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安全应对策略范文

时间:2023-07-06 17:42: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就业安全应对策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就业安全应对策略

篇1

【关键词】女性;职业生涯阻隔;内容分析

1、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的开放、观念的更新、政策的支持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女性的发展日益受到社会关注。女性的发展水平和速度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标志。女性就业和职业生涯的发展是女性自由解放与发展的重要条件。女性职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女性自身的发展与社会地位的提升,而且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关系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1】。

职业生涯阻隔是职业生涯发展研究领域中一个非常热门的研究主题。职业生涯阻隔(Career Barriers)一词最早是由 Crites(1969)提出来的,意指职业发展过程中个体所遭遇到的内在冲突,如无效能感、低成就动机等;以及外在挫折,如性别歧视、年龄歧视等。1997 年,Swanson & Woitke 对定义进行了修订,认为职业生涯阻隔是“个体内在或外在环境中使职业进步(Career Progress)发生困难的事件或情境”。Swanson & Woitke (1997)的定义概括性更强,因而被更多研究引用。早期的职业生涯发展研究发现,在职业生涯决策中感知到的阻隔极为重要(Crites,1971;Gottfredson,1981)。许多对职业生涯阻隔的研究都集中在感知到的阻隔上。“感知到的”一词的意思是指个体认为现在存在的或可能会在将来遇到的与职业生涯相关的阻隔,这些阻隔无须以事实或实际的信息为基础(Luzzo,1990)。但是,尽管阻隔无事实基础,仍旧能且常常会对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产生直接影响(Luzzo,1990)。

女性职业生涯阻隔:亦称职业性别隔离。构成劳动力队伍的各个群体,包括不同的性别、种族和民族,在数量上是不同的。如果一种职业所包含的劳动力构成相异于不同人口相对于劳动力人口的相应比例,就说明在这种职业中存在着职业隔离。职业性别隔离指劳动力市场中存在“女性”职业和“男性”职业的现象。职业性别隔离表现在三个方面:1、横向隔离,就是男女在某一职业中的构成比例与其在全部劳动力人口中的比例不—致;2、纵向隔离,在几乎所有职业、包括女性职业中,在具有较高的技术、责任、地位和收入的职位上,存在着女性所占比例相对于男性不断下降的趋势;3、工资的性别差异,除了纵、横向职业隔离外,劳动力市场的歧视和男女在人力资本投资方面的差异也是造成工资性别差异的原因 【2】。

在中国,由于女性同时存在家庭成员、公司成员以及社会成员等多重角色,平衡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迫使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推迟婚姻、生育,甚至是放弃生育权利等消极措施,从而导致离异和要求“妇女重返家庭”等一系列问题 【3】。由此,研究女性正在遭遇到职业生涯阻隔时,分清具体影响因素及能够采取哪些有效的因应策略缓解阻隔,直接关系到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较大的社会意义 【4】。

2、研究方法

2.1文献取样

以“职业生涯阻隔”为关键字,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搜索2003年至今的相关文献,根据摘要选取研究女性职业生涯阻隔的文献下载并进行逐篇阅读。纳入分析的文献所研究的内容必须包括女性职业生涯阻隔的影响因素分析和对策研究,按照此接受标准,有报告及硕博论文共23篇作为分析我国女性职业生涯阻隔研究现状的样本。

2.2分析单元

分析内容分三类,共8个单元。(1)第一作者单位类型及所属地区、文献来源刊物、发表时间。(2)研究样本的总体,即文献所研究的女性所从事的职业;研究方法,即综述研究、问卷调查、分析法或实验研究等。(3)报告所提出的女性职业生涯阻隔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2.3统计方法

对每篇文献所报告的8个单元逐一加以统计,每个单元的频次、百分比以及每篇文献研究的影响因素和应对策略的具体内容。统计分析用EXCEL完成。

3、结果分析

3.1第一作者单位类型及所属地区、文献来源刊物、发表时间

研究将作者的单位类型分为学校及其他两类。学校包括各类高校及大中专院校,其他包括各级企事业单位。

表1列出了第一作者单位类型及所属地区的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撰写有关女性职业生涯阻隔文章的作者主要来自学校(91%),只有很少部分来自企事业单位。作者所属的地区中,占第一位的是华东(39.13%)、其次是华中(30.43%),东北、华北和华南地区只占不到10%,并且没有从西南和西北地区搜索到符合此次研究主题的文献。说明撰写女性生涯阻隔方面文章的作者主要集中在华东华中地区,其他地区的研究人员对此问题的关注不高。

表2列出了文献的来源刊物和发表时间的情况。

表2数据表明:此次加入分析的关于女性职业生涯阻隔的研究报告中的39%发表在各类学术杂志,另39%为硕博毕业论文,剩下的22%来自高校学报。结合表1说明近年来关于女性职业生涯阻隔的研究报告不仅研究者大部分来自于学校(91%),其载体也多为学校资源——硕博论文及学报(61%)。在文献发表时间上,多集中在2007年以后。

3.2分析采用文献的研究方法

通过阅读,发现纳入分析的文献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有综述研究、问卷调查、量表测量、比较分析、相关分析、因素分析、定性分析。分析后可发现,硕博士毕业论文都是采用两种及以上的研究方法;在学术杂志上发表的文献65%采用综述研究,35%采用问卷调查法;而在高校学报上发表的文章则都采用的是综述研究法。

3.3女性职业生涯阻隔的影响因素分析和应对策略

3.3.1女性职业生涯阻隔的影响因素分析

将纳入分析的文献所提出的因素加以概括和总结后,可以得出:目前我国女性职业生涯阻隔的因素分为三个大的方面,社会因素、组织因素和个人因素。

女性职业生涯阻隔的社会因素包括:首先,从社会观念和社会心理的角度来说,社会性别角色定位对女性的职业生涯有制约和性别刻板意识也对女性职业生涯有不利影响,因此我国传统文化和社会性别观念对女性的职业期待偏低是造成女性职业生涯阻隔的社会根源。第二,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社会保障体制不够健,不公平的公共政策、竞争环境和平等就业保障机制的缺失恶化了女性职业阻隔的趋势,包含女性参与非传统行业的阻碍和女性在职业生涯中遭遇性别化差异对待的情况。在女性职业生涯阻隔中最常见的案例就是“玻璃天花板”问题,,即一些看不见的障碍阻碍了有资格的女性在工作中得到晋升。一位研究领导多样性的专家说:“在所有阻碍职位晋升的藩篱中,刻板定型名列榜首”。性别刻板定型、职业机会不均、不受重视严重制约了女性才能的发挥。最后,宏观形势的影响,现代社会工业化、市场化与全球化的进程,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促使女性参与社会化生产,但也对女性的就业参与造成了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女性的就业质量不高。全球化进程对于我国女性就业参与的影响是女性就业过多集中于非正规就业中,这使许多女性无法进入高层次职业领域,不利于女性职业生涯的发展。我国就业市场劳动力过剩,供求失衡的问题突出,就业压力加大,这也是我国女性就业的不利因素之一。

女性职业生涯阻隔的组织因素包括:第一,组织文化与制度,“男性”化的组织文化中,组织的价值定位以男性职业标准来定义,组织结构中以男性主导的管理层结构,用人单位先入为主的统计性歧视及人力资本投入差异影响了女性的职场定位与发展。第二,招聘与选拔,歧视性雇佣政策,例如不招聘孕龄女性,不公平晋升政策,例如考虑到家庭对女性的牵绊,在管理层的晋升中,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男性。第三,绩效与薪酬,虽然法律一直在完善,但是同工不同酬的情况还是很常见。

女性职业生涯阻隔的个人因素包括:(1)自我概念,指个体对自己各方面的综合看法。Swanson与Tokar(1991a)曾强调自我概念是形成个体生涯阻隔的内在冲突因素之一,如个体身体的自我概念模糊或持负向的自我概念,则易产生对于工作世界及生涯相关信息等各方面疑惑,形成生涯不确定的情形。(2)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于本身完成某项工作能力的主观性评价。Betz(1994)与Mcwhlrter,Torres和Rasheed(1998)发现,女性在生涯发展过程中会呈现出较低的自我效能期望,形成生涯上的一大阻隔。(3)人格特质,人格指个体在适应人、事、物等情境时,所显现出异于其他人的性格。Slaney、Stafford和Rushell(1981)指出,缺乏自信、无安全感、以及焦虑的人格特质,是造成生涯阻隔的最大因素。(4)生涯态度。主要指个体在生涯发展过程中对于生涯相关事物所抱持的想法、信念,Greenhaus、Hawkons和Brenner(1983)指出,个体对于工作所抱持的信念、价值观,常会与现实的工作环境产生差异,进而限制个人的就业市场,阻碍生涯发展方向。(5)角色冲突包括了性别角色冲突、多重角色冲突等。(6)无法控制的个人条件如外表,健康状况等。(7)来自家庭的影响,职业女性受到来源于工作对家庭(包括婚姻和子女以及家庭责任)的影响,家庭对工作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角色冲突的困惑。(8)知识更新慢。(9)自我目标定位,自我抑制,心理弱势,生理影响,诸种不适应等。家庭与工作的冲突

3.3.2女性职业生涯阻隔的应对策略

对应女性职业生涯阻隔的影响因素,各研究报告提出的应对策略也分为三个方面,既社会应对策略,组织应对策略和个人应对策略。

女性职业生涯阻隔的社会应对策略:1、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社会保障制度,加强政府对女性职业发展的政策支撑,营造消除女性职业生涯阻隔的良好氛围,为女性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以及制定性别平等的退休政策,加强社会组织的引导和服务作用,为女性的职业发展提供指导和便利。2、倡导男女平权的现代职业生涯发展理念树,健全社会心态。提高女性受教育的切实程度,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加强职业培训,积极鼓励女性自主创业,提供咨询与指导。3、促进家务劳动社会化,缓解女性由于角色冲突而增加的负担。4、更快发展服务业,减低妇女的家务负担,肯定和保护女性的生育价值。

女性职业生涯阻隔的组织应对策略:1、营造两性平等的企业文化,突破生涯阻隔的文化障碍。2、透明的招聘与选拔系统,倡导“男女平等”用人意识,打开生涯阻隔的入口障碍。3、科学的绩效评估与薪酬体系,确立“实绩优先”用人标准,打通生涯阻隔的关键障碍。4、培训与发展,缓解女性生涯阻隔的发展障碍。

女性职业生涯阻隔的个人应对策略:1、突破传统观念,突出自我价值的体现,明确个人目标正视社会现实。2、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负责,女性要树立职业发展和职场竞争意识,营造积极心态,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定期检查职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做好追踪与反馈工作。3、实现终身学习,优化文化素质。充分展现性别优势,诠释自身所扮演的角色。4、家庭支持系统的建立。

4、结语

本研究搜索的范围为近10年来,有关我国女性职业生涯阻隔的文献,通过对选用文献的分析与整理可以看出,文献数量并不是很多,基本能反应社会对此问题的关注度,选用文献的发表时间多数在2007年以后,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女性的增多,女性职业生涯阻隔逐渐在受到重视。文献作者的所属单位超过百分之九十为各高校,与高校研究资源丰富学术氛围浓厚的关系不可分割。文献作者的所属地区集中在中部及沿海地区,这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相符,说明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职业女性的相关问题更受到关注。从文献的发表形式来说,有近百分之四十为硕博士毕业论文,相比发表在学术杂志和高校学报上的文献做了更加深入和细致的研究,说明女性职业生涯阻隔这个问题不仅是值得研究也可以做进一步的研究。

整理选用文献中所提出的女性职业生涯阻隔的影响因素和应对策略,基本都从社会、组织和个人三个方面来阐述,但研究不同职业中的女星时又各有侧重。研究影响因素就是为了找到应对策略,而与三方面因素相对应的策略中,可操作性最大的应该是个人应对策略,在社会和组织的大前提变化很慢的情况下,女性只能通过提高和调节自身来应对可能遇到或正在遇到的职业生涯阻隔。其次可操作的应对策略是组织策略,组织文化和谐,组织政策公平,就能为女性职业生涯的良好发展提供无限可能。在女性自身能够积极应对职业生涯阻隔以及组织能够打造“无性别差”的职场大环境的同时,对职业女性的社会观念自然就会相应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春凤.不同组织高学历女性职业生涯阻隔差异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

[2]刘德中,牛变秀.中国的职业性别隔离与女性就业[J].妇女研究论丛,2000(4):18-201.

[3]Asian women managers:participation,barriers and future prospects.John Benson,Vimolwan Yukongdi.Asia Pacific Business Review, 2005,11(2):283-291.

[4]熊雅羚.高学历女性职业生涯阻隔因应策略有效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

[5]田力.基于领导-成员交换的女性管理者职涯阻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

[6]柯靖.女性MBA学员的职业生涯阻隔和应对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

[7]程芳.高校女教师职业生涯阻隔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科学,2011,27(3).

[8]刘建花.城市女性的职业生涯阻隔及消除路径探索[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9(6).

[9]冉娟.公共部门女性职业生涯发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

[10]罗青.高校女性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6.

[11]刘保平.我国知识女性职业发展研究——以过渡与探索期女大学生为调研对象[D].河海大学,2007.

[12]林佳.中国女医生职业倦怠对其职业生涯阻隔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

[13]李春凤.从组织性质看高校与企业女性职业生涯阻隔的差异[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08(4).

篇2

一、认真做好就业指导工作,重视就业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在大三伊始,我便做好就业工作的规划,加强业务知识学习,了解和熟悉有关就业政策。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教育,保证就业信息传递渠道通畅、及时,认真组织毕业生参加学院组织的各类招聘活动。

二、积极主动的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帮助毕业生就业。我主动联系了安徽省电子商务中心、安徽真心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用人单位,分别组织了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同学参加了面试,最终有20多位同学顺利被这些用人单位录用。在此过程中我还注意对毕业生加强诚信教育,其中录取到真心公司的潘明海同学已被破格提升为河南省区域营销主管。

四、认真细致的做好各项与就业相关的工作。做好毕业生生源信息核对、毕业生档案整理等工作,及时上报毕业生推荐表、毕业生就业协议书、证明函等材料;宣传毕业生进基层工作(选聘生、三支一扶等),帮扶双困毕业生就业,认真做好毕业生离校工作,确保学生安全离校。

篇3

关键词:中学教师;工作压力;压力源;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2-0047-02

一、教师的工作压力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将压力理解为个体在某些方面负担过重的状态。但是在学术界,对于压力有着不同的界定。教育心理学家塞利亚克和萨特克里夫认为,教师压力是指“教师个体对通常会伴有的负面感受的响应,它是潜在的生理病变和系列变化,由教师工作的状况引起,并已知觉到要求他做到的事情对其自尊或安全构成了威胁,从而激活保护机制以减少所察觉到的威胁”。这一定义认为,教师压力是消极的、对教师健康构成潜在威胁。而最近台湾学者吕秀华认为教师的工作压力是因教师工作的因素所导致的紧张,使得教师感受到不愉快或负面的情绪。故我们可以认为教师压力是因为工作超出自己的负荷,导致了个人的紧张并感受到对个人自尊和安全的威胁而产生的消极情感体验。

二、中学教师工作压力源

1.工作量。研究表明,工作量过大是中学教师工作压力的重要来源之一。教师普遍工作负荷过重。中国的古诗词很形象地描述了教师这个岗位的工作负荷之重:“鞠躬尽瘁”、“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都是用来描述教师这一形象的。这种形象是根深蒂固的,繁忙、劳累、替学生着想、批改作业,教师往往都是这样。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同时任教几个班,每天除了备课准备教案,还要批改作业,还要进行辅导以及正常的上课,可以看出教师的工作量是很大的。同时还要负责学生的日常工作,所以一名老师的工作量是其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之一。

2.收入与经济状况。近几年,国家非常重视教师收入问题,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增加教师收入,但是教师的收入与经济状况仍然是其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之一。虽然国家具有相关政策,但是教师的收入水平仍然难以保障,特别是农村或者偏远山区的教师,其生活条件相当艰苦,即使教师们再安于清贫也不能安心工作。

3.教育体制。我国的教育体制以及教师评价体系使得教师感觉到压力的存在。我国社会的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形势非常紧张,并且采取了新的聘任制如全员聘任制、末位淘汰制,使得许多教师产生紧张心理。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仍然存在,使得学生的成绩及升学率成为评价教师的重要标准,甚至作为对教师的奖惩标准,这些都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压力,他们不得不采取一些片面的方法来提高学习成绩。

4.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无疑也成为教师工作压力的来源之一。与学生的关系、与家长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以及与领导的关系,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教师的工作。首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这是非常重要的。在校内的关系主要是教师与上级领导和同事间的关系,目前大部分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对教师的任用聘任、奖金待遇、评优晋级等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样,必然会引起部分教师之间出现嫉妒、攀比、敌对和相互猜疑、迎合领导等不健康的心理与行为问题,以致加重了教师的压力。

三、教师工作压力的应对策略

教师这一职业具有较大的工作压力,所以我们需要探究教师工作压力的应对策略,以缓解教师压力,帮助教师创设一个快乐、幸福的环境,减少压力所带来的焦虑,同时在这种环境中教育学生,培养有用人才,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对于教师来说,需要采用积极的应对策略才能有效缓解自己的工作压力,故我们提出以下应对策略:

1.个人方面。①改变认知观念,正确认识压力。合理的认知能够缓解压力,理性的认知能够形成正确的观念,从而形成健康心理。教师应该了解到,人活在世界上就会有压力,不管干什么都会承担压力,不管是内在还是外在的,压力没办法避免。但是适度的压力可以转化为人的动力,鞭策人们前进,要认识到,只有过度的压力才能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适度的压力可以促进教师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②正确认识自己。中学教师要能够对自身有一个正确合理的认识,包括自己的人格、能力、性格等等,要客观看待自己,同时在工作中给自己设定一个合理的自我期望目标,而不要过高看待自己以免给自己施加太大压力。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减少自身的压力。

2.环境方面。①进行教师压力管理培训。教育部门或学校应该定期对教师进行压力管理的培训,让教师获得更加有效的压力管理方法,更加有效地缓解自身压力。目前,教师的工作压力所产生的一系列的问题凸现出来,所以教育部门或学校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压力管理技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工作生活。②提高教师的收入及地位。教师的社会地位及经济地位也是其压力来源之一,所以要提高教师的收入及地位,应向他们提供令人满意的工作条件和与其他要求同等教育水平的职业类别相同的报酬。特别是边远山区和农村地区,需要老师留下来就要提高其收入水平,在经济上对教师的工作加以肯定。③从制度上为教师减压。首先要改善学校的管理,要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让每位教师都能够在其岗位上发挥自己最大的作用。同时要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如个人发展、学习进修等需求,学校领导要对教师进行更多的关注支持,同时健全各种制度,让教师在工作中得到提高。④EAP在教师压力管理中的作用。EAP的英文全称是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中文翻译就是员工帮助计划,是由组织为其员工设置的一项系统的、长期的社会保障与支持项目,主要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进行诊断并建议,对员工及其亲人进行专业咨询、指导和培训,从而帮助改善组织的环境和气氛,预防和解决员工及其家庭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员工在组织中的工作绩效,并改善组织管理。

从长远来看,无论对学校的发展还是对教师个人的成长,EAP的开展都具有重要作用。EAP是学校“人性化”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开展EAP,学校领导可以了解教职工的全面的个人信息,为教师分忧解难,保证教师的良好的工作状态和工作热情,提高学校及教师的整体水平。高校还可以通过EAP建立良好的机制。在学校中教师受到各种测评指标的考核,造成很大心理压力,影响学校整体绩效。而EAP的开展能激发教师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整个学校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学校EAP能有效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其在学校中的运用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李世奇.中学教师的压力与调试[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2,(4):93-95.

[2]刘荣,郭德俊.中小学教师压力与身体症状及情绪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0):730-731.

[3]边保旗,樊富珉.中学教师的压力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1):48-50.

[4]黄旭辉.EAP: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J].扬州大学学报,2008,(2):38-41.

篇4

皮具是由皮革面料和非皮革面料加工制作的箱、包袋、手套、票夹、皮带及其他皮件所组成。我国皮具行业无论从出口创汇、还是为国家增长积累、丰富轻工市场、解决劳动就业等方面都作出突出的贡献。但是,随着全球化竞争的日益激烈,我国皮具行业的现状及应对策略越来越应得到相关从业者及政府部门的重视。

1.1皮具行业及其产品介绍

皮具行业又称皮件行业,包括箱包、手袋、票夹、手套等小皮件制品。近二十年来,随着代用材料的问世与发展,各种代用材料进入了皮具行业,取代了部分皮革面料,因此,目前皮具已成为广义的概念,也就是说皮具行业不仅包括用天然皮革材料制作的箱包、手袋,同时也包括用代用材料制作的箱包、手袋、小皮件制品等。

1.1.1我国皮具行业规模

据2002统计,我国皮具行业有企业近6000家,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2000多家。从业人数30万人,产品销售收入279亿元,利税总额14亿元(占皮革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利税总额的14%,仅次于皮鞋和制革行业),革皮包袋产量为8亿多只。企业的经济类型,三资企业数量占规模以上皮具企业总数量的49%,其他企业数量(民营、股份制等)占40%,集体企业数量占10%,国有企业数量仅占1%。

1.1.2国内皮具产区分布情况

我国皮具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河北、辽宁、浙江、湖南、内蒙古等地。其中前十大革皮包袋产区的规模以上企业的革皮包袋产量占全国规模以上企业革皮包袋总产量的99.9%,其中广东省是我国最大的革皮包袋生产省份,占全国规模以上企业革皮包袋产量的65.3%,其次是浙江省,占15.1%。

1.2皮具行业的重要性

在我国皮革行业约1.6万家年销售收入达到500万的规模企业当中,皮具企业占到二千多家,从业人员超过30万。据2003年统计,皮具行业利税总额仅次于皮鞋和制革行业,占皮革行业主要商品出口总额的30%以上,自2003年全行业出口73.7亿美元首次超过皮面皮鞋后,皮具行业出口创汇连续两年位居皮革行业第一位。皮具行业无论从出口创汇,还是为国家增长积累、丰富轻工市场、解决劳动就业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因此,我国皮具行业的现状和发展策略不容忽视。

2目前皮具行业存在的问题

虽然皮具行业给我过带来了很多的优势,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我们在看到中国皮具行业取得成绩并获得一定竞争优势的同时,不能忽视目前影响和制约国内皮具行业发展所存在的诸多不足。

2.1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我国皮具产业的现状是高端产品不足,中档产品有待提高品质和质量,低档产品过剩,大部分企业都主要投资生产低档产品。另一方面,皮具企业也存在着规模扩张土地供应不足、民营企业融资不畅、资金缺口较大的困境。

2.2行业整体素质不高人员短缺和跳槽现象严重

皮具行业脱胎于小工业、小作坊生产,国营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多为工农干部,在近二十年新兴的乡镇及民营企业中,也是以农民为主的企业家。近几年涌现的合资企业,虽为这个古老行业增添了新的生机,但总的来说,皮具行业的职工队伍文化水平偏低,人才匮乏。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皮具企业大专以上管理人员占职工总数不足5%,产品设计人员占职工总数不足1%。而国内知名品牌企业中管理人员占员工总数的10%,技术人员占员工总数的6%。

2.3传统管理模式带来的限制

传统的小手工业管理、家族式管理是目前我国皮具行业的主要管理模式,这些模式在创业初期确实起到了成本低、调头快、团结一致向前进的作用。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就好像我们拿着“小米加步枪”要与“导弹”比高低,显然我们要败下阵来。因此,皮具产品的营销渠道尚需根据市场的变化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必须尽快实现家族、手工业式管理向现代化企业管理转变,广招人才,中用人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4产品缺乏设计只能盲目跟风

严格地说,目前我国皮具行业仍保持着传统设计方法,缺乏创新和开拓市场能力。小厂跟着大厂走,大厂跟着国外走,但不能只是被动模仿,应在模仿中创新。当然,要达到这个水平必须有一个过程,但重要的是有些企业家还没认识到这点,这是十分可怕的。因此,很多企业领导忽视设计开发的重要性,在不少企业甚至对“设计师”这个称谓都很陌生。作为世界最大皮具生产国至今还没有自己的知名设计师,难怪我们出口的皮具大多是低档产品。

2.5追求眼前利益品牌意识差轻视品牌建设

皮具企业由于规模小,又比较分散,品牌意识淡薄。皮具行业内销目前尚无广泛认知度的品牌,出口方面也以贴牌加工为主,自主品牌的出口微乎其微,远远落后于制鞋和皮衣业。皮具产品的知名品牌在国内很难让行业及市场认可,此种现状,要想走向世界、创国际名牌产品是很难的。

2.6原材料难以满足需要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

皮具是时尚产品,花色品种变化快,需要的原辅材料多,且变化快。国产的成品革、合成革、五金件等由于质量不稳定,花色品种开发能力弱,不能满足我国皮具企业生产的需要,皮具生产企业不得不使用进口原材料。国产成品革,特别是牛皮革,在色泽、色牢度、柔韧性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有差距。同时,我国五金件企业技术落后,高档五金件厂家凤毛麟角,其产品存在着图案结构死板、款式少、金属镀层不光滑、不均匀、易脱落、焊接点不牢固等问题。但是进口原料价格高、从订货到到货时间较长、渠道不畅通,短斤缺两和不履行合同的情况时有发生,增加了企业的采购风险和生产的不确定因素。

中国皮革协会的问卷调查汇总分析显示,85%的企业表示需要进口原材料,以进口成品革最多;还有少量企业提到进口纺织材料、合成革和五金件。对于进口原因,100%的进口企业回答是进口原材料质量好;同时还有24%的进口企业反映国内生产不了,进口原材料主要从韩国、意大利、印度、西班牙和我国香港等国家与地区进口。

2.7市场不规范无序竞争严重产品结构调整迫在眉睫

由于我国目前市场行为还不够规范,对商标侵权行为的打击广度和力度都不够大,再加上部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还不够成熟,既想满足穿用名牌的心理,又要贪图低廉的价格。这就给假冒伪劣产品提供了生存条件。在一些皮具城和批发市场,冒牌货较多,且屡禁不绝。买卖交易或明或暗,形式多样,严重地干扰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同时,企业间的越激烈竞争,导致了竞相压价现象的出现。

2.8环保问题安全生产和职业病的防治问题亟须破解

目前,我国皮具制造业年排放废水严重超标,安全生产和职业病的防治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前几年,全国曾发生多起制鞋和箱包企业员工苯中毒事件,引起了社会关注。

3近两年皮具行业所面临的挑战

我国皮具行业在存在诸多不足的同时,近两年又面临以下几方面的挑战:

3.1技术性贸易壁垒

自加入WTO后,中国政府对世贸组织承诺的各项保护措施将被逐渐取消,反倾销的阴影时时笼罩在行业头上,特别是去年发生“烧鞋事件”之后,欧盟针对中国皮革产品采取限制措施在所难免,最有可能的就是反倾销、特保和技术性贸易壁垒。

3.2规模扩张成为近两年行业的主旋律

“越大越好做,越小越难做”,所以规模扩张成为近两年行业的主旋律。上海兴建箱包城,湖南邵东打造占地500亩的皮具工业园,最新消息是,威海金猴投资1.5亿建设的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年产600万件皮件的皮具基地业已开工,将成为“国内档次最高的出口基地”等等。全国各地只闻扩张声和圈地声,这一轮规模扩张应该是建立在市场需求空间巨大和“高出口”的基础之上的。但这个基础是否牢靠,很值得思量。“除非有高出口的支撑,否则新一轮产能过剩迟早会到来”。

3.3行业标准的设立不容忽视

许多业内人士反映,皮具产品主要材料的应用标准应加以完善。如人造革、合成革存在着有效使用期的问题。应标明老化时间;真皮亦同样有强度、牢度、耐擦性等各种标准的限制。

4皮具行业的应对策略

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和行业目前存在的不足及近两年所面临的挑战,必须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来获得竞争优势,取长补短,才能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4.1市场营销策略

4.1.1产品策略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整体产品应包含核心产品、形体产品和附加产品三个方面。面对我国皮具产品档次低、缺乏设计及附加值低的特点,企业家们可采取一些措施来进行调整和改善。

(1)增强品牌意识、树立品牌观念。

(2)大力推广ISO质量体系认证,设立行业标准,采用新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对产品进行标牌标示,利用真皮标志的实施,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3)抓住新的历史机遇,整合皮具资源,积极同国际知名企业合作。

(4)主动应对挑战,实现五个转变。

①要从追求产量、规模向追求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转变;

②要从重视开拓单一市场向实现国内、国际市场并重转变;

③要从低价位竞争向高质量名品牌优服务转变;

④要从注重企业经济效益向注重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转变;

⑤要从重视市场开发向重技术开发、产品开发转变。

(5)中国皮革协会要努力做好下列五项工作:

①努力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佩挂国家证明商标——真皮标志、真皮标志生态皮革,提升特色区域企业品牌的知名度;

②积极吸纳优秀企业参加全国真皮标志杯皮具设计大奖赛,提升企业设计水平、提升设计师地位、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

③按照真皮标志章程,每两年对佩挂真皮标志,真皮标志生态皮革的企业进行动态考核,综台评价,依据数据推出行业排头兵企业,同时还可以推出皮具行业的排头企业,为皮具生产基地创名牌提供条件,为创世界名牌奠定基础;

④根据授予中国皮具行业特色区域荣誉称号的行业规范要求,协会要设专人与生产基地进行联络,跟进创建措施,上下形成合力,共同实现创建目标。对已授牌的特色区域,三年要进行自我评价,五年重新复评;

⑤充分利用中国皮革网”“皮革世界”的权威性和国际知名度为皮革皮具生产基地连接,开展商务活动,沟通和传递信息和资讯。

4.1.2转化市场观念及营销理念改变企业传统管理模式

现在的市场已经由传统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需求决定生产,传统的市场观念和营销理念以及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合当今市场的需要。所以,在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之前要对整个市场的需求进行调查,对信息进行不断的反馈,才能做到不盲目跟风和投资,造成重复建设,浪费资金和机会。

4.2管理策略

一个行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生存下去,那么它的行业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这个行业中的企业管理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我国皮具企业在企业管理方面应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4.2.1创新是关键

中国的皮具企业可结合自身实际,实行以下三种类型的创新:

(1)首创型创新策略。

(2)改仿型创新策略。

(3)仿创型创新策略。

4.2.2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开发

我国皮具企业可以通过培养和开发人才来改善产品设计缺乏个性、人员跳槽现象严重、企业缺乏创新等方面的问题。在企业管理人才的教育培训中,根据不同对象、不同内容,一般可以用多种方式方法,企业可根据自身的特点来选择人才培训和开发的方法,力求适应时代特点,取得较好的成效。

4.2.3把好绿色关口重视环保问题

把好皮具产品从原材料到成品的绿色关口,规范企业生产,严格按照国家推行的环保标准进行生产和作业,重视劳动者安全生产和职业病的防治问题。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高度重视污染问题。依法保护生态环境,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提高排污治理能力。

4.2.4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大打假力度

动员全国皮具行业企业家学习知识产权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对自身产品进行注册商标和申请专利等,以达到保护的作用,从而也可以增强我国对皮具产品的打假力度。近期“秀水”—知识产权案就是很好的证明。

4.3政府支持策略

为扶持和培育皮革皮具业的发展,我国政府应努力从用地收费、资金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一是采取让利的方式降低地价,减免收费,对在皮革皮具工业区建厂的企业和国内外名牌企业实行零地价;二是对投资办厂的企业给予财政补贴;三是对进入皮革皮具城和皮革皮具工业区的商家和企业,免收年的卫生、治安等规费,努力降低皮具企业的经营成本等等。

篇5

【关键词】无边界模式;员工;就业能力;应对策略

一、无边界职业生涯的概念

Defillpi和Arthur在1994年首次提出了“无边界职业生涯”概念,将无边界职业生涯定义为超越某一单一雇佣范围设定的一系列工作机会。无边界职业生涯模式下,员工不再是在一个或两个组织中完成职业生涯,而是在多个组织、多个部门、多个岗位、多个职业实现其职业生涯目标,员工的就业环境处在不断变化的状态,包括工作性质、内容等,它超越了组织的边界。在无边界模式下,不同岗位对员工的要求也更高,它强调就业能力是雇佣关系的核心,是无边界模式下员工实现转变和平衡的基础。无边界职业生涯与传统职业生涯相比,主要有以下几点区别:由于企业的稳定性下降,员工对企业能否提供长期的雇佣保证有所怀疑,员工不得不自己考虑职业前景,职业生涯管理的的主体发生变化,将主要由个人管理;无边界模式下,组织对员工技能的要求不再是单一的技能,而是可迁移的技能;组织对员工的培训不再是按正常的计划、程序进行培训,而是在工作期间的即时培训;员工不能仅以忠诚换取长期的雇佣保障,必须以可雇佣性换取绩效和灵活性,提升就业能力;对员工职业生涯阶段的划分不但考虑到年龄与职业的适配度,而且还考虑到学习周期的因素,自我学习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

二、无边界时代职业成功的评价标准

按照《牛津英文大词典》的解释,职业生涯成功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得到了一个人想要的东西”;二是“努力争取想要获得的成就”。前者是个人想要的一种成功(主观的),而后者是另一种形式的成功,通常是通过社会比较得出的(客观的)。传统的职业生涯成功的评价标准侧重于职业外在的客观方面,主要有薪水和职业地位(Huges,1937)、工资增长(HiltonDill,1962),工作地位、晋升(Thorndike,1963)、收入水平和头衔(Kotter,1982)以及从事该工作或在组织中的任职年限(Waddell,1983)。无边界模式下,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和市场环境的不可预测性使得工资水平、职位晋升等传统职业成功评价标准的代表作用逐渐减弱。组织扁平化后,中高级职位数量逐渐减少,使得晋升机会也逐渐减少,晋升的难度也加大,晋升成为很多人心中的一道坎。同时,由于市场环境的不可预测性使得薪酬的稳定性大大降低,因为薪酬往往取决于当期个人和组织的绩效。另外,由于很多企业开始雇佣短期员工,使得员工本人的工作安全感大大降低,在这种背景下,个人市场竞争力十分重要,成为职业成功的新评价指标(ArthurRousseau,1996)。Eby等人(2003)将此指标分为感知到的“内部市场竞争力”和“外部市场竞争力”。其中,“内部市场竞争力”指标代表员工对现任雇主的价值高低,而“外部市场竞争力”指标则衡量员工对外部劳动力市场上的其他雇主的价值。

在无边界模式下,除了职业生涯成功的客观评价标准继续存在并有所拓展之外,职业生涯的主观方面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当代,主观的职业生涯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主观职业成功成为人们评价职业生涯的新维度。Weick(1996)认为,在无边界时代,主观评价指标比客观指标更加重要。研究表明,主观职业成功评价指标主要由工作满意度、职业满意度、胜任能力的增强、从别人那里获得尊敬、学习新东西的机会、生活满意度、社会支持、组织承诺、职业参与度、感知到的职业生涯成功和晋升机会、工作的意义、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心理上的成功等等。

三、员工的应对策略

1.明确自己是职业生涯管理的主体。无边界模式下,组织与员工之间的终身雇佣制越来越不适应组织的发展要求,职业生涯管理的主体也由组织变为员工个人,员工应该调整心态,接受变化。面对无边界职业生涯,员工需要主动从各种途径获得信息的反馈,客观的评价自己和分析自己目标的现状,明确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员工需要提高就业能力,制定长期的职业生涯规划,避免或减少工作转换的成本;要主动收集有关的就业信息,有效的把握职业锚,对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有清楚的认识,判断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主动了解组织内外与自身职业生涯有关的学习机会。

2.积累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人力资本是指个人所拥有的教育水平和技能水平,如教育背景、工作和培训经历、工作绩效和情商。无边界时代的到来,要想在劳动力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员工必须及时提高知识和技能水平,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大量事实表明,终身学习能力的维持是个人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应对组织变革的有效手段。无边界模式下,员工成为职业生涯管理的主体,而且员工需要多方面的工作技能。这些不仅需要自身的努力,也需要个人的社会关系的帮助。社会资本可以为个体提供更多的职业信息和职业选择机会。

3.培养职业韧性。职业韧性是指个体在日常工作中应付各种工作压力和逆境时做出自我调整和适应的方式,是员工如何面对工作逆境,从逆境中恢复并反弹。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的一体化,外部环境更加动荡,这对员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韧性关系到个人面对强大的职场压力下的应对能力,职业韧性强的人能较好的面对经济波动下的就业变化,很快的适应行业调整和组织变革,也能较好的做出判断。个人职业韧性的差异与个人职业发展成功密切相关。因此,培养职业韧性对个人的职业生涯成功意义重大。

4.提高自我职业决策能力。自我职业决策能力是指个人习得的用以顺利完成职业选择活动所需要知识、技能及个性心理品质。在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具有较强的职业决策能力和决策技术是十分重要的,这样在选择工作时才能做到不盲目,尽早进入职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快速积累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提升就业能力从而更容易实现职业生涯成功。

5.提高就业能力。就业能力是指个人所具有的获得基本就业、维持就业及在需要的时候重新获得就业的能力和意愿。就业能力主要包括硬技能和软技能两个方面。无边界模式下,整个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不再是传统的长达一生的单一职业生涯周期而是由一系列的较短的学习周期构成的,这种非线性的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对员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员工具备多方面的技能,不仅要具备硬技能如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更有具备软技能如学习能力、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只有通过持续的学习,获得更多的职业技能和社会技能,提高自身就业能力,才能在无边界时代取得成功。

6.个人的工作与家庭平衡计划。在无边界模式下,工作与家庭的平衡成为员工衡量职业生涯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实现工作与家庭的平衡,个人可以通过采取积极措施以达到工作与家庭之间矛盾冲突的缓解。设计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有效平衡家庭与工作的关系。配偶、孩子及父母,通常会影响个人的职业选择和发展,会形成对工作的支持,有时也会形成矛盾。工作地点的变化、工作时间的冲突及轮换工作的不规律性等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家庭生活。如果个人家庭生活出现问题,例如离婚、分居、孩子教育不当等,常常会导致个人不得不分出精力解决家庭问题,影响个人的工作状态和效率。因此,设计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实现个人工作和家庭平衡的重要手段。合理分配家庭责任,实现家庭与工作的平衡。现代社会,男女平等,夫妻双方共同承担家庭责任。双方要努力增加沟通和理解,合理安排个人的事业发展、工作需要和家庭责任的分担,合理安排工作与家庭的重点,确定优先次序,实现工作角色与家庭角色的统一。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 经济增长 隐性危机 FDI

一、引言

FDI是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对中国近二十多年来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无疑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吸引FDI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引进FDI确实推动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但是近几年,我国吸引FDI的成效并不显著。FDI在对中国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 其负面效应日益凸现。

二、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隐性危机

引进FDI主要有一下几点好处:第一 ,刺激出口,增加外汇储备;第二,刺激国内竞争;第三,适当缓解就业问题;最后,FDI主要解决的是资金问题,而且相对而言风险较小。

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引进FDI在微观上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是非常有利的,然而从宏观上来讲,引进FDI是解释不通的。有研究认为,在危机发生的时候,由于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子公司和母公司的内部通道更便捷地使资金从东道国流进和流出,因此更高比重的FDI意味着更大的波动性。还有研究认为,FDI有两个不好的方面:首先是引进FDI国的本国投资的盈利能力会相应减弱;其次是由此导致的本国投资者对未来投资的消极心理,从而减少继续投资。这两个方面都给本国经济带来了危害,减少了本国的投资利润,不利于本国国际收支平衡。甚至还有研究认为,外来的FDI实质性质也是为了获取利润,而这种利润输出会恶化本国国际收支,甚至引发金融危机。

三、危机应对策略

对于以上危机的解决方案也并非十全十美,但是可以采取防范措施,尽量减小风险。关于资本的稳定性问题,可以从根源出发,严格控制引进外资规模,提高引进外资质量。

首先,降低国际收支对外贸的依存度。由于各个国家都尽力保持贸易收支平衡,因此,进口依存度也就相当于出口依存度。对我国来说,现有的实际外贸依存度并不算高,因此,在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对外贸易依然是我国应贯彻的一项基本国策;与此同时,贸易的各个产业分配还有待改善,地区贸易分布也应有所分散。

其次,调整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优惠政策,与此同时积极鼓励本土自我创新。优惠政策主要包括两种。一是直接优惠方式,二是间接优惠方式。自主创新能力是区域经济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再次,尽可能将我国外汇储备发展为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兼顾的“良性”外汇储备。各国政府管理和经营外汇储备,一般都遵循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个原则。但是,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者不可能完全兼得。所以,各国在经营外汇储备时,往往各有侧重。总的原则就是利用投资组合策略分散风险,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实现外汇储备的增值。

最后,在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后完善外商投资企业的内部制度,防止商业机密泄露。与之相对应,外商投资企业内部交易税收问题也呈现明显特征。我国在引入外商直接投资时应尽量避免外商对企业的控制,将其控股比例严格限制在某一范围内。

四、总结

我们需要合理利用外资,控制引资规模,提高引资质量;优化引资结构,加强产业政策; 取消超国民待遇,制定反垄断法;坚持独立自主,实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我国应该积极地引进债权而非股权,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FDI对我国经济安全的潜在威胁。

参考文献

[1]. 刘建民,印慧. 外商直接投资税收优惠政策国际比较与借鉴[J].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4 (06).

[2]. 傅连康. 外商直接投资的负效应与金融危机[J].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6(03).

[3]. 沈桂龙,于蕾.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晌及对策思考[J].世界经济研究,2005 (11).

[4]. 文翠翠.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安全的负面影响及对策分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08).

[5].姚树洁,冯根福,韦开蕾. 外商直接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经济研究,2006(12)

篇7

关键词大学生 自杀 原因 策略

1 西部高校学生自杀现状剖析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转型期,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各类矛盾和压力对大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大学生的思维模式、情感模式有了一定的变化。在此种环境下,大学生自杀现象成为社会环境中的一个不稳定因素。对大学生自杀原因进行分析,并探寻应对策略缓解大学生自杀现象的发生,已经成为教育界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

1.1大学生自杀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激烈竞争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出恶化之势。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自杀死亡是青少年前三项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在中国则是15-34岁年轻人死亡的第一原因,其中大学生自杀尤为突出。①从相关统计数据的分析来看, 2008年教育部直属高校就发生63起大学生自杀事件,2010年仅上半年,西部某省高校有29起非正常大学生死亡事件,其中大部分为自杀性死亡事件。

1.2 西部高校学生自杀的心理特点

自杀是一种社会现象,同时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自杀(suicide)是指个体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②我国自杀的大学生都有着相似的心理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不能正确认识个体自我意识。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时期,很容易出现偏差。第二、人格缺陷。遗传和环境因素可以影响人格的形成,有些大学生的人格问题从幼儿园、中学时代就已经显现出来,由于没有正确的疏导,到了大学时代显现的尤为突出。第三、承受压力、释放压力的能力弱。多表现为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人际交往压力等。美国著名的演说家戴尔·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百分之十五靠专业知识,百分之八十五靠人际交往”。③我国西部高校学生自杀的心理特点与上述自杀的大学生心理特点也大致相似。

2 西部高校学生自杀原因分析

大学生被誉为“天之娇子”,是国家的栋梁,是什么原因导致千军万马闯过独木桥而走进象牙塔的大学生选择自杀?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导致西部高校学生自杀的原因越来越复杂,总起来讲大致有以下几类:

(1)个体行为判断与社会规范标准错位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方式。我国在转型时期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个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得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信念等受到强大的冲击,他们所关注的问题越来越现实,同时行为准则、判断事物的标准跟着发生了变化。但是,他们对社会规范标准却仍然停留在个人主观判断的基础上,以个人的心理行为是否符合社会的道德、法律等标准来判断,削弱了大学生对个人行为方式的约束和控制。当大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以及压力时,很容易产生消极沮丧的情绪并感到绝望而难以自拔,进而采取自杀行为以求解脱。

(2)负面导向强化了大学生自杀行为的盲从和效仿。在信息化加速的背景下,很多大学生通过网络、新闻媒体获得过多的关于自杀方面的信息。媒体的报道越多,越容易对大学生产生误导,并且增加了大学生模仿的机率。近年来,个别大众媒体为了高点击率、高盈利而大肆报道。同时,媒体却忽略了自己的责任,也许正是因为这种报道,给了某个在生死边缘徘徊的大学生以不良暗示和感染,增加了大学生自杀行为的盲从和效仿,给社会带来了负面信息。

(3)全方位家庭教育的缺失是导致大学生自杀行为产生的根源。在家庭教育中尤其应该注重幼儿时期的德育教育。“如果说学校的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主体,那么家庭教育则是学校道德教育的奠基者。”④由此可见,一个人的人格形成大多在受教育时期。家长对于幼儿时期的教育大致有两种心态:其一,重视学前教育。其二,重视孩子的安全问题、身体健康状况,对德育、心理教育关注较少。西部高校学生的生源地大多来自西部省市,许多贫困家庭更多的是注重如何使家庭经济富裕起来,从而忽视了家庭教育。

3 缓解大学生自杀的应对策略

从上述分析上可以得出大学生自杀的原因涉及了多个方面,要做好防范工作,就要从根源抓起。构建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对大学生自杀起到缓解作用。

3.1 创建大学生的良好校园环境并体系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防止大学生自杀事件的发生,是每个高校的重大责任。创建和优化校园文化环境通过组织、指导大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潜力,磨练意志,培养自己广泛的业余爱好,并为自己找到合理宣泄的良好场所,消除孤单感和失落感,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⑤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能够有效引导大学生的发展方向,解决部分大学生存在的模糊认识。我们应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去,把相关信息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去,用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

3.2 通过家庭教育强化积极进取的价值观和心理素质

在教育方式上,父母应避免过度的溺爱和过度苛刻的错误教育方式,以平等的心态与孩子沟通交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独立性,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对于处于危机和转折期的青少年,父母更要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和引导。⑥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言行会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因此,家长要客观的评价任何事情,并以实际的行动告知孩子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进行身教示范,强化孩子的价值观和心理素质,促进孩子积极、健康的成长。

注释

①王艳之.大学生自杀态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7(8):750-751.

②朱智贤.心理学大辞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117.

③[美]卡耐基(Carnegie,D)著[M].李晨曦,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9.

④李建华.和谐社会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282).

⑤刘继红.广东高校大学生自杀预防与危机干预模式探讨[J].高教探索,2007(5):129-132.

篇8

论文摘要:电子商务在全球的快速发展表明,电子商务是赢得市场竞争能力的新手段,是实现信息共享和多赢的最快捷、最方便、最实用、最有效的手段。而人才在电子商务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加快培养大量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现代商贸理论和信息技术与商贸活动相结合的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步伐,是促进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本文就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培养电子商务人才进行了探讨。

1.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状况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各行业和各领域都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电子商务活动。电子商务是一种以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为支持的商务活动,其本质内涵是信息数据化的商务活动,而这一活动的组成要素是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三流的互动,构成了电子商务活动的内核。一般来说,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发展要经历四个阶段:连接到互联网企业信息;利用互联网进行网上营销;实现全流程的网上交易;将企业的业务迁移到互联网上,成为真正的网络型企业。因此,对人才的需求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目前我国企业多数正处在第二、第三阶段,对电子商务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原来那些仅具有技术背景的人才,或只懂商务的人才已经很难满足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需求。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正从网上信息、网上交易向与企业内部业务整合的方向发展。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也将从单纯的技术型网站建设维护人才向复合型的商务人才转变。

2.电子商务人才的特征

2.1 电子商务人才的实务性特征

电子商务是从网络和商务实践中发展起来的,而且还在不断的应用和发展之中,现有的电子商务理论还很难对日新月异的电子商务活动进行卓有成效的指导。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要突出实务性特征,要使电子商务人才能够迅速理解、适应和进入电子商务实务环境,能够熟练操作和运作电子商务活动,具有从实务中学习和进步的能力。

2.2 电子商务人才的复合型特征

电子商务人才是一种复合型人才,无论其侧重哪一方面,都应该拥有足够的技术和商务两方面的知识,懂得电子商务技术手段,能将商务需求转化为电子商务应用;要熟知一些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商务运作方式和模式,如供应链管理、虚拟企业、客户关系管理方式,以及网上商店、网上采购、网上银行、网上交易市场等电子商务模式。

当然,电子商务人才知识的复合型特征,决不意味着是一堆现有技术和商务知识的随意组合。电子商务人才的复合型知识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应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要在电子商务这种现代商务模式的基础上将整合起来,充分认识到他们掌握的决不只是用于应用或修补的工具,而是一种新的现代商务活动方式。因此,他们应当理解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商务组织、管理和业务方式及其特点,理解电子商务决不仅是商务手段和方式的更替,而是整个商务运作体系的变革,应该具有完整的电子商务观。

2.3 电子商务人才的多元化特征

由于电子商务的变革几乎涉及到人类经济生活的所有方面、所有层次,而每一个方面、每一个层次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要求电子商务人才具有不同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或者说需要不同的电子商务人才。因此,不能将电子商务人才简单地归为一个方面或一个层次;相反,必须充分认识到电子商务人才在方面和层次上的多元化特征。

3.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问题一:培养目标定位不准、方向不明

电子商务网站是一个开放的信息管理系统,这个系统大概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网络硬件层的基础上的电子商务。在这一层次,需要了解一般计算机、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及其它网络设备的功能,知道有关企业网络产品的性能,如思科;懂得路由协议,TCP/IP协议等,熟悉局域网知识,具备网络设计、安装、维护和管理的能力。第二层,实施软件平台的电子商务。这一层次,涉及服务器端操作系统、数据库、安全、电子商务系统的选择、安装、调试和维护。比如在微软的windows操作平台上,服务器操作系统目前有server2003;数据库有SQL Server;电子商务应用有commerce server、content management server;安全保证有ISA server等等。第三层,应用层的电子商务。这一层次,涉及商业逻辑、网站产品的设计、开发,比如界面设计,可能就需要涉及html、css、xml、脚本语言方面的知识,以及Dreamweaver,Photoshop等网页设计和图像处理方面的技能;或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第四层,运营、管理层的电子商务。在这一层次,涉及各类商务支持人员,如客户服务、市场、贸易、物流和销售等诸多方面。

许多学校在开设电子商务专业时缺乏严格而科学的论证,对电子商务概念的界定、理论体系、培养模式等方面缺乏理论研究和实践,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方向不明,不知道培养的是学术型的电子商务人才,还是技能型的电子商务人才;是网站设计和数据库维护等技术型的电子商务人才,还是网络营销、网络调查等商务型的电子商务人才。

应对策略:加强专业建设,准确定位培养目标

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具有多样性,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岗位群的电子商务对人才要求的标准及其类型是不一样的。因此,培养电子商务人才必须树立多元意识,注重培养多类型的电子商务人才。如前所述,电子商务网站包含四个层次,事实上涉及了计算机科学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等其它不同专业。有的学校贪大求全,把四个层次的课简单地放在一起,比如:第一层网络硬件层开设网络技术、计算机组成原理两门课程;第二层软件平台层开设数据库、数据结构等课程;第三层电子商务应用层开设网页设计、java语言等课程,第四层运营管理层开设物流、营销等课程。不同专业的课程胡乱“交叉”,结果学生学得一塌糊涂,弄得云里雾里不知所学。笔者以为,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应该定位在第四层。电子商务中关于技术层次的内容,限于了解、知道、理解,重点还应放在“商务”上。而“商务”的范围过于笼统。笔者认为,电子商务中的“商务”可以分成三个方向:企业行政管理方向、营销方向和外贸方向。

首先是企业行政管理方向。这个方向,就业行业广,各类企业都有需求。这个方向,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英语、计算机、亲和力、沟通能力等方面,对专业知识往往没有某个方面的“硬指标”。在这个方向,入门岗位包括办公室文员,销售、生产内勤,经理助理、文秘等。

其次是营销方向。电子商务要为营销服务。营销类的入门岗位很多,销售、市场、推广、公关、策划、广告、调研等,各类企业用人需求也都很多。电子商务毕业生进网络企业的市场部门,是个不错的选择。

第三个方向是外贸。在互联网上,买家卖家在网上可以很容易接触,这使进出口的机会大增。学电子商务为自己定位在外贸上,是一个可行的方向。

问题二: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由于人才培养目标方向不明、定位不准,导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出现盲目性,课程体系缺乏对培养目标的支撑,教学内容与就业岗位需求严重脱节。在课程建设上或注重电子技术内容,或注重商务教学,或把电子技术和商务课程简单叠加和重组,缺乏融电子技术与商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核心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往往是将传统的电子技术类或商务类课程内容进行简单的删减。

应对策略: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

中职学校应致力于电子应用管理人才的培养。对应用管理人才,要求能够承担电子商务系统建设中的数据采集和管理工作,运用电子商务工具和手段做好传统的业务,并利用网络环境开展产品的宣传和推广。应用管理人才的知识结构包括电子商务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术知识、经济贸易、企业管理、信息管理、网络营销等。与此对应设置的主要课程有:网络维护和管理、网页设计和制作实践、网络软件和硬件、网站策划和制作、网络营销、电子商务概论等。

在课程开发和设计方面,应基于工作过程来完成。根据特定情境,任何知识都可以被划分为“有效”的知识与“无效”的知识。如果知识的掌握者能够在实践中对其予以有效的应用,那么对其来说,这些知识就是“有效”的,如在设计网页时,关于排版的知识就是一种“有效”的知识,而有关企业管理的知识就是一种“无效”的知识。而只有那些“有效”知识才能称之为工作过程知识,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首先,电子商务工作过程知识是在电子商务工作过程中所建构的。其次,建构这类知识的过程对于引导劳动者达成工作目标、完成工作任务是至关重要的。最后,工作过程知识蕴含在电子商务工作场所的日常工作实践中。 转贴于

在职教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必须基于工作过程知识是一种“有效”知识这一认识。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教授给学生的知识都必须以工作过程知识为基础。应该强调的是在职教课程设计过程中,把工作过程知识作为一种概念性工具,设计一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教课程。必须按电子商务职业活动的内在逻辑顺序进行序列化,创设真实的职业活动情境。根据相同的职业教育情境,开发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

问题三:师资力量薄弱,整体水平不高

目前,中职学校从事电子商务教学的教师,基本上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由计算机专业教师转行而来,另一部分是从经济管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教师转行而来。他们基本上是通过自学、参加有关电子商务的研讨会或培训班获得这些方面的知识,因此,这两部分教师的知识结构都存在着缺陷,计算机方面转过来的教师对商务了解得少,懂商务的教师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又非常有限,更重要的是大多数教师缺乏在企业从事电子商务的实践经验。

应对策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素质高低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在建设电子商务专业师资队伍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组织相关教师参加有关院校及社会团体举办的培训班,或以进修方式攻读电子商务研究生课程:第二,组织教师参与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心得的交流活动,鼓励教师参加电子商务学术交流;第三,鼓励教师积极承担或参与电子商务课题研究;第四,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鼓励教师到电子商务企业挂职、参与企业电子商务项目研发;第五,制定和完善兼职教师聘用制度,支持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

问题四:实践条件欠缺,学生动手能力差

目前,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在学校内部使用模拟教学软件,通过模拟软件的操作,使学生了解电子商务的各个环节以及操作流程。但模拟软件的功能还不太完善,升级换代不及时,与电子商务的实际环境差距较大,显然,仅靠这种方式学生难以实现“零距离”就业;二是校外实习,主要是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实习的场所。但我国的电子商务还停留在较低的层次,国内真正实现网上交易、网上业务处理、网上支付的企业很少,所以学校要建立电子商务实习基地还比较困难。

应对策略:加强实践教学、大力推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电子商务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是电子商务条件下的商务实践,如网上市场调研、网络广告设计与实务、网络营销方案设计等;二是模拟电子商务全过程运作的实验,即电子商务模拟实验:三是电子商务系统设计与开发实验。目前,可以采取以下途径加强实践教学:第一,建立学校与企业之间密切交流、合作的机制,为学生提供电子商务实践机会;第二,建立校内电子商务专业的实验室。校内电子商务实验室至少具有两大功能:一是以电子为主演示商务流程的功能,使学生在掌握电子商务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对有些专业课程进行实际操作,二是初步模拟商务流程的功能,学生通过模拟教学软件来理解电子与商务的关系;第三,将一个教学班分成多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建立电子商务网站、开设网上商店,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积累从事电子商务的实战经验。

校企合作是实现学校、学生、企业三赢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可以在企业建立实训基地,教师可以在企业挂职锻炼,丰富实践经验。企业可以利用学校资源为企业进行岗位培训、产品开发和设计、市场调研等。学生通过在企业实习实训,可以提高操作技能,积累实战经验,有利于“零距离”上岗。

根据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加强校企合作:一是学校与实施信息化改造的传统企业或IT企业进行横向合作。学校为传统企业开发、建立电子商务应用系统,与企业合作开发电子商务项目,解决企业在电子商务中的实际问题,将IT企业的电子商务方案引入教学,让学生实习和应用;二是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节假日和毕业实习的时间到相关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提高其操作技能水平。如到大型连锁超市、物流企业、IT企业、局域网健全和网络技术应用广泛的企业参与企业电子商务业务活动;三是学校与企业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根据电子商务岗位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要求,学校和企业共同拟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培养电子商务人才。

参考文献

1、余绍军.我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期刊杂志论坛

2、杨丽光,张德军.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切忌急功近利.硅谷动力网

3、吴利萍,孙建.当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浅析.维普资讯网

4、芦阳.我国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就学网

篇9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压力 应对 心理健康

一、压力和压力源

心理压力是说由于个体在生活适应中的一种心理身心紧张的状态,源自于环境的要求和自身应对能力的不平衡产生的。心理学所说的压力,多数指被刺激、挑战与反应的相互关系,也许个体明知刺激情境具有威胁性、挑战性,但如果他的能力和经验足以克服困难,那么就对他不会构成压力。

压力源可以分为4类

心理性:心理性压力的发生,简单来说就是“要”和“不要”的问题,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满足基本需要与达成愿望的想法。如果这些需求的追寻遭受挫折,就会产生心理压力。

生理性:对于躯体产生直接性损害的刺激,如各种疾病、环境的噪声、温度的变化。

社会性:指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变化,广义的如政治动乱、战争、社会制度的变革等,狭义的如:工作环境的变动、家庭成员的生死别离等重大生活事件。

文化性:指迁徙、移民、或者跨国旅行时,因为生活方式、语言的不同而产生的适应性的压力。

二、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压力

大学生心理压力,是指有明显的压力感,并严重影响大学生正常学习和生活的一种心理状态。长期处于心理压力下的大学生,他们的心理、行为和生理都会遭到破坏,主要表现为心理上的焦虑、不安、压抑、担忧、无助感和缺少安全感;行为上的易激动、行为冲动、暴饮暴食或食欲不振、丧失学习热情、对生活没有信心、消极行为增多,心理压力已成为困扰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最不利因素。

(1)学习压力。学习是大学生的首要任务,大学生生活当中绝大部分的时间是在与学习打交道,所以由学习所形成的压力虽然强度不是很大,但是持续时间较长,对于大学生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据调察,有30%的被试者感到目前最大的压力是学习的压力。

(2)生活压力。大学生所缴纳的费用和上学花销在逐年增大,造成一部分学生尤其是一些贫困的学生和特困生的压力源。首先是生活上的窘迫感,还有对家人的内疚感,他们不想让家人替自己背包袱,可自己又无能为力。其次是与同学之间进行家境比较感觉内心的不公平、委屈、厌学等不良情绪。

(3)交往压力。部分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会出现自卑感,同学之间不经意的一句玩笑或者某种行为都会深深的刺伤他们的心灵,强烈的自尊渴望与脆弱的情绪、情感交织在一起。

(4)情感压力。情感生活是大学生活的主旋律之一,始终是问题的敏感点和多发点,在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群体中,情感危机引发的心理问题占到了相当高的比例,性和恋爱的问题处理不当,造成的后果极其严重。

(5)就业压力。就业就是大学生最为关注的一个话题,其产生的压力更大,涉及面更广,人才需求市场萎缩(或饱和)和大学生择业种类与择业地的过于集中,是造成了这种压力的根本原因。

大学生压力管理的应对策略

(1)确定一个自我激励的合理目标。由目标引起的心理不健康的问题,是目标缺乏、目标冲突、实现目标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大学生往往因缺乏目标而痛苦。合适的目标是符合实际,又能引起学习兴趣,提高自己的抱负水平的目标,最常见的错误就是确定了不切实际的目标,目标过高,难以达成,或者目标太低,没有激励作用。

(2)组织丰富的课余活动,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健康的课余生活可以愉悦身心、获得朋友、增进友谊,减少因压力导致的紧张感。因此,学校应多组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比如各种文体活动、学术讲座、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等,这样不仅使大学生锻炼了能力、拓宽了知识面,而且还能增强个体应对压力的自信和勇气,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

(3)合理安排生活任务。心理学家认为:生活任务就是指个体将目标转化为特定时期和特定背景下要完成的特定任务,这些目标对大学生来说具有时间性和情境性,个体在不同的情境下将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投向不同的目标。如果你有担忧或者困难的话,第一:你问自己:可能发生的最坏的情况是什么?第二:将你的精力和时间做最有效的运用,以改善你在心理上已经接受的那种最坏的情况,第三: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遇到困难时,亲人和朋友就是最好的精神支柱。

(4)制造欢乐的气氛,体验主观的幸福感。所谓主观的幸福感,就是人们对整体或者一段生活的满足感、快乐感。当大学生感到烦闷时,不妨吹吹口哨,或者听听旋律优美的音乐,也可以去购物,去看电影、小说、漫画,还可以自创舒适的环境,借此来体验主观的幸福感。

(5)适当的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是以某种心理的方式或者手段,将自己与现实的关系作出某种改变,使大学生做出某些改变,使自己容易接受,不至于引发大学生心理上的太大的痛苦,以保持心情安宁的一种方式。

(6)培养“压弹”素质。“压弹”原来是物理学的概念,泛指物体受压时的反弹,在心理学的概念中指的是个人在面临生活逆境、创伤、威胁以及在其他重大的压力和挫折时的反弹能力,在培养“压弹”素质的训练内容和方法上,一是大学生要创造和维持主观的幸福感和乐观态度,形成健康的认知因素,具有积极的性情,二是通过不断的自我鼓励和肯定,并提供克服困难的榜样,培养大学生自信乐观、积极主动、表达自如、风趣幽默等人格因素,三是学习一些应对策略,帮助自己缓解压力,更好的解决问题。

(7)必要的心理咨询。目前许多高等院校都设立心理咨询中心来处理学生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它一方面是高等学校学生部不可缺少的服务机构之一,另一方面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危机预防和个案的解决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实压力并不可怕,只要准备好了去面对它、应付它、压力就会变成动力,而且当压力接触时,带给你的就是成长的喜悦,大学生应该认清自己的价值,相信自己的能力,增加自信心,能够承受打击和勇敢面对压力,这样会让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实美好。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产科卫技人员;基层;现状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unty town of obstetric health technical personnel

Li Shu-Xian

(The Maternal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of Guangxi Province, Qing Zhou City 535000)

【Abstract】Objective Learn Qinzhou city and county township status obstetric health technicians, explore coping strategies. Method Qinzhou city and county township on an area of health care institutions issuing questionnaires, surveys reported. Result Qinzhou primary obstetric health technicians titles low, Less educated, Low seniority, Inadequate staffing, the loss quickly, work overload. Conclusion Government should strengthen the building of grassroots obstetric personnel, Stable personnel, improve obstetric service capabilities, For the majority of women to provide more high-quality medical services.

【Key words】Obstetric health technicians; Grass; Status quo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022-01

近年来,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施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但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数量不足、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定等问题比较突出,已成为制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改善服务和提高水平的“瓶颈”[1]。而产科工作具有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和技术的高风险性,要有与其功能、任务和规模相适应的人员队伍,才能保证服务质量,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同时,产科卫技人员还承担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孕产妇保健项目、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妇幼项目,包括 “降消”项目、“增补叶酸”项目、“两癌”检查项目和实施广西医改母婴健康 “一免二补幸福工程”( 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农村孕妇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补助) 和 “地中海贫血防治计划”项目。而我市基层产科卫技人员队伍的数量、质量及结构等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妇女健康需求。本文通知调查本市县镇级产科卫技人员现状,分析其学历、职称、年龄结构等情况,探讨应对策略,为行政主管部门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本调查由课题组设计调查表格,采用EXCEL2003建立数据库,由市卫生局分发到各县镇级全部医疗保健机构,各相关单位按照数据软件要求输入数据,共发放75个单位(县级单位13个,镇级单位62个),并全部回收。收集的数据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2012年钦州市妇幼卫生年报表显示,我市人口已达397万,其中15~49岁育龄妇女83万,产妇数74485人,在县级医疗机构分娩26876人,在镇级医疗机构分娩45654,县镇两级分娩占全市分娩人数的97.38%;县镇级全年急诊人次24.8万,产科急诊工作量4.6万,占县镇级急诊人次的18.55%;县镇级全年门诊人次287.4万,产科门诊工作量44.9万,占县镇级门诊人次的15.62%;编制床位1151张,实际开放床位1405张。

产科在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处于一个特殊的地位,具有职能特殊性,服务群体特定性,服务高风险性等特点;其工作量大且涉及面广,尤其是县镇级产科人员,除了肩负着基层广大农村妇女医疗、保健、康复等工作外,还要承担对镇、村级妇幼人员的培训、技术指导等工作;而且,随着医改的进程、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促使妇女人群的健康需求大量释放。从本市基本情况来看,产科门、急诊诊疗人次占县镇级全年总工作量的1/5~1/6倍,每年还要接受七万多孕妇安全分娩及新生儿的降生,同时还要完成妇幼卫生保健服务项目工作。但是县镇级产科卫技人员仅有957人,产科的工作内容及服务范围已远远超出其工作限度和强度。

2.2 产科卫技人员类别、学历及职称构成比见表1

21.84%为未定职。说明我市县镇级产科卫技人员队伍年轻,职称结构不尽合理,缺少具有医疗实践经验的中级职称及中坚力量。

学历结构代表了卫技人员受教育的程度。卫技人员的学历越高,所具有理论的起点越高,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就越大。学历方面:本科占18.91%,其中59%为成人本科,专科占44.2%,其中44.23%是成人专科,中专占36.89%。

全市县镇级产科卫技人员队伍, 34岁以下,占79.73%; 35~45岁,占14.73%; 45岁以上,占5.54%。年龄结构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

服务年限在10年内者占70.32%,11~20年者占20.90%,21年以上者只占8.78%。服务年限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卫技人员的临床经验。

2.4 产科卫技人员流失情况:2012年产科卫技人员流失共65人,占产科卫技人员总数的6.79%(其中:执业医师14人,执来助理医师18人,助产士12人,护士21人)。

我市县镇级产科卫技人员面临着人才流失严重的困境,很多高素质、高水平的卫生技术人员纷纷离开原单位,谋求新发展,这对基层医疗单位的发展极为不利。

3 对策与建议

3.1 加大投入、改善待遇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卫生投入机制,县级财政卫生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使县级财政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进一步改善县镇医疗卫生工作条件。设立县级卫生人才培养培训专项资金,确保培养培训工作有效开展。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实行以服务质量及岗位工作量为主的综合绩效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有效调动医疗卫生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落实医务人员的社保待遇,努力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

3.2 建立协作关系,开展对口支援。市级医疗卫生机构要与县镇级单位建立长期对口协作关系,实施对口帮扶,帮助受援乡镇卫生院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援赠医疗设备,改善就医环境,开展业务技术培训,使受援单位的医疗业务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都有一定的提高[2]。

3.3 加强业务培训。基层医院的产科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应立足于基层的需要,根据工作需求来开展培训项目,尤其应注重危重症的识别、转诊和处理能力培训。国家财政拨款及政策支持,每年选派一定数量产科医生到省市级进行免费培训。

3.4 其他政策。对于志愿到县级以下基层医疗机构就业三年以上的高校医学毕业生,享受国家关于鼓励和引导到城乡基层就业的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等政策。对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人员,政府提供生活用房或给予相应补助。

综上所述,我市产科卫技人员整体结构不尽合理,队伍不够成熟,卫生主管部门应了解基层产科卫技人员现状,加大投入,制定相应政策吸引及培养优秀产科人才服务基层;加强基层产科卫技人员技能培训,为广大妇女提供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保健服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