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活动目的范文

时间:2023-07-06 17:43: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茶文化活动目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茶文化活动目的

篇1

关键词:茶文化;道德修养;社团

1茶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联系

中国是茶的故乡,在悠久的制茶和品茶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内涵很广泛,既包含茶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专著、诗歌、绘画等,也包括人们在茶活动中形成的精神、人格、品质等。陈平原教授曾提到,作为一种饮料,茶对人的气质、情感和想象力的培养都有巨大的作用。可见,茶不仅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茶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滋养着中华民族的特有气质和内涵,对于传统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校园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反映了学校在发展中形成的特有精神风貌,不仅反映了大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修养水平,也是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在素质教育大行其道的今天,高校加大了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鉴于茶文化在传承历史文化、提高个人修养等方面的重要性,很多高校将茶文化引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通过开设茶文化课程以及举办开展丰富多彩茶文化活动,丰富了大学生的茶文化知识,提高了道德水平和个人修养,缓解了学习压力。同时对大学和谐校园建设也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茶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2.1保护健康身体

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网络的流行、智能手机的兴起、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学习压力的增大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当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相当程度的伤害,很多大学生存在熬夜、吸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作为一种健康饮品,饮茶具有完美的保健和药用养生功能,在提神、降压、防辐射、防衰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茶叶中咖啡因可以提神;茶叶中的多酚物质可以有效减少辐射的伤害;叶黄素和维生素等都有可以起到很好的明目效果。因此,在高校倡导饮茶之风可以帮助学生摒弃不良生活习惯,保护身心健康。

2.2提高审美情趣和品位

茶文化是一种怡情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茶文化的范围越来越广泛,与艺术的联系也愈发紧密。古代很多书画、雕刻、音乐以及文学作品中都有大量关于茶文化的描述,为世人展示了一个清幽、典雅的世界,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读者的审美情趣和品位。同时,茶包含了丰富的美学内容,外形精美、千姿百态的茶品包装向我们展示了造型之美,肢体优美的茶艺展示更是将韵律美和动作美融合一起,还有茶具之美、茶味之美等等,这些都在向大学生展示一种生动而传统之美,大大提高了大学生对美的感悟和鉴赏能力。因此,在高校开展茶文化活动对提升大学生审美能力和品位有极大的作用。

2.3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

茶从自然之茶过渡为文化之茶,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其中不断融合了儒、道、佛等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将茶的天然特性升华为一种精神象征,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底蕴。例如茶和佛都主张修身、清净,以求思想的升华和生命的开悟。茶文化博大精深和独特清新的品质对于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具有重要作用,在高校开展茶文化活动是培养大学生良好人格的理想载体,大学生从事泡茶、饮茶以及茶艺表演等活动,能够养成平和、宽容的个性,培养高尚的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4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

当前,就业市场竞争尤为激烈,大学生就业愈发紧张,人际关系也日趋复杂,大学生心理的压力也越来越繁重。调查显示,具有不同程度心理疾病的大学生比例高达40%。茶文化活动在丰富大学生业余生活、缓解精神压力等方面具有诸多益处。茶文化博大精深,集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大学生在茶文化活动中可以更多地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和风土人情,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知识,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热忱。另外,对于大学生而言,不仅注重茶的物质需求,更追求茶的精神价值,在饮茶过程中,三五好友相聚在茶室,边饮茶、边畅聊,抒发心中苦闷,畅谈各自理想,宣泄情绪,有效的缓解了心理压力。更多的学生开始喜欢上茶文化旅游,在观光茶园、游览茶博物馆的过程中得到心灵和身心的释放。

2.5提高大学生社交意识

在古代民间,茶就被当做互相沟通和交流的纽带,“以茶为媒”、“茶话会”、“借茶引话”等都是将茶作为人际交往的重要媒介。在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也有将客来敬茶当做最高规格的欢迎仪式。甚至我国古代王朝与少数民族的长治久安,也是靠茶叶贸易来完成的。同样,在高校茶文化活动中,高校会举办各种茶学术交流会、茶文化论坛等活动,这给广大学生提供展示自我、互相交流的平台,在茶文化知识的学习和茶事活动中,大学生们通过以茶会友,结交了更多的有着共同志趣的朋友,培养了大学生的社交意识,增强了大学生人际交往技能。同时也对茶文化内涵有了进一步了解。

3茶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践行

3.1开设选修课,激发对茶文化兴趣

调查显示,目前很多大学生对中国茶文化知之甚少,不熟悉我国茶的分类、特点、产地以及泡饮方法等,对茶文化之于大学生的重要性认识不清,这也成为高校茶文化活动开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为此,需要高校开设茶文化的选修课,丰富大学生的茶文化知识,形成相对完整的茶文化储备,使其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已经有超过50多所高校开设了茶道课程,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主要包括《茶文化概论》、《中国茶文化》等课程。在课堂上,教师详细讲解中国各种茶的分布和种类,教会学生如何认识和鉴别不同的茶叶,掌握观其形、闻其香、品其味的技巧。另外,礼仪礼节是个人修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茶文化课程的讲授重点,饮茶者的礼仪、修养,无一不体现了礼学和儒家理念,通过茶文化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养成良好的习惯,达到培养审美情趣且陶冶性情的目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让学生掌握品茶和泡茶的基本礼仪,例如凤凰三点头的泡茶手法代表着对客人的欢迎,双手奉茶是表达对客人的尊重等。让学生们懂得,茶文化的美不仅在形式上,更在心里。很多同学也因此喜欢上了茶,养成了品茶的好习惯,原意积极参加各种茶文化校园活动。并在茶文化知识学习中,感受到了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3.2成立社团,传播茶文化知识

社团是大学生基于共同的志趣和爱好而自发成立的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茶文化社团也是如此。随着茶文化在高校传播力度的加大,很多高校都成立了各种各样的茶文化社团,为大学生进一步了解茶文化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志趣相投的大学生们在茶文化社团的活动中,互相切磋茶艺,交流对茶的看法和心得,这也是大学生结交挚友、扩大人脉的绝好机会,也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思考人生和探知社会的广阔场所。社团每年都要吸收新同学加入,补充新鲜血液,并对新加入的同学进行茶知识方面的培训,从内心深处培养其对茶文化的热爱。并定时邀请茶艺师进行茶技培训,让每一位社团成员熟练掌握茶道礼仪和手法,当学校举办重大节庆活动或者接待活动时,茶文化社团组建茶艺队进行表演,不仅烘托了气氛,也宣传了学校形象。有的高校成立了茶文化活动室,由学生自主运营管理,这是一种公益性的社团组织,也是大学生社会实践、培养公益意识的场所。茶文化活动室中陈列关于茶文化的书籍、茶具、绘画等,以供对茶文化有兴趣的学生学习体验。在茶文化活动室中,花费少量的钱就可以品尝到各地的名茶,可以欣赏茶艺表演。再配上舒缓的音乐,成为大学生饮茶休闲的绝佳去处。

3.3多方协作,创设茶文化氛围

弘扬茶文化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个人修养和审美趣味,而且也可以激发民族自信心和爱国热情,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茶文化的传播和推广不仅仅是高校的事情,更是全社会需要关注的热点。对于政府而言,要加大茶文化的宣传力度,重点关注青少年群体,为高校茶文化校园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目前,我国很多城市都举办了各种各样的全民饮茶活动,通过向市民赠茶,邀请民众制茶、泡茶,以及举办茶知识讲座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茶、喜欢茶。并通过网络、电视等形式将茶文化节视频节目进行推广。杭州举行的全民饮茶日更是以“茶与青春”作为主题,宣传对象定位于广大的青少年群体。除此之外,政府也应该投入资金,加大茶博物馆、茶园等设施建设,为茶文化活动提供完善的保障;对于高校而言,要提高对茶文化活动的重视程度,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茶文化活动,将其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高校之间可以结成同盟,共同组织大学生茶文化节,将茶文化知识普及作为一个重要环节,也可以利用各高校图书馆等机构举办展览、播放教学片等形式,传播茶文化。另外,高校要鼓励大学生结合专业特点,在茶文化上进一步开展科学研究。例如旅游专业的学生可以将茶园旅游作为研究课题,历史专业的学生可以重点探讨我国茶文化的起源、发展以及民俗等。外语专业学生可以思考中国茶文化的海外传播等,通过上述措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促进茶文化的传播。总之,茶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认识方式与行为方式都有着重要影响。同时,茶文化的发展具有长期性和潜隐性的特征,不是一蹴而就可以完成的,应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紧密融合,作为一项长期的活动来开展,才能真正体现其育人职能。

参考文献

[1]李佳国.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与途径[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8(1):93-95

[2]沈佐民,陈念,李年蛟.茶文化在构建人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茶叶加工,2008(3):49-52

[3]姚晓燕,王建荣,罗晓莹,等.茶文化展示新模式探索———以中国茶叶博物馆“嘉木苑”为例[J].茶叶,2007,33(4):248-250

[4]居倪萍,周玲,侯艳,刘春丽.弘扬茶为国饮构建和谐社会[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3)64-68:

[5]沈佐民,陈念,李年蛟等.茶文化在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茶叶加工,2008,(3):49-52

篇2

台湾茶叶,长久以来是以外销为主,大约80%~90%以上是外销。自1970年之后,外销市场开始大幅萎缩。内需逐年增加,到了1990年之后,台湾茶叶正式出口的销售量不及总产量的10%,绝大部分提供内需市场,尚且不足。目前,台湾每年茶叶的市场需求量约37000吨,台湾岛内每年茶叶的总产量约16000吨。因此,台湾每年约需进口茶叶21000吨,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如此算起来,台湾每人平均的茶叶消费量是1700克左右,超过日本许多;1980年,台湾的人均茶叶消费量仅约400克,当时日本的人均消费量约1000克。日本茶园将近6万公顷,几十年来。没有太大变动。台湾茶园从4.6万公顷减少到目前1.2万公顷。依观察,台湾茶园将减少到1万公顷以下。台湾茶业不论是产业、商业、工业,甚至文化事业,都有极大的变化,台湾茶产业的衰微是其它产茶地区较少看到的情况。(数据截至2007年)

台湾茶业在不同时代都会有创新文化出现,成为台湾茶文化发展的特色。目前,台湾新茶文化正在形成。

以进口茶叶为消费的发展趋势2000年之后,台湾茶业市场有了新变化,西方的花果茶、草药茶颇受欢迎;下午茶、英国红茶已流行;日本蒸菁绿茶越来越有好感;中国大陆名茶很自然地在精致的场合品尝,大陆茶叶渐渐打开市场,这种情况将继续发展。

以传统创新并陈的营销方向茶业是古老的行业,传统的经营方式仍将保有一定的市场,新式的营销概念已逐步活跃。台湾的茶叶经济进入转手时期。

以商业利益为前提的经营概念台湾茶文化与经济利益相结合发展是很大的特色,茶业者为达到商业目的而从事茶文化活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很露骨地上演,茶文化表现浓厚的商业色彩。

以现代科技为茶文化发展的动力茶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电壶、微波炉、音响、西装、电子设备,统统派上用场,科技的进步是茶文化发展的动力。不是孤立的一股暗流。

以知识分子为中心的茶艺活动知识分子是茶文化活动的主要参与人,弘扬茶文化是有民族使命感的工作,也是一种落实生活的有意义事业。因此,台湾茶文化以年轻的知识分子参与为主。

以市场需要为导向的生产方式不论是茶叶,还是茶文化,大都以社会的需要为导向,市场需要什么茶叶,就制作什么茶叶;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活动。就举办什么样的活动。

以民族文化为内涵的表现以仿古式的建筑格局,乡土味的室内设计,雅致古朴的家庭布置,浓厚文化传统气息的书画挂轴,插花、焚香等具有民族意趣的景象,强调生活的茶艺,是台湾茶文化发展中的又一特色。

篇3

首先,茶文化旅游在英德的开发内容已显现。各大旅行社、旅游开发公司、旅游景区等旅游经营部门在充分利用茶产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基础上,开发出一系列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景点,如茶趣园、茶叶世界、红星茶场、英红华侨茶厂等,也围绕着这些旅游景点开辟了多条比较热门的旅游路线。结合茶文化旅游景区和其他旅游景区,形成多元复合的发展形式,资源整合发挥茶资源的有效利用。此外,各种与茶相关的茶艺表演、茶王比赛等形式活动纷纷开展。见表1中通过调查获得的各大旅行社中纳入英德茶文化主题旅游景区的线路安排。 其次,茶文化旅游并未成为主流旅游内容。调查发现,各大旅行社在旅游线路开发方面,大多以温泉度假村、峰林、森林公园为主题,真正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旅游路线很少。在线路设计中,茶文化活动更多的是作为游客休息、观赏的旅游项目。茶园开展的让游客体验的采茶、制茶、茶艺表演等活动虽然有进行,但是更多的是停留在让游客采茶、买茶叶阶段,并没有真正的把茶文化精髓贯穿实施与旅游活动中。第三,茶文化的核心内容开发强度不够。英德茶文化旅游发展主要围绕英德茶趣园、英德茶叶世界两大茶文化主题旅游景区开展,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的老红旗茶厂却完全脱离旅游市场,始终没有得到开发,更加没有纳入到各大旅行社线路设计中。英德茶趣园、英德茶叶世界文化主题景区相对其他茶文化景区发展成熟,以采茶、品茶、赏茶舞、听茶歌等茶文化主题活动形式,以形成较大规模发展,提高了景区的知名度。但是,茶文化旅游产品单一、客源市场狭窄、可进入性低、景区发展不均等因素严重阻碍英德茶文化主题景区的发展,只能以依附性旅游产品形式生存,发展缓慢。第四,没有节庆活动作为文化支撑。英德当地有英石文化节、英德砂糖橘文化节,但是缺乏茶文化节、茶王比赛等类似宣传茶文化活动的相关活动。相对广东梅州、河南信阳、陕西紫阳、上海、宁波等地初具规模、相对发展成熟的茶文化节,英德当地作为“中国红茶之乡”,没有成熟的茶文化节,更多的是依附于茶文化景区作为顺带性的采茶、制茶、茶王比赛等活动。

二、英德茶旅游的产业特色建设

基于分析英德茶文化主题旅游景区发展现状,综合考虑英德茶文化主题景区形式选择,在融合现实资源、产品、开发商、游客等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建议英德茶文化景区要依托现有资源重点打造出三个特色。第一,参与体验型景区特色。以茶趣园为基础,针对英德茶文化主题旅游景区特色,打造让游客亲身体验茶文化,让游客直接接触、了解茶文化的游客体验型主题景区。如团队主导型的茶文化主题景区茶趣园的未来发展,可打造如“擂茶会”、采茶、品茗、制茶体验、旅游购物等形式,把茶文化具体化、生活化,让团队游客体验感受茶文化魅力,避免游客浮光掠影式的茶园游览,将茶文化与旅游完美结合。第二,观光休闲型景区特色。以“茶叶世界”为基础,形成以科普观光型形式发展,结合旅游业需求,增加融合茶文化传统艺术的特色茶楼茶馆,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科普教育型为主,适当市场化的观光休闲型主题景区。茶叶世界可开设观光、摄影、室外天然茶吧等形式活动,调动游客的兴趣,促进茶文化主题景区与旅游业能动发展。第三,历史探寻型景区特色。以红旗茶场为基础,形成拥有悠久历史背景的历史探索型的茶文化主题旅游景区。大部分茶园更加注重是经济效益,忽略茶文化背后的深厚历史作用。老红旗茶厂拥有优越的茶文化旅游发展背景,由于种种原因被市场忽略。像老红旗茶厂这一类型茶文化主题旅游景区应该注重挖掘背后的茶文化内涵,将其发展成历史探寻性的市场化茶文化主题旅游景区。

三、英德茶文化旅游主题景区的发展形式

英德茶文化主题旅游景区在发展过程中根据自身性质、经营策略、市场需求等因素无形中形成了不同的主题景区形式选择。根据英德当地三大主要茶文化主题旅游景区,相关企业、投资者、管理部门、政府等单位在进行茶文化主题旅游景区经营、管理、投资时要有针对性。形成不同的市场细分,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促进茶文化主题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基于以上对英德茶文化主题旅游景区的不同主导类型,总结出景区景区三种发展形式。 (1)以茶趣园为代表的游客体验型发展形式。这一类茶文化景区通常是个体经营为主,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与旅行社、酒店、餐饮等旅游行业建立紧密市场联系,从而形成了以游客体验型为主的茶文化主题旅游景区发展形式;(2)以茶叶世界为代表的观光休闲型的茶文化主题旅游景区发展形式,其机构性质通常为国有企业,这一类茶文化主题旅游景区不配合行业内混乱的返利制度,走中高端自驾游线路,主要接待小团队、散客等参与体验;(3)以老红旗茶厂为代表的历史探寻型的旅游发展形式,这一类茶文化主题旅游景区走遗产旅游路线,通常被大资本介入,目前与市场开始建立关系。英德茶文化主题旅游景区发展形式主要形成了游客体验型、观光休闲型、历史探寻型的三种不同茶文化旅游景区发展形式,针对不同茶文化旅游景区形式、发展需要选择不同的发展形式,赢取不同的市场,促进茶文化主题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四、茶文化主题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首先,深度挖掘茶文化内涵。

英德茶文化悠久深厚,鉴于英德茶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低层次发展的不足,要促进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必须深入挖掘茶文化内涵,促进茶文化主题旅游景区与旅游业的复合发展,根据市场需求生产丰富的茶文化旅游产品以及独特的茶文化旅游配套服务设施。要促进英德茶文化主题旅游景区发展,英德政府、旅游企业和居民必须重视挖掘茶文化内涵的挖掘,提升茶文化旅游品位,发展茶文化旅游的同时传承茶文化的精髓,形成自主品牌,发挥现有品牌效应,打造“中国红茶之乡”的世界茶叶市场和旅游市场,只有这样才能持久地开发茶文化旅游,形成生生不息的发展局面。

其次,资源整合,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英德茶资源相对分散,茶园景区分布不均、发展不均衡,可进入性不强,主要依赖其它旅游资源的附带发展,并没有独立的茶文化发展体系。因此,英德市甚至辐射到整个清远市内部资源的整合,形成茶叶相关产业集群效应非常必要。可以结合茶博会、度假村、擂茶粥等新兴形式塑造茶文化景区的旅游形象,适当开发适销对路的如茶制品、茶楼、茶文化摄影展、茶文化展示一条街等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产业复合发展效应,扩大茶文化旅游市场效应,提高英德茶文化旅游知名度。

再次,加强市场营销,拓展茶文化旅游市场渠道。

与“祈红”、“滇红”等并列为有中国五大红茶之一的英德红茶,在知名度上落后于其他品牌。优质的自然生态环境奠定了英德茶文化旅游发展雄厚扎实的物质基础,而茶资源在品质保证的基础上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市场包装与宣传推广,以开拓更广阔的茶文化旅游市场。目前像茶趣园一类的英德茶文化主题旅游景区的客源市场以深圳、东莞、珠海、中山、番禺等珠三角地区为主,少部分客源市场来自湖南、湖北、广西等广东省周边城市,客源市场狭窄,营销渠道狭小,严重阻碍了英德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应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不同的茶景区主题实行不同的营销策略,注重与其他城市甚至海外城市茶文化旅游的合作,以达到不断拓宽茶文化旅游市场的双赢。

第四,提高社区参与度。

茶文化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当地居民的参与。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必须充分考虑相关利益者的利益分配,尤其注重茶文化旅游当地居民的利益分配。据实地考察发现,茶叶世界等茶园周边居民绝大部分没有参与到茶文化旅游发展中,如为茶园经营者采茶叶、做茶叶、卖茶叶,茶叶丰收季节时提供体力劳动,获取每天60—100元不等的报酬。总体而言,英德茶文化旅游发展社区参与度不高,要通过各种形式方法,让居民直接参与到茶文化旅游中,并受益于其中,避免居民被边缘化。

第五,发挥政府职能,积极争取政策扶持。

篇4

所谓的茶艺就是泡茶的技艺和品茶的艺术。茶艺是茶道的基础,是茶道的必要条件,茶艺可以独立于茶道而存在。所谓的“艺”,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所谓的“道”,是指艺茶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有道而无艺,那是空洞的理论;有艺而无道,艺则无精、无神。茶艺,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茶艺与茶道结合,艺中有道,道中有艺,是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的结果。茶艺是茶道的载体,是茶事活动中物质和精神的中介,只有通过茶艺活动,没有生命的茶叶才能与茶道联系起来,升华为充满诗情画意和富有哲理色彩的茶文化。所以茶艺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是茶文化活动的重心,也是茶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让茶艺的内涵明确、具体起来。不再和茶道混同在一起,它不,必去承担“茶道”的哲学重负,更不必扩大到茶学的范围,去负担产茶、制茶的重任,而是专心一意将品茶技艺发展为一门艺术。这既有利于茶文化事业的发展,也是适应时展的要求。

有的人说茶艺是生活艺术,它是以茶为主体,将茶艺融入生活以丰富生活的一种人文主张,其目的在于生活而不在于茶。也有的人说茶艺是舞台艺术,它是茶人根据茶道规矩通过艺术加工搬上舞台,向广大饮茶人和宾客展示茶的冲、泡、饮等的技艺。而我认为所谓的茶艺是在茶道精神指导下的茶事实践,茶艺必须遵循一定的基本规律,要做到以道驭艺,以艺示道,不可违背中国茶道道法自然、崇尚朴素的审美原则,在程序上违背茶性,在表演上矫揉造作。它包括了艺茶的技能、品茶的艺术以及茶人在茶事过程中以茶为媒介去沟通自然、内省自性、完善自我的心理体验。这三要素,是相辅相战缺一不可的。

艺茶的技能,它包括了茶席的布置、水的选取、根据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客人选用的不同的茶叶、根据茶叶的性质和人数选择器皿的材质和大小等等。艺茶是一门生活艺能,是茶艺的基本功。我们唯有掌握好基础才能泡出茶的本色、真香、全味,为品茶做好准备工作。切不可把茶艺当作表演艺术,只寻求表面的视觉美感而忽略了茶的本性之美。

品茶的艺术,它包括了视觉、味觉、听觉等多方面的艺术感知,比如安溪功夫茶艺,选用的是潮安枫溪所产的扁形陶制水壶即“玉书碾”、红泥烧制的“潮汕炉”、“孟臣罐”和白瓷所制的“若琛杯”,这些都是造型各异、图案精美的器皿;所用的茶叶是福建安溪所产的素有“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香”的铁观音,它具有奇特的花果香,汤色金黄清澈明亮;在操作过程中配以中国传统音乐例如用古筝、箫等弹奏的古曲;安溪茶艺的每一个环节、动作都融自身修养与茶的精华为一体,是套可用于舞台表演的茶艺,共十六道程序,是一套多层次的感官盛宴。

完善自我的心理体验,茶艺是雅俗共赏的生活艺术,同时也是茶人以茶为媒体,在茶事活动中沟通自然、澡雪心灵、内省自我、完善自我的修身养性的途径。完善自我的心理体验是茶艺的高级阶段,是茶人精神的升华。茶饮具有清新、雅逸的天然特性,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修炼身心,这与提倡“清静、恬淡”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因此我国历代社会名流、文人骚客、商贾官吏、佛道人士都以崇茶为荣,特别喜好在品茗中吟诗议事、调琴歌唱、弈棋作画,以追求高雅的享受。古人把饮茶的好处归纳为“十德”,即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篇5

[关键词]都市茶文化;乡村茶文化;茶文化旅游

常言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已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物质;又有文人雅士提出“琴棋书画诗酒茶”,茶又和艺术结缘,茶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功能,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领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开始追求养生保健、返璞归真和文化品位,而茶文化可以同时满足这三种要求。所以,在现代社会中,茶越来越受到大众喜爱,茶文化旅游也应运而生。但目前国内对于茶文化旅游的理论研究涉及较少,而且人们过于从微观上关注某个地区的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类型大都是从表象研究茶文化活动对旅游的影响,缺少从深层次角度探讨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动力问题。

本文以茶文化形态的区别作为切入点,首先对城乡茶文化的形态分别进行描述和概括,在此基础上从较为宏观的角度探讨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以求城乡茶文化互补互动,推动茶文化旅游的发展。

一、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

茶文化旅游是伴随着现代化进程逐渐兴起的一种文化旅游,是以茶叶资源为载体,以享受与茶叶资源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内容,以旅游为形式的一种文化专项旅游。茶叶资源多在农村,茶叶的消费多在城市,所以茶文化在乡村与城市都具有发展的条件,且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形态,即都市茶文化和乡村茶文化。都市茶文化的开放性和感召力可以提高人们的文化品位,激发茶文化旅游欲望,茶文化旅游的市场在城市。乡村茶文化的生态性和民俗性使得乡村茶文化旅游资源可以满足这种旅游欲望,茶文化旅游的资源在乡村。二者共同推动了茶文化旅游的发展。

二、茶文化发展的两种形态

(一)都市茶文化

我国茶文化的传统特色与国际大都市的现代化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都市茶文化。都市本不是产茶地,但是因为都市政治、经济、文化都相对发达,人口相对集中,特别是文人雅士、知识分子比较多,他们在品饮的过程中形成了对茶独特的认识和感受,把对茶的认识上升到精神境界。他们喝茶讲究的是以“舆论倡导”相关群体,影响着其他人们。所以都市茶文化也称“艺术型”茶文化,由此决定了都市茶文化不可能仅仅发展到“实用型”为止,还会继续有所提高,有所突破。可以这样说,茶资源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文人”的参与,才逐步形成一个文化分支,也就是俗称的“雅文化”。

1 都市茶文化的特点

包容性与开放性。都市是各种文化汇集交融的地方,包括外来文化、传统文化、地域文化。都市茶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主要表现在对各种茶文化的亲和力,无论是英国茶道还是日本茶道、韩国茶礼;无论是高雅的茶艺还是各少数民族茶俗,凡是先进的、优秀的、经典的茶文化,都可以在这块土地上生根、开花,融会贯通,为我所用。

感召力与辐射力。都市是地区经济文化中心,对区域甚至是全国、世界都会有极大的影响力。感召力表现在无论是本土的、还是他国的文化都会争相汇集;辐射力体现在文化的影响上,它不仅影响一个地区,甚至多个地区以及全国,全世界。我国的茶文化在历史上就已经走出国门,传向世界。如今上海少儿茶艺出访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摩洛哥等国引起轰动,精彩的表演令观众称绝,同时在全国各地演出影响深远,香港等地还派专人来沪学习取经加以推广。

创造性与多样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都市茶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决定了其多样性与创造性的特质。都市人思想观念的更新较快,不断接受新文化、新事物,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势必不断赋予都市茶文化新的内涵、新的理念。过去闻所未闻的各种新品名茶、茶饮料、保健茶、减肥茶……还有茶艺展示、少儿茶艺、家庭茶艺、茶席设计等这些新名词接踵而来,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得到了充分体现。

时尚性与休闲性。结合了传统文化与自然精粹于一体的茶,无疑是这个社会里最具吸引力的饮品。去茶馆喝茶成了时下都市人最喜欢也最惬意的休闲活动。茶馆中文人雅士自不必说,其中不乏商贾白领,在这里,滚滚红尘、功名利禄挥洒脑后,轻啜杯中香茗,个中妙趣难以言传。都市茶文化满足了都市人的精神需求和文化需求,所以能蓬勃发展。

2 都市茶文化主要表现形式

都市茶文化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层面:广泛贴近日常生活的层面、茶文化艺术形态的层面、与都市内涵和茶科学相结合的层面。

其一,茶的生活层面。茶与服务行业的结合,有悠久的历史。如曲艺演出采用传统的形式:剧场有茶水供应,如解放前上海成都北路的沧州剧场、八仙桥附近的“雅庐”等等。平时主要供应茶水,有时兼有戏曲清唱或曲艺演出。而如今城市中随处可见的茶艺馆是茶融入百姓生活最好的诠释。茶艺馆与传统老茶馆的区别在于,除了是一种商业性专用饮茶场所,还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以弘扬茶文化为主要目的,以品茗、赏艺为主要形式。由此也不难解释各种茶艺馆旅游线路何以得到大众的亲睐。都市不是产茶地,反而有多种名茶可供选择和消费。像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南京的玄武湖、武昌的滕王阁等处,都配有好茶供游客消费。

其二,茶的艺术层面。都市是茶文化发展的重地,也是艺术型茶文化发展的根据地。其表现形式包括各茶文化研究机构、茶报刊杂志、茶文学创作、茶戏曲、茶电视剧等。如20世纪中期的《茶馆》,20世纪末期的《茶人三部曲》,颇受人们欢迎,随着茶文化艺术作品的问世,人们喝茶的热情也越来越高。

其三,茶的科学层面。茶文化与人们的消费观相关,它呼唤茶人以现代营销理念和良好的经营素质,不断地为茶文化注入新的内涵,以此来影响茶的经营环境和氛围。如现在流行的袋泡茶、茶饮料、各种加工再加工茶类、琳琅满目的茶叶包装,企业开拓市场创新的做法对茶文化的积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特别对于茶文化旅游购物产品的开发有重要意义。

(二)乡村茶文化

乡村茶文化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茶乡丰富的茶叶资源。茶树喜温、喜湿,不耐寒,不耐旱,只有高山云雾的滋养才会形成优秀的自然品质。所以茶叶一般都长在深山之中;二是茶农与茶树同生同长,在长期的种植和品饮过程中形成了对茶的独特理解和感受。比如过去在农村乡间的小路上,每隔五里、十里必有一个供人小憩、喝茶、对山歌的路亭,这就是乡村茶文化。

1 乡村茶文化的特点

自然性与生态性。陆羽《茶经》有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上者生烂石”,“野者上,园者次。”所以 俗话说,“高山云雾出好茶”。产茶区特别是名茶产区一般都处于深山野外。“生于山野,得云雾之仙气,汲甘泉之灵性,因而,它得以成为天地间仙凡同享、雅俗共赏的灵物”。茶叶的自然之美,是其自然地理环境赋予茶的一种审美属性。我国道家学说为茶道注入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树立了茶道的灵魂。道家的“人化自然”,在茶道中表现为人对自然的回归渴望。乡村茶文化的生态性与此不谋而合,给人返璞归真,天人合一的高雅感觉。

原生性和民俗性。乡村茶文化内涵,尤其是茶与民俗、民风相结合的内容,由于很少受外来文化的侵犯,文化形态原始,很受游客欢迎,所以乡村茶文化不同于都市茶文化,它是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的、原汁原味的民间文化,也就是俗称的“俗文化”。当远离了城市的喧嚣,胼手胝足的农民为你沏上一杯茶,那种感动是在高档的茶馆里感受不到的。没有任何表演和修饰成分,有的只是劳动人民的淳朴和平实。

2 乡村茶文化的表现形式

生态观光茶园。“片片茶园绿如染,重重茶山接上天”,茶园为湖光山色增添了诗意。茶树虽然是一种经济作物,但跟一般农作物相比又有点像观赏植物,置身于自然盆景的茶园中更感到淡淡的茶香,让人陶醉。难怪唐代诗人刘禹锡能写出“人间何处是仙境,春山携妓采茶时”如此美妙的诗句。这一切对久居钢筋水泥之中的人们更有着无限的吸引力。

茶乡特色民俗。茶文化是在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逐步形成的,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茶乡民俗游之所以能吸引来自不同文化、不同阶层的游客,原因就在于其文化差异及“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核心吸引力。如白族三道茶、彝族盐茶、苗族虫茶,光是这些名字就已经勾起人的兴趣。而且这些民俗活动都有较强的民众参与性,游客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获得美的享受,还能形成对生活、人生价值的真切体验,达到了文化旅游的最高境界。

茶文化遗址遗迹。茶乡劳动人民在茶的培育、制造和利用以及茶文化的形成、传播和发展上,为我国乃至世界流下了诸如茶事井泉、茶韵寺观、古老茶山、茶所遗址、纪茶碑刻等众多的茶文化遗迹。目前,现存于世,有较大影响,又在历史上有过重大作用的茶文化遗迹有近百处之多。在这些遗迹中,既有2000年以前的名山黄茶院、邛崃文君井等;又有1000年以前的天台山葛玄炼丹名圃、长兴贡茶院、云南野生大茶树林、茶马古道等。茶文化遗迹,既是宝贵的中华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不可再生和逆转的茶历史资源,更是人类的价值不可低估的一份文化遗产。大部分茶文化遗迹都散落在乡村,鲜为人知,这些宝贵的资源特别是对茶研究者有着独特吸引力。

三、城乡茶文化互动推动茶文化旅游发展

(一)优势互补

都市茶文化和乡村茶文化各有特色,一雅一俗,构成了茶文化旅游的主要内容,满足着不同人群的需要,满足了茶文化旅游的不同细分市场。可以把这两种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经典茶文化旅游线路,如都市茶馆游和乡村生态茶园游相结合等,游客也可以全面体会到茶文化的内涵。

(二)统筹互动

1 都市茶文化的带动作用

首先,提高茶叶资源知名度,为乡村茶文化旅游广而告之。通过举办茶文化节、茶文化学术研讨会、茶博览会、名茶评比会等来打造名优茶的名气。上海茶文化节自1994年举办以来,累计吸引了来自国内30个省市自治区、10多个国家的各界人士共140万人参加了历届文化节的系列活动,达到了“扩大影响、积聚人气、提升形象、体现实效”的效果。浙江新昌、开化、诸暨等地由于发展名优茶,在茶文化节亮相,并通过冠名活动、申请指定专用茶、与上海联合发展茶乡旅游等方式打响品牌知名度。2002年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前夕,举行了“上海一新昌、上海一安吉茶乡旅游首发式”,上海市民纷纷报名参加茶乡旅游活动。茶文化节的开展为乡村茶文化旅游开辟了新的客源市场。

其次,复兴茶文化,激发人们对茶文化的旅游动机。都市中随处可见的茶艺馆、还有茶博物馆、甚至茶小说、茶戏剧都是普及茶文化的好方法,使得饮茶和品味茶文化成为都市人的生活方式。都市是文化发展的前沿阵地,都市茶文化也代表了茶文化发展的最新形态。而都市又存在大量的潜在客源,如何通过都市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把这些潜在客源变成现实的乡村茶文化旅游者,使他们到茶乡去旅游,是都市茶文化发展的重要使命。可以说,都市茶文化旅游打开了人们认识茶文化的窗口。

最后,改变农民的意识,增加开展乡村茶文化旅游的动机。通过都市茶文化旅游的蓬勃发展带来的效益特别是经济效益,刺激农民的意识:没有种茶的地方茶叶都火了,种茶的地方茶叶还能不行?促使他们认识到,文化不仅仅是都市人的特权,农村文化也有自身的特点,有适应农村生活需要的形式和内容。旅游也非都市的专利,农村照样可以搞旅游,在开展茶文化旅游上甚至更有优势。近年来都市茶艺馆风风火火的开展,使得很多小镇和农村派专人去大城市的茶艺馆学艺、充电。他们也意识到,没有文化的内涵,旅游的生命力不会长久。

2 乡村茶文化是茶文化旅游的源泉和归宿

乡村茶文化的发展丰富了茶文化旅游产品,满足了旅游的市场需求。茶叶资源是开展茶文化旅游的本源。这主要体现在乡村茶文化的看点上。乡村茶文化的生态性、民俗性使得茶文化旅游资源极具观赏性、参与性。茶园更是美的,而且不同地域的茶树其特征不一,美态各异,例如,云南的野生大茶树、江西婺源的生态茶园、浙江安吉的白茶园等等,就有着各领的丰姿。至于各地民俗不同,由此衍生出来的不同茶俗,不同茶礼,不同茶点,则更是千姿百态,令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乡村茶文化更为旅游者提供了一个真正接触自然和理解自然的机会。比如采茶、炒茶,旅游者不仅零距离与吸天地之精华的茶树亲密接触,而且可以从中知晓采茶的技巧、炒茶的要领,从而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更可以亲自参与体会各地茶俗,体验中国茶文化的源远流长。

篇6

【摘 要】 本文从新媒体对旅游的影响入手,分析了四川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新媒体视角下的四川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策略。要建立社区网络推广平台;建立微信互动平台;打造特色体验之旅并配合以新媒体推广,用新媒体的手段推进旅游业的发展。

【关键词】 新媒体;四川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一、新媒体促使旅游开发的变革

所谓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新”,相对“旧”而言。它是指在传统的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因技术推动而发展起来的新媒体形态。宫承波等人从技术上对新媒体做了更详细的说明,将新媒体界定为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技术的新型媒体形式、软硬件或信息服务方式,例如,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移动电视、虚拟社区、博客、播客、搜索引擎、简易聚合(RSS)等。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媒体息息相关,媒体的变革必然会促使旅游业的变革。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新媒体是人们获取旅游信息最重要的渠道,旅游资源的开发越来越依赖于新媒体。当人们有旅游欲望的时候,往往首先会借助新媒体去查询,然后针对去哪里,行程如何安排,游客也会通过新媒体平台与旅游商家沟通。游客还可以通过新媒体,比如,网络论坛等结伴邀约,寻找“驴友”。旅行归来,他们会将旅行的经历、照片或视频等上传到微信、论坛、空间等社交媒体,吸引其他旅游者。因此,新媒体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四川茶文化作为四川旅游重要的组成部分,面对巨大的新媒体市场,必须占有一席之地,否则就失去了宝贵的市场资源。

二、四川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四川是我国栽培茶树最早的地区,早以盛产茶而闻名于世。西汉时期,吴理真在蒙顶山发现野生茶的药用功能,于是,开辟茶园,种植茶树。蒙顶山成为世界茶树栽植的发源地。四川拥有丰富的茶文化旅游资源。时至今日,四川茶叶产业成为四川十大优势种植业之一。峨眉山的禅茶文化、青城山的道茶文化、雅安的藏茶文化、蒙顶山茶文化、成都的茶馆文化早已名声在外。仅以雅安地区为例,雅安的茶叶种植面积达全市可耕种面积的50%以上,优越的自然生态,成片的茶园风貌,为雅安生态茶文化旅游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源。仅名山县茶企就多达1000 余家,名山县确立了“旅游兴区、茶业富区”的战略,兴起了以种茶、卖茶、看茶、采茶等特色生态茶文化旅游,策划了蒙顶山景区、中国茶都等一系列茶文化旅游项目,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风景线”。四川对茶山景区、茶乡生态观光、茶文化博物馆、茶文化遗址、茶艺茶俗、茶馆、茶商品和“茶家乐”等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已初显成效。

三、四川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四川茶文化历史悠久,有很多极富地域色彩的茶礼、茶俗和名人典故,四川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已初显成效。但是,现在对四川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还是不够的,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缺乏新媒体的推广营销。四川茶文化旅游推广大部分还是依赖于报纸、电视、户外广告、会展等形式,缺乏新媒体的主动推广和营销。在国内大型旅游网站,比如携程、去哪儿、途牛网、同程网上从未看到过四川茶文化旅游的推介。但事实上,新媒体在推介旅游产品的过程中,有着传统媒体没有的优势。新媒体更强调点对点的传播,通过互动环节更能调动起消费者的兴趣。近年来,四川茶文化旅游在运用电子商务上有一定的尝试,例如,蒙顶山茶在淘宝上建立了自己的旗舰店――蒙顶山茶贡名苑旗舰店。一些雅安的茶企也设立了自己的网店,但这些网店的点击率和成交率都不高,网页的设计也缺乏对四川茶文化内涵、产品特色、制作流程、冲泡流程等延伸内容的宣传,因此,在大众心中的影响力还不够。

第二,缺乏龙头品牌支撑和特色专项旅游参与。虽然四川茶企众多,仅名山县就有上千家茶企,但大部分企业都各自为阵,以占领中低端市场为主。在中国十大名茶中,昔日的贡茶辉煌早已不在。古有“蒙顶山上茶,扬子江心水”美誉的“蒙顶茶”在各地后起之秀的名茶品牌前,黯然失色。取而代之的是福建、杭州、安徽等地的名茶。川茶像一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大家闺秀被人遗忘。在雅安市企业服务网评选的雅安十强茶企中,其中有六家以生产绿茶为主:四川省茗山茶业有限公司、四川蒙顶山跃华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蒙顶山皇茗园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四川蒙顶山味独珍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禹贡蒙顶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老茶客茶业有限公司;四家以产销藏茶为主:雅安市友谊茶叶有限公司、四川省雅安茶厂有限公司、雅安市名山县朗赛茶厂、四川吉祥茶业有限公司。纵观十家茶企,在国内名茶品牌的地位甚微。同时,由于是分散经营,对茶文化旅游的推介参与度不高。另外,虽然在四川旅游业发展进程中早就提出了专项旅游的口号,但很少有人选择将川茶文化旅游作为一项专项旅游,将茶文化当作一个专项旅游仍需进一步发展。

第三,缺乏有影响力的民俗文化旅游活动。目前,四川茶文化旅游活动主要有茶园茶山观光游览、茶家乐、茶事体验和举办一些茶文化旅游节。例如,每年蒙顶山都会举办国际茶文化旅游节,在旅游节上有很多茶文化活动,如龙行十八式茶艺表演、采茶能手大赛等。但这些旅游节项目大都缺乏文化内涵,参与度和互动度不高,而且持续时间很短,与国内武夷山茶文化旅游节等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并且在旅游节上过于宣传茶叶的生产,没有突出茶文化旅游,大多只能吸引本地和周边居民,没有对全国形成影响力。

四、新媒体视角下的四川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在新媒体背景下,单独使用传统的方式来推广四川茶文化已经不能满足信息化时代和旅游者的要求了,而互动性强、传播性广的新媒体无疑对川茶旅游文化的开发有重要作用。建议搭建以下推广平台:

1、建立社区网络推广平台

现在大多数旅游者在策划旅游时都会先在网络广泛收集目的地的信息。特别是知名网络社区的旅游板块更是热门。在这些旅游板块中,很多人会发帖讲述自己的旅游经历,进行客观评价,并且发帖一般都图文并茂,甚至带有视频,很有吸引力。很多原来名不见经传的冷门景区就是先在论坛被追捧者炒热,然后带动了更多的人前去,一跃成为热门旅游地。例如,成都周边的“楠木溪”、“王婆岩”等等。因此,如果要发展川茶旅游文化,就应该特别关注这类社区,尤其是天涯、搜狐、第四城等知名社区的旅游板块。可以在这些网络社区组织活动,邀请社区名人来游玩,然后以游记形式发表,期待网络推广。

2、建立微信互动平台

微信,是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获取以及传播的平台,用户可以组建个人社区,并通过文字、图片、视频、链接等,即可实现即时信息分享。微信,已不单单只是一个充满创新功能的手机应用。它已成为中国电子革命的代表。覆盖90%以上的智能手机,并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常使用工具。根据腾讯的数据来看,2015年第一季度统计,微信每月活跃用户已达到5.49亿,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超过20种语言。此外,各品牌的微信公众账号总数已经超过800万个,移动应用对接数量超过85000个。相比传统媒体,微信的传播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专门建立四川茶文化旅游的微信互动平台已是时代需求。

通过微信互动平台发起话题或者优惠活动,吸引游客的参与、点评和转发,在公众平台上对旅游者的疑问和建议进行回复,对反映的问题积极回应,了解粉丝的市场需求,微信中的粉丝就是实际或潜在的顾客。另外,微信公众号还可以与四川茶文化旅游业的专家、名人合作、知名驴友合作,因为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受到广泛的关注。旅游部门可以加强与他们的合作,邀请其观光、参与旅游活动,对旅游地品牌进行推广和宣传,使品牌知名度得到迅速传播。

3、打造特色体验之旅配合以新媒体推广

在传统旅游形式越来越难吸引游客的今天,打造一些富于特色的体验式旅游才能收到良好的推广效果。例如,川菜博物馆为打响自己的品牌,特意在其微信公众平台上打出广告――“一座可以吃的博物馆”,来吸引消费者。在五一大假期间推出了一系列生动的体验式民俗旅游活动。游客扫微信可以免费品尝蛋烘糕,免费体验石磨推豆花,免费学习川菜的做法。在活动期间,川菜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馆内拍摄活动图片上传到新媒体平台,并通过有奖竞答的方式和游客互动。这样一些特色活动让游客的接待量大幅提升。四川茶文化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完全具备开展互动体验之旅的条件。

总之,四川茶文化历史悠久,资源丰富,茶文化旅游的开发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进入新媒体时代,随着旅游者消费方式的不断变化,四川茶文化旅游应该转变思维,寻找一种积极、有效、精准的推广方式,用新媒体的手段振兴旅游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平文艺.四川文化旅游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7.

[2] 段敬丹.浅议四川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6(04).

[3] 黄进.四川茶文化旅游开发的困境、构想和价值[J].农业考古,2013(05).

[4] 刘换菊.新媒体背景下庐山云雾茶旅游品牌形象塑造[J].农业考古,2014(05).

篇7

茶香飘两岸,情缘融天下。第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暨武夷山茶节在2010年11月16日盛大开幕。本届茶博会由福建省人民政府和国台办、国家农业部、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等15家联合主办,南平市人民政府承办;并在展位数量、展品内容、参展企业、参展台商、观展人数等方面,均创下历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的新高。

踏入茶博会的展馆区,新颖别致的展台夺人眼目,设计风格或古色古香,或中西合璧,或都市气息,无不令人叹为巧妙。无论是哪一个展台,展出哪一种茶叶,扑面而来的都是那浓浓的茶香和香气背后所蕴藏的醇厚的茶文化气息。流连往返在五百多家参展企业的展台间,笔者就像一只不安分的猎犬,闻取武夷山茶千百年来的发展之路。过去虽已成历史,但茶文化精神永远长流。为了探寻茶企对武夷山茶的理解,笔者分别采访了节节清(福建)茶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戴雄文、清神阁总经理江素珍、隆合茶业总经理杨丰、岩中茗总经理刘静,就让咱们来听听这些茶企的心声。

企业这些年参加的主要的茶文化活动有哪些?

岩中茗的刘静告诉我们,他们曾经参加了在哈尔滨举行的“武夷山岩茶走进黑土地”活动,还有一些别的活动也有参加,比如禅茶活动。刘静认为,参加这些茶文化交流推广活动可以让企业的品牌得到不同层面的推广,另外还可以听到一些同行或者顾客们对企业品牌建议,能接触到方方面面的经验。像一些大企业来武夷山参展,武夷山当地企业就能学到一些关于市场营销、策略、品牌规划等知识。

按照节节清戴雄文先生的说法,他们的企业这些年只要是在武夷山本地举办的茶业交流活动,他们肯定要来参加,另外,他们也会有选择地参加广州、香港、北京等这些岩茶主消费区域举办的大型茶文化宣传活动、推广活动或者茶博会。戴雄文还认为,这些活动都是茶的盛会,对茶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他又表示,如果只是把企业的发展寄予一次或者多次的盛会之上也是不现实的,企业真正想发展,还得靠全方位的努力。

武夷山茶博会和其它地方茶文化活动有什么区别?

在采访中,多家企业都认为在武夷山举办的茶博会是武夷山整个企业形象的展示,因而他们都很珍惜这样的机会。

来自清神阁的江素珍女士就认为在自己家乡参加茶博会有种主人翁的感觉,因为是东道主嘛,信心更足。另外,她认为今年武夷山的海峡两岸茶博会更热闹,气氛也更浓,参加的人数更多。岩中茗的刘静认为企业参加武夷山自己举行的茶博会对企业品牌的宣传影响力最大,是企业做品牌推广的好机会。今年为了参加这次盛会,岩中茗做了充分的准备。节节清(福建)茶业有限公司的戴雄文先生说这个区别是地点和区域的区别,在武夷山举办的茶文化活动对本土茶企业来说是一个绝好的宣传机会,这是参加其他茶类活动所没有的。

众多茶企参展是一种竞争还是互相交流?茶博会能为消费者和厂家搭建的一个信任的平台吗?

关于这些问题,来自节节清的戴雄文先生认为,众多企业一起参展既是竞争也是交流。首先能够有这个机会大家聚在一起,各自展示自己的精髓部分,那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交流和学习之后必然产生更激烈的竞争,然而只有竞争我们才能更加进步。他认为面对竞争要积极应对,而不是回避。

隆和茶业杨丰先生认为在茶博会上,他的企业可以向客户展示企业认真做事的态度,这种态度可以给消费者以信赖感,增强双方的信心。企业要信得过消费者,消费者也要信得过企业,这样才能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茶博会上可以销售产品吗?

戴雄文先生认为,在茶博会上销售不仅可能,也是可以的。有些人会认为在茶博会上销售会影响宣传的效果,这种观点也有其正确的一面。因为既然参展的目的是为了推广和宣传,那么重点肯定是在推广和宣传上,其次才是销售。即使企业在销售上下了许多功夫,但都不能指望在短短的几天内有大量的销售。企业只能通过展会,找到潜在客户,再为后续销售做准备。

目前有些茶企将产品价格定位高端,又有些恶意压价,或者非大红袍却打着大红袍的旗号,甚至还有些媒体打压大红袍,企业是如何看待这些现象的?

节节清的戴雄文先生认为,商场上有很多人定位高端,这个定位高端指的是价格的高端,它不代表质量的高端。有些商家所说的定位高端,指得是能够消费高价位产品的人群。但他本人觉得这些认识都不准确。他认为,“定位高端”首先是产品和企业本身把自己定位高端,那么才能长久吸引高端消费者,产品的消费才能由感性转为理性。现在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知道要追求生活的质量,就说明已经由感性转向理性消费。如果说商家只是定位高价,将产品卖给能够消费得起高价位产品的人群,这种所谓的定位高端,是对“高端”二字的片面认识。而为了达到某些目的,有一些厂家走另外一个极端,把产品价位下降,我个人认为这种做法是有限的。一个产品它的成本是一定的,即便降价也不可能亏本去卖,即便亏本去卖,也只是一种促销手段,或者某个短时间段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已。但是,没有一家企业可以长期低于成本去卖。所以,打价格战已经被市场是行不通的,必然会被淘汰。所以真正做企业就要真正做品牌,不能去绑架市场,还是以质量取胜,这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

关于这个问题,清神阁的江素珍女士也谈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对于大红袍过高或者过低的定价两者都不可取。她认为,作为同行应该互相理解和支持,而不是通过互相压价来竞争,应以质量和信誉来诚恳地对待客。大红袍是以质量来定价,而不是随意定价。武夷山岩茶之所以品味高端,是因为出产茶叶这个地方的土壤、气候还有加工的工艺等诸多因素决定的。武夷山非常注重生态保护和原产地保护,因此,想制作一泡好茶确实不容易。

而隆和茶业的杨丰先生则认为,作为企业,我们需要的是公平诚信。市场上不管对茶叶如何炒作,归根结底它还要走向理性化。一定要让广大的消费群体认可,名副其实,要认认真真的用良心去做茶,这样企业才能走得很远。

企业该如何维护大红袍公众品牌形象?

在采访的过程中,听到有人告诉我们,因为这两年大红袍热销,很多武夷山附近的一些地区的茶叶都运到武夷山,冒充大红袍进行销售,极大地损害了大红袍的公共形象。当我们就这个问题采访参展企业的时候,他们都表示了极大的愤慨。

江素珍女士说,武夷山大红袍生产企业来说应该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因为武夷山大红袍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武夷山人的骄傲和财富,别人不能随意破坏。作为武夷山人如果看到有人冒充武夷岩茶,应该告诉他不能这样做,因为武夷岩茶原产地是国家界定的。

岩中茗的刘静说,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我们自己的品牌做好,要用大红袍的传统工艺实实在在地把茶做好,做到品质标准化。另外,她也呼吁茶业公会和质检部门要组织起来加强宣传,做好质量监督。

武夷岩茶如何与洋品牌茶叶抗争?

了解武夷岩茶的人都知道,武夷岩茶绝不是简简单单普普通通的树叶子,而是凝结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底蕴,富有其独特的精神内涵,然而一些茶叶的洋品牌却挑衅说不要文化,只要茶叶。在这场中外对垒当中,中国茶企该如何抗衡?是跟风洋品牌的理念,还是进一步将中国茶文化发扬光大?对于这些问题,作为中国茶文化力行者的杨丰先生给我们讲述了他独到的看法。

杨丰先生首先从两个方面去理解茶文化。一个是个人喜好,因为茶能让人很快安静下来,有一种思想,一种升华;其二,茶作为一种产品理解,能够健康身心。单单讲茶文化,它是一个综合学科,包括茶叶的种植、环境、地理、历史、水土、生化、物理、化学等等。好茶叶必须要有好的环境,好环境必须要有好的水,好的品种,好的制作工艺。在制作的过程当中,我们都要用心去做,就像我们做事情一样,要有始有终。当然,在销售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有一种情结,你有你的情结你热爱你的家乡,我有我的情结我热爱自己的家乡。

我对有些洋品牌茶,比如立顿宣称“我不需要文化,我只卖我的茶”这种见解不苟同。实际上立顿的话有点唯心,它的企业本身就有文化,只不过立顿讲究的是一种实效便捷式的平民文化。立顿品牌当年从国外进驻到国内,需要对客户群体直接定位。当时的年轻人需要一种时尚的便捷式的饮品方式,因而它就这样定位了它的产品。按照我们中国目前喝茶的方式,许多人还是喜欢一些相对传统的,富有内涵的东西。因此,我们的茶叶不能没有文化,这是我们的客户决定的。但我想,平民便捷的喝茶文化和传统的富有内涵的喝茶文化这两点也不相矛盾。我们大陆的企业也可以调整,不但可以做些平民文化,照样可以有内涵的东西。我们可以去跟进,而不是脱离。

链接:第四届海峡两岸茶博会其他相关活动

活动一:第八届武夷山“裕元杯”民间斗茶赛

作为第四届海峡两岸茶博会和武夷山茶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武夷山市人民政府主办,武夷山市茶叶同业公会承办、武夷山市问道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的中国武夷山第八届“裕元杯”民间斗茶赛暨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红袍制作技艺表演活动,于11月15日至17日在武夷山市武夷中华茶博园举行。武夷山民间斗茶赛从2001年开始至今已经顺利举办八届,从2004年第四届开始得到了台湾裕元工业集团、宝成国际集团的大力赞助,对武夷茶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本次斗茶赛包括四个环节,分别是第八届“裕元杯”大红袍民间斗茶赛、大红袍制作技艺表演赛、2010年武夷山市评茶员技能大赛以及茶和天下摄影展。

15日上午的开幕式隆重而热烈。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刘宁、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王能宪、福建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王豫生,及著名茶叶研究专家张天福等参加开幕式并先后致辞。

据悉,本届比赛组委会共收到87家企业的183个参赛茶样。本次参赛茶样类别仍与上届相同,分为大红袍、水仙、肉桂三类。其中,大红袍参赛茶样75个,水仙51个,肉桂57个,皆创历届之最。

比赛分为预赛和决赛两个赛程,所有茶样均进入预赛,根据评委打分排定名次,淘汰后剩余20%进入决赛。进入决赛阶段的茶样争夺大红袍、水仙、肉桂三个类别的状元、金奖、银奖和优质奖。评委分为专家组、茶人组和游客组。专家组由本地及国内乌龙茶评审专家组成,茶人组由本地资深茶人和送样茶企业代表组成,游客组则为一些岩茶爱好者及外地来的游客。评分标准为茶样的滋味和香气各占40%,外形、叶底和汤色占20%。

经过三天的紧张角逐,比赛结果于17日下午揭晓。水仙类状元被武夷山市仅生岩茶厂夺得,肉桂类状元被武夷山市叶嘉岩茶厂摘取。而最被看重的大红袍类状元,则被武夷山市涌之泉茶叶有限公司收入囊中。

赛事负责人、武夷山市茶业同业公会会长刘国英认为,本届斗茶赛在促进制茶技术交流和提高武夷茶品质方面,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活动二:九曲巡游

11月16日,本届茶博会的亮点之一、堪称现代山水茶交响乐的“九曲巡游”正式在武夷山九曲溪奏响。这场武夷山景区管委会提出创意、福建省歌舞剧院组织的视觉盛宴,将九曲溪沿途9.3公里的两岸风光与14处以茶为主题的精彩节目和谐地统一在了一起。

活动三:第四届中国武夷山(大红袍)国际禅茶文化节

11月17日,在武夷山中华茶博园内,第四届中国武夷山(大红袍)国际禅茶文化节隆重开幕。本届文化节的主题是“缘结武夷,茶和天下”。来自的高僧以及茶学界、文化界、企业界和政界的嘉宾共600多人参加了开幕式。

活动四:重走晋商万里茶路

11月16日,“重走晋商万里茶路”大型商业文明传播活动出发仪式在武夷山下梅村举行。此次活动将循着历史上的茶路、商道,重走万里茶路,并在江西、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内蒙古、蒙古、俄罗斯等沿途十个中心城市举行经贸互动和文化交流等各类活动。

活动五:中国精品茶具展

11月16日上午,武夷山市高尔夫会展中心,中国精品茶具展开馆,为参观者带来了一场茶具界的“满汉全席”。来自台湾、香港和江苏、江西、河南、广东等地的茶具制造商参展。

活动六:全国茶馆经理年会

11月16日,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60多家知名茶馆的经理代表齐聚武夷山,召开一年一度的全国茶馆经理年会。本届年会由福建省海峡茶业交流协会牵头组织,主题定位于“弘扬茶为国饮,创新茶馆品牌,优化提升茶馆品质,推动茶馆业健康持续发展”。

活动七:第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艺术展

11月16日,在武夷山中华武夷茶博园,第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艺术展正式开馆。作为第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艺术展以闽北特色较重的“看茶去”为主题,共征集和展出艺术作品300余幅。

活动八:海峡两岸茶品牌国际化营销高峰论坛

11月17日,在武夷山风景区高尔夫酒店多功能厅,海峡两岸茶品牌国际化营销高峰论坛正式拉开了帷幕。来自国内外及港澳台地区的专家、学者及茶业企业家等近500人会聚一堂,对全球茶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中国茶叶品牌的创建和营销之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附:第八届“裕元杯”大红袍民间斗茶赛获奖名单

大红袍

状元

武夷山市涌之泉茶叶有限公司(刘德生)

金奖

武夷山市叶嘉岩茶厂(叶家亮)

武夷山市磊石茶叶有限公司(刘文化)

武夷山市响岩茶叶有限公司(刘清玲)

银奖

武夷山市活源岩茶厂(祝祖文)

武夷山市福茗茶业有限公司(许金华)

武夷山市武夷老农岩茶厂(麦国琴)

优质奖

武夷山市嘉茗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王钟和)

武夷山市岩儒生态茶叶有限公司(陈墩旺)

武夷山市皇茗岩茶科学技术研究所(应忠旺)

润水堂(武夷山)实业有限公司(吴毅)

肉桂类

状元

武夷山市叶嘉岩茶厂(叶家亮)

金奖

武夷山市涌之泉茶叶有限公司(刘德生)

武夷山市响岩茶叶有限公司(刘清玲)

武夷山市兰汤岩茶研究所(刘仕章)

银奖

武夷山市岩儒生态茶叶有限公司(陈墩旺)

武夷山市水春生态茶业有限公司(叶水春)

武夷山市武皇茶业有限公司(吴泓)

优质奖

武夷山市隆袍茶业有限公司(隆文生)

武夷山市其云岩茶厂(季素英)

武夷山市皇茗岩茶科学技术研究所(应忠旺)

武夷山市清神阁茶业有限公司(李增虎)

武夷山市雅尊茶厂(金荣华)

水仙类

状元

武夷山市仅生岩茶厂(陈仅生)

金奖

武夷山市仙茗岩茶厂(黄寿生)

武夷山市钦品茶业有限公司(余泽钦)

武夷山市弘愿岩茶厂(刘建良)

银奖

武夷山市九龙窠岩茶厂(林小荣)

武夷山市隆袍茶业有限公司(隆文生)

武夷山市佛品香岩茶厂(应魁寿)

优质奖

节节清(福建)茶业有限公司(邹水英)

武夷山市叶嘉岩茶厂(叶家亮)

武夷山市旭潭茶叶科学研究所(林旭潭)

篇8

“广东凉茶”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是在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的带领下,联合广东凉茶企业的一次关于凉茶文化的保护与发扬的活动,同时也是广东凉茶行业企业的一次声势浩大的联合营销活动。2006年5月,国务院宣布粤港澳地区的21家凉茶企业拥有的18个品牌54个配方及术语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后广东凉茶的知名企业围绕“非物质遗产”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以倡导我国的中医文化和凉茶文化,并且宣布计划联手助广东凉茶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其中邓老凉茶决定出巨资拍摄50集电视剧《凉茶》,其它凉茶企业也纷纷举办种种活动宣传发扬广东凉茶文化。在2006年中国食品博览会上,这21家凉茶企业的品牌集体亮相,引起巨大的反响。据广东食品行业协会调查称,2006年凉茶产销量急剧上升,正以40%的增速跑步发展,且凉茶在价位高于可乐的情况下仍然热销,这令世界饮料行业的巨头可口可乐也倍感压力,业界戏称“广东凉茶叫板可口可乐”。

从传统文化中找卖点

联合营销具备单个企业营销所没有的规模效应、协作效应等功能,同时联合营销的成功与否受到种种条件的约束。“广东凉茶”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一场保护和发扬中医药文化的活动,同时也是一场成功的联合营销活动。

“广东凉茶”联合营销属于同行业之间的联合营销,起源在于保护和发扬广东凉茶的中医文化。广东凉茶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21家凉茶企业绝大多数是有着悠久历史的“老字号”,如“王老吉”、“黄振龙”、“金葫芦”等,在粤、港、澳三地深受百姓喜欢,在世界各地华人中也颇有名气。因此广东凉茶所蕴涵的深厚文化底蕴便成为广东凉茶企业此次联合营销成功的起源。在这种情况下凉茶企业联合起来,充分宣传和发扬“广东凉茶”的中医药文化便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在短时间内使广东凉茶的保健作用深入民心,在巩固广东市场的同时迅速开拓了广东以外全国乃致全世界的市场,取得不错的效果。

联合起来实现利益共享

联合营销是几个甚至几十个企业的联合活动。各个企业本身是一个个经济独立体,有着各自的利益需求和行为习惯。要联合起来进行营销活动,必然涉及到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和相互博弈的过程。可以说联合营销最终是否取得成功,和参与企业自身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广东凉茶”联合营销的成功之处也在于参与企业有着共同的利益。“广东凉茶”作为我国传统的中医药产品,其国家级非物质遗产的地位确立以后,将给凉茶的生产企业带来长期的利好影响。表现在大大增强了凉茶行业的竞争力,这一竞争力表现在和其它替代品相比的竞争力上,如和外国洋饮料相比的竞争力,广东凉茶销量直逼可口可乐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这一竞争力也表现在和其它地区的同类产品相比的竞争力上,中医药不仅仅是中国有,韩国等国家的中医药产业也很发达;凉茶也不仅仅是广东有,经过漫长历史的变迁,凉茶产业已经蔓延到世界各地,然而广东作为凉茶的发源地和重要市场,是无庸置疑的。“广东凉茶”国家文化遗产地位的确认,将大大增强广东凉茶企业在其它地区的竞争力。至2006年,凉茶的年产值超过人民币40亿元;有人预测,2008年凉茶产量将超出可口可乐在大陆的销量。

集合资源下的执行力

“广东凉茶”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次声势浩大的保护和发扬中医药文化活动,在2002年就由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共同组建了广东省食品(饮食)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及广东省食品(饮食)文化遗产认定委员会,并制定了食品文化遗产认定的办法和标准等。凉茶企业还在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凉茶分会的带领下签订了《凉茶保护公约》。由此可见,“广东凉茶”申请非物质遗产是在强有力的组织下进行的,离不开行业协会和有关政府单位的支持,这些行业协会和相关单位都有着强有力的执行力,为广东凉茶成功申遗提供了保障。

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21家凉茶企业在广东以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属于比较大型的凉茶企业,这些凉茶企业强强联合,在宣传和发扬广东凉茶文化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影响作用,这些大型企业都有着很好的执行力,例如共同签订了《凉茶保护公约》,共同出席2006年中国食品博览会,此外各个企业还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和发扬广东凉茶文化,如邓老凉茶出巨资拍摄50集电视剧《凉茶》。这些都显示了广东凉茶企业对广东凉茶文化保护和发扬的决心,同时也显示了他们在这方面的执行力。

篇9

关键词: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城市文化;茶

中图分类号:TU986.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3019004

1引言

创建园林城市已经成为许多城市发展的目标。随着整体社会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城市都在逐步适应地方的绿地系统模式。就目前来看,城市公园景观已经突破了单一的文化休闲公园模式,呈现出了多元发展的趋势,满足了人们日趋多样的的要求。在公园空间设计方面,众多城市也没有停止对更加人性化方法和手段的研究。然而不仅要注意这些令人欣喜的发展变化,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城市的快速发展同城市公园绿地严重落后的矛盾,仍旧是城市公园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矛盾,同时也是城市公园建设发展中急需处理的问题。同时,当下探究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大多局限于各自专业的理论,深入探究整体层面的力度不足,所以深化整体的、系统的探究,和加强对城市公园的各个层面问题的分析、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城市公园景观的功能

2.1休闲功能

现代城市公园是具备使用功能的让城市居民能够自在休憩的场所。作为城市的公共空间,其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符合城市居民的进行休闲、游憩活动的要求。

在城市化进程中让居民享有尽可能多的城市绿色空间是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而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创建休闲活动平台则是创造城市绿色生活的首要措施,在城市公园的设计和建设中,要贯彻生态保护的原则,规范人的活动,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

2.2文化功能

公园是社会文明的标识,也是展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舞台。这就要求城市公园建造不仅要有文化内涵的景致,更应该具备满足人们需求的文化设施,让公园处在文化的高度沟通古今,让民族文化普惠民众。同时正确处理好资源、环境和人这三者的关系,积极打造公园文化旅游品牌,引进数字化文化产业创新模式,将园林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有机结合,积极开发文化产品,可以使公园资源和产业成果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要点分析

3.1开放性

开放性可以说是城市公园景观本质特性,主要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功能的开放,也即是对市民没有出入的时间限制、没有进出身份的限制,对任何人也不收取费用;二是空间的开放,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开放性公园是领略城市景观的首要方式,对城市整体景观也产生着积极影响。由此可以看出,以自然要素为主题的供游憩的公共性景观空间,是现在城市公园景观开放性特征的具体表现[1]。

3.2引导性

城市公园承担着城市居民的众多户外活动。而全民健身运动的风行以及社会文化的发展,城市公园也逐渐变为宣扬精神文明、普及科学知识和推动科研与宣传教育建设的主要地方,使其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城市公园中举办众多如民族风情、传统文化等社会文化活动,让市民的情操受到熏陶,也形成一种特别的大众文化。

3.3旅游性

眼下城市公园也成为了城市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发展历史来看,城市公园设计也要增添一些历史悠久时空跨度大,既有传统的古典园林,以及独具地区文化特色的现代公园;从活动角度来说,在公园内举行的各种诸如茶艺展示、风情展、文艺雕塑等活动更有利于城市公园的发展。

4实例分析――武夷茶博园

4.1项目概述

武夷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武夷山风景区更成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国家级风景区。在武夷山创办“中华武夷茶博园”不仅是因为其本身坚实的基础,更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华武夷茶博园位于崇阳溪畔旅游度假区西南方,正对大王峰、玉女峰,武夷山主景区和度假区在这里交汇,还有领略武夷山精华景点的绝妙视野。总体包括主体展示园区、山水实景演出舞台、武夷山游客中心、武夷茶文化博物馆等。该项目的建设立足于高起点、高质量、高要求,力求在有限的空间内展现历史悠久的武夷山茶文化[2]。其总体规划如图1所示。

4.2景观设计分析

4.2.1景观改造目标

茶博园设计拟武夷山茶文化为主题,并参考武夷山地域文化建设带有文化特色,聚观赏性、科普性、休闲性、参与性于一身的现代综合性的城市公园。详细要求如下。

(1)文化公园――建设中华武夷茶文化的展示平台;

(2)景观现代公园――打造武夷山人文景观的新旅游点;

(3)科普公园――突出武夷山地域文化特征,加强国内外好茶人士的交流[3]。

4.2.2景观设计构思

(1)文化的层面:文化是主线。“岩茶史话”、“茶魂广场”,以及古今中外为茶而作的诗词,这些为武夷茶博园增添了深刻的文化底蕴。在公园中游玩,了解武夷茶文化,既有利于武夷和谐文化的构建,又推动了游客对人生的领悟与诠释。

(2)景观的层面:茶文化与产业的融合。茶具有深厚的和谐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茶早已同琴、书、画等艺术形态相辅相成,茶诗、茶帖、茶画应时而生,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夷茶博园的建设将进一步挖掘整理以武夷岩茶为特色的茶文化,使其作为中国茶文化的优秀代表,推动茶文化和茶产业深度融合。

4.3景观设计整体构想

将“浓缩武夷文化,展示茶乡风情”作为中华武夷茶博园的设计主题,充分展现武夷山茶文化的历史。茶博园将分景观园区、博物馆区、印象大红袍演艺区三个区域。为了避免景观园区跟邻近的茶文化博物馆分工混乱,将运用特写和立体的手段来描刻细节,博物馆主要是展示茶文化系统,而景观园区侧重于与园林相结合的人文景观全面的介绍,具体关系如图2所示。

4.4景观设计方案要点研究

4.4.1入口设计

北入口设仿汉阙式石木结构牌楼,入口内雕塑上刻雪川《大红袍赋》。南入口设仿清式牌坊,入口内雕塑上题刻贾平凹的《大红袍茶树记》。

4.4.2茶魂广场

整体为椭圆形的茶魂广场,其后屹立的神农、彭祖、武夷君等“武夷三圣”在雾中透露出一丝神秘;两旁有形态迥异的诗人在诵唱称誉武夷茶的诗歌。曲折的“九曲溪”静淌在广场中;《九曲棹歌》把人们带进那如诗如画的意境,让人们依稀领悟到背后的岩茶之魂,如图3所示。

4.4.3岩茶史话

从”远古的记忆”到“汉晋遗存”都在诉说茶乡古老的历史;“晚甘侯”、“蜡面茶”传扬着唐朝佳话;斗茶、分茶彰示了两宋风采;御茶园、喊山台记录了元明的闪耀;岩茶的史话,集结了武夷茶文化的精华,展示出岩韵的风采,如图4所示。

史话园以分组团布局的形式,以历史朝代的发展划分展区,将武夷山茶从远古至今、传遍中国、传向世界的发展历史充分展示出来,让游客感受武夷山茶的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

武夷茶历史演变的设计构思主要以花岗岩作为材料,茶叶上刻着每个不同时代武夷茶的名称,雕刻成茶叶的造型。墨绿以此展现武夷岩茶几千年的演变史,让游客在参观的过程中更加了解武夷岩茶的悠久历史。暗红色的茶叶造型既代表了红茶,又起到了调节视觉的作用,给游客丰富的视觉感受[4]。

4.4.4奇茗传说

丹山碧水孕育岩骨花香。武夷山民间一直传颂许多与岩茶相关的例如大红袍的传说、乌龙茶的传说等故事。这些传说故事不管是从历史方面或从民间文学方面看都是富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图5所示。其入口设计利用情景雕塑的手段将这些流传千年故事形象展现,让人们在新奇有趣的状态下,听神话故事,了解武夷山茶。

4.4.5岩骨花香

武夷岩茶胜在甘醇、清香,以特有的岩韵享誉国内外。岩茶有大红袍、水仙、肉桂、名丛、奇种等五大类,品种多达280余种,正所谓是琳琅满目。

社会的进步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以提高,人们更加重视对茶的物质享受,提倡其文化陶冶。武夷山人更是推动品饮岩茶走向艺术化,讲究品茶时的环境、茶具、水质、冲泡技巧和品赏艺术。品茶不但是品茶之醇美,更是品人与人之和美、人与自然之和谐、人与社会之和静。

5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求也一直在出现变化,人们开始要求更为广泛和日常化的景观空间,以及跟日常生活相结合的景观形式。同时历史文化遗产在城市的长期发展中,也在不断积淀和发酵,在保护好文化遗产的同时,营造特色的历史文化景观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共识。中华武夷茶博园的建造,不仅给武夷山旅游添加新内涵,更给城市地域特色景观补充了更加优秀的名片。

参考文献:

[1]明丹.武汉园博园中山园景观[J].花木盆景(花卉园艺),2016(4).

[2]谢先礼,姚婧,童红霞.武汉园博园植物特色空间营造[J].园林,2016(1).

[3]孟勇,魏荣刚,董冲.武汉园博园设计创新启示[J].园林,2016(1).

篇10

中式茶馆文化

1.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的原产地。浙江安溪的铁观音、福建的大红袍、云南的普洱茶、台湾的乌龙茶……这些有名的茶叶品种早已被国人牢记于心。中国人对茶很熟悉,上至帝王将相、文人墨客,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对茶津津乐道。对于国人来讲,不仅仅是老百姓拿来单纯解渴的国饮,更多的承载了中国历史的厚重文化,黄色的茶汤不正代表了炎黄子孙黄色的皮肤吗?由此可见,茶对于中国人的生活和文化来说是多么重要。早在唐朝时期,中国的茶就已经随着丝绸之路走向了世界的各个角落。中华茶文化在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中,也不断地向周边国家和世界传播着茶文化,不断地影响着这些国家的饮食文化。欧洲人爱喝的下午茶不正是最好的解释吗?

2.茶馆文化

我们并不知道真正意义上中国的第一家茶馆诞生在何时何地,但是茶馆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一直存在着而不曾消亡过。各类文学作品中我们都能找到茶馆、茶铺的踪迹。老舍先生笔下脍炙人口的《茶馆》虽然描写的不是中国的茶文化,但正是从《茶馆》这一名篇中,我们了解了当时社会与人性的方方面面。儿时记忆中老城区里狭长的铺面,门口一个大锅炉冒着腾腾的水汽,一张条桌、两只长凳,组成了儿时破旧的茶馆。

现今各式风格、装潢气派的各类茶室,中国的茶馆文化也变得更加丰富起来。这是因为人民的生活需要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茶馆作为人们的休息场所,从古至今是一个慢慢发展的过程。饮茶、品茗、聊天、打牌、洽谈等等活动都可以在合适的茶馆里进行。原先的茶馆和现在的茶馆基础的功能性不曾改变,真正变化了的是茶馆功能的丰富性,进而逐渐满足了人们生活需求的各个方面,成为了大家都喜欢去的娱乐休闲场所。

然而,一切以人为本。社会在进步,人们的思想也在革新。只有娱乐功能性的茶馆是远远不能满足大众需求的。随着人民物质条件的提高,人们对茶馆环境的要求也发生着变化,变得越来越高了,不再只停留在对条桌、长凳的基础需求上。环境的美化、灯光的要求、气氛的烘托等,都已经成为当代人选择茶馆所考虑的必然因素。正因为人们精神方面的需要,现在才出现了各种类型和主题的茶馆。茶馆的兴盛和衰败,也是不同时期人们精神生活提升的表现。小小的茶馆的变迁不正好是我们生活水平不断变化的真实写照吗?

中式茶馆设计

茶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言之一,也充分地体现在了中式茶馆的设计上。我们都知道茶文化源于中国,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饮茶习惯、种植茶叶的习惯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过去的。所以国内茶馆的设计一直是围绕着中国风的感觉来进行的,似乎这样更易被国人和寻常百姓认可。茶馆的盛行必然会推进茶馆空间设计的兴起。中式茶馆设计中的重点在于如何将古今融为一体,也就是我们说的古色古香而又不失时代感。众所周知,“雅”是中国文人墨客所追求的一种境界;而“品茗”也是这种精神境界的一种表现方式。如何突出茶馆的“雅”,也就成了当代设计师所面临的问题。茶馆是一个综合功能的复合空间,它的设计由几个部分组成:设计构思、空间布局、基本材质、光影形态、装饰景观,这五个部分的相辅相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茶馆设计整体。

1.设计构思

构思、立意是室内设计的“灵魂”。这同样适用于中式茶馆的设计。中式茶馆大家都接触过,但是如何设计得脱颖而出却是个难点。在设计之前,设计者要从总体上根据所需设计茶馆的要求特点、艺术风格、预算报价和功能分区等方面来做全盘的整体设计考虑。要从如何突出茶馆的时代气息和文化内涵来定位,做到“意在笔先”。对于面积较大的茶馆则可以在风格造型的处理手法上,变化尽可能多一些,余地也更大一些。

2.空间布局

从空间上来说,茶馆的基本环境由:接待区、收银区、工作区、休闲区、卫生间几个部分组成,休闲区一般为开敞式的大空间环境,偶尔配有独立包间。在敞开式的空间里,不但有利于客人的休闲放松,更有利于老板组织、管理和协调。可以运用设计的手段或借助造景的形式让茶馆空间有序布局和工作流畅协调。常常采用家具、绿化小品和形象塑造等对办公空间进行灵活隔断。舒适性和交通的便利性是休闲茶馆的卖点之一,所以空间的整体布局设计是中式茶馆环境设计中的塑造点和本源。中式茶馆可以引入古典园林设计中的亭、廊、榭、水景等元素,突出中式的文化气息,让传统中国元素符号在整个空间中得以穿插。

3.基本材质

茶馆空间地面、墙面和顶面等各个界面的色彩和材质应该根据所需风格来确定,因为需要中国风的设计风格在中式茶馆的设计中有所体现,我们尽量使用古朴的材料如木材、青砖、混凝土、玻璃等等,偶尔可以选用不锈钢和镜面材料以增加现代感。同时可以确定茶馆内所需家具的材质和类型。茶馆内的家具一般确定为古典中式或者新中式风格。

4.光影形态

主要是指灯光和材质的配合。色彩的出现和空间的氛围离不开室内灯光。现代室内光环境的设计中,灯光的功能性不只起到照明的作用,而且还具有界定空间、改变室内空间氛围的功能。同时光还表现一定的装饰内容、空间格调和文化内涵,逐渐趋向于实用性及文化性的有机结合,已成现代装饰环境的重要元素。色彩是人们在室内环境中最为敏感的视觉感受,因此根据主体构思,确定住宅室内环境的主色调极为重要。现代中式茶馆室内的色彩和材质一般多以原木色、中国红和灰色砖墙为主,考虑不同色彩的配置和调配。如:高明度、低彩度、中间偏冷或中间偏暖的色调或以黑、白、灰为基调的无彩体系,局部配以高彩度的小件摆设或沙发靠垫等。色彩和材质、光照紧密联系,这些因素在设计中应细致考虑。

5.装饰景观

中式茶馆更是强调景观的配合。传统中式园林中的借景、透景、对称等形式美法则都可以运用到其中来。茶馆中可以充分采用各类材质的陈设品和家具,如:原木、藤编、竹器、棉麻等天然材料再配置室内绿化,较容易形成亲切自然的室内环境气氛,而显得古色古香,让消费者充分地感受到人工痕迹和自然材质的结合。家具的造型、款式、色彩和材质与室内环境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密切相关。#p#分页标题#e#

中国文化对中式茶馆装饰的影响

1.传统文化底蕴下茶馆设计的个性化

茶馆既是茶道展示、表演的地方,也是文人雅士品茗聚会的空间,更是现代人们休闲消费的场所,它的空间营造已不仅仅停留在简单普通环境装饰这一层面,而是升华为一种中国特有的文化氛围的塑造。茶馆的设计,需要设计者充分了解中国的茶文化知识,体现中国茶文化的含蓄内敛,才能营造具有现代特征的中式茶馆,使之有别于世界其他文化渊源的餐饮空间。在我国各地,无论是城市还是乡镇,无论是大街还是小巷,几乎都有大小不等的茶馆或茶摊。下面就列举几个有我国特色的茶馆类型:

第一,四川茶馆:四川人民一直保留了喜欢喝茶的习惯,其中最突出的便是四川茶馆。有谚语说成都“头上晴天少,眼前茶馆多”。而四川茶馆又以成都最有名,所以又有“四川茶馆甲天下,成都茶馆甲四川”的说法。成都的茶馆有大有小,大的多达几百个座位,小的也有三五张桌面。四川茶馆社会功能突出,茶馆不再只是文化活动的场所。在那里,可以谈心聊天,可以观赏川剧、四川清音、打打麻将、摆摆龙门阵,四川人民生活得好不惬意。

第二,杭州茶室:杭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六大古都之一。杭州茶馆文化,起于南宋。金人灭北宋,南宋建都于杭州,把中原儒学、宫廷文化都带到这里,使这座美丽的城市茶肆大兴。“西湖美景三月天,湖光山色美连篇。”当代的杭州茶馆,可能不如四川成都数量多,但茶馆内的文化气氛,杭州却略胜一筹。

第三,广东茶馆:广东的茶楼在全国都是有名的。广州人称茶馆为茶楼,吃早点叫吃早茶,广州茶楼吃早茶也可以吃饭,吃饭也叫吃早茶。你上茶楼入座,服务小姐先上一壶酽茶、一份报纸,伴随着舒缓的音乐,期间食品车里的各种广东小吃品种任你挑选。在这里喝茶,多的却是一份生活的惬意。

第四,北京茶馆:北京的茶馆遍及京城内外,各种茶馆又有不同的形式与功用。最有名的便是大碗茶了。在这种茶馆里,饮茶只是媒介,听评书是主要内容。书茶馆,直接把茶与文学相联系,给人以历史知识,又达到消闲、娱乐的目的。喜欢老北京文化的饕客们更是不可错过。

2.当代文化底蕴下的时尚茶馆设计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国各地的茶馆渐渐增多,尤其是国内的一些著名的旅游城市及风景点,供游人品茗休憩的茶馆、茶座,更是星罗棋布。当下的人们也将健康饮茶的理念传播开来。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并认同了饮茶有益身体健康的理念。品茗小聚成为广大民众的休闲方式。各地新建的茶馆日益增多,传统风格、现代时尚风格等各种类型的茶馆应运而生。但无论如何,还是离不开中国的茶文化这一主题。在这些茶馆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还必须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进行设计,着重突出当地人文特点和民族特点,和大众化的茶馆区别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