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活动的策略范文

时间:2023-07-06 17:43: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户外活动的策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户外活动的策略

篇1

【关键词】幼儿;户外活动;对策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要积极开展适合幼儿的户外活动。幼儿户外活动能起到强身健体,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竞争意识、合作能力等方面的积极影响,对幼儿的人格发展、生活态度、生活方式等都有着积极作用。

一、幼儿园组织幼儿户外活动的基本要求

为保证幼儿园组织幼儿户外活动的多元化,内容丰富化,活动效果的最优化,对于幼儿园组织幼儿户外活动的基本模式必须进行科学的认识。办园实践表明幼儿园组织幼儿户外活动的基本要求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1.幼儿园组织幼儿户外活动要合理有效地利户外空间。幼铁园可在室外墙面设置富有情趣的儿童攀爬墙和浮雕墙,涂鸦墙、触摸感知墙,有效促进孩子攀爬的能力和感官系统的发展;在草地上可用废旧轮胎搭出的小路训练孩子平衡;利用围墙角落的地形可为幼儿创设异形沙池;对有水泥地、泥地、雨花石地、瓷砖地、自然草地、人工草的、木质地等幼儿园可创设各种材质的感知训练地面。

2.幼儿园组织幼儿户外活动要制定户外活动场地流程图。幼园管理上需要从保障各班幼儿循环有序参加区域活动上,克服活动场地发生班与班之间冲突或场地空闲的问题,形成全园统一的户外活动流程图。

3.幼儿园组织幼儿户外活动要科学投放和管理材料。丰富多样的活动器材,是保证活动开展和提高幼儿对运动课程兴趣的前提,但怎样投放和管理也是一个学问。让孩子和老师共同参与材料投放过程,视情况增补、更换等。投放的所有物品有序摆放、固定位置。运用标签与标签、标签与实物等多种对应方法,幼儿使用后用准确对应归位,这样能体现运动课程中的学习特点。

4.幼儿园组织幼儿户外活动要制作活动标识。组织幼儿户外活动需让孩子自觉遵守规则,养成良好的活动习惯,而要做到这样,老师和孩子们就必须一起商量,共同制作富有儿童情趣、孩子一看能懂的“图夹文”标识,标识中介绍了游戏材料、玩法与规则,提出使用后收拾整理等要求等。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孩子们的规范意识逐步形成,自主管理意识也逐步增强,部分不能放在室外的材料,现在是幼儿管理,承担每天早上放出去,放学后收回来的任务。

5.幼儿园组织幼儿户外活动要制定完善的课程管理制度。为了帮助老师、孩子养成户外活动的习惯,幼儿园要在每天的固定时间播放音乐,提醒大家开始户外活动。同时,还应打破年龄班级界限开展户外活动,创造“大带小”、关心他人、文明交往的机会等活动条件。

二、组织幼儿户外活动的策略

1.实践上遵循五个原则。一是目的性原则――户外活动玩具材料的投放与使用应有目的、有计划,不能一成不变,要克服“老三样”(球、包、绳),以近期幼儿户外活动目标有选择地投放与使用。二是季节性原则――玩具不同,功能也不同,活动内容也就不同。三是兴趣性原则――幼儿的兴趣高,活动的有效时间维持就长,教师要根据玩具和场地的特点,将活动内容游戏化,增加情节、角色等体验,提高幼儿参与户外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四是层次性原则――教师在投放玩具材料时,既要考虑共性,又要针对每个幼儿的水平、能力投放玩具。五是多效性原则――做到一物多玩,如玩高跷和软棍,软棍的摆法不同,踩高跷的方法也不同。

2.管理上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幼儿园管理上每学年、每学期都要制订出有切实可行的组织幼儿户外活动计划,计划实施前还应组织教师讨论,谈谈大家对幼儿园组织幼儿户外活动工作的设想、以及有效影响幼儿人格发展、生活态度、生活方式等活动的组织要求。部体上讲,幼儿园组织幼儿户外活动的计划需要有系统性、层次性和递进性,又要具有指导性、针对性、现实性和时代性。

3.课程上科学安排一日户外活动时间与内容。幼儿园可结合不同季节合理安排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和活动内容。如:冬季天气比较冷,孩子不适合早锻炼,我们把活动时间放在9:00―10:00,活动内容分别是跳绳、转呼啦圈、拍球等能够自由调配的运动量大一点的活动,和幼儿早操活动;中午饭后幼儿30分钟的自由散步活动;下午3:00―3:40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和孩子玩自制的体育材料游戏,并随时鼓励孩子发现问题,大胆想象和教师设计新颖的活动材料。夏季和冬季是反差较大的季节,我们把时间调整为7:40―8:40的户外自由活动,孩子早上来得早晚不一,教师提前做好充分的活动前准备,孩子进园就随着优美的音乐加入到游戏活动中,玩自己喜欢的游戏材料,教师只做旁观者,孩子在自由自在的活动中进行有趣的游戏,整个活动活而不乱,井井有条。12:20―12:40教师组织孩子在柳树下自由活动,中大班的孩子有的下棋、有的猜拳;小班的孩子在教师组织下自由散步准备午休。下午4:20至5:00这段时间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户外活动;春秋季节我们结合白天时间长的优势,除和夏季活动相同的时间外,中午10:10-10:40教师结合本班实际组织幼儿户外自由活动,有集体的,有分散的,这样,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玩的形式、玩的内容,在教师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教育内容所提供的相应材料、半成品玩具中,获得活动和表现的机会,享受活动的乐趣,达到调动幼儿的活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目的。

篇2

【关键词】户外活动安全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放在工作的首位”。这充分说明了幼儿生存、安全、健康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孩子们特别喜欢玩,尤其是户外活动。幼儿对一切新鲜的事物都感兴趣,都想试探一下,由于他们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较差,又缺乏生活经验,幼儿常常不能清楚地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往往会诱发危险因素,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因此,在幼儿园的户外活动中幼儿的安全教育非常重要。那么,怎样才能保证幼儿安全地进行户外活动呢?

一、户外活动前的安全教育必不可少

1、户外活动前教师要有周密的组织计划。

幼儿年龄小,自我保护能力差,因此,每次户外活动前都要给幼儿进行教育,培养幼儿“安全第一”的观念。户外场地活动范围较广,幼儿四处分散活动时,教师的视线不能顾及每个幼儿。因此,在活动前要尽可能预计到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活动前老师要向孩子交待活动的规则和有关安全事项,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活动环境排查。

在每次玩之前,教师要先检查器械和设施是否安全,以免伤害孩子。活动区有无尖锐物,有什么危险因素,及时消除可能的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消除隐患。比如,在组织幼儿玩滑梯前,要检查滑梯是否稳固,螺丝钉有无松动,扶手处有无油漆脱落,是否会划伤幼儿的小手等。若有发现应及时处理,每天定时检查安全隐患

3.让幼儿了解安全的重要性,让孩子了解一些基本的安全常识、懂得基本的自我保护措施,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在活动时先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培养他们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并告诉他们一些自我保护方法,进一步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在使用活动器械前,教会幼儿正确的运动技能和方法,遵守活动规则,不得做任何危险动作。如,爬攀登架时要抓紧护栏、不相互推拉。幼儿玩大型玩具时,往往非常兴奋,特别是那些平时调皮胆大的幼儿更是如此,跑上跑下,钻来钻去,老师的话早就成了耳边风,从而造成玩玩具时的秩序混乱。因此,对于这些孩子,活动前老师要重点提醒他们注意安全。

二、户外活动中的安全教育至关重要

1.幼儿体质的提高必须通过体育锻炼才能实现,教师必须注意保证幼儿活动的强度与密度。

教师要根据季节、天气的变化及时灵活机动地调整活动内容。如在冬季,我们从幼儿的脸红、出汗、手心发热、呼吸状况等外在指标发现有一些器械活动的运动量在这个较为寒冷的季节里是不够或是所需达到时间太长,可以在活动前进行跑步、热身运动,在活动过程中用健美舞来调节幼儿运动量的不足。在孩子玩时,老师多用眼看,多用嘴说,多跑点腿,多给孩子一点自持和帮助,放手让孩子玩,而不是放任让孩子玩。同时还要时刻注意调节幼儿运动负荷,四处巡回走动,及时纠正幼儿危险动作,聆听幼儿交谈、评价。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必要的安全指导和安全教育。对于活动中一些运动量较大、易出汗的幼儿,教师要及时做出调整,如:到较安静的活动区活动、改变器械的玩法减少活动量等。

2.提示幼儿正确、安全的使用器械。

户外活动的内容很广泛,主要以体育活动、体育游戏为主。通过采取以游戏为主教育途径,能充分调动幼儿对参加户外活动的兴趣。在幼儿园的体育活动中,一般都是通过采取以体育游戏为主的教育途径,充分调动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在体育游戏中快乐地运动。

3.注重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教会幼儿掌握一定的自我保护技能。

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中保存个体生命的最基本的能力,是孩子独立生活的可靠保障。幼儿由于年龄特点决定了其自理能力、自我保护能力是较薄弱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做好准确的示范外,还要提出动作的要点、难点,引起幼儿的注意,在练习中,老师站的位置要很清晰,要站到“危险点”处,做好保护动作。并向幼儿交待清楚活动的规则和有关安全事项,加强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需要教师长期的教育和熏陶幼儿。

三、活动后的总结评价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1.总结评价要客观准确。

对于户外区域活动、远足等活动,教师要建立恰当的成功标准,及时肯定幼儿的点滴进步。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户外活动时,应该在语言和行动上处处照顾每一个幼儿,多用肯定和鼓励的语言与他们交流,尤其是心理素质、活动能力差的幼儿应更多给予鼓励和支持,不应轻易否定或批评。

2.幼儿互评和自评相结合,促进幼儿安全意识的提高。

活动结束后,让幼儿说一说今天你看到有那些幼儿进步了,表现在哪些方面?有哪些做得不好,为什么?你在这次活动中表现怎样?怎样才能做得更好?你发现有哪些不安全的地方?以后应该怎样做才更好?通过幼儿讨论、讲述、回顾,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胆量,增强了自信心,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

四、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达到家园合作的目的。

篇3

一、教师在户外体育活动指导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教师在户外体育活动指导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一)“保安式”指导

户外是一个开阔的天地,也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有学者指出,幼儿园有必要把孩子的兴趣引向户外,让孩子接触户外自然,充分体验户外活动的快乐。体育活动具有竞争、竞技和趣味性强的特点,幼儿参与的欲望一般都比较强烈。但是,由于空间大,幼儿完全释放自己,任意奔跑,恣意玩耍,有时不会顾及周围情况,户外也就成了意外多发的场所。于是,很多教师出于一种保护欲,首先想到幼儿的安全,在指导时往往会听到这样的话:“那里不准过去!”“这个不许玩!”等,画框画圈地限制幼儿活动。

(二)“法官式”指导

户外体育活动不仅仅是发展动作技能、增强体质的活动,它也是促进幼儿交往能力、合作协调能力发展的载体。在玩耍中,幼儿们三五一群自由组队,难免会发生摩擦,产生小矛盾。通常情况下,大多数教师都习惯于当“法官”。一旦有幼儿告状行为,她们喜欢评定“这个对的”、“那个不对”,习惯把幼儿的行为认定为对或不对两个极端,而错过了一次次可以提升幼儿经验和动作发展的机会。

(三)“牧羊式”指导

在现实中,户外体育活动仅仅成为教师提供器械,幼儿随性而玩的一种活动,对于活动过程中幼儿动作技能的发展放任自流。胆大能力强的幼儿善于挑战,多种能力会得到提高,而胆小能力差的幼儿则止步不前。此时的教师正在眼观六路,只关注是否有不安全因素产生,没有想到及时介入引导。待时间一到,大呼一声:“我们收拾好器械回教室里去了!”在这种情况下,能力弱的幼儿充其量也只是和器具来了一次亲密接触,又何谈动作技能的发展、多种能力的提高呢?

二、教师在户外体育活动中的指导策略

(一)凸显支持行为

教师作为幼儿学习活动中的支持者,那就有必要给幼儿创设适合他们发展的一些条件(显性和隐性),为幼儿的学习做强有力的支撑。

1.关注幼儿特点,优选活动内容。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儿童动作发展提出三条目标: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手的动作灵活协调。因此,选择适合于幼儿的体育活动内容是对幼儿在体育活动中动作技能发展的有力支撑,是实现体育目标的有力保证。幼儿的走、跑、跳、投、爬等基本动作虽已基本成形,但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都比较差,动作的整体形态还显得较为笨拙。通过设有灵巧训练内容和制约机制的体育活动,可以使各项基本动作的发展逐步朝着准确、协调、熟练的方向转化。既发展了幼儿的基本动作,也促进了幼儿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消除了一些不安全因素。

有的孩子在跑跳之后,往往满头大汗了还在继续运动。因此,教师在选择活动内容上要注意活动量的巧妙搭配。如在跑跳的同时,可以增加走平衡来缓解运动量,也可以通过谈话讨论引导孩子去关注运动中的安全问题。

而“好玩”则是实现体育目标的首要条件。一个活动是否能达到所预设的目标,关键看它能否激起幼儿参与的兴趣。因此,为幼儿提供足够丰富的自选空间,让孩子尝试利用多种材料进行探索和创造,既有助于幼儿锻炼身体,又能增强运动的趣味性。

2.重视幼儿发展,合理规划场地。

通常,幼儿园户外场地有塑胶、草地、砖地、水泥地等质地,在考虑适合幼儿的动作技能发展时,要考虑到地面材质特点是否适宜发展动作技能,不能因为场地受限而影响发展。例如拍球活动需要硬一些的地面,四散跑可以考虑到塑胶地进行,推拉车可以安排在水泥地上进行。经过场地规划后,既让幼儿的动作技能有了充分发展,很大程度上也降低了不安全几率。

3.追随幼儿活动,巧妙摆放器械。

在户外体育活动中,教师投放了较多供幼儿选择的器械,幼儿在教师的辅导下,三五成群地凑在一起,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和同伴,全面锻炼身体,提高体能。这时,总会出现有器械被“冷落”的现象。如一次在某幼儿园户外活动时,教师提供了呼啦圈,多次招呼幼儿过来玩,可却无人问津,教师也参与去进行跳跃,可排成一字型的呼啦圈还是静静躺在那里。一会儿,另一位教师过来把呼啦圈摆成圆形、三角形、S型。很快,一些幼儿被吸引了过来,他们尝试着、跳跃着,而且还自己动手摆放出多种形状,玩得不亦乐乎!分析一下,不难发现原因:几乎每次玩呼啦圈首先想到的是练习跳圈,在摆放时通常思维是连成一条线,一字型摆放最为常见。对幼儿来说没有新鲜感,不足以吸引他。而摆放出不同的形状后,对于幼儿来说有一定的新鲜感,有挑战性,激发了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再如,在一次户外活动中,教师事先摆放了三条长凳子,一字型摆放,让幼儿练习平衡。可总有几个幼儿不管老师怎么鼓动,都不敢尝试。于是,老师重新摆放了长凳子,把它靠到了墙边。再去鼓励那几个幼儿试一试,那几个幼儿果断上去了,一旦感觉走不稳就会去扶一下墙。从以上可见,当运动器材所要求的动作难度较大时可以通过调整摆放场地适当降低动作难度,帮助幼儿缓解紧张畏惧的心理,让能力弱的幼儿也能大胆接受新的挑战,促使其动作的发展。

(二)彰显合作引导

教师又是幼儿学习活动中的合作者、引导者,在幼儿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观察,捕捉最佳契机,积极介入引导。

1.适时适度介入。

在活动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人,教师是幼儿活动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介入的目的是引导幼儿继续游戏,教师过多限制或放弃指导,都不利于幼儿个性健康良好的发展。教师适时、适度的指导,会有效地调动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适时、适度地指导也正是《纲要》精神中“尊重幼儿”这一重要思想的集中体现。如在一次玩球活动中,老师发现一群幼儿突然围在一起不动了。上去一看,只见一幼儿抱着球坐在地上,另几个幼儿围成一圈,七嘴八舌说个不停。原来是几个幼儿在玩抢球游戏,发现一幼儿老把球抱在怀里,根本无法抢到很不高兴,纷纷指责。老师询问了情况后,和幼儿一起讨论,定下三条游戏规则:拿球的人不能抱球不放,要用一只手不停拍球;抢球的不能用两只手,也只能用一只手抢;不能推人。于是孩子们又开始投入了游戏。分析可以看出,幼儿自主形成的游戏还缺少规则的支持,在游戏中容易出现困惑,游戏进程受阻。当老师发现后,马上引起关注,但她并没有立即介入,而是较好地把握了教育时机,静观其变,留给孩子自主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直到幼儿需要帮助时,教师才介入其中,引导幼儿讨论制定规则,保障了游戏的顺利进行。

2.玩伴角色介入。

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并不意味着教师成为旁观者或提醒者,作为教师自身的积极参与更直接影响幼儿活动的兴趣和质量。对于幼儿来说,学习运动技能技巧的关键是模仿,因此,教师可以以玩伴的身份参与活动,亲身示范,为幼儿模仿提供范本,这样的参与,既有利于解决活动中的技巧问题,又大大激发幼儿参与学习的激情。其次,“玩伴”还可以在活动过程中鼓励幼儿一物多玩,发挥幼儿的创造性。一个呼啦圈不仅是用来转的,还可以是跳的,可以连环套着当车跑,可以立着当圈滚,充分发挥幼儿运动中的创造力。

3.有趣的语言介入。

篇4

标志,在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中的使用是可行的。幼儿入园后,已开始接触各类标志,如认识自己生活用品的标志;认识自己所在小组的标志;认识行走方向的标志……随着年龄的增加,他们逐渐认识各种较为复杂的标志,并根据标志进行相应的活动。如,部分幼儿园把幼儿的一日活动以流程图的形式固定下来,引导幼儿依据流程图上的标志确定该环节该进行的活动。总之,从幼儿入园开始,标志已经渗入了幼儿的学习、活动中。因此,在户外体育活动中以标志进行安全调控是可以被幼儿接受的。

标志的作用是多样的。标志在户外体育活动中的应用主要表现为:一是标明运动的方向与路线。如,一教师组织幼儿在“米”字型的平衡木上进行反应练习,即听教师的信号向下一平衡木跑去。为保证安全,教师在地面上用箭头标明跑的方向。二是标明运动的场地范围。三是标明运动应遵守的规则,如在滑梯上贴禁止往上爬的标志……

标志在体育活动中的运用还涉及幼儿对安全标志的理解及执行。首先,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理解安全标志的意义,并尝试自己制作幼儿园及班级环境中的安全标志。其次,鼓励幼儿相互进行监督,监督同伴对安全标志的执行情况。最后,教师宜对幼儿遵守安全标志的行为作出及时的肯定。

二、建立活动常规

户外体育活动常规的缺乏往往易导致幼儿受伤。相对于其他活动而言,户外体育活动场地较大且能吸引幼儿注意力的因素较多,活动中幼儿自控能力可能会有所下降,使得活动相对而言较为“混乱”。如,一家长送孩子来园时,正好是户外体育活动时间,该家长戏称户外体育活动仅一个“乱”字可以形容。幼儿一拥而上,抢夺器械;骑着三轮车横冲直撞;拿着绳子到处乱挥;对教师发出的警告声不予理睬……如此情景,我们可能在其他幼儿园也曾见到过,虽然这只是局部现象,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忽略的细节——缺乏常规。由于缺乏常规,活动中因混乱导致器械伤人的现象时有发生。

为保证幼儿的安全,常规在户外体育活动中的制定与执行应被重视。常规的内容主要涉及下列几个方面:1. 体育器械的拿放常规;2. 体育器械的使用常规;3. 熟悉并能依据教师的指令及手势及时作出反应,调节自己活动的常规。为使常规能被幼儿接纳,首先应引导幼儿理解常规的重要性。如,引导幼儿回顾“混乱”的户外体育活动场景及已发生的安全事故,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其次,引导幼儿(尤其是年龄较大的幼儿)制定活动常规。最后,重视常规的教育。在以往的活动中,当幼儿违反常规时,教师往往给予批评或是简单的惩罚(如惩罚幼儿暂时不能参与活动),正面的教育甚少。但从幼儿发展的角度看,单纯的批评与惩罚并不能让幼儿养成遵守常规的习惯,常规的正面教育应放在首位。但部分体育活动常规(如熟悉并能依据教师的指令及手势作出反应)需要经过训练后才能被幼儿接纳,这就需要考虑常规训练的游戏化,避免常规教育给幼儿带来的逆反心理。

三、合理投放器械

篇5

关键词:幼儿园;户外活动;适应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141-01

幼儿园的游戏活动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是最为重要的,孩子们非常喜欢玩游戏,游戏活动中的户外游戏是孩子们最为热爱的。户外活动不但能够提高孩子们的眼界,还是一本非常实用的生活教科书。所以,我们就不能把孩子们的兴趣局限在有限的室内,而应该把孩子们的兴趣点抛向户外,让孩子们在户外充分的享受大自然,并且享受大自然的快乐,最终促进孩子的健康快乐发展。

一、幼儿园户外活动的重要性

孩子们接受学前教育最主要的场所就是幼儿园,幼儿园对于孩子的一生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幼儿园的教育,不仅仅是要为孩子们的教育打下坚固的基础,还要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幼儿园教育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幼儿园的教学理念以及幼儿园的教学设施等也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幼儿园户外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们经常进行户外活动,对于孩子正在长身体的这个阶段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不但能锻炼孩子们的肌体以及对疾病的抵抗力,还能促进孩子们的个性与个人潜能的发展。户外活动对于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已经被幼教界所认可。

二、幼儿园户外活动面临的问题

随着幼儿园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幼儿园户外活动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进步,但是进步的同时也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户外活动形式单一

当前我国幼儿园大多数的户外活动形式都是以集体性的户外活动为主,这就导致了学校教师在组织活动室,总是集体性的户外活动居多,自由发挥的户外活动很少,那就导致孩子们对现有的户外活动缺乏新鲜感,难以提起兴趣,使得户外活动的效果明显减弱。

2、户外活动内容不适宜

当前,我国目前的幼儿园活动大多数都是参考幼儿园户外活动教材。幼儿园教师并没有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设计与创新,使得有些室外活动并不适合现有的孩子们活动。并且现有的户外活动教材里面的器材比较单一,没有主题性,孩子们的个性得不到发挥。

3、户外活动器材设置不合理

现有的幼儿园中,很多的活动材料与器材都是比较单一的,幼儿园在户外器材采购与制作中,跟风现象及其的严重,往往是别的幼儿园有什么我们就买什么。采购与制作的器材没有针对性,不能贴合各层次孩子们的需要,很多的活动材料与器材,孩子们玩几遍就没有兴趣了,中看不中用,极大的影响了孩子们的参与户外活动的兴趣。

4、户外活动需要的环境比较欠缺

现有幼儿园都具有基本的大型滑梯、塑胶跑道等基础性的户外活动设施。但是,孩子们都是在教师们给他们设定的户外环境中活动,没有过多的考虑各阶段孩子们的心理感受,缺乏了可供自由选择的户外活动环境。

三、优化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策略

1、优化户外活动的形式

首先建立规范性的户外活动制度,在确保每天两小时户外活动的基础之上,多考虑一下活动形式的多样性,比如增加一些远足活动、亲子活动等,确保将多样化的户外活动形成制度化,从而促进活动的开展。其次是加强孩子们户外活动的成果展示,利用节假日想家长或小区居民展示孩子们的成果,将体能锻炼、体操等融入其中,这样不但能展示孩子们的户外成果,还能提高孩子们的自豪感。

2、优化户外活动的材料

我们要结合本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利用废旧物品制作户外材料,这样不但能提高孩子们的趣味性,还能增加户外活动的器材。幼儿教师也要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多户外器材技能合理的分配,这样不但能满足孩子们一物多玩的需要,还能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

3、优化户外活动的内容

在幼儿的户外活动中,我们要把主题性与户外活动相融合,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对游戏进行编排,调动孩子们的主动性,这样就能使孩子在游戏中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激发孩子们对户外活动的兴趣。我们还要把民族传统的体育游戏发扬光大,这样不但不需要复杂的体育材料,还能弘扬传统文化,在激发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还能促进孩子们对民族文化传统的认同。

从孩子们的发展角度来说,积极的对孩子们的户外活动进行创新与优化,不但能给孩子们带来快乐的情绪,还能提高孩子们的运动能力,提高孩子们免疫力并促进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幼儿园户外活动的大力普及与发展,是促进孩子们身心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冯 镇.提高幼儿园户外活动质量有效策略的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2,24(09):14-16.

篇6

问题一:场地面积明显不足

目前,特别是镇乡幼儿园多为民办幼儿园,绝大部分是租用建筑物的底楼和其他民房办园,没有专门的户外活动场地,而小学附设园、公办建制园、极少数民办园虽有专门的户外活动场地,但由于“大班额”的普遍存在,生均2平方米的全园共用户外活动场地的要求根本无法达到,而各班专用的户外活动场地只有极少数新建幼儿园具备。

建议:合理规划,加大投入,确保户外活动场地建设。教育主管部门要将改建和改造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资金列为项目管理,合理配置户外活动场地和设施建设资金。幼儿园更要合理规划自有资金,设立中长期户外活动场地定投计划,确保户外活动场地的改建和改造。

问题二:场地类型单一

为防止幼儿在户外活动中因奔跑、弹跳、器械跌落等造成身体伤害,绝大部分幼儿园使用人造草地、拼接式塑胶等软化户外活动场地。为了便于保洁,其余地面基本用水泥硬化。人工材料软化保护性地面和水泥硬质地面是当前多数幼儿园的主要地面类型,比较单一。同时,场地基本类似与中小学的操场,平整而没有起伏变化。

建议:合理规划,增强户外活动场地的适用性。在设计户外活动场地时,必须要综合国家、各级省市在幼儿园建设方面的有关要求,充分考虑户外场地的空间布局、地面类型、地形变化、器材摆放、绿化策略、围墙装饰等,同时又要兼顾各种户外活动器械、设施符合幼儿的使用尺寸。

问题三:场地使用率低

一个大型固定组合器械,几乎是不少幼儿园通有的主要体育器械,体育活动器械呈模式化,中小型体育器械配置不平衡,只有少部分场地宽敞的幼儿园配有秋千、跷跷板、木马等中型器械,而体育器械也基本以球、绳、圈、沙包等小型体育器械为主,中型体育器械偏少,生均数量基本无法达三件及以上。由于缺少户外活动场地及对体育活动的不重视,户外活动基本以玩耍固定组合器械为主,极少开展各种中、小型体育器械的活动。

建议:合理调整布局,丰富户外活动场地类型。户外活动场地较窄的幼儿园,避免设置大型组合器械,尽量选择多个单一器械放于场地四周。利用周围墙壁,运用轮胎或木梯、布网等,自制攀爬运动组合。在户外场地四周设置土质或水泥面斜坡。运用藤条植物,弯曲扎成山洞。户外场地宽敞的幼儿园可重新打造,创设地道、土坡等地形。除塑胶软化固定器械地面和直跑道之外,增加自然草坪、泥地、鹅卵石地,沙地,在沙地或草坪上设置梅花桩、独木桥等。在墙壁上添置隔板、木架,或在天花板和窗户上,随季节变化放置、悬挂各种盆栽植物。

问题四:功能性场地缺失

由于户外场地面积不足,沙池、戏水池等管理维护难等因素的影响,不少幼儿园基本都没有沙池、戏水池、直线跑道等这些必要的功能性户外场地。部分幼儿园设置了直线跑道,但存在道宽、道长不足,缺少安全的缓冲地带等。

篇7

第一部分 选题的意义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计划安排是根据幼儿园地教学计划以及对幼儿发展的要求来制定的。我国幼儿园是依据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来计划并实施一日活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按照空间角度来分,可分为室内活动和户外活动。户外活动包括户外游戏、户外学习、户外休闲运动等。

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把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求作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幼儿园户外活动对发展幼儿健康身体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有着极大的影响。作为幼儿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幼儿园户外活动是在开阔、自然的户外环境中,使得幼儿能够真正自由地开放地活动。幼儿在进行户外活动时,能充分地接触日光、新鲜空气、水、土、风等,有利于促进幼儿的环境适应能力。通过户外活动中幼儿的跑、跳、蹲等的练习,充分锻炼了幼儿的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增强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户外活动还能让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认知能力得到锻炼的机会,让幼儿体验到分享、移情的重要性以及养成良好的习惯。

国外学前教育对幼儿园户外活动格外的重视。欧洲国家中,北欧的挪威、瑞典等由于地理环境的优势,在开展学前教育课程中充分重视户外活动.英国学前教育理论研究人员和一线教育工作者普遍认为户外活动对幼儿身心发展较室内活动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英国教育机构的主要活动中注意兼顾室内活动与户外活动,常见的活动活动区包括玩水区、玩沙区、体育区等。美国保育学校的教学内容包括室内活动和户外活动(如玩大积木、大型玩具,爬迷津梯,去动物园等)。日本学前教育健康领域强调要在大自然和户外开展幼儿健康活动.日本幼儿园户外活动重视的是幼儿多种体验的获得,是积极情感、态度的形成.我国对幼儿园户外活动开展的研究较少,主要是对体育活动、户外游戏、户外活动场地环境等的研究。如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生郑晶,对武汉市幼儿园户外游戏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生田丽莉,对长沙市幼儿园体育活动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当然也有对户外活动的研究,如朱家雄对国内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及设备进行过调查研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健康领域中,提出有关户外活动的要求: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与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幼儿园在实施过程中,会依据本园的教学特点来开展户外活动。在实习期间,笔者发现幼儿园户外活动的时间比较零散,主要是在晨间户外活动、教学活动之后、午睡之后,每次大约20分钟左右;户外活动的组织形式以户外游戏为主,玩大型玩具、荡秋千、攀岩、玩沙包、毽子等;幼儿园每个年级段户外活动会受本班所在的地理环境的影响之类的问题。

由于当前对幼儿园户外活动的调查研究比较少,尤其对丽水市幼儿园户外活动的调查少之又少。因此通过对丽水市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现状调查,了解户外活动开展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包括户外活动开展的持续时间及开展频率、户外活动的场地及设备、教师在组织户外活动中遇到的疑难等,并对户外活动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对今后幼儿园开展户外活动提供些许帮助。

第二部分 有关幼儿园户外活动现状的文献综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

幼儿园的户外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多种材料,采取多种形式,享受空气、阳光等自然因素进行锻炼的积极措施[1].它一般包括户外学习、户外运动以及户外休闲活动(如春游,亲子户外活动)[2].

在本次调查研究中,幼儿园户外活动是指在幼儿园建筑物以外的露天场所,由教师组织、幼儿自由进行的活动。本研究从户外活动的场地、设备,户外活动开展时间与频率,户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几方面进行调查研究。

二、相关研究

在相关文献中,研究者主要通过问卷、实地观察法、测试、访谈法等方法调查了国内目前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现状,研究结果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一)有关户外活动场地研究

冷小刚在1994年对上海市市区幼儿园体育活动现状进行了调查。从他的调查可以看出:

1.上海市区幼儿人均体育活动场地面积从1988年的平均1.05㎡升至1994年的平均2.06㎡[3],已经慢慢接近《规程》规定的人均2.4㎡,但是数据显示只有15%的幼儿在平均2.5㎡[4]的场地上进行体育活动。

2.上海市区幼儿园中水泥地的面积远远大于草地、山坡面积,这样的场地现状是不适合幼儿的发展。在1999年,冷小刚又对上海、天津、广州、成都四个城市幼儿园体育活动再次调查,发现:1.平均每个幼儿实际活动场地面积为6.3㎡[5],已大大超出了《规程》中的幼儿人均面积要求。2.幼儿园中水泥地的比例很大,为45%,相当于草地、泥地、塑胶地和玩水池的面积和(46%)[6].这种场地类型是不适合3-6岁幼儿的身体发展。

2007年大连市幼儿园幼儿人均活动面积为3~4㎡[7],与《城市幼儿园建筑面积定额(试行)》中的规定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每生4㎡有些出入,难以保证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充分的活动空间。此外,每个幼儿园的户外环境也不一,有的以草坪为主水泥地为辅,而有的多为水泥地草地很少。在2010年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生郑晶对武汉市幼儿园户外游戏现状的调查中,发现户外游戏场地最常见的区域是集体运动场和大型组合运动器械区[8].所有的样本园多具有这些设备。另外83.3%的样本园设置自然区,55.6%拥有沙水区[9].然而自然区和沙水区在实际户外活动中起到的作用很少,有的沙水区无水,有的仅有沙池而无水池,有的养殖区荒废。

2011年浙江大学硕士生孟成伟对丽水某幼儿园户外环境进行调查,从他的调查中发现:户外集体游戏场地有2个,包括大班游戏活动场地(30米地跑道)和小班游戏活动场地[10].其户外固定器械活动场地--组合式大型游戏器械有2个,一个分布于校门口到教学楼的通道东侧,铺有草坪;另一个在走廊的西侧铺有软质塑胶。另外沙池是孤立在两栋建筑物之间的[11],不利于幼儿的户外活动发展。而2011年田丽莉关于长沙市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的研究表明整体偏少,以不带塑胶跑道场和泥地为主,这限制了幼儿的户外活动的空间。

(二)有关户外活动器械的研究

相对于户外活动场地的研究。户外活动器械的研究就比较少。

2010年武汉市幼儿园户外游戏玩具的配置情况如下:88.9%[12]的样本园拥有滑梯,83.3%[13]样本园配有大型多功能组合式玩具,55.6%[14]的样本园有秋千、荡船类玩具,有攀登架(网)的样本园占61.1%[15],而跷跷板、木马、平衡桩等的拥有率相对较低。然而2.4%的幼儿教师表示,近三年本幼儿园的户外游戏玩具设施几乎没变[16].2007年大连市幼儿园体育设备比较齐全,但是普遍存在过时落后的现象。[17]

1994年冷小刚的调查中显示出,上海市区幼儿园幼儿占有小型器械的比例为1∶1[18],大型与中型器械与幼儿的比例为50∶1、10∶1[19],由此看出每个幼儿都能参与体育活动,等待时间较少。1999年,冷小刚的调查显示:幼儿占有小型器械比例为1∶3.5[20],幼儿与固定器械比例为20∶1[21].而中大型和小型的运动器械种类平均每所幼儿园有9.3和18种[22].这数据说明近年来幼儿园重视运动器械的投入。

(三)有关户外活动开展频率及持续时间的研究

从2010年武汉市幼儿园户外游戏的开展来看,超过半数的教师每天开展1~2次的户外游戏[23],但仍有30.9%的教师每周才开展3~4次户外游戏,甚至7.4%的教师每周开展1~2次地户外游戏[24].而户外游戏持续时间在半小时以内的有80.9%,另外19.1%的教师会让户外游戏持续半小时到1个小时[25].

2011年田丽莉发现,长沙市89%[26]的幼儿园能将体育活动时间安排在2个小时及以上,而11%的幼儿园没有达到《规程》的标准[27].

(四)有关户外活动组织形式的研究

在冷小刚1994年的调查中发现,参与调查的所有幼儿园都将《规程》中提出的每天必须安排1个小时户外体育活动落实在一日安排中,只是在时间的具体安排上种类繁多[28].1999年,上海、天津、广州、成都四地所被调查的幼儿园中54%的幼儿园达到了2小时甚至2小时以上的体育活动[29],并以集体和分散相结合的组织形式[30]来开展户外体育活动。2007年,宁姝对大连市幼儿园体育活动现状展开现状调查。他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安排的内容单一[31]. 然而在田丽莉于2011对《长沙市幼儿园体育活动开展现状调查分析》一文中,可以了解到长沙市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有户外体育活动、早操活动、远足和短途游览、幼儿运动会和体育教学活动[32].由此可以看出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形式呈现出较丰富的趋势。

这些研究中,都涉及到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现状。无论从幼儿园户外环境的布置,还是户外游戏的开展,户外体育活动的开展,都能了解到部分幼儿园户外活动的开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保育员: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52-53.

[2]王春燕。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幼儿园课程[M].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28-335.

[3][4][18][19][28]冷小刚。1994年上海市区幼儿园体育活动调查报告[J].上海教育科研,1996,(01):47-48,44.

[5][6][20][21][22][29][30]冷小刚执笔。1999年我国部分省市幼儿园体育活动现状调查[J].学前教育研究,2000,(06):20-21.

[7][17][31]宁姝。大连市幼儿园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7,(01):15-17.

[8][9][12][13][14][15][16][23][24][25]郑晶。武汉市幼儿园户外游戏现状与对策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0.

[10][11]孟成伟。幼儿园户外环境营造研究--以丽水市机关幼儿园为例[D].杭州:浙江大学。2011.

[26][27][32]田丽莉。长沙市幼儿园体育活动开展现状调查分析[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1.

第三部分 研究框架

(一)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幼儿园户外活动的概念以及相关理论,了解幼儿园户外活动的国内外现状及理论,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二)在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参考效度、信度高的问卷,制作本课题研究需要的问卷样本。通过对丽水市区部分幼儿园的问卷调查,采集在丽水市区幼儿园户外活动情况的数据

(三)通过数据和理论知识,对丽水市区幼儿园户外活动现状进行阐述。

1.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的基本现状

2.户外活动的器械配置

3.户外活动开展的基本情况

4.户外活动中的幼儿教师

(四)分析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现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策略

第四部分 研究(工作)步骤、方法及措施(思路)

一、研究的步骤

1.2012年5月1日--5月31日,确定论文研究方向,选择指导教师;

2. 2012年6月1日-7月4日,搜集资料,确定论文选题并开题;

3. 2012年7月5日-2012年10月15日,搜集资料撰写论文,完成初稿,接受中期检查;

4. 2012年10月16日-2012年12月5日,修改论文、定稿上交;

5. 2012年12月12日-12月31日,论文答辩;

6. 2013年1月1日-1月10日,依据答辩意见进一步修稿,按规范装订成册上交。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浙江高校网络图书馆等途径查阅大量国内外有关户外活动的专着期刊会议报告硕博士论文等资料,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研读、整理、归纳、概括,找出对本课题有用的信息,为本课题的开展奠定了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

(1)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本课题使用的问卷是在参考几篇硕士论文中的问卷样本信息,以及在查阅大量幼儿户外活动和幼儿教育资料的基础上,依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进行适当地筛选、调整,制定出信度相对较高的问卷。

(2)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该问卷是集中在一个时间段,由笔者本人去幼儿园向幼儿园教师发放问卷,并对教师做相关说明。

3.实地观察法

三、研究对象

丽水市区部分幼儿园,包括民办幼儿园与公办幼儿园,总共10所。其中的7所幼儿园参与问卷测试。

第五部分 毕业论文(设计)提纲

一、问题提出及相关研究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幼儿园户外活动的概念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一)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问卷调查法

(二)研究对象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的基本现状

1. 户外活动中常见的活动区域

2. 每个幼儿园户外活动区域的设置数目

3. 教师在组织户外活动时选择的户外活动区域

4. 户外活动区域的使用情况

(二)户外活动的器械配置

1.户外中大型玩具的配置

2.移动的和自制的户外活动玩具

3.户外活动玩具设施的变化更新情况

(三)户外活动开展的基本情况

1.户外活动开展的频率

2.户外活动开展的持续时间

3.户外活动开展的活动内容

4.户外活动开展的形式

(四)户外活动中的幼儿教师

1.幼儿教师对户外活动的态度

2.教师在户外活动中扮演的角色

3.教师在开展户外活动时所遇到的困难和考虑的因素

4.户外活动冲突时教师进行的调整

5.教师对现在的户外活动提出的建议

五、总结与建议

(一)不同性质的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差异大

(二)户外活动场地种类多样化,但是利用率不高

(三)户外活动中的中大型玩具设备利用率高

(四)移动玩具种类多、数量较少,自制玩具种类较少

(五)户外活动组织形式以集体活动为主

(六)外活动持续时间短,活动频率较低

篇8

【关键词】儿童佝偻病;临床防治;效果观察

虽然儿童佝偻病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呈现出连年下降的趋势,但是其发病率仍然比较高,因此,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治疗策略是临床防治儿童佝偻病的重要措施。笔者对29 例儿童佝偻病患儿并通过增加户外活动次数进行预防,或采用补钙、补维生素D、补锌以及补维生素AD滴剂(即鱼肝油)等进行治疗,取得了不错的临床疗效。现在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09 年1 月至2011 年5 月来我院小儿科体检的256 例儿童佝偻病的病情进行汇总统计。其中男孩136 例,女孩120 例;年龄3 个月至3 岁。256 例儿童中,有29 例患有佝偻病,患病率为11.3%,其中男孩16 例(55.2%,16/29),女孩13 例(44.8%,13/29)在体检过程中,我院详细登记儿童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出生情况以及喂养情况等多种信息,而后进行全面体检并询问儿童的病史、维生素D与钙剂的服用情况、骨骼变化检查、腕部X线检查以及血生化等。最后,采集30 μL儿童左手无名指末梢血,利用BALP金标法来测定BALP(骨碱性磷酸酶),当BALP≥250 U/L时可以确诊为佝偻病。根据《小儿四病防治方案》中修订的佝偻病诊断标准,我院29 例儿童佝偻病患儿全部为轻度佝偻病。29 例患儿详细资料见表1和表2。

表1 儿童年龄和患病结果分析

患儿年龄

患儿数量[例(%)]

男孩16例(55.2%,16/29)

女孩13例(44.8%,13/29)

3个月至6个月

6个月至1岁

1岁至3岁

6(37.5%,6/16)

6(37.5%,6/16)

4(25.0%,4/16)

5(38.5%,5/13)

6(46.2%,6/13)

2(15.4%,2/13)

表2 佝偻病患儿与日常生活行为分析

项目分析

佝偻病患儿数量[例(%)]

喂养方式

维生素D给予情况

户外活动

奶粉喂养

母乳喂养

混合喂养

按时给予

很少/从未给予

每周1次至2次

每周3次至4次

每周5次至6次

15(51.7%,15/29)

10(34.5%,10/29)

6(20.7%,6/29)

7(34.1%,7/29)

15(51.7%,15/29)

13(44.8%,13/29)

7(34.1%,7/29)

6(20.7%,6/29)

1.2 方法

针对患儿的具体情况,综合采用增加户外活动次数、补钙、补维生素D、补锌以及补维生素AD滴剂(即鱼肝油)等防治策略。

1.2.1 预防措施

多进行户外活动。一般情况下,每周晒3 次太阳,每次持续15 min左右便可以获得身体需要的维生素D量。本组研究显示,户外活动每周5 次至6 次,只有20.7%的儿童患佝偻病,低于户外活动每周1 次至2 次的44.8%的患病率。

1.2.2 治疗措施

当儿童开始患病时,可以采用一下措施进行针对性治疗:

①口服钙剂:钙吸收有2 种形式,一种是在维生素D和甲状旁腺素的作用下,通过小肠主动吸收;另一中是钙在小肠的浓度很高,使钙被动吸收[1]。本组研究采用两种补钙方法:第一,钙尔奇D300。含磷酸钙和维生素D3,它可促进钙、磷在肠内吸收,并促进骨骼的正常钙化。每次1 片口服,每日1~2 次。第二,保健钙糖片。含葡萄糖酸钙和维生素D2,主要适用于儿童钙质补充,每次3 片,每日3 次。

②补维生素D:采用突击疗法[2],即采用大剂量维生素D肌肉注射,维生素D每次330 万U或维生素D每次240 万U,2~4周后重复一次,以后2~4 个月内不必再用预防量,而不主张每天少量口服维生素D。

③补锌:补锌方式根据实际需要给予儿童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或者葡萄糖酸锌胶囊。

④补维生素AD滴剂:维生素AD滴剂,即鱼肝油,每克含维生素A3000 μg,维生素D75 μg,1 岁以下儿童每次3~5 滴,每天1~3 次,大于1 岁的儿童酌情增加用量。

2 结果

256 例儿童中,有29 例患有佝偻病,患病率为11.3%,其中男孩16 例,女孩13 例;29 例佝偻病患儿均全部治愈,在29 例儿童中,每周进行5 次至6 次户外活动时,只有6 例儿童患佝偻病,可知多进行户外活动可以有效预防儿童佝偻病的发生。

3 讨论

佝偻病可严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危害到儿童的健康,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小儿疾病之一。维生素D缺乏是导致该病的主要原因。维众多的研究显示[3-4],人体中超过90%的维生素D一定要通过日照获取,所以维生素D又被许多专家称为“阳光维生素”。因为缺乏维生素D而导致的儿童佝偻病占到佝偻病发病总数的95%以上,因此,可以让儿童参加户外活动的方式获得日照,进而获取所需的维生素D,可有效预防儿童佝偻病的发生率。

单纯补钙和补维生素D的临床效果不是很理想。目前国际上公认,钙剂中添加一定量的维生紊D是一种比较合理的组合,维生素D起着钙增效荆的作用,故长期补钙加维生素D剂量,是防治佝偻病的最佳选择。

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体内缺锌许多生理功能都会受到影响。儿童缺锌会出现各种疾病,不但身材矮小体重不增,而且使味觉发生改变,出现偏食、厌食和异食。小儿偏食、厌食,会影响钙磷的摄入量,是产生和加重佝偻病的重要诱因。

本组研究显示,综合采用增加户外活动次数、补钙、补维生素D、补锌以及补维生素AD滴剂(即鱼肝油)等防治策略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国海,梁亚丽.杜全宇.儿童佝偻病的防治研究进展[J].现代临床医学,2010,(01).

[2] 裴敏昕,唐巧云.不同药物治疗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09,7(7):82.

篇9

一、统筹规划,开拓游戏活动的空间

《纲要》中提到“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在开展晨间户外游戏之前,教师应对活动场地作全面规划,从整体布局上考虑一切因素,活动区的开设、活动区的空间、开设的位置以及对周围环境的要求等。我们根据幼儿体育活动的动作技能要求以及活动材料的性质,将幼儿的晨间户外活动分为五个区域:钻爬区、投掷区、平衡区、球类区、一物多玩区。在钻爬区,幼儿通过练习学蜗牛爬、玩椅子游戏等不同钻爬动作,提高其肢体动作的协调性;例如:下雨了,一群小蜗牛爬呀爬,一个接一个,爬进山洞躲雨了。幼儿在儿歌下比赛钻爬,不仅提高他们肢体的协调性,而且让幼儿养成整齐排队的常规。例如:教师创设“秋天丰收”的游戏情景,幼儿利用推小车,走独木桥模仿农民伯伯摘果子,从中练习走跑、平衡、跳跃技能,体验户外游戏活动带来的快乐。

我们还要充分考虑安全因素。根据我园的实际情况,我们将投掷区设置在场地边缘,并留出较大的区域空间,以此控制投掷方向,保持安全距离。钻爬区和平衡区对运动空间的要求都不高,且两种活动有较大的关联,因此将这两个区域设于相邻的位置。球类区和一物多玩区运动量大,都需要较大的运动空间,宜分隔一段距离,避免相互干扰,以满足幼儿各种自创游戏的需要。

二、废物利用,丰富游戏活动的材料

活动材料既是激发幼儿兴趣的刺激物,又是开展锻炼的物质前提。我们以往只为幼儿提供比较单一的活动材料,往往都是些现成品,对幼儿限制比较大。为此,结合我园的特色――绿色环保,从废物利用出发,在投放活动材料时注意到了以下几点:一是注意活动材料的丰富性。我们户外活动的材料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中弃之不用的物品,有塑料类、纸类、木材类等,突出每个班的特色。例如:小班以纸类主打特色,利用废旧纸盘做成飞盘,结合游戏儿歌“纸盘纸盘我会飞,飞得高,飞得低,飞到草地上。”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到纸盘还能飞起来的特点,锻炼了孩子们的手部力量,知道让飞盘飞得远的方法。二是注意活动材料的层次性。幼儿的能力有高有低,我们在投放活动材料的时候还要照顾到幼儿的个别差异,注意投放材料的层次性,注意到高低、大小的摆放,给予幼儿不同难度的操作。

三、因地制宜,开发游戏活动的资源

幼儿晨间户外游戏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各种资源的支撑,孩子们借助各种资源进行创造性的游戏,发挥出了资源的真正价值。

1.根据园情,综合利用各种资源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环境资源,例如:围墙、走廊、花园、草地等作为孩子们娱乐的场所。对于有围墙的区域最适合设置投掷区,可以悬挂、壁挂一些器械,可以避免投掷物投出活动范围。室内的走廊,可以在地面画一些格子,让幼儿进行跳格子游戏,锻炼其跳跃的能力;花园也是幼儿的一个好场所,幼儿在花园以情景式的游戏进行玩耍,如:设置情景“蝴蝶找花”,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开展游戏,利用花园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自主地尽情游戏。

2.户外活动体现趣味性、情景性

寓教于乐是幼教工作中一条切实有效的途径。在组织幼儿晨练活动时,我们主要通过预设以及与幼儿共同生成游戏情景来增强幼儿晨练的积极性。一是教师预设游戏情景。利用滑滑梯当作独木桥,幼儿翻过小山坡,走过独木桥后栽种一棵小树苗。二是与幼儿共同生成游戏情景。例如在一次晨练活动中,孩子们发现天上有一架飞机,他们把自己当成一名飞行员,模仿飞机的姿势跟着飞行。于是我组织幼儿进行听信号做动作的游戏活动,让小小飞行员准备、起飞、飞机飞高了、飞机飞入云层了、飞机飞低了、飞机降落了。

四、创新方法,增加游戏活动的体验

1.集体练习与分散活动相结合。集体与分散交替进行,不仅能调控幼儿的运动量,还能体现幼儿在先、教师在后的原则,让幼儿充分体验运动的快乐。例如:在多样玩绳游戏中,教师先可以让幼儿自由探索玩绳,根据幼儿的玩法总结绳子的玩法,再选择几种有趣的玩法集体练习,这样既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又能实现教学活动目标,掌握基本的技能。

2.分组重点指导与全面指导相结合。每次晨间户外活动时,我们两位老师同时进班,采用分组指导与全面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使幼儿的活动能力在不同层次上得到提高。方法是:一位教师重点指导其中一组幼儿的锻炼,或精心指导幼儿学习新的技能,或鼓励幼儿发挥创造力,挖掘新玩法,让幼儿互相学习;另一位教师则作全面细致的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并予指导。

五、调整策略,优化游戏活动的质量

篇10

【关键词】观察法;幼儿园;体育活动;亲社会发展

一、运用观察法评价幼儿园户外活动的优点

幼儿园户外活动评价是指多途径收集记录评价信息的方法,而作为幼儿园教师经常使用又便于操作的当属观察法。观察法可以从时间、空间的不同角度对幼儿户外活动进行事件描述、事件分析、事件总结从而达到评价的最终目的。还可以运用观察法对幼儿个体行为表现及教师开展的集体教学活动评价的幼儿发展。

二、运用观察法详细记录评价户外体育活动

我园运用观察法评价幼儿在户外体育活动中观察他们的情绪状况、兴趣爱好、认知和经验水平,从使用操作材料的情况以及语言的发展水平,发展幼儿社会性的表现以及在户外活动中幼儿个体的自主操作性和创造性的行为延伸。

1.运用观察表格详细记录户外体育活动的内容有助于教师评价

2.分析记录户外体育活动观察表评价的有效性

表1-1教师们首先需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材料(幼儿可以自主选择)并结合周围的场地环境(根据我园地理环境进行划分的攀爬、角色区、综合建构区、沙水池区、车类区等五大区域)是怎样使用的?使用材料时是否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是否有更多的以物代物的假想性游戏行为?是否能灵活地处理材料不足的问题?[2]游戏的来源或幼儿的生成既是该活动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可以追溯到《主题课程》或者是幼儿的生活经验,前者是依托教材与主题教育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后者则是在幼儿已有的经验基础上生成或者是延伸。观察记录中的操作以及语言思维幼儿教师可以实事求是的记录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材料之间的叙事性描述重点在于记录在体育活动中发生问题之后他们是如何解决的?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他们的行为有着怎样的变化?是否能够选择合作分享谦让、守规则等方式解决问题?作为活动的支持者参与者和组织者幼儿教师应该怎样对活动进行整理分析与评价,为下一次体育活动的开展调整策略。

三、运用户外体育活动观察表评价幼儿的亲社会发展

在幼儿观察记录表上我们为你会发现幼儿在沟通、合作、安慰、轮流的行为中渐渐能够去解决一些在户外体育活动中突发的事件。这一点充分体现了幼儿在户外体育活动中的亲社会行为的倾向。怎样评价户外体育活动中幼儿的亲社会发展?亲社会发展其具体情况为,中班幼儿仅在同情行为和安慰行为方面有明显发展;大班和学前班幼儿的帮助行为、捐助行为、合作行为、分享行为、守信行为和轮流均有一定发展。进一步通过实验验证情境启动下的户外体育活动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促进作用。我们以大班户外体育活动《解救小动物》为例进行分析

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评价包括四个因素[4]即情感因素、责任因素、利他因素、协作因素作为评价幼儿规则行为的遵守、关爱同情、分享互助等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户外体育活动在亲社会行为发展中通过目标的预设在行为中观察、详细记录,以同情、感激、助人、坚持的标准评价幼儿的表现。

总之,运用观察表格详细记录户外体育活动的内容有助于教师评价或分析幼儿的发展特别是亲社会发展,规范幼儿在室外的游戏和体育活动,有力地提升幼儿的发育和学习。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董旭花,幼儿园自主游戏观察与记录――从游戏故事中发现儿童[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