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的文化价值范文

时间:2023-07-06 17:42: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茶文化的文化价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茶文化的文化价值

篇1

关键词:茶文化;高校学生;思政培养;价值分析

不仅如此,目前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培养工作中,对其中文化理念和文化教育融入,尤其是缺乏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综合融入,这就使得学生普遍缺乏应有的文化理念内涵,当然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有许多,如何才能实现理想的高校思想政治培养工作的理想效果,就需要充分结合整个时展的具体趋势和内涵,通过有效融入和系统化改造整个教学活动的具体思路,从而实现理想的思政培养效果。

1当前高校学生思政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

通过对当前高校学生教学活动的具体状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其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和不足,尤其是缺乏对学生思想教育活动的有效培养,无论是思政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法,还是相应策略内涵,均与实际应用之间存在极大差距。因此,创新高校学生思政培养的具体思路和理念方法就极为必要。对于高校学生思政培养活动具体开展来说,想要实现理想的培养效果,其不仅需要充分注重完善思政培养的具体内容元素,同时也需要将茶文化体系中所具备的价值理念融入其中,通过将茶文化理念系统化融入到整个高校学生思政培养的具体过程中,从而实现高校学生教学培养的理想效果。对于我国茶文化体系来说,无论是茶文化理念的具体价值,还是其相应影响力,其都是整个传统茶文化体系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因此,想要创新高校思政教学培养体系和机制,就必须从茶文化的内涵和具体要素切入,通过创新具体理念,从而实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学素材与教学理念的体系化结合。在整个高校教学活动中,思想政治培养是学生培养活动中的核心内容,无论是具体的高校教学实践,还是具体的教学状况,我们都可以看到,目前任何一所高校都开设了思政培养工作。可以说思政培养活动已经实现了系统化的成熟与完善。在开展思政培养工作的同时,其不仅引导学生掌握了应有的思想理念和知识内容,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逐渐引导学生形成了积极完善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因此,可以说思政培养工作的开展,不仅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内容,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想要实现高校思政培养工作的理想效果,都就必须将学生的思维状况和学习理念融入其中。通过对目前整个高校教学思政培养工作开展状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其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而这些不足也是目前,整个高校学生思政培养活动的共性差距,因此想要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选择完善体系化的教学内涵和理念,通过对高校学生思政工作进行创新完善,从而实现整个教学理念的实质性突破。系统化地看,当前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状况,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原因,当然,高校教学不仅仅在于教授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内容,更重要的在于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学习习惯和思维理念,所以探索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全面性,措施就极具现实意义。

2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培养的具体要求

想要实现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培养的理想效果,就必须充分将思政培养工作的要求与茶文化理念内涵相结合,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尤其是要将茶文化理念中的具体元素进行剖析,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传统茶文化体系中所具备的文化内涵,进而实现学生对传统茶文化以及实际问题的理解和准确认知,客观来讲,思政培养工作的核心切入点在于引导学生,对自身思想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所以是否融入了学生的思想问题,能否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所存在的困惑和疑虑,就是目前实现高校思政教学工作理想的关键和基础。当然,在整个高校试点培养工作推进过程中,必须充分注重实用具体的方法和手段对整个思政培养工作进行优化,就是说要充分结合思政培养的具体要求及技术要求,结合完善的教学素材和教学技术的综合应用,进而实现理想的教学任务,当然在高校思政培养工作过程中,也要灵活创新,使用具体的培养方法,无论是教学素材还是教学过程,都需要充分结合当前整个时展的具体趋势和客观环境,通过充分有效的融入茶文化的具体内涵理念,从而实现对学生学习成长的有效指导和培养。

3我国传统茶文化的具体理念内涵分析

从当前整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工作开展的具体状况来看,无论是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是学生参与的实际效果,都与理想的教学目标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从根本尚来看,思政工作之所以出现较大差距,其核心在于未能将合适的文化载体和要素融入其中,从而限制了整个高校思政教学工作的开展效果,我国有着丰富完善的茶文化,无论是具体的茶文化理念内涵,还是整个社会对茶文化的价值认知,都有着成熟而体系化的应用,因此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们不仅要充分注重学生,形成应有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全面的思维内涵,所以,在高校思政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通过将学生综合文化内涵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从而能够实现理想的学生培养效果。通过系统化利用传统文化内涵,并且将该元素融入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其不仅能够提升人们的道德素质,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实质性理解,进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完善的文化观念。通过对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工作开展的具体状况来看,不难看出,目前多数学生对西方文化和互联网文化有着较高期待和参与积极性,因此就忽略了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价值理念认知上,这就形成了片面的文化观念。我国传统茶文化理念中,不仅有着丰富完善的物质文化,更重要的是其中融入了传统文化的博大内涵,当然,更重要的是,传统文化传统茶文化中有着丰富而成熟的精神理念,这些精神理念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实质性的指导和规范上的引导,而这正是目前在高校学生,思政培养工作中的重要要求。

4融入茶文化对高校学生思政培养活动的具体价值和作用分析

在高校学生培养过程中,完善开展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价值,整个教学活动不仅是整当前高校教学活动中的核心元素和内容,同时也是逐渐培养学生形成正确价值,学习观念和价值观念的核心要求,所以利用茶文化知识,将为高校思想政治培养工作开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了有新的切入点。客观来讲,当前高校学生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工作中,其核心在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教学活动中最大不足就是未能形成系统化和全面化的内涵,所以限制了学生对和教师对整个思政工作开展的价值认知,系统化的看,当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无论其学习环境的复杂性,还是学习资源的丰富完善性,都与传统教学环境来看,都实现了革命性的变化,无论是学生接触信息的渠道,还是其对整个所获取知识的筛选过程,都更为简化,所以老师和家长很难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形成有效把控,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对被互联网理念中一些不正确的思想所影响,从而对其健康成长造成相应的危害,所以,创新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极其必要。不仅如此,随着当前高校思政培养工作的理念和要求,融入文化要素,创新文化理念,培养学生掌握应有的文化素质,也是目前整个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核心要求。我国作为传统茶文化大国,因此丰富完善的茶文化知识,不仅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元素,更重要的是逐渐引导学生形成了积极完善的学习理念,从目前整个思政培养工作开展的具体状况来看,传统茶文化理念正是解决目前整个思政培养工作问题和不足的核心要求,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作为传统茶文化大国,其不仅是整个传统文化的核心,更重要的是其为整个高校学生思政培养工作的创新提供了实质性要求,因此,在全面认知高校学生思政培养工作具体价值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化融入茶文化,其必然能够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有效开展提供实质性的推动力。当然,随着目前整个教学形势不断复杂,教学环境进一步成熟,如今无论是整个教学活动开展的要求,还是学生培养的具体要求,都需要结合学生培养的具体需要和整个时代形势发展的具体要求来开展,从而实现理想的高校教学目标。因此,全面认知茶文化理念内涵,对高校思政培养工作的具体作用和价值,也是正是当前开展思政培养工作的基础和要求。茶文化对高校思政培养工作的价值,不仅是教学元素内涵的丰富,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寻找到了合适的理念载体。

5结语

在传统茶文化理念影响下,将实现整个高校思政培养工作的理想效果,还需要全面认识到传统茶文化对学生参与实践的具体影响,目前随着当前高校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加大,想要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引导学生形成完善系统化的就业理念,所以将职业化要求和职业思维融入到整个高校学生培养过程中,其必然能够满足学生形成必要的思维内涵,从而使其满足整个时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胡树森.问题意识导向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168-173.

[2]胡志明.高校学生社区思政工作的住宿学院模式初探[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8):179-182.

[3]黄桂琴.问题反馈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探索[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16):253-258.

[4]施佳胜.对当代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5(11):136-139.

篇2

一、何为茶宠

“茶宠”就是人们早期所谓的“茶虫”,属于茶器中的一种,是人们品茶时放在茶盘上的小摆件,顾名思义就是茶水滋养的小宠物,大多是用紫砂或澄泥烧制的陶质工艺品,喝茶时用茶汤涂抹或剩茶水直接淋漓,年长日久它就会被薄薄的一层茶浆包裹从而温润可人,茶香四溢。是供人们把玩和陶冶情操的,其寓意也是招财进宝、吉祥如意。

茶宠起源于宋朝,这与宋朝鼎盛的茶文化息息相关,在茶文化中向来有着“兴于唐而兴于宋”的说法。由于茶文化的兴盛,茶器和茶礼仪也逐渐开始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各种形式的茶器也开始出现,直到明朝时期随着紫砂茶具的出现紫砂茶宠也随之出现,然而与茶宠相关的记载非常稀少,直到上世纪20年代开始,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才开始在品茶时把玩茶宠。

二、茶宠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我国的吉祥文化分为物体吉祥和行为吉祥两种,而茶宠就是物体吉祥中的其中一种传承,茶宠的造型小而精巧,这些造型多是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在品茶工程中也体验了其中的趣味。这些茶宠制作工艺精湛,本文由收集整理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还有些茶宠利用中空结构,浇上热水后会产生吐泡、喷水的有趣现象。

茶宠有吉祥寓意,有文化气息,有搞笑逗乐,或是趣味童真,全看主人喜好。在市面上常见的有神兽茶宠、情趣茶宠、谐音吉祥茶宠等。其中神兽茶宠;有朱雀、金蟾、貔貅、长寿龟等,因其在传说中都有各自的神通,或辟邪、或镇宅、或旺财、或赐福,人们在把玩茶宠的时候,无形中也会有一些美好的心理暗示;还有谐音吉祥茶宠,谐音文化其实是一种趋吉避凶的民族心理,简单来讲就是一种趋吉避凶文化,它凸显了汉字的文化与魅力。比如说一只脚之上有蜘蛛图案,寓意就是“知足常乐”;又如两只蝙蝠抱着寿桃的造型,其寓意为“福寿双全”,无处不体现着中国人一种含蓄的传统文化。情趣茶宠就在于三五好友坐在一起喝茶时能够逗人一笑,放松心情。

三、茶宠继承的传统文化所映射的道家精神

茶宠所继承的传统文化主要是从“形”和“意”这两方面,所谓的“形”即是自茶宠起源至今的造型,多是运用了中国古代的传统吉祥图案作为基础,在今后不断的发展中根据时代和人们的喜好又有了进一步的演变,但“形”的变化始终是围绕着“意”,虽然茶宠只是人们在品茶过程中茶盘上把玩的小摆件,但正是这个小玩意却体现了我们对吉祥瑞景的向往和美好寄托。

在过去,茶宠被人们视为“玩物丧志”的表现,然而随着时代的不同,人们不再持有过去的旧思想而是开始关注茶宠并重新拾起这个小玩意,把美好愿望寄托在这些小玩意上。所以人们对它的喜爱可以说是一种精神寄托,可以说是一种“意”的体现,而茶宠正是我们寄托情感的器物。

因为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道”是幽远玄远的、抽象的、不可言说的,而“器”则是直观可感的、形象的、触目所及的;“器”的制作受“道”的引导与制约,“道”则要通过“器”来传达与表现,并发挥作用。尤其是礼器的造型、名称和规格尺寸是与使用方式融合一体的,具有远超乎实用的社会意义和文化内涵。器物是应人们的各种需求(包括个体的、群体的,物质的、精神的)而产生的,受人们生存环境、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制约;但同时,它又反作用于对方,对人们的生活和思想具有引导和塑造作用。“器”不仅作用于外在的事物,更作用于人类内在的心灵和思想,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属性。

所以器物不仅仅是技术发展程度的衡量器,更是反映人的生活方式、生存面貌、伦理道德和精神状态的一个参照系,茶器亦不可简单地视为满足渴饮饥餐的生理需要,孤立地看做单纯的日常器具,而是蕴含了更多更深层的文化内涵。因而茶宠也不仅仅是满足物质之用的器物,而是从物质世界向着精神世界飞升的一个媒介,是人们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不再是其对于日常生活之适用、造型装饰之雅致,而且赋予了更多的思想内涵。“品茶”之“品”虽蕴妙无穷,但首先是“品”茶器。在对茶的品饮和对陶瓷茶器的创作、欣赏中,人们倾注了更多的情感体验、精神追求和人文关怀,使普通的日常生活饶有兴趣。

茶宠虽为小器,但其演进变化实际上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的演变是同一的。在当代社会,经济发展迅猛,中外交流频繁而迅捷,不仅仅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给人们的心灵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整个社会都处于一个极其浮躁和急功利近的状态,凡事追求立竿见影的经济生态利益,为了眼前的一点小利,不顾人文道德与精神的追求,也不惜破坏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这种“杀鸡取卵”的做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相脱节,导致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优秀的人文精神和整体价值的断层与失落,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也是难以长久的。

道家的老庄思想的核心是道法自然,人们只有顺其自然,才能无为而无不为,守柔弱处至虚静以保全自身。这也正好符合茶宠之“宝瓶”的形象,在祈福平安的同时,也崇尚与天地融合为一体、寄情于山水之间的逍遥生活。庄子以赞美鲲鹏展翅九万里之志来表达自己在天地间逍遥神游的希冀,“乘天地之正气,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无不传递着崇尚自然、含蓄、冲淡、质朴、高韵的精神追求。饮茶于尘表外,寄情于山水间,让自己与天地共融以游浩然苍穹。道家的逍遥、崇尚自然的避世思想恰恰导引了中国文化柔和的一面。体现在茶事中,就是茶道所追求的习茶品茗过程中恬静与亲近自然的心境,大象无形的妙境,茶是自然灵物,器乃载情之物,天涵之,地载之,人育之,天地人和谐共融才有醉人心田的茶事。

篇3

[关键词]创世神话 中西文化 价值取向差异

创世神话是原始人类对开天辟地、万物生成、人类起源及存在的整体思考与想象,下面我们看一些关于中西创世神话的叙述。

一、中西创世神话的概述

西方创世神话主要包含希腊创世神话与希伯来创神话。

根据赫希奥德《神谱》记载,古希腊创世神话有完整体系的谱系,分新旧两系。宇宙从最初天地未分的形态 “卡奥斯”--地母“该亚”--天神“乌兰诺斯”--十二提坦神,形成了旧系神谱;后经长期繁衍结合,生出宙斯,宙斯又制服父亲克罗诺斯,并迫使其吐出被吞掉的兄弟姐妹,推翻旧神系,然后以抓阉的方式掌管上天和众神,建立起新神系:奥林匹斯神系。先觉者普罗米修斯按天神的样子用泥土塑造人类,知慧女神雅典娜把灵魂的呼吸吹送给人类,使他成为大地的主人。

基督教文化是希伯来文化最重要的部分。在基督教创世神话中,创世神是唯一的、至高无上的,《圣经》里有这样的叙述:起初神创造天地。 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像,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

较之西方创世神话体系,中国的创世神话则显得较为复杂,下面我们看二则书中关于创世神话的记载。

盘古开天辟地,《太平御览·三五历记》载: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

女娲练石补天,《淮南子·览冥训》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下兼覆,地不周载。火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苍天补,四极正;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

从上面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中西创世神话是迥然不同的。

二、中西文化表现在价值取向上的差异

从前文的叙述中,我们对于中西的主要创世神话有了初步的了解,也看出了其在对待宇宙、世界及人类的态度上是有差异的,从而也影响着中西文化的不同。下面我们就分析一下中西文化在价值取向方面存在的差异。

中西创世神话反映在价值取向上是有着很大差别的。无论是盘古开天辟地还是女娲炼石补天,都体现出了中国创世神的奉献精神与牺牲精神。盘古开天辟地可以说已是对世界做了很大的奉献,而他的奉献还不只在于此,盘古死后,尸化万物,造就了世间所有的一切,他呼出的气化为风和云,他的声音变成雷霆,左眼化为太阳,右眼他为月亮……身上的小虫则化为万千人类。盘古以牺牲自己换得了人类所希翼的理想之国、光明之国。盘古虽然死了,但他的精神却被后人经久不息地推崇与赞美着。同样,这种精神在女娲身上也得到了体现。在往古之时,天塌了,地陷了,到处是浩淼的洪水,没有水的地方便是熊熊烈焰,凶禽猛兽袭击百姓,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人类生存受到极大的威胁,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抱圆天”。(《淮南子·览冥训》)于是天地太平了,人类的生存条件也得到了改善,百姓才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而女娲也元气耗尽,神气泯灭了。盘古和女娲都是为改变人类的生存面貌而牺牲的,这种精神是可歌可泣的,并且在他们牺牲后,并没像上帝那样要求人类服从他们,甚至也没有要求人们记住他们。中国神话中的这种不求回报的奉献与牺牲精神以及关怀人类的大我精神贯穿在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中,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民族性格与民族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创世神们的这种奉献与牺牲的精神也是一种务实精神。这种务实的精神亦贯穿在中国的其它神话以及整个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中。袁珂先生深入研究中国神话所得到的第一个结论便是:“在我国神话中,响彻了劳动的回音……神话中所歌颂的具有威望的神,或是神话的英雄,几乎无一不与劳动有关”。这种务实精神促使丰富多彩的本土文化得以发展,然而它所带来的封闭性又促使这种探索浅尝辄止,没有大的突破,发明了火药就只限于做鞭炮,发明指南针主要用来看风水。加之 “以和为贵”,追求和谐自然的思想,导致了这些勤劳务实的创世神的后世子孙缺少如西方的冒险与扩张征服精神,这让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败给了自私自我但充满冒险精神与征服欲望的宙斯与上帝的子孙们。但这种精神却让中华民族拥有一种极大的包容力,从而 56个民族能够长期地和平共处,各种宗教在中国这片广大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繁荣昌盛,从而避免了长期困扰西方国家的宗教争端之忧。

相反,从西方创世神话中,我们不难发现西方的创世神们似乎都是比较自我与自私的。西方的创世神们为了争夺或维护自我的权利不择手段。在古希腊神话中,儿子们一长大就联合起来动摇父亲的统治地位,宙斯的父亲克罗诺斯阉掉自己的父亲取代其权利,而后又被自己的儿子宙斯制服,并被其取而代之;宙斯以酷刑折磨普罗米修斯不仅是因为他为人间盗火,还在于他懂得自己将被另外的神推翻的秘密,为了套出秘密以防患除忧,便将他锁在高加索山的悬崖上,每天派一只鹰去吃他的肝,又让他的肝每天重新长上,使他日日承受被恶鹰啄食肝脏的痛苦;上帝害怕诺亚子孙建成通天的巴比塔后威胁到自己的权威而混乱他们的语言阻止他们的行动;他看到人类到处作恶,破坏了他所创世界的面目就决定用洪水毁灭人类;此外,上帝所创造出来的人一开始考虑的就不是如何去奉献而是沉浸在伊甸园中。西方创世所体现的这种重个体性,重个人权利的价值观与中国人创世神话中的奉献与牺牲的大我精神是完全不同的。

正是西方创世神们这种重个体的性格使得他们拥有强烈的冒险精神与征服欲。为了争夺或保护至高无上的权力,西方创世神不断地进行冒险与征服。创世神们的这种冒险精神与征服欲一并传给了人类,成为了西方民族性格的一个重要特征。这种冒险精神也是后来欧洲骑士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骑士精神与骑士形象又被当时的文人带入了文学中,成为上世纪欧洲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这种冒险精神也带来了大量的探险活动,哥伦布在探险中发现美洲大陆就是其中一例。也正是在创世神所传承给他们的征服欲之下,各种发明才相继出现,西方民族不断强大起来。我们也看到,西方创世神们传承下来的这种自我的性格使得他们每个人的个性与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从而整个社会充满了活力。但当这种精神在使西方民族不断强大的时候,而民族的内聚力不够,于是大家各行其是,社会问题层出不穷。正是这样的民族性格演绎了给人类带来巨大痛苦的两次世界大战。

神话是各民族文化的最原始体现,神话尤其是创世神话对后世文化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当然创世神话对中西文化的影响远不止这些,有待我们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袁晓军《创世说与中西文化差异的深层粘连》[N]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

[2]袁珂《中国神话传说·导论篇》[M] 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1984 第35页

篇4

关键词:价值观 跨文化交际 语言 文化

语言是文化和社会的产品,它必须从文化和社会的角度去理解。而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是在跨文化交际中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不了解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就不会充分理解该民族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行为模式,很容易造成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了解中西不同的价值观念差异对在跨文化交际中取得成功意义重大。

一、西方的个人自由与中国的社团价值至上

美国文化最重要的价值观念是个人自由,是一种以个人为基本单元强调“人人生而平等”的文化。在这种注重个人尊严的文化力,权力的重心更多的倾向于个体,人际交往是在“不分高下的,在假定平等的情况下进行的”(萨姆瓦)。中国的社团价值至上文化推崇的是社团和集团的价值而不是个人价值的文化,社团的存在比个人的存在更重要。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们不是寻求个性化,而是要求个体符合群体要求,不提倡个人突出,不提倡个人价值的实现,而是强调群体对个体的制约性,使人难以表现个性和追求个性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价值观念是“忠”和“孝”,是一种以家庭为基本单元情调整体利益和顾全大局的观念。个人的成长是一个反复教导如何服从上级和长辈,尊重他人的过程。在这种注重关系和谐的文化力群体在任何情况下都高于个人。

二、西方的重视个人成就与中国的中庸之道

个人成就是所有美国人评价最高的价值观之一。美国人赞扬和奖励那些才艺出众和成就辉煌者,尤其是那些通过艰苦工作而取得成就的人。一个人的价值常常被赞同于其在商业、艺术或其他重要领域中的成就。而中国人讲究中庸之道。中庸辩证法讲天道、地道、人道,天地人三者合一。《大学》里讲“德为本,才为末。”《吕氏春秋》里讲“农本商末”。根与枝、本与末也是要讲中庸的。中国人在谈论有关自己的事情时,通常表现出一种自谦或自贬,力图达到“无我”或“超我”的境界。下面这个例子,我想大家一定不会陌生:

“……感谢我的制作人某某,感谢我的唱片公司某某,感谢我的歌迷,因为有了你们的支持,今天我才能拿到这个奖。谢谢你们!我会继续努力的!”

中国人这种贬抑自我的做法使西方人感到十分费解。既然成绩都是别人的,你为什么要在这里领奖呢?按照西方人的价值观点,他们会说,为了取得这个成绩,我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花费了很大的精力。时至今日,中国人仍然习惯于把“个性强”视为一个人的缺点。欧美人对此常常不能理解,汉语里“木秀于林而风必摧之”、“枪打出头鸟”、“树大招风”等词语常令西方人感到困惑。社团价值至上者不愿引起他人对自己的注意,也不愿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因为在中国文化中表现自我的行为被认为是不高尚、不体面的,是“出风头”,而且对集体的和谐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在英语国家,如果对方向你提问,除特殊情况必须予以回答。如果没有听懂问题,请对方重复一下,这在西方人看来是很正常的事,对方也很乐意再讲一遍。但是,如果对别人的问题保持沉默或付之以微笑则被认为是严重失礼。在中国文化环境中,在这种情况下保持沉默比回答不妥,或者答非所问而使自己丢面子要好得多了。所以在演讲或者报告结束时,英语国家的听众喜欢提一些相关的问题,而演讲者也大多会在结尾的时候附带一句“Any question?”以示报告结束,现在可以接受听众提问。相比之下,中国听众则很少发问,即便发问也多采取“递小纸条”的方式。这是因为他们不愿意引起他人注意,或者不愿意发表相反的意见使双方都丢面子。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西方人推崇谦恭有礼的“绅士风度”,事实上,他们似乎是“恭而不谦”,认为肯定自己的才能作用是自信的表现,过于谦虚反而是缺乏信心的表现。这种观念在语言中得到充分的再现。如在英文书面语中,“I”字无论如何都要大写,而“我们”、“你们”、“你”、“他”则不大写。从这些小细节中可以看到,英美文化中这些词的地位如何重要,英语是世界上惟一将“我”字大写的语言。

三、对待“个人隐私权”的不同态度

西方个人主义对“个人隐私”也很重视。所谓“见男士不问收入,见女士不问年龄”就是一个典型事例。相比之下,中国人的隐私范围就比较窄。西方认为属于隐私范畴的许多事情往往是中国人初次见面就津津乐道的话题。西方人认为个人隐私神圣不可侵犯,而中国人往往把交换一些个人隐私方面的话题作为迅速拉进谈话双方心理距离的一种方式。作为中国人的谈话双方之间如果想建立进一步的交际关系,往往会主动抛出个人隐私作为进一步交谈的基础。如火车上经常听见旅客之间的闲聊,不一会儿,大家就都会知道彼此的工作性质,工作单位,工资情况,家庭情况等。

四、西方人与中国人不同的“平等“概念

由于早期的美国殖民者大多来自殖民国的中下层阶级,所以他们大多反对严格划分阶级的观念。因此,“旧世界”的许多不平等现象在美国则不是问题。另一方面,由于这个国家具有大量的自然资源能够为所有人提供充足的供应,从而更增强了平等的观念。和许多其他主要价值观一样,平等观念也和其他一些价值观存在冲突,而且也往往在实践中难以得到体现。这里,我们再次看到了理想价值观和现实价值观之间的冲突。一种认为美国人生活中明显缺乏平等的观点指出,要体现平等价值观就要求每个人都能有一个平等的机会去争取成功,但实际上即使以这个最普通的标准去衡量,大多数美国人也很难做到这一点。许多中上层阶级的成员把他们在社会中的优越地位解释为对他们更高个人成就的一种奖励,而这种个人成就观点也是美国人的主要价值观之一。

这种不同的“平等观”也体现在中西方对人的不同称呼上。汉语里对有职务的人,无论大小,通常把姓氏加上职务称呼,如某科长,某市长等,以示尊重。而当上级对下级说话时通常直呼其名,以示其身份高于对方。英语中除了总统,教授,医生等为数不多的头衔可以用于称呼外,绝大多数职务不能用作称呼。而美国人在称呼社会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也直呼其名。

正确理解中西方不同的价值观,对克服跨文化交际障碍,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意义重大。英语学习必须把英汉两种语言置于各自的文化背景中,进行对比,找出各自参照的坐标,并从对中西不同价值观的认识上,使用和理解对方的语言,这也是进行跨文化交际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高一虹:《“文化定型“与“跨文化交际悖论”》,《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2。

[2].高一虹:《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与超越》,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篇5

从大学生价值观调查的结果分析西方文化对大学生价值取向影响

对当今大学生价值观取向的调查也主要围绕着群体与个体价值取向而展开。大学生问卷调查共进行3次,分别在2005年、2006年及2007年。接受调查的学生人数每次200人,接受调查的学生以石河子大学本科一至四年级学生为主,涉及的学科专业除外语类以外,还有理、工、文、医、管理等各大门类。因而,我们大体可以看到一些当今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的趋向。以下各项是互相密切关联、彼此交叉重叠的,但为了有所侧重,故分项探讨。

1.家庭与个人调查结果

(1)你将来工作以后,是否愿意最先考虑孝敬父母?是(80%);否(20%)。

(2)你大学毕业以后能否做到“父母在,不远游”?是(28%);否(72%)。

(3)你将来成家后是否打算继续与父母住在一起?是(9%);否(91%)。

评析:中国的传统伦理以家庭为本位,孝道被视为道德之本。孔子把“仁”作为最高道德境界。“仁”的核心是“爱人”;“仁”的根本是“孝悌”。“仁者爱人”应以爱父母作为起点。古代中国人的最高理想是“齐家、治国、平天下”,而齐家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

西方文化以个体为本位,个体主义(Individualism)是西方社会,尤其是美国社会的基础。西方文化的个体性表现为对个人的人格、价值、尊严等多方面的肯定以及对个人独立性的尊重和倡导。这种个人独立性同样体现在个人与家族的关系上。家庭成员辈份的高低与尊严、地位及权力并无密切的关系;西方文化是无孝文化,父母在,儿女非但没有“不远游”的义务,相反“远游”倒会受到鼓励。显然,当今中国大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在家庭与个人的关系上接受了西方个体本位观念。

西方文化的冲击波对于促进当今中国青年自立、自强意识的增强有着积极意义,91%的人打算成家后不再继续与父母同住,72%的人不愿作出“父母在,不远游”的承诺,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冲破几代同堂的传统家庭结构模式及冲淡维护家族长幼尊卑的伦理观念也许是体现平等、自由及效益的一种进步。但是,如果这股冲击波最终把中国人几千年来营造的“孝道”大坝彻底冲垮的话,那是令人痛惜的。值得欣慰的是,80%的大学生愿意在将来工作以后最先考虑孝敬父母。余下的20%虽是不大的比例,但它代表着一个相当可观的人群及跃跃躁动的趋势,则不能不说是一个令人不安的数字。

2.依存与自立调查结果

(1)你对事物发表看法时,是否在乎别人的反应?是(79%);否(21%)。

(2)你是否在意别人对你穿着的评论?是(82%);否(18%)。

(3)你在确定恋爱对象之前是否打算征求父母的意见?是(42%);否(58%)。

(4)你在作出某一行动决策时,更喜欢:随大流(40%);标新立异(60%)。

(5)你在将来择业时更喜欢:稳定的、可靠的单位(28%);能发挥自己潜力的单位(72%)。

(6)你希望与将来的工作单位建立:合同式关系,来去自由(84%);家庭式关系,忠诚认同(16%)。

评析:传统中国文化强调“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群体取向的价值观在人际关系上表现为互相依存的观念,人们互相依赖,互相帮助,力求实现并维持和谐、融洽的关系。贾玉新(1997)认为,“他人取向是群体取向的伸延;表现在:中国人在做事情时首先考虑别人怎么看,怎么说。”

西方文化个体取向的价值观强调自立精神。在欧美,成年公民(一般以18岁为界)都倾向于自行选择自己的行为,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通常不求助于他人或社会团体。美国《独立宣言》不仅宣告民族的独立,更强调个人的独立自主。西方的年轻人上大学、选专业、谈对象、找工作都完全自主决定,不喜欢他人包括父母干预。他们在发表意见或作出行为决策时并不在乎他人的看法及评说。西方价值观倡导自立的倾向,这对于克服循规蹈矩、安于现状的守旧心理,鼓励参与竞争、敢于开拓创新、树立个人进取精神显然有着积极意义,所以较容易得到中国大学生的赞同和接受。

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大学生(60%)敢于标新立异,在作出行动决策时能摆脱从众心理的束缚。六成多大学生(60%)重视个人潜力的发挥,克服依赖心理,在将来择业时不再青睐稳定、值得依靠的单位。更多的人(84%)不再希望与将来的工作单位建立忠诚认同的家族式关系,而更喜欢便于流动、来去自由的合同式关系。近六成的大学生在作出类似确定恋爱对象等重大决定时不再打算征求父母的意见。然而,传统中国文化“和为贵”的思想对于保持社会稳定、促进人际关系和谐起着重大作用,对人们的言行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大部分大学生(79%~82%)仍然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言(发表看法)和行(穿着等)的反应和评论,重视与他人的关系。在中西文化大碰撞的背景下,当今中国大学生如能取两种文化之长,在“个人自立”与“人际和谐”中找到平衡点,则是十分可喜的。那种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以损害人际和谐为代价而追求个人自立的价值观不应该得到鼓励。

3.人生观与行为准则调查结果

你愿意把下列4项中哪一项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及行为准则: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主观为己、客观利人;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2005年 4%;69%;29%;0。

2006年 3%;48%;46%;7.2%。

2007年 0.5%;31%;68%;14%。

简析:传统的中国文化突出孝道,强调集体利益至上,注重人们互相依存的和谐关系,强化责任意识。儒家认为,“仁”是最高人生境界,“克己”是最佳德行,“修身养性”是最有效的手段,“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最终目的和理想。从总体上说,传统中国伦理弘扬的是带“利他”倾向的人生观。

相对而言,西方文化张扬个性,强调维护个人利益,注重独立自主发挥个人潜力,强化个人权利意识。Individualism是一切行为的准则,Self actualization是人生的最高需求和目的,Independence是实现自我的最有效手段,Personal Rights神圣不可侵犯,是实现自我的保障。

从总体上说,西方道德推崇的是带“利己”倾向的人生观。该项问卷调查表上所列的4种类型,从“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绝对“利他”到“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极端“利己”,表现了“利他”性递减或“利己”性递增的趋势。前两种类型基本上可代表群体取向的价值观及“利他”人生观,后两种类型则大体反映了个体取向的价值观及“利己”人生观。

调查表上所提供的几组动态的数据很明显地揭示了2004年以来当今中国大学生人生观变化的总体走向,即持“利他”人生观的人逐年减少,而持“利己”人生观的人逐年增加。引人注目的是在2005年,近万名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无一人选择“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或行为准则,而到了2007已有14%的人赫然作出了这样的选择。

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变迁轨迹的新特点

1.价值目标由理想向现实转变

大学生渴望成才、企盼致富;他们关心事业、关心家庭、关心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大学生在职业价值观方面出现了重物质待遇的倾向、重实用性的倾向;在选择职业上所考虑的因素依次为:经济收入,能否实现个人价值,权力和社会地位,工作舒适,大城市,出国深造的机会多等,体现为讲实效重现实,其价值观带有鲜明的实用色彩。

2.价值取向由一元向多元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思想的解放、社会的发展、中西文化的碰撞,青年价值观已由一元走向多元化。在价值取向上,有的以社会利益为标准,有的以小团体利益为标准,有的以个人利益为标准,有的追求权势,有的追求名利,有的追求金钱。一些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更加务实、多样、多元化,家庭幸福、事业成功和贡献社会依然是当代大学生的主要价值取向。

3.价值主体由集体向个体转变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关注自己的个人利益和个人价值,追求奉献价值与索取价值的统一,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和谐统一。这表明:以社会本位、集体本位为基本内核,以充分发挥个人聪明才智,重视个人利益为必要条件,并能对个体形成道德要求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正在形成。

4.价值重心由政治向经济转变

一些大学生政治意识逐渐淡化,经济意识逐渐增强,更加务实、更加功利;从关心政治转向关心经济,从追求远大理想向现实奋斗转变,体现了务实、求进、求真的时代特点。

5.价值标准由统一向差异转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学生价值主体已出现多层次和多样化,价值观念也必然是多样化的,甚至是多元化的。在当今中国大学生也属于不同的阶层、群体,由于所处的生存发展条件不同,利益,需要和立场不同,其所持的价值观也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

6.价值认知与实践行为的矛盾化

思维方式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理想化色彩,他们更多的是按照一种比较理想的标准去设立价值目标,并以此作为价值评价的标准。但是,由于大学生在社会定的身份和地位,他们经常不能在现实中得到足够和及时的满足与支持,因而在具体行为中出现某些困惑和与观念的不一致,这是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差异。

参考文献:

[1]方巍.当代大学生成才价值的地位几表现[J].当代青年研究,1995.

[2]黄希庭,郑勇.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篇6

关键词:茶文化;旅游资源类型;经济价值;应用探讨;内涵思路

事实上,通过对茶文化旅游产品的经营内容进行筛选分类,其也能为茶叶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提供重要帮助。对于整个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活动来说,其经营水平较低,产业结构相对不合理,从而影响了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最佳效益。

1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具体内涵分析

当然,对于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来说,想要实现理想的开发效果,还应该确保整个旅游产品的先进性与完善性,通过具体的价值理念诠释,从而实现整个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最佳效果。客观而言,我国是整个传统茶文化体系的发源地。从先秦时期开始,就已经有了关于茶叶产业的发展应用历史。而经过几千年的成熟完善发展,如今整个茶文化体系,已经突破了传统、单一的元素形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层次化、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在整个茶文化资源形成过程中,造就了一系列与其相关的旅游资源。尤其是随着当前旅游产业开发成熟度不断提升,茶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之间的融合度不断提升,无论是茶文化理念内涵,还是其中所具有的元素都实现了成熟发展,尤其是人们在参与旅游活动过程中的方式也出现了新的变化。结合人们具体的旅游参与方式,需要将这些旅游资源进行结合融入,实际上就构成了我国传统茶文化旅游资源。当然,目前在关于传统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具体内涵进行认知时,尚未形成统一的观念。部分学者认为传统茶文化旅游资源指的是整个旅游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可以被应用的传统茶文化资源,当然,还有另外一些人则认为传统茶文化旅游资源指的是以茶文化和旅游活动为主题的资源类型。而在这一过程中,游客有效参与和广泛积极的融入,从而实现整个旅游业务的最大价值。虽然,目前对于传统茶文化资源的界定认知不同。但是通过对茶文化理念内外内涵认知进行分析,不难发现这对茶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整体开发过程中,其中需要对游客参与旅游活动的目的进行整合旅游活动类型,当然旅游活动融入茶文化元素之后,更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认识到以上观点,实际上都不全面。而且想要实现对茶文化旅游的全面应用和内涵进行开发和准确理解。需要对传统茶文化资源的价值内涵进行全面、准确认知。而在整个传统茶文化旅游资源类型认知过程中,其主要表现为茶叶的生长状况以及茶文化的具体价值内涵等等。通过完善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活动,从而满足游客参与观光旅游的综合目的,进而实现整个茶文化旅游资源的最佳应用。因此,对传统茶文化资源的应用,并不是一种独立的资源形式。而是在整个茶文化体系中寻找、挖掘的旅游资源进行整体开发,所以在整个茶文化元素中,能够感受到其中所具有的体系化资源内涵。

2茶文化旅游资源类型的具体分类标准和意义分析

想要有效开发茶文化旅游产品,实现整个产品资源应用的最大价值,就必须对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具体内涵进行成熟认知,当然,在整个茶文化旅游资源类型应用过程中,认知整个资源的内涵,能够帮助我们实现对茶文化旅游资源应用的最大价值。因此,通过细化茶文化旅游资源类型的具体分类标准,从而实现最佳开发效果。从整个茶文化资源类型的具体内涵进行分析,可以看到想要实现理想的分类效果,就需要应用好以下原则:首先,在整个茶文化旅游资源分类过程中,要注重从资源的内涵属性分析入手,通过融入共同属性的具体要求,从而实现对整个资源的融合应用。比如,在对茶文化旅游资源体系中,其类型元素的属性认知过程中,通过融合多样资源内涵,结合类型细化,从而确保整个茶文化资源应用的最佳效果。当然,相同属性归纳,并不是严格的属性融入,而应该将具体的属性大类相结合,通过细化分类,从而实现最佳分类效果。其次,在茶文化旅游资源类型划分认知过程中,要结合层次性原则,实际上,在对茶文化资源类型应用过程中,要对整个资源进行细化分类,通过一一细化,从而避免出现资源开发错位的现象。最后,在茶文化旅游资源类型应用过程中,要注重融入体系化原则,实际上,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应用是一个体系化的过程,而想要实现价值利用最大化,就必须从系统视角认知来开展茶文化旅游资源利用活动,通过整体融入,从而实现整个茶文化旅游资源应用的最大化价值。结合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内涵定义,以及其具体的分类原则和标准,可以看到当前我国有着丰富完善的茶文化理念,而在整个资源体系中,包含了诸多元素内容,其一是与茶叶及茶文化相关的自然资源,比如与茶叶的生长相关的自然环境,茶树本身等等;二是与茶及茶文化相关的人文社会资源,比如人们专门的饮茶场所等;三是与茶相关的社会习俗内涵和文化理念,其大多是与茶有关的节庆活动,比如茶文化节等等;四是与茶相关的文学艺术等等;比如在整个茶文化体系中,包含了诸多以茶为主要创作元素的诗词歌赋和经典著作等等。最后,在整个茶文化旅游资源体系中,还有一系列与茶相关的文化元素,其大多是以茶文化为基础,融入多样文化元素的具体类型,比如茶艺文化、茶道文化等等。

3茶文化旅游资源体系中所具有的经济价值

随着当前整个产业结构发展不断优化,如今在茶文化旅游资源体系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创新整个资源体系的应用环境和氛围,特别是要从茶文化旅游资源体系中所具有的价值内涵分析入手,通过准确认知整个茶文化旅游资源体系中所具有的经济价值,能够为整个茶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最大化提供重要帮助。客观而言,整个旅游资源体系中,所具有的经济价值主要包含:首先,整个茶文化旅游资源体系作为整个资源体系,其中蕴含了诸多旅游元素和文化元素,通过深层次挖掘该资源体系的具体理念内容,能为我们了解和应用茶文化旅游资源提供重要帮助。从当前整个时展状况看,社会大众的消费理念和消费层次实现了成熟发展,尤其是人们对旅游生态的参与要求和积极性进一步提升,整个茶文化产业的发展层级和内涵也实现了成熟发展和改造价值最大化。其次,在当前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应该从资源价值应用的最大化出发,而想要实现整个茶文化资源应用的最佳效果,需要创新整个资源体系的内涵和形式,尤其是要激昂社会大众的具体需要融入其中,通过创新具体的资源内涵,从而实现整个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最佳效果。传统茶文化资源实际上指的是其根源在于社会大众对茶叶生产状况和茶叶产业历史发展进行全面认知,并且有较高的参与兴趣,从而实现其良好的内心驱动。最后,在整个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想要实现最大经济价值,要注重对整个旅游资源体系的各项内涵相结合,特别是要从构建完善的旅游资源体系这一视角来出发,通过具体的内涵展现,从而实现整个茶文化旅游资源活动的有效开展。

4茶文化旅游资源价值最大化的具体应用思路

旅游产品的类型界定,实际上是从旅游产品本身的内涵和属性进行认知的重要要求,结合当前旅游产业发展的具体状况看,无论是旅游产品开发体系,还是消费者自身的具体要求,都实现了成熟发展。因此,细化认知整个旅游产品的类型和标准,能够帮助我们制定精准定位,同时也能选择合适恰当的选择方案。我国有着丰富完善的茶文化资源体系,其中包含了诸多元素内容,无论是具体的元素内涵,还是资源体系的完善度,都实现了创新发展。但是客观的说,在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无论是资源体系,还是其中所包含的具体类型,都有一定程度的变化,特别是在当前人们对旅游活动参与的要求不断提升这一大的背景下,想要实现茶文化旅游活动开展的最佳效果,就必须从完善资源类型认知出发,通过细化类型,优化开发机制,从而实现茶文化旅游活动开展的最大价值。按照产业划分的相关标准,茶叶产业属于第一产业,无论其发展层级,还是经济效益,都相对较差,但是茶文化旅游活动在产业理念认知过程中,则属于第三产业,其发展内涵及价值体系实现了创新发展。当然,想要实现茶文化旅游活动开发的最佳效果,其需要从经济价值认知视角出发。在对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具体类型进行划分时,要注重从茶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内涵认知出发,结合具体的定义来界定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内涵,通过确定具体的范围和内容,从而为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应用实现最佳效果提供重要帮助。此外,在茶文化旅游资源应用过程中,要从具体的属性内涵视角出发,实际上随着茶文化产业发展不断成熟,如今在整个资源应用过程中,通过将资源的具体价值进行分析,从而提升茶文化理念的最佳应用效果。当然,在对茶文化旅游资源的类型进行具体划分时,必须从整个茶文化资源体系中的具体元素分析入手,结合重点突出和内涵诠释,从而实现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应用的最佳效果。

5结语

随着当前人们生活理念不断成熟,如今人们在参与生活时,其关注度从传统的物质消费逐渐转变成为精神文化消费。而对于旅游活动开展来说,其中所具有的文化、休闲、生态、绿色的理念内涵,更是被人们所关注。因此,创新旅游活动开展形式,丰富融入其他元素体系,从而才能实现整个旅游产业经营发展的最佳效果,同时也是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实现最大价值的基础和关键。

参考文献

[1]范鹏举.茶文化旅游资源研究—以环太湖地区为例[J].经济导报,2014(12):187-191.

[2]杨兵.金华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茶叶通报,2015(3):29-235.

[3]宋峰生.浙江茶文化旅游开发对策研究[J].学术探索,2015(10):95-100.

[4]余美珠.论云南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内涵、类型、特色和价值[J].经济地理,2015(15):59-62.

篇7

关键词:茶文化;产品;经济;发展;文化底蕴

茶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它不仅传承了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并且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在我国古代,茶是当时主要的经济产业之一,它不仅能够促进发展国内的小农经济,并且通过丝绸之路连接了中国和外国的经济往来,在为我国经济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开阔了当时人们的眼界。可以说,茶文化产品决定着茶文化经济的发展好坏,没有茶文化的茶叶仅仅只是一种可以用开水浸泡成饮品的农产品而言,其经济价值不会达到今天这样的高度。这也就表面,茶文化经济的发展受茶文化产品的制约,如果茶文化落后,那么茶文化经济也不可能会得到很好的发展,因此,茶文化是奠定茶文化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基础。

1茶文化产品概述

一般的物质产品是通过传统产业生产而得到的,而文化产品与其不同,文化产品主要是指能够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通过文化产业或者说是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增加了文化资源而生产出的产品,但是所有的商品都兼具文化和实用两方面价值,也就是说,文化商品不同于文化产业,文化商品是文化产业当中的一部分。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但是数千年的历史变革,茶依然是作为人们生活必需品而流传了下来,茶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共同组成了茶文化,在茶文化的资源体系结构中,包含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也就是说,由于这四个领域都与茶各方面成果相联系,所以在这四个领域下都可以生产茶文化产品。由此可以根据不同层面含义来划分茶文化产品,比如说宏观层面上可以将“杭为茶都”这类归为一类茶产品;从中观层面可以将茶文化生态园归为一类茶文化产品;从微观层面上可以将茶书、茶画、茶文化服务等归为一类文化产品。

2茶文化、茶文化产品与茶文化经济发展的关系

2.1茶文化提高了茶产品的价值

茶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一种饮料,由于人们在消费茶叶的时候,除了能享受到茶叶所带来的物质体验之外,还能够感受到茶叶所带来的文化体验,所以说它的价值又不仅仅局限于饮料价值,茶叶商品往往能够通过繁多的种类而给人以沉重历史和文化冲击,使人们感受到不同茶叶所蕴含的茶文化内涵,因此,人们在品茶的过程中,并不仅仅只是在品尝茶饮品,更是在感受茶叶浓厚的文化价值,这也就是所谓的茶文化价值,它极大地提高了茶产品的价值。

2.2茶文化产品推动了茶文化经济的建设

商品的强大文化内涵是奠定其在现代经济发展领先地位的基础,也就是说,若想确保商品能够在市场中一直畅销,那么它就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内涵来支撑,这样才能够确保其产业能够发展得更为长久健康,也才能够为其未来发展空间提供保障。茶文化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茶文化产品,茶文化产品对于茶文化经济的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茶文化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茶文化经济内容中大部分环节都与其相关,比如说茶文化交流会、茶文化盛典等,茶文化产品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不仅超过了茶叶本身,更是决定茶文化经济发展好坏的关键因素。人们对茶产品的购买欲望也正是通过该产品的所蕴含的地域文化、历史故事、名胜古迹等相关文化知识所激起,所以说,茶文化产业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茶文化产品所刺激推动的。

3茶文化产品与茶文化经济发展的关联性分析

3.1茶文化经济概况

人们通过消费与茶相关的产品来满足自己休闲所需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及物质文化需求的经济就是茶文化经济。丰富的茶文化产品能够促进茶文化经济发展的越来越繁荣,而繁荣的茶文化经济能够保障茶文化产品种类的多样性,所以说,茶文化产品和茶文化经济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究其关系,大致可以总结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发展茶文化经济就需要不断的创新,如果一味的墨守成规那么不一定能够做到持续发展,商品市场的发展需要不断的利用新产品来为其注入活力和动力,而各种各样丰富的茶文化产品就是不断为茶文化经济所注入的新鲜血液,为茶文化经济的发展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茶文化产品的推广离不开茶文化经济所构建的市场影响,所以说,当茶文化经济受茶文化产品推动而发展的越来越好的同时,也会促进发展茶文化产业,使其经济文化化也受到推动发展,进而为茶文化产品的丰富多彩创造条件。

3.2准确的茶文化产品定位

茶文化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茶文化产品种类的丰富多彩,而茶文化产品的质量是影响茶文化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所以说,茶文化产品在定位时,需要在各地与茶相关资源的基础上将其特色突出。比如手在浙江绍兴出生的鲁迅先生写了关于绍兴人们生活的小说,当中有提到“祥林嫂”、“咸亨”、“孔乙己”等特色人物,而对于这些鲁迅先生所提到过的饭店文化资源,现代人们可以将其合理利用来促使文化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这也就是说,茶文化产品的定位时需要进行综合考虑,并不是盲目制定的,为了在促进茶文化产品丰富的同时使各地特色的突出,需要对当地的优势资源做出客观正确的评估并据此制定战略选择,这样才能够为该茶文化产品的市场前景奠定良好的基础。

3.3服务性茶文化产品

茶文化产品除了有物质性的产品之外,还包含有茶文化旅游、采茶、擂茶、茶艺学习等服务性的茶文化产品,这种虚实结合以文化理念为依据来表现茶文化的产品,不仅突破了传统物质和文化定义的茶文化产品界限,还能够使茶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更好的提升其附加价值,从而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和兴趣,激发消费者对茶文化产品的购买欲望,这种茶文化产品一方面能够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增加经营者的收益。比如说在白族的特色节目“三道茶”,就是基于当地传统的茶文化习俗而展开的服务性茶文化产品,它的商业价值就是让人们在旅游的过程中观赏到茶文化表演,进而实现精神需求的消费。

4结束语

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藏,为了使我国的茶文化经济一直在世界经济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需要注重将茶文化与茶产品的结合,使茶文化的文化底蕴能够有效提高茶产品的经济价值,除了生产出茶画、茶书等物质性的茶文化产品之外,还要合理的开发利用具有民俗地域特征的服务性茶文化产品,由此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更好地促进茶文化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万祥虎.简述茶文化与茶馆设计[J].建筑知识,,:1-2.

[2]李翠霞,华国梅.茶文化旅游对茶业经济发展的影响[J].福建茶叶,2016,(01):124-125.

[3]申素熙.茶文化产业相关概念及对茶文化商品的消费者价值研究[D].浙江大学,2013.

[4]臧新,林竹,邵军.文化亲近、经济发展与文化产品的出口———基于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12,(10):102-110.

[5]潘顺顺,凌彩金,孙世利,赵超艺,卓敏,徐永恒.浅谈茶文化对茶经济的影响[J].广东茶业,2008,(06):30-31.

[6]冯子标,王建功.文化产品、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91-94.

篇8

“茶叶”,就物质方面来说,饮茶有保健的作用,能生津解渴,对身体的益处早已被世 人所肯定。因此,茶叶才能和咖啡、可可成为世界上的三大饮料。然而,这世界三大饮料之 中,唯独茶叶深具有较丰富的文化底蕴。所以饮茶的意义不仅在它生津、解渴、有益健康的 物质功能,更因为它深厚的文化底蕴所散发出来的精神价值,在饮茶过程中所带来的平和心 境、愉悦心情和充实的精神滋养。因此,喝茶不只是喝它的香、甘、韵味,还要喝它的文 化内涵,享受它的精神文明。于是,在茶叶的活动中发展出“茶技”、“茶艺”、“茶道” ,而陶融成“茶文化”。这是顺理成章的事,也是相得益彰的结果。

今天,一个成功的茶叶经营者,不能只是拥有经营理论,认真做茶叶的买卖就可以,他 还必须要有茶叶的知识、茶具的概念、茶艺文化的涵养,举凡“选茗艺茶”、“鉴泉评水” 、“烹茶技术”、“茶具搭配”、“环境营造”、“茶艺体统”等等相关的知识,都需要俱 备有专业的修养。因此,成功的“茶叶”经营者,不是“茶叶”的经营者,而应该是“茶业 ”的经营者。

茶业的经营范围,包含着两大内容,一是茶叶经济;二是茶艺文化。因此,完整的茶业 必须是茶叶和茶艺文化同时经营才能成就事业。只有茶业才能带动茶叶经济的价值,也就是 说把茶叶赋予文化的诠释,才是茶业经营的茶叶的价值,茶叶高贵的经济价值也只有在茶业 的经营中才能彰显出来。所以,茶叶经济的发展是茶叶的生产销售和茶艺文化的推广,两方 一起进行的结果,这也才是茶业发展的方向。茶叶经济活动如果没有茶艺文化的参与将是跛 脚的经济,是原始的经济,只是农产品买卖的经济,很难能发展成现代的经济。如果,茶叶 经济只是单纯的茶叶买卖,在二千年前就形成了,它的经济价值就是茶叶生产者将制造完成 的茶叶交由商家贩售,它的售价是生产成本加上合理利润,一般是达到以货易货的功能,满 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和欲望而已。它的经济价值是:成本+利润(五分之三成本)=售价,这 种价值的算法一直是茶叶买卖的合理售价。但,当茶叶经济等于茶业时,那茶叶的价值就是 有相乘相加的效果了,它的价值计算是:成本+合理的利润+茶艺文化成本加减2,这时候的 茶叶已经不是一般的农产品茶叶了,它是艺术的农产品茶叶,它是结合文化、休闲、保健、 生理需要和精神满足的产品。而茶艺文化的成本,一般是这样定的:2倍的茶叶进货成本=茶 艺文化成本。

因此,谈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的地位,至少具有四种地位:

一、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的四种地位

(一)、继承优良传统的地位

茶文化是传统的优美文化,而文化需要靠经济活动才能发展成优美的文化传承下来;另一方 面,茶叶经济也需要靠茶文化的支撑,才能有机的可持续性发展。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灿 烂多彩,在唐朝陆羽所着的《茶经》上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 婴,汉有扬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 。”(2)

在西汉宣帝神爵三年,王褒的《僮约》记载了“烹茶尽具”,“武阳买茶”的规条。可 见,二千年前就有茶叶经济活动。隋、唐以降,饮茶风尚更广为流行,陆羽《茶经》提升了 茶俗的文化层次,奠定茶文化发展的基础,也因此,陆羽被称为“茶神”,在茶叶经济活动 中成为行业的守护神。同时代的封演在《封氏闻见记》说:“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 效,并煎茶制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 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茶文化的蓬勃发展 ,饮茶之风大为盛行,必然引发茶叶经济活动的广阔活跃。

宋、元、明、清,以至于现在。由于,茶文化的代代相继传承,茶叶经济活动才能历久 不衰;属于茶文化的茶道、茶艺、茶技的光芒万丈,照耀着茶叶经济活动灿烂辉煌。

(二)、实现广而告之的地位

茶叶经济活动不仅在于人们为满足生活需要所做的交易行为,更在于人们心灵的满足而 遂行茶叶买卖的活动。因此,在茶叶经济活动中,人们对于茶艺文化的活动往往抱有更高的 兴趣,从唐、宋以来的斗茶比赛、茶歌、茶舞、茶诗、茶文等等文化活动,在在都吸引了人 们对茶的好感和遐想,这无非是茶文化广而告之地引导人们接近茶、喜爱茶的最好弘扬和宣 传。近年来,各地所举办的“茶文化节”、“茶文化学术研讨会”、“茶博览会”、“名茶 评比会”、“茶王赛”、“茶艺电视大赛”等等,岂不是为茶叶经济活动热身吗?岂不是为 茶叶经济的活动广而告之吗?如果茶叶经济活动没有茶文化参与,是不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的,也不容易把茶叶经济活动做大,不容易做出效益的。茶文化是为茶叶经济作先锋,茶叶 经济是为茶文化收战果的最好写照和最佳拍档,两者互相影响,茶叶经济为茶文化提供经济 基础,茶文化则是茶叶经济的最好广告。

(三)、诠释茶叶价值的地位

茶叶经济活动中,茶文化对茶叶的诠释可提升茶叶的价值。茶文化借着赋予茶叶优 美动人的商品名称,透过高雅的茶叶冲泡品饮技艺,举办茶叶大赛,授予种种头衔,如:金 质奖、银质奖、茶王等等荣誉称号。以茶文化来诠释茶叶,得到文化诠释的茶叶在经济活动 中,必然引起人们的注意,增加人们的兴趣和信任,茶叶的价值就从原有物质性的价值上, 提升到具有文化、精神意义的价值上,那它的价格必然可以增加到二倍以上,茶叶的经济效 益立刻就反映出来,所以,茶叶最后的真正价值是由茶文化诠释出来。经过成功的茶业经营 者概算出来,订定茶叶的价格是有一定的公式,茶叶售价应该是:售价=生产者成本+3/5生 产成本+2倍的生产成本正负2。明确的说法:茶叶零售价格=进货价格+3/5进货价格+茶文化 价格(2倍进货价格+-2)。

(四)、代表先进文化的地位

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的地位是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 发展要求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统一起来。把茶文化发展和茶叶市场经济统一起来,进一 步的明确了先进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为茶叶经济发展开拓广阔的空间,也 唯有把推动先进茶文化的前进同茶叶经济发展全部结合起来,保证茶文化沿着正确方向健康 发展,才能创造性的推进茶叶经济活动的效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在物质文明建设中日益精 致和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求,也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社会中的茶叶经营活动,提供与时具 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所发挥的两个作用

至于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所发挥的具体效果,可从两个方面来说明:茶叶经济 活动中有多姿多彩的茶文化活动,有声有色的演出,虽然有最传统的,但也可以有最现代的 舞台,歌舞、戏曲、民俗、杂技、茶艺、茶技操演等等多种形式的、多种样貌的表演,这些 茶艺文化都能和茶叶经济相结合。在这些茶艺文化的表演中,不仅满足人们视觉、听觉、嗅 觉、味觉的欲望,也能在活动中以茶会友,增长智识。因此,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具 有二方面的发挥:

(一)、发挥了“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相辅相成的作用。近年以来,各地纷纷举办各项有关茶叶经济的活动,举凡是“茶叶博览会”、“茶叶展销会”、“茶叶节”、“名茶比赛”等等,无不加入茶文化的项目,如茶叶博览会,势必配合茶业论坛或茶文化研讨会;茶叶节或名茶比赛也要有茶文化的活动才能吸引人们。更有喧宾夺主以茶文化做为主角,茶叶经济活动为配角的活动,例如举办十多年的“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轮流在各地举行的“国际茶文化研讨会”等等。也有各地方主办的,例如:云南昆明、西双版纳、思茅。四川雅安。广西桂林、横县。贵州贵阳。福建厦门、安溪、福安。广东广州。浙江杭州、新昌。江西庐山、婺源。安徽芜湖。湖南常德。河北赵县。河南信阳。山东济南。山西五台山。陕西西安。北京市。重庆市。上海市。天津市等等,这些活动不仅以地方性的形式办,也有以全国性甚至国际性的方式举办,10多年来,经济效益明显的发挥出来。不但,中国如此,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港、澳、台等地区,也是如此。这些有关茶的活动,无不以茶文化搭台、茶经济唱戏,一搭一唱的演出,一场比一场的演得起劲,一地比一地办得规模大,活动内容都包含茶艺、茶道表演,茶歌、茶舞演唱;至于茶诗、茶文吟诵和茶书法、茶对联,茶技、茶术,纷纷出笼的内容,也逐渐扩大,应有尽有,茶叶经济就藉此竞相展开积极的活动,各茶厂、茶叶公司、茶庄、茶行所安排的摊位拥挤,商务洽谈、零售叫卖,有关茶的周边商品也不落人后,茶壶、茶桌、根雕、茶器、挂饰、茶叶包装、保健茶等等琳琅满目,全国各地、甚至国际人士都来展场、各取所需。这种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相辅相成的活动,造就了今天茶叶经济活动的蓬勃发展,开拓了茶叶市场的新天地。

(二)、发挥了“以茶会友,广交天下”,茶人一家,不分你我他的作用。“茶是和平的饮料”,茶能净化心灵,美化人生,善化社会,文化世界,以茶结缘,广交天下朋友,茶使人与人之间,心灵相通,化解鸿沟,促进和谐与了解,把平淡的世俗生活提升到具有美感、价值感和充实感的高雅生活上。而茶可入道,这种以茶为生活的方向,为生活的道路的观念,把茶导入为生活的一部分,“茶是社会的君子”、“茶是良师益友”,在茶人互相鼓励、交流的影响下,让生活中有茶,可以广结善缘,结交高人、雅士的风气,促使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不一定是为了买茶而来的朋友,往往超过经营茶叶的人。因而,茶叶经济能在公平、和乐、充满人情味的氛围中进行活动。

三、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的三个代表意义

茶文化本来是最古老的文化之一,古老并不表示停留在久远的年代里,它可以运用各种媒体呈现在大家的面前,可以让广阔的大众分享茶文化的美,透过茶叶经济活动,将茶文化的美延伸到每一天的生活中,传播到每一个家庭里。

文化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与时俱进的,唯有与时代紧密结合前进的文化才是灿烂的、恒久传承的文化。理所当然的,现代科技发展的成果要应用到古老的传统文化发展上,这才是正确的方向,也是必须要走的道路。因此,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具有三个意义,也就是三个代表的意义。

(一)、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世界文化发展的重心在东方,而东方文化的精华是茶文化;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发达的时代也是代表着中华文化辉煌的时代,中华文化辉煌的时候,世界文化就灿烂。因此,茶文化的发展是人民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龙头,引导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茶文化发展带动人民生活的方式和素养无论有形、无形方面的丰富和提升。于是,茶文化与人民大众的生活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茶文化也就是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二)、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生产为生活,生活为生产。生产力的发展意味着生活的发展,茶叶是古老的产业也是传统的产业,在农业社会时期,茶叶的生产力已经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指针了。之后,制茶工业的出现,也是社会工业化的代表之一,制茶工业是产业工业化的先导。早期的生产力靠大量的劳动力来提升,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技术是取得大量生产力的关键因素;生产继续发展的结果,资本的集中控制了技术,有资本就有了技术,技术密集又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时至今日,技术密集已经不再是生产力发展的唯一法宝;而是需要靠知识密集来赢得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生物科技逐渐应用在茶叶生产上,这是很实际的项目。文化和产业相辅相成,茶业的生产力推动茶文化的发展,茶文化的发展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三)、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代表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长久以来,广大人民的开门七件事,即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一直是广大人民生活最基本的要求之一,也是广大人民最根本的利益所在,即使进入小康社会的阶段,广大人民重视的生活品味,也是离不开“琴棋书画诗酒茶”。广大人民无论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始终都离不开茶文化,也就是说茶文化的发展始终离不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因此,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必须根据这三个代表才不会走偏锋,茶业发展才可恢宏,才可大可久的继续传承发展下去。茶艺文化的推动,以引导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使命;制茶工业的发展要以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为要求;茶叶的市场流通要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着想。茶文化与茶叶经济是一体的两面的关系,期许我们中华茶人都能做到这三个代表的要求,为中华茶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开拓中华茶业更为辉煌的成果。

四、结论

中华茶文化之所以能传播到世界各地,中国的茶叶经济之所以能历久不衰,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我们不论谈“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及意义”;还是说“茶叶经济在茶文化活动中的地位及意义”,都离不开两者是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关系。谈茶文化不能没有茶叶经济,谈茶叶经济不能不说茶文化,茶文化与茶叶经济相提并论是中国茶业的特色,也是茶业发展的不二法门。お

注释:

篇9

摘要:随着全球融合不断加快,茶及茶文化逐渐融入英国,并发展成为独立的文化体系。在整个英国茶文化体系形成确立过程中,发展、形成了一系列丰富的文学作品,许多文学作品的经典情节中都与茶文化有重要关联。本文拟从英国茶文化的内涵极其形成历程分析入手,结合英国茶文化的价值理念和外国语言文学的发展状况,从而探究茶文化与外国语言文学的融合发展表现。

关键词:英国茶文化;外国语言文学;融合发展

文学作品是对该时期文化特点、文化内涵的最真实反映和最有效继承。英国茶文化是近代全球融合的重要表现,该文化体系在形成过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极具内涵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些文学作品的内涵特点进行了解和认知,可以看到这一时期的社会发展和价值理念。而从另一个角度看,随着我们对文化及文学作品研究不断加深,可以看到文化对文学作品创作有着重要关联和影响,因此可以说英国茶文化就是在近代以来英国语言文学发展的重要风向标,所以想要认知英国茶文化及其文学作品的特点,就需要对其内涵及发展状况进行全面认知。

1英国茶文化的内涵极其形成历程分析

英国茶文化的形成,可以说是英国近代文化发展的重要表现,同时也是世界文化融合的客观展现。但是英国茶文化的形成过程,并不顺畅。1848年,就职于东印度公司的罗比特到中国进行游览,在其离开中国时,带走了茶树的种子,并将其种植在印度等地,印度地区有着适合茶树生长的天然良壤,至此茶叶就在印度形成了规模庞大的茶园。在印度生产之后,茶叶就大规模进入欧洲。但客观的说,以前,茶叶也经过远洋贸易进入欧洲,但是欧洲人对茶叶并不认可。而茶叶在运往英国之后,随着其逐渐实现与英国本土的融合,从而被广大英国人所认可。随着越来越多的英国居民认可,茶也逐渐融入英国文化之中,同时大多数英国人也形成了与茶相关的生活习惯和文化理念,经过几百年成熟发展之后,英国自身也形成具有独立特色和内涵的茶文化体系,这就是英国茶文化体系。在整个英国茶文化体系中,其有着早茶文化、上午茶文化、下午茶文化三种文化内涵及形式。早茶文化指的是在英国,早上醒来之后,就会品茶。而对于多数英国人来说,早茶极为必要。无论是选择材料,还是其冲调方法都有着较高要求,如果说,英国人将早茶看做是一种文化,并非是简单的饮食习惯。其次,上午茶文化则是多数英国人所不具有的。

整个上午茶文化中,其比较短暂,且简单,英国人通常会在上午茶品用期间来进行短暂休息,从而调节自身生态和生活内容,因此上午茶文化是一种价值理念,也是英国人的一种生活习惯。最后,则是下午茶文化。其实这一文化是最能反映和代表英国茶文化的。该文化体系,不仅内容多样,同时其表现形式也极为丰富,展现过程也更加优雅。在英国下午茶文化中,无论是其对饮茶时间的约定,甚至是佐餐都有着极高要求。其在茶源选择上极其讲究,通常是伯爵茶。而在喝茶时间的选择上,则通常约定为下午的四点。在下午茶饮茶过程中,为了表现对客人的尊敬,通常会有女主人对客人进行服务。在选择的佐餐上,则往往会配上传统的点心和蛋糕。整体来说,英国的下午茶文化反映和诠释了英国文化的性格特征及价值理念,从很多经典文学作品中,我们都能看到有关下午茶文化的描述,可以说很多文学作品的创作素材都来自于下午茶文化,因此认知下午茶文化对我们了解和研究英国文学作品有着重要帮助和作用。

2英国茶文化的价值理念分析

同我国传统茶文化相比,英国茶文化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和内涵。而整个英国茶文化产生和形成与工业文明时期,其植根于贵族文化之中,因此可以说整个英国茶文化中有着浓厚的贵族文化。而我国茶文化则是经过几千年发展起来的,因此中英茶文化有着实质性区别,可以说我国茶文化是一种历史积淀的产物,而英国茶文化则更多是一种融合。而整个英国茶文化的价值理念主要有:首先,英国茶文化体系中有着丰富的贵族气质内涵。茶叶最早是作为药物推广至英国的,而茶叶进入英国之后,其整个社会已经发展进入现代社会,因此其更加注重的是茶叶的营养价值和养生内涵,而茶叶更多是贵族的生活元素。尤其是茶叶作为一种高档次消费,其需要较高消费能力的阶级。所以,其在品茶过程中,不仅有相应饮茶活动,同时还有比如舞蹈和音乐艺术等等。其次,随着下午茶文化完善发展,英国茶文化正式形成了独立内涵体系,其全面诠释和表达了英国茶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实质性提升。整个下午茶体系中,其不仅展现的生活理念,更多是一种贵族的生活方式和英国人普遍的世界观和处事规范。最后,英国茶文化体系中有着极为丰富的茶道艺术形式。通过对茶文化体系进行研究可以看到茶道和茶艺都是整个茶文化体系成熟发展的重要表现。在英国茶文化形成过程中,其整体水平也实现了重要提升。而在这一过程中,也形成了较高品质、复杂元素、完善程序的茶道艺术。比如在英国茶文化体系中,尤其是其在参加下午茶活动过程中,都会对自身服饰打扮有较高期待,而这也发展成为英国传统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成熟,如今茶文化也逐渐融入英国人的生活理念,成为其日常行为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

3外国语言文学的发展状况

阐述客观的讲,外国语言文学是相对于我国传统语言文学来说的。而在整个外国语言文学发展过程中,注重对语言文字本身和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进行认知,语言作为交流的基础,也是不同文化之间实现共同交流的前提和关键。因此,全面认知外国语言文学的发展状况对我们了解语言发展应用状况,以及相关历史、民族文化及文化特征有着重要影响和帮助。通过对外国语言文学的创作过程及其具体内涵进行认知,可以看到外国语言文学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该文化不断发展的过程。文化作为一种内涵,一种价值理念,其形成过程充分反映了社会生活、社会活动的成熟发展。因此外国语言文学与自身文化理念发展之间有着重要关联。通过深层次认知英语茶文化与外国语言文化的融合思路,能帮助我们完善了解英国茶文化内涵,同时也能帮助我们全面认知与茶相关的外国语言文学的具体形式。英国茶文化对外国语言文学的形成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不仅提供了创作素材,同时其在交往过程中,也大大丰富了相关词汇内容,从而推动了外国语言文学的成熟发展。通过对外国语言文学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其中有很多关于英国茶文化的内容和元素。虽然英国茶文化与我国茶文化之间有着体系化区别和差别,但是英国茶文化对英国文学作品创作、社会习惯、行为理念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尽管英国人饮茶时间不超过两个世纪,而且茶叶本身也并非英国本土食材,但是茶叶却在英国有着重要影响。据说,整个英国有近三分之一的人有饮茶的习惯,从这可以看到茶在英国的成熟发展,而英国由于气候原因,其更多饮用的是红茶,也可以说英国的茶文化就是红茶文化。

4英国茶文化与外国语言文学的融合发展表现分析

根据相关历史记载,茶源自我国,而饮茶及茶文化更早出现在我国。随着新航路开辟完成,尤其是近代以来英国成为全球海洋霸主,加上我国对外开展各种茶叶和丝绸贸易,茶叶与茶文化就逐渐传入英国,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英国自身特点和内涵的茶文化。通过对中英茶文化体系进行对比,可以看到两者有内涵到实质上的区别。但是英国茶文化与我国传统茶文化一样,都是人类历史上重要的内涵,尤其是通过对描述和承载茶文化的文学作品进行了解,可以看到其中具有完善的教育价值。可以这么认为语言文学与文化之间有着内涵上的关联,也就是说外国语言文化其本质上就是应是茶文化中所具备的文化理念和思维方式的全面融合,尽管英国茶文化形成历史较短,但是其中还是对其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虽然在一些人看来,英国茶文化缺乏独立的文化内涵,但是从本质上看,其仍然对外国语言文学形成了无可替代的影响。不仅可以在英语中有很多关于茶的词汇和有关茶的语句表达,同时更重要的是英国茶文化对其文学作品和文化内涵的深层次影响。从诗歌创作来看,其中有很多与茶相关的作品。比如在济慈的诗句中,有关于绿茶的描述,其将茶与自身感伤相结合,这无疑是茶文化对诗歌创作的最直接影响,诗人借助茶表达了自身情感理念。此外,茶文化对其散文创作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散文是一种文学方式,同时也是巧妙表达自身情感内涵的重要方式,而散文创作技巧与英国茶文化之间有着内涵上的一致性,而人们在品读散文作品时,也能感受到其中所包含的丰富的茶文化元素。而在很多英国小说中,我们也能够看到有很多关于茶的描述,可以说茶为其小说创作提供了重要素材,不仅如此,在各种文学作品创作中,其完善全面的应用了茶文化体系中所具备的价值理念和情感内涵,这是英国茶文化与语言文化深层次融合的重要表现。

5结语

近代以来,尤其是在全球东西方融合加速以来,我国的茶和茶文化逐渐涌入西方,尤其是作为近代海洋文明的核心,茶传入英国,并在英国形成了独立的茶文化体系。英国茶文化与我国茶文化之间有着实质上区别,从本质上看这与茶文化形成的历史时期有着重要关联,因此想要了解英国茶文化的内涵,就必须对其形成过程进行全面了解和认知。想要了解英国茶文化体系,就必须对与其相关的茶文化内容进行准确认知。而英国茶文化与外国语言文学的融合发展,不仅推动和提升了整个文化发展的品质,同时也大大丰富了外国语言文学发展的素材。

参考文献

[1]陈传万.中英茶文化内涵的对比研究——从物质、精神和语言方面[J].中文学术前沿,2013(2):27-31.

[2]高晓薇.英国文学语言对“茶”及“茶文化”的应用研究[J].文学理论前沿,2013(5):169-173.

[3]李田心.知识经济时代下外国语言文学的变化和发展综述[J].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13(15):116-122.

[4]王忆云.外国文学作品中的英国茶文化[J].农业考古,2015(17):52-55.

篇10

关键词:茶文化;高校;素质教育;价值

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培养高端人才的高等院校正面临着不断增大的压力。一方面,旧的教育体制的弊端日益显现出来;另一方面,新的就业环境迫使高等院校必须及时地做出战略调整,让毕业生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茶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同样面临着重重挑战,在新时代,将茶文化的发展与高校的素质教育有机结合,必将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实现两者的创新式发展。

1茶文化的现代特征

我国的茶文化历久弥新、源远流长,就整个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它根植于我国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农业文明之中,在官本位思想、儒家思想以及佛教道教等传统思想的综合影响下,形成了敬畏自然、重视传统伦理道德,讲求“天人合一”的茶文化的思想内核。这种茶文化的核心思想延续千年,虽然期间茶文化的表现形式和重点发生过变化,但这一核心价值理念一直相对稳定,并且影响非常深远。从开始,我国进入了近代历史,当国门被外国列强用枪炮打开之后,中国的科学、教育、文化都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当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茶文化也不例外。在这一百多年的近代历史进程中,中国逐步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从小农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从宗法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变。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种历史大背景下,我国的茶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同样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深刻变革了生产生活方式,改变了茶叶的生产、加工和消费形式,人们对于茶文化的态度也有了一定偏移。早在二十世纪的七八十年代,我国就已经开始了茶叶生产的机械化,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茶叶产业的发展壮大,在国际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近年来,我国茶叶产业不断纵深发展,产业链条得到了进一步延伸和扩张。茶叶的综合利用渗透到了化工、医疗、食品等多个领域数百种商品之中,以科学技术为代表的先进生产力正在改变着茶文化的核心价值内涵。可以说,现代茶文化的价值内涵更加追求人的主导性,偏重于人对茶文化的享受,相关的礼法观念却相对弱化。基于特定的文化背景,现代人对茶文化的新价值内涵正在加速接受,并从中获得了更多的物质文化享受。尽管如此,传统茶文化与道家、儒家、佛教思想紧密相连的特征依然明显,并没有随着现代文明的冲击而消失殆尽,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我国传统茶文化的顽强生命力。在中国人的潜意识里仍然眷恋着“忠孝礼义廉耻”等传统价值观念,与茶文化的传统核心内涵相契合。值得注意的是,茶文化的现代化发展并非简单的时间概念,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而且各个地区之间发展水平差距非常之大。在一些西部欠发达地区,传统的茶文化依然非常稳定地存在着,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茶文化有着较大的区别。其实,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很多领域都有着与茶文化相似的发展路径,因此,研究我国的茶文化发展对于探究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发展规律也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2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深入贯彻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不断深化在教育领域的改革。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我国一些高等院校加大了对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和探索力度,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等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例如,在高校的公共课或者选修课中加入了曲艺、象棋、书法等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内容,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而且还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其具备了更高的文化内涵,可谓是一举两得。素质教育是合乎发展规律的,通过素质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更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更加有利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国的素质教育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足。比如,我国高等学校的素质教育开展的面太窄,很多情况下仅局限于本专业,其本质上还是服务于专业教学。有些地方虽然在跨专业等方面做了些尝试,例如多开设公共课、给专业相近的学生联合授课、打破专业限制等,但是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究其原因,还是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响过深,没能真正理解素质教育的核心价值内涵,没有从本质上意识到素质教育是在专业教学的基础上全方位地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各种途径最大限度地提升其社会实践能力,最终培养出适合时展需要的优秀人才。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高等院校素质教育有着类似的发展历程,都经受着新时代中多元化因素的影响。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和高校的素质教育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优势互补。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亟需得到创新发展来实现自我救赎,获得更多年轻人的接受认可;另一方面,高等院校里聚集了大量中国最优秀的青年人才,他们具有知识、能力朝气和活力,对传统事物和新鲜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如果通过一定方式和途径让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中传播和推广,以广大青年学生的热情和创造力,必将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并培养出足够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接班人。

3茶文化对高校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

3.1有利于综合学科体系建设

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人的起居生活中发挥着独特的影响力。目前,茶文化已经走出国门,走上了国际舞台,在很多国家都得到了推广,这一方面见证了我国国家软实力的增强,另一方面也证明了茶文化历久弥新,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时代特征。在国外,很多具有国家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都被纳入了当地高等教育的范畴,推动了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这对我国高等教育具有启示性,将茶文化引入我国高等教育的体系之中,给学生全方位的茶文化教育,增强其对茶文化的了解和感悟,不但有利于克服我国高等教育过于注重专业性教学的弊端,而且有利于我国高校素质教育中综合学科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3.2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茶艺分为六大要素,即人、茶、水、器、艺、境。在这六大构成要素中,人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发挥着核心作用。人既是茶艺活动的掌控者,也是茶艺意境的创造者。茶艺需要上好的茶叶、水、器皿,同时更需要茶艺师的心灵手巧才能贡献出极致的茶艺精髓。茶艺的内涵博大精深,是一个综合性的美学体系,其中吸收了很多种不同的文化因素,例如佛教、道教、儒教等,仁爱等传统文化精髓也融入其中。茶艺讲究天人合一,要求茶艺师心无旁骛、心如止水,实现人与物的完美融合。茶艺中蕴含着很多人生哲理,只有在细细的品味中才可以感悟。当代大学生正在处于人生的转折时期,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正逐步形成,然而,社会上种种不良思想和风气极大地影响着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如果不及时制止和调整,必将影响其一生。茶艺展示的是一种平和的人生境界,研习茶艺可以让学生变得更加理性和淡然,提升自我感悟能力,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最终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体系。另外,茶文化展现了一种人生艺术,在繁忙的工作学习之后,通过茶道规则沏一壶好茶慢慢品位,在品茶的过程中思考和感悟,无形中便提升了人生修养,让心灵得到净化。

3.3有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民的物质文化水平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提高,在这种大背景下,茶文化休闲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中国人对茶情有独钟,对茶文化更是偏爱有加,茶文化休闲产业在我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相对于庞大的市场需求,我国的茶艺人才存在着严重短缺的问题,极大地制约了茶文化休闲产业的长远发展。与此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加,大量的高校毕业生长期处于失业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对高等教育发展也十分不利。就业难具有警示作用,倒逼着当代高校必须做出调整和改革,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去学习实用性强的知识和技能。在高校开展茶文化教育无疑是一种顺应时展的明智选择,有助于培养专业的茶艺师,迎合市场需求。而且,茶艺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还是中国茶文化的传承者,承担着将茶文化创新发展的使命和责任。

4茶文化与高校素质教育的良性互动

茶文化与高校素质教育是一种互为促进的关系,一方面茶文化内涵博大精深,研习茶文化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素养和内涵,有利于其正确价值观念体系的形成;另一方面,高校学生具有极强的学习领悟和创新能力,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在高校开展茶文化教育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茶文化的传承者和接班人。在高校开展茶文化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和校方的大力支持,在政策、资金、人才、制度、硬件等方面给予足够的保障,逐步将茶文化纳入综合学科体系中来,并在全国高校进行推广,形成具有特色的茶文化教育体系。茶文化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单纯依靠理论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校方应当创造条件与企业等社会经营主体进行合作,让学生走出去,到茶艺社等社会舞台上磨砺和锻炼。在亲身的实践中深刻掌握和领悟茶艺的精髓。总之,只有实现创新,才能让古老的茶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文化光辉,更加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让茶文化与当代主流文化完美融合,实现新形势下的传承和发展。

作者:孙丽花 单位:河北省泊头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龚永新.茶文化与茶道艺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