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的历史典故范文

时间:2023-07-06 17:42: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茶文化的历史典故,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茶文化的历史典故

篇1

关键词:茶艺英语;中西文化;问题;思维方式;情感;差异性;翻译策略

茶艺英语翻译由来已久,它展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国际化输出。随着中国入世,中华茶文化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也日渐频繁,国家对茶文化的教育培育与宣传也更加重视,基于茶文化交流的茶艺翻译逐渐兴盛,使得中国茶艺文化为更多人所关注。

1中西文化差异对茶艺英语翻译的影响分析

中西文化差异显著,从茶艺英语翻译的角度来看,这种差异化表现就更为突出,它对茶艺英语翻译所带来的影响应该从以下4个方面来看。

1.1生活观念差异

语言源的差异性主要来自于人们的生活观念,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生活观念,他们对于语言的塑造能力及方向也不尽相同,因此,迥异的生活观念就造成了各色文化差异,茶艺英语就是其中之一。茶艺源于东方社会,而它与英语的融合即是与西方文化的融合,这种东西方文化的直接碰撞必然会带来诸多差异性。从生活及东西方人性格习惯来看,东方人含蓄内敛,生活观念略显拘束,所以他们在茶艺英语翻译过程中更加注重意译。而西方人性格直白,情感热烈,对东方茶文化永远保有一份神秘感,所以西方人的茶艺翻译更加倾向于直译。举例来说,中国人会说“茶壶里煮饺子———有嘴儿倒不出”,它用来讽刺那些口齿不灵,反应木纳的人。而在西方,以英语为母语语言的英国属于岛屿国家,地处偏僻但商业文明发达,语言文化历史深厚,所以它在表达茶文化语言环境时则更加直白,比如“ateahound”就是专门用来讽刺某些在舞会、茶话会以及各种公共社交场合中公开对女士大献殷勤的花花公子。这其中英国人直接用到了“hound”(猎犬)这个词,它也表示卑劣的、不断侵扰他人的人,可见英语对茶艺英语的表达非常直截了当。

1.2历史文化差异

中国人对茶的喜爱可以说深入骨髓,他们不但饮茶,还会研究茶文化和一切与茶有关的历史故事,可以说在中国的每一品茗茶背后都有它的传奇历史典故,常常人们在品茶之余也能徜徉于悠远历史之中,回味无穷。就比如说“西湖龙井”,它的典故就出自于乾隆年间某一品茶治好了太后的久病,因此,它也被称为“贡茶”,从此名扬天下。这些奇妙有趣的故事也让茶艺英语翻译变得更加复杂,因为西方人很难理解这些茗茶背后的历史典故,所以他们的翻译可能就难以形神兼备。在英语国家中,最有名的典故就是“afternoontea”(下午茶)。在17世纪的英国皇室,下午茶文化传遍欧洲,它还衍生了“teabreak”等等习惯用语,这些茶艺英语历史典故让人们理解了更多的中西方茶文化内涵,使茶艺英语翻译文化发展更加兴盛。

1.3风俗习惯差异

风俗习惯与语言源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它们都能代表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礼仪、风尚与习俗,它们也都是在历史发展中逐渐沉淀的,且对社会绝大多数人群产生了一种约束力,促成集体习惯的最终形成。在中国文化中,茶文化多将儒教、道教与佛教文化相互衔接,讲究静心养性,所以中国人多喜欢品茗清茶,中国人也愿意在品茶、闲谈交流之余来增进情感,所以,就有了“茶余饭后”这一成语。相比于中国饮茶语言文化的悠闲,英国饮茶语言文化则更趋向于精致细腻,例如teacaddy(茶叶罐)、teatray(茶盘)、teaparty(茶话会)等等。而在英语中更有teawagon(用茶车)这一名词,它是指那种可以推到客厅或户外,供客人集体享用的移动茶几,这也体现出了茶艺英语在西方地域中所体现出的小资文化情调。

1.4思维方式差异

思维方式也决定了语言源的发展进程,中西文化存在地域差异影响,因此,他们在茶艺英语翻译方面也存在思维方式角度差异,这种思维方式角度不同来自于地域差异,也来自于文化背景差异。在茶艺英语中,单词与字符能够根据语言的思维习惯来或自由、或固定组合起来,形成人们常见的语言语态形式,就这一点来看,中文与英语在茶艺语言表现方面就有较大不同,它主要体现在文字符号的排列组合与表达形式上。比如说,我国就非常崇尚由整体扩散到局部,由大及小的思维方式。在进行茶艺英语翻译过程中,应该通过中文习惯来确定整体句法结构展开细节局部处理,再根据西方英语思维中所奉行的个体主义来反其道而行之,即由小及大来将茶艺英语翻译出来。它的翻译流程主要从点着手,再逐渐延伸到整体,实现茶艺英语的整体翻译过程。可以见得,在中西方文化差异下,他们的思维方式与角度也都是镜像相反的,不同的中西方文化习俗差异为茶艺英语翻译带来不同影响,但他们殊途同归,都能达到最终的翻译目的[1]。

2茶艺英语翻译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茶艺英语属于专业术语翻译范畴,它的翻译不仅仅要体现多种语言的规范性,也要注重翻译的有效性。考虑到中西方文化的切实影响,现实茶艺英语翻译是存在许多阻碍的,例如以意译变形为主的茶艺专业术语信息缺失问题,也存在某些翻译信息的严重不对称,这些都极大影响了茶文化在中西方文化领域与茶艺领域的传播过程。

2.1茶艺专业术语严重缺失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茶艺文化资源极其丰富,许多茶叶的命名都有其极为深刻的寓意与典故,极具底蕴。不过在英语茶艺翻译过程中,就由于中国语言文化内涵的过于深厚而暴露出英语翻译术语的严重缺失感,许多茗茶名称不得不以拼音代替命名,比如西湖龙井茶就被翻译为“Xi-huLongjingTea”,普洱茶被翻译为“Pu‘erTea”。这种翻译完全不能体现出这些茗茶背后的精彩典故,更不能体现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文化寓意表达上相当欠火候,不能词情达意。

2.2东方意蕴表达困难

在铁观音的茶艺表演过程中,就有投茶环节,它在中文中被称之为“乌龙入宫”(铁观音属于乌龙茶中的一种),它的英语茶艺翻译为“Oolongcomingintothepalace”。而铁观音在其泡茶表演过程中被称之为“高山流水,春风拂面”,这其中高山流水暗指提茶壶高处冲水,体现茶艺表演者技艺精湛;春风拂面则是用壶盖刮去茶汤表面的泡沫,让茶水更加清澈剔透。但在英语茶艺翻译中,它被翻译为“Flushinghighandpurringlow,andthewindblowingface.”从上述两句中英文茶艺翻译对比也可以看出哪一种在意蕴表达上更加迎合茶文化格调,显然英语在翻译方面缺乏凝练,无法体现茶道中那种清新高雅的意蕴[2]。

3基于中西文化差异的茶艺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客观讲,中西方文化差异是无法消除的,那么在茶艺英语翻译过程中就应该强调更多技术表现及情感表达元素的发挥,用它们来弥补中西文化差异所带来的鸿沟,实现中西方之于茶艺文化的顺畅交流。

3.1基于技术表现的茶艺英语翻译策略

3.1.1强调对专业术语的有效研究首先在茶艺英语翻译过程中必须明确对一切茶文化用语的有效规范,应该从茶叶的名称方面来细致划分翻译技巧。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所以如果从翻译皮毛来理解并运用茶艺英语,就很可能失去对文化传播的初衷。还以普洱茶为例,我国普洱茶分为“普通陈年普洱”和“31年陈年普洱”,在翻译过程中就要加以区分,例如“普通陈年普洱”就要翻译成“AgedPu’erTea”,而“31年陈年普洱”则要翻译为“31-YearPu’erTea”。再比如说针对台湾阿里山的普通乌龙茶与冻顶乌龙茶,在英语中它们都被统译为“OolongTea”,但是在茶艺英语翻译中,它就应该被翻译为“TaiWanAlishanOolongTea”、“DongdingOolongTea”更为合理。3.1.2强调直译与意译的相互衔接考虑到中西文化是存在固定文化模式的,所以他们在语言信息的表达与传递上无法达到精准无误,体现在茶艺英语翻译中就存在了严重的不平衡状态问题,即两种语言之间的互相干扰。为了在茶艺英语翻译中维护中国语言文化特色,可以将“明前茶”意译为“Theprecedingdragonwelltea”,这就表明“明前茶”必须要在清明前采摘,且暗示气候条件影响对所采摘茶叶的品质影响相当巨大。另外,茶艺英语翻译中也应该意译的将红茶翻译为“blacktea”而并非“redtea”,这是因为红茶在加工过程中颜色会逐渐变深为深红色,趋于黑色,所以它才被称之为“blacktea”。综上所述,英语茶艺翻译中应当将意译与直译融合起来,根据茶叶的文化历史来形成有效翻译衔接,其目的也是为了传情达意,让东西方文化及人群都能接受并深刻了解茶文化。

3.2基于情感表现的茶艺英语翻译策略

对茶艺英语翻译的策略释出也要基于情感表现来阐述,比如说在茶艺表演语言翻译中,形容茶的味道应该选择那些含有丰富感情与韵味的词汇。举例说,在形容茶汤味道浓厚时要用的词汇应该是body,而形容茶汤明亮时所要运用到的词汇就应该为bright,形容茶汤爽口时可以用到point,这些词汇虽然普通,但是在英语表达中却拥有它们异于表面的其它层次意味。比如“point”,在英语表面直译意味中,它就表示“点”,但它在英语中也有爽口的意味,比如说它可以形容茶为“afewpoint”,表示这茶喝起来有些爽口。通过这些普通的词汇来表达丰富的情感,这也是茶艺英语翻译文化中对情感及韵味的细腻独到表现[3]。

4结语

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不容忽视,但茶艺文化翻译却要尽量消除这些差异,形成相互之间的流畅文化交流沟通。因此,本文提出了一些在茶艺英语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技术要点,它可能基于翻译技巧,也可能基于情感表达,但无论如何,它们都搭起了茶艺英语翻译过程中中西方语言文化交流直译与意译的桥梁,让茶文化知识拥有了更多的传播渠道和更广阔的传播空间。

参考文献

[1]张杨.中西文化差异对茶艺英语翻译的影响[J].福建茶叶,2016(7):117-118.

[2]陈敏.英语翻译教学中的中西茶文化比较[J].福建茶叶,2016(8):368-369.

篇2

关键词:茶文化符号;环境设计;应用

符号是人类对社会、自然的认识和总结,同时也是表达情感以及交流情感的基础语言。茶文化是文化符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的传播是对茶文化符号的操作,茶文化系列产品的消费者的满意程度、接受度以及大众的喜爱,则表明了茶文化符号传播的效果。茶文化符号是人们思维的工具,是“语意”信息的重要传播方式,茶文化符号的传播能够促进相互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通过将茶文化符号应用在环境设计中,既能够起到美化茶室、茶馆、茶园环境的作用,还能够起到传承与弘扬茶文化的作用。因此,文章针对茶文化符号在环境设计中应用途径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茶文化符号的概念

符号自身具有意义,同时还是传播者、受传者的意义,茶文化符号是人们传播茶事活动的过程,茶文化符号的传播作为一种行为,例如“喝茶”、“坐茶”以及“吃茶”等。茶文化符号中包含一种特殊的语境或者环境,语境和人们的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存在很大的关联,茶文化的环境和物质会直接影响茶文化符号中的语境。茶语境在传播茶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在语境的影响下,茶文化符号中所包含的语境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扩大,并且会形成全新的语境。基于符号学角度来说,茶文化符号在应用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考虑茶文化符号的对象、形体,然后创建相应的语意架构,茶文化符号在传播的过程中,需要对茶文化符号的语境进行理解,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在传播茶文化符号语境时,对传播者与解读者自身的文化素养的要求非常高,受众人群的文化素养不同,在理解茶文化符号时也会产生一定的差异;其二,在不同的受众环境中,需要采用不同的茶文化符号,并且解读者对茶文化符号的理解存在差异,不同环境中茶文化符号所创造的语境也不同,再加上传播方式的不同,产生的结果也存在一定差异;其三,从茶文化符号主题思想以及文化文本层面来说,提炼者自身的文化和知识素养不同,在提炼茶文化符号时,基于自身对各种符号化的创新性操作,能够赋予茶文化符号不同的语境,然后依靠茶文化符号的语境进行主题思想以及文化文本的传播。

2茶文化符号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途径分析

我国具有悠久的茶文化历史,经过多年的开发和传播,茶文化和旅游文化的结合,建造了大量的茶文化博物馆、茶文化主题公园以及中国茶馆,各种茶文化建筑的环境设计,为茶文化的传播以及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因此,为了推动茶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应该将各种茶文化符号应用在环境设计中,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茶文化符号在环境设计中的思维方式

在进行茶室环境设计时,茶文化符号承载着传递茶文化语境的重要作用,通过灵活运用各种思维方式,能够将茶文化和各种符号完美的结合,以此达到传播茶文化的目的。茶文化符号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思维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1提取和衍生茶文化符号中的“形”。

茶文化符号中的“形”,指的是其所表达的内在结构形式与外在形式,不同地域、民族的茶文化符号的“形”不同,即茶文化符号具有非常明显的民族性与地域性。在进行茶文化符号中“形”的提取时,可以模仿传统茶器,并且在器具上用文字与图形对相关的故事、历史以及典故等进行描述,同时还可以采用具有历史感的色彩进行渲染,这样能够充分的展示不同地域、民族特有的文化形态。在提取茶文化符号中的“形”时,不能采用照抄、原样复制的方式,而是应该基于提取者的文化素养,再经过对茶文化符号的再创造,实现传统茶文化与现代美学的有效结合,更能够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同时,还可以将传统茶文化符号进行变异、错位、打散等方式,对茶文化符号进行再造、衍生以及提炼等,这样能够用现代化的设计方式将传统的茶文化符号表现出来,以茶画为例,茶画为茶文化符号的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茶画中包含了茶具、茶市、茶楼、点茶、斗茶以及采茶等众多场景,上述景观为茶文化符号“形”的提取奠定了基础。古代茶器具众多,众多茶器具都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物质、人文遗产等,在现代茶室环境设计中,通过提取茶器具中的茶文化符号,能够将丰富的历史文化、地域文化等设计在环境中,这样不仅能够设计出蕴含民族、地域意味的茶文化符号,还能够进行各种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2.1.2茶文化中“意”的延伸和沿用。

我国茶文化深受佛家、道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影响,茶文化符号的应用不仅应该只重视“形”,还应该重在“意境”的应用。茶文化符号作为一种象征性的符号,即使再优美的造型,如果缺乏自身包含的更深层次的象征意义,也不可能流传和发展。文化符号的产生通常源自于人们对宗教、自然的崇拜,进而产生了“驱灾辟邪”的象征意义,表明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期望,在进行文化符号设计时应用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设计了具有众多寓意的文化符号,即由“形”衍生为“意”。

2.2茶文化符号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手法

茶文化符号在环境设计中应用时,应该采用合适的应用手法进行设计,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2.1茶文化民俗图形符号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在不同地区、民族形成了特殊的茶文化或者风气,以《清明上河图》为例,该部传世的作品全面的反映了当地、当时的风土人情,这种具有浓郁民俗的画卷,可以应用在现代茶室、茶馆环境设计中。我国茶民俗众多,如功夫茶、酥油茶、虎斗茶等,上述都是茶民俗的典范,通过将典型的茶俗文化等以符号的形式应用在茶室、茶馆环境装饰设计中,例如,能够将各种茶俗文化设计成茶画、浮雕等,能够赋予茶室、茶馆浓郁的民族特色、地域文化以及象征色彩,进而对受众人群的审美产生影响。

2.2.2茶文化作品符号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我国具有非常丰富、多样的茶文艺作品,例如茶事掌故、茶戏曲、茶歌舞、茶书法以及茶诗词等,都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甚至也是世界文化中的珍品。特别是我国传统茶文化作品中包含了众多道家、佛家以及儒家等思想,茶文化作品比较完美的体现了我国的众多精神文化,通过将这些富含中国传统精神文化的茶文化符号应用在茶环境设计中,不仅能够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还能够赋予茶环境特殊的文化含义,丰富茶环境的精神内涵,同时还对于传播茶文化以及其他传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2.3茶文化图案符号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茶文化图案符号通常来自于茶器具表面的纹样,例如景泰蓝图案、宝相花、龟背纹等,我国具有悠久的茶文化,进而茶器具文化以及种类众多,不同地区在进行茶器具纹样设计时,会应用不同的图案、文化符号以及装饰手法等,可以将茶文化图案设计成装饰品、浮雕等。通过将茶文化图案应用在茶室外景设计中,能够展现不同地区、不同历史时期以及不同民族的茶文化图案符号不同,在表现手法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茶室、茶馆的地域特征、民族风格以及受众人群的实际需求,合理的将茶文化图案符号应用在环境设计中,能够起到潜移默化中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不同国家、地域以及民族的茶文化图案符号提取和设计时,提取者应该准确的把握不同图案、图形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和寓意,这样既能够对茶文化图案符号进行定位,又能够将传承茶文化、历史文化的讯息等准确的传递给顾客。

2.2.4茶文化造型符号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我国许多的茶文化博物馆、茶文化主题公园以及茶馆等,都是借鉴了我国传统文化、茶器具的形态和寓意,这些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寓意茶器具符号的应用,能够设计出不同文化典范、物质性的茶文化建筑,进而起到了凝结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以及不同民族文化的作用。茶文化造型艺术的设计通常需要借鉴我国历史茶器具符号的形态结构、寓意等,进而设计出不同造型的动态水景、雕塑景观以及园林小品等,各种茶文化造型的形态各异,其传递的文化形态和寓意等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由此可见,茶文化造型艺术的应用,能够设计出具有特定文化性质的景区或者茶室、茶馆环境。

2.2.5茶文化美学符号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茶文化美学符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形式美学符号的应用,即符号由体、面、线以及点灯经过巧妙的组合形成,例如多样统一、匀称对比、单纯齐一等,能够赋予不同茶文化符号相应的形式美,以“百茶屏”为例,其是茶溪谷著名的景点,采用多样统一、对比调和等手法,塑造了具有十足古风的特色景观,其中祥云浮雕展现了茶文化的形态美,为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另一方面,意境美学符号的应用,意境美学符号是更高一级的美学手法,艺术家通过自身对诗、艺术以及茶文化意境的理解,并利用自身的情感进行熔铸,能够赋予不同茶文化符号不同的意境和内涵,以茶溪谷为例,在环境造景设计中,采用了借景、障景以及框景等众多手法,赋予了茶溪谷特有的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美。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应用茶文化符号进行环境设计时,首先应该对茶文化符号进行充分、全面的理解,然后对茶文化符号进一步的提炼,提炼茶文化符号中的“形”和“意”,基于此再应用茶文化民俗图形符号、茶文化作品符号、茶文化造型符号以及茶文化美学符号等进行环境设计,以此设计出融合或者渗透了茶文化的茶环境,起到传播和弘扬茶文化的作用,同时促进我国茶叶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成.当代环境设计中茶文化元素的应用及美学意义分析[J].福建茶叶,2016(1):237-238.

[2]陈冲.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包装世界,2014(4):104-105.

[3]李荣华,郭莉梅.茶文化视觉元素在商务茶馆环境设计中的应用[J].福建茶叶,2016(2):83-84.

[4]张倩.基于地城文化的茶馆室内设计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3.

篇3

关键词:茶文化;茶叶包装设计;研究和探析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茶叶消费市场的进一步扩大,茶叶包装设计要求不断提高。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茶叶包装设计工艺水平,直接决定着茶叶产品的市场销售水平。同时,茶叶包装设计与茶叶生产加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密切相关。基于此,相关学者通过研究,认为在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中有效融入茶文化,不但可以满足现代茶叶包装设计的基础需求,而且有利于提高茶叶包装设计整体水平。因此,通过研究基于茶文化的现代茶叶包装设计,显得意义深远而重大。

一、茶文化的含义和分类

由于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其具备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基础特征,集自然、社会、人文、茶叶为一体的文化体系。关于茶文化含义的研究,大致可以划分为两类:一是广义层面的茶文化,部分学者认为,茶文化作为历史发展和创新过程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集中统一体,主要基于物质层面,客观反映精神层面;二是狭义层面的茶文化,另外一部分学者认为,茶文化随着人类历史的演变而变化,主要集中在人类精神文明层面,是精神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茶文化按照文化形态,大致可以划分为四类:一是物质文化;二是心态文化;三是制度文化;四是行为文化。

二、茶文化与茶叶包装设计的发展历程

中国茶文化起源于唐代时期,主要以南方地区为主,在南北方文化交流和沟通过程中,茶文化逐渐被广为流传,成为唐代主要传统文化。陆羽通过撰写《茶经》,具体描述了茶文化的发展历程。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柳宗元等人在吟诗作赋的时候,非常喜好品茶,并且对茶叶的种植和加工颇有研究,茶文化逐渐普及全国各地。然而,唐代时期人们对茶叶的存储问题研究并不透彻,在茶叶包装过程中,通常以纸包为主。宋朝时期,国人的品茶艺术更高,茶叶已经成为寻常百姓家的一种普通农作物,在茶叶包装设计方面,宋代人通过对唐代人的茶叶包装设计工艺进行进一步改进,采取模压方式,包装设计出朝廷专用贡茶,被称之为“龙团凤饼”,进一步提升了茶叶包装设计工艺水平。进入元朝以后,茶文化更加成熟,人们品茶习惯得以变化,并不喜欢加入相关香料,而以清淡典雅为主。明朝时期,人们在品茶过程中,将茶叶置于沸水之中,也就是所谓的泡茶,泡茶的品茶习惯迄今为止依然被沿用,并得以广泛宣传和普及,逐渐名扬四海,成为一种国际饮茶习惯。

三、基于茶文化的现代茶叶包装设计

1.茶文化理论运用于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中

平面包装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通常对传统文化中的现实事物进行改进、创新,以此来达到预期的艺术设计目的。同时,通过运用传统设计理念,能够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提升文化创新能力,达到现代平面包装设计的预期目标。传统茶文化为现代茶叶包装设计提供了创新思维理念,传达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积极效应。因此,在茶叶包装设计过程中,要想寻找突破点,必须深入、全面的研究和运用茶文化,通过提炼茶文化之中的艺术文化精髓,来提升茶叶包装设计的整体质感。随着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其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扩大,茶叶包装设计工作人员在广告设计、包装设计、游戏设计、海报设计、装潢设计、宣传设计、LOGO设计等方面,需要通过融入茶文化及其相关创新元素,来增强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强化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提升产品设计的整体质感和美感。由于茶文化具备独特的韵味和意境,所以在茶叶包装设计过程中,通过信息化手段和方法,有效融入茶文化,则能够彻底解决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韵味和意境问题,将传统文化理念与现代设计理念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民族与时尚元素的统一综合。随着中国茶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在时代背景下,中国茶文化与时俱进,其内容和类型不断发生变化,由此导致茶叶包装设计理念得以改进和优化,通过将传统元素与流行、时尚元素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传统美、自然美与现代美设计理念的相统一。

2.茶文化运用于茶叶包装图案设计中

对于现代茶叶包装设计而言,图案设计显得至关重要,直接决定着茶叶包装设计的关联性和多样性,同时与茶叶产品的销量、效益直接挂钩。长期以来,中国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图案设计主要集中在字画、诗词、民俗、茶树等方面,茶叶包装图案设计素材十分丰富,表现模式较为多元化,对平面设计进行了进一步改进和优化。通过对诗词、民俗、字画图案的设计,能够充分提升平面设计的整体特性,进而达到自然与文化协调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随处可见与茶文化有关的歌曲、诗词、书画、舞蹈、建筑等艺术作品,可谓是丰富多彩、千姿百态。运用传统的茶文化,充分提升了现代茶叶包装图案设计的自然、人文等基础特性。中国传统茶文化具备一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现代茶叶包装图案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通过有效运用茶文化,一方面能够体现出茶文化的艺术魅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审美理念,将茶文化中的各种图案有效融入到茶叶包装图案设计中,进而形成丰富多彩的文化图案,给人一种多元化的造型和艺术形态。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中,图案设计一方面运用于茶具、外包装等设计过程中,而且被运用于各种与茶叶有关的书画作品、工艺作品中,使得图案设计方法更为丰富,艺术收藏价值更高。我国茶叶包装设计人员在图案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茶文化艺术形态,结合本地经济状况、民俗文化、地域特征,设计而出的茶文化图案风格迥异,完全符合大众审美观念,紧密结合时展特征和流行、时尚元素,通过点、线、面相结合得方法,完整体现出茶文化多元化的图案艺术特点。

3.茶文化运用于茶叶包装色彩设计中

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马克思曾经指出:“色彩作为美感的主要表现形式”。可以看出,色彩对于人们情感的传递来讲,其意义深远而重大。通过在人类主观情感中融入色彩元素,不但能够传达出真实的情感色彩,而且能够提高人们的审美观念,丰富人们的美感意识。在现代茶叶包装色彩设计过程中,通过运用茶文化设计思想和审美理念,能够充分提升色彩的美感,打造高质量、高标准的茶叶包装设计品牌力。现阶段,我国现代茶叶包装设计过程中,所采取的色彩设计方法主要根据茶叶的品种、性质、级别、环境,以及人们的品茶习惯、所用茶具等进行设计,色彩以红色、黑色、褐色、绿色和黄色为主。研究表明,我国现代茶叶包装设计过程中,色彩设计主要以绿色为主,主要是因为茶树所生长的环境以及自然成色为绿色,给人一种清新、自然、和谐、融洽的感觉。因此,绿色自然成为现代茶叶包装色彩设计的主体色调。将绿色与黄色、绿色、紫色、红色、黑色、白色等色调有机融合在一起,能够塑造出意境深远、悠然自然和宁静典雅的自然环境,可以充分体现出茶文化的色彩情感,有利于平面设计色彩的有效运用和现代茶叶包装设计整体成效的提高。通常情况下,茶文化之中的各类色彩均象征着不同文化主体,其中:红色象征着喜庆,黄色象征着权威。因此,红色、黄色作为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中的主要色调,人们对其依赖程度较高,用来呈现事物的尊贵性与喜庆性。

4.茶文化运用于茶叶包装文字设计中

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中,文字设计非常关键,作为茶叶包装设计的基础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我国茶文化中的文字设计主要涉及到诗词歌赋、区域民俗、茶品特性等方面,文字起到阐述和说明的作用。文字作为茶文化的基础构成部分,现代茶叶包装设计过程中,通过融入文字元素,一方面有利于茶文化的发扬和传颂;另一方面有利于现代茶叶包装设计整体成效的提升。通常情况下,茶文化中的文字设计方法主要涉及到与茶叶有关的事件、诗词、典故等内容,融入民俗文化,能够从本质上体现出茶叶产品的基础属性。因此,文字设计对于现代茶叶包装设计而言,是对传统茶文化的一种客观、形象表述,是中华民族艺术文化博大精深的真实体现,有利于茶文化内涵和特征的集中体现。总而言之,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中,有效运用茶文化,不但能够对茶文化进行弘扬和传颂,而且有利于现代茶叶包装设计整体水平的提升。同时,将传统茶文化与现代茶叶包装设计有机关联起来,是对传统茶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茶文化的有效运用,对于现代茶叶包装设计工作而言,其潜在的意义深远而重大,将是现代茶叶包装设计的必由之路。因此,对基于茶文化的现代茶叶包装设计的研究,显得意义十足,将是国内外学术界所长期研究和探索的重大课题之一。

参考文献:

[1]黄艳玲.对传统元素融入茶叶包装的思考[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4)

[2]邓方伟.探析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7)

[3]王娟,罗胜京.岭南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10(02)

[4]王俊祥.浅析中原茶文化与信阳茶叶包装设计的融合与发展[J].现代装饰(理论).2012(05)

篇4

关键词:茶文化;足球运动员;体育道德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2-0091-02

随着国务院办公厅《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公布,中国足球改革发展被纳入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预示着中国足球续2009年第二次改革后将开启新一轮的改革。按《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安排中国足球未来将实行“三步走”战略,最终实现足球一流强国的终极目标。如何实现这一终极目标,就目前中国足球现关而言本研究认为需要强化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要强化运动员人文修养、意志品质和人格熏陶,促进足球运动员全面发展。其次要强化足球运动队精神作风和意志品质,培养和激励爱国奉献、坚忍不拔、团结拼搏的作风,努力形成激励中国足球发展振兴、有益于社会和谐进步的精神力量。最后要强化足球领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和形成有中国特色的足球文化。”

一、足球运动员体育道德的含义

体育道德是指在运动员在足球领域内应当自觉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它主要指运动员在体育运动和竞技过程中显现出的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一种和谐社会关系。本文所指的足球运动员体育道德是指:“在奥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强’精神的指引下,足球运动员立志于为实现中国成为一流足球强国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热爱足球事业,刻苦训练、不畏困难、顽强拼搏、超越自我、公平竞争、尊重他人、团结协作、勇攀体育高峰等优秀道德品质。”

二、我国足球运动员体育道德的现状

党的十提出24字核心价值观,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的道德规范。这一规范对足球运动员同样适用。然而从中国足球在道德规范建方面设相对滞后,道德异化现象时有发生,严重阻碍了中国足球健康环境的形成,制约着中国足球文化的形成。中国足球道德化现象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为赢得比赛胜利,不惜弄虚作假。如虚报运动员年龄以大打小;参赛资格审查不严,专业打业余等情况在足球比赛中随处可见。严重破坏足球比赛的平等和公平性。第二,为赢得比赛胜利,不惜贿赂裁判甚至对手。严重危害足球公平、公正的生态环境。第三,足球运动员文明意识、法制意识和敬业意识有待加强,消极比赛、不服从裁判、不尊重他人,甚至是球赛暴力情况进有发生。第四,过分追求个人利益情况严重,荣誉感、使命感、责任感不强。

三、中国茶文化对足球运动员体育道德的影响

1.传承中国茶文化有助于提高足球运动员文化内涵。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它集儒、道、释三家的哲学、美学和伦理学思想精髓于一身,不但包含自然科学知识,而且更体现了人文科学知识。作为担负建设一流足球强国重任的运动员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中的茶文化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我国足球运动员中传承茶文化,可促进足球运动员对中国茶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知,进一步提高专业足球运动员人文修养,并通过引导他们将茶文化蕴含的精髓内化于运动训练及比赛当中,对加速我国足球文化的形成,完善我国足球文化的内涵,对营造良好体育道德氛围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传承中国茶文化有助于激发足球运动员爱国主义情怀。茶叶源于中国,从上古神农氏时期开始使用,到唐朝开始兴起,宋朝时达到顶盛,延续至今,成为我国的“国饮”,并从我国走向世界。2015年底同志在英国访问期间,把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中国茶叶作为最贵重的礼物赠送给英国女王,并在随后的国宴致辞中更强调了中国是茶的故乡,让国人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在我国足球运动员中传承茶文化,可以让我国运动员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深刻领会中国茶文化的历史作用和贡献,拓宽运动员的知识面,对激发运动员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自身足球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起到重要的作用。

3.传承中国茶文化有助于培养足球运动员优秀意志品质。明代著名文学家徐霞客所著的《滇游日记》中对云南白族的独特的一种独特饮茶方式描述为:“注茶为玩,初清茶、中盐茶、次蜜茶。”这种古老的饮茶方式取名为“三道茶”,是因为这种饮茶方式先后需要品尝苦茶、甜茶和回味茶,以此喻义“先苦后甜,苦尽甘来”的深刻道理。通过在足球运动员中传承中国茶文化,不仅能让他们体会到“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真谛,还能培养运动员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优秀意志品质。

4.传承中国茶文化有助于提高足球运动员文明礼仪修养。中国茶文化中有许多与文明礼仪有关的讲究,如:“水满七成最为妙;凤凰点头三鞠躬;双手捧茶敬客人;微笑致意有礼貌。”我国茶学专家庄晚芳教授也指出:“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是通过饮茶的过程对人们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和提高道德品德修养的一种有效仪式。”因此,在足球运动员中传承中国茶文化有助运动员文明礼仪的培养,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养成尊重裁判、尊重对手、尊重观众、谦和友爱、明事知礼的习惯,对体育项目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5.传承中国茶文化助于足球运动员缓解压力。茶叶中的咖啡碱有助于运动员提高大脑兴奋性,增加心肌收缩力度,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运动员恢复。古人饮茶并非现泡而是现煮,煮茶的过程也称为候汤,在候汤过程中要做好火候的控制和水沸的程度,想煮出一壶好茶需要做到澄心息虑、神清气爽、不忙不躁、恰到好处。足球运动员在煮茶过程中可将由于比赛失利而产生的郁闷和不服转化为取得成功的动力,并树立舍我其谁的信心。因此,在足球运动员中传承中国茶文化,通过引导运动员对品茶、饮茶,有助于足球运动员体能恢复,缓解比赛压力,掌握比赛节奏,化解因精神紧张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

四、基于茶文化背景下提升足球\动员体育道德的实施路径

1.开设茶文化相关讲座,普及茶文化。通过在足球运动员中开展有茶文化知识讲座,向运动员介绍中国茶叶的起源、发展和传播情况,茶叶和茶具的分类、选择和鉴赏,品茶的方法与礼仪,茶的典故、茶和保健功能,茶与艺术、哲学、宗教、社会和政治的关系,茶的加工工艺,茶的冲泡技术等。有助于拓宽足球运动员的知识面,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培养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鉴赏能力,为提高运动人文底蕴,养成国际视野奠定基础。

2.成立茶文化研习会,引导足球运动员自主学习茶文化。在足球俱乐部中成立茶文化研习会,充分发挥研习会育人功能。通过茶文化协会组织运动员以茶书法研习;茶音乐、茶书画、茶电影、茶文学欣赏;茶养生讲座;茶习俗展示;茶典故宣讲;茶诗歌学习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和交流活动,促进运动对茶文化的深入学习。

3.重走茶叶传播之路,树立足球强国信心。足球和茶叶都源于中国,传向世界。各种研究表明茶叶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品从唐代开始就外传至韩国、日本及东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17世纪后,茶叶更被出口至欧洲、美洲、非洲等地。中国茶漂洋过海,影响了诸多国家和地区的饮茶习俗的形成及茶业的发展。反观中国足球,不但没形成自己我有的足球文化,大赛成绩也不尽如人意,实现足球强国之路仍任重而道远。中国足球有必要重走丝绸之路,借助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东风,把中国足球改革和发展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中国足球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EB/OL].人民日报,2015-03-17.

[2]信伟.中国梦视阈下公民体育道德复兴进程的探索与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15,(02).

[3]吴红英,朱红英.从茶文化的德育功能看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J].农业考古,2010,(10).

Strategie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Football Players' Sports Eth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Tea Culture

HUANG Da-zhi,PAN Hong-bo,LIANG Ran

(Gu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Liuzhou,Guangxi 545006,China)

篇5

关键词:传统茶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域问题;对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对大学生进行针对性影响,帮助青少年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道德标准,对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国家核心价值观的传达有着决定性意义。针对大学生传统茶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研究是针对高校新课程改革出现的不同思路,是基于民族文化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关系衍生出的内容,研究内容更加具体,拥有更强的可操作性。本文主要从论域、论域问题及对策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在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与现代教学实践结合,确保学生通过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了解传统茶文化,使我国传统茶文化焕发全新活力。在思想政治课中不断加入新的文化元素,在优化课程结构的同时增加学生对课外知识的掌握量,有助于学生形成符合核心四项要求的“三观”。

1大学生传统茶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论域

我国传统茶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主要集中于:思想政治教育史、传统茶文化传承与两者内在联系三大论域。

1.1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史

我国饮茶历史悠久,品茶作为文人雅士娱乐、社交的重要内容被赋予了丰富文化内涵,其中茶道提倡的君子之道(例如:礼仪、谦让)等优秀品质,是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着大量交叉的。传统茶文化中做人做事的道理和古代名人的哲理小故事可以被引申到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生活化场景阐释理论内涵,使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血有肉。我国作为古老的礼仪之邦,传统文化对个体的道德修养有着很高要求,全面学习掌握优秀传统文化对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发掘我国传统文化精华有着重要实践意义。

1.2传统茶文化的传承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挑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过分教条和完全排斥都是片面的。在充分了解传统茶文化基础上,实现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是发展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传统茶文化中强调的和谐有礼,茶艺文化中对生活的热爱和美的追求是与时代精神相符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针对地从中汲取养分。

1.3两者内在联系

我国传统茶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系,是以传统茶文化思想内涵为基础,将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交叉。茶叶的冲泡、饮用过程有的礼仪环节和操作技艺,蕴含着我国传统君子对生活的态度和与人相处模式。而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就是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与教育,这和传统的中华文化中的君子之道是相通的,先贤故事的引导侧面激励学生自发严格要求自己,知行合一、谦谦君子等传统观念对当代道德观念的塑造有着重要导向作用。因此,传统茶文化的传承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都是教人向上。

2大学生传统茶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域存在的问题

2.1传统茶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没有明确认识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大量网络信息,生活节奏的加快使独立包装的快销饮品受到校园欢迎,品种多样的饮料选择使学生忽视茶叶,由于缺乏充分了解特色传统文化的环境,大学生对传统茶文化认识普遍不足。青少年是发扬传承传统茶文化的重要预备力量,但目前大部分学生对茶文化的了解还停留在影视作品,即使少数喜欢茶饮品学生也更愿意选择简便快捷的茶包。对传统饮茶风俗不够了解,是传统茶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工作开展的最大障碍,一些人认为两者结合就是单纯地把茶文化学习列入思想政治教育课本。这种错误的理解使一线教师不相信茶文化理论会对思想政治教育起到积极作用,面对传统茶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问题大多老师持怀疑态度。

2.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忽视传统茶文化积极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提高群众思想道德水准的重要手段,也是当代大学生的必修公共课程。长期以来采取相对刻板的理论教学和单一的应试考核方式,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固化,学生大多通过背诵方式记忆知识点获得好成绩,对测试之外的知识缺乏学习动力。授课教师对常规课程的重视度不够,工作主要依靠课本“照本宣科”,没有了解过学生的掌握情况和接受能力,片面采取“老师划重点,学生背重点”学生对教学新元素的引入比较排斥。授课教师需要认识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茶文化的积极作用,通过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使学生关注的焦点不再集中如何应付考试,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

2.3研究方法存在误区

由于研究时间较短,我国传统茶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过程存在着一些方法误区。首先,传统茶文化涉及范围广阔,单纯以学科建设角度分析会存在偏差,一些学者将传统茶文化割裂对应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断章取义的理解无法触及传统茶文化的真正内涵。其次,文化的创新和融合应当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的充分了解上,单纯强调理论的逻辑性忽视传统茶文化所处时代背景,无法帮助学生真正理解传统茶文化传达出的时代精神。受错误研究方法的影响,我国传统茶文化理解存在较大差异,口径不一的研究结果无法很好融入常规教学中,为研究理论的实践造成很大难度。

3解决论域研究存在问题的对策

3.1明确传统茶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方法

传统茶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目的:是希望可以通过文化的碰撞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因此,两者结合需要符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通过对传统茶文化的不断内化,使两者达到有机统一。现阶段,针对高校对传统茶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关注度不够,应当在具有可操作性基础上,通过教研活动、主流媒体宣传等方式确保工作的顺利展开。考虑到我国传统茶文化的丰富内涵不能急于求成,要立足于高校教学实践稳步展开,使教师和学生有机会充分参与到学科改革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传统意义上比较“枯燥”的思想政治课发挥出最大效果,教学相长,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

3.2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入传统茶文化

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增加传统茶文化元素,以课后课题活动、著名典故分享等形式使学生具备基本茶文化常识,逐渐对茶文化产生兴趣,避免生硬的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添加传统茶文化理论知识。教师应当注重自身业务能力的培养,通过不断再学习,定期组织茶艺工作者在校展开讲座及实践教学,帮助在校师生对传统茶文化的发展和蕴含的思想政治内容有所了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需要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确保实施开展教学实践必须的经费和活动场所,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对传统茶文化的理解。

3.3针对研究方法误区不断修正

意识到研究方法存在问题,就要带着问题不断纠正调整方法,开拓学术事业全面看待传统茶文化。传统茶文化的作用不只局限于对已有理论的支持和解释,其本身依然具有学习价值,需要我们不断通过研究发掘出有价值的部分。在研究中引入实证,避免单一逻辑推断可能带来的谬误,从实证入手寻找问题、解决问题,在传统茶文化中更广泛的应用科学研究方法。

4结束语

大学生传统茶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论域问题及对策,可以在帮助高校进行特色学科建设的同时对大学生传统茶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丰富。这种结合利用传统茶文化涉及的多种知识,寓教于乐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加深大学生对传统茶文化了解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度,为弘扬传统茶文化和现代教育结合提供全面的帮助和可行性平台。

参考文献

[1]康韻,刘毅杰.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对策研究[J].现代妇女(下旬),2014(1):80-82.

[2]白莹,李永勤,喜超等.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研究———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7-81.

[3]刘晓乾,任淑红.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缺失及其对策[J].科技信息,2009(1):683.

[4]董盈盈,都晓琴.价值认同视阈下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3):9-12.

[5]王红.现状、不足与未来展望———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1):1-4+8.

[6]王红.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6(3):88-91+97.

[7]胡万年,伍小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回归与融合[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6(1):46-51.

[8]赵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以苏州大学中国传统文化工作坊为例[J].华夏教师,2016(5):80-81.

篇6

【关键词】:乡土材料;城市景观;村镇景观

1、茯茶小镇的概况

茯茶小镇位于陕西泾阳县,占地约1300亩,包括茯茶文化产业园、商业展示区、优美小镇及双赵村商业改造四部分。为实现城乡统筹,加快建设现代田园城市,泾河新城联合泾阳县充分挖掘特有的人文、历史、文化、民俗等禀赋,打造了以茯茶文化为主题,集吃、住、游、娱、购为一体的特色民俗园。旨在带动周边村镇经济及旅游开发,形成集茯茶文化、关中民俗文化、关中生活文化为一体的茯茶小镇。

双赵村作为茯茶镇的领头项目,已通过改造提升,变成一条关中民俗小吃街,不仅村中建筑换了“新颜”,村民们生活生产方式也都变了样,家门口当起了老板。在这里,市民不仅可领略中国悠久的茶历史,陕西关中民俗,体验茯茶文化的魅力,体味田园城市生活,还可以可感知茶马古道的繁华。

2、乡土材料的含义

乡土材料包括很多方面的东西,但它主要包括那些质朴的、本土的和传统的东西。简单理解,乡土材料是指在一个地区分布较为广泛、较常见的、能够体现一个地方地域特色的材料。再做深入了解,从中提炼乡土材料的元素,乡土材料就分橐韵录钢衷素:乡土的“物”,乡土的“事”,乡土的“意”。乡土的“物”指基本上不需要二次加工而直接可以用于景观营造的物质形态,如乡土建筑、植被等;乡土的“事”指乡土地域上的事件性元素,如地方习俗,民间典故等;乡土的“意”指那些可以感知的、非物质形态的元素,是“物”与“事”的结合和统一。[1]

3、茯茶小镇景观中乡土材料的种类调查统计

景观材料是景观的主要载体,是景观的外表,承载着景观的内涵,任何景观都要依靠材料去实现和完成。乡土材料种类繁多,用法各异。就茯茶小镇而言,乡土材料就有很多种,用其组合造景,来体现当地的特色景观。2016年6月,我们通过对茯茶小镇的调研,对当地的乡土材料做出了一下统计,常见的大概有青砖、青瓦、石材、木材、土、茅草、竹子、磨盘、陶土罐等,其中青砖、青瓦、石材的应用面积较广,随处可见。从用法上来说,青砖、青瓦主要用在景墙、建筑、铺装及景观小品和树池上;石材主要用于路面铺装、驳岸、坐凳及其他景观小品;木材主要用于亭子、建筑门窗及休息长廊等处;茅草主要用于亭子及长廊的顶部;竹子主要做栅栏使用,等等。所有的这些景观材料大都不是单独使用的,而是通过组合搭配及用法的变化来造景,呈现出不同的景观花样,最终达到和谐统一,与茯茶小镇的环境融为一体。

4、乡土材料的特性

乡土材料取自本土,取材广泛、用材经济、节能低碳、适应性强,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特征和地域传统文化烙印,反映该一个地区独特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它根植于地方,依托地域性而存在。与现代新型的材料相比,乡土材料有它自己的特点和属性,总结起来,乡土材料的特性有以下几点:首先,乡土材料具有地域性和文化性;其次,乡土材料具有多样性和生态型;第三,乡土材料具有适应性和经济性。[2]正是这些特点和属性使他们一直没有被人们所忽视,也是设计师们营造乡土景观的必选材料。

5、乡土材料的研究意义

材料是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是进行建造活动的基本条件。它影响着人类的进化,代表着人类文明的科技水平,重要的材料被当做划分文明进程的阶段性标志,比如人类文明的新旧石器时代、青铜时代等就是以材料来划分的。本文就是针对当前中国在高速建设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从材料入手,揭示当代景观的本质问题,从一种新的视角审视当代景观,试图通过乡土材料的使用,在景观的本体性、地域性和当代性之间找到一个契合点,探寻一个地方的本土景观。[3]

5.1回归本体

景观的根本在与建造,设计师应用材料并将之构筑成整体的创作过程和方法。在新材料不断涌现的今天,乡土材料也被当做核心内容备受关注。材料是设计师用来表现景观艺术的载体。材料与景观的每一个方面都有密切联系,材料语言具有强大的感官表现力,也是设计师创作的灵感源泉。

对材料的关注有助于在这个图像化的、超速发展的时代,慢下来,回到景观本体,进行反思。

5.2继承传统文化

人类社会不断进步,所有的传统逐渐消失,尊重传统的目的在于保证人类社会能够持续不断的发展。当今城市中导出充斥着钢筋混凝土的构筑物,城市中的人们完全生活在一个以钢筋混凝土构筑的世界中,与自然界的隔离越发严重。相反,历史更悠久的木、石、土等传统乡土材料的屈屈才容易,便于加工,与人更亲近,而且特质因产地而异,带有强烈的地域性特色,在体现地域特色、传承和表达传统文化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

5.3探索现代之路

中国是个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国家。中国的当代建设技术既应该追求现代性,体现时代精神,也应该将自己丰富的文化传统结合起来。同时,中国是个幅员辽阔,地域特色多样的国家,不同地区的景观应该体现不同的地域特色。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体现景观的地域文化特色,仍然具有相同价值的传统地方材料及建造工艺,是当代中国景观及建筑等创作的一个重要课题。最终探索出中国的现代景观与中国传统景观文化的现代之路。

6结语

茯茶小镇的建设是设计师运用了多种乡土材料,对乡土材料视觉形态语言的探索和表现力不断追求新意,运用现有的技术,结合当地的乡土材料及历史文化,与地域的物力资源相耦合,寻求现代与传统之间的平衡,创造出了一个生气勃勃,包罗万象和富有人情味的景观。它不仅体现了当地的地域特色,也显示出茯茶小镇的风土人情,更传承了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是一个既有过去又有未来的特色景观。

【参考文献】:

[1]黄文慧.乡土材料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J].建材与装饰,2014,5.

篇7

关键词:茶文化;绿色生态旅游资源;管理模式;分析

绿色生态旅游资源(下文简称:绿色资源)是生态旅游项目开发的对象,也是拥有绿色资源区域的自然比较优势。随着绿色生活理念不断深入到社会公众的心里,以及对城市工作压力的缓解,生态旅游项目方兴未艾的发展起来。其中,围绕着茶文化而展开的生态旅游项目也比比皆是。那么如何来看待茶文化对绿色资源管理的助力作用呢?笔者认为,这需要结合绿色资源管理职能内容来展开。就茶文化而言,本文将其归纳为两个层面:显性层面和隐性层面。显性层面诸如茶道、茶具等,这些看得见的茶文化元素往往承载了本土文化的基因。而作为隐性茶文化,则主要指向一种围绕着“茶”而提炼出的精神和民族性的东西。可见,将茶文化融入到绿色资源的管理之中,则能提升生态旅游项目的品味和区域差异性。为此,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1对绿色生态旅游资源管理的职能分析

从管理学视角,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绿色资源管理职能:

1.1计划职能

计划职能将其引入到具体的情景中,便是对绿色资源的开发计划,以及对未来生态旅游项目商业化运作的规划。现实表明,当前生态旅游项目的数量繁多,且质量良莠不齐。之所以会存在这一现象归因于生态旅游项目所依托的绿色资源在各个地区都唾手可得。特别在我国的欠发达地区,当地的旅游资源也主要以“青山绿水”为主线。那么如何提升本地生态旅游项目的商业价值,则需要事先完成一系列的计划和规划。因此,这就构成了职能之一。

1.2组织职能

这里的“组织”可作动词来讲,即将各种资源组织起来推动生态旅游项目的商业化运营。根据旅游经济学原理可知,建立起区域差异化将提高旅游产品的市场识别度,所以这里就需要围绕着“突出差异化”来组织各类资源。鉴于各地都在大力发展自己的生态旅游项目,并依托本地自然禀赋条件来开发绿色资源。因此,提炼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元素,以及借助显性和隐性方式释放出来,便能增大本地旅游产品的市场识别度。

1.3创新职能

在现代管理学理论中,创新已经成为了管理职能之一。根据熊彼特对创新的解释,其不仅体现为旧事物的覆灭和新事物的产生,还体现在创新成果商业化应用后所带来的利润增值。不难发现,国人关注最多的却是前者。为此,对绿色资源的管理还在于引入创新职能,促使其在商业化运营中获得增值。那么将茶文化融入到绿色资源管理之中,本身就构成了创新.

2茶文化的功能解析

将茶文化融入到绿色资源管理之中,意味着茶文化具有使用价值,进而具有自身的功能属性。那么在茶文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为此,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功能解析:

2.1提升品质的功能

相对于传统的景点游,生态旅游项目本身就上升到了更高的层次,而且该项目更能适应目前消费者文化层次、家庭收入的群体。那么在数量庞大的生态旅游项目中,通过引入茶文化元素便能提升整体旅游项目的品质。不难发现,茶文化本身所含有的清风雅致便能对现阶段浮躁的社会环境带来“清凉”,从而这就具备了提升品质的功能。

2.2满足偏好的功能

与西方经济学将消费者的偏好做同质化处理不同,现实中的消费者群体具有不同的消费偏好,而消费者个体在不同的时间维度、空间纬度上也可能会改变原有的偏好。对于旅游产品来说,其就是要满足消费者多样性的需求。通过融入茶文化,茶文化的显性元素和隐性元素,便能覆盖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偏好。事实表明,如何满足消费者多样性的旅游消费需求,一直是困扰绿色资源开发者的难题。通过融入茶文化,便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难题。

2.3增强识别的功能

我国作为产茶大国,产茶地都拥有属于本区域的茶文化。如,四川的峨眉地区,其茶文化就与佛教文化联系起来;四川的青城山,其茶文化就与道教文化联系起来。再如,云南和贵州的少数民族地区,当地的茶文化便与其民族性联系起来。可见,这就体现了茶文化增强市场识别的功能。

3茶文化与绿色资源开发融合的切入点

如何将茶文化融入其中,涉及到实施的问题。对此,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述:

3.1茶文化与茶叶生态观赏相融合

茶叶生态观赏在许多产茶地区已经得以商业化推广,观赏的载体一般为生态茶园,这样消费者就能在相对完善和集中的场地内感受到茶叶种植的自然之美。那么茶文化与之相融合的切入点是什么呢?从域外经验中可以获知,消费者最为感兴趣的便是茶叶的品种、功效、种植历史、典故等方面的信息,所以这也就构成了切入点。

3.2茶文化与茶叶生产制作相融合

从产业链的视角来看待绿色资源开发,茶叶生产制作构成了其中的一环。在突出生态主题下,手工制茶应成为消费者所感兴趣的地方。那么此时茶文化的融合切入点又在哪里呢?不难发现,将茶文化中的茶道和茶具融入其中,使之承接已经制作好的茶叶,那么将能提升消费者的饮茶欲望。可见,这也是生态旅游所要达到的效果。

3.3茶文化与茶叶休闲品茗相融合

茶叶休闲品茗本身就构成了茶叶的消费环节,而该环节也可以出现在消费者的休息、闲暇之时。因此,茶文化在这一环节的融入可以设计在中途休息期间,也可以作为一种专门项目而存在。那么此时的茶文化应更多包含其隐性的元素,如具有哲理性的文化元素。

3.4茶文化与农家休闲娱乐相融合

笔者认为,绿色资源在开发中还应考虑到拉动区域经济,特别是带动当地农户家庭经济。为此,在这里提出了茶文化与农家休闲娱乐相融合的议题。那么这里的切入点便可以定位于提炼出具有本土、农家特色的区域文化。

4茶文化融入的管理模式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茶文化融入的管理模式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构建:

4.1规划茶文化的融入阶段

规划茶文化的融入阶段构成了管理的计划职能内容,而本文也将茶文化界定为绿色资源开发的组成部分。根据以上切入点分析可知,融入阶段包括:生态茶园观赏阶段、茶叶生产制作阶段、消费者空闲品茗阶段、农家乐阶段。为了增强区域差异性,应重点规划第一和第四个阶段的融入途径。究其原因在于,第一个阶段受到自然禀赋条件的决定,各地区是具有差异性的。同样,农家乐承载了当地的民风,而这也是具有区域差异性的。

4.2完成茶文化元素的提炼

这里体现为管理的组织职能,那么要完成茶文化元素的提炼工作,则需要从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两个方面进行组织。首先提炼茶文化元素一定要建立起区域植根性的效果,那么可以将民俗专家、茶叶种植专家、绿色资源开发主体组织起来,围绕着本区域的生态游项目商业化的具体目标,来分别开展显性和隐性文化元素的提炼。那么就物力资源而言,目前应在“互联网+”战略下充分挖掘线上资源,并在线上建立起组织学习系统。

4.3创新茶文化的融入模式

毫无疑问,这里构成了管理的创新职能。而如何创新茶文化的融入模式,则成为当前绿色资源管理的难点。笔者建议,创新的思路可围绕着:观摩与游客体验相结合的模式来展开。具体而言,在观赏茶园时可以设计出消费者动手采茶或培植茶树的环节,这样能提高消费者的参与。在生产制茶环节,可以设计出消费者亲自动手炒茶的环节,并将消费者炒好的茶折价销售给他们。如此种种,都是紧密抓住了提高消费者的个体体验感来进行创新的。

4.4控制茶文化融入的效果

控制职能也是管理职能的构成部分,在对绿色资源进行管理时需要控制茶文化的融入内容和程度。即,对于那些具有大众化的茶文化内容则需要给予尽可能的规避;同时,对于那些过度融入的问题也需要给予控制。

5展望

今后还须夯实以下管理内容:

5.1充分利用现有茶园资源

开设茶园生态旅游项目的优势在于可以借助现有的茶园资源,而且茶园中植被的生长也有较长的周期性需求,从而也使得利用现有茶园资源成为必然。从开设生态旅游的案例中可以知晓,茶园生态旅游项目无论在规模、项目内容设计、路线规划上都比普通旅游项目要广博和复杂。因此,农业发展管理部门在充分利用现有茶园资源时,也应考虑到不同资源之间的空间距离和其它关联效应。当然,做好这项工作的第一步,便是深入到茶园基地去调研。

5.2合理规划整合茶园资源

由于茶园生态旅游项目应植根于当地传统茶文化之中,所以合理规划整合茶园资源的重心便在于将茶叶种植、茶叶制作、茶道等要件整合在旅游项目之中。从管理学原理可知,这里整合的本质在于对相关专业人才进行整合,因此,农业发展管理部门应根据项目实施的人才需求,在域内和域外引进相关专业人员。总之,合理规划整合茶园资源,应重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

6小结

本文认为:就茶文化而言,需要大力挖掘茶文化中的显性层面、隐性层面。在讨论和分析的基础上,茶文化融入绿色生态旅游资源的管理模式可围绕着:规划茶文化的融入阶段、完成茶文化元素的提炼、创新茶文化的融入模式、控制茶文化融入的效果等四个方面下功夫。

参考文献

[1]张凤霜.河南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济源段)生态旅游规划分析[J].林业调查规划,2015(3):60-63.

[2]余兵.茶园生态旅游开发研究———以信阳市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3(5):93-94.

[3]赵国栋.茶文化生态旅游理念要点与SWOT分析[J].农业考古,2015(2):198-205.

[4]吴佳薇.从成渝茶馆看两地的休闲观[J].商情,2010(26):38-38.

篇8

【关键词】人文素质 茶酒文化 乘务专业 教学改革

一、乘务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分析

空中乘务专业的学生由于自身独特的专业优势,更表现出年轻人的朝气、自信、激情,她们强调自主、思维独立,不愿意接受被别人强加的观点和想法,具有较强竞争意识。但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在基础知识、人文意识及心理素质等方面也显示出了一些问题

1.基础知识薄弱乘务专业的学生均来自于全国各地高中应届考生,招生过程与普通高考不同,更注重学生的面试程序,考核学生的身形、相貌、气质等外在因素,在部分省份按艺术类考生招生,我校乘务专业录取分数线比其他高职专业录取分数线低近200分,因此学生在知识面、学习习惯、认知水平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

2.人文意识缺失人文素养教育是一个需要唤醒人的内心为前提的长期教育。乘务专业学生学习生活节奏快,就业压力大。在校期间,她们更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掌握,更容易追求个体成功,存在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想。在文学艺术修养、语言表达与情感沟通、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等方面与普通专业学生具有一定的差距。

3.心理素质滑坡在校的乘务专业学生都属于“90后”,多数学生独立生活能力较差,应变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弱,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艰苦奋斗精神,集体主义、团队意识淡漠,在学习上一旦遇到困难就容易放弃产生消极自卑情绪。

二、《茶酒文化》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为了满足航空公司推出的机上茶艺表演,以及机场贵宾区的茶艺服务需求,2008年我校空中乘务专业率先开设了《茶酒文化》必修课程。学生通过学习茶和酒的知识更多地了解和掌握中国文化、世界文化,在以后的客舱服务中能够根据不同国籍的旅客,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从实践来看,开设本门课程及其效果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航空公司及其他用人单位的认可。

近年来,由于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生源质量下滑,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课程教学中的不足逐渐突显。1.教学目标单一茶酒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茶酒文化》课程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素质教育资源,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载体。然而,在当前教学中,仅局限于对茶礼、茶德、茶道、茶艺的讲授,对酒文化发展的介绍,仅注重茶类之分,酒品之别,对于茶、酒的“味”外之音,以及茶酒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未能进行详尽的解读及思考,学生难以对其形成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2.特色教材欠缺目前,针对茶文化与酒文化的课程教材有近百种,但多数教材只重视茶酒的历史、礼仪及其哲学思想,针对实用性茶酒知识涉猎较少;或者仅重视茶酒知识实用性操作,而缺乏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编写一部符合行业特色,满足职业技能需要,且具有一定丰富文化思想内涵的教材势在必行。

3.实践环节不足当前课程设置中较为重视理论教学,弱化实践教学,这使得学生接触茶酒文化的实践活动较少,很难体会识茶、辨酒、泡茶、调酒的全过程。仅仅通过文字表述,难以领悟酒的喧嚣,茶的静雅,更无法加深对礼仪、历史、道德、思想内涵的理解。

三、《茶酒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措施

1.将人文素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精心选取教学内容,引入诗词歌赋,茶酒典故,结合灵活生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万象中能摒弃浮躁、功利,培养理性的思维、宽容的心胸、健康的心态。

2.优化教学内容,编制特色教材教材的编写要从乘务专业了解茶酒文化基础知识出发,结合本专业的学生知识水平,选材要新颖,实用性要强,形成有民航特色专业性、实践性应用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教学现状,调查包括学生学习茶酒文化意愿、教学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满意度调查与学生对茶酒文化课程建议,分析包括学生知识结构、历史知识水平与语言理解能力,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以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水平为依据,重新优化、设计教学内容。

3.补充有生活气息的审美意趣实践活动为了让学生体验更多的实践性茶酒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组织开展大量课外茶酒实践活动,如名家讲座、名品展览、茶艺展示、品茶品酒会、茶酒知识竞猜等,茶艺与品酒仪式的演绎过程,涵养着一缕优美的诗意,营造出一派庄严清雅的文化氛围,使学生感受着一种民族的澄净精神境界,培养出学生高雅、大方、自信的气质,感化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能力。

【参考文献】

[1]关剑平.中国高校茶文化专业建设状况浅析[J].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8(6).

[2]蒋雁峰.中国酒文化课程渗透师范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研究[D]. 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6.

[3]李文川,杨坤.空中乘务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思考[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1(2).

篇9

“和子”必须具备“五感”,即视觉、味觉、触觉、嗅觉和听觉。视觉即看上去不仅漂亮,而且好吃。味觉即尝起来不仅美味而且还要可口。触觉即手拿的感觉和吃进嘴里的触感以及切开时的感觉。日本人相信以触感去了解“和子”的软硬程度,是享用美食前先想象的一种乐趣。嗅觉即“和子”的香气,它是天然的,是其本身的素材和馅儿所散发出的清香,日本人觉得这种微香的嗅感,可以引发出食用前的美好想象。听觉一是指品尝“和子”,时的声音,二是指“和子”的名字。其名字完全取材于自然界万物及和歌、俳句、历史典故、乡土风俗等各种题材。每一颗“和子”都有独特的造型,象征着日本一年四季变化的丰富,其外形犹如艺术品,光看就能令人心旷神怡。每一颗“和子”牵动着顾客的“五感”,进而牵动顾客的心,让人在购买过程中拥有幸福感,激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感动与想象。

可以想象出静静地跪坐在日式的房间里,伴着抹茶刷低沉的沙沙声,双手小心地捧着抹茶细细地啜着,佐着一碟精致的日式小点心,一口一口慢慢地、细细地品尝其中的美味,恐怕只有当事人才能领会出当时的意境吧。事实上茶道中的内涵要比形式更为重要,其中蕴含着日本文化的特征。它不仅仅只是饮茶,其根本的意义在于主客之间心灵的交流。可以说“和子”是应茶文化而起。

“和子”的选料非常符合人体健康需要。首先,多以不含油脂的食材为主。如:小豆、菜豆等豆类;糯米、小麦等谷类;薯类、芝麻、琼脂、砂糖等天然食材。其次,含丰富的植物蛋白。糖分也是必不可缺的。对如今讲究低油、低脂的健康饮食趋势而言,它是最佳的甜点选择。它是用日本传统技法制成的点心。据说以前在家做,但由于日式点心制作很难,费时间,近来大多数人在店里买。小小的“和子”大有学问。

一向以“和子”为主要点心的日本人,在明治时代“西洋子”传入日本,才见识了外表华丽,味道馥郁的西式点心。时至今日,大部分日本年轻人似乎更偏好西式点心。有人对日式点心进行过以下调查。日式点心和西式点心常吃哪种?有活动时选择哪种?请看下列图表。

年轻人为什么不爱吃日式点心?其原因之一是日式点心价钱贵,原因之二是和朋友去咖啡馆,菜单上只有西式点心,多数情况下只好吃西式点心。从大人的角度来看,喝咖啡配西式点心,喝日式茶配日式点心。上了年纪的人大都吃日式点心。传统活动时19人都选择日式点心。由此可见日本人非常重视传统节日。

“和子”和日本人的一生密不可分。人的一生要经历很多成长阶段,不同阶段举行的庆祝仪式流传至今。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三天把秋季“彼岸”时用的供品年糕、小豆饭、红白馒头等分发给街坊四邻。第七天邀请媒人、亲戚、朋友庆祝。目的是给孩子起名字并公布于众,它是孩子人生中第一个庆祝成长的仪式。孩子满1岁时,让孩子背着年糕,表明孩子很有力气,若是背着年糕还能站起来走路,表明孩子很健康。这一天使用的年糕称为“诞生饼”,或“力饼”。在日本平安时代,宫中有在元月15日吃小豆粥的习惯,人们认为吃了小豆粥可以一年不生病,而且红色可以避邪,也是喜庆的颜色。3月3日,偶人节,又称桃花节。女孩儿的节日,有女孩儿的家里要搭设偶人架,摆上偶人及其配套用具、白酒、菱形年糕等祝福女孩儿能健康成长。5月5日,端午节,即男孩儿节,是祝愿男孩子健康成长,出人头地的节日,家里摆放威武的偶人代表孩子的勇敢,迎风飘扬的鲤鱼旗象征有出息,洗菖蒲澡,供奉菖蒲酒可以辟邪,“柏饼”表示家业永不衰落。“七五三”节是男孩儿3岁、5岁,女孩儿3岁、7岁标志着他(她)已经从幼儿变成孩子,灵魂从神的世界彻底来到了人的世界,尤为值得庆贺。之后,入学、毕业、成人、结婚,庆祝长寿及葬礼上,都离不开“和子”,在日本现实生活中,交际、送礼、致谢时,“和子”已成了首选礼物。

篇10

旅游活动是集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性社会文化活动。饮食是旅游者六大消费要素中首要的基本要素,旅游者的餐饮满意度对旅游体验质量有重大影响,饮食成为整体旅游产品中一个单项产品或服务,直接影响着旅游业兴衰及其可持续发展。从旅游文化视角来看,具有鲜明地域性、民族性和历史文化性的地方饮食是一种独特的旅游文化资源和旅游动机触发者,有着广阔的旅游市场和开发潜力。在全球化背景下,地域饮食文化作为旅游活动的一项日益重要的资源,需要创新餐饮产品和饮食形象,具有地方特色的名吃、名菜和名点已成为旅游目的地重要的旅游形象代表,如北京的北京烤鸭、天津的“狗不理”包子、成都的川菜等。国外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研究侧重于美食旅游(foodtourism),起步较早,亦较系统化,主要着眼于美食旅游的概念、功能、运作和开发,尤其对葡萄酒旅游(winetourism)研究较为深入。而美食旅游在我国仍是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国内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研究主要集中于饮食历史文化、菜系、菜谱和烹饪技巧等方面,研究方法注重个案或地域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材料搜集和整理的“对策”工作,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和普适性的理论研究。但国内饮食文化及美食旅游开发的实践潮流正如火如荼,如2003年我国的旅游促销主题为“中国烹饪王国游”,广州争创“全国最佳餐饮旅游城市”,成都打造“美食之都”旅游品牌等。因此,如何有效推动地域旅游与饮食文化的整合开发,既深入挖掘地域饮食文化及餐饮业的无限潜力,又逐步培育饮食旅游的营销价值与独特吸引力,成为目前及未来旅游目的地饮食文化旅游资源探讨和研究的重要主题。

二、饮食文化资源及其旅游开发

我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自然、社会经济和生活习俗差异很大,使我国地域美食丰富多彩。具备自己独特历史、文化、技艺和风味,地域饮食文化是传统民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共同地域、共同历史和共同文化的作用下,形成的积久成习的文化传统,包括饮食风味、方式、礼仪及形成发展等,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景观。我国是世界公认的饮食超级大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由于地理环境、气候物产、社会经济、生活习俗、民族习惯和等存在差异,造就我国饮食具有原料物产丰富、烹调方法多样、各地风味独特、各大菜系独领、民族饮食风味浓郁、讲究美感美食美器美景、菜名内涵丰富、注重养生食疗与保健等特点。我国饮食文化根基在于食医合一、饮食养生、本位主张、孔孟食道等观念,其资源属于具有地方特色或民族艺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开发中表现为饮食景观(foodscape)和葡萄酒景观(winescape)(Peters,1997),经组合成为旅游者品尝美食并感受饮食文化的旅游资源。食文化、酒文化和茶文化内涵丰富,地方特色风味独具魅力,中华菜系、民族饮食、宗教饮食,以及养生、医疗、保健和药膳饮食资源等构成我国饮食文化。旅游目的地饮食文化也是一种融物质与精神为一体的独特人文旅游资源。休闲时代,以享受和体验美食及其文化为主要动机的美食旅游将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方式。旅游者通过领略旅游目的地风味小吃、特色菜肴、名特产品等饮食文化,进而深入了解地域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和文化特征,通过亲身参与获得丰富深刻的感官和审美体验。目前,开发饮食文化资源已成为诸多国家发展旅游业的重要举措,如韩国“泡菜节”、德国“慕尼黑文化啤酒节”等。国内诸多旅游目的地根据自身地域特点和风物特产,衍生出具有现代地方特色的饮食节事,除各地举办不同菜系的烹饪厨艺比赛之外,其它如香港、北京、成都、广州、上海、南宁等地的“国际美食节”或“美食旅游节”,上海、广州、重庆、河南信阳等地的“国际茶文化节”或“茶叶节”,普陀山和武夷山的“佛(禅)茶文化节”,山东青岛的“啤酒节”,江苏盱眙的“国际龙虾节”等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成为提升旅游目的地魅力与旅游形象品牌的营销途径与平台。旅游目的地须充分利用饮食文化资源,将饮食文化与旅游发展结合,不仅能促进旅游产品多样化,且能提高旅游吸引力,利用旅游业弘扬地方饮食文化,利用饮食文化优化旅游目的地形象,为美食旅游设计奠定了坚实基础。便于其参与、亲身体验异域文化的饮食成为旅游者旅游体验的一个支持因素,同时,也正以不同形式成为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吸引物,构成了诸如芝加哥美食节、欧洲葡萄酒之旅等专项旅游产品。广东2004年推出了首条“美食旅游线路”,通过举办美食节、烹饪比赛等活动,吸引了大量国内外美食爱好者。另以成都饮食文化旅游资源构成元素为例,成都饮食文化资源丰富,主要有川菜、火锅、小吃、名茶和名酒,且多优美有趣的历史传说和名人典故,如夫妻肺片、龙抄手、灯影牛肉和担担面等,并策划举办美食节、兰桂坊啤酒节、月饼节、葡萄节、螃蟹音乐节等旅游节事,川菜馆、火锅店、小吃铺和茶馆等餐饮企业共同构成成都饮食文化。饮食文化景观借助器、形、艺、俗等多方面物质形态体现,其商业活动运作形成旅游目的地以餐饮为核心、以文化为表现、以民族为特征的相关产业,如餐厅建筑、装潢、设计、环境、礼仪、服饰、设施、容器、烹饪方法、就餐方式、菜肴品种、饮食背景、民族民俗风情、演艺歌舞表演等饮食文化景观。因此,应全力将旅游目的地独具魅力的饮食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地方饮食文化资源旅游开发应突出地域饮食特色,充分挖掘地方饮食历史文化,继承和发扬传统烹饪技法,兼容并蓄,创新地方饮食文化。同时,应充分考虑现代旅游者的饮食文化需求,走传统与现代、地方化与国际化、特色与标准、风味与营养、经验与理论协调发展之路,实现地方饮食文化资源向饮食美食旅游的“华丽”转化。

三、旅游目的地饮食文化资源开发机制

饮食文化与旅游活动相结合,会有力提升民族文化旅游价值和旅游目的地形象品牌,然而,目前饮食文化资源旅游开发亟待提升,旅游目的地饮食文化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良好的营销契机。旅游者饮食习惯、饮食多样性和独特性、饮食印象与体验、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等要素影响到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饮食评价,旅游目的地应深入研究饮食文化资源和旅游市场需求,着力推进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形象化、愉悦化、生活化和商业化,同时注重饮食文化保护、推介、创新和品牌打造。应强调永续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资源观,倡导集约型资源开发,突出“软开发”文化资源,避免饮食文化资源遭到破坏,树立旅游目的地饮食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机制。

(一)地域饮食文化资源挖掘与产品开发

开发地域非物质文化旅游产品,能够保护和传承旅游目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桂林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遗产目录拥有诸多饮食文化遗产项目,且具有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品质优良、知名度高、工艺独特、市场潜力大等特色。地域饮食文化须在保护传承、品牌意识、产业规模、营销力度等方面制定战略和强化措施。更为重要的是,应异常重视地域饮食与餐饮的文化挖掘,突出其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实现地域饮食文化和旅游业的可持续良性发展。为有效挖掘地域饮食文化资源,可深入调研、广泛征集当地饮食文化的文化背景、历史渊源、民间传说、名品典故和私家菜品,如过桥米线、叫化鸡、东坡肉等,同时,调查当地民众的日常食俗、节日食俗、祭祀食俗、待客食俗、特殊食俗等饮食生活习俗,以大力保护、传承和创新地域饮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促进地域饮食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化,须积极开发各种形式的饮食文化旅游产品。旅游目的地应培育饮食品牌,扶持餐饮产业,创设主题公园,创新旅游产品,打造饮食节事,建立美食地标,强化旅游体验,开发美食商品,注重文化营销,从而丰富旅游目的地饮食文化旅游产品,促进地域旅游可持续发展,使旅游目的地饮食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同时,为推动地域饮食文化遗产旅游品牌化,须精心组织,加强管理,开展地域饮食名品、名店和名小吃认定活动,加强联合参与认证,规范发展风味美食游、药膳保健游、饮食文化游和农家乐旅游餐饮,增强参与性体验,培育饮食文化旅游品牌。

(二)地方特色餐饮产业的培育

研究表明,餐饮产业发展是当地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我国餐饮产业融合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特征价值、文化艺术传统和饮食审美风尚,餐饮业生产工艺、炊具器皿、文化品位、饮食习俗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质。因此,挖掘、整理、创新和推介地域饮食文化是旅游目的地餐饮产业形成的出发点。饮食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应围绕旅游目的地中心城市,合理规划、布局和配套旅游餐饮设施,充分发挥城市功能,营造旅游目的地发展的旅游餐饮产业氛围,通过餐饮企业文化运营、产业联动、品牌打造和美食历史街(区)规划等策略,围绕旅游目的地整体旅游产品体系建设,优化搭配科学的特色旅游餐饮,提升旅游目的地地域饮食文化竞争力。首先,旅游目的地餐饮企业应结合自身地方特色,开发集菜品、就餐方式和就餐环境于一体的优质餐饮产品,弘扬区域饮食文化。基于经营目标、品种特色和消费群体等要素准确定位餐饮企业市场,创新餐饮产品开发,提高餐饮企业文化品位,打造企业文化和市场形象,以优化餐饮企业文化运营。同时,遵循独特性、真实性、长久性、品种特异性、文化属性、地域性、民族性、时尚性、开拓性、外延功能性等运营原则,注入时代科技与文化内涵,创立企业文化形象及品牌。其次,应通过生产专业化、供应规模化、经营连锁化和管理科学化推动旅游目的地餐饮产业联动。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设计,开发旅游餐饮产品,并优化餐饮产业结构。如成都正是构筑了包括小吃、名茶、名酒、美食节、川菜馆、火锅店、小吃铺和茶馆等,由菜系、餐饮企业、美食名品、饮食文化节事等组成的餐饮产业联动体系。再次,旅游目的地饮食文化和餐饮业应注重品牌打造。在餐饮产业培育和经营过程中,旅游目的地应加强对餐饮老品牌和老字号的保护和扶持,逐步聚集名品和名店效应,最终实现餐饮品牌文化的打造和运营。最后,注重美食历史街(区)规划、设计和建设。旅游目的地餐饮产业培育应重视所在城市美食街区的发展格局,规划、设计和建设商业休闲街、文化休闲街和消遣娱乐休闲街,如上海南京路、新天地,北京王府井、三里屯酒吧街,天津鼓楼商业步行街,苏州观前街,南京夫子庙等,置旅游目的地饮食文化传承、餐饮产业培育、旅游格局规划与城市文脉发展四位一体。美食历史街区融合了多种餐饮特色和经营业态,成为城市休闲产业的重要载体、城市旅游产品升级的主要载体和城市休闲消费文化的缩影,饮食文化、餐饮体系和文化遗产的集大成者。

(三)旅游目的地饮食的节事及文化营销

近几年,旅游目的地通过特色节事扩大知名度,实现饮食和美食的节事和文化营销。如四川成都的中国国际美食旅游节、安徽合肥的徽菜美食旅游节、吉林长春的吉菜美食旅游节、山东日照美食节、大连美食节、广州美食节和浙江舟山的海鲜美食文化节等。而江苏淮安充分利用“中国淮扬菜美食文化节”、“盱眙中国龙虾节”、“金湖荷花艺术节”和“涟水白鹭节”等特色节庆的成功举办,大力推介淮安传统饮食文化,充分展示淮安菜肴小吃等系列美食,提升了淮安旅游形象和饮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国际美食旅游节则为成都塑造“美食之都”的城市旅游形象提供了节事和文化营销的盛大平台。而旅游者可通过其观看烹饪比赛、茶艺表演、学做川菜,以及参与美食节、茶文化、啤酒节、水果节等体验性饮食旅游活动,增进饮食旅游产品的原真性体验开发,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节事和文化营销效果。旅游目的地饮食、餐饮及其节事有必要通过文化创意达成其文化营销目标。旅游目的地应注重饮食、餐饮及其节事产品的形象设计,包括旅游目的地在内的名称、标志、纪念物、餐饮器具、从业人员着装和服务礼仪等,借助菜系品牌优势,在影视、动漫、出版、新闻、戏曲和服饰等方面拓展文化创意空间,并建立诸如饭统网、搜饭网、菜系网等美食旅游相关网站和餐饮网络平台,在线饮食文化、特色菜式和旅游资讯,实现区域性网上预订和文化营销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