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测算方法范文

时间:2023-07-06 17:42: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投资测算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投资测算方法

篇1

关键词:农业投资;基准收益率;HCOR

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4-0034-04

一、前言

“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进一步规范了政府、企业的投资行为及其监督管理的方式,确立了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尤其是对企业申报的项目采取审批、核准和备案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了企业投资决策的自,因此在项目前期的投资分析中,作为财务评价的重要参数之一的基准收益率的测算和选取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判断项目财务可行与否的基准。本文就是以农业投资项目为例,着重介绍农业投资项目基准收益率HCOR的测算方法及应用分析,希望企业在投资农业项目时有所借鉴。

二、企业农业投资项目HCOR的测算

(一)企业农业投资项目基准收益率测算模型分析

为解决投资项目行业基准收益率确定的及时性问题,笔者总结多年投资工作经验结合国内外投资理论,把农业投资项目的基准收益率 ( 折现率)测算主要模型归纳为三类:综合资金成本测算法、德尔菲法、项目模拟与统计分析法。在日常的基准收益率测算中的主要采用综合资金成本测算法,本文在测农业投资项目的基准收益率时也采用此法,所以重点介绍一下综合资金成本测算法。

综合资金成本估算法即加权平均资金成本估算法,是一种在市场经济国家中企业长期进行直接投资决策时,测算基准收益率所采用的最普遍的方法,筹资的方式很多,不同的筹资方式和结构带来的资金的成本有高有低。企业的资本构成可以分为债权资金和权益资金两大类,债权资金又可分为长期借款和企业债券两大类,权益资本既可以通过留存收益在内部筹集,也可以通过出售普通股股票在筹集,因此权益资本可分为普通股和留存收益,下面就从这几个因素来说明。

1.银行借款

税前资金成本:Kd=i

税后资金成本:Kd=i(1-t)

其中,i为贷款的年利率;t为所得税税率。

由于在实际中,贷款利息被计入所得税前成本中可抵消所得税,因此,从借款的角度,可以将其看做降低银行贷款的成本。

2.发行债券

发行债券的成本主要来自债券利息和筹资费用,其公式如下:

KB=

其中,f为债券筹资费用率;i为债券利率。

如果债券是溢价或折价发行的,则发行的差额应该按年进行摊消,公式如下:

KB=

其中,B0为债券的票面价值;B1为发行价;n为债券的偿还年限;F为债券发行的筹资费;I为债券年利息。

3.普通股资金成本

对于普通股持有者来说,它仅是一张凭证,而且收益是多变的,从概念上来说,其资金成本是股东投资期望得到的最低收益率,该收益率有股东在股票市场上根据股票价格和预计的每股红利,以及公司风险状况所作的选择来反映。

KS=+G

其中,D0为基期预计年股利额;P0为普通股筹资额(基期市场价,即票面值);f为普通股筹资费率;G为预计每股红利的年增长率。

4.吸收直接投资

吸收直接投资虽然在企业经营期间不必归还本金,但经营者有责任保证按出资额分配利润,以满足投资股东的盈利期望(或机会成本)。这些直接投资包括吸收投资合伙人的投资资金和企业再投资资金,后者包括法定盈余公积金、未分配利润、企业提取的折旧费、摊消费和符合会计制度规定可以用于再投资的资金。这些资金作为公司权益的一部分,属于业主或股东,但未以股利形式发放,保留在公司内的资金。表面上,它是不需要支付成本,但是实际上也有企业和股东所期望的收益率的问题,同时,使用其从事投资活动时存在着资金的机会成本问题。

可以比照普通股资金成本法:

Kr=KS

根据机会成本的原理,如下:

Kr=

其中,R为保留利润向外投资预计可以获取的利润率;f为手续费率;t为投资者应缴纳的所得税率。

5.加权平均资金成本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eighted Average Cost of Capital ,WACC)是以各种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重为权数,对个别资本成本进行加权平均确定的综合资本成本率(Overall Cost of Capital),即企业全部资本的总成本。通常由个别资本成本率和各资本权重两个因素决定,其计算公式如下:

WACC=Ki×Wi

其中,Ki为第i种资本成本;Wi为第i种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重,即权数。

(二)企业农业投资项目HCOR的测算方法及应用

企业农业投资项目的风险与公司现有业务的平均风险相同时,才能利用企业的资本成本作为项目的HCOR,否则我们要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如果项目提案的风险高于公司现有业务的平均风险,我们可以在该利率上加一个附加的风险调整量来说明项目的附加风险。因此,在确定企业农业投资项目的基准收益率的时候,企业资本成本的估算是基础和前提。

第一步:自有资金的资金成本

企业自有资金可以理解为企业的再投资资金,它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积累起来的资金,是企业权益资本的一部分,表面上看不存在实际资本,但是用这部分资金进行投资要考虑机会成本,但当自有再投资资金只是项目总投资的一部分时,为了便于分析,可以将再投资资金视同于新增普通股本资金,即用股东期望的最低投资收益率来分析,因此可以按照2、1、(4)的公式进行计算,这将放在第三步处理。

第二步:借贷资金的资金成本

借贷资金的资金成本的计算方法按照2、1、(1)的公式来计算,相关利率可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中查到。结合农业投资项目的具体情况,本文取5年以上为基准,取均值为8.92%,银行贷款利率为单利,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在计算过程中对其进行复利调整,项目的时间周期一般都在五年或者五年以上,因此可以认为计息周期为一年,此时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是相等的。其次,现代农业企业所得税税率取25%。利率的相关转换公式如下:

复利与单利的转换:

I=(-1)

其中,I代表复利的值;i代表单利的值;n为时间区间。

K′d=-1=-1≈7.66%

以上是税前的情况,实际中,由于贷款利息被计入所得税前成本中,可产生抵税作用,因此公式变换如下:

Kd=(-1)(1-t),其中t为税率。

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的转换:

Reffective=(1+)n-1

n为一年中计息次数;Reffective为实际利率或有效利率(Effective interest rate);Rnominal为名义利率或年利率(Nominal interest rate)。

以上是离散式的,当计息期趋向于无穷小时,离散式实际利率可以转换为连续式实际利率,当然这种更多体现的是理论上的合理性,转换如下:

Reffective=(1+)n-1=eRnominal-1

第三步:权益资金的资金成本

权益(股本)资金分为优先股和普通股,由于优先股在国内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中数量少,而且不多见,故不予考虑。普通股股东收入是不确定的,故其资金成本较难计算,本文采用的是CAPM模型进行计算,其中无风险投资收益率采用政府发行的相应期限的国债利率,取五年期国债利率为6.省略)得出农业上市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取近似值为2.61%。行业风险溢价通常可以借鉴美国的市场风险溢价然后进行调整,或者利用历史市场数据估计市场风险溢价,本文结合二者综合确定。回顾已有对美国的市场风险溢价的估计结果,美国各大投资银行和评估机构对美国市场风险溢价的估计在4.0%~5.0%之间,同时Stern Stewart的研究表明美国股市的市场风险溢价有下降的趋势,故取美国的市场风险溢价为4% 。事实上,如果我们认为美国市场为成熟市场的代表,则中国的市场风险溢价就等于美国的股权风险溢价加上中国股权的国家风险溢价。中国股权的国家风险溢价可以参考Damodaran的估计结果,为2%。从而中国的市场风险溢价为6%。鉴于农业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的偏低的事实,行业风险溢价可以把估计值下调1个百分点。

Ke=Kf+β×(Km-Kf)=6.34%+0.8162×5%=10.241%

K′d=-1=-1≈8.62%

第四步:资金权重

从农业企业的角度,可以采用行业统计均值,但在具体项目中,可以依据项目的具体状况分配权重进行计算,这里采用的是行业的统计均值,可以得出权益资本权重(,)取近似为38.63%。

第五步:计算WACC及行业基准收益率

计算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如下:

WACC=Ke+Kd

第六步:通货膨胀因素的考虑

包含通货膨胀的折现率(HCOR i n f)的计算公式:

HCOR i n f = HCOR+f+HCOR×f

其中,f为通货膨胀率;HCOR为不变的基准收益率,即与不变(价格不变,无通货膨胀)货币流量相关的折现率;HCOR i n f是包含通货膨胀因素的折现率。

转换公式为:i′=-1=

其推导过程:P=F=P′=F′=F×

其中,i′为实际利率(不包含通货膨胀因素);i为市场利率(包含通货膨胀因素)。

基于CPI的通货膨胀率均值为2.16%(根据2000―200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变动情况求得均值,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stats.省略/tjgb/)。

本文为为保持口径一致,设定基准收益率时应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在评估中考虑通货膨胀因素,首先要选定基年,基年可以任意选定,通常在投资评价中选投资零年,然后根据相对于基年同等货币购买力的原则,剔除各项收入或支出中的通货膨胀因素,再进行等值计算,我们通常可以利用以下公式:

F′=F

其中,F′为同一时点并相对于基年同等购买力的不变值;F为某一时点的当年值;f为通货膨胀率;n为当年与基年的时间间隔。

第七步:计算结果

对于非上市公司的资本成本,通过资本结构的调整来拟合,计算如下:

=≈1.59,β无杠杆==≈0.37,

根据具体非上市企业的情况进行调整后的β值为:

β=β无杠杆1+(1-T)=0.381+(1-0.25)≈0.49

名义Ke=Kf+β×(Km-Kf)=6.34%+0.49×5%=8.79%

通过以上分析,便可以列出如下表格进行计算:

三、结论

1.这个计算结果并不是基于具体项目情况来计算的,而是从参数的角度,通过农业企业的统计数据来测算的农业类企业投资项目的财务基准收益率。对于农业企业的具体投资项目,这个参数是可以结合企业自身的状况按照这个方法和路径进行调整,从全行业的角度,可以取值7%~8%作为一般性基准,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企业投资项目采用行业基准并不一定合适,行业基准存在的必要性在于其反应的国家政策导向,只能为投资决策提供了辅指标。

2.在测算HCOR的时候如何考虑税费问题非常重要,而且和项目评估的过程联系在一起,而且这部分的争议较大,可以参考《参数》(第三版)中的做法,分别测算出融资前税前的财务HCOR和税后的HCOR,这里的税前税后的税指的是企业或项目的所得税。

3.借贷成本的税后成本可以方便计算,因此可以方便计算税后HCOR,但是对于税前HCOR的计算存在困难,因为通常认为税后成本的权益资金成本没有办法折算成税前值。在计算过程中,考虑了企业税率以及国内通货膨胀的因素,因此利用此参数进行农业项目财务评价的时候,在成本以及收益的估算上可以根据文中的方法选择使用。

参考文献:

[1]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农业部规划设计院,等.农业项目经济评价实用手册:第2版[K].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7.

[2]H.克雷格.彼得森,W.克里斯.刘易斯.管理经济学:第3版[M].庆,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10.

[3]戚安邦.项目论证与评估[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2.

[4]詹姆斯•C.范霍恩,小约翰•M.瓦霍维奇.财务管理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5]刘天福,姚君泽.农业可行性研究[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3.

[6]赵国杰.技术经济学[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6:6.

篇2

关键词: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测算;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240;F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0-0071-02

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力资本同物质资本一样,对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生产要素。计算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前提是测算出人力资本存量。古今中外的学者对人力资本存量测算的方法很多。本文通过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对三种常用的人力资本测算方法进行归纳和比较,分析各类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对选择合适的人力资本测算方法有一定意义。

一、人力资本的概念

美国Schultz系统阐述了人力资本,并提出人力资本的概念: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上的生产技术、健康和知识[1]。Becker将人力资本定义为才干、知识和技能,还包括时间、健康和寿命[2]。Pantzalis和Park提出,人力资本指的是知识、技能和经过教育、培训从而使人能够高效率完成工作的才能[3]。Wright、McMahan将企业的人力资本分为个体人力资本和群体人力资本[4]。

在我国学者中,王勇将人力资本定义为企业成员的知识和技能[5]。邓玉林认为,人力资本是劳动者身上体现出来的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能力、技能和知识;陈关聚将人力资本定义为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工作能力和健康的价值总和。

通过古今中外学者对人力资本概念的研究总结,本文对人力资本的概念归纳为,通过后天对教育、医疗保健、实践经验、培训的投资,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能带来经济价值的知识、健康和技能的总和。

二、人力资本的分类

与人力资本的概念相比较,古今中外的学者对人力资本的分类研究有所欠缺。笔者通过对研究文献的梳理,对人力资本的分类归纳如下。

外国学者中,Becker将人力资本分为一般人力资本和特殊人力资本,特殊人力资本又分为特定企业人力资本和特定行业人力资本;Gibbons将特殊人力资本又划分为特定企业人力资本、特定行业人力资本和特定任务人力资本。Phan和Lee将人力资本划分为企业特定人力资本和非企业特定人力资本;Pennings等人将人力资本划分为企业家人力资本和雇员人力资本。

我国学者中,李红霞、席酉民将人力资本划分为劳动型、技能型和信息型人力资本;张志宏将人力资本划分为技能型、管理型和简易型三种;刘剑熊将人力资本划分为两种,企业家人力资本和对应的非企业家人力资本;李平认为人力资本划分为三种,包括企业家人力资本、员工人力资本、团体人力资本。

三、人力资本的测算

(一)成本法

成本法测算人力资本建立的基础是:知识和技能是构成人力资本的重要因素,为获得知识和技能支出的总投资费用对人力资本进行估算。Schultz(1961)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总成本的货币折现值对人力资本存量进行估算。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的投资总成本包括学校教育投资、卫生保健投资、在职培训投资、劳动迁移投资和成人教育投资。

(二)收入法

收入法测算人力资本建立的基础是:通过计算人力资本获得的收入价值对人力资本进行测算。收入主要来源于工资和薪酬。收入法的关键在于如何确定收入增长率和折现率。李海峥用劳动生产增长率代替实际收入增长率预测未来收入。另外,不同国家由于受许多因素包括政策、环境等的影响,工资水平不同,用收入法测算的人力资本就会有偏差。

(三)受教育年限法

受教育年限法的建立基础是将人力资本的主要构成要素中的教育要素作为构成人力资本最重要的要素。这种方法的使用步骤是,首先,将研究对象的受教育程度进行划分,基本上分为文盲和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五类;其次,将这五类受教育程度设置相应的受教育年限,分别为16、12、9、6、3,给予受教育年限相应的权重值。 受教育年限法对人力资本存量的计算公式为:

人力资本总存量

人力资本水平=H/就业总人数

H1、H2、H3、H4、H5分别表示大专及以上学历、高中、初中、小学、文盲和半文盲的人数。

结语

通过对人力资本的测算方法进行归纳,建立表1,对三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各类方法的优劣,对选择合适的人力资本测算方法有很好的指导方向。

参考文献:

[1] Schultz,T.W.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1,51(1):1-17.

[2] 加里・贝克尔.人力资本理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

[3] Pantzalis,Park,D.Harold Doty.Adapting Human and social capital to Impact Performance: some Empirical Findings from the U.S

[J].Personal Banking Sector. Journal of managerial issues,2009,21(1):36-57.

[4] Wright P M,McMahan GC.Exploring human capital: putting human back into 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J].

篇3

关键词:资本存量 永续盘存法 改进

中图分类号:F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5-073-02

关于当代中国及地区经济的很多实证研究中都需要计算资本存量K这个指标,特别是关于经济增长、投资效率和TFP的研究,所以确定资本存量K显得尤为重要。

在关于中国资本存量的相关研究中。众多学者几乎都采取了各自不同的测算方法,而他们所得出的数据间却又存在很大的差距。K测量的不准确必然会影响到后续研究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所以尽量完善测算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众多学者在对资本存量的估算过程中,应用最多的方法之一是“永续盘存法”,笔者在学习资本存量估算K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在测算时,特别是对地方经济进行研究时,应用简单算法还有一点可以改进的地方,在这里写出来以便共同探讨改进。

估算资本存量的方法主要有1951年戈德史密斯(Goldsmith)开创的永续盘存法和1995年乔根森(Jorgenson)提出的资本租赁价格度量法。用永续盘存法计算资本存量能够充分利用较长时期连续的、相对可靠的投资统计资料,并可以任意选用某一存量资料较为齐全的年份作为基期往前或往后逐年递推,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OECD定期公布10个成员国的资本存量数据,就是利用永续盘存法得到的。

永续存盘法的具体步骤包括:通过普查或根据一定的假定,估算出某一计算基期的全社会资本存量;取得各年份产业部门的投资数字,并将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各年投资额分别换算成按可比价格计算的投资额;按每年投资额中各类资产的投资构成,以专门调查测算的各类资产平均使用年限(从投入使用到完全报废的时间)为依据,测算出每年资本报废的价值,并予以汇总;从历年投资额中扣除报废总值,得出各年资本的实际增量;根据上年资本存量加本年资本增量等于本年资本存量的原理,推算出历年资本存量的数字。

用公式简单表示就是:

K1=K1-1+It-D1=Kt-1+I1t=Kt-1+I1-FCt-1×δ (1)

其中,Kt、Kt-1分别表示第t年和t-1年的资本存量,It、I1t、D1表示第t年投资、净投资和折旧,FCt-1表示第t-1年的资本存量,δ表示折旧率。目前关于我国历年资本存量估算的研究大都是在永续盘存法的基础上,根据各自研究的需要,采取了一些替代方法和不同的指标进行的。

关于资本存量的计算,目前的焦点是中国资本存量的计算,而地方资本存量的计算研究较少。本文试图在分析比较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简单计算方法,对地方资本存量的估算提出一点改进意见。

一、已有的研究成果及比较

在对我国历年资本存量进行估算的研究中,

张军扩(1991)、贺菊煌(1992)、Chow(1993)的工作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沈坤荣(1999)、胡鞍钢(1999)、王小鲁和樊纲(2000)、邹至庄(2000)、王金营(2001)、张军(2002、2003)、李治国与唐国兴(2003)、何枫(2003)等也是比较有影响的。总体来看,已有研究的主要估算步骤为:估算基期年的资本存量;估算各年资本存量的净增加额(本年资本存量增加额扣除上一年固定资本存量折旧额);在基期资本存量的数据基础上,逐年累计各年的资本存量净增加值,从而得到以后若干年份的资本存量。

这一过程涉及四个关键变量:基年资本存量K1的估计、当年投资It或净投资It′的选取,各年资本折旧率δ的选择、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的确定。由于各学者对资本存量的前提假设、估算方法以及选取指标不尽相同,因而所得出的结论相差较大。综观已有的研究,其差异也主要围绕这三个步骤所涉及的四个重要变量展开。

(一)关于基期资本存量K1的确定

大多数学者的研究选定1952年或1978年为初始年。

张军扩(1991)采用美国学者珀金斯(1989)的假定(我国1953年的资本存量与国民收入比为3),推断1952年的资本存量为2000亿元(1952年价)。王金营(2001)、何枫(2003)也沿用了这一假定,推算出了1952年的资本存量。

贺菊煌(1992)分别估算了生产性资本和非生产性资本存量。他假定的前提是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相对的稳定性,直接依据相应年份的积累数据,推算出1964年的生产性资产以及1990年住宅价值,并假定该年住宅价值占非生产性资产价值70%,估算出当年的非生产性资产价值;然后,他在这两个数据的基础上推算其他年份的资本存量数据。这一研究结果也被张军(2002)所采用。

Chow(1993)对积累数据的处理则比较细致。他假定1952年农业产出340亿元中,土地、资本分别贡献40%和25%,两者的年贡献率均为19%,从而得到农业的初始资本存量,再加上其他部门的资本存量,得出1952年包括土地在内的资本存量为1750亿元,若不包括土地则为1030亿元(1952年价)。为了避免资本存量初值估算不准确影响对总量生产函数的估计,他还把资本存量初值范围定为1550亿至1950亿元。此后,李治国和唐国兴(2003)直接采用Chow(1993)的1978年年末资本值为初始资本量。

胡鞍钢(1999)只估算了1978年我国固定资产存量为5500亿元(1978年价)。同时如果假定1978年固定资本存量是GDP的1.5倍,也可得到相近的结果。张军和章元(2003)则利用上海市的历史数据、全国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原值和净值数据,并在考虑农业资本存量后,分别测算出若干个1952年我国资本存量估算值,选定800亿元(1952年价,不包括土地)为1952年我国资本存量。

可以看出。这些研究中关于初始年份资本存量值的估算方法很不一致,估算的数据差异也很大,这为利用估算的数值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带来了困难。

(二)关于当年投资lt或净投资It′的选取

张军扩(1991)、贺菊煌(1992)、Chow(1993)都采用积累来表示新增净投资。但随着我国统计体系的变更,1993年起统计资料不将公布积累数据,这给后续的研究带来了困难。邹至庄(2000)依据国民收入核算原理,“从1978年价的官方实际GDP数据中减去实际消费和实际净出口,

得到实际总投资”,并将实际总投资乘以当年净投资与总投资之比,得到实际净投资。与此同时,张军和章元(2003)发现“积累”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主体是一致的,他们利用生产性积累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54―1993年以来的增长率波动的相似性,并假定两者增速基本保持一致,拟合出1993年以后各年的生产性积累。

另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王小鲁,他直接使用统计年鉴中的固定资本形成,在数据衔接上就显得比较勉强。

(三)关于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的折算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大多数学者都是用其他的指数来代替。Chow(1993)使用积累隐含价格指数。他发现1952―1983年该指数基本不变,于是从1984年起对积累进行平减。在随后的研究中,他又利用国民收入恒等式得到实际净投资序列,从而折算出1978年以来的投资隐含平减指数,并认为这一指数比较稳定。此外,李治国和唐国兴(2003)、张军与章元(2003)还利用上海的数据拟合出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以此取代全国指数。不过,目前学术界最为常见的做法是以GDP平减指数来代替,如王小鲁(2000)即是采用此种方法。

(四)关于资本折旧

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折旧的估算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方法。一种是根据官方公布的折旧率或折旧额进行估算。如邹至庄(2000)利用国民收入恒等式算出1978~1982年的折旧额,再进行调整,然后又汇总各省折旧得到1983―1998年全国折旧额,从而得到1978―1998年的折旧。他的数据和方法基本为李治国和唐国兴(2003)所采用,后者还指出利用国民收入恒等式推算折旧会产生数值高估问题。另一种是按照自己提出的折旧率进行估算,如王小鲁(2000)统一使用,5%的折旧率;王金营(2001)考虑了不同时期固定资产投资领域和技术进步的影响,提出固定资产折旧率在1952―1977年、1978―1990年、1990年以后分别为3%、5%、5.5%。与此不同的是,张军扩(1991)、贺菊煌(1992)、Chow(1993)及张军(2003)采用积累额作为资本存量净增加额,因而完全避开资本折旧问题。鉴于折旧核算的困难,沈坤荣(1997)、何枫等(2003)索性忽略了折旧问题。

二、对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计

关于初始年份的选择,在这里考虑到资本存量K对经济研究的意义以及数据获得的难易程度,选定1978为初始年;为了简化,统一选取全社会固定资本投资作为当年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的折算,则采用目前学术界最为常见的做法:以GDP平减指数来代替;资本折旧采用王小鲁(2000)提出的折旧率计算,统一使用5%的折旧率。

(一)已有研究成果介绍

大多数学者在估计各省资本存量K的时候,假设全社会固定资本投资时间序列可近似用式(1)表示:

I(t)=I(O)eλt (2)

那么第一期的资本存量可以用式(2)求出:

K(1)[I(t)dt=I(0)eλ/λ (3)

用δ表示折旧率,则资本存量可以用式(3)求出:

K(t)=K(t-1)(1-8)=I(t) t=2,3,4,……,23 (4)

(二)估算方法的改进

仿照大多数学者的估计方法,用每年的投资来估算固定资产存量。假设投资按指数的形式增加入,如(2)式。其中,λ是投资的增长率,I(t)是第t年的投资,运用Chou(1995)的方法,假设第一期的资本存量是过去投资的加总,选择一个固定的折旧率5%做如下迭代:

K(1)=K(0)(1-δ)+I(1)

=K(-1)(1―δ)2+I(0)(1-δ)+I(1)

=K(-1)(1-δ)1+t+I(-t+1)(1-δ)t+I(t+2)(1-δ)t-1+…+I(0)

=K(-t)(1-δ)1+t+I(0)eλ((1-δ/eλ)t+(1-δ/eλ)t-1++1)

1-(1-δ/eλ)t-1

=K(-t)(1-δ)t-1+I(0)eλ―――――

1-l-δ/eλ

所以当t∞时,K(1)=-I(0)eλ/1-(1-δ)eλ,这就是第一年的资本存量。

其他数值的计算方法同上。那么K1计算的微小改进,对于计算的资本存量数据走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改进后的计算方法使得计算出来的结果是一条光滑的指数形式曲线,符合实际经济增长的发展规律。通过图形表现如下:

(三)关于中国资本存量K1的估计

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0,使用的计算软件是Eviews3,1,通过计算得出I(0)=874.792749,k=0.103578,应用公式计算出K(I)=6762.60,其他年份的全社会资本存量应用递推公式K(t)=K(t-1)(1-δ)+I(t)(t=2,3,……,32)计算。

具体数值如下:

三、不同估算方法数值的比较

根据已有计算,我们将贺菊煌所测算的1990年不变价用我们上文所估算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折算成1978年不变价为2014亿元。他们的计算结果比较如下:

上面的对比说明他们估算结果之间的差距很大,这也和国家的经济形势比较复杂有关,因此在计算方法上进行不断改进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在估算资本存量的过程中所考虑的因素相对简单,避免了应用永续盘存法在后续的估算过程中出现拐折情况,同时也没有出现极值,因此我们认为使用这一方法进行估算固定资本存量,特别是估算地方固定资本存量的时候,不仅简单而且实用。

参考文献:

1.张军扩“七五”期间经济效益的综合分析――各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测算[J].经济研究,1991(4)

2.王金营.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证[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1

3.何枫等.我国资本存量的估算及其相关分析[J].经济学家,2003(5)

4.贺菊煌.我国资产的估算[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2(8)

5.chow.Capital Form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J].QuanerlyJoumal ofEconomics,1993(8)

6.胡鞍钢.中国:不平衡发展的政治经济学[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

7.张军,章元.对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计[J].经济研究,2003(7).

8.邹至庄.2010年我国经济增长前景[A].快速增长没有终结――中外专家看中国经济增长潜力[C].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篇4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影响因素;潜力测算;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 F323.24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03.015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如何在保证经济建设占用耕地的同时,有效增加耕地面积是摆在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自1998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一次将土地整理以法律形式明确提出以来,国土资源部相继颁布十多个关于土地整理的专项政策文件,对土地整理工作的进行更科学的指导。2009年国家推出了“万村土地整治示范工程”,至年末,我国共完成土地综合整治项目23 523个,整治总规模874 610.30 hm2(其中,土地整理规模143 933.76 hm2,土地复垦规模699 801.48 hm2,土地开发规模30 875.05 hm2),通过土地综合整治新增耕地面积268 966.51 hm2,土地综合整治取得良好效果[1]。农村居民点整理作为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有效增加耕地面积和满足建设用地指标需求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地进行农村居民点潜力分析是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依据,应引起广泛关注。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是指在现有的经济水平下,通过对农村居民点进行整理,改变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布局及土地利用结构,实行迁村并点等,可以直接或变相增加农用地和建设用地面积[2-3]。

1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影响因素

1.1 整理项目的资金供给状况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资金投入量大,如何保证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持续的资金供给是目前摆在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中的难题。改变以往单纯依靠政府资金投入的传统观念,开辟多元化融资渠道,坚持政府投入体现公益性、企业和个人投资体现有偿性原则,广泛吸引企业和个人投资。张清军等[4]对影响河北省农村居民点整理因素进行研究,并指出资金供给状况是影响河北省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重要因素。

1.2 农村居民点利用现状

合理进行农村居民点利用现状评价是科学进行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与项目方案选择的重要前提[5-9]。农村居民点现状情况较好则整理潜力相对较小,反之,整理潜力则较大。

1.3 国家对于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指标规定

国家对于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指标规定直接影响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测算。指标越小,则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越大; 反之, 指标越大,则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越小[10]。

1.4 农民的意愿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一项涉及千千万万农民利益的系统工程,农民是否愿意并且支持农村居民点整理直接影响到该项目各项工作是否能够顺利开展,将会对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最终实现产生影响。杨庆媛等[11]以西南丘陵地区为例,提出了农村人居环境美化意识需求以及农民意愿是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驱动力之一。

1.5 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的影响

农村居民点不同的整理模式,其整理潜力也不同,由于农村长久以来采用庭院结构,人均居住面积较大,采用向城镇集中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会使得人们的人均居住面积大大减少,因此,采用向城镇集中的整理模式远远大于其他整理模式[12]。

2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面积测算方法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分两大步骤:第一,选取适当的测算方法进行初步测算;第二,在初步测算的基础上进行结果修正。

2.1 初步测算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基本方法包括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法[13-17]、户均建设用地指标法[18-19]和农村居民点内部土地闲置率法[20]。这里主要介绍一下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法。

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法是计算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常用的基本方法之一,但由于该方法在进行潜力测算时现状农村居民点的人口数量采用的是户籍农村人口数量,缺乏对于户籍在农村但是已经在小城镇居住的人口数量以及常年在外务工的“两栖人口” 数量的考虑,致使计算结果往往偏大。为使计算结果更加切合实际,在采用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法进行农村居民点潜力测算时应将“两栖人口”纳入潜力测算体系。修正后的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法计算公式如下:

S=S-Bt×Pt

Pt=(P0-P1)×(1+r)T-P

式中:S 为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潜力;S为农村居民点的现状用地面积;Bt 为规划目标年的人均建设用地指标;P0 为现状农村居民点的户籍人口数量;P1为现状“两栖人口”数量;Pt为规划期末的农村居民点人口数量;r 为人口自然增长率;T 为规划年期;P为规划期内人的机械变动量。

在以上3种常用测算方法基础上,一些学者根据其研究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一些新的测算方法。主要包括:定量数学模型方法[21-22]、自然限制条件下的测算方法[23]、 三分法[24]、模式法[25]、建筑容积率法[26]、动态增减法[27]。

2.2 结果修正

初步测算的计算方法均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其计算结果与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实际潜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只能说明通过该方法得到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理论潜力,因此在初步测算的基础上,选择适合测算区域特点的修正因素,进行初步测算潜力修正[28],才能使计算结果真实可靠。

3 农村居民点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潜力分级

农村居民点潜力研究主要侧重于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潜力的分级。各个地区应该根据各个区域的特点,选取不同的评价指标,建立综合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级。

曹秀玲等[29]以河北省为例,朱玉碧等[30]以重庆市为例,沈燕等[31]以西南丘陵山区为例,师学义等[32]以潞城市为例分别构建适合该区域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潜力分级。石诗源等[33]选取了经济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成本因素、效益因素等方面对江苏省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进行了测算。陈竹安等[34]选取农村居民点聚集规模、土地利用结构以及土地利用强度3个评价因素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潜力测算。

4 结 论

科学合理地进行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析不仅为农村居民点整治项目分区与重点工程确定提供了参考,而且也是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依据,是农村居民点整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中进行潜力分析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中国国土资源统计年鉴2010[M]. 北京:地质出版社,2011.

[2] 曹秀玲, 张清军, 尚国i,等. 河北省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分级[J].农业工程学报,2009(11):318-323.

[3] 叶艳妹,吴次芳.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潜力,运作模式与政策选择[J].中国农村经济,1998(10):54-57.

[4] 张清军,刘巧芹. 河北省农居点用地整理的影响因素及整理模式研究[J].乡镇经济,2009 (1):4-7.

[5] 陈曦, 望勇, 陈梁擎.北京市昌平区农村宅基地整理潜力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1(14):152-153.

[6] 李应刚.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 2010, 14 (4): 106-108, 124.

[7] 甄勇,李贻学,王艳艳.德州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潜力分析[J].河北农业科学, 2009, 13 (1): 69-71.

[8] 宋成舜,周惠萍.鄂东南丘陵地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以湖北省崇阳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7146-17147,17158.

[9] 侯长莉,邹自力. 抚州市农村居民点整理增加耕地潜力分析[J].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1):19-20,78.

[10] 吴小红.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分析与模式探讨[D].杭州:浙江大学,2006.

[11] 杨庆媛,田永中,王朝科,等.西南丘陵山地区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模式――以重庆渝北区为例[J].地理研究,2004,23(4):469-478.

[12] 闫东浩.农村土地整理潜力测算方法与实践[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4.

[13] 丁学智,赵亚伟.规范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1,11(1):5-6.

[14] 宋成舜,周惠萍.鄂东南丘陵地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以湖北省崇阳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7146-17147,7158.

[15] 侯长莉,邹自力.抚州市农村居民点整理增加耕地潜力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 2009,5(21):19-20,78.

[16] 郭爱请,王月霞.吉林省九台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801-803.

[17] 段宝玲,马振兴.2020年天津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2010,38(12):213-216.

[18] 胡道儒.开展农村宅基地整理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有力保障[J].国土经济,1999(4):34-35.

[19] 马锐,韩武波,吕春娟,等.城乡交错带居民点整理潜力研究――以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为例[J].农业工程学报,2005 (21):192-194.

[20] 贾玫.内涵挖潜,退宅还田――浅析吉林省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潜力[J].中国土地,1999(6):2-3.

[21] 李宪文,张军连,郑伟元,等.中国城镇化过程中村庄土地整理潜力估算[J].农业工程学报,2004 (4): 276-279.

[22] Dou J L,Chen Y C,Jiang Y J, et al. A web-GIS based support system for rural land consolidation in China[J]. New Zealand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2007(50):1195-1203.

[23] 宋伟,张凤荣,陈曦炜.我国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方法研究[J].广东土地科学,2006,5(5):43-46.

[24] 林坚,李尧.北京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7,21(1):58-65.

[25] 闫东浩.农村土地整理潜力测算方法与实践[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4.

[26] 李衡,刘晓光,苏安玉.黑龙江省农村居民点用地调查与潜力测算[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7(2):47-48.

[27] 麻战洪,文志军,张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测算方法初探――以湖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7(2):76-80.

[28] 张正峰,赵伟.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内涵与评价指标体系[J].经济地理,2007 (1):137-140.

[29] 曹秀玲,张清军,尚国i.河北省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分级[J].农业工程学报,2009 (11):318-323.

[30] 朱玉碧,郑财贵,李安乐.重庆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探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3):95-98.

[31] 沈燕,张涛,廖和平.西南丘陵山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评价分级――以重庆市长寿区为例[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0(6):141-147.

[32] 师学义,陈丽,杜铁,等.潞城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研究[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3(3): 268-272.

篇5

关键词:BOT;测算;服务费;财务内部收益率

中图分类号:F2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2018002

1引言

BOT投资模式是现在建设水质净化厂的一种普遍模式,此举既改变了市政污水处理项目投资主体单一、建设资金短缺等缺点,又在污水回收利用方面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 [1]。本论文以某水质净化厂的建设为例,采用BOT的投资模式,探讨了污水处理服务费的测算方法,通过对各类指标进行分析,确定合理的污水处理服务费,为投标报价提供依据 [2]。

2污水处理服务费的测算过程

(1)明确项目的投资。具体包括项目的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用等。

(2)确定项目的期限和资金来源。确定项目的建设期、负荷情况、特许经营期限。确定项目的建设期总投资和资金筹措的组成,确定贷款利率。

(3)确定项目的收入与费用。确定项目营业收入、总成本费用,因污水处理免收增值税、营业税及附加,故税费这块不考虑。计算成本时要考虑工艺、运营负荷、利率和物价等因素,具体确定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费,职工薪酬,折旧费等。

(4)确定项目的基准收益率(Ic)。在成本确定之后,需要在计算污水处理服务费前确定一个基准的收益率,该收益率的确定是根据行业收益标准和贷款利率标准设立的。此后可以计算出多项指标,如投资回收期(Pt)、总投资收益率(ROI)、资本金净利润率(ROE)、净现值(NPV)、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等,其中投资回收期、总投资收益率、资本金净利润率为静态指标;净现值、财务内部收益率为动态指标。静态指标计算较为简单,可靠性较差,动态指标计算较为复杂,可靠性强,故可以采用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计算方法。

(5)确定污水处理服务费。根据已经确定的各类指标,依据其判别准则,便可测算出污水处理服务费。此项测算在下文具体表述。

3测算案例

3.1项目概况

华北地区某乡镇采用 BOT的方式建设一座水质净化厂,依据招标要求,处理规模为1万m3/d, 采用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工艺。进水主要指标为:COD 350~400mg/L、BOD 150~200mg/L、NH3-N 25~30mg/L、TN 35~40mg/L、TP 6~7mg/L;设计出水水质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资金筹措方案为:由投资商在该乡镇出资成立全资项目公司,其中注册资本金占工程总投资的30%,其余70%的资金由投资商向金融机构融资。项目建设期 1年,建成后政府特许经营25年,并由政府按月向项目公司支付污水处理服务费。

3.2明确各类前提条件

(1)项目投资:项目总投资3020万,其中建设投资2952万元(包括建筑工程费1113万元,设备及安装费1387万元,其他费为312万元),建设期利息68万元。

(2)计算期:26年,其中建设期 1 年,运营期 25 年。

(3)设计规模和营业负荷:投产后从第 1 年开始按设计能力的70%计,第2年按设计能力的80%计,依次类推,直至第4年的100%。

(4)营业税金及附加:免征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按规定一并减免,不征营业税。

(5)企业所得税:免三减三后,按25%计。

(6)利率: 6.55% (5年期以上)。

(7)折旧:建筑物、构筑物按30年,机器设备类按10年,以平均年限法折旧,残值率4%[3,4]。

3.3计算项目的总成本费用

(1)药剂费(按现行市场价格):聚丙烯酰胺年用量为 1.86 t,目前市场价为3万元 /t;聚合氯化铝年用量为91.25t,目前市场单价为2500元/t;项目年药剂费用为28.39万元。

(2)水、电费:项目年用水量980t,该市水价为3.15元/t,年用水费0.3万元;污水处理厂实际运行负荷为2436.9kW/d,该市电价为0.81元/kW・h;年电费72.02万元。

(3)工资福利:项目定员 22 人,工资福利按当地平均水平4万元/年计,项目年工资福利88万元。

(4)修理费:固定资产原值的2%,故年修理费用为 2952×2%=59.04万元。

(5)污泥处置费:项目年产污泥0.31万t,每吨处理费为150元/t,年费用为 46.5万元。

(6)办公及其他费用:按年20万元计算。

(7)保险费:按工程费用的0.03%计算,保险费为每年0.75万元。

(8)折旧费用:为方便起见,年折旧率按建设投资所形成的固定资产投资的3.84%计,项目年折旧费用为 113.36万元。

(9)财务费用:项目财务费用按经营期还本付息方法进行计算,偿还期为15年。

3.4确定项目的基准收益率

根据《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全部投资税前财务基准收益率》,2008年实施,国内污水处理行业财务基准收益率普遍采用5%的基本做法,结合项目采用BOT的投融资模式和目前长期贷款利率为 6.55%的情况,考虑到其缴纳所得税情况,本案例的投资收益率采用所得税后财务基准收益率 (Ic) 并将其设为6%。

3.5进行污水处理服务费测算

由于进行测算时参数较多,篇幅有限不一一叙述,现就其中两个重要的参数进行讨论,这两个参数为净现值和财务内部收益率,根据项目的投资运营情况、运营成本及总成本费用的计算结果,通过项目财务评价的全投资现金流量表,可测算出当污水处理服务费为1.6元/t时,投资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后)为6.06%,此时净现值为17万元。项目财务评价的各类财务指标见表1[5]。

4结语

(1)本文详细阐述了BOT项目水质净化厂水处理服务费的测算方法,为项目投标的项目测算和经济评价提供了依据,但该项目是在建设方案、工程投资、资金结构和特许经营年限确定的情况下进行的测算,不同的处理工艺和建设方案会导致各类数据的不同,需要以后深入研究。

(2)我国水处理服务费征收正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地方收费不到位,需要政府补贴或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可进一步研究政府补贴收入在BOT项目中的作用。本项目是根据现行物价水平进行测算的,在实际的运营当中,应该与政府签订服务协议,每隔3~5年,根据当时的物价、人工等水平,需重新确定一下污水处理服务费。

(3)因本项目为水质净化厂,可以根据工业用水、景观用水或生活冲厕的需要而生产再生水,且可以根据再生水的使用量收取使用费。这时候就需要加入进一步的深度处理设施,此时,投资和运行成本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随着项目的进行,可以深入研究再生水使用费在水处理项目BOT运营模式下所起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远宾,王淦,李燕来.BOT对污水处理厂建设的新要求[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7,38(4):9~11.

[2] 常杪,林挺.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BOT项目建设现状分析[J].给水排水,2006,32(2):101~106.

[3] 陈学文.污水处理BOT项目水价的测算方法[J].广州化工,2008,36(4):58~60.

篇6

关键词:银行信贷;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1428(2007)03-0075-02

针对传统信贷运行分析方法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文认为,要进一步完善基层央行信贷运行分析体系,应重点从定量分析和需求分析着手,研究新的分析手段和方法。鉴于工业制造业贷款在总贷款中占有较大比重,本文以浙江省500户工业监测企业为样本,建立了企业外部融资需求规模测度的一个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对样本企业贷款增长的适度性进行了量化分析。

一、贷款增长适度性“定量分析”的基本思路

银行贷款作为一种间接融资,其基本用途是为满足微观主体在生产、投资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融资需求。就此而言,贷款增长是否偏快,应主要考虑这种增长是否与实体经济正常合理的融资需求相适应。以工业企业为例,作为生产性部门,工业企业筹资的主要目的应是为了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换言之,工业企业正常合理的融资需求应与企业产销规模基本匹配。如果工业企业融资量远远低于其产销规模,表明工业贷款投入不足,企业正常合理的融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反之,如果工业企业融资量大大超越其产销规模,则表明贷款增长与实体经济相脱离,部分企业贷款可能未进入实质生产领域或被移用他处。

因此,如果以企业产销规模为参照指标,并借助一定的计量方法,就可以测算出样本企业一定时期内与产销相匹配的融资需求规模,再与企业同期实际融资量相比较,就可以对企业融资规模的适度性作出“量化”的判断,进而为贷款增势判断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撑,这是本文的基本切入点。

二、企业融资需求规模测算的基本框架

如前所述,以工业企业为例,要对企业贷款增长的适度性进行定量分析,首先要对企业与产销相匹配的融资需求进行测算。具体而言,影响工业企业生产性融资需求的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投资性资金需求。主要表现为固定资产的增加,如:企业为扩大再生产、更新设备、扩建厂房等形成的资金需求。(2)流动资金需求。主要表现为流动资产的增加,如:企业增加原材料库存、应收账款上升等,都会导致企业流动资金需求上升。(3)流动负债的变动。流动负债的增加,如企业应付账款、预收账款等上升,会相应减少企业外部融资需求,反之亦然。因此,如果用简化的公式表示,则有:

企业生产性资金需求=投资性资金需求+流动资金需求-流动负债增加额

由于以上计算结果为企业生产性资金需求的总规模,要确定企业的外部融资需求规模,还应剔除企业内部筹资额。事实上,在现实当中企业内部筹资渠道较为复杂,在报表中难以全面反映,本文使用了企业上年留存利润作为替代指标,则有:

企业外部融资需求=企业生产性资金需求-上年留存利润

根据以上框架,首先选定企业与产销变动密切相关的一系列财务指标作为“指标库”,运用一定的计量分析方法,观察较长时期内各个指标与企业产销变动的相关程度,就可以大致测算出企业与产销相匹配的生产性资金需求,然后剔除内部筹资因素(即上年留存利润),就可以得出一定时期内的外部融资需求规模,从而为企业贷款增长的适度性分析提供判断依据。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企业产销变动具体反映在多项指标当中,但也有一些指标的变动尽管形成资金需求,但却与企业产销关联度不大,比如:某企业大量投资股票,会导致“短期投资”增加,但这种资金需求与企业产销没有直接关系,而是属于企业的一种投资或投机行为。因此,从外部融资需求与产销相匹配的角度分析,本文在测算中选择性地使用了资产负债表中与产销关联度较高的部分指标。

三、工业企业融资需求规模的测算过程

1.测算方法的选择。

目前,测算企业资金需求量的方法主要有趋势分析法、销售收入资金率法以及资金习性法等。

趋势分析法是利用企业资金需求量的历史趋势来进行推算,其应用有两个前提:一是假定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已掌握,并将持续到预测期;第二是假定相关财务变量虽有变化,但不会改变总体趋势。这种方法较为简便,但在市场经济环境千变万化的情况下,准确性欠佳。

销售收入资金率法是假定资产、负债、收入、成本与销售额存在稳定的百分比关系,根据不同阶段的销售额来确定企业的资金需求量。其局限性主要是假设资产、负债、收入、成本与销售额的比例关系相对固定,但这一假定经常不符合普遍存在的事实,难以动态反映企业资金需求的变化趋势。

资金习性法则是按企业资金变动与产销量变动之间的依存关系,根据资金数量与产销量关系的规律测算资金需要量。将企业资金分为不变资金和变动资金,其中不变资金是企业维持正常运作和经营管理所产生的基本的资金需求,变动资金则是随着企业产销规模的扩大而新增的资金需求,其数学模型为线性关系,即y=a+bx,其中Y为资金需求量、a为不变资金、b为变动资金、x为销售收入,运用回归模型,利用历史资料即可确定a、b参数。该方法既对企业资金各项目之间的历史变化关系进行了量化,又可以利用模型同时考虑不变资金和可变资金两个方面,实用性较好,它也是目前运用较为普遍的资金需求测算方法。本文采用的即资金习性法。

2.工业企业生产性资金需求的测算。

(1)样本数据的采集。由于测算的质量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财务数据的历史延续性、真实性和及时性,因此对数据的收集要求较高。本文采用了中国人民银行工业景气监测浙江省500户监测企业数据作为样本,在时间序列数据的质量和跨度等方面都有较好的保证。

(2)测算指标的选择。如前所述,从企业融资需求与产销规模相匹配的角度出发,并综合考虑工业景气监测数据的可得性以及连续性,除“销售收入”作为模型估计的参照指标外,本文选择了以下9项指标进行模型测算:①影响流动资金需求的指标。选择了流动资产科目下的“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预付账款”等四项指标。②影响投资性资金需求的指标。选择了固定资产科目下的“在建工程”指标。③流动负债类指标,选择了“应付费用”、“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等四项指标。这些指标均与企业产销密切相关。

(3)模型的估计及参数计算。

本文使用了1996―2006年浙江省500户工业监测企业的月度数据,并将上述指标值分别与企业产品销售收入进行模型估计(具体过程略),具体参数见表一。

表一:企业生产资金需求量回归直线方程(Y=a+bx)模型参数表

由此得出企业生产性资金需求量的测算方程为:

Y=a+bx=231.0596+0.136598×x,其中x为企业当年销售收入。

(4)企业外部融资需求规模的测算结果。

利用上述模型参数的估计结果,本文对2001―2006年浙江省500户工业监测企业外部融资需求规模进行了测算,具体结果见表二。

表二:2001-2006年500户工业监测企业外部融资需求测算表

四、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本文测算的企业外部融资需求与产销变动相关性较强。从表二数据看,随着产品销售收入的逐年递增,样本企业外部融资需求规模呈现稳定增长态势,表明两者的相关性较强。

2.以2003年为拐点,样本企业实际银行借款与外部融资需求测算值的差额逐年扩大。2001、2002年,样本企业银行借款反而要低于外部融资需求规模。由此也可看出,2001、2002年样本企业贷款供给相对不足,而2003年贷款增长尽管同样存在偏快现象,但企业贷款规模与融资需求规模测算值却是最为接近的一个年度。

3.2006年样本企业银行借款与外部融资需求的差额达到近年来的最高点。从存量看,当年样本企业外部融资需求的理论测算值为595.8亿元,而同期企业银行借款余额为702.2亿元,两者差额为106.4亿元,占企业银行借款的15%;从增量看,当年样本企业外部融资需求测算值比上年增加了57.9亿元,而当年银行借款新增108.1亿元,两者差额为50.2亿元,占当年银行借款新增额的46.4%。换言之,从2006年度测算情况看,样本企业银行借款存量中的15%、增量中的46%超越了其正常合理的融资需求,与企业产销增长趋势不相匹配。

篇7

[摘要]针对几十年来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开展的基于投资回报的绩效评估,首先从定性与定量两个角度概述研究现状,然后从研究方式、内容、成果等角度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提出几点思考,包括高校图书馆应加强实证研究、开展团队合作,以货币形式衡量高校图书馆价值任重道远,投资回报率的评估应与学校整体使命联系起来等。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图书馆价值投资回报绩效评估

[分类号]G251

引言

伴随着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的浪潮席卷全球,信息量也呈几何级数增长,图书馆如何能够利用有限的投入获取巨大的效益,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成为图书馆绩效评估研究领域关注的重点。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外图书馆开始将经济学中的投资回报率(Return on Investment―ROI)应用于自身的绩效评估中。ROI原指企业从一项投资性商业活动的投资中得到的经济回报。在公共图书馆研究领域,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ROI测算模型和方法,如美国圣路易斯公共图书馆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消费者剩余法、时间成本法等评估图书馆服务的价值。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献信息服务机构,其价值不仅具有图书馆的共有属性,同时也有其自身的特性。高校图书馆能否将公共图书馆的工具、模型、方法直接进行移植,抑或是根据自身的资源、环境、读者群体的特性开发适合的研究方法与工具,是目前高校图书馆领域孜孜不倦在探索的课题。

2国外高校图书馆研究现状

相对于成果颇丰且日臻成熟的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基于投资回报的价值研究起步较晚,且成果较少。

2.1 围绕多主题的定性评估研究

1972年,Mount Ellis等撰写《高校图书馆系统使用价值与成本的测算方法》,是较早将成本效益概念引入高校图书馆绩效评估中的文章。20世纪90年代开始,这方面的研究日趋广泛,主要围绕以下几个主题:

从经济学的角度诠释图书馆的价值。M.B.Line在《用户对图书馆的质量和价值的感知》一书中,用成本效益和成本收益理论的概念诠释图书馆价值。Ten Saracevie建立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使用导向价值理论框架,从哲学与经济学的角度诠释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价值。

以实际案例分析图书馆某一资源或服务的成本效益。Gary w.White等将成本效益分析应用于电子资源的评估,以来源于ABI/Inform数据库的原文传递量为依据进行了案例分析。Karin de Jager以图书借阅量为依据,从高校图书馆对学生的影响角度论述了图书馆的效益。

依据定性评估体系研究图书馆的效益。Chades Oppenheim等依据英国的定性评估体系,从图书馆投入与机构等级之间的关系研究了图书馆的效益。

对未来图书馆绩效评估的发展方向提出设想。John Lehner提出两个发展方向:①可以借鉴公共图书馆已经构建的一系列ROI测算模型、方法;②扩展研究范围,将图书馆支出与学校的相关成果结合起来,如学生成绩、教师对于图书馆服务的满意度、教师留职率等。

2.2多角度的定量评估研究

国外学者从多个角度对图书馆的投资回报开展了定量评估。Mezick从图书馆支出与在校学生率的关系角度测算了图书馆的投资回报率。其中,图书馆方面的数据来源于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和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在校学生率数据来源于国家教育统计中心的高等教育综合数据系统。

Shim Wonsik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从图书流通借阅量的角度对ARL成员中的95所学术研究型图书馆的投入产出率进行了计算。在数据的获取方面,采用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 1996、1997两年的年度统计数据。

随着经济学中的ROI测算模型被公共图书馆广泛应用,高校图书馆也在不断探索以货币形式体现自身的价值,其中颇具影响的项目为Lib.Value。该项目从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为期3年,项目全称为“高校图书馆的价值、成就及投资回报”,由联邦博物馆图书馆服务局(IMLS)资助,项目组成员包括3所高校与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的研究人员及图书馆员。项目的预期成果为适合于评估高校图书馆价值与ROI的测算模型、网络工具及方法以及在3所高校的实证研究结果。该项目的研究建立在早期的两项研究基础之上:

UIUC图书馆R01项目第一阶段。2006年,爱思唯尔公司与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UIUC)图书馆组成项目组,该项目的目标是为UIUC图书馆构建可以量化的测量模型。该项目采用的模型源自Outsell公司的Roger Strouse撰写的论文,利用该模型测算得出:2006年,每向UIUC图书馆投入1美元经费,获得4.38美元的收益。

UIUC图书馆ROI项目第二阶段。2009年12月,为了进一步验证UIUC图书馆项目的方法对于高校图书馆是否有广泛的适用性,项目组将这一方法扩展到8个不同国家的8个图书馆。研究发现,体现在资助经费上的投资回报率因机构使命的不同而不同,同时它还依赖于外部资助情况,其比率从1:1到1:15不等。

与Lib-Value项目同期开展的还有由英国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资助的“学术阅读与图书馆资源的价值调查”项目。该项目从2011年1月开始,为期一年。该项目由英国的6所高校参加,通过向6所高校发放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该项目分为4个阶段进行,其中最后一个阶段将对此次调查的结果与Lib―Value项目的部分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3国内高校图书馆研究现状

国内的相关研究起步相对较晚――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有学者关注这一领域。

3.1 围绕多主题的定性评估研究

较早发表的论文为1985年文的“价值工程及其在大学图书馆的应用”,作者在该文中提出了大学图书馆价值工程计算通式。此后的发文量很少,基本都是从理论的角度对投资回报应用于高校图书馆进行探索性的思考,如李世兰用投入产出比的观点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21世纪以来,国内相关研究逐渐增多,主要围绕以下几个主题:

电子资源的投资回报评估。有学者从理论的角度对电子资源进行了投资回报分析,如钟丽华讨论了采购全文电子数据库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的有关基准、成本的计算方法、收益的组成项目及比重、评分方法、执行分析工作的机制及人员。李正兰等分析了高校图书馆数字馆藏成本的组成形式,提出可以采用引文分析法、读者调查法等对无形效益进行衡量。

有学者采用了对比分析与数据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如任红娟认为可以采用传统印刷资源与电子资源的成本效益定性对比分析和电子资源的利用统计分析共同进行电子资源的经济核算。

有学者从理论上构建了R01模型,如金洁琴等卡勾

建了电子资源ROI测算通式,并对其中的参数值进行了分析。

构建图书馆投入――产出绩效评估体系,向林芳提出根据一定的构建原则,电子资源的投入指标与产出指标共同构成电子资源投入产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探讨联盟采购资源的投入产出。随着地区性与国家性联盟采购的日益发展与成熟,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联盟采购的投资回报,如史永强等探讨了TALIS集团采购的电子资源的投入产出。

3.2相对匮乏的定量评估研究

国内的定量评估研究相对较少,比较有代表性的为“基于DEA模型的图书馆效益评估研究”。作者金婷提出了高校图书馆效益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收集全国10个理工类高校图书馆在2008年的相关指标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及熵值法相结合组合赋权法对指标体系赋权,并计算出综合指标数据,再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得出各图书馆在2008年的效益情况――投入冗余量与产出不足量。

4国内外研究对比分析

4.1 国内外在研究方式上存在着差距

国外的许多研究是由专业机构发起的,联合了多所高校共同参与,而且还包括其他领域的专家、学者,并以问卷调查、访谈等多种形式获取充分的第一手数据,从而深入开展实证研究。同时,各项目之间互相比较、彼此借鉴,具有一定的持续性。针对项目的研究成果还会进一步展开验证。

国内的研究,更多地是出于学者自身的研究行为,团队研究力度明显不足,而且大部分属于理论层次的定性分析。不过,近几年来国内也相继有学者开始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开展实证研究。

此外,国外的某些用于研究的数据往往可以通过国家的权威统计机构或专业学协会组织获取,而国内则鲜有此方面的标准数据。

4.2 国外对于图书馆回报的界定范围更为宽泛

在对图书馆投入的界定上,国内外都是比较明确的,基本包括:订购成本、硬件投入成本及软件投入成本等。在对回报的界定上,国内图书馆将图书馆的直接经济收入、图书馆利用率、用户规模、用户满意度、学校的科研成果及获得的项目经费等纳入回报范畴。相对于国内,国外的回报界定则更为宽泛,扩展到与大学相关的一系列指标,如学生的入学数、在校率、毕业率、学生成就以及学校的声誉和威望等。

4.3 国内外的研究视角高度不同

国内的相关研究,大多是站在图书馆的视角进行价值评估的。国外则把图书馆价值评估上升到与学校的使命紧密联系起来,而且用学校使命引领图书馆的评估,通过评估证明图书馆自身对于学校发展的贡献。

4.4 国内外的定量研究都存在局限性

国内外都有学者采用DEA方法测算了图书馆的投资回报率。采用该方法的优势在于它可以把多种投入和多种产出转化为效率比率的分子和分母,而不需要转换成相同的单位。但该测算方法并未包含用户满意度这一指标。

此外,国外项目组还从大学对图书馆投入所产生的资助经费回报的角度,构建了ROI测算公式,公式中部分参数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获取,通过计算以货币的形式得出具体的投资回报率。但该测算公式的回报参数仅涉及到获资助项目这一指标,对于评估图书馆的价值显然是不全面的。

4.5 国内外定性评估研究居多,国内起步较晚

在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中,大部分学者都采用了定性评估研究方法。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国外研究的起步明显早于国内,其开展研究的时间跨度较大,且随着时间的推进,其研究内容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演变过程。国内早期的成果较少,直至21世纪以来才显现出较集中的研究趋势,且随着数字化、信息化的时展,更多地聚焦于电子资源的价值评估。

5针对高校图书馆评估投资回报率的几点思考

5.1加强实证研究,开展团队合作

在实证研究方面,公共图书馆领先于高校图书馆,国外高校图书馆领先于国内高校图书馆。但目前公共图书馆通常采用的ROI评估方法难以直接移植到高校图书馆,高校图书馆还需要不断探索适合自身的测算方法。国内高校图书馆可以充分借鉴国外开展的实证研究方式,联合多所学校、多领域专家形成研究团队,共同协作开展实证调研,使研究成果更具有普适性及可操作性。

5.2 以货币形式衡量高校图书馆价值任重道远

目前,国内外的学者都在积极探索以定量化的方式衡量图书馆的投资回报率,特别是国外学者尝试着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定量评估。已构建的模型或工具还不足以全方位地揭示图书馆的价值,尤其是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给用户带来的隐性效益,如对学生学习理解能力的增进、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乃至对所有用户信息素养的提升,这些目前都还无法以财务术语定量评估。将图书馆这一学术服务机构以市场经济中的成本利润加以衡量仍是一个有待攻克的难题,需要图书馆界、经济学界的共同努力。

5.3 投资回报率的评估应与学校整体使命联系起来

高校图书馆的投资回报评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其承担着支持学校教学与科研的重任,不应将评估局限于图书馆的内部要素,应将其置身于与学校整体使命与目标相关联的大背景下,深入调研其对于学校的贡献作用。这样不仅能充分彰显图书馆自身的价值,而且可以在学校使命的引领下不断拓展图书馆的职能与服务,从而达到自身价值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短期国际资本流动 演变态势 人民币汇率 中美利差

问题的提出

对于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测算方法,国内外很多学者都有自己的见解,但主要有三大类,分别为游资法、余额法和多利法。游资法由Cuddington(1986)提出,他认为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是短期投机性资本的流动,可以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的“净误差与遗漏”项加上“国内居民持有的外国资产的变化”之和来测算。余额法则由World Bank在1985年提出,这种方法主要通过计算资金来源和资金使用之间的差额来测算短期国际资本流动量。比较常用的测算方法是: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外汇储备增量-经常项目顺差-FDI净流入-外债净流入。多利法(Dooley,1986)将短期国际资本外流定义为私人部门未向政府当局登记资产收入的国外资产。具体计算方法为:短期国际资本流出=累计已记录的非权益资产+累计的误差和遗漏项+外债的调整-非FDI收入资本化后的结果。

目前,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演变态势进行阶段划分的研究相对较少。林辉(2008)对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进行测算后,得出1982年以来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形势严峻,变动状况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即19世纪80年代、19世纪90年代、2001-2004年间以及2005年以来。杨俊龙(2010)对我国1997-2009年短期国际资本流动进行测算,得出2002年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发生逆转,即2002年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发生净流入,而之前主要以流出为主;2008年金融危机,国际资本家为偿还母国债务,不得不从新兴市场国家撤资,因此出现短期国际资本外逃的现象;2009年以来,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强,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出现流入大于流出的现象。翁东玲(2010)用不同方法对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进行测算,得出2005年后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量无论流入还是流出都在3000-8000亿美元的规模,而且波动性在逐渐加大。

1985-2011年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量的情况

对于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测算,从权威性和数据易得性而言,本文选取World Bank在1985年提出的余额法来测算我国1985-2011年的国际短期资本流动量。具体的测算公式为: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外汇储备增量-经常项目顺差-FDI净流入-外债净流入。

通过数据整理,得出我国1985-2011年的短期国际资本流动量,如表1所示。

基于上述的计量结果,本文将1985-2011年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量的情况(见图1),划分为5个阶段,并对各个阶段的引致原因进行分析。

(一)1985-1993年

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较小,短期资本一直处于外流状态 。1985年,我国取消双重汇率制,实行外汇统一牌价,并于1985年1月1日取消内部结算价,实行统一的公开牌价为1:2.8。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人民币不断贬值,特别是1993年5月取消外汇调剂限价后,直接促使人民币大幅贬值,达到1:11.2;1993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采取外汇干预措施,才使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在1993年年底回到1:8.72(见表2)。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FDI净流入不断增多,如图2所示,直接挤占了短期国际资本的投资机会。因此在这一阶段,我国短期国际资本处于外流的状态。在这段时间,汇率制度以及汇率的变动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占主导地位。

(二)1994-1996年

我国短期资本流动从净流出转为净流入,虽然流动量较小,但出现逐年上升的迹象。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正式并轨,取消官方汇率,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为了实现贸易项目可兑换创造条件,汇率并轨后人民币外汇牌价调整为8.72。这一时段,我国外汇储备由1993年年底211.99亿美元增加到1997年年初的1086.8亿美元。年增幅达137.5%。同时,由于从1993年开始,中美利率差值开始加大,并一直处于高位,如表3所示。我国短期可获利机会增加,直接促使短期国际资本的流入。在这一段时间,中美利率差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占主导地位。

(三)1997-2004年

我国短期国际资本净流出逐年减少,到2003年短期国际资本出现净流入,并出现大幅上升的迹象 。1996年12月1日,由于国内经济快速发展,进出口增长非常快,外汇储备上升,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我国宣布经常项目实现自由可兑换。1997年之后,人民币汇率始终保持在较窄范围内浮动,波幅不超过120个基本点,并没有随宏观基本面变动而波动。同时,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发生,导致投资于泰国、韩国、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资金恶化,使投资者抽不出额外的资金投资于中国市场。从1998年开始,中美利差开始出现负值,短期国际资本外流。但随着2001年我国加入WTO,经济基本面不断好转,中美利差由2001的-1.64%增加到0.31%(见表4),此时,短期国际资本虽然继续外流,但外流逐渐减少。从2003年起,国际社会强烈呼吁人民币升值,升值预期强烈,致使短期国际资本家闻风而动,不断将资本转移到国内,因此出现2003-2004年短期国际资本内流的现象。

(四)2005-2008年

我国短期资本流动净流出量出现大幅增加的情况,并于2006年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自2005年开始,人民币实行汇率改革,汇率不再单一盯住美元,而是参考一篮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人民币价格逐渐回归正轨,人民币升值预期减弱,并且中美利差在2005-2007年为负值,因此出现2005-2007年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处于净流出的状态。虽然2006年到2008年我国股市从1180.96点涨到6124.04点,直接涨幅达418.56%,但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大量短期流动资金受到冲击,一些国际资本主体不得不抽回资金抵抗金融危机的影响,因此出现了2008年大量短期流动资金外逃的现象。

(五)2009-2011年

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量由净流入转变为净流出,流动规模不断增大。2009年,由于应对金融危机对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造成的冲击,我国政府出台了4万亿的投资计划,造成利好预期,使短期流动资金大量涌入国内,希望我国经济的复苏带来资本升值。2010-2011年,4万亿投资的影响逐渐消弱,我国股市依然萎靡不振,国际资本炒家无法获得更多利润,因此出现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外流的现象。同时,在2010-2011年,为了遏制楼市的过快增长,国务院先后下发“国十条”和“新国八条”,这些政策直接遏制了国外资本在我国楼市的收益。因此,2009-2011年,我国出现短期国际资本大幅流出的现象。

结论与建议

目前,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主要表现为流入流出幅度加大,波动性加大,对我国楼市、股市、汇市、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都有一定的危害,因此,政府当局如何管理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对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完善金融市场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惩治力度,合理引导资本流向,减少短期资本流入我国的冲动。管理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政府应加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大力促使法律法规的落实。加大惩罚力度,合理引导资本流向,一方面可以抑制国际资本炒家将短期国际资本注入我国的冲动,另一方面,合理利用短期资本,使之为我国经济金融建设发挥作用。

保持汇率稳定,防止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因汇率预期而大幅流动。自2005年我国实行新汇率制度以来,我国汇率一直处于升值状态,特别是金融危机之后,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强烈,直接促使短期国际资本流入我国,寻求资本增值的空间。外汇流入加大了我国外汇占款,冲击我国货币市场,直接扰乱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因此,保持汇率稳定,减少汇率预期带来的利润预期,对减少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是非常有利的。

加强对楼市和股市短期资金的监管。2005年,我国楼市开始繁荣,房地产价格如雨后春笋节节攀高,如此繁荣的楼市难道完全是中国经济实力的支撑?显然不是,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利益的驱动,另一方面则不排除热钱的冲击。从2005年开始,我国股市从998点上升至2007年10月的6100多点,超过200%的年收益率;之后,我国股市从6100多点直线下滑至1800多点,跌幅超70%。短短两年时间,我国股市经历了由极盛至极衰的过程,这不禁让人想起股市中“老鼠仓”的情形,国外资本炒家先利用资金拉升我国股市,然后大幅抛售,造成股价急剧下跌,最终对我国的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

总之,对短期国际资本的监管仅从“限入”来避免其带来的危害是不够的,我国应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监测预警体系,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进行全面、动态、实时监控。最终增强金融体系抗风险能力,提升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促进金融和经济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牛晓健,钱科.非正常国际资本流动的测算:比较与评论.经济问题探索,2000.33

2.林辉.我国隐性资本流动的规模测算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南方金融,2008.30

3.朱孟楠,刘林.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汇率与资产价格—基于汇改后数据的实证研究.财贸经济[J],2010.5

4.杨俊龙,孙韦.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经济潜在冲击的实证分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J],2010.13

篇9

关键词:江苏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对策建议

一、引言

全要素生产率(TFP)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概念,也是分析经济增长源泉的重要工具,尤其是政府制定长期可持续增长政策的重要依据。本文的全要素生产率是指各要素投入之外的技术进步和能力体现等导致的产出增加。目前,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方法可归结为两大类:一类是增长会计法,另一类是经济计量法。不过起点都是从设定生产函数开始。经济计量法是用产出增长率对资本增长率、劳动增长率做回归,或者用劳均产出的增长率对劳均资本的增长率做回归,估计得出系数项的值,隐含了系数项为常数的假设,应较为适用于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对于像江苏这样的转型经济允许系数项随时间可变,将更易于接受。另外,Barro和Sala认为经计量法的缺点太多,包括要素增长率非外生、要素数量测量误差使得回归结果不满足一致以及系数项随时间变化的可能性。基于以上考虑,我们采用要素收入份额可变的增长核算来测算TFP的变动。

二、模型设定和数据准备

篇10

投资风险识别和衡量的方法

在了解投资风险的基本情况后,就要对投资中存在或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它需要管理人员在进行实地调查研究之后,运用各种方法对潜在的及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归类,并总结出企业式项目面临的所有风险也就是风险识别,它是风险衡量的前提与基础。风险识别与衡量的方法很多,但其中主要包含一般调查估计与高等数学方法的几种不同组合分析方法。

(一)风险识别的基本方法

现在使用的风险识别方法,可以分为宏观领域中的决策分析(可行性分析、投入产出分析等)和微观领域的具体分析(资产负债分析、损失清单分析等)。本文仅介绍以下几种主要方法:

生产流程分析法,又称流程图法。该种方法强调根据不同的流程,对每一阶段和环节,逐个进行调查分析,找出风险存在的原因:从中发现潜在风险的威胁,分析风险发生后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对全部生产过程造成的影响。

风险专家调查列举法。由风险管理人员将该企业、单位可能面临的风险逐一列出,并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资产财务状况分析法,即按照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及损益表、财产目录等的财务资料,风险管理人员经过实际的调查研究,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发现其潜在风险。

投入产出分析法,即指运用投入产出表,发现投入与产出不平衡的原因及其后果,从而进行潜在风险识别,该方法主要用于微观领域,用来分析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平衡关系。

背景分析法,是国外风险分析中的一种方法。

分解分析法,指将一复杂的事物分解为多个比较简单的事物,将大系统分解为具体的组成要素,从中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及潜在损失的威胁。

失误树分析法,是以图解表示来调查损失发生前种种失误事件的情况,或对各种引起事故的原因进行分解分析,具体判断哪些失误最可能导致损失风险发生。

(二)风险衡量的基本方法

对于投资风险大小的衡量,需要使用统计学方法加以计算和衡量,即用一组较小的样本观察值,对一组较大的未知观察值进行理论预测。运用概率估计风险,不仅表现在单纯的概率概念中,而且表现在概率的分布之中。通过概率分布,可以获得某一事件发生及其后果的概率,并推断事件结果范围,有助于更好地选择风险管理技术和手段,从而得到最佳的风险控制效果。利用数学方法进行风险的衡量,一般要经过以下内容的测量:损失的可能性,巨额损失的发生概率,损失额。概率分布主要包括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和正态分布几种形式。

投资风险的测算方法

本文主要研究项目投资,进而采取不同的测算方法。

概率:在经济活动中,某一事件在相同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这类事件称为随机事件。概率就是用来表示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通常把必然发生的事件的概率定为1,把不可能发生的事件的概率定为0,而一般随机事件的概率是介于0与1之间的一个数。概率越大就表示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预期值。随机变量的各个取值,以相应的概率为权数的加权平均数叫作随机变量的预期值,它反映随机变量取值的平均化。报酬率的预期值公式:K=Σ(Pi•Ki),其中:Pi为第i种结果出现的概率,Ki为第i种结果出现后的预期报酬率,N为所有可能结果的数目。

离散程度。表示随机变量离散程度的量数包括平均差、方差、标准差和全距等,最常用的是方差和标准差。

方差是用来表示随机变量与期望值之间离散程度的一个量。方差(σ2)=Σ(Ki-K)2×Pi。标准差也叫均方差,是方差的平方根。

标准离差率。标准差虽能表明风险大小,但不能用于比较不同方案的风险程度。因为在标准差值相同的情况下,由于期望值不同,风险程度也不同。为了解决这个困难,引入了标准离差率也叫变异系数的概念。

标准离差率是指标准差对期望值的比例,计算如下:

标准离差率=标准差值/期望值*100%