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投资的措施范文

时间:2023-07-06 17:44: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扩大投资的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扩大投资的措施

篇1

条约的解释都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31 条就条约解释的规则做了规定。由于《维也纳条约法公约》是对国际习惯法的编纂,因此无论《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的缔约国是否是《条约法公约》的缔约方都必须遵守它。《条约法公约》第31 条解释之通则第1 款规定:条约应依其用语按其上下文并参照条约之目的及宗旨所具有之通常意义,善意解释之。一般认为这一规定依次包含了三种解释方法,即文义解释方法(依其用语所具有之通常意义)、系统解释方法(按其上下文)、目的解释方法(并参照条约之目的及宗旨)。这里仅作简要的介绍。

(一)文义解释方法

文义解释方法是指严格从文字、语法分析角度来确定法律条文的字面意义,而不考虑条文以外的其他任何因素的条约解释方法,它是条约解释过程中的首要解释方法。《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第11 条第2 款规定:征收包括东道国政府采取一定的措施,剥夺被保险人对其投资的所有权或控制权,但不限于政府为管理境内经济活动而采取的非歧视性措施。此处的措辞是包括但不限于,换言之,依据该条款本身是可以做扩大解释的。

(二)系统解释方法

从方法论角度,系统意味着用整体的、联系的观点看待和考察事物。具体而言,在运用系统解释方法阐述条约文本中的某一法律规范或法律概念时,应注意其与其他法律规范或概念的联系,以及它在整个法律的整体和上下文中的逻辑意义,由此作为阐明该法律规范或法律概念的含义的依据。系统解释方法要求在解释《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第11条第2 款时应考虑公约的其他条款。例如第3 款中规定的违约险,东道国政府出现违约的情况,一部分就在于因为采取了征收或类似的措施而使得合同中规定的义务不能履行。

(三)目的解释方法

目的解释方法是探求立法机关在制定法律时所希望达到的社会目的,据此来确认法律条文的具体涵义,并尽量体现条约有关目的与宗旨的解释方法。从《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的宗旨来看,它是支持外商投资的,更是出于对外商投资的保护而建立的,因而我们可以对第11 条做目的解释,使之扩展至东道国政府采取其他的产生了同征收类似效果的措施。综上,无论是出于对《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11 条第2款解释的不同认定,还是考虑到公约其他相关条款的规定,或者是从保护外资的角度出发,当前国际社会已越来越多地倾向于对征收外延理解的扩展。下面我们就从条约的扩大解释角度来理解公约中征收的含义。

二、公约对征收作出的扩大解释

扩大解释一词在国内法中早已有所体现,我国的宪法和刑法中均有关于扩大解释学说的规定。这两个领域关于扩大解释大都主张作出超出字面的解释,以此来适应社会情况的变化。国内的扩大解释多半是从主观的角度出发,主张是为当事人的利益着想和为满足社会的需求。而国际法领域的扩大解释却是采用客观的方法对相关的事项作出合理解释。国际法学者费奥勒(Fiore)在其《编纂的国际法》一书中就提出了三条有关扩大解释的规则:第一条:在原则上,适用解释法律的规则以对条约作扩张解释是不适当的;除未预见的场合外,须依从缔约各方的意思,并思考对作为该协定客体的该案可以适用的每一规定。第 二条:对于本身明白清楚的一个规定,进行类推而予以扩张解释是不适当的;这种规定实际上应被认为只适用于构成该条约主题的事项。规定不清楚、不精确,因而含糊时,可以引用类推。可以参考相同的缔约各方之间有关类似事项的另一条约的条款来消除含糊。第三条:任何倾向于限制缔约任何一方自由行使权利的规定,必须按最狭义的意义来了解,正如任何其他对个人普通法上的自由的损害一样,引起负担的规定也须按狭义了解,如果所用的词语并不明白表示该缔约方约许了担任或实行某种行为。

随着社会情况的变化、发展,在必要的情形下,无论是缔约方还是受理争议的法院或仲裁庭均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某些条款采取较为广义的解释。《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第11 条是关于承保险别的规定,其对征收及类似措施是这样定义的:东道国政府采取立法或行政措施,或懈怠行为,实际上剥夺了被保险人对其投资的所有权或控制权,或其应从该投资中得到的大量收益。但政府为管理其境内的经济活动而通常采取的普遍适用的非歧视性措施不在此列。考虑到国际法上允许在适当的、不偏袒某一缔约方的场合下,作出扩大解释,因而对征收及类似措施可以解释如下:首先,行为的主体是东道国政府,除指其中央政府外,还包括政府机构和地方政府,在担保合同中还可以扩展至事实上的政府。不但包括东道国政府本身的作为,而且,还包括东道国政府同意、授权、批准或指示的作为或不作为。中央政府为机构和地方政府,或对其同意、授权、批准或指示的行为负责是国际法所公认的。

风险行为仅仅指东道国立法上的行为,行政上的作为或不作为。一般学者均认为,这里列举的引起风险发生的行为只限于:第一,行政上的积极作为,例如,没收、查封外国投资者的财产;第二,行政上的消极不作为,例如拒绝警察保护,或有义务为某作为,但没有作为;第三,立法上的积极作为,例如,通过国有化法令,但不包括立法上消极的不作为。原因就在于,机构不能以东道国缺乏某些法律为理由,向东道国索赔。也不包括司法机关为行使其职权而采取的措施和独立的法院和仲裁庭在其管辖范围以内,作出判决和裁决的行为。此外,公约明文将政府为管理其境内的经济活动而通常采取的普遍适用的非歧视性措施排除在外。这类措施包括三个标准:第一,这类措施是政府通常采取的,而非专门针对外国投资者的;第二,这些措施是普遍适用的、非歧视性的;第三,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为了管理其境内的经济活动,这类措施包括:税收、环境和劳动立法和保护公共安全的通常措施。但如果东道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这类措施,其积累的结果等同于征收,也被视为非商业风险。

其次,行为的客体,受保护的包括投资者对投资的所有权和控制权,还保护产生于投资的大量利益。投资者对投资的所有权与控制权,在股份式直接投资时,表现为取得利润的权利,控制和自由处分股份利益的权利;在非股份式直接投资时,表现为:要求企业按规定支付的请求权,将这一请求权转让给第三者的权利和参与投资项目管理的权利;大量利润指投资企业的基金和有形财产,投资项目的利润在非股份式直接投资中是指投资企业履行其对投资者义务的能力。由此看出,无论是学者还是MIGA 本身的业务细则都对征收做了较为宽泛的界定。而在国际实践中,征收的定义早已不是那么局限化,类似国有化、间接征收、管制征收等词语的出现,让征收变得越来越国际化。这里尤其要提到的就是间接征收和管制征收。《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现已对这两种征收形式给予了肯定。

由于这两个概念都是近几年国际投资领域新近发展而来的,它们不像直接征收那样具有明显的外部特征,更多地包含着一种渐进式的措施,手段也颇具多样性。间接征收是相对于直接征收而言的,东道国不是直接在物理上转移投资者对其投资财产的占有,而是指国家的有关措施干涉了投资者对其财产的占有、使用、处分、收益的权利,部分或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投资者对其投资的合理预期。间接征收的规定存在于各式各样的国际法律文件中,所采用的措辞虽各不相同,但所要表达的实质意义都是相同的。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那些所谓的与征收任何类似的其他措施、与征收效果相同的其他措施、其他任何具有征收同样效果或同样性质的措施均等同于间接征收。管制征收则是一些西方学者提出的概念。其实征收本身就是一种管制(regulation),在20 世纪80 年代的经济理论和政策辩论中,管制这个术语就是指国家以经济管理的名义进行干预,而征收本质上也是对外国投资者投资的一种干预或控制。从文本来看,公约采纳了对征收作出扩大解释的做法,然而,实践中,大量有关投资争议的案例,均对征收作出了扩大解释,并在发展中不断予以更新和完善。

三、征收的扩大解释在国际实践中的运用

国际投资实践中,专门针对征收存在争议的案子较少,通常是一个案子涉及几个问题,其中之一便是征收。这里通过对近年来发生在投资领域的经典案例进行分析,以此进一步加深对征收扩大解释的理解。

(一) Metalclad Corporation v. Mexico 案

该案因一块位于墨西哥Guadalcazar 市的场地而起,该场地及其所有权于1993 年被其原始所有人,一个名为COTERIN 的公司(以下称C 公司) 卖给Metalclad 公司( 一家根据美国的德拉华州法律所设立的公司) 的子公司。经墨西哥联邦政府批准,C 公司自1990 年起在场地上经营一个废物转换站。1993 年,C 公司获得了建造废渣填埋点的三项批准,其中的两项批准是由墨西哥联邦政府环境部颁发的环境影响证明,该证明涉及废渣填埋点的建造及运营,第三项批准是由场地所在州州政府出具的土地使用证。同年,Metalclad 公司完成了对C 公司的收购。但就在Metalclad 公司准备投入建设处理厂的过程中,联邦州政府连同市政府接连发动了几场阻止处理厂运营的公众活动,并以缺少城市建设许可为由拒绝了Metalclad 公司的后续申请。最关键的墨西哥联邦政府环境部还颁布了一项生态法令,宣布划定一块保护稀有仙人掌的自然保护区,该自然保护区包括了废渣填埋点所在的区域。

换言之,该法令有效地、永久地( affectivelyand permanently)排除了填埋点的运营。仲裁庭在对征收进行解释时,采用了宽泛的解释方法。认为,征收不仅包括有利于东道国的公开的、蓄意的夺走财产,如直接剥夺或正式强迫转让权利,而且包括隐蔽的或附带的对财产使用的干涉。这种干涉具有使所有者丧失对全部或大部分财产的使用权或丧失对财产合理预期利益的效果,即使并非必然是为东道国带来明显的利益。仲裁庭认为墨西哥市政府有意地拒绝给予申请方公司合法经营其设施所要求的许可,认为这一行为超出了市政当局的职权,有效且非法地阻碍了请求人的垃圾掩埋业务,是一种相当于征收的行为,并裁决给予申请方以损害赔偿。在作出第一个征收裁决后,仲裁庭还发现,由联邦政府环境部颁布的生态法令具有永久阻止Metalclad 公司运营其废渣填埋点的效力,因此该法令的颁布永久性地阻止了Metalclad 公司希望通过运营废渣填埋点获得经济利益的预期,并且Metalclad公司在开始投资前也无法合理预见到该法令的颁布,因而州政府颁布法令的行为也被认定是一种征收的行为。

(二) Pope Talbot v. Canada 案

Pope Talbot 是一家设立于美国俄勒冈州的木材公司,在加拿大的英属哥伦比亚省拥有子公司,该子公司主要业务之一是将软木从加拿大出口到美国。基于1996 年美国与加拿大签订的《软木贸易协定》( US - Canada Agreement onTrade in Softwood Lumber,以下简称SLA),加拿大对从本国四省(英属哥伦比亚、魁北克、安大略和阿尔伯塔) 出口到美国的免税木材实行配额限制制度。 Pope Talbot 发现自己在SLA 实施的头三年中,分配到的出口配额有了无法说明的减少。1999 年3 月,Pope Talbot 以加拿大政府的SLA 配额限制制度违反了NAFTA 第11 章为由提出了仲裁申请,主张加拿大政府的出口管制制度剥夺了其投资能力,割断了其产品与传统、天然市场的联系。

Pope Talbot 公司指控加拿大政府的行为构成了征收是基于两个理由:首先是依据美国与加拿大订立的软木材协议的初期施行;其次是因为可免费过境的软木材的出口量在持续不断地减少。在该案中,仲裁庭采用的是较为广义的解释,将征收扩大至渐进式征收之外以包括规制行为,同意Pope Talbot 公司进入美国市场的权利是受保护的财产权益,继而加拿大政府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在Metalclad 案中,至关重要的是政府行为的效果( 无论其意图如何),尤其要关注投资者是否遭受无法弥补的伤害以及投资者是否合理地依赖政府的陈述与保证。在Pope Talbot 公司案中,仲裁庭更重视政府措施对投资的干预程度。据此我们不得不承认征收领域习惯国际法的存在,尽管各国内部对构成征收行为的评判标准各有不同,但总的来说,习惯国际法还在继续发挥着它应有的作用,也由此引发了一些忧虑和争议。

篇2

应对金融危机,实行新积极财政政策

积极财政政策的启动,与过去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时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相比,其特点为:一是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面广,经济形势比亚洲金融危机时要复杂、严峻,而且经济形势还有进一步恶化的可能。二是从2008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转换速度之快、之明显,是历年来我国宏观调控中少有的现象。三是为应对此次金融危机,我国不仅提出扩大支出,也以结构性减税相配合,如从2009年1月1日起全面实行增值税转型改革,为此将减收1200亿元。而在亚洲金融危机时,我国虽然出台了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措施,但总的财政调控手段是增支不减税,因此,此次以增值税转型改革为代表的减税措施,让积极的财政政策成为名副其实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四是在扩大支出方面,除了以投资拉动来扩大内需的惯常做法外,也强调向民生领域倾斜。在提出的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中,至少五项措施都与民生有着密切关系。五是我国近些年经济保持了10%以上的持续增长,财政收入更是连年攀高,经济实力的增强为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提供了雄厚的基础。

上述五个特点,说明当前的积极财政政策不同于以往的积极财政政策,是一种新积极财政政策。

扩大内需,要找准定位

从宏观经济总需求构成看,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是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从国民经济核算构成看,这“三大需求”具体表现为最终消费需求、资本形成总额以及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从对各具体需求的界定看,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内需是消费与投资,外需则表现为净出口。在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近些年“三大需求”的比例关系有如下特点:一是消费率与投资率在“三大需求”中占主导。二是投资率呈上升趋势,消费率趋降;两者有一定的互补性,即投资率高时,消费率低,反之亦然。三是净出口率在经过几年的低位徘徊后近几年上升趋势明显。再从“三大需求”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看,数据显示,自2001年以来,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及拉动基本上低于投资,消费与投资的贡献及拉动呈现此降彼升的趋势,净出口的贡献及拉动与前两者相比始终处于劣势,尽管近几年它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增强。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我国“三大需求”中,投资与消费占主导,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及拉动作用明显,净出口的作用不容忽视,但显然不及投资与消费的作用大。投资与消费构成了我国的内需,由此看来,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源动力是投资与消费,即内需,而投资的作用有大于消费的趋势。

当前各地出台的一些措施,投资占了相当的比重。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种方式虽然见效快,但也往往易于导致投资边际效率下降、投资过热、盲目建设与重复建设、对环境资源造成损害等消极后果,不仅延迟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也可能埋下下一阶段经济过热的隐患,造成经济运行出现很大的波动性。在过去“高投资、高增长”发展战略的惯性作用下,扭转我国居民消费支出和农村居民消费下滑的趋势,对于提高我国最终消费率、扩大内需就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扩大内需,国民收入分配应向居民倾斜

1997年发生亚洲金融危机时,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我国在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进行了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在短期内确实达到了拉动经济增长的目的,但从长期看,也在一定程度上透支了消费。消费不振,一方面是因为居民对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的支出有后顾之忧,在社会保障不健全的情况下,人们不得不进行预防性储蓄,以应对在这些方面意想不到的大额支出,这也是我国为何近几年消费率下降、储蓄率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由于是大额支出,造成广大消费者即使有消费需求,也没有消费能力;另一方面,由于面临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我国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的不确定性有增无减;更为重要的是,从政府和居民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看,整体上呈现政府上升、居民下降的趋势,国家财政收入近些年的高速增长,造成国民收入分配向政府倾斜。

篇3

姚坚指出,2010年,我们将采取进一步扩大进口的政策措施:

一是稳定各项进口促进政策,建立并完善进口促进体系,重点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国内紧缺物资进口。

二是进一步提高进口贸易便利化程度。清理有关进口管理措施,进一步放宽进口管理,调整实行自动进口许可管理商品。同时,会同海关、质检等部门,推动提高海关通关效率,实施检验检疫便利化措施。

三是加强进口促进。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等国内重要展会上举办进口展等贸易促进活动,对我顺差较大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优惠展位,对最不发达国家提供免费展位。加强公共信息服务,为国外商品进入中国市场搭建平台。

四是加强区域合作推动双边贸易发展。目前我已签署并执行8个自由贸易区协议,涉及16个国家和地区区域贸易的合作,有力的扩大了我自上述国家和地区的进口。如东盟自贸区今年1月1日全面建成以来,我自东盟六国的进口均远远大于我对其出口。对来部分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商品进口实行零关税待遇。

五是继续开展贸易投资促进活动。去年以来,商务部主动组织了13批贸易投资促进团,赴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双边贸易投资促进活动。今年商务部会同有关行业商会继续组织贸易投资促进团,解决对方重点关注,积极扩大进口。

篇4

关键词:WTO法律框架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与贸易有关的投资规则

WTO法律框架中的《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以下简称《协定》),英文为《TheAgreementonTrade-RelatedInvestmentMeasures》(以下简称《TRIMS》),是迄今为止国际社会在国际投资领域所达成的惟一一个全球性、实体性的多边协定,也是乌拉圭回合谈判就服务贸易、国际投资和知识产权三个新议题所达成的协定中最简短的一个。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是指“为了促使外国投资者达到某种业绩标准而采取的政策”(以下简称TRIMs措施)。笔者就WTO法律框架中与贸易有关的投资规则谈点浅见。

一、《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的由来

国际贸易是商品在各国之问的流动。伴随着商品的国际间流动,必然带来生产要素的流动,从而产生一些国家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国际投资。并且,国际贸易的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也会相应使国际投资的规模扩大。二次大战后,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国际直接投资活动日益活跃,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都在扩大,对各国经济与国际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对来自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采取各种管理措施。这些措施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获取国际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以及国际投资者的利益。同时,这些措施不适当的运用也会在某些情况下改变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正常流向,从而对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产生扭曲和限制作用。因此,为促进国际投资的健康发展,加强投资活动的国际协调与合作,1986年6月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提议下,国际投资问题被纳入乌拉圭回合谈判,并最终达成《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

《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仅适用于与货物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而与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则不属于适用的范围。所谓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是指东道国对外国投资者在投资方面所采取的各种政策措施,包括鼓励和限制两个方面的内容。

《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在不违背GA有关原则的前提下,达到以下目标:(1)为资金的跨国流动提供便利,以促进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与自由化。(2)确保自由竞争,以加速所有贸易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3)照顾发展中成员方,尤其是那些最不发达成员方在贸易、开发和财政方面的特定要求。

二、禁止使用的投资限制措施与一般例外

凡不符合GA的国民待遇原则或禁止数量限制原则的投资措施,各成员方国应禁止使用。

1.不符合GA国民待遇原则的投资措施。主要包括当地含量要求、制造界限和贸易平衡要求。其具体规定:(1)要求外商投资企业购买或使用国内产品或由国内供应的产品,不论其具体要求是规定特定产品、产品的特定数量或价值,还是规定该企业生产的一定比例的产品数量或价值。(2)限制外商投资企业购买或使用进口产品的数量,并把这一数量与该企业出口当地产品的数量或价值相联系。

2.不符合GA禁止数量限制原则的投资措施。包括产品指令要求、外汇管制要求、制造界限要求、当地成分要求、贸易平衡要求和国内销售要求等。其具体规定:(1)限制外商投资企业进口其生产所使用的或与其生产有关的产品或将进口量限于企业出口其产品的数量或价值。(2)通过对外商投资企业使用外汇的控制,限制企业进口其生产所使用的或与其生产有关的产品,即将企业使用外汇的额度限定在其出口净得的外汇之内。(3)限制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其产品或为出口销售其产品,不论具体规定产品、规定产品的特定数量或价值,还是规定其生产的一定比例的数量或价值。

《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规定,1994年GA的所有例外规定均适用于本协定的规定,即因安全保障、国际收支困难等原因而采取的进口限制,可以作为该协定的一般例外。《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生效后的5年内,货物贸易理事会对协定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审,并视具体情况提出修改建议,同时考虑该协定是否需要补充有关投资政策和竞争政策方面的规定。

协定还规定,发展中国家成员方可以在某些方面享受特殊的优惠。具体表现在,发展中国家成员方可按照GArrr有关规定为建立特定工业而提供必要的关税保护、为国际收支目的而实施数量限制的规定,根据乌拉圭回合通过的国际收支协议中的国际收支目的而实施数量限制的规定,以及根据为国际收支目的而采取的贸易措施的1979年宣言,暂时保留违反国民待遇原则和数量限制原则的投资措施。另外发展中国家成员方,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成员方在规定时期内废除有关的投资措施存在特殊困难者,经过货物贸易理事会的评审,可以延长过渡期限。

三、过度期投资措施安排

在WTO协定生效后的90天内,各成员方应将其正在实施的与《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不相符的所有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通知WTO货物贸易委员会。从WTO协定生效之日起计算,各成员方取消与《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不相符的投资措施的过度期限为:

1.发达国家成员方2年。

2.发展中国家成员方5年。若有些国家确有困难,经证实后可延长过度期。

3.最不发达国家成员方7年。

篇5

摘 要 高校投资风险主要来自于政策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教育质量风险。高校投资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为了防范高校投资风险,需要优化高等教育资源、建立投资制度,引入风险管理、设立投资运行机构、建立投资集体决策制和责任追究制。

关键词 高校 投资风险 风险意识 风险管理

一、引言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促进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为了扩大办学规模,需要在一定时期内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是由于受到多方面条件的制约,高校办学存在着巨大的投资风险。文章分析了高校投资风险的来源及原因,并就高校投资风险的防范措施进行了探讨。

二、高校投资风险的来源

高校投资风险的来源是多方面的,总的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风险。政策风险主要体现在校产归属问题上面,包括投资办学形成的校产以及办学过程中积累的校产。相关规定并没有对校产的归属做出明确的规定,这无疑就增加了高校投资办学的风险。此外,政策性风险还体现在投资回报的不确定性上面。

2.市场风险。市场风险主要体现在高校生源上,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更倾向于选择高层次的教育。而一些高校由于办学质量较差,在校人数在减少,生源困难,这给高校投资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3.财务风险。一些高校为了谋求发展。通过银行贷款来改善办学条件,贷款和利息给高校带来了很大的财务负担, 而高校偿还贷款的资金主要来源是学杂费,但是高校不能无限制的增加学杂费,这样一来,财务风险也就体现出来了。

4.教育质量风险。很多高校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需要扩大生源,降低入学门槛,这样很容易导致生源质量下降。此外,招生规模扩大后,相应的师资和教学设备没有跟上来,这会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高校投资面临着教育质量方面的风险。

三、高校投资风险的原因分析

高校投资风险具有多方面的原因,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是高校投资风险的承担者。高等教育事业是公益性的和非营利性的,实践中,政府是责任的最终承担着。高校贷款的最终风险转嫁到了国家财政,正是由于这种贷款风险的转嫁,使得银行也大量贷款给高校,高校也敢进行大量贷款、扩建。

2.高校规模扩张的盲目性。高校扩建中出现的一个普遍性问题是:对未来贷款的偿还、规模扩大的收益等问题缺乏缺乏科学的预测和论证,高校规模的扩张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很多学校扩大规模的同时,教学与管理却不能跟上步伐,规模扩大中的债务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事实上,很多高校已经亏本运行,一些学校就连偿还利息也变得比较困难,高校投资的风险已经逐步显现出来。

3.高校债务风险意识淡薄。首先,高校缺乏筹集资金的风险意识。高校债务偿还的费用来源主要包括财政教育经费和所收的学杂费以及科研产业创收。但是这些收入几乎除了维持学校日常运行的之处,没有多少剩余。因此,偿还贷款只能依靠学费的增加,但在现有的条件下,高校学杂费上涨的空间很小,因此,高校贷款的风险也就不可避免。其次、高校缺乏贷款的效益性思考。一些高校在扩大规模的过程中存在着攀比和浪费,缺乏长远的规划,没有考虑资金的长远效益。最后,高校没有做出整体归还贷款的计划,导致很多的贷款得不到按时的归还。

四、高校投资风险的防范措施

为了防范高校投资风险,结合高校投资的实际,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优化组合高等教育资源。优化组合高等教育资源,实现高校未来发展的科学规划,这是防范高校投资风险的有效策略之一。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系统规划高校的地理布局、发展规划、扩建规模等,合理利用现有的资源,对高校未来的发展做科学的分析;加强高校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实现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科研互动、优势互补,这样可以避免高校盲目扩张,防范高校投资风险。

2.建立投资制度,引入风险管理。为了防范高校投资风险,有必要建立投资制度,引入风险管理。比如设立投资决策委员会,投资咨询专家组,建立高校投资决策制度、执行制度、监督制度,为防范高校投资风险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3.设立投资运行机构。为了保证资产的安全,对于资产较多的高校,需要设立投资运行机构,以保证资产的安全,降低风险,提高资产的运行效率。国外的实践表明,对于资产较多的高校,设立投资运行机构,可以降低高校投资风险,提高资金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对于还没有设立投资运行机构的高校,可以对投资问题进行集体领导与决策,通过恰当的途径,将投资转让给安全可靠的机构运行。

4.建立投资集体决策制和责任追究制。在高校投资问题上,个人负责制存在着很多的弊端,往往会导致决策失误,给投资带来很大的风险。所以,有必要建立投资集体决策制,这样既可以避免决策的片面性,又可以防止损公肥私现象的发生。同时,还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将投资决策的各项工作都落实到个人,这样可以提高个人的责任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防范高校投资风险,防止发生不必要的损失。

五、结束语

总之,文章分析了高校投资风险的来源及原因,并就高校投资风险的防范措施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高校投资风险问题的进一步关注,能够对实践起到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刍议高校投资与筹资的风险及其防范..最后访问日期2012.6.15.

[2]方宗川,刘翰林,叶望,金德灿.高校投资风险的理性分析.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4).

篇6

但是,还必须看到,当前消费市场也存在许多比较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消费结构不合理,居民消费在社会总需求中的比重较低、住房消费占居民消费中的比重过高、家庭消费的比例严重不合理、政府消费比重过高等。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消费需求的扩大;二是消费行为不规范,畸形消费、超前消费、盲目消费、过度消费现象比较普遍,严重脱离国情,脱离社会的实际承受能力,也限制了社会消费的规模扩大和结构改善;三是工薪阶层消费能力下降,消费的内在动力不足,激活社会消费需求的难度较大。

尤其需要重视和关注的是,在消费需求中,住房消费的比重居高不下,商务部有关官员近日表示,预计2009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到12万亿元,而房地产销售总额将达到5.7万亿元-6万亿元,即占全部消费总额的一半左右。这样的占比,绝对不是一件好事。因为,不仅房地产市场已经存在严重的泡沫,形成的消费需求也出现了泡沫,而且由于房价持续上涨。已经严重制约了消费者的正常消费。更重要的,随着房价的进一步攀升,老百姓的消费顾虑也会进一步增多,消费的信心也会进一步降低。

所以,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变目前不合理的消费现状,解决影响消费的各种问题,鼓励和促进消费,更好地发挥消费在推动经济增长、巩固政府投资成果中的作用。

一是积极引导消费,改变消费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应稳步提高居民消费占社会总需求的比重、合理解决住房消费占居民消费比重过高的问题、有效减少政府消费和各种公款消费、防止超前消费和过度消费现象的膨胀。特别是住房消费,通过大力发展廉租房,减轻老百姓对住房的恐惧和顾虑,降低住房消费的比重,提升老百姓的消费信心。同时,依据经济复苏状况,调整对房地产市场的相关政策。

二是继续出台刺激消费的政策,进一步扩大消费的规模和范围。在消费的内在动力不够强的情况下,继续通过出台有针对性的刺激政策,在家电、汽车、旅游等行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政策范围,鼓励和促进消费。

三是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的财产性收入。一方面是严格控制高收入行业的收入增长速度,特别是垄断行业,要制定严格的控制政策;另一方面,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提高社会贫困线标准、提高养老保险水平、加大扶贫解困力度等。

四是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步伐,消除老百姓的后顾之忧。老百姓不敢消费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因此,应抓住时机,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步伐,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机制,以此来消除老百姓消费的后顾之忧。

五是进一步鼓励民间投资,扩大消费的渠道。民间投资的启动,将会有效增加消费的渠道,对消费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推动民间投资的复活。

六是采取一切措施,建立通货膨胀预警机制。防止恶性通货膨胀的发生,避免通货膨胀对老百姓的生产生活产生严重影响。

篇7

关键词:金融危机;扩大内需;社保基金;监管;投资运营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

当前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是制约我国消费需求的一个重要原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能有效地稳定居民收支预期、消除居民后顾之忧、促进即期消费。而社保基金的监管和投资运营问题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点之一。在当前政府扩大内需的过程中,若在社会保障政策选择上能有效改善民生,如加强社保基金监管,强化社保基金投资运营,就能有助于提高国内消费内需水平这一目标的实现。

一、当前及未来可用于投资的社保基金

中国当前及未来可用于投资资本市场的“社保基金”主要包括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基金、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个人账户基金。

(一)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中央政府集中的战略储备基金,主要用于我国将来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养老保障的部分资金需要,目前由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管理运营,主要通过委托投资的方式间接入市。截至2007年末,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权益4,140亿元,加上受托管理的行业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中央补助资金,基金总资产市值5,162亿元。自2000年成立至2008年10月,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年均投资收益率为8.92%,超过同期年均通货膨胀率6.54个百分点,实现了保值增值的目标。

(二)企业年金基金。企业年金作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补充,是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二支柱,实行完全基金积累型的个人账户制,采取信托型的基金治理模式,基金运营遵循市场化的原则。截至2007年底,全国有3.2万户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缴费职工人数为929万人,年末企业年金基金累计结存1,519亿元。另据保守的估计,在企业年金发展早期,每年的缴费积累可达150亿~200亿元人民币,到2010年总积累有可能达到4,000亿~8,000亿元人民币(按人民币不变价计算)。尽管2008年股票市场遭受系统性风险、A股跌幅超过70%,由于现有法规对企业年金投资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年金组合受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年金组合具有低风险特征。截至2008年第三季度,企业年金基金平均收益率远远优于公募基金业绩,多个运作满2年的年金组合收益累计超过70%。

(三)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我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其中,个人账户部分采取完全基金积累制,根据精算公式确定缴费率,养老金给付额由缴费和基金投资收益决定,属于缴费确定制。按照原有的政策和目前劳动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工作的通知》(劳社部发[2006]34号)的要求,个人账户部分主要用于购买国债及协议存款,养老金投资收益率低下,存在巨大隐性损失,难以实现保值增值。截至2007年底,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7,391亿元,11个做实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省份共积累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78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01亿元。

(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我国自2002年起开始探索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各地新农保试点的实践经验以及基金积累制个人账户制度的特点业已证明我国新农保制度将采取基金积累制个人账户模式作为主导模式。目前,大多数试点地区都将农保结存基金存入商业银行,个别地区拓宽个人账户的发展功能,实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证质押贷款的办法。总体而言,农保基金仍面临着保值增值的压力。截止2007年底,我国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为5,171万人,年末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412亿元。

二、社保基金监管、投资运营与扩大消费需求

加强社保基金监管,保证基金安全是扩大老百姓消费需求的前提,通过强化基金投资运营实现基金保值增值,发挥其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作用,有助于稳定参保者的收支预期,为扩大消费内需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通过加强监管保证基金安全是扩大消费需求的前提。“社保基金”是我国老百姓的“养命钱”,必须坚持安全至上,规范经营,稳健投资。在其增值以前,应通过完善的监管措施使其免于遭受被挪用或盗用的风险。确保“养命钱”首先是安全的,才能让广大老百姓放下心来,这将成为让他们放心、大胆消费的前提。

(二)社保基金通过实现保值增值有助于稳定参保者的收支预期。我国企业年金、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和新农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部分性质相似,都是采取的完全基金积累制,根据精算公式确定缴费率,养老金给付额由缴费和基金投资收益决定,属于缴费确定制,是一类具有私人产权属性的私人退休金。随着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进一步的做实和新农保制度的推进,未来这两类基金也同企业年金基金一样适宜采取市场化运营的方式,逐步进入资本市场,以实现保值增值。由于人们的养老金给付额与基金投资收益密切相关,当人们预计到未来养老金给付额将提高时,将直接刺激他们减少当前的预防性储蓄,增加当期的消费支出。

(三)社保基金通过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为扩大消费内需创造良好的环境。面对当前经济形势和扩大内需的要求,企业年金拟采取提高入市比例,全国社保基金拟采取逐步扩大指数化投资规模,追加部分股票投资;向海南洋浦开发区等5个关系到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重点项目建设提供50亿元信托贷款;积极稳妥地开展股权基金投资等措施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社保基金”作为资本市场中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在繁荣资本市场的同时,能够促使储蓄和投资向生产领域转换,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为内需的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扩大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社会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通过改善企业经济状况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影响消费支出。

三、相关政策建议

面对当前金融市场波动和投资风险的加大,我们不仅要采取措施促进社保基金自身的发展,同时还要发挥其推动资本市场发展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既要通过加强监管来保证其安全性,又要通过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使其不断增值。

一是以《社会保险法》立法为契机,完善相关的条例和规章制度。将全国社保基金、养老保险基金和企业年金等的投资管理纳入统一的法律体系,明确规定社保基金各监管主体和运作机构的职责和权限,同时为适应新的投资管理要求,规范并修改对全国社保理事会、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制定的投资管理办法。

二是理顺现有投资与监管机构之间的关系。将社保基金行政部门和基金管理部门相分离,建立统一、独立的运作模式和监管主体,形成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分权制衡机制。如对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进行改造,让其成为专司投资监管而非具体负责投资运作的机构;企业年金基金也要严格按照信托型的基金治理模式来治理。

三是努力增大“社保基金”的规模。如多渠道增加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进一步做实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通过推动企业年金制度的发展和事业单位改革来增大职业年金中个人账户的规模;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探索农保个人账户基金多样化的保值增值方式。

四是拓宽基金投资渠道,调整基金投资结构。如全国社保基金可采取的措施为:审慎进行股票投资,增加投资产品;减少对固定收益产品的投资,加大对中央企业控股公司、地方优质国有企业和重大基础设施的直接股权投资;扩大对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完善股权投资管理办法;稳步增加对海外的投资等。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主要参考文献:

[1]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EB/OL].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08.11.9.

篇8

7月中国宏观经济数据低于预期,但经济处在进一步的回升过程中,而基础尚不是非常稳固。因此,政府很难在当前时点改变政策取向。

通缩加剧

国家统计局8月11日的数据显示,7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下降1.8%,降幅较6月扩大0.1个百分点,为2009年最大降幅。这是2003年中国经济从亚洲金融危机中复苏后,首次出现CPI连续6个月负增长。也是自2008年5月份以来,CPI涨幅持续回落了15个月。

7月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8.2%,降幅较6月扩大0.4个百分点,继续创出1996年以来新低。今年1月至7月,PPI降幅逐月扩大。

数据显示,1月至7月,CPI累计下降1.2%,PPI累计下降6.2%。从环比数据看,7月PPI环比上升0.1个百分点,为4月以来连续4个月上涨;CPI环比总体持平。

据分析,通缩加剧主要源于CPI翘尾因素负面影响比上个月扩大,且受到食品价格去年高基数的影响。未来数月翘尾因素负效应将逐渐减弱,可能推动CPI在四季度转正。

四季度有望转正

海通证券预测模型结果显示,2009年8月份、9月份CPI涨幅分别为-1.5%、-1.4%。但从2009年11月份开始,CPI同比增长率将扭转持续数月为负的局面,2010年通胀压力有望出现。

中金公司也判断CPI在四季度由负转正,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食品包括猪肉的通胀可能卷土重来。考虑到政府近期的猪肉收储等措施能够减轻未来猪肉供给短缺程度,因此猪肉价格明后两年重演2004年的温和上涨,猪价未来两年可能上涨30%。近期猪肉价格的回升,蔬菜价格的反季节性上涨,以及全球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和我国公用事业价格,比如水价的调整,都体现了未来出现价格上涨的压力。

海通证券宏观分析师李明亮认为,随着水资源价格改革的加速以及今明两年将有大量的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预计2009年、2010年两年水价将出现大幅增长。上游能源和基础性原材料价格涨势也较快,通货膨胀压力加大。

同时,央行在二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也对通胀的看法略有改变,从上一季度的“产能过剩及需求不足构成下一阶段价格下行的主要压力”变为“未来价格走势尚有不确定性:需求不足仍可能构成价格下行的压力,但也存在价格上行压力”。

不过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看来,未来一年,过剩的产能可能会持续阻止价格上扬的步伐。因此,通货膨胀也许不会成为宏观经济近期的主要风险。值得决策者密切关注的是流动性泛滥导致的资产价格飙升和经济刺激过度造成新开工项目过多,这两个因素最终将危及宏观经济稳定。

投资回落出口见底

除了价格外,投资增速的快慢也决定GDP的高低。今年1-7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小幅回落至32.9%,其中7月增速5个月来首次降到30%之下。

中金公司认为,投资并非趋势性下降,投资单月增幅回落主要跟7月份中央投资的“真空期”有关。因为今年第三批800亿元中央投资于7月底、8月初发放,因此7月份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速下滑。考虑到年底前尚有2075亿元中央投资等待下发,加之大部分基建项目刚刚开工,且周期较长,预期未来投资水平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7月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保持强劲增长,1~7月累计增速高于上半年水平1.7个百分点,当月增速更是创下19.6%的年内新高。房地产销售7月继续提速,但全国房地产新开工面积下降。销售面积与新开工面积增速的差距扩大,且库存消化月数进一步下降,凸显未来供给不容乐观,这加大了房地产投资加速的可能性。

在出口方面,同比降幅有所扩大,但环比继续回升10%。这体现出口正在缓慢复苏。有调研显示,中国出口的重要行业出口订单情况都有所好转。由于有初步迹象显示,全球经济将于下半年好转,中国对主要市场的出口似乎已经见底,特别是对美国市场的出口。随着基数效应的减弱以及全球去库存化的结束,预期中国的出口下滑率将在今年下半年显著收窄,年底甚至可能会重现正增长。

政策何时转向

在货币供给方面,新增贷款的大幅回落,也让市场担心央行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是否已经发生改变。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末,广义货币(12)同比增长28.42%,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26.37%。人民币贷款增加3559亿元,较6月份的15304亿元显著回落。

在野村证券中国经济学家孙明春看来,弱于预期的生产和投资增长率,再加上比预期更加严重的通缩,可能给政府提供了更多的理由来维持当前的政策态势不变,而不是采取紧缩政策来控制贷款增长和流动性过剩。因此,政府只会以非常渐进的方式将其政策重点从促进经济增长转移到预防投资过度和资产价格通胀上来。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紧缩政策可能只是技术性的、温和的以及具有针对性的。他认为,总体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激进的财政政策态势至少在今年年底之前不太可能会发生改变。

高盛电预计短期内政策仍将保持宽松,因为最高决策层不断强调要坚定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而且这与央行和银监会已经开始并将继续适度暗中收紧的举措是不矛盾的。

高盛在最新研究报告中称,在政策立场改变之前,当前的“暗中收紧”举措可能收效甚微。政府已开始采取略微更有力的紧缩政策来吸纳过剩的流动性,使得短期利率上升,并采取一些温和的措施来减缓贷款增长。然而,如果没有最高决策层的明确支持,此类暗中紧缩措施不大可能有明显效果。只有当最高决策层认为政策立场需要改变并允许实施更多的紧缩措施时,收紧政策才会是更有效的。高盛预计,这样的政策变化将在10月中到12月初之间发生,届时政策立场将转向“稳定”的货币政策。

高盛称,最合理的预测是国务院在10月中旬国庆活动结束、三季度GDP数据公布之后修改政策立场。决策层或观察三大指标的变化进行政策调整。一是GDP增长势头改善,同比增速至少两个季度保持在10%左右;二是出口同比增速连续3个月以上反弹至两位数,为高于10%的正值;三是CPI同比增幅加速至3.5%~4%。

高盛预测显示,第三季度GDP同比增幅接近10%,再综合考虑到关于实体经济增长和价格方面的其他指标,预计政府将越发确信经济增长复苏趋势并决定取消极其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是,如果三季度CDP数据喜忧参半,尤其是出口增长疲弱,政策立场的调整可能会推迟到12月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际。

资产价格波动加大

此后可能出台更有效的紧缩措施。即,决策层将允许央行和其他政府机构更有效地抽离流动性、推高市场利率并采取略微更有力的窗口指导措施来减缓银行贷款增长。

篇9

刚刚结束的区委十二届十次全委会和区经济工作会上,区委、区政府确定了未来一个时期的“3421”发展思路、明确了奋斗目标和工作措施,这无疑是在新形势下作出的科学正确抉择,我们都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区委的决定上来,做到言行一致抓发展,步调一致破难关,满怀信心地迈向新目标,取得新辉煌。

今天下午的会议就是对区委十二届十次全委会和区经济工作会精神的深化和落实,是迈出扩内需、保增长、促发展的重要一步。今天,我们召开全区扩大内需项目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积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重大机遇,总结近段时间我区向上申报项目、争取资金工作情况,安排部署项目推进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准确把握当前经济形势,找准经济增长的着力点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当前,全球经济不景气,国内经济也正经受多年来最大的挑战。合川也不例外,一段时期以来,我区企业生产经营形势严峻,经济增长下行压力明显加大,工业投资增长放缓。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从20**年12月开始到2010年底将拿出1.18万亿元的中央资金,带动4万亿的投资规模,随之,重庆也出台了12条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是国家和重庆有效应对当前经济形势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更为合川加快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个机遇。

第一,要充分认识保持我区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重要性和有利条件。区委、区政府确定明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要增长15.5%,力争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力争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财政收入增长20%。要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充分发挥投资第一动力,必须通过一大批的项目实施来保证我区经济持续平稳增长。正因为如此,区委全委会确定了100项重点项目、投资规模123亿元来支撑目标的实现。与此同时,我们还要看到,为了保增长、扩内需,明年国家将坚持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注重综合运用减税、扩大中央政府投资等多种手段加大保障民生、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这必将为我区保增长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坚定信心,把加大固定资产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任务,按照国家政策的要求,加大内需项目的谋划和争取力度,确保我区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不低于去年的增长速度。

第二,要充分认识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时效性,把争取投资和项目作为当前的中心任务。经济危机是经济的自我完善,其发展过程就像一个波动的曲线,从高峰到低谷,再从低谷到高峰,危机持续的时间跨度因其程度和发展的环境而异。这就意味着,我们当前扩大内需的政策会因经济的上下波动而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可以看出,国家以大投资摆脱危机的愿望是强烈的,也是迫切的。目前,中央投资已经确定了投向,将很快落实。为争取这些资金,项目之争将更加激烈,如果我们抓得不紧,工作拖拉,就极可能丧失这难得的发展机遇。为此,我们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把项目谋划和争取工作作为当前的中心任务,全区上下齐心协力,科学谋划、积极争取项目,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一批质量最好、成熟度最高的项目报上去,努力争取国家的最大支持,以争取投资和项目的大突破,为保持我区明年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要充分认识争取国家和重庆支持的重要性,把相关基础工作做得更加完善。在这次争取项目和投资工作中,全区上下积极努力,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行动快、工作实、效果好,在今年新增中央1000亿投资中,我们争取到7114.2万元,重庆市补助资金340万元,预计还会有一部分城网建设资金。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区在争取对接项目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工作进展不平衡,上急下不急,有的被动应付;项目基础工作不扎实,有的项目要件不完备;政策把握不到位,项目规划的层次不高,符合国家政策要求的大项目少;有的部门在国家重庆专项资金分配中,没有争取到应有的份额。为此,我们一定要立足争取国家和重庆的大力支持,提高项目争取工作的成效,扎实做好项目谋划和项目申报等基础工作,工作要更超前一些、更主动一些,更具针对性、操作性和创新性。

二、加强领导,确保项目和投资落到实处

中央新增投资项目建设时间紧、要求高,能否按中央要求尽快形成实物工程量,对于增强信心,带动各方面投资,形成有效需求,防止经济大幅下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家监察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已组成联合检查组,对本轮中央新增投资使用情况进行巡查,其力度和覆盖范围将超过以往任何时期。如果中央投资项目管理不规范,导致项目投资效益不能得到有效发挥,将直接影响我区进一步争取中央投资,丧失新一轮发展机遇。大家要知道,每一个扩大内需的投资项目,区政府都与市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的。区政府也与各项目主管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因此,各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抓,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中央投资项目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以良好的项目管理达到促进经济增长的最佳效果。

(一)抓好开工启动,做到速度快、质量好。12月初,区政府召开了扩大内需专题工作会,成立了领导小组,区财政安排1123万扩大内需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和预安排了213万业务经费,全力确保该项工作。12月23日,钓鱼城景区石照县衙维修保护工程开工,这是我区第一个新增投资项目开工建设。希望各部门按照各自职能职责,抓好相关工作落实,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促成新增中央投资项目早开工,早建设,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和采购订单,拉动当期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确保投资效益最大化。国土、规划、建委等部门要提高办事效率,积极主动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同时要强化规范招投标工作,坚持公开招投标,坚持按程序招投标,从技术上缩短时间。中央要求所有项目要在20**年12月20日开工,现在时间已过,所以我们不能再拖,最迟要在2009年1月中旬开起工来。

(二)明确责任主体,做到特事特办、从严把关。各行业主管部门是中央投资项目的责任主体,也是第一责任单位,负责实施项目,指导、督促业主单位全力完成项目建设。同时,请各行业主管部门分别向区分管领导汇报,特别是开工时间要求、招投标相关要求。强化施工组织工作,确保按要求开工,按规范管理,要在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加快审核的同时,必须严格稽察,严防政府投资用于不符合规定投向、不符合管理要求的建设项目,严防用于楼堂馆所项目,严防用于“两高”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行业的项目,严防截留挪用、滞留不用和铺张浪费,严防“豆腐渣”工程和中饱私囊。区发改委负责牵头组织和统筹协调工作。区财政局负责中央项目资金的管理,筹集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和本级配套资金。业主单位要积极配合相关主管部门开展前期工作,严格按照政府投资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和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相关规定,做好中央投资项目的档案收集、整理和管理工作。

(三)严格中央投资项目资金管理。中央投资资金是“高压线”,各部门、业主单位不得截留挪用、滞留不用和浪费建设资金,必须做到“专款专用”,实行“专账管理”,确保中央资金安全和使用效率。中央投资项目资金实行“报账制”管理。由区财政局统一印制报账申请表,施工单位根据工程进度和合同提出用款申请,项目业主单位、监理单位、行业主管部门签署意见,送区发改委审核后,由区财政局将资金直接拨付给施工单位。

(四)加强跟踪监督检查。这次列入国家投资计划的14个项目要拿出资金使用方案,把钱尽快花出去,并且用当其时,用出效果,不能出任何问题。区纪委、区监察局要下发专门文件,组织督查组,及时定期对各项目主管局和单位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向区委、区政府报告。区监察局和区发改委牵头,有关部门配合,做好迎接中央督查组检查的准备,随时接受监督检查。检查期间,区分管领导和部门主要负责人到场,各责任部门汇报。汇报要抓住要点,按项目批准的资金进行汇报,不得汇报土地等其他问题。

三、科学谋划,切实做好2009年项目资金争取工作

明年,中央政府投资正常预算规模为1604亿元,安排中央财政灾后重建基金1300亿元,再增加2000亿元(包括今年的1000亿元)的中央政府投资。我们务必采取各种措施,力争落地更多中央投资带动合川投资增长。

一要在谋划项目上下功夫。两个重点:一是产业项目。中央在研究明年经济工作时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培育壮大服务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比如,国家发改委正在牵头编制钢铁、汽车、造船、石化、轻工、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9个重点产业振兴规划,作为近期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行动方案,并作为项目审核依据,我们必须迅速行动,争取更多项目入围。今后,我们还要继续密切关注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走势,谋划一批有利于推动合川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的项目,谋划一批有利于提高企业技术和装备水平、增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先进适用技术应用能力、促进规模扩张和迅速做大做强的项目,谋划一批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以此提升我区经济整体竞争力和发展力。二是民生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今年新增中央1000亿以及今后几年的4万亿投资,大部分倾向于民生和基础建设,其中投入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以及铁路、公路等基础建设投资共2.45万亿,所占比例过半,这意味着我们在争取基础建设项目方面的空间相对要大一些。我们必须抓住这次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结合推进城市转型,按照规模要大、层次要高、质量要好的标准,抓紧谋划一批城市道路、供排水、垃圾处理、治污排污、城乡区域性防洪等方面的重大工程项目。各部门要统筹搞好建设规划、协调调度、项目可研论证和筛选等相关工作,对照国家政策,逐一核查是否还有漏报和有望对接的项目,争取尽可能多的项目挤进国家和重庆投资计划。

篇10

论文关键词:扩大内需,经济增长,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而对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需求不足、供给过剩问题,理论界的经典解释是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论。[1]这也是目前国外的主流派观点。该理论认为,供给过剩是由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有效需求不足又是由受二大基本心理因素和二大基本心理规律的影响而导致的投资需求不足和消费需求不足构成。[2]其中,投资需求不足产生于资本家对未来充满悲观情绪和资本边际收益率下降,消费需求不足则起源于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为解决、对付有效需求不足,凯恩斯主张扩大需求,鼓励消费,反对节省。[3]其中,重点是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之相配合,主要通过政府扩大财政支出,加大政府公共投资规模,弥补消费和投资需求的不足,从而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2)国内研究现状

在国内,国内学者对扩大内需对策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4-11]罗云毅、王涛认为,高投资、高储蓄和低消费是我国工业化进程中一种经济常态。原因在于,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率长期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和亚洲工业国家,并存在消费率持续走低、投资率较高的态势,但从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方面来讲,消费投资比例关系大致是合理的。因此,基于我国处于加速推进工业化时期和所采取的赶超战略要求,应在保持较高投资率的同时,适度提高消费率水平。祁京梅认为,支持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内需的扩大,而扩大内需需要投资和消费双拉动。近年来国家鼓励和支持有市场、有需求行业的产品发展和融资的政策措施始终是围绕着最终需求,不仅促进了经济和投资的增长,而且极大拓展和挖掘了消费需求的增长空间。因此,要保持投资和消费的持续、协调发展,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促进消费,扩大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2、目前研究水平的评价

扩大内需来推动经济增长的对策是多方面的,有投资的因素,有消费的因素,也有需求方面的因素,对于扩大内需来推动经济增长对策的研究,要从多方面综合考虑,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这些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黄群.落实扩大内需的思考[J].新.2009(01)

[2]肖朝阳,陈端计.对扩大内需理论与实践的反思[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2)

[3]Keynesia. Think deeply that again to having an effect to need theory's.

[4]祁京梅.2004年消费需求增长分析及2005年展望[J].经济要参,2004,(78).

[5]白暴力,刘帆,魏军.总消费需求不足的微观机制——分析与对策[J].教学与研究,2005, (10) .

[6]李广平.消费函数及其模型的再认识[J].当代经济研究.2005,(9).

[7]杨永忠.中国消费症结解析:一个模型及其应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 (5).

[8]严先溥.中国消费市场运行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金融与经济,2006,(2).

[9]黄微分.我国最终消费率下降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5, (6).

[10]卢嘉瑞.“十一五”期间提高消费率的政策选择[J].中州学刊,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