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学习策略范文

时间:2023-07-06 17:43: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物理学习策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物理学习策略

篇1

为什么要倡导小组合作学习,初中物理教学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有怎样的实践意义?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点.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唱独角戏,学生被动地接受,整个课堂显得枯燥而死板,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后,学生与学生间进行互动与交流,遇到了困惑还可以相互讨论和研究,学习效果有了明显的提升,而且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实际效果,肯定会在活动设计和内容选择上认真备课,教学内容大多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教学形式以学生活动为主,化枯燥抽象为生动具体,有效激发了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能够长时间地维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2.帮助学生树立合作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与人合作是通往成功的捷径,我们的课堂教学不仅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应该激发学生与他人交往,展示自我的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接近更完整、更正确的物理规律,体验规律和概念被发现的过程,感受到自己在学习小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生成与他人合作的强烈愿望,合作探究中与他人思维碰撞、摩擦生成新的智慧火花.从整个班级来看,小组内部的合作,组间的交流,让物理课堂更具凝聚力.3.关注每一个学生,客观评价每个学生的得失《左传》中说:“力能则进,否则退,量力而行.”初中物理学习也是如此,受制于自身的先天条件和后天学习基础,所以全班每个学生的物理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各不相同,所以我们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或要求每位学生掌握达到同样高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我们的教学活动必须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具有层次性的教学计划,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根据自己的身心发展水平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的评价从学生各自的目标完成情况出发进行客观的评价.

二、注重“提出问题”中渗透物理思想方法

以学生为本的课堂必须“限时讲授”,那么是不是我们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呢?设置情境和任务让学生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究规律是不可或缺的,但是问题不能都是由教师提出,教师提出问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发现并生成新的问题,并将生成性问题作为课堂探究和是整个探究的基础,因为问题是思维的动因,是探究的起点.我们教师怎么做呢?笔者认为应从物理学科特点出发,引导学生从实验角度进行思考,联系日常生活和一些自然现象,激活学生头脑中原有的认知和表象,提出问题,并逐步学会提出问题,提出高质量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例如,和学生一起学习浮力时,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如同一盆水中石头沉在水底,而木头浮于水面上;给学生提供人躺在死海上看报纸等等.这些情境学生很容易接受,并提出问题:“浮力是否与什么因素有关?”再回到现象思考“浮力与物体的密度有关?”“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有关?”那么综合起来如何判断“沉浮”?学生提出问题后,顺着自己的思考越来越接近最为本质的规律.

三、放手探究,但要注意方法的引导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学会放手,不过要积极巡视确保学生的探究更为有效.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规范性的引导,强调数据记录和证据收集的重要性.对于物理学习而言,对于一个问题如何进行实验探究,为什么要进行实验探究,不应该是教师灌输的,要积极引导学生从原有知识出发猜想未知的多种可能性,再根据原有的探究经验设计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然后小组合作探究规律,实验前小组要分好工,确保实验有序开展和实验的效率,值得注意的是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常常会因为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问题,遇到障碍,为了节约时间就反复地讲读和示范,其实这样是不对的,这样做缺失了探究味.学习是从未知走向已知的过程,我们要给学生勇气,给学生留下足够长的时间和足够广阔的空间,多尝试,多思考,失败了再试,因为科学家得到一个规律本身也是从无数次失败中走向成功的,学生多失败几次后获得成功会更兴奋、印象会更深刻.例如,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欧姆定律”,学生在改变滑动变阻器测出了多组电阻上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即使实验操作是正确的,由于初中学生没有学习“电阻定律”,也很难一眼看出电流与电压之间的正比关系.必须引导学生对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用作图法要求高了一点,不过可以让学生根据U和I的数据线猜测是什么关系,然后去计算验证自己的关系,在学生完成了这一步骤后,老师可以用电脑载入数据直接画出过原点的直线,进一步佐证正比例关系,当然此时一定会有人提出问题:“如果电阻是变化的,结果又该如何呢?”此时进一步将问题的探究过程还给学生,通过滑动变阻器调节U不变,发现I与R之间的反比关系,再引导学生讨论能不能用一个式子来表征规律.

四、整合教育资源,借助于媒体辅助教学

篇2

关键词:项目学习;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4)04-0057-04

项目学习,译自英语“Project-Based Learning”(缩写为PBL)。最早提出项目学习的是约翰・杜威的学生克伯屈。在美国等西方国家,项目学习已经是一种成熟的教与学的方式。对项目学习的定义不一而同,一般指学生通过制作某一个特定的“产品”或完成某一项特定的“任务”,在实践体验、内化吸收、探索创新中获得较为完整而具体的知识,从而发展技能,培养习惯,陶冶情操,学会合作。

从2007年起,盛泽第二中学全面开展“基于项目学习的初中物理教学方案”设计,2009年,学校成功申报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基于项目学习的初中物理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基于“项目学习”的初中物理教学,就是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运用项目学习的方式来组织课堂教学,尝试着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教与学的基本方式,引入到初中物理启蒙教学中来,从而构建起以任务驱动教学法、行为引导为主体的教与学方式。这种方式关注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它要求学生基于实际问题的解决、现实世界的探究以及其他的一些有意义工作的研究,并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制作作品,完成知识的自我意义建构。

一、 把握课题研究的实施背景

1.基于课程改革深化的现实需求。在当前的中学物理教学中,新课程所倡导的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等有效学习方式常常得不到真正落实。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构建“项目学习”教学方式的实践与研究,目的在于改革当前物理教学游离于新课程改革目标之外的现状,有效推进物理学科教育改革的深入,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科教育和教学素质化的需要,是最终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宗旨、价值的需要。

2.基于物理教学归真的内在要求。随着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天翻地覆的变化,实验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但是,有些学校在实际教学中过分依赖厂制教学仪器,结果呈现给学生的物理现象反而离生活越来越远,学生动手的机会越来越少,失去了体验实验过程的乐趣,在一定程度上泯灭了学生天生的好奇心和原生的创造动机。初中物理教学中构建“项目学习”教学方式的实践与研究,是在教育现代化深入推进过程中,对物理学科教学现实问题的思考,也是对物理教育本质认识的返璞归真,其目的就是让物理教育更好地走进生活、走向社会。

3.基于师生双赢发展的价值追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构建“项目学习”的教学方式,目的就在于更好地发挥物理学所蕴含的精神价值,放大这门学科的育人因素,为学生养成一种终身探求生活物理的精神奠定基础。这是基于发展学生的研究价值。通过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研习和探究,有助于教师自身教育理论素养和教学技能的提高。因此,这项研究具有师生“双赢”的现实价值。

4.基于前期教学实践的应然期求。从2000年起,我们就开始在劳动技术教育领域开展“项目学习”的探索。2002年学校以新课程为背景,又将在劳动技术教育中积累的经验运用到整个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全面组织基于项目学习的各项教学实践活动。2005年学校已经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域扩展到综合课程(艺术、体育、社会历史等课程)进行实践探索。因此,我们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引入项目学习,意在将多年积累的实践成果向学科教学渗透,在物理学科教学中形成一套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共性的、又有物理学科教学个性的新型的学习方式。

二、归纳行之有效的课程开发途径

现行的各种初中物理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上学科逻辑很强,章节之间分得很细,要组织项目学习,就需要教师对教学资源重新梳理和整合。教师要以学生的生活作为课程建构的基础,从学生兴趣入手,根据自己的特长,结合地域教育资源,汲取现成教材中的积极因素,通过创造性劳动来设计学生的学习项目。我们根据对初中物理学科知识体系的分析和研究来开发项目,生成课程。基于项目学习的物理课程形态主要分为以下四种:

1.物理课程与劳动技术教育课程整合,形成项目学习课程。这类项目是将物理学习寓于劳技教育、美术教育等课程中。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通过教师指导、查阅资料、看说明书等方法,加上学生间的口口相传,来实现物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比如:将《电磁波》的教学整合成安装七管收音机的过程中进行;将《电磁铁》的教学寓于制作温控加热器、水位报警器的过程中。

2.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渗透研究性学习,形成项目学习课程。主要是将物理课程涉及人文、社会等方面内容比较多的学习内容整合在一起,在课程标准范围内设计研究指南,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研究。教师在学生交流研究成果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比如:在《能源》的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在课题指南的引导下,确立《研究能源危机对人类生存的影响》《预测直接利用太阳能的前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前景研究》以及《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建议》等自己感兴趣的研究小课题,利用课余时间先进行研究,在课堂上各组进行交流,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3.改造物理实验探究活动,形成项目学习课程。主要是针对课堂教学某项内容,为学生提供专题的探究性实验,直接为课堂教学服务。比如:通过研究教室里日光灯的控制原理来实现《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的教学目标;通过研究开水冷却时的温度变化规律或保温材料的隔热性能来完成《温度、温度计》的教学等等。

4.将课后体验性的“三小”前置,引入课堂,形成项目学习课程。主要在“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的实践过程中,为学生创设问题产生的情境,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或者动手制作一些小产品等活动来获得物理知识和技能,比如:通过制作手电筒来认识电路的基本元件,掌握电路的连接方法,学会电路图的画法,了解电路通断的几种状态等等。

三、架构井然有序的实施框架

基于项目学习的初中物理教学是一种以合作学习、情境教学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其课堂不拘泥于现成教材提供的教学逻辑和教学内容,而是立足学生实际生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经验,整合包括现有教材学习内容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开展有意义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不受45分钟课堂时间的约束,不为教室这个特定学习环境所限制,而是一个跨时空的、课内课外紧密联系的学习过程。

1.项目学习的流程。基于项目学习的物理课堂,尽管由于学习内容的不同而有着多种形态,但是基本流程是相同的。那就是:以项目任务为驱动,学生在制订计划、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以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形态,整合教学资源,实现意义建构。其课堂基本流程如下:

2.真实任务的情境。基于项目学习的物理教学,是围绕学生完成“真实”的任务、制造“真实”的产品组织教学的,在活动中学生都能够从自己的智能优势出发,找到合适的角色,承担相应的任务,在学习中人人都能品尝成功的喜悦,这更增添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自信心,使得物理学习兴趣能够持久地保持。同时,项目学习基于学生的经验,重视学生经验对学习品质的影响,在学生与学生的合作互动中,学生彼此之间的经验在相互影响着对方的学习过程,他们会把自己的理解方式和训练程序介绍给同伴,这种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学习策略潜在的学习效能大大高于教师的传授方法与技能。所以,基于项目学习的初中物理教学课堂也是提高学生元认知水平的学习场所。

3.师徒结对的课型。在基于项目学习的物理教学多边活动中,教师是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师根据学生的智能优势和学习水平上的差异落实不同的学习任务,根据经验上的差异安排学生在项目学习过程担当不同的角色,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事干,都有成事的可能。项目学习的课堂应该像“师傅带徒弟”一样,教师在跟学生一起“干活”(活动)中把要领告诉给学生后,其余的学习就可以放手交给学生。当学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才会由“师傅”出面来点拨,教师的工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统筹全局、策划引导、画龙点睛的作用。

4.立体感知的课堂。基于项目学习的物理教学过程是在真实的情境中展开合作学习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巴,要给予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用眼观察的时间,要给予学生动嘴表达自己感受、质疑、见解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角度、全方位地感知知识,多种感官参与交流,互相协调,提高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教师要把传统的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协调运用,发挥最佳效益。还要让学生多动手实验(实践),自悟知识。项目学习的核心就是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去解决实际问题,制作实用产品,完成现实任务,在活动过程中,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积累新经验。所以也要给学生更多的话语权力,让他们多发表意见,敢于献疑与质疑。更要改变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从静态的学习变成动态的活动,这就迫使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以适应新的学习方式的需要。

5.多元激励的评价。基于项目学习的教学评价不能是总结性地对学生的学习打个等次。这种教学评价应该是多元的。我们在学生活动中,要关注学生智力强项,看到他们积极发挥潜在的智力因素服务于学习,向着适合自己成长的方向个性化地发展,而不是盯着学生的弱项,始终让学生处于受挫折、受伤害的郁闷学习环境。基于项目学习的评价是学生发现自我价值,发挥现有能力,发展个性特长的途径,通过评价,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和教师的点评伴随着项目学习的全过程,学生在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学习行为、学习方式,从而达到学习的高效。

6.动态管理的课时。基于项目学习的物理教学,时间不能只局限在45分钟,学习空间不会只局限于教室,学习的内容不会只限于教材上罗列的东西。如果用一张课表对物理课程教学进行管理,往往忽视了学生活动的连贯性。所以,在项目学习实施过程中,根据活动内容需要,课时合合分分是十分平常的事。这就要求学校对课时实行动态管理,在保证学期物理课时总量不变的前提下,适时对物理课时进行阶段调整,将物理学科与相关课程进行整合。只有变革现有的教学管理制度等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强化教学的计划性和管理的实效性,才能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四、尝试科学可靠的效果检测

我们从不同角度对大量的课堂实例进行观察,结合不同形式的师生访谈,发现物理教学引入项目学习后,课堂变得灵动,学生变得活泼,教师更有睿智,课程更加生动。为了验证访谈与观察的可靠性,检测基于“项目学习”的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我们以吴江市某初中2009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两个班级约80人左右为一组,共分成五组,确定一个实验组,四个对照组。实验方法采用单组、等组整合实验。

1.实验变量的控制。这项研究时间跨度有一个学年,完全严格控制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很难做到。为了尽最大可能控制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采取了以下五项措施。一是采用四组对照:尽量减少教师的人格、教学方法等人为因素对实验的影响,除了随机确定实验组任课教师外,还采用了多组对照的方式。二是控制课时量:实验班、对照班严格执行国家课时计划,不得随意加班加点。三是控制作业量:尽管实验班由于实验需要,增加一定数量的课外查资料、搞调查、做研究的作业,但是花在物理作业上总的用时与对照班级基本相当,即相应要减少一些做习题的时间。四是确保对照组各班在常态下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除实验因子外,一切教学活动与实验组同步。五是除初二年级物理任课教师知道本次实验外,其他教师、家长和被试学生不知道正在进行的教学实验,避免出现“马太效应”和“马里翁效应”而影响实验。

2.制定可靠的问卷。课题效果的检测需要一套可靠有效的问卷。我们首先形成一份对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情绪、能力三个维度进行调查的试测问卷,问卷采用里克特(Likert)五级量表的形式。然后,在另外一所同类初中进行了试测,运用SPSS17.0系统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删除区分度不高的试题,最终形成一份信度可靠、效度较好、区分度适合的正式问卷。学业检测试卷,采用吴江区教研室提供的期中、期末样卷。

3.分析实测的数据。问卷制作完成后,分别在2010年10月下旬和2011年6月下旬进行了前测、后测,前测共计433人参加,回收有效问卷418份。后测共计433人参加,回收有效问卷422份。所有数据录入SPSS17.0系统进行统计。

(1)单因素方差多重比较。前测中各组在学习兴趣、学习情绪、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方面并无大的差异。但是,后测表明参与近一年实验的小组与其他小组比较,各个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结合问卷上各题得分和平时的师生访谈,参与实验的班级学生整体都有积极的响应。主要表现在学习兴趣浓、持久性强;情绪上张弛有度、积极向上;对物理问题敏锐度高;探究活动积极主动、思维活跃等。但从学业成绩看,虽然也有差异,但差异水平没有其他测试维度显著。

(2)前、后测配对样本t检验。各组在学习兴趣、情绪、能力和学业成绩四个方面各自进行比较,实验组前后测之间差异显著,对照组前后测之间基本没有差异。以此,说明实验是有效的,即基于“项目学习”的教学对学生物理学习的品质提高有积极的作用。

4.思考研究的深化。通过可靠的检验,我们认为基于项目学习的初中物理教学有利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全面达成。项目学习所呈现的教学优势正是我们初中物理教学所缺失的。但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想用一种教学方式或者方法来解决所有教学中的问题,是不切实际的。项目学习也一样,它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积极的育人功能,同时它也存在着不足。“项目学习”是基于学生经验、在活动过程中生成性的知识学习、技能掌握,缺乏“逻辑性”和“整体性”是其最大的缺陷。因此,如何进一步提升理论水平和课程实施水平,考虑我国的课程文化和教学特点,吸收其他成熟的物理教学方法,努力克服项目学习在传授知识与技能方面“碎片化”的缺陷,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的育人功能,是我们下一步不懈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习方法;学生

对一个学习者来说,学习方法犹如学习上的“点金术”。好的学习方法事半功倍,终身受用;不讲究学习方法,犹如盲人骑马、瞎子摸象,事倍功半,甚至可能一事无成。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早就指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这就是孟子所说的自得。”可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自得,成为学生的主人,是这些教育先知们的一贯主张。很可惜,虽然时代在不断地发展进步,但我们的教学仍在“教”,而不在“学”。当今的教改形势要求我们这些在一线辛勤工作的物理教师们要转移教学重心,要重点研究“学”。把“教书”、“教学生”转变为“教学生学”,也就是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把教学生学会学习作为我们最重要的职责。那么,初中物理教学中怎样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呢?

1.加强学习方法指导的针对性

中学青少年思维的基本特点是:整个中学阶段,青少年的思维能力迅速得到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处于优势的地位。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中,抽象逻辑思维虽然开放占优势,可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他们的逻辑思维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而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和动手操作,加强他们的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小创造,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的感性经验与感情投入。使他们在尝试中不断取得成功,有一种成就感,从而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一种学习物理的不竭动力。所以,对初中物理学习方法的指导,应在协助学生获得物理感性经验,在增强对物理学习兴趣上多下功夫。

1.1针对初中学生的做事马虎、注意力不集中等缺点,要提高学生对演示实验的观察能力。我们在平常的授课过程中,往往会做许多演示实验来配合物理概念、规律的讲解。对学生而言,决大多数学生对实验演示是非常感兴趣的,但往往不知怎样观察,观察的关键在哪里,如何把物理现象和物理概念、规律联系起来。由于演示实验受时间限制,不可能反复演示,所以指导学生及时准确地仔细观察就显得格外重要。实际上,每个演示实验都有观察的关键和要点,这也是提高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的绝好机会,教师一定要认真指导,让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和掌握仔细观察实验的科学方法。

1.2针对初中生的好奇好动特点,在学生实验中,要充分将它们激发出来,让每个学生都乐于动手。初中阶段,实验分析归纳法是研究物理规律的基本方法。现代教学中有很多当堂实验,这些实验往往都有很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怎样使小灯泡发光的这个简单实验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连接电路使小灯泡发光,显得无比的兴奋和自豪,有的同学甚至向其他同学炫耀。这个实验虽简单,但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乐趣,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指导学生多问细读,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

课本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学好物理的核心问题是掌握课本中的物理概念和规律。但是,许多学生却错误的认为能熟练地记住定律、概念、公式等就是掌握了课本的知识,反而不重视阅读课本,把精力花费在大量的资料和参考书上,缺乏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灵活运用,导致一看就懂,一做就错,这样的学习是极其有害的。教学中只有及时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多质疑、多解释,才能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步步提高。

2.1课前阅读: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将要学习的部分包括哪些知识点及其这些知识点是如何总结出来的,同时找出学习的难点,以便学生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解时更能有的放矢,集中精力突破难点,攻克难关。为了帮助学生课前阅读,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列出阅读提纲:如在“惯性、惯性定律”这节课文中。(1)什么叫惯性?(2)哪些物体具有惯性? (3)惯性跟什么因素有关? (4)惯性与惯性定律有什么区别? (5)静止物体的惯性和运动物体的惯性各有什么异同?(6)同一物体是静止时惯性大还是运动时惯性大?等等。

2.2课堂阅读:主要是通过教师讲解之后,引导学生再进一步地理解、消化所学的内容,不轻易放过一个疑点,并对重要内容及关键字、词、句、段落等用符号标记。只有抓住关键,才能深刻理解和准确掌握所学知识。如阅读“牛顿第一定律”时要抓住:“一切物体”、“不受外力”或“是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概括推理出来的”等。鼓励学生精读细抠,若遇疑难,必弄清其究竟,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2.3课后阅读:主要是让学生在学习之后,结合课堂笔记,在阅读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使所学的零散知识和复杂的内容系统化,条理化,加深理解。也可以适当阅读一些与课本内容联系密切的课外读物,以巩固课本上的内容,扩大知识面。

3.指导学生巧记善忆,牢固地掌握知识

初中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有许多物理概念、规律、公式、物理符号、术语等都需要记忆,否则就根本不可能学好物理。因此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面向全体学生,既要重点问题重点讲,画龙点睛、语言精炼,条理鲜明,归纳概括准确,又要指导学生实现知识的不同识记,条理性识记,归类性识记,重复性识记等,以达到对知识的掌握。

3.1理解透彻才记得牢。理解是提高记忆质量的前提,特别是对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更要在透彻理解的基础上找出规律,分析类比,加以记忆。如,音调和响度。

3.2语言简炼才记得快。顺口的诗句很容易被人记住,教学中可将一些重要知识理出要点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如电流表、电压表的正确使用方法可用“压并流串、不超量程、电流正入负出,电流表绝不跨接电源电极”这样简短的话即可总结出来。

3.3反复强化才记得准。遗忘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对一些知识找不到相关联的东西可以帮助记忆时的遗忘就更为严重。要同遗忘作斗争,就反复强化,多次重复感受。

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坚持依据学生实际,结合教材及大纲要求,创造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情境,就会使各个环节的指导适合学生的学,使学生将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成为自觉行动。

篇4

关键词:物理;兴趣;策略

一、教师充分展示自己的个人魅力,让学生对教师感兴趣

1.在学生认识物理课以前先认识的是他的物理教师,教师对物理的利用和热爱直接影响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一个合格的物理教师应该向学生打开一扇大门,让学生得以窥见物理世界的精彩.火箭如何升天,卫星如何绕地运行,磁悬浮何以急速飞驰,彩虹为什么是七彩的,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电磁炉为什么无火能烧饭,光纤如何传递信息,电池又如何输出电量……假如这些问题教师能够在课堂上信手拈来,侃侃而谈,物理世界的精彩自然会在课堂上熠熠生辉.

2.对教师的讲课方式感兴趣.课前教师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有声有色,从而学生才能受到感染.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笔者尝试将物理学的知识用不同的方式展示出来,搜集不同的趣味物理故事让学生乐于听课.比如,在讲凸透镜成像的时候,说某物理学习者倒立拍照.问之何故,答曰,相机只能成倒立的像.学生听后轰然而笑,同时也记住了这一知识点.

3.给学生足够的信心.对学科有信心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初学者感到学物理难并不都是学生的智力问题,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更大.物理学科有其独特的知识结构,章节之间有一定的独立性,且与其他学科相比,知识的前后联系性不大.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是后进生也有机会将物理学好.因此,教师不应该放弃任何一名学生,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信心去学习物理.

二、学生本身的素质不同,性格各异,设计不同实验类型,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的性格不同,素质各异,可能对不同的实验作出的反应也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全面考虑,设置不用类型的实验,满足所有的学生的需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带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如,在学习音量、响度和音色这一节时,设计两个实验.第一个,把一个空玻璃瓶装水,吹一下,听它发出声音的响度;改变里面水的多少,再吹一下,听这时的响度有什么不同.第二个,用七个玻璃瓶分别装水,要求水的多少的不同,用一根小木棒敲击,你会发现这个简单的装置能制作出美妙的音乐.同样的一节课,但有的学生对实验一感兴趣,有的学生对实验二感兴趣.教师要根据不用的班级状况设计不同的实验完成教学.

三、了解学科特点,增强对课程自身的兴趣

1.物理是一门使用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学科.物理从实际中来,并在实际中再现,它能经历起实际的验证,并最终应用于实际.所以,学习物理必须联系生活实际,观察生活中发生的现象,动手实际操作,并养成用物理知识解释、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自觉性.物理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如,坐在快速行驶的车上,在转弯的时候,会感觉向外甩,这是离心现象;指甲剪、剪刀、镊子的工作原理,是杠杆原理;切菜磨刀后切得快,即相同压力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不要用湿手拔插插销,水(纯水除外)是电的良导体等,都是物理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

2.在开始学习时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物理学科知识的特点.物理属于理科知识范畴,它的知识体系集中,条例清楚,框架明显.在学习中,抓住物理的知识框架,就能提纲挈领.学生学习起来就简单多了.如,

简单的一个知识框架结构,总结了凸透镜成像的所有内容,有利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

3.物理作为学生还没有接触的一门学科,设置悬念,留给学生更多想象的空间,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设计穿越时空的宇宙飞船的原理就是源自于物理学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原理,在这个原理中爱因斯坦阐述了这样一种观点:当物体以光速运动时,时间会缩短,即时光会倒流,这是爱因斯坦最早用假设法验证的理论.物理知识就像浩瀚的海洋,有好多没有解决的问题和谜团等待着我们去解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实际上,在教学当中教师更应该展示扎实的学科素养,把科学的理性精神传播给学生,为学生打开一扇科学的大门,让学生自觉地去探索物理学科的奥妙.

参考文献:

[1] 梁玉梅. 物理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10).

[2] 陈元祥. 培养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J]. 数理化学习,2009(11).

篇5

一、兴趣激活学意盎然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就是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来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一种苦役,很难想象当他们对学习毫无兴趣时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就会有学习的原动力,这是教学的关键.初中物理课堂实验较多,较之其他科目固然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但仅依靠课堂上教师的演示,学生往往走马观花,对知识只看表面现象而不明就里,并不能让学生印象深刻,幸得初中物理是一门紧贴学生生活的科目,很多实验、现象都是学生身边能看到、接触到的,因此笔者就将一些实验作为周末作业布置给学生.例如,让学生回家观察鸡蛋放在清水中慢慢加盐后的浮沉情况,这个实验既简单又可以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到现象,弥补课堂上实验时时间紧凑和远处学生不易观察的缺点.类似的小实验还有如倒开水听声音,比较声音音调,在碗中放硬币,退到看不见的位置,再倒水,又能看见的实验,都可以让学生在家里完成,加深印象.当然,除了让学生做实验,还要求学生把实验现象和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从而培养他们的表达和总结分析能力,避免了只是做一做,乐一乐,过后又什么都忘记的弊端,让学生在问题与趣味的碰撞中全身心地投入,使所学知识得以扩展和应用.而初三阶段的复习,因为要面临中考的检验,学生的时间非常紧凑,不会有很多时间用于课后动手实验.针对这一情况,大部分老师都会准备好系统的复习题逐课复习,但笔者发现学生在中考复习课上存在一些问题使复习无法收到良好的效果:一、对知识点有所遗忘,二、每天枯燥的高强度练习让学生很疲劳.笔者针对这两个问题,在网络上搜索了一些与知识点相关的实验演示视频,在每节复习课上先播放5~10分钟,然后就考点进行讲解复习,这样比较生动地复习了实验和知识点,既让学生在枯燥的复习生活中得到一些缓解,也解决了老师空口讲实验的问题.实践证明,这一方法是切实有效的.

二、整理分类有条不紊

物理学习中知识点很多,学生在学习的知识增多时就容易解错题,这就需要系统复习.如果采用顺次复习重复旧课的方法,不但学生会对“炒冷饭”感到索然无味,老师也会觉得浪费时间;如果不分主次让学生盲目做复习题,会让学生对那么多堆积着未消化的知识感到剪不断,理还乱.英国作家斯宾塞说“如果一个人的知识缺乏条理,那他的知识越多,他就越感到困惑不解.”此时最好的复习方法便是及时将自己做过的题目进行整理分类,将难题、错题摘录下来,逐个击破,不但解了燃眉之急,而且积累的资料在考前也可再次用于复习.具体说笔者是这样操作的:在结束了每一节知识之后让学生将近期做错的题目归纳到一个错题本上,不光写下题目和答案,还要注明错误原因或者当时没有理解的概念———这是必做题;另外可以整理若干难题,写出自己的思考,量力而行———这是选做题.错题本的最后一页列一张表格,记载每次作业中必做题与选做题的数量.老师在每次布置这一作业之后随机抽查部分错题本,起到督促作用,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坚持反思,对自己的薄弱环节了如指掌,又可以让老师了解学生近期的问题,从而对复习重点进行调整.待整个一章内容结束,可让学生自己对照表格做纵向比较,看一看自己的正确率是呈上升趋势还是下降趋势,如上升自然让学生感到振奋,如下降也能及时给学生敲响警钟.当然,也可让学生统计这一章两种题型的数量在班中进行横向比较———自然是必做题越少、选做题越多的学生较为优秀.经过纵横对比,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了进步的空间和得到老师表扬的机会,而且采用这样的方法既减少了复习工作量又有了针对性,使学生少走弯路,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三、引入竞争全面参与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唤起那种无动于衷的学生,把他们从智力的惰性状态中挽救出来,就使这个学生在某一件事情上,把自己的知识显示出来,在智力活动中表现自己和自己的人格.”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于教师在课堂上的复习提问也逐渐懈怠.笔者认为有的学生是不屑于回答简单问题,而有些学生则是缺少答题的机会和勇气.一堂课,老师能问几个问题,能有几个学生参与回答,就笔者所教班级五十多个学生而言,一周每个学生回答一次问题都很难实现.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疑问,老师的问题不一定是自己所想,加上有怕答错丢人的顾虑,干脆就旁听,这些都是造成学生在课上逐渐沉默的原因.那怎样才能让学生开口问自己所想,解自己所疑呢?笔者设计一个方案进行尝试,让每个学生准备一本提问本,每个周末在本子上写下一个问题,在周一的课上抽出10~15分钟,老师将本子次序打乱分发下去,让每个学生拿到一本其他学生的问题本,当场进行思考,若能回答就在问题后面写下答案并署名,若不能回答,则不写,然后前后或者左右交换,这样重复3次.如此每个星期每个学生都有一次提问的机会,一到三次回答的机会,而且能看到其他学生的问题,进行思考,最后拿到自己本子时,也能看到自己的问题的答案.在这个活动中,老师最后需要收起所有的问题本,对答案进行评估,对未回答的问题回答,对答案进行完善.针对提问好的学生平时分加1分,而回答认真的学生加0.5分,在分数的奖励和互相竞争的双重激励下,学生会有更多积极性参与,这样就解决了一些学生羞于提问和回答问题机会少的难题.此外,能够解答其他学生的问题,也让这些学生有成就感,为枯燥的学习生活添加一丝乐趣.老师也能对近阶段学生们面临的问题得以了解,一举两得.同理,学生每天完成试卷作业是被动的,若尝试让他们来命题,则是让他们化被动为主动.笔者在教学中给整班同学分组,分知识点布置任务,每个人出一题,可以用手写或者电子文档的方式上交,最后由老师整理成卷,与临班互换测试,进行比赛.此种方法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竞争心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并且让学生在选题时自我复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篇6

【关键词】初中物理 教学策略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5A-0079-01

新课标要求教师通过捕捉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挖掘物理知识的生活内容,把抽象难懂的物理教学建立在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上,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下面以《简单机械和功》为例,简单地谈谈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一、利用生活中的实物导入新课学习

生活中有很多器械工具都是按照一些物理原理发明制造出来的,帮助人类完成一些生活、生产活动。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些生活经历,对于常见的器械工具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在学习简单机械和功的内容时,教师应根据初中生的生活经验,选择他们熟悉的实物作为教具导入新课教学,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学习“杠杆”这一部分内容时,考虑到杠杆原理在现实生活的应用非常普遍,有很多常用的工具都是变形的杠杆,并且初中生对这些工具并不陌生。因此,教师在教学这节课的内容时,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羊角锤、老虎钳、钓鱼杆、镊子、剪刀、起子等工具,让学生先观察,说出物品的名称,然后思考在生活中在什么情况下会使用这些工具,以及用了这些工具之后是是省还力更费力。学生看到这些熟悉的东西,思维立刻活跃起来。“第一个东西叫羊角锤,这是一种特殊的锤子,主要用来起钉子,用这个工具干活可以更省力,比较容易把钉子。”一个学生介绍了羊角锤这种简单机械,另一个学生则对钓鱼杆非常熟悉:“第三个物品是钓鱼杆,它是一个简易杠杆,但它不是省力而是费力。”教师肯定了两个学生的回答,为了启发学生探寻杠杆的原理,教师顺着学生的思路,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羊角锤起钉子就省力,而钓鱼杆钓鱼就费力呢?”学生迫不及待地探寻答案,顺利地进入了新课学习。

二、结合生活中的现象辅助新知理解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不可避免会接触到形形的社会现象,这些现象中有一些会与初中物理的简单机械和功的知识有一定的联系,将他们所见到的现象作为学习知识的基础,根据初中物理的内容,引入适合的生活现象,辅助学生更加顺利地理解物理知识。

例如,教师在借助生活中常见的羊角锤导入新课后,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很容易就进入了学习杠杆原理的状态。教师在学生基本理解了杠杆原理(即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之后,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一重要原理的理解,引入了生活中“用杆秤称量物理的重量”和实验室中“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重量”的情景,让学生思考这两种情况应用的是什么物理原理。学生马上就想到了杠杆原理,迅速作答。教师顺着学生的思路给出了具体的数字:“杆秤的提线到秤钩的距离为1个小格,秤钩上挂着被称量的物体,秤砣的重量是100克,提线到秤砣的距离为10个小格,那么,这个物体的重量是多少?”学生用杠杆平衡的条件列出算式,计算出物体的重量是1000克。通过有目的地选择一些与机械和功有联系的生活现象,为物理学习提供素材,帮助学生深入地思考物理原理,透彻地理解物理之杠杆原理。

三、借助生活中的问题实现知识应用

物理知识有很多是来源于生活,反之,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也可以借助物理知识来解决,为学生应用物理知识提供了平台。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简单机械和功的知识时,通过精心创设一些生活问题,让学生学以致用,帮助学生巩固物理知识和基本技能。

例如,为了帮助学生正确地分析杠杆中的动力作用点、支点和阻力作用点,让学生可以清晰地判断杠杆的力臂和力,教师结合常见的“老虎钳”的使用情况,Я煅生一起分析。“在我国的一些地区种植棉花,到了冬天农民都会把棉秆从地里拔下来,这个活很费力气,于是他们使用‘老虎钳’为工具拔棉秆,老虎钳的小铲部分着地,虎口卡住棉秆底端,在另一端的把手上用力,就能比较省力地拔下棉秆。请用你学过的杠杆知识来分析老虎钳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的作用点。”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得到了问题的答案:“小铲是支点,把手是动力作用点,虎口就是阻力作用点。”这样,学生在应用中巩固了物理知识,在应用实践中完善物理知识结构。

篇7

【关键词】 学困生 中考 复习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3-052-02

初三毕业班的学生直接面临中考,中考分数直接决定了他们将升上什么样的高一级学校,因此我们在复习过程中除了抓好普通学生的复习以外,更要注重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提高学困生的物理成绩。下面就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体会,总结在中考复习过程中针对学困生的复习策略。

一、创设轻松的复习情境,唤起学困生的求知欲

由于科学故事本身具有的趣味性能强烈吸引学生,因而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讲述科学故事能很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大大增强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知识的兴趣。例如复习“浮力”时,老师若能结合讲“曹冲称象”的故事;复习“重力”时,若能结合讲“苹果落地”的故事就会改变课堂上枯燥烦闷的气氛,使学困生对教师所讲的知识感到生动具体,趣味盎然,并且课后印象深刻。科学故事不仅能增强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由于它是特殊魅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甚至促使他们树立远大的志向。

在复习惯性时,把硬纸片弹出后,鸡蛋落在了杯中。这个实验平淡无奇,而实验结果却出人意外,学生们会迫切地要求老师再做一遍。接着老师可以因势利导,猛地把事先铺在讲桌上的桌布抽出,而装有鸡蛋的杯子纹丝不动。这时学困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达到了最高点。最后,惯性这个知识点不仅得到了突破,同时老师精心创设的这个物理教学情境也深深地印在了这些学困生的脑海中。

二、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引导学困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将“小问题串”变成“大知识串”,小步子,多反馈,多鼓励,从细处唤起学困生的自信心

【案例】第29届奥运会08年8月8日至24日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举行。在奥运会的各项体育比赛中,与物理相关的问题很多,如:各个项目的运动规律,球类运动的球速、惯性、能量等等;场馆的设计也应用了很多物理知识……

1. 08年的北京奥运会倡导“绿色奥运”,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理念的是( )

A. 废旧电池随意丢弃

B. 吸烟时由于“烟雾分子”会扩散到周围空间,所以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C. 尽量减少一次性木筷,餐巾纸、塑料袋等物品的使用

D. 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因为森林既能净化空气,又能减弱噪声

2. 下面是08年第29届奥运会运动项目图标,在这些活动中运动员对地面压强最大的是( )

A. 射箭 B. 举重 C. 击剑 D. 射击

3. 如图所示,体育运动中投掷的链球、铅球、铁饼和标枪都是把物体斜向上抛出的运动。不计空气阻力,这些物体从被抛出到落地的过程中( )

A. 物体的动能一直增大,重力势能一直减小

B. 物体的动能一直减小,重力势能一直增大

C. 物体的动能先减小后增大,重力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D. 物体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重力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4. “鸟巢”体育场采用网架结构,结构的外表面有一层半透明的膜,这种设计不需要为体育场再另外加上像玻璃幕墙那样的表皮,使用这种半透明材料的一个好处是,体育场内的光线不是直接射进来的,而是通过 使光线更加柔和,解决了强烈光影带来的麻烦。

这种复习采取化繁为简的策略,创设问题情境时,变“小问题串”为“大问题”,教学结构上变“多环节”为“大板块”,这样能给学困生创设更多的时空去自主探索、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使学生的思维更主动、更深刻,掌握的知识更多,更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同时还增强了学困生掌握物理知识的自信心。

三、发挥物理的实验优势,突破学困生理解的困惑

中考的实验复习中,以“学困生”亲身经历过的事例来设计实验,更有利于培养学困生形成认真分析实际物理情景给予的条件,指导“学困生”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得到一些解决物理问题的经验或模式,让“学困生”学有所得。如从打预防针的经历中提出问题,“为什么在皮肤上涂上一些酒精会感到凉快?”让“学困生”掌握液体蒸发吸热降温的知识;在上体育课的跳远沙池里,单脚着地会比双脚着地陷入沙中较深的经历,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隐含的条件是压力不变。在学生身边选择教学事例,学生感到亲切,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自然。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加以点拨,“学困生”也能积极思考问题,尝试到成功的体验,获得学习的信心。

四、将错就错,创设评错情境,加强学困生对知识的了解

在复习中出错是难免的,当学困生出错时,教师不要急于指出错误,说明正确答案。如果直接给出正确答案,可能造成他们一听就懂,一用就错。这时候如果我们教师能将错就错,创设纠错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教育自己,学生获得的知识就不是教师硬塞给他们的,而是理解了的知识,掌握得也就牢固了。

例如复习惯性知识时,很多学困生认为惯性大小与速度有关,速度越大,惯性就越大。理由是如汽车跑得越快越难停下来。而利用反证法很快解决,即如果结论成立,速度小则惯性也应该小,速度为零也就没有惯性了。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符,学生豁然开朗。

五、注重对学困生的情感教育

“学困生”的情感都较丰富,需要教师对他们多关心、多爱护,当他们有所成绩时,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肯定。只要他们接受教师,那就会极大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对“学困生”实行情感方面的教育。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

中考物理复习教学中,教师注重以上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困生的思维能力。注意挖掘“学困生”的闪光点,及时在班上表扬鼓励,让“学困生”品尝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学有所得、学有方向、学有目标,最终脱离“学困生”行列,甚至在中考物理中取得不错的成绩。

[ 参 考 文 献 ]

篇8

关键词:改变;分组;课外实验

实验是学好物理课的必经之路,在物理学习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研究物理这门课的办法和重点就是做实验,通过做实验不仅能提升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还能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可以让他们形成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初中所学的物理实验包括机械类实验、电子类实验和气压实验等,这些都是非常不错的教学资源。只要对这些资源加以合理运用,正确运用必定能提升教师良好的教学效益。

一、教师该怎么样做好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

1.教师要在做实验中改变角色,提升学生对实验的积极性

在以前的课堂中,给学生演示实验的一定是老师,教师就是整个实验的最主要角色,所有的实验过程都是教师自己一个人在操作,而课堂也变成了教师的个人秀的舞台。如果教师改变自己在做实验中的角色,把主角位置让给学生,把教师做演示变成学生做演示,不仅可以体现教师对学生能力的肯定,还能提升学生对实验本身的兴趣,强化他们的操作能力和实验启示,从而使学生能真正能参与实验,并获得最直观的实验观察。

2.把学生分小组做实验,培养他们相互协作精神

物理实验课的最新要求,就是在进行分组学习实验中,教师必须把学生变为实验课的主体,鼓励他们运用实验、分析、总结等手段,提出各自的想法和问题,并经过做实验来求证。在以前的分小组做实验的教学中,教师常常要求学生必须按照书本上给定的程序一步一步地进行,去证明已经设置好的结果,而实验的程序更是简单的重复操作。如今,教师必须要学生更加自主地去探索知识,变成每个小组的主角。

3.教师应提倡学生去多做些课外的实验,以便锻炼他们的综合能力

在我们的周围生活当中,物理现象是经常出现极其普遍的,教师要求学生多留心观察发生在自己周围的物理现象,并让他们去分析那是什么类型的物理现象,是经过什么原理产生的。教师必须要激励学生去做多一些安全的、简单的课外操作实验。通过进行更多的课外实验,使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原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多的实验方法。

二、教师要让学生知道物理实验的意义

教师可以提供学生丰富的实验知识和信息,让学生通过学到的相关物理原理去实际操作,在这个操作当中,他们通过亲自动手、动脑,从而对物理原理有了更深的认知。

总之,物理实验的学习基础必须要打好,不能操之过急。作为一名初中的物理教师,我们要以更大的热情和积极态度去教好自己的学生。

参考文献:

[1]陈维功.改进初中物理教学实验的思路.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0(23).

篇9

关键词:初中物理复习课;交流互动;巧用错误资源;利用比较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5-043-2复习课如何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对学过的知识点,如果老师再琐碎地重复,很多学生当然提不起兴趣,听课自然也就索然寡味。如何激活初中物理复习课,笔者在教学中尝试了以下几种教学策略:

一、多交流互动,在交流中完善知识网络

在复习过程中要摒弃以前的教师讲方法步骤和注意点,学生听的老路子,而应以大问题的方式列出重点,小问题增加思考性,同时兼顾物理学科重实践操作这一特色,在交流合作中补充完善,使学生提高兴趣,增加成就感。而且应建立整体框架知识的认识,建立知识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知识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使学生有梳理的过程和经历的体验。

复习教学片段一:

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对测焦距的方法复习,

师:对测焦距你有哪些方法?具体如何操作的?

生:平行光测焦距。让凸透镜正对太阳光,找到一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测此光斑到光心的距离即为焦距。

师:若光斑并非最小,测得的焦距准确吗?

生:不准确,可能偏大也可能偏小。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利用成等大像时,焦距为物距的一半。

师:如何操作呢?怎样最快测出焦距?

在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后最终得出:由于物距和像距相等,可以让烛焰和光屏缓慢等距远离凸透镜,直至屏上出现清晰等大的像。

(物理是操作性强的学科,很多时候学生知道理论但并不一定知道如何应用知识去解决问题,所以在复习的时候,教师适当引导,必要时留一些时间让学生讨论,优化方案,这样才能在能力上真正有所提高)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提示:成实像时,物体离透镜越远,所成的像越接近?

生:焦点。

师:你的依据是什么?

生:物体离透镜足够远,像与透镜间距离近似等于透镜焦距。

这样既复习了知识,同时学生在交流讨论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中排除困难与障碍,丰富认识与体验,提升思维的层次。在交互反馈中,个别学生资源对全班有价值,启发全班同学思考和体验。个体个性化的体悟和创造性见解,得以提炼和提升。原来模糊的表述不清的问题逐渐清晰。教师要彻底改变替代学生思维,让不同学生生成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思维浅表和定势问题。

二、巧用学生错误资源,在纠错中去伪存真

错误是正确的先导,利用好学生的错误资源,提高反思能力。在教学中倡导争论,争论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深化,从而发现真理,解决疑难问题。

复习教学片段二:

(2010苏州中考26题)如图所示,斜面长s=10m,h=4m,用沿斜面方向的推力F将一个重为100N的物体由斜面底端A匀速推到顶端B,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了100J的功。求:(1)运动过程中克服物体重力做的功。

(2)斜面的机械效率

(3)推力F的大小。

很多同学在第三问的解答中的错解是:F=f=100J/4m=25N

为了让他们找出错误原因,我与他们一起讨论错在什么地方。

在讨论中有学生振振有词地说:老师,物体不是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吗?所以推力和摩擦力不是一对平衡力吗?所以大小相等啊。

为了让他们认识清楚,我首先引导学生受力分析,把重力和支持力让学生标出来,然后问斜面上物体在这两个力作用下能否处于平衡状态?

在认识到这两个力是非平衡力,让物体有下滑的趋势的基础上,再分析推力和摩擦力是否相等。

接着我又问:拉力和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的条件是什么?

在学生回顾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基础上,学生恍然大悟:除了匀速直线运动,还有物体是在水平地面上。

在分析错误原因中,学生主动完成了知识的构建,完善了知识体系。接着继续点拨,从力的角度行不通,能否从能的角度思考呢。

结果一致得出了正确解法:W总=W有用+W额外=100N×4m+100J=500J

W总=F×S500J=F×10mF=50N

在教学中正视学生的错误,给予学生足够的辨错时间,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在出错、辨错、纠错、议错互动学习中自由地想,大胆地说,暴露真实的思维过程。让学生明白错在哪?可以有效避免同一问题讲过后还一错再错。

三、利用比较,在思考中提升思维品质

篇10

一、初中物理科学方法的分类

就物理学科而言,其本身就蕴涵着极其丰富的科学方法,大致可将这些方法归纳为以下四类:

1.物理方法

物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理想化、实验、等效、模型、放大以及观察等。如薄透镜、电磁波等,均是按照物理方法建立起来的理想模型,它们不但是物理知识构筑的基础,同时也是一种处理物理问题的实用方法。

2.数学方法

数学方法实质上属于一种工具,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物理问题有时可转化成数学问题,再通过比例法、图像法、方程法等,可以简化物理问题的求解过程。如电阻、密度等物理量的实验一般使用的都是比例法及图像法。通过这两种方法能够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物理概念及规律。

3.逻辑方法

逻辑方法中包括以下内容:推理、分类、归纳、综合、分析、类比、概括、抽象等,例如,在寻求两件物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时,运用的就是比较法;焦耳定律及牛顿运动定律,也都是按照综合、分析、推理、归纳等,并以实验事实为依据总结出来的。

4.哲学方法

哲学方法包括:绝对相对、量变质变、控制变量法、一般特殊、部分整体、原因结果、统一对立等。如,在探究“浮力的影响因素”的实验教学中就运用了控制变量法,在实验的设计阶段,应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对浮力的影响因素进行有根据的猜想,再以每一个因素是否与浮力有关为主题设计实验步骤。在设计试验过程中,应突出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即对影响浮力的因素和条件施加人为控制,改变某个变量、保持其他变量不变,测量并计算出浮力的大小。

二、初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意义

1.重视科学方法教育是当前世界科学教育的趋势

现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技的竞争日趋激烈,与此同时,教育人士也逐渐认识到,能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掌握方法的多少以及对方法运用的熟练程度。因此,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中,不仅应该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物理学的各种现象、概念及规律,同时还应该让学生对科学的态度及方法更加重视。

2.科学方法教育是新课改的目标当前

我国的新课程标准已将科学方法确定为普通初中物理教学内容中的一部分,这一点较为充分地体现出课改对科学方法教育的重视程度。在《普通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详细阐明:应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够运用物理知识及科学探究方法解决问题。

3.科学方法是形成正确世界观的基础

就物理学而言,其是哲学及其他自然学科的基础,这一点决定了学好物理有利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因此,学生具备科学的学习方法及思维习惯,不仅能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而且还有利于学生理解及应用唯物论和辩证法,进而促进了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建立。

4.科学方法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及科学素养

科学方法是遵循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战略思想的必然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方法是由各种科学知识衍生而来的,可以说它是科学知识的延伸,也是对科学知识最好的论证。因此,科学方法既是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及训练基本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思维及态度的主要依托。借助科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初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物理课标》为物理教学明确了科学方法教育目标,教师应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在熟悉教材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教材内容,从中挖掘适应于物理教学的科学方法教育因素。同时初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以及接受能力,制定可行性强的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策略,促使科学方法教育的内容和目标更为科学化。

2.物理科学方法与物理知识相结合的原则

物理科学知识及科学方法均属于整个物理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分支,而科学方法则是以知识为载体的,因此,在进行物理科学方法教学时,千万不能脱离物理知识教学,应将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那种忽视物理知识而仅注重科学方法的教学方式,势必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3.科学探究原则

学习将科学探究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科学探究时,不仅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还可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这是科学方法教学的一个途径,所以,探究教学的开展必须以运用物理科学方法为前提条件,并结合物理知识、联系生活实际,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来提高教学效果。

4.隐性为主、显性为辅的教育原则

物理科学方法的隐性教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发挥物理科学方法的向导作用,而不要对具体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和阐释,属于渗透性教育。物理科学方法的显性教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接受的方式和程度提出科学方法的名称,阐述科学方法的内容、特征以及如何具体运用这些方法解决物理问题。在初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中应实施隐性教育为主、显性教育为辅的教育策略,以适应初中生现有的思维能力、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

5.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新课改中明确指出应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而科学方法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不要仅是一味的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使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这样势必无法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四、初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实施的策略

1.初中物理实验中实施科学方法教育

初中物理实验根据实验在物理研究中的不同作用可分为验证性实验、探索性实验、测量性实验等。将科学方法教育运用到实验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去领会物理知识和规律,逐步形成运用科学方法探究新知识、研究新问题的良好习惯。如在进行定滑轮的特点实验教学时,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探究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定滑轮特点,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渗透了实验法、比较法、观察法和理论分析法等科学方法。第一步,利用幽默的漫画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大胆假设,并让学生动手实验验证,并得出结论;第二步,指导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得出定滑轮是等臂杠杆的结论;第三步,指导学生用理论分析法,将定滑轮视为变形杠杆,得出使用定滑轮与不使用定滑轮提拉物体的用力大小是相等的,所以定滑轮不省力。

2.在物理学史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教育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穿插物理学史,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和人格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更可以启发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历史资料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相关性,以及历史资料本身的吸引力和趣味性,选择适当的教学时机将科学方法教育渗透到物理学史介绍中,从而让学生潜移默化接受和感知科学方法教育。如在《力和运动》这一章节教学中,教师可以讲述伽利略是如何进行实验反驳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越重,下落越快”的观念的,从而使学生了解物理学家探寻真理的方法和态度,进一步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3.在物理问题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