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合同纠纷范文

时间:2023-07-06 17:42: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经营合同纠纷,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经营合同纠纷

篇1

【关键词】合同管理;经营管理;履约

0引言

合同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内容,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成本优化控制、利润收益的提高以及经营风险的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全面的合同管理不仅仅是简单的合同双方的要约、承诺以及签约过程,而是与企业的法律部门、生产经营部门以及质量管理等职能部门密切相关的综合管理。因此,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中,必须充分重视对合同的管理,通过建立完善的企业合同管理体系,防范合同风险的发生,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确保企业战略发展规划的实现。

1新时期强化合同管理对企业生产发展的意义研究

(1)强化合同管理是规范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基本保障。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是以经济利益作为活动目标而建立的商品经济关系,这种基本关系的确立以及维系,主要是通过经济活动的双方通过签订具有法律效力,能够约束具体经济活动的合同来执行。因此,合同管理是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联系经济活动参与各方的枢纽,也是规范约束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保障,是实现市场经济规范有序运行的基本要求。

(2)合同管理是维护企业自身权益的基础。合同的实质就是经济活动参与方作为独立的民事行为主体实现商品交换的形式,合同是经济活动参与方达成一致协议的法律约束文件。所以,合同管理也是维护企业自身在经济交易活动中合法权益的基本保障,完善的合同管理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避免经济交易纠纷的发生。

(3)合同管理是确保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市场经济发展全球化趋势明显,完善合同管理制度也是遵循市场规则与顺应国际市场交易需求的基础。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企业若寻求长远发展,必须实现自身经营管理的规范化。因此,必须通过强化合同管理,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有序正常开展。

2新时期企业合同管理问题分析

(1)合同签订前期缺乏相应的调查分析与决策论证。部分企业在签订生产经营合同之前,未能经过充分的市场调查论证,对自身的生产经营能力评估不足,导致合同签订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履约困难,出现合同纠纷

(2)合同签订流程不规范。合同签订过程中法制观念淡薄、合同主体形式不当、合同文本不够规范、合同的规定不够清晰明确等现象在现阶段企业合同管理中时有发生,这不仅直接影响合同的法律约束效力,甚至有可能造成合同纠纷的发生。

3企业经营管理与合同管理优化模式研究

3.1合同签订前期的生产经营管理准备工作

(1)市场调查与市场预测。在合同签订之前,首先应该对市场行情进行充分的调查并作为签订合同的参考,只有充分明确市场情况,才能合理的决策,避免盲目生产,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同时,在对市场充分调查后,应该综合预测近期、中期以及远期内的市场需求状况,将调查结论与预测结果作为签订经济合同的参考依据。

(2)做好宣传。无论是针对产品还是服务,企业均需要提前做好宣传工作,详细的对产品或者是服务的用途以及质量进行宣传,提高在同类产品市场中的占有率。强化宣传不仅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同样也是扩大合同关系的必要手段。

3.2合同签订阶段的管理工作

(1)合同双方的洽谈。合同双方的洽谈,其实质就是参与签订合同双方的要约以及承诺过程。因此应该根据合同签订的主要涵盖内容,成立专门的合同谈判团队,明确合同中所有的技术条款要求以及商务条款要求,制定完善的谈判方案,并确认谈判结果作出完善的记录,作为合同文书制定的参考依据。

(2)对合同内容进行法律咨询,规范签订的合同文本的样式。在协商洽谈结束后,企业应该针对合同是否合法,是否有效,进行全面的法律咨询。借助法律咨询机构或者是交由熟悉法律政策要求的专业管理人员,对合同情况进行准确的判定。同时,在合同草稿经过双方的磋商修改后,建立合法、有效、规范、确定的合同文本,需要注意的是必须保证合同文本的明确清晰,避免因为合同条款的误读造成合同纠纷的发生。

3.3履约过程中的经营管理

(1)对合同进行分类登记,并做好履行合同的准备工作。在合同签订结束后,应该交由相关部门登记保管,并建立台账。同时,督促生产经营等职能部门,按照合同要求,做好材料采购、生产技术准备、资金筹措等等相应的准备工作。

(2)合同的检查以及交付管理。在合同签订后,企业相关部门应该定期组织合同管理人员按照合同要求对生产或者经营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确保进度以及质量标准能够满足合同的规定。出现问题时及时解决,确保能够按照合同要求履行义务。同时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标的的交付,确保合同的顺利履行。

3.4合同的变更与终止管理

企业如果需要对合同进行变更管理,首先必须确认双方合同的有效性,并在经过一致的协商洽谈后进行变更。必须保证变更内容符合法律规定,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完成变更处理。当合同中规定的法律实施出现后,合同中规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即终止。合同的终止应该严格按照合同法中的规定,依法按照相应的手续办理。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避免合同纠纷的发生,在确定合同终止前,必须对合同的履约情况进行全面完善的履约评估,保护合同双方的合法权利。

结语

合同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环节,不仅仅是要约以及承诺的过程,而是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息息相关的管理科学。企业合同管理涉及到生产经营、销售服务以及技术质量等各个部门,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企业若在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下生存发展,必须强化自身的法律保护意识,重视合同管理工作,通过合同管理来规避经营风险,提高整体经营管理水平与市场竞争能力,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郑茂.对当前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合同管理的策略分析[J].中华民居,2010(9)

篇2

关键字:工程项目 分包合同 纠纷风险 规避和对策

随着施工企业经营开发的力度加大,中标项目越来越多。但是,企业的资源增长速度将无法满足经营开发的需要。企业必然将自身的资源用于重、难、险工程和对企业开拓市场有利的工程。再利用社会资源,把一些一般工程进行分包。分包工程的增多,分包合同纠纷风险也增大,给企业持续、健康和科学发展带来很大风险。因此,对工程项目分包合同纠纷风险的规避和采取有效对策,是非常必要的。

1、目前采用的分包模式

目前,多数施工企业主要采用专业分包、劳务分包两种,也采用混岗作业方式作为两种分包的补充。

2、常见的分包纠纷风险问题

2.1 专业分包常见的纠纷风险

2.1.1 分包方拖欠工资纠纷风险

分包方除主要管理人员外,对招用的员工往往不签订用工合同,而采用口头协议。工资发放则采用拖欠、克扣等方法,不按时发放。把资金转移,待施工生产进入或节日关头,资金十分紧张时,员工因领不到工资而罢工。分包方再把拖欠问题的矛盾转移给主包方,叫闹事员工到主包方要钱,产生纠纷。

2.1.2 分包方冒用主包方名义对外采购欠帐或签订合同纠纷风险

分包方在施工中,其材料来源主要部分由业主或主包方供应外,自己也需采购大量材料,租赁机械设备。他们在外面打着主包方的名义,采取签订合同、打白条等手段骗购,然后拖欠付款,其行为过程主包方一点不知,待到事情发生时,分包方仍将风险转移到主包方,使主包方承担连带责任纠纷风险。

2.1.3 分包索赔纠纷风险

分包索赔在分包方又叫二次经营或费用补偿。这种纠纷和解和调解的难度很大,往往主包方吃亏,直到走上仲裁或诉讼。索赔的理由一般是费用索赔和工期索赔。从表面看,与主包方向业主索赔的理由和方式一样。但是,从以往的纠纷案例来看,多数是主包方败诉,就其原因,分包索赔有以下内容让主包方无法陈述:

a.分包合同本身违法

按照《建筑法》、《招投标法》等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分包的工程不能是主体工程结构或工程量不能超过总量的30%.而施工企业分包出去的合同无法满足这一规定。

b.钻主包方的管理漏洞

主要表现有:

①分包方的企业资质是挂靠的或是假资质或分包方是通过关系介绍来的,主包方设防不严或根本就没设防,合同签订后,形成事实合同;

②利用主包方领导一些口头表态,利用主包方管理人员的手写条子做原始资料,利用技术人员的变更设计交底书,因为有些条子、变更设计交底书签发出去后,根本没实施,但原始条子、变更设计交底书未及时收回,最后成为证据。

③打质量举报威胁牌,按照分包合同规定,分包方需要与业主、监理的往来必须通过主包方。但是,分包方在施工中,往往采取非正常手段,主动与业主、监理接触,在工程施工时,偷工减料,改变原设计施工后进行隐蔽。当索赔无法得到满足时,用此要挟、威胁主包方。

④利用不正当手段,达到其目的。

c.利用主包方的怕打官司的心理。

主包方通常怕打官司,因为无论官司大小,主包方的信誉、资质、资金和精力等都要受到损失。而分包方则不怕,他的生存空间是主包方无法比的,一旦打官司,就采取“死缠烂打”。

2.2 劳务分包常见的纠纷风险

劳务分包纠纷风险相对于专业分包的纠纷风险要少得多,主要包括拖欠劳务费纠纷;工程安全、质量、变更工程量举报纠纷。安全、质量、变更工程量举报纠纷往往由拖欠劳务费纠纷引起。

3、分包合同纠纷问题的风险规避和对策

按照分包工程发生合同纠纷的特点,必须从分包前的分包策划,分包队伍的选择,分包合同的签订,分包队伍施工过程合同管理,合同后评价方面进行风险分析,风险规避和转移,对无法规避和转移的风险,要有相应的对策。

3.1 实施分包策划

工程有可能中标前,对工程的资源进行预配置,使其对中标后的分包量、队伍有预安排。中标后,对分包工程进行分包策划。它包括拟分包的项目,工程量,选择什么队伍,达到什么分包目标、分包纠纷风险预测等内容。项目部编制工程分包策划书,上报批准。

3.2 严格选择分包队伍

选择分包队伍是分包工程的十分重要的任务之一。《招投标法》对分包有明确的规定,只要严格按招标程序选择队伍即可。值得说明的是,施工企业必须建立分包方档案库,使资质合格,信誉好,队伍实力强的分包方能作为首选队伍。对那些打招呼队伍,关系户队伍,应慎重选择或拒绝。

3.3 结合工程实际,细心签订合同

合同签订必须明确是专业分包合同还是劳务分包合同。目前,许多施工企业都有自己的合同范本或格式合同。但很多合同采用范本签订合同后,执行中发现合同漏洞多,可操作性差,又没有及时进行协商补充协议,造成签订时就留下后患。因此,合同签订一定要结合工程具体情况,认真对合同范本内容尽心研读,进行补充完善后再签订。建议推行分包方缴纳履约保证金制度。

3.4 用铁的制度,严格合同的管理

合同生效后,合同的管理是合同能否兑现的核心任务。也是合同纠纷风险出现的阶段。合同的管理,要抓好以下方面。

①成立分包管理组织机构以项目经理为首,成立分包工程管理小组,人员定岗位、职责,尽量专职,制订奖、罚制度

②抓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分包合同安全管理、进度管理比较直观,也好落实。质量管理抓住隐蔽工程、原材料质量、工程外观质量这三个重点,施工中设专人(素质高、懂技术和质量管理)全过程旁站控制,让分包方无偷工减料的机会,杜绝存在质量举报的可能。

③抓工程款控制。工程款的控制与工程质量控制同等重要,某种意义上说更重要。工程款控制抓好以下几点:严格按合同计量条款计量;监督按月支付员工工资,必要时其员工工资;掌握其对外采购的资金使用情况,对其采购金额大的合同,代其付款;及时对双方往来的帐目清算并完善手续;及时对双方共用项目费用分摊。

④协调对内对外关系。对内对外的关系,主包方一定要坚持不让分包方独立参与。

3.5 抓主包方的廉正建设

要搞好分包工程的管理,减少纠纷风险,主包方必须抓好廉正建设。也就是人的管理。要杜绝口头表态承诺,及时将一些没用的字据收回处理。要拒绝分包方的“糖衣炮弹”。同时,合同执行人员也要处理好来自上级或关系户的一些影响合同执行的压力或阻力。

篇3

关键词:集体企业 合同 管理

一、集体企业合同管理的概况

合同管理是对企业自身的合同依法进行订立、变更、解除、转让、履行、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

作为市场经济为主体的集体企业,在具体的经营管理中要以《合同法》为依据,在法治环境制度下不断更新企业合同管理的观念和意识,实现合同管理机制与运行机制的创新,做到"机构、人员、制度三落实",运用科学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依法经营,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提高其经济效益,服务于集体企业的建设和发展。

合同管理是集体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体企业管理观念和管理方式相结合的管理,而且集体企业的合同管理是自我管理。

合同管理是预防、控制、协调、制约的有机结合,既要严格管理又要积极治理,既要发挥集经处指导约束力,又要注重集体企业中的合同管理特点,务实地做好集体企业的合同管理工作。在具体的合同管理实践中,集体企业合同管理一般应坚持适三个原则:一是适应发展、与时俱进,二是依法管理,保护集体企业的合法权益,三是协同管理,预防违法行为。

二、集体企业合同管理的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集体企业也在不断开拓新的市场领域,合同应用也更加广泛。为此,企业在经营中的合同管理有着它显著的重要性。

(一)合同管理与集体企业经营

1.合同管理是集体企业进行经营决策的关键环节。 企业经营管理的决策依赖于市场信息,而合同则是反映市场需求、价格导向的重要途径。随着集体企业走向市场,对不同领域的开发,合同成为其获得信息最广泛、最直接、最迅速的信息渠道,成为经营管理者提供经营决策的主要信息源。

2.合同管理是集体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必不可少的条件。企业经营离不开市场,走向市场所进行的多元化经济业务往来与合同的签订是密不可分的,社会经济的承诺依据就是合同。在物的流转中要签订买卖合同;工程施工要签订工程承揽合同;企业资金不足会与银行发生借贷关系,随后的经济往来中还要产生相关的抵押和担保合同。经营生产活动都以合同为依据,为此,只有遵循合同订立的原则,才能有效的参与市场竞争,只有善于利用合同和有效管理合同,才能适时地适应市场变化,满足市场需求,更好的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在竞争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3.合同管理是集体企业生产经营市场化的重要手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集体企业必须面向市场,向市场要效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适时地调整经营方向。为强化企业运行机能,集体企业只有加强合同管理才能协调好与社会主体间的经济组织关系,发挥以合同为纽带的桥梁作用,实现集体企业做大做强的发展目标。

(二)合同管理与集体企业的效益

集体企业走向市场并开拓新的市场领域,扩展经济活动规模离不开合同的签订。

1.集体企业的发展有赖于合同的管理。增加企业活力;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减少耗费,这些都与合同管理息息相关。所以,加强和改善合同管理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推动集体企业的发展。

2.集体企业依法护企有赖于合同管理。各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双方当事人需要进行资信审查;对于合同条款更需要反复推敲,深思熟虑后方可签订合同。合同签订后,双方当事人可互相监督履行责任和义务;发生合同争议或发现有欺诈行为时,及时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利益。

3.集体企业良好形象有赖于合同管理。信守合同,认真履行合同赋予的责任和义务,是集体企业依法治企的主要表现。随着经济腾飞,已将原本单一的经济制度带入了契约时代,合同信誉是企业的生存之本。

三、集体企业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各集体企业的合同管理制度大都建立并逐步完善,但是在合同管理上,还不完全适应集体企业深化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不重视资信调查

有些企业在签订合同前,为了急于成交而忽略了对对方的资信调查,对合同签订对方的企业性质、注册资金、资产状况及信誉,包括当事人的法人营业执照、工商年检记录、合同签订资格……没有详尽地核审,盲目地签订了合同,这样极易给日后的合同履行中带来不必要的困难,甚至会承担相应的经济损失。

(二)合同签订不规范

有些单位在使用合同文本中缺少应用性的知识,补充条款也不作具体的约定,缺少合同的主要条款,甚至连十分重要的项目条款也不作约定填写,诸如交货时间、付款时间、违约责任的承担及发生纠纷的解决方式等,还有的单位在合同的签订上,条款内容过于简单,使合同难于达到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目的。

(三)不全面履行合同

一些企业自身没有完全履行合同,尤其是具有一定行业优势的企业,淡化合同履行意识,其结果发生纠纷不仅会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关键还影响企业的经营形象。

(四)不重视合同管辖

协议管辖是指双方当事人在民事纠纷发生之前或之后,以书面方式约定诉讼的管辖法院。法律规定的可供当事人选择的法院有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所在地、标的物所在地。为避免延误纠纷,及时解决经营中的合同纠纷,最大限度地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对外签订合同时,应当有意识的争取与对方达成发生纠纷利于本企业所在地的法院管辖的协议条款,以利减少诉讼的基础上节约诉讼成本。

(五)合同发生纠纷和债权不及时妥善清理

目前,集体企业合同纠纷增加而主动少的问题比较突出,其原因之一是有部分企业领导不习惯依法解决合同纠纷;之二是怕影响双方合作的关系;之三是费用多,缺乏相应的法律知识,对案子本身吃不准怕有败诉风险。于是部分企业领导以放弃企业财产利益为代价,回避正常的诉讼活动。有的单位不采用合理的法律手段清理债权,长久多次派人催要,结果耗费大量的人工费和差旅费,加大了成本支出,最终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六)基础性合同管理不到位

一是合同管理制度不落实。有的单位各部门分头签订合同,各自保管互不沟通,合同管理人员不能全过程参与所有合同的签订和履行,无法审查合同的内容,使合同管理工作流于形式,起不到预防损失的作用。

二是企业相关部门缺乏对合同实施有效的监督控制,虽然制定了合同管理制度,但合同不履行审批登记手续,合同资料不存档,不建立合同台帐等问题十分普遍和突出,有的甚至将合同存件丢失。

三是合同报审报批制度不落实。目前,呼铁局集经处也明确要求各集体企业进行合同报审制度,但仍有一些企业使该制度流于形式,这将给企业在日后的经营中留下风险隐患。

四、集体企业合同管理的加强与完善

(一)普及合同法律知识,增强签订合同的观念和意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企业的经营活动离不开合同的签订。这就需要企业的相关人员,不仅要知道和懂得与经营相关的法律法规,还应掌握法律的操作技能,应知道如何签订合同,明白履行合同应当注意什么问题,避免遭到合同诈骗,全力维护集体企业的合法权益。

(二)把合同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重要日程,使其日常化、规范化、科学化

各集体企业都要把合同管理作为一项工作内容,纳入领导班子工作的议事日程,特别是对涉及数额较大或者关系企业重大经济利益的合同,要举办专门的会议进行审议,由主要领导把关,保证合同签订的正确性,符合法律的规定。

(三)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机构,配备相应的合同管理人员

在现有的集体企业中大都配备了兼职的合同管理人员,其职责是对签订合同进行法律性的审查,建立合同台帐,对合同进行保管、统计、检查督促合同的履行。

(四)应用科学理论和现代技术管理合同

在合同管理中,应用各种科学理论、现代管理方法和先进技术手段,是集体企业合同管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集体企业合同管理现代化、科学化的必然趋势。

篇4

关键词:民营企业;合同管理;法律实务

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其中作为商品交换的法律形式——合同,更是关系到民营企业的各个方面。因此,本文就民营企业合同管理进行了一些相关的分析和探讨,来帮助我国的民营企业加强对合同的管理,以便其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前景和生存环境。

一、民营企业合同管理的必要性

合同管理是民营企业经济法律关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民营企业合同是否可以依法进行和订立关系到企业的经营能否成功和对企业的法律评价产生影响。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需要合同管理

目前企业的各项制度实际上是让企业发展成为市场经济的利益中心。因此,对于我国的民营企业来说,要加强自我约束,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负盈亏,以订立合同的方式进行相应的经济活动。使用合同是民营企业在进行相关经济交易中的主要法律形式,民营企业的合同管理订立是现代企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企业提升经济效益需要合同管理

加强民营企业的合同管理是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合同的管理与企业的管理密切相关。如果没有合同管理,那么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就会失去基础。一个企业要进行产品的销售和生产,主要是凭借合同将其联结起来。而实效管理,说的是实现企业日常的生产和取得销售收入的过程。合同管理与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密切的联系在一起。通过加强对合同的管理可以使民营企业的经济取得更好的效益。

3、合同管理是法制经济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必须进入到市场的交往和竞争之中,才可以得到生存和更好地发展。要遵守市场制度,合同就是商业交易的法律形式。市场制度的根本表现方式就是合同法。民营企业可以通过对合同的管理,从遵循法律的角度进行企业的活动和经营,防止法律风险,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减少因为不知道相关的法律规定而带来不可避免的经济损害。

二、民营企业合同管理的原则和内容

1、基本原则

民营企业合同管理的基本原则,指的是民营企业的合同管理要遵循的基本要求和相应的指导方针。一般的民营企业合同管理的原则有以下几个方面:(1)依法管理。依法进行管理,是说民营企业对合同进行管理的时候,要根据与合同相关的法律来进行管理。严肃认真的执行我国的法律法规,将国家的法律规定贯穿到民营企业的合同管理的每个方面和每个环节。并且要正确的应对企业和企业,企业和国家,合同和法律等之间的关系。不为企业的利益而做出有害国家的事情;不钻法律的空子,不藏匿证据,不虚伪,保证企业的经营不违法。(2)预防为主。由于市场的多变性和经营人水平的有限性,企业在订立和履行相关的合同时,会碰到各种问题,从而产生纠纷,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防范和及时的应对,就会对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因此,民营企业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建立可行的合同管理制度,防患于未然。对此,需要民营企业的领导决策人建立并提高关于合同的观念及重视程度。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将合同管理当做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对合同管理过程进行相应的把握,使民营企业的合同管理理念得到宣传和普及。(3)经济效益和法律审查相结合。合同是联系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纽带。订立合同代表了一定的经济关系和企业的经营成果。一项合同通常代表了一个经济方案、一个技术的项目或者是一场生意的关系。对合同进行经济技术的核查才能保证合同的成效。合同只要订立就会有相应的法律后果,合同双方负责人必须依法履行合同上的条款。合同是在法律行为和经济行为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份合同,如果没有法律的保护,是很难完成的。而如果没有科学技术的成果和相应的经济支撑,合同也只是一个没有内涵的纸张。由上可知,对合同进行相应的核查,是民营企业合同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合同管理内容

民营企业合同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民营企业经营的许多方面,综合性很强。由于大部分民营企业的经营规模、管理制度不一样,因此,合同管理的深度和广度也有差距。一般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对合同法进行学习和掌握;二是健全企业合同管理组织,设置民营企业合同管理机构;三是给合同管理提供体制保证,建立民营企业合同管理体制;四是为解决合同纠纷提供法律保障,加快民营企业的法制构建;五是给合同提供外部保障,协调民营企业合同的监管机构关系。

三、民营企业合同管理过程及措施

民营企业合同的管理是一个相对流动的过程,这些过程分为合同订立前管理、合同订立中管理、合同纠纷管理和合同履行中管理四个部分。它们是密切关联的但又是相对独立的。

1、加强合同订立前的管理合同一旦订立了就必须被履行,因此在合同订立前,必须要认真的做好预备工作使合同订立能达到预期的结果。如果前期工作没有做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纠纷问题,产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以生产类的企业为例,合同订立前的管理含有以下步骤:第一,调查产品的供应状况和消费者的需求状况,并依据结果作出分析和总结,给是否签约合同当参考;第二,使用正确的预测方法,并在调查后的条件下,对市场的状况进行适当的分析和研究,保证合同的可行性;第三,通过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确定是否签约合同和决定合同的内容。

2、加强合同订立中的管理在合同订立的过程中,当事人必须核查双方的法定资格,信用度,资金及其完成合同的能力;确定合同谈判中的最低和最高界线以及进行谈判的人;合同的文字表达要清楚,双方的责任必须明确。

3、加强合同履行中的管理一是适当的布置合同中的任务并对合同的完成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确保合同的按时完成;二是领导要经常去基层进行考察,促使合同很好的完成。遇到问题,及时的做出应对,默契配合,保证合同的顺利完成;三是进行标的交付;四是按合同规定的方式进行结算工作。总之,合同是民营企业内外关系的法律形式,其订立和履行等各方面都会影响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所以,加强合同管理对民营企业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徐静 单位:河南永兴律师事务所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合同管理;法律风险;小微企业

合同,是企业与市场联系的重要纽带,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小微型企业,企业之间的经济往来都少不了这一重要的经济形式,而合同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将直接影响企业经营的成败,小微企业由于先天不足,更加需要注意合同管理法律风险的预判与识别,加强控制与防范,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保证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合同管理、合同管理法律风险及其组成

(一)合同管理的基本概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条的内容规定:“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管理,就是合同从达成意向、协商一致、拟定内容、双方或多方确定合同约定的权利与义务、签订合同、合同生效、履行、变更、解除直到解决纠纷、救济权利的全过程的管理,其中合同管理全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风险管理尤为重要。

(二)合同法律风险的含义及合同法律风险管理的组成。合同法律风险,是指合同在签订前,生效后,履行中,以及合同变更,合同违约的全过程中产生的同企业所希望达到的经营目标不相符的情况,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甚至严重打击的可能性。合同法律风险管理主要由以下两个部分组成:第一,合同文本的确定。合同文本的确定首先要确定签订合同的双方或多方是否合法合规,合同的内容是否合法合规,合同的权利和义务是否明确,这关系着合同是否在法律上被认可有效,从而约束和保护签订合同的双方或多方。第二,合同的可控管理。合同的可控管理是指企业针对合同风险管理,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系列的合同管理控制流程,通过对合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的分析,将合同法律风险控制在可控阶段,并加以改正,主要包括合同生效前和合同生效后的合同风险。

二、小微型企业合同管理基本现状及不足

国外对于合同管理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商业相对发达的国家,在经济活动初期就建立起来了相关的研究机构和部门,并以法律的形式将合同风险管理进行了明确,相比之下,我国企业,尤其是小微型企业对于合同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合同风险管理的应用推广力度也不够,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小微型企业管理团队对合同法律风险了解不足。小微型企业管理团队都是由技术作为创业基础,自身管理水平较低,很多小微型创业企业的管理团队更多的是靠日常经验和行为惯性进行管理,对于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尤其是合同法律风险认识比较浅薄,在合同风险管理上存在侥幸心理。

(二)小微型创业企业对合同风险管理的投入不足。由于创业初期的侧重点在维持企业运转上,以此确保企业能够生存下去,所以大多数小微企业没有更多的人力物力完善企业管理体系,只是在真正面临合同法律风险时才引起重视。

(三)小微型企业对合同管理全过程缺乏监督。小微型创业企业的管理团队管理经验不足,一般情况下,只会有基本的合同控制流程,并不会建立合同履行监督体制,即使有相关体制的企业,也由于重视程度不足等原因无法在实际的合同管理中加以贯彻和执行。

三、小微型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的预判与识别

合同是企业经营过程中寻求法律保护、获取应有权利的重要依据,但由于受到合同履行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可预见的因素影响,在合同履行完毕之前,合同会一直处于高风险状态,因此,作为管理水平相对薄弱的小微型企业,对于合同法律风险的预判与识别,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避免企业陷入经营风险的第一道防火墙。合同管理法律风险的预判与识别,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梳理法。所谓梳理法,一是要对合同管理部门和合同管理人员进行基本的问询,了解企业在合同管理方面的人力物力安排;二是对合同管理部门的权利和义务进行理顺;三是对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了解,全方面了解合同的履行情况;四是对企业合同管理制度进行排查,确保制度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

(二)目视法。即将合同从最初的草拟,签订,履行等全过程用流程图的方式表现出来,使合同管理工作可视化,这样能够直观地将合同管理中的关键性节点表现出来,高效识别出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风险。目视法要求企业有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流程和专门的管理人员。

(三)总结法。通过对已经履行完毕的合同以及相关合同纠纷案例的分析对比,针对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总结归纳出在合同管理中容易出现的管理漏洞和风险点,在日常的合同管理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控制。以上几种方法可以单独也可以交叉使用。

四、小微型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小微型企业在整个市场环境下,处于劣势地位,因此合同管理法律风险的有效控制与防范,可以避免合同法律风险带来的不必要消耗和损失,保证企业掘得创业初期的第一桶金,带来企业效益最大化,并获得进一步发展。

(一)合同签订过程中法律风险控制与防范。一是合同签订前,根据《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对合同实施主体的各项资质进行审查,确保合同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签订的,确保合同内容符合法律规定,合同表达意思真实准确,以保证合同的有效性。二是合同签订前,对合同的文本内容进行审查,确保合同所涉条款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不存在不平等,不能真实表述合同签订方真实意思或表述不清容易引起歧义的条款。合同内容应包括完整的不存在歧义的合同标的,时间,金额等。同时,还应在合同中约定如发生合同无法正常履行或者出现合同纠纷的具体解决方式。其中,关于约定的由仲裁机构解决问题的表述,必须写明仲裁地及仲裁机构。三是对合同签订方履行合同的能力,信用状况及签订合同的相对人身份进行调查,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和可执行性,防范因为上述原因而产生的合同法律风险。

(二)合同履行过程中法律风险的控制与防范。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主要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的合同违约,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要做到严密跟踪合同履行情况,及时发现可能造成合同违约的情况并加以制止,及时处理各类有可能影响合同正常履行完毕的不利因素。小微型企业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应该重视以下两点:一是合同履行过程中如需变更合同内容,必须确保变更内容符合法律法规要求,而且表达了双方或多方的真实意愿;二是合同变更必须以书面形式予以确定,为今后预防可能发生的合同纠纷留下证据。

(三)合同解除之后法律风险的控制与防范。合同解除,是指签订合同的一方或者多方按照相关法律或者合同中已经约定的内容终止合同中约定义务及权利的关系。合同的解除,一种是经过合同签订方协商一致,在合同文本中有合同约定解除条件的表述,当达成表述内容时,解除合同,即约定解除;另一种是合同在符合法律条件时自动解除,即法定解除。在合同解除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相应的法律风险。1.在确定合同文本时,应当着重审核合同解除的条件。约定解除合同是一种合同的保险机制,目的在于合同的一方或者多方出现违背合同条款内容时,能够按照合同解除的条件使合同解除,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同时为合同纠纷发生时做好保全,尤其是对于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处于劣势地位的小微企业,更应该在确定合同文本内容时,仔细斟酌合同解除的条件,以保证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及时解除合同,最大限度减少损失。2.合理行使合同解除权,明确合同解除避免法律风险。在合同解除时,应该合理使用合同解除权,特别是在约定解除的状态下,主动行使合同解除权的一方应当做好提前告知的工作,同时确保在行使合同解除权前,确认已经达到了双方或多方约定合同解除条件,避免出现合同解除无效,形成违约。同时,合同的解除应形成纸质解除协议,以作为日后发生纠纷时的依据。

五、小微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与维护

(一)聘请专业法律顾问对合同进行审核和管理。一般情况下,小微型企业不会设立专业的法律部门,也不会聘请专业法律人才对企业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进行防范和评估,所以在建立企业合同风险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小微型企业都是聘请法律顾问,对公司的法律事务进行干预和协助,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聘用的法律顾问多为兼职,所以并不能全方面参与到企业的日常管理中来,因此无法为企业提供最切合实际的法律风险防范服务;法律顾问的专业程度和主攻方向和企业经营方向有出入,也无法为企业提供最有效的法律风险防范服务。所以,在当前阶段,小微型企业在聘请法律顾问时,应当注意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应聘请专业的法律顾问为公司提供量身的法律服务。当然,成立专门的法律部门才是最佳的解决方案

(二)建立完善的合同风险管理体制。小微企业在创始之初,就应该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合同风险管理体制,并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不断成长和再完善,使合同风险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合同法律风险管理体制应涵盖合同从签订前和履行完毕后整个合同管理过程,并由专人负责统一的跟踪管理,企业的管理团队也应该加大对合同风险管理的重视,将合同风险管理纳入到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来,这样才能将合同法律风险降到最低。

(三)建立合同履行监督体系。企业管理团队,应当对合同履行进行监督,全局掌控合同履行的全过程,全面掌握合同履行的实时情况,从而能够在出现影响小微企业经营的情况发生时,及时采取规避措施,为企业争取利益最大化。

(四)直面合同违约等法律纠纷。很多小微型企业的管理团队由于管理经验不足,对于由于合同违约引起的法律纠纷产生了抵触情绪,不愿声张或者诉诸法律,担心影响企业的声誉及日后的发展,这种行为是十分不可取的。当产生合同纠纷时,应该及时诉诸法律途径解决问题,避免错过合同追诉时效,因而丧失了主动权,损害企业的利益。

六、结语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下,小微型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打造中国自主品牌提供了澎湃的动力。随着中央全面深化依法治国政策的不断推进,全面依法治企终将覆盖到所有企业,小微型企业将会面临越来越多的法律方面的风险,合同法律风险管理会成为重中之重,希望本文能够为小微型企业在合同法律风险管理工作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席郁欣.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问题与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4,4

[2]张远堂.合同管理操作指南与风险防范[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5

篇6

摘 要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纠纷越来越倾向于采用法律手段予以解决。国有企业要适应这一变化,只有不断研究企业合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才能避免和减少企业经济合同纠纷。本文从国有企业合同管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出发,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应对策,以达到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维护企业合同权益的目的。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合同管理

随着国家“依法治国”战略的逐步推行与国家法制的不断完善健全,加之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化和法制化的进程明显加快,经济纠纷越来越倾向于采用法律手段予以解决。国有企业要适应这一变化,必须要正确认识到合同管理工作对于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进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而只有不断采取措施提升企业合同管理工作水平,才能避免和减少企业经济合同纠纷,从而提高企业依法经营的能力,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一、企业合同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领导对合同管理工作重视不够

实践证明,有的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相关负责人的工作重点主要考虑的是企业的销售业绩及盈利情况,并没有把合同管理纳入经营管理之中,或者即使把合同管理工作纳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也认为合同管理工作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无关紧要,合同管理工作是合同管理部门的事情,与自身无关。由于这种思想观念的影响,有的企业领导对合同管理工作的领导、指导、支持帮助、督促检查不够,对合同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未引起重视,协调、解决力度不颍从而导致合同管理相关部门对合同中出现的问题互相扯皮、推诿等后果发生,最终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率,损害企业的合法权益和经济效益。

(二)合同管理和承办人员综合素质相对偏低

当前,有的企业从事合同管理与承办的人员大多为非专业出身,其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参差不齐,企业管理和法律方面的知识也较为欠缺。而合同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强、知识面广、法律法规知识要求高,并需要一定实践经验的管理工作。因此,合同管理与承办人员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达到较高的综合素质,否则就不可能搞好此项工作。实践证明,合同管理和承办人员整体综合素质偏低,已成为制约国有企业合同管理的主要瓶颈之一。

(三)合同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在合同管理制度方面,总的来讲,绝大多数企业均已制定了相应的合同管理制度,只是还不健全和完善,其表现是:有的形同虚设无可操作性,有的照搬照抄机械死板,未结合企业实际,对实际工作没有较强的指引和促进作用,不能激发大家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自然也不能促进企业合同管理水平的提升了,更不能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进一步发展了。

(四)合同签约前期工作做得不够充分

合同签约前期工作主要包括对合同相对人的选择和合同文本的审查。对于合同相对人的选择,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对其主体资格缺乏细致调查,二是合同相对人的选择方式较单一,有时直接选择一家企业作为合同相对人。而合同文本审查方面:一是对合同文本文字审查不够细致、严谨,合同条款不完善,权责利表述不明确,造成合同纠纷,损害企业利益;二是审查部门之间缺少联系,每个部门都只对自己分管的工作负责,而不对整个合同的内涵、要求做全面深入的了解和理解,常出现看起来各部门工作都做了,但仍在合同履行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造成不良后果。

(五)合同动态管理和履行控制的手段不够

我们企业中的某些合同承办人员对合同管理缺乏正确认识,认为合同管理不过是签个合同而已,不明白合同管理是合同选商、审查、签订、履行、变更、终止或解除全过程的管理。合同签订时往往受到高度重视,一旦签订好了,就将合同束之高阁,没有将合同履行过程作为实现权利义务的过程,致使合同履行过程中产生不利于企业的问题及纠纷问题发生。另外,虽然部分企业已经认识到合同履行控制的重要性,但还没有找到合同动态管理和履行控制的有效手段。

(六)合同资料保存不够完善

从目前看,有的企业对合同资料保存工作重视度不够,工作不扎实。由于合同原始资料未能妥善保管,一旦发生合同纠纷,就会出现无档可查的情况,使企业处于被动的局面。

二、加强企业经济合同管理的主要对策

(一)企业主要领导要重视合同管理工作

实践证明,要搞好合同管理工作,没有各级领导的重视、理解和支持帮助,是寸步难行的。如果他们不重视合同管理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作用,就不可能主动地、有意识地去协调、促进合同管理工作,也就不能达到以上率下,全面提升企业合同管理水平,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效果。因此,企业各级主要领导重视是合同管理工作的关键。在领导的重视、关心下,各合同承办和管理部门或单位人员就能在合同管理部门的牵头协调下,切实抓好本部门和单位的合同管理与承办工作,积极主动地按合同管理部门的要求和上级规定做好合同管理工作,共同努力推进企业合同管理工作高效、有序、顺利地进行。

(二)提高合同承办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合同管理和承办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合同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提高合同管理和承办人员素质是保证合同管理工作有效开展,提升企业合同管理水平的前提。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组织好合同承办和管理人员的在职学习。可采用短期培训、送外培训、请专家讲课、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总结、自学等方式方法提高合同管理和承办人员的专业素质,使其在学中做,做中学,在岗位上成才;二是建立岗位责任制。对合同管理和承办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明确他们的权、责、利,建立竞争机制和考核机制,对有贡献的合同管理与承办人员予以物质和精神奖励,对工作不负责任的合同管理与承办人员按规定进行适度惩罚。

(三)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的合同管理制度

合同管理部门应在完善合同管理组织框架和优化合同业务流程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合同管理工作不同阶段的特点、要求,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建立健全科学的、可操作的合同管理制度,使企业合同管理活动达到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使合同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同时,还应组织人员对合同管理制度在企业的实际执行过程中产生的效果进行科学评价,对不适应合同管理和市场需要的内容及时进行完善、修订,使之与企业生产经营相适应,从而有效规避企业的法律、经济风险。

(四)加强合同前期工作风险防范

合同前期工作主要包括合同选商、合同谈判、合同文本起草及审查三个环节。合同选商环节主要是核实合同相对人的主体资格,是否是适格主体,特别是涉及到一些特殊专业,必须要对方提供合格的专业资质。合同谈判环节企业应尽量采取招标、电子商务、竞争性谈判、询比价等多种方式与合同相对人进行磋商,以期取得企业效益最大化的谈判结果。合同文本起草及审查环节,一是要求合同承办人员能起草准确、严谨的合同文本,防止合同文本热荽砺虿生歧义,尽力避免因合同文本字词的不严谨造成企业履约工作出现被动甚至违约的不良现象发生。企业可根据生产实际需要,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制定适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的示范性文本,从而既保证了合同文本的质量,又提高了合同运行效率。二是各合同审查部门要根据自己部门的职责,从法律、经济、技术等方面对合同文本进行实质性审查,对审查中不清楚的内容应要求承办部门予以说明,对审查中发现的问题,无论大小,一律退还承办部门修改完善,做到对合同文本的每个细节都严密斟酌和严格把关,切实把好合同文本审查关。

(五)加强合同动态管理和履约检查

合同履行是合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但在实践中,往往出现合同承办部门对合同履行并不重视的情况,特别是在我方为付款方的时候,更容易认为合同履行是对方的事情。为避免这种由于合同履行不到位而带来的经济损失和法律风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强化合同承办人员按约履行的意识。可通过召开合同履行专题会议、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案例分析等方式方法,转变合同承办人员的思想观念,使之树立起按约履行的意识,并在实际工作中贯彻执行。二是建立合同台账,动态掌握合同履行情况。各合同承办部门、单位及人员应建立健全适合自己了解、掌握的合同台账,特别是要根据合同性质重点设置合同履行的相关信息,按合同约定的方式及时履行相关权利、义务。如工程项目管理部门可根据工程合同的特点在其合同台账上设置已付金额、进度款支付金额、履约情况、合同完工时间、结算情况、履结情况等名目来及时掌握合同履行状况。同时,企业合同归口管理部门应结合实际情况,对企业合同总的履行情况进行登记、监控,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检查,及时提醒和督促各部门和单位的合同经办人员按约定及时办理合同履行相关手续。三是将合同履行作为合同管理工作的重点考核内容之一,并将其纳入企业业绩考核指标范围,严格按各部门或单位合同履行情况的好坏进行奖惩。

篇7

关键词:合同管理;法律风险;识别;对策

当代社会,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会涉及到人力资源、设备或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等一系列业务往来,这些环节都是依靠合同为链节,以达到规范双方约定及履责的目的。合同签订以后,便形成法律效应,合同签订双方必须按照合同内条款履行应尽义务和责任,否则,视为违反合同签订,企业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赔偿对方经济损失。由于合同签订涉及众多法律条款和双方约定条款,如果企业未能重视合同管理,在合同签订时不能及时发现其中隐藏的法律风险,往往对企业经济效益造成很大的损失。现代企业管理中,合同签订带来的法律风险是普遍存在的,因此,企业必须重视日常的合同管理,提高自身法律风险识别能力,以科学、合理、高效地控制合同风险,避免不必要的合同纠纷,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电力市场改革以后,电力企业步入市场经济,其生产经营活动必然要遵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因此,电力企业业务往来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合同签订,面临不同的法律风险。为了避免因合同签订带来的法律风险,电力企业必须加强合同管理,注意合同法律风险识别,并认真制定相应解决对策,保障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识别

(一)签订合同前的法律风险

一般来说,合同签订双方的职业道德素养、法律意识、企业资质、企业履约能力等,都会影响合同本身的签订风险,合同签订前的法律风险,主要体现在对方企业自身问题上。因此,如果在合同签订前,双方对彼此都不了解,一方没有履约能力,或者主体资格欠缺,合同即使签订,一方缺乏履约能力,合同将会被迫终止,无法继续履行。甚至有的企业缺乏职业道德,为从中牟利,利用法律漏洞制定合同陷阱,也会产生合同纠纷,导致合同终止。

(二)合同签订中的法律风险

合同签订中产生的法律风险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合同签订形式是否正确,二是合同内条款是否合法合理。首先,需要认清双方签订的合同形式是否正确,如果一些合同形式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应立即终止签订,避免给企业造成损失;其次,要特别注意合同条款内容,认真阅读、研究合同内每一条款细则,检查条款内容有无纰漏,有无漏洞,有无存在歧义,是否合法合理等,如若发现问题,立刻停止签订,要求对方改正。

(三)合同履行时的法律风险

在合同履行期间,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以为事件,导致对方企业不能按合同规定履责,如对方企业故意违反合同规定、对方企业经营不善破产倒闭或因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对方企业突然失去履约能力,这些都会给企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企业应加强合同履行时的日常管理力度,随时关注对方企业的经营变化,包括对方企业的财务状况、债务偿还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企业发展状况等,时刻关注企业履约情况及发展走向,发现问题及时做出应急反应。

二、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合同管理重视程度,提高合同法律风险意

法律风险防范意识是每个企业必须重视的内容,特别是对于步入市场经济体制较晚的电力企业,提高自身规避法律风险和防范风险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为此,企业要加强对合同管理的重视程度,不断改进合同管理方式,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提高合同管理效率。同时,企业应对合同管理人员加强培训,提高其法律风险意识,并不断提高其法律专业能力,确保合同管理人员学会辩识合同中隐藏的法律风险,保障企业自身的法律权益。

(二)合理构建合同管理体系,完善合同日常管理制度

构建合理的合同管理体系,制定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是企业强化合同管理能力、保障自身合法权益的有力根基。合同签订对于企业良性经营发展至关重要,甚至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企业有必要健全完善合同管理体系,设立核心管理机构,与各部门紧密联系、相互配合,保证合同管理全面、统一、高效。同时,企业还要不断完善合同管理相关制度,以科学合理的管理条例为基础,细化合同日常管理工作的每一项职责。

(三)聘请专业法律顾问,全面跟踪合同签订相关问题

合同管理涉及到法律法规,合同法律风险辩识和规避工作,在企业合同管理中,普通非法律专业职员是无法胜任的,因此,为避免企业合同管理中带来的法律风险,企业需要聘请专业的法律顾问,全权负责合同签订相关法律问题,从合同签订前的法律问题,到合同签订形式及签订时的条款拟定,再到最后的合同履行,全面跟踪合同管理相关工作,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并规避可能遇到的法律风险,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

三、结束语

现代社会一切以法律为基础,现代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遵守法律规则的同时,必须重视随处隐藏的法律风险。合同签订产生的法律风险普遍存在,也最容易被企业忽视,现代企业必须认清当前企业管理形势,重视合同管理,注意法律风险识别,并制定科学有效的解决对策,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玉翔.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J].职业时空,2007(15).

[2]张强.企业合同风险及其防范措施研究[J].中国工商管理,2015.

篇8

【关键词】 增值税; 结算票据; 风险; 坏账损失; 商务纠纷

煤炭货款结算,这是煤炭运销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煤炭销售出去以后货款结算显得尤为重要,煤炭企业通过煤款结算将煤款回收入账,为企业的再生产提供保证。煤炭企业货款结算的有价票据就是结算票据,结算票据包括铁路货票和国家法律规定的增值税发票两部分,涉及国家税收和企业商品的销量、售价,体现企业的收入及经营成果。煤炭企业的货款能否及时收回,直接影响到煤炭企业正常经营运转。结算票据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决定了要对结算票据加强管理,它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显得更为重要。准确性就是要求企业准确计算并真实反映商品销售、企业经营收入情况,同时,确保国家财政税收。及时性要求企业在经济业务完成后,将结算票据快捷开具、传递到用户单位,与用户建立起一种债权债务的经济关系,确保货款安全及资金的及时回笼,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煤炭企业采用的结算方式

煤款结算是依据合同中的煤价条款以及用户煤炭到站验收情况,核算最终煤款清算数额。煤炭企业的货款结算可以根据双方的资信情况,在签订购运销经济合同时合理地选用结算方式,主要采用以下结算类型,即先发煤后付款和先付款后发煤。

1.先付款,后发货。这就是所谓的预付款,这种方式主要是国企煤矿针对规模不大的单位或个体经营者。国企煤矿有很好的信誉,小单位或个体经营者先付款也放心,煤矿做到款到发货。实现款到发货,货款两清。

2.先发煤,后付款。这种方式主要是国企大矿对国企大厂。他们之间势均力敌,谁也不怕跑了谁,大家彼此已经了解,相互有了很深的信任度,才会货到付款。

3.分批付款。先预付一部分,收货后付清。在彼此之间还没有建立良好的信任度时,一般采用此方法,这种结算方式对于供需双方都易于接受。

二、煤炭货款结算方式存在的风险

在煤炭运销过程中,选择哪种货款结算方式企业自己掌握,但要了解各种付款方式存在的风险,对于需方,都想货到付款,这样需方就没有风险了。对于供方,都要求先款后货,这样供方就没有风险了。什么样的付款方式对供需双方都是安全的?直到现在还没有一个比较好的能使供需双方都认可的方法。其实煤炭货款结算,想完全规避风险是不可能的,只能降低风险,把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上面的几种结算方式都有缺陷,如果只是一味地谋求一方没有风险,无疑风险就转嫁到了另一方身上,至于如何规避各种付款方式存在的风险,只能靠自己把握了。

1.先付款后发货的风险。国营大矿收到货款后,有没有能力批到计划?计划可以按时批下来吗?计划批下来能不能按时走车?煤矿可以保证自己的产量吗?化验合格后装车的质量与到厂的质量相同吗?怎么保证到厂的质量?到厂的煤炭货物数量有亏吨吗?

2.先发货后付款的风险。国营大矿对国营大厂拖欠资金的风险由国家承担,不存在大的问题,对于规模不大的企业和私营企业,就存在风险了:这个企业有没有支付煤款的能力?会不会很长时间占用煤款作为企业的周转资金而延时支付货款?企业会不会出于对生产成本的考虑故意压低煤炭到厂的价格?

3.分批付款的风险。煤矿发运的煤炭质量跟到厂的质量相同吗?怎么保证到厂的数量不出现亏吨?如果煤炭的质量、数量没有问题,供货方能顺利拿到剩余款吗?

4.除结算方式有风险外,这里还要提的是票据风险,煤炭企业拿到银行票据(汇票、承兑等)也存在风险。票据的主要风险有:这张票据是否真实有效?票据是不是空头的?票据本身是否规范,票面有没有错误而导致不能贴现?票据的出票方有没有与其他第三方产生纠纷,致使票据不能正常贴现?

三、煤炭货款结算中的商务纠纷处理

企业要提高煤炭质量,避免过多的商务纠纷。产品质量与结算票据看起来没有多大关系,实际上煤炭质量不稳定会在结算票据上表现出来。如果没有按合同约定的数量、质量规格提品,就会形成商务纠纷。在处理商务纠纷时,需要经过双方进行仲裁、认定、协商解决,处理过程时间较长,难度大,造成结算票据填开出去,不是用户不接收就是退回来,给结算票据在准确性、及时性上形成拖拉,煤炭货款结算上形成拖欠。

(一)煤炭商务纠纷的概念

商品流通过程中,买卖双方对该产品的服务、数量、价格、运输方式及合同中所约定的应履行的权利和义务有不同看法,并直接影响了某一方的利益,这种分歧叫商务纠纷。

煤炭商品销售过程中,买卖双方或供、运、需三方的一方或两方对商品煤的服务质量、数量、规格、运输效果及合同中所规定的应履行的责任和义务有不同看法并影响了其中一方的利益,要求对方来人处理,并给予赔偿,被要求方不同意此看法,由此发生分歧,这类煤炭销售中的分歧即为煤炭商务纠纷。

(二)煤炭商品纠纷的原因

1.合同纠纷:没有认真执行购销合同规定的条款。

2.质量纠纷:发运的煤炭质量,其中一项或几项与煤矿提供的化验单不符。

3.数量纠纷:到站煤的数量与铁路货票数量不符,到站亏吨。

4.拖欠煤款纠纷:煤炭消费者没有按期付款或供方收到煤款后,没有定期发煤所形成的延期交货。

(三)煤炭商务纠纷的解决方式

篇9

关键词:邮电;经济合同;标准化;管理;

作者简介:宋鹏(1980-),男,山东省青岛市人,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邮电经济;

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在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的经济形势更是呈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我国的各类私营或公办企业如同雨后春笋一般不断的涌现出来,在这其中,邮电企业的发展速度更是引人瞩目。但是,伴随着邮电企业的快速发展,一些问题也随之显现出来。在邮电企业发展所显现出来的众多问题中,关于经济合同标准化方面的问题与漏洞就是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在一个企业中,无论是外部的贸易合作还是内部职工的入职上岗,合同的签订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因为,一旦合同中存在漏洞,轻则企业内部离心离德,遭受一定的经济损失,重则企业的资金链断裂,企业的发展面临困境,甚至有可能卷入到繁杂的法律官司风波中,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会因此遭受到灭顶性的打击。所以,对于邮电企业的经济合同应重视并加以完善,使经济合同能够更加有效的控制邮电企业的经营活动,以保证邮电企业的有序发展,对邮电产业的繁荣稳定加以保障。

一、强化邮电经济合同的标准化问题

随着邮电企业的不断发展,在司法方面的合同纠纷问题日渐严重。归其原因,是在于我国邮电企业的经济合同存在漏洞,合同条款不完备、合同内同模糊不清存在歧义则是合同中漏洞的主要表现形式。面对这种问题,就应当建立邮电企业的合同标准化机制,使合同的订立手续更加快捷、简便。毕竟,在当前快节奏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生产经营的周转速度还是生活节奏的运动速度都在呈现加快的趋势,在这样快节奏的社会背景下,合同的证明效果也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影响。在当前时期,无论签订什么样的合同,都需要不断的进行邀约、反邀约和再邀约,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还在人为方面阻碍了社会经济活动的进行效率,违背了现今社会快节奏的社会潮流。所以,面对这种情况就应该加快合同标准化机制的建立进程,在保证合同具备应有的法律效应基础之上,简化合同的签订环节和订立过程,以节省时间,增加效率,让合同的签订符合先进社会的快节奏潮流,为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大背景建立一种理想的合同签订标准,加快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在西方发达国家,在其独特的社会制度下,企业的发展模式与合同签订模式都非常成熟。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中,合同标准化机制早已发展并应用,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在千百次的实际应用中,已经成为一门具备完整操作体系的司法类企业常规流程。现如今,标准合同的条文经过无数次的增删修改,已经可以说是无懈可击。所以,在西方发达国家,很少出现因合同条文不完备而出现的法律纠纷,签订合同的当事人也很少出现因合同内容的歧义而出现的争执,投机者也很难从合同内容中发现漏洞从而谋取利益。所以,我国邮电企业合同标准机制的建立应当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合同机制,从中汲取对我国标准合同机制的建立有益的部分,在结合我国国情和社会现状的基础上建立属于我国的标准合同机制,以促进我国邮电企业经济合同的标准化,引导邮电行业有序健康的发展,使我国司法合同方面的法律法规更加健全完善,最终加快我国建设法治社会的前进脚步。

在当前时期,我国并没有出台具备指导意义或行政意义的合同标准化方面的法律法规,致使邮电企业的经济合同条文尚不完善,合同内容不具体。但是,不能因此对合同的标准化问题不重视,我国邮电企业要强化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标准合同条文和流程的学习,尽快的结合我国实际,发展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邮电经济合同标准化机制,减少邮电企业因合同问题而引发的纠纷,使我国邮电企业的发展迈入正常的轨道之中。

二、邮电经济合同的管理问题

对于有点企业来说,经济合同的管理问题是重中之重。1995年,国家邮电部门就出台了《邮电企业经济合同管理规定》以正规文字条文的形式加强了对于经济合同的管理力度,这足见国家对于我国邮电企业经济合同管理的重视。并且,加强邮电企业的经济合同管理,不仅能够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还能预防合同纠纷,促使邮电企业的经营管理更好更快的发展。

(一)邮电企业经济合同管理的概念和意义

邮电企业的经营合同管理即是,邮电企业内部合同管理部门或上级专管机关对一定时间内已签订或正在执行的经济合同进行监督和检查,以此为依据调整企业经济合同方面所存在的纠纷,建立健全的合同管理制度。

经济合同制度虽然在邮电企业中推行发展了很多年,但大量的企业工作和管理人员对于经济合同制度的认识度及其重要性并不重视,在经济合同签订与执行时的把握度不足,这就导致了我国经济合同管理方面的漏洞和不完善,致使经济合同方面的司法纠纷产生频繁。因此,要在邮政企业中加强对于合同法规的教育,加深企业职工对于经济合同制度的了解,并保证邮电企业经济合同条款解劝、用语准确、手续完备,合同的整个内容、形式和主体合理合法,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正常有序发展,帮助企业更好的进行管理。

从法律上来说,企业订立经济合同属于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在合同的义务履行方面,一切法律后果由企业承担,并且其中的法律条款对于邮电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对于邮电企业的经济合同管理力度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管理工作,经济合同管理也是邮电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于经济合同管理的加强,还有利于合同纠纷的预防。在当前时期,存在大量利用邮电企业经济合同漏洞进行经济诈骗等违法活动的犯罪分子,他们利用经济合同中的漏洞签订假合同,使合同不受法律保护并从中赚取钱财,这种行为使邮电企业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所以,面对这种利用经济合同漏洞进行经济诈骗的违法行为,就应该加强对于合同的管理,在合同签订前调查对方的信用评级和正常财政收入,加强对于合同条文内容的审查和监督。通过这种方式,减少经济合同的纠纷,预防经济诈骗的发生几率,避免邮电企业遭受到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二)在邮电企业的经济合同管理中应用高新技术进行协同管理

篇10

有鉴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企业合同法律风险的类别,然后论述这些风险存在的原因以及通过哪些措施来加强对企业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

关键词:合同法;风险控制

企业作为我国市场经济交易的重要参与者,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少不了与其他经济主体签订各式各样的合同。合同因此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合同法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一方面能规范市场经济参与者的行为,另一方面也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管理压力。在新的合同法的环境下,企业必须加强对企业合同法风险的控制,否则一旦管理不善,随之而来的法律风险甚至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由此可见,探讨企业如何加强对合同法的风险控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常见的企业合同法风险

企业合同法风险根据不同的分类可以划分不同的风险种类。根据涉及的法律部门分类,则企业合同风险可以划分为刑事、行政、民事三种风险。而企业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最普通的莫过于民事法律风险。这种法律风险主要是由于企业在签订合同或者履行合同的过程中,有一方或者双方出现了违背签订合同内容,或者不按照合同履行义务的行为,从而导致行为主体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风险。企业经营涉及到多个方面,而众多方面的经营活动也需要签订各种合同。根据在经营活动中所需遵循的法律又可以将法律分为不同的风险。例如在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时,就面临着劳动合同风险。根据造成合同风险的因素分布不同,又可以将风险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两种,其中外部风险又称为不可控风险,企业无法通过自身的行为去规避这种风险,只能调节自身去适应这种风险。内部风险又称为可控风险,造成这种风险原因主要是企业自身的管理经营不善,这种风险也存在很多企业当中,这也需要各企业引起重视,加强对自身内部的管理经营监管,有效规避各种内部风险。

造成企业合同法风险的因素多种多样,这主要是由于在签订相关合同法时会涉及到众多的规章制度和工作人员。由于企业合同制度不完善,会给企业带来企业合同法律风险。企业工作人员由于自身法律意识匮乏,在签订合同时未能尽仔细审查的责任,而使得企业面临合同法律风险。更有甚者,一些企业的工作人员在利益的诱导下,与一些皮包公司签订损害公司利益的合同,都会让企业陷入困难的境地。

二、企业合同法风险控制措施

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会签订众多的合同,而造成各种企业合同法律风险的因素又种类繁多,企业很难面面俱到。企业合同能否顺利履行,关键在于合同订立和合同履行两个环节,只要企业能够做好这两个环节,便能大大降低企业触碰合同法律风险。要想做好这两个环节,离不开企业对合同的规范化管理。对于这两个环节的建议措施分别如下:

(一)完善预防合同法风险管理制度

企业对于合同风险应该提高预防意识,加强对合同法风险预防的管理工作。这就要求企业对企业合同风险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结合各方面的影响因素,不断完善企业的合同管理制度。提高企业对合同法律管理的水平。企业在具体的合同管理工作中,还应该加强对企业合同的精细化管理。加强对合同签订前的审批审查工作,并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并对相关的流程所必须履行的职责制定成制度。制定相应的违反制度惩处方法,这样有利于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感,降低企业面临的合同风险,也有利于企业的规范化管理。

(二)规范优化企业合同业务流程

企业合同从签订到履行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实施还会带来相应的后果。而这个结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是由企业能否对合同进行的管理来决定。总体来说,可以企业合同管理华为合同签订前管理和合同签订后行管理。企业合同签订前的管理,对于企业合同风险有着很强的预防作用,一旦双方在合同上签字,便意味着合同产生法律效力。因此,企业在签订合同,必须对合同进行充分的审查,对合同的相关内容进行仔细的复核,这些都离不开企业在合同签订前的准备工作。同时,对于企业合同的签订权限以及授权必须有明确的规定,避免企业内部有人越权签订合同,损害企业的利益。企业在签订合同也必须对对方的情况进行仔细的审核,例如对方的资质是否真实。最后在对合同进行审核时,避免出现模棱两可的用词,规避日后给企业带来潜在的合同风险。

(三)合同签订之后的履行管理

在前文我们已经论述了企业在签订合同必须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在具体的合同签订之后,企业就应该履行相应的责任,必须做好合同履行的相关管理和组织工作,确保按时履行企业合同。企业合同在签订之后,可能出现在变更或解除合同的情况,这就需要双方进行协商。协商不一致的情况下,极容易通常产生合同纠纷,产生合同纠纷之后,在双方无法通过协商解决,只能走法律程序解决时,双都要依法进行相关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高麒麟.企业合同法律风险研究[J].现代商业,2010(33).

[2]封美术.论企业合同法律风险的管理与防范[J].管理观察,2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