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范文

时间:2023-07-06 17:43: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茶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茶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篇1

关键词:茶文化;茶室空间;设计茶

在我国社会人民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俨然成为社会民众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自古以来我国都是产茶与饮茶大国,通过物质形式和人文科学相互结合,从而形成深厚底蕴的茶文化。伴随着茶文化的快速发展,茶馆和茶楼以及茶室等多种饮茶场所获得不断完善,但是当前许多茶室空间设计结构大部分都是娱乐休闲的风格,设计风格过于平庸和乏味,无法真正体现出我国传统茶文化精神内涵。基于此,深入研究茶文化和茶室结构设计,对于传扬我国优秀传统茶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推进传统茶文化的发展就需要充分结合现代文化特点,促使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相互融合,不仅能继承和传扬传统茶文化的精神内涵,还能够使得品茶者获得良好的精神体验。

1探究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传统茶文化中包含有禅宗精神和道教精神以及茶道等精神内涵。自古以来,我国都是产茶和饮茶大国。唐朝时期,寺庙周边都种植有大量的茶树,同时还通过人工培植各种野生茶树,由此可见,茶文化对我国发展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当寺庙僧侣在禅悟佛道时,必须要始终保持稳定和平和的心态,而通过饮茶能够提神醒脑,茶叶飘散的清香入口甘甜,使人内心宁清而平和,正符合参禅悟道的环境和心态。我国茶文化历经千年发展历程,蕴含着我国深厚的传统民族文化精髓。道教始祖老子曾经说过,所有事物都向着至善至美发展时就会逐渐形成道,万物发展都蕴含着道家的哲学思想。其中茶文化中就蕴藏着道家的无常、空、无等哲学思想,并成为茶文化发展的理论指导思想。道教注重“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受到道家思想理论的影响,茶文化逐渐发生转变,通过品茶能够提高自身修养,并全面实现肉体和精神的相互结合。茶道是我国传统茶文化的重要核心,是经过长期饮茶和品茶而逐渐形成的生活礼仪,并能达到修身养性的效果,这是传统茶文化的精髓和灵魂。茶道促使茶文化更加丰富化和多元化,经过饮茶提高实现精神修养和思想觉悟即可称为茶道。我国茶道中重视对饮茶意境的深入体会,而茶室空间设计直接影响着饮茶境界,因此在茶道中茶室空间设计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对茶室进行设计时应当要充分重视茶道主题,使得茶室空间设计蕴含着传统茶文化和茶道精神。

2对茶室空间进行设计

2.1茶室空间结构设计

在对茶室空间进行设计时,应当要先设计其总体结构和框架,其中空间结构设计包含有入口大厅、茶室、茶亭、储物室、庭院、水池、艺术长廊、展示厅等。在进行茶室空间设计时,应当要注重茶室空间的独特性,严格按照设计尺寸规定茶室空间大小。借助几何形体方式来划分茶室布局结构,并在平整的空间布局中体现各种不稳定因素,构成整体协调的茶室空间结构。结合饮茶者的个性化喜好与茶室的功能,区分不同的饮茶环境,主要包含有茶庭和茶廊以及茶室等多种功能区域。譬如西南地区的社会民众喜好露天饮茶,特别是露天庭院和回廊等场所受到广泛喜爱。所以,在西南地区设计茶室空间结构时,可以在以上位置设置茶亭,迎合地方民众的喜好。

2.2茶室的功能设计

在进行茶室空间设计时,应当要结合饮茶功能特点来设计相应的饮茶环境,主要涵盖有品茗区和煮茶区等。其中品茗区大多位于室内茶室,主要表现茶道文化精神的热切追求。同时,在设计茶室时还要将品茶、烹茶以及制茶的乐趣充分体现出来。通常情况下,煮茶区主要位于长廊和大厅位置,部分茶室还会在大厅设置茶艺表演和古琴表演等节目,主要是为了增加品茶乐趣。此外,顾客在品茶时不仅可以让专业茶艺人士表演制茶茶艺,还可以自行烹茶和制茶。

2.3茶室空间的交通设计

在进行茶室交通结构设计过程中,应当要对功能区位置关系进行综合考虑,合理布置墙面、步道、扶梯以及无障碍设施等位置。在设计茶室空间时,应重视不同形态空间结构的结合,以免出现重复空间结合的现象,形成独特的组合效果,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譬如,可以使用竹山格顶棚的结构来设计茶室大厅顶部和走廊通道,使得茶室具备自然气息和现代力度感。使用开敞空间的设计方式来设计茶室通往其他茶室和茶室以及水池等位置,并使用自动开关门窗处理开洞。完成开敞空间结构设计后,还要使用围合处理侧界面,从而有效保持茶室的密实性。对茶室空间进行设计时,应要注重和周边环境相互融合,达到借景和对景的目的。其中开敞空间实现了室内外的相互转换,所以,可以增添些许趣味设计,促使茶室空间更加丰富。在合围墙体中建造静态或者封闭的茶室,这些茶室具有较强的私密性和隔离性。为了有效避免茶室过于沉闷,可以采取开窗采光设计方式来增添茶室的韵味。同时,所有静态空间必须按照设计比例进行设计。此外,茶室空间整体应尽量采取柔和光线和淡雅色彩,实现清雅与和谐的效果。

2.4茶室空间的服务设计

绝大多数现代茶室功能区域主要有茶室、茶水房、大厅等。茶室空间的服务设计主要是指功能区域的附属设施的设计,譬如储物室、卫生间、经理室以及职员室等。在进行附属设施设计时,应避免与茶室功能产生重复或者冲突,附属设施设计应要注重和茶室整体格调的相互融合。同时,附属设施不能影响顾客。

3通过茶室空间设计继承和发扬传统茶文化

3.1体现文化价值

在禅宗文化中茶占据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制茶和品茶不仅能够获得心灵净化,还能提高精神修养和思想领悟。随着现代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利用茶室空间设计和禅宗以及茶文化等元素共同创造出慢节奏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人们可以放慢脚步,通过饮茶体会出茶室空间设计的境界。这样不仅能够提高饮茶者的精神修养,还能够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茶文化精髓。对现代茶室空间进行设计时,应当要注重茶文化和禅宗等元素的相互融合,利用现代化先进的高新技术来传承传统民族文化,促使现代化和传统茶文化的相互结合,不但能够传扬传统茶文化的精髓,而且还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对茶室空间进行设计时需要对传统文化传承和现代社会需求进行综合考虑,结合现代社会的精神倾向设计现代茶室,同时还要在茶室空间中体现茶文化价值。所以,在设计茶室空间过程中,可以使用软质生态建材与硬质建筑材料,塑造出良好的茶文化空间,给予品茶者丰富多样的审美层次。营造宁静而平和的品茶环境,让品茶者充分领悟到茶文化的精髓和内涵,从而提高精神境界。

3.2传承和发扬传统茶文化

对茶室空间进行设计时,必须要以传统茶文化作为设计的基础,实现现代化先进技术和传统民族文化的有效融合,这样不仅使得茶室空间具有现代化科技特点,还能保留传统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对于传承和发展茶文化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质量不断提高,对于传统民族文化和传统艺术越来越重视,现代室内设计广泛应用传统民族文化元素,俨然成为现代社会的创新审美元素,通过室内空间设计不但能够提高品茶者的精神内涵,还能够发展传统民族文化。现代技术与传统民族文化的相互结合,能有效满足现代民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其中,茶室空间设计质量和室内设计师的理念和文化层次有着密切的影响,同时,室内设计师对于传统茶文化精神内涵的理解也直接影响着其设计风格。伴随着室内设计师的设计理念不断创新,设计师已经逐渐开始认识到传统茶文化审美元素的重要性。对茶室空间进行设计时,可以利用传统茶文化元素和精神内涵,并结合现代化发展特点,创造出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互结合的文化环境,同时,还可以通过合理搭配空间色彩和造型,确保室内空间设计具备着传统民族文化特色和精神内涵,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茶文化。其中,茶室空间设计不仅能够继承和传扬我国优秀的传统茶文化,而且还能使得品茶者获得良好的饮茶体验,从而提升品茶者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修养。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政治文化冲击,我国室内空间设计逐渐失去本土特色,同时,传统茶文化独特的意识已经逐渐边缘化,从某种程度上说,严重影响着我国室内空间设计的独特性和本土性,设计的作品逐渐丧失文化差异性,阻碍我国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继承和传扬,威胁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和本土性。当前来说,现代茶室空间设计主要面临着传统茶文化传扬和创新问题,伴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所有传统文化只有充分结合现代文化特点进行创新,才能够立足于社会中。在传扬传统茶文化过程中,应当要充分考虑现代社会的发展方向,利用现代化先进的技术来创新茶室空间设计模式,促使茶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相互融合。这样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出我国传统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同时采用现代化创新的设计模式还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够继承和传扬我国优秀的传统茶文化。

4结束语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茶室是体现茶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对茶室空间进行设计时,应当将我国传统茶文化作为茶室空间设计的基础,通过空间设计展现出传统茶文化的思想精髓和内涵。所以,茶室空间设计和传统茶文化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当前大多数的茶室商业化越来越严重,导致品茶者在茶室中无法体味出传统茶文化的思想精髓和内涵。因此,在进行现代茶室空间设计过程中,应当要充分结合我国传统茶文化和现代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传承和发扬传统茶文化,从而满足现代社会民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利辉.传统建筑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融入体现[J].江西建材,2016(21):44-49.

[2]夏吉宏.古代室内设计的文化底蕴与艺术传统[J].江西建材,2016(22):26-30.

[3]刘佳.茶文化产业园景观设计研究[J].福建茶叶,2016(9):193-194.

篇2

关键词:民俗传统体育;采茶舞;高校;体育教学

1采茶舞进校园的意义

1.1学校层面

丰富校园文化,提升中华传统教育高校不仅肩负着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教授专业理论与技能的人才培养的基本任务,更是传播和培育中华民族传统人文教育的重要基地,促进大学生对人文知识的理解、思想观念的转变、道德修养的认知、行为方式的约束、个人价值的取向等都有着直接的重要影响。采茶舞简单而直接地体现了我国从事采茶行业基层民众生活、生产的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真实现状,从文化层面也直接体现了中华民族最为传统的勤劳、朴实、勇敢、机智、热爱生活和艰苦朴素的精神与美德。因此,在学习生存、生活、生产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加强人文教育,不断灌输传统人文教育,使当代大学生更好认清自己所处的历史阶段的重要历史责任,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在成人成才的道路上保持健康的身心发展。

1.2社会层面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采茶文化受众人群和专业人才是采茶舞传承和发展的最基本的因素。受众人群是采茶舞传承与发展的外部因素,专业人才是采茶舞传承与发展的内部推动力。采茶舞属于地方性小剧种,因此从事采茶舞编导、表演、音乐、舞台等的专业人才相对匮乏。因此,校园成为在新时期推动采茶舞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一方面,校园学子来自全国各地,能够将采茶文化传播到更广阔的地域文化中去;另一方面,校园开设采茶舞课堂,有助于培养采茶舞从业者的素质,更好地推动采茶舞的创新与发展。

1.3学生层面

发展个性,培养大学生对民俗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继承现代社会的经济生活方式,造就了颠覆式的青年一代的精神需求与物质需求的变革。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环境背景下,社会、学校、家长越来越发现必须在教育中重塑青年一代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理解与继承,以保证新的接班人和生产力资源在精神与思想战线的统一。中华民族拥有着独特的传统文化,这也是过去几千年我国整个社会、民族发展和进步精神的基石。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力发展民族传统文化,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对于提高育人标准,育人质量,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创新发展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2采茶舞体育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2.1传承与发展的可能性分析

高校作为传播人类文明和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肩负着传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历史重任,在高校开展采茶舞的体育教学也是实现这一重任的体现之一。采茶舞在江西省赣南地区很多中小学的课外体育活动和舞蹈比赛中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由于还没有上升到足够的重视程度,目前还没有成为一门正式的体育课程并得以普及教学。采茶舞的主要表演形式有舞台剧、场景剧、广场舞等,对于学习者和参与者自身的要求不高,采茶舞进校园在国内很多地区已经广泛开展,例如:广西、贵州等地的桂东南采茶舞等传统体育项目已经作为体育教学资源引入校园体育课堂和课外体育活动。在融入了地域性的特色历史文化的同时,还贯穿了文化价值观和个人价值观的教育,其所包含的文化功能和教育功能都符合校园文化教育教学的需要。

2.2硬件设施建设

采茶舞的主要表演形式有舞台剧、场景剧、广场舞等,几个人即可组成一个团队,也可数十人完成一个表演。对于校园这种文化艺术底蕴比较浓厚,经常开展大型晚会或文艺演出的场所来说,场地设施条件是可以满足常规的采茶舞教学和表演需要的。北京舞蹈学院早在1959年就开始创编了赣南采茶舞教材,并在舞蹈专业教学中成功实施采茶舞的教学实验。广东舞蹈学校也于1963年开始在舞蹈专业教学中成功实施采茶舞的教学。虽然都有过成功的教学经历,但因当时大环境的局限性,还未能系统完整地列入教学体系进行规范。直到1986年,北京舞蹈学院建立了独立的中国民间舞蹈系,并由赣南艺术学校民间舞蹈教师陈宾茂先生担任客座教授,这也是赣南采茶舞蹈正式进入教学体系的里程碑。之后,众多艺术类院校和文化学者开始对采茶舞蹈进行研究和推广。

2.3软件设施建设

采茶舞在江西省范围内的很多高校、中小学校园已经在尝试开展并发扬传承。目前作为一门正式的课程在校园里普及还需要铺垫一定的基础。比较典型的成功代表有原赣州高等师范学校也就是现在的赣南师范学院的教师所创编的《小小采茶迷》在“2014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邀请赛——中国56个民族青少年艺术人才大赛”中获得表演三等奖。《小小采茶迷》很好地体现了采茶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将赣南采茶戏融入了现代舞的舞蹈元素,既体现了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也展现了现代舞蹈元素的气息,可以说是对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创新,也为采茶文化在校园文化的普及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采茶文化从民间区域性文化走向大众文化进行了良好的文化积淀。郭磊教授所编写《赣南采茶舞蹈教材与教学实践》教材对于推动赣南采茶舞蹈教学走进高等教育体系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该书不仅介绍了赣南采茶文化的历史渊源、表演特色、角色特点,也对学习者的技术重难点、学习要求、课堂训练、舞蹈创编、音乐创编等方面给予了指导。该教材被广泛应用于国内舞蹈院校教学和研究参考使用。玉林师范学院在传统《打杯舞》的基础上改编创作了新版《打杯舞》。在2008年全国大学生文化艺术展演舞蹈普通组获得二等奖。江西理工大学拉拉操队将采茶舞的动作融入现代拉拉操表演中,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拉拉操总决赛中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并成为北京奥运会的“中国拉拉宝贝”。以此可见,在我国校园,采茶舞的体育教学已经有所发展,师资队伍虽然还不够健全,但是已经具有开展此项教学工作的基础,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专业化的团队建设。

2.4借鉴学习

虽然国内高校目前采茶舞体育教学普及程度不高,但在江西省20多所艺术类院校中已有2所开设了采茶舞蹈专业。江西赣南地区是采茶舞元素最为浓郁的区域,其采茶舞所包含的文化、艺术、音乐、舞蹈动作等很多元素出自该区域。因此,在借鉴学习的时候应该抱着创新的理念但不能忘本的宗旨,在保持原有传统元素的同时,融入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与表现形式的新的理念,将新的文学、艺术、音乐、舞蹈等元素融入采茶舞的音乐创作、舞蹈动作的创作、舞蹈剧本的创作过程中。

3采茶舞体育教学课程体系分析

体育舞蹈课程在高校体育教学体系中早已形成了完善的教学体系,不论是公共体育选修课,还是体育专业学生普修课与专业课都具有较好的教学基础。采茶舞虽然也是舞蹈的一种,但毕竟是独特的民俗体育舞蹈项目,有其自身区别于其他舞种的文化元素与技术元素。因此,在高校课程体系中开展采茶舞的体育教学需要根据采茶舞的特点循序渐进地开展此项工作。

3.1理论方面

校园采茶舞的理论教学应该更注重精神层面的传递,通过理论与技术的学习与体会,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采茶文化的传统文化内涵和精神意义。校园采茶舞在校园里开展,其最重要的任务是传授采茶舞的动作技能,传承和发展采茶舞的文化精髓,只有深刻认识和理解了文化精髓才能更好地运用到舞蹈动作中,不断开拓和创新思维,促进采茶舞的发展和创新。同时也能实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科学素养、文化素养、创新素养的培育。

3.2技术方面

技术教学要注重情感、气质、肢体、挑战、创新等元素的融合与创新,并结合多媒体展示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体会采茶舞蹈动作的同时能更深层次地感悟舞蹈动作的精神与文化内涵的实质。舞蹈艺术的学习与实践过程重在体验、参与、表现。现代信息技术的表现形式能够生动、形象、客观、深刻地将采茶舞的舞蹈艺术、语言特色、音乐旋律、地域文化、学习要点、注意事项等环节重现在观众和学习者眼前,有助于提高认知和接受水平,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采茶文化在校园里的普及和开展,从而扩大采茶文化在社会范围的传承与发展。

3.3实践方面

在指导学生学习和参与各种采茶舞蹈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必须遵循体育教学规律:循序渐进、分层实施、回归本土、适应范围等基本原则。同时注重围绕学习与体验目标指导学生完成相关学习与考评任务。在创新与突破方面:紧紧围绕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目标指导学生在采茶舞的创编、音乐、表演等方面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肖驻华.粤北采茶戏进校园对大学生人文教育的作用[J].戏剧之家,2014(3):40.

[2]刘斌,杨林.新时期如何创作出优秀的赣南采茶舞蹈作品[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9(3):77-79.

[3]黄文华.跳好赣南采茶舞的三个环节[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10):42-43.

[4]李俊玲,杨林.赣南采茶舞蹈实践教学探索与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2):154-155.

[5]屈红梅.璞中有真意民间有华彩———试析《赣南采茶舞蹈教材与教学实践》编写特色[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4(S2)102-106.

[6]孙庆彬,凌颖,周家金.民族传统体育校园化改编的方法探析———以民间采茶舞的体育教学改编为例[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4,35(5):78-81.

篇3

关键词:福建;茶文化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文化旅游”、“茶文化旅游”、“生态旅游”早已为人们所熟知。而“茶文化生态旅游”目前国内尚无统一概念。这不只是概念上的差异,而是一个关乎文化旅游可否持续发展的问题。其实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人斯图尔德就提出了“文化生态学”的命题。国内学术界也普遍认为,生态旅游资源不仅包括自然旅游资源,同时也应包括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代表观点就是黄凯南在《文化生态旅游――一种基于生态文化观的旅游方式探索》一文中所讲的:“文化生态旅游是指旅游者通过体验与自然、社会环境协调一致的文化生态资源,以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三者均衡的文化知识和审美价值,并且强调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对旅游环境承担责任和义务的一种基于生态文化观的旅游形式,是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的新发展。”开展文化生态旅游,使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互动、持续、和谐发展,体现了人类向生态文明的新跨越。近年来,福建茶产地尤其是名茶产地的茶文化旅游蓬勃发展,但也存在着过渡商业开发而忽视原生态开发的倾向。本文仅从生态文明观的角度,对福建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开发策略、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做以初步探讨。

一、福建茶文化旅游资源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观

福建茶文化在中国乃至全世界茶叶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茶叶在福建省有上千年的历史,不仅茶类的创制数福建最多――是乌龙茶、青茶、红茶、白茶的发源地,武夷岩茶、大红袍、铁观音、白毫银针、工夫红茶扬名中外,而且品茶的技艺数福建最奇,是茶文化的发祥地。现代福建茶人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扬光大,种茶、售茶、品茶、赛茶等几乎占据了茶乡人的生活内容。种茶讲科学,品茶有文化,构成了独特的福建区域人文特征。作为以茶为中心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产物,福建茶文化旅游资源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观念。

(一)茶是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产物

茶树作为多年生常绿植物,品种繁多,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如武夷山的大红袍、生态茶园等;其多样化的形态也是大自然土壤、水、光、热、地形等诸要素的综合产物,并成为“茶韵”的根本所在。如武夷岩茶的“岩韵”、铁观音的“音韵”等。武夷岩茶与武夷山堪称一体。武夷山是山水石的一体化,“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石者,天地之骨也”,“水者,天地之血也”,“好山,好水,出好茶”,从而形成了岩骨花香、“清、香、甘、活”的“岩韵”。作为一种深根植物,茶树的种植有利于福建丘陵山区的水土保持和气候调节,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

(二)茶文化以“和”为中心,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生态文明观

福建茶文化融合了儒家的“中”“和”之道、佛家的“中道妙理”,尤其是“茶禅一味”、道家的“天人合一”等优秀思想内涵,形成了今天以“和”为中心的茶道精神,体现了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发展。如武夷山是儒、释、道三教同山之处,茶与三教有不解之缘,茶中蕴和,茶中寓静,茶的“和”“静”禀性正是三教追求的境界,三教思想之精华也丰富了武夷山茶文化的内涵。人与自然的和谐也反映在祭茶、喊茶等茶俗中。“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不仅是对自然、人文资源的赞美,更是茶道灵魂和“天人合一”思想的集中体现。

(三)茶文化生态旅游体现出多元文化的良性互动与发展

文化具有区域性或民族性的多元化特点,而茶文化为各地区、各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搭起了联系的纽带,从而使多元化文化呈现出共存、共融的良性循环的文化生态。同时,茶作为福建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资料,在婚丧嫁娶、满月、祝寿、祭祀、会友等活动中,有助于创造一种和谐的人文生态环境。如安溪茶艺就是传达了“纯、雅、礼、和”的精神追求,武夷茶艺则是把“品茗、观景、赏艺”融为一体。可见,从茶文化旅游资源的角度讲,茶文化旅游本质上就是一种文化生态旅游。

二、社区参与是福建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的首选模式

茶文化旅游是以茶产地自然山水景观和人文景观、茶的历史发展、茶区人文环境、茶业科技、茶类和茶具、饮茶习惯、以及茶道、茶艺、茶书画诗词歌舞,茶制品等为主要内容。茶文化生态旅游则是旅游者体验、感受和品味与茶相关的生态环境和古朴的民情民风并获得教益的过程。茶文化旅游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生态旅游,就决定了其开发不宜侧重商业化,尤其不宜搞脱离其生存土壤和文化背景的异地移植,建民俗村、开风味茶楼、搞星级服务,而应保持原生态风貌。在开发模式上,生态旅游模式与传统旅游模式在指导理论、目标体系、运作方式、解译系统、生态教育受益对象及发展前景等方面有很大不同。因此,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拟首选“以社区参与为主,环境教育为辅”的旅游模式。

(一)文化的形成和传承特点决定了茶文化生态旅游的开发首选社区参与模式

这是茶文化能否保持原有纯朴风貌的基础,也是茶文化旅游的魅力所在。社区的参与能更好地展现茶文化生长的土壤,展现与茶文化有关的自然和文化的原生态风貌,让旅游者身临其间感受纯朴、自然与真实,从而更好地理解茶文化的实质和内涵,这也是茶文化旅游的宗旨。在文化旅游开发过程存在的诸多矛盾中,最主要的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既要积极发展茶文化旅游,又不能坐视外来文化冲击社区文化而失去原有文化的特色。开展参与式茶文化生态旅游,倡导生态旅游观,可以更好地引导当地居民认清发展方向,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二)旅游是一种体验,文化更是一种体验

感官对旅游的真实体验源于对象的真实反映。有无社区参与,营造出的文化旅游体验迥然不同。而这种不同的体验,正是异地旅游的动机所在。

(三)有利于营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环境

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并从中获得经济效益,能够增强他们对本地文化的认同与自豪感,从而更自觉、有效地保护当地自然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同时,旅游开发收入的一部分用于改善社区基础设施等,也有利于消除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诸多矛盾,营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环境。

(四)福建茶文化生态旅游具有明显的知识性和教育性

福建茶文化生态旅游内容丰富,内涵深刻,具有明显的知识性和教育性,因而能够起到较好的环境教育作用。比如能够增强旅游活动参与者的生态意识,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弘扬客来敬茶的纯朴好客民风和“和敬真诚”的待人风尚,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并将这种好客文化通过旅游者得到发扬光大。中国传统的儒佛道3家的伦理道德在茶文化中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自身固有的文化功能、教育功能与审美功能,寓教于游,有助于提升旅游者的精神修养。

三、福建茶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旅游资源的生态化开发与保护

福建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必须坚持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所谓可持续发展观,按照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的解释为:“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文化生态旅游就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其要义就是文化旅游产品的生态化开发和文化旅游资源的生态化保护。近年来,福建茶文化旅游蓬勃发展,且取得了一定成绩。如安溪作为乌龙“茶都”,先后举办多届茶文化旅游节和铁观音乌龙茶节,并推出茶叶大观园、茶叶公园、铁观音探源、茶园生态探幽等项目;武夷山亦举办过国际茶文化节、国际无我茶会等。但与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尚有一定距离。因此,拟采取如下对策,以确保福建茶文化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要用可持续发展观和生态旅游观统一各职能部门领导尤其是决策者的思想认识,把发展生态旅游作为一项战略措施来实施;同时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确保落实。

(二)科学规划,积极实施

发展茶文化生态旅游,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要制定标准化的、可操作的科学旅游规划。要组织相关专家论证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开展茶文化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和市场分析,制定全省范围的生态茶园和茶文化生态旅游区建设规划,并在政策上实施倾斜,多渠道、多方式的解决资金来源等问题。

(三)加强人员培训

要加强对规划区内相关人员的培训,使之精通茶知识,了解茶习俗,掌握茶礼仪,领会茶精神,并在行为上有所体现,以此来营造一个和谐、有吸引力的旅游和投资环境。

(四)加大宣传促销力度

要大力宣传茶文化,文商结合,以文促商,以茶道精神塑造茶文化生态旅游品牌。充分发挥茶文化旅游在茶叶营销和茶业发展方面的促进作用。

(五)以原生态开发为主,商业开发为辅,从物质与非物质、有形与无形两个层面加大开发力度

要搜集、整理、恢复和保护传统茶文化表演如斗茶、祭茶、茶宴、茶戏、茶歌舞等,促进茶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硬件设施要与自然、人文环境相协调,如闽南的石亭绿茶应再现当年茶与亭与人的侨乡风景,让游客充分领略当地茶文化的魅力。

(六)开发以茶为主的组合型旅游产品

应把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作为旅游产品开发的一部分,进行综合开发,如开发茶农旅馆,开发绿色茶食品等;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茶文化生态旅游活动,如品茶评茶,观看茶艺表演,学习茶艺,参观茶园生态风光,领略采茶制茶劳动生态,感受茶乡风土人情生态,旅客亲身体验采茶制茶过程,欣赏茶联吟咏茶诗,购买茶产品及相关产品和纪念品,开展住茶农旅馆、品茶、吃茶宴、睡茶枕、洗茶浴、制茶盆景等系列活动。

(七)加强闽台茶文化生态旅游区域协作

闽台等地区拥有丰富的茶文化旅游资源,闽台旅游存在着广泛的合作机缘。以合作求发展,以互动求双赢,有助于提升闽台茶文化旅游的竞争力。

(八)健全茶文化生态旅游健康持续发展的社会机制

要整顿茶叶市场和旅游市场,规范市场行为,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增强品牌意识,使游客与当地居民及相关从业人员真正能从旅游活动中体验到茶乡特有的茶道精神和自然、人文生态氛围,并从中获益,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田里,李常林.生态旅游学[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2、陆文荣.开展茶文化生态旅游活动,为建设生态经济强市服务[J].茶叶,2002(1).

篇4

一、中日茶文化的渊源

在我国,茶文化已经有了接近2000年的历史,作为我国传承千年的饮品,自古以来就和文人骚客有着不解之缘,这也是我国茶文化能够发展起来的根本原因。尤其是在我国的盛唐时期,中国的国力空前强大,人民群众对于物质文化水平的要求也很高。随着时代的发展,日本茶文化开始存在了和中国茶文化的不同,中国茶文化逐步向市民转移,开始逐步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重要一部分。与此同时,在日本的茶文化发展过程中,则是将茶文化和礼仪规范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开始充分的重视到对于茶具的摆放和茶道礼仪的追求。

二、中国茶文化和日本茶文化的不同点

1.中国茶文化的起点和日本茶文化的不同

从中国茶文化和日本茶文化的发展起点来看,两者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具体的来说,在中国,从秦朝时期茶叶刚开始发现作为药物的作用,到唐朝开始逐步盛行,再到宋朝的极盛,我国的茶文化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时期,经过接近两千年的发展,我国的茶文化已经脱离了物质的范畴,成为了中华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日本,茶文化的起源是通过唐朝时期的鉴真东渡实现的,在这一历史阶段,日本较为完整的引进了唐朝的饮茶精神文化,从这一层面来看,日本的茶道文化的精神起点是很高的。具体的来说,受限于唐朝时期的运输条件,能够进入日本国内的茶叶数量是很少的,这也就导致当时的茶文化是一种精英文化,是具有着浓厚的精神色彩的文化。

2.中国茶文化的等级制度和日本茶文化的不同

针对上文中提到的能够进入日本国内的茶叶数量很少的实际情况,这就导致在日本的茶道文化发展初期,能够接触到茶叶的日本人数量是很少的,只有日本的贵族阶层才有资格品茶并接受茶道文化。与此同时,在当时的中国,由于茶叶的种植方法已经普及到全国范围内,进行茶叶饮用的主体人群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针对这样的情况,可以看出,中国的茶文化和日本的茶文化的群众基础是截然不同的。

3.中国茶文化的性格和日本茶文化的不同

从民族的性格来看,中国人民群众和谐中庸的性格和日本人严谨传统的性格对两国茶文化的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中国,由于人民群众善于将生活元素融入到茶文化中,这就让中国的茶文化具有了多元化色彩。在日本,人民群众则是更加严谨,乐意于遵守传统的习俗,这就让日本的茶道文化具有着传统的色彩,一直延续到了现实社会。

三、从中日茶文化的不同点看日本茶道文化特征

根据上文中所以提及到的中日茶文化的不同点,可以看出,相比较于中国的茶文化,日本的茶文化具有着文化延续性高、传统保存率高的特点,具有着更多的传统文化色彩。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国的茶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的注意到吸取日本茶道文化对于传统的尊重,发扬光大我国自身的茶文化。我国的茶文化具有着接近两千年的悠久历史,但是,我国的茶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和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并没有充分的注重到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相比较而言,更具有着传统化特性的日本茶道文化已经发展成为了茶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日本的茶文化自从唐朝引进之后,就一直坚持结合自身的实际特点,并在明朝时期开始完全的脱离了中国茶文化对于日本茶文化的影响,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茶文化。总体的来说,中国茶文化和日本茶文化是世界茶文化的两种重要文化,两种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发展。与此同时,中国茶文化和日本茶文化的核心思想都是“和谐”。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的茶文化伴随着时间的发展,已经过分的重视了茶叶的生活化特点,而忽视了对于茶文化的精神文明的追求,导致我国现代的茶文化并没有形成自身的独特理念,已经陷入了茶文化发展的停滞时期,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国的茶文化应当虚心的进行向日本茶文化的学习,促进自身的发展。

结语

篇5

关键词:茶文化;公共设施;设计

引言

公共设施是由政府提供的属于社会给公众享用或使用的公共物品或设备,是城市化发展的产物。它作为现代城市景观的一部分,是构成城市文化、形象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的建设关系着城市的经济与发展。信阳位列全国十大魅力茶乡,毛尖茶早已成为信阳旅游发展的四大品牌之一,信阳之美,美在山水,美在茶乡[1]。在大力发展旅游业,提升城市整体形象的同时,信阳市的“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开展产业、土地、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等“五规合一”的发展战略,打造宜居宜业、富有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基于城市宏观发展战略和城市文化传承的需要,茶文化视域下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研究势在必行。

一、信阳市公共设施设计现状

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末,信阳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2.7%,比“十一五”末提高了8.3个百分点,新型城镇化步伐持续加快。但在城市形象建设方面,信阳与国内、省内多数城市类似,存在严重的城市特色弱化的问题。以公共设施为例,目前,信阳城市公共设施的配置中功能基本合理、制作相对简单、材料比较单一、外观表现力不足,这种缺乏地域特色的设计风格在不同的城市间不断地复制,在各地形成了设计风格相对统一的城市印象[2]。考察中发现,在茶产业相对比较集中的信阳市浉河区、平桥区及周边各县,公共设施的设置也并未体现出明显的茶文化符号,个别与茶文化相关的城市小品的设置也只是城市设计中的一个视觉点缀。

二、茶文化介入公共设施设计的意义与价值

城市公共设施是城市地域文化的载体,是人与城市环境交互的重要媒介。由于其公共性及历史性的特征,使其承载了传播本土文化的责任,其形象直接影响着城市整体空间的规划品质。《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关于人文城市建设重点工程中明确提出“要开展重点区域城市设计,注重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规划建设一批主题鲜明、本土风情浓郁的城市公共文化休闲空间,塑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时代气息的中原城镇风貌”。而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公共设施在提升城市视觉形象、明确城市主题、塑造城市特色、展示城市服务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3]。伴随着信阳茶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茶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信阳茶的影响力在不断提升。信阳市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着力塑造“山水茶乡、生态信阳”的总体城市形象。河南省茶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中也明确提出,要依托我省丰富的茶文化历史资源及其他人文资源,开发信阳毛尖等传统茶文化形态,持续提升中原茶文化的影响力。继续开发“茶之旅”等旅游项目,打造系列融合茶等相关文化为一体的旅游产业。由此可见,作为信阳市乃至河南省的一张名片,信阳茶在承载与发扬本土文化方面将被赋予更加重要的职责。自1992年开始,信阳茶文化节每年举办一次,除了带来喜人的经济效益之外,茶叶节早已成为信阳城市宣传并让信阳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伴随着信阳茶叶节(信阳国际茶文化节)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以及信阳打造旅游城市的总体发展战略,信阳市在2016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880万人次,旅游产业快速增长。面对这一系列的数据,信阳市提出要突出城市、旅游基础设施提升的发展策略,而城市公共设施正属于城市设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在信阳市尤其是茶产业相对集中的区域建设具有茶特色的城市公共设施,一方面符合了当地政府对城市建设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对于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推动茶产业的进一步扩大,以及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颇有价值。

三、基于信阳茶文化特色的公共设施设计创新策略

(一)因地制宜,打造公共设施区域化的服务特色

信阳素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之称,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信阳形成了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曾连续八年入选全国十佳宜居城市。此外,在“美丽信阳.休闲茶都”到“山水信阳,休闲茶都”的系列城市形象宣传片中,茶文化始终作为信阳城市推广的关键要素。基于信阳的独特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在形成具有区域服务特色的公共设施设计方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生态环境方面:城市是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矛盾所在,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应遵循自然发展的趋势,与自然和谐相处。由于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使得城市居民有了更强烈的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各种资源亦得到更合理的利用。信阳日照充足,山、水、矿产等资源丰富,太阳能、水资源、矿产资源等生态能源在公共设施中能得以广泛应用。充分利用生态资源的新型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一方面能大大地减少城市建设给自然环境带来的伤害,在城市发展、公共设施建设、自然保护三者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另一方面,自然环境与城市环境的有效整合,保证了城市、社会的进一步可持续发展。②功能形态方面:信阳是岗川相间的阶梯地貌,周边群山环绕。同时地处淮河上游,河流众多,降雨丰沛。季节气候明显,又兼有山地气候特点。因此户外公共设施,尤其是具有遮蔽功能的设施应更多考虑遮阳、挡风、避雨的需求。比如整体结构的遮蔽性要求偏高、顶棚应利于排水、休息设施应选择防潮、防锈、易干的材料等。③色彩方面:众所周知,我国各民族有明确的色彩使用偏爱与禁忌,信阳市常驻人口除汉族外,还有多个少数民族的居民居住,其中以回族人口相对较多,部分片区的少数民族住户相对集中。古人云:“入乡问禁,入境随俗”,在针对少数民族居住相对集中区域的公共设施设计中,合理的色彩选择与搭配是对当地民族文化最基本的尊重,同时能有效地推动该地区特色文化的发扬与传承,使更直观地展示出城市的文化特色。除此之外,在推广信阳茶文化背景下,毛尖绿、信阳红等相关色彩也可以作为公共设施外观色彩设计的视觉要素。

(二)坚持文化传承,在公共设施设计中体现茶文化理念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包括茶道、茶德、茶学等文化特征,长久以来中国人以茶代礼,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悠久文明和礼仪[4]。信阳茶亦不例外,信阳茶源于西周,盛于明清,历史悠久。信阳毛尖外观细嫩,叶底嫩绿,汤色明净,外形细、直、圆、光而多毫,极具特色,(如图2)所示。早在1915年的万国博览会上就因外形美观、香气清高、滋味浓醇等品质,被授予茶叶金质奖章。在信阳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众多的茶文化形态,如有关信阳茶的神话传说、饮茶制茶文化、信阳茶歌、茶社文化等。在信阳毛尖影响力不断扩大以及信阳大力开展旅游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推动信阳的“中国茶都”形象建设、大力弘扬茶文化、规划茶城市,就变得至关重要。基于茶文化理念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是对信阳茶文化的进一步渲染,对确立以文化创造价值的茶叶发展战略,营造良好的茶文化氛围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这就要求在产品设计中要把丰富的信阳茶文化形态、视觉符号等翻译成具有现代风格的设计语言,通过观察与描绘、再现与创新、印象与联想等方法,加以设计实践。并从符号经济、符号产品设计战略等方面展开,把握茶文化思想的精髓,把文化元素的视觉化符号运用到公共设施的再设计中来,实现茶文化的良好承传。坚持文化创新,推动文化传承是信阳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部分。信阳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中提出了全面开展城市设计,着力构建山水相间、生态宜居、具有文化内涵与品质的空间格局和城市风貌的要求。蕴含着城市人文风貌的公共设施设计,对于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传播城市文化以及营造城市的归属感效果显著,同时也扩大了信阳市茶文化品牌的影响力。

(三)着眼全局,塑造区域公共设施的整体形象

公共设施是构成城市健康、良好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形象的载体之一。在特色化街区的形成过程中,公共设施的形象需要与城市、街区的形象规划密切联系起来,形成更具整体形象的城市设计[5]。(图3)所示是开封市内部分街区的公共设施设置,众所周知,开封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市内公共设施设置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文化古城的面貌特征。而从工业设计的理念来讲,就要求设计者从产品系统观的角度出发,着眼全局,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设计[6]。视觉形象方面,需考虑该街区的文化背景、建筑特色、空间划分等特征,将公共设施的设计介入城市、街区整体形态的设计之中。在设计中着眼系统整体,采用从系统到局部再到系统的方法,统一规划,以保证街区视觉形象的整体性;服务功能方面,则需要依据该街区的整体定位、居民活动的特点等因素,在充分的空间分析及用户研究后进行合理的公共设施类的产品设计,并依据街区体量的大小投放合适密度的各类公共设施,如垃圾桶、路灯、休息设施等产品。在保证共享发展的基础上,寻求政府投放成本与居民对公共设施满意度之间的平衡,打造更宜居并有温度的街区形象。此外,对地处茶山上或者茶山附近的居民生活区和旅游区的公共设施设计而言,首先应从整体生态环境、视觉环境的全局上考虑公共设施产品的系统设计;其次,在产品种类、数量、功能特征等方面,也应从能提供更专业的公共服务的角度出发,进行合理的公共设施的设计与设置。信阳文化形态丰富,除了信阳茶文化之外,信阳民歌、潢川皮影、光山花鼓戏等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信阳及周边地区有较高的影响力,信阳商城的花伞舞也是珍贵的民间文化瑰宝。在推进旅游升级和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中,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旅游景区是形成城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作为构成城市、街区视觉形象的重要元素,具有区域文化特色的公共设施形象能够显现出该区域的文化特质,亦能体现出该区域的公共服务特色。同时,在塑造具有特色的整体形象过程中,也能够有效避免与其他区域形象的雷同。

四、总结

公共设施是服务于居民在城市生活的功能性产品,同时,作为城市形象中的关键要素公共设施在推动城市文化传承方面有其独到的功能。一直以来,国内各城市之间公共设施的设计具有广泛的同质化现象,但近些年随着地域差异关注度的提高,不同地区的同类公共设施的形态与功能的差异化设计也逐渐体现。以茶文化为特征的信阳市公共设施设计与设置,能够充分体现信阳市茶文化特色,而相关的设计研究对于塑造信阳“山水茶乡”的城市形象价值非凡。在信阳全市尤其是茶产业相对集中的区域进行基于茶文化的公共设施设计一方面满足了信阳市“十三五”规划中加强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在发展高起点旅游业的要求下,有茶文化内涵的公共设施能积极引导游客关注并深入地了解信阳的茶文化,对信阳茶的品牌传播起到促进作用,并能进一步扩大信阳市、信阳茶、信阳山水的整体影响力。

参考文献

[1]茹存光.信阳茶文化创意产业体系的构建[J].农业考古,2013(05):25-27;

[2]方敏.基于本土元素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构建研究[J].设计,2015(9):78-79;

[3]任新宇,关惠元.生态设计视角下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思考[J].生态经济,2015(10)189-193;

[4]张赟.茶文化背景下的公共设施设计研究[J].福建茶叶,2016(3):269-270;

[5]李正军,张强.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系统创新研究[J].包装工程,2015(20)52-56;

篇6

关键词:茶文化;足球运动员;体育道德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2-0091-02

随着国务院办公厅《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公布,中国足球改革发展被纳入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预示着中国足球续2009年第二次改革后将开启新一轮的改革。按《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安排中国足球未来将实行“三步走”战略,最终实现足球一流强国的终极目标。如何实现这一终极目标,就目前中国足球现关而言本研究认为需要强化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要强化运动员人文修养、意志品质和人格熏陶,促进足球运动员全面发展。其次要强化足球运动队精神作风和意志品质,培养和激励爱国奉献、坚忍不拔、团结拼搏的作风,努力形成激励中国足球发展振兴、有益于社会和谐进步的精神力量。最后要强化足球领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和形成有中国特色的足球文化。”

一、足球运动员体育道德的含义

体育道德是指在运动员在足球领域内应当自觉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它主要指运动员在体育运动和竞技过程中显现出的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一种和谐社会关系。本文所指的足球运动员体育道德是指:“在奥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强’精神的指引下,足球运动员立志于为实现中国成为一流足球强国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热爱足球事业,刻苦训练、不畏困难、顽强拼搏、超越自我、公平竞争、尊重他人、团结协作、勇攀体育高峰等优秀道德品质。”

二、我国足球运动员体育道德的现状

党的十提出24字核心价值观,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的道德规范。这一规范对足球运动员同样适用。然而从中国足球在道德规范建方面设相对滞后,道德异化现象时有发生,严重阻碍了中国足球健康环境的形成,制约着中国足球文化的形成。中国足球道德化现象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为赢得比赛胜利,不惜弄虚作假。如虚报运动员年龄以大打小;参赛资格审查不严,专业打业余等情况在足球比赛中随处可见。严重破坏足球比赛的平等和公平性。第二,为赢得比赛胜利,不惜贿赂裁判甚至对手。严重危害足球公平、公正的生态环境。第三,足球运动员文明意识、法制意识和敬业意识有待加强,消极比赛、不服从裁判、不尊重他人,甚至是球赛暴力情况进有发生。第四,过分追求个人利益情况严重,荣誉感、使命感、责任感不强。

三、中国茶文化对足球运动员体育道德的影响

1.传承中国茶文化有助于提高足球运动员文化内涵。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它集儒、道、释三家的哲学、美学和伦理学思想精髓于一身,不但包含自然科学知识,而且更体现了人文科学知识。作为担负建设一流足球强国重任的运动员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中的茶文化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我国足球运动员中传承茶文化,可促进足球运动员对中国茶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知,进一步提高专业足球运动员人文修养,并通过引导他们将茶文化蕴含的精髓内化于运动训练及比赛当中,对加速我国足球文化的形成,完善我国足球文化的内涵,对营造良好体育道德氛围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传承中国茶文化有助于激发足球运动员爱国主义情怀。茶叶源于中国,从上古神农氏时期开始使用,到唐朝开始兴起,宋朝时达到顶盛,延续至今,成为我国的“国饮”,并从我国走向世界。2015年底同志在英国访问期间,把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中国茶叶作为最贵重的礼物赠送给英国女王,并在随后的国宴致辞中更强调了中国是茶的故乡,让国人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在我国足球运动员中传承茶文化,可以让我国运动员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深刻领会中国茶文化的历史作用和贡献,拓宽运动员的知识面,对激发运动员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自身足球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起到重要的作用。

3.传承中国茶文化有助于培养足球运动员优秀意志品质。明代著名文学家徐霞客所著的《滇游日记》中对云南白族的独特的一种独特饮茶方式描述为:“注茶为玩,初清茶、中盐茶、次蜜茶。”这种古老的饮茶方式取名为“三道茶”,是因为这种饮茶方式先后需要品尝苦茶、甜茶和回味茶,以此喻义“先苦后甜,苦尽甘来”的深刻道理。通过在足球运动员中传承中国茶文化,不仅能让他们体会到“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真谛,还能培养运动员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优秀意志品质。

4.传承中国茶文化有助于提高足球运动员文明礼仪修养。中国茶文化中有许多与文明礼仪有关的讲究,如:“水满七成最为妙;凤凰点头三鞠躬;双手捧茶敬客人;微笑致意有礼貌。”我国茶学专家庄晚芳教授也指出:“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是通过饮茶的过程对人们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和提高道德品德修养的一种有效仪式。”因此,在足球运动员中传承中国茶文化有助运动员文明礼仪的培养,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养成尊重裁判、尊重对手、尊重观众、谦和友爱、明事知礼的习惯,对体育项目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5.传承中国茶文化助于足球运动员缓解压力。茶叶中的咖啡碱有助于运动员提高大脑兴奋性,增加心肌收缩力度,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运动员恢复。古人饮茶并非现泡而是现煮,煮茶的过程也称为候汤,在候汤过程中要做好火候的控制和水沸的程度,想煮出一壶好茶需要做到澄心息虑、神清气爽、不忙不躁、恰到好处。足球运动员在煮茶过程中可将由于比赛失利而产生的郁闷和不服转化为取得成功的动力,并树立舍我其谁的信心。因此,在足球运动员中传承中国茶文化,通过引导运动员对品茶、饮茶,有助于足球运动员体能恢复,缓解比赛压力,掌握比赛节奏,化解因精神紧张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

四、基于茶文化背景下提升足球\动员体育道德的实施路径

1.开设茶文化相关讲座,普及茶文化。通过在足球运动员中开展有茶文化知识讲座,向运动员介绍中国茶叶的起源、发展和传播情况,茶叶和茶具的分类、选择和鉴赏,品茶的方法与礼仪,茶的典故、茶和保健功能,茶与艺术、哲学、宗教、社会和政治的关系,茶的加工工艺,茶的冲泡技术等。有助于拓宽足球运动员的知识面,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培养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鉴赏能力,为提高运动人文底蕴,养成国际视野奠定基础。

2.成立茶文化研习会,引导足球运动员自主学习茶文化。在足球俱乐部中成立茶文化研习会,充分发挥研习会育人功能。通过茶文化协会组织运动员以茶书法研习;茶音乐、茶书画、茶电影、茶文学欣赏;茶养生讲座;茶习俗展示;茶典故宣讲;茶诗歌学习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和交流活动,促进运动对茶文化的深入学习。

3.重走茶叶传播之路,树立足球强国信心。足球和茶叶都源于中国,传向世界。各种研究表明茶叶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品从唐代开始就外传至韩国、日本及东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17世纪后,茶叶更被出口至欧洲、美洲、非洲等地。中国茶漂洋过海,影响了诸多国家和地区的饮茶习俗的形成及茶业的发展。反观中国足球,不但没形成自己我有的足球文化,大赛成绩也不尽如人意,实现足球强国之路仍任重而道远。中国足球有必要重走丝绸之路,借助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东风,把中国足球改革和发展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中国足球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EB/OL].人民日报,2015-03-17.

[2]信伟.中国梦视阈下公民体育道德复兴进程的探索与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15,(02).

[3]吴红英,朱红英.从茶文化的德育功能看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J].农业考古,2010,(10).

Strategie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Football Players' Sports Eth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Tea Culture

HUANG Da-zhi,PAN Hong-bo,LIANG Ran

(Gu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Liuzhou,Guangxi 545006,China)

篇7

关键词:民间音乐;茶文化;历史底蕴

众所周知,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茶文化不断的吸收不同的文化内涵,形成了包容性的文化格局。而当它与中国民间音乐相遇时,仿佛遇到了自己的“知音”。作为历史悠久的艺术表现形式,民间音乐也具有颇高的“江湖地位”。在传统文化味道越来越淡薄的当代社会,从民间音乐上,我们能够搜寻到更多关于茶文化的记忆。在文化大融合的背景下,研究我国民间音乐在茶文化中的表现对于我国传统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茶文化中民间音乐的起源和发展

随着历史的发展,茶文化集合了儒家、道家、佛家中的文化理论并继承了中国传统道德中平和的处世态度。在品茶的过程中,人们的内心也仿佛在经历一场盛大的洗礼。同时,在茶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茶文化也受到了中国民间艺术的影响,特别是中国民间音乐的熏陶。民间音乐取材于民间,它没有经过隆重的包装,也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却反映了百姓们最真实的生活状态。

1.1茶文化中民间音乐的起源

中国是茶文化的故乡。首先,从地域角度上来说,地大物博的中国给予了茶文化成长以及繁衍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及肥沃的土壤都为茶叶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同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也孕育了浓厚的东方特色茶文化。其次,当我们细细的品味茶文化时就会发现,茶文化中的思想与中国传统的核心思想十分契合。从茶文化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似乎也看到了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历程。而茶文化之所以能够受到大众的欢迎,不仅是因为它的功效,更是因为它给了普通大众生活的希望,并给予心灵上的支持和灵魂上的补给,对于一些以茶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地区,茶不仅能够给他们带来稳定的收入以及美好的物质生活,也成为了他们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在劳作期间,茶成为了他们的伙伴和朋友。在每天的相处中,他们和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们看过茶叶的舒展,闻过茶叶的清香,更深知茶叶的秉性。经过长期的实践,他们将自己对茶叶的见解口口相传,让更多的人了解了种植、采收、冲泡的技巧,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当然,与图腾文化在草原民族的地位一样,茶文化在其心中也是不可侵犯的存在。他们将把茶叶中发现的生活信条记录下来,并通过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于是音乐则成为了最普遍的记录方式,他们为茶文化写词、谱曲,以此来表达自己对茶的热爱和钟情。最后,这些来自于劳动者的歌曲也成为了当地必不可少的文化特色。

1.2茶文化中民间音乐的发展

自从唐朝开始,茶叶开始广泛的种植。随着茶叶的普及,普通百姓也开始接触茶文化,并逐渐成了民间艺人重要的灵感来源。可见,在百花齐放的文化盛世,茶文化已经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它不仅获得了著名诗人的热爱,也是众多民间艺人创作的取材“基地”。到了宋朝,茶文化与民间音乐的互动更加频繁。在清朝时期,江南地区出现的采茶戏,它们的风格或诙谐幽默、或轻松明快,而曲风大都婉转动听,朗朗上口。由于它们大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因而传播的范围十分的广泛。例如:在安化地区,为了将残枝、枯叶等挑选出来,提高茶叶制品的质量,有一道特殊的工序—拣茶。这道工序必须依靠手工进行,才能够保证其最后的质量。在拣茶的过程中,为了缓解沉闷的劳动气氛,安化的妇女们将茶文化融入到了自己的民歌中,创作出了一首与茶有关的民歌。这首歌经过了一些改变之后,就是现在广为流传的《十二个月采茶》。

2我国民间音乐在茶文化中的表现

民间音乐是民间艺术主要的组成部分,具有颇高的研究价值。民间音乐也是普通大众生活的写照,从耳熟能详的民间音乐中,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民间艺人对于生活的态度,也能够借由他们的作品得知民间大众的生活状态。茶文化中的民间音乐成为了整个民间生活最忠实的记录者。如果说茶文化能够为大众提供精神上的食粮,那么民间音乐无疑是他们呼吸的氧气。而作为极具古代艺术的两个历史悠久的“杰作”,传统茶文化与民间音乐都是我国先人智慧的结晶,都能够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因此,它们才得以长久的流传下来。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历史的摩擦,我们难免会丢失一些文化片段,这对于传统文化而言是巨大的损失。作为民间艺术的典范,民间音乐与茶文化的融合不仅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也促进了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因此,能够认识到我国民间音乐在茶文化中的表现,就能够将茶文化推向更加宽广的舞台。

2.1民间音乐增加了茶艺表演的表现形式

随着茶文化的发展,中国的茶艺表演形式和内容逐渐丰富起来。从隋朝开始,茶艺表演已经成为皇家的御用表演。而在茶艺表演中,音乐是最特别的存在之一。背景音乐的作用不仅能够烘托茶文化的别样氛围,也能够提高整场表演的艺术气息。它突破了单一表演的形式,将音乐融入在泡茶、品茶、评茶的过程之中,增加了趣味性,也点燃了人们对茶文化的热情。在凤庆地区,彝族的文化特色深深地融入到了他们的音乐之中。凤庆地区盛产茶叶,那里的人们天生就有一副动听的好嗓子。一开始,他们用歌声传达丰收的喜悦,缓解劳动的疲劳,后来这些劳动之歌逐渐成为凤庆地区别致的文化特色。在凤庆地区的茶艺表演之中,民间音乐的穿透力不仅能够打破了人们心灵上的隔阂,也能让听众感受到当地人们对于茶文化深深的热爱之情。可见,民间音乐早已和茶文化深深的融合在一起,它不仅丰富了茶艺表演的内容,增加了茶艺表演的表现形式,也向人们充分的展示了当地的风土人情。

2.2民间音乐为茶文化构建了一个理想的氛围

音乐是具有感染力的。民间音乐不仅能够快速的调动人的情绪,也能够给人带来强烈的亲切感。如果我们能够找到音乐与茶文化的节奏,将音乐的节拍与茶艺表演的步骤相结合,不仅能够使整个过程变得更加流畅与和谐,也能够将茶文化的内涵展现得更加完美。音乐像是剂,让茶文化变得更加柔软,缓缓地融入人们的心中。民间音乐简单的节奏能够舒缓人们的紧张情绪,让人们静下心来,慢慢的品味茶香,慢慢的领悟茶文化的内涵。在民间音乐中,茶文化的魅力得以更好的发散出来。可见,民间音乐为茶文化构建了一个理想的国度,在音乐的怀抱中,人们能够全身心的感受茶文化,并慢慢的放下对茶文化的芥蒂,敞开心扉接受茶文化。而在潜移默化之中,我们已经变成了茶文化的拥护者和传承者,并愿意肩负起继续传承和发展茶文化的使命和责任。

2.3民间音乐突出了茶文化的地域性的特征

在全球一体化的经济体制下,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的事物反而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在中国,茶文化之所以能够家喻户晓,民间音乐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民间音乐诞生于民间,反映了民间百态,并代表了大多数人的心声,因此,它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这种与生俱来的“群众缘”,减少了茶文化传播过程中遇到的阻力,也能够快速地获得人们的认同。同时,民族和地域特征浓厚的茶文化也受到了国外友人的欢迎。即使语言并不相通,但是,他们却能在音乐中感受到茶文化的魅力,在音符中实现心灵的沟通。可见,作为语言上的沟通者,民间音乐也发挥了无可比拟的作用。由此可见,民间音乐的加入增加了茶文化地域性的特征,这种特征就像强烈的生命符号,能够将茶文化传播的越来越远。

2.4民间音乐提高了茶艺表演的艺术层次

茶文化属于文化的领域,而民间艺术属于艺术的范畴,民间音乐的出现能够提高茶艺表演的艺术层次。音乐的价值不在于它能够在当时给人们创造多少的欢乐,引发大众多少的感慨。不管相隔多远的距离,经过多长的时间,音乐总能够唤醒人们尘封的记忆,让人们回忆起搁浅的过往,这就是音乐的艺术价值。而在民间音乐的帮助下,我国传统的茶文化也有了更好的传播载体,这也进一步提高了茶文化传播的效率。

3总结

综上所述,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路上,我们应该继续放低姿态,深入的了解茶文化所涉及的领域,并从各个角度对茶文化进行深层挖掘。民间音乐作为茶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也作为茶艺表演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多更广更深的茶文化探索途径。希望通过本文的的分析和讲述,能够让大家对我国传统茶文化有一个系统而全面的了解。

参考文献

[1]黄燕.浅析我国民间音乐在茶文化中的表现[J].福建茶叶,2016(6):367-368.

[2]李汶姬.茶道文化中民族民间音乐的变异及其反思———以凤庆佤族音乐为例[J].神州旬刊,2013(8):30-30.

[3]李汶姬,赵静.凤庆茶道文化中民族民间音乐的表现及重要性[J].音乐大观,2013(3):71-72.

[4]汪莎.云南凤庆茶道文化中的音乐考察及其思考[J].创作与评论,2013(16):96-99.

篇8

茶马古道是我国历史文化发展的见证,同时在历史发展的过程当中,也是纵贯滇、藏、川等地区的主要商贸通道。其无论是在历史文化发展中,还是在文化景观形成中都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就将针对云南茶马古道遗产的构建进行简单分析,并且就其与茶文化旅游的合作现状进行阐述,提出未来有效的发展对策,以期促进我国云南茶马古道遗产廊道的构建,推动该地区与茶文化旅游资源的结合与合作,从而将我国茶马古道遗产文化和茶文化推向世界,促进两种文化的共同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

云南;茶马古道;遗产;构建;茶文化旅游

茶马古道是唐宋之后,就形成的一条重要民间贸易通道,其辐射了我国云南、、四川西南部的边疆地区,并且也涉及到了缅甸、印度以及南亚和东南亚国家。所以在这条茶马古道中,可以分出川藏道以及滇藏道。这条茶马古道将汉族、藏族、哈尼族、纳西族、白族、彝族等众多民族联系在一起,对我国边疆事业的进步以及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所以在这样长期进步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当中,茶马古道也形成了极具自身独特文化特点的民族文化,这一文化如今已经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一部分。而茶马古道的发展必然离不开茶文化以及茶历史,所以当时茶产区的茶道主要是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到大理白族自治州之间的这段线路。如何将云南茶马古道的历史文化遗产廊道进行挖掘与发扬,同时与茶文化旅游本身结合起来,才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1茶马古道遗产构建

1.1遗产廊道构建的概念

实际上,茶马古道上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早已形成了现状区域范围形式。所以人们在对其进行保护的时候,可以按照茶马古道所在线路串联起相应的历史文化遗产元素,进而对其进行相应的保护和挖掘。首先,分析遗产廊道的概念。其最早起源于美国,是对区域化遗产保护的一种方式和方法。而我国定义遗产廊道,则可以简单理解为拥有者极其特殊文化资源与历史内涵的线性景观,其不仅仅具有明显的经济中心,同时该地区的旅游资源也相对丰富,老旧建筑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修建与再利用,从而将该地区周围的环境进行改变。所以我国在对茶马古道遗产保护的过程中就采用了这一原则与方法,并非对其进行局部或者点的保护,而是对整个滇藏茶马古道实现全方位的保护,从自然、文化以及经济等多个角度,对其形成的保护体系。

1.2云南茶马古道遗产构建的重要意义

从历史文化遗产的角度分析滇藏地区茶马古道,可以发现云南茶马古道的保护与遗产的构建是势在必行的,其意义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滇藏地区茶马古道的特点与遗产廊道所要保护的特征有着较强的相似性。正因为云南茶马古道呈现出线性特点,所以其与传统的遗产区域保护形成了本质的区别。之所以按照廊道形式对其进行保护,是因为其本身没有具体的尺度与标准,整个线性文化遗产区域都是值得保护的。在整个遗产廊道当中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茶文化旅游资源、自然资源以及休闲娱乐资源,这些丰富资源足以构成和突出云南茶马古道遗产资源的丰富历史内涵,也体现出该地区独特的经济价值与自然文化价值。云南茶马古道主要是在滇藏道部分,所以这一部分有着丰富的茶文化资源。云南西双版纳有着众多的古老茶园,而这形成的茶文化本身兼具文化、经济、旅游等多重使命。其二,云南茶马古道本身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滇藏段茶马古道联系了我国众多民族,同时也是这些民族和谐关系建立以及民族团结形成的见证。此外这些民族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都是通过茶马古道实现的。所以某种程度上讲,其构成了众多地区、众多民族经济上的依赖性与依存性。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茶马古道更是将我国西部文化最为原生态的内容保留与体现了出来。所以茶马古道在经济、文化、历史等多个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其三,从旅游资源的角度来看,云南茶马古道确实将西双版纳、临沧地区这类重要的茶叶种植区域、生产区域联系了起来。在这一线路当中融合了众多自然遗产与文化资源。该地区茶文化的进步与发展,都是通过茶马古道完成与实现的。所以最初的茶叶贸易往来与茶叶市场开拓都离不开茶马古道的存在。

1.3云南茶马古道遗产构建的必要性

1.3.1有利于完善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在我国现有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当中,并没有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这类大尺度的线性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所以这就足以看出我国对其的关注程度不够,并没有意识到历史文化遗产廊道保护的重要性。故而针对这一现象对云南茶马古道进行保护与构建有利于填补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法规体系的空白。

1.3.2实现云南茶马古道保护目标的合适之举

通过对茶马古道进行遗产构建,有利于滇藏茶马古道保护目标的实现。因为滇藏茶马古道沿线的所有地区,都因为城市化的加快,引发了茶马古道被破坏与消失。现代化交通方式的更新与建设更是将茶马古道的历史文化湮没。复古而对茶马古道中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实际上也是对茶马古道进行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的重要举措。

1.3.3有利于保护茶马古道大量的线形文化景观

茶马古道线性文化景观包括沿线的区域自然以及文化景观,所以实际上对这条廊道进行整体的遗产构建,还可以对沿线城市以及周边地区的繁荣与发展提供保障。通过构建人文生态系统,弘扬并传承该地区的历史文化,推动该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同时也促进了地方旅游经济的活力焕发,实现了该地区旅游事业的大进步与大发展。

2云南茶马古道遗产构建与茶文化旅游的结合

2.1茶树茶园以及制茶商号

云南的西双版纳、普洱、临沧等地区,都是我国茶叶种植的主要园区,同时其本身有着较大面积的古老茶树和茶园。红河以及文山等地还有这众多的古茶树分布。所以云南作为我国乃至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其不仅仅是茶叶文化发展的发源地,更是珍贵自然资源与文化遗产的发源地。尤其是西双版纳,其古茶园面积约为8万亩之多,同时也有较多的野生古茶树和后来栽培的老茶树。而普洱市也存在大量的古茶树,其分布于无量山以及澜沧江两岸的原始森林当中。所以近些年来,以西双版纳为代表的云南地区充分挖掘茶文化旅游资源,西双版纳除了以热带雨林为主要旅游资源之外,更是将许多茶园进行开放,以期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带动该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同时正因为得益于茶马古道的存在,许多本想沿茶马古道探究旅游文化的游客,也会到云南地区之后,注重该地区茶文化的历史与发展,从而将茶马古道遗产与茶文化旅游有机地结合起来。

2.2以滇藏茶马古道遗产廊道为中心辐射旅游资源开发

从宏观上需要对茶马古道的主要辐射范围进行把握,然后对其周围的旅游资源进行相应的开发。由于茶马古道线路上存在许多节点,所以必须要在遗产廊道的构建上选择多个主题,这样才能以茶马古道为主要历史背景,对不同的廊道资源进行整合,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对茶马古道遗产文化的挖掘,打造出最符合茶马古道实际文化内涵的资源开发形式。

2.3对遗产资源进行评估且设置文化遗产保护点

相关部门应该对该地区的遗产资源进行摸底,这样才能清楚了解云南茶马古道所拥有的实际资源。通过掌握遗产廊道的情况,将其中的历史文化元素挖掘出来,。然后通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点、国家以及省级文物保护点、非物质文化保护等多种形式对文化遗产进行界定,从而有选择地对茶马古道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开发。比如该地区的风俗习惯、茶文化发展、风情风俗等,都可以成为对茶马古道遗产资源评估的重要参数。

2.4注重滇藏茶马古道历史价值与现代价值

滇藏茶马古道的价值,可以从历史价值的角度进行分析,也可以从现代价值的角度进行分析。茶马古道本身蕴含着满足现代人需求的内容,其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发展的基础。许多人来到茶马古道一探究竟,既是被其独特的历史人文景观所吸引,另一方面也是对茶马古道最初的茶文化有所体会和了解。我国自古以来就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在我国云南等地进行茶文化的了解,并且以茶马古道作为依托,更是满足了人们对现代文明的需求。

2.5对茶马古道腹心区文化遗产廊道进行保护

在对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进行保护的时候,并不是一味地对所有的地域进行保护,而是有选择地开展保护工作。茶马古道是线性景观,所以其蜿蜒于崇山峻岭以及河流峡谷当中,所以涉及到了许多行政区域。若一味进行保护,将使得每一地区都无法得到全方位的关注。故而应该对茶马古道腹心区进行重点保护,注重层次的划分。比如可以对云南西双版纳、普洱、临沧这类不仅是茶马古道必经之路,更是茶文化发源地的地区进行重点保护,从而围绕地区的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和自然环境、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全面开放。

3结束语

云南茶马古道是我国重要的茶马古道,也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而云南地区茶马古道除了具有独特的历史资源之外,更是有茶文化的最初形态,故而我国除了要建立对云南茶马古道历史文化遗产的构建,更应该将云南地区独特的茶叶文化和旅游资源结合起来。通过以茶马古道为依托,发展该地区的茶文化旅游经济,从而促进我国茶马古道在世界知名度的提升。既实现了对茶马古道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将该地区的茶文化发扬光大。

作者:高远 单位:云南经济管理学院财经商贸学院

参考文献

[1]余剑明.云南茶马古道文化线路的现状与保护[J].中国文化遗产,2010,04:91-101+7.

篇9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中华大地上,孕育了4700多年,经过千百年的积淀,茶文化的内涵更加深厚,形式也更为丰富,对其他文化艺术领域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也开始与更多的艺术形式相融合,创新和改革了传统艺术形式,丰富了艺术与文化的内涵。本文就茶文化在美术绘画中的体现进行几点分析。

关键词:

茶文化;美术绘画;体现

中国很多著名的画作,都是以茶室为描绘的素材,这些绘画作品不但展现除了古代茶室活动的内容,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也使美术绘画的风格更加多元化。比如:中国明代,茶文化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此时对于文人画家的影响也最为深刻,当时最著名的画家,以“吴门四家”为代表,其中文征明以山水人物绘画擅长,他对茶尤其喜爱,认为茶具有高洁的品格,能够体现自然、朴质的精神内涵。在他的作品中,融入了大量茶文化,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1美术绘画与茶的渊源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展现着中国传统文明思想,茶文化内涵丰富,包括饮茶、赏茶以及品茶等众多方面,在与其他文化艺术形式的融合中碰撞出更加精彩的火花。茶本身生长于自然之中,结合了天地精华与灵气,具有清新淡雅的特性。茶叶最初以药用为主,后来被文人雅士推崇,进而其文化底蕴不断丰富,并与各种文化艺术形式建立了不可分割的联系。在唐代茶圣陆羽的著作《茶经》中,对茶叶的生产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绘,从描绘中我们能够认识到,茶叶质朴、淡雅、高洁的特性,被视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文人雅士高尚品德的象征。茶文化中的道家思想,与茶性中自然闲适相得益彰,这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喜欢饮茶,热爱茶文化的主要原因。中国茶文化结合儒释道三家的思想,体现了文人高雅清静的精神境界。从茶文化的发展历程分析,从古至今,画家都具有饮茶的习惯,他们认为饮茶的过程中,能够达到人与自然的整合,山水之中,静静品味一杯清茶,身心都会得到放松。茶性与儒家核心思想相同,很多中国画家受到茶文化中儒家思想的影响,他们中有很多人心怀壮志,但是无奈仕途不顺,内心的爱国之心和满腔热血无处释放,最后选择在茶品中“独善其身”。同时,画家们还会从茶文化中感受到道家思想,他们中的一些人远离了世间的喧嚣,在山林之中过着世外桃源一样的生活。这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使他们的身心获得解放,内心更加沉静,在绘画创作的时候,对自然、生命的体悟更加深刻,作品的内涵也富有茶文化气息。

2茶文化对美术绘画创作者思维的影响

经历了唐宋元明清之后,茶文化与美术绘画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两者的融合更加和谐自然。中国传统绘画中水与茶、墨与茶、纸与茶,都能够相互契合,这些元素的重叠与融合,可以将绘画的内涵无限延伸,形式也更加多元化。在此背景下创作出来的绘画作品更富有艺术感染力与冲击力。很多美术绘画作品,都是画家对自己生活的再现,画家通过艺术构思,在生活中获取绘画素材,此时茶叶已经普及到千家万户,并且是古代文人墨客的钟爱的饮品,因此创作中自然而然会有很多茶事内容。在众多传统中国画中,画家展现内涵思想的并不是传统的水墨,色彩构思,而是在作品中融入茶元素,因此彰显审美思想与精神。以古代思维分析,这些作品彰显了时代精神,而从当代角度分析,这些作品则展示了古典精髓。从我国现存的茶画作品来看,其内容大多以人物画为主,这些绘画作品展现了人的魅力,肯定了人的价值,同时通过这些作品,也展现出来了作家本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存的思想,通过这些作品歌颂了生命的美好,在这些作品中,有人物故事画,比如《莲社图》,绘画中包含了大量的茶元素,人们在欣赏这些图画的时候,会感受到更多的情趣。除了人物绘画,还有很多画家将山水与茶文化结合在一起。山水是历代画家钟爱的主题,画家通过在绘画中融入茶元素,展现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比如:《四景山水图》、《品茶图》、《春山读书图》等,这些作品至今依旧非常受人们的喜爱,并且极具艺术研究价值,是中国美术绘画与茶文化相结合的典范之作。时代的车轮不断向前推进,美术绘画迎来了近展阶段,在近代,美术绘画与茶元素相结合的作品也有很多,画家通过这种方式,抒发内心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展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含了对人性的思考。总而言之,通过纵观中国美术绘画历史,其与茶文化的结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与茶文化的起源、发展以及历史背景有着密切关系,正是因为中国文人墨客对茶的钟爱,使其在文学、绘画创作领域得到了广泛表现,同时茶性中“廉、美、和、敬”,是文人、画家推崇的精神,很多画家仕途不顺,一腔爱国热情无处释放,最后转而投向绘画艺术中,通过对茶事、茶道精神的展现,抒发自己的情怀以及志向。

3茶文化在美术绘画中的体现

绘画创作需要大量的素材和灵感,纵观中国上下5000年的文明史,其中中国古代画家的绘画内容都与生活紧密相连,他们通过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求灵感、体悟情感,他们向往和平质朴的生活意境,喜欢与大自然亲近,在其中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这样画作更加富有生命力,形式更加丰富。绘画过程中,画家追求自然与绘画的完美结合,从绘画中人们可以体会到他们对自由的理解,以及对内心自由的渴望。而茶文化兴于唐,唐代之前,中国绘画作品与茶的结合非常少。被记入历史中的最早的以茶室为主的绘画作品,就是唐代的《调琴啜茗图》,这是一副手绘的国画,内容描绘的是宫廷女子一边听琴、一边喝茶的悠闲生活。画面中女子的体态丰腴,其中一位主人公是抚琴者,另外两个主人公则是倾听者,除此之外,还有两名仆人,在倾听者中,有一位身着红色衣服的女子,目光久久停留在抚琴人的身上,手里的茶还腾起热气,另外一个倾听者,则是在眺望远方。绘画的基调非常和谐,自然,画中的人们都好似没有烦恼,过着平静、闲适的生活。这幅画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茶文化与中国美术绘画的基础。在唐代之后,茶文化又迎来了进一步的发展与进步,与绘画的结合更加紧密。到了宋代,描绘茶事的绘画越来越多,现有比较完整的有关茶室的美术作品,以《妇女烹茶画像砖》为代表,这是一副木刻的绘画作品,手法十分精湛,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这个作品的题材取自民间,画面中包括茶碗、茶壶,由此可见,在宋代,饮茶已经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在这样的背景下,以茶事为素材的绘画作品会越来越多。茶文化在宋代的普及,为茶文化与绘画的结合奠定了文化基础。在宋代擅长人物画的画家刘松年,有一副非常著名的画作———《茗园赌市图》,被世人封为宋代的经典画作。在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点茶的,有提壶的,有举杯的,这些日常的宋代街头茶市景象,是当时人们生活的最真实的写照,宋代民间有斗茶的风气,这种独特的民间茶文化,是《茗园赌市图》创作的根基,这也是当时美术绘画者的创作审美取向。到了元代之后,这种以茶文化为基础的绘画形式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文征明曾经说过:天地假我有其躯也,丹青假我有其图也。通过这样的描绘,可以看到文征明对自然、和谐、淳朴、自由生活方式的追求,在绘画中展现了自己品性的态度。后来,文征明科举不顺,在多次仕途失败之后,文征明便放弃了科举,不再沉迷科举,进而全部投入到绘画中,他借景抒情,从大自然中获得精神的升华和体验。比如:文征明的《煮茶》,这个作品所反映的内容就是友人与茶客共同品茶的场景,也可以感受到画家本身的性格与品行。茶性高洁,雅致,作者将茶与自己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就是要表达自己性情高洁,与世无争的品质。进入清朝,在清朝时期,美术绘画与茶文化的结合呈现出了很多新的特点,这个时候,绘画作品的绘画内涵与形式都更加接近现代人的审美观,同时也继承和发扬了前面几个朝代积淀下来的绘画特点与经验。王鉴、王时敏以及王原祁、王翚的作品在清代比较受绘画家的青睐,因此得以传承的很多,不管是绘画的技术,还是方法、理念,都给清代很多画家以引导和启迪、借鉴。这四位画家与当时的四王、六家并称为“扬州八怪”,他们的绘画的共同特点,就是喜欢以茶叶以及茶器等作为绘画的题材。进入现代之后,中国茶文化迎来新一轮的复兴,同时在绘画领域也涌现出了更多的优秀画家,此时茶文化与绘画的结合更加具有时代感,画家将自己的绘画思想与茶文化融合在一起,通过自己的画笔,将历史的变迁,以及时代的面貌描绘得生动、形象,也抒发着自己内心的情感。比如著名的齐白石、张大千等著名作家,他们很多作品中都是以茶室为素材,在20世纪初期,齐白石先生创作的《寒夜客来夜当酒》,在这部作品中画一盏油灯,并且燃烧着旺盛的火焰,一枝墨色的梅花插在青涩瓷瓶中,在画的远处,有一把墨色带赭石颜色的提梁大壶,在壶的旁边还有两只透明的茶杯。整幅画画面清晰、简单,颜色对比和谐、舒服,协调流畅,但却十分生动,能够触动人们的情怀。欣赏画作的人们,在欣赏嫩芽新出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画家的心境,虽然没有华丽的房屋和茶具,但是一壶热茶,两只杯盏,这就已经足够了。这种超然、洒脱的心境,非常值得世人学习。

结束语

绘画与中国茶文化的融合,可以追溯到盛唐时期,从盛唐开始,中国的绘画艺术与茶文化之间就建立极为密切的联系,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茶文化对画家绘画思维的影响更加深刻,并且涌现出了越来越多优秀的绘画作品,不但促进了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促进中国美术绘画的创新与改革。

作者:王驰 单位:常州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余景学.浅析写实雕塑在茶文化中的应用与实践[J].福建茶叶.2016(5):385-386.

[2]王碧.从中西茶文化差异探究茶叶翻译技巧与方法[J].福建茶叶.2016(5):64-65.

[3]赵淑娟.以茶历史为切入浅析茶文化蕴含的哲学思想[J].福建茶叶.2016(5):259-260.

篇10

关键词:徽茶;文化;产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1-00-01

徽州地处皖南地区,山灵水秀,土质肥沃,茶树遍布。茶树云雾弥漫、空气清新、茶质优良,属于高山茶类,是国内重点茶区之一。“祁红”、“屯绿”历史悠久,驰名中外;“黄山毛峰”、“太平猴魁”、“顶谷大方”名列全国十大名茶之中;“白岳黄芽”、“黄山绿牡丹”、“黄山银钩”、“金山时雨”等都为茶中珍品。那么徽茶发展有哪些有利条件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呢?

一、徽茶的发展历程

对于徽茶的历史,关于徽茶最早文字记录见近千年前的《桐君录》:“酉阳、武昌、庐江、晋陵、皆出好茗。”汉晋时的庐江郡辖今安庆、六安、合肥、部分地区,从那时起皖南、皖西茶区初步形成,奠定后世安徽茶区的格局。东晋元帝时,有记载宣城茶叶列入贡茶,可见徽茶当时品质上乘。到了唐宋时期,歙州文化(今黄山市、绩溪县、)地区茶叶因量大质优,受到民间热捧。据记载河北、山西等北方地区“人皆尚之”。同一时期,宣州鸭山茶与舒州天柱茶并列,风靡江南,远传京洛。明清时期,徽商崛起。当时,徽茶借徽商席卷全国,名扬远外,徽州休宁松萝茶是当时茶界“三甲”之一。清末,徽茶传承创新,厚积薄发。一飞冲天的黄山毛峰、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夺金的太平猴魁、风靡欧洲的祁门红、独树一帜的六安瓜片均创制于这一时期。如今,黄山毛峰等绿茶制作技艺更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徽茶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自然条件优越。徽茶产于黄山脚下的古徽州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降水充沛,昼夜温差大,再加上大部分地区是丘陵山地,土壤呈酸性,适合茶叶的生长与栽培。

(二)茶叶内在品质较好。我省皖南地区茶区属高纬度茶区,茶叶芽肥叶嫩,具有持嫩性好、芽叶肥壮、水浸出物丰富、耐冲泡等品质特色,特别是影响香气和滋味的芳香物质、氨基酸等含量高,茶多酚、咖啡碱含量适中,奠定了生产优质绿茶的良好基础,符合消费者大众绿色食品的需求。

(三)茶文化底蕴深厚。上文我们介绍了徽茶的发展历程,徽茶文化包括古老而多样的区域文化、民俗饮茶文化、徽派风情、佛道文化、以及徽商经营之道,历来是徽茶发展的重要的促进力量,是融诗文、书画、歌舞等艺术于一体,集经济、宗教、思想、民俗、旅游、园艺、食品、陶瓷工艺于一堂的文化现象。所以发展茶产业促进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共同发展。

从徽茶发展的有利条件可以看出,茶叶的发展是受自然条件、区位条件、、文化因素等影响的,同时也受到交通条件、国家政府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三、茶产业发展的生存现状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在生产方面,茶园基础设施薄弱。茶树老化,茶园稀疏,管理粗放,采摘期短;基地建设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企业与农户之间缺少一定的联系。经营者在利益的驱使下,销售一些高残留农药茶叶,给安全带来隐患。

(二)在加工方面,茶产业规模小,卫生差,厂房陈旧,设备简陋,体系不健全。

(三)在销售方面,茶叶品牌多,竞争力不强,比如说黄山毛峰,全市就数十家,企业数十家注册商标质量也是参差不齐,导致真伪难辨。

(四)在服务方面,有关茶方面的技术人员和专业人才缺乏。尤其是当代对茶道文化的忽视。

(五)在技术方面,由于没有先进的设备,制茶只是利用手工的多,只是单一的传统工艺,虽然纯天然,但是生产效率低下,创造的经济价值低,影响茶的数量与质量。

(六)在市场方面,一些农村地区交通闭塞,没有广阔的市场;还有就是没有打开国外市场,虽然中国的名茶在中国如火如荼,但是在外国发展却举步维艰,中国是茶产量最多国家之一,如何拓宽国外市场,将中国茶走出去。

所以说,茶产业是个系统复杂的工程,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针对存在的问题解决要分轻重缓急。

四、解决茶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提高茶叶的质量。重点我们要关注茶的生存环境,保护茶的生存环境,还要防止农药的过分使用。鼓励使用天然的有机肥代替各种化肥,达到产茶天然化的要求。关于环境问题,可以从政府、企业、个人努力共同努力。首先政府制定农药使用管理意见,严把农药准入原则,对违反规定的严惩,还有就是政府可以采取鼓励一些环境目前还没有被破坏的茶农用心经营茶地,保护古茶的生长,提供优质茶;企业也应该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鼓励把质量尽量做到上乘,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个人应该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加强辨别真假的能力。

(二)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集中力量培育一批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带动力的龙头企业。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鼓励各类社会资金投资茶产业,并且支持潜力大、前景好的中小企业发展,形成大中小企业相结合的茶叶企业群体。

(三)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引导鼓励茶叶企业、茶农成立茶叶协会、茶农专业合作社,提高茶叶生产、销售的组织化程度,积极发展订单生产,鼓励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引导企业、基地、中介组织、茶农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合力参与市场竞争的经济利益共同体。

(四)打造自己独立的品牌。引入时尚理念可以设置富有创造力的品牌。创新茶产业设计,并从茶叶本身延伸到茶叶包装、茶器具、茶旅游等有关的方方面面,而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相关的知识,比如说茶艺茶道,为茶文化发展增添新活力,新的发展契机,使之成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品牌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做强做大自己的品牌,加强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