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基础概论范文

时间:2023-07-06 17:42: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医药基础概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医药基础概论

篇1

关键词: 《中医基础理论》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一、准确把握《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不同学科不同课程都有自己的性质和特点,教师的教学工作都必须符合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否则就无法胜任该课程的教学工作,更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了解本门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是推进教学改革的基本前提。

(一)认识课程性质,了解其重要性。中医基础理论是以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为理论渊源,融会了历代著名医家思想的一门课程,是研究和阐述中医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科,是中医学的专业基础课。其内容包括中医学的哲学思想、思维方法和中医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和养生防治方面的基础理论和技能知识。作为中医药学各专业的共同基础课程,是在本科生在入学之初开设的。各学校基本上是把《中医基础理论》作为中医专业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和中医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及专业必修课,学好这门课程,将为学生学习中医诊断学、中药方剂及临床各科奠定坚实基础。因此,作为中医专业的入门课,《中医基础理论》在中医教学中拥有非常的重要地位。

(二)从课程特点看,《中医基础理论》具有极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特点。中医基础理论,是研究和阐释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一门学科,它的内容包括阴阳五行,藏象、经络、气血津液,病因和病机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可见,中医基础理论本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学科,其理论体系是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在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逐步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思维方式形成的基础,说明中医的形象思维方式属于理性思维范畴,它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因而不仅文字古奥,内容精深,而且使得其在认识论、方法论等方面均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和抽象性。同时,中医学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理论知识来源于临床实践,并用于指导临床实践。所以,只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特点采取相应不同的教学模式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际中,理论抽象,内容概括性强、带有哲学和方法论的特征,采取传统教学方法往往较为枯燥,使学生感到乏味而没有兴趣。由此,适应课程性质和特点创新教学方法一直是教学改革努力的方向。

二、明确教学改革的目标和使命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必须明确,否则没有方向和目标就是盲目的改革。教学改革,其主要目标在于提高教学质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从最终目标来说,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好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并能够应用理论知识指导临床实践,从而为培养高素质的中医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一)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内容抽象深奥、难以理解,而教学方法单一、枯燥,课堂缺乏生机和活力。尤其是阴阳五行学说的内容和经络部分的内容都比较抽象,主要依靠教师单调的讲授,学生会觉得难以理解和接受。二是教学形式单调,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差,教学质量不高。三是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当前的学生学习信心不足,兴趣降低。由于没有兴趣导致有的学生上课做其他事情,或者只为完成学分任务要求,而勉强被动学习。四是忽视实验教学,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使得学生靠强记硬背地接受理论知识,不善于将理论应用于临床实践,而无法达到培养中医人才的目的。

(二)教学改革的必要。针对这些问题,教学改革非常必要,要消除学生学习中的消极现象,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1.丰富教学手段和内容,能大大强化教学的生动性,在教学中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形象直观的情境中理解、掌握理论知识。2.应用中医理论进行指导、解释实际现象,加深学生对有关理论和知识点的理解,从而强化课堂教学效果。3.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及创新意识,增强动手操作能力,为专业学习与科研夯实基本功。4.有效掌握临床思维方式,增强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实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达到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的。

三、善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根据《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性质和特点,以及教学中遭遇的主要问题,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比较关键的方面。中医基础知识的学习是一个能动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地学习中医,并产生兴趣,才能进一步调动学习中医的积极性,这就需要采用灵活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中医基础理论的特点在于其理论性较强,概念过于抽象复杂,具有较强的思辨性,给初学者带来了一定难度。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以板书、口述为主,表达知识信息有限,无法展示动态的知识,既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不利于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实践证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情况会带来极大改善。多媒体教学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功能上有许多传统教法无法比拟的长处,但也不是万能的,它也有不足的地方,由于信息量大,有时反而不利于实现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及时进行引导,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恰当吸取其他教学方法的优点,才能有效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当今,现代教育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教学活动,不会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就不为学生所欢迎,被时代淘汰。据相关调查表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对中医学科多媒体教学持肯定和赞成态度。由此,教师不仅要学会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而且要善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这是推进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四、创新教法,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主体性

课堂教学改革的大趋势是由“知识课堂”转向“生命课堂”,“课程是开放的、多元的、生成的;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成为专业人员,教师的工作成为充满智慧的事业;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生命课堂’的教学活动是创造性的教学和有效的教学”[1]。只有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增强学生的主体性,这就需要教师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传统教学模式弊端诸多,主要因为“课程内容与生活世界脱离,忽视了学生的真实生活体验,割裂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有机联系,使课堂教学丧失了应有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2]。实际上,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

近年来的成果大都探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主要有:1.启发式。启发式教学是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主动性。这种启发式往往也是问题式教学,教师可把课堂提问穿插其中,同时增加讨论与议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能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2.互动合作式。有人提出组建合作小组,借助小组内不同素质的学生之间互动帮助、互相启发的合作性学习方法,让持不同见解的学生自由讨论。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及思维和自学能力等。3.PBL教学法。“PBL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医学教育,其核心是采用基础科学和临床实践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3]。王彤等人指出PBL打破了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模式,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良好方法。4.案例式。中医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点,脱离临床实践的理论教学就会带来不良的教学效果,无法实现培养人才的目标。杨巧芳等人提出以讲述为主和以问题为主导引入案例分析,并结合进行以案例为中心组织小组讨论的案例式教学法。此法能促进师生互动交流,使学生在浓厚的案例情境中学习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实验式。实验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方式,学生在实验教学中主动参与操作,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观察、思考及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提高学习兴趣。我们可根据需要吸收以上方法,并进一步创新方法。

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由于中医基础理论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特点,中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是从实践中来的,并且其理论终归要应用于临床实践。一直以来非常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比如将LBL和PBL相结合,LBL是以课堂讲授为基础的传统教学模式,“LBL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教师虽然可以主动地讲,但学生往往是被动地听”[4]。LBL模式其实就是一种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枯燥过程,不顾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而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不能完全舍弃这种传统的模式,有的基础理论比如古代哲学思想、阴阳五行学说、藏象、经络等基础理论还是需要教师传授和讲解的。采用LBL与PBL相结合的模式就能较好地实现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紧密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及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其实上面所列举的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法,二者不仅在强化学生主体性方面发挥较大影响,而且其本质就是一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依据中医学的特点,理论教学必然要与临床病案结合,是课程本身所提出的要求。所以,病案问题式教学法是近年来广泛推广的教学方法,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利用病案资料组织讨论,吸引学生更多投入和参与,才能使理论与临床实际更加贴近。巴哈尔・哈德尔等人认为“以病案问题作为素材,让学生处于当事人的位置,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思考和讨论病案问题中的各种疑难情节,逐步形成具有各自特点处理方案的教学。它能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与应用专业理论,提高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开拓进取的良好品质”[5]。实验教学法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方式。王朝阳等人指出实验教学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途径。因而,结合教材内容开展一些实验课是必要的。

综合以上几点看,《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改革应符合课程本身的性质和特点,明确教学的目标和使命,从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针对当前突出的问题要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有效手段解决问题。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还是部分教学内容难懂,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厚、主动性不强,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等突出问题。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及创新教法,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都是有效克服教学中困境的方法。显然,我们努力的方向是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其应用专业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鉴.课堂重构:从“知识课堂”到“生命课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1):30-33.

[2]李金云.课堂教学改革研究30年:回顾与反思[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4):46-60.

[3]黄素霞,俞方.谈PBL教学模式与医学生素质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2(9):69-70.

篇2

关键词:中职;中医药学;教学;教法

一、中职生的学习特点

中职学生是一群特殊群体,很多学生选择职校之前,往往因为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基础较“差”。中职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培养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所以,学生到了职校,当他们学习的内容发生了实质转变,之前语、数、英等文化课不再是“重点学科”,他们面对从未接触的专业知识学习,站在了全新的起跑线上。加上这个时期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思维活跃,记忆好,知识接受能力强,只要教师教法得当,通过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让中职生恢复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强烈欲望,他们的学习效果定会有所改观。

中医药学概论为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之一,内容涵盖中医药学最基本、最重要、最实用的理论,学好这门课程有积极的意义。从事这门课程的教师,在了解中职生特殊性及其学习的特点后,应改变传统的简单的知识灌输,使学生学习不感到枯燥无味,师生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中的几点探索

1.精心备课,查阅相关材料

中职卫生职业教育中医药学概论编写十分简单,内容却覆盖了中医药学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三大板块。教学上,教师若照本宣科,完全局限书本的内容,就会出现教师教得枯燥,学生学得无味的情况。为了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容易些,学得轻松点,在备课过程中,围绕课程教学任务,根据大纲课时安排,我翻阅了一些参考书和上网查阅了相关资料,丰富了授课的书本知识。

2.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中医药学知识非常丰富,在报纸上、网络中或生活里我们经常可以了解到很多这方面的内容。所以,为了引起学生课余时间对它们的关注,我给他们布置了一个任务,每位同学每次上课前三分钟,按照号数顺序,一次课一位同学上讲台来,只要和中医药学相关,形式不限,内容不限,可以讲一些中医药传说,说一点养生常识,分享中药在生活中的运用、体会等等。

3.借助图片、视频等,让教学更直观

中医药学概述理论抽象,诸如五脏六腑、经络等,学生没有临床接触,对其相关知识的理解有困难,单纯靠教师或书本对这些理论的描述,往往不能在他们的脑海里形成直接的感像。这时,若有其他教学辅助手段,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老师就会教得更容易,学生也能理解和接受了,学得更轻松。所以,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我使用一些教学辅助手段,若在传统的板书课堂,就带上相应的模型或挂图;若是多媒体教学,就结合视频、图像讲解。

4.结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让学生学习理解更容易

《黄帝内经》要求医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中医药学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发展,中医的思维方式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教师教学要根据学生理解的需要,适当引入看似“非医”的一些知识,这样学生理解中医药知识就会更容易了。

5.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

为了方便记忆,古人总结了很多中医歌诀,诸如《药性赋》《汤头歌》《医学三字经》《频湖脉学》等,这些内容对初学者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此方法自古以来为诸多医家所推崇。然而,理解基础上的学习记忆更为重要。

6.进行适当的课堂讨论,辨别掌握易混不易记的知识

中医药内容众多,比如中药方面,形状、功用相似的两味中药比比皆是,它们容易混淆,不易记忆,很让初学者头疼。这时候,教师在课堂上把它们拿出来,让学生自由讨论,从不同侧面思考,发表观点、看法。正所谓“真理越辩越明”,通过讨论、辨别和总结,学生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知。

三、进一步完善考核方式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我将考核方式由以往的闭卷考试改为闭卷与开卷以及平时学习成绩结合的考核方式,三者成绩各占一定的比例得出综合成绩。这种考试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既考过程又考结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赛美,朱章志,蔡文就.博士研究生《伤寒论》课程教学改革新探[J].中医药学刊,2004.

[2]吴平.重视现代医学教育中的素质教育[J].现代医院,2003.

篇3

    。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课程组中具有博士学位5人,硕士学位2人。学校131人才工程中青年名师2人,天津市131人,创新型人才培养第三层次入选1名。双师型的教师(具有教师资格、医师资格)为100%。为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课程组采取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的方式,以提高教师素质,同时也保证了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合理的师资队伍结构和优秀的青年骨干教师队伍是保证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源泉[1]。

    2注重基础教学突出教材建设

    本课程组承担本科生、本科七年制及硕士、博士研究生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基础》《中医药学概论》《中医药膳学》《中医基础理论双语(中英)》《中医基础理论双语(中日)》《中医自然疗法》《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医学心理学思想》《医学初级日语》《中医临床日语会话》等课程讲授。其中《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基础》和《中医药学概论》作为中医学的主干课程,授课对象覆盖面广,涉及中医学院、针灸学院、中药学院、护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等部门。本学科组中四名教师可流利全程用英文、日文讲授《中医基础理论双语(中英)》《中医基础理论双语(中日)》及相关双语选修课程。课程组成员积极参与各种专业教材及参考资料的编写工作。作为副主编、编委参加了普通高等中医药教育“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基础》及相关习题集的编写工作。先后有6人参加20余部全国统编教材编写工作。通过教材编写促进了与兄弟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开阔了眼界,提高了水平。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严格的教材选用制度,所选用的教材能体现实际需要及教学大纲的要求。自2003年起采用的七版教材为新世纪全国中医院校规划教材,是目前国内高水平的中医药学精品教材,可满足课堂理论教学的需要。针对学科发展及教学实践,在更新教材的同时,也及时充实和引入了教学参考资料,对所使用的教材进行适时地补充,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能够反映本学科的发展概貌。特别是在本科七年制和研究生教学中已被广泛应用。

    3深化课程体系与内容改革

    本课程组立足改革,更新观念,以厚基础、重实践为原则,突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注重课程体系和内容的改革。3.1实施PBL教学改革通过课题立项,本课程组设计并实施启发式、整体互动式教学方法,选取相关章节,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方式,推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倡导小班教学、小班讨论。老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完善以能力为导向的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定体系。加速了由灌注填鸭式教学向能动性教育方式转变的过程。3.2积极开展双语教学为了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及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能力人才的需要,本课程组多年来在七年制必修课中,开设《中医基础理论》的英语和日语双语教学。同时鼓励五年制本科生继续双语学习,并设置《初级日语》《中医临床日语会话》《中医基础理论双语》等选修课为我校专业双语(日语、英语)的教学奠定了基础,使学生们初步掌握了专业英语、日语技能,提升学生临床即时翻译训练及参加中医药国际学术会议专业翻译水平。3.3建立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为了更好地支持和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学校通过引进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师生互动式自主学习。教师可自主结合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学生突破时间空间限制主动访问教学资源,自由发起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并逐渐体验到基于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的乐趣。

    4注重各层次人才培养

    课程组针对不同层次的人才特点,进行适宜性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对本科生培养强化基础教育,注重中医思维模式的建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从教学方法,教学改革等方式入手,改变中医基础理论、内经等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利用实验室、多媒体等方式方法辅助教学,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对硕士研究生培养在明确研究方向的同时,注重夯实基础理论知识,提高中医临床技能和基础实验科学能力的培养。从研究生招生复试、课程教育考核、课题设计实施、资料搜集整理、论文撰写修正、毕业答辩等方面严格要求把关,突出基础理论对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的指导意义。对于博士研究生培养,注重基础理论的深化研究,以及在临床疑难病的基础研究。强调创新意识和严谨求实作风的培养,对博士学位论文要求既要有鲜明的创新点,同时又要有充分丰富的论据,以提高博士毕业生的整体水平。

篇4

护理(三年制高职)

一、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具备人文社会科学、医学、预防保健基本知识及现代护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中医特色,能在护理领域内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预防保健和社区卫生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主要课程: 解剖组胚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中医护理学基础、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护理管理学、社区护理学、康复护理学、护理心理学等。

三、修业年限:三年

四、就业方向:在各级各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院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等工作。

五、职业资格:本专业毕业生可获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保健按摩师中级职业技术证书、养老护理员中级职业技术证书。

市场营销(药品营销)(三年制高职)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药学和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药品营销业务与管理实践能力,能在各类医药工商企业、药品监督管理及相关机构从事有关药品、生物制品营销业务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主要课程: 实用药物学基础、药剂学、药品市场营销学、中医药学概论、临床药物治疗学、药品经营企业管理学基础、市场调查与预测、医药营销技术、药事管理与法规、商务谈判与礼仪、物流管理学等。

三、修业年限:三年

四、就业方向:在医药生产经营企业、医药外贸企业、医院药房及社会零售连锁药店等部门从事医药行业市场营销业务,药品经营、保管、养护及管理工作。

五、职业资格:本专业毕业生可获取高级营销员、物流师、电子商务师、营销师、市场营销经理助理。

药物制剂技术(三年制高职)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医药行业从事药物制剂的生产、质量控制、生产工艺改进及其企业管理与药品营销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医学基础、中医药学概论、实用药物学基础、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制剂技术、药物检测技术、药物制剂设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药物制剂辅料与包装材料等。

三、修业年限:三年

篇5

根据国家教指委的专业规范以及社会需求与各类人才的专业特点,在大量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结合办学特色,研究确定了生物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出具备生物工程基本知识、掌握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和技能,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及中医药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在培养方向上,既要培养学生掌握生物工程的基本技能、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又要注重现代生物工程在传统中医药中的应用与交叉融合,注重工程技术素养的培育,注重培养具有中药发酵工程技术、中药活性成分分离工程技术、能将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应用于中医药研究的人才,充分发挥中医药背景的优势和特色,培养出社会真正需求,并能在中医药领域发挥一技之长的复合型人才。

二、具有中医药背景的生物工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工作。围绕着培养具有中医药背景的生物工程复合型人才这一目标,我校生物工程专业加强课程及教材建设,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注重特色项目的培育,重视中药发酵工程、中药酶工程、中医药基因工程等中医药生物工程技能的培养,这也成为了专业建设的一大特色。

1实施课程改革,优化课程体系,注重中医药生物工程技术的培养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课程水平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水平。生物工程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以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主线,注重其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在广泛学习调研国内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教指委制定的专业规范要求,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整体优化和调整。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增设了工程类基础课程,并增设了实训环节,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我校生物工程专业在培养学生具备生物工程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注重中医药生物工程技术的培养,具有鲜明的中医药特色。除了开设细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等通用课程以及工程制图、化工原理等工程技术基础课程以外,还充分利用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中医药学这一优势学科,开设了中医学概论、中药药剂学、中药复方药动学等课程。同时,在专业实验课中也融入了中医药相关的内容,而学生开放实验项目、本科毕业论文中与中医药相关的比例均高达50%左右。

2选用优秀教材,编写特色教材,融合鲜明的中医药特色

教材建设是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必备的基础环节,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必然反映到教材上。制订教材建设规划,完善教材选用机制,以此保证教材选用的先进性及中医药特色。针对我校生物工程专业的特色,编写并出版了符合专业方向需要的中医药生物工程教材《生物与制药工程实验》,该教材既注重基础知识,又着眼于实用性及学科发展性,并结合了中医药特色的实验内容。这些实验内容在生物工程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中医药特色,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3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工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教学的重点和特点,实践教学不但是生物工程专业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环节。生物工程作为一门实践性及应用性较强的专业,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还应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强化工程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1)积极推进实验教学改革我校生物工程专业非常重视实验教学工作,在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内容、课程整合与优化、完善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以满足生物工程专业发展的需要。

①在实验教学体系方面,实行多层次改革,对课程实验教学、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毕业设计实验、开放实验项目、企业实训教学、实验设计竞赛等多个环节进行优化,建立更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

②在实验教学内容方面,增加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减少验证性、认知性实验项目,促进科研成果向本科实验教学内容转化,并根据学科发展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引入特色实验项目。

③在课程整合与优化方面,对实验教学内容相关相承的课程,打破课程壁垒,进行课程整合,开设专业模块大实验,如将“基因工程”“、生化制药学”的实验课整合为“基因工程实验”,将“工业微生物学”“、生物工艺学”“、发酵设备”的实验课整合为“发酵工程实验”。“基因工程实验”将基因工程常用的实验技术串联起来,涉及基因克隆、菌种构建、工程菌的发酵、蛋白分离纯化、产品电泳与检测等环节,让学生在整个产品生产流程中了解各项技术,既有“点”、又有“面”,改变了过去实验课时少、实验内容孤立、交叉重复等现象。

④在完善管理机制方面,建立开放式实验教学平台,通过该平台实现信息、师生交流、资源共享、实验管理等功能。

(2)建设特色实验室,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我校生物工程专业建有生化分离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化学合成和化工原理等特色实验室,面向全校开放。每年承担150余项开放实验项目供全校学生选择,内容涉及生物工程各个方面,通过这些实验项目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科研能力。同时,根据学生的科研兴趣及就业方向,分不同专业方向,通过实行科研导师制、撰写论文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如采用发酵工程技术培育药用菌(中药)、中药成分分离分析工程、中药制剂工艺、细胞工程、生物制剂等不同方向。

篇6

中医药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创造的中医药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称,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中医药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与根基。因此,中医院校在医学人才培养上应把中医药文化的教育放在突出位置。

一、加强对医学生中医药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

1.提高医学生的身心修养

从古至今,我们都将中医称之为“仁术”。“术”乃方术,即医家救死扶伤的技术,只掌握这门技术而缺少“仁”只能算是“工”。而“仁”指的是“怜惜、疼爱”,即是“人命至重,以贵千金”。正如“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凡为医之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等名句所言。因此,必须将中医药文化中的“仁”渗透到医学生的教育中,使其具备仁爱之心,身体力行,对患者不论贫穷贵贱都一视同仁,视患者为亲人,视他病为己病。

2.加强校园的文化氛围

中医药院校作为培养中医药人才的重要场所,营造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必不可少。营造良好的校园中医药文化环境,医学生会将自我生活方式和中医药文化相互联系,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加深对中医药文化的了解,增强对中医药文化的研习兴趣。

3.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精神

目前社会上仍然存在着一些关于中医药文化的误解,认为“草根树皮就是中医”、“中医没有副作用”,甚至还有人提出“中医是伪科学”、“废除中医”的论调,可想而知人们对中医并不是十分了解。因此,医学生起着举足轻重的枢纽作用,他们不仅需要努力传承好中医药文化,而且还要发扬传播中医药文化,消除社会上部分人对中医药文化的误解,更好地扩大具有坚定中医药信念的群众基础,为中医药文化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当前中医药文化教育的瓶颈

1.医学生缺乏对中医药文化深入的了解和坚定的信念

一方面,跟其他非医学的院校相比,中医院校的医学生从入学的第一天就接受系统、专业的中医学习,因此想当然地认为他们不需要更多的中医药文化的熏陶,不需要创造更多让他们接触中医药文化的机会。然而,根据马科等人对宁夏医科大学学生中医药文化认知状况调查显示,即使中医类的学生在对中医药文化认知上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另一方面,在中医就业普遍比较难的大环境下,许多医学生失去了对中医的信心,他们连专业课都频频缺席,更何况中医药文化。

2.缺乏具有深厚中医药文化功底的师资力量

目前中医院校的师资队伍中基本上具备有富有中医专业知识教师,但其对于文、哲、史等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并不深入,甚至知之甚少。还有一小部分教师,他们文、哲、史理论功底好,但没有接受过中医药文化的熏陶,对中医药文化的了解也较少,在其传授知识时并不能很好地讲出其与中医药的联系。据报道,目前高等中医药院校里的中医学生学习中医药知识的时间不足在校时间的三分之一,甚至有些中医学生在校学习之后、中医教师在教授一段时间的课程之后,“弃中学西”的现象屡见不鲜。这可谓是中医药教育领域的一种悲哀,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人对中医药传统文化缺乏深入的了解,对中医药文化教育的观念尚未形成。

3.缺乏完善的中医药文化教育培养的课程

随着现代医学知识的涌入,学习现代医学知识的热浪一浪高过一浪,中医院校也普遍增设了有关现代医学的相关课程。然而,现代医学的课程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从而导致了一些学生“废中学西”,最后把中医的知识忘得一干二净。同时,对于中医药传统文化课程的开设明显不足,对中医经典、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并没有加以重视,使得学生普遍缺乏有关中医药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除此之外,由于一些教师上课方式的欠缺,有的照搬书本,一字不漏地死板教学等等,致使课堂气氛沉闷,枯燥乏味,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力。

三、加强对医学生中医药文化教育的措施

1.深入开展中医药特色活动,营造中医药文化的良好氛围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讲座、建立中医药展览馆、宣传中医药膳饮食、编写中医药科普读物、举办各专业之间相互交流的活动及创造动手的机会等形式,营造中医药传统文化氛围,使医学生尽可能多地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并投身于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去。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在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耳濡目染传统文化的成果,提高学生进一步研习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兴趣,为进一步培养中医人文精神提供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2.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效能

在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中,要把中医药文化传承光大,需要培养一支涵盖研究、教学、科普宣传、传播、管理等方面,专业结构合理、业务素质较高的队伍,需要培育一批能够展示和播中医药文化、培养中医药科普人才、普及中医药知识的中医药文化教师。此外,对于强化学生的中医人文精神培养、树立良好的学风和医德医风建设中,还应该适当地改进他们的教学模式。通过“派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得以改善,一方面,将具有中医专业知识的教师派遣到其他学校进修,进行学习交流;另一方面,将其他学校具有深厚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教师引到学校,以师与师之间、师与生之间等形式进行沟通讲授,最好在日常教育过程中将传统文化渗透其中。只有这样,在教育教学中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共同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学习氛围,使中医药文化传播在一个坚实的基础上不断提高。

篇7

【论文关键词】乡土文化 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教育 高职高专

【论文摘要】中医药高专院校以培养乡土中医药人才为己任,在中医药高专因各种原因淡化传统文化教育的情况下,,指出中医药高专人才应具备一定的传统文化和医学人文素质。各地乡土文化是祖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富含中医药文化,中医药高专开展乡土文化教育有利于培养热爱家乡、热爱中医的实用中医人才。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大地,每一方圣土都有着成千上百年的文化积淀,这些文化因素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医药文化作为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它自然而然地渗透于每一寸乡土。乡土文化与中医药文化有着密切联系,将乡土文化融入到中医药高职高专教育之中,有助于培养热爱家乡、热爱中医的实用中医人才。

1中医药高专以培养“乡土中医药人才”为己任

中医药高专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当地城镇社区和农村基层培养专科层次的实用中医药人才。中医药高专院校的多数学生从故乡来,学成后又回到故乡去反哺于故乡。所以,中医药高专教育主要是培养愿意到基层去,能为本土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乡土中医药人才”,简称“下得去、用得上的中医人才”。

2中医药高专应加强传统文化和乡土文化教育

在高职高专教育强调“以就业为导向,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注重技能培养”的影响下,加上学制短,中医、西医两种医学交叉教学,生源素质较差等原因,中医药高专院校很少注重给学生喂养优秀传统文化的食粮,易使当代青少年学生错误地认为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了,产生功利主义思想。尤其是在“就业就是一切”指挥棒的指挥下,有些中医药院校更是舍弃了“人文”传统,“把大学降低到市场经济的附属地位,市场需要什么,大学便做什么,一种产销对路,短、平、快的人才培养模式悄然形成”

医学是对生命充满人文关怀的科学和实践活动,医学科学发展的过程始终贯穿着人文精神,脱离人文关怀谈医学,学生就会成为医学匠人。中医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脱离传统文化谈中医,学生很难真正理解中医,也就学不好中医。乡土文化是一个特定地域内发端流行并长期积淀发酵,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乡土文化的地域范围放大到全中国,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从学习乡土文化入手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学生易于接受。所以,不论课时有多么紧张,不论技能是多么的重要,传统文化和乡土文化教育对中医药高专来说是必需的。

3中医药高专开展乡土文化教育的途径

乡土文化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将乡土文化教育列入人才培养方案,贯穿于教学之始终,分阶段实施是一条有效途径。由于中医药高专教育学制短、课时紧张,乡土文化教育的教学时间和教学形式可以灵活安排,可通过开设课程,组建兴趣小组,建立专题网站进行辅导,举办学术讲座、文化节和知识竞赛等多种途径实现。如我校在中医药类各专人才培养方案中列入《三峡文化与三峡中医药》这门课程,纳入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之中,前4个学期均开设,每学期32学时,教师和教学时间不固定,灵活安排,重在营造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生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

3. 1入学教育普及乡土文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开展乡情教育,强化学生热爱家乡之情。每个学生对家乡都有或多或少的认识,但由于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对乡土文化教育的缺失,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多数是零碎的片断,不够系统全面;多数是直观的感受,缺少理性的思考。在新生入学前两周,学校结合军事训练的理论教学时间,用4-6个学时向学生讲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发展现状、未来规划等,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发展历史,强化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如我校地处长江三峡库区,学生入学时就对学生讲长江文化、三峡文化、讲三峡库区沿线城市未来的发展,顿时使学生开拓了视野,对家乡产生了自豪感、认同感。

(2)开展本地中医药历史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中医之情。中医药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各个地方乡土文化中富含中医药文化。学校通过系统研究整理后,在新生入学时开展1次本地中医药历史与来来的讲座,安排1-2次参观,如参观学校中医药博物馆、中药园、中医药专业实训室等,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医药在治病救人方面的重要作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如我校每年均安排中医药类专业新生参观校内富有特色的中医药实训中心、中医文化陈列馆、中药科技馆、生命科学馆、药用植物园,并讲解长江三峡地区中医历史文化,学生一开始便对中医药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3. 2深入探究乡土文化,提高学生职业素质

篇8

本报讯 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已经是一种普遍运用的重要方法。广告营销策划是传播学中广告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也是这类专业学生必须把握的一项重要的实践技能。目前,以广告营销策划方面的案例作为教学教材的还非常少,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广告营销策划经典案例分析》的目的就是让更多的教师能够充分利用这本教材中的案例对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让学生通过案例和理论注释进入模拟的现实环境中,体验工作环境的压力和复杂性。

该教材采用的结构是先对案例进行回放,在案例回放的同时对案例中的重点知识点和关键点进行分析、点评和提问,然后是案例讨论题,最后提供相应的理论知识。以往的案例教材基本上都侧重于成功案例,殊不知,失败的案例对于学生产生的影响可能更深,更容易让学生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于是,本教材中的失败或非成功案例占的比例接近三分之一,与以往教材相比是很少见的。同时,本教材案例的编排思路是按照营销策划的各个不同方面展现的,涵盖了营销整体战略策划、产品策划、价格策划、促销策划、渠道策划。在此基础上还增加了品牌营销策划、整合营销策划和创新策划等内容的案例。案例涉及的行业既有汽车、食品、酒业、餐饮、服装、零售业、电器、石油等传统行业,也有电子商务、搜索引擎、IT、通讯等这样的新型行业。

《地球化学(第2版)》

本报讯 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陈道公、支霞臣,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研究员杨海涛编著的《地球化学(第2版)》近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50周年校庆出版的教材,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品教材”、“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

当代地球化学涉及领域广泛,内容十分丰富,已成为地球科学的三大支柱之一。地球化学课程是科大地球化学专业的最重要的专业骨干课之一,该教材是作者们多年在科大教学科研工作中的长期积累和结晶,一直作为地化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使用。该教材着重叙述当代地球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内容和基本概念,特别注意近15年来的新进展,在少而精的前提下,围绕学科中最有希望和最有发展前景的分支学科展开,强调同位素地球化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和地球化学热力学等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较多地省去地质作用地球化学中陈旧的地质实例,注意吸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本书在1994年第一版的基础上,根据10余年来学科发展状况和21世纪学科动态对内容作了较大的更新和增删。

该教材强调科大地球化学专业的优势和特点――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对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的叙述可能是国内同类教科书最清晰、表达最准确的,这使得该书的出版不同于已有的一些地球化学类书籍和教材,具有明显的特色。

《生物数据整合与挖掘》

本报讯 目前,生物信息学在应用计算机技术对各种生物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以期发现生物数据所反映的生物规律,促进生命科学的发展。一方面,生命科学实验产生的巨量的生物数据保存在世界各地的相关研究机构中,或隐含在浩瀚的科学文献里。这些数据反映了生命科学研究的整体进展和成果,有重叠更相互补充,这就需要将这些生物数据整合在一起。另一方面,生物信息学也希望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生物数据进行分析,以期发现生物规律。因此,根据生命科学的需要和领域知识,设计出有效的生物数据挖掘算法和软件工具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生物数据整合与挖掘》一书较为系统地介绍了生物数据整合与挖掘的技术框架,主要介绍了作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生物数据抽取技术、生物数据整合技术、生物序列数据挖掘、基因表达谱芯片数据挖掘、转录因子及顺式调控元件挖掘、生物数据模型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内容,还介绍了一个生物数据整合系统、一个基因表达谱芯片数据库和数据挖掘系统、一个转录因子及顺式调控元件的挖掘分析平台等等的设计与实现。

作者朱扬勇,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上海市科委重点发展基金等10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目前主要从事数据科学的研究,是该领域的主要倡导者。

另一作者熊,作为主要研究者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上海市科委重点发展基金等多项生物信息学领域的研究课题。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上海市科委重点发展基金项目“面向医保基金风险防控的数据分析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的研究工作。

《物理学中的对称性》

本报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孙宗扬于1999~2000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设了“物理学和对称性”选修课,由于在这一段时间内资料的积累及认识的加深,感到有必要系统地来解释对称性及其在物理学中的作用等问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日前出版的孙宗扬的《物理学中的对称性》一书以普通物理为背景,详细阐述了对称性是如何引进到物理学中的,使读者清楚地了解到物理学中的对称性和通常的形状对称性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各自的特点。

本书为普通的直观上的对称性到现代的理论物理中的对称性之间建立了有效的沟通渠道,遵循着从通常具体的对称性出发逐渐过渡到物理学中的对称性的认识路线。具体的对称性中有形式上的对称性、性质上的对称性以及规律上的对称性,而规律上的对称性更易于过渡到物理上的对称性。本书对这些细致的分析和过渡过程作了较大篇幅的分析,帮助希望了解物理学和对称性的读者找到入门的途径,扫除某些思考上的障碍,以普通物理为基点,来审视对称性问题。

本教材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连续使用过4学期,学生反映,学习该教材后对物理学中的主线清楚多了,许多零星的片断通过“对称性”这一链条串接了起来,使得对物理学的理解更容易,也更深刻。

《机械制图》

本报讯 近日,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机械制图》一书,该书编写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机械制图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实际零件的测绘能力,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本书对《机械制图》和《互换性与测量技术》两部分内容进行了整合,分6个主讲模块、一个选修模块及附录。

本书增加了立体图例和细化解题步骤图例,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作为创作基础,以利于学生阅读和理解。全书内容围绕着企业常用的减速器和闸阀两个项目展开,从项目结构原理的阐述到在拆装过程中建立零件、机构及绘图的基本概念,以完成减速器、闸阀两个项目全套图纸的工作过程为导向,从基础环境的设置到零件图、装配图的画法,直至闸阀全套零件测绘过程,将全书6个模块的内容行了串接,理论与实际衔接紧密。书中增加了选修模块“计算机绘图简介”,除介绍计算机绘图基本知识外,重点介绍常用绘图软件AutoCAD、开目CAD、Pro/ENGINEER、MASCAM等的使用特点和使用范围,并有一些绘图实例演示。

本书将“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资格证书”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凸显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特色,内容与本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相比略有增加,配有《机械制图习题集》,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空间。本书被评为“教育部高职高专自动化技术类教指委推荐教材”和“国家级精品课配套教材”。

《新编英国商法》

本报讯 在全球一体化大势所趋的当代世界经济大环境下,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相互渗透与借鉴为我国民商法体制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对此,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英国商法》一书在第1版的基础上根据近年来英国商法的变化与发展作出了相应的修订,以期为广大读者提供了解和学习英美法系商法理论的基本知识。

本书内容具体分为合同法、法、合伙法、公司法、买卖法、竞争法、票据法、担保法、知识产权法、仲裁法等十余章,全面深入地介绍了英国商法的体系范围与理论制度,在行文过程中较为注重两大法系的横向比较与本土化的经验借鉴,灵活运用立法论、解释论与比较法等分析方法,深入浅出地对当代英国商法进行了详尽论述。同时,为进一步便于广大读者更加直观地学习英国商法内容,本书于附录部分对书内所有引用的英美法系经典案例汇编成表,并应读者要求对原版案例表进行了重新勘误,作出了更为精确地修订,同时在保留原有经典判例的同时,更新了近期诸多英美法商事判例,突出了本书内容与新时代法制俱进的基本理念。

作者董安生,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人民大学民商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财政与金融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金融与证券研究所研究员,并为中国证券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法学会理事、中国国际私法学会理事。曾著有《民事法律行为》《中国商法总论》《票据法》《证券发行与交易》《证券发行与承销》《证券上市与交易》《国际货币金融法》等书。

《史学概论》

本报讯“史学概论”是介绍史学研究的入门性读物或课程,它是随着现代大学历史系的设立,与史学训练的专门化同时产生的。最近10年间,在东西方历史学家实践的基础上,将史学原理和史学技巧结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历史学一方面具有非常专门化的技巧,一方面又日益开放,面向其他社会科学学科,进行理论反思。近日出版的《史学概论》是大学历史学科本科生基础课教材,是一本“史学入门手册”,介绍了本学科基本的概念和范畴,并结合大量普通历史学家的论著,介绍了查找资料的门径,选题的操作,史料的阅读和理解;讲述了考订事实,分析了历史现象。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史学传统、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其试题沟通中西,以搭建中西史学家开展对话的共同平台,是了解历史学、从事历史研究的一本基本的入门书。

本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李隆国为历史学博士,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DreamweaverCS4完全自学教程》

本报讯 DreamweaverCS4是Adobe公司最新推出的可视化网页设计制作与管理软件,它不但在以往版本的基础上新增了许多实用功能,而且还使界面操作更加简单,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新版本的Dreamweaver软件实现了实时视图、针对Ajax和JavaScript框架的代码提示、集成编码能力的增强、FLV支持的增强以及跨平台支持的增强等功能。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近日出版的《DreamweaverCS4完全自学教程》根据DreamweaverCS4网页设计制作的特点,采用“实例”的讲解方式,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该版本的各项功能及使用方法,读者可以边学、边练,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DreamweaverCS4的操作方法与技巧。全书共分18章,主要内容包括:DreamweaverCS4的入门知识与新功能,站点的建立与管理操作,网页基本元素的输入与编辑,一个简单网页的设计制作过程,网页中超级链接的创建,如何利用CSS样式美化网页,表格与版面布局的应用,层与框架的应用,利用模板、库和资源列表创建网页的方法,行为和动作的应用,表单的应用,Spry框架的使用方法,DreamweaverCS4的高级应用技巧,与网站相关的数据库知识,留言板的制作,汽车公司网站的制作,广告公司网站的制作以及学校网站的制作。此外,随书赠送的光盘中附带有书中实例的素材、最终网页的设计效果以及视频演示教程。

(本报记者赵晶采写)13051

“信”立二十年 “诚”铸再辉煌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迎来20周年生日

王艳

在举国上下喜迎建国60周年华诞之际,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迎来了20岁生日。20年的风雨历程,中国中医药出版社锐意进取,自强不息,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稚嫩到成熟的跨越式发展,目前已成为中国规模最大、最权威的中医药专业出版机构。20年来,中国中医药社几代人同心同德,走过风霜雪雨,尽展激情豪迈,从码洋几万、几十万的小社到如今的亿元大社,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气势恢弘的华美乐章。尤为可喜的是,近日,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组织的对全国图书出版单位首次进行的等级评估活动中,中国中医药社被评为“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

出版社今日的成就,是几代人辛勤耕耘的结果,凝聚着无数专家作者的心血和汗水,更离不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与亲切关怀。

二十年间硕果累累

作为唯一一家国家级中医药专业出版社,回顾20年来的发展历程,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始终围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始终以传承发扬中医药知识和文化为己任,主动跟踪市场的变化,对本社的图书出版结构进行了三次重大的战略调整,最终形成了以各级各类教材教辅、考试用书、学术著作为主,以生活科普类图书为辅的良好出版格局。

每次调整都为出版社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实现了自身的跨越式发展,发行码洋从1993年的300万码洋,到1997年的3000万码洋,再到2001年的6000万码洋,到2007年已经突破1亿码洋大关。截至目前,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已出版图书3000多种。

目前,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已经出版了大批有社会影响力的图书,奠定了其在中医药出版领域不可取代的社会地位。据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社长王国辰介绍,20年的发展过程之中,出版社基本实现了“只要是中医药教材我社最全,只要是中医药书我社最有影响力,只要是中医药书我社最权威”的目标。所出图书基本涵盖了中医药领域的各个方面,包括了中医古籍、学术著作、生活科普、中医文化以及各级各类教材和考试用书五大板块。

其中中医古籍《三三医书》、《明清中医名著丛刊》、“十五”国家重点图书《明清名医全书大成》、“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唐宋金元名医全书大成》的出版,确立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医药图书出版的权威地位。《百病百问沙龙丛书》、《百病饮食、心理、运动调护丛书》、《健康教育丛书》等图书有力地推动了中医科普图书的推广。“十五”国家重点图书《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丛书》的出版,均引起了业内的强烈反响,为中医药的传承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评选中,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教材有166种入选,占中医类教材的70%。而近年来推出的《问中医几度秋凉》《生活处处有中医》《人体阳气与疾病》《解密中国人的九种体质》等一大批市场畅销的中医文化及科普类图书,更体现了中医药出版人传播中医药文化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今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把“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专家委员会办公室”设在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这既是对出版社的充分信任,也是对出版社工作的鞭策,使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更加意识到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任重而道远。

20年的时间里,最值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骄傲的一点是该社打造了一支精诚团结、战斗力强的优秀出版队伍。这支专业队伍从建社之初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近百人,已拥有高级专业职称人才15人,中初级专业职称人才40余人。

在出版资源的积累方面,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以中医药为纽带,凝聚了一批以著名专家学者、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作者队伍,可谓群贤毕集、名家荟萃。这些都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图书的高质、优秀提供了有力保障。

展望明天信心百倍

社庆20周年之际,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以20年作为发展的全新起点,确立了新一轮的发展战略和思路。

今年,出版社重点推出了“名家、名著、名社”的“三名战略”,并计划设立“三名战略专项基金”。在“三名战略”这个系统工程中,“名家”、“名著”建设是关键和前提,没有“名家”、“名著”,“名社”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下一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将以“名家”带“名著”,以“名著”带“名社”,坚持品牌兴社的发展道路:以“三名战略”为契机,集中资源优势,创造性地开展品牌建设,并逐步确立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品牌的核心内涵。其目标是培养建立一支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名家队伍,出版一批对中医药传承和发展有贡献力的名著,并不断推出精品图书。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来讲,20岁正是风华正茂的时光,此时入选“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既是对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工作的肯定,也是一种鞭策。

他们坚信: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坚强领导下,在广大作者和数以亿计的读者及国内外合作伙伴的热心支持下,中国中医药出版社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以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为契机,必能开创中国中医药出版事业的美好未来,为新时期全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事业,为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作出更大的贡献。

13064

新书速递

《二十世纪世界史》

本报讯 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二十世纪世界史》为北京大学同名公选课的教材。在过去的20世纪里,人类在许多方面的发展超过以往的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人类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在过去一百年里有了飞跃,同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发展与扩散使得人类的安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脆弱。20世纪还是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从现代化向后现代社会的过渡时期,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民族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全球化和本土化、国家建设和社会整合等各种矛盾和思潮风起云涌,变化万千。

本书提纲挈领地介绍了20世纪世界主要地区和国家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内容包括第一、二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中东问题,美苏冷战与缓和,欧洲统一进程,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东亚的崛起,全球化浪潮等等。

《化工单元操作训练》

本报讯 天津大学出版社推出的《化工单元操作训练》是根据高等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而编写的。该书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主线,以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选择内容时重点面向工程实际操作,同时兼顾学习者未来的发展和单元操作技术的进展。

全书共分为4章,主要介绍了化工常用的测量技术及仪表、典型的化工单元操作、综合性仿真技能训练以及化工设备的使用与维护。该书被选为“教育部高职高专化工技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

《聚合物多层次结构中稀土络合物的光谱性质》

本报讯 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推出的这本《聚合物多层次结构中稀土络合物的光谱性质》将具有不同结构的稀土掺杂聚合物作为研究对象,从理论和实验的角度对这些聚合物进行了光谱分析、掺杂基质结构设计、发光性质与各层次结构的关系以及光量子调控等多方面的研究。

书中介绍的发光调控、三维光学存储和稀土掺杂聚合物光纤的光放大性质等均为光子学聚合物领域的最新进展。虽然本书是非常专业的学术专著,但是通过阅读,读者也能从中了解这一新兴交叉学科的概况。书中还列出了相关原始文献以满足感兴趣的读者进一步了解相关内容的需要。

本书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友文库(第二批)”中的一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在2009年还将陆续推出该系列丛书的其他图书,以满足各界读者需求。

《最新炫目JavaScript动态网页特效实战精讲》

本报讯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这本《最新炫目JavaScript动态网页特效实战精讲》是目前最深入和实用的JavaScript图书,讲述JavaScript的所有知识以及详细的应用效果,展现这门技术给网站建设带来的丰富体验。

本书详细介绍JavaScript的基本概念、HTML基本知识、JavaScript的基本语法及其内置对象和浏览器对象。全书通过动态网页特效的200多个经典案例应用,展现JavaScript在网页应用中的独特魅力。书中每章都有关于本章的经典提示,每个经典提示都是作者多年工作经验的总结。书中对每个知识点都配备相应的实例,每个案例中都有学习的难点提示、代码解释和最终的案例效果,使读者全面理解JavaScript和体验其应用效果。

本书从始至终都采用概念阐述和实例练习相结合的方式,在了解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实例应用,鼓励读者动手实践,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逐步培养应用JavaScript语言进行实际案例制作的能力。

《成形技术基础与实训》

本报讯 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成形技术基础与实训》是“教育部高职高专材料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教材”。该书以实训项目为主线,创造性地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于一书,并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渗透了“以人为本”、“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等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篇9

关键词:药学概论;公共选修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药学概论”课程是一门药学启蒙课,在药学类大学中,为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属于专业基础课的范畴[1]。该课程是对药学整体内容进行介绍,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其目的意义在于给出药学相关学科的发展背景、特点和趋势[2]。在药学、中药学类专业,其作为专业入门的一门课,已经在药学类、中医药类、综合性等高校如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和四川大学都有开设[3]。对于非医药专业的学生来说,药学知识是一个陌生的领域,但是药品又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息息相关。药学概论课程像一扇窗口,作为一门药学启蒙课,展示给学生药学学科领域的全貌[4]。因此,对于非医药类专业学生,通过学习该门课程,能了解药学各学科的基本概念、研究领域、范畴、沿革、主要成就与发展,还能在药学分支学科中,初步地了解各学科间的联系。为此,有必要在本校针对非医药类专业学生开设药学概论校选课程。

1药学概论校级公共选修课开设的必要性

药品是特殊的商品,其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可以治病救人,另一方面,我们知道“是药三分毒”,使用不当也可能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关系到广大用药群众的身心健康。所以,有必要普及药学基础知识、药物的特性和合理用药知识等[5]。如果药物不能合理使用,就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后果。如抗菌药物,其不合理使用导致了细菌耐药性,这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了,它的影响在扩大,已经影响到了国际经济[6]和社会其他领域。在我国,不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也比较突出,所以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非常有必要。如所有的临床医师都可能会用到抗菌药物,是抗菌药物潜在的处方者,所以医师所需知识之间的不平衡,造成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这是普遍性问题[7]。抗菌药物在使用前,首先要留取相应标本,明确病原菌和药敏情况,明确是否是细菌感染,从而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另外还要考虑感染部位[8]。为此,有必要在大学生中普及药物的特点、作用和使用方法以及药学相关知识,降低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避免药物不合理使用等,药学概论校选课正是为适应这种情况,在综合性大学除医药类专业外的学生中设置的一门药学综合性课程,目的是在短时间内,使非医药类专业学生掌握药学各学科的发展、特点和体系,掌握药学的基础知识,进而对药物的特性、使用及作用情况有比较系统的认识,促进药物合理应用,避免药物不合理应用。

2药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实践

燕山大学校级公共选修课是为扩大学生知识面、开阔视野、推进文理渗透、理工结合、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而开设的面向全校不同专业(除药学专业)学生的跨院、系的公共选修课,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药学概论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综合性和应用性较强。校选课药学概论学生人数限制为120人,选修的学生主要是大一和大二的学生,涵盖全校各个专业,如电子商务、产品设计、工商管理、工业设计、会计学、经济学、材料物理是、金属材料工程等。

2.1课程的教学内容

最早是1998年,在沈阳药科大学,给本科所有专业的大一学生开设了药学概论必修课,是一门在全国范围内创立的药学专业教育先导性课程,共34学时,课程内容包括绪论、药物化学、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学、药物分析学、药剂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与生物制药和药事管理几个部分的先导性介绍[3]。我们学校的药学概论作为一门校级公共选修课,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设置的,因此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药物滥用与不良反应内容,以引起学生对药物合理应用的重视,课程内容详见表1。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的公共选修课来说,重点介绍各学科性质、学习任务、学科历史,发展现状,与我们生活的关系等等,使学生初步了解药学相关的基本知识,对药学知识有一个初步的理解,重视药品安全性的问题,合理理解、使用药物。

2.2课程教学方法

该门课程共计32学时,2学分,以教师讲授为主。为了有效利用时间,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药学学科的理论知识,采用板书与多媒体结合的方法进行授课,板书只写总领性内容、推导和计算内容,其他相关内容制成PPT提前给学生,学生结合教师的板书能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授课过程中,经常引用药学相关的案例进行案例式[9]教学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围绕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对待特定案例的分析中掌握药学相关知识,注重药物的特性、使用及作用效果方面的简述,引起学生对药品质量的重视,进而合理、有效的使用药物,避免药物的滥用。这是一门校选课,各个专业的学生均有,所以同时把保证产品质量的理念折射到各行各业,让学生们做诚实、守信的人。(1)关注热点问题。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各大媒体能够在第一时间及时报道国内外各类药品事件、疾病的出现等。因此,要在课堂上与学生探讨当前的药品事件、疾病问题等。引导学生去查找资料、综合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讨论如何避免药物的不合理应用。(2)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参照其他学校药学概论的课件,以本学校药学概论需要讲授的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同时,收集大量的药学相关知识的影响资料(纪录片、事件案例),在相应的知识点处有选择地给学生进行讲解,方便学生理解和接受所学知识。如,在讲药剂学的缓释制剂的时候,可以利用动画来演示一个片剂进入消化道,穿过口腔、胃,最终在小肠溶解吸收的过程[10],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缓释肠溶制剂的吸收过程,从而提高授课的效果。

3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由于广大学生对公共校级选修课本身不够重视,多半是抱着修学分的初衷来的,只有少数同学是对药学相关知识感兴趣而选该门课程,使得课堂上认真听课的学生较少。为此,教师应该在主体内容不变的基础上,根据近期发生的一些药品事件、新产品的出现、新疾病的出现等灵活加入相关的内容,给学生讲述前因后果,以及造成的危害或者带来好处等。同时考核要严格地进行,与必修课的要求一样,同等对待校选课,要求学生不能无故旷课、逃课。改变过去单一的考核方式,增加考核环节,采取签到、随堂问答、章节测试、结课报告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使学生掌握药学相关知识,掌握如何学以致用。

结语

篇10

关键词:五力 中医青年 人才特质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a)-0057-02

中医学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学科,在中医不断发展和不断改革的过程中,中医药材低廉、中医治疗方法灵活多变、中医保健作用突出等特点日益显著,显示出了我国中医学的独特优势,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中医药传统文化包含了大量的传统人文和哲学内涵,是我国软文化实力的重要体现。因此,支持中医药发展,对促进人类健康、弘扬中医传统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是,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中医药事业也在不断的突破和改变,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例如,我国中医药特色优势不再显著,老中医药专家的技术和思想得不到很好的传承,中医改革和创新不足,中医青年人才匮乏等问题日益明显。因此,是否能够培养出现代中医人才,是继承和发展我国中医事业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对现代中医青年人才在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等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培育好中医青年人才,让更多的青年人成为名中医,是当今中医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1 培养现代中医青年人才的必要性

1.1 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

当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中指出:“所有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祖国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用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这就是对我国现代人才培养的总的标准和要求。同时,国内外快速发展的形势都对青年人才的需求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在新形势、新任务面前,中医青年要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不断适应新的变化和要求。

1.2 中医药事业不断发展的要求

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不断的迅速发展,医药事业也在不断的取得进步,作为中华民族的国粹之一中医药也在不断的走向世界,而且不断的显示出中医的优势和特色,尤其,在当今社会不断倡导绿色环保、健康保健的时期,中医药在许多国家兴起,中医推拿按摩、针灸、保健逐步盛行。但是,同时中医药事业也面临机遇与挑战,这就要求未来的中医青年人才具有较高的实践和操作技能,要求我们不断的培养出适应新时代快速发展、满足社会整体需求的中医药人才,不断的将中医药事业推向世界,取得更大的成就。

1.3 青年大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

广大青年大学生是促进社会不断进步、科技不断发展的骨干力量,他们在知识储备上更应有竞争意识,同时在青年时期也是人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如何引导和培养他们是一个重要课题,因此,应该根据青年大学生发展的时期特点、身心要求,抓住内在规律来确定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抓住学习的关键阶段,增强本领、提高素质、发挥潜能、激发创造性和创新精神,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提高广大中医青年适应未来的能力,促进青年全面发展。

2 “五力”塑造现代中医青年人才特质

五力,从构成要素来看,可以把五力释义为“一个优秀中医青年人才所具备的传承力、学习力、创新力、国际视野力、领导力的总和”。是中医青年从继承传统文化和中医技术、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不断变革创新、拓宽知识和视野、使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动态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强弱的标准和尺度。是中医青年自我继承、自我学习、自我变革、自我超越、自我发展的不断前进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五力。

(1)具有传承力。

中医经典文化的传承。我国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具有五千年发展史的学科,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科学和人文精神,尤其是中医经典,其中浓缩了自古到今中医学发展精髓,是哲学与医疗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不仅仅有科研价值,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延承,因此培养中医药人才,首先要注重文化底蕴的积淀,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将我国中医药传统文化与现代医学紧密结合,古为今用。

中医技术的师承。近年来中医的生存陷入一种尴尬境地,由于“从书本到书本”,中医经典无法应用到临床,中医药大学毕业生变成了“书本中医”,读中医经典只知其然,师承学习,可知所以然,临床知识不能只读书本,师承技术才能学到真正技术。中医“师承”的培养模式是传承中医药学术思想、经验、技术的有效方式。英国哲学家波兰尼创造“个人知识”一词,而中医本身这种难以让西方人理解的“个人知识”,更适合“手把手”的言传身教,目前,出台的《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继续开展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不断完善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授予相衔接的政策,给中医师承给予更大的支持与保障。

(2)具有学习力。

导入学习理念,增强主体意识。中医事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自觉发展的意识,不断增强发展动力。这要求中医青年自觉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自己认知方式,提高自己思维水平。中医青年以往学习的知识有可能现在已经过时了,而新知识层出不穷,这就需要广大青年比以往更注重新知识的学习。把学习当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积极地寻求自我发展的途径,有意识的提高自己。

坚定学习毅力,明确学习方向。学习不是什么都学,因为人的精力有限,只能有所选择,即学习要有一定的方向。作为新时代的中医青年,首先,向“专”纵深挺进,即沿着开展业务工作、提高专业本领上学习专业前沿知识,努力在专业、业务方面上成为权威。其次,向“广”四周延伸,即围绕开展业务工作、提高专业本领上学习相关学科、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知识,触类旁通,胜任业务内的各项工作。同时,把坚定的学习方向和钉子般的钻劲儿相结合,把自己打造成“T”的复合型人才。

(3)具有创新力。

现代中医药发展面临着众多的问题和挑战,中医理论是前科学,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科学,中医药现代科学基础薄弱,尚未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研究、评价方法和标准规范体系,多学科结合研究的欠缺和中医教育的缺陷,需要中医青年不断创新。

作为21世纪的中医青年人才必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着眼于科研创新意识培养,树立为医学献身的崇高理念;着眼于科研创新能力发展,设立各类科研创新实践训练;着眼于科研创新精神凝聚,建立完善科研培养制度。能够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和现代医学知识来发展中医,批判的对待一切,独立地解决问题,打破旧的框架,提出新设想,不墨守成规,具有独创性,激发青年人的好奇心是中医青年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提倡大胆怀疑是中医青年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

(4)具有国际视野力。

中医药要走向世界,中医青年如何提高自我,走向世界非常重要,现在中医中药,作为传统医药越来越受到世人的瞩目。中医成为风靡全球的健康新时尚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为中医的理论还有一些科学的内涵,尚未被国际社会广泛理解和接受,常常有一些晦涩难懂的尴尬状况。因此,中医青年担负着把中医药事业推向国际的重任。

首先,中医药的接班人、中医药的青年人才应该掌握现代化工具和各个领域综合知识,通过学习外语、法律、计算机等专业知识不断充实自我,开阔国际视野力,适应国际经济化的要求。其次,努力推动科研文章在SCI的发表,向国外同行展示中医的科研水平,展示中医理论的科学内涵,弘扬、传播中医药的文化。最后,21世界的中医青年人才应该掌握现代交往工具,具有一定的社交能力,提升自己的国际交往能力。中医青年应着眼于国际视野的开拓,在坚持中医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吸收国际现代医学成果和其他民族传统医学精华。

(5)具有领导力。

领导力是一种影响力、一种引领改变的能力。领导力应当成为当代中医青年诸多素质中的一种重要素质。在培养中医青年领导力的过程中,要确立领导力这一核心价值,并通过提升中医青年的“服务”能力,从而提升中医青年领导力的“影响力”。

中医青年领导力的建立,一定是要建立在对专业的熟悉上,还应上升到对中医药的社会责任、中医药学术历史使命的基础上。在对中医的认知不断深入过程中,中医青年应把自己融入中医事业之中,更多地开拓视野,从自我的定位、国际视野、多元合作、“面对面”、技术的精益求精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通过很多途径的培养,致使自身领导力不断得到提升与开发。

3 结语

总之,现代中医青年发展方向是回归传统,追求时世,掌握创新,开拓视野,扩大影响。中医未来的发展,还要通过现代中医青年的不断努力,只有科学合理地造就具有现代中医特质的中医人才,才能真正的继承并发扬光大中医事业,并使之在诸多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段金龙.对中医人才培养的三点建议 [N].中国中医药报,2012.

[2] 张炳升.培养实用型中医人才刻不容缓[N].光明日报,2008.

[3] 藤应超.中医人才培养现状探析[N].光明日报,2008.

[4] 王庆华.中医青年人才开发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