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股权投资方法转换范文

时间:2023-07-06 17:43: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长期股权投资方法转换,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长期股权投资方法转换

篇1

在处置部分投资时投资单位的持股比例下降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投资方会将原有的投资份额进行压缩,导致话语权降低,致使无法控制被投资方时,此时,权益法就必须做为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的方法来使用。首先,被处置的投资部分应按照比例终止原定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在此基础上,重新计算出当前投资部分在整体投资中的比例,整合出当前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购买当日的公允价值在权益法下具单一性,可以不予以考虑所处置部分投资过程中被投资单位的净资产价值),即可以不对其账面价值进行调整。但当投资成本缩水,无法保证原有投资份额时,应同时调整投资成本和留存收益。

二、对财务的主要影响

(一)给母公司带来冲击基于新准则的规定,母公司在对子公司进行投资时,要使用成本法,而在合并财务报表之后则必须用权益法调整。这一变化并不影响财务报表的合并和编制,但是却影响着众多母公司,特别是个别控股型公司的财务报表。成本法和权益法所存在的最大的区别就是在投资收益方面的确认方式。权益法是对投资企业净损益做出改变后确认投资的损失或盈利,以达到长期的价值;而成本法则不受到被投资企业过去盈利或亏损的影响,确认投资收益也是在得到股利之后。当前,我国的上市公司中有一大部分的股利发放都达不到其实现的净利润。而改变了核算方法之后,如果子公司能够一直保持盈利的状态,母公司在对投资收益进行确认时依然运用成本法的话,相比于运用权益法来确认其资产总额和净收益还有些许不足;但是如果子公司不能持续盈利反而一直亏损,这种情况则恰恰相反。这一变化,也使得母公司不得不对企业中原有财务指标作出相应的调整。

(二)过去的财务政策被迫调整1、对利润分配做出改变实务中,净利润才是对母公司进行利润分配的基础。运用成本法时,在子公司的利润分配十分低下的前提下,经营活动方面存在着收益不足等情况使得支出费用大于收益,新准则的规定还有可能导致母公司的留存收益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不能按要求实行分红制度。但是为了符合国家的要求,使资本市场的预定效果得到满足,企业就必须对其当前在子公司中推行的利润分配政策做出明确的调整。2、调整筹资策略在新准则开始实施后,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方法的选择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公司的经营状况。公司的发展能力和偿债能力等也会在原来的基础上发生巨大变化。在新准则实施初期,与新准则存在利益关系的人必然会高度关注新准则的实施。因此,公司在面对这些债权人时不能慌乱,要耐心的进行解释,并调整筹资方式、策略和规模。

三、结束语

篇2

【关键词】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转换

甲公司于2×13年1月1日以银行存款4 000万元自公开市场购入1 000万股乙公司股票,占乙公司表决权股份的10%。当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均为48 000万元,甲公司在取得该项投资后,对乙公司不具有重大影响,乙公司股份在活跃市场有报价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甲公司董事会对该部分股权没有随时出售的计划,将其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2×13年4月26日,乙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3 500万元。乙公司2×13年度实现净利润6 000万元,无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2×13年12月31日乙公司股票收盘价为每股6元。

2×14年4月1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10 100万元自公开市场再次购入乙公司20%有表决权股份。当日,乙公司股票收盘价为每股5元。2×14年4月1日,乙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为50 500万元,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53 000万元,其差额全部源自乙公司存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价值。甲公司取得乙公司该部分有表决权股份后,按照乙公司章程有关规定,派人参与乙公司的财务和生产经营决策。2×14年4月28日,乙公司宣告分派现现金股利4 000万元。乙公司2×14年度实现净利润9 000万元(其中2×14年1至3月份实现净利润2 000万元),无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

截至2×14年12月31日,乙公司持有的上述存货已向外部独立的第三方出售了60%。2×14年12月31日乙公司股票收盘价为每股8元。

⑴甲公司在取得乙公司的股权投资前与其相关各方不存在任何关联方关系;

⑵甲公司对乙公司的股权投资在2×13年度和2×14年度均未出现减值迹象;

⑶甲公司投资乙公司期间,乙公司股本未发生增减资变化;

⑷本题不考虑税费及其他因素。

要求:

(1)编制甲公司2×14年4月1日与乙公司股权投资有关的会计分录。

(2)计算甲公司持有的乙公司股权对甲公司2×14年度利润表利润总额项目的影响金额。

(3)计算2×14年12月31日甲公司对乙公司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1)编制甲公司2×14年1月1日与股权投资有关的会计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10 100

贷:银行存款 10 100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5 000(1 000×5)

投资收益 1 00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6 000(1 000×6)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 000(1 000×6-4 000)

贷:投资收益 2 000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800[53 000×30%-(10 100+5 000)]

贷:营业外收入 800

(2)甲公司持有的乙公司股权对甲公司2×14年度利润表利润总额项目的影响金额

=-1 000+2 000+800+[(9 000-2 000)-(53 000-50 500)×60%]×30%=3 450(万元)

(3)2×14年12月31日甲公司对乙公司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10 100+5 000+800+[(9 000-2 000-4 000)-(53 000-50 500)×60%]×30%=16 350(万元)

2.投资企业因处置部分股权投资等原因将长期股权投资转换为金融资产

(1)投资企业因处置部分股权投资等原因丧失了对被投资单位的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处置后的剩余股权应当改按《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核算,其在丧失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之日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原股权投资因采用权益法核算而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应当在终止采用权益法核算时采用与被投资单位直接处置相关资产或负债相同的基础进行会计处理。

(2)投资企业因处置部分权益性投资等原因丧失了对被投资单位的控制的,在编制个别财务报表时,处置后的剩余股权不能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的,应当改按《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有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其在丧失控制之日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收益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贷: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收益

甲公司于2×14年1月4日出售其所持联营企业丁公司28%的股权(丁公司为上市公司),所得价款4 000万元收存银行,同时办理了股权划转手续。甲公司出售丁公司28%的股权后,对丁公司不再具有重大影响。剩余股权在2×14年1月4日的公允价值为1 000万元,甲公司董事会对该部分股权没有随时出售的计划,将其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甲公司所持丁公司35%股权系2×10年1月5日购入,初始投资成本为2 700万元。投资日丁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8 000万元,除某项管理用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900万元外,其他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同。上述无形资产自取得投资起按5年,并采用直线法摊销,预计净残值为零。

2×13年12月31日,按原投资日丁公司各项资产、负债账面价值持续计算的丁公司净资产为12 320万元,其中:2×10年1月至2×13年12月累计实现净利润5 520万元,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下降减少资本公积300万元,无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

篇3

一、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规定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由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主要有两种情形:(1)投资方最初对被投资方持股较少,不足以控制、共同控制被投资方,也不足以对其施加重大影响,故采用成本法核算;后因增持股份能够对被投资方实施共同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从而由原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核算。(2)投资方最初可以控制被投资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后来将所持股份部分转让,转让后与被投资方之间由原控制关系转为仅能施加重大影响或实施共同控制,需要由原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

上述情形所致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涉及的会计处理比较复杂,下面运用列表分析法进行具体解析并通过模拟案例进行操作演示。

二、列表分析法在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时的巧妙运用

(一)投资方因增资达到共同控制被投资方或能够对其施加重大影响时需要转换。转换日,投资方对发生实质变化的长期股权投资,分别对最初持有股份和新增投资进行相应处理。

1.调整最初持股部分的账面价值。首先,投资方将原始投资日投资的入账价值(以下简称原始投资成本)与同日应享有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对应份额(以下简称原始权益份额)进行比较,当出现情形②时需调整原始投资日的投资成本。具体见表1。

其次,调整原始投资日后至增资交易日之间投资账面价值的变动。原始投资日后至增资交易日之间,因被投资方发生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投资方应按照原始比例所分享(或分担)的对应份额对其投资账面价值作相应调整。

属于被投资方实现净损益的对应分享额(以下简称原始净损益分享额),调整投资账面价值,同时对自原始投资日到增资交易当期期初的部分,计入留存收益;而增资交易当期期初到增资交易日之间的部分,确认当期损益。属于被投资方因净损益以外其他交易或事项所引起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对应份额(以下简称原始其他权益分享额),调整投资账面价值和资本公积。详见表2。

2.调整因增资引致投资账面价值的变动。增资交易日,投资方应对比新增投资成本和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相对于新增部分的对应分享额(以下简称新增权益份额),具体见表3。

例1:2013年1月1日,阳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阳光公司)用货币方式出资8 500 000元获得永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泰公司)的股权,占永泰公司有表决权资本的12%。永泰公司在投资日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总额均为55 000 000元。因阳光公司对永泰公司既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也不能施加重大影响,故采用成本法核算。阳光公司的法定盈余公积按净利润的10%计提。

2014年4月1日,阳光公司再次以货币方式增加投资,增持永泰公司有表决权资本的15%,当日永泰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88 000 000元。至此,阳光公司能够对永泰公司施加重大影响,所以长期股权投资应转换为权益法核算。自2013年1月1日-2014年4月1日,永泰公司累计实现净利润28 040 000元,其中,2013年度为22 800 000元。假定永泰公司从2013年年初以来尚未分配现金股利,不考虑阳光公司和永泰公司的内部交易。解析如下:

1.2014年4月1日,阳光公司首先调整最初持股12%部分的账面价值。

首先,列表分析原始投资日投资成本是否需要调整,见表4。

阳光公司无需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数额,但应将原成本法有关明细科目余额转为权益法下相应明细科目余额,会计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永泰公司(成本) 8 500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永泰公司 8 500 000

其次,对永泰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在2013年1月1日-2014年4月1日之间公允价值的变动额33 000 000元(88 000 000-55 000 000)对应于原始比例12%的分享额3 960 000元作相应调整,具体处理见表5。

根据表5的计算和分析,阳光公司应综合调账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永泰公司(损益调整)

3 364 800

――永泰公司(其他权益变动)

595 200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273 6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 462 400

投资收益 628 8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95 200

2.2014年4月1日,阳光公司对新增投资成本的调整。

(1)假定阳光公司以货币出资20 600 000元,分析见表6。阳光公司应按新增投资成本20 600 000元直接入账:

借:长期股权投资――永泰公司(成本) 20 600 000

贷:银行存款 20 600 000

增资后,阳光公司从投资整体角度来看,对永泰公司投资体现在长期股权投资中的商誉总价值为9 300 000元(1 900 000+7 400 000)。

(2)假定阳光公司以货币出资11 200 000元,分析见表7。阳光公司对增资成本应作如下调整入账:

借:长期股权投资――永泰公司(成本) 11 300 000

贷:银行存款 11 200 000

营业外收入 100 000

(二)投资方因处置部分投资丧失对被投资方的控制,转为只能实施共同控制或具有重大影响时,需要转换。投资方应对长期股权投资剩余账面价值作如下调整:

1.调整剩余长期股权投资(按剩余持股比例)的原始投资成本。投资方在转销处置部分的投资成本之后,对比剩余投资成本和原始投资时按剩余比例应享有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对应份额(以下简称剩余股原享有权益份额),详见表8。

2.根据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原始投资日后至处置部分投资交易日期间)对应于剩余比例应由投资方享有对应份额的变动,相应的调整投资账面价值,分析见表9。

例2:2013年1月1日,仁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仁和公司)以货币方式出资40 600 000元取得腾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腾宇公司)60%的股权,能够实施控制,故采用成本法核算。该项投资没有发生减值损失。当日,腾宇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总额均为60 400 000元。2014年6月1日,仁和公司以价款25 800 000元将所持腾宇公司股权的50%出售给宏盛股份有限公司,当日腾宇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99 800 000元。2013年1月1日-2014年6月1日,腾宇公司累计实现净利润为28 200 000元,其中2013年度为20 500 000元。假定腾宇公司自2013年初以来没有向投资者分配现金股利,除净损益以外没有发生引起资本公积变化的其他交易或事项。仁和公司每年均按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2014年6月1日后,对腾宇公司的该项投资应由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核算。解析如下:

2014年6月1日,仁和公司对腾宇公司的该项投资应作如下处理:

第一步:确认出售所持腾宇公司股权50%的处置损益。

借:银行存款 25 800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腾宇公司 20 300 000

投资收益 5 500 000

第二步:将投资账面余额(剩余30%部分)由原成本法明细科目余额调整为权益法下相应明细科目余额。

1.调整剩余持股比例部分的原始投资成本,分析见表10。

2.对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1日之间腾宇公司发生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额相对于剩余30%的仁和公司分享额的调整,详见表11。仁和公司的综合调整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腾宇公司(损益调整)

8 460 000

――腾宇公司(其他权益变动)

3 360 000

贷:盈余公积 615 0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5 535 000

篇4

【关键词】股权投资 会计准则 比较

新企业会计准则规范变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长期股权投资,也是市场财报信息使用者最关心的内容。14年财政部出台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以下简称CAS2(2014)),重新规范和调整了其核算方法与范围,这里面包含的内容有以下:初始成本的核算和计量、长期股权投资核算范围、计量方法和投资收益等。这一系列的变动使得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与2016年颁布的旧准则相比较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从长期股权投资调整的适用范围和核算方法角度出发,对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在新旧准则中的会计处理做一比较分析,系统的分析新旧会计准则下对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处理的不同。

一、CAS2(2014)适用范围

在14年,对于长期股权投资的定义上,在会计准则中财政部重新进行了修订,长期股权投资主指:投资方同归股权投资达到控制百日投资单位,或者是能够重大的影响到被投资单位,或是为了和被投资单位建立起紧密的联系,以此来经营风险进行分散。投资方不能控制、重大影响以及共同控制的其他投资,不管市场的活跃度怎样、公允价值是否确定,均不适用长期股权投资,而属于《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CAS22)。新旧准则相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新准则规定中,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适用范围比旧准则要小,所以新准则下对长期股权投资适用范围更加严格。从新旧准则的核算范围调整的角度来看,修订以后,被投资方的经营风险就是投资企业方需要承担的风险。而对不能够进行控制、重大影响、一同控制的权益性投资,那么被投资方的信用风险以及投资资产价格的变动风险就是投资企业需要承担的2种风险,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应当实行不同的风险控制机制和不同的会计准则规范。因此,2014年修订后的新会计准能够更好更有效地满足投资风险管理的需要,同时也更加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

二、重修定义“合营企业”“控制”“共同控制”

2014新准则对合并财务报表准则合进行了修订,此外还提出了营安排准则,且重修定义了“合营企业”、“控制”、“共同控制”,CAS2(2014)指出,只有严格的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40号――合营安排》以及《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进行,才能够精准的定位好“合营企业”、“控制”、“共同控制”,CAS2(2014)只规范了如何进行对“重大影响”进行判断。重大影响是指对被投资单位的经营政策以及财务,投资方有权参与决策,但无法控制或者是一起控制去制定政策。如果对被投资单位,投资企业可进行重大影响的,则被投资单位就是投资企业的联营企业。而CAS2(2014)并没有对重大影响的定义进行实质性的修改,但同时也新增加了一个内容:在对重大影响进行判断时,应当考虑当期被投资单位潜在表决权因素,如:可执行认股权证、可转换公司的债券等。但是应当注意的是,如果我们在考虑潜在表决权时,不考虑以后期间才可转换或可执行的潜在表决权,只考虑“当期”的。同时,对重大影响进行判断时,需将当期可执行、可转换潜在表决权的影响给考虑进行,但是,在采用权益法来计算确认享有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的份额时,包含潜在表决权的其他衍生工具以及潜在表决权的影响则不用进行考虑,除了在当前此类潜在表决权能够马上得到与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相关的回报。

实务中,有以下的因素在判重大影响时是要注意的:(1)派代表进入被投资单位的权力机构以及董事当中去。(2)被投资单位在制定政策时要有参与。(3)和被投资单位有重要较易的额关系。(4)派出管理人员到被投资单位。(5)提供关键的技术资料给被投资单位。

三、长期股权投资取得初始投资成本的确认和计量变化

(一)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股权投资

如果合并的对价是以转让非现金资产、支付现金和承担债务的方式,在合并日,在确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时,投资企业应该把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账面价值的份额来进行确定。如果转让的非现金资产、支付的现金和所承担债务账面价值间和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出现差额,应该将此差额的调整应根据资本公积来机械能;若出现资本公积的余额对差额无法进行冲减的情况,对留存收益进行调整。对新旧准则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二者存在明显差距:新准则强调“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就是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

(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股权投资

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主要为:若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被投资方得到时,其负担的运费、负债、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以及付出的资产,换句话说初始投资成本也就是以付出的资产等的公允价值核算计量,新准则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关于合并费用的处理要求纳入准则正文。

(三)非企业合并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这种情况下,初始投资成本的核算的处理基本上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长期股权投资是一样的,按照投入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初始投资成本。新准则删除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确定初始投资成本的规定,明确与发行权益行证券直接相关的费用依据金融工具列报准则处理。

(四)权益法下被投资方其他净资产变动的处理

CAS2(2014)当中有规定,对长期股权投资是权益法核算下进行的,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利润分配以及其他综合收益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应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并将其纳入到所有者权益当中去。CAS2(2014)采用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变动份额的处理方式的理由:(1)被投资方其他净资产变动的份额,投资方具有享有权,符合现行准则中费用以及收益定义的,应确认为损益。(2)与购买以及直接处置被投资方股权的交易,被投资方净资产份额变动的交易因间接因素导致拥有享有权的,在会计处理上,因为其经济实质上市一样,所以处理也一致。购买和直接处置被投资方股权,所产生的损失或者是利得,应将其计入到损益当中去,同理,被投资方净资产份额变动因间接的因素所导致拥有享有权的,也应计入到损益当中去。

四、结束语

证券市场的蓬勃发展带动了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通过长期股权投资活动来快速提升企业的价值。所以必须加强对长期股权投资的监管。2014为了让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能够保持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一致,并整合完善了06年后的相关修订,我国财政部对旧会计准则进行了详细修订,新会计准则相对于旧会计准则是一种伟大的进步,新会计准则中对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都是有规律可循的,他完善了旧会计准则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减少了利用会计准则漏洞进行不正当交易的行为,同时也提高了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为财务报告信息使用者带来了更可靠的信息。最大限度的保障了投资者的正当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应用指南)[Z].2006.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应用指南)[Z].2014.

篇5

《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与税法的差异按投资阶段划分,主要表现在:(1)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计量与计税基础的差异;(2)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与税法规定的差异;(3)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转换的成本计量与税法的差异;(4)长期股权投资处置与税法规定的差异。

本文结合投资类型、按投资阶段将长期股权投资准贝屿税法差异进行比较研究如下。

一、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与计税基础的差异

会计准则规定长期股权投资按成本进行初始计量,该成本分企业合并和非企业合并两种情况。其中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进一步区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两种情形处理(见图1)。

明确含义: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成本是指按会计准则财务入账的账面价值;长期股权投资的计税基础是指处置投资时允许税前扣除的成本;正确界定两者的差异,是计算股权变动、后续计量或处置投资所得的基础。

(一)企业合并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初始计量与计税基础的差异

1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取得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初始计量投资成本与计税基础的差异

会计处理:《企业合并准则》规定,合并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作为合并对价的,在合并日按照取得的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价值之间的差额,列入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不足冲减额的,调减留存收益。合并方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的,按发行股份的面值总额作为股本,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与所发行股份的面值总额之间的差额,列入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不足冲减额的,调减留存收益。

税法规定: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计税基础按为取得该项投资所支付的全部代价(包括现金、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所承担债务的公允价值以及支付的所得税外的相关税费)确定。

差异比较:二者的差异是会计成本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按投资方享有的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确认会计成本;计税基础采用收付实现制原则,以取得该项投资所支付的全部代价确定(非现金资产作为对价投资的还涉及缴纳流转税)。

相同点:同一控制下企业发生的资产评估、审计等各项直接相关费用会计记入管理费用;税法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咨询费、评估费等在发生的当期据实申报扣除,二者规定是一致的。

2 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取得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初始计量投资成本与计税基础差异

会计处理: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购买方按照确定的企业合并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企业合并成本包括购买方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以及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费用之和(其中,支付非货币资产作为对价的,在购买日非货币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资产处置损益,列企业合并当期利润表)。

计税基础:税法规定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计税基础按取得该项投资所支付的全部代价(包括现金、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所承担债务的公允价值以及支付的所得税外的相关税费)确定。但不包括自被投资方收取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比较结论:对比可见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计税基础与会计成本基本相同;企业为投资而发生的借款利息、调研费用等不计入投资计税成本,其税务处理与会计处理一致。

局部差异为:投资准则规定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资产评估费等)计入投资成本。税法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咨询费、评估费等在发生的当期据实申报扣除(列支当期损益)。

(二)企业合并以外的其他方式取得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初始计量成本与计税基础差异

1 以支付现金方式、投资者投入的、以债务重组方式、发行权益性证券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与计税基础是一致的

(1)以支付现金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准则规定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初始投资成本;购买价款包括支付的手续费等必要支出,如果所支付价款中含被投资单位已经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作为应收项目核算,不构成投资成本。《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一条规定,通过支付现金方式取得的投资资产,以购买价款作为计税基础。可见以支付现金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初始计量投资成本与计税基础是一致的。

(2)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初始计量投资成本与计税基础均是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但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不公允除外)作为初始投资成本或计税基础。

(3)以债务重组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债务重组准则》和《企业所得税法》均规定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的,债权人对受让的非现金资产按其公允价值入账;将债务转为资本的,债权人将因放弃债权而享有的股份的公允价值确认为对债务人的投资。

(4)发行权益性证券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准则的计量成本为所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一条规定:支付现金以外的方式取得的投资资产,以该资产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成本。因发行权益性证券不收取税费,所以发行权益性证券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是一致的。

2 以非现金资产交换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与计税基础有一致的部分,也有不一致的部分

(1)采用公允价值模式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是一致的:在公允价值模式下,会计规定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税法规定以非现金资产换取其他资产,换入投资的成本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为计税基础。二者规定是一致的。

(2)采用成本模式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是不一致的:在成本模式下,会计规定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按照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计量,不确认收益;税法规定以非现金资产换取其他资产,换出资产需视同销售调整应纳税所得,未来处置该项投资计算股权转让所得时,按计税基础(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扣除。

二、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

长期股权投资在持有期间,根据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程度及是否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能否可靠取得等进行划分,分别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进行核算。但所得税的处理方法是不考虑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的。

(一)长期股权投资后续成本法核算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

准则规定: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按初始投资成本计价;追加或收回投资时调整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企业确认为投资收益。如被投资方宣告分配的金额超过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时,冲减投资成本。

税法规定:在持有期间除追加投资外长期股权投资的计税基础不变。居民企业直接投资于其他居民企业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确认时间为当被投资方作出利润分配之日,投资方确认股息、红利所得;当被投资方宣告分配的金额超过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时,会计上冲减投资成本,但计税基础仍按初始计税基础确定。

比较结论:按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会计上确认所得(投资收益),如被投资方宣告分配的金额超过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时,冲减投资成本;税法规定计税基础仍按初始计税基础确定,直接投资于其他居民企业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即不确认所得。

(二)长期股权投资后续权益法核算的会计处理与税法的差异

1 投资收益确认的基本规定与税法规定的差异

准则规定:企业按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的,按照应享有或分担的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净损益份额,确认投资收益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按照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计算应分得的部分相应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税法规定: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利润由被投资企业缴纳企业所得税,其税后利润分配投资企业不确认所得。当被投资企业宣告分配利润时,投资方确认股息所得,并对该项股息所得按税法规定予以免税;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净收益税法不确认所得,也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计税基础。

比较结论:在权益法核算下,投资企业按应享有或分担的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净损益份额,会计确认所得,税务不确认所得;被投资企业分配利润或股利时,会计上冲减投资账面价值,但税法规定计税基础不变化,收到分配利润或股利免企业所得税。期末企业申报企业所得税时,将权益法核算的投资收益金额从利润总额中扣除。

2 投资亏损确认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

准则规定:被投资企业发生的净亏损投资企业确认为投资损失,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以及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企业净投资的长期权益减记至零为限(投资企业负有承担额外损失义务的除外)。被投资企业以后期间实现盈利的,扣除未确认的亏损分担额后,按以上述顺序相反的方向处理,恢复长期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确认投资收益。

税法规定:税法允许确认的投资损失,仅指股权转让和清算等股权处置发生的损失和投资发生的实质性损害,对被投资企业经营过程发生的净亏损不确认投资损失。

比较结论:在权益法核算下,投资企业按应享有或分担的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净亏损份额,会计确认损失,税务不确认损失。即被投资企业发生亏损时,投资方应分担的金额不得在税前扣除。年终申报企业所得税时,将经营性投资亏损金额做纳税调整,增加应纳税利润额。

3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

准则规定:投资企业在会计期末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减值测试,当投资未来可收回金额小于投资企业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的,按其差额计提减值准备。

税法规定:投资方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得在税前扣除。

比较结论:准则允许对长期股权投资计提减值准备;税法不允许对长期股权投资计提减值准备。对按会计准则计提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期末纳税申报时做纳税调整,增加应纳税利润额。

4 投资收益按公允价值确认的特殊规定与税法差异

准则规定:投资企业在确认享有被投资单位净损益的份额时,按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可辨认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调整后确认,并对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税法规定:投资企业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损益的份额时,税法规定投资方不确认所得或损失,与准则规定完全不同。

比较结论:投资企业在确认享有被投资单位净损益的份额时,按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可辨认资产的公允价值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调整确认,对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税法规定投资方不确认所得或损失,也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计税基础。

5 被投资企业除净损益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与税法的差异

准则规定: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除净损益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在持股比例不变的情况下,企业按照持股比例计算享有或承担的金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对应增加或减少资本公积。

税法规定:长期股权投资只有在处置时才确认所得或损失除非追加投资或处置部分股权时改变计税基础,否则投资的计税基础按初始投资成本确定。

比较结论: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除净损益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时,准则规定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但税法规定长期股权投资的计税基础不变,二者完全不同。

6 被投资企业宣告分配现金股利或利润的处理差异

准则规定: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企业确认为借记应收股利,同时贷记长期股权投资

损益调整。如被投资方宣告分配的金额超过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时,冲减投资成本,即借记应收股利,同时贷记长期股权投资

初始投资。

税法规定:因长期股权投资只有在处置时才确认所得或损失;除非追加投资或处置部分股权时改变计税基础,否则投资的计税基础按初始投资成本确定。

比较结论:被投资企业宣告分配现金股利或利润,准则规定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但税法该投资的计税基础不变,免征企业所得税。与准则规定完全不同。

7 被投资企业分配股票股利的处理差异

准则规定:被投资企业分派的股票股利,或用留存收益转增股本,投资企业不做账务处理,但于除权日注明增加的股数,反映股份的变化。

税法规定:被投资企业用留存收益转增股本(资本),按照先分配,再投资的方式进行税务处理。居民企业按股本面值确认所得,同时予以免税。被投资企业用留存收益转增股本(资本),税务作为追加投资处理,增加长期股权投资计税基础。

比较结论:被投资企业分派的股票股利或用留存收益转增股本,准则规定投资企业不做账务处理,即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不变;但税法规定被投资企业用留存收益转增股本(资本),按照先分配,再投资的方式进行税务处理,增加长期股权投资计税基础,并且居民企业按股本面值确认所得(同时予以免税)。

三、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转换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

(一)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转换的会计处理

1 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的会计处理

追溯调整原持有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按照原持股比例计算出取得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如果原取得投资时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取得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反之,即原取得投资时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取得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调增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和留存收益。

对于新追加投资取得的股权部分:如果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反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调增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同时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因处置投资导致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能力由控制变为具有重大影响或共同控制时,按处置或收回投资的比例相应比例减少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对于剩余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按新的持有股权比例计算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与(1)相同:如果原取得投资时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取得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反之,即原取得投资时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取得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调增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和留存收益。

2 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的会计处理

因追加投资将对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的投资转变为对子公司投资的,将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调整为最除取得成本。

因减少投资导致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由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以转换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为成本法核算基础,

(二)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转换的税务处理

税法规定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调整原来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计税基础,调整后的长期股权投资计税基础为:初始投资计税基础+本期追加投资计税基础本期处置股权的计税基础。但对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不确认投资所得,也不确认投资损失。

调整后的长期股权投资计税基础就是以后处置该项股权允许在税前扣除的计税基础。

(三)差异比较

新准则规定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需重新确定投资成本,需重新确认留存收益或当期收益。税法规定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对追加或处置的投资部分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计税基础,但不确认投资所得,也不确认投资损失。纳税申报时将会计因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计入损益的金额做纳税调整。

四、长期股权投资处置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

(一)长期股权投资处置的会计处理

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准则规定,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与实际取得价款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因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而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处置该项投资时将原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部分按相应比例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部分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按该项投资的总平均成本确定其处置部分的成本,并按相应比例结转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和资本公积项目。

(二)长期股权投资处置收益或损失的税务处理规定

企业股权投资转让所得或损失是指企业因收回、转让或清算处置股权投资的收入减除股权投资成本(税法指计税成本,与会计成本不同)后的余额;企业因收回、转让或清算处置股权投资损失而发生的股权性投资转让损失,可以在税前扣除(具体执行为:当年扣除的股权投资损失,不能超过当年实现的股权投资收益和股权投资转让所得,超出部分可向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连续5年结转仍不能全部扣除的,准许在第6年一次性扣除);企业在一个纳税年度发生的转让、处置持有5年以上的股权转让投资所得占当年应纳税所得50%及以上的,可在不超过5年的期间均匀计入各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

(三)差异比较

会计准则所指的股权转让收益,是转让股权价款与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税法所指的股权转让收益,是转让股权价款与股权投资计税成本的差额。因为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与股权投资的计税成本往往不一致(见前文),所以会计和税法上对于股权转让收益的确认金额是不一致的。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要将会计上确认的股权转让收益对利润的影响因素扣除后,按税法的口径重新计算。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与税收法规在初始投资成本计量、后续投资计量、投资核算方法转换、投资处置各个环节均存在较大差异,需要企业全面掌握政策,既要利用好国家政策,享受政策的优惠措施,又要在各个环节执行准则和税法,不漏交税款,对企业会计和税务征收都是一道难题。

综合前文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与税收法规具体差异内容分析,将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与税收法规比较结论归纳见表1。

(二)提出建议

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与税收法规差异很多且复杂,对企业会计和税务征收都是一道实践难题,需要企业会计人员全面掌握准则和税收政策,做到既要利用好国家政策,享受政策的优惠措施,又要在各个环节执行准则和税法,不漏交税款;为维护国家和企业的双重利益,针对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与税收法规差异,提出建议如下:

(1)企业组织会计人员全面学习投资准则和税收管理制度,收集税收制度,逐项列出异同,全面准确掌握投资准则和税收管理制度的差异。对企业的投资除正常设置投资账务核算体系外,必须建立投资辅助管理台账和专项档案,否则做到不漏缴或多缴税款是很困难的,对于大型企业需要设立税收会计岗位。

(2)税务征收人员系统掌握对企业投资有关的税收制度,并对企业进行指导,减少企业漏交税款或未享用国家的优惠政策。特别对于经济变革时期,新建立企业不断增多,小型企业不断出现。这些企业因成立时间短或规模偏小,很难设专门税收会计,容易出现因对政策掌握不全面,造成漏交税款或未享用国家的优惠政策情况,对其加强税收指导尤为必要。

(3)政府组织有关部门研究投资准则和税收管理制度,出台指导性规范和系统的管理方法、列出对比差异,便于税务部门征收管理和企业熟悉具体政策。

篇6

一、初始计量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方式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方应当在合并日按照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新准则明确强调,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是指“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在确定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时,要求合并前合并方与被合并方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期间一致。如果合并前合并方与被合并方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期间不一致,应当首先按照合并方的会计政策、会计期间对被合并方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并以调整后的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为基础,按合并方的持股比例计算确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二、后续计量

1.成本法下投资方投资收益的确认。新准则将原《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中有关规定纳入准则正文进行规范,明确规定投资企业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当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投资企业应当确认为当期的投资收益,取消了以被投资单位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为限确认投资收益的规定。2.不同计量单元的处理。新准则引入了《国际会计准则第28号———联营和合营企业中的投资》中不同计量单元分别按不同方法进行会计处理的理念。投资方对联营企业的权益性投资,对于通过风险投资机构、共同基金、信托公司或包括投连险基金在内的类似主体间接持有的投资部分,可以单独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进行核算,直接持有的权益性投资部分,按照权益法核算。

三、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

对于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新准则将原企业会计准则解释中的具体内容进行整合,引入准则正文,包括分步实现合并、分步处置子公司时个别财务报表中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成本法和权益法转换中的“跨越会计处理界线”理念。投资企业因追加投资或减少投资等原因导致对被投资单位的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发生变化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需要随着持股比例变化相应在成本法、权益法之间进行转换,具体会计核算要与新准则在前述初始计量、适用范围及后续计量方面的相应变化保持一致。同时还要与《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有关具体规定相互衔接。

四、披露

篇7

新准则和原准则相比,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差异:缩小了规范的范围,取消了长期股权投资差额的核算,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改变了权益法下投资损益的确认方法。新旧准则核算方法变化大,但是更符合企业的“资产负债观”,那么怎样来进行新准则下的长期投资权益法的核算呢?笔者通过举例来分析具体的会计处理核算程序:

一、权益法的定义及其选用范围

(一)定义:权益法是指投资以初始成本计量后,在投资持有期间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份额的变动对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方法。

(二)选用范围: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即对合营企业投资及对联营企业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

二.权益法的核算

(一)初始投资成本的调整

投资企业取得对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的投资以后,对于取得投资时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应分别情况分别处理。

1、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两者之间的差额不要求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进行调整。该部分差额从本质上是投资企业在取得投资过程中通过购买作价体现出的与所取得股权份额相对应的商誉及不符合确认条件的资产价值。

2、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两者之间的差额体现为双方在交易作价过程中转让方的让步,该部分经济利益流入应作为收益处理,计入取得投资当期的营业外收入,同时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例:B企业于2006年1月取得C企业40%的股权,支付价款1000000元。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2300000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1000000

贷:银行存款1000000

如本例中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资产的公允价值为3000000元,则账务处理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12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0

营业外收入 200000

(二)损益调整

投资企业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后,应当按照应享有或应分担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或发生净亏损的份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确认为当期投资损益。

在确认应享有或应分担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或净亏损时,在被投资单位账面净利润的基础上,应考虑以下因素的影响进行适当调整:

1、被投资单位采用的会计政策及会计期间与投资企业不一致的,应按投资企业的会计政策及会计期间对被投资单位的财务报表进行调整。

2、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计提的折旧或摊销额,以及以投资企业取得投资时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计算确定的资产减值准备金额等对被投资单位净利润的影响。

(三)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时

投资企业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后,应当按照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的份额,确认投资损益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基本账务处理如下:

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四)超额亏损的处理

投资企业确认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净亏损,应当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以及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减记至零为限,投资企业负有承担额外损失义务的除外。

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通常是指长期性的应收项目,如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长期债权,该债权没有明确的清收计划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期间不准备收回的,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的净投资。

企业存在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项目以及负有承担额外损失义务的情况下,在确认应分担被投资单位发生的亏损时,应当按照以下顺序进行处理:

1、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如果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不足以冲减的,应当以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账面价值为限继续确认投资损失,冲减长期权益的账面价值。

2、在进行上述处理后,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企业仍承担额外义务的(如:企业承担的担保义务),应按预计承担的义务确认预计负债,计入当期投资损失。

被投资单位以后期间实现盈利的,企业扣除未确认的亏损分担额后,应按与上述相反的顺序处理,减记已确认预计负债的账面余额、恢复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及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确认投资收益。

例:甲企业持有乙企业40%的股权,2006年12月31日投资的账面价值为4000万元。乙企业2007年亏损8000万元。假定取得投资时点被投资单位各资产公允价值等于账面价值,双方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期间相同。

则甲企业2007年应确认投资损失3200万元,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降至800万元。

借:投资收益 3200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3200

如果乙企业当年度的亏损额为13000万元,当年度甲企业应分担损失5200万元,长期股权投资减至零。如果甲企业账上有应收乙企业长期应收款1800万元,则应进一步确认损失。

借:投资收益4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4000

借:投资收益 1200

贷:长期应收款1200

注:除按上述顺序已确认的投资损失外仍有额外损失的,应在账外备查登记。

(五)其他权益变动

投资企业对于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在持股比例不变的情况下,应按照持股比例与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中归属于本企业的部分,相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增加或减少资本公积。

例:甲企业对乙企业的投资占其有表决权资本的比例为40%,乙企业2006年9月26日将自用房地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该项房地产在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大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为10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40

贷:资本公积 40

三、对权益法的评价:

篇8

关键词:长期股权投资;方法转换;权益法;投资收益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2月12日

一、我国长期股权投资概述

(一)长期股权投资的分类。所谓长期股权投资,就是把资金投入被投资企业或单位,以取得其相关长期性的权益。由于这类投资一般是为了满足企业的一些宏观的战略目标,因此笔者将相关的长期股权投资作了以下三类划分:一是企业能够对其投资的单位进行实际控制并且享有高程度权益性的,是对子公司进行的投资;二是投资方在另外一投资方的共同努力下对投资对象进行实际控制和享有高度权益性,是合营企业投资;三是企业在投资之后能够对被投资企业或单位产生极大的影响并且享有高度权益性的,是联营企业投资。

(二)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对企业的影响。至于长期投资,不同的计量方式将会产生不同的账面价值,而如果在成本法的框架下,相应的计量结果将不会有重大的变化,除非被投资单位选择发放大量股利或者减少股权投资配额。在权益法的框架下,企业能够准确进行投资资产以及其账面价值的调整计算,以得到准确的公允价值从而计算实际的企业利润。

(三)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

1、后续计量方法。目前,国内一般将成本法与权益法融入到长期股权投资的计量当中,这两者在国内的运用主要是根据企业投资的影响程度来进行的。而成本法一般在企业会对投资对象或者目标产生极大的影响以及权益性较高的投资上被广泛运用。此外,一旦企业无法在投资之后取得单位的强有力的控制力,这部分的投资也将被视为长期股权投资,其在计算上具有更加复杂的办法,这是不能仅凭借公允价值就能算出来的。而权益法则更加能够覆盖那些企业能够在被投资企业中占据控制地位,或者是绝对的影响力的权益性投资。这一投资的具体表现有,企业能够单独或者与另一投资方联合对被投资企业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控制,而两者所占的股权应该不小于投资对象总股份的20%,一般为20%~50%。

成本法能够将其所有投资账户的投资成本准确算出,这一计算结果与税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是,如果将投资账户的投资成本仅仅计算初始或者追加的那一部分成本上,就无法得到企业真实的权益。然而,权益法却回避了这一问题,它能够有效地将投资账户在被投资企业当中的权益以及相关份额的经济现实准确反映出来,不存在任何模糊的区域。

权益法打破了形式上的常态,将重点放在能够让投资企业真正享有具体的权益上,展现了实质重于形式这一质量要求。但是,如果使用权益法进行长期股权投资的计算,还是需要注意某些地方,如公司管理层通过对核算方式的操作来达到某种不合理甚至非法的目的来获得利益。再者,现金流入的时间与权益法核算的投资收益存在出入也是需要注意的。目前,更多的企业都比较倾向于选择权益法来核算其投资账户,然而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方式的不同又会引起诸多的问题,因而笔者将会在会计这一立场来探讨有关权益法的问题。

2、后续计量核算方法的转换。要想顺利实现长期股嗤蹲屎笮计量,就必须在准确衡量企业在对投资目标进行投资之后可能产生的影响力以及控制力进行分析和预测。这样就能够在未来的市场管理与战略制定当中顺利站到相应的投资目标的定位以及投资企业的持股比例,从而达到对投资对象拥有较大的掌控力。而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也能相应作出调整,从而实现在变化当中改变长期股权投资的计量方式。

3、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乃是作为会计核算最后一步出现的,这一步将会决定企业所能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的份额,一般会有两种可能:一是对长期股权进行部分处理;二是完全处理相关长期股权投资。这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似,但是其产生的结果将是不同的,尤其是在进行账户结转时,根据其账面价值以及相应的对价就可以确定账面价值,并把其中的差额当作收益。在进行长期股权的收益计算下,权益法无疑能够将一些零散的收益进行综合,从而将其并入最终的总收益,然后决定企业的借贷方向等。

二、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存在的问题

(一)影响程度判断标准片面。在具体会计实务操作时,有不少企业都只把主要的判断依据放在持股比例的多少上。这样的现象的缘由,一方面是企业的有关会计人员这方面的专业技能欠缺;另一方面则是管理人员企图利用存在的一些漏洞和疏忽来制造一些非法的效益。投资企业可以选择适当增持或者减持投资对象的股份来实现长期股权投资的调整,这样的调整之后需要有正确的核算方法紧跟其后,然后再对相关投资用各种收益核算方法进行核算。以某些大公司为例,其一般会在缩减对其名下的子公司投资的情况下,让自身的持股比例维持在50%以下,从而用权益核算法替代成本核算法,在这样的操作下,企业的收益率将会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而如果投资单位在企业进行投资后出现巨额亏损,企业也能够让其拥有50%以上的股权,并将相关核算方法用成本法替代原本的权益法,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让企业扭转亏损的消极局面。

(二)权益法下投资收益的确认与实践不完全相符。会计准则的有关内容规定,如果选取权益法进行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效果与利益的核算,当投资企业由于企业领域的投资以及相关经营活动出现问题,使其权益有一定的改变,从而影响到最终的综合收益,那么企业需要根据其在投资对象上所依法拥有的股份进行投资收益的获取并确认综合收益。至于投资收益的前提,首要的莫过于资本的实际流入,这对于企业而言是需要严格管控的,这里需要认真执行严谨的资本流入流出管理体系。

一旦长期股权投资的操作确认并且生效,那么在任何情况下,只要投资单位产生资本上的盈利,那么投资企业依法享有分享收益以及调整账面价值的权益,同时确认投资收益,一旦进行这类操作,那就代表了企业能够将投资对象的效益吸纳进自身当中,可事实却并非如此。一方面产生利润并不能完全归结于投资企业的股权效应,也有可能是投资企业通过人为企业财务修饰从而导致的虚假盈利现象;另一方面即使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均为可以被用来分配的股利,可是管理层也能因种种理由不立即进行分红。故而,当前应当对企业投资的对象进行全面的损益核算才能确定最后的利润分配。

(三)权益法下投资差额的会计处理规定不清晰。将被投资企业的所有长期股权投资所影响到的账面价值进行统一的核算,将这些价值的变动同被投资企业的资产流动相联系,一旦企业的账面价值出现变化,就需要对资本公积进行调整,如果调整之后仍未能缓解有关变化的,需要对即将分配的利润进行一定的留存,避免被投资企业在给投资企业完成长期股权投资的利润分配之后,被投资企业的正常运转以及账面价值受到严重冲击。

将会计准则作为计算被投资企业的股权以及账面价值的基本依据,将以合并以及非合并方式取得的企业长期股权进行公允价值的核算,一旦这一核算工作完成,就可以基本确定企业的净资产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距,这一差距需要在投资等一系列的市场运作活动中保持基本的稳定和平衡。由会计准则可以得到相关启示,如果所拥有的被投资单位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小于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最初成本,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对相关投资成本进行调整,可如果企业股权投资的最早的成本低于投资对象的公允价值,那么就需要对初始投资成本进行一定的调整。相关调整之后,后续的核算以及计量方式也将会进行一定的变动,至于什么时候开始下一步的计量,却不能在会计准则中找到相应的说明,这样就容易对实际的会计核算操作人员以及审查人员带来极大的执行困扰。

三、对策建议

(一)提高成本法与权益法的转换门槛。对于权益法与成本法之间的关系和转化,新会计准则给出了较为明确的说法和解释,然而对于过去的一些善于采取盈余管理的企业而言,其在主观性的引导下常常能够灵活地对其名下的证券交易进行粉饰,从而回避一些权益法与成本法的束缚,将企业的效益扩充至最大水平。因而务实的会计准则需要在以下两点做好,以提升成本法和权益法之间的转化成本:

第一,要抛开过去只看中企业对投资对象在投资之后的影响力的标准,要综合吸纳一些定量和定性的标准,从而准确地判断出投资企业对于被投资单位而言,其在收益中产生积极影响的多少,以此来鉴别企业管理层是否在有意动用核算方法的手段来进行企业的盈余管理。

第二,为使企业的核算结果更加透明和公开,原则上不允许企业进行核算方法的随意变换。因而需要对企业过去几年的核算方法以及相关数据进行收集,从而在核算方法改变的第一时间发现它,然后要求企业的管理人员对此做出变动的解释,此外还要尽可能提供更多的信息以及数据,以防止管理层利用核算方法来规避相应的责任以及增加企业效益。

(二)规范对权益法下投资收益的确认。企业可在对自身的投资份额以及在被投资企业或单位上享有的权利进行损益核算,然后得到相应的递延收益,这样就能在被投资方宣布股利发放时,直接将其转入投资收益,而不是直接确认为现行会计准则规定的投资收益。企业的具体做法,应该是在内部开设“递延收益”科目,该科目的主要使命和作用就是在投资对象产生资本盈利的时候,企业能够准确迅速地将相应的股权进行“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转而贷记为“递延收益”。这样一恚一旦投资对象决定分红时,企业就能在取得股利的同时借记“应收股利”,贷记“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同时借方记入“递延收益”,贷方记入“投资收益”。待其亏损时,要进行相反分录。一般在企业进行长期股权的资产处理之后,相关的账面价值就会有一个明确的结转数字,而企业的投资收益也将随之确定,在企业持有期间视作“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和“递延收益”的数额也转入投资收益。

采取这种会计处理方式形象地反映出了在会计信息处理上需要严谨,而且相关财务信息需要客观真实地反映出企业的管理经营现状。该方法也在加强企业运转的稳定性上具有积极的影响,而在投资对象出现效益时,也不会对相关效益产生负面作用,但在投资对象发生亏损问题时,却可以在递延收益的前提下,让企业能够依靠相关资金顺利将经营不善的局面进行改善。

(三)明确界定对权益法下投资差额的会计处理。当前的权益法实则上是国内市场对目前长期股权投资体系和制度不完善的一种直观反映,这种体系一开始的划分标准就有些不科学,加之此后又将影响程度的大小视为企业与投资对象之间唯一的核算方法的参考因素,如此在计量方法的选择上就存在前后不一致的现象,而这样的模糊区域却未能在新会计准则中找到良好的解释。故而,笔者提议将在新会计准则的规定下,对那些共同控制和影响被投资单位实行股权投资时,需要进行会计处理以应对投资差额的存在。

综上所述,由于会计准则相关条文的修订,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范围以及方式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企业将不会只在长期股权投资这一种框架下进行资产的投资,而是将更多的金融资产与之相融合,互相转化。这将导致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方法变更时的会计确认和计量变得更容易混淆,在会计实务中需要进一步的规范。

主要参考文献:

[1]孙金文.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方法转换的账务处理之我见[J].财会月刊,2016.4.

[2]李宁.试析“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方法的转换[J].财经界(学术版),2015.12.

[3]阳春晖.新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方法转换的账务处理[J].财会月刊,2015.16.

篇9

关键词:长期股权投资国际趋同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在

我国会计准则中“长期股权投资准则”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是企业编制个别财务报表及合并报表中不可忽视的项目,同时亦是合并报表中的重点和难点。然而,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并没有“长期股权投资”准则,长期股权投资准则是财政部根据我国特殊的国情制度单独制定的对联营和合营企业的会计处理准则。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我国为保持会计准则的持续国际趋同,于2014年3月了《关于印发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的通知》(财会[2014]14号,以下简称CAS2(2014)),借鉴了2011年《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单独财务报表》(IAS27)、《国际会计准则第28号———联营和合营企业中的投资》(IAS28)修订版以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3号———业务合并(2008年修订)》(IFRS3(2008)),将原散见于准则中应用指南、讲解和企业会计准则解释中的有关规定整合。CAS2(2014)的修订是在结合我国实际国情的前提下,更多的借鉴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规定。然而,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及相关法律机制还不完善,资本市场还不够成熟,修订后的长期股权投资准则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一、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的国际趋同进程

我国于1992年正式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但并没有制定投资准则。1993年财政部成立项目组着手研究制定投资相关准则,期间多次讨论和征求意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证券市场的发展,财政部于1998年6月完成并公布《企业会计准则———投资》,规定在上市公司范围内于1999年1月起施行。然而,该准则在实施期间出现了各种问题,最为严重的是上市公司利用公允价值的原则大规模地操纵利润。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财政部不得不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改变相应会计准则,将采用公允价值计价计量非现金资产改为采用账面价值的方法,而国际会计准则中对于非现金资产则全面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这项差异是由于我国经济正处于转轨时期各方面均在探索阶段导致的。因此根据我国特殊国情和市场发展阶段的特殊需求,财政部于2001年1月18日对投资准则进行修订,自2001年1月1日起执行,暂在股份有限公司施行。财政部经过多次讨论调研在2006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以下简称CAS2(2006)),从2007年1月开始实施。直至2014年新的同名准则颁布前,其间又前后了6个《企业会计准则解释》。这一阶段的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的修订者已经开始重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一致,逐渐树立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所需的高质量会计信息的理念。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促使全球各国着力提升会计信息透明度,建立高质量统一会计准则。在各国都支持趋同大势的背景下,2010年我国财政部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进一步深化会计改革。另一方面,伴随着全球资本市场加速形成,我国企业快速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国际合作和跨国兼并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在国际经济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企业提供高质量、可理解、可对比的会计信息准则,减少交流障碍的国际化会计信息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财政部顺应国内外形势,于2014年颁布新《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自2014年7月起执行,2006年颁布的同名准则废止。

二、新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关规定的比较

(一)重大影响的判断。

根据IAS28(2011)的规定,若拥有该公司20%以上、50%以下的表决权即认为其具有重大影响。其中IAS28(2011)除公司通过其表决权发行普通股外,当行使可转换债券的转换权、认购权或者期权购得股票时,应作为公司是否拥有重大影响而考虑的潜在表决权因素。CAS2(2014)在此方面借鉴了IAS28(2011)的规定,在判断投资方对被投资方是否具有重大影响时,还应当考虑持有被投资方当期可转换债券、当期可执行认股权证的其他投资方等潜在表决权因素,但根据我国国情特点并未对重大影响进行实质性修订。

(二)合并直接相关费用的处理。

IFRS3(2008)规定对于为进行企业合并而发生的与购并相关的所有其他成本均应费用化。CAS2(2014)也明确了“合并方或购买方为企业合并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以及其他相关管理费用,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三)运用金融工具计量。

CAS2(2006)中所有权益性投资都按照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并未引入金融工具的概念。CAS2(2014)则相应细化充分借鉴国际会计准则,明确规定“投资企业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按《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资产的确认和计量》处理,这一规定更加符合会计的相关性、配比性及一致性等原则。

三、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与国际财务

报告准则相关规定趋同的困境及对策我国长期股权投资准则根据不同阶段的经济发展状况制定修改了多次,对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然而,每个阶段颁布的长期股权投资准则在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下,也会出现各种问题,CAS2(2014)虽然更加趋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相关规定,但在我国经济法律环境还不成熟的现状下仍需要关注以下问题:

(一)公允价值难以确定。

在实务中,公允价值的确认技术较为复杂且有很强的主观性,因此普遍存在被投资企业可辨认资产及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无法取得的情况。特别是一些国有企业,因投资时间早、合并分立改制等原因造成层级多、股权结构复杂等问题,导致以公允价值计量更加困难,核算更为复杂。公允价值的充分运用离不开一个成熟稳定的经济市场。但因为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发展较慢的客观因素导致引入公允价值的计量问题一直是我国会计准则中的一个难点。因此,引入公允价值并充分发挥其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还需要各方面一致大力发展完善经济市场,早日与国际接轨。除此之外,政策制定部门应该制定加强完善公允价值确认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必须从法律的层面上对意图随意确定公允价值或者利用公允价值的核算达到非法目的的相关企业及人员予以规范制约,为成熟稳定的经济市场做好保证。

(二)金融工具计量存在的风险。

根据CAS2(2006)规定按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项目,在CAS2(2014)规定下改为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计量,其公允价值为与账面价值的差额,以及以后其公允价值变动,都直接体现在所有者权益中,这就为企业操控利润提供了空间。例如企业有可能通过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将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额对应处置部分的金额转出计入损益,以实现虚增盈利弄虚作假的目的。对于此类风险,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及相关会计人员的监管,并且对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中涉及金融工具的情况进行更加严格的审查,杜绝企业以金融工具粉饰经营业绩。

(三)对于核定范围判断难以精准。

CAS2(2014)中对于长期股权投资的适用范围缩小,但对投资范围的认定则需要会计人员具备较高的职业判断力,不少企业并未重视“实质重于形式”及“职业判断”,并且相应的会计人员也不具备应有的知识储备,这就会造成人为错误核定范围导致信息失真或者操纵和调节会计报表的风险。对于这一问题,首先需要企业及相关会计人员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核定范围加以重视,摒弃按照准则生搬硬套的陋习,在结合实际的经济交易下做出正确的判断。其次,会计相关人员应该加强学习,提高自身执业能力,增强职业判断能力。最后,企业或管理人员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除了鼓励会计人员自学外,还应该积极提供相关培训。综上所述,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的完善和国际化趋同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其对公司财务管理及可持续发展战略产生深远影响,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需要关注新准则给企业的风险管理、经营策略等方面带来的风险。企业应当重视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的修订,保证新旧准则的平稳衔接。会计人员应该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加强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确认的审核,提供更加精准的会计信息。政府机构则需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督管理,促使修订后的长期股权投资准则能够更有效地被运用于企业中,从而为投资者、决策者及政府机构提供更为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并确保我国会计准则平稳保持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进程。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S].2006.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S].2014.

[3]尤小雁,刘晨昕.公允价值计量面临的困境[J].经济问题探索,2007,(11).

[4]杨阳.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的国际比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1).

[5]张凯文.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过程中的困境及对策分析[J].商业会计,2014,(2).

[6]胡映雯.由新《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引发的思考[J].新智慧(财经版),2014,(7).

[7]蔡志俊.新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几点异同的分析[J].全国商情,2014,(43).

[8]黄伟.关于《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修订的内容与意义[J].中国总会计师,2015,(138).

篇10

关键词:非同一控制 子公司 长期股权 实务处理 权益变动 分析

在企业的财务资产管理中,长期投资性资产是企业整体资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重要内容。新会计准则对企业长期股权投资部分的资产管理有明确规定,即投资企业对于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资产部分的管理,应当遵循成本核算的方法,并在编制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资产核算管理的合并财务报表时,按照我国权益法的相关要求进行调整。通常情况下,在管理资产过程中,投资企业多是利用对于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来实现对于子公司的投资收益管理回报与控制的目的。因此,进行投资企业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实务处理分析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既可以提高投资企业对于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管理水平,又可以保证投资企业的投资利益,还可以促进企业的财务管理与运营发展。下文将结合新会计准则中,对于投资企业进行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实务处理的具体要求与规定,从投资企业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控制”判断、成本确定、权益转换、合并财务报表、信息披露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以提高投资企业对于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实务处理管理水平,推进企业运营发展与进步。

一、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实务处理中的“控制”判断

在进行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处理时,投资企业如何“控制”判断以及确认,是其处理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企业运营管理中,投资方具有对被投资方施加重大影响的权利,通常被投资单位称为是投资企业的子公司,而投资企业对于子公司的控制权利,则是指在投资企业的子公司运营与财务管理中,投资企业有权利决策或影响子公司的财务以及运营,并从子公司的运营活动中获得相关利益。因此,对于投资企业以及子公司来讲,进行实质控制权的确定,不仅对投资企业进行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方法有着直接的影响,还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实务处理中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确定也有着很大的关系。而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关会计准则,只对投资企业以及子公司之间的“控制”权利进行了原则性的规定,使得企业会计人员在进行一些股权关系的公司控制权益判断处理时,难以进行判断处理和界定。比如,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实务处理规定,就有“合资协议或者是章程规定,在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成员中,本公司以及本公司可以控制的子公司派出的董事会成员数量超过全部董事会成员半数以上,实质上就形成对于公司的财务与经营政策的控制决定权利”的相关规定。对于这此类规定,在投资企业对于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实务处理中,实务处理的章程或者是协议不可能另投资企业一方说了算,而实际执行中则是由大股东对于子公司的财务与运营政策进行掌控。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可进行“控制”权利明确,以实现对于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实务处理中的“控制”权利明确和判断。

二、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实务处理中的成本确认

在进行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实务处理过程中,成本确认的问题主要是指对于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管理中投资企业的初始投资成本的确认。对于这一问题,在企业的新会计准则中有明确规定,投资企业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实务中。所谓的初始投资成本主要是指除了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资产成本以外,通过其他方式获得的长期股权投资资产以及成本部分,在投资时期内应当按照以下的要求规定,确认初始投资成本。第一,对于投资企业通过支付现金形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资产部分,在进行初始投资成本确认中,要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进行初始投资成本确认,其中包括与企业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所直接相关的费用与税金、支出等部分;第二,在投资企业以权益性证券发行方式所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资产部分,在进行初始投资成本确认时,需要按照权益性证券发行的公允价值来确认实施;第三,对于投资者进行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资产部分,在进行初始投资资产的确认中,要依照投资合同或者是协议规定中价值进行确认实施;第四,对于企业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方式所获得的长期股权投资,也应按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相应规定进行初始投资成本确认。此外,以债务重组形式的初始投资资本确认,按照债务重组的要求进行确认。

三、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实务处理中的权益变动

在投资企业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中,对于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中,除了追加或者是回收的长期股权投资部分外,通常情况下,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部分账面价值是保持不变化的。但是,在以下几种情况投资企业应对长期股权投资子公司的权益进行调整处理,以便于投资企业以及子公司的正常运营和管理。

第一,投资企业在进行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相关权益的变动处理中,如果被投资单位实现利润或是发生运营亏损时,投资企业不对于子公司账务进行处理,而只有在子公司宣告分派现金的股利或者是利润的情况时,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中的当期投资收益情况进行确认,或者是处理子公司相关权益的变动;第二,投资企业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收益部分只局限于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企业投资后所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部分,而从中所获得的现金股利或者是利润中超出上述数额的那一部分,在对于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过程中,会作为投资中的初始投资成本进行收回。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投资企业能够对于被投资单位也就是子公司所实施的长期股权投资控制部分,由原来的权益法核算管理转变为应用成本核算法进行核算管理,这一核算管理方法与国际财务核算管理中应用的方法比较一致,但是在实际处理应用中,却与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长期股权投资控制核算管理原则有很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在进行单独的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成本核算管理的方法能够实现反映投资股利分配方面的信息,而公允价值的相关法则,则能够反映投资的经济价值,同时,在进行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管理中,成本核算方法的应用还能够实现投资企业确认投资收益质量,因为投资企业所核算形成的财务成本以及业绩真实性更大,在进行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的操作空间更小,这也就更具有积极作用和意义。

四、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实务处理中的披露信息分析

投资企业在管理子公司长期股投资过程中,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应做好对协议及附件的信息披露工作。披露内容应包括:子公司的企业名称以及注册地、业务性质、投资企业持股比例、投资企业表决权等有关信息内容;被投资单位想投资企业进行资金转移能力所受到严格限制的具体情况,以及长期股权投资管理过程中,当期和累计的没有进行确认的投资损失金额情况;子公司投资所相关的或有负债情况等。

五、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事物处理中的合并财务报表

投资企业在管理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过程中,核算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时,应使用成本核算法进行核算管理,而在编制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合并财务报表过程中,应当依照权益法的相关内容以及规定,进行编制调整。比如,在企业的新会计准则中规定,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投资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及投资公司在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所享有的份额,应当相互抵销,同时对投资公司在子公司中的相应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也进行抵销。此外,对于投资企业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及在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享有份额的差额部分,也要求在购买日对于具体数额项目进行列示,如果进行列示的商誉项目发生减值变化,减值变化的商誉项目应注意按照经过减值测试后的金额数目进行列示。而在投资企业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实务处理过程中,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在购买方以公允价值进行合并成本确认后,在购买日对作为合并所对价付出的资产以及发生、承担负债等情况,按照公允价值进行核算,其中公允价值与相应的账面价值差额部分归计到当期损益中。同时,还应注意对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进行确认,确认过程中,购买方的合并成本中比所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份额所大出的差额部分,应当作为商誉进行确认,并废除原有的“合并差价”。值得注意的是,在企业新会计准则中,初始确认后的商誉是不允许进行摊销的,需要通过减值测试确认减值损失。企业新会计准则的这一规定,与企业合并中合并商誉自身的特征相符合,规定合并商誉本身不在企业可以摊销的资产范围之内,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相趋同。此外,购买方进行合并成本中比合并过程中所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小的差额部分,在经过复算审核后,也应归计到当期损益中。

在进行合并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投资企业则应当按照购买日的公允价值情况作为基础,进行子公司财务报表的核算调整与管理,对不同财务内容按照成本核算的相关规定实施编制核算。其中,在合并资产负债表编制时,应对因企业合并所取得的被购买方的各项可辨认资产以及负债、或有负债等情况以公允价值方法标准核算列示;在进行个别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投资企业对于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使用成本核算法进行核算,而在进行合并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先在投资公司依照权益法对于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及投资收益情况进行调整转换后,再将调整转换结果在合并工作底稿中进行显示,同时作为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基础,进行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总之,妥善分析和处理好长期股权投资资产问题,有利提高投资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实务处理以及管理水平,对于促进企业规范化、合理法发展进步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