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压力的策略范文
时间:2023-07-06 17:42: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缓解压力的策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论文摘要 心理压力在高校教师群体的日益显现,致使许多高校教师由于过高的压力、情绪问题,引起焦虑、失眠现象,甚至产生许多心理困扰、忧郁倾向、悲观情绪,通过有效疏导,缓解压力危机的方法,使教师排解压力,平衡自己,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的一份调查显示:93%的教师感觉压力过大,50%的教师想辞职,只有17%教师愿意执教;中国科学院的调查结果为:教师的平均寿命倒数第二;英国教育机构的调查显示:68%的被调查者认为,工作压力是他们最关心的5件事情之一,并且其重要程度已经超过了“生命危险”,44%的被调查者认为他们的压力过大。
1 高校教师的压力来源
1.1 来自职业竞争的压力
高校管理机制的改革,不仅要求教师具有高学历,还要完成一定的教学工作量和科研任务。为了符合职业要求和职称晋升的需要,追求高学历在高校教师中已屡见不鲜,而且需要完成的学术科研也有硬性的指标,同时,在现今高校管理中普遍采用了教师岗位聘任制、挂牌授课制、末位淘汰制、剥离分流、竞争上岗等等,加之,有些中青年教师属于人事或者年薪编制,由于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量超负荷带来的同工不同筹的心理冲突,承受着巨大压力。
1.2 来自教学评价机制产生的心理压力
由于学校的教学评价机制尚不够科学、合理,更没人性化的测评体系,也无法从根本上反映来自学生、教师群体、教学督导、领导层面的客观评价,某些非理性的、随意的、甚至是恶意报复式的不客观、不真实评价在所难免。为了避免学生对自己做出不利的评价,影响年度评价,一些教师甚至会选择讨好学生的做法,这种做法丧失了其应有的教书育人的作用与职能,极大地削弱了教师的职业责任感,使其产生强烈的焦虑与不安,不仅成为教师产生生理、心理、行为问题的直接原因,而且对教育教学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消极影响。
1.3 来自知识分子微妙复杂的人际关系压力
由于教师职级晋升的压力,导致对评选先进、争当优秀比较有功利心,加上教师群体具有孤芳自赏、清高、比较自我的特点,使教师的人际关系紧张,同事之间相互不往来、不做深入沟通,致使许多教师没有交流、沟通的平台,更没有文化生活的支撑,个人的精神生活无法满足。
1.4 来自婚姻情感和家庭生活的压力
由于高级知识分子比较注重精神追求,因此对情感的需求比较高,对婚姻对象要求也很高,特别是教师的职业习惯,在两性关系中常常自以为是、好为人师,表现出唯我自大、惟我独尊的姿态,令人感到高处不胜寒,因此,婚姻生活中常有不和谐因素。
2 压力主要表现及其特征
2.1 教师群体压力的主要表现
现代教师群体常出现疲惫、焦虑、失眠、食欲不振、记忆力减退、健忘、挫败、烦躁不安、易生气、嫉妒、仇视、愤怒、怨恨、哀伤、怀疑、恐惧、迷失与茫然等情绪,这些压力与危机感等情绪被称为“身心症”。这些症状往往由于没有及时、恰当的排解,被压抑、隐忍,以致长久得不到释放,转而会攻击身体的其他器官与神经系统,久而久之,会导致诸如:忧郁症、躁郁症、强迫症、恐慌症等情感疾病,以及神经衰弱、内分泌失调、甲状腺、肿瘤等疾病,严重影响教学工作和生活质量。
2.2 教师群体压力的表现特征
运用普遍调查与个别深度访谈的方式,对高校教师压力与情绪现状进行调查,搜集到高校教师压力的实际案例,通过心理学测量技术进行科学的分析后,发现不能如实反映和确切体现教师的压力与情绪问题,因为高校教师属于高级知识分子,这一特殊的群体往往很自我、很主观,针对压力所做的调查,具有隐藏性、压抑性的特点。教师的职业特点是比较善于表达,对于心理危机、压力与情绪的管理,理论上认同,而行动上不愿意面对甚至不愿意承认自我压力管理失调的状态,而采取抗拒、掩盖等主观行为,因此,在其他心理治疗手段中,往往会产生抵触、伪装、狡辩、甚至不愿意配合等等现象。特别是在心理咨询、催眠治疗中,教师往往采取自我设限、自我保护,无法配合治疗师,更不愿意暴露隐私,特别碍于面子,无法放开自我。
3 缓解压力的几种策略方法
3.1 采用沙盘疗法、色彩画等道具进行科学的分析,达到化解压力的方法
沙盘游戏治疗,又被称为箱庭疗法,是目前国际上很流行的一种心理疏导手段,使用沙、沙盘,以及有关人或物的缩微模型等沙具,来进行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的一种方法。沙盘疗法,针对教师群体主要治疗焦虑情绪、心理压力、自闭症、忧郁症、攻击性倾向行为、人际关系困扰、亲子关系问题、两性关系不和谐等。做沙盘游戏治疗,可以提高自信心、完善自我性格、提高人际交往技巧、有效的宣泄消极情绪、释放压力等。
3.2 采取团体辅导,举办专题沙龙讲座、心灵成长工作坊,达到化解压力的方法
针对压力与情绪进行再认知,获得重视,并加以舒解,再通过团体辅导的形式,教会一些实用的方法,对压力进行控制,改善情绪。具体可采用的方法:(1)放松训练,参加对象:考试紧张综合症、梗椎病、神经性头痛、肌肉紧张性疼痛;(2)压力调适与情绪发泄演练,参加对象:忧郁症、燥郁症、自闭症;(3)角色扮演与情绪疏导,参加对象:婚姻情感危机、亲子关系危机。
3.3 应建立一套控制压力与情绪管理的支持系统——网上心理预警在线交流空间
根据教师的职业特点、自身特点,可借助现代网络的自由、便捷、隐蔽、私密、保护、安全的优势,建立一套网上心理援助支持系统——包括量表自测评分机制、心理压力色彩自测游戏问卷、亚健康测试问卷评估系统等等,为高校教师提供心理测试与疏导服务的平台,一旦遇到心理危机,教师可以寻找到支持系统,同时可设网上在线交流、心理咨询的空间,以利于有压力的教师寻求协助、获得组织的援助,认识并建立自己的心理防卫机制,当然,教师本人更应该重视与关注心理健康,提高心理防御意识,确立核心价值观,在集体中获得认可与尊重,从多方面、多层面预警、排查、支持援助,是彻底抗击压力与管理情绪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针对高校教师目前存在的较为普遍的各种躯体化、强迫、焦虑和不安等心理问题,开展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组织心理压力认知与鉴定专题沙龙、心理情景剧的演出,组建心灵成长工作坊等形式,利用沙盘游戏进行心理危机的预防与疏导等方法,使教师学会舒解压力与情绪管理的方法,能够自我调节、平衡因工作压力与不良情绪带来的失衡状态,真正成为掌控情绪的主人,从而提升职业的成就感、荣誉感、幸福感。
参考文献
[1]黄建萍.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现状的思考[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8(2).
[2]关淑萍.高校教师心理压力及其减释策略[J].成才之路,2008(19).
篇2
这种方法非常适合在校读书的学生。适当的运动锻炼,有利于消除疲劳,据说运动流汗,可以在身体上产生腓肽,而腓肽是一种可以让人感觉身心愉快,可以让你恢复活力,所以运动是一个很好释放压力的方法。
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重担,给人带来较大的压力,让人身心俱疲、情绪低落,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但是根据权威人士经验,倾听音乐对人情绪有很大的舒缓作用,并且可以帮助疲劳、压力大的人们缓解压力,舒缓心情。
倾诉是很好的情感表达解压的方式。大家可以选择与家人或者亲密朋友倾诉,不要害怕被他们笑,相反,他们会给你更多鼓励,同时你也能得到安慰。
总而言之,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找出一些策略来缓解压力,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关键词】硕士三年级学生 学业压力 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5-0020-02
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自我国高校扩招以来,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已从1996年的59398人扩大到2011年的560168人,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扩招人数已成几十倍增长。随着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大,加之现在就业形势的紧张,硕士研究生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硕士三年级学生,一方面面临撰写毕业论文的压力,另一方面面临就业的压力。
笔者针对这个群体的状况,对硕士三年级学生的学业压力状况进行调查。以期找出影响硕士三年级学生学业压力的主要因素,进而找出应对策略来缓解该群体的压力状况。
一 问卷的编制
本研究采用自编调查问卷,问卷参考了《大学生学业压力研究》《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调查分析——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研究生心理压力的调查研究》等文献,又结合笔者自身的经验,编制了《硕士三年级学生学业压力调查问卷》。
问卷涉及5个因子:学习负担、学习环境、他人期望、个人发展或就业前景、学习动力。共有20个单选题目,每个题目有5个选项,程度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
预测问卷的信度采用克伦巴赫ɑ系数,该问卷信度为0.869,可信度较高。
二 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一所高校的100名硕士三年级学生的学业压力状况进行调查。其中男生38人,女生62人;理工科64人,文科36人。
本研究采用自编调查问卷《硕士三年级学生学业压力调查问卷》对上述研究对象进行调查。
三 研究结果
下表为100名受试者填写硕士三年级学生学业压力问卷的平均分与标准差:
将上述数据整理成图表,见图1。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平均分得分排名前5名的题目为:第七题、第二题、第十四题、第二十题、第十二题。这几道题目内容分别为:第七题“朋友们一直对我寄予厚望,我不希望让大家失望。”第二题“我担心自己撰写毕业论文的时间与找工作时间冲突。”第十四题“我担心自己本专业所学的知识,不能在未来个人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第二十题“我认为学习是改变命运的最佳途径。”第十二题“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对我来说有些困难。”从这几道题的类型来看,硕士三年级学生对自己的个人发展或就业前景方面较担心。
图2中显示,压力感很大的学生占6%,压力感较大的学生占38%,压力感适中的学生占32%,压力感较小的学生占24%。由此结果可以看出,较多数硕士三年级学生的学业压力感适中,不过仍有42%的硕士三年级学生存在较大的学业压力。
由图3可以看出,男生的学业压力的平均分比女生稍高一些,但结果不明显。文科学生的学业压力问卷平均分远高于理工科学生的平均分。
四 结论与建议
从上述的研究结果来看,硕士三年级学生的总体压力状况适中,不过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学业压力。硕士三年级学生处于人生的转折阶段,有些同学准备出国深造、有些准备直接就业,这个阶段又正值撰写毕业论文、找工作、申请国外学校的时间,多件事情交织在一起,增加了该群体的学业负担。
因此,问卷中的个人发展或就业前景这个因子的得分较高。
从男女生对比结果来看,男女生在学业压力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男生的学业压力稍高于女生。这个结果可能是由于男生在这个阶段面临的挑战更多。家庭因素、他人期望及硕士三年级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都迫使这个群体的压力更大一些。虽然硕士研究生经历了大学阶段的锻炼,要比大学本科生更独立、思想更成熟,但由于年龄阶段已在25~30岁之间,涉及要建立家庭、成就事业,加之撰写硕士毕业论文的深度加大,使得其在学习之余,不得不受一些社会环境的影响。
从文理科对比结果上看,文科学生的学业压力远远高于理工科学生的学业压力。这一点可能是由于学科性质所致。理工科学生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相关联,且理工科学生的毕业论文多数涉及实验、编程等,这些内容在其研一、研二阶段都有所涉及,数据会在论文中占相当的比重,同比之下文字方面的压力就会减轻很多。文科学生的毕业论文极少涉及实验处理,文字叙述性较强,且文献综述涉及古今中外的内容,因此阅读量较大,相对的学业负担会重一些,致使文科学生的毕业论文压力要大于理工科学生。
对于硕士三年级学生的学业压力笔者有以下建议:
1.对于硕士三年级学生
首先,要树立积极的价值观,正确看待三年级学业压力这个事实,勇敢面对,不要逃避。要了解每个硕士三年级的学生都要经历这段时间的忙碌,因此要正确看待三年级学业负担较重的现实。另外,体育锻炼可以缓解压力,加强体育锻炼可加速体内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而且可以培养我们的意志力、耐力,对于强身健体、发泄压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其次,加强朋辈交流。多交流、多沟通,有利于我们发现自己的问题,平时认为困惑的问题,在和他人交流之间可以获得灵感。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同,多和他人交流有利于我们多角度地分析事物,不至于因自己看问题偏激而将问题扩大化。再次,寻找适合自己的有效缓解压力的方式。每个人缓解压力的方式和途径不同,每个人适用的缓解方法也不同。因此我们要多尝试,找出适合自己的减压方法,如听音乐、看电影、旅游、运动等等。
2.对于高校
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出国留学指导的工作,尽早让学生们了解、明确自己将来的方向,这样可以减轻学生在毕业季的盲目性。此外,可以请往届优秀的经验丰富的学姐学长为毕业生做讲座交流,使大家充分了解往届毕业生的压力及应对状况。此外,我建议有针对性地开展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
3.对于社会
加强社会的支持度。首先家长要多和学生沟通,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此外,社会媒体可以加强舆论导向,减缓学生的压力。
参考文献
[1]陈江波、简福平.研究生心理压力的调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
篇4
积极人格作为积极心理学研究体系的一个重要分支,使得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对积极人格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这一研究领域中取得了巨大成果。但对积极人格的涵义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观点,比如Illson(2000)严格的解释了积极人格和消极人格,积极人格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正性的利己和积极的人际关系。由此可见,正性的利己行为是人类所接受的,是个体为了达到既定的生活目标二不断做出努力的一种积极因素,利用积极的人际关系获得有效的社会支持而采取的一种积极措施。Peterson(2000)研究了24种积极人格其中包括感恩、意志力、宽容理解、智慧聪明、能力等。这种积极人格是根据人格的特质理论来划分标准的。积极人格个体通常对事物和环境抱有积极的态度,从失败中乐于吸取经验和教训,积极的眼光看待他人,与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于发挥自己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有着积极的人生态度来面对现在和未来,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懈努力的一种优良品质。
2大学生积极人格与缓解就业压力的关系
国外研究表明,积极的人格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来获得,且积极心理学家也认为,积极人格存在于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之间,只有当他们在特定的环境下把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得以激发和强化,进而产生一种习惯性的生活方式,那么也就培养了积极人格。徐红红[3]研究显示积极人格特质一方面能够直接防止心理症状的产生,另一方面也在应激与身心反应之间起中介作用,成为应激事件的“缓冲垫”。Garmezy,Rutter(1985)的研究也表明,培养并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能够帮助个体缓解压力,更好地面对逆境。因此,大学生的积极人格可以通过训练来获得,促使他们应对压力有一种积极的价值取向,有了积极的情绪体验进而产生积极的行为模式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尝试。
3积极人格对缓解就业压力的作用
赛里格曼(1985)认为积极心理学就是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解读人类本质、内在、美好、善良的一面,不断激发人们内在的积极因素和积极品质,帮助人们挖掘自己的潜在力量来获得好生活。积极人格是积极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能否达到既定目标很大程度上那个取决于人格因素,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是一个人在不断成长中最重要的内在资源。当代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培养大学生的积极人格刻不容缓。构建大学生的积极人格还必须从他们自身出发,不断培养和训练他们在困境中的技巧和方法,以便高效的应对压力,避免不良心理反应。是可以通过培训获得的,在应对压力情景时带着积极的观念去迎接挑战,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大学生积极人格的主要目标是开发大学生的自身资源促使大学生积极应对压力的策略形成,给他们在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和困境时提供良好的精神支柱。
4培养积极人格的策略
当前严峻的就业压力形势是一种现实,在这个残酷的事实面前要不仅需要人的积极心态,而且还要有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在这个过程中积极人格起到关键性的作用,通过有效地培养和引导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来乐观地看待就业压力,产生积极的应对压力的情绪,高效快乐的状态来应对就业压力,对于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要给出正确的认知策略以及积极的情绪体验,用实际行动来锻炼他们应对就业压力的能力。
4.1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培养乐观的解释风格
积极心理学的倡导者认为个体对外界事物困境和压力的认知归结为是个体对他们的一种解释风格,对压力积极的认知就会形成一种积极的意义。消极的评估和自我暗示会挫败人的积极性,去除个体挖掘自我潜力的能力。认知评估是对应激源的认知解释和评估的过程,是压力的调节变量。由于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一个大众化的阶段,严峻就业形势已经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且在今后一段时间这一形势也不会有好转。在这一时期大学生有必要用正确的眼光来看待当前的就业发展趋势,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就业和择业本身就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一种优胜劣汰的过程,失败和挫折是在所难免的。因此,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认知观,在面临强大就业压力时不要惧怕,克服畏难情绪,形成好的良好的就业观。在面试中要有自信心,即便失败也只是暂时的,正确看待失败的问题,学会自我安慰,自我鼓励,有效地排除不良的负性情绪,积极地迎接新一轮挑战,做到在失败中找出原因总结经验,以便不断调整好自己的就业策略和技巧。学会吃苦耐劳,抛弃低付出高回报的不良想法。
4.2创设交流活动增强积极体验
积极的人格特质如乐观、幽默感。幽默能减少紧张、缓解压力、增加积极情绪,还有助于个体建立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进行有效的就业压力应对。积极体验是指个体对过去发生的成功事件给予积极的肯定,回味这一成功的喜悦激起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勇于挑战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这一过程是积极向上的、乐观的、自信满满的。有研究表明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成功地抵制压力,维护心理和身体健康。当前大学生积极情绪的形成势在必行,促进学生应用积极的应对策略,帮助他们乐观地面对就业压力,培养良好的心理弹性,形成高效的积极防御积极防御机制,与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作斗争并取得最终胜利。学校教育要创设一定交流情景以不断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加强学生的积极内在动机建设,提供和谐的人际交往氛围充分发挥自己已有的知识技能。同时,教师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这一特殊群体,鼓励他们积极地参与实践,感受生活和学习的喜悦,增强他们的主观幸福感,让积极体验情绪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形成强有力的内在机制来面对未来的生活和工作。
4.3锻炼大学生积极应对就业压力的行为模式
篇5
【关键词】 吸烟;流行病学研究;健康教育;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163 R 1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5-0408-02
Smoking Behavior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in North of Henan/ WANG Quanhai. Basic Department of Pingyuan University, Xinxiang(453003), Henan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university students smoking state and the attitude of smokingcessation, and to provide smokingcessation health educat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 Methods By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953 undergraduates were recruited to participate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bout smokingrelated behavior and attitude. Results There were 24.66% university students like smoking. The prevalence rate of smoking was higher in male students (72.84%) than in the female (17.60%). The leading reasons for smoking were relief and vent to anger, then the need of social intercourse and stimulate or refreshing. Onset smoking time was mainly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and elementary school stage.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lacked the smokingcessation education. Conclusion Effective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should be taken to control undergraduate smoking behaviors.
【Key words】 Smoking;Epidemiologic studies;Health education;Students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和预测,每年约有350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在未来20 a中,每7个死亡者中将会有1人是吸烟习惯所致[1]。吸烟的诸多危害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然而,在大学校园里,大学生吸烟的现象却极其普遍,而且有上升的趋势[2]。因此,了解烟草在大学校园蔓延的状况,分析大学生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探讨出适合当代大学生的控烟政策和措施以及健康教育的方法,已经成为高校健康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根据不同学校类型在豫北地区选择4 a制大学6所,3 a制大学4所,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抽取学生953名,其中男生578名,女生375名。
1.2 方法 自行设计“大学生吸烟状况调查问卷”,经河南师范大学专家多次审核、修改,并进行预调查后定稿。对30名学生进行培训后,于2005年9月-2006年1月利用学生回原籍教育实习的机会,对学生所在城市中的高等院校随机进行问卷调查,共发问卷1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53份,有效率为95.3%。
1.3 数理统计 使用Excel 2000进行数据整理,对数据进行χ2检验,并进行对比分析。
2 结果
2.1 吸烟态度 调查发现,豫北地区大学生中喜欢吸烟和持无所谓态度的学生占64.53%,只有35.47%的调查对象讨厌吸烟。男女大学生在对待吸烟的态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8.88,P<0.05),见表1。
2.2 吸烟行为现状 以平均每天吸烟量低于1支为偶尔吸烟,平均每天吸烟量2~10支为经常吸烟,平均每天吸烟量10支以上为吸烟成瘾[3]。结果显示:被调查大学生中吸烟人数为487人,占调查学生的51.10%,其中男性吸烟者有421人,占72.84%;女性吸烟者有66人,占1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0.27,P<0.05)。经常吸烟和吸烟成瘾者占被调查学生的23.30%,从不吸烟的大学生仅占调查学生的48.89%。见表2。
2.3 初次尝试吸烟的时间 第一次尝试吸烟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初中和小学阶段,其次分别为高中、大学和小学前。说明对青少年进行禁烟教育应从小开始,并应以小学和初中阶段为主要教育阶段。见表3。
2.4 不同年级大学生吸烟率比较 大学生吸烟率随年级增长而增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4,P<0.05)。见表4。
2.5 大学生吸烟原因构成 豫北地区大学生吸烟的首要原因为解闷、泄愤;其次为社交需要;提神、解乏等对吸烟的错误理解排在吸烟理由的第3位;其他依次为缓解压力、好奇、模仿和显示成熟感。男女大学生在吸烟原因构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74,P<0.05)。见表5。
2.6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吸烟的影响 被调查大学生中,父母都吸烟或有一方吸烟的大学生吸烟率明显高于无烟家庭的大学生,吸烟率分别为33.37%(318/542)和17.73%(169/4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77,P<0.05)。
2.7 接受禁烟教育状况 被调查大学生中接受过禁烟教育的学生有601人,占63.06%,其中在学校接受过禁烟教育的学生占28.75%,在家里受到禁烟教育的学生占34.31%,还有36.94%的大学生没有接受过禁烟教育。说明豫北地区高校中的禁烟教育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豫北地区大学生对吸烟的危害性认识不够,大学生的吸烟率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并且呈现出随年级增长而递增的趋势。提示对青少年开展禁烟教育十分必要,而且迫在眉睫。
调查还显示,解闷、泄愤是引起大学生吸烟的主要原因。大学生年龄大都在18~22岁,生理发育基本成熟,但心理发展正处在迅速走向成熟但又未完全成熟的水平,在这一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矛盾[4]。因此,高校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找到可以缓解压力、焦虑及抑郁的正确方法,防止学生错误地以吸烟作为缓解压力的手段。
笔者认为,控烟教育应从小抓起,应将初中和小学阶段的学生作为重点教育人群。因为20岁以前不吸烟,则成人后吸烟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2]。从性别角度上,应将男生作为重点教育人群[5]。另外,还要充分考虑到家长吸烟对学生的影响作用,学校可通过“致家长一封信”的形式要求家长身体力行,不在孩子面前吸烟,给他们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篇6
一、一般资料
学生基本资料:卓玛(化名),女,内地班高一学生。学习成绩中等偏下。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无重大疾病史。
家庭背景资料:初中以前在读书,家里有爸爸妈妈、弟弟、妹妹,弟弟读初二,妹妹读小学五年级。家庭关系和睦。
学生自述:自己能来这所学校读书,爸爸妈妈很开心,自己刚来时也很开心,毕竟不是每个的孩子都有机会来内地读书。但经过半个多学期的学习和生活,喜悦的心情慢慢被紧张、焦虑所代替,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跟小学时相比可以说一落千丈,小学时排名前五,但是现在却排在班里三十多名(最近的一次月考)。现在想到学习,心理压力非常大,上课时容易分心,学习效率也很低,有时候作业都做不完,怕老师批评,会拿别的同学的作业抄。看到别的同学认真学习,觉得自己真笨、真没用,怀疑自己是不是不适合在这里读书,有时候想不如回读书,但又怕父母对自己失望,觉得对不起父母。
辅导老师的观察:第一次与卓玛接触,观察到该生情绪低落,与老师交谈时,不敢看老师,经常低着头小声说话,表情凝重,说到自己的成绩,以及觉得自己对不起父母的期待时会落泪。
从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处了解到的情况:卓玛刚来时成绩在班里排名十几名,学习态度也比较积极认真,但有些偏科,数学较好,文科较弱,尤其英语较弱。该生较为内向,心思细腻,平时不主动找老师问问题,有什么心里话也不主动跟老师说。
二、问题分析与诊断
该生的问题主要是学习适应问题,即学习适应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学习环境的改变导致卓玛学习适应困难。卓玛升入高中后,学习环境改变了,由熟悉变为陌生;老师的教学方法也改变了,启发式教学多于灌输和机械重复教学;所学的学科增多了,学习内容更抽象了。这诸多变化,是卓玛产生学习适应困难的客观原因。
2.消极的应对方式是卓玛产生学习适应困难的内在原因。面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卓玛没有主动向老师、同学等人求助,未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自己的心态,面对不理想的学习结果产生了自责、自卑、失败感,以及消极逃避的心理。
3.学习上的自信心减弱,即学习自我效能感下降。初中时卓玛的成绩排名较为靠前,但升入高中后,比较的对象改变了,她在学习成绩上的优势逐渐失去,于是产生了自己“真笨、真没用”的自卑心理,面对学习也越来越没有信心。
三、辅导目标
1.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
2.积极倾听卓玛的倾诉,引导其表达内心的感受,帮助其缓解压力。
3.帮助其提高学习自我效能感,找到学习中的自信。
四、辅导策略
采用积极倾听、理解、尊重、支持、鼓励、情感反应等心理咨询沟通技巧,与卓玛沟通交流,以真诚开放的态度对待卓玛,与她建立温暖、信任、安全的辅导关系。
采用以人为中心疗法,给予卓玛无条件关注,积极倾听卓玛的倾诉,引导其表达内心的感受,帮助其缓解压力。
引导卓玛将学习目标按照小步骤原则进行分解,适当降低自我期望值,缓解学习中产生的心理压力。设置容易实现的学习目标,体验学习中的成功感,提高学习自我效能感,找到学习中的自信。
帮助卓玛合理归因,改变卓玛“我真笨、我没用”的消极自我认知,消除学习中的焦虑情绪。
学校和家庭配合辅导。
五、辅导过程
(一)采用心理咨询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
卓玛来到咨询室,辅导老师热情地接待了她,并给她倒了一杯水,微笑地问她:“你看起来心事重重的样子,遇到了什么困难呢?希望我能给你一些帮助。”
卓玛说:“谢谢老师。”随后,卓玛诉说了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辅导对话片段:
卓玛:上次考试我又退步了。
师:我想你心里一定很难过吧。(让卓玛感受到老师对她的理解,也鼓励她说出内心的感受,通过倾诉,缓解其消极情绪及内心的压力)
卓玛:(流泪)是的。
师:你说你考试退步了,是指在班里的排名退步了吗?
卓玛:是的,我上次月考在班里排二十多名,这次排32名。我以前不是这样的。(说着又哭了)
师:我理解你的心情,没有考出自己期待的成绩,我想谁都会难过的。我想起了我在高中时,有次考试考砸了,我大哭了一场,到现在还记得。
卓玛:老师也有这样的经历吗?
师:当然了,学习中哪有一帆风顺的,成绩起伏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你说你以前的成绩不是这样的,是什么意思呢?(具体化,进一步了解问题情况,发现问题原因)
卓玛:来这里之前,我的成绩还是不错的,能排在班级前几名,可是到这里以后,我没有一次考进前十名,而且越来越退步。
师:你有点着急了是吗?
卓玛:是的。现在想到学习问题就难受,压力很大。上课时也容易分心,有时候都不知道老师讲了什么内容。学习效率也不如以前,自己很想学,但就是学不进去。有时候作业都做不完,但怕老师批评,会拿别的同学的作业抄。其实我心里也很自责,觉得不应该这样,但又不能不交作业。看到别的同学认真学习,觉得自己真笨、真没用,怀疑自己是不是不适合在这里读书,有时候想不如回读书,但又怕父母对自己失望,觉得对不起父母。
在辅导老师的引导下,卓玛逐渐敞开心扉,说出了自己的困惑。
(二)采用以人为中心疗法,给予卓玛无条件关注,积极倾听卓玛的倾诉,引导其表达内心的感受,帮助其缓解压力。
在卓玛倾诉的过程中,辅导老师积极倾听,用“我理解你的感受”“我知道那感觉一定不舒服”“我想你也不想这样”等话语,表达对卓玛的理解。辅导老师努力发现卓玛的闪光点,并表达出来,鼓励她,表扬她,如“你怕父母担心,你是一个很懂得站在父母角度想问题的孩子。”“你本来想自己一个人解决问题,说明你是一个独立性很强的孩子。”“虽然在学习中遇到了困难和挫折,但你没有放弃,今天来老师这里咨询,就表明你在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想让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等。通过正面引导、鼓励和表扬,使卓玛找回了一点自信,缓解了内心的压力。
(三)帮助其提高学习自我效能感,找到学习中的自信。
卓玛之所以有很大的心理压力,一方面是因为考试成绩确实在退步,另一方面是她对自己的期望较高,仍然希望自己像初中时那样,可以在班级排前几名。但短时间内在学习上有很大的进步是很难做到的,所以需要引导卓玛一方面淡化班级排名,将升入高中后的自己作为比较的对象,并将学习目标按照小步骤原则进行分解,适当降低自我期望,设置容易实现的学习目标,体验学习中的成功感,缓解学习中产生的心理压力。
辅导对话片段:
师:想象一下,自己的成绩有了什么样的变化,你会比较满意,不会像现在一样感到紧张、焦虑?(引导她明确学习目标)
卓玛:比现在进步一些。
师:进步多少呢?
卓玛思考了一下,没有说话。
师:如果进步一名,算不算进步?
卓玛:(笑了一下)也算吧。
师:如果我们把目标定为下次考试前进一名,你会觉得难以实现吗?会让你觉得有很大压力吗?
卓玛:不会有太大压力,只要我能调整好心态,每天想到学习,不那么紧张、焦虑,我的学习效率就会高一些,前进一名应该没有问题。
师:很好。你这样说的时候,我看到了你的自信。
卓玛笑了一下。
师:如果这个目标实现了,对于你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应该感到高兴,并进行自我激励。可以吗?
卓玛:可以。
师:然后我们可以将目标再提高一点点,这样把目标分解了,小步子前进,就不会带来太大的心理压力。当然,也许不是每次考试都是前进,成绩的起伏也是正常的,我们也需要做好心理准备,坦然接受成绩的起伏,你觉得呢?
卓玛:嗯。
师:如果你跟自己相比,作业完成率高了,上课时注意听讲的时间延长了,作业的正确率提高了,你觉得是一种进步吗?
卓玛:是的。
师:这样的学习目标,你觉得经过努力可以实现吗?
卓玛:(想了一下)可以的,跟老师聊了这么多,我心里已经放松了很多,以这样的状态去学习,老师说的要求我可以做到的。
师:很棒!我也相信你可以做到。
(四)帮助卓玛合理归因,改变卓玛“我真笨、我没用”的消极自我认知,以及学习中的焦虑情绪。
引导卓玛认识到学习成绩下降的原因很多,如客观原因、学习方法、努力程度等等,而非自己“真笨、没用”,从而改变消极的自我认知,树立自信心。
(五)学校和家庭的配合辅导。
与其班主任和家长沟通,请他们多鼓励、多关心卓玛。请班主任与科任老师沟通,多关注卓玛的课堂表现,鼓励她积极回答问题,有不懂的问题主动请教老师和同学。
六、辅导效果
经过辅导,卓玛在与辅导老师沟通的过程中,越来越自信,也越来越愿意敞开心扉,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想法,低落的情绪也有所改变。
来访者反馈。卓玛说:“跟老师聊了这么多,我心里已经放松了很多,以这样的状态去学习,我想老师说的要求我可以做到的。”在辅导结束时,卓玛说:“谢谢老师,跟老师聊过之后,心情轻松了很多,对学习也自信了一些,感觉不那么无助了,我会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更加努力学习的。”一个月以后,卓玛反馈,她的月考成绩排在班级25名,自己很满意,也很开心,又找回了自信。
班主任反馈。卓玛跟以前相比,问老师问题的次数多了,作业完成得也很认真,课堂上,发呆的现象也减少了。
七、辅导反思
1.良好的辅导关系是有效辅导的基础,本身也是一种辅导策略,具有辅导的功能。要采用积极倾听、理解、尊重、支持、鼓励、自我开放等心理咨询沟通技巧,与学生沟通交流,以真诚开放的态度对待学生,与他们建立温暖、信任、安全的辅导关系。
篇7
摘 要 随着国际性比赛的日益增多,各国运动员水平的不断提升,在激烈、多变、复杂的比赛背景下,谁也不可能是常胜将军。对于高水平运动员来说,必然会面对大量来自于躯体、心理和社会的各种压力。面对压力造成的挑战,运动员处理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到其情绪状态和身心健康水平,并影响他们技、战术水平的发挥。因此,有必要对高水平运动员的压力应对行为加以研究。
本文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分析了高水平运动员压力来源、压力应对的表现和处理方法,以及总结了如何有针对性的进行压力应对训练和干预,以便达到减少失误、提高运动员的成绩的目标。
关键词 压力应对 压力训练 压力干预
在任何一场比赛中,高水平运动员都有能力和希望冲击冠军。然而,事实证明,能力并不完全保证冲击冠军,许多运动员在比赛中由于心态失衡而与冠军失之交臂。可见,比赛中,心理的调节在与高手的较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美国心理学家格鲁波认为:“对初、中级运动员来讲, 80%靠生物力学因素,20%靠心理因素;而对高级运动员则相反,80%靠心理因素,20%靠生物力学因素。奥运会十项全能冠军鲁纳曾说:“在奥运会水平的田径比赛中,心理问题占80%,体能问题占20%。”英国游泳队总教练甘里尔也说过:“心理训练使游泳运动员的良好成绩增加10%-20%”(李杰凯,2006)。由此可见,高水平运动员的竞技成绩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来保证发挥,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则需要提高运动员的压力应对能力。
一、压力应对
(一)应对的定义
应对(coping)是应激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核心课题。长期以来,国内外的学者对应对内涵的界定没有完全统一。如Stone和Neale(1984)认为应对只包括对付应激源的有意识的努力,忽略潜意识的应对过程。当代心理学已经证明潜意识加工是存在的,潜意识的防御在维护自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一定义不够全面。Lazarus和Folkman(1984)认为应对为所有控制、减弱和耐受内部需求的认知及行为方面的努力。在此,应对被看作为一个根据压力事件的要求不断变化的动力过程,强调应对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反应。Matheny(1986)的观点较综合,认为应对为任何预防、消除或减弱应激源的努力,无论是健康的还是不健康的、有意识的或潜意识的。Compas等(2001)从发展的角度来界定应对,认为应对是压力反应的一系列过程的一个方面,定义为个体在面对压力事件时,调节情绪、认知、行为和环境的有意识的意志努力。这些调节过程依赖于个体的生理、认知、社会和情绪的发展,并受它们的限制(冯燕,2005)。
(二)压力应对的分类理论
Kowalsk和Crocker的研究把运动员的应对策略分为问题取向应对、情绪取向应对和回避应对。问题取向应对是通过改变情形来解决问题,情绪取向应对是通过调控情绪来缓解压力,回避应对是通过离开压力情形来缓解压力(刘凤娥,2009)。
问题取向应对即认知或行为的努力是着眼于问题的解决,情绪取向应对即认知或行为的努力是着眼于缓解消极情绪,回避应对即回避压力情境的认知或行为的努力。问题中心型应对方式着眼于减轻引起压力反应的环境刺激。情绪中心型应对方式着眼于为了减轻或调节认知性抑制而对情绪加以调节。
二、高水平运动员压力应对研究现状
(一)压力源
压力源是对有机体形成威胁,并引起有机体产生变化的各种内在的及外在的影响因素。它可以分为躯体性压力源、社会性压力源、文化性压力源和心理性压力源。也有研究者指出,身体性的以及心理性的刺激、重大生活事件带来的变化和日常困扰的积累是主要的压力源 (蔡文菊、褚跃德、王英春,2010)。
总的来说,对于高水平运动员的压力源可以分成自身压力和外界压力两个方面。内因决定事物发展,运动员的自身压力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运动员自身对形势认识不清、准备不充分、注意力的分散、往常的成功的压力等等都会造成运动员自身的心理压力。而外界环境的变化也会给运动员不小的压力,研究表明,我国运动员外环境的心理压力主要来自国家需要、金牌指标(邵斌、黄玉斌,2004)。
(二)压力应对策略
运动员采用的压力应对方式与其所面临的特定压力源是密切相关的,即随着压力情境下的变化,运动员可能采用不同的应对方式,按作用分成积极策略和消极策略。比赛中,虽然积极型应付压力的策略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但由于时间的限制,不允许运动员多想,这种方法很容易分散注意力。积极型应付压力的策略还会引起增加额外的努力,使运动员不是扰,就是过于控制运动过程。
优秀运动员与普通运动员相比应对策略存在差异,有研究认为,拥有良好的应对技巧及使用经验的运动员在面对压力、训练要求和竞争时,会表现的更好。应对策略,被分至4个不同的维度:思维控制策略(自我暗示、鼓励性思考、思维控制);注意集中策略(集中力控制、管状视);情绪控制策略(唤醒控制、放松、想象);行为控制策略(形成习惯、休息、环境控制)。优秀运动员倾向采用自我激励、寻求他人支持、自我安慰等应对,普通运动员倾向采用宣泄、回避等应对(邵斌、黄玉斌,2004)。
也有研究分析,高水平运动员和一般水平运动员的应激水平及应对方式存在一定差异,具体表现为:1.不同级别的专业运动员所感受到的压力源及应激水平既有共性、又存在差异:就共性而言,他们的最大压力都来自就业/前途压力和训练压力;就差异而言,高水平运动员感到应激水平较高的压力源是身心压力,而普通运动员感到应激水平较高的压力源则是比赛压力;2.不同级别的专业运动员所采取的应对方式也不一样:高水平运动员比普通运动员更多地采用主动应对;而普通运动员比高水平运动员更多地采用超越应对;3.无论是高水平运动员还是一般水平运动员,他们所采用的应对方式都是随着压力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对高水平运动员而言,在比赛压力情境下一般采用直面应对;在人际压力情境下一般采用情绪应对;而在训练压力情境下一般采用这二种应对;在就业压力情境下则采用寻求支持应对。对普通运动员而言,在训练压力情境下一般采用逃避应对;而在生活压力和身心压力情境下则一般采用主动应对。据此,研究构建了高水平运动员的压力应对路径模型(陈传峰,2009)。
在运动员的训练、竞赛和生活中,什么会造成压力取决于运动员的压力知觉和认知评价,而有些则是实实在在的压力事件,如训练中的伤病、比赛的失利,家庭出现的变故等。在压力情境中,若使应对策略取得最好的效果,毫无疑问,必须要不断实践并完善有关压力应对方面的技巧。采用什么方法帮助运动员发展应对压力的策略,对不同性格、性别、不同项目的运动员使用区别对待的方法。对这些方面进行研究不仅对运动员获得优异运动成绩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他们的人生发展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三)针对压力应对的训练模式
目前,我国多数运动员的训练方式都是技能式训练,即将赛前压力应对作为运动员必须掌握的技能来对运动员进行针对性强化训练。这种训练能够让部分运动员很快适应,并取得一定成效,因为整套训练方式是经过科学的严密研究和论证,具有一定的系统性。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这种方式的不足在于:忽略了人是相互区别的特殊个体。即在进行高水平运动员的赛前心理压力应对训练时,没有从人本主义考虑,根据不同的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思维方式、思想境界进行区别,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方面的强化训练(孟祥乐,2007)。
现行的压力训练模式旨在完善运动员的技能体系(即技能树),让运动员能在现实比赛中得以应用,这种模式具有很强的实施意义,但容易忽略一个问题―技能的掌握度。一旦将压力应对视为一种技能,就必须要面对这个问题,运动员是否能有效掌握这套技能,并在实际比赛中有效运用。因此,在训练中,有必要加入一些内容以促进运动员更好地掌握(张瑛玮,2009)。
另外一种训练压力应对的方法则是:在训练过程中加入对运动员的主观思维的引导,使得运动员与情景设置训练这两条线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了主观思维的引导,压力应对很容易从技能升为运动员的本能,这在实际的比赛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将使运动员对压力的应对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其作为技能可能会发挥失常,但作为本能就能保证持续有效地得以应用(张瑛玮,2009)。压力应对是心理范畴,因此,运动员的主观式思维训练显得极为重要,在运动员的训练中加入观念思维的引导有助于运动员更好地理解压力应对方式库中的训练内容,帮助运动员更好地消化训练内容,并转化为本能而非单纯的技能。
三、小结
研究现状表明,(一)运动员的应对方式可以分为问题取向应对、情绪取向应对和回避应对;(二)运动员的压力源主要有可以分成自身压力和外界压力两个大方面;(三)优秀运动员与普通运动员对于压力应对的策略处理方面存在差异;(四)阐述了现行的两种压力应对训练模式技能树训练模式和主观思维引导训练模式。
由于高水平运动员在重大赛事中的失利情况也有发生,对运动员在运动竞技中的压力应对研究更加引人关注,尽管关于应对过程仍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但众所公认的是:有效的应对策略对于取得良好的运动成绩是不可缺少的,而不良的应对方式则会降低运动成绩和运动员的满足感。
如何培养高水平运动员不仅是运动技能的高手也要成为心理强者,在大负荷训练中能够全身心投入,在重大比赛中能够正常或超常的发挥水平,是每个教练员和运动员追求的目标。而合理应对压力,是心理强者的重要特征,依据上述对运动员压力应对研究理论和现状的综述,希望对提高我国高水平运动员的整体实力的提升有些理论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蔡文菊,褚跃德,王英春.大学生运动员压力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11:77-78.
篇8
如何凝聚优秀教师的力量,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如何重燃教师职业激情,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如何发展学校特色,创建学校品牌?
如何为学生创建安全的校园?
如何缓解工作压力、管理情绪?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着眼于当前校长培训的热点,出版了“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参考用书”系列,该系列译自当前英、美校长培训领域的优秀图书,紧紧围绕校长专业发展(包括校长角色的定位、领导风格的塑造、卓越领导力的培养、专业发展的评价、工作压力的缓解等)和学校经营与管理(包括学校品牌的打造、人力资源管理、财政管理、教学管理、安全校园的建设等)两个方面,为教育管理者,尤其是中小学校长,提供了一系列专业发展的知识及行之有效的管理策略。
内容全面、实践性强是“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参考用书”系列的两大特点。该套丛书拟出24 本,现已出版20 本。现将已出版的主要书籍的精髓作一简介。校长职业倦怠是近几年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摆脱校长职业倦怠》致力于帮助校长们缓解压力,始终以积极的态度和较高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职业倦怠也是当前我国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令人担忧的是:大多数遭受倦怠困扰的教师,是那些最具有献身精神、最有热情的教育者。《重燃火焰――校长如何帮助教师摆脱职业倦怠》一书从校长的角度,为领导者重燃教师职业激情指明了方向。
《如何在危机中前行―学校领导者的心灵鸡汤》给予面对危机的校长以心灵的慰藉。
《发现你的领导风格》使校长们更好地了解和塑造自己的领导风格,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
《学校领导者的管理技能》秉持实践性原则,从专业的视角介绍了一些关键性绩效管理的技能,为学校领导者提供谋略参考,帮助领导者激发教职工的潜力,继而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成就。
初为一校之长者常常发现,许多问题都没有现成的答案,实际的领导工作充满了无法预料的障碍。《新校长成功策略》正是新校长成功地开始职业生涯所需的岗位实践指南,有助于校长成功履行日常职责,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
一个学校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能否成功地吸引、选择和留住优秀教师。《有效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给出了操作性极强的建议。
校长是新教师成功融入学校环境的关键人物。《校长如何指导新教师》为准备开展高效的新教师培训的管理者提供了具体、实用的参考。
篇9
关键词:大学生 团体辅导 课程化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2-0071-02
1 团体辅导的概念
团体辅导是一项专业的心理学助人知识和技能,有其专业的理论和方法,有其实施的过程与干预策略。它尤其在帮助那些有着共同的发展困惑和相似心理困扰的人时,更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式。[1]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 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适应的助人过程。[2]
2 团体辅导课程化内容
本人曾选修了钱淼华老师的《人际交往训练团体辅导》这门课程,每一节课我们都会针对不同的话题进行训练,还开展了团体辅导的实践活动,分组表演,很有趣,所以我很喜欢上这门课。在这里,我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主动担任了班级的班长,这是我从来不敢做的。以前,不管我有多么想要这个职务或者什么称号,我都不会主动地去争取,总会在挣扎中被怯懦打败,总是老师给我什么职务就是什么,什么都没有也不会去争,机会就是这样,不抓住它它就会抛弃你。这一次,我勇敢地战胜了自己。感谢老师和同学们带给我的快乐,这是一笔无法衡量的财富。很高兴在这个课程里成为班长,作为班长的日子我知道我成长了。
我们一共有十次课程。第一次课老师给我们做了团体辅导的简介。第二次课我们的主题是“让我们相识”,我们来自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院,当我们坐在一起时就会发现原来我们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我们之中有同一天生日的,有的是老乡却从没见过。这次课我们认识了好多来自不同学院的同学,也许记住的名字不多但是人还是记住了,不像传统的课程我们只能认识坐在自己周围的同学,我们几乎和每个人进行了自我介绍,给每个人脑海里留下了印象。
第三次课的主题是“发现独特的我”。也许我们不是最好的,我们没有娇美的容貌,没有傲人的家世,没有优异的成绩,放在人群里就会被湮没,但是,我就是我,是独一无二的。不要不自信,我们总有那么一个闪光点是他人所不及的。我们不是像自己认为的那样渺小和平凡,我们是独特的,并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作用,只不过是我们还没发现而已。一节课下来,我们总会发现自己的长处,不断提高自己的自信心。
第四次课是我们的动手课,它的主题是“团体合作,放飞理想”。我们被分成了四个组,要在一张大纸上集体作画,一人一笔依次来,每个人画四次,最后勾画出了一个有我们共同理想的画作。集体一起朝着一个目标努力的感觉是美妙的,孤军奋战永远不会到达成功的彼岸,也不会品尝到合作的甘霖。所以,前行的路上不要忘记你还有朋友。
之后几次课我们又进行了主题为“与压力共存”、“大学生爱情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的活动,这些都使我受益匪浅。第八次课我们进行了“感恩教育”。感谢父母给与我们生命,让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感谢恩师孜孜不倦的教诲,让我成才成人;感谢闺蜜的倾听与分担;感谢室友的关心与帮助……我们一直都在路上,许许多多的人在不经意间寄予了我们帮助,或大或小,他们是我们生命中的宝贵财富。学会感恩,感恩春天带来的生机,感恩夏天带来的温暖,感恩秋天带来的收获,感恩冬天的银装素裹。感恩是幸福的。
第九次课我们进行了分组的实践活动,真正的属于我们自己的课堂,节奏由我们掌握,我们回忆童年,欢快游戏,玩的很开心,忘却了所有烦恼。
最后一次我们的主题是“心的起航”。我们在路上,我们依旧分享,分享团辅课的点点滴滴,分享着我们的心得。我们观看了老师为我们精心制作的视频,十分的精致,让我们感动,更让我们恋恋不舍。
3 团体辅导课程化的利弊
团体辅导课程化,相对于自由招募的团体而言,具有如下优势。
有学分和教学资源作为外在激励,对于师生积极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以学期为单位的选修课课时,能充分保证团体聚会的次数和频率;评估压力与评教反馈,会促使咨询师不断自我成长。
团体辅导课程化也有一些弊端,具体表现为:咨询师筛选成员入组的自由度较低。团体辅导中的结构化练习、项目容易被拷贝、误用。[3]
4 团体辅导课程的体会
4.1寓教于乐,缓解压力
团体辅导课程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我变回了四五岁,从新走进了幼儿园,一名老师总是带我们做着游戏,同是又让我们懂得很多道理。感谢这十次的再回童年,我们很开心很无忧。团体辅导课程让我们放松着心情,忘却烦恼,抛除压力,每次课都是快乐的。
4.2悦纳自己、悦纳他人
通过团体辅导,团体指导者使用角色互换、心理剧扮演、行为模仿、行为策略等技巧,引导成员主动参与一系列活动。成员
增进对自我的认识,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定位,通过相互间的交流,理解别人的感受,并通过角色扮演,体验了别人的人际感受,对周围环境有了较为正确的认识。对他人能够予以信任,并在团体辅导中学会了一定的交往技巧,能主动积极地与他人沟通交流。[4]
参考文献:
[1]樊富珉,何瑾编著.团体心理辅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
[2]樊富珉.我国团体心理咨询的发展:回顾与展望 [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62-69.
[3]汪国荃.试论课程化团体心理辅导中需要平衡的几组关系[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119-121.
[4]尚云,李辉,高俊. 人际交往团体辅导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 [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5)369-371.
篇10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摘要:幼儿教师肩负着教育3到6岁幼儿的重要职责,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他们面临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影响了身心健康。因此,无论是从关心教师群体的角度考虑,还是从推动中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角度出发,都应对幼儿教师工作压力这一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 有必要对幼儿教师的压力来源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以促进幼儿教师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幼儿教师;幼儿园;工作压力源;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4—0106—02
收稿日期:2013—11—10
作者简介:白传亮(1988— ),男,山东单县人。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幼儿教师肩负着教育3到6岁孩子的重要职责,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他们面临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影响着自身的身心健康。因此,无论是从关心教师群体的角度考虑,还是从推动中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角度出发,都应对幼儿教师工作压力这一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工作压力是指教师个体在工作中面临外在环境刺激时,经认知评估感到外在环境刺激会给自身造成相当程度或过度的负荷、个体资源无法应付的一种主观感受状态。[1]工作压力源是指工作压力的来源,工作压力源和压力感受是研究教师压力最基本的主题,经过整理国内外教师压力的相关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目前教师压力的最主要来源是生活和职业压力两个方面,[2]当压力超过了人体正常的承受范围时,教师自然会产生不适应,从而导致其生理、心理各方面的问题。
幼儿园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幼儿园教育还没有纳入到义务教育体系,但幼儿教育的重要地位是全社会公认的,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教育。而幼儿园教师正是实施幼儿园教育的主体,幼儿教师在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过程中起的作用非常重要,因此,研究幼儿园老师的工作压力源及其影响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源的几个主要方面
(一)孩子
孩子是幼儿园老师在实际工作中面对的第一个压力来源。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迎来了一个黄金期,幼儿园入园率逐年上升,这当然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事情,但有些问题也同样随之而来。由于我们国家幼儿园数量还没有达到现实的需求,尤其公立幼儿园的数量又十分有限,私立幼儿园虽多,但良莠不齐,招生人数没有固定限额,导致幼儿园班级人数超出了实际应有的水平。正常情况下,一个班级应为20到25人,每班配备两个教师、一个保育员。但很多幼儿园都在扩大自己班级的规模,有的幼儿园班级人数能达到将近40人,但每班依然是两名教师和一名保育员,教师与孩子的比重严重失调,这就导致幼儿教师和保育员工作压力的增加。
(二)家长
家长是幼儿老师在工作中的第二个压力来源,家长对幼儿园老师工作的影响非常大。现在大多数家庭多是独生子女,而且物质条件越来越优越,使得家长更加重视自己孩子的教育。幼儿园是孩子离开家长独自生活、学习的第一次尝试,家长自然对幼儿园有一些要求,而大部分要求实际都会落实到幼儿园老师的身上,有些家长要求的教育内容很多是不符合学龄前孩子的特点的,但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幼儿园把这些内容都纳入到幼儿园中,幼儿园教师的工作量随之增加。家长对于幼儿教师的偏见是一个潜在压力源。很多家长对幼儿教师有一个错误的观念,认为幼儿园教师与小学、初中、高中教师是不同的,幼儿园老师是看孩子的,在内心当中并未把幼儿园老师当成一个真正的老师,更多的是当成保姆的角色,其次才是教师的角色。这种观念使得幼儿园老师很难获得应有的尊重,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三)幼儿园领导
幼儿园领导是老师们面临的第三个压力来源。幼儿园老师不但要完成备课、上课、反思总结、协调家长的工作,还要完成幼儿园领导所布置的任务,日常考核、定期不定期地听老师课及其评课、安全工作考核、参加组织各种园里的比赛等等,都是幼儿园教师的另一种工作负荷。幼儿园领导在管理上给老师造成的最大压力是在管理方式上。现在的幼儿园领导对于最底层的一线教师关注度不够,重任务布置,轻对老师的人文关怀,对幼儿教师的生存状况没有足够重视,使得一线幼儿教师有很大压力,这也同样使得幼儿园老师的流失率比较高。
(四)福利待遇
福利待遇是幼儿教师面对的重要的压力来源。幼儿园教师工资不高是社会的普遍现象。当前内地幼儿园教师的月平均工资为300~3000元不等,最低的地方,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已经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地方,幼儿园教师的工资也往往比同一地区小学教师的工资差一大截。[3]有些地区的工资能超过这个水平,但不足以撼动幼儿教师行业收入偏低的现状。幼儿园暂时未被纳入到义务教育体系,虽然国家一直在提出台幼儿教师涨薪的政策,但要实现还需要很长时间。
三、解决策略
要解决目前的幼儿教师的压力困境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
(一)政策支持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实施,幼儿教育的发展迎来了一个黄金发展阶段,同时为幼儿教师发展、幼儿教师的福利待遇及社会地位提高的实现提供了可能。相关部门一定要秉承《纲要》精神,真正为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帮助,为一线的幼儿教师解决后顾之忧。政府应通过建立积极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来减轻幼儿教师的工作负荷,提高幼儿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以达到缓解工作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4]同时以政府为主导,媒体为传播渠道,持之以恒地向公众宣传学前教育的正能量,提高幼儿教师的薪资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以缓解教师的压力。
(二)幼儿园领导
概括地说,幼儿园领导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帮助教师缓解工作中面临的压力:首先,努力改善教师工作环境,为幼儿教师自身的发展提供外部支持;然后是减轻教师工作负担,将教师的任务量定在合理的范围内;其次,就是协调好家园关系,加强家园之间的互动与合作,促使家长了解幼儿园,了解自己孩子的带班教师,多举行一些孩子、家长、带班教师的互动游戏,加深彼此的了解;最后,加强幼儿园管理的科学性和沟通的及时性,为幼儿教师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幼儿教师入园如入家。
(三)幼儿教师的自身层面
从教师个人角度来看,幼儿教师自身也是压力的载体。所以,教师自己更应该主动参与到缓解压力的过程当中,积极主动地采取有效措施缓解自己的工作压力,调节好自己的内心情绪,定期参加一些素质拓展训练,或者工作之外能寻找到喜欢的娱乐活动去释放自己的工作压力,定期参加一些关于缓解压力的讲座。与此同时,幼儿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压力观,将压力转化为努力工作的动力,找到自己工作的价值点,找到自己继续从事这项工作的信念,同时也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压力应对方式,积极主动地寻求社会支持等。任何工作都会有压力,只有自己克服了内心的压力才能在幼儿事业上有所突破,学习与家长的沟通技巧,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业务能力,通过这些举措使教师走出压力的阴影。
[
参考文献]
[1]卢嫦娥.幼儿教师工作压力成因及对策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05.
[2]李琼,张国礼,周钧.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源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1).
[3]李辉.内地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2(12).
相关文章
精品范文
10缓解老龄化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