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范文

时间:2023-07-06 17:42: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篇1

关键词:汉字;中式卷烟包装;运用与实践;设计理念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7.171

0 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消费者思想观念的不断革新,人们对于“美”的需求也逐步显现出来。将汉字应用与中式卷烟包装设计工作开展相结合,在实现卷烟品牌推广的同时,也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供了契机。

1 中式卷烟包装的基本概念

中式烤烟型卷烟是指以中国烤烟烟叶为主体原料,其香气风格和吸味特征明显不同于英式烤烟型卷烟(包括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具有明显适应中国消费者习惯的烤烟型卷烟。在2003年,国家烟草专卖局首次进行的“中式卷烟”概念的定义,使得国产香烟的制造更加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在这一大背景下,各中烟公司也顺应潮流,在卷烟的外包装设计上进行改革,使得卷烟的外包装设计更加吻合国人的审美需求[1]。

2 汉字与美学之间存在的关联研究

众所周知,汉字最早起源于图像,因此,汉字也在一定程度上具备图像所具备的美学。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汉字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史。当下我们常用的宋体、黑体、以及传统的小篆,都深深的印刻着时代的审美印记,因此,汉字与美学之间必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关联性。将汉字应用于中式卷烟的包装设计中,需要将汉字在不同时代所具有的美学气质融入到卷烟包装的整体画面当中[2]。

3 汉字在中式卷烟包装设计中运用的优势

根据当前汉字在我国中式卷烟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开展汉字在中式卷烟包装设计中运用的优势探究,可将探究内容总结归纳为实现现代艺术和传统文化的有效碰撞和实现传统文字与抽象艺术有机融合两点。

(1)实现现代艺术和传统文化的有效碰撞。汉字讲究“写形”与“写意”有效结合,因此,汉字本身的结构就能够引发人们对其进行想象与思考,汉字自古以来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浓缩,这一点从文明世界的“中华书法”便可以得知。

⒑鹤衷擞糜谥惺骄硌痰陌装设计当中,可实现汉字传统文化底蕴与现代审美理念进一步融合,例如:楷书与小篆的混合应用,会使得卷烟包装上的文字带给消费者强烈的视觉冲击感,以不同的字体形式呈现在包装上,带给人们强烈的视觉效果,形成理想、强烈的品牌效应。

(2)实现传统文字和抽象艺术的进一步融合。随着人们的审美观念的不断革新以及国外审美观念的逐步渗入,消费者对于抽象画的喜爱程度也逐渐呈现出提升趋势。抽象图像的创作在其画面上能够展现出较为强烈的艺术灵活性,以独特的风格、多样性的表现手法有效提升烟包效果与档次。

将汉字与现代抽象画有机结合,可以将汉字的文化魅力与抽象画的灵活性、生命力有效结合,展现出设计师独特的思维,同时设计师也可以将汉字与抽象画结合来展现卷烟品牌的文化内涵,带给消费者强烈的视觉感应[3]。

(3)引导人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给予更多的关注。将文字的应用与中式卷烟包装的设计相结合,也可以有效的提升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度,实现对公众潜移默化的文化传播,引起消费者对于香烟包装的情感共鸣,提升卷烟品牌的整体销量,同时引发消费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共鸣。例如:在某些品牌香烟的包装画面上,运用古诗词凸显设计主题,其文字的表现力丝毫不逊色于图案,使包装图案具有了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气息[4]。

4 汉字在中式卷烟包装设计中的实践分析

将汉字应用与中式卷烟包装设计相互结合,不仅仅是将汉字简单的印刻在卷烟包装画面当中;汉字的位置、排版,不同字体的选择,颜色的选择,笔画粗细的设计,都应当具有独特的寓意和魅力,体现出文字所具有的独特美学魅力,使消费者感受到传统文化美感[5]。

5 结论

开展汉字在中式卷烟包装设计中的运用与实践探究,首先应当明确中式卷烟包装的基本概念以及汉字与美学之间存在的关联,进而开展汉字在中式卷烟包装设计中的运用优势探究以及汉字在中式卷烟包装设计中的实践分析。进行汉字在中式卷烟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和思考,使得中式卷烟包装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美,展现出中式卷烟包装所具备的的独特魅力,有效提升卷烟包装的艺术价值,同时将汉字文化广泛的传播开来,可谓是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帅.浅谈汉字在中式卷烟包装设计中的运用与实践[J].轻工标准与质量,2013(04):60-61.

[2]卢俊.包装的民族化色彩设计――以中式卷烟包装为例[J].印刷世界,2014,07:15-16.

[3]燕文.中式卷烟包装设计之管窥[N].中国包装报,2013(06):16003.

篇2

1中国传统文化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然而如何使观众在诸多标志中把注意力集中到某一特定标志,并且在最短的时间内留下深刻的印象,是设计者着重思考的问题,而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作为设计元素则无疑是个妙策之一。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标志设计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整体造型取自中国传统的吉祥纹样中国结,但难能可贵的是没有直接将其拿过来使用,而是借鉴了中国书法中所特有的笔不到而意到的写意手法,恰到好处地传递出“中国结”和“运动员”这两个动势与意象,整个标志看上去如行云流水般生动和谐,并以此来表达标志主题和美好祝愿。北京奥运会的标志在运用现代设计方法的同时,也展示出中华民族的审美价值和文化特征,充分彰显了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的艺术魅力。

2中国传统文化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商品由于包装设计而增强了自身的附加值,因此包装作为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手段,成为设计师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在包装设计中,创造出反映时代精神与民族风貌、既经济又美观的包装的呼声日益高涨。近年来,吉祥图案在包装设计中应用非常广泛,并且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其中具有民族特色的龙纹图案一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而备受关注。在包装设计中,把龙纹作为装饰元素,有利于营造出该商品的民族气息,其中龙纹的应用在酒的包装中尤为突出。如金盾二锅头酒的包装设计给人以古朴典雅之感,龙纹的应用使传统文化积极的融入到现代设计之中,同时还带来了积极向上、祈求吉祥的美好愿望,具有强烈的中华艺术感染力,形成强烈的视觉效果,加强了中华民族传统风格的表达。

3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民族气韵,随着历史的变迁,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中国现代设计传承、创新的坚实基础和独特法宝。在建筑设计中,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整体外观采用的是喜庆祥和的红色,这一色彩的选择是因为红色最受国人喜爱,也一度成为华人的代表色,如过年时的福字与对联、婚庆时的嫁衣与装饰,再如中国结、灯笼、剪纸、漆器等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器物,无不通过红色来传达一种喜庆、祥和之感。设计中融入了中国传统的色彩,不仅给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注入了更多的民族精神文化内涵,也给来自全球的游客带来了一场盛大的视觉大餐。除了色彩之外,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整体外观犹如东方之冠,层叠出挑、制似斗拱,它由四根粗大的方柱托起斗状的主体建筑——斗冠,斗冠由56根横梁借助斗拱上大下小的原理叠加而成,象征华夏儿女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心的思想主旨,该设计还诠释了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哲学思想,集传统美与现代美于一体,是中国现代建筑设计成功的代表作之一。

二、结语

篇3

【关键词】传统文化元素;电影艺术;镜像呈现;价值观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演变出了丰富的文化样态,诞生了无比多样的文化元素,这对于推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产生重要意义。中华文化以广博的艺术形式、深厚的哲学积淀和多彩的文化表达,散发出耀眼的光芒。传统文化元素在电影艺术中的有机融合和巧妙植入,极大地拓展了电影艺术的视觉呈现效果和艺术张力。本文将重点对于传统文化元素在电影艺术中的有效渗透进行有效地解读和深度分析,从而充分探讨传统文化元素与电影艺术的契合点,从而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元素的创新表达,不断延伸电影艺术的底蕴和气质。

一、传统文化元素的具体表现形式

我国悠久历史中积淀下来的传统文化已经融合到每个人的言行、生活、工作中,这些独具特色、各有千秋的传统文化元素是中华民族每一代人智慧的结晶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博大精深,是我国通往世界的一张名片,具有极大的艺术魅力。从组成上来划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总共分为三大类:第一类,艺术类传统文化元素。艺术类传统文化元素包括琴棋书画等以艺术为载体的文化元素样态,比如笛子、二胡、古筝、箫笛、鼓、古琴、琵琶;中国象棋、中国围棋,棋子、棋盘;中国书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宝(毛笔、墨、砚台、宣纸)、木版水印;国画、山水画、太极图等,这些形式的艺术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比如以绘画为例,中国绘画会以工笔及写意等技法来描绘山水、花鸟、鱼虫,能够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充分展示出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趣和民族精神[1]。绘画形式所展现出来的传统文化元素能够充分反映出中华民族对大自然、社会及宗教、政治等各方面的认知。中国绘画最大的特征是十分注重塑造意境,讲究以形写神、画尽意在,强调意和神的完美契合。绘画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并不拘泥于条条框框,而是讲求洒脱和自由,能够让观者在无形之中感受到创作者充满韵律的内心世界。第二类,文学类传统文化元素。文学类传统文化元素包括诗词曲赋、经典名著、古典戏剧、语言文字等等,比如《诗经》《楚辞》《西游记》《红楼梦》《牡丹亭》《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等都属于文学类传统文化元素的代表。比如,书法、汉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汉字是历经数千年历史变迁唯一仍然在使用的象形文字,囊括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书法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同样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世界上没有哪一种文字的书写可以像汉字书法一样发展为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在书画艺术漫长的嬗变历史中,书法凭借其独特的魅力,淋漓尽致地释读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2]。第三类,社会类传统文化元素。中国传统文化无处不在,传统亭阁牌坊、园林寺院、《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太极拳、咏春拳、武当拳、红木家具、景泰蓝、中国结、泥人、面人、中国漆器、彩陶等构成了社会类的传统文化元素。诸如篆刻、剪纸、陶器、春联等形式也是对我国古代生活的一种呈现,能够展现出古代文人墨客的精彩生活以及古代庄严肃穆的祭祀活动。装饰品中的构图和线条搭配能够实现整体和局部之间的有机结合,协调地展现出我国古代人民的真实生活场景。又比如大红色也是独具中国特色的一种文化元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象征着喜庆与热情,能够真正体现出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的核心,即独善其身、兼济天下的使命与侠义[3]。诸如春联、剪纸、中国结等其他传统文化元素也都使用大红色来传递喜庆、和谐的浪漫气息。

二、传统文化元素在电影艺术中的有效渗透

(一)回温民族传统,实现传统文化元素与电影艺术的融合在电影美学艺术中,通常具象化地去展现传统文化符号,从而在荧屏中营造出一种文化意境,让观众在影像的传递中感受到电影中蕴含的思想和价值观,让观众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像。《霸王别姬》,展现了一场淹没在旧时光里的繁华;《金陵十三钗》中的“她们”勇敢、坚强、细腻、出色,展示了中华民族千年传承过程中宝贵的坚定品质;《一代宗师》中,人们看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独特的江湖文化,一招一式一武林,一山一人一世界;《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经典“哪吒”形象唤醒观众的文化情怀;《匠心》为人们演绎了中华民族文化不朽的匠心精神;《白鹿原》中的秦腔、《百鸟朝凤》中的唢呐、《红高粱》中的陕北民歌以及《刘三姐》中的山歌都是对民族文化符号的具象化表达,能够在电影的叙事过程中渲染出独具魅力的气氛,增强影片整体的艺术感染力。不管是有形的符号,还是抽象的民族精神,都是传统文化元素的有力表达,其通过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美学冲击来展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加深了影视作品的艺术效果,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文化的广泛传播,这对于提升传统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具有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

(二)把握时代价值,将之融入电影艺术创作中去在电影艺术中呈现传统文化元素必须紧紧依托于叙述结构,融入电影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中。借助电影光影化的视觉符号以及跌宕起伏的故事发展变化,观众能够在无形之中感受到电影屏幕所传递出的时代特色以及生活印记。例如在《一个人的皮影戏》中,揭示了传统文化被现代影视和现代娱乐方式所替代的现实,此时皮影不单单作为传统文化的象征而出现,同时还具有极强的时代意蕴,透过这部作品,可以回温一流的皮影手艺,形态各异的皮影在老艺人笔下复活,彰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黄飞鸿》中,镜像表达采用大面积的色块来带给观众一种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借助浓墨重彩的色调搭配让观众感受到民族生死存亡间的强烈震撼。该部影片使用乌云密布的镜头画面来传递那个时代的特有元素,即清末民初之际,中华民族备受凌辱时代背景。

三、传统文化元素与电影艺术的融合发展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不仅包括文化类、艺术类、社会类等多样化的传统文化元素,更主要的是在历史积淀中所传递下来的伦理道德、价值观等无形的文化价值。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必须要实现传统文化元素与电影艺术的融合发展,从而向观众传递出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怀和文化精神,从而利用这种无形的力量把民心凝聚到一起。

(一)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体系中的精神文化五千年历史积淀出的传统文化固然要继承和发展,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价值观的变化,传统文化理念也要跟随社会主流与时俱进地发展。在我国从不缺少弘扬主流价值观,体现民族精神的优秀电影作品。这些电影作品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能够在时展的过程中不断激励每一代人去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影片《推手》为人们展现了亲情与爱。吴淡如曾说:“家的概念与贫富无关,和房子无关,他只和你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感觉有关。”“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是一份责任,更是一种对于爱的肯定。

篇4

关键词:传统文化;视觉符号;平面设计;开发

1传统文化符号的多元特质和重要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许多宝贵的文化资源,积累了极为丰富的视觉元素及艺术符号,这些文化瑰宝是华夏文明五千年发展传承的重要成果,是我国社会历史、民族文化、地域风情的生动写照,凝聚了各族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范畴,千百年来形成了睿智、包容、朴素而富于生活气息的特质,呈现出形式多样、变化无穷的视觉样式,如京剧脸谱、水墨意蕴、书法篆刻、旗袍唐装、碧玉青花、园林民居等等,蔚为大观。这些传统文化符号自成体系,个性分明,通过它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领略华夏文明独特的艺术魅力,勾勒出中华文明起源、发展和传承的轨迹,获得全面而深邃的审美体验;它们不仅仅带给人们视觉上的享受和冲击,更与东方人的审美理念和文化情结相吻合,它们虽然为中华民族所独创,却对全世界、全人类文化及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不愧为是中国的珍宝,世界的财富。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艺术财富,今天的人们应当保护珍惜、努力挖掘并创造性的应用这些传统文化符号,将它们转变为现代艺术语言,运用于当今的生活。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包含了众多独具魅力、引人入胜的设计意蕴,既表现在现实物质之上,又存在于民族精神之内,既是人们挖掘民族精髓的钥匙,更是华夏文明走向世界的媒介和窗口。作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奇葩,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对现代设计有诸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深入挖掘其中的艺术元素和民族特质,融会贯通以形成具有时代精神的创意风格和设计理念,必将让中国民族风格在世界多元化的设计潮流中彰显出更为夺目的文化魅力。

2加强传统文化符号的融入是设计基础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

基础课程作为设计专业的方法论与认识观,在整个设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先导作用毋庸置疑,时代的进步和新媒介、新技法的不断涌现拓宽了设计基础的概念及内涵,促使传统的设计基础教育进一步的提升与更新。平面设计是艺术设计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其概念是不断丰富和拓展的,受西方中心论的影响传统的平面设计基础教学被包豪斯的“三大构成”课程体系所主导,教学内容及形式长期缺少变化和更新,难免让学生在学习之初就对设计产生了厌倦的情绪。换言之,传统单一的平面设计基础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平面设计不断发展的需求,充实和和加强平面设计基础教学体系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当务之急。另一方面,当前平面设计除了要有独特创意之外,也有明显的本土化发展趋势,强调具有民族特征的表现方式,在对外对传播信息的同时实现本土文化的广泛传播艺术大师韩美林先生有言,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任何一个民族若失去了自身的文化身份,便失去了其独立存在的意义,平面设计教学承载着传承文化,培养未来设计师的重任,应当注重学生传统文化观念和本土意识的培养,让传统文化符合这个元素贯穿于其基础教学的始终。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包罗万象,千姿百态,用最纯真质朴的文化语言给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图像资源,有待于挖掘、整理和利用。所谓“符号”,即人类认识事物的载体,作为信息记忆和存储的工具,符号也是人类表达思想感情的媒介,如德国符号美学家卡西尔所言:“艺术设计可以被定义为一种符号语言”,每一个设计形象都可以被看作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符号标识。按照当今平面设计发展的趋势,如何将传统文化符合与现代设计传承融合显得尤为重要,教学当中应该将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放在重要位置,大力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将传统符号进行传承、变化与重构,由此派生出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完美结合的平面设计风格。从传统元素切入,运用现代设计教育理念,实现中国传统图式、文字、色彩及其造型与现代视觉传达的有机整合。在平面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既有基础训练的强化,又有应用设计的延伸,具有广泛的指导作用,鉴于此,平面设计基础教学要力求从传统符号中引申出平面设计领域中最普遍的现象和规律,引导学生从传统中汲取更多营养,为设计基础教育探寻新的可能。

3彰显传统文化特色,整合教学资源和内容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千百年长期积淀下来的,从开始中华民族经历过许多次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争论与思辨,在过去的数十年里,中国的平面设计也遇到同样的课题,出现过一味推崇西方设计体系而忽视本国传统文化资源的误区,从而导致本国设计发展集体失语的尴尬。全球化浪潮下,从传统文化走向现代,从民族走向世界的步伐不可阻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平面设计基础教育更加应当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从文化传承、文明建设和历史责任的高度来定位平面设计基础教育,真正建立起传统文化传承的设计教育观,引导学生探寻蕴含在传统文化符号中的民族精神,领悟到在世界文化的格局里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传统文化符号与现代设计教育融合,并没有什么捷径和已有模式,只能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有的放矢的灵活运用。首先,要在平面设计基础教学中重新解读中国元素,将传统符合作为教学资源引入课程体系,在学生的基础训练中推动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鼓励学生在学好传统平面设计基础知识的同时展开新的研究和探索,以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来丰富和塑造平面设计语言和视觉形象,让本土的元素与西方经典相互兼容,彼此渗透。中国的传统符号可谓浩如烟海,极为丰富,例如,在基础图案课程中,可以专门设计一个中国传统图案的研究环节,先要求学生收集整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装饰纹样,先进行临摹,不需加入主观因素,尽可能的了解、熟悉和掌握其中的造型图示、符号语言等,达到以形写神的程度。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开创意和变形,大胆的进行艺术加工、设计实验以及构思演绎,使之平面化、设计化和视觉化,达到旧瓶装新酒的境界。再如,图形创意课程中,专门从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中抽取一些实例,如京剧脸谱、祥禽瑞兽或者是剪纸、皮影、泥塑、年画等民间工艺,让学生进行创意和设计,可利用各种设计形式和造型手法,表达方式不限,由点到面,引导学生从传统的符号中挖掘图形的语言,从传统的文化中找寻到现代的设计观念,找准传统符号与现代设计的契合点,为将来的专业学习打下文化观念和设计语言的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篇5

传统手工扎染工艺

扎染又称绞缬,是一种古老的采用结扎染色的工艺,也是我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扎染的制作方法很独特,“扎染”一词表明了操作过程,即指先“扎结”后“染色”,这是两道最重要的制作工序,简称“扎”和“染”。具体工艺流程:设计构思―选择面料―绘制图案―扎结―浸水―染色―冲洗―拆线―漂洗―晾干―烫染―完成。传统手工扎染面料的局限性比较小,一般以棉、麻、丝绸、等为主要面料,主要根据制作产品的不同,选其不同的面料。

扎染工艺最为主要的两道工序是染色和扎结技艺。手工扎染的燃料种类繁多,通常见到的有天然植物染色和矿物质直接染料。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扎染工艺比较常见的是天然植物染料,植物染料对人体也能起到一些保健作用,例如板蓝根、蓼蓝、艾蒿等天然植物的蓝靛溶液。植物燃料颜色与化学染料相比,其色泽自然,褪色较慢,不伤布料,经久耐用,不会对人体皮肤产生不良的刺激,很容得到人们的青睐。扎结是以线缝为主,缝扎结合的手工扎花方法。线缝是在设计好的图案上,用针线平缝,线缝技法有折布缝法、满针缝法等等,捆扎是将需要色晕的部位用线或其他材料绕紧,使局部不完全染色。捆扎法包括打结扎法、线绑扎法、夹板方法、卷扎法、拧扎法、包物扎法、弹簧扎法等等,形成不同的花样。再是,利用扎缝时宽、窄、松、紧、疏、密的差异,得到染色深浅不一的艺术效果。每一种扎结技法都能得到不同的图案花纹、色晕层次,制作出多种花样效果。

扎染在现代室内空间结合运用与创新

扎染具有独特的民族艺术魅力,也是值得我们珍视、继承发展的一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在室内装饰风格日益发展的今天,扎染以独特的晕色肌理效果、淳朴自然的风格深受人们喜爱,多在现代纺织品设计、壁挂、装饰、纤维艺术设计中,扎染被普遍广泛的应用,将现代审美理念与传统扎染艺术特色相结合能够展现出另一种独特风貌,也为现代室内软装饰设计开拓了新思路。

现代室内的纺织品已经越来越多的被大众所接受,例如床罩、屏风、窗帘、台布、抱枕、桌椅帽、地毯、门帘等等。因为它内容丰富、风格独特,并且融入了多种纤维材质,在选材上加入现代设计语言符号,可以使传统手工扎染工艺与现代室内设计结合,可以调和室内空间的和谐氛围,还能使在紧张的生活中人们在室内中得到放松和舒适,并给人一种自然气息,所以大家这么喜爱。

现代室内空间很多人都会用壁挂来装饰。现代的室内壁挂的装饰中的材质大多是有机玻璃和树脂等硬朗的材料,但从古至今人居住的空间都是被纺织材料所包围着,给人温馨感。所以在室内壁挂设计中运用扎染工艺是非常好的选择,给人无限的回忆和美好的生活憧憬,让人有舒适和安全感。当然每个时期都有自己当代的设计语言和符号,来表示当时时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感情。图形就是一种符号,是一种最直接的视觉传达方式,可以准确的传达信息。现在的时展迅速,在手工扎染壁挂上的图案也要跟紧时代,要有创新。在图案上可以用几何图形、抽象图案或带有现代感的图案来装饰,壁挂需要现代符号设计语言的运用,因为它是最直接的表现性的思维表诉。在传承传统手工扎染工艺的同时也要与时俱进,在运用现代的元素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碰撞出新的设计语言,让传统手工扎染壁画更具有时代性。

结语

篇6

一、壮族传统图形分析

壮族传统图形具有鲜明的文化内涵、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民族魅力。壮族传统图形用一种古朴方式来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崇拜,图形简洁明了,质朴有力。图案以描绘大自然景象如花卉草木、飞禽走兽、山川河流和生活的场景为载体,反映了壮族人民勤劳、智慧、勇敢、热情的品格和精神面貌。主要分为几类:表现大自然的植物花卉,如莲花、、梅花、五彩花、缠枝花卉等;表现动物题材的狮子滚球、团龙飞凤、蝴蝶恋花、凤穿牡丹、双凤朝阳、鲤鱼跳龙门等;反映民族风貌的孩童嬉戏、粮食丰收、葵花向阳等;还有抽象的几何纹样,如回字纹、方格纹、同心圆纹、云纹、水波纹等。这些图案粗犷、质朴,庄重耐看、布局合理,色彩大胆,采用了大量的互补色对比、纯色对比以及类似色的对比,表现得十分精致、抽象与夸张。且在多元性色彩的处理上也具有其独特的风格,色彩搭配突破了常规色彩的配色方案。多是用大红、杏黄、翠绿、纯白或纯黑作底色,再运用对比强烈的色彩作花,通过亮底暗花或暗底亮花的相互映衬,更显浓艳粗犷且生意盎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如壮锦图案色彩绚丽,风格粗狂显示出独树一帜的民族艺术魅力。

二、壮族传统图形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

(一)取其形。壮族传统图形造型简约、大方、主次分明,组合严谨、色彩艳丽,通常采用对称、均衡等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构图工整美观,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提取传统图案中有价值的设计元素与构成形式,应用到现代视觉设计中,使设计既具民族特色,又有现代的时代气息。如云气纹、水波纹、涡漩纹和回形纹等,其造型流动并具阴柔美感,抓住这些图案的基本形态结构和典型特征,根据现代审美的标准、创意和现代设计手段对其进行挖掘、创造、重新组织和编排,还可通过延伸、变异、重构、置换等方法,对图案按进行再创造,使之在发挥传统图形的特质的同时又与现代设计相吻合。

(二)延其意。“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壮族传统图形有着丰富的艺术特征和深邃的内涵寓意,寄托着勤劳的壮族人民长久以来的理想、愿望和对生活的追求和美好期盼,同时折射出了传统文化中的哲学理念和审美观。如壮族莲花图案寓意着纤尘不染,蝙蝠造型寓意着富贵福气,石榴、葫芦、鱼等喻意多子,松树、桃、龟等喻意长寿,鸳鸯、双飞燕、并蒂莲等喻意夫妻恩爱;还有表现人们美好期盼的“福禄寿喜”、“事事(柿)如意”、“龙凤呈祥”、“福寿双全”、“鲤鱼跃龙门”、“双凤朝阳”、“鱼龙戏水”、“双狮抢绣球”等;还有一些寓意深远的纹样图形,如万字纹、纹、如意纹等。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借用传统图形中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和色彩,将其意境、情感和思想融入设计作品中,使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力度得以提升,通过喜闻乐见、构思巧妙、物吉图祥和自然纯真质朴之美的表现形式,使作品具有独特的民族色彩与个性。

篇7

文化、精神、审美一直是设计界瞩目的话题,它们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为作品的思想内涵是设计的真正价值体现,它将人类的精神意志体现在设计中并体现在各个层面的生活方式中,所以,设计在为人类创造新的物质生活方式的同时又在创造一种新的文化。

好的设计作品不仅是为了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理解,让人们一目了然地快速识别图形中所传达的内容和含义,它更是一种美的语言,并能映射出一个国家的民族传统与艺术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之间的关系,就象是一切艺术的升华都来源于生活和实际一样,随着人们现代生活品质、艺术修养、思维方式的不断提高和变化,消费者的眼光与需求也随之越来越高,所以如何使设计作品更为高水准、个性化是设计师永不停歇的工作内容,能够做到既不丢弃传统,又能够使传统文化元素适应时代的步伐和现代人们的审美消费心理,如果能相互融合必然是相得益彰,传统元素通过现代设计得以继续继承,现代设计通过注入传统元素而增添了文化气息和厚重感,这正是中国设计走向世界设计的正确方向。如果设计失去了民族个性,那将是它迈向衰败的开始,真正的“中国设计”应该是试图去发现一种既根植于我们民族的本土性设计元素又对整个当代设计语言有意义的东西。

一、传统文化是现代设计的根基

中国的传统文化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沉淀,拥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其文化符号是形式与内涵的完美结合。“中国传统元素”是中国式的图像化或者符号化的东西,包括传统图形、纹样,造型器具等,如中国水墨画的抒情与意蕴;京剧脸普的夸张与变形;中国书法的挥洒与气势;木刻年画的古朴与单纯;剪纸、皮影的简约与抽象;青铜器纹样的华丽与神秘等以及一些流传广泛的典故、成语……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先祖们历经几千年的积累和发展而成的,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设计师的艺术设计带来了丰富的创作灵感,成为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具有很高的再使用价值。不难发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达意”要远重于“绘形”。优秀的设计师应站在时代的最前沿,审视中国传统文化,把中国传统文化和时代紧密结合,以“中国传统元素”作为现代设计的根基和重要应用元素扩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内在动力,将这些富有民族形式特征的元素有机的组合到现代设计中,无疑会给单调枯燥的现代设计风格增添无穷的魅力和独有的文化特征。图案、纹样——传统的图案、纹样艺术是我们创作的灵感源泉之一,几千年的艺术积淀形成的精美纹样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传统图案、纹样与现代设计意识相融合,在视觉传达的各个设计领域都有着很好的体现,可以使艺术设计具有更加丰富的文化底蕴。中国传统图案源于原始社会的彩陶图案,已有6000~7000年的历史,可分为原始社会图案、古典图案、民间和民俗国案、少数民族图案等。如以火焰、水波、编织纹、几何纹以及原始宗教纹样等的彩陶图案;商周时期的青铜图案、南北朝时期的石窟装饰图案、唐代唐三彩陶器等中国古典图案;剪纸、刺绣、蓝印花布等有民间风格和地方特色的民间和民俗图案;地毯图案、蜡染图案、纺织图案、刺绣图案等少数民族图案等等,这些风格质朴生动、造型拙稚、线条粗犷具有鲜明的层次和节奏感的传统图案、纹样固然精美,但作为现代设计元素必须要加以创新才能适应现代人的审美,传统纹样的创作法则有:(1)添加与删减(2)分解与重构(3)变形与整合。

水墨、书法——把水墨、书法融入设计是香港设计大师靳埭强先生的独创,值得我们借鉴和研究,他是在借鉴中国文化语言的基础上,融入了西方设计理念。靳先生的海报作品亦强调“天人合一”的和谐关系,并将它赋予至善至美的灵性,达到了一种艺术的至高境界。《汉字》《自在》《九九归一》《沟通》《爱护自然》等作品无不渗透着中华艺术瑰宝的无限魅力,许多海报作品中石块、尺子、毛笔、砚台等中国传统器物成为海报主要的创作要素,其中所蕴含的极致的文化气息、典雅的艺术氛围使观者感受到精神与心灵的震撼,这无不推动着中国的设计、文化事业与设计教育的发展。

中国的书体丰富多彩,有甲骨文、金文、隶书、大篆、小篆、草书、行书、楷书等。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一种最能体现中华民族审美意识与情趣的艺术,传统文化在民族审美心理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印痕。书法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合理应用符合受众的审美趋向,能促进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内涵在现代平面设计中表现出独特的魅力。现代平面设计中运用书法艺术,除了要从书法家的角度去考虑,还要从设计师的角度去考虑怎样运用文字艺术来表现其独特的设计思路和所要传达给受众的信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标志“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国邮政、中国电信、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联通等优秀标志中处处都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完美结合。

二、现代设计是传统文化的延伸

现代设计的发展和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现代设计,无论怎样的发展,都无法脱离传统文化对它的深刻影响。创新,对传统文化与艺术而言,是延伸,而不是否定。如果割裂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的联系,那么,现代艺术与设计将黯然失色,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的关系应在冲突中不断融合,在对比中达到和谐,在二者的关系上要强调选择性的继承,找到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的最佳结合点创作出更好的作品来。设计本身就具有前瞻性,它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的传承和融合就更具有挑战性。一个优秀设计师,他的成功离不开对传统文化元素的继承和借鉴,在对传统文化学习借鉴中,都会把自己的生活阅历和价值观念以及个人感情理解融入当中,形成最直接的设计艺术本源,如果我们在设计中失去了这些,现代设计就会显得苍白无生命力,用现代的设计手法结合传统文化元素的改造应用,能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才能使现代设计更具有中国特色的魅力,传统文化元素是最具有原创性的艺术,它为现代设计师的创意提供直接的设计灵感,因此,现代设计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延伸,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设计源泉。

当今的设计潮流越来越多元化,朝着更前卫、大胆、犀利的方向发展,无论是造型、配色、排版都充满想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而创新是可以归结到延伸的过程中的,没有一种意识形态可以成为永恒的真理,中国传统文化固然宝贵,但我们不能抱着传统文化一成不变,因为这不符合发展的规律。面对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我们要不断的在坚持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延展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形式,使中国传统文化即坚持了中国传统,又能适应现代化的发展和变化。

在现代设计中反映传统文化是又一种人文文化、个性文化,设计者必须既注重民族特征,又追随时尚潮流。现代设计通过传统元素相结合,能够形成简约的美、空间的美、意境的美等审美特征。中国元素的运用是否能真正体现中国文化的精髓?设计中应该如何提升中国文化的价值?所谓中国元素,不是除了黄土地,就是中国结、长城、盘扣、丝绸,“中国元素”最佳的运用方式是“写意”,而非“写实”,无论是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产品设计等等未必要在设计中体现过于明显、具体的元素符号,刻意标榜“前卫”造型、简单追逐潮流、拙劣凸显“中国元素”的设计不是好的设计。比如服装设计中,如果以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茶”“编钟”为主题,不一定要把衣服做成“茶壶状”“茶杯状”“编钟”等具体形象来凸显中国、凸显前卫,而是应该传递一种淡雅与宁静的“中国气质”,适当的在风格、工艺上加以修饰,这才是真正的“中国设计”。国际上对中国设计师的作品评价越来越高,国际奢侈品牌也越来越多地进入中国市场,国际流行趋势也刮起了“中国风”。近几年,中国的大腕、明星的服装在国际重要场合开始狂热的走中国风路线,旗袍、青花瓷装、龙袍、仙鹤装、china瓷等有着强列中国文化特色的作品不断涌现,当时尚与中华文化的传统气韵相结合时,东方韵味的内在体现才是立足于国际舞台之根本。

结论

篇8

关键词:广告设计;吉祥观

吉祥观不仅表明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希望和向往,又以寓意的方式表征着人们改变生存环境的艰苦努力和征服困难的伟大意志以及不屈的力量,同时,包含着传统文化的众多内容和人文主义精神。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技术表现突破障碍,广告的制作与西方发达国家有的一拼。但是,我们的创意新颖处少,模仿处多,国内广告人茫然无措。然而,“中国元素”隆重登场,特别是以吉祥元素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让嗅觉灵敏的设计者突然找到了灵感的源泉,各种传统的、久违的吉祥元素符号开始充斥于现代各类广告形式,吉祥观成为现代广告设计的重要元素。

一、吉祥观念象征美好寓意,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

千百年来,中国人民深层意识中的民族情愫根深蒂固,趋吉纳福的意识在中国人心目中始终未见淡薄,表现着对和平、安宁、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念和热切向往,人们不断追求“完整圆满”,喜欢听吉利话,结婚、乔迁会选个吉日,过年会贴挂年画、中国结。吉祥观念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至善至美的本质。因此,在现代标志设计中设计者运用吉祥元素既能准确传达现代的设计意念,又能够把人们心底美好的愿望表达出来。

1.广告设计中,吉祥形式的形态组织创造出和谐圆满画面

和谐圆满是中国人追求吉祥的一种普遍心态,“祥和论”成为工艺发展和美学创作的主要论调,这使得在现代广告设计的结体构型中,完整、圆满,体现和谐、礼让成为吉祥广告形态组织的重要方式,以代表和谐、圆满的太极图和喜相逢的构成形式备受设计者宠爱。广告设计者在设计中将广告所呈现出的和谐圆满的形式结构特点,与其要传达的信息紧密相连,与其诉求对象的吉祥心理需要和审美情趣紧密契合,使其形态设计成为人们寄托美好理想、心愿和情感的媒介,其深长的意味,显露出独特的艺术生命和感染力。如:北京奥组委在北京市青年宫的“绿色奥运“标志,用了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形式――书法艺术。标志图形由人形和树形组成,树冠与人形组成参天大树,代表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祥和美好;绿色的线条如舞动的彩带环绕交错,仿佛茂密的树冠和盛开的花朵,体现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2.广告设计中,吉祥图案的色彩组织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氛围

“感性基础的袒露”不仅体现在形态符号中,还体现在色彩符号的运用上,吉祥图案的色彩观重在主观性以及色彩的象征意义。它来自于人们长期生活中对色彩情感的心理积淀:红色表示热烈、吉庆;黄色代表权势、丰收等。“红红绿绿,图个吉利”便是直接的心理情感表述,大量的民间吉祥图案设色都反映了这种红火热闹的色彩气氛和心理意愿。在现在现代广告设计中,吉祥观念强烈的色彩组织冲击人们的视觉,迎合人们的心理,更能引起公众的注意和联想心理。设计者在设计中对吉祥图案色彩的组织应与自然世界的物象相联系,延伸、拓展设色的内在性质,使色彩一致,成为特定的、观念性的附会和指代,满足了人们对审美愉悦感的追求。

二、吉祥观念传承中国民族传统文化

在东方文化的范畴里,中国吉祥图案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寓意深远、内涵丰富,是其他艺术形式无法替代的一道独特景观。如今吉祥图案虽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中,但作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宝库中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它那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也丝毫不会逊色。同样,在尊重文脉呼唤传统的今天,吉祥观念中所蕴涵的虔诚的、朴素的人生观和审美观大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感情心理与文化思想的客观反映和现代社会各个层面群体的审美需求的质朴体现,也是其他艺术所难以替代的。因此把吉祥图案的精神元素融入现代标志设计之中,必定会使企业形象设计更具文化性与社会性。而且更加让国外人瞩目,推动企业在国际化中的进程。那么在现代广告设计中,吉祥观念所传承的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如何体现呢?

在现代广告设计中,设计师在理解吉祥观念中所渗透的传统文化的的基础上取其“形”延其“意”,从而传其“神”,用现代人的审美观和体验去诠释传统文化,把吉祥符号的精神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之中,使民族的文化精和世界的设计语言共同融汇成现代设计艺术的主流,使现代广告设计具有民族性、文化性的同时,又充满时代魅力,引领时代潮流。同时,现代广告设计素材选择中国传统吉祥元素,将中国文化的文化基因注入广告作品,形成意味深长的文化内涵,培养了人们的文化素养。如吉利集团的广告标志,图案的六条斜线从椭圆的地球上喷勃而出,灿烂绚丽,意喻着吉利人的宏伟大业,一步步稳健成长。六条直擂云霄的直线,“六六大顺“,祝愿如意、吉祥,人采上天之灵气,润自身之肌肤,以兼收并举的姿态,全面开放的气度,胸怀大志,面向未来、面向世界。标志整体博大饱满,有极强的稳定平安之感,传播吉祥意蕴。同时,意喻吉利人坚实的基础稳如磐石和领导者的诚善容天下的宽阔心胸以及吉利人坚毅的超越精神,无不寄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于吉祥图案之中,让人们在欣赏标志之时领路其中的文化内涵。

三、吉祥观念具有社会教育功能

广告基于大众传播媒体得以运行,其本质应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一方面传播着商业信息,使受众接受其所推销的商品或服务,另一方面也使受众认同其在传播中所推崇的具有确定文化意义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而吉祥观念是千百年来集体创造意识和传承性艺术劳动积聚起来的丰富经验的结晶,具有强大的社会教育功能。取物之性的吉祥物如莲花亭亭玉立,“出淤泥而不染”;松为长青树,不畏暴日,不怕严寒,不惧狂风,用以象征坚韧不拔的英雄气概;梅有“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之特性,常用以象征坚贞不屈。同时,许多彰显孝道的“行孝图”,表达伦常观念的“叙伦图”,都能积极维护伦常道德。丧葬吉祥图,则能实现子孙报本的回馈心意,满足报恩的心理需求。现代广告设计者以原始意象为心理基因,以敏锐的视觉观察力、充分的想象力和熟练技巧作为创作手段,将吉祥图案的形式美和内在寓意相结合,传播社会教育功能魅力。现在的年轻人“迷信”着“洋节日”,对中国传统节日却不屑过,至少是不热衷了。设计师们有责任将我国的传统发扬光大。如笔者曾设计的作品《传统与文化》,就通过对传统节日的描述,传达出作者对文化的热爱,同时寄托了对传统佳节的美好祝愿,传达出我国的传统文化深入民心的概念。作品取自我国传统色彩中的“红、黄、蓝”的吉祥色彩,并且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及美好人生的追求。分别代表了对美好人生的渴望,其目的都是为了追求“吉祥”。将“吉祥观”用艺术的形式把民众的智慧融入到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之中,深深的植根于每一个民众的心里,形成独特的民族文化认同感。这也是平面设计师的职责。

四、总结

总体说来,现代广告设计中的吉祥观是将中国传统吉祥文化中一种象征真、善、美的行为和意志等精神元素融入到现代设计之中,并传承和发扬,为现代设计带来巨大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席兴利. 吉祥观念与现代标志设计[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6)

[2]陈岚. 浅谈吉祥观念及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J]. 科技创业月刊, 2006,(07)

篇9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服装设计;创新

当代,服装行业竞争比较激烈,各国设计师都在不断创新,把本土的文化融入服装设计成为当下服装设计的主流。我国服装设计师更需要不断思考如何更好地把我国独特的传统文化运用到服装设计中。

一、中国传统文化在服装设计中应用的优势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其发展从未间断。中国传统文化与服装设计有着密切的联系,就是这种联系,使中国传统文化与服装设计在新时代均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传统文化可以促进服装设计质量的提高。中国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服装设计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形式多样、内容非常丰富,给服装设计提供了许多启发和借鉴。在服装设计中,设计师要通过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运用服装设计的新理念和新的设计手法,从而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服装风格。要提升中国传统文化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效果,就需要明确以下两点:其一,不断改良传统文化。在服装设计中应用中国传统文化,既不能一味地加入民族元素,也不能舍弃现代元素,而是要把民族传统元素与现代流行元素更好地结合起来。任何国家的民族文化在发展中,都会与流行元素发生碰撞,有的民族文化能够屹立于一定的高度不倒,而有的民族文化则会逐渐被淘汰。在如今流行元素不断充斥着现代服装的潮流中,要创造出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服装,就需要在服装设计中不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服装设计可以不断借鉴传统文化,并不断运用传统元素。在服装设计中应用中国传统文化,包括文化内涵转变和表现形式创新两个方面,而不是简单的生搬硬套。服装设计师在设计中要不断发挥灵感,不断分析和归纳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并以一种明确的形式将其表现出来。如,旗袍作为中国传统服饰,以独特的艺术造型展现女性特征。以后,旗袍设计者大胆吸收西方女装设计、造型的灵感,不断创新和改进旗袍,改良后的旗袍在腰身方面变得紧缩,其长度也不断缩短,甚至出现了低领的造型,把女性的人体曲线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设计这种中西合璧的新式旗袍,不仅能够使中国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也能够更好地展现现代服饰的魅力。其二,创造一些传统文化元素。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设计领域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设计素材。中国传统文化数不胜数,如书法艺术、国画艺术、建筑艺术等,都能够被运用到服装设计中。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的文化衫,就是将中国传统的书法造型运用到服装中,使服装的形式感和书法的艺术感融合起来。中国传统文化在服装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传统的龙凤、牡丹等中国吉祥图案,还有一些传统的刺绣、滚边等,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不断被运用到时装设计中。在服装形式美的设计中,通过运用传统的统一法则,可以增加服装的审美性和艺术感。服装设计师在设计中需要考虑服装的材料和样式是否具有舒适性与审美性。如,在经常从事户外工作的人员的服装设计中可以加入中国传统的楼台等图案,这样更符合目标人群的实际需求。现代服装设计中形式美的变化要与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密切相连。设计师在进行服装设计时,不仅要关注创新与传统的联系,而且要保证服装的创新性不脱离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在服装设计中还应该体现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对称法则。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对称美,对称法则具有非常高的审美价值,可以将其应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

结语

现代人的审美水平不断提高,其对于本民族文化产生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在服装设计中可以应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打造别具特色的服装。所以,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创新应用中国传统文化,显得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吴茜.当代服装设计的“中国服饰语言”探析.美术大观,2011(1).

篇10

关 键 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广府文化;通草画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6)05-0042-02

每个地区都有自身独特的历史轨迹和挥之不去的文化记忆,而学校本身就是当地文化的产物。从地域文化中不断汲取营养,呼应学生与时代的发展需求,这既是对地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也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重要思路。学校地处广州市越秀区,这里是广府文化的发源地、千年商都之核心。如何用厚重的广府文化滋养学生,引领学生在传承广府文化中成长,学校在探索中不断思考。

一、以通草学堂为阵地,在学习中感受广府文化魅力

广府文化即以广州为核心,以珠江三角洲为通行范围的粤语文化,在南越土著文化的基础上,融汇中原文化乃至西方文化,逐渐形成发展而来。生于斯长于斯,学生对广府文化有着天然的亲切感。学校与社区、少年宫等建立合作关系,领着学生走进千年商都,了解广府文化,寻找自身的根脉。在广州博物馆,学生“巧遇”了通草水彩画(下简称“通草画”)这一广府艺术瑰宝,其艳丽的色彩和极具旧广州风情的内容深深吸引了学生。学校慧眼独具,顺势创设了“通草学堂”,引领师生在创作学习中感受经典民间艺术的魅力。

通草,又名通脱木,其茎髓颜色洁白,有丝绒般的质感。清末广府艺人将这种植物树心切成薄片后代替纸张,运用西方的绘画原理和水彩颜料,制作成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场景和各种形色人物的外销画。十九世纪,中国外销通草水彩画成为展示广府文化的一名出色的“外交家”,诉说着中西文化交流历史、旧广州风俗文化和民生百态的点滴。在历经百年荣耀后,因其易断、不易保存及绘画的局限,通草画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直到英国人伊凡将外销的通草水彩画藏品带回中国送给广州博物馆,它才再次出现在广州人眼前。通草画跌宕起伏的演变历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广府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再现通草画辉煌,传承与弘扬广府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

学校邀请广州博物馆程存洁馆长和越秀区少年宫杜宏安老师走进通草学堂,与师生一起鉴赏清代通草画作,研磨绘画技巧。清代通草绘画素材包罗万象,如官员像、兵勇像、杂耍图、纺织图、演奏图等;作品造型生动,色彩浓烈,人物刻画惟妙惟肖,既融合了西方绘画原理,又富于广州本土风情,为学生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广府民间民俗生活画卷。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生活气息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巧妙引领,精心设计,耐心示范,对学生在绘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逐个点拨,针对水彩的浓淡层次及渲染,帮助学生学会专心、细心、用心;并从构思构图、色感色调、表达方式、材料表现及技能技巧等方面,对学生作品进行指导。在通草学堂浓厚的艺术氛围中,学生不断感受着广府文化的魅力,从“我不行”到“我能行”,不断增强学习通草画技艺的自信。

二、以节日文化为载体,在生活中传承广府文化特色

在新形势下,广府文化的传承同其他传统文化一样,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寻找适切的载体,引领师生在生活中体验传统文化之精髓,才能让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节日根植民俗民生,可谓传统文化传承的天然载体。学校发动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开展了“知传统节日、继中华传统、承中华文明”探索之旅,引领师生、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广府文化特色,唤醒学生身为广府人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肩负起传承广府文化的使命。

根据学生实际,学校选择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以这六个最具代表性的中国传统节日为载体,挖掘节日内涵,开展系列活动。节日活动前,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上网、调查访问等途径,收集相关资料,并以出墙报、学习园地展示、手抄报展示、班级网页资料上传等方式,展示学习成果。学校特聘广州博物馆程馆长、民俗专家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曾副主席、青年美协梁副主席等为德育辅导员,并请他们为学生做讲座,“老广州的历史传说”“广府人如何过传统节日”……让学生真切感受老广府人的传统节日情结,初步感悟如何传承传统节日。之后,结合节日主题开展活动。活动尊重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分层设计。

例如,“春节”主题传统节日活动,一、二年级突出尊重学生兴趣,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收集各种奇趣“利是封”,了解春节有哪些好吃的食物;三、四年级鼓励学生尝试设计特色“利是封”,了解春节有哪些习俗,介绍自己最感兴趣的习俗;五、六年级则让学生尝试创作、书写春联,用画笔或相机记录春节的美好一刻,并图文并茂地创作自己的《春节喜庆篇》。

多姿多彩的体验活动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通草画创作素材,引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赛龙舟》《中秋赏月》《迎新春》《闹元宵》……孩子用创意画作展示了自己眼中广府人传统节日的民俗风情等生活场景,表达着自己对广府文化的理解。

三、以社会实践为抓手,在创新中擦亮“品味广府”品牌

广府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需要走向广袤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并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不竭的动力。基于这一思考,通草学堂走出校门,开展创新性的社区实践,借助更高、更广的社会平台,弘扬广府文化。

学校充分挖掘社区资源,与“三・二九”纪念馆、都府社区、广州博物馆等单位签订共建协约,开展了一系列生动有趣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草学堂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在社区定期举办绘画、画展和画作义卖等慈善活动,并在社区广场设立创意通草画体验摊位,让社区居民体验通草画的魅力。在“广东红领巾・幸福传万家”――“广东红领巾基金”2013年春节公开募集活动中,通草学堂的小画师们历时一周,创作了33幅形态各异的“福”字,拼成大型通草“福”字组画,募得3000元善款。通草学堂的学子们向社区居民传播着广府民间艺术,更传递着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中华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