境,尤其是马蹄岗村的环境。了解了一村的大体布局,各社组的具置,并且视察了我村的灾后农房重建工作,帮助村上收帐篷,发放救灾物资。平时没有工作的时候就自学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知识,争取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实际工作。
在这三个月的工作中,我有了不少收获,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对于要做好这个村官,要为老百姓做出切实的贡献来说,我做的还远远不够。这三个月来,我的工作重点都是放在了乡政府的工作上,而很少走到田间地头,走到农民中间去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要,甚至还有不少村民不认识我,还不知道我们村来了我这个“大学生村官”。做工作的主动性也不够,只是去完成领导分布的任务,领导要求做什么才去做什么,没有说主动的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些都是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注意和改进的!
总的来说,通过这三个月的工作,我已经完全习惯了农村的环境与生活,面对很多工作也不再是一头雾水,不知道从何处下手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全身心的投入到农村的工作中去,为马蹄岗村的和谐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自己的一番做贡献!
篇4
转眼间,不知不觉在二实小教务处这一岗位上已过四个春秋。回想四年前,本人从一所偏僻的农村中心小学调任到这一所在全区富有影响力,市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实验小学担任教务工作颇感压力。在这一千多个日子,如何带领这样的一所学校实现在教学工作管理上有所创新,办学质量再上台阶,学校发展进一步突破等系列问题使本人丝毫不敢懈怠。因此,四年来本人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脚踏实地,锐意进取,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制度为先”的管理理念,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积极履行岗位职责,较出色地完成各项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获得各级领导、社会、同事一致好评与赞赏。现本人将这四年以来的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廉洁从教,积极履行岗位职责。
俗话说:在其位、谋其职、思其责。作为教务主任,本人能本着“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亮一行”质朴的思想,廉洁自律,明确职责,树立两种意识,形成合力,从而积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1.树立合作意识。作为一名中层领导,必须发挥“上情下达”,“下情上晓”桥梁沟通的作用。在工作中,我能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树立大局意识,融合群体。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的工作态度,秉持“和而不同”的处事风格,加强沟通,重视合作,形成合力,从而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
2.突出服务意识。教学是服务,管理更是服务。如何使自己的工作更好地服务学校,服务于全体师生。在日常的工作中,本人能坚持两条原则:一是加强学习,不断加固精神防线,弘扬正气;二是乐于接受监督,自觉做到“三不”,即工作时间长不计较,工作任务重不叫苦,做的事情多不厌烦。我始终认为,一个人无论职位高低,能力大小,都要对工作尽一份责任,献一份力量。我不断告诫自己,要以身作则,赢得教师们的信任与支持。在工作中,我要求自己做到,对待同志态度谦和,和教师建立起平等的合作关系,不勾心斗角,注重团结,容人容言,荣辱不惊,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二、强化常规管理,促进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常规是底线,质量是生命线,特色是风景线。”如果没有规范科学的常规管理,质量无从谈起,风景线更是遥不可及了。因此,本人接任教务工作之初,就树立“办学要有特色,管理要有成效,质量要有保证”的管理理念,向管理要质量,向课堂要效率。以全面实施校园精细化管理为抓手,进一步优化、细化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夯实各项常规工作落到实处,努力实现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1.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为了进一步促进教学常规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使学校的各项教学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主持教务处工作四年以来,本人能立足于学校的实际情况分别制订了《泉港区第二实验小学教学常规检查评价细则》、《泉港区第二实验小学作业设置与批改规范要求》、《泉港区第二实验小学第二课堂活动评价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了教师教学常规工作业务内业整档,建立教师专业成长记录册及学生学业成长记录册。其中,教师专业成长记录册其规范、科学、美观大方的建档方式获得全区兄弟学校的赞赏与认可,现全区多所学校参照我校的建档方式记录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足迹。
篇5
一.认真学习。
不断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增强自身素质、责任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我经常这样想,只要不断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平时注重看书读报,学习法律法规和科学文化知识。特别注重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xx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写日记,把新的内容和珍贵的文章抄下来或去剪贴起来,并多次参加市、镇、村各种学习班、培训班,做到学习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始终把工作立足点放在发展经纪上、致富农民上、民办实事上,从而更加增强了自己的思想和素质。
二.努力工作。
做到了分工不分家,不折不扣的完成上级和村支部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我们罗家村人口多、范围大、矛盾多。根据组织分工,本人负责村委会工作和组织工作。重点抓好社会事业、村民造房、计划生育、民兵等项工作。尽管这么多的工作,但在一年中,做到科学安排,忙而不乱,对自己的工作,任务重,不推委,尽心尽力。
1.组织工作。按照党委村支部交给的各项任务如期完成,注重抓好党建工作和党员学习活动,注重培养年轻干部。从而为我们注入了新的血液,培养了后备人才。通过村干部、村委会的一班人的共同努力,开展工作,遇事与群众商量。经常走访群众,真正为群众办一些实事,群众就会信任,工作就好开展。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而取得了群众的信任,赢得工作的顺利开展开展,受到了上级的好评。
2、在计划生育和征兵工作上,做到领导和群众的满意,不拖全镇人民的后腿,计划生育满意率达98%。特别在今年的征兵工作中,由于班子成员共同努力和相关队长的支持,镇分配我们任务出兵工人。3、协助抓好村支部村委会的各项工作。冲当在前。我始终这样想,无论职务大小,只要组织和群众信任,就得把工作干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到群众满意。这是我个人的工作宗旨。
篇6
尊敬的领导:
你好!
本人XXX,男,现年XX岁,XXX村的村委会主任。
本人自20XX年担任河下村的村主任以来,工作方面辛勤努力,对待村民贴心实意,一直尽心尽责为村民办实事、谋幸福。
连续5年的村委会工作,压力很大。我经常为处理一些公务日夜加班,偶尔遇到村民起纠纷更是要各处奔走缓解村民矛盾、解决问题。然而,不幸的是长期的工作让我的身体有些撑不住了。我换上了比较严重的骨节炎,双腿不能在走多少路了,经常走上不到20米就剧烈疼痛。
时至今日,我已经萌生了辞退村主任职务的想法。考虑到因为我辞去村主任职务会给村民到来的影响,我已经委托村委会副主任接管我的工作,并将于今年年底召开全村村委选举。
特此,向市镇领导提出辞去村主任职务的申请。希望市镇领导根据我的实际情况,批准我的申请!
此致!
敬礼
姓名
日期
村干部辞职报告范文一:
尊敬的领导:
你好:
本人于X年X月X日禀承各级领导和群众信任,担任XX村干部,任职期间,严格执行村委会有关规定,按政策办事,面对工作中的千头万绪,努力克服困难,力所能及地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工作上得到了村委会领导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工作也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认可,对此,我表示由衷地感谢!
通过实践,我深刻认识到村干部官职虽小,责任却很重大,从村干部的身上更能体现开展农村基层工作的重要性,也体会到作为一个村干部所要面临的种种挑战。农村工作虽然看似简单,但点点滴滴都是群众关心的问题,都会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因而工作中要能吃苦,对待群众也要有耐心。这些说起来很简单,真正实践起来并不容易,为此,村里的工作赢得群众的信任,说明村委会成员付出了努力,我从心底里对积极为群众办事的村委成员感到敬佩。通过这些年的工作,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本人从心理上来说也更愿意在此基础上更好地为村委会分忧为群众服务,但由于个人原因,无法继续工作,不能很好地完成村委交给的任务,对这一点我个人感到非常遗憾,为不影响村委会的工作,经过认真思考,我决定辞去目前所担任的村干部职务,由此给村委会工作带来的不便,我深感歉意,并愿意尽自己所能降低这种影响。
本人准备在X月X日之前离职,在这段时间里,本人仍会将负责的工作继续做好,如果村委在此期间安排接替工作的人员,我将悉心带领新同志熟悉工作,帮助其快速走上正常工作轨道。如暂时无人接替,我愿将以前的工作经验以文字的方式整理留下来,以便接任的同志尽快掌握工作流程,最大程度减少因我的离职给村委会带来的不便。
此致!
敬礼
篇7
一、虚心学习,听从组织安排,认真做好每一件镇党委、政府安排的工作。由于下基层的时间尚短,我就加强学习,向领导学习,向同事学习,向村干部学习,向群众学习。寻找机会多听、多看、多思考,长见识,长能力。在工作中,坚持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不怕吃苦,乐于工作。
二、借xx镇农村进行第六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和村党支部换届选举的机会,开动脑筋,多听,多看,多思考,及时积累经验,把选举现场当课堂,把选举工作人员当老师,及时准确的向群众解释选举过程中他们不理解的法律法规。在村委会换届选举过程中,我先后作为工作人员参加了邹湾、xx、付家门、马庄、琉璃沟的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在支部换届选举中,先后体会了押庄、邹湾、程庄的选举过程的严密性。这些经历进一步增加了我在农村工作的民主法制意识。
三、当好村主任助理,发挥自己特长,奉献自己的才华给农村。由于自己是中文系毕业,在规范村里资料写作与上报材料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利用自己所长,不断完善村里的各方面欠缺的资料。为了更好的加强村级党风廉政建设,在xx镇纪委的指导下,我对邹湾村党风廉政建设的档案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今后邹湾村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将更加的完善和规范。特别是“42”工作法的记录正是高标准高规格的进行记录。
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确保“42”工作法规范科学的运用到村级事务中去,20*年我们完成了科学发展观及“42”工作法的学习发动,为了搞好这两项工作的宣传和发动,我亲自到村里写标语,在党员会和村民代表会上与他们一块学习理论知识、文件精神,在村两委干部的共同努力下,这两项工作进展顺利,收效显著,群众反映良好。
五、做好村里苗头和隐患的排查工作,对村里原有的案件,在镇领导及村干部的指导下进行处理,以前邹湾村是个老大难村,一年以来,在镇党委政府的关心下,村组干部的一致努力下,案件逐渐减少,目前村情基本稳定。
六、发挥自身特长,利用业余时间,在xx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镇里同意,成立《大学生村官部落》编辑部,我和几位同事创办了杂志《大学生村官部落》,并任总编,把对外宣传xx、服务基层、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引导大学生村官思想方向、提高大学生村官政治理论水平融入到这本杂志当中,目前该杂志已成功出版了四期,第五期正在紧张的筹备中,预计12月份出版。
七、结合在农村工作的经历,共撰写字数在2000字以上的调研报告五篇,分[更多精彩文章来自“:/”]别是《*市xx镇邹湾村调研报告》(被评为许昌市大学生村干部优秀调研报告,并荣获“三等奖”)、《关于在邹湾村建立花卉繁育基地的可行性报告》、《基层村级组织管理及现状初探》、《实施一线三区战略,全面推动xx经济发展》、《关于基层问题的几点思考》。另外,撰写的《沁园春大学生村官》被*市委、政府主办的杂志《今日*》刊登;撰写的《沁园春方氏祭祖》被全球方氏网转载。
八、为迎接20*年春节和十一国庆,xx镇分别举办了“xx之春”春节团拜会和庆祝建国六十周年文艺演出,与会观众200余人。我有幸与镇文化方面领导一道担任策划、编导和现场指挥,为这两场晚会的圆满成功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九、认真做好夏季及秋季秸秆禁烧工作,确保秸秆能还田的还田,不能还田的定点存放。
十、借助镇党委、政府春节看望五保户、18户特困户、两名贫困党员、优抚对象等机会更进一步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实际困难,同时协助上级党委、政府及民政部门把温暖送到他们手中。
十一、按照上级要求,结合xx镇对村容村貌整治工作的要求,我与村干部一块儿查看村里的具体环境以及在村容村貌整治方面所面临的重点和难点。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结合本村实际开展此方面的工作,重点在亮化、净化上下功夫,我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共安装路灯28盏,建造垃圾池13个,安排专人负责垃圾清运工作,全村沿线墙体涂白5000余平方,种植小红叶女贞20000棵,主干道树木全部涂白,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
十二、加入到了今年的抗旱浇麦的工作当中,每天深入田间地头掌握我村抗旱浇麦的进度以及面临的困难,督促村两委根据村民的实际需要加大投入用来购置灌溉用的水泵,水管等器材,为村民接燃眉之急。抗旱浇麦期间,邹湾村对口单位国土局支援5万元资金,镇政府也支援万余元资金,本文来源于范文中心:/村里共购置水泵5台,水管5000余米,新淘挖水井一口,有效的增加了可浇麦田的面积,使能浇的以最短的时间浇完,不能浇的想办法尽量创造条件去浇,抗旱浇麦期间,群众情绪稳定,对村两委的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十三、为确保群众利益,解决群众看病难,有大病没钱看的难题,掀起群众参加新农合的热潮,在上级下达任务的五天内,我村村民新农合参保率就达到了97.9%。
十四、加强监管力度,推进殡葬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20*年度,我村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殡葬改革任务,火化率100%,截至20*年度十月底,邹湾村完成死亡人口火化10例,完成年度任务77%。几年来,邹湾村没有一例非法土葬发生。
十五、结合我市开展干部作风整顿活动,借助远程教育等相关资源,在村里组织村两委成员,党员认真开展集中学习和自学、自查自纠、村民代表提议,党员干部写出自查报告及整改报告的形式从自身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的作风出发,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正,活动开展完后,我村党员干部作风有了明显改善。
十六、认真排查,悉心宣传,耐心讲解,做好动员,防止手足口病及麻疹的出现和蔓延。我市疫情发生以后,根据镇党委政府的安排,我多次下村发放防疫宣传单,与村支书商量每天安排专人在平安大喇叭上读防疫常识,让老百姓了解疫情,及时配合政府进行防治工作。
十七、xx镇“9.6”洪灾发生后,我立即到村里与村干部一块儿了解灾情,很快完成了灾情的统计上报工作,将危房险房户及时排查出来,并迅速完成了他们的撤离工作。
十八、根据镇党委的要求,我把邹湾村老支部书记的*年生活补助直接送到了他们手中,同时也有机会向他们更深入了解了村里的一些情况。
十九、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及要求,协助村支书(村主任)组织村两委干部按照xx镇学习课程安排本村学习,同时收看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科学发展观专题栏目,目前,村干部对本村的发展和长远规划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
二十、加强村级综合治理工作,完善相关会议记录,治安队巡逻与巡防记录登记制度化。用实际行动提高群众满意度,一年以来,邹湾村无一例治安及刑事案件发生。
二十一、做好远程教育的操作员。时刻谨记在大学生村官培训时市委组织部领导给我们的本文来源于范文中心:/任务,做好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的操作员,及时组织党员干部及群众收看各方面的信息,为了保证这一点,我经常检查网络的运行情况,到目前为止,我村的网络很少出现问题,村干部及值班人员也是规范操作,从而促进了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的网络畅通,和信息的及时传播。
下阶段我将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与上级保持高度一致,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培养创新精神,积极配合村支书(主任)把党委、政府的各项政策、任务及中心工作落到实处,认真完成每一件党委、政府交办的事情。
二、把农民当亲人,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疾苦,帮助或协调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今后要加大走访的面,争取走访更多的农户,动真情、说真话、办实事,赢得老百姓的支持和爱护,进一步发现我村存在的历史性的复杂的矛盾问题,能解决的尽力解决,尽最大努力的维护邹湾村的稳定,避免案件的发生。
三、按xx镇党委、政府的计划,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并把理论及时运用到实践当中去。继续用“42”工作法来规范和指导村级工作,进一步推进村级管理的透明化、民主化、法制化。
四、配合村两委进一步搞好村容村貌长期整治工作,创建一个良好的干净卫生的人居环境。
五、继续做好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的管理、使用、维护工作,加强党员干部的学习力度
六、进一步健全和规范村级各项制度,完善和规范村里的档案资料、会议记录、三资台帐记录等的按时登记上册。
篇8
关键词:后税费时代村民自治主要问题对策建议
2005年下半年以来,我们先后到四川省遂宁市、南充市、巴中市、广元市等地一些农村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于2006年底又组织了近200名在校大学生利用寒假期间,专门以村干部为调查对象,对四川省大部分地市州的100多个村庄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问卷调查,主要调查了解村干部对当前村民自治工作的意见和看法。此次问卷调查的范围涉及四川省的19个地级市(自治州),共发出调查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0份,依据回收的有效问卷数量多少进行统计排名来看,调查样本选取量最大的前十个地区依次是:成都、南充、广安、泸州、阿坝、绵阳、眉山、宜宾、广元、遂宁。
此次调查中男性占调查对象的84.1%,女性占15.9%,男性比例明显高于女性,说明村干部的性别构成以男性为主。从年龄构成来看,有74.7%的调查对象年龄处于36-55岁阶段,而18-35岁阶段和55岁以上阶段分别只占11.8%和3.5%,可见村干部的年龄构成以中年人为主,老年人和年轻人的比例都不高。从文化程度上看,被调查对象中初中文化程度占45.6%,高中或中专占40.8%,可见绝大多数村干部的文化程度属于初中或高中文化水平。现将此次调查汇总的情况以及我们的分析报告整理出来,供有关部门领导和对村民自治感兴趣的学界同仁们参考指正。
一、村干部对于当前村民自治状况的总体认识和评价
通过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表明,主要有以下一些认识和看法:
1、对于村民自治工作的认识和评价:
(1)从选举程序看,调查显示,62.4%使用流动票箱投票,33.5%秘密划票,4.5%由村干部。可以推测大部分村庄的投票做法是比较规范的。
(2)从选举效果看,91.8%认为上届村委会选举效果很好和一般,仅有8.2%认为效果比较差和非常差。因为此次调查对象即为现任村干部,他们都是通过上届选举当选的,所以绝大多数人是肯定这次选举效果的。
(3)村民大会以及村民代表会议召开情况:28.3%的对象表示所在村庄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13.1%表示以前开过,而36.2%表示很少召开,另外有22.3%的对象表示不清楚此事。由此可见,目前农村的村民大会以及村民代表会议的召开情况并不理想。
(4)村务公开情况:94.1%的村干部对村务公开表示非常关心和比较关心,仅有0.6%表示不关心,另有5.3%对此抱无所谓态度。
(5)一事一议的情况:76.4%认为一事一议效果很好和比较好,12.1%说不清楚,11.5%认为不好,解决不了什么问题看来大多数村干部还是认为一事一议的效果是好的。
(6)对本届村委会工作的评价问题。45.5%认为很好和好,50.3%认为一般,认为比较差和很差的只有4.7%。
可以看到,与近期以来我们同样在上述地区就村民自治工作对普通村民所作的调查结果来对照,【1】村干部对于村民自治工作的总体评价较之于村民而言,是明显偏高的。因为此次调查对象的身份是村干部,所以他们对自己工作的评价还是持肯定态度的。
2、取消农业税之后的干群关系问题
调查也表明,取消农业税之后,被调查者中有84.5%认为干群关系比以前好,14.3%认为没有什么变化,只有1.2%认为比以前恶化了。由此看来,农业税的取消可以说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干群关系。
3、农业税取消后农民的负担问题
被调查者中有80.5%的人认为没有负担或负担合理,有19.5%的人认为负担仍然很重。可见,与以前相比,农民负担切实得到了减轻。
4、关于村委会工作成效问题
认为影响村委会工作成效的最主要因素是村集体缺乏资金。调查显示,影响村委会工作成效的主要因素依次排列为:村集体缺乏资金(54.1%),村干部能力不够(14.6%),村务管理不民主(14.6%),村民对村务管理比较抵触(10.8%),宗族势力干预村务管理(5.1%),其他(0.6%)。
5、关于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问题
有70.6%认为村干部的报酬太少和较少。有近1/3的人不愿参加下届村委会竞选,其原因主要是:工作难开展46.3%、报酬低14.9%、得罪人10.4%。
6、认为选举中最令人担心的问题依次为:
选民投票率低32.7%、乡镇政府影响干预24.5%,个别人通过非法手段操纵选举14.5%,候选人竞争激烈14.5%。
7、关于选举的竞争性问题
认为村委会选举应该加强竞争,并愿意和非常愿意通过一些积极主动的方式参加竞选。愿意通过走家串户、贴海报宣传、发表演说等方式竞选的人有47.3%,说明较多村干部还是愿意采取一些积极主动的方式去参加竞选。
8、关于乡村关系问题
调查对象中有65.5%认为现实中的乡村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和“主要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35.0%认为是“指导和被指导”和“主要是指导和被指导”关系。由此可以判断,现实中的乡村关系更多地表现为领导与被领导的上下级关系。
9、关于两委关系问题
调查对象中有58.6%认为两委关系应该是“相互配合”和“各管各的事”,说明较多的村干部对两委关系有正确的认识。有86.7%认为两委关系是很和谐与比较和谐的。但也有33.7%认为应由村支书管村委会,只有7.7%认为应由村委会管村支书,这表明在现实中村支书的权力和影响,要远远大于村主任。而对于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问题,66.3%表示不赞成,16.0%表示说不准,仅有17.8%表示赞成。可见,大多数村干部并不赞成“一肩挑”。
10、上届村委会选举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
29.4%认为选举动员不够,20.1%认为乡镇领导干预选举,17.9%认为部分村民借选举要求解决个人问题,16.0认为候选人贿选拉票,9.9%认为受到家族势力的干扰,3.5%认为黑恶势力的影响,3.2%其他。
通过上述调查统计结果可以看到,绝大多数村干部对目前村民自治工作基本上持肯定态度,同时又认为还存在着一些共同性的问题,村民自治正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那么,应当如何正确地认识这些问题并采取正确的策略应对挑战,这正是当前村民自治的实践者和研究者们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我们通过对上述这些问题加以归纳和梳理,主要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对其成因作了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对策性的意见和建议。
二、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1、税费改革后农村公共事务难办的问题。此次被调查的村干部中,有54.1%的人认为,影响村委会工作成效的主要因素是村集体缺乏资金,是回答这一问题的各个选项中比例最高的。事实上,自农村实现以来,大多数村庄集体经济解体消失,成了“空壳村”。但在税费改革之前,村里还可以通过提留获得一些资金用于村庄公共事务。而在农业税取消之后,彻底断绝了村集体的经济来源,村集体资金的缺乏导致村庄公共事务的经费投入没有来源和保障,这就必然影响村委会的工作成效。所以相当多的村干部认为税费改革后农村公共事务难办。与此相关的还有三个问题,一是74.3%的村干部认为村级债务是村委会工作中最头痛的问题;二是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有70.6%认为村干部的报酬太少和较少。这次调查表明,有近1/3的人不愿参加下届村委会竞选,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报酬低;三是认为税费改革后最难办的事情是(共有450个选择,这里依次排列前五位答案):25.3%公共建设,15.3%计划生育,12.7%债务纠纷,11.6%社会事业,10.9%发展经济。可见,集体经济的空虚薄弱是制约村民自治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关键因素。
2、村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问题。29.4%的村干部认为选举中最令人担心的问题首先是选民投票率低,这是关于这个问题的所有答案中排列首位的选项。村干部们的这种担忧可以说既是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也是理论分析的必然结论。因为,无论是现代民主政治的理论和实践都表明,要推行一种科学的民主管理的机制,必须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和参与。只有广大村民积极参与了,并且也有能力当家作主了,村民自治的格局才能真正形成,村民自治也才有内在的动力。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村民自治作为我国农村基层民主的一种基本形式,尽管政府的主导作用非常重要,但经济的原因是始终是基础性的制约因素。因此,村民自治要高质量地运行,必须要有足够的经济保证。美国政治政治学家亨廷顿认为:“对大多数人来说,政治参与只是实现其他目的的手段。”【2】在中国,广大农民刚刚摆脱温饱,还在为自身和家庭的生存而奋斗,与大多数农民最贴近的只能是较低层次的物质利益。用明恩溥的话来说,“中国农民的生活由两部分构成,一个是‘胃’,一个是‘钱’。”【3】民主政治对广大农民来说还不像阳光、空气一样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它在某种程度上还只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奢侈品。贫困低收入的农民群体并不真正需要高级的民主政治,从而导致村民自治往往流于形式。这从我们在四川各地一些农村进行实地考察时了解情况中也可以得到证实,许多村民的看法是:“村干部拿他的工资,我种我的田,各管各的事”。尤其是取消农业税之后,许多村民觉得村委会与自己已经没有什么经济上的关系,农业生产是自己的事,现在村干部不像以往那样收取税费,干群关系也比以前缓和了,村集体也没有什么资源值得关注,村委会也不能帮助村民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至于上面所倡导的所谓“一事一议”,也就是要村民自己出钱办事,而许多事情由于人心不齐也办不成,于是许多村民对村民自治也就越来越感到没有多大意思,村民的政治参与也就越来越缺乏动力。
3、农业税取消之后的乡村关系问题。有65.5%的村干部认为现实中的乡村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和“主要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在对村民调查中得出的看法也大体如此,有53.5%的村民认为乡村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这应当说是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前乡村关系的实际状况。然而,近期以来学界曾经有人想当然地以为,取消农业税后乡镇政府不再需要村干部去征税,村干部也就不能从税收中获得利益,这就打破了乡村的利益共同体,于是村组织不再履行征税的任务而减少了行政职能,从而就可以更好地管理村务,成为真正为民谋利的自治组织。但从我们的调查了解的实际情况来看,这种观点仅仅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推论。而实际上,村自治组织如果缺乏经济上的独立性,在实践中也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自治,仍然不过是完成上级任务的“政府派出机构”,而且可以说今天的自治组织甚至比以往更大程度上被“附属行政化”。其理由非常简单,既然现在村干部不再从村提留中获得经济报酬,而是从乡镇政府领取补贴和各种奖金,完全没有一点经济上的独立性,那么,正如俗话所说“吃人家的饭,为人家办事”、“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因而村干部也就理所当然地必须承担乡镇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更加名副其实地成为乡镇政府的“一条腿”。况且,村干部的这些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又是乡镇政府对村干部年终进行个人工作绩效评价乃至个人升迁的标准,所以说,以往存在的自治组织附属行政化的状况在今天决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改变,并且在许多地方比从前更有甚者。由于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之间的关系在现实中经常被倒置,村委会应有的自治色彩被淡化,因此,村委会不但难以充分体现农民意愿,反而更多地作为乡镇政府一些行政职能的延伸,在更大程度上成为乡镇政府意志的执行者,那么它自身的自治功能也就很难实现了。
4、现实中的村支书和村主任的关系即两委关系问题。此次调查表明,有86.7%的村干部认为两委关系是很和谐与比较和谐的。当村支书和村主任两人意见不一致时,90.4%认为应相互协商,还有7.8%认为村主任应听村支书的,另有1.8%则认为村支书应听村主任的。从上述7.8%和1.8%两个数据的比较也可以推测,现实中村支书的权力影响通常要大于村主任。通过这上述这组数据也充分表明,大多数村干部是能够正确看待两委关系的。而对于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实行“一肩挑”的做法,大多数村干部并不赞成。这表明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这两个职位分设是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的,“一肩挑”虽然可以避免某些矛盾和摩擦,但显然不利于合理分工,更不利于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是有悖于村民自治的初衷的。
三、积极应对现实挑战的对策和建议
第一,政府应加大向农村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在提供公共产品上要重点向农村倾斜。在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由于村集体缺乏资金,因而只有通过“一事一议”方式进行集资修路、兴修水利等等,于是一些地方农民负担又出现了反弹。当然,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农村社会公共产品和社会公益事业资金短缺是一个很现实的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农村社会公共产品和公益事业主要包括农村的义务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乡村道路、农田水利、广播电视、优抚定补、五保户补助等。这个问题实际上反映了政府对农村履行提供公共产品职能的重大问题,反映了政府对农民是“多予少取”还是“多取少予”的基本政策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正在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政府应当转变观念,在履行公共职能上,应当本着城乡平等对待的原则,既要加强对农村公共事务的管理,也要加强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提供,要理顺农村公共产品提供的渠道,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从根本上扭转乡镇财政收入的多少和公共产品的多少取决于农业税费多少的局面。考虑到长期以来,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欠账和农村公共产品的严重短缺,政府应加大向农村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在提供公共产品上要重点向农村倾斜。
第二,逐步增强村委会选举过程的竞争性,提高当选村干部的责任感、荣誉感,同时,还应从实际情况出发,逐步解决村干部的一些后顾之忧。据调查显示,现任村干部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愿意通过一些积极主动的方式参加竞选。因此,有必要增强选举的竞争性,使竞选者通过走家串户、贴海报宣传、发表演说等方式竞选,这样既可以加强竞选者与选民之间的直接接触,增进相互之间的沟通了解,也可以使当选者任职后具有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增强其合法性、责任感与自豪感。这是有利于村干部履职后顺利开展工作的。同时,随着地方经济发展,也应适当提高和增加村干部的补贴,条件具备是还应解决退休村干部的养老保险等问题,使他们解除各种后顾之忧,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村里的工作上来。
第三,乡镇政府必须严格依法办事,充分尊重村民委员会的自治权,改变过去随意干预等不妥做法。有的研究者提出,近年来村民自治呈现出逐渐弱化以至退步的倾向:一是某些地方强制推行党支部和村主任“一肩挑”,使的村民难以自主地选举村委会主任;二是全面推行“村财乡管”这一做法,削弱甚至取消了村民在财务方面进行自我管理的权利;三是某些地方政府规定村级组织主要领导由县乡财政发工资,把将工资作为乡镇控制村级组织的手段;四是党政机关往村里下派干部,特别是把新毕业的大学生派到农村当“村官”,目的是为了帮助农民,但实际是把村民自治变成官员统治了。【4】“如果任由这些现象发展下去,村民自治的应有之义就可能被曲解和取消,村民自治的已有果实就有逐步丧失的危险”。【5】这种情况在四川省一些农村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如果乡镇政府不能还权于村,村民自治就很难获得实质性的发展,而且目前确实有逐渐弱化以至退步的倾向。
第四,积极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社区群体组织,增强农民与村庄之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的联系,提高村民政治参与的效能感。有的基层干部这样描述农民对待民主的态度:“如果民主与他们的利益相关,他们就热心参与;如果民主只是一项在上级规定时间内完成的任务,他们就不感兴趣。”这与雅安市委副书记张锦明的观点有着相似的逻辑:“在上面,民主是个理论问题,是制度设置问题;对基层政府官员来说,只是操作程序问题;而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则是个利益问题。”【6】由此看来,实行村民自治,究竟能不能给他们带来利益,这是决定他们政治参与是否具有积极性的关键之处。所以,开展村民自治,一定要与农村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相结合,与完善农村社区服务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这个战略目标相结合。最近,中国农业大学叶敬忠等五位教授向中央汇报,他们发现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与农民无法参与政策制定及实施有关。面对组织化程度薄弱的中国农民,这些为“三农”问题奔走呼吁的学者,更多地希望这些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能够有一种组织化渠道以供意见表达。【7】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调动农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才能极大地激发农民群众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从而使村民自治和新农村建设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第五,加强培养和树立农民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能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村民自治。当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对于目前一些地方村民自治面临着农民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这既有经济、政治方面的原因,也有思想认识方面的原因。如有的农民不愿意参加村民委员会选举,有的即使参加了也是勉强应付,草率从事。有的村民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就把选票连同自己的民利一同出卖。有的在决策村内重大事务时,不发表意见,而按法律要求应当完成的任务也不积极完成。这些现象都与村民的主人翁地位不相匹配,也难以适应村民自治健康发展的要求。因此,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村民的民主法制教育和文化知识培训,使他们认识到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终究要靠农民群众自己,只有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村民自治,切实履行自己的民利和责任义务,这样才能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才能越过越红火。
(注:本文由项目负责人任中平执笔完成。在本课题的研究工作中,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青年教师尹学鹏、2005级政治学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崔山磊、李睿、高峰、王潇雨、葛长鲜、田谢辉、黄东华、张晓燕以及我校近200名本科生参与了此项农村实地调研和资料整理工作,并由崔山磊同学对资料进行了初步的统计分析。)
注释:
1、另一项专门对村民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村民对村委会的工作满意度不高,认为村委会不能帮助农民解决什么问题,起不了什么作用。只有29.0%的调查对象对目前村委会工作十分满意和比较满意,而52.9%选择了“一般”即谈不上满意,也谈不上不满意,还有18.0%则表示不满意。可以判断村民对村委会工作满意度不高。参见:任中平.当前村民自治面临的困境、归因与出路[J]软科学研究.2007.5
2、塞缪尔·亨廷顿[美].难以抉择—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参与[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3、明恩溥、林欣译.中国人的素质[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2
4、于建嵘.村民自治取得的成果有逐渐弱化倾[J]南方周末.2006.8.10
5、刘松山.民主为什么不能只从基层开始[J]法学.2007.3
篇9
一、理想与现实带来的思考
经常有人问我这样一个问题,大学毕业后为什么选择去农村工作?我毫不犹豫地告诉他,这缘自我对农村那份情有独钟的热爱!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我对于农村更有感情,更能体会到农民生活的艰辛。客观地讲,这种感受曾有过梦想与现实的困惑、交锋。像很多大学生一样,当初我也是带着美好愿望和满腔热血到农村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的,可却发现对农村的梦想与现状有较大差距,日复一日平凡琐碎的工作内容,偏僻简陋的工作环境,再加上一些同学在大城市享受优越工作环境和经济待遇的刺激,我的自信心受到前所未有的强烈打击,不知不觉中产生了心理落差。特别难熬的是第二个月,最初的新鲜感已经渐渐消失,我开始感到“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做。”一次有位村民请我帮忙解决一件事情,将此事转告给村主任之后,村主任问起该村民的姓名,我发现自己居然忘了问。而且诸如“当村官没什么前途,以后也不一定能转成公务员”、“一个大学生怎么天天做些接电话、端茶送水的小事,太浪费了,干什么不好非干这个?”等负面言论也接踵而至,更让我感到了迷茫和困惑,于是我开始思考来这里的真正目的。
二、积极端正态度
“首先端正态度,我是来干事创业的,而不是单纯为了就业”,想干出样子就要勤于学习,努力当好“小学生”,尽快实现学生到村官、学校到农村、以学习理论为主到以实践为主的三个大转变。很快,我坚定了自己最初的信念。扎根基层,创业农村,服务群众,如果说不艰苦,那是言不由衷的话。刚到村里的第一个晚上我彻底失眠了,那段时间我依然把自己放在父母的骄子,学校优等生的角色上面,面对什么都需要靠双手打拼,一切重新开始,感觉很无助,只是被动的看待所处环境。在认清问题症结所在后,我便主动利用空闲时间,大量学习经济、科技、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走出去向镇村干部、老党员和群众学习社会知识、人际关系、处事方法,坚持以村干部的标准来设计自己、要求自己、锤炼自己,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最大程度地融入到实际工作中去。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这个转变角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学习,不断适应农村环境,不断提升工作能力的过程。通过自身努力,我的潜力和能力得到挖掘和提升,村干部和群众都对我开始刮目相看。半年后,村里让我负责全村低保申办、企业安全监管及远程教育等工作,虽然事情比较杂,既要面对个体,又要面对群体,还有充满时代气息的远程教育工作,但我基本上能做到合理安排,统筹兼顾,不再是以前那个不知所措的毛头小伙子了。
三、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困难较多,但作为大学生村官,更要有担当责任的能力和勇气,努力独当一面,用实干赢得群众的拥戴。村里安排我负责的低保工作,点多线长面多,面对的都是一些弱势群体,特别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延寿村失地农民越来越多,虽然市里和区里采取了许多积极有效的政策安置了部分失地农民的就业,但还有不少年龄大、身体差的农民生活比较困难,只能通过低保解决生计。为了做好这部分人的工作,我深入到这些贫困对象当中,一方面耐心向他们宣讲政策,争取他们的理解支持;另一方面,积极为他们向有关部门申报低保手续,为他们解决点实际困难。村里有一位张娭毑,一双儿女都在外打工,自己腿疾行走不便,在为她办理低保过程中,我先后五次上门,为老人写报告,开证明,甚至连老人的低保照片都是我帮他照的,当老人拿到低保证后,连声道谢:“大学生伢子真不错!”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大家都能主动配合村里工作,支持城区经济发展。平时我除了完成村里安排的日常工作,还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得心应手地为村里做好宣传栏、远程教育等工作,并帮助村里完善了村干部考勤管理制度,建立了党员干部信息管理台帐。
四、工作中的心得体会
篇10
【关键词】宗族/村治/乡政/权力分配与运行/治理精英
【正文】
乡村治理的核心问题是权力问题,即什么人、以什么方式取得治理权,并以何种方式行使治理权。因此,研究宗族在乡村治理中的实际角色,就不能不重点分析它与治理精英的关系。在传统中国,宗族在乡村治理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享有对族民的全面管理权,并与乡村治理精英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那么,在80年代以来的乡村治理中,历史上宗族与村治精英之间的传统关系是否已再现?笔者在90年代初的调查中曾发现,乡镇在选任村支书、村主任时已出现“看家族和个人势力大小,看能不能镇住地盘”的倾向[1]。也就是说,宗族背景已成为能否出任村干部的重要条件之一。近年来,一些学者的相关研究也反映了这种现象的存在[2]。不过,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是,当前,宗族与乡村治理精英传统的互动关系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恢复,或是否有所变化?两者之间的关系呈现何种新形式?这对乡村治理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本文拟依据对50个观察研究村的资料[3],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鉴于笔者已另文研究1999年村民直选中宗族因素的作用问题[4],本文研究所设定的时间下限为1999年直选发生前宗族与村干部之间的关系状况。应当说明的是,此前选任村干部的体制主要是“任命制”与“指选制”,权力掌握于乡政[5],因此,本文在很大程度上又涉及到乡政在任命村干部时对宗族因素的考虑。
一、农民与乡干部如何看宗族与村治权力分配的关系
我们先来看看乡村干部与村民的看法。在1998年我们对536个乡干部进行非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时,曾了解到他们对宗族与村治权力分配关系的看法。在1999年选举观察中,我们再就同样的问题非随机测试了172个村干部的看法,并随机了解到1200个村民的看法。对这三个群体的调查由于取样方式不一,并不具有严格的可比性,但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他们对宗族影响力的各自判断。其结果如表1所示:对“让大家族的人当村干部、特别是当村主要干部”这一问题(Q1),持认同意见的乡干部和村干部的比例明显高于村民(分别多出34.2%、22.1%)。在对“宗族势力是否会干预和操纵村政”(Q2)的判断上,乡干部的评估最为严重,村干部次之,村民群众则看得很轻。
表1乡干部、村干部与村民群众对宗族与村委会选举、村民自治关系的看法单位:%
附图略
这也就是说,如果按乡村干部特别是乡干部的看法,宗族势力对村治权力的分配有着较强的影响力,为此乡政府在安排村干部时也不得不迁就之;而如果实行民主选举和村民自治,就更有可能出现宗族势力干扰与操纵村政的局面。但按村民群众的看法,宗族的影响并没有那么严重。那么,实际情况是怎样?哪一类看法更切近实际呢?以下各节细叙之。
二、村干部的宗族背景
如前所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调查表明,宗族是村干部出任的重要背景之一,其主要论据即看村干部的姓氏归属。如“中国村民自治研究”课题组在吉林黎树、河北迁西、河南许昌、山西临猗、福建新罗与湖南临澧6县60个村对村干部所作的姓氏背景调查表明,村干部中以大姓居多,尤其是村支书中大姓所占的比例最高,在“民选”的村主任中大姓的比例达60%(详见表2)[6]。但是,这种研究有一个易于遭到批评的缺点,即往往将行政村的姓氏对比与宗族状况直接挂钩。事实上,农村的姓氏构成比较复杂,同姓不同族的情况比比皆是,因而人口众多的大姓未必就是该村的大族。正如朱秋霞曾恰当地指出的那样,一些研究者往往停留在比较村干部的姓氏构成和村民的姓氏构成上,“牵强附会地解释家族对村庄行政权力分配的作用,或者没有作用,而缺少有说服力的实证资料”[7]。
表2村干部姓氏在本村的分布情况单位:%
附图略
资料来源:王振耀,白钢,王仲田.中国村民自治前沿[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259.
出于对姓氏与宗族构成可能分离情况的考虑,我们在调查中便进一步地了解村干部实际的宗族与房股归属情况。从1999年对40个选举观察村两位主要干部的了解看,在“人民公社”时期末期,宗族因素在干部任用中的作用开始显现,80年代后期,宗族的影响力已显著增大。到90年代末的村民直选前,主要村干部须具备大族大房背景的现象已很普遍,在被抽样调查的39个村中,大多数村支书、村主任来自大族、大房(详情见表3)。
表31999年选举前村主任、村支书所在的宗族与房份情况N=39(村数);单位:%
附图略
说明:选择项“其他”,系指村支书或村主任空缺,或由乡政府下派的干部兼任等情形。
资料来源:肖唐镖.村委会选举中的宗族因素[A].张明亮.村民自治论丛(1)[C].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1.
这种情况也出现在我们另行调查的10个村治个案村中[8]。在这些村中,除了藻苑与汪庙村外,其他8个村皆出现了两位村主要干部或其中的一位须来自大族或大房的现象。
进一步研究发现,宗族背景影响村干部出任的机制往往有以下四种:
一是实力原则。村干部特别是主要干部,成了大族大房或大村庄之间平衡的产物,形成“权力分配格局的惯性”。如村支书与村主任中的大多数来自大族大房或大村庄,村干部中的其他职位则在另外的房族或村庄中平衡地分配。在50个观察研究村中,多数村便形成了这种相对稳定的权力分配格局,笔者曾称之为“村权力分配的自动平衡机制”[9]。如在岱村,自1949年以来,戴氏宗族的五大房除承庆堂外,其他各房都有人任过村干部,近年来形成了由三个房共享村政大权的局面。金村在近20余年的历届村级班子中,村干部中虽有来自小房者,但来自大族大房者所占比例特别是所占主要干部的比例明显更高,时间越往近移就越是如此。而在华村,在“集体化”时期,由于政策导向的影响,大村落大宗族田段、朱家仅有一般干部,长期“主政”的负责人都来自小庄小族村;至70年代末,随着“集体化”时代干部的卸任,第二代主持村政的负责人则主要来自两个大族,此后情况一直如此。总之,在乡村安排村干部时已形成这样的惯例,即以族际和村庄之间的实力对比为主,同时兼顾均衡原则。
朱秋霞、梅志罡的研究曾隐约地表明了上述现象[10],梅甚至提出:汪堤村村官的席位分配是在族姓之间的均衡。不过,他们在关注族姓关系的同时却忽视了地域之间的关系。如在汪堤村,事实上村干部的平衡现象,与其说是族姓间的平衡,倒不如说是村庄之间的平衡,或者说两者的并存,因为该村“三大头”(支书、主任与会计)在50年间的变动一直是在三个自然村之间的平衡。从笔者对50个村情况的分析看,村权力分配的平衡中既有族际之间的平衡,也有村庄之间的平衡。
与村干部的分配状况一样,村民小组干部的分配也体现出明显的“实力原则”。在由多姓、多村落组成的村民小组,情况更是如此。如在北岗村各村民小组中,虽然新的宗族组织并没有普遍重建,但潜在的宗族因素却对各村庄的事务管理仍有着影响。在村民小组干部的产生上,过去一般采用召开全村庄会议公推候选人投票选举的方法。近两三年来,由于报酬太低而工作又很难展开,村小组干部没有人愿意当,因此也间或由村委会直接委任。但无论采取何种方法,一般来说,在单姓村民小组或以一姓为主的杂姓村民小组,大房当干部的机会更多,说话更有作用,工作效率也更高;杂姓村民小组(指两姓或三姓势力相当)则一般各姓平均分配村民小组权力,各姓分到之部分也大致由该姓大房担任。第一种情况如章塘,它共有傅、晏、李三姓,其中傅姓占人口的绝大多数,村庄干部向来即由傅姓担任,晏、李两小姓基本上没有当干部的机会。傅姓又有四房(两大两小),平时小房在村民小组中总要承让大房三分(如灌溉水田时),小组干部也多由大房人担任,即使是小房人当了干部,大房也会多方掣肘刁难。第二种情况如后塘,该村庄有刘、周二姓,人口大致相等,因此村民小组干部一般由两姓共同担任,轮流担任正、副村民小组长。
二是“裙带现象”。这些年来,有的村出现这种情况:在发展党员或推荐、培养村干部时,在位者往往推荐或培养本族、本房乃至自家的人,出现父子传承、房支传承、兄弟传承等三种权力继替方式,笔者称之为“裙带现象”。在我们调查的50个选举观察村中,村权力在族内的这三种“传承关系”均已出现。在华村、岱村,出现权力父(母)子传承与房支传承的现象。而在仲村,邱氏宗族自争得村政主要权力后,这一权力便未在全族内自由地流转,而一直是在开始获得该权力的“前头房”中传承:该房虽然不是族内的大房,但由于始任的村支书出自该房,在他们的相继培养与荐举下,后来的几任村支书也均来自该房。
三是亲缘因素的影响。朱秋霞的研究曾表明,村内婚姻的增加使得村内不同家族形成复杂的婚姻关系,形成“网络家族”与“家族网络”,由此改变了不同家族之间在村庄权力分配中的力量对比关系。由于与大姓有网络家族关系,小姓也有可能担任重要职务,虽然权力会受到限制[11]。笔者对江西大鹿村的调查也曾发现:在该村虽然宗族的影响力已明显衰退,但“小亲族”对村治与村权力分配的影响却是明显的[12]。这种情况也出现在本项目研究的部分村中。如在选举观察的永昌村与桃源村,现任村支书皆来自村内的小族,但有意思的是,他们的上任都与其积极地“溶入”大族有关,如本人成为大族的女婿,而且还让弟妹及儿女与大族人士联姻。而在藻苑村,长期以来乡里对该村干部的安排有一种压制宗族势力的考虑,在1998年以前,村支书由小族肖氏的肖兴华担任,村主任也由小族的陈松山担任,但在1999年初乡里将他们两人的职务作了对调。乡里实行对调的表面理由,是认为肖兴华任村支书6年来,成绩不大,没有起带头作用。其实,其中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原支书只有一个男孩,尚在中学读书,在村里显得势力单薄,不敢大胆地开展工作,工作打不开局面,有时问题也处理得不大好。乡干部在私下承认,肖兴华的胆量小即与其家少男孩有关,因此处理问题有时不够强硬,顾虑太多。而新任村支书陈松山生有三个男孩,且均已长大成人,所以能够大胆工作。这种案例表明:家族势力特别是“小亲族”势力的大小,对村干部的工作“魄力”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由此影响到乡里对村干部的选任。
四是宗族头人与村干部有着一定的“耦合性”。这种“耦合性”,是宗族在传统中国农村发挥治理者角色的重要机制[13]。如今这种情况已十分罕见,但在我们调查的50个村中,个别村也出现了这种情况,如在狮前村,有的宗族头人同时又是村干部。不过,在宗族活动及其他社区集体活动中,村干部们也扮演着组织者、策划者等角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宗族对村干部治村行为的影响
宗族对村干部的影响,除了表现在村干部的产生背景外,还往往表现为对村干部治村行为的影响。从我们调查的个案村情况看,对于全村性的公共事务尤其是政务,包括宗族在内的各类非正式组织一般不会插手干预。换言之,村“两委”(党支部委员会、村委会)全面负责村内公共事务,具有正当性、合法性,宗族不会介入其中。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宗族对村干部的治村行为仍有着影响力,这集中地表现在对村干部工作方式与态度的影响上。
在各调查村几乎都出现这种情况:各位村干部的职权范围与大小本由相应的制度来规定,但实际上情况却是,宗族背景也成为影响村干部工作方式及其权限的重要因素。
如在有关村内公共事务的决策上,宗族背景强弱的因素影响到村干部的发言权与决策权:来自大族大房的村干部尽管不一定在主要干部的位置上,但有着更大的发言权;来自小族小房的村干部即使是在主要职位上,也总会自觉地规避或忍让。
在村务的管理与执行上情况也是如此,来自大族大房的干部工作时往往雷厉风行,胆子大,气更粗,态度硬,敢于也不怕得罪人;而来自小族或小房的干部在工作时则谨小慎微,不敢轻易得罪人,工作缩手缩脚。如在华村,到强族肖氏所在的田段村庄开展工作时,来自其他村庄的干部往往不敢像在其他地方那样大胆地甚至毫无顾忌地推行工作,更不敢对田段人发脾气;而田段村民也往往会看人说话,对外村村干部的一些言行,有时会予以顶撞,乃至恶语相向。在多数地方,村民们有这样的议论:如果不让大村庄的人来当村干部,就很难管好全村。在古竹村,出自大族唐姓的村干部的工作方法更为强硬,而非唐氏的人任村干部特别是主要村干部时,工作就很难开展,乡里下达的任务也难以完成。曾任村支书的小姓人士刘苏安的辞职就是一例,他的话更加形象地表明了这点。他说:“在古竹村,虾米和小鱼(指小宗族的人)不要想当大队主要干部,就是让你当,当了一年后你也会自动下台。我当村支书时,古竹唐氏的村干部不仅不支持我的工作,而且当我因工作与唐姓人发生争执时,唐姓村干部是绝对站在唐姓人一边。最后我只好辞职不干了。”
在藻苑村,还曾出现大族村民直接冲击村支书的事件。在该村,公共事务都由村级组织来管理,宗族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并未产生明显影响,但有时宗族也会作为一种潜在力量而与村干部直接抗衡。1997年7月初,大族东冈村的变压器出现故障,整个村落漆黑一片。有几个从广东打工回来的年青人正在打牌,停电使他们非常气恼。于是他们找到村支书(出自小姓小村落),要求他派人去修,但未得到应允。在一气之下,他们将全村的三个变压器全部卸走。第二天村干部向乡政府反映此事,乡里派出管政法的副乡长、片长及其他几人到村里处理,将卸变压器的几个人统统罚款。当晚十一二点,那几个人便召集族人商量,号召每户派一人去找支书要回罚款,结果五六十人(包括一部分妇女)浩浩荡荡开进山下村落找支书要求退钱。村支书当时挺害怕,便在表面上敷衍他们,说第二天会解决,因此双方未发生冲突。第二天他又向乡政府反映,乡里便派出一批干警进村,分别找到主要闹事者进行批评警告,从此以后再没人去要求退钱了。这个案例表明,当村民对村干部的管理出现不满时,就有可能寻求宗族力量来自保,这种情况在大族中更易于发生。在该案例中,如果没有国家权力的及时干预与保护,很难相信村支书不会屈从于大族的要求,退回罚款。
上述宗族影响村干部行为的机制主要是宗族之间的力量对比。除了这种方式和机制外,还有另一种影响方式,即宗族精英的直接影响。
在各调查村我们发现,各重建宗族的头人,既有依辈分、年龄而产生的族长房长,还有由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等人组成的长老们。如岱村,戴氏宗族1992年重修族谱时,“谱局”的成员大多是曾在外地工作的退休者、现小组干部或曾为村干部者,如总负责人贞招即曾在1981-1988年任大队长、村主任,负责对外联络的乾海也于1962-1984年任大队党支部书记。古竹村唐氏宗族亦如此,1992年9月该宗族进行了续谱并成立了“修大祠主事会”,该会的成员有古竹自然村村长、村小组长和退休干部。村主要干部于1998年底以村小学改建为名,把唐氏的两座宗祠卖掉,引起族民的强烈不满,老干部们更是纷纷向乡里反映村干部的问题,强烈要求撤换村支书。为了缓解民愤,乡里对古竹村进行了党支部改选,由全村党员投票产生新一届支部,村支书果然落选。与此同时,唐氏宗族也已组成修谱主事会,着手筹备八修族谱事宜,并作出决定,要把卖宗祠的村干部的名字和行为写入族谱,“记录在案”。从此可见,老干部们虽然已从正式的精英体制内转出,但他们作为宗族精英对现任村干部的治理行为仍有着极大的制约力。
面对宗族的现实影响,村干部们又是怎样的反应呢?上述分析中所列举的村干部在工作中的不同行为方式,即是其应对策略之一。显然,这是一种消极性的应对策略。实际上,村干部们并不是仅仅会被动地位对,相反会积极地利用宗族为自己服务,将它作为推动工作的手段和资源之一。如在什村、仲村和岱村,当本村与其他村发生资源权属纠纷或冲突时,村干部们往往将本村的宗族势力作为主要的依靠,如搬出宗族族谱,利用谱中“地舆图”所画祖坟作证据,或找在外地任职的“族人”作为“打官司”的资本和帮助,这些都表明了村级组织对宗族资源的借助。而在岱村,近年来由于乡村工作的难度加大,村干部们便常常通过族人来做一些村民、特别是“钉子户”的工作。岱村在1997年建校集资过程中,有些人家不愿交集资款,无可奈何之际,村干部便琢磨其家族背景,如有在外工作的同房堂兄弟,或有担任小组干部的叔侄,就请他们去做“自家人”的工作。没几日,这些人主动地将集资款送交到村委会办公室。应该说,借用家族因素,使之为村务管理服务,让村干部避免了许多困难和尴尬。
四、结论
本文研究的是宗族在行政村社区公共活动中的作用问题,考察了宗族对村治权力分配与运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999年直选前,50个村村干部的选任虽然是通过乡政“任命”或“指选”这只“看得见的手”来完成的,但实际上,还有另一只“看不见的脚”在起作用:宗族通过房族之间和村庄之间的实力对比、裙带传承、亲缘网络等方式影响村治权力的分配格局。而且,由于宗族背景的不同,村干部在治村过程中所享有的权力分量也受到影响,而并不完全取决于其职位的制度安排;他们的工作方式与方法受到影响。宗族的这种影响,往往是通过宗族之间的实力对比或宗族精英的直接作用来达到。当然,宗族对村治权力分配及其运行的影响是非正式的,是村民非组织的自发行动。也就是说,宗族尽管并未为了争夺村治权力而采取有组织的集体性行为,但它作为一种直接的意识和潜在的力量支配着村民的行为,进而影响到村治权力的分配及其运行。因此,对行政村权力的分配与运行来说,宗族依然是不可忽视的基础性资源。
从这里,我们看到,面对强大的国家权力对基层社会的渗透,宗族并没有消极地退出舞台,而是在主动地调整自身,以新的机制和方式影响着村治权力的分配与运行,并与国家权力发生着互动。这反映了传统宗族的生命力。另一方面,与50-70年代对宗族的压制与打击方式不一样,80年代后期特别是90年代中期以来,一些地方的乡政转而借助并利用宗族因素来治理乡村。就笔者在江西地区的调查来看,这种情况已越来越普遍,其中的缘由除了宗族本身的“崛起”及其影响力的增长外,还与乡村工作所面临的自上而下的压力不断增强有关,以致一些乡村起用“恶人”“以恶治恶”[14]。村干部也自觉地借助宗族因素来推动工作。就此而言,乡政(以及来自上级的宏观的压力)在某种程度上推动、强化了宗族势力的成长。宗族与国家权力(及村治权力)的这种“合作”,只能强化对弱势村民的盘剥,恶化乡村治理的环境。依从这样的视角,我们便能理解前引村民对“乡政府任用大宗族的人为村干部特别是村主要干部”的不满态度。
值得关注的还有,尽管有乡政府对宗族的利用,但在当前日益紧张的乡村治理环境中,已有越来越多的宗族日益带有独立的“利益集团”色彩,成为保障农民利益的武器与依靠[15]。对于自组织发育迟缓的乡村社会来说,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否有助于乡村民主的发育与成长,同时有助于乡村的建设与发展,尚待于更广泛的经验事实来检验。
参考文献
[1]肖唐镖.农村党支书队伍建设的调查与建议[J].理论导报(南昌),1995,(11).农村宗族重建的普遍性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北京),1997,(5).
[2]朱秋霞.家族、网络家族和家族网络在村庄行政权力分配中的作用[J].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8,(23).梅志罡.传统社会转换中的均势型村治——河南省汪堤村调查[A];孙龙.家族文化背景下的村级治理——湖南省秀村调查[A].华中师范大学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中国农村村级治理——22个村的调查与比较[C].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其中对9个村治理的研究收录于肖唐镖等.村治中的宗族[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另40个村的选举观察报告收录于三部著作,即肖唐镖,邱新有,唐晓腾等.多维视角中的村民直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李连江,郭正林,肖唐镖.村委会选举观察[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肖唐镖.宗族、乡村权力与选举[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2.
[4]肖唐镖.村委会选举中的宗族因素[A].张明亮.村民自治论丛(1)[C].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1.
[5]肖唐镖,邱新有,唐晓腾等.多维视角中的村民直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6]王振耀,白钢,王仲田.中国村民自治前沿[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253、259.
[7][11]朱秋霞.家族、网络家族和家族网络在村庄行政权力分配中的作用[J].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8,(23).
[8]肖唐镖等.村治中的宗族[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
[9]肖唐镖.村委会选举中的宗族因素[A].张明亮.村民自治论丛(1)[C].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1.
[10]朱秋霞.家族、网络家族和家族网络在村庄行政权力分配中的作用[J].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8,(23).梅志罡.传统社会转换中的均势型村治——河南省汪堤村调查[A].华中师范大学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中国农村村级治理——22个村的调查与比较[C].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2]肖唐镖.影响村民自治的因素分析(民选村长访谈带来的思考)[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荆门),1998,(4).
[13]肖唐镖.农村宗族势力与国家权力的互动关系分析[J].探索与争鸣(上海),19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