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劳动教育感受范文
时间:2023-07-06 17:43: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劳动教育感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校 劳动教育 方法
一、劳动教育的现状
当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的时候,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当新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和快捷的同时,人们的意识形态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新时代的大学生们,由于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他们的劳动观念、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贪图安逸、好逸恶劳的思想观念在一部分学生的头脑中占了主流。根据有关资料统计,美国青少年在校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为1.9小时,欧盟一些国家青少年在校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为1.6小时,我们的临国日本青少年在校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为1.1小时 ,在我们国家青少年在校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仅有12分钟。基于这样的认识和现实,笔者认为在高校很有必要开设劳动教育课程。
二、努力形成全社会都关心劳动教育的氛围
(一)从国家的层面上,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要把劳动教育提到一定的高度,进一步明确“五育”的内容(即德、智、体、美、劳),现实的提法中,往往只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把非常重要的劳动教育边缘化,虽然在国家的有关政策中,有劳动教育的内容,但也是重视程度不够,要想真正提高未来国民的综合素质,加强劳动教育迫在眉睫。
(二)从社会层面上,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让劳动教育成为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一门必修课程。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认为学生到校就是学习理论知识的,重点是智力的开发,忽视了劳动技能和劳动意识的培养,如果学校过多的组织劳动教育就会遭到社会的非议,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
(三)从学校层面上,要真正落实国家政策规定,确实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劳动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施行学分制,作为学生的必修课,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组织劳动教育,要像重视其它公共课一样重视劳动教育课。
(四)从家庭层面上,要让学生在家庭中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家长要像帮孩子检查其它作业一样,督促其完成家庭中的劳动作业,并且也要做好指导和帮助,当好家庭劳动教师,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
三、高校教师组织劳动教育的方法
大学生劳动教育与中小学的劳动教育有所不同,笔者认为高等学校在组织教育过程中要认真把握以下几个基本环节。在实施劳动教育课程中,要按照思想动员、劳动实践、总结提高的三个阶段来具体组织实施。
(一)在思想动员阶段, 主要给学生们讲清劳动的目的、意义和注意事项,端正思想态度,让大家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使同学们明白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创造了人类文明,人类历史就是一部不断与大自然作斗争的“劳动史”,无论什么年代,劳动都是光荣的,“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成为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准则;从未来就业的角度出发,讲清现代社会急需那种“热爱劳动、勤于劳动、懂得劳动”的人才,让同学们认识到现代社会大学生越来越大众化,毕业大学生的定位就是一名普通的劳动者,消除那种好高骛远的不良心态,教育同学们在未来创业的过程中,要懂得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要作好吃苦的思想准备,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教育大家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劳动、应对学习、应对未来的人生道路,让同学们明白“心态决定命运”这一人生哲理;用科学发展的观点,教育大家在劳动的过程中,时时处处讲安全,把安全工作贯彻始终;用和谐的理念,教育同学们发扬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以主人翁的姿态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为构建“和谐校园”做贡献。
(二)通过劳动的实践,使同学们深切的感受到劳动的艰辛,让他们明白以前每天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是有多少名辛勤的劳动者在为自己服务,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更加发奋努力,刻苦学习;也让他们到一些监管岗位上去发现同学们的一些生活陋习,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当中把那些不好的习惯努力的改正过来。
(三)在总结提高过程中,通过指导教师和班干部的讲评,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集体主义意识;让同学们写出心得体会文章,即锻炼了他们的写作能力,更让他们加深了对劳动的认识,从内心深处强化了劳动的意识;让同学们在一起进行劳动心得的交流,即培养了同学们的在公众场合上台发言的语言表达能力,又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和展示才华的舞台,让大家在相互交流中进一步增强对劳动的认识。
四、组织劳动教育的有关制度保障
为了保证劳动教育的正常实施,必须要有严格的制度作保障。一是严格的考勤制度,每天要我们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考勤,保证学生们能够按时上下课;二是详细的评价标准,制定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的四级评价体系;三是以目标任务作牵引,明确具体任务和标准,对每天的劳动任务进行量化;四是情况反馈的实施,及时的将一周来学生们的表现和成绩反馈给学生管理部门和学生所在的系别,让直接管理学生的系和部门了解学生的劳动表现情况。
五、劳动教育的实际效果
保定学院在劳动教育中做过一些有益的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通过这个项目的实施,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增强了同学们的集体主义精神,融洽了同学之间关系。二是增强了同学们的主人翁精神,以校为家的意识更强了。三是培养了同学们良好的生活习惯,自觉维护校园卫生的意识增强了。四是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发奋读书的劲头更足了。五是认识到了劳动的光荣和伟大,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更深了。六是锻炼了同学们的意志,培养了同学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该课程实施以后,在社会上也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中国院校后勤信息网作为管理创新宣传了该校《积极创新劳动教育课》的作法;河北省高校后勤通讯作为内部交流资料宣传了该校《坚持育人为本,创新育人环境》的作法;2007年该项目以“育花、育草更育人为题”获得保定市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三等奖。
篇2
劳动教育成绩的取得,不是一个人的事,也不是一个人能做的。正因为他们的付出,劳动教育这项活动,大大提高了班级的凝聚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劳动教育专题心得体会,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2021最新劳动教育专题心得体会1这次的社会实践,让我学会了很多东西,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人在工作岗位上的那份热情。正因为如此,我才渐渐地懂得了一个道理:要创造自己的事业,就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凭着一个人对工作的执着、坚定的信念会指引着他走向完美的事业之路。
在实践的这段时间里,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体会到了工作中的酸甜苦辣,这时才发现自己是最幸福的。因为我还在学习的阶段,还没能真正地接触事业,没能真正地了解到工作的难处和辛苦。
想起来,还是觉得自己现在还是不错的了,能在这么好的环境下读书,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是这一次社会实践给了我学习的机会,同时也给了我一次记忆深刻的经历。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认真、负责地做好每一件自己该做的事。社区实践活动提高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引导了我们接触、了解社会,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对于我们这些出生牛犊的学生们,独立的培养和社会的洗礼是多么的重要。在这个更新速度超快的今天,如何适应社会也是我们即将面临的困难。对于现在的我们,越早接触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就意味着我们越能适应它。原本以为自己已经学会了一些基础的知识就够用了,可到了实习的时候才知道原来自己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以后自己要走的路还很长,不能只安于现状,一定要奋勇直前。
人是在不断前进中成长起来的,虽然会有很多坎坷,但总是会有办法解决的。做人不怕失败,最怕失败后永远不能站起来。一定要相信自己,因为我总是对自己说“勇敢点,挫折?怕什么,风雨过后一定会有彩虹的”。
我便有着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克服自己在成长中的困难,坚定不移地朝着自己奋斗的目标前进。我相信,自己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劳动启示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持之以恒,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劳动如此,学习如此,工作也如此只有认定目标,脚踏实地,才能“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我会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发扬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正视一切挫折,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劳动培养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它使我认识到:课本知识是不够的',应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经风雨,见世面,丰富人生阅历,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劳动还培养了我们的责任心,使我们树立了要回报社会,回报人民的人生观。它使我们认识到: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尽职尽责,鞠躬尽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努力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新人。一周的劳动如白驹过隙,但它使我的思想发生了质的飞跃,它促使我早日摒弃那些“小太阳”的。思想,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将会在漫漫人生路上勇挑重担,锐意进取,不畏艰险,奋发有为!
2021最新劳动教育专题心得体会2劳动,是可以让我们去锻炼下身体,可以让我们都体会到劳动的一个辛苦,更加懂得去珍惜别人的劳动相关成果,而这次一个暑假,我也是跟随家里去参与了一些劳动,在劳动之中,我也是有了一些收获和感触。
劳动一天下来,整个人仿佛都不是自己的了,全身上下都是酸痛的,我以前从来没有这种的体会,在劳动的时候我虽然也是累,但是也是兴奋的,结果回到家里之后也会特别的累特别的痛苦,而第二天都不想起来了,这种感觉让我也是体会到别人劳动是天天在重复,那么其实是更累的,而我一天就有些承受不了,也是让我知道我们平时所吃的东西,所用的东西都是别人辛苦劳动而得来的,更是要懂得去珍惜,劳动的果实并不容易获得,我还只是一天的劳动,更何况比这更累的事情,我也是听父母说过,我们的学习自己都是感觉辛苦,但是父母确是也经历过,告诉我学习其实并不是那么的辛苦,长大后就会发现还有更多辛苦的事情,只是我现在还不是那么的懂得,不过也是知道,劳动的确是不容易,而自己也是以后无论做什么事情,别人给予的,付出的,自己都是要想到这一天的劳动,要去珍惜。
同时劳动也是可以锻炼我们的身体,虽然很累,但是过了几天之后我恢复了,却是发现自己的身体更好了,其实也是完全要多去劳动,在家的时候,我也是会帮父母做一些家庭的劳动,并没有那么的辛苦,但是也是可以减少他们的负担,自己还得到锻炼,更加的懂得生活是怎么样的,而不是埋头去读书,那样对于生活也是有很多的不了解,而劳动却是让我对家里有了更多的了解,清楚做好一个卫生的工作就不是那么容易的,而父母每天去上班,回来之后还要给我去做饭,打扫一个卫生,他们辛苦,以前我是感觉不那么的深刻,但是此次自己参与了就发现,真的不容易。
看到自己收拾干净一新的房子,我也是感到有成就感,劳动是会让人感觉到有快乐和满足的,而自己去动手去做的,更是让我是感触到,其实平时自己学习完了,也还是要去多帮助父母做一些劳动,去减少负担的同时,自己也是可以去收获到快乐。劳动同时也是告诉我们去做一个事情,不能是半途而废,像打扫屋子,如果只打扫了一半累了,就不干了,其实和没打扫没有太多的区别,但是坚持了下去,一个房间一个房间的去打扫干净了也是可以看到自己的一个劳动成果,也是会得到肯定的。
通过劳动,也是让我养成了一个好的习惯,懂得做一些事情,不但是要去坚持,同时也是一种责任,一种义务,而劳动自己也是要经常的去做,不但锻炼了自己,也是让自己得到成长有了收获。好的习惯是可以让我们终身受益的,很多的事情,做起来其实都是很辛苦不容易的,但是只有自己愿意坚持下来,那么才会有更多的收获。
2021最新劳动教育专题心得体会3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体会到了许许多多的滋味,有高兴的滋味,伤心的滋味等等。但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劳动的滋味。
今天我们家大扫除,妈妈看见我在一旁玩耍就对我说:“既然你没有事,你就去收拾你的房间吧!”我听了妈妈的话,高兴地答应了。心想:收拾一间房有什么难的,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我一边想一边拿帕子开始了我的“大扫除”。首先,我把书桌上的东西全都放到了一边去,学着妈妈擦桌子的样儿,左手按着桌子,右手拿抹布,卖力地擦了起来。可是天公不作美,我擦了半天,桌子还是一副灰头灰脑的样儿,真是气死我也!“拜托,我的小姐,桌子要用湿帕子抹上洗涤剂后再用力擦!”妈妈对我喊道。清理干净桌子后,我又开始擦地板,还没擦多久,我就感觉腰酸背痛,可怜的手臂再也受不了啦,如同被石头缠住一般,只要稍微抬动一下,酸痛的感觉就涌满全身。“哎哟,我可怜的小胳膊呀!”我赶紧坐到床上,揉揉膝盖,揉揉手腕。我心想妈妈收拾房间多轻松呀,不一会儿就收拾完了,手也不酸脚也不痛,这是为什么呢?
我跑去问妈妈,妈妈告诉我,如果经常做家务,手脚就不会酸痛,而如果只是偶尔做一次家务,就会感觉腰酸背痛……听了妈妈的话,顿时,我体会到了妈妈劳动的辛苦,所以,我要多为啊妈妈分担一些家务,减轻妈妈负担。
劳动的滋味有很多,有快乐的、痛苦的、幸福的……我们应该多劳动,去体会更多劳动的滋味。
2021最新劳动教育专题心得体会4劳动课的第一特性就是实践性强,没有实践或实践得不够,都不能体现劳动课的最大特点。因此、在劳动课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组织好劳动课的实践活动,是我在一年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之一。
一、组织学生进行劳动项目竞赛,激发学生劳动兴趣,培养积极的劳动情感。
小学生最初参加劳动实践时,劳动兴趣带有暂时性,易受意外的偶然因素的影响。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是整个劳动活动,并不是劳动的具体内容。因此在组织小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时,一定要具有集体活动的色彩,只有将不同的集体活动形式同具体的劳动内容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稳定学生的劳动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劳动自觉性。由于劳动条件和内容的不同,集体活动的形式也要有所不同。
二、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
皮亚杰指出"儿童只有自发地、具体地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大胆形成自己的假设,并努力去证实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才能发展思维。"劳动课是以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只有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实践劳动,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劳动课是一门思想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劳动技能的掌握、自理能力的提高、劳动习惯的养成都是在劳动实践中实现的。小学劳动课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与其他各科相比,有着独特的途径——实践操作。劳动课的实践操作既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进行,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如:带领学生参观,组织学生课外实践,也可以开设兴趣小组等。不管是在课内,还是课外的实践操作,都要充分重视到学生的想象力、发散思维、合作意识、成功的,这些是培养创新意识最基本的要素。
(1)在实践操作中丰富想象力。
想象是我们的大脑对已存储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亚力士多德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性活动的源泉。"要创新就必须会想象,因此,在劳动课实践操作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对劳动课动手操作过程的兴趣,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展开丰富的想象,是培养学生和发展学生创新意识的必要手段。
例如,在纸工课上,学生折出的东西非常多,有的连老师都没想到,这时,我就适时表扬那些学生,对其作品给予鼓励和肯定,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只有勇于想象,勤于想象,善于想象,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2)在实践操作中发展发散思维。
发散性思维就是在对问题的解答或者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只限于只找到一种,或者多种多样的演绎和推导。在教学中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通过尝试和探索,对原有的制作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是发展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途径。课堂上的实践操作是整个课堂教学非常重要重要,在整个课堂教学占较大的比例,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积累学生点点滴滴具有创新意识的闪光点。
(3)在实践操作中强化合作意识。
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激励全体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小组之间开展竞争,使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特长得以锻炼,素质得以提高,最终走向成功。追求学生人人进步为最终目标,以合作学习小组为运行载体,以全员激动为操作手段,以小组团体成绩评价为导向,激发竞争活力,强化合作意识。
在劳动各科教学中,我总是将学生分为几组,最后,评一评哪组做的最好,激励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强调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训练、健康心理素质的养成、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的形成,使学生不以自我为中心,而从集体的利益出发,让他们明白成功的作品属于自己,也属于集体。
(4)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每个学生总是希望自己成功,总是能得到老师的赞赏,可见,让学生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尽力满足学生的成就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依靠自身的努力达到成功和从知识的获益中得到满足,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劳动教学过程中总是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促使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例如,在劳动课上,不管学生最后的作品做的怎样,教师总是能肯定学生的作品,总是能肯定学生为作品付出的一切劳动。教师还应当众表扬一些成绩平平的学生,他将终生受益。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基说过:"求知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快乐,及时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源头,"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劳动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一样,都担负看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和发展能力的任务。但它有独持的要求,就是学生必须学习有关的生活和生产劳动的知识、技术原理和在智力、能力诸方面培养学生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总结一年的工作,我坚信,只要劳技教师意识到学生具有创造潜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坚持"教、学、做合一",积极创造条件,劳动课教学将使无数学生创造力迸发出艳丽的火花,而且常开不败。
2021最新劳动教育专题心得体会5上大学的地一次劳动课已经就要过去了,留下很多很多的思考。劳动是光荣的,的确劳动很光荣。那么不尊敬劳动者的人是什么?是的是可耻的。在大学里上劳动课是上一个星期的。我抽签抽到了打扫5号楼而且还要负责5号楼的安全值班。而我要抽到了5号楼劳动组的组长,第一天带着5个人浩浩荡荡的开始为期一个星期的劳动课,本以为以我们5个人打扫只有5层的5号楼应该绰绰有余了。但是真真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第一天因为是星期六很早差不多是8点钟去的,那些(人)还没有睡醒。垃圾还没有倒出来所以楼层里的垃圾还是很少,差不多干了半个小时就搞好了。第一天也是我值班,一天都要待在值班室登记来往人员,收收电费空余时间到外面转转打扫一下卫生。再就没事情做了。实际值班也很空就是坐在那里看看书听听歌。就这样到中午。
下午2点半又要开始扫地可这次……就是很差表现的是大学生的素质问题。开始扫了。从5号楼的后面开始扫起到后面大家就傻了眼了。早上刚刚扫的非常干净的空地脏的就象是垃圾场。远远的看上去白茫茫的一片很是壮观,没有办法只好老老实实的扫。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终于打扫好后面的空地。但还没有等到我们走,突然间看到天空飘着好及片白白的袋子。一片一片……素质问题大家一口同声的说。没有办法。重新扫吧。终于干净了赶快离开。扫楼道了。还好垃圾不象垃圾场那么多。大家分开扫。我扫2楼是大2住的楼层。大2了都是成年人了我想应该都很爱干净。当我爬上2楼。天那那还看的见楼道呀,简直是垃圾过道。好不容易打扫好。辛辛苦苦的倒完垃圾上楼检查一下。我真的想大声的骂大2的做为学哥尽然给我们表现了这么没素质的行为。一个寝室打开大门认真的仔细的把寝室扫好的垃圾扫到过道上了。瞬间又白茫茫的的一片。素质问题我只好这么说。我我我……无话可说了。
篇3
关键词:中职生;职业道德;行为养成;途径
职业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这就需要重视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多年来,甘肃煤炭工业学校一直重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养成教育,在教育实践中探索出一些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一、中职生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作用
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道德建设对从业者个人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提升个人素质和事业发展的前提。因此,职业道德行为养成具有现实意义。
第一,提高综合素质。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入职员工综合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是合格员工的必备条件。一个高素质的从业人员应做到爱岗敬业,不断提高专业能力以胜任岗位职责。
第二,促进事业发展。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是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重要保证。从就业者职业关系来讲,工作目标就是为从业者职业关系中的各个服务对象提供服务,能否为这些服务对象及时提供相关的高质量的服务,取决于从业人员能否严格履行事业行为准则。
第三,抵制不正之风。中职生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提高职业道德素养。严格遵守和执行国家制定的相关法规,积极认真地完成岗位任务,履行职务职能,从而抵制当前社会发展中的不正之风。
二、中职生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
第一,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情感教育。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中职生渴望爱与尊重,教师应对他们进行关心和爱护。以行育情,培养高尚的职业情感。在实践活动中,学生明确了社会对人才的职业道德要求,陶冶了职业情感,也培养了学生的正义感、责任感、荣誉感。
第二,课堂教育是保证。课堂教育是学生形成良好职业道德信念的主阵地。职业理想、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引导。所以,在专业技能训练中,教师要对学生提出职业道德的要求,加强职业岗位规范,严格要求学生规范操作,让学生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自觉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第三,组织学生实践活动教育。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有意义的活动,以学生容易融入的方式进行职业道德渗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促进职业道德内化。立足“小而近、低而实”的目标,开展“文明礼仪、从我做起”活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四,合理安排学生专业实训教育。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数都要走上工作岗位,如何让他们能正确地处理好与单位同事以及他人的社会关系,体现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职业岗位教育是未雨绸缪的好办法。除了开展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外,还要计划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学生校外参加社会实践、工学结合等,让学生在具体的职业活动中检验能否把内心形成的职业道德情感、信念外化为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
三、提高职业道德养成教育实效的途径
第一,个案教育。为全面提高中职生综合素质,需建立学生操行档案,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方案。比如甘肃煤炭工业学校实行的学生德育量化制度,尤其对“问题”学生,实行个案管理。“联网”互动,综合评定,全员管理,形成合力。这种教育方式能够让学生“量化”自己的行为并加以改正。
第二,激励教育。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激励教育有着很大优势。尤其对品德“问题”学生,激励所带来的愉悦心情会形成动力,从而引起学生更强烈的愉悦体验,进而自动“软化”其隐性抵触,提高其服从集体行为规则的意向。
第三,暗示教育。明示法是直接通过教育者有意识的心理和行为活动而产生影响的方法,暗示法则是间接内隐地通过受教育者无意识的心理活动而产生影响的方法。中职生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而暗示法没有明显的教育痕迹,受教育者易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根据学生的心理实际,让学生在校园中积极寻找“校园十大文明现象与十大不文明现象”,并写出自己的感受,这种方法要比说教效果好得多。
第四,劳动教育。很多中职学生劳动观念淡薄,缺乏责任感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学生就业后承受不了企业的劳动强度而出现频繁跳槽,为了让学生能尽快适应企业的要求,就必须把已被遗忘的或忽略的劳动教育纳入管理。比如通过每周的公益劳动,班级辛苦一周打扫校园和教学楼等,在劳动中树立中职生劳动光荣的职业道德理念。总之,在职业道德养成教育过程中,采取多途径和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并进行有效组合使其发挥更大的功效,把职业道德养成教育渗透到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总之,通过职业道德养成教育,学生的行为在改变,素质在提高,职业道德在养成。
参考文献:
[1]陈颖.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探析[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0.
[2]邓晓丹,孟桂云.文科大学生的就业瓶颈与职业素质养成[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7(5):120-123.
篇4
高等学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实施全面素质教育,要重视青年学生的美育。进行审美教育,其最根本的形式或主要的形式,就是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通过文学、音乐、美术等手段和内容,对人进行培养和熏陶,使人具备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与素质的审美活动。它以其鲜活独特的内容和形式,通过培养人的能力、提升人的境界,实现为新世纪造就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艺术教育不等同于审美教育。艺术教育除了包含审美教育的内容、功能之外,还包含非审美教育的内容和功能。尽管有这样的不同,却都涉及全面素质教育。如果说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涉及不同层面的素质教育,那么,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却可以或可能涉及全面素质教育。艺术教育还有别于艺术的专业教育。艺术的专业教育,是通过文艺作品的欣赏品评和文艺创作技巧的传授,培养出作家、艺术家和文艺研究者,而艺术教育虽然在教育媒体和手段上也让受教者进行作品的欣赏和技巧的训练,但其目的却不在于培养作家、艺术家,而是陶冶人性。
艺术教育是一种充满活力又独具特色的教育形式。艺术教育在最终目的上与普通教育(如学校教育)是一致的,即培养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从这一意义上说,它可以作为普通教育的组成部分。从另一方面说,艺术教育在教育手段和局部目的上又具有特殊性,它以文学艺术欣赏的观照感悟和文学艺术创作的操作训练为主要手段,直接目的是培养人的艺术能力和艺术境界,由此过渡到普通教育的最终目标。从这一意义上说,艺术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手段和媒介,因此,它又成为普通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
艺术教育是以艺术为媒介的施教与受教双方共同参与运作的活动,其性质和功能都与艺术有关。艺术教育的审美功能是在审美创造和审美欣赏的过程中,培养审美能力,塑建审美境界,实现陶冶性情的人性建构。艺术教育媒介和手段的特殊性,使它在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取代的特殊作用。一般来说,人的素质包含着德、智、体、美、劳多种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机能特性,实现这样的素质教育,使这诸多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培养和协调发展,艺术教育的作用可以说是得天独厚的。这是因为,第一,艺术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艺术教育的特点就在于它不是强迫的,而是通过艺术活动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感情,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艺术教育能帮助青年学生明是非,知荣辱,辨善恶,识美丑。在这方面,艺术教育的道德教化作用是其他教育所不能替代的。高校实施艺术教育,可以使青年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道德品质教育,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形成科学进步的人生观、道德观,从而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使大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第二,艺术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思维分为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两大类,科学是运用逻辑思维方式认识世界,而艺术是运用形象思维认识世界,两者相通且缺一不可。艺术的形象思维对科学逻辑思维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它可以帮助科学家建立理论模型和形象类比,并促进科学思维中的形象组合联络,保持自由与和谐的创造思维情绪。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形成高质量、高素质的健全的思维。要健全思维,提高智力素质,必须通过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想像力的最佳途径之一,能促进大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第三,艺术教育可以增强大学生的身心素质。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健康的心理对当代大学生显得尤为重要。艺术教育可以通过愉快、轻松的艺术形式来改变和调节人的情绪状态。艺术教育可以使大学生获得表达、交流成功经验的机会,丰富自我表达的内涵,满足自我表达的需要,增强情感交流和人际沟通的能力,有助于发展他们的自尊、自律、合作和自我激励能力,而这些正是在社会生活中获得成功所需要的。第四,艺术教育有助于提升校园整体文化品位。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内容充实、具有艺术性、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艺术知识得到实践和应用的机会,在教与学之间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形成学术气氛与娱乐气氛相融洽的文化氛围,使之更好地发挥校园文化启迪思想、净化灵魂、增强智慧的功能,为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可见,艺术教育是具有审美、非审美两个层面的教育,教育中青年学生的知识文化、思想道德、审美素养、实践能力等审美、非审美的多方面综合素质可以得到全面培养和训练。由于艺术教育的非审美功能溶解于审美功能之中,而带有情感性和形象性,所以其感染力、吸引力、渗透力更强。
高校要把艺术教育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求学生选修一定学时的包括艺术在内的人文学科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一是健全和完善高校艺术教育机制,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可以设立“艺术教育中心”,面向全校实施艺术教育的职能,既管理学校大学生艺术团,也面向全校开设教学课程。二是深化艺术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把艺术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使其在大学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一定的位置,使艺术课程教育成为实施艺术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大力加强艺术教育的教研和科研工作,使艺术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估以及教学大纲和教材建设进一步合理化、科学化。积极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艺术教育机会。三是加强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保证经费和活动场地的投入,实现高校艺术教育的持续发展。总之,高校要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特殊作用,不断加强和改进艺术教育,使当代大学生成为素质全面发展的一代。
篇5
关键词: 大学体育教学 德育教育 德育内容 实施途径
1.引言
德育教育是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培养辨别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要成为善于走进学生心灵的人。教师的教育力量是学校道德教育最重要的力量。教师应创造有利于培养情感素养的环境,通过心灵感染学生,归根到底是为了激发他们的内心活动,大学生的德育发展不好,并不只是道德规范的缺失,而是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的分离。因此,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更应该受到重视,改善体育教学与德育教学的教学模式也就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究。
1.1体育中蕴含德育:通过运动技能的训练,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强身健体,磨炼意志,最终达到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效果。
1.2德育促进体育:体育和德育相互促进发展。体育锻炼可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和顽强拼搏的精神。例如一场足球赛,场下学生为本队的运动员呐喊,运动员也会发挥自身最大潜能赢得比赛。
2.当代大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内容
2.1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五千余年的历史,它是在不断继承与扬弃的辩证运动中结出的果实。早在秦汉时期,中国的传统文化科学就达到了黄金时代,奠定了基础,例如:医学、天文学、哲学、体育、舞蹈、杂技、戏曲等都达到了很高的发展水平,所以我国的体育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而日益壮大成为今天的世界体育强国,因此,学生要热爱党、热爱国家,增强民族自豪感。
2.2学习目的性教育。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把学习提高到对社会的责任感的高度,少年强则国强。
2.3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例如《易经》中宝贵的哲学思想,在事物繁杂的变化过程中找出简易可行的法则,使万物滋生,百业兴旺,如果把这种思想迁移到现代体育理论中,则可实现体育锻炼由易到难,由量变到质变;再把《内经》中的生命体质学说、经络、脉象等与现代运动生理知识相结合,可提高体育的科学性。
2.4组织纪律性教育。
自觉遵守纪律,听从指挥,严格执行课堂常规和体育游戏、体育比赛的各项规则。
2.5集体主义教育。
热爱集体,正确对待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增强集体荣誉感。
2.6文明道德教育。
尊敬老师,团结同学,诚实守信,谦虚谨慎和良好的体育道德作风。
2.7意志品质教育。
勇敢坚毅,竞争进取,吃苦耐劳,自尊自强,自信自制。
2.8爱护公物,热爱劳动教育。
爱护体育场地器材,积极打扫体育场地卫生。
3.当代大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实施的途径及方法
3.1当代大学体育教学中以德为先。
韩非子说:“峻法,所以禁过外私也;严刑,所以逐令惩下也。”在大学体育教学中需要吸取中国传统思想的精髓,德育就像峻法和严刑,在教学中起到“以规矩为度”的作用,尤其要学习儒、道、法家思想之长处,使学生在宁静平和的心态下,不断致力于以体育道德为先导的体育锻炼的共同进步。
3.2礼让、仁德是大学体育教学和谐发展的精神保证。
体育教学中要有竞争但更需要和谐,无论在课上还是课下学生的体育锻炼中,学生都要处理好好胜心与平和心的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礼让和仁德是调剂这一心态的良药,只有每位学生注意身心修养,体育教学在培养人才方面才能走上健康、和谐的人才全面发展之路。
3.3严格执行体育课堂教学秩序。
如今,各种西方外来思想文化的侵入与影响,开放的、多元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对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造成了许多大学生的诸多问题,如道德的普遍滑坡、信仰的困惑与迷失、公德心和人情的淡漠等。所以体育课都应该严格课堂教学秩序,没有秩序不仅有碍于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还会使学生养成不良的习惯和风气。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去发掘、去组织,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在工作生活中施展才华。
3.4体育教师的模范作用。
体育教师的言行为人示范,教师的言行举止、工作态度、文化修养、道德作风等对学生都有深刻影响。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为人师表,严于律己,才能施教于人,为人所效从。一些体育教师自认为学生的德育是德育课的事;还有一些体育教师认为体育课就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在体育教育同时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首先,教师要有真挚的爱心,只有友爱、善良、公正、尊重、信任地对待学生,才能使学生保持平和、愉悦的心态,接受良好的情感体验,达到以仁爱产生仁爱的效果;其次,教师要有高尚的品质:教师不但要有韩愈的传道、授业和解惑的能力,还要有温、良、恭、勤、俭、让等孔子的思想;最后,教师的行为要优雅,给学生美的感受。另外,体育教师还要以渊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进取心。教师要做好学生的道德榜样,用教师伟大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的心灵,所以体育教师一定要重视个人的模范作用。
4.结语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应该引起广大师生的重视,但是培养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优良品质是一个长久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推陈出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道德精髓,抛那些认为体育教育只是强身健体和提高成绩的单一性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正确地认识体育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密切联系。在当代大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在重视程度和教育方法上还存在一定不足,为了提高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培养质量,可以从加强体育课堂常规和课堂纪律、选择合适的教育教学方法、重视体育教师的模范作用等方面努力,这样可以有效加强体育教学和德育的结合;使其具体教学方式和方法更为有效,以德为先促进教学,能使大学生们更为全面地发展,使未来的国家建设者更为优秀,从而使国家更强盛。
参考文献:
篇6
教育家先生更是明确提出“所谓健全人格,分为德育、体育、智育、美育四项”,也就是说要从德、智、体、美四育并行,才能构成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健全人格的教育体系。尤其是美育,他的“以美育代宗教”说,强调美育是对学生的一种世界观教育。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十分重视美育,崇尚“健康之堡垒、艺术之环境、生活之园地、艺术之气氛、真善美之人格,组成之和谐的教育”,努力创造“真善美的活人”,把培养“真、善、美”的人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真、善、美也是人类最崇高品德的展现。
美育当在代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中的缺失现状
(一)高职大学生对美育认识的缺失
我们在高职院校大学生调查中发现,大多数高职学生平时阅读以时尚杂志为主;上网以玩游戏为目的;对于音乐只限于当下流行音乐;美术基本不懂欣赏;没有自己爱好并长期坚持的体育活动;如果不是学校要求,也不太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在学校学习的目的仅仅就是为了找个好工作,甚至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最大的爱好就是睡觉,对于人生的目的、自己的未来和抱负茫然不知。这些结果让我们感到当代高职院校一半以上的大学生没有艺术需求,觉得艺术是一件和他们毫无关系,遥不可及的事情;更谈不上去理解人生的崇高境界就是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发现美的事物,让世界是一切美的事物来取悦自我。他们现在在学校里学习无非就是为了掌握某些技能,将来就能够立足社会,无视校园、寝室环境、忽略了与同学的和谐关系,甚至不乐意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任何活动。
我国高职自开办以来,一直倡导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已经逐步形成了以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为目标,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系统理论知识和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办学方针,无论从人才培养方案上还是从课程设置中无处不体现出“够用、实用”的指导思想,从而弱化了对学生人文素质和美育的培养。突出表现在:
第一,高职院校对美育投入不够。高职院校为提高办学能力,可以动辄几万甚至上百万建设实习实训室,却往往因为资金短缺无法建立完善的体育设施,为学生提供较为良好的课内外的活动场所,认为学校里面有个操场,有些篮球、足球和乒乓球台就足够学生进行体育活动了;更不会为形成有特色的校园景观,去花费“多余”的办学经费;所以也谈不上为提高学院素质教育水平,而为学生提供舞蹈房、琴房、画室等。
第二,对美育作用认识不足。部分高职院校甚至认为美育和高职教育没有多大关系,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形成起不了多大的作用。高职教育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对于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养成才是首要的,学校的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都围绕着学生的专业技能开展。殊不知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不“完全”的,走向社会后将会缺乏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三,对美育形式存在误区。很多高职院校将美育等同于艺术教育,教学生唱歌、跳舞或者画画就是美育,其实艺术教育只是美育的一个重要形式和途径,我们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和方式去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完人”的教育目的。
美育在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美育有利于高职学生个人综合素质培养
当今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在人才培养中,健全人格的养成尤为重要。美育是一种全面培育,它的独特价值就在于它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塑造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将人引入一种崇高的人生境界。
首先,美育对于学生智力发展的作用。美育能够弥补科学的概念性、抽象性、机械性,使人生丰富而有意义。高职教育以传授专业技能为主,忽视美育,其结果就是导致学生学习目的不强、思维狭窄、想象力不丰富等。而美育能够使人的感性和理性平衡,极大程度激发学生智力潜力,就像著名科学家李政道认为:“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他的这段话揭示了智育与美育其实是相辅相成的。美育不但能够使人具备对美的感受力和鉴赏力,同时促进了人的逻辑思维力和创造力。世界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和普朗克都有非常高的音乐造诣,他们除了在一起讨论让物理理论之外,还经常在一起演奏。让我们想象一下这样一个画面,量子论的创始人普朗克弹着钢琴,相对论的创始人爱因斯坦拉着小提琴的,他们不但在科学上面为物理学描绘了的一幅优美壮丽的图景,在音乐艺术中,他们同样能奏出扣人心弦的和声。爱因斯坦在他发表相对论后曾说“人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而美育正是能够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其次,美育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美育使人能够发现美、欣赏美、享受美,理解生命的意义,明确生活的目标,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认为,人的精神(心理)有三种:一是知识,二是意志,三是情感。知识属于科学,意志的表现是行为,属于伦理学,情感属于美育。美育对于疏导人们情感,保持心理平衡,促进身心健康能够产生明显的作用。情感是心理健康的晴雨表,而美育就是一种情感教育,当人们沉浸在美的享受中时,美的内蕴如甘甜的雨露滋润着人的心田,使人的精神得到愉悦,情感得到净化,心理紧张得到放松,心理负担得到转移,从而促进情绪调节和稳定,保持或恢复心理平衡。
第三,美育对于学生品德养成的作用。美育不但可以丰富人们的情感,而且可以帮助人们培养和激发积极、健康的情感,抑制和摒弃消极、庸俗的情感,使人的品格情操纯洁化、高尚化、得到净化和升华,进而使人的心灵得到美化,人格得到完善。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主张通过艺和乐的感染和熏陶作用来求得人格和人生的最高境界。因此美育能够净化人的心灵,自觉追求生活中的“真、善、美”,将人塑造成为外秀内强真正的“完人”。
(二)美育有利于高职学院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
首先,美育不仅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更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999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就已经明确指出,素质教育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因此美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2004年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再次强调“坚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文娱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让高雅艺术进校园,让高雅文化进课堂,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为学生提高素质和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进一步明确了将美育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意义。让美育渗透到德育、智育、体育以及劳动教育各育之中,使人从心灵到外表充满着美感、智慧、创造和活力,促进人的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更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其次,美育能够促进校园文化的建立和提升。针对高职学生对学习兴趣低、不愿意参加各类活动、习惯上网玩游戏等特点,精心策划和开展内容新颖、形式多样、有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将学生吸引过来,“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形成美的观点,从而能够欣赏美、享受美,让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最后,美育能够促进高职院校校风、学风建设。良好的校风、学风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和无形的精神力量。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氛围,是全体师生言行举止准绳和精神文明风貌的体现,抓好校风、学风教育和建设,既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又有利于学院自身的发展与提高;既有利于全体师生发扬学校优良传统,又有利于爱国、爱校、爱文化、爱科学的教育;既有利于贯彻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学生管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风尚;既有利于高校的人才培养,又能影响社会风气,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它对学生的培养和成长起着极为重要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美育的形式和途径
(一)开设选修课程
课堂是教学的第一阵地,能够直接有效的达到教育目标。因此为高职大学生建立相对完善的美育课程体系,开设美育理论、艺术鉴赏、美育实践等课程,能够从理论到实践以达到塑造审美意识、发展审美能力、提高审美表现、促进审美创造的教育目标。学生可以通过必修和任选的方式选择课程。
(二)寓美育于专业学习中
发挥专业课的学习驱动作用,将美育融于专业课程中,教师可以有意地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科学领域中的美学问题,比如引入著名的黄金分割原则,简洁美、对称美、模糊美、组合美、精确美等生动而实际的例子。文秘专业的学生,在课程的安排与教学中渗透语言的艺术与技巧、仪表的修饰与美感、良好的行为举止、个人形象与修养的塑造、文学修养等内容,可以自内而外地提升文秘专业学生的气质、修为,并从本质上改变以往文秘的“打字员”或“接待员”的形象。广告专业的学生通过对视觉艺术、艺术鉴赏等方面的加强,并开设学生创作、设计作品展,不仅可以提高职业技能,也可以汲取更多的灵感,提高艺术造诣。大量事实证明,艺术修养较高、形象思维较发达的专业人员,通常在专业活动中创造力更强。
篇7
关键词: 师德建设 综合素质 师生关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就是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以人为本是教育的本质所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终目标。以人为本是科学的教育观,高校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以人为本的关爱。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来自不同家庭及社会环境。高校是大部分学生学校生活的最后一站,他们最终会从这里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向每个不同岗位,影响甚至改变我们的社会及生活。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不同的个体,仔细聆听他们的心声,发现他们的渴求,发掘他们的潜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最终实现自我价值。如何才能做得更好?这是需要我们反复思考的重要问题。
从一名专业教师角度出发,我所理解的师德师风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及其表现出来的思想和工作作风,包括对政治的关心和了解、对职业的热爱和投入、对同事的团结和合作、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对学术的严谨和进取,以及对自己的要求和自律等综合状况。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是高校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加强教师教风建设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核心。教风、学风、校风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统一体。教风对学风起主导和决定性作用,教风与学风的互动融合形成良好的校风,因此,教风和学风是校风的基础,而教风是高校学风、校风建设的关键。在高校,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和依靠,同时是从事教学和科研的主力,教师必然在校风、学风建设中起主导作用。教师良好的教风对学生形成良好学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对学生智慧、意志和情感全面发展起到极大的导向作用。必然要求教师自身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如渊博的知识、高尚的人格、敬业的精神等。教师师德直接关系我国广大劳动者尤其高级人才的培养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高校教师应秉持教书育人的基本观点,既传授专业知识又注重学生品德培养,对学生学习严格要求,培养严谨的科研态度和扎实的工作作风,有基本的科学素养;在科研工作中不弄虚作假,在论文写作中杜绝抄袭。
我作为一名普通的高校教师一直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全面认识人、关爱人、教育人、尊重人,开发人的心智,提升人的道德水平,追求对人本身的关怀。同时注重师德建设,落实师德师风规范,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热爱教育事业,维护学校利益,关心集体,自觉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积极探索并遵循教育规律,严谨治学。自觉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努力以高尚师德、优良师风、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和感染学生,做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工作之余不断努力学习,强化政治意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认真履行教师职责。日常生活中尊重领导,关心学院改革发展,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为学院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团结同事,乐观开朗,尊重老同志,关心爱护年轻人,积极参加工会和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
班主任和专业老师也要勤于学习,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这样更有利于和学生沟通交流。班主任和学生相处时注意把握“尺度”。教育学生时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既不能太过严厉而使学生望而生畏,不敢接近,又不能和学生毫无距离感,无原则地放任学生自由,教师应该站在较高水平关注学生的思想和学习动向,正常情况下不需过多干预,必要时及时提供帮助。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关心爱护,不仅关注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还关心他们的思想问题,乐意同学生谈心、交朋友,用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影响他们的思想,传播乐观、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同时牢固树立服务于学校教学、科研活动的观念,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树立广大教师的良好形象。
我主要承担本院《食品分析》、《食品化学》的教学及实验教学工作及其他实验课教学工作,承担毕业生的毕业论文指导及管理工作,负责食品分析、理化检测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本科实验常用仪器的养护、维修工作。辅助其他老师的科研课题工作;培养、帮助年轻教师做好实验教学工作。完成实验中心档案资料的分类整理及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教学工作中有强烈的服务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一切为了学生,关心、爱惜、尊重、理解学生,始终保持同学生的良好关系,竭尽所能地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热爱学生,通过言传身教和良好品德影响、启迪和感化学生。我在具体教学工作中发现由于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侧重于“填鸭式”课堂教学,教学中以提高考试成绩为目标,偏重智育而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及劳动教育,偏重知识的累积而忽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尤其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影响学生潜能、特长的自由发展,进而阻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我在实验课教学中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课前预习实验内容,分组准备实验,通过提问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在实验课课堂上让一个小组的学生当场讲解部分实验内容,其他同学通过提问、补充、总结等方法完成完整的实验课讲解,提高学生兴趣,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引导他们发挥潜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他们的全面自由发展。对于我指导的毕业论文及“SRP”项目的同学,我经常带领他们探讨实验内容,一起做实验,出现问题后每位同学都要独立思考,提出见解,然后小组同学交换意见进行讨论,改进试验方案等。在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师生进行思想交流,尽可能帮助他们排解烦恼,不知不觉中我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团队每位同学都学会了宽容、合作、谦让,增进了同学间的情谊。
今后除了专心教学工作、教书育人外,我也不忘继续学习,提高自我,提高科研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金丽荣.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优化高校教师队伍[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28(3):109-110.
篇8
1.办学方向偏斜,音乐课时不足。
2.经费本就羞涩,音乐设施更差。
3.教师素质下降,音乐教学举步维艰。
4.培养步入误区,整体素质无法提高。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中,对中小学音乐课程的任务作了明确的规定。其间主要学习我国优秀民族音乐作品,接触了解外国优秀音乐作品,初步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增强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表现和鉴赏力,以及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真正能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就能使音乐教育以其形象性、感染性和愉悦性有效地调节学生的心理,使之淡化厌学情绪,激发学习积极性,调动非智力因素,发展身心潜能;还能通过爱国主义歌曲的学习和演唱,加速德育内化过程,这就是寓德于乐。真正能达到这个目标,就能运用音乐教学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引导学生始终在形象的感染中进行抽象的思考;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不仅提高了感受力、理解力,而且丰富了想象力,这就是寓智于乐。探索音乐与健美相融,把音乐、舞蹈与形体相融,这就是寓体于乐。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思考实施素质教育,正在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这是改变音乐教育现状的极好机遇。我们认为:一定要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着力抓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准确把握音乐学科大纲的课程特点
首先,音乐课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获得都需要练习,而且是扎扎实实地练习,才能达到“双基”要求。根据已经总结的教学经验和现行音乐教材的特点,要在识谱和听音两个环节中,把增强学生信心、提高学生兴趣放在重要位置上,把音乐基础知识、技能和课本歌曲、课外补充歌曲结合起来。九年义务教育音乐教材系统性很强,不仅练习内容和唱歌欣赏有机结合,而且欣赏的曲目到高年级又是主课教材,这种前有孕伏,后有发展的配置,显示了编写人员的匠心,千万不可忽略。
在音乐教学中,许多教师还停留在口口相传的旋律性教学中,这和世界上许多先进的音乐教学方式相差太远,如西德的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强调节奏训练和乐器教育。日本的铃木教学法,强调欣赏和表现并列的体制等等;从他们的教学方法中,不难看出当代音乐教学正在向着音乐欣赏和节奏第一的方向发展。这些都值得我们研究和采用。音乐欣赏是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记忆和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生间接参与音乐艺术实践的重要内容。教材好,再配以科学的教法,相得益彰,音乐课就会更受学生欢迎。
二、以改革的精神进行音乐课的基本建设
首先,关于音乐课师资建设问题,音乐课由于历史的原因,师资力量数量不足,素质不高,更重要的是缺乏可靠的来源。办法只有鼓励现有教师队伍中、有这方面功底、爱好的教师,改行任音乐教师。让他们一边教课,一边进修学习。这就要地县有关师范、进修学校利用假期进行培训;师范院校也要尽快加大音乐教师招生的名额。或者在中师招生中,列出专项音乐加试项目,增加分数比值,选择一部分人才到中师侧重培养,成为专任教师。还有一条非常重要,就是现有音乐教师流失严重,有的以歌厅唱歌为主业或第二职业,要想办法使他们安心做好音乐教师。
其次,要把配备音乐设备作为“双基”验收的标准,欣赏课必须配备录音机、磁带、电视机等,有条件还要配备其它乐器。
篇9
关键词:高校理工科 学生 语文 素质、
素质教育是适应时代需要为革除应试教育中的弊端而产生的新的教学观念,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强调人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强调挖掘人的潜能,使受教育者成为具有社会适应性,独立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品质的高素质人才。传统的应试教育以升学和考试为目的,单纯围绕考试开展教学活动,是一种片面的知识教育,使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处于薄弱地位,而且在智育方面,也只是偏重于分数,忽视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人才素质为重要内容和目的的教育。人才的素质也可分为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是先导;文化素质是基础,业务素质是体现,身心素质是载体,四者缺一不可。现在高校理工科学生普遍缺乏人文知识,文化素质较低,非专业知识浅薄,这种倾向必然会影响全球化时代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最终导致学生素质的不全面,造成部分学生辩别是非能力差,思想水平低,心理脆弱,耐挫能力不强,人格残缺,道德行为失范,人文价值迷失,缺乏社会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社会适应能力低,缺乏创新精神及创造能力等等。因此,理工科院校应在全球化人才培养的理念下,把人文素质教育摆在重要位置,把人文素质教育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从而加强人文关怀,强化人文修养,重建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丰富的情感、高尚的情操、充实的精神生活和高雅的审美情趣,完善自己的文化品格。
一、为什么要加强对理工科学生的语文教育
第一,为完善我们教育体制的缺陷
首先这要从理工科学生本身的素质缺陷说起,由于受我国教育体制的影响,在高中时期就有了文理科的区分,虽然近些年有了一些改变,但文理分家的观念根深蒂固。这种观念造成了理工科学生严重的人文素质缺陷。许多理工科学生在中学的时期就开始偏科,除了应付高考这个表面的现实原因外,更深层的就是认为文理分家理所应当。还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看新实旧的观念的影响,使理工科学生虽有缺陷反以为荣。使好多在校的理工科学生认为专业学好就可以了。
第二,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高度市场化和商业化的今天,中国高等教育面对着功利化的巨大挑战,教学很容易落入“专业主义”和“职业主义”的陷井,特别是在目前就业压力愈来愈重的情况下,高校大多急功近利,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人文教育、专业设置、课程教学等都是围绕市场转动,大量开设所谓的实用课程,砍杀人文课程,人文教育为本的格局尚未形成,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缺乏可能造成人才素质结构的严重缺陷。全球化时代需要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融合的人才。这就要求学习自然科学的大学生学一些人文知识,学习人文学科的大学生学一些自然科学知识,使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教育具有多样性,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融合,使学生具有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三,语文教学是促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提高理工科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而语文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获取其他知识的重要工具。通过语文教学,加强对理工科学生口头表达,应用写作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质,从而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
1 可以促进理工科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口头表达能力,应用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思维的敏捷和系统性。口语表达的目的是在一定的语境下用最精练的语言迅速、准确地把自己要想发出的信息传达给对方,需要在短时间内既要考虑场合,又要考虑对方心理接受力和要考虑针对不同的对象,运用最恰当的口语达到最佳的效果,应用写作一般也需要针对具体问题快速作出反应,快速成文。这些就需要快速的思维能力。怎样说好、写好,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思维过程,反复训练就能促进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
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可以培养理工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一般来说,理工科学生主要是学习和研究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用的是逻辑思维,文学家的思维方式和从事其它学科研究的人有同有异,形象思维居主要地位。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说,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在思维上方式是统一的,搞文学的人,首先要进行非常细微的考察,然后才能天马行空,浮想联翩;而搞科学的人则要多阅读和鉴赏文学作品,先大胆假设,而后进行严密论证。所以说文学创作中的想像、灵感,幻想等活动对科技工作同样有帮助。
2 可以培养理工科学生的自学能力
为适应学习化社会的需要,构建终身教育,个人的学习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教育也更关注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而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基础的语文能力,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文学知识,掌握这个工具,才能理解学的内容。而且,现代社会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传递途径多样化,所有的信息媒体都是以语言文字的形式传播和储存的,没语言文字能力,是不可能在浩口的知识海洋中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又是自学中必需的。自学也必须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而在语文教学中就可以培养这几种能力。
3 可以通过语文能力,尤其是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来弥补和培养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精神
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体现高尚的理想、人格和积极上进的精神,深刻反映历史与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们密切关注的问题,表现真挚的思想感情,智慧理性,审美价值。大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辨析,就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文学是人学,是人心文学,是表现社会中各种人的思想和感情,是一种学问。对我们认识世界,了解社会,研究问题,开展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优秀文学作品的精彩描写带给欣赏者的愉悦和享受,既能陶冶情操,又能修心养情。还能使学生得到审美愉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素质是人的重要素质,是对人自身素质深层次的开发。审美素质教育就在于使学生认识人类积累起来的文化,欣赏和评价优秀文学艺术作品,养成良好的审美观点,审美情趣和高尚的情操,发展感受美、评价美、创造美和体现美的能力。培养审美素质的主要途径是加强文学、艺术教育。这种教育不是培养学生的文学艺术专长而在于通过文学、艺术基础知识的普及和艺术审美知识与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文 学艺术修养,培养美的感受能力,想像能力和评价能力,激发他们对美的热爱和追求,进而发展成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所以,培养理工科学生文学鉴赏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感悟能力,进而更有利于塑造好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发他们创造出更多优秀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使他们无论在顺境还是逆境,都能以理智的、正确的、豁达的、乐观的态度去面对,走好自己的人生。
二、高校理工科学生的语文能力现状
在很多高校有为数不少的理工科学生语文能力都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一)口语表达能力差,许多学生不能把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明白地告诉对方;开座谈会时一言不发,怕讲不好;发言时没有完整的思路,面对老师和领导的发问面红耳亦,语不成句等等。(二)书面表达能力差。经常出现错别字,写字不规范。不会用标点符号,词不达意。这些问题在他们的作业上、论文中甚至便条上常常出现,并且不是个别现象。毕业生写不好毕业论文,做不好毕业设计,连求职文书都需要别人帮忙。很多理工科学生的应用文写作知识贫乏,对常用的实用文体知识知之甚少,写出来的东西漏洞百出,不能把握不同文体的不同特点。把“请示”写成“报告”,把“通告”写成“公告”,甚至把“启事”写成“启示”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再加上字迹潦草,语言不通,真的给人以“大学文凭小学水平”之感觉。(三)文学鉴赏能力差。在很多理工科学生中,男生喜欢看武侠、侦探、恐怖小说,他们被武侠和侦探小说所吸引,对侠客们行侠仗义,铲恶除奸,对他们的情与义、悲与欢,通过想像到了如幻如梦的境界。而女生们喜欢看言情、幻想等侧重情节的小说,她们常常被书中的故事感动的不能自己。他(她)们从这些武侠、言情等侧重情节的小说中获得了某些满足。获得了一种特殊的心理,也能领略到趣味和审美的享受。但是,这种满足是浅层次的,渲泄的,不是把握人生与社会后的满足,而是一种虚拟。人不能总是生活在虚拟和浮躁中。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没有真切的人生经验,没有高尚的思想、情感、意志作为骨子。说它是一派胡言,也不算过分。”学生们离优秀文学作品越来越远,看小说只是一种消遣。如此种种现象说明:大学生整体文学艺术鉴赏水平低了,文化的底蕴越来越薄了。改变理工科学生语文能力现状。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
三、如何加强理工科院校的语文教学和素质教育
语文是什么?语文就是语言,文字和文学。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基础课。学习语文就是为了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知识,使自己能听(音)得懂别人的话(书)。能清晰明快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能进一步鉴赏优秀文学作品,有较强的语言(口头语言、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篇10
一、准确把握音乐学科大纲的课程特点。
首先,音乐课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获得都需要练习,而且是扎扎实实地练习,才能达到“双基”要求。根据已经总结的教学经验和现行音乐教材的特点,要在识谱和听音两个环节中,把增强学生信心、提高学生兴趣放在重要位置上,把音乐基础知识、技能和课本歌曲、课外补充歌曲结合起来。
二、科学细致的考查是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效果,有的放矢地实施教学的有效途径。
考查可以知己知彼,使教师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不断地提高音乐教学质量。考查前,我们将所教的音乐教材回顾一下,把音乐知识,视唱、节奏、欣赏、歌唱各归其类。根据大纲要求,找出各类的主要内容作为考查范围,制定考查方法。通过全面考查,我们发现,考查结果反映出学生平时课堂学习中的许多不足。比如,在唱谱方面,有的同学视唱谱为天书,怕苦、怕难,不愿意多练习,当将这些同学单独挑出考查时,他们对各调中的音掌握不熟练,往往要通过主音的位置很慢地才能找到其它各音,影响唱谱速度;有些同学对附点音符及切分音击拍不准确。这些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都不易发现,而是在大部分同学的集体练习和歌声掩盖下蒙混过去。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采取了下列方法。(1)诱导法。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我启发他们:“乐谱是记录音乐语言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工具,那么唱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是迈向音乐之宫的阶梯,是进一步学习、深刻理解、亲身体验音乐之美不可缺少的手段。”让他们懂得唱谱是基础,只有通过认真练习,才能唱出准确美妙的歌曲。(2)分解法。我告诉学生,音乐中的许多较复杂的节奏实际上是由各基本节奏组合而变化多端的练习,让他们在对比中去认识,在练习中去获得。通过这些节奏的转换练习,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熟练掌握各类节奏。经过这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我们感到,课堂教学质量明显得到提高,学生在识谱、节奏和音准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
三、积极培养学生的理解、表现能力。
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要根据作品内容,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风格等方面入手,在牢固掌握音乐基本知识的同时,利用旧知识对作品进行分析,如乐句乐段、调式调性、曲式、作品风格等。这种分析音乐作品的本领就是理解能力。
如何把一首歌(曲)正确而完美地唱出来,需要积极培养学生歌唱的基本功。如正确的呼吸、准确的咬字吐字、准确的音高和节奏、恰到好处的力度、自然而美好的声音、真切的感情等,从而把歌(曲)所表达的形象充分地再现,这就是对音乐的表现能力。
四、积极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除了让学生欣赏教材上的音乐作品,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外,还可结合听音练习,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教师可以从实际出发,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如分别在风琴的中音区、高音区、低音区弹奏学生喜爱的乐曲片段,让学生欣赏三种不同音区弹奏出的效果。还可以加深难度,提高要求。如教师可以采用口语与琴声相结合的方法给学生“讲”音乐故事。这种练习充满音乐情趣,适合儿童口味,学生倍加喜欢,对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十分有利,并能为以后欣赏更深的音乐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在音乐教学中,许多教师还停留在口口相传的旋律性教学中,这和世界上许多先进的音乐教学方式相差太远,如西德的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强调节奏训练和乐器教育。日本的铃木教学法,强调欣赏和表现并列的体制,等等。从他们的教学方法中,不难看出当代音乐教学正在向着音乐欣赏和节奏第一的方向发展。这些都值得我们研究和采用。音乐欣赏是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记忆和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生间接参与音乐艺术实践的重要内容。教材好,再配以科学的教法,相得益彰,音乐课就会更受学生欢迎。
五、把考查和系统复习结合起来,全面巩固深化所学过的音乐知识。
考查可以巩固、积累、完善音乐知识,将每学期的音乐学习内容作一番归纳和总结。一星期的两节音乐课让学生掌握诸多音乐知识,确实是比较困难的。这样就给我们提出一个更高的要求,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怎样才能做到并让学生较牢固地掌握?书面考查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掌握音乐知识。考查前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地将所考查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复习,一是给学生一点点压力,让他们不要放松音乐知识的学习;二是通过笔试考查所学过的音乐知识,用书写的方式再加以复习。它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音的结构、节奏的组合,克服只会唱不会写的毛病。所以一般情况下,如果学生平时不通过动笔学习音乐,对音乐中的很多知识都不易牢固掌握,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旋律。比如,有的学生心里有着优美的旋律,但不能辨别符杆的上下左右位置;不会正确书写各种节奏和休止符;对旋律中的音高排列也掌握不好,结果事与愿违。有位学生,钢琴弹奏得非常熟练,但在考查中让他写一些简单的节奏就感到吃力,为什么?这主要由于他忽视了写的练习。所以加强写的练习,完善笔试考查非常重要。通过几个学期的课堂练习和笔试考查,我们发现学生写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抓好音乐教学,是构建以德育为主导,心理教育为主线,体育为基础,智育、美育、劳动教育为主体的素质教育体系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六、积极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首先是听觉能力的培养。通过音调、音色、力度、时值等让学生去感知和认识声音,进而听旋律、听和声、听辨各种人声和各种乐器的声音,提高学生听觉的选择性和敏感性。
- 上一篇:中医基础手法
- 下一篇:中医学基础理论重点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