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内资金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07-06 17:43: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预算内资金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预算内资金管理办法

篇1

Wang Lingling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Radio Film and Television 641 Station,Quanzhou 362000,China)

摘要: 预算外资金是我国特有的财政概念,是在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在历史各个时期都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但由于受传统经济以及市场经济的共同影响,近几年来预算外资金管理中出现很多问题,并且有些问题已经发展到非常严重的程度,造成了政府财政财力的过度分散,政府公共分配秩序的混乱等。因此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预算外资金的不断扩大,越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和强化预算外资金的管理,使之能为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的生活起到积极的作用。

Abstract: Off-budget Funds is a unique financial concept in China, and it is formed in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system reform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It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nation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various periods. However, because it is affected by the traditional economy and the market economy, in recent years, there are a lot of problems in the management of Off-budget Funds, and some of the problems has been very serious, which result in excessive fragmentation of the Government's fiscal and financial resources and the chaos of government's public distribution. So with the reform and opening deepening and the Off-budget Funds expanding, we should take more appropriate measures to guide and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Off-budget Funds, so that it can play active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undertakings and improving the lives of people.

关键词: 预算外资金 管理 问题 对策建议

Key words: Off-budget Funds;management;problems;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0-0114-02

0引言

预算外资金作为我国特有的财政概念,传统意义上的预算外资金,是指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财政财务制度规定设立,同各地区、各部门、个企事业单位自行按规定收取、提留、管理和安排使用的不纳入国家预算范围的资金。主要有四大类:地方财政部门管理的预算外资金;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预算外资金;企业及其主管部门管理的预算外资金。主要是更新改造基金和企业利润留成;地方和中央主管部门管理的预算外资金。即地方和中央部门未纳入预算的企业收入以及所属名为集体企业实为全民企业的收入。

1预算外资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从整个国家的宏观角度来看,预算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1 财政资金过于分散,加剧了国家财政的困难局面,削弱了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预算外资金的增长速度大大快于预算内收入的增长速度,预算外资金规模从微不足道逐步发展成与预算内收入分庭抗争的局面,使国家财政收支一分为二,由于预算外资金大都分散在各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没有纳入国家预算实行严格统一的管理,财政在安排预算支出时,不能将预算内外统筹考虑,只能以规模相对萎缩的预算收入应付日益增长的政府职能开支需要,国家预算面临的压力不断扩大,应该保证的正常开支得不到足够资金,致使一些急需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因资金不足而延迟发展,增加了经济和社会不稳定因素。同时,还要扩大财政赤字规模,增加债务发行,使国家财政困难加剧。与此相反,大量存在的预算外资金由各部门自收自支,日子越过越红火。

1.1.2 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引导,使用混乱,资金使用效益低下对预算外资金的性质,社会各界认识不统一一些部门或单位认为,只有预算内资金才是国家的,应该由财政部门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进行管理,预算外资金是单位自有资金,应该由各部门或各单位自行管理,应该允许有更大的机动灵活性。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预算外资金的使用管理比较混乱,支出无计划,账外设账,人人批钱,谁收谁用,不纳入单位财务统一核算管理,预算上资金的使用效率普遍不如预算内资金高。

1.1.3 资金来源复杂,分配方式不规范,影响了国民正常的管理秩序预算外资金来源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一些地区、部门或单位未经权限机关批准,越权擅自设立收费、基金或罚款项目,随意提高征收标准。有的甚至变行政职能为有偿服务,利用行政手段收取高额管理费用。

1.1.4 管理机构不健全,缺乏统一的法律制度预算外资金不仅是一种特殊的财政范畴,而且也是一种新的财政分配形式。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都对预算外资金做了大量的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办法,但是由于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至今没有从法律上对预算外资金的内容、性质、收支范围、管理权限作出明确规定,有关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跟不上管理需要。

1.2 从各部门各单位的微观角度看,预算外资金存在的问题

1.2.1 隐瞒财政预算收入将预算资金转为预算外资金,将预算外资金转为经营服务性收入。由于预算内资金受法律约束,资金管理严格,而预算外资金只有行政法规制度约束,管理相对较松,不纳入专户管理的经营性收入则比预算外资金有更大的机动灵活性,所以单位总是千方百计预算内为预算外,将纳入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转为符合单位自行管理经营性收入。

1.2.2 擅自设立收费、基金项目,扩大征收范围,提高收费标准。这种状况是形成乱收费的主要因素,现在的行政事业单位,可以说基本上不存在没有预算外收入的单位,有的行政机关将属于本单位的行政职能转移下放到所属事业单位进行有偿服务,凭借行政职权,巧立名目收取巨额的管理费、服务费、咨询费等。

1.2.3 预算外资金收入不按规定及时足额上缴财政专户,单位坐收坐支,财政监管弱,政府调控乏力。

1.2.4 未按规定使用财政部门的收款收费票据。收费票据管理不规范,造成了一些行政事业单位隐瞒转移截留大量预算外资金。按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财务必须使用省级以上财政部门印制或监制的收费票据,但现实中存在的票据种类并非财政一家,由于财政部门对收费票据的稽查工作力度不大,各单位自行印制或市场购买各种各样收费票据仍是有发现,使用非财政票据将大量的预算外资金隐瞒截留,有的甚至私设小金库,严重违反财政纪律;另一方面由于财政人力不足,对票据领钩、核销不严密,对收费单位是否足额缴入专户心中无底。

2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策略

2.1 由于预算外资金是我国财政特有的资金范畴,在短期内不可能消除,既然它确实存在于现实中,那么我们就只能对之正确引导,加强管理,使之在经济建设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围绕“三个还权”,进一步明确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前提。要规范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必须以“三个还权”为突破口,国务院国发[1996]29号《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文件,彻底破除所有权和支配权不变的影响,进一步明确预算外资金的性质。首先,明确了预算外资金的所有权于国家。其次,明确了还预算外资金的使用权于政府。再次,明确了还预算外资金的管理权于财政。因此,其他任何部门和单位的预算外资金必须无条件纳入财政管理,接受财政监督,还管理权于财政。

2.2 加强收费、基金管理,严格控制预算外资金规模。收取或提取预算外资金必须依照法律、法规和有法律效率的规章制度规定的项目、范围、标准和程序执行。要严格执行收费(基金)审批权限的规定,凡不符合规定的收费(基金)项目、征收范围和收费标准,都属于乱收费行为,必须制止。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应坚持中央和省两级审批的管理制度,对行政收费中的管理性收费、资源性收费、全国性的证照收费和公共事业收费,应实行中央一级审批的管理制度。为保证农民利益,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对涉及的收费要征求农民主管部门的意见,对各类政府性基金(附加)应实行中央一级审批,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批财政部审批,重要的由财政部报国务院审批。

2.3 对预算外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加强单位银行帐户管理。建立财政专户,是近几年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关键手段之一,主要是将分散在千家万户的预算外资金按不同的办法赶进“笼子”。首先,预算外资金是国家财政性资金,必须纳入财政管理。财政部门在银行开设统一的专户,用于预算外资金收入和支出管理。部门和单位的预算外收入必须上缴同级财政专户,支出由同级财政按预算收支计划和单位的财务收支计划统筹安排,从财政专户拨付,实行两条线管理。其次,必须对单位预算外资金银行开户进行整顿,规定收费资金必须集中到单位财务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取缔单位内部职能科室在银行开设的预算外账户,加强财政与银行的协作与配合,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开户账号。

2.4 强化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管理。收费票据管理不规范,造成一些行政事业单位隐瞒转移截留大量预算外资金,票据管理是真正的源头管理,任何收费收款业务的发生都离不开票据。

2.5 实行财政综合预算,振兴财政经济。综合财政预算管理,主要是通过加强对财政资金管理发挥预算内外资金存在管理上的两张皮现象,强化财政分配职能,维护经济社会稳定。①实行综合财政预算,缓解财政困难。实行财政综合预算,就是将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捆绑使用,以便避免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管理脱节和内紧外松的弊端,真正使预算内外资金实现互补,已达到社会资金的综合平衡。②推行综合财政预算,壮大财政职能。从预算外资金形成的渠道来看,都是财政资金在一定范围和条件下的资金再分配。因此,把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形成统一的财政资金,不但扩大了财政理财领域,而且使财政的财力安排和动作有了更广阔的空间。③实行财政综合预算,促进经济建设。在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工作上,要进一步加大财政专户存储管理的工作力度,扩大专户资金存量,积极稳妥地开展有偿融通业务,增加对经济建设服务。④实行预算内和预算外有机结合。在预算外资金管理上,长期以来存在着两种资金双轨运行,财政管理预算内资金的不了解预算外资金,管理预算外资金不了解预算内资金,管理脱节,造成了分配不公和矛盾激化。解决的办法是实行分转并制,两种资金有机结合,统一管理,针对各收费单位的各项收支,把预算内外资金综合起来,统筹安排,实行双轨运行有机结合。

2.6 实行收费制度改革,推行收费“票款分离”办法。所谓“票款分离”是对部门、单位依法收取的行政事业费实行资金收缴和票据相分离的制度。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票款分离”是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治本措施,可以从体制上规范收费行为,有效地解决“乱收费”问题。

2.7 推行“费改税”,建立以税收为主的规范化的分配体系,是规范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必然选择。预算外资金的超常增长,严重侵蚀了税基、出现了预算外挤预算内财力的现象,制约了财政的振兴。无论从振兴财政还是从规范预算外资金管理出发,都必须对预算外资金的总量有一个适度限定,决不能让预算外资金象脱缰的野马,毫无羁绊无止境地增长。总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体现政府行为的收费、基金的项目和规模必然会逐步缩小,加快“费改税”步伐,逐步将部分收费和基金项目纳入税收管理,建立志以税收为主,必要的收费和基金为辅的分配体系,是最终规范预算外资金管理、缓解财政困难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孙凡,石静华.预算外资金预算编制的措施建议.中国财政,2002,(2).

[2]陈朝春.部门预算改革探析.福建财会,2002,(5).

[3]陈小平.政府间分配职能的有效配置.福建财会,2002.

[4]涂继瑞.加强行政性收费管理的措施.预算管理与会计,2004,(2).

篇2

为了规范社会保险机构办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和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基金的财务行为,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国发[1996]29号)文件精神,我部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财务制度》和《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中规定,在国家社会保障预算制度建立以前,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和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基金先按预算外资金管理制度进行管理,收入要上缴同级财政部门在银行设立的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为做好财政部门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和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基金的财政专户管理工作,现就有关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根据国发[1996]29号文件精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和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基金目前仍属于预算外资金范畴。为加强管理,两项基金要统一缴入当地财政部门在银行开设的预算外资金专户,不要多头开户。鉴于这两项基金是用于社会保障的专项资金,应有其相对独立性,因此,要在财政部门统一开设的预算外资金专户中单独设列户头,由财政部门的社会保障机构对其实行专项管理,不要与其他预算外资金混同,切实做到专款专用。社会保障基金要单独编制预决算,其预决算及其他统计数字均包括在预算外资金的总数中。

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和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基金实行财政专户管理后,基金的收支核拨、预决算编制由各级财政社会保障处(科)具体负责管理;各级财政综合处(科)主要起财政专户管理中的总会计作用,及时办理审核拨款事宜。

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和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基金存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后,按银行同期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利率计息。

篇3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当地中小学总体建设的规划,结合全县中小学布局调整,把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住房困难作为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全县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宿舍工程建设,努力改善我县农村小学教师居住条件,稳定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调动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确保农村教育事业均衡、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充分体现“艰苦性、边远性”的原则,合理规划建设学校;

(二)坚持“经济、实用、适用”的原则,严格建设规模、建设标准和今后的管理使用;

(三)坚持“产权公有,周转使用”的原则,确保周转宿舍的周转性质;

(四)坚持“享受对象优先”的原则,确保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岗教师、支教和交流教师、寄宿制学校管理教师能够优先改善住房条件。

三、任务和要求

(一)建设任务

按照市发改委下达的投资计划,我县2010年新建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宿舍324套,每套面积3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340平方米,全部由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统一规定图纸进行规划设计,项目总投资1300万元,由中央预算内资金拨付。其中:每套按1500元标准配置生活用具,共计48.6万元;实际土建及水电安装资金为1251.4万元。

(二)建设要求

1、建设地址:2010年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涉及全县各乡(镇、场)共30所中小学校。建设地址原则上在校内,如有条件可与学生宿舍统筹规划建设,严禁与教师家属住宅混建。

2、切实加强工程管理。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必须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实际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与合同管理制,严格控制周转宿舍建设造价,努力降低成本,提高周转宿舍建设效益。

四、项目管理

(一)落实项目管理责任制

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试点项目由县人民政府负总责,各成员单位必须各尽其职、各司其责。

县教育局:负责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和总协调,负责制定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宿舍建设的实施方案、实施细则、管理办法和时间表,监督检查工程质量和进度,建立周转宿舍档案,编发工作简报,推广先进经验。

县发改委:负责统筹和安排工程专项资金,研究制定资金分配方案,负责对项目建设立项的审批和指导,做好项目的相关协调工作,及时落实投资计划,配合教育部门对项目建设进行监督检查和管理。

县财政局:负责对建设项目资金的管理,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和工程进度,及时拨付专项资金,制定项目建设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县建设局:负责落实校舍改造建设规费有关减免政策,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和工程建设程序,对项目建设进行指导和监管,督促有关部门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和有关工程建设标准,监督检查工程质量。

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协调有关专业技术单位为实施项目工程提供地质灾害排查、评估等技术支撑和保障,落实校舍建设用地及有关土地优惠政策。

县消防大队:负责项目工程的防火技术指导,提供相应的防火技术支撑和保障,落实项目建设有关消防收费减免政策。

县气象局:负责项目防雷击技术指导,提供相应防雷击方面的技术支撑和保障,落实项目建设防雷击收费有关减免政策。

县监察局:负责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监督检查,设立举报电话,积极参与和配合项目工程的实施。

县审计局:负责组织对项目建设及资金进行预决算审计。

县安监局:负责对项目建设中的安全生产进行监督管理,加强对项目安全生产的综合监管。

各乡(镇、场)要负责落实建设所需用地,其他各相关部门要落实有关优惠政策,共同推进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顺利实施。

(二)加强招投标管理

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项目全部实行公开招投标制。鉴于该工程建设涉及全县13个乡(镇、场)、30个建设点的实际情况,为节约成本,提高效益,采取相对集中,分片组合,统一招标,学校管理的办法,全县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共设5个标段:第一标段为宏村片:即宏村中学8套,宏村中心小学16套,西城中学8套,西城小学12套,樟溪中学8套,樟溪中心小学16套,共68套。第二标段为德胜片:即德胜中学16套,德胜中心小学16套,社苹中学12套,社苹中心小学12套,共56套,第三标段为熊村片:即熊村中学12套,熊村中心小学8套,湖坊中学12套,湖坊中心小学16套,坊坪中心小学16套,共64套,第四标段为洵口片:即洵口中学12套,洵口中心小学8套,洵口石源小学8套,华山洲湖小学8套,厚村中学8套,厚村中心小学16套,荷源中学8套,荷源中心小学8套,荷源资福中心小学8套,共计84套。第五标段为龙安片:即龙安中学8套,龙安中心小学8套,龙安下村小学8套,东堡中心小学8套,中田中学8套,中田中心小学12套,共计52套。

五、资金管理

(一)建设资金: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总投资1300万元,全部由中央预算内资金拨付。

(二)设立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资金管理专户,做到专户管理、统筹安排、专款专用,接受审计和监察部门的监督。

(三)如果全县资金有部分结余,全部用于周转宿舍附属工程,如踏步、围墙、人行道等建设。

六、农村教师周转宿舍的管理

按照省制定的周转宿舍管理办法并结合各校实际制定具体的操作办法,确保周转宿舍的“周转”性质。

篇4

审计了解并认为,目前行政事业单位部门结存资金数额较大,且呈逐年递增趋势,不利于财政资金的统筹管理与使用,也不利于提高资金效益和缓解建设与资金的矛盾,更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规范部门结存资金监管,强化财政职能,发挥沉淀资金效益,减轻财政负担十分迫切。经调查,部门结存资金呈现两个特点:一是在构成上以基金和专项结余为主;二是在分布上具有普遍性,并以有资金分配权的重点部门和事业单位为主。

一、结存资金较大的主要原因

(一)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不顺,财政监管难度较大

在结存资金构成中,绝大多数为事业单位的各类基金,而基金构成的合理性取决于其收支活动是否真实与合法,更取决于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

就目前管理体制来看,一是绝大多数事业单位从属于行政部门,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监管依赖于主管部门,加之事业单位多、分布散、资金规模不一,财政等外部监管鞭长莫及。二是基于从属关系,事业单位与行政部门间的收支活动有其内在联系,有些主管部门为了部门利益,将应上缴财政或应在本部门核算的预算外及其他财政收入在下属单位核算,造成收入不实,加大了基金分配基数。三是事业单位收入结构发生变化且来源复杂。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全额或差额事业单位,除上级拨入、执收所得等财政收入外,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国有资产出租或其他经营性收入,对此,财政不易掌握,控制更难。

(二)相关政策与制度存在缺陷

1、基金分配制度不尽合理。事业基金和福利基金是事业单位收支相抵后的结余分配。其收入来源包括财政拨款、预算外资金以及其他资金。就预算外资金而言,法规明确规定其不得用于个人福利支出,但根据基金分配制度,此类资金结余参与分配,其结果不仅扩大基金规模,且改变资金使用性质,影响法规执行的严肃性,并造成财政性资金支出向个人倾斜。

2、预算外资金支出管理政策滞后。多年来,预算外资金支出所采取的“专户存储”并编入单位部门预算的管理政策,是为了加强预算外资金收入管理,有效调动部门积极性,缓解部门经费不足所提出来的。随着预算外资金的增加以及收入管理的不断规范,特别是部门预算改革提出了加大综合预算管理的要求,这种实为部门所有的预算外资金支出管理模式已显滞后与不适,其不仅给财政资金统筹管理与使用带来不利,也为部门结存资金提供了空间。

(三)预算管理改革仍有空间

1、零基预算未完全到位。预算编制多采取“上年基数加增长”的方法,虽发挥了财政总量控制的优势,但实际操作中,为满足“财政控制数”和部门争取资金的要求,一些部门拿资金找项目,高标准编制预算,造成执行与预算脱节,部分项目未实施或相互调剂、宽打窄用产生差额,导致结余。部门预算改革虽然提出了以零基预算为基础,逐步实行预算内外资金统筹的综合预算要求,但因多年惯性以及零基预算需做大量的核实确认工作,财政力量无从保证,实际仍延续了传统方法。

2、预算统筹作用不明显。按照要求各部门收支及以前年度的结余或基金,应在预算编制中给予全面的体现,但部分单位的收入等未全部纳入预算,致使部门结存资金只增不减。另外,用基金弥补事业经费虽列入预算编制项目,但基本上未落实。

3、专项资金管理有待完善。首先,上级补助资金对口下拨,不通过下级财政,对其收支余情况财政无从掌握;又因部分切块资金预算编制较粗,项目具体使用单位以及所需资金未能在编制中详尽体现,财政监督难以到位,同时给有资金分配权的部门留有调剂资金的空间,应拨不拨或少拨资金,形成资金在部门滞留。其次,政策因素形成结余。如,根据相关政策,各地区增设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担保专项资金,但由于资金风险,加之缺少合适项目,多数未用,在管理部门滞留。上述情况有客观原因,但也要管理措施不到位,致使资金在部门积淀。另外,专项结余应交不交现象时有发生。

二、规范结存资金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着手

(一)健全制度,规范资金管理

首先,预算管理要求应纳入综合预算统筹安排的资金、基金,在编制部门预算时优先考虑结存资金,逐步消化,同时加大综合统筹力度,协调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切实将部门结存资金用实用好。

其次,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范监管行为。一是明确结存资金管理原则,规定结存资金的范围、控制标准、使用方向、统筹比例,加强对结存资金的真实性、合规性、完整性的监管;对政策性和多渠道取得并长期闲置的结余,制定过渡性管理原则,纳入部门预算。二是完善基金分配制度,规范事业单位基金管理与监督。三是以收支并重为原则,研究预算外资金综合统筹管理办法,在不影响部门和单位积极性的同时,研究探讨以综合统筹为原则,以保障事业发展为目的,试行按比例编入部门预算的管理模式,并逐步向预算内资金管理过渡。四是完善财务核算监督制度,实行问责制,明确违规操作责任和检查责任,提高财务核算水平。

(二)深化改革,提高资金效益

1、完善部门预算,强化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一是逐步落实和推进零基预算,加大综合预算力度,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预算单位应加强年度预算收支计划的论证,预算编制力求准确、细化,财政部门深入调查,重点加强专项预算编制的真实性、合理性的审核,增强预算的严肃性、准确性和科学性;对于切块资金由主管部门提出分配方案,纳入单位部门预算,财政统一拨款。二是采取预算执行季报、实地检查、重点项目跟踪等形式,加强对部门或单位预算资金使用情况的跟踪与检查,严格资金拨付程序,在确保预算资金到位的前提下,避免或减少资金在部门滞留的可能。三是加强对决算环节的审核,逐步建立健全决算审签制度,确保决算信息的真实、可靠。

2、推进政府采购,规范支出管理。在政府采购规模逐步扩大、采购效益不断提高、集中支付比例逐渐加大的基础上,进一步严格执行采购目录,对应纳入、能纳入政府采购的项目必须实行政府采购,以减少资金拨付环节,避免资金在部门滞留。

篇5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3-0192-02

收稿日期:2013-06-19

作者简介:王峰(1972-),男,江苏海门人,会计师,从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研究。

一、当前中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素质偏低,内部管理机制尚不健全。部分财务管理人员对《会计法》和财务管理知识了解不多,依法理财的观念淡漠。财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定,绝大部分财会人员一身多职,疲于应付,加之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工作缺位,各种先进的管理方法难以推行,工作停留在账表处理等日常业务上,工作得过且过,按部就班,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参谋监督作用发挥很不到位。单位内部管理体制和制度不够完善,80%单位内部未设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多数是作为一个部门的一部分职能,由一人或多人。部分单位内部未实行统一的财务管理。有的还把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支出分散到科室管理,形成了“室室有收费,科科有财务”的混乱局面,违犯了“收支两条线”的财务管理规定;有的出现了“账外账”、“小金库”、“包袱账”等违规违纪行为。

2.存在大量预算外资金。首先是冲击国家财政收入,削弱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预算外资金是从财政预算资金中分离出来的,但在分流收入的同时,并没有相应地分流财政支出,于是出现了原由财政供给的项目照样供养的状况。这不论从财政资金供需平衡理论还是从实践看,都必然导致预算内资金紧,预算外资金松的问题。导致分配主体多元化和社会分配不公,诱发腐败。预算外资金的产生实际上是政府对地方和部门的放权让利行为。对各部门放权,使得本来掌握在财政部门手中的分配权力纷纷下放到各主管部门。在利益机制和攀比效应的诱惑下,一些部门竭力寻找预算外的财源,“三乱”行为进一步蔓延。

3.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主要体现在,(1)资金的管理不严,供应范围过宽,内部制度不健全,财经纪律观念淡薄,执行财经法规制度不严格,资金分配、支出存在严重的随意性;(2)在票据认购、票据领用、票据核销上存在监督的漏洞,票据管理使用比较混乱;(3)部分事业单位往来款项占据比例过大,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呆账、坏账;(4)年终清理结算和财务结账不及时。

4.资产管理混乱。(1)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出纳等不相容职位没有严格分离,货币资金管理有漏洞,资金安全存在隐患。大额开支使用现金支付,白条抵库、公款私存现象在部分单位仍然存在。收费、罚没收入等不入账,以虚列支出、资金返还等方式设置“小金库”;(2)一些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存量及流量管理不严,普遍存在“重购建、轻管理”的现象,固定资产的使用、维护、处置、出租、出借以及调拨、报废等方面管理不规范,资产使用效率低,并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二、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对策

1.强化经费管理,发挥最佳效益。经费是用来确保各单位正常运行,支持行政事业单位发展事业的,在市场经济条件和公共财政体制下,经费使用要按照经济规律办事,一切从社会效益出发围绕中心工作发挥作用。对财政拨付的资金要追踪问效,尤其是一些大项开支要做到事前论证事中监督和事后审计,确保资金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果。经费使用做到预算有审批,开支有计划,使用有审核以杜绝浪费,节约开支。财务管理工作要有科学理财的理念,善于当家理财,既要管好又要使用得当使经费发挥最大效益。要在完善手续、健全制度、防范风险上下功夫,制定完善一系列管理制度,经费管理制度、拨款审批制度等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和内部稽核制度;单位和个人印鉴要分离,会计出纳要分设,保证不相容职务的分离;资金拨付审批和经费支出手续要完备,确保资金安全;所有账目都要做到定期核对,切实做到账账、账实相符。

2.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和监督。(1)全部上缴财政。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已明确指出:“预算外资金是财政性资金,不是部门和单位自有资金,必须纳入财政管理。”这充分揭示了预算外资金的性质,是一种依托国家政权、以政府为分配主体的财政性资金。(2)取消单位收入过渡户,确保预算外资金全额上缴财政专户。对预算外资金实行财政专户管理,是搞好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前提。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使其统一纳入单位综合财务收支计划,统筹安排。这样,使应缴款项由暗处摆到明处,有利于控制不合理支出,同时也为财务检查、审计工作提供便利,为清理整顿行政事业单位非法收入奠定基础,更有利于加强财务管理,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3.严格制度管理,规范财务活动。建立健全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会计核算行为。要根据国家财经法律法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要求,结合单位实际,建立健全财务管理、资产管理、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等有关内部控制制度。设置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会同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合理确定专用基金提取比例,并严格执行其管理办法,使本单位的会计业务置于规章制度约束之中。要把是否按制度办事作为检验财务管理活动的一把尺子,经常衡量是否超出制度的范围和界限。

4.应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和监督。财政、审计和相关部门应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和指导,对存在固定资产没有明细账,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的单位,应及时督促其按会计制度规定做到固定资产总账与明细账相符,账实相符,对新置的固定资产要及时记入固定资产账,处理的固定资产要及时下固定资产账,处置固定资产应按报批程序进行,严格做到先报批后处置,重大固定资产的处置还应向主管领导汇报,这样可以从报批程序上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也杜绝了腐败问题的产生。

篇6

摘要政府非税收入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它对地方的经济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财政财源结构和财政收支的合理化。但是,由于目前各地对其管理内容的多样性和执收单位的个体性,在实际操作中不是很顺畅,如何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地方非税收入管理,建立健全政府收支管理体系已经是摆在各级财政部门面前不容回避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非税收入现状对策

政府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以外,由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利、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公共服务取得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财政资金。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彩票公益金、罚没收入、捐赠收入,主管部门集中收入以及政府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等。

一、强化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意义

随着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综合预算、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推行和完善,非税收入替代预算外资金,逐步成为人们的共识,因此,目前强化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确立非税收入国家所有、政府调控、财政规范管理的模式,逐渐理顺分配关系,就显得十分必要,一是规范和强化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可以有效地治理“三乱”现象,有效制止擅自扩大收费范围标准、自立项目、搭车收费等行为,为地方经济发展创立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有利于吸收外来投资;二是规范和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可以促进执收、执罚部门履行其职责,彻底改变以往财政性资金,长期分散、滞留在部门和单位的状况,增强政府增收活动的透明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推动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发展;三是规范和强化政府非税收入规范管理,有利于增收节支,缓解当前财政预算内资金压力;四是规范和强化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可以减轻企业和老百姓负担,推动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二、非税收入管理的现状

(一)认识上有偏差。尽管目前相关政策和法规已明确非税收入是财政性资金,但仍有部分单位在认识上有偏差,仍停留在过去预算外资金的理念中,把非税收入视为单位和部门的自有资金。在工作中表现为不及时上解资金,即使上解也是立即要求财政部门将上解国库和财政专户的资金予以返回,多收多返,少收少返,使各级财政很难对这部分资金实施宏观调控。

(二)机构设置不完善。目前,各地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名称规格不一,人员编制匮乏,内部设置不健全。有的称收费管理局或科,有的称预算外资金管理局,有的称预算外资金管理中心。以县级为例,在规格上有的是科级、有的是股级。在性质方面有的是事业性质有的是行政性质。在机构设置上有的是单设,有的是与本级财政综合工作在一起,有的是放在财政其它股(室),自身就给外界一种很不规范的感觉。

(三)法规不合时宜,有章难循。虽然目前在非税收入管理方面出台了很多规范性文件,但从立项、定标、征收、票据管理和资金使用的各个环节,没有一套完整、统一、系统的法律法规和管理细则,加之由于各种原因和不合时宜,管理制度和办法滞后,使得有章难循,给财政部门的非税收入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

(四)资金统筹不到位。多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严格实行了“收支两条线”、“票款分离”、“罚缴分离”的管理办法,规范了执收执法单位的收支行为,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政府对这部分资金调控使用的很少,大部分资金仍由单位自己掌握使用,财政部门对这部分资金在审批上比较宽松,仍坚持“谁收谁用、多收多用、多罚多返”的分配格局,使得资金的统筹安排没有真正落实到位。

(五)监督检查不到位。加强对非税收入的监督检查是保证非税收入资金安全,提高支出效益,维护财经秩序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各级监督部门人员力量不足,没有专职机构对非税收入实行全方位监督检查。此外,监督管理手段滞后。执收单位、代收银行、财政之间没有形成互联网,不能及时监控各执收单位的收缴情况,这也是造成对非税收入监督缺位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的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尽快树立非税收入新理念,真正把各级领导的思想认识统一到非税收入“所有权属国家、使用权归政府、管理权在财政”的理念上来。

(二)尽快统一各级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名称、性质,完善内部设置,这是各级地方财政高效开展非税收入管理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将各地五花八门的管理机构统一改名为非税收入管理局,进一步明确职责,地方政府的所有非税收入均由非税收入管理局统一管理。与此同时,必须尽快制定一套全面、真实、透明和规范的非税收入管理办法,使非税收入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非税收入是各级政府的地方财政收入,应按照执收执罚部门和单位的隶属关系,将非税收入纳入同级财政管理,对所有非税收入实行一个账户入库,一个预算统筹、一个部门主管的“一条龙”服务,全面反映部门各项财政资金的收支,全方位实现量入为出、量财办事的收支两条线管理。真正把非税收入作为可用财力与其他财政收入一同纳入部门预算编制范围,建立统一完善的政府收入预算体系。

(四)全面推行计算机网络管理。及时搭建网络平台,运用先进的征管信息系统,降低工作差错率,实行银行、财政、征收单位之间的电网联络,便于财政部门及时准确地掌握并监控非税收入的收缴情况。

(五)财政部门要与审计、监察等部门密切合作,加大非税收入管理的监督检查力度,绝不允许任何部门和单位的非税收入游离于监督之外,对在收缴中出现的违规问题,该纠正的纠正,该处罚的处罚,绝不姑息迁就。

总之,加强非税收入管理是目前财政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和方方面面。只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不断完善法规制度,各级财政部门勇于开拓,加大征缴力度,就一定能将非税收入管理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篇7

第一条为加强财政性资金管理与监督,提高资金运行效率和使用效益,保证全县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工作顺利进行,根据《县规范推进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意见》(政发[]119号)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具体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县级下列财政性资金的支付管理,包括:

(一)财政预算内资金;

(二)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

(三)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

(四)其他财政性资金。

第三条财政性资金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存储、支付和清算。

第四条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由下列银行账户构成:

(一)财政部门在县人行开设的国库存款账户;

(二)财政部门在银行开设的零余额账户和财政部门为预算单位开设的零余额账户;

(三)财政部门在银行开设的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

(四)经财政部门批准,预算单位开设的特设专户。

第五条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后,相应取消各类过渡性账户,预算单位的财政性资金全部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

第六条财政部门是拥有和管理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唯一职能部门,任何单位不得擅自设立、变更或撤销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中的各类银行账户。

第七条县人行按照有关规定,加强对国库单一账户和银行的管理监督。

第八条财政性资金的支付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种方式。

财政直接支付是指由财政部门向人行和银行签发支付指令,银行根据支付指令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资金直接支付到收款人(即商品或劳务的供应商等,下同)或用款单位(即具体申请和使用财政性资金的预算单位,下同)账户。

财政授权支付是指预算单位按照财政部门的授权,自行向银行签发支付指令,银行根据支付指令,在财政部门批准的预算单位的用款额度内,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资金支付到收款人账户。

第九条部门和单位预算批准后,预算单位依法拥有相应的资金使用权,履行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职责,并接受财政和审计监督。

第二章财政性资金银行账户的设立、使用和管理

第十条预算单位使用财政性资金,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向财政部门提出设立零余额账户、特设专户等银行账户的申请,财政部门审核同意预算单位申请后,书面通知银行,为预算单位开设相应账户。

第十一条国库单一账户用于记录、核算、反映财政预算资金和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的收入和支出。

第十二条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只能用于财政部门授权预算单位支付额度内的支付和与国库单一账户的资金清算,不得违反规定从该账户向预算单位其他账户划拨资金。

第十三条财政部门负责管理预算外资金专户,用于记录、核算预算外资金的收入和支出,银行根据财政部门的要求和支付指令,办理预算外资金专户的收入和支付业务,预算内资金不得进入预算外资金专户。

第十四条特设专户用于核算特殊专项支出,预算单位不得将特设专户资金转入本单位的其他银行账户,也不得将本单位的其他银行账户资金转入特设专户。

第三章用款计划

第十五条预算单位根据批准的部门预算和本办法的规定编制分月用款计划,分月用款计划是办理财政性资金支付的依据。

第十六条分月用款计划按季分月编制,包括财政直接支付用款计划和财政授权支付用款计划两部分。

第十七条基本建设支出、科技三项费、专项类支出用款计划按具体项目编制,其他类支出用款计划按项级科目编制。

第十八条年度财政预算执行中发生追加、追减调整变化,预算单位在收到财政部门预算调整文件后,调整本部门的用款计划报财政部门。财政部门应当及时审核批复。

第十九条预算单位依据用款计划办理财政直接支付用款申请和财政授权支付手续,要严格按照用款计划规定的资金使用额度办理财政授权支付,不得超计划支付。

第四章财政直接支付程序

第二十条预算单位实行财政直接支付的财政性资金包括工资支出、基本建设支出、惠农支出、基金支出等,财政直接支付由预算单位申请,并填写《财政直接支付申请书》,报财政部门,涉及政府采购的支出,按政府采购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财政部门审核确认预算单位提出的支付申请后,开具《财政直接支付凭证》,分别送县人行和银行,银行根据《财政直接支付凭证》及时将资金直接支付给收款人或用款单位。

第二十二条预算单位根据收到的支付凭证做好相应的会计核算,财政部门根据银行的回单,记录各用款单位的支出明细账。

第二十三条预算外资金的支付,比照上述程序执行。

第五章财政授权支付程序

第二十四条财政授权支付程序适用于未纳入财政直接支付范围的其他各项支出。

第二十五条财政授权支付数额,由财政部门根据批准的预算单位用款计划确定。

第二十六条预算单位支用授权额度内的款项时,应填制财政部门统一制定的《财政授权支付凭证》送银行,银行根据《财政授权支付凭证》通过零余额账户办理资金支付业务。

第二十七条预算外资金的支付,比照上述程序执行。

第六章管理与监督

第二十八条财政部门的职责:

(一)负责管理和监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实施,组织制定有关政策和规章制度;

(二)审核办理预算单位印鉴预留手续;

(三)审批预算单位报送的分月用款计划,根据年度支出预算和分月用款计划,合理调度资金,办理财政直接支付业务,下达授权支付额度;

(四)对预算执行、资金支付、财政决算中的重大事项组织调查;

(五)选择银行,会同县人行协调预算单位、银行和其它有关部门的相关业务工作。

第二十九条人行职责

(一)会同财政部门制定财政性资金支付银行清算业务的制度规定,配合财政部门管理和监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的实施;

(二)为财政部门开设国库单一账户,办理国库单一账户与银行的收支清算业务,定期提供国库单一账户的支出情况,并核对库存余额,确保数字一致;

(三)监督银行财政性资金收付的有关业务。

第三十条银行职责:

(一)按照与财政部门签订的合同,办理财政性资金支付、预算外资金专户、零余额账户支付清算业务;

(二)定期向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报告财政性资金支付、预算外资金专户、零余额账户及特设专户的支出情况,并提供有关服务;

(三)根据账户管理规定,严格按照财政部门的支付指令和授权额度支付资金,不得违规支付资金。

第三十一条预算单位职责:

(一)负责按预算管理使用财政性资金,并做好相应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

(二)负责本部门及所属单位的财政性资金支付管理的相关工作;

(三)统一组织本部门及所属单位编制物品、服务采购计划、用款计划,负责审批二级预算单位的用款计划;

(四)负责管理工程进度、工程质量;

(五)配合财政部门对本部门及所属单位预算执行、资金的申请与拨付和账户管理等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第三十二条除政府或授权财政部门批准的特殊事项外,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财政部门有权拒绝受理支付申请:

(一)无预算、超预算申请使用资金;

(二)自行扩大预算支出范围申请使用资金;

(三)未按规定程序申请使用资金;

(四)申请手续及提供的文件不完备,有关审核单位没有签署意见或加盖印章;

(五)预算执行中发现重大违规违纪问题;

篇8

关键词: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规范完善措施

在政府税收的体系中,政府非税收是其重要的构成。政府非税收具有自身的形式,是国民收入初分配和在再次分配都有政府参与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符合法律规律程序的从而来得到除纳税以外的任何收入,政府非税收入它属于财政资金范畴.创建良好的非税收入程序,加大对非税收入的标准化管理,同时更要去与市场经济的要去相适应,是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建立公共财产标准的有很大意义的内容之一,同时也可以说是规范财经秩序和整顿,从制度上、根本上预防腐败的必要举动。

一、随着我国公共财政的建设逐渐完善,政府非收入管理也随之发展。

随着我国公共财政的建设逐渐完善,政府非收入管理也在此基础上随之发展起来政府非收入管理同样是在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根本上进行生产和变化发展而出现的。和预算外资金两个方面进行辨别,两者虽然有不同但是却也有关联。非税收入,是人民政府将收入依照收入的结构和收入的本质来归类;预算外资金,是依照资金管理的方法对政府收入进行分别归类。在我国,除了预算管理,在其他的地方部门可以自己实行收取和对资金的使用去处的安排,用来对一些地方部门需要的满足,这就被成为预算外资金,属于财政性资金一类。随着发展,我国对预算外资金的意义和对问题的处理一直都在使用。但是,在地方部门因可以自己实行收取和对资金使用去处的安排,在支出方面上,它的自主性是比较大的,经过在传统的财政体制下,留下的这部分资金曾在一段时期和预算内资金是不分高下的,为我国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此期间,预算外资也在不断的进行改变,逐渐的完善,使得预算外资金已经完成了在概念上和性质上的过渡,过渡到“非税收入”,要随着改革的发展,我们要紧跟着发展的脚步,要将好的吸收并消化,建立起新的非税收理论观念。

二、规范和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需要明确管理体系和职责

非税收管理体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还包括了非税收入管理主体和非收入执收单位两个内容。在对职能进行做事的过程中,非税收入应当获得财政性的资金,一个道理,非税收入同样是在政府财政收入扮演重要的角色,非税收入征管就应当把财政部门作为中心,应当给予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的范围,应当建立专门的机构,配备专职的人才,整顿力量在内部,负责对全部的非税收入的管理。

例如罚没收入政策、国有资产(资源)有偿使用收入政策及收缴及收入征缴、收费、基金政策管理、征缴、财政票据管理等等方面,代表本级政府负责所辖区域内非税收入“管、征、查”,实行一致征收,一致管理,一致执法。

在非税收收入征管的中心,作为职能部门的非税收入管理部门在政府实施非税收入管理的只要职责是:要对收税收入管理要认真贯彻法律法规,要认真对其认真履行,并对其制定出管理的办法;在特定的程序和权限下,要对非税收入的标准以及其范围进行彻底的认知和确认,对收税收入年度要有核算和编者这两项的预算;要对非税收入票据要统一安排并发放,要对本级单位以及下级单位要进行严格的督查其在收入、汇缴和使用等多方面的状况,要按照法律法规对在非税收入管理有违规行为进行依法查处。

非税收入执收执罚的单位是有关部门(单位),它的主要使命是:依照上级规定向非税收入项目、社会公示部门及单位进行执收依据,对管理机构和财政厅及时的来编辑并报道本单位及其部门非税收入的年度计划;应在确认非税收入在其职责范围内,严格监督足额缴纳非税收入款项和缴款义务人,者依法收取有关非税收入。

三、对非税收入征收要进行完善和加强,对其收缴制度要进行改革

在是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整体中,非税收入收缴管理体制改革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也是来确定“收支两条线”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这项改革主要推行的模式是“银行代收、单位开票、财政统管”的收缴分离管理模式,要从必要的审核为进一步的充实非税收入就地缴库体系,做到政府拥有非税收入和财政管理。

1.在管理账户方面,取消所有账户有关于有关部门在非银行金融机构或在银行内,取消种类繁多的收入过渡户。对分布广、级次多、情况复杂的执收单位,应由财政部门专门为其开设一个关于财政汇缴专户来进行零余额管理,以用来实现国库单一账户管理。

2.在收缴程序上,用新的账户体系为根本,以规定的标准来进行收缴程序,实行集中汇缴和直接缴库两种方法。

3.是要用严谨的政府非税收入退付办法和严格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办法,让非税收入收缴管理达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六是加大力度没收物品管理。要对执法者直接的没收违法者的物品、财产以及违法者没有现金支付能力而抵替罚的相关物品,应由执法机关关于造具罚没物品清册报税收入管理机构统一处置,要是属于必须毁掉的相关物品,应当有公证机关公证后统一进行销毁;要是属于可变卖的种类应由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委托拍卖公司公开拍卖。

参考文献:

[1]刘 炼: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构想[J].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7,(04).

[2]苏李萍:浅谈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过渡后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管理[J].会计之友,2005,(7).

篇9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全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要求,坚持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并重的原则,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强化各级交通主管部门管理养护职能,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稳定的养护资金渠道,加快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进程,促进农村公路健康协调发展。

全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立符合我省农村实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和运行机制,保障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和正常使用,实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正常化和规范化。

二、明确职责任务,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

(一)全省农村公路原则上以县(市、区)人民政府为主负责管理养护工作,省、州(市)人民政府主要负责组织筹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监督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

(二)省交通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行业管理,负责制定全省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制定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有关制度和技术规范,编制下达农村公路养护计划,与省级有关部门统筹安排和监管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省公路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指导、监督和考核全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

(三)州(市)交通主管部门负责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行业管理,负责审核并转报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养护建议计划,编制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养护补助资金计划,监督和考核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养护计划执行情况和养护质量,监管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养护市场。

(四)县(市、区)人民政府是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负责筹措和管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县(市、区)交通主管部门具体负责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负责组织实施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制定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实施细则,编制农村公路养护建议计划,组织养护工程的招投标和发包工作,监督和考核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计划执行情况和养护质量,对养护资金、项目、质量、进度负总责,同时负责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和路产路权保护工作。县(市、区)交通主管部门所属公路管理机构具体承担农村公路的日常管理和养护工作,负责拟定农村公路养护建议计划,并按照批准的养护计划组织实施。县(市、区)交通主管部门没有设立专门公路管理机构的,可委托省级公路管理机构的派出(直属)机构承担具体管理工作,不得另设机构。

(五)乡(镇)人民政府按照县(市、区)人民政府确定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职责认真做好工作。

三、建立稳定的养护资金渠道,加强养护资金管理使用

(一)资金来源。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主要由汽车、拖拉机和摩托车养路费补助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内资金等构成。省交通主管部门每年在统筹安排汽车养路费时,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工程的资金水平不得低于以下标准:县道每年每公里7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 35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1000元。各地征收的拖拉机、摩托车养路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扣除合理的征收成本后原则上全部用于农村公路养护,交通规费留地方部分的40%应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各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根据农村公路养护工作实际,统筹本级财政预算,安排必要的财政资金,保证农村公路的正常养护。随着农村公路里程的增加和地方财力的增长,用于农村公路养护的财政资金也要逐步增加,为农村公路养护的正常化、规范化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要积极拓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融资渠道,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积极鼓励和吸收企事业单位、个人等社会力量出资用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

(二)资金管理使用和监督。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统一由省交通主管部门根据农村公路养护计划,综合平衡,统筹安排。省财政预算内安排的农村公路养护补助资金(含汽车养路费),主要用于补助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专项工程,实行对州(市)、县(市、区)切块包干的管理方式。各州(市)财政预算内安排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由各州(市)人民政府统筹安排,主要用于农村公路的日常小修保养和水毁等专项工程。县级财政预算内安排的资金和其他农村公路养 护资金,由县(市、区)人民政府统筹安排,主要用于农村公路的日常小修保养等专项工程。省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年度安排计划,由省交通主管部门商省发展改革、财政部门编制,报省人民政府同意后,由省交通主管部门和发展改革、财政部门下达。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纳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范围的,按照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规定办理。

要加强资金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省发展改革、财政、交通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研究制定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管理办法,完善资金管理和监督制度,确保资金安全,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审计部门要定期对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

四、实行管养分离,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

(一)科学核定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及人员。要根据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实际,对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进行科学定岗,重新核定管理人员,管理人员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农村公路管理机构人员编制具体测算标准,由省机构编制部门商省交通、财政等部门制定,并报请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审批后实施。在此基础上,逐步剥离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及其公路管理机构中的养护工程单位,稳步推进养护工程单位转企改制工作。

(二)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为确保养护质量,控制养护成本,有效利用现有养护资源,对沥青路面和水泥路面的大中修、防护和水毁修复等技术性较强的养护工程项目,应采取向社会公开招投标的方式,择优选定具有相应资质的养护作业单位组织实施,充分发挥专业管理、施工、监理队伍在农村公路养护工作中的作用。小修保养工程可通过竞争方式,捆绑承包给具有相应养护资质的公路养护专业单位,实行合同管理、计量支付。路基和其他路面的养护工程实行社会化养护,可通过竞争方式承包给公路沿线村民,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

篇10

一、政府投资财政监管的内涵

政府投资,是指利用市本级财政预算内资金及其他财政性资金全额投资或部分投资的固定资产投资。按照投资形成的来源不同,可划分为:网文章找范文,到网

(1)市本级财政预算内安排的投资;

(2)纳入市本级财政预算管理和财政专户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按规定用于基本建设的投资;

(3)上级部门专项补助的基本建设投资;

(4)现有国有资产存量安排的投资;

(5)用于基本建设的其他财政性资金。

政府投资财政监管是政府赋予财政部门的一项基本职能,是财政财务监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财政部门依据现行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中心,运用科学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经济行为所进行的管理和监督,以达到规范项目管理、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的目标。按照项目实施的基本程序,政府投资财政监管工作可分为资金筹集、预算分配、进度拨付、使用监督、财务决算、效绩评价六个阶段。

适应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管理的要求,政府投资要逐步减少对经营性项目建设投入,转而增加对非经营性项目,特别是公益性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这些公益性事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往往没有直接经济效益或者微乎其微,没有社会资金愿意介入,不能通过市场规律自发调节,原创:但却涉及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有着重大的社会意义,只有通过政府强制集中和二次分配一部分经济资源来建设解决。而财政则在其中扮演着社会资金二次分配执行者的角色,因此政府投资项目财政监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二、当前政府投资财政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政府投资项目可行性论证工作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一些项目受政治或领导意图等非正常的因素影响,不能够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事,不重视项目可行性论证,拍脑袋定项目,盲目建设,致使项目建设的先天不足,出现了“匆匆上马,匆匆下马”的怪现象或出现“骑虎难下”的尴尬局面。

2、基本建设支出预算得不到严格执行。基本建设支出预算是年度支出预算的重要做成内容,是经人大通过法律程序批准的,它的执行具有法律的严肃性。实际执行中不同程度存在着任意扩大投资规模、提高建设标准、更改既定设计的情况,致使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三算”之间得不到相互控制,导致建设资金不足、工程款拖欠的被动局面。

3、项目法人责任制得不到充分体现,政府投资监管的客体——建设单位,其会计主体不明确,会计权利和责任得不到充分的落实。目前,我市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由主管部门负责实施管理,另一种更普遍的方式是设立专门的临时性机构进行管理。前一种方式一般只适用于一些投资规模较小、建设周期比较短的项目。这些项目的管理工作已列入该部门日常的的工作之中,其工作成效的考核自然也并入了对该部门的考核之中。而后一种方式主要是针对一些投资规模比较大、建设周期比较长、社会效益影响面比较广的政府重点工程,一般都是采用成立项目建设指挥部的管理形式,这些临时机构的设置对于加强工程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建设指挥部成立后,管理人员都临时从各职能部门临时抽调组成,没有相对稳定、相对独立的项目法人,人员管理松散,项目管理成效考核对这些临时机构没有约束力,人为地形成管理真空,从而形成项目开支分散,没有集中的成本核算,只管工程进度,不管钱从那儿来,只管项目建成,不管竣工决算的不良局面,造成政府投资财政监管的被动。

4、没有建立统一的绩效考核制度,是造成财政资金浪费的根源。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大都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时效性强,往往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再加之受建设机构临时性的制约,一些工程建设管理者只片面追求数量、追求高标准、追求大而全、快而美,不考虑资金的使用效率,不能处理好质量、进度与效益、成本之间的关系,致使项目建设在抢工期、创一流的同时,超规模、超标准,造成大量的资金浪费,大大降低了政府投资效益。

三、加强政府投资财政监管的应对措施

(一)建设前期,应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管理,保证项目决策的科学性、民主化

1、严格政府项目审批程序。

政府投资项目要严格按照《财政基本建设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进行管理。项目立项和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应该先由市发改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协调初审,经同级政府审定同意后,由市发改部门批复,纳入年度财政预算。

2、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保证项目决策的科学性、民主化。

拟建项目要建立项目课题研究或项目规划研究制度,以课题和规划前期带项目前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要详尽成熟,要建立完善重大项目实施前公示制度,对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除了要求中介机构评估咨询、专家评议等环节外,还应广泛征求社会意见,报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3、要严格基本建设预算支出管理。

用于农业、水利、林业、环保、交通、城建、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政法、党政机关等项目建设的财政性建设资金,要统一纳入建设资金年度计划。财政性建设资金计划按分工由项目主管部门提出,并会同财政及有关部门协商平衡后并报政府审定,审定后的计划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经批准的年度基本建设支出预算具有法律效力,项目基本建设支出预算已经批准,必需严格按照批准的规模、标准、内容进行设计、建设,任何部门和单位都不得擅自变更。

(二)建设期内,要严格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1、完善资金拨付程序。

政府投资项目所需资金,先由项目建设主管部门提出项目资金拨付意见,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按照项目年度投资计划、项目建设程序、基本建设支出预算、项目建设进度的“四按”原则拨付建设资金。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查前,财政部门拨付的用于建安工程的财政性建设资金总额应控制在90%以内,尾款待竣工财务决算审批并通过综合竣工验收合格后按规定拔付。

2、大力推行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制度。

政府投资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材料、设备、绿化苗木、拆迁评估等,凡是能进行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的,都要研究制定相应的招标办法和操作规程,纳入招标投标管理机制。要进一步推行财政投资项目工程预结算审查中介机构招标投标制度,把竞争机制纳入审价市场管理,进一步明确预结算审查各方的权、责、利,提高审价机构的风险意识,保证结算审查的公平公正。

3、加强项目建设期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

要加大项目建设期间的资金监管力度,政府重点工程应该建立联席办公会议制度,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财政、审计、监察、政府采购、工程质量监督等部门要现场勘查、现场测量、现场签证,监督材料采购、工程施工、结算审查等的招标投标工作,做好与项目单位的工作衔接,随时做好现场监督服务。

4、研究制订《政府投资项目设计变更和隐蔽工程签证管理办法》,从制度上遏制项目建设中超规模、超标准、超投资现象,保证政府投资效益的最大化。

(三)建设完成后,要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的竣工验收和后评价工作

1、要重视项目竣工验收工作。

竣工验收是一个项目建设的结束,同时也是一个项目运营的开始,一个项目建设的好坏,质量高低,花了多少钱,对环境的影响,对社会公众的作用等等都要通过竣工验收体现出来。政府投资项目建成后,应当按照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或扩初设计)、施工图以及现行工程技术验收规范等文件资料,及时组织竣工验收。

2、政府投资项目竣工验收工作应当严格按规范进行。

竣工验收前,应先进行施工质量、消防、环保、绿化、市政等单项验收。规模较大、较复杂的政府投资项目,还应当先由建设单位组织对项目进行初步验收或交工验收。

3、严格工程预结算管理。

政府投资项目建成后应当及时编制竣工结算。未经审定的工程结算不能作为工程价款结算的依据,不得办理竣工财务结算。

4、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的竣工财务决算工作。

政府投资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及时做好竣工财务决算工作,按项目隶属关系报送财政部门审批,审批后的竣工财务决算作为项目竣工验收资料,办理固定资产移交手续,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以此为依据登记和考核新增国有资产。未按规定办理财务决算编制和审批手续的,财政部门不拨付预留的余额资金,不办理竣工项目新增资产移交手续。

5、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制度。

要组织有关部门及早建立政府投资效绩评价指标体系和绩效评价制度,要有选择地对重大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后评价,全面评价项目实施后综合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制订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管理办法,推行项目“代建制”

2004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对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加快推行‘代建制’”。“代建制”是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新模式,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负责建设实施,严格控制项目投资、质量和工期,竣工验收后移交给使用单位。“代建制”突破了旧有的管理方式,使现行的“投资、建设、管理、使用”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转变为“各环节彼此分离,互相制约”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