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设计专业范文

时间:2023-07-06 17:43: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工程设计专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工程设计专业

篇1

建筑设计人员来说,了解一些有关结构方面的知识,对处理好建筑专业与结构专业的关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个好的建筑作品,是各个专业密切配合,共同努力的结果。

关键词:结构;建筑;配合

引言

在建筑工程设计中,一个工程的设计人员,是按建筑、结构、设备等专业分配,各司其责,依据本专业的功能要求和规范要求设计。就各自专业而言,都能满足设计要求,没有太大问题。而整个工程设计图结合在一起时,往往就会出现“打架”、“碰撞”,相互矛盾,相互影响等一些问题,甚至出现了一些大的不可调和的矛盾,需要各专业间反复修改,甚至多次设计。严重影响了设计质量,导致设计周期延长,浪费了设计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出现这些问题,小的问题各工种之间可以通过沟通、协调解决。大的问题或者一些原则性问题,各专业都不能违反自身的“强制性条文”,则这些矛盾就难以解决,需要动“大手术”,甚至对设计做根本性的修改。

相对而言,建筑专业与结构专业之间矛盾会突出一些。

结合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就一些建筑方案的确定与结构专业有着密切关系的一些技术性问题,和同行做些探讨。希望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1 建筑设计与砖混结构的一些相关问题要点

建筑专业是工程设计中的“龙头”和先行。在建筑方案确定和初步设计中,既要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要求和立面效果要求,又要满足结构专业和设备专业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在确定结构形式,柱网布置和剪力墙设置等问题中,建筑专业与其它专业,有着一定的直接“冲突 ”,处理好建筑物的“适用、安全、经济、美观”基本要求,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是有一定难度的。

要根据建筑的高度、规模和层数,针对所采用的结构形式,在建筑设计中,对一些结构的技术指标加以控制。

砖混结构适用于多层建筑,是最常见的较为经济的一种结构形式。

1.1砖混结构层数限制

依据工程所在地的设防烈度,如6、7、8度时:则丙类建筑最高层数限制为8、7、6层;乙类建筑最高层数限制为7、6、5层;对于医院、教学楼等横墙很少的建筑,则最高限制为6、5、4层。

1.2 层高限制

砖混结构的层高,不应超过3.6米。当使用功能确有需要时,采用约束砌体等加强措施的层高不应超过3.9米。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底部层高不应超过4.5米。

1.3 高宽比限制

砖混结构房屋总高度与总宽度的最大比值,6、7、8度时:依次为2.5、2.5、2.0。

1.4 设置缝的要求

砖混结构的建筑物长度大于50米时,应设伸缩缝;当建筑物层数和层高存在较大差异时,或平面有较大拐折时,则应设置沉降缝或防震缝,缝宽70-100。

1.5 砖混结构墙体设置原则和构造要求

横墙间最大间距:6、7度时为18米,8度时为15米。

建筑设置门、窗和洞口时,应注意保证短墙的水平长度。比如7度时,承重窗间墙最小宽度,应不小于1米。

砖砌女儿墙高度大于0.5米时,应设置钢筋混凝土压顶和构造柱,构造柱水平间距不大于4米。

纵横墙的布置宜均匀对称,沿平面内宜对齐,沿竖向应上下连续,同一轴线上的窗间墙宽度宜均匀;门窗洞口不宜过大;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竖向通道不应削弱墙体;大空间房屋尽量设在顶层等等。

装饰性构件和非承重结构构件应采取可靠连接。

以上的结构基本技术要求,在建筑设计中,确实难以达到时,则应考虑改变结构承重形式。

2建筑设计与框架结构的一些相关问题要点

2.1 框架结构特点

框架结构应用比较广泛,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它的优点是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可以组成较大空间,便于构件标准化,定型化,以缩短工期。具备较好的抗震性能。最大高度七度时55米。不要超过十五层。

十层以内时,各项结构技术指标容易满足,比较经济。

但是,框架结构也有较大缺点。当建筑高度或层高较大时,它的水平刚度较弱,变形较大。对建筑平面的规整性和竖向房间刚度的突变性,有着严格的要求。

2.2 框架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

在建筑平面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柱网的合理布置,既要不影响建筑的正常使用,又要满足结构安全性能的要求。柱距和柱跨一般6-8米为宜,框柱布置要尽可能对称、均匀,纵横向尽量对齐、成组。非承重内墙采用轻质材料。

多层时不宜采用单跨框架结构。高层时不应采用单跨结构。框柱截面不宜小于300X300,圆柱截面不宜小于350,框梁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房屋高宽比不宜大于4。

在框架结构中不允许采用两种不同的结构形式。电梯间、局部突出屋顶的房间,均不得采用砖墙承重。

底部剪力墙-框架结构和框支结构,特点是“头重脚轻”,上刚下柔,受力状态不好。故应谨慎采用这两种结构形式。

3 高层建筑设计与结构相关问题要点

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超过24m的建筑为高层建筑。高层建筑一般常用框架结构、框架-抗震墙结构、以及抗震墙结构。高层建筑设计与结构关系更大、更密切。

3.1 谨慎选址

在总平面布置时,高层建筑要选择有利的场地。要远离滑坡体,避开断裂带,选择较好土层,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控制相邻建筑的水平距离。

3.2 对建筑平、立面的宏观控制要求

对于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来说,应优先采用简单、均匀、规则、对称的建筑结构方案。严格控制房屋的高宽比。结构构件平面布置的刚心力求与建筑物的质心相一致。结构沿竖向的构件布置宜等强,避免楼层刚度有较大的变化,保证结构构件在水平纵横向和房屋的竖直向的连续性。严格控制平面的凹凸尺寸、外挑尺寸、楼板开洞尺寸等。

不宜采用不规则的建筑方案。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建筑方案。对于严重不规则的建筑方案,根据建设部令,要求建筑师予以修改、调整。

3.3 设置防震缝的要求

体型复杂、平立面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结构,可按实际需要在适当部位设置防震缝,形成多个较规则的结构单元。通过调整建筑平面形状和尺寸,尽可能不设缝。必须设置防震缝时,要留有足够的宽度(100以上),上部结构应完全分开,防止地震时相互碰撞。也就是说,分则彻底,连则牢固,不可“藕断丝连”。

留缝宽度,要根据相邻较低建筑高度计算确定。

3.4 结构构造设置的一些基本要点

电梯井不宜设在建筑物角部或边部。由于受到框柱和基础梁影响,在做电梯井底坑和集水坑时,使用空间会受到不利影响,基础难以处理。

在顶层设置水箱间或其它有较大荷载的设备构件时,要尽量选择直接设在跨度较小的框架梁上。使它的水平受荷面积加大,并控制设备构件的高度。

在楼层布置框架间填充墙时,应尽量使楼层上下连续、均匀。最好采用柔性连接的轻型隔墙。

4 高层建筑与框架-抗震墙结构设计要点

随着高层建筑物高度的增加,一般十层以上时,框架结构的抗水平地震能力减弱,一味增加框柱断面是不可取的。而设置一些抗侧力较强的抗震墙,是最有效最可取的方法。

4.1 抗震墙设置原则

框架-抗震墙结构体系,抗震墙设置的数量多少,是以满足结构位移限制作为依据的。

抗震墙布置应与建筑使用要求相结合,在进行建筑初步设计时,要考虑抗震墙的合理布置,既不影响使用,又要满足结构的受力要求。根据建筑物高度和刚度要求,可以采用L形、T形、工字形、十字形等形式,和框柱组合,形成较好的受力体系。

抗震墙布置要对称、均匀、分散,靠近建筑布置。墙肢长度既不能太短,亦不能太长,尽可能使结构刚度中心与建筑物质量中心相一致。

抗震墙布置应贯通全高,使结构楼层上下刚度连贯而均匀。抗震墙上开洞亦应尽量做到上下对齐、大小相同。

抗震墙应沿两个主轴方向设置,刚度相接近。

控制短肢抗震墙的设置数量。

4.2 抗震墙构造要求

抗震墙截面厚度不宜小于160,短肢剪力墙截面厚度不应小于200。墙肢水平截面长度不宜大于8m。

框架-抗震墙结构也有缺点,抗震墙间距不能太大,平面布置不够灵活,难以满足公共建筑的使用要求。

一个结构单元,不应采用两种不同的结构形式。

5其它工程

对于幼儿园、中小学教学用房、人流密集的大型多层商场、医院等乙类建筑,为重点设防类。抗震要求比一般建筑更高。

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结构的安全性。

6 结束语

总之,房屋的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关系密切,相辅相成。

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公开;毕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1-0155-02

21世纪高等教育的战略要求是加快“人才培养、知识创新、新技术应用”。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水平、高层次人才,同时要求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在科技发展迅猛的今天,要想实现上述要求和目标,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使用新教材,改革教学方法。

由于建筑工程专业毕业生都从事建设、管理和设计工作,需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毕业设计是一个重要过程,要求把所学课程做到融会贯通,是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前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也是学生在学校完成的最后一项大作业。建筑工程专业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应能将所学力学课程与专业课程结合起来,能够读懂施工图纸,能够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达到工程师的基本素养。因而毕业设计教学过程比较重要。怎样才能保证并逐步提高毕业生毕业设计质量是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1-7]。笔者针对贵州大学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现状,介绍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并给出相应对策。

一、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选题难易程度不一

毕业设计题目类型多,如多层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设计,小高层酒店设计,设计高层商住楼,轻钢和重型钢结构厂房设计,施工组织设计与预算、工程量清单计价与施工组织设计等。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对框架结构较熟悉,对其他结构较陌生,造成选题时出现部分指导老师名下学生较多,而概预算指导老师名下学生不足的情况发生。在高层商住楼设计过程中,为使计算结果满足相关规范指标的要求,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去调整模型,且后期施工图的绘制比框架结构教学楼设计工作量大,时间非常紧张,基本没有手算内容。毕业设计时,涉及到的软件有PKPM、天正等。由于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概念设计不清楚、对相关规范不熟悉,因此对电算结果判断与把握不准,往往计算结果出现问题后不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更不知如何解决问题。毕业设计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的概念设计引导,毕业设计不能仅仅只依靠计算机辅助设计完成,重视理论培养。要加深学生对结构设计的理解,通过PKPM软件计算与手算一榀框架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对误差的原因分析。毕业设计过程中,有些指导老师要求手动计算一榀框架,而有些指导老师又不作要求,导致难易程度不一样。

(二)指导老师辅导时间不足

大多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同时还承担有其他的教学任务、行政职务、科研任务、设计任务、施工管理等,随着近年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数量逐年增多,贵州大学受到编制和地理位置的限制,师资队伍建设跟不上,导致指导老师严重短缺,每个指导老师要指导12名毕业生,工作量较大,一般指导老师每周辅导两次,每次2个小时,但个别指导老师每周只辅导一次,短短一个小时,无法保证辅导质量。大多学生已经习惯填鸭式教学,毕业设计辅导过程中,指导老师不主动讲解,学生因为本身知识面窄,不向指导老师提问,不能形成良性沟通,导致有效辅导时间减少。

(三)毕业设计学术价值不足

毕业设计选题以工程设计类题目为主,只有少数学生选择施工组织设计或预算。最受欢迎的题目为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等框架结构设计。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就业单位集中在施工单位,少数去设计院、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极少数考研、考公务员,基于此,毕业设计对于大多去施工单位的学生有较大指导作用;但对于继续读研究生的学生而言,可设计有科研意义的毕业设计题目让其参与,从而对其今后研究生学习起到铺垫作用;对于去设计院工作的毕业生,可设计比较实用的框支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以便工作后能独挡一面。

(四)毕业设计内容单一

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分为两部分: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其中,建筑设计2周,结构设计11周。建筑设计时间较短,学生一般从网上下载完整的建筑图,造成部分学生的建筑图完全相同,导致后面已经进入结构设计部分时还在修改建筑图,迟迟定不下来,建议可由指导老师提供建筑图,以避免学生在建筑图上浪费时间和金钱。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关键,它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大多去施工单位,因而施工组织设计和概预算对学生到施工单位工作也有较大的实际意义,甚至有些建筑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从事概预算相关工作,应把施工组织设计和概预算纳入到毕业设计过程中来。

二、毕业设计改革对策

(一)建立毕业设计标准化题库

学院建立标准化的毕业设计标准化题库,控制题目的难易程度一致。由各个指导老师根据自己在工作过程中参与到的实际工程项目的有关数据,整理出相应类型的毕业设计题目,把设计题目和相应的建筑方案建档进入毕业设计题库。在被选入毕业设计题库前,组织教研室老师对设计题目和建筑方案进行讨论,以便控制题目的难易程度基本一致。在毕业设计开始前,学生可从题库从选择相应题目和方案,以避免出现指导老师名下学生不均的现象。

(二)指导老师小组化

毕业设计可实行分小组和指导老师负责制,即要求2个老师组成一个毕业设计指导小组,原则上该小组题目相同,每小组由20~24名学生组成。设计过程中,每个指导老师单独辅导两次,比不分组前辅导时间增加1倍,可提高辅导的时间和效率。小组中的两名指导老师应及时沟通,并互为评阅人,及时解决毕业设计中学生存在的问题,以保证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

(三)毕业设计内容规范化

建筑工程专业结构设计为毕业设计的重点,建筑设计一般只有2个星期的时间。结构设计时间长,要进行细化和标准化,如把结构设计分为电算部分(结构计算、结构施工图绘制)和手算部分,主要包括有:基础设计、地梁设计、梁板柱设计、楼梯设计等,尤其是手算部分,规定应统一,不能出现有的计算一榀框架,而有的只计算一个连续梁,出现难易程度不一致现象。做到尽管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不同,但最终设计成果基本相同。

(四)毕业设计评价科学化

毕业设计的评价应由指导老师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和设计成果评价、评阅老师对图纸完成情况及计算书评价、毕业答辩评价三部分组成,每部分比例分别为0.4、0.2、0.4,应提高指导老师在评分中的分量。而实际执行过程中,评阅和答辩往往一起进行,且答辩时指导老师也在答辩委员会成员当中,造成毕业设计评价不规范。指导老师结合日常考勤和设计成果给分;评阅老师评分时可按建筑20%,结构80%的标准制定评分细则;毕业答辩根据自我介绍、图纸情况、计算书、回答问题、应变能力、表达能力、仪表等制定评分细则。在答辩问题上,也要控制难易程度基本一致。

(五)毕业设计二次答辩

为了使学生做毕业设计时不能太过松懈,在毕业设计的动员大会上要求,每个组毕业答辩时,排名最后一个学生必须参加二次答辩,二次答辩委员会由学院安排,答辩更加严格,答辩不及格不能获得毕业证书。此项规定能促进学生努力完成毕业设计,规范毕业设计过程中的管理,以避免其参加二次答辩。

(六)毕业设计公开答辩

为鼓励优秀毕业生做好毕业设计,对于每小组设计过程中表现最突出、答辩表述清晰、回答问题正确的毕业生,学院组织公开答辩推选出学校优秀毕业设计和学院优秀毕业设计,并可考虑颁发证书和适当的物质奖励以此来激励毕业生做好毕业设计。进行毕业设计公开答辩时,应加大宣传力度,尤其是大三马上进入大四即将要做毕业设计的学生。

三、结语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学校的最后一门综合性课程的学习,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设计原理和方法,无论今后从事设计还是施工,都能更好的完成工作。毕业设计指导方法改革和实践意义重大,只有学生勤于学习、指导老师准备充分、计划合理、管理科学、辅导时间充足才能真正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使毕业生学习到真本领,踏入工作岗位后能给贵州大学添光添彩。

参考文献:

[1]沈良峰.关于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2003,(1):46-47.

[2]舒赣平,卢瑞华,吴京,等.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2):105-112.

[3]万泽青.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山西教育,2007,33(30):227-228.

[4]张先进,金康宁.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1997,(1):38-39.

[5]卢瑞华,舒赣平,范圣刚,等.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调查与剖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1):96-99.

篇3

——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专业社团建设纪实

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赵梦磬

前言:高校扩招已经整整20年了,“学风日下”已经成了很多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者最头疼的事情,近两年,教育部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各项举措陆续出台,我们一直都在探索建设良好学风、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突破口,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实践和研究,我校建筑工程学院(原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找到了一条比较好的路径,并在全校推广,就是创办专业社团,将学生大把的课余时间用好、用足,让学生主动走出寝室、走下网络、走进专业社团,学习风气明显好转,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很快,就业质量大幅度提升。专业社团成为学生最受欢迎的第二、第三课堂。

一、专业社团对学生很有吸引力

1.我们的专业社团并不是由学生自主成立而是由专业教师主导成立,这团名称、社团章程、社团规模、入社条件、社团活动内容、社团愿景都是由专业课老师设计;

2.专业社团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对学生专业的广度、深度、难度、强度、高度都有很大幅度的提升,学生可以在社团里学到更多实用的东西;

3.专业社团打破专业界限、年级界限,同一个专业社团里,有来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志趣相同的学生,扩大了学生的交友圈子,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4.专业社团更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的孵化器,组队参加省级、国家级竞赛都是以专业社团为单位报名;

5.专业社团不收取会员任何费用,在我们的努力争取下,学校从2018年开始专门匹配了学生专业社团活动经费,用于专业社团日常活动的开展;

6.学生每年各种评优、评奖、推优入党等都将是否参加专业社团满一年作为必要条件之一。

二、专业社团的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和科学化轨道

1.为了避免专业社团走形式、一阵风,我们用了半年时间进行调研,包括对各系、各教研室的老师和一半以上的学生进行走访、谈心、问卷,在此基础上,我们以学院正式文件的形式出台了《学生专业社团建设实施方案》文件包括以下内容:(一)创办学生专业社团的必要性;(二)创办学生专业社团的基本步骤;(三)学生专业社团的基础条件保障;(四)学生专业社团的管理。《实施方案》确保了以后专业社团一直朝着健康、良性轨道发展。

2.改革学生团学机构,设立学术中心,在学术中心下面设立学习部和专业社团部,专业社团部就是所有学生专业社团的管理机构,在学工中心指导下开展工作,负责对所有专业社团进行管理、监督、考核、评价,社团部制定了《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专业社团章程》,包括专业社团概述、专业社团组建要求、专业社团管理办法、专业社团奖励政策、专业社团评优细则、附则六个部分,这个《章程》是每个专业社团创办、发展、活动、评优的依据。

3.离开了专业教师的指导,专业社团不可能有实质性的发展和意义,因此我们还专门对专业社团指导老师的考核、评价、奖励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大激发了老师们利用课余时间和所指导的专业社团一起成长进步的积极性,根据活动记录确认指导老师的工作量,每年一次的专业社团表彰大会都会对优秀指导老师进行比较高规格的表彰和奖励,学期考核和年度考核也要与指导专业社团的情况密切挂钩。

4.学校投入经费为专业社团保驾护航。土环学院专业社团成立一学期以后,学习风气明显好转,学校立即做出正面回应,一开始对专业社团活动产生的经费审核实报实销,2018年为了鼓励各个二级学院积极发展专业社团,将专业社团活动经费直接纳入预算并逐年提高标准,以土环学院为例,2018年专业社团活动经费为2万,2019年预算翻倍为4万,前不久公布的2020年预算增加到4.75万元。不仅如此,在学校功能用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专门为专业社团规划了固定的活动场所。

5.为了加强对专业社团的管理和指导,推进专业社团积极健康发展,土环学院学工中心5名专职辅导员于2017年11月(首批7个专业社团创办于2017年3月初)向学校科技处申报了校级重点科研课题《民办高校专业社团建设实践与探索》,成功立项,研究周期为两年,在这两年时间里,课题组成员深入各个专业社团活动现场,收集整理专业社团各种活动资料、图片,指导社团部的学生干部开展工作,学生积极性越来越高,根据科技处反馈的信息,这个项目已经成功结题。

6.土环学院学工中心以专业社团为抓手,推进学风建设,每年都要按计划举办隆重的专业社团表彰大会,正面引导更多的学生加入专业社团,还了《致土环学院专业社团全体成员的公开信》:

“各位社员,你们好!

当我们竖起土环学院专业社团大旗的时候,欣喜地看到了你们不甘人后、勇于进取的优秀品质!在安逸和勤奋面前,你们选择了后者,在自律和放纵面前,你们选择了前者。一个勤奋和自律的青年一定会得到“上帝”的青睐,天道酬勤!

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多一门技能就多一次机会,多一点知识的厚度、宽度和深度同样会多一次机会。想靠课堂上、书本上的那一点点肤浅的专业知识去打败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的竞争对手简直就是痴人说梦、自欺欺人!既然你们选择了参加专业社团,也就选择了不再浪费青春年华、选择了不再迷茫和颓废、选择了不再慵懒和享乐,为你们极其明智的选择点赞!

专业社团是老师们智慧、勤劳和奉献精神的结晶,是你们增长知识、锻炼技能、磨练意志和综合修养的沃土,请你们倍加珍惜,错过这次机会可能遗恨终身。加入社团仅仅是开始,积极地、主动地、长期地、踏实地、认真地参与到每次社团活动中才是最最重要的!所以,希望你们不要三分钟热情,要抵挡住游戏、玩耍、吃喝、懒散的诱惑,尽可能把课余时间“泡”在社团里,一时的放纵和安逸换来的可能就是终生的悔恨和卑微!

指导老师(团队)对你们的指导是被“逼”出来的,他们都有很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他们的时间和精力需要你们“厚着脸皮”去挤,这就需要我们各个社团的干部有(即使没有也要很快具备)全局观念、领导才干、策划能力和沟通技巧,为每一位社员争取到更多的活动和被指导的机会。

专业社团不同于以往的兴趣社团,她是你们大学期间的第二、第三课堂,可以帮助你们拓展知识和创造新知识,你们要有开拓创新的意识和勇气,“阳光总在风雨后”,付出一定会有回报。

专业社团还是交友的平台,共同的追求和爱好让友谊弥足珍贵且弥久不衰,成为一生的宝贵财富!”

这封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不仅土环学院的学生热情高涨,其他几个专业学院也相应跟进,越来越多的专业社团如雨后春笋,令人欣慰!

三、专业社团发展迅速,学风建设取得良好效果

1.土环学院从2017年3月初启动专业社团建设,到现在近三年了,社团数量从最初的7个扩大到现在的15个,所有专业都成立了专业社团,社员人数超过了在校生总数的65%。学校其他二级学院也纷纷借鉴土环学院的做法,有的学院甚至已经将专业社团数量发展到20几个;

2.专业社团活动的形式和内容都更加丰富了,专业讲座、知识竞赛、各类专业竞赛的校内选拔赛、学术沙龙、学生作品展、建造文化周等活动让学生收获丰富,很多学生自觉地把课余时间“泡”在专业社团里,综合能力明显提升;

3.专业社团打破专业界限,让学生认识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为以后事业发展积攒了更广的人脉资源,比如,土环学院部分建筑类专业社团就吸引了经管类和机电制造类专业的学生加入;

篇4

建筑产业在我国的迅速发展,让社会建设更需要拥有高等专业技术的应用型人才。而纵观整个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室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就需要在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上投入更多关注与重视,从而促进整个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人才方面的培养[1-2]。但是现目前的实际情况表现为,在人才培养的具体过程中,很多还都是留存于简单的形式之上,无法确保其根本意义上的实质性结果。而在实训室相关效果的评价系统上也不完备,因此导致最终的成果甚微。综上所述,想要推动培养建筑人才工作的实质性发展,扩大专业实训室建设,以此更好适应社会人才市场的变化就显得十分关键。

1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室的基本建设原则

满足需求是基本建设过程中的首要原则,因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室的建设,其本质就是为了满足更多的专业教学需求。所以,想要顺利开展专业实训室的建设就必须满足于专业课程的相关扩展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现代人才市场的需求。建设实训室过程中,应以工程技术专业为主,让专业知识的实训培养在技术水平上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在满足正常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实验与科研工作的相应开展,达到实际训练中的真实性锻炼效果,这样才能更好调动学生,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上的积极性、学习能力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实训室的建设与专业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基本建设原则就是要与具体课程的建设紧密相关,并且能够满足各项专业实训与实验要求与专业技能的培养提供保障。在满足正常教学实践与教学科研要求的同时,还要以建筑工程专业的主要相关课程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基础[3-4]。当前建筑行业专业技术的持续发展,必然会在高校具体的实验实训中得到条件上的具体反映,因此,对于实训室的建设首先要保证的就是实用性。使实训室不仅能够反映出当前行业的技术成熟程度与技术发展趋势,同时又能体现出教学、学习和实践三者之间相互结合的职业性教学理念,为计划实施的重要原则提供保障。由此,将实用性与前瞻性充分结合,保证训练是为了在实用性上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而产生,根据实用性基础,从而发展出相关专业教学的要求。依据建筑工程专业技术在当今建筑行业中所得到的快步发展作为基础,集合实用前瞻性提高学校整体的实训环境为实训室增加更先进的设备,将传统的教学设备进行资源的整理回收二次有效利用。这样的建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学成本提供真正有效的成本节约,从而在其他更重要的建设环节中加大项目资源建设。满足现阶段实训教学的具体需求及未来发展需求的同时,也要在学校的具体建设用房面积和财务现状做充足考虑,在实验室的建设选择上,要做到合理规划,重视内在本质,在实际的建设工作中精打细算,避免过程中出现不必须要的浪费情况。此外,资源的高效利用及有效共享也是实训室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工作环节,充分提高实训室的利用率,提高其自身的投资效益、资源共享方面的高效性原则。让实训室在满足建筑工程技术的研究平台和基础后续建设的同时,也为校方未来所计划要开办的其他工程类专业服务,提供更有价值的工程造价与工程技术建筑流程参考[5]。

2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室的建设意义

学生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室的实际使用者,因此就要时刻清晰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主要意义及其目的。实训室侧重于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决策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能力、沟通能力等各方面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因此,在实训室的具体建设过程中要全力为学生提供有利于专业技术学习的环境,在学习物资上做好重要保证。使得学生能够在实训室中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从而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互结合,更细致化的对专业技术知识进行全面理解。在规定工作岗位中,实现自身的实习岗位内容,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工程现场中的每一细节,将课堂的理论知识学习在自己的实际动手操作中得到最好的现场应用,并根据工程现场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找到自己在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中具体所存在的问题。实训室的教育设备和教学环节,都是为更好地服务学生而建设的,其重要的建设意义就是培养学生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的综合实践能力。实训室要为学生搭建的是与真实更加相近的实验平台,通过实际训练的方式,让学生在过程中学会更多的专业知识,同时锻炼出自己在具体实践中的动手操作能力。逐渐对自己的专业产生更强烈的学习兴趣,在实训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专业技术,还可以培养出学生在未来社会和工作中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责任感。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到自己未来所要从事的行业,进而更了解自己的专业在实际中的技术应用。在学生未来的就业方面分析,也应该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室建设中的关键建设意义所在。基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室建设的重要意义,学校应当投入强大的师资力量,同时在教师的教学质量和专业程度上也要做到严格把关,提高实训室建设的整体教学质量和良好的专业教学形象。以此创建优良的办学环境,通过其自身的建设优异性吸引更多学生的选择,在具体的专业技术展现上起到扩大生源的校方意义和作用。建设实训室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的意义是理论知识与实践的高度结合,增进专业整体共同性,推动教学改革更进一步的发展,综合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保证建筑工程技术在具体专业实训中的效果。在满足相关教学指标的规定下,进行整体规划的初步制订实现其工作的综合性作用意义。同时还需要与企业有相互之间的良好合作,通过相关专业技术应用的企业最新发展动态,了解企业与技术人才的方向性需求在日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的为学生进行学习计划的教学制订及确定学生具体的专业培养方向。让学生在未来的人才市场竞争中,能够根据自身的专业技术优势和综合性行业社会见解,掌握实现自身价值的主动权。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室的建立对于企业的意义在于,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为学生提供极佳的学习环境和强而有力的实习实训保障,学生可以按照建筑工程中的操作规范,在各岗位上完成轮岗实训,通过具体的实训内容让学生拥有学生和员工层面上的双层身份体验,促进学生提前在校园之中就能够感受到企业中的文化,使得个人在走向具体工作岗位之后,马上适应自身的岗位角色。基于平时专业知识的掌握,动手能力的实践培养,实训过程中养成的良好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良知在实际工作中都能够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职业力量,实现自身的专业技术应用。通过实训室的建立,让学生能够在上岗之前尽量多的接触到日后未来的实际工作内容,对学生在就业方面也具有着良好的积极意义。

3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室建设的方向措施

想要使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未来的人才市场竞争和其自身在社会工作中的被需要性,学校需要做的就是在以往的人才培养模式上加以创新改革。建立学校和企业间的合作产教融合教育机制,根据校方的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具体特性,成立相关的指导委员会组织。其主要的实质性工作内容就是对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良好合作进行具体的指导工作,其组织的核心成员也必须要具有绝对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因此其组织中的主要负责人就应由具体的政府相关职能负责人、建筑方面的专业领导者和行业标尖企业和核心骨干教师,来共同组成组织中的具体人员架构。以实现专业建设目标为最终结果,定期开展相关的专业建设综合实践活动,利用委员会组织的专业程度对其专业在整体发展上进行方向规划,制订全面的培养计划,在完善建设管理制度的同时,创新改革教学方案中的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术产业的研究与开发,对整体的教育质量进行科学合理化的指导评估。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改革,构建“以岗为主,以岗定课”的课程结构。对课程进行总体性整合,根据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等综合性因素“融赛、融证入课”。实现“四三二”人才培养模式,“四”即课岗证赛四方面融合、“三”即指教学中的三为一体、最后“二”就是职业职能素质双达标。以此人才培养模式来促成课程内容、教学安排、技能比赛和职业考证在具体内容上的相互一致。

4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室建设中的师资打造

教师对提高学生专业技术上的学习成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校方在师资队伍方面的建设,就必须要以整体的团队建设和教学改革为重点目标。选择具有高级专业性的教师带头,使整个团队共同积极进取,不断开拓创新,从而实现行业整体的持续性发展。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可以依据新出台的激励性政策,聘请拥有高学历水准和实际工作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加入到教学队伍当中,可以为整体的教学质量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对于人才培养的方案修订论证和具体的教科研活动,每年按照具体要求定期开展,并向学生开办专业讲座和学术研讨,通过具体实践、外界学习交流和企业专业技术讲座,提升教学队伍的整体教学能力。针对于师资队伍的集体培训,也应在满足形式多元化的同时加强实践性。着眼于师德加强和知识结构的更新建设,以中青年阶段的骨干教师为重点目标,提升师资队伍的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教师的业务知识储备和学习上的自觉性,以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现在教研工作中的勇敢探究与创新。鼓励教师在技术攻关、科研开发与技术服务等具体工作上与企业沟通合作的产业能力意识,积极承担其专业在各项社会技能中的培训作用。全面提升教师队伍在服务社会方面的能力水平提升。

5通过专业技术提高就业质量

作为学生和学生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所学专业在未来用人单位中的就业率情况。因此,就要求学校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建立起新的人才培养评估体系,将毕业生的具体就业率问题、整体就业质量及社会企业的满意度等问题,通过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衡量分析,根据用人单位的具体反馈及时调整校方在课程方案中的明确调整方向。校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于不同年级学生开展全面性的就业指导,坚持做到四年间不间断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方向指导,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选择专业中的实际现状,以此作为基础,客观的了解自己在社会和市场具体环境中,还需要达到怎样的职业目标发展方向。对于大二和大三的学生,校方应积极开展对其具有时期针对性的就业类指导讲座,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对于实际就业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有所了解。对即将毕业的学生,邀请知名企业家和成果卓越的实际就业校友,为大二、大三学生在就业经验交流上提供良好的沟通机会。让处在这个阶段的学生们,能够清楚认识到自己对于就业问题,存在的误区认知。同时,校方也应该大力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的运用实现更多可能性的就业机会。组织大三、大四的学生集体听有关于考验方面的技术应用动员讲座,让学生对于考研有初步的了解。利用考研这一重要手段,实现学生在就业率上的提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技术特点,正确对自己进行定位并做合理性的就业选择。

篇5

关键词:防空专业队;队员掩蔽部;装备掩蔽部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人防工程是战时防空、保证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随着城市的的发展,人防工程的建设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人防意识逐渐普及到了每一个人。但是,随着现代战争的多样化发展,一般意义上的人员掩蔽工程与人防物资库工程已不能满足当前时事的要求。在现在战争中,重要目标是空袭的主要目标,在人防工程中,战时能为重要目标服务的工程主要是防空专业队工程。在当前有这样一种看法,就是在未来的战争中,最后胜利者不是掌握武器最多的国家,而是受到打击能生存下来并能迅速恢复国民经济的国家。迅速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之一,就是对重要经济目标进行抢险抢修,担负抢险抢修主要任务的无疑还是防空专业队。 为此,防空专业队工程的建设会越来越受到当地人防部门的重视,随之防空专业队工程的工程量也会越来越多。那么在设计防空专业队工程时同样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接下来就设计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做一下概括与分析,探讨一下解决方案。

1 防空专业队工程中的队员掩蔽部与装备掩蔽部应否紧邻布置?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第2.1.7条:“防空专业队工程就是保障防空专业队掩蔽和执行某些勤务的人防工程(包括防空地下室),一般称防空专业队掩蔽所。一个完整的防空专业队掩蔽所一般包括专业队队员掩蔽部和专业队装备(车辆)掩蔽部两个部分。但在目前的人防工程建设中,也可以将两个部分分开单独修建。

根据上述理解,目前状况下,防空专业队工程的队员和装备掩蔽部是可以分开单独修建的。但是从长远整体出发,这样的布局设计缺乏科学性,从某种程度上讲,单个的队员掩蔽部或者装备掩蔽部遍地开花,它们两者之间形成不了功能上的联系。导致了防空专业队中的两个部分之间的协同作用非但没有充分发挥,而且对今后的人防工程建设和地下空间开发也造成了极大的困难。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防空专业队工程从审批到设计,队员掩蔽部和装备掩蔽部都应该尽可能的做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 诚然,由于实际情况的限制,在同一个人防地下室内,存在人防应建人防面积不能满足两个部分的面积指标的情况,那么在整体人防规划布局上,就应该着重考虑让两部分相互毗连,尽可能在战时最短的时间内形成功能的联系,让防空专业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战时城市防空、应急救援体系的主力军。

2 队员掩蔽部与装备掩蔽部之间的连通口如何设计?

在进行此连通口设计时,会遇见两种不同的观点:一个观点是队员掩蔽部属于战时人员停留场所,战时应除了能抵御预定的爆炸动荷载的作用,还应满足防毒要求,在性质上应该属于人防工程的清洁区;装备掩蔽部属于专业队装备(车辆)停留场所,战时应能抵御预定的爆炸动荷载的作用,但是可以允许染毒,在性质上应该属于人防工程的染毒区。所以在连通口设计时,应考虑设置带有洗消间的防毒通道,洗消间由脱衣室、淋浴室和检查穿衣室组成:脱衣室的入口应设置在第一防毒通道内;淋浴室的入口应设置一道密闭门;检查穿衣室的出口应设置在第二防毒通道内;另一个观点是队员掩蔽部属于人防工程的清洁区,但是装备掩蔽部是属于人防工程轻度染毒的区域,所以在连通口设计时,只考虑设置带有简易洗消间的防毒通道(由防护密闭门与密闭门之间的人行道和简易洗消区两部分组成)即可。

综述两种观点,不存在是非之分,只是第一个观点要求的相对严格一点,第二个观点要求的相对宽松一些。那么连通口该如何设置呢?应根据当地人防部门的要求,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要求及验收标准,遵循当地人防部门的意见,然后进行合理化的考虑。

特别要补充的是如果连通口需要设置带有洗消间的防毒通道的话,那该如何进行功能的布局与划分呢?队员掩蔽部人防面积只有区区的1000平方米,主要出入口需要设置带有洗消间的防毒通道,如果连通口也需要这样设置的话,按照3平方米/人计算掩蔽人数,专业队的掩蔽人数就会显得捉肘见襟。那么就应该从共用口部的方向着手,把队员掩蔽部的主要出入口和与装备掩蔽部的连通口共用,在第一防毒通道内开设朝防毒通道方向开启的密闭门与装备掩蔽部连通,这样既满足了主要出入口的要求,又满足了连通口的要求。

3 队员掩蔽部中的设计

依据《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规范要求,其防护要求应满足主体应能承受规定爆炸动荷载作用、有防化、防辐射要求(防辐射按0.1Gy标准)。通风系统应考虑清洁、隔绝、滤毒三种通风方式。防护单元建筑面积应不大于1000 m2,抗爆单元建筑面积不大于500平方米。掩蔽人数按照3平方米/人计算。干厕数量按:男每40~50人设一个便桶;女每30~40人设一个便桶。主要出入口应设置带有洗消间的防毒通道,设洗消污水集水坑、扩散室、两道防毒通道、洗消间,其中脱衣室、淋浴室、检查穿衣室使用面积各按每淋浴器平方米计;出地面段应设在室外,在地面建筑的防倒塌范围以内时,应设防倒塌棚架。其他出入口应设置密闭通道。人员出入口最小尺寸:门洞净宽1.0m,净高2.0m;通道净宽1.5m,净高2.2m;楼梯净宽1.2m。室外进风口:在防倒塌范围内时,下沿距离室外地坪的高度不宜小于1.0m,设防倒塌棚架;在防倒塌范围以外时,下沿距离室外地坪的高度不宜小于0.5m。

4 装备掩蔽部的设计

依据《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规范要求,其防护要求应满足主体应能承受规定爆炸动荷载作用,允许轻微染毒,防辐射要求可不考虑。通风系统采用平时通风系统,空袭时可暂停通风。防护单元建筑面积应不大于4000平方米,抗爆单元建筑面积不大于2000平方米。宜按停放轻型车设计,轻型车40~50平方米/台。主要出入口不设人员洗消,应设在室外,若为消防专业队装备掩蔽部的室外车辆出入口,不应少于2个;设洗消污水集水坑、防护密闭门一道;通道出地面段在地面建筑倒塌范围内时应设防倒塌棚架。其他出入口设防护密闭门一道,不设密闭门。人员出入口最小尺寸:门洞净宽1.0m,净高2.0m;通道净宽1.5m,净高2.2m;楼梯净宽1.2m。地下车库排风口应设于进风口下风向;排风口朝向人员活动区时,底部距室外地坪不小于2.5m。

专业队装备掩蔽部宜按进出依维柯【6.87×2.0×2.75(m)】改装的指挥、通信、救护车,中小型消防车、载重车、清障车。门洞高度、通行高度应宜不低于3.0m。战时按室内无人员停留设计。

参考文献

[1]郭东军,陈志龙,杨延军.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中人防专业队工程布局探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22(增1):2532-2535

[2]国家人民防空办公室.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S>.北京:国家人民防空办公室,2005

[3]杨延军,姜伟,郭东军等.城市人防工程总体规划理论初探[J>.地下空间,2002,(2):79-82

篇6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工程素质

随着建筑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建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来,一些学校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然花费巨资建设实训基地,紧跟人才市场发展变化,加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培养力度,期望培养出动手能力强、掌握最新工程技术的企业和社会急需人才。各高校的出发点都非常明确,期望值也很高,但是,实训基地如何构建才能达到人才培养目标,高额投资能否达到建设初衷,如何避免实训基地摆样子、走形式,如何充实实训内涵、提高实训质量,如何科学评价实训效果,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训基地如何为其他院校同类专业提供实训服务等问题,都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方案是确定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就业岗位群、课程体系等内容的纲领性文件。我院建筑工程系(以下简称我系)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通过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多次研究、讨论,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等形式,制定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旨在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新型工业化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从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实施与质量控制、施工组织与管理、成本控制等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建设行业一线高素质技术管理人才,主要在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测量员、资料员等岗位就业。

构建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及能力体系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通过多年的教学改革,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加强内涵建设,突出职业岗位需求,积极完善“双证书”制度,以造就建筑企业一线需要的“精施工、会管理、懂设计、通经济”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不断探索和实践,摸索出了工学结合的“一·二·三”人才培养模式。“一·二·三”人才培养模式内涵:“一”指搭建一个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联动,校企共建的合作平台;“二”指构建毕业证和上岗证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三”指通过三阶段工学交替,实现三级能力递进,达到“零距离”就业。三级能力指基本能力、综合能力、顶岗能力,如图1所示。

(一)基本能力

通过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确定了11门学习领域课程,每一门学习领域都是基于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代表一个专向能力,因此形成11项专项能力:施工图识读与会审、建筑材料监测与应用、建筑施工放线、施工安全预防与监控、施工组织设计、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砖混结构主体工程施工、现浇结构主体工程施工、建筑防水与装修工程施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资料整理与归档等。

(二)综合能力

按照行业和职业岗位需求,以真实的建筑工程项目为依据,创立专业综合实训,包括工程招投标训练、施工图纸会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工程预算、项目实施监控、技术资料归档、工程质量验收等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综合实训,努力营造真实的工作场景和教学情境,可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顶岗能力

通过在真实工作岗位上顶岗训练,使学生具备顶岗能力,实现“零距离”就业。

实训基地建设要求

11门学习领域课程都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需要真实工作任务的实训室或教、学、做一体化教室,需求见表1。

综合能力培养需要建设的实训室有工程招投标、技术资料归档、工程质量验收、施工建造实训室。为培养学生的顶岗能力,需要校企合作,共同建设一批校外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于是,形成以下建设思路:(1)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真实建筑工程的数字化三维结构模型;(2)校企合作,共同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材料检测中心;(3)将施工建造实训中心建设成为砌筑工、抹灰工等工种鉴定中心及施工员等资格认证中心和企业的职工培训中心。

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我院作为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既要考虑实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又要控制建设成本。从我院实际情况出发,形成以下建设方案:

(一)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真实建筑工程的数字化三维模型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各种各样的建筑结构拔地而起,积累了大量的工程实例。通过利用大型的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的强大建模功能,能建立起全面逼真反映建筑结构的模型,还可通过设置不同的材料、实常数、单元类型等参数,快速、有选择地展现所要观看的构件或细部构造。

通过编制APDL程序建立真实建筑工程的数字化三维模型,能达到如下的预期目标:完整地、全仿真地建立整个建筑的结构模型,包括基础垫层、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等;真实地显示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各种钢筋的形状、弯勾位置的定位、钢筋弯弧内半径、钢筋的锚固、钢筋的层次关系等,都必须与真实的结构完全一致;能确定钢筋的下料长度;能统计混凝土的体积;能统计不同种类钢筋的体积;能显示施工缝的位置等。

建筑工程有其独特性,不仅受季节、场地限制,而且技术含量高的还属隐蔽工程,施工完毕后多为不可见。数字式三维仿真建筑模型是以真实的建筑工程图纸为蓝本,进行1∶1的全真建模;可设置混凝土为透明的而钢筋则为彩色非透明;可随时随地、身临其境地进行实训或进行建筑翻样。

仿真建模系统将提供一个巨大的仿真演示平台,在该平台上实现施工、预算等功能,使建筑视图与施工变得形象、生动起来,学生一看就懂,一学就明白。

转贴于

(二)校企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我系已与武汉广益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土木工程质量检测中心。该中心定位于在石家庄周边承揽检测任务,同时为我系在校生提供实习实训服务。该中心成员以武汉广益公司的试验检测人员为主,同时由我系教师指导配合,以后实行以我院优秀毕业生为该中心的主要技术力量,我系教师为指导的模式,同时兼顾教学与业务开展。并且可以聘请广益公司的技术骨干来我系进行授课与实训指导,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长学生的工程实践经验,同时也为我系校企合作、资源共享、服务社会开拓了渠道。

建设目标与实训服务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满足学生专项技能训练需求。该检测中心建成后可方便我系在校学生开展建筑材料检测与验收、力学性能试验等专项技能实训项目,包括水泥基本性质检测、混凝土基本性质检测、砂浆拌和物基本性质检测、常见建筑材料力学性能试验、钢材拉伸、冷弯试验及钢筋焊接试验等检测内容;能够满足本系建工、造价、监理、钢结构、建装、室内六个专业相关课程实践教学需要。(2)强化施工生产性实训环节。按照建筑施工过程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要求以及专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开设与之相适应的施工建造实训项目。利用该检测中心开发施工建造取样与成品检测、工程质量与施工现场检测等实训项目,确保学生通过技能训练熟练掌握职业岗位需要的动手操作能力,实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工作任务的高度融合,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该合作项目已经开始实施,我院提供了600m2的场地,武汉广益咨询公司已投入了近100万元的设备,设备调试已完成,建筑工程等专业学生将于近期在此中心实训。

(三)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在建设数字化三维结构、生产性检测中心的基础上,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建设测量、施工、管理三类方向的综合实训中心,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中心主要实训室建设方案见表2。

校内实训基地不仅要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要成为技能鉴定、就业培训的多功能基地。我院是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已在建设厅指导下开展施工员、资料员、预算员等行业资格鉴定工作,因此,我们力争将建筑工程管理实训中心建设成为施工员、材料员、资料员、预算员等建设行业职业资格鉴定基地。与质监总站合作将建筑工程检测实训中心建成质检员、取样员等职业资格鉴定中心。与石家庄市就业服务局合作将建筑工程施工实训中心建设成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再就业培训基地,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

以培训基地为依托,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2008年,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准在我院设立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该基地旨在形成政府主导、行业引导、企业、学校共同建设四方联动的校企合作平台。该基地于2009年2月成立了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委员会,召开了基地建设委员会一届一次会议,参加企业达38家。

校企双方在自愿、平等、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在各委员单位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聘请成员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

学院将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导下,进一步扩大基地成员企业,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成员企业达到100家,以保证专业建设的需要。

结语

实训基地建设是三级能力递进培养体系中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所在,我院三维数字化建筑结构模型软件、校企合作生产性检测中心以及工程测量实训中心等三个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虽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但基本上满足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能力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篇7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是我院2004年开设的一个专业,现今已有9年的专业创办及成长经历,每年的招生规模在130-140人左右,第一志愿率每年都保持在90%以上。“十二五”期间滨海新区要实现建筑工业化,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数量、质量和规格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需要大量的从事装饰工程一线施工技术与管理的高技能人才。天津市实际注册的装饰装修企业约400家,未注册约200余家,行业从业人数约20万人,而这些建筑企业中人才结构不合理,具备高素质技能型的一线施工技术与管理人员较少,一线操作人员80%以上是农民工,技师和高级技师的比例均不足1%,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员约占从业人员总数的6%。天津高职院校中建筑类专业每年毕业生只有约1000余人。毕业生人数远远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需求。而且传统的教学体系及教学方法由于自身的种种局限性,已不能满足专业发展的要求,特别在专业特色建设及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特色专业建设的探讨与研究,以更快更好地促进建筑装饰专业的发展。

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有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具有较高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掌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基本知识,以建筑装饰企业一线的项目施工员为主要就业岗位,以设计员、造价员、材料员、质检员等技术岗位为就业岗位群,具有建筑装饰施工技术、施工管理、工程预算等职业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创新“校企合作、技艺融合、情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企业需求和专业特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以“4+1+1”为基础的“校企合作、技艺融合、情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校企合作”:发挥企业办学的优势,充分利用学院与油田的天然联系,在专业建设、方案制定、课程开发、教材编写、顶岗实习、素质教育、师资培养、员工培训、技术研发、技术服务等方面,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培养人才。

“技艺融合”:是指技术与艺术紧密结合,互相促进。在课程体系建设中,构建了以培养学生装饰施工操作技能为主的技术类课程和注重学生设计能力培养的艺术类课程,并将两者合理衔接。

“情境育人”: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在仿真或真实企业环境中,通过基于建筑装饰工程工作过程设计学习情境进行对学生的素质训练和能力培养。

基于建筑装饰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

围绕着“校企合作、技艺融合、情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方式,根据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对应岗位群的公共技能和素质要求,在建筑装饰各职业岗位与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转换,建立以建筑装饰工作过程为主线的专业学习领域(见表1)。

按建筑装饰行业职业资格标准将职业技能证书考核内容有机融入课程体系。建立技能考核基地和职业技能试题库,系统化组织技能考核,确保毕业生“双证率”达到95%以上,见表2。

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深化校企合作机制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实习、实训教学环节到企业做,该专业校外实训内容一般包括:整体空间的装饰方案设计实训、装饰施工管理实训、项目组织及工程管理实训等,这些实训内容要求学生进入实训单位接受相关内容的实践训练。但实际上因实训单位设置了各种限制,学生很难真正进行相关内容的训练。另外学校对校外实训活动中指导教师的工作没有详细的规定,他们也不懂得如何教授学生,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难以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在实训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本专业对建筑装饰实训基地进行建设,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并新建培养学生建筑装饰施工技能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实训中心(技术类)和培养学生艺术设计素养的装饰艺术实训中心(艺术类)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并完善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健全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提升实训基地的实训效果和成绩评价等方面的管理水平。实训室不仅满足学生专业实践实训需要,还利用实训室设备和人才优势,与合作企业面向社会承接工程设计与施工项目,带动教师和学生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同时,新建5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改善办学条件,调动专业与企业双方合作的积极性,形成良性互动的校企合作新机制,实现互利双赢。

基于行业标准,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

我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企业及生产性实训基地承接的真实设计与施工项目引人实训课堂,与虚拟设计项目交替,完成教学内容,改革评价方式,校企合作,项目来源有保障,有行业、企业专家指导,教学评价也有企业专家参与。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实训室的设备和人力资源进行实镜教学,既能达到教学要求,也能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目标,实现校企双赢的目的。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使每名学生都能通过训练了解行业要求和发展趋势。

建设“双师”结构,专兼结合的教学队伍

通过培养和聘请高水平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专兼职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对专职教师通过挂职锻炼、带实习、假期集中下现场、技术服务等有效途径增加其工程实践经历,进一步提高其生产实践能力,并通过国内外培训提高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和实施能力;对兼职教师着重于教学基本能力的培训。

强化“立德树人”为核心理念的素质教育

结合本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全面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促进学生专业能力、职业素质能力和道德品质的整体提高。

总之, 建筑装饰专业特色建设需运用新的教育理念,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及手段入手,从学科建设到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方面强化高等教育的专业特色,以培养高等技术专业人才为根本任务,继续探索课程、教学体系的合理整合,构建具备专业教育特色的教学实施体系,从而有力的促进建筑装饰专业的教学发展,培养更多的社会建设所需的高质量的专业人才。

(作者单位: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现状;内容构成;改革方案

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设计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一个极其重要的实践环节,是对各门课程理论学习与实践的全面总结,是学生从单一课程的学习到解决整个工程问题的升华,是学生对已学知识融会贯通的教学环节,对学生独立创新能力、协调工作能力和思想品德、工作态度、工作作风以及事业心和责任感等方面素质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

毕业设计的过程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训练过程。通过毕业设计实践环节的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做好该教学环节对于学生毕业后从事施工、监理或设计、造价等方面的工作都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如何适应高职教学的特性和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做好毕业设计实践环节的教学,值得深入探讨与思考。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试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现状和内容进行分析,并提出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方案。

毕业设计的教学现状和内容构成的分析

(一)毕业设计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环节基本上沿用传统的做法,即在最后一个学期集中8~10周的时间进行。其内容是要求学生在该时间段内完成某一多层民用(公共)建筑的施工图设计。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最后所取得的毕业设计成果往往只能达到以下层次:(1)建筑部分仅仅达到方案与扩初之间。(2)结构部分只能完成某一局部楼层的梁板设计或某一框架的设计。(3)结构计算采用手算。(4)施工图表达不完整。

这样的教学成果与实际工程的施工图设计存在很大的差距,学生只能初步地了解整个建筑物设计过程的皮毛,效果不甚理想。很多学生毕业时,对施工图特别是结构图的识读能力很差,远远达不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二)毕业设计内容的构成分析

从以往的毕业设计内容构成来看,整个毕业设计的内容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建筑部分要求学生对某一多层民用(公共)建筑进行建筑设计。内容包括方案设计、构造设计等。与之相关的课程有《房屋建筑学》、《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结构部分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设计的建筑方案进行相应的结构设计。内容包括上部结构设计和基础设计。与之相关的课程有《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地基基础》、《结构抗震》、《计算机辅助设计》以及必要的建筑力学知识等。

施工图绘制要求学生按照规范要求把建筑、结构设计成果用施工图的形式表达出来。与之相关的课程有《制图》、《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从毕业设计内容构成和教学环节的分析可以看出,整个毕业设计的教学过程实际上是本科教育方式的一个压缩版。

毕业设计教学的改革方案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专业的细分,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面向的将是多样的建筑工程工种。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阶段对整个建筑工程的构成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才能在毕业以后很快地适应所面临的不同工种的需要,以实现“零距离上岗”的培养目标。因此,有必要把毕业设计做得更深、更细,使学生能够把握建筑工程的整局,提高识读施工图的能力,使掌握的知识能够直接指导具体的实际工作。

对于学制三年的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要在比较紧张的时间内完成比较深入的毕业设计内容,按照传统的做法的确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通过对毕业设计内容的分析,按照理论“必需、够用”的原则,在教学中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和手段,对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要求等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就可以突破传统的“本科压缩型”的毕业设计教学方式,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各门课程之间相互独立,每门课程、课程设计的目的仅仅是为满足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和学习目的,很少考虑到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连续性、互补性。局部独立性较强,整体性较差,学生在学习中得不到良好的连续性、系统性和整体意识的训练,工程整体观念模糊。

笔者根据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制中的课程特点,剖析课程设置和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教学体会,对毕业设计教学和相关课程提出“分解融合”、“整合提高”、“汇总完善”的教学改革方案,以期达到更好的毕业设计教学效果。

(一)分解融合

该阶段是把毕业设计的相关内容有意识地提前分解到各个相关课程中,消化解决毕业设计的部分内容,即毕业设计向前延伸。同时也让学生在各个课程的学习中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从而使各个课程的教学环节形成连续性和系统性,即以毕业设计的内容为基线贯穿整个学制中各专业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局部学习中逐步建立和培养全局观念。具体做法如下:(1)在《制图》课程中着重培养学生建筑和结构图的表达方式。可以通过抄绘、测绘、阅读等方式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为施工图绘制打下基础。(2)在《房屋建筑学》课程中把毕业设计项目作为课程设计题目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课程学习和课程设计中,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建筑方案的设计内容。在课程学习中着重掌握建筑构造和各种细部构造,同时在教学中让学生识读实际工程的施工图,对建筑施工图的表达初具概念。(3)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及《结构抗震》等课程中,让学生带着建筑方案进入结构课程的学习,在课程设计中解决结构的布置,掌握结构概念设计以及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构造要求,掌握最新结构施工图的表达方式和识读能力,为最后的结构设计打下基础。(4)在《地基基础》课程中有针对性地解决项目中的地基基础问题,掌握常见的基础设计方法。(5)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中,主要解决有关建筑和结构设计软件应用的问题以及绘制施工图的方法。

在各个相关的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较多地阅读与实际工程相应的施工图来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要做好这一阶段的教学工作,还必须做好同各学科教师的沟通工作,在课程设计中加强辅导师资力量,才能为后续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整合提高

在所有课程结束后,同样集中8~10周左右的时间对学生所做的项目进行建筑、结构设计的整合,并从施工图设计的角度对项目进行提高。(1)用2周左右的时间对建筑方案进行细化加深,使之达到介于扩初和施工图的水平。其中包括方案的细化、构造的明确以及装修材质的确定等相关内容。(2)在建筑部分基本完善的基础上,指导教师从全局的观念对学生进行辅导,深入讲解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学生用2周左右的时间,采用电算的方法解决结构计算问题,同时整理必要的电算资料。

(三)汇总完善

在前述基础上,利用3~4周左右的时间汇总建筑、结构的设计成果,进行建筑、结构的施工图绘制。该过程可以让学生重新阅读同类工程实际的施工图,有比对性地绘制施工图,从而使毕业设计的成果进一步完善。

当然,要切实保证做好毕业设计工作,实现教学改革目标,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软硬件条件:(1)有一支具有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2)有建筑CAD辅助设计软件,结构CAD辅助设计软件。(3)有可供学生上机的电脑机房。(4)有国家颁布的与现行建筑工程相关的《规范》和《规程》以及国家和地方的标准图集等相应的技术资料。

综上所述,高职高专类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可以采用项目目标化管理方法,只要安排合理,措施到位,完全可以将毕业设计做得更加完善,从质量上有较大的提高,从而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对建筑结构有比较完整的概念,具有较强的识图读图能力,能够更快地适应将要面临的建筑工程各个工种的需要,实现教育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

参考文献

篇9

[论文关键词]高等职业学校 专业建设 五个对接

一、鄂东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专业建设的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的发展能力为出发点,整体提高高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能力,教育部、财政部决定2011~2012年实施“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重点支持1000个左右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的建设,以推动高等职业院校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提高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部署和《湖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围绕湖北省重点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服务湖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支持一批紧贴产业发展需求、校企深度融合、社会认可度高、就业好的专业进行重点建设,推动高等职业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为国家和湖北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输送大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建筑业是湖北省的支柱产业,湖北省是全国的建筑业大省,也是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省份,从全国范围来看,建筑业也是当前技能型人才紧缺的五大行业之一,建筑类人才培养已被列入“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计划之中。2011年,鄂东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被确定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该专业面向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发展试验区及武汉“1+8”城市圈,服务区域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建筑业及区域新兴产业、特色产业——钢结构产业,培养面向建筑施工、建筑管理第一线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鄂东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专业建设的思路及目标

围绕武汉城市圈和大别山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支柱产业——建筑业、钢结构产业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提升专业内涵,凝结专业特色,促进“五个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按照“四方联动、三层合作、厂校一体”的办学模式,建立和健全建筑类专业理事会保障下的校企深度合作机制;创新“岗课融合贯通,学期分段循环、能力逐级递进、校企双主体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对应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构建课程体系,完善课程标准;积极推进任务驱动、过程导向、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以完善理实一体教学、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等为重点,加强校内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创新“双方联动、双岗交替、双向培养”的三双式师资队伍建设模式,以“外引内培”为途径,加大“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力度;试点实行多学期分段式工学交替教学组织模式,不断提升专业社会服务能力。

通过三年的建设,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建成武汉城市圈及大别山试验区建筑行业、钢结构产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成为区域内建筑行业、钢结构产业的建筑技术研发基地、职业培训基地。

三、高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系专业建设的途径

1.专业与产业对接,推进校企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政校行企”四方联动,以专业为纽带,强化校企合作,建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分理事会,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筑行业协会、建筑企业、教学院系领导、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等组成。通过政府协调、行业指导,共同开展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训基地建设、教师培训及兼职教师聘任、学生实训实习与就业、社会服务培训等工作,合作培养专业人才。学院、系、专业三层合作,与湖北省一级资质建筑企业——湖北长安建筑有限公司联办长安建筑学院,实现校企深度融合,组建校企合作专业性学院——长安建筑学院,合作培养建筑专业人才,开设订单班——“长安班”,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 的紧密型人才培养合作机制。

2.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构建“岗课融合贯通,学期分段循环、能力逐级递进、校企双主体共育”的“2+1”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前2年主要在学校进行学习,同时穿插开展校内外实习,最后1年到企业进行毕业顶岗实习,实行多学期、分段式的教学组织模式。将原来的每学期,逐步改革为“一长一短一长”3个学段,实现分段循环教学,由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由低级到高级,分层训练,逐级递进,逐步完成各阶段的学习任务和训练项目,分级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岗位技能,实现了校企双主体共育,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学生的职业能力逐级提升,从而构建“岗课融合贯通,学期分段循环、能力逐级递进、校企双主体共育”的“2+1”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3.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构建专业课程新体系。依据施工员岗位职业标准,基于施工员岗位工作过程,以施工员典型工作任务为核心,围绕工学结合、项目导向、全真模拟,在对岗位(群)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确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工作过程和阶段产品特点,进行课程开发,构建课程体系,设置专业课程,选择课程内容,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有效性,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鄂东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与湖北长安建筑股份公司、湖北玉环建筑公司等密切合作,聘请企业行业专家参与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围绕岗位职业标准和企业需求,强化实训环节,加大对专业课程尤其是实践性课程改革的力度,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专业操作技能,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围绕岗位职业活动、实际操作技能设置专业课程,从建筑行业的职业?工种岗位或岗位群?实际需要的技术、能力出发,根据国家相关专业规范标准,设计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教学模块,重新构建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基于施工员岗位职业标准的系统化课程体系。

4.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全面推行“双证书”制度。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积极服务地方社会经济,主要面向建筑施工企业、安装工程公司、专业工程公司、房地产开发单位等,主动适应建筑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从事建筑工程施工、安装、管理等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和管理工作,主要就业岗位是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次要就业岗位有造价员、资料员、测量员、监理员等。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还要求同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进行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考核、鉴定,从而对接相应的国家或地方职业技能相关标准。目前,鄂东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双证书”的比例已达到98%以上,我们大力推行“双证书”教育,实现“双证”融通的培养模式。教师和学生更加重视职业技能的教学与学习,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并按照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方式及鉴定程序,强化职业资格培训与考核,将相关课程考试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合并进行,使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和行业岗位职业能力证书,进而使学生真正掌握职业技能,提高职业竞争力,更加适应建筑工程施工一线的技术和管理岗位人才要求。

5.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随着社会及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相应要求从业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以适应经济社会不断变化的需求。麦可斯研究报告指出:“土建类专业毕业生普遍认为工作中最重要的能力和素质是沟通和自学能力。”因此,我们一方面针对在校学生,严格按照终身教育理念进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把人才培养的重点放在学生的终身学习情感和态度、综合素质、学习能力及其他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上,强化德育教育,使同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习观,将“被动”学习逐步引导至“热爱”学习、“快乐”学习、“主动”学习上,以利于学生将来的成长,重视学习方法的培养,提高学生对学习“主动”学习知识重要性的认识,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终身教育理念,拓展学生学习发展空间。因此职业教育必须使所有受教育者具备终身学习的基础和能力,要为人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既要教会学生一技之长,也要奠定其理论基础、技术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对接,还必须整合所处区域职业教育资源,推进中职与高职教育体系的对接,努力做到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为形成学习型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充分发挥职业教育面向人人、服务地方、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功能和独特优势,积极探索中、高职课程的相互贯通,使职业技能成果与学习成绩之间实现衔接和互认。通过政府协调、行业指导,推动企业委托职业院校积极开展各种职业技能培训,使企业职工在职接受继续教育,有计划地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技能,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学习和人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需求。

篇10

【关键词】特色专业建设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 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C-0073-02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日渐显现,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性组成要素,是专业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性环节,有利于提高专业人才培养整体质量。因此,本文试针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多层次探讨基于特色专业建设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途径。

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部分职业院校没有与时俱进,准确认识职业教育理念、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等,导致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不科学、不合理,实践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实践课程教学课时较少,不利于实践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仍然采用满堂灌教学模式,过分注重专业理论知识教学,一次性向学生灌输大量的课程知识,师生、生生间的互动极少,课堂氛围沉闷,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不利于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影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实训基地建设力度不够

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某些学校并没有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已构建的实训基地流于形式,该专业实践教学效率低下。学校没有加大在实训教学技术设备方面的投入力度,实训设备设施不完善,无法有效满足专业学生在实践教学方面的客观要求,智能化仪器使用较少,实训基地设备设施利用率低下不注重实践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频繁出现故障问题,缩短了其使用寿命,不利于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基于特色专业建设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途径

(一)完善人才培养计划,注重专业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效果

在开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之前,学校要全方位分析社会企业客观需求,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跟踪调查应往届毕业生就业情况,根据各方面就业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优化完善专业课程标准,注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结合自身各方面情况如特色专业建设情况,采用适宜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确保人才培养计划的顺利实现。

在深化改革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学校要优化调整已设置的专业课程,客观分析当下建筑行业各方面情况,优化调整该专业职业基础课程,开设具有针对性的课程,以建筑制图与识图、房屋构造、建筑材料等课程为主;优化调整职业岗位课程,以基础工程施工、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建筑施工技术等为主;职业拓展课程要以施工M织组织、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建筑法规、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等课程为主。应根据当下建筑行业相关岗位客观要求,深化改革课程内容,促使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提高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和设计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采用多样的教学形式,比如,现场教学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图片教学法,以建筑施工现场具体情况为切入点,进行针对性地演练,逐渐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积累丰富的建筑工程施工经验,为提高专业人才培养效果做好铺垫。

(二)注重实训基地建设和完善,加大实训基地管理力度,健全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1.注重实训基地建设以及完善

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学校必须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加大在实训基地建设,即校内实训中心、校外实训基地,比如,校内实习工厂、实训中心、校外实习基地。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验中心为例,学校要进一步细化该类实训中心,比如,建筑施工仿真实训室、建筑模型实训室,工程测量实训室。在开展专业实践教学活动中,校内实训基地占据核心位置,而校外实训基地在一定程度上延伸并完善了校内专业教学。学校要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加大在实训基地建设与完善方面的投入力度,构建多样化的实训基地,比如,建筑工程设备实训中心、综合实训中心,定期维护保养设备设施,延长其使用寿命,确保一系列实践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2.加大实训基地管理力度

学校要安排专业人员有效管理实训基地,优化完善已有的管理模式,将实训管理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实训监控体系等相融合,使其处于统一的网络结构体系中,构建全新的实训基地管理体系,促使实训基地与专业群,实训项目与具体专业课程相融合。实训室要实现内外共享,具有其开放性,更好地发挥其多样化作用,促使实训基地设备设施“建设、管理、使用”各环节有机融合,紧密相连,采用多样化的管理方法,提高实训基地利用率,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专业学生实践学习。以此,有效改革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提高专业人才培养整体质量。

3.健全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学校要根据专业实验室、实习基地各个方面情况,完善已有的管理制度,加强实践教学管理,顺利实现各方面资源共享,借助开放管理的运行机制,完善实践教学环境。专业学生可以采用申请、网络预约的形式,不受时间、地点限制,顺利进入实训基地、实验室等,完成教师布置的实训任务,进一步提高实验室、实训基地等利用率。学校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借助信息化手段,动态监控实训基地等,在校园网中开展具体特色的建筑工程技术课程,构建多样化的专业实践教学网站,学生可以借助网络,随时下载实验作业、递交实验报告等,可以将编制好的实验项目、专业课程设计项目等以多媒体课件形式呈现在校园网中,为学生提供更多进行专业实践学习的机会,而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批阅学生实验报告等,便于更好地了解班级学生专业学习情况,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三)构建专业教学资源库,注重实践教学团队建设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校要网络教育技术标准为基点,充分利用校园网平台,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客观展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成果,提高各方面资源利用率,比如,教学和培训、行业企业标准,优化完善专业教学资源具体内容,采用多样的教学形式,采用具体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相关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完善。在建筑工程技g专业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形式,注重专业课外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教学活动中,逐渐提高他们的建筑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

在专业实践教学中,学校要注重实践教学团队建设,要多鼓励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内部进行实践学习,更好地了解建筑企业在专业人才方面的客观要求,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逐渐提高自身综合水平,成为新时期社会市场所需的“双师型”专业人才,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水平,要多让建筑企业优秀员工到学校中讲课,并担任实训教师,进一步完善专业实践教学团队,优化调整教师整体结构,确保实践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在此基础上,学校要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科学管理专业教师团队,对其进行针对性指导,为提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整体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学校要从不同角度入手深化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完善相关的实训设施设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实训环境,借助信息化手段,构建相关的资源库,构建实践教学与自主学习平台。教师要根据学生各方面情况,优化调整课程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优化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以此,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基础上,改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课堂教学现状,顺利建设特色专业,不断增强院校核心竞争力,走上长远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韩守杰,王玉雅,丁爱霞,苗飞,张伟.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2(7)

[2]胡兴福,孟小鸣.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体系构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3)

[3]付丽文,聂立武.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8)

[4]邱丽辉,汪耀武.基于特色专业建设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0)

[5]王强,于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的探索[J].才智,2013(25)

[6]柏翠云,赵宏旭.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0(21)

【基金项目】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研究与实践(GXGZJG2016A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