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基础范文
时间:2023-07-06 17:43: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医护理基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护理学是一门技能型的应用学科,实训教学在护理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既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又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还是与临床紧密联系的纽带。在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同样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通过实训教学,培养学生的中医基本护理操作技能,为进入临床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奠定基础。PDCA循环是一种全面质量管理的科学程序,它代表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这是一个循环改进过程,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PDCA理论就是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近几年来随着中医特色护理的不断开展,中医护理技能在临床上应用较为普及[1],为进一步与临床开展的中医护理技术相结合,提高中医护理学基础实训技能的教学质量,我们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运用于2013级护理学专业的《中医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中,推动了实训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1研究方法
1.1计划阶段(P)
作为PDCA循环的起始阶段,首先要针对《中医护理学基础》目前实训教学的情况,组织教师对教学大纲进行讨论,并根据中医护理实训技能在临床实施的情况,了解其实际需求,同时结合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实训教学条件等因素制定教学计划,确定实训教学内容、教师、授课方式,制定《中医护理学基础常用技术操作评分标准》、见习和实纲,使师生明确实训教学的目的、方法、内容、重点和难点等,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结合各项实训内容的课时数、难易程度等,进行有针对性、层次性的教学,以此提高学生实训技能,使技能教学管理质量循序渐进,初步形成《中医护理学基础》实训技能教学管理工作的循环体系。
1.2实施阶段(D)
1.2.1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在示教课及实训课前都要对学习内容进行预习,课后均要进行复习、总结,即“两预”“两复”。示教课前通过预习,使学生对示教内容有一定认识,教师在示教课上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进行演示,引导学生逐步熟悉相关知识点、重点及难点,课后学生对示教内容进行记忆,探究不解之处。实训课前,在复习示教课内容的基础上,熟悉实训相关内容,进行自我练习、组内练习,教师可通过对学生实训情况的观察,发现学生的问题,对待共性问题,集中解决;对待个性问题,逐一解决;还可将临床病例引入教学,并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小组两人分饰“护士”“病人”,培养有效的沟通技巧,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训知识紧密结合,使实训不仅仅停留在表浅的认识和机械性的模仿上。课后,学生对实训练习情况进行总结,撰写实训报告。1.2.2课外练习强调“三练”,指的是“开放练”“见习练”“实习练”。课堂教学的学时数相对较少,课外开放能有效地弥补这一不足,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培养个人的弱项环节,逐步掌握规律,进而使自己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我们应用“以学生为主,实训教师为辅”的团队管理模式[2],对实训室进行开放管理,学生在开放练中总结经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和责任感,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每学期组织两次课间见习,观察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运用的情况,如运用中药保留灌肠法对肠炎患者进行治疗,运用耳穴埋豆技术减轻失眠患者的失眠症状,运用中药熏洗法治疗皮肤病患者,加深同学们对中医护理技能的直观认识,并可与学习阶段存在的问题相对照,发现问题、找出不足之处并剖析原因,提高学习质量,为后期临床实习奠定基础。在临床实习阶段,通过将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与临床病例相结合,运用中医护理理论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护,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与患者进行沟通,并懂得尊重、同情、关怀患者,能为患者提供有效、安全的护理服务,既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情感,又有利于完成护士职业角色的转换。
1.3检查阶段(C)
1.3.1课堂反演示通过在实训课上轮流抽取学生进行实训项目的反演示,结束后采取学生自行评价、实训室成员相互评价及教师总评三种方式结合评价,以反映学生对实训技能的掌握程度,并进行及时有效的、针对性强的纠正和弥补。1.3.2实训技能竞赛每个实训项目结束后,进行实训技能竞赛,按照实训分组(2人一组),几个小组同时进行当次实训项目的考核,结合学生的实训报告进行批阅,记录为日常成绩。1.3.3期末考试每学期课程结束后,进行实训技能考核,由学生抽取不同病例的考签,辨证,口述操作目的、穴位定位、穴位疗效,最后进行具体操作考核。1.3.4调查问卷期末考试后,发放调查问卷,从辨证施护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沟通协调能力四个方面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共计12个条目,每个条目按照四个等级分别赋值4分、3分、2分、1分。
1.4处理阶段(A)
1.4.1课堂纠正学生实训课上的问题通过反演示呈现出来后,教师可立即针对问题予以指导,将容易出错的地方详细指出,使共性及个性问题得以及时解决。1.4.2阶段小结每次实训课、实训竞赛或每个学期完成实训课程完成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均进行认真分析,对实训技能完成质量高或完成步骤优的学生给予表扬,同时指出完成质量低或步骤完成不佳的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避免再次出现类似的问题;对学生的实训报告进行详细认真地批阅,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及时有效地反馈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及时总结分析和调整,不断完善,以提高中医护理学基础实训课的教学质量。
2结果与分析
2013级护理学专业学生59人,课程结束时考核理论成绩86.75±8.55分,实训技能成绩87.73±9.60分。问卷评分结果辨证施护能力9.80±1.58分,知识运用能力10.01±1.63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9.68±1.70分,沟通协调能力9.42±1.49分。与往届比较学生的理论及实训技能成绩均有显著提升,新的教学管理模式利于学生各项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利于学生辨证施护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沟通协调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感觉到教学更加充实,学到更多实用的东西。
3体会
3.1PDCA循环法能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实训教学工作中,不断增加的责任及与时俱进的挑战在循环体系中逐步产生,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得以促进,更激发了不断学习新知识、理论、技能,吸收新思想、新教学方法的热情,进而提升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本次研究表明,PDCA循环法使学生辨证施护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沟通协调能力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它通过定期进行总结反馈,及时有效的效果评定,教学方法的循序改进,使教学质量持续提高,为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PDCA循环法呈现的是阶梯式的渐进方式,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学习成效得以提高,进而推进实训成绩的稳步上升。由结果可知学生的理论及实训考试成绩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这与邓璐璐等[3-4]的研究结果一致。实训教学使教学不仅仅停留在“教”与“学”,而是在真实的操作环境中体会专业理论知识的运用,通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感受学习的乐趣,认识中医护理技能并自主地学习,逐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将临床病案引入实训教学,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学习,在体会护患双重角色时,既掌握了中医护理实训技能,又深刻体会到护理工作的真谛,有效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实训技能竞赛引入实训教学,在锻炼思维能力、提高动手能力、增加学习的趣味性的同时,达到提高学习成效的目的。
3.2PDCA循环能促进校内外实训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使管理行为规范化,提升教学工作效率
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明确教学目标,制订与教学实际情况相吻合的教学计划,在实施阶段贯穿教师、学生、学校和医院环节,进行反复自查、自省和互查循环,不断发现问题,继而制订新的教学计划,推进护理技能教学工作,大环套小环,环环相扣,形成互助、促进的整体[5],实现学校学习和临床见习、实习有机结合。在PDCA循环模式下,师生都能准确把握每个教学环节,做到有的放矢。总之,《中医护理学基础》作为高等中医院校护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实训教学是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动手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每一位教师都应在实训教学中不断探索提高学生中医护理实训技能水平的途径和方法,培育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基础扎实的中医护理专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周幼文.PDCA循环在护士中医护理技能操作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4):670-671.
[2]张歆,陈群,许瑛,等.开放式护理实训室的团队管理模式初探[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7(2):131-132.
[3]邓璐璐,范福玲,刘少鹏.PDCA循环法在《内科护理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5,29(1):100-101.
[4]李天一,柯庆,饶芳,等.PDCA循环在《医学机能实验学》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40(1):66-68.
篇2
[关键词]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西医结合;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0-128-02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来源于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的出血,属祖国医学“血证”范畴,其发病突然,发展迅速,是内科最常见的急、重症之一。迅速有效的止血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而护理人员除积极主动配合医生治疗外,密切的观察,精心的护理更是患者预后的保障。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措施对36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进行干预,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72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并均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6例。观察组36例中,男26例,女10例;年龄20~65岁,平均(41.23±5.43)岁;其中胃底静脉曲张患者13例,胃溃疡8例,十二指肠溃疡7例,应激性胃黏膜损伤6例,其他2例。对照组36例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21~64岁,平均(40.75±5.80)岁;其中胃底静脉曲张患者14例,胃溃疡8例,十二指肠溃疡6例,应激性胃黏膜损伤6例,其他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类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开放静脉通路,止血、输血、输液、纠正电解质等支持对症治疗。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内镜治疗及手术治疗。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的西医临床护理方法。绝对卧床,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保暖、禁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患者精神、意识变化及生命体征情况,记录24 h出入量,迅速的建立静脉通路,至少2条。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
1.2.2.1 情志护理 中医认为血不循经而外溢于胃及肠腔,是因为气不摄血。胃热及阴虚火旺而致。而心理应激是导致胃黏膜应激性损伤和导致出血增加的重要因素。因此,护理过程中,应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应急原因,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并通过按摩、穴位按压等中医护理中常用手段给予心理疏导治疗,保持患者情绪稳定。
1.2.2.2 辨证施护 胃中积热型:脘腹胀痛,吐血鲜红或紫暗,口臭、口干渴、便秘或大便色黑、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施护原则为清胃泻火,化瘀止血[1]。肝火犯胃型:吐血鲜红或带紫,或便血如柏油,口苦肋痛,心烦易怒、舌质红绛、脉弦数。施护原则为泻肝清胃、凉血、止血[2]。脾胃虚寒型:便血或吐血紫暗,脘腹隐痛,喜暖、喜按,面色苍白,舌质淡、脉细无力。施护原则为健脾益气,摄血止血[1]。
1.2.2.3 中药止血 党参15 g,黄芪30 g,白术15 g,生地10 g,仙鹤草20 g,白及20 g,三七粉(冲服)4 g,乌贼骨15 g,黄芩10 g,生草5 g。对于急性出血期,加用黄连10 g,地榆炭30 g,丹皮10 g,煎水分次冷服,每天1剂,服3~5剂[3]。
1.2.2.4 出院指导 出血停止后,患者由于失血,真元大伤,气血未复,余邪未消,若调护不当可导致出血复发。嘱患者出院后劳逸相宜,起居有规律,保持良好的卫生保健习惯,饮食有节,忌生冷、辛辣食物;戒烟戒酒,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
1.3 观察指标
参照文献[4],评价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护理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均治愈出院,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内科最为常见的危重疾病,大量出血是指失血量超过循环血量的20%或失血量达1000 mL以上。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诊断水平的提高,基本上能够做到止血与预防再出血的目的,然而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死率一直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其主要原因在于发病迅速,因此有效地治疗与积极科学的护理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及积极有效的整体化护理措施,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最终治疗效果,总结护理经验如下。
重视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心理护理:该类患者常容易产生紧张、恐惧的情绪而加重出血,医护人员首先要镇静,安慰患者及家属,指导患者缓慢深呼吸以放松,加强患者的沟通,消除患者紧张的情绪[5-6]。向患者及家属简要说明治疗措施及目的,提高治疗依从性。认真做好基础护理:保持病房安静,并注意保暖,准备急救物品,患者绝对卧床,减少翻动,轻者家属可陪伴患者在室内做适当活动。做好患者口腔、尿道口和会护理,防止感染[7]。出血期间禁饮食,出血停止后,按序给予流食一半,易消化饮食,要少量多餐,以软食为主,避免进食过硬、过热等刺激性食物。
健康指导:而中医护理强调“三分治,七分养”,坚持“防重于冶”的原则,帮助患者及家属掌握有关病证的病因、预防、治疗知识以减少再度出血的危险;鼓励其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乐观精神,正确对待疾病,合理安排生活,增强体质;戒烟戒酒。本研究通过对观察组36例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护理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上消化道的出血起病急,病情危重,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的护理技能、密切配合医生,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止血治疗及认真细致的护理,提高上消化道出血的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从而达到康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郁颖.个体化护理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0):1726.
[2] 杨光,徐淼,邵海燕.急性上消化道出血36例急救与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8):139-140.
[3] 郭得兰.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观察与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371-372.
[4] 冯婕.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程序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2):315-316.
[5] 葛俏洁,杨丹东.中医护理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5):859-860.
[6] 甘会,韦延会.上消化道出血内科护理探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137.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一2012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每月定点连续随机抽样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该问卷选取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住院3d以上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每月分别抽样30例调查住院满意度,该时段内共调查720例患者。2011年1月一12月实施“HIS”护理模式服务前(实施前)共调查360例,其中男158例,女202例;年龄18一84岁,平均(45.38±15.25)岁。2012年1月一12月实施“HIS”护理模式服务后(实施后)共调查360例,其中男149例,女211例;年龄19一82岁,平均(44.71±15.67)岁。两组数据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011年1月1日一12月31日调查的360例患者接受常规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护理,2012年1月1日一12月31日调查的360例患者接受“HIS”护理服务。
1.2.1 常规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常规胃肠疾病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热情接待、积极完善相关检查,给予胃肠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指导,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给予疼痛的护理,鼓励多活动、早活动,以及胃管、尿管、引流管等各种管道的护理,饮食、疾病康复健康知识等指导。
1.2.2 "HIS”护理服务“HIS”护理服务较常规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在以下7个方面有所改进。
①信念(conviction:坚定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信念。全程覆盖贴心护理,包括患者人院伊始热情接待、加强术前沟通以及责任护士的快速康复围手术期护理并深人至出院后随访工作,开展诸如针对肠造口患者的华西大讲堂、针对慢性感染伤口患者的出院后伤口换药延续服务。
②合作(cooperation:提倡医护一体化合作。“HIS”护理服务模式中强调医疗和护理共同协作,通过改变晨会交班形式、进行医护共同查房、共同制定患者的分级护理。
③关怀(care):注重关怀患者身心需求。患者住院期间或多或少存在焦虑和恐惧心理,对此,我们开展了责任制整体护理,使得患者与负责护士相对固定。
④沟通(communication:永不断线的沟通。科室护士在工作之余积极动手制作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胃肠疾病健康教育卡和健康教育视频等,以加强患者与主管医护人员的沟通;开设具有胃肠外科特色的医护恳谈区,每周举办2一3次由科室年轻医生、护士共同进行的胃肠道疾病专科互动讲座,将健康知识讲解与患者答疑相结合,解决患者住院期间的问题;此外,每间病房还配有沟通本,方便因工作等原因不能参加恳谈会的家属提问,责任护士和病房护士长在1一2个工作日给予回复。
⑤信任(confidence):用真诚的行动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胃肠外科定期对护理人员开展取得患者信任的业务学习,提升其专业技术能力和护患沟通技巧,以便在患者住院期间取得信任,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⑥便利(convenience):科学利用资源最大限度的达到医护患三者的便利。开展基于患者舒适的胃肠疾病加速康复外科:不常规安置胃管、术后尽早拔除尿管、术后限制静脉补液量、尽早进食。
⑦满意(contentment:良性循环多方满意。护士们在患者住院体验上根因分析,开展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改进。
1.3 评价方法
比较并分析“HIS”护理服务实施前后两组患者间住院满意度。满意度调查表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护理质量控制管理院内自测满意度调查表,设有统一指导语,包括14个条口,每个条口的回答结果分为“满意”“较满意”“较不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未涉及)”。各条口单项分数计算公式为:满意度=[(满意条口数+较满意条口数x0.8+较不满意条口数x0.6+不满意条口数x0.4+很不满意条口数x0.2)/总条口数一未涉及条口数)x100%,总满意度为第14条口患者住院期间对于病房护理工作的总体评价。分值越高表明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越局。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先检查数据正态性及方差齐性情况,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对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a=0.05
2 结果
2011年1月1日一12月31日“HIS”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之前共调查360例患者,其总满意度为(83.27±5.71)分;2012年1月1日一12月31日“HIS”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之后共调查360例患者,其总满意度为(97.92±6.23。实施后满意度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01,P<0.05。调查表中14个条口的满意度均较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护理质量是医院质量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衡量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如何提高日常护理工作中的服务质量是提升患者住院体验需要改进的迫切问题,护理人员创新性地提出“HIS”护理服务模式,探索胃肠外科临床护理的重点专科建设之路。
3.1 “HIS”护理服务模式的优势
“HIS”护理服务模式强调坚定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信念,促进护士更积极主动地思考如何解决患者的问题。全程、贴心的护理服务使得患者住院期间更为舒适放松,增加的延续护理内容更是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帮助,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同时“HIS”护理服务模式还强调医疗和护理共同协作。在临床医疗过程中医疗和护理是密不可分的两个主体,在治疗疾病、维护健康的过程中发挥同等重要的作用。"HIS”护理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出团队的优势,以先进、精湛的治疗、护理技术服务患者,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降低患者痛苦,同时提升住院体验。针对患者住院期间或多或少存在焦虑和恐惧心理,责任护士不仅对患者的机体进行护理,还对患者的心理、社会关系和家庭生活状况等进行全面了解,配合患者康复需要,给予最佳护理。护患沟通路径化管理能责任到人,敦促护士主动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护士依据共同遵循的沟通模式,可以不断对教育内容进行评估、计划、实施、评价、再教育,保证健康教育措施在既定时间内实现并达到预期效果。
在“HIS”护理服务模式实施过程中,患者信任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医疗服务质量的改善。提高患者信任度能够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达成。此外,新的护理服务模式更加顺应多学科协作发展趋势的发展,加强患者、家属、临床医师、护士、麻醉师等相互合作,利用现有临床手段对围手术期各种常规治疗措施进行改良、优化和组合,可以达到减少或减轻外科手术打击的效果。
3.2 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促进患者满意度提高
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和医疗市场化,患者的角色发生了向医疗服务消费者的转化,在护理服务中应尊重患者的需求,体现医疗服务系统人性化。患者需要护士关心、尊重和理解,需要获取有关自己疾病的相关知识,需要寻求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在身心焦虑时得到安慰等,需要护士提供系统的、全方位的身心照顾。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是影响患者满意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众所周知,满意度可以表达患者对所接受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反映护理质量水平,因而成为现代医院质量管理的金标准。本研究结果显示,“HIS”护理服务模式应用后患者的满意度高于未开展前满意度,说明在胃肠外科重点专科建设中应用“HIS”护理服务模式不仅可以提升临床护理服务质量,还能有效改善患者住院期间感受,提高满意度。
3.3 护理人员参与护理重点专科建设的积极性转变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浪潮赋予了新时代的护理人员更深层次的历史使命,加强自身医德的职业素养,将服务意识渗透到工作中是科室各级护士用实际行动对重点专科建设的最佳支持。这与多项研究中强调的护士参与全过程质量控制,提高护士工作责任心和业务素质,调动全体护士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观点一致。活动开展以来,护士对待工作更加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将科室快速康复流程,伤口治疗、静脉治疗等专科护理范畴的理论与临床实际结合,夯实基础护理,从为患者洗脸、梳头等细微之处着手,耐心细致地维持患者住院期间整洁有尊严的生活;再结合专科知识进行住院流程再造,从减少患者的痛苦,点滴之间着手,缩短了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提高其外科住院期间的舒适度,将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紧密结合,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从而提高住院满意度。
3.4 “HIS”护理服务模式应用前景展望
篇4
关键词:建构主义;中职;护理学;教学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优质护理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护理学基础涵盖了临床护理所需掌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而大部分中职学生基础比较薄弱,自学能力相对较差,如果只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将建构主义理论运用到教学当中,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建构主义理论教学的意义
皮亚杰等心理学家建立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活动”。就是说,学习的过程是认知个体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所以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情境,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积极交流,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和社会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的诸多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
二、建构主义理论用于指导有效课堂教学
1.学生是教学情境中的主角
传统教学偏重教师的教,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学效果不佳。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情境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如,以前教师教授如何给病人做口腔护理时,经常是教师先示范,然后给学生看视频,视频看完后教师再讲授口腔护理的操作注意事项,这种教学方式往往使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口腔护理的操作要点。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教学后,我们改变了这种以教师为主的方式,上课前让学生先预习课文十分钟,然后随机派两名同学,一位当病人,一位当护士,进行口腔护理操作,其他同学注意观察。操作结束后教师提问刚才学生操作的失误之处在哪,进行总结。最后教师再做示范,观看教学视频。通过这种角色的转变,教学效果得到了较大提升。
2.教学是激发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
知识是学习者自我建构的结果,教学不是简单的传授、灌输知识的活动,而是一个激发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学就是要创设或利用各种情境,帮助学生利用掌握的知识与已有的经验在此情境中进行学习和认知。如,教师在教授输液不良反应肺水肿时,就可以利用学生学过的知识,对肺水肿的产生原因及护理措施进行建构,讲授前先让学生复习血液循环的过程,再让学生理解如果短时间输入过多液体或超过患者的可代偿量时会出现什么反应,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应采取什么措施来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从而完成新信息的建构。
3.教学活动体现为合作、探究方式
传统教学多强调规范和纪律,学生很少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与合作。而建构主义理论教学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学习,面对问题情境,刺激学生思考和探究,同时营造互动的氛围,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中学习。如教师在护理学基础的技能操作课时,对学生进行分组练习。每个小组选出一位操作水平较高的学生为组长,当某一位同学练习时,组内其他同学负责观察并进行点评。下课前从小组中随机抽取学生进行小组间的评比,其他同学和老师一起对比赛进行观察和评审,发现问题并进行打分。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同时完成了教学目标。
4.教学活动应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
传统护理学基础教学,尤其是教授基本技能操作时,一般都是教师告诉学生一个标准答案,学生不需要理解为什么,只要按照教师的要求做就可以,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而教师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教学,可充分引导学生提出疑难、困惑,进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如:教师在教授铺床法时,有学生提问:“为什么一定要从右往左铺,不能从左往右铺吗?”“老师,一定要一个人铺吗,两个人一起铺可以吗?”对于这些问题,教师不再告诉学生能或不能这样一个标准答案,而是引导他们思考、探索,让他们尝试解决困惑。而教师就负责观察,并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引导。通过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牢牢掌握了铺床法的步骤,还学会了面对不同情况时如何灵活运用,更重要的是对为什么要这样做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三、结语
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建构主义理论从独特的角度对教学和学习这对关系作出了全新的诠释。运用这种方法,教师需要在进行护理学课程教学设计时,采用全新的教学思维和方式,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护理学基础教学相融合,这对提高护理学基础教学的有效性有深刻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薛国凤,王亚晖.当代西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评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3(1).
[2]严雪怡.从建构主义理论视角谈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2(23):28.
篇5
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对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对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思维,推行更易于患者接受的服务模式,是我们每一个护理管理者应面对的问题。卫生部推行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为改善护理务,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满足患者的需求发展提供了一次重要的契机。我科通过积极开展“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护患关系更加和谐,满意度明显提升,减少了护患纠纷的发生,促进了护理服务与患者服务需求、学科技术的协调发展。
1细研管理,是创建优秀护理示范病区的保障
1.1科室组织学习医院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本专科疾病护理常规、治疗护理服务规范及标准并考核。
1.2调整科室工作流程,更改输液治疗及费用收取流程。重新制定各班职责,制定监护室护士工作制度。科室设康复指导护士及办公室护士各一名。根据新住院楼护士办公室开放性特点,特设办公室护士一名,负责病人首问负责制,解答来科病人及探视相关咨询,并负责病区病人及家属答疑,热情接待新病人,介绍就医环境。
1.3科室施行内、外、NCU分组管理,强化责任护士负责制,引导各责任组进行良性竞争。
1.4弹性排班,探讨科室科学排班模式,护士分层次使用,白班及晚夜间均实行护理小组长负责制,确保各时段护理安全及质量,破解高风险科室及年轻护士大量涌入的风险管理难题。
1.5各专科护理进行梯队培养,制定出三年以上护士内外分组及管理和技术发展方向。
1.6护士长多次组织创优质服务病区的会议并对工作中的各种细节进行讲解,让护士理性和感性相结合,增加对创优质护理服务的信心。
2夯实基础,是创建优秀护理示范病区的灵魂
2.1科内成立由周江负责的基础护理指导小组,负责探讨并指导科室基础护理管理,强化基础护理质量。
2.2对危重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实行科学化、标准化与个体化相结合。建立相应的营养体系。配合医生对病人实行热卡、蛋白质的需求及部分酸碱平衡的纠正。制定各时段饮食计划,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及病人现实状况及时调整并组织落实。
2.3定期由科内基础护理小组负责人周江进行基础护理培训并对床上擦浴、洗头、梳头、泡脚等操作进行规范培训并进行科室推广。为增加患者舒适度,改良冰枕,制成冰溶。
2.4根据科室昏迷躁动病人多,科室定制了床档十个,自制血氧探头保护套十个,确保病人及设备安全。
3提升专科,是创建优秀护理示范病区的内涵
科室成立责任护士负责的专科护理小组,对颅脑术后头部不同部位引流管护理观察及装置更换、气管切开吸痰、更换纱布、重症患者头部摆放、瞳孔变化的观察及动态信息的采集等专科实用操作定期组织学习并确保每人进行实体现场考核,提高专科护理水平。专科护士进行经验及细节讲解,促进中青年护士专科水平快上新台阶。
4康复指导,是创建优秀护理示范病区的重要内容
每周二下午为病人实施康复训练指导,借助多媒体及教材进行培训。科室选派康复指导人员张晓芹每周进行一期康复病人指导,并每周进行评估。对出院病人进行康复指导方案制定。制定出适应我科偏瘫,外伤恢复期病人适宜的康复训练资料和医生一起评估患者康复训练效果并制定出下阶段康复训练目标。
5特色服务,是创建优秀护理示范病区的亮点
5.1针对科室内病人口服药多、品种多,制定口服药摆药专用盒子,便于核对及摆放。
5.2科室制定住院病人外出请假申请书,与病人提供有效沟通,确保安全。
5.3科室重新规范输液流程,每日提前1.5小时,方便患者中午进餐。提倡科内批量更换液体,让护士走在病人响铃之前。
5.4对气管切开病人和脑出血病人建无声语言沟通牌。
5.5据新病区设施及目前专科发展要求更换了一批健康宣教宣传单。
5.6护士站摆放盆景和便民服务袋。
5.7制作护理温馨服务提示专栏、阅报栏、联系卡和指示牌。
5.8患者提供轮椅、针线盒等用具。
5.9设立过敏提示、防跌倒提示等患者安全警示标识,确保环境温馨、患者安全。
5.10在服务流程上,推出首问负责制,设立健康园地、设办公室秘书。
5.11科室推行特需服务,护士长手把手指导,提高护士提升优质服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12便病人就餐,护工免费提供订饭送餐业务。
6加强交流,是创建优秀护理病区的新鲜血脉
7社会经济,是创建优秀护理示范病区的永恒主题
7.1行病人每日费用责任制及出科费用检索制,确保收费准确,提高病人满意度。无一期病人对费用不满意及投诉。
7.2与社区及目前和我院的部分陪护联系,培训了六名熟悉我院部分工作及就医环境并具有一定神经内、外科专科陪护专业知识的人员。协助社区提供社会舞台,方便病人借助社会力量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
7.3护士熟悉医保、合医及各种保险的相关政策及管理工作,做好政策宣讲及协调工作,增加病人住院期间满意度。
7.4对于三无人员、社会弱势群体、车祸无名氏病人给予更多的关心及关爱,做好报告及协调工作,做好生活护理及心理疏导。神经科创伤病人多,在费用管理上往往存在第三方介入及部分民事纠纷。真可谓小科室,大社区。针对科室催款难度大,病人及家属易激动,催款纠纷多的情况,护士长已行八次现场模拟训练,提高护士催费技巧及避免催费纠纷,在原则范围内灵活掌握,对催费,停药这一现实问题较好把握,增加病人对病区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篇6
【关键词】英汉互译;文化差异;处理策略;归化;异化
英汉互译不仅仅是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信息交流,更是中西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指出“翻译是两种文化间的交流,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For truly successful translating, biculturalism is even more important than bilingualism, since words only have meanings in terms of the cultures in which they function.” [1]) 因此英汉互译要将中西文化结合起来,否则,就不可能实现两种语言之间的真正交流。
而英汉两个民族由于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生产条件和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民族心理、文学艺术传统等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传统,表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色,产生了英、汉民族间的文化差异。由于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深受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各种语言不可避免地带有各自民族文化的特征,而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又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着文化间的比较,因而译者必须具有较强的文化差异意识。换言之,译者必须意识到翻译这一信息交流既是跨语言(inter-language)的又是跨文化(inter-culture)的交流,不仅仅是语言差异,文化差异也可能成为交流的障碍。因此笔者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阐述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成因及处理策略。
一、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成因
(一)不同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导致的文化差异
由于所处地域、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和生活环境的不同,英、汉民族对自然生活环境有不同的主观感受,因而会采用不同的言语形式来表达同一种现象或事物。反映在语言上,就形成了文化意义上的差异。例如,中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南,春天刮东风,气候温暖宜人,因此在汉语里“东风”具有“温暖、希望”的美好含义;而冬天刮西风,气候寒冷干燥,因此在汉语里“西风”有“寒冷、凄凉”的寓意。与此相反的是,英国位于欧亚大陆的西北,四面环海,春天刮的是寒冷干燥的东风,气候类似于中国的冬天;夏天刮的是温暖湿润的西风,气候类似于中国的春天。因此“西风”(west wind)在英语中象征着希望和力量,而“东风”(east wind)则象征着凄凉和倒退。了解了这种中英文化差异,英国人就不难理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里“西风”表达的惆怅、忧思的意境以及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里“东风”的美好、希望的意象;中国人也就能理解为什么英国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是对春的讴歌,以及莎士比亚为什么在十四行诗里写道: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因为在英国西风带来的是春的消息,夏天是温馨宜人的季节,都代表“希望、美好、温和、可爱”,远不同于中国人眼中的夏天,“火热、火辣、不适”。
(二)不同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方式导致的文化差异
生产生活是语言和文化的一个重要来源。不同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方式自然反映在语言当中并形成特定的文化意义。例如,中国传统上以农业为主,因而有大量的比喻与习语与农业有关。如,牛耕是中国人传统的土地耕种方式,于是汉语中就有很多如“多如牛毛”、“汗牛充栋”、“九牛一毛”、“体壮如牛”、“勤勤恳恳的老黄牛”、“牛人”、“牛市”等与牛有关的习语与比喻。而英国的航海业历史上一度领先世界,因而英语中有很多与海洋和航海有关的比喻和习语。如:as close / dumb as an oyster (相当于汉语中的“守口如瓶”), spend money like water,(相当于汉语中的“挥金如土”),rest on one''s oars(相当于汉语中的“暂时歇一歇”),cast / lay / have an anchor to windward (相当于汉语中的“未雨绸缪”)等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相当于汉语中的“奋力图存”),all at sea(相当于汉语中的“不知所措”)等等。
同样,英、汉民族不同的生活方式也导致文化差异。体现在语言上,最显著的例子就是汉语中对亲属的称谓远远多于英语中对亲属的称谓。传统的中国社会重视家族关系,往往几代同堂,同时注重长幼尊卑、内外亲疏;而在英语国家,人们崇尚独立、自主、自强、自立,子女年满18岁就离开父母独立生活。这就导致英语中的一个称谓往往对应汉语中的多个称谓,如 “brother”相当于汉语的“哥哥、弟弟”, “aunt” 相当于汉语的“婶婶、姑姑、姨妈”,最典型的是“cousin”, 一个称谓对应汉语中的八个称谓,包括“堂兄、堂弟、堂姐、堂妹、表兄、表弟、表姐、表妹”。又如,中国人以稻米为主食,因而汉语中不仅有很多关于稻米的词汇,而且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说法,意思是即使是聪明能干的妇女,没米也做不出饭来。比喻做事缺少必要条件,很难做成。而英语中rice既可表示“稻子”,也可以表示加工后的“米”,还可以表示煮熟的“米饭”,而且由于稻米在英语国家不作为主食,主妇们不用米也能做出饭菜。因此不了解这种文化差异,就不能正确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含义。
篇7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及医患矛盾的升级,医疗纠纷的发生呈现上升趋势。急诊科是急、危、重患抢救中心,病人病情危急多变,护理复杂,家属期望值高,稍有不慎容易导致医疗纠纷。为此是医疗纠纷的高发科室。[3]如何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止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以及如何平衡利益关系,使医患双方更好地解决已发生的医疗纠纷,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问题
As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egal consciousness and right-protection, doctor-patient contradiction has been a more serious issue in our daily life. Thus, the occurrence rate of medical disputes displays a rising trend for recent years. Emergency department is urgent, and heavy rescue center in hospital, the patients here are in critical condition and changeful anytime, in addition, nursing work is more complex and families’ expectations are very high here. Due to this, it is easily to lead medical disputes. Therefore, emergency department is a typical department with high incidence of medical disputes . How to take effective preventive measures to solve 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rate of medical disputes, and how to balance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parties to deal with medical disputes could be an important barrier to perfect the quality of nursing.
1 急诊科医疗纠纷的防范对策
1.1 医疗纠纷的产生主要由管理因素、护患因素、侵权因素、护士综合素质、医护合作性因素、医患矛盾等等因素引起。[5]在防范的同时,应根据相应的原因采取针对措施。
1.2 提高管理策略,善于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护士长应采取主动的态度,把预防工作做在前面,积极防止问题的出现。一旦问题有可能出现,应采取措施扼制事态发展,而不是等事情发生了再去解决。并与科主任取得联系,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管理办法。[4]
1.3 加强护患沟通,开通交心桥梁。在医院这个特殊的环境下,加强沟通与交流,做任何事情之前,向患者讲清、交代清,可以有效的减少矛盾的发生。同时,掌握沟通技巧,改善服务态度,说话语气柔和,语速不快不慢,声音不高不低。另外,注意行为沟通,肢体语言的运用。包括护理人员的表情、眼神、手势、体态等。与病人交谈时面带微笑,使病人增加好感,进一步增进亲和力、感染力,使患者易于接受。[6]
1.4 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3]随着社会法制的健全和法律意识的普及,患者和家属的维权意识也在不断增加,导致医疗纠纷也不断增加。医院应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时刻提醒护理人员要依法行护,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护理人员应不断强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观念,时刻以患者的需求为服务目标,有责任和义务为患者的生命安全负责。
1.5 加强培训,提高护士整体素质。“学习,学习,再学习”是每个护理人员的座右铭。利用可以利用的时间和机会,加强业务进修,紧跟时代步伐,不断获取信息,吸取新知识,自我调整,自我完善,促进知识的整合与内化,促进护理人员的整体优化。另外,应将情商融入护理培训,使护士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提高人文素质,从而提高情商,进一步提高病人信任度和满意度。
1.6 构建和谐氛围,医护合作双赢。和谐的科室氛围是医患和谐的前提。尊重和理解,既来自于医患之间,也来自于医护之间。医生和护士是急诊科两个不可缺少的群体,医护关系如何、合作程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抢救质量,也影响患者对急诊科的信任度和评价。如果医护之间有分歧、意见不一,将会对病人起到暗示作用,在潜意识中埋下了纠纷的种子。所以,医护人员之间同样需要互相理解、尊重和支持,双方都要有大局意识,集体观念,才能合作双赢。
1.7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近几年来,由于医疗费用的大幅度提高,少部分医护人员的医德缺少,以及媒体的恶意炒作,致使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关系越来越紧张。要处理好这个问题,首先医护人员要自重,有职业道德是主要的。[6]人们要多一些对医护人员的理解,特别是不要盲从媒体及人们对医护人员不客观的误解 ,相信大多数医护人员是好的,而不要把他们看做一窝黑,并自觉抵制少数害群之马,不要给他们败坏的机会。只有这样,才会使医患关系得到改善,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医护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都得到益处。
1.8 互相尊重理解,学会换位思考。缺乏尊重和理解,是引起医疗纠纷的一个重要根源。由于医患之间对疾病信息掌握量的不同,对疾病的认识有着很大的差异。[2]为了预防这类纠纷的发生,就应提前对患者履行风险告知,既取得免责条款,也取得患者的理解。反过来,医护人员也要尊重和理解患者的感受,学会换位思考。只有双方都能设身处地地为对方考虑,在相互的理解和信任中,才能取得解决问题的满意效果。
2 急诊科医疗纠纷的处理
2.1 态度诚恳谦虚,不找客观理由。与患者发生纠纷,往往都是由于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操作技术、等候时间、疏忽造成的小失误等等的不满意造成的。比如:静脉输液不能做到一次成功,输液完毕呼唤拔针未及时赶到等。而此时的患者和家属往往情绪激动,大吵大闹,并在现场引起围观,有时还会引起其他患者的打抱不平。这时,首要任务应使矛盾双方分开,以维护医院秩序,保护医护人员安全。护理人员应向患者主动道歉,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心平气和,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取得病人的谅解。对于少数情绪特别激动的患者及家属,应让其离开现场,或到办公室商谈,耐心倾听他们的投诉,使他们逐渐息怒,尽量减少矛盾的发生。
2.2 掌握患者心理,善于迂回疏导。由于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来自于社会、家庭、经济和情感方面的压力,使某些患者的心里本来就属于应激状态,尤其在有生活事件刺激的情况下。此时,如果医护人员的态度过于强硬,势必会导致事态进一步扩大。这时,最需要的就是掌握患者的心里,及时运用迂回疏导技巧。[2]护理人员应该理解患者的心里,对患者表示充分的尊重,鼓励患者不要在医院浪费时间,留下精力去做更重要的事情,最终得到好的解决效果。
2.3 掌握技巧,处理不同的纠纷。其一,对于医院没有过失,只是由于患者缺乏医学常识,对护理行为不理解造成的纠纷,应向患者耐心地讲解有关医学知识、护理的风险性,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及副作用的预防等,赢得他们的理解和信任,使矛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其二,对于目无法纪,围攻辱骂,毁坏公物,行凶殴打,无理取闹的少数病人和家属,我们也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协同保卫科,地方公安机关一起处理此类纠纷。[1]其三,对于重大护理纠纷的处理,要上报医院领导,一定要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依靠卫生行政部门和司法部门走法律的途径解决。
2.4 不无原则赔偿,强求息事宁人。纠纷发生后,即使责任不在己方,护理人员也往往因为不想惹麻烦而甘愿私下了断。其实,这样做,并不能达到息事的目的,有时反受其害,还助长不正当维权之风。更破坏了医护人员的形象,增加患者的不满情绪,使矛盾更加激化。
3 小结
在整个护理活动过程中,医院要做到每个环节都万无一失非常困难。因此医疗纠纷的发生也再所难免。但是,只要我们通过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改善就诊环境,加强法制学习等等,对于纠纷的发生,发展和恶化,也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我们更应该实施人性化护理,搭建交流平台,改善服务理念,进一步赢得病人和家属的信任,提高病人满意度,形成更加良好的服务优势。[1]
参考文献
[1]李录华, 刘秀禅. 人性化服务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现代护理,2010,12(3):287.
[2]桑未心,林晓云. 急诊患者家属心里状况调查分析. 上海护理,2009,2(3):3.
[3]徐珍丹. 加强急诊护士法律与服务意识预防护理纠纷. 现代医药卫生,2011,20(5):18
[4]郝素文,梁潇. 急诊科护士长在协调医护关系中的作用. 现代护理,2009,12(2):185
篇8
[关键词] 安全管理;融入;护理管理;意义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5(a)-0148-02
因为护理本身的特殊性、病情的复杂性以及患者个体差异性会导致护理工作潜在各种不可预见的风险[1]。所以加强安全管理对做好护理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确保护理工作的质量,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对门急诊输液室安全管理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以及重要性进行分析、探讨,该院在2012年7月开始对该院的护理工作中实施了安全管理,取得了令人比较满意的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中,将2012年1月―2012年6月定为对照阶段,在此阶段内选取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的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同时将2012年7月―2012年12月定为实验阶段,选取在此阶段接受安全护理管理的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两阶段在该科住院的患者各100例为调查对象,其中观察组患者男60例,女40例,患者年龄为5~77岁,平均年龄为(57.5±11.5)岁,对照阶段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44例,患者年龄为4~79岁,平均年龄为(55.7±10.5)岁。
1.2 方法
对照组所处的阶段中采取了常规护理的方法,护理人员并不进行安全管理教育,仅在每个月的总结会议上对工作期间发生的不足进行分析及总结。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如下措施:①加强安全管理培训:加强护理人员生命安全意识,确保护理工作安全开展。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对于资历低的护理人员应其进行专业知识、岗位职责、核心制度及护理操作规程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安全管理意识。②完善规章制度:对科室制定管理流程,并将流程落实在每个护理人员中,让其自觉遵守相应的制度并相互监督。明确科室中每个护理人员的职责及分工,同时落实好交接班制度。护士长与于每天早会期间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提问,法律法规不明确的人员应对其耐心纠正及分解,避免单纯性的惩罚或批评[2]。③建立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总结科室过往存在的高风险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及总结,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防止其再次发生,同时对于一些高风险的操作应加强安全防范措施,对高危患者进行评估及分析。④建立安全监督系统:成立安全质控小组,每天对护理工作进行科学、客观的管理及监督,质控护士及护士长应每月对护理工作进行安全性评价,并对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纠正及预防。每季度对全体护士召开总结会议,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各自所处阶段的护理管理质量进行调查,每个季度由有关人员做出审定、评价,满分为100分。对两组中护理质量评分进行对比,并对患者两阶段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患者根据个人护理情况对护理工作进行满意或不满意的评价。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中主要的数据资料以SPSS11.0软件包加以处理,计量数据均以(x±s)的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实验阶段全年的护理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护理安全是患者进行护理服务过程中没有出现机体结构、心理或功能上的损伤,其中不但包括患者安全,同时也包括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进步,使得医疗护理增加,从而导致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安全因素也随之增加,因此在护理管理中应加强护理人员对安全管理意识的培养,将对患者进行护理中存在的风险降至最低[3]。
该院在护理工作中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将安全管理观点融入到日常护理工作中,对护理人员加强安全教育,建立各种风险防范措施、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监督系统的建立。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能有效窥逼各种风险的发生,对护理人员加强法律意识及保护意识能提高护理人员的自律性[4]。通过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可以让护理人员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同时能够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避免护理人员长期疲劳工作。通过建立风险防范监督体系能够有效监督护理人员的工作,从而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纠正[5]。该院自2011年6月―2011年12月在护理工作中开展安全管理后全年的护理质量较对照阶段有了显著的提高(P
[参考文献]
[1] 刁晓玲,江桂素. 对住院病人的护理安全实行风险预案管理的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5):228.
[2] 静媚. 对护理安全事故管理的认识[J].中外医疗,2008,27(24):338
[3] 彭晓云.浅析安全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重要性[J].中外医疗,2012,31(13):160-160.
篇9
关键词: 护理纠纷 原因 对策
1 护患纠纷产生的相关因素
1.1与护理人员有关的相关因素
1.1.1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及态度欠佳 由于窗口单位患者多,陪护人员多,工作量大,护士工作繁重致使服务态度欠和气,语言欠礼貌。而窗口单位的患者往往是门诊患者,到医院除寻求相关的医疗支持外,尚需得到医务人员的同情、理解。护理人员言语过于冷硬,解释过于简单,常常成为护理纠纷的导火线。
1.1.2护患沟通不良 护患交流不当,沟通不良是纠纷的基本原因。护理人员业务素质低,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不能给予正确回答。导致患者对护士的信任程度降低,给护患交流和沟通带来障碍。
1.1.3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1] 随着社会的进步,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而护理人员由于相关的法律知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而导致护理纠纷。形成纠纷后不能按正规渠道进行有效解决,致使矛盾激化,引起更大的纠纷。
1.1.4 护理管理制度方面因素 护理管理执行制度缺陷,护理人员缺乏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质量监控措施不得力,管理制度不完善,约束力不强,文书管理不妥,对患者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一旦患者发生情况变化缺少相应合理的处置措施。
1.2 与患者相关的因素
1.2.1 自我保护意识及价值观念太高 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对医学知识的认知程度也相对提高了。患者对医疗护理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现象都希望有个明确的解释及说法,并自我地认为到达医院后自己首要应该得到诊治或救护,不耐心听取解释,更不想等待,从而易与医护人员发生矛盾纠纷。
1.2.2 患者本身的不配合 患者本身不想进行检查诊治(有些人害怕疾病得到证实),进而对医护人员的合理安排极度排斥,拒不配合,一旦发生意外,容易引起冲突。
1.2.3 不切实际的过大期望值 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转归情况没有正确的认识,对疾病的诊断从心理上不认可,认为没有医生告知的那么严重,而对疾病的恶化或死亡,一旦出现,难以接受,进而情绪过激,以至引起纠纷。
1.2.4 无理取闹,别有企图 极少数患者存在不良心理,抓住医院宁愿赔偿而息事宁人的心理,提出过分的无理要求,一旦没有得到满足,便借题发挥,毁坏医护人员形象,影响医院的声誉,严重影响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2 防范及对策
2.1 从护理人员本身
2.1.1 加强护患的理解与沟通 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是根本。护理人员要真正树立“病人至上”的意识,做到对患者尊重体贴,服务周到热情,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要不断完善自我,强化自我,让你的礼貌、热情的态度及良好的专业知识赢得患者的信任。
2.1.2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是防范护理纠纷的重要环节 严格执行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减少差错事故发生率是关键。随着我国各项法制不断完善,人们的法律意识普遍增强,并会运用法律程序来处理各种纠纷和差错事故。因此,护理人员本身,不论是为了患者亦或为了保护自己,都应该学习有关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
2.1.3 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提高护士综合素质 随着医疗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对护士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就越高。一名护士的专业知识与相关知识掌握得越深广,技术才能的能量储备就越雄厚,素质就越高,就越能更多地看到问题的本质和全局[2]。
2.1.4 健全完善护理安全的管理 护理管理者应针对本部门存在的薄弱环节,制定详细的护理管理标准,规范护理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成立质控组,各司其职,定期分析形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真正做到护理工作落到实处。健全护理服务记录,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与措施。
2.2 与患者相关
2.2.1 换位思考,积极配合 改变固有的思维方式,学会换位思考,能设身处地的理解医护人员的工作的艰辛,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各项治疗操作要求,遵守有关的规章制度,尊重医护人员的意见和建议,有特殊的要求和想法时应和医护人员及时沟通。患者及家属应调整心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提高对疾病变化的应对能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篇10
关键词:中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对接;
作者简介:鲜于丽(1974-),女,湖北宜昌人,硕士,副教授。
随着我国健康服务业的迅猛发展,护理人才的需求量在逐年增加,提高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是发展规范标准的护理服务的关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深化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积累作用”。但目前我国多数中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课程模式创新不足,课程设置多按生物医学模式,以学科为中心,缺乏学科的融合和衔接,导致课程教授出现重复、脱节和遗漏[1]。因此,做好中高职护理专业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对接,尤其是专业基础与专业技能课程的对接,是提高中高职护生人才培养质量的重点,也是基础医学教学改革的核心。本课题组拟通过调研护理专业基础医学知识的应用情况,做好护理专业中职与高职基础医学课程设置、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有效对接,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选取从事医学教学和临床护理工作的96名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基础医学教师16名、临床护理教学教师22名、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58名,具有高级职称39名、中级职称50名,初级职称7名。
1.2方法
1.2.1调查内容
(1)调查湖北省部分中、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开设的基础医学课程科目、教材、授课计划、理论及实验学时数。(2)调查基础医学课程授课内容在护理专业课教学及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情况。(3)调查各基础医学课程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的分值和比重。
1.2.2调查工具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为湖北省某高专院校2014年护理专业开设的7门基础医学课程的授课计划,让被调查人员对调查表中每门基础医学课程的授课内容,按自身工作使用情况分很常用、常用、少用、很少用4个级别进行评价。问卷多次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并进行了预调查,反复修改而成,其中Cronbach’α为0.884。
1.2.3调查方法
(1)统计部分中高职院校2014年中职和高职护理专业开设的基础医学课程科目、教材、授课计划、理论及实验学时数。(2)发放调查问卷前,先进行填表相关情况说明,发放96份,收回96份,收回率100%,收回问卷均为有效问卷。(3)整理2011—2014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试卷共8套,请具有高级职称从事各基础医学课程教学的教师共16名(每门2名),分析各课程在试卷考题所占分值。
1.2.4资料处理方法
(1)统计每门课程授课内容分别被评价为很常用、常用、少用、很少用4个级别的次数及占总评价次数的百分比。如人体解剖学共106学时,53次课,96名被调查者给予评价,评价总次数为53×96=5088次,其中“很常用”的评价次数为1788次,1788÷5088×100%=35.14%,从而得出人体解剖学“很常用”知识占授课内容的百分比。(2)统计2011—2014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试卷中涉及各基础医学课程的分值,通过求百分比来了解各课程在试卷中所占比重。所有数据应用Excel2007和spss20.0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部分中高职院校中职与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设置、教材使用及学时分布情况见表1
表1数据显示,传统中职与高职的基础医学课程设置基本相似,虽然所使用的教材为人民卫生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高职规划教材,但从教材内容、授课学期、理论及实验学时分配比较,中职与高职均有较多的雷同之处。这种课程设置使中职护生升高职后,在知识、技能、素质3人方面没有显著提升,不适合各阶段人才培养需求,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需要。
2.2统计7门医学基础课程授课内容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情况见表2
表2统计数据显示:基础医学课程中很常用和常用知识所占比例排名前3位的课程依次是药理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生理学,临床很少用的知识排名前3位的课程依次是遗传与优生、生物化学和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人体解剖学排名居中。评价药理学中抗菌药物、病理生理学中发热、缺氧、休克等为很常用的知识的人数均超过80名以上,将遗传的细胞学基础、遗传信息的表达与调控、蛋白质的分子组成与结构、核酸的结构等内容被评价为很少用的人数均达到88名以上。由此可见,基础医学课程的部分内容在后续课程学习和临床护理实际工作中确实很少用到。如何优化中高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整合基础医学课程,删除很少用且偏深偏难的学科知识,是进行中高职课程内容对接的重要方面。
2.3基础医学课程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的分值所占百分比见表3
表3显示,所有基础医学课程在护士资格考试中所占分值不超过30%,其中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药理学所在比例最大,分析原因是这两门课程涉及到疾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用药,其他基础课程如遗传与优生、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生物化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所占分值均很低。因此,中职删除部分基础医学课程,高职删除部分基础课程知识点,对中高职护生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获取执业资格,以及对学习后续临床课程影响不大。
3讨论
护理教育应注重护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注重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培养,应建立以护生为主体,以专业系统知识和核心能力为中心的课程观[16]。护理职业教育必须以医院临床护理实际工作需要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任务引领教学实践,将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反映到教学中[17]。做好护理专业中职与高职基础医学课程对接,应遵循“必需够用,工学结合”的原则,应按照人才培养的规律,以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为核心,整体设计中高职衔接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课程设置、课程标准、课程内容3个方面对接,提高职业教育水平。
3.1课程设置对接
中高职基础医学课程设置对接应摒弃传统思想,按工作需要创新和重构,以专业提升和从业需求为目标,进行一体化设置。中职基础医学教育应以护生获取护理执业资格证、中专升大专为培养目标,以“必需够用”的原则整合课程,并重视人文素养的提升[18]。高职教育应以护生从事中高级护理工作和专科升本科为培养目标,在中职教育的基础上适当加深加宽基础医学理论知识,并充分将人文教育融入基础医学课程教学[19],加强知识、技能、素质的综合培养[20]。具体对中高职基础医学课程的创新设置见表4。
3.2课程标准对接
课程标准是学时标准、内容标准和结果标准的统一。目前我国尚无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的课程标准,国家应组织护理专家从宏观层面入手,以护理职业岗位任职能力为基础,从知识、能力、素质3个方面制定全国统一的中高职课程目标。并遵循学生从中职到高职认知规律及职业成长规律,将课程标准与工作标准对接,基础医学课程按照“满足岗位工作基本知识需求和后续课程学习需求”的原则,以“护士资格考试大纲、技能高考大纲、专升本考试大纲”确定课程标准[21]。中职基础医学课程标准应密切联系临床初级护理需要,强调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轻理论重技能。知识目标应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22]。例如人体各系统重要器官的结构、功能与代谢;常见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常见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和常见的病理过程如发热、缺氧、休克等;护理用药的基本常识等。技能应侧重于基本操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改革现有的技能教学方法,多运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23]。例如找出人体的一些特殊体表标志;如何正确测量和判断人体的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心率、尿量、血压等;如何正确按医嘱给药等相关知识。高职基础医学课程标准应在中职教育的基础上重知识亦重技能,重点学习从事中高级护理工作所需要的较深理论和较难技术。例如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人体免疫学,心、肝、肺、肾四大衰竭等中专未涉及的较难知识。并尽量避免与中职内容的重复,全面提升护生综合能力。
3.3课程内容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