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发展战略范文
时间:2023-07-06 17:43: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商业银行发展战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国商业银行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发展和壮大自己,增强与外资银行抗衡的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乃至今后面临的重要问题。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不能只着眼于资产和业务的扩张,更要实现功能效率和市场价值的不断提高。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的现实选择。
1、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核心竞争力在当今国际化的大潮中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发展、壮大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我国商业银行要实现长远发展,就必须打造出自己独有的、能获得持续经营和生命力的核心竞争力。在当前激烈竞争的市场上,我国商业银行要根据市场变化趋势和国际银行业的发展方向进行体制改革,调整经营战略,在制度、核心业务、经营区域、人文环境等多方面,创造和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以获得持续经营的生命力。
2、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我国商业银行走国际化道路。经济全球化的大潮推动我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而加入WTO则使我国金融市场上的竞争更趋激烈。在这种背景下,发展海外业务,提高本外币一体化服务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就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求生存、谋发展的必然选择。应该看到,加入TWO后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和开放的领域的不断扩大,不只是带来激烈的竞争,更为我国商业银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提供了有利条件。
金融改革20年来,我国银行业的国际化已经迈出了很大步伐,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银行业国际化水平仍然较低,在技术开发、服务手段、管理水平、人才素质等方面与国外很多跨国银行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我国商业银行要跻身于世界银行业之林,就必须提高国际化水平。只有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努力开发与挖掘有效需求,在比较中选择,在竞争中发展,才是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今后我国商业银行还需要博采众长,广泛吸收国外银行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在积极发展海外业务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服务手段,提高服
务质量,增强业务优势,走全球立业的道路,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战略
创新是银行业健康发展永恒的主题,它在我国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金融创新能力和力度大小决定了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中所处的地位。一家金融机构如果要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拥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同时,金融创新是商业银行经营效益提高的主要动力之一。而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不合理,对传统利息收入的依赖性很大。所以,通过金融体制、工具品种、服务等多方面的创新,寻找新的突破口,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追求的目标。
第一,金融理念创新。理念创新意味着对传统认识的突破,新观念的产生为制度变迁提供了可能。人们对新观念的普遍认同,为新制度的确立和正常运作提供了保证。只有观念领先,我国商业银行才能在变化的环境中占据有利的市场地位。所以,我国商业银行要增强金融创新理念,抓住机遇,以创新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第二,金融产品和业务创新。在竞争日趋激烈的舞台上,金融产品和业务的创新是多方面的。我国商业银行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存贷业务,还应该适度开发期权、互换、远期利率协议等新型金融衍生产品。同时,尝试进入投资银行领域,利用信息、技术和人才优势,积极发展非股票买卖的投资银行业务,开展咨询、信息服务等业务,为企业改制、资产重组等提供全面服务。此外,随着资本市场和金融技术的飞速发展,金融结构也在发生急剧变化,传统银行正受到来自资本市场和新型金融业务――基金的挑战,尤其是开放式基金业务,对银行传统业务威胁极大。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应把握政策时机,将基金作为业务和产品创新的又一突破口。
第三,服务创新。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商业银行的服务是衙门式的。改革开放后,银行的服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同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的服务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今后的服务创新,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通过观念的转变,促进金融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商业银行要增强金融创新的意识,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和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把过去由客户选择服务的方式,转变为根据客户需要,量身定做其所需要的服务和金融产品,通过服务创新不断开拓新市场。
三、商业银行以人为本战略
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对人的管理。人员安排是否恰当、组织结构是否合理、激励机制是否有效、考评是否公正,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现代商业银行是标准的金融企业,在新世纪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人才竞争战略是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
1、加入世贸组织后金融专业人才的竞争日益加剧。中国金融业的人才竞争早已经开始,而中国银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金融人才本已“捉襟见肘”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外资银行的陆续进入意味着对中资银行人才的竞争将加剧。许多外资银行早就树立了“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他们非常注重人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同时还有科学的考评体系、平等竞争的用人原则,以及健全的培训体系、机制;员工拥有优厚的工薪待遇和高度的就业保障,员工的收入高于国内同业人员的工资待遇,很多银行还允许中高级管理人员和业绩优良的员工享有银行的股票、收入期权、利润分成,以及种类繁多的自助餐式的福利待遇,等等。而我国商业银行在重视人才方面却是差强人意,远远落在外资银行之后。一方面是现有员工学历层次低,缺乏符合银行发展需要的各种知识;另一方面内部激励机制跟不上,难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目前在市场化人才竞争中,国内商业银行对高素质员工的流失控制乏力,个别银行几乎是培养一个走一个。
2、我国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合理的人才机制。在加入WTO的新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在激励方式、人才培训体系和人才成长方面有所突破:第一,开辟人才成长的“绿色通道”。人才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为其成长开辟顺畅的通道,才能使我们的金融人才更快成长。第二,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培训体系和机制。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想在中外金融竞争中占据优势,抓紧培养高素质的金融人才是当务之急。观念必须转变,教材必须更新,培训必须持之以恒。在新金融时代,复合型知识结构的人才更引人注目,也是各家银行争夺的对象。在加入WTO的过渡期内,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抓紧时间培训出一批掌握金融英语、国际贸易、外汇会计、国际法的专业人才,充实自己的金融队伍,以适应金融业竞争的需要。第三,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引入新的激励机制,积极探索股票期权等新的激励机制,完善经理与员工的激励机制。
四、商业银行科技领先战略
“信息化”、“网络化”是全球步入新金融时期最为主要的特征之一。我国商业银行要在全球金融舞台上生存发展,实现科技领先战略至关重要。今天的金融信息化建设是长久以来金融科技不断创新的具体体现,网上银行、电话银行、自助银行,以及各种银行卡都是金融信息化的产品。可以说,科技在推动金融业的发展中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作用。
1、金融信息化是银行发展的内在要求。现代银行经营越来越依赖于信息,信息的处理能力直接决定着银行的运行效率和成本。今后银行间的竞争将体现在深层次的业务拓展和产品功能的人性化上。我国商业银行要遵循市场这一发展规律,就必须改善服务质量,整合电子渠道,创新产品功能,加强安全管理;同时,不断提升重要客户服务系统的市场竞争力,推出特色服务,有针对性地为政府部门和国内外重要的公司客户、机构客户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此外,信息技术的应用,在防范经营风险、提高决策质量方面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依靠先进的信息系统,总行可以站在更宏观的角度做出决策,也正是在科技的有效保障下,管理思想才可以变成能够通过系统软件对行为进行控制、约束的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法。
2、电子银行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科技领先战略的重要方面。随着因特网的迅速发展,网络已将世界连接在一起,银行充分利用因特网积极拓展业务已经成为新的趋势。电子计算机通过辅助银行建立数据库和各类决策系统,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有效地降低了成本。电子银行不仅是银行进行业务处理、客户服务和市场营销的重要渠道,还是进行业务创新和新业务品种孵化的平台。电子银行代替了人工从事记账、结算、审核、划拨等业务,大大减少了支票、凭证、现金的使用,使银行作业开始向“无纸化、无支票化”的时代挺进。
当今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已基本上实现了银行业务的全面电子化,银行交易、数据处理、资金转账、信息传递、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电子化,加强了银行对整个经济社会的渗透力。在美国2004年网上银行的业务量已占到银行总业务量的10%左右。而在我国很多银行,目前网上银行业务量尚不足总业务量的1%,发展前景令人向往。金融科技的应用,真正将银行推向了一个电子化、网络化的时代,银行能否取得竞争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化应用的水平,这对银行自身服务水平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目前国内许多商业银行纷纷设立或扩展网上银行业务,我国商业银行要充分重视金融信息化发展,在原有的业务优势上,积极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开辟自己在这一领域的市场。
五、商业银行全能化经营战略
篇2
随着金融业全面开放的推进,我国银行业已迎来了与外资银行全面竞争的时代,城市商业银行紧紧抓住机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优化发展空间,提升竞争能力。但目前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与国际标杆银行及国内其他优秀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是一些矛盾和问题的存在,使得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不平衡性日益突出。
单一城市制经营、营业网点少、市场份额低。自城市商业银行成立之初,其经营活动就被限制在所在城市。近年来,单一城市制经营模式的负面效应日益显现,并成为城市商、业银行进一步发展的障碍。首先,地域限制不利于城市商业银行分散风险。一家银行被限制在一个城市开展业务,其资金势必集中到该城市发展较好或可供开发的这些行业、产业和项目上,造成贷款的行业集中度、客户集中度偏高,带来巨大风险隐患。其次,地域限制不利于城市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和产品创新。现在,企业跨地区、甚至于跨国的经营活动,要求商业银行能够按照企业的地理布局为其提供存贷款和资金清算等服务。然而,结算渠道的不畅通恰恰是城市商业银行的软肋。显然,仅资金跨区流动,就已经超出了城市商业银行自身的能力,从而造成城市商业银行大量客户流失。这也是很多企业在规模较小时与当地城市商业银行的关系非常好,而一旦这些企业做大,实现跨地区经营,往往就会与城市商业银行分道扬镳的最好解释。
战略对于银行来说至关重要。根据管理学的观点,战略和环境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如果战略错了,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层面的任何努力,也只能带来南辕北辙的效果。战略包含了从战略目标设置、战略选择及战略举措等从目标到实施的动态过程。
一、特色发展战略
一是要坚持特色化战略定位,立足本土,做好地方银行。紧密结合当地经济实际,利用与当地的密切联系,加大系统性业务的开拓力度。特别是涉及千家万户的医保、社保、水电、煤气等业务,从长计议,先占领市场,为将来中央业务收费积累资源,打好基础。同时,为进一步降低贷款集中度,按照市场化原则,积极探索银行贷款、贷款证券化等多种运作形式,参与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大中型项目融资,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贡献。二是充分利用点多面广的网点优势,充分利用与中小企业的天然联系,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培育忠诚的客户群体,夯实长远发展的基础。创新担保方式,特别是建立小企业信用共同体,设立担保发展基金,提高融资信用,使小企业最大限度地获得融资支持。创新思维,设立专门的机构、改革业务流程、建立小企业信用评级方法,配备专为小企业服务的产品经理和客户经理,创造性地通过社区、市场、行业协会、商会等平台,下大力气抓实小企业贷款的营销,为小企业量身打造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还可以提供验资、注册、报税、报关、金融咨询等一条龙服务,做出品牌,提高附加值。三是要创新特色产品,突出特色服务。银行是第三产业,其产品的本质就是服务;特色发展,也就是服务的特色化,要通过服务的特色化、产异化,寻求不同于别人的金融服务之道。
二、并购战略
第一,横向并购。中国投资银行与中国光大银行的合并就是其中一个例子。横向并购首先应立足于商业银行的内部整合,即按照效率原则,撤并或出售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或营业网点,降低成本,实现集约化经营。其次,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股份制商业银行之间可以进行并购,从而壮大规模,实现优势互补。其中,更应提倡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与城市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城市商业银行之间开展合并。第三,政策性银行之间以及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也可以考虑进行合并,如可考虑将三家政策性银行合并为一家,政策性银行在基本完成其使命之后可改组为商业银行或与商业银行合并。安徽徽商银行模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徽商银行于2005年底正式挂牌成立,它是由安徽省内6家城市商业银行合并入股,7家城市信用社重组加入,具有一级法人体制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实行一级法人模式。通过合并重组,徽商银行的业务领域有效地突破了以前城市商业银行业务的地域限制,几乎涵盖安徽全省。
第二,混合并购。我国应顺应综合经营的历史潮流,在适当时候,通过商业银行兼并收购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甚至工商企业,组建若干家可以经营全面金融业务、实力雄厚的金融集团,这些金融集团各具特色、各有优势,在国际金融市场也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兼容性和竞争性,为实现跨国并购奠定基础。
第三,吸引外资参股。由于城市商业银行具有相当的网络能力和网络布局,对于进入我国市场的外资金融机构,最便宜、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入股中小银行。而同时根据银监会要求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8%,否则将限制业务发展和市场扩张,而以我国118家城市商业银行为例,我国商业银行资金缺口达到1500亿元。因此,引进外资激活这些银行是提高资本充足率最好的方法。
三、战略联盟发展战略
银行联盟实质是银行之间的长期协定,联盟双方是长期的合作关系,它超出了正常的所谓市场交易,但又未达到合并的程度,联盟的各个银行是独立的,仍保持着自己的经营自。随着金融自由化、金融电子化和金融国际化的发展,金融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面对前所未有的压力,国际商业银行掀起了一场如火如荼的银行战略联盟运动,这已成为国际银行界普遍的战略思维。银行间战略联盟的外在动因显而易见,是为了应对竞争加剧和环境动态性强化的局面,其内在动因包括:谋求中间组织效应,追求价值链优势,构造竞争优势群体和保持核心文化的竞争力。在松散的、非正式层级结构的“组织”框架内,出于某一方面的目的考虑,通过战略联盟将不同的银行组织在一起,既稳固、强化银行之间的合作关系、发挥协同效应,又能够避免企业组织规模扩大可能产生的问题,同时,通过价值链的重构、分解和整合,商业银行将辅助业务分离出去,专注核心职能,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银行联盟通过联盟这种“亚组织”将具有不同优势、不同侧重的银行连接在一起,以较为便宜的方式组成一个群体竞争。由石家庄市商业银行牵头,河北省辖内石家庄、廊坊、沧州、张家口、唐山、秦皇岛六家城市商业银行经过充分沟通,于2006年5月26日正式设立了“河北省城市商业银行合作组”,该合作组织的性质为区域金融机构业务协作联盟,不具备法人资格。六家城市商业银行共同签署的《合作发展共同宣言》称,“河北省城市商业银行合作组织”的建立,是六家城市商业银行的共同愿望,也标志着河北省城市商业银行开始由闭塞走向开放,从个体行动走向联合协作。
四、科技发展战略
科技发展战略是银行业务得以迅速扩展的技术保障。要加强信息科技的管理与应用能力,提高对业务经营及管理的支持力度;要围绕信息技术建设的整体性、市场需求响应的快速性、信息内容建设的有效性、网络银行发展的整合性、科技管理模式的合理性,建立集中的经营数据、完备的管理信息系统等科技应用和管理体系;要以银行卡为载体,完成服务和技术功能的整合,形成完善、系统的产品研发支持体系,从而为适应市场发展和业务需要提供高效稳定的支持;要通过信息及技术的应用推进银行的“无机构业务扩张”;要将信息技术与业务数据分析、综合经营管理、风险控制系统等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其对业务的持续发展和管理的高效、严密提供强大支持。
篇3
关键词:恒丰银行 商业银行 发展模式
一、依据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制定发展战略
(一)创建中国最佳管理、最高回报和适中规模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是恒丰银行不懈的追求。要实现这一目标,最重要的是建立健全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等机构为主体的组织架构和保证各机构独立运作、有效制衡的制度,以及建立科学、高效的决策、激励和约束机制。与此同时,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的议事制度和决策程序;明确股东、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权利、义务;建立、健全以监事会为核心的监督机制;建立完善的信息报告和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强化激励约束机制。
(二)重新修订和诠释恒丰银行企业理念。企业理念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精神的核心。恒丰银行改制为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后,昭示着恒丰银行阔步发展的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原来的企业理念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我们根据恒丰银行新的使命和任务,重新修订和诠释了的企业理念,明确了恒丰银行发展目标定位、经营理念、管理理念、价值理念、社会理念、服务理念。新的企业理念的丰富和发展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为恒丰银行今后的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和准则。
(三)以不断满足客户需求为己任,以追求股东长期利益最大化为目标。通过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高效管理机制、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培育不断创新的企业文化,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恒久发展、永远盈丰。
(四)有效推进发展战略的实现。在未来三年内将以长江经济带、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圈为优先发展区域,向中西部经济中心城市渗透;同时,以上海、香港为基点,衔接境内外,推进国际化经营,确立“建设一流全国性现代化商业银行”的战略目标定位,形成“有形机构扩展与无形网络延伸、有形产品创新与无形体制改革”两个虚实结合的策略,增强核心竞争力,明确业务模式,找准市场定位,以保持业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强化全面风险意识,现代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灵魂
(一)要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从制度上最大限度地协调商业银行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消除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产生的道德风险,促使高层管理者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并在决策失误时能够得到及时纠偏,使风险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从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情况看,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董事会功能弱化的问题,经营决策权力过分集中在高级管理层。我们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点是充分发挥董事会的决策职能,董事会作为银行风险管理最高权力机构,要依据经济环境和银行市场定位,制定明确的风险管理策略。
(二)要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金融界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发展方向进行了多方面理论分析和探讨,综合各方面的意见,我认为,当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面临着两大根本性转变:一是风险管理内容由信用风险向信用、市场、操作、法律多类型风险转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不仅要对信用风险管理更加有效,而且应更加注重市场、操作和法律风险。二是风险管理对象由单笔贷款向企业整体风险转变,由单一行业向资产管理组合转变。
培育一种融合现代商业银行经营思想、风险管理理念、风险管理行为、风险道德标准和风险管理环境为一体的风险管理文化。
(三)要完善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是商业银行利用内部信用评级标准确定信用风险最低基本要求,确保银行资本充足,反映银行特殊风险的一种方法,也是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立内部信用评级体系既是适应银行监管要求的必然趋势,也是适应商业银行自身发展的需要。
(四)建立完善的授信尽职制度。信贷授信是商业银行贷款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防范贷款风险的基础性工作。我们要按照有关规定的要求,尽快制定和完善授信尽职调查制度和实施细则,落实有关规定对授信尽职的要求,增强风险意识、风险识别和风险预警能力,从信贷风险产生的源头上进行有效控制。
三、加快业务创新,现代商业银行发展的策略选择
一是加快个人银行业务开发。未来三年发展策略是继续扩大个人储蓄规模,同时大力发展个人资产业务及中间业务,提高个人银行业务对全行利润的贡献。在未来三年将构建包括个人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在内的全能化银行为标志的个人银行业务体系,在保持业务规模快速发展的同时,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
二是加快对公银行业务开发。未来三年发展战略是在为对公客户提供个性化综合性金融服务的基础上,利用高效的市场营销机制,全面提高公司银行业务的市场份额,改善资产质量,提高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盈利能力。
为了保证对公业务发展目标的实现,将以改造公司银行市场营销体系为基础,利用已有的技术优势和业务联动特色,进一步提高在对公业务市场的竞争力。在几个经济发达的重点地区设立区域性对公业务营销中心,保证为重点客户提供“贴身”服务的效率和业务推广的有效性。
三是加快技术开发与创新步伐。未来三年的电子化建设的策略是进一步完善银行管理信息系统,重点建设电子网络、虚拟银行,实现管理信息化。
1、建设集成的后台业务处理系统。银行虚拟化和客户服务个性化要求银行的业务处理模式和客户服务模式要发生本质变化。实现业务处理模式和客户服务模式的转变涉及到对银行业务流程的重组和新型后台业务系统的建设。后台业务系统的先进性是决定银行在竞争中成败的关键,改造传统后台业务系统是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2、建设以业务处理中心为核心的银行虚拟化服务体系。未来银行的业务运作体系将呈现虚拟化的特征,银行在物理网点职能弱化的同时,业务人员向后台业务处理中心转移。银行将通过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虚拟化通道向客户提供大量的服务,银行的业务处理流程和组织结构将发生明显的变化。顺应银行虚拟化发展趋势,将把银行业务处理系统调整到通道系统、业务处理中心平台、后台业务系统三个层次的体系结构。以业务处理中心为核心的银行虚拟化服务体系的建成,将提供强大的业务支撑和客户关系管理工具,同时人力资源的集中使用也将显著降低银行的业务运作成本。
3、建设以数据仓库为基础的信息管理体系。在竞争的外部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基本趋同的情况下,银行间竞争的重心将转向自身的经营管理。建立以数据仓库技术为基础的深层次的管理信息系统,将银行管理由粗放的感性决策提高到基于量化分析的科学决策。未来三年,将把数据仓库技术的应用重点调整到两个方向:一是面向市场,开展客户关系管理和市场营销管理。二是面向内部管理,开展成本分析、盈利分析、风险控制、机构考核、非现场稽核,为银行提供科学的管理手段。
篇4
关键词:现阶段 农村商业银行 市场定位 发展战略
农村商业银行目前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农村商业银行的建立有效的改善了我国的三农问题,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了适应农村的发展需求,提升农村的经济增长速度,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是必然的,农村商业银行的组建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指明的方向,农村信用社需要参照现代商业银行的模式对具体运行模式进行改革,从而使城乡统筹发展得以实现。金融环境的复杂性以及金融行业的激烈竞争,使得农村商业银行必须要重新对自身进行定位,并制定有效的发展策略,从而使其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长效、稳定的发展。
一、现阶段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市场定位研究
1.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业务定位研究。
农村商业银行的创建主要是为“三农”提供服务,需要根据”三农“的具体发展情况,对农村商业银行进行准确的业务定位。农村商业银行是由农村信用社转化而来,虽然其经营和运行模式有所改变,但是其服务的核心是不变的,所以农村商业银行仍然要以传统的金融业务为基础,通过对传统业务的优化来更加有效的为“三农”服务,对中小客户的优势进行强化,丰富中间业务项目,同时还要对投资银行以及业务等新的业务进行创新和研发。贷款营销管理能够使银行获得更多的利润,所以在借贷业务的开展中需要注重经济利益。需要有效的利用借贷的资金,来提升这些资金在放贷业务中所产生的经济利益,从而使农村商业银行获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贷款业务的办理过程中,需要加强监督和审核工作,从而减少信贷风险,防止不良贷款的产生,进而使信用社的利益得到保障,有效减少信用社的损失。在个人业务中,需要加大推广个人理财业务产品的宣传力度,增加专业的理财服务,从而提高个人贷款和按揭贷款的营销,建立起完善的理财平台。2.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客户定位研究。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村商业银行的建立,而且其逐渐在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农村商业银行的服务客户主要面对的是县域经济,以中小企业为主要的服务客户,并将服务圈内的大客户作为服务的重点。其服务客户中以中性优质客户为主要服务对象,力求能够获得大企业客户的信赖,同时也兼顾一些小型企业。此外,国家政策扶持的新型建设产业也是农村商业银行的主要服务对象。个人业务主要以收入比较稳定的客户为主要服务对象,同时对高端客户的信息机构也有一定的业务往来,力求能够争取与大客户的合作,在合作中为其提供优惠的政策和优质的服务模式,以期能够达成长期合作的意向,进而提升客户的忠诚度。
二、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商业银行的知名度不足。
农村商业银行目前成立的时间尚短,在金融体系中属于新生事物,而且市场发展不成熟,社会上的知名度明显不足。主要是因为农村商业银行的设立初衷是服务于“三农”,但是农业、农民在金融行业发展的潜力较小,在还款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虽然农村合作社的兴起使得农业大户以及私营企业获得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由于数量有限,而且还有一部分企业会选择其它的商业银行,从而使得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投入难以实现规模化。而且由于农村商业银行的知名度不高,所以一些企业以及个人对其信任度不强,不会轻易选择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存款对象,因此造成农村商业银行的资金缺乏。
2.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观念存在问题。
目前农村商业银行在业务的开展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思维方式,没有意识到传统的经营观念已经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形式,资产负债结构单一,经营品种不够丰富。一些贷款业务员面对贷款失信问题过于谨慎,由于惧怕承担风险,所以在放款方面受到诸多限制。同时,信用环境直接影响着农村商业银行资金的运营安全性。在一些比较贫困的地区,其信用环境堪忧,极容易出现一些钉子户,而其带来的负面效应,使信贷人员的积极性降低。此外社会诚信的体系不健全,面对逃避债务的信用行为缺乏有效的措施来积极应对。这些因素都制约着农村商业银行贷款营销意识的发展。
三、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分析
1.农村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战略。
为了使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得到更好的发展,需要保证贷款业务的制度化管理和透明化运营,从而使客户能够了解农村商业银行的运营方式以及相应的保障制度,进而建立起客户的信任度。同时在贷款的营销过程中要以安全性和效益性为基本的原则,转变对小额农户贷款不重视的理念,提高小额信贷业务量,将贷款发放的权利导向转化为盈利导向,主动赢取该地区的重点企业以及农业大户的青睐,增设代收费等业务。为了提高信贷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可以采用客户经理绩效考核制度,通过绩效考核来激发信贷人员的工作热情,根据考核结果撤销考核不合格的客户经理,同时在客户经理晋升的制度中要做到公平、公正,从而有效实现绩、效关系。
2.农村商业银行的客户发展战略。
农村商业银行服务客户的信贷需求不同,所以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服务方式也要体现出多样化。可以通过开展支农服务,来扩大对贷款业务的宣传,使客户能够了解农村农业银行的贷款活动,进而产生信任感和认同感。基于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和核心价值,其在经营上需要立足于小额的农户贷款,在此基础上不断的扩大业务面,增加业务量,并延伸金融服务功能。对贷款的对象进行延伸,使广大农民都能够在小额贷款中获得一定的效益,同时还要对授信的额度进行扩充,使客户由小额农贷逐渐扩展到一些农业大户以及加工、养殖业大户中[3]。此外,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人员需要进入基层去了解农户的生产经营状况,放宽视野,挖掘一些具有潜力并对金融有极大需求的客户,并在此基础上培养新的贷款项目,以丰富的业务和优质的服务来获取市场的份额。
3.农村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
第一,要完善人才储备,利用优惠的政策和良好的发展平台来吸引优秀的人才,同时也可以通过招聘以及推荐来引进高素质、高业务能力的人才,并根据银行的业务情况以及人才的能力进行合理的人员配置。第二,加强员工的培训。农村商业银行需要设立专业的培训部门并配备专业的培训人员,从而能够为银行的工作人员定期提供培训,强化工作人员自身的职业素质,提高其服务意识。第三,拓展员工的晋升渠道,农商银行需要为员工提供良好的职业规划,使员工能够看到自己未来发展前景,使表现好的员工能够具有良好的晋升渠道和发展平台。最后,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使员工意识到其付出与收获是成正比的,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防止出现消极怠工的情况。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农村商业银行要想得到长效、稳定的发展,需要有良好的市场定位和科学的发展战略做支撑。在激烈竞争的局面下,农村商业银行需要打破传统的经营模式,通过学习成熟的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和管理理念,来不断的发展优势,弥补弱势,从而使其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进而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苏鸿龙.探析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和发展战略[J].时代金融(中旬),2013(1):84,88.
[2]郭金燕.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和发展战略[J].中外企业家,2014(17):55-55,57.
篇5
[关键词] 城市商业银行 可持续发展 战略规划
一、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
截至2009年末,全国144家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额达到5.68万亿元,在全国银行业中占比7.36%;各项贷款余额达到2.89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3%;不良贷款余额376.9亿元;平均资本收益率达到15.87%;共实现税后利润496.5亿元;平均拨备覆盖率182.28%,比全国商业银行的平均拨备率高出27个百分点;平均资本充足率达到了12.96%。小企业贷款余额突破7000亿元大关,达到7155亿元,较年初增幅达到42%,高于大中型企业贷款增幅,基本实现了城市商业银行大中小型企业信贷投放的“三分天下”,成为小企业金融服务领域的生力军,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
二、城市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问题
(一)外部金融经济形势十分复杂
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后危机时代的重要转折时期。既要保持经济运行的稳定,又要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还要防止通货膨胀。因此,如何科学应对当前错综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合理处置调控政策不确定性显著增大带来的政策风险,将成为城市商业银行必须审慎面对的首要挑战。
(二)风险抵御和控制能力面临新的挑战
自2009年以来,尽管20多家城市商业银行通过配售、定向增发、次级债、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手段增强了资本实力,但随着信贷规模的激增和跨区域步伐的加快,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迅速扩张,导致资本消耗过快,加之对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的提高,城市商业银行系统性资本短缺问题凸显,补充资本金的压力将进一步增大。
(三)过度信贷扩张增大了系统性呆坏帐风险
2009年高达9.6万亿元的信贷投放,加之地方政府主导的贷款集中投向,大量的信贷资金投放到有政府背景的“铁公基”项目,这些项目建设周期长、后续资金需求量大,不仅影响了城市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也使贷款集中度、中长期贷款占比和关联交易等风险指标恶化,还带来了资产质量下滑的潜在风险。
三、国外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经验
(一)美国的社区银行
美国的社区银行是在特定地区范围内组建并独立运营的商业银行,资产规模普遍较小,主要是为当地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并与之保持长期业务合作关系。它们专门为低收入的个人消费者提供小额贷款;支持小型企业为本地经济发展作出贡献;致力于提高个人客户和企业客户的生活质量。社区银行在资金来源、资金投向、客户群、管理层和员工等诸多方面与所在社区融为一体。
(二)日本的地方银行
日本的地方银行总部设在地方城市,并以总行所在的城市为经营区域,与地方政府、地方企业以及地方的公共团体保持密切的联系。日本的地方政府对地方银行经营干预程度很大,高度强调地方银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职能。20世纪80年代,日本一些银行开始扩张走国际化道路。但进入90年代,随着日本经济泡沫的破灭,地方银行的资产质量普遍恶化。目前,日本也正在通过重组联合等方式对地方银行进行改革。
(三)欧洲的储蓄机构
在欧洲,作为中小银行的储蓄机构最初由社会改革家、慈善家、宗教或互助组织、贸易行会、雇主和企业组成。储蓄机构主要定位于向经济发展主流之外的部门和群体提供金融服务。大多数的储蓄机构都由政府参股或控股,如德国和奥地利的多数储蓄机构是由政府拥有和控制,而且主要是由州和地方政府当局控制。同时,各国政府鼓励地区性的银行积极参与全国性的银行竞争。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很多欧洲储蓄机构纷纷建立防御性的行业内部联盟或展开积极合作。
四、城市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一)完善公司治理,增强科学决策和风险管理能力
1.强化董事会建设,确保履职尽责。要不断优化董事选拔机制,注重董事的责任心、道德水平和履职能力及继续加强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的建设,逐步完善董事会内审体系、信息披露和沟通、资本管理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等制度建设,强化对董事的履职评价,进一步提升董事会的决策能力和水平。
2.制订科学的风险战略,确保稳健经营。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和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各家城市商业银行的董事会要进一步加强对整体风险战略的研究,建立资本补充的长效机制,依据业务扩张和经营管理实际,及时补充资本金,确保城市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明确市场定位和发展战略
1.以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为原则,制订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城市商业银行要彻底转变传统的发展观,由单纯追求资产规模的高增长战略转向注重质量效益、发挥资源优势的特色化战略,依据自身的资本实力、地缘优势、管理能力、业务特点和人力资源状况,合理规划战略目标。
2.坚持服务地方、服务中小、服务城市居民为方向,进一步突出经营特色。坚持三个服务的定位是城市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在新的形势下,城市商业银行需要进一步把握发展方向,坚持细分市场和客户,搞好网点布局和产品开发,充分发挥地方银行的地缘和决策优势,创新消费金融和小企业业务,走差异化、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
(三)巩固差异化市场定位,不断培育细分客户群体
1.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对市场份额、资本实力、现有客户、机构网络、品牌声誉、特色产品、研发和管理人才等资源禀赋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突出资源优势、挖掘发展潜能,制订并实施扬长避短的发展策略。
2.加强市场调研和业务规划。经过深入细致的市场调研,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锁定细分市场,围绕目标客户群体的特征,加强业务发展规划,改进运营和管理流程,提高产品创新、技术保障和管理体制机制的变革适应能力,不断完善定制化、特色化的产品体系,持续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形成并巩固市场竞争优势。
3.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为了避免同质化竞争,城市商业银行要进一步突出小企业金融服务特色,在授信流程、评审标准、贷后管理等方面,实施更有效的风险控制手段,强化与中小客户相匹配的产品设计、流程再造和管理能力建设,将环境与社会责任融入信贷文化、政策和流程中。
(四)创新管理体制,以客户为中心实施组织和流程再造
1.推进“客户中心型”组织建设。随着城市商业银行的跨区域发展,建立以线条管理的“客户中心型”的组织架构,采取“先纵后横”的策略,在纵向上划分业务条线,以条线为单元归集产品设计、营销推广、业务操作、风险控制等职能,专注于特定行业和细分市场,为客户提供一体化、专业化的金融服务,再在横向上,进行各线条内部,分层次、分地域的职能架构设计。
2.努力打造面向客户的流程。城市商业银行要根据目标客户的风险特征及服务需求,搭建运营、支持和管理等各项活动的业务流程,做到四个力求:力求流程内控措施适应客户风险特性、力求流程操作人员尽职履责、力求与流程相关的IT系统功能完备、力求流程各环节能够充分响应服务需求。
(五)遵循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不断健全风险管理体系
1.健全风险管理的政策和组织架构。要制定风险管理政策、明确业务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风险类别、各类风险偏好和容忍度、风险处置方式和措施等方面的问题,合理搭建风险管理组织架构,通过不断完善风险管理的工具、流程和方法,提高对各类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报告和控制能力。
2.按照内控要求强化操作风险管理。要从整体上搭建起操作风险的三道防线,不断改进制度和流程设计,确保有效的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同时,要高度关注授信和会计业务流程的内部控制,强化业务的中、后台集中处理,减少授权环节,降低风险暴露,重点防范内外部欺诈,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
五、城市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趋势
144家城市商业银行按照经营地域、经营特色和服务功能三个纬度进行划分,城市商业银行的差异化发展有四个方向,即全国性银行、区域性银行、特色银行和社区银行。后三类将是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的选择。
(一)全国性银行。即部分规模大、业绩好、经营管理水平较高、率先实现跨区域发展的特大型城市商业银行,通过机构扩张,扩大网点布局,完善服务功能,进一步做大做强,发展成提供全面金融服务、在中小企业业务方面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经营地域覆盖全国的综合性、全国性商业银行。
(二)区域性银行。即同属于某一区域(或者为行政区域,或者为经济区域)或有比较密切合作关系、有较强互补性和可整合性的城市商业银行,通过联合重组,化解历史包袱,打破经营限制,做大规模,优化网点布局,发展成跨区域经营的、提供较全面金融服务的、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区域性银行。
(三)社区银行。即那些规模较小、自身条件较好、特别是历史包袱轻、盈利能力较强的城市商业银行,通过地方政府和监管机构的支持,进一步优化财务状况,找准市场定位,并努力做精、做细,发展成规模不大、定位鲜明、主要服务于所在区域内的小型企业和居民的社区银行。
(四)特色银行。即规模中等、业绩较好、有一定潜力的城市商业银行,通过特色定位,立足当地,紧密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特点,开发相适应的金融产品,形成比较优势和自身特色,发展成规模中等但具有很强产品特色或市场特色的特色银行。
六、结语
城市商业银行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城市商业银行要通过进一步明确市场定位,完善公司治理,明确战略规划,注重引资与引智相结合,坚持特色化、差异化、精细化发展等有力措施,并在业务创新中转变方式,把握好原则,城市商业银行在未来的发展征程中必将拥有自己一片美好的天空。
参考文献:
[1] 兰州市商业银行:《准确定位 规范经营 科学管理 实现城市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论坛第三次会议材料[R].
[2] 杨家才.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并购与重组.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 赖小民:《在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论坛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论坛第三次会议材料[R].
[4] 刘剑锋.城市商业银行发展面临的困难及策略选择.金融研究[J] .1998,9.
[5] 陈愚.在深化和加快金融改革中的城市商业银行市场定位问题.广西金融研究[J],1998,11.
[6] 丁志杰.欧美中小银行的发展经验及其借鉴意义[J].金融论坛,2002,(4).
[7] 刘豫闽,范丽红.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1,(10).
[8] 《银行家》研究中心――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课题组.2007―2008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R].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2008.
篇6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商业银行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merging industries of strategic importance relies on not only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in industry or manufactory,but also the financial support and policy guidance. Risks that comes from the aspects of emerging industries,social environment,banking sector,and challenges to commercial banks' ability of business development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by commercial banks which are facing great opportunities. Meanwhile commercial banks need to develop suitable strategies to support emerging industries.
Key Words:emerging industries,commercial bank
中图分类号:F830.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1)02-0065-03
一、引言
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面临着如何从一个“总量”大国转变为世界强国的问题。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下称《决定》),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定义为“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又重点强调了七个领域,分别是: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决定》表明了政府发展国家高新技术导向型企业、改变现有产业布局的决心。中国是“世界工厂”,但高精密设备、产品生产的核心技术大多仍为海外企业所掌握,造成中国制造业依赖于海外的技术支持。为改善这种状况,中国企业势必要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回顾欧美国家的发展史,不难看出,他们都依托了不同领域的工业革命:英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西方国家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与第三次工业革命。另外《决定》指出,政府规划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到2020年这一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为现有水平的5倍(3%),若将GDP与CPI指数的增长率计入其内,将会是现有水平的13.2倍(郭鹏飞,2010)。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金融业支持密不可分。商业银行可以借助国家支持新兴产业的契机,通过为新的技术型企业发放贷款来优化自身贷款结构。例如,建银国际正在从行业研究、Pre-IPO、IPO、Post-IPO等多方面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投入力度,力争孵化和培育更多如腾讯、阿里巴巴式的世界级企业;北京市科委与北京银行合作,成立了中关村海淀园支行、健翔支行等科技型中小企业特色支行,同时,北京银行将在未来3年内向北京市科委支持的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优质企业和重点项目提供200亿元意向性融资授信额度,其中向生物医药企业提供50亿元专项授信额度。这些都表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商业银行面临重大机遇。
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
(一)为银行提供了调整信贷结构的契机
为了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政府将会出台一系列鼓励、支持相关企业发展的法规和措施,例如国家财政补贴、税费减免等,并加强对新技术、专利以及企业运营过程中的监管,同时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配套设施。这些举措提高了对新兴产业投资的安全性,使得战略性新兴产业前景可观,并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了商业银行为其贷款的风险,提高了涉及新兴产业的企业的评价级别。如江苏省由地方财政出资设立基金,对科技贷款进行奖励和风险补偿。证券行业也加快了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扩大对新兴产业的直接融资,如创业板上市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接近90%,主要面向新兴产业的三板市场建设也在加速推进。这些都为商业银行调整自身信贷结构,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信贷投放奠定了基础。
(二)增加了银行改善中介、咨询业务的动力
相比于国外商业银行,我国商业银行的劣势之一就是过于依赖传统业务,而占海外银行业务40-50%的中介、咨询业务在我国商业银行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新兴产业里中小型技术导向型企业会占相当大的份额,他们缺少大型企业的包括市场分析、资产分析、项目分析等在内的专业团队,而商业银行通过多年的发展,有着庞大的市场信息来源与财务分析能力,所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正是商业银行改变自身业务格局,发展中介、咨询服务的机会。
(三)为银行树立新兴产业支持者的形象提供机会
商业银行作为第三产业,同样具有履行社会责任的义务,通过贯彻国家政策,投资新兴产业,支持那些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从而为经济服务,为我国的长远利益服务,借此在全社会树立好金融机构的良好形象。同时,商业银行可以借助企业间的信息交流与舆论作用在产业群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这样就发展了潜在客户。众多有新专利、技术的中小型企业会因为某家银行扶持新兴产业发展的形象而前来合作,其中肯定会有将来能主导市场的潜力公司。
三、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
(一)风险控制
收益与风险所呈现的正比关系,要求商业银行决策者要警惕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又因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至少包含7大领域,每个领域都会产生有行业特性的风险。因此银行要综合考虑到来自于新兴产业角度、社会环境角度、商业银行角度等的风险。
1. 新兴产业角度。企业新产品研发时可能会面临经费不足、中短期内没有技术突破、高速的产品换代带来的技术过时等问题;产品销售时会出现价格异常波动、对市场预测失误、汇率变动等问题;行业过度密集导致产能过剩与产品积压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会直接导致企业资源错置和产品市场核心竞争力下降,竞争力下降将致使市场萎缩,并逐步导致企业破产。
2. 社会环境角度。政策变动方面有政府优惠措施调整、利率税率的波动、新法规的制定、物价指数等不确定因素;有劳动成本上升、监管力度加大、内外部举报等风险,另外能源企业还面临来自环保NPO与NGO指责的风险。这些社会环境角度的风险会间接影响到企业的战略决策,影响其利润水平和形象,如忽视这些因素的变化对企业运营的影响,同样会引致企业的生存危机。
3. 商业银行角度。包括:信用风险,因为新兴市场的高风险性,企业运营过程中会发生不可控制的突发事件,这很可能造成企业无法履行其金融债务,而商业银行对新技术的了解不足、企业对金融的了解不足造成的信息不对称更会加重信用风险;金融市场风险,商业银行对企业的贷款、融资等会涉及到多种金融工具,因此会受到金融市场的影响,如对应新能源产业的碳金融工具会受利率、汇率、融资链、CDM价格及国际碳货币需求等因素左右;操作风险,来自于银行内部不规范的业务操作、不合理的操作流程或不适宜的管理模式会产生操作风险。
(二)产业分析能力不足
目前商业银行缺乏对新兴市场有足够专业背景和能对新兴市场发展方向做出合理预测的分析团队。新兴产业本身的发展就具有不确定性,对未来产品的设计趋势、新技术的研发方向、科学理论的进展情况等,对企业来说都是重大的议题,因此以我国商业银行现有的新兴产业分析团队来看,仅仅是依照产业热度进行拟合性预测,而缺乏真正能独立分析未来产业发展模式的能力。该能力的缺乏将会直接限制银行投资的主观能动性,可能造成真正的优势企业得不到资金、单一行业投资过热而产能过剩。健全商业银行的中介、咨询服务业务同样需要专业的团队,否则为企业提供无效的项目咨询,或者作为中介为企业提供不合适的投资或供应、销售渠道,都会损害银行自身的形象,更反作用于银行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策。
(三)相关金融创新和工具欠缺
目前我国银行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有一些涉足,如2006年兴业银行在国内首推节能减排项目贷款“绿色信贷”,并开发了诸如 CDM项目财务顾问、碳交付保函、CDM项下融资服务等;工商银行内蒙古分行重点支持新能源产业建设,通过对风电项目的贷款支持,提高了绿色信贷项目比重。然而目前银行业对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仍缺乏金融避险产品,创新动力不足,相关的金融创新和服务仍然欠缺。这不仅加大了这些产业的融资成本,长期而言,将不利于国家战略性产业发展,对银行而言,也将减少获取利润的渠道。
四、商业银行的应对之策
(一)加强金融创新
为新兴产业贷款或融资时,商业银行应当跟紧行业最新动向、顺应市场的走向来使用合理的金融工具,并根据市场需要去创新、丰富金融工具。对于《决定》中提及的产权质押贷款,银行需要依靠专业团队去评估企业的知识产权价值,分析该知识产权被质押后可能剩余的市场价值。还可以以企业出口创汇或其他应收款额作为质押发放贷款,但要注意用来抵押的应收款额的多少,预防因为额度过大导致企业资金链的断裂。要开办企业专用账户,提供快捷的结算、贷款、理财、外汇管理业务,保证企业资金的流动速度与安全性。增加发放企业债券,提高债券的流动性以提升企业融资效率、发挥市场的价值发现功能、分散投资者的风险。商业银行间可以整合信息与人才资源,通过银团贷款或联合投资等,更理性地服务于大型项目,同时分担来自新兴产业的风险。加强与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国际投资银行、私募基金的联系与合作,通过多种渠道支持有潜力的新兴产业企业,在不违反保密协定的前提下为所投资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有效、及时的信息资源,以协助企业做合理的战略调整。与专业租赁公司合作,通过为新建的中小型企业提供价格昂贵的生产设备。
(二)健全风险控制体系
首先,提高前期审核力度,避免后期贷款难以收回的局面。应当构建有效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建立包括风险控制、预防和危机处理在内的整套风险应对流程,优化各项业务流程、管理组织结构,提高员工业务熟练水平,以降低操作风险和上级指令的逐层失真。其次,针对不同的项目,信贷的投向和力度应该有所区别。当前对于风电、新能源汽车、航天航空等项目,由中央企业主导,对于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太阳能光伏产业中的许多项目,由资金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唱主角,银行应该积极抓住这些优质客户,增加收入来源。相反,对于那些开展时期较短,前景和未来经营利润都不明确的项目和产业,不应该急于提供信贷,而是先通过创新中间业务产品和服务的方式,帮助落实担保、开展理财等。
(三)培养专业的项目分析团队
这是商业银行在支持新兴产业的同时保证较高的投资回报率的前提。可以建立一个从原料供应商、新兴产业企业到经销商这一整条产业链的关系网络,方便银行自身中介业务的发展,例如为节能产业与新能源产业寻找CERs海外买家;广泛收集行业信息并按客户需求进行量化分析,提供对市场状况、产品定位与需求情况等方面的项目咨询服务。通过这些措施加大商业银行中介、咨询业务的比重。
(四)其他辅措施
运用平面、网络、电视等媒体广告、宣讲会、公益活动等方式,宣传银行支持新兴产业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提高公众对新兴产业的认知程度,塑造银行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形象。
参考文献:
[1]郭鹏飞.中国新兴产业“十年十倍”成长空间[N],华夏时报,2010-10-30。
[2]许婧、李听.曲线直投+平台服务双管齐下 银行争抢新兴产业[N].每日经济新闻,2010-11-12。
[3]邵伟.浅析我国碳银行业务的发展策略[J].资本市场, 2010,(03)。
篇7
银行业总体发展规划
金融服务业向来是发展中国家的薄弱环节,因此,发展中国家在加人世贸组织谈判时都非常重视对本国金融业的保护。我国也不例外,为银行业完全开放争取了5年过渡期,希望借此给中国银行业应对外资银行的竞争提供缓冲。
银行业监管部门在坚定执行人世承诺表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应重视制订一个应对人世开放的总体发展规划。与发达国家的银行业监管部门不同,发展中国家银行业监管部门除了制订游戏规则和履行市场监管职能外,还有维护民族金融业长期发展的重任,这给银行业监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发展规划的核心是为银行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出总的指导,至少要包括以下内容:
市场份额。中国银行业完全开放后,中资、外资银行市场份额各占多少才能既促进竞争又确保金融安全,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在中国金融市场应具有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外资银行是否可以并购中资银行等问题都需要事先做一个判断,通过政策引导既定目标的实现。
商业银行创新。有竞争力的银行必然;是创新能力强的银行。如果说创新是商业银行自主的行为,而且很多银行业务的创新本身就是规避监管的,那么监管部门对银行的创新行为就应有明确的规范。“只有允许的,才是能做的”,是中国银行业创新的传统路径。尽管现在出台了一些关于中间业务、金融衍生品方面的管理规定,但就创新的管理、机制、审批等缺乏总体的管理规范,因此需要制定一个关于银行业创新的指导原则以促进商业银行的创新活动。
混业经营。混业经营已成为全球银行业发展的趋势。外资银行在混业经营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人世后,外资银行必然会发挥其混业经营的优势参与中国金融市场的竞争,而我国属于“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国家,因此在完全开放后,是鼓励中资银行混业经营,还是限制外资银行的混业经营,监管部门需要一个清晰的规划。
银行间的竞争与合作
目前,我国银行间的合作表现出两大特点:外资金融机构参股中资银行愈演愈烈,而中资银行之间的合作尚未形成合力。为此,笔者提出两点建议:
重视外资银行的并购趋势,保护民族金融业。随着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深化,外资银行并购中资银行的潮流迟早要到来。我国应借鉴澳大利亚的成功作法,制订限制外资收购国有商业银行的相关法律,依法规定外资机构和个人持有我国商业银行股权的数量和比例,使我国的对外开放和维护金融安全目标相一致。
支持中资银行间合作,提高民族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中资银行之间的关系是竞争有余而合作不足,通常为了争夺市场或客户而竞相放松条件、压低价格,导致中资银行之间的恶性竞争。自外资银行参股中资银行以来,我国的中小银行似乎更倚重与外资银行的合作,而把本土银行视为竞争对手。比如,中国银行在外币清算方面具有优势,但一些中资银行宁愿与外资银行合作,也不愿与中国银行合作。监管部门或银行业协会应采取相关措施鼓励和支持中资银行之间的合作,壮大民族金融业。
银行核心竞争力
20世纪90年代,我国银行改革主要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并且始终把产权因素放在首位。因此,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路径是在产权制度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商业化和市场化改革来提高经营效益,但成效甚微。于是,人们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产权制度的变革,希望通过股份制改造、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促进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提高。现在,包括中行、建行在内的国有商业银行都开始进行了产权制度的改革,那么在股份制的前提下,商业银行如何提高竞争力就可以更多地从管理学的角度加以探讨。
企业竞争力是管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在衡量竞争力水平时,通常是设定一个评价指标体系,因指标构成的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假定以人均指标来衡量,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肯定是垫底的,但这并不能真实反映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水平。因此,考察一家银行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显得更有意义,这已被当代战略管理理论所证实。以外汇理财业务为例,多数中资银行没有设计产品的能力,通常将汇集起来的外币存款委托一家知名度高的外资银行进行理财,自己只赚取微薄的手续费。中资银行如果没有产品设计和风险控制能力,那么就失去了核心竞争力。因此,中资银行不用过于关注各种所谓的竞争力排名,而应将精力放在如何识别、培育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上。
商业银行发展战略
银行经营的成败和竞争力首先是由其发展战略决定的,而发展战略的核心要回答两个问题:
增长方式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是一种粗放的增长方式。这种粗放的增长方式在制造业表现为高能耗、低产出,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却得到很少的收益;在银行业则表现为以信贷为主的资产不受约束的扩张,这也是导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多、潜在金融风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实行存贷比例管理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传统增长方式就是靠尽可能多地吸收存款、发放贷款获得收益。因此,无论大银行还是小银行纷纷喊出了“存款立行”的口号。而现在要按照国际银行业的监管要求实行资本充足率管理,扩大银行自身的资本金比存款变得更为重要,因为贷款的规模不再受存款多少的限制,而是受资本的约束。于是,无论上市还是非上市银行都在忙于发行次级债,但作为附属资本的次级债总额又不能超过总资本的50%。因此,非上市银行急需上市(当然改善公司治理也是一个考虑因素),上市银行则急需配股和增发。总之,资本约束下的增长方式有助于商业银行改善收入结构、防范风险。
市场定位
市场定位决定了银行的客户基础和盈利空间。但中资商业银行在客户、行业、地区方面的定位雷同,不可避免地导致恶性竞争。之所以出现众多银行在高端客户、重点行业、发达地区方面的高度重叠现象,正是中资银行缺乏发展战略的体现。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定位就处于矛盾之中,因为它们还承担着基础性金融服务的职能,因此它们不可能像外资银行那样“嫌贫爱富”,国有商业银行既要服务大众,又要争揽高端客户的双重定位必然使其盈利能力受到削弱。
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
西方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到商业银行总收入的一牛以上,这也是中资银行努力追求的目标。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制订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其目的就是鼓励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扩大中间业务收入比重,使商业银行获得良性的发展。然而,多年来中资银行主要靠存贷利息收入的状况一直未有改观。有资料显示,2003年中资银行本外币
非利息收入比重仅为3.1%,其中,国有商业银行为2.9%,股份制商业银行为3.7%,比重最高的也只有8%,而外资银行这一比重高达40.7%。
为什么中资银行非利息收入所占比重如此低?笔者分析有以下原因:外部监管原因,比如没有明确可以收费或收费受到一定限制;由于存贷款利差大,商业银行缺乏发展中间业务的动力,甚至有时主动以牺牲中间业务收入为代价而换取贷款业务;中间业务产品类型少、附加值低,并且大多集中在技术含量较低的结算、汇兑及收付等方面,对盈利的贡献度较低,而外资银行中间业务类型广泛,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
虽然中资银行提高非利息收入比重还受到以上因素的制约,但随着监管环境的变化,银行收费必将成为商业银行的自主行为。而且,当存贷款利率完全市场化以后,存贷款利差空间趋于缩小,中间业务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对中资银行而言,当务之急是努力提高中间业务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增加高附加值中间业务产品的比重。
商业银行利率和汇率风险的管理能力
货币资金的对内价格是利率,对外价格是汇率。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利率和汇率风险凸现,而目前中资银行在利率和汇率风险管理方面还很薄弱,直接威胁到商业银行的运营安全。在利率方面,我国利率完全市场化势在必行。现在已实现了取消人民币贷款利率的上限和存款利率的下限,但从实际情况看,银行总体的存贷款利率依然保持在法定的基准利率左右,弹性较小,这说明商业银行还不能充分利用利率价格杠杆实行资产和负债管理。在汇率方面,美元连续三年疲软的走势使全球非常关注持有美元资产的风险。不仅企业和居民急需规避汇率风险的工具,商业银行对自身的外汇资产也需要加强汇率风险管理。特别是股改试点的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是以外汇进行注资的,对其汇率风险管理的要求就更为迫切。因此,对中资银行来说,尽快提高利率和汇率风险管理能力至关重要。
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
银行业与资本市场的发展具有高度关联性,这已被国际银行业的发展所证实。20世纪80年代,由于资本市场的发展,国际银行业出现了“脱媒”趋势。在存款利率上限管制的情况下,大量银行存款流向各种基金、金融创新工具以获得更高的收益,企业也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等直接融资减少了对银行信贷的依赖。因此,在“脱媒”危机的压力下,商业银行被迫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包括进行一系列的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的创新,发展中间业务,实现混业经营。同时,商业银行的创新和混业经营又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发展。
篇8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策略;特色经营
城市商业银行由原城市信用社和金融服务社组建而成,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改组和壮大,城市商业银行对发挥金融支持地方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起到了显著的作用。截止2007年底,城市商业银行总资产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5.9%,已经成为支持市场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虽然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国内国际大银行的竞争,但是部分城市商业银行自成立以来就积极探索特色经营策略,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其快速健康发展说明了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实施特色经营有可取之处,也为其他城市商业发展策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一、城市商业银行实施特色化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自成立以来,对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和保持我国金融业的稳健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其在资金规模、公司治理、服务手段和人才资源等方面都难以与国有银行、其他股份制银行和相比。同时,随着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压力将日趋增大。因此,积极探索特色化经营路径是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谋求自身发展、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的现实需要。
二、城市商业银行实施特色化发展战略的选择
上海银行自1995年12月29日成立以来就积极探索特色化经营,通过完善股权结构、组织架构与优化市场定位策略,充分发挥了地方性商业银行的特点和优势,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据统计,截至2006年底上海银行总资产达2700亿元,资本充足率达到11.62%,累计实现利润136.9亿元,总资产净回率平均为0.57%,并实现了跨区域发展。基于上海银行的成功经验,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特色化发展战略的路径选择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构建特色化的公司治理机制
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是现代企业的特征,也是商业银行经营的成功路径。合理和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决定了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从一成立初始,均具有明显的国有背景,即国有股占绝大多数。因此,目前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沿袭了计划经济时代的公司治理机制,导致了公司治理绩效远远落后于其他大型商业银行。这种落后的治理机制大大降低了银行的经营效率。如何构建不同于国内大型国有银行特殊公司治理机制,是城市商业银行发展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上海银行为城市商业的股份制改造和公司公司治理的建成提供了经验。上海银行经过2000年和2002年两次增资扩股后,形成了较为合理的股权结构,国有股、法人股、外资股和个人股占比分别由增资扩股前的29.25%、34.17%、5.00%、31.58%调整为28.06%、29.65%、18.OlY/o和24.29%。上海银行通过降低国有股比例,实现股权结构多元化,形成有效地公司治理机制.从股权结构卜避免了政府对银行经营的直接干预和控制,同时加强了公司内部治理的制衡,实现了银行公司治理的成功转型。因此,在构建城市商业特色化的公司治理机制中考虑股权结构的分散性,避免地方政府的直接干预和控制,形成国家、机构投资者、中小企业、职工等多元化持股模式,上海银行为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策略提供了成功的案例借鉴。
2.构建特色化的组织架构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内部组织架构多为直线职能型层级治理体制,日益呈现出治理效率低、成本高,内部沟通机制不畅,难以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顾客服务等缺陷。城市商业银行要实现高效率的运行,就必须寻求特色化的组织架构。如上海银行推行“一级治理,分级经营”的扁平式治理、集约化经营模式,把重大决策权和基层无力开办的业务经营权集中于总行,并由总行负责全行的统一核算,真正建立起总行对支行以权、责、利挂钩为核心的布满激励的经营运作机制。这些机制的建立和运行,有利于银行经营治理工作开展,有利于降低治理成本与提高治理效率。
3.选择特色化的市场定位
准确的市场定位可以帮助城市商业银行在激烈的竞争中抓住自身优势,在竞争中谋求生存发展和壮大。商业银行竞争的白热化,特色化市场定位成为城市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我国的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小,网点少,实力较弱不能成为大型商业的银行那样的金融百货公司。因此,城市商业银行的发挥自身地方性和机制灵活的特点,找准市场定位,大力开展私人银行业务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在国内银行产品同质化的情况下,做到特色产品,特色经营。比如上海银行就以“立足地方,坚持中小,服务市民,挺进大型”为市场定位。上海银行在保持自身市场份额的情况下,既扩展了在地方经济中的市场份额,又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和私人银行业务方面赢得了市场立足点,取得了特色化竞争优势。城市商业银行特色化市场定位不仅仅加快了战略转型,也使城市商业银行开辟出崭新的盈利模式。
篇9
一、农业银行发展电子商务的必要性
1.发展电子商务是农业银行服务客户的需要
网络金融的飞速发展、电子支付环境的不断改善,为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带来大量的、不断更新的需求和价值增长机会。农业银行必须顺应潮流,从客户需求出发,为客户量身定制全新的增值产品和个性化支付服务,帮助客户提高价值,才能更好地服务客户、维系客户。
2.发展电子商务是农业银行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
电子商务的发展将大大推动涵盖网上银行、掌上银行等在内的电子银行业务发展。而电子银行的普及,将大量非现金业务分流到电子银行渠道,有效减轻了网点员工的压力,使员工能够有更多的时间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有力支持网点从核算主导型向服务主导型转化,从而提升核心竞争力。
3.发展电子商务是农业银行调整盈利结构的重要手段
在利率市场化和内外资银行竞争激烈的背景下,银行传统的盈利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以利差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传统思路早已成为历史,各家银行纷纷探寻新的利润增长点。而电子商务就是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强大动力和源泉,既能拓宽传统业务服务面,又能提升中间业务收入。
4.发展电子商务是农业银行应对同业竞争的利器
金融服务同质化现象一直存在,各家商业银行在业务拓展方面也基本处于透明状态,银行同业间相互打“明牌”,竞争异常激烈。同时,第三方支付公司来势汹汹,目前已有数百家第三方支付企业获得准入资格,获准办理的支付、结算以及信用卡还款、理财、代缴费等服务。这些都形成了对农业银行业务的冲击,对农业银行的业务经营构成严峻挑战。
二、农业银行发展电子商务所面临的挑战
1.客户认知程度较低
相对于银行营业网点服务和交易,电子商务缺乏健康的信用环境,客户对电子商务交易方式心存疑虑,难以改变传统支付结算习惯;频发的网络欺诈事件造成了客户对电子商务产品和服务的担忧、抵制和排斥情绪,影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2.产品创新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农业银行目前向客户提供的电子商务产品与服务在个性化与针对性方面略显不足,真正创新的金融服务与产品较少,难以满足客户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电子商务产品缺乏与客户的良性互动,往往过于追求安全性,导致申请、使用等环节过于繁琐,影响了客户的使用积极性。
3.内部协调、考核机制不完善
通过电子商务为客户提供服务,本质上是将金融服务业务在功能和流程上实现创新和再造,这必须要依靠农业银行各个部门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协同工作才能够部署运转,必须依靠一致性的认识和一致性的行动,才能顺利进行;新的业务流程与产品也必须匹配适应的激励考核机制、才能充分调动各环节、各部门的积极性。要想取得电子商务大发展,必须首先解决这两个问题。
4.电商队伍亟需加强
随着电子商务业务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客户柜面不断扩大,客户需求也在不断增多,农业银行产品研发与市场营销队伍都无法满足电子商务的发展需求,必须加快电商队伍的建设。
5.盈利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农业银行的电子商务产品主要以在线订购、支付结算等业务为主,大部分属于免费项目,主要目的是通过优质的服务吸引客户,同时进行柜面业务的分流,降低运行成本。从总体上看,其自身的盈利能力根本无法维持其生存与发展,持续性不强。
三、健康发展农业银行电子商务的对策
1.营销重点客户
坚持抓大户的营销原则,找出目标客户群体中的“领头羊”,实施产业链营销,占据营销主动性,达到批量锁定客户的目的。同时坚持“客户至上”的市场经营模式,实现电商业务由做产品向做客户转变,以客户为中心,准确识别客户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根据客户不同的需求,提供符合需要的差异化、个性化产品。
2.灵活定价策略
“物廉价美”是电子商务产品和服务的一大亮点。实际操作中可实行“产品免费,服务付费”,免除客户开通服务费和首年年费,只收取交易手续费。如农业银行目前推出的重点产品“E商管家”就暂不收取开通服务费和年费,通过优惠的价格策略实现“跑马圈地”式营销,达到迅速占领客户资源的目的。
3.提升服务品质
注重对客户市场的培育,在产品服务中放长线,坚持与客户共同成长,培育客户对农行的忠诚度;追求产品售后服务的优异化,坚持用动态的服务内涵来迎合客户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及时为客户进行产品的更新换代。
4.完善内部考核
电子商务的发展不单单是一个部门的责任,它需要集全行之力,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联动与配合,传统的部门考核评价体系已经无法满足电子商务发展的需求,必须完善内部考核,通过设置联动指标、双向考核等方式,统一思想认识,调动各责任部门的发展积极性,以适应和促进业务的发展。
5.加快产品创新
电子商务要想取得发展,必须进行产品创新,通过深度挖掘客户需求,从客户角度出发创新和完善产品种类,设计差异化的电子商务产品,全面扩大农业银行电子商务领域,打造农业银行网络上的“金融产品与服务超市”,用创新为电子商务的业务发展和盈利能力提升提供原动力。
篇10
关键词 城市商业银行 市场定位 业务结构
面对更为复杂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及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作为我国银行业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商业银行,应不断加快改革创新的步伐,以全新的发展战略与策略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
一、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内外经济金融环境分析
(一)国内外经济金融波动
2008年以来,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面临短期恶化的局面。美国次贷危机、能源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使世界经济在短期内陷入经济增长放缓和通货膨胀抬头的困境。
1、全球通胀威胁加剧。受石油和粮食价格高涨的影响,2008年以来全球的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全面上升。美国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国5月份CPI较上年同期上升4.2%,为今年1月份以来最高升幅,核心CPI较上年同期上升2.3%。欧盟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欧元区通胀率曾连续9个月突破欧洲央行为维持物价稳定所设定的2%的警戒线,2008年5月份通胀率更是飙升至3.6%;俄罗斯4月份的CPI指数已经达到14.5%,创近5年来的新高;2008年5月份,越南通胀率高达25.2%,印度尼西亚超过10%,菲律宾为9.6%,印度超过8%,泰国为7.6%,韩国为4.9%。
2、国际金融业风险大增。近期国际金融市场出现剧烈动荡,金融风险频繁显现。以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为标志,全球经济进入了减速周期。美国次贷危机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2007年8月以来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美国房地产市场目前还在继续恶化,金融市场动荡不稳,就业减少失业增加、居民预期收入减少、消费者信心下降、消费支出增长停滞、信贷紧缩、投资者信心受挫、固定资本形成下降,次贷危机的影响还在进一步深化。而越南金融危机的凸显可能会成为新一轮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导火索。法国兴业银行欺诈案则再次敲响了金融业风险管理的警钟。
3、我国经济趋向下行区间。2008年在外部环境恶化和国内政策调整的双重压力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在外需增速大幅度回落的带动下出现明显的回落,国民经济开始进入本轮经济周期的下行区间。据预测,我国2008年全年GDP增长将达到10.4%,比2007年回落1.5个百分点,三大产业增速同时回落,其中第二产业出现大幅度回落,而CPI持续上涨。经济大幅放缓与通货膨胀抬头可能成为自2008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下行区间的总体特征。
(二)“金融脱媒”趋势显著
我国正在进入一个融资结构快速调整和直接融资规模快速扩张的时期。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等方式进行了直接融资,从而降低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传统中介在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程度,这对于依赖存贷款业务模式的我国商业银行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从2006年起居民储蓄增长速度和环比增长率出现下降,在某些地区甚至出现负增长;企业对银行信贷的依赖正在减弱,企业固定投资中自有资金比重不断增高,银行贷款比重不断下降;过去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始终高于银行中长期贷款,2007年储蓄存款首次低于中长期贷款。从国际经验来看,在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和直接融资扩张的时期,往往也是银行业转型压力较大的时期,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所经历的脱媒时期,银行业不良资产比例明显上升,银行经营失败的案例明显增多。金融脱媒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并存。
(三)城商行发展显现新特征
1、更名以求地域突破。2007年,城商行发展中的一大亮点是纷纷更名。上世纪90年代,除上海银行外,城市商业银行均采用。“所在城市名称”+“市商业银行”的命名模式,这一命名充分显现出城商行的地方银行色彩。基于突破经营地域的考虑,2007年城商行掀起一股更名热潮:直接去掉“市商业”三个字,如宁波银行;联合成为省级城商行后,以省份名称命名,如江苏银行;以历史命名,如富滇银行,等等。2007年城商行掀起一股跨区城经营大潮,呈现出“多管齐下,全面开花”的格局:直接设立异地分支机构(跨省、省内、县域);省内联合重组,实现省内跨区经营;凭借大股东力量,先设异地代表处,然后升级为异地分行;收购农信社或城信社,组建异地分支机构;参股异地城商行或城信社、农信社,间接实现异地跨区经营;发起成立村镇银行或小额贷款公司等法人机构,达到异地跨区经营的目的。
2、省内联合重组渐成趋势。省内联合重组是城商行做大做强的便捷之路。通过省内城商行的联合重组,不仅可以迅速做大银行规模,解决长期困扰城商行的规模和资本金约束,还可实现省内金融资源的重新整合,提高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因此,自2006年安徽省率先重组省内城商行和城信社,成立徽商银行以来,多家省政府积极效仿。2007年,先后有江苏省、吉林省和宁夏自治区实现省内城商行的重组。2007年2月,江苏省内10家城商行合并重组而成的江苏银行宣告成立;10月,中国银监会批准长春市商业银行更名为吉林银行,并吸收合并吉林市商业银行和辽源城市信用社,吉林省初步实现对省内城商行和城信社的联合重组。此外还有多个省份明确提出整合省内城商行的计划,例如湖南省拟整合“五行一社”(指长沙、株洲、湘潭、岳阳、衡阳5家城商行和邵阳城信社)为省级银行,黑龙江省拟将省内城商行整合为龙商银行,广西拟成立北部湾银行,河南省拟以郑州市商业银行为基础,组建中原银行,陕西、山西和河北也分别提出成立陕西银行、晋商银行和河北银行的计划。
3、3家城商行率先上市。经过多年的努力,城商行上市问题在2007年得到突破。当年7月,南京银行、宁波银行率先通过监管部门批准,成功叩开资本市场大门。10月,北京银行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3家城商行的成功上市具有重要意义,掀开城商行发展的新篇章。首先,3家城商行成功上市意味着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发展,城商行已基本实现从信用社到现代商业银行的转变,经营管理品质有很大提升,并获得公众投资者的认可。其次,3家城商行成功上市意味着资本市场大门向城商行打开,长期以来困扰城商行的资本补充难题有望得到逐步解决,3家城商行也将由此建立起长期资本补充机制。最后,3家城商行的成功上市还意味着城商行的改革已取得重大成果,城商行群体的品牌和影响力得到提升,为其下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据此,更多的城商行会朝着资本市场大门继往开来。
4、引入外资仍在持续。脱胎于城市信用社的城商行希望借此加快向现代商业银行转变的步伐。同时,外资银行对快速进入中国市场又有着强烈冲动,而参股投资现有中小金融机构无疑是最佳选择。因此,引人外
资始终是城商行发展中的热门话题。2007年青岛市商业银行成功引入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资本,重庆银行则引入香港大新银行资本,成都市商业银行引入马来西亚丰隆银行资本,从而使城商行群体中引入外资的城商行数达到12家。而从目前情况来看,2008年以后城商行引入外资态势仍将延续。徽商银行、包头商行、吉林银行、南昌市商业银行、洛阳市商业银行等多家城商行已明确提出引资计划,并着手实施。
二、美国社区银行发展的经验及对我国城商行的启示
美国的社区银行在定义上类似于我国的城市商业银行。美国独立社区银行协会将社区银行定义为:在一定地区的社区范围内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设立、独立经营,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的中小银行。在经营特色和发展战略上,社区银行强调的是在特定社区范围内提供针对客户的个性化金融服务,与客户保持长期的业务联系。在美国,以社区银行为代表的中小商业银行已经成为地区经济的主要服务主体,它们依靠灵活的经营模式、有针对性的服务,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美国社区银行之所以能繁荣发展,从宏观上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美国政府专门制定了《社区再投资法》,鼓励金融机构对于经济不发达的特定社区开展金融活动,开发其金融业务潜力。但是在历经了银行业并购浪潮和经济不景气后,美国的社区银行仍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和相当强的抗击经济衰退的能力,关键原因就在于相对大银行而言,其具有独特的经营定位和比较优势。
(一)合理的市场定位
美国社区银行将基本服务对象定为中小企业和当地居民,不论存贷多少,均一视同仁,服务周到。在业务范围上,进行错位竞争,在大银行不愿干的居民小额零星贷款、住宅抵押贷款、中小企业的短期融资及不动产贷款等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一些中小银行通过市场细分,进行专业化经营,如专门从事定期存款业务、批发业务,即所谓的“窄银行”经营方式,有些银行还成立了附属机构,完全通过远程网络从事经营,取得了不菲的收益。
(二)加强同业合作
在纵向上,美国社区银行通过银行控股公司或联系银行制度与大银行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利用大银行的设施和技术进行票据清算及资金头寸调节,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在横向上,协同地区内外的中小银行建立了行业战略联盟或合作安排,在保证核心业务的前提下,将业务经营的技术支持部分和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并通过辛迪加贷款等形式,拓宽业务发展空间,提高盈利水平。
(三)积极进行金融创新
为有效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美国不少社区银行开展了各种形式的金融创新,如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付息交易账户等规避监管当局利率管制的创新;浮动利率贷款、利率上下限保险等为套期保值或转移利率汇率风险的创新;贷款权对换交易、股权贷款等为增加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创新等,从而降低了金融服务成本,提高了经营收益,也扩展了服务领域,提升了社区银行的品牌形象。
(四)获得大量稳定的核心存款
美国社区银行的存款客户主要是社区内的企业和居民,这部分存款为社区银行提供了廉价且稳定的资金来源,是社区银行保持流动性的“核心”。在有既定的核心存款来源的情况下,社区银行对存款服务收取的手续费通常会低于大银行。并且由于社区银行多是向难以从大银行获得信贷的当地小客户提供资金支持,因而会收取比较高的贷款利率,这样社区银行获得的净利差就高于大银行,从而能向存款支付更高的利率。
(五)善于从事关系贷款
由于美国大银行一般都是依据“硬信息”来判断是否向借款人放贷,因此不能出具正规财务报告的中小企业、家庭很难从大银行获得贷款。相比较而言,美国社区银行十分熟悉本地的客户,它能更容易地获得借款人的“软信息”,如资金流量及发展前景等。因此,美国社区银行在向“信息不透明”借款人放贷、从事基于关系或声誉的贷款或小规模市场贷款上具有巨大的比较优势。
(六)与客户形成良好互动
美国社区银行的员工通常十分熟悉本地客户,同时这些员工本身也是融入到社区生活的成员,地缘和人缘优势使得他们具备丰富的社区知识,从而能为客户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服务。相形之下,大银行的办公地点一般距离客户较远,因此其与客户面对面互动的机会就少了很多。现阶段人性化服务已成为社区银行最重要的竞争优势,通过提供人性化服务,社区银行能够将业务从大机构中吸引走。
美国社区银行的发展经验对我国发展繁荣城市商业银行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经济发展的各个时期,社区银行都有其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因为中小银行内生于各种经济体中,契合了地方经济和社区居民对金融服务的多层次需求,具有长久的生命力。社区银行要进行战略创新,明确市场地位。
美国社区银行的市场定位很明确,就是为当地社区的居民和中小企业服务。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服务宗旨也应该是“面向居民,面向中小企业”,在业务范围、服务对象、金融手段上与国有大银行有所区别,这样才能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和生存发展空间。同时也要采取进取性的发展策略,实行差别化经营,塑造核心竞争力,提高金融效率。这样才能在与国内外大银行的市场博弈中以能动性求得竞争的主动权。
三、新形势下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向
现阶段,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两大战略目标是向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转变以及构建“好银行”。
(一)构建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城市商业银行存在一个先天的致命缺陷――经营范围局限在中心城市,这种地域限制不利于城市商业银行分散风险和化解金融风险,不利于金融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创造公平竞争的金融环境,不利于业务创新和产品创新。此外,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有区域性的银行来满足服务需求,单一的城市商业银行将无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向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转变,实现区域内城市商业银行的一体化,成为一个必然趋势。
近年来,我国已有多家城市商业银行通过更名、联合重组、参股、收购等手段实现了在异地设立分支机构的跨区域发展,如宁波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深圳平安银行等。但由于受监管政策和自身情况的限制,不能通过设立异地分支机构实现跨区域发展的城市商业银行仍占多数。
(二)努力创建“好银行”
参照国际评级惯例,要成为“好银行”一般要符合以下六大标准:一是必须要有一流的经营业绩。在经营绩效方面,总资产净回报率(ROA)在1.17%~1.2%左右,股本净回报率(ROE)在12%~14%左右,费用类(总费用占全口径经营收益比)在35%~45%之间;在资产质量方面,不良资产比率按照五级分类在2%~3%之间;在审慎经营方面,资产充足率按照《巴塞尔协议》的要求在8%以上,核心资本充足率在4%以上,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接近100%,对单一客户的贷款集
中度不超过资本净值的10%。二是必须要有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三是必须要有良好的内控机制和管理能力。四是必须要有超越其他对手的经营理念和发展策略。五是必须要有令各类客户满意的服务质量。六是必须要有高素质的高级管理人员和合格的金融从业人员。
根据2007年英国《银行家》公布的资料,以一级资本、资产规模、税前利润、资产收益率、资本充足率、不良资产比例等指标综合排列,2006年中国有16家城市商业银行进入前1000位,比2005年增加7家。其中上海银行位居城商行之首,排314位,比2005年上升42位;其次是北京银行,排389位,比2005年下降19位。从经营绩效来看,资产收益率最高的是杭州市商业银行(杭州银行),为1.52%;最低的是深圳商业银行(深圳平安银行),为0.35%,前者是后者的近5倍。从资产质量来看,不良贷款占贷款总额比率最低的为浙商银行,几乎为零,基本不存在不良贷款;最高的为西安市商业银行,高达14.58%,两者相差悬殊。从审慎经营方面来看,资本充足率最高的渤海银行达62.62%,而最低的西安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只有6.03%,未达到《巴塞尔协议》最低8%的要求。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即使是排名世界银行前1000位的城市商业银行,其中仍有多数未达到关于“好银行”的标准,更不用说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其他100来家城市商业银行了。要成为“好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群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四、新形势下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策略的选择
(一)重新确立市场定位,行使社区银行职能
城商行群体中的大部分银行经营规模都较小、竞争力不足,在短时期内不能通过扩张、重组或并购发展成为区域性股份制银行的城市商业银行,它们可以通过提升差异性竞争能力,先发展成为一个精品社区银行和市民银行。可以利用地方政府的支持和相应的保护,充分利用当地的人才和资源,降低经营成本,形成价格竞争优势。由于机构小、人员少,容易采纳先进的经营管理办法和技术,且对国内市场特别是地方市场比较熟悉,能够建立长期稳定的业务关系。在获取信息方面具有地缘和时效优势,有利于银行做出正确选择。通过充分利用这些比较优势,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市场细分定位,锁定目标客户群,在经营及管理方式上采取不同的服务内容,实施不同的营销策略;积极进行业务开拓与创新,实现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系列化、规范化,取得竞争的规模效应,最终形成以客户为中心提供精品产品和服务的差异性银行。
(二)加强同业合作,拓展业务范围
城市商业银行要借鉴美国中小银行在实行“单一制度”时的运作经验,延伸经营触角,提高业务覆盖范围。合作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先行着眼于业务和管理上的合作,如借鉴美国的联系银行制度,进行资金的异地清算、银行卡的异地流通、资产异地清收和委托管理等,也可协调统一业务处理流程、实现人力资源共享等。与此同时。要在更高的层次上推动中小商业银行以股权为纽带,实行产权融合。
可以通过相互参股的形式结成利益共同体,使合作双方突破自己的局限,利用各自在特定领域的比较优势拓展业务,并鼓励中小商业银行之间、中小商业银行与其他银行(包括外国银行)之间按平等互利和市场化原则进行兼并重组,形成资本战略联盟,这样可以扩大经营规模,推动创新进程和技术进步。比如在2007年深圳平安银行联合了14家城商行、5家外资行、2家农商行、1家股份制银行组建了中小银行银团联合会,签署了《业务合作协议》,将合作范围延伸至贷款以外的负债业务、中间业务,乃至保险、证券、信托等其他金融业务的交叉销售。
(三)拓展农村金融服务
目前县域金融供给相对不足,国有商业银行在县域大量撤并机构,而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将贷款向少数企业集中,农户贷款覆盖面偏低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城市商业银行应该适时介入以填补农村资金供给不足的空缺,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解决村镇建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资金需求以及支持农村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政策性支农业务相配套,政策性贷款等低风险业务,利用自己的商业性贷款与政策性贷款相结合,更好地支持新农村建设。满足农村日益多元化的金融需求,针对县域优质个人客户开发各类消费信贷业务,开发大型农机具等生产资料的按揭贷款。城市商业银行利用自身业务种类、营销理念相对农村机构全面和先进的优势,满足县域日益多元化的金融需求,从而扩大社会影响力,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减轻其在城市市场的竞争压力。
(四)调整业务结构,发展中间业务
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银行总收入的50%以上,而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这一比例不足3%。中间业务是城市商业银行利润的新增长点,加快发展中间业务,调整中间业务经营战略,提高非利息收入的比重是城市商业银行转亏为盈、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当前城市商业银行应该进一步扩大银行卡、支付结算、保险、代客理财业务等资本占用低的中间业务比重,高度重视信用卡和国际结算等发展潜力大、收益丰厚的中间业务领域,逐渐由低层次的代收代付向国债代销、基金托管等高附加值品种发展。努力创新资产证券化、资产转让业务等资产负债表外业务,积极拓展以证券投资基金、企业年金、信托资产托管等高附加值的资产托管业务,并为发展基金管理、投资银行,参与设立货币市场基金等新兴业务创造条件,从而实现基本盈利模式从存贷差占绝对优势转向存贷利差和中间业务并重的轨道上来。
(五)发展零售业务,塑造特色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